财富思想

2024-10-10

财富思想(精选5篇)

财富思想 篇1

读者来信

读了2012年全年的《旅游纵览》, 感觉比上一年又有所进步, 专题策划都很好、很到位, 特别是第3期的“绿道中国版图热启动”。在目前我国旅游者对“绿道”还没有很了解的情况下, 贵刊策划组织了多方稿件, 走在了人前, 杂志的引领性和指导性更突出了。过去一年里, 你们的编辑、工作人员为办好杂志, 尽了最大的努力, 费了很大心血, 让读者获得了最精美的精神食粮, 你们辛苦了, 我向你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这里我还想讲述这样一件“往事”:去年的9月, 我要儿子给贵刊和另一大城市的某刊物, 发送了同一内容的两封电子邮件, 其内容如下:“主编或编辑先生, 我对贵刊×期×文章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想和你们交流一下。如感兴趣, 请拨打我的电话 (电话号码) ;如不感兴趣, 则免谈。”邮件发出后, 我得到了两个截然相反的结果:贵刊在邮件发出后的第2天, 即有位女编辑打电话给我, 征求我的意见, 于是我们畅谈了起来。这位女编辑态度很好, 我们谈得很投机, 话题都围绕在刊物的内容和形式上。大家交流了约30多分钟, 这让我印象深刻。 (后来, 我看到了贵刊有些细节的地方有了改进, 其中就有与我观点相同的)

而另一大城市的某刊物, 对我的那份刊物, 对我的电子邮件却保持沉默。过了一个多月, 我忍不住只好打电话过去, 谈到对某期某文中的一份统计数据有质疑;又谈到了某期某文的标题不妥。杂志主编虽完全同意我的观点, 承认那个统计数字是个“硬伤”, 却反过来要我提出正确的答案。否则, 他们是“不会发更正”, “更不会予以理睬”的。我当时听了心中十分不快。要知道, 读者自费给刊物写信、打电话、发邮件, 是对刊物的关心、支持和爱护, 而绝不是“吃饱了没事干”。当然, 以上这些话, 我都忍着没说。那个错误, 他们至今也未更正。

以上这件“往事”, 我已写进我的一篇长文, 题目就叫《傲慢比无知更可怕》。文中我把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描述了之后, 对贵刊的评价是:坐拥燕山畔渤海边, 心胸开阔, 宽容又包容, 气量非凡。

祝你们在新一年里更上一层楼, 取得更大的成绩!

——河南读者岳越

我曾于去年10月中旬给编辑部来信, 反映稿件形式上较为单一, 不同的栏目特色不明显, 使阅读缺了些节奏感。很快, 就收到你们“感谢您指出问题, 编辑部已专门开会讨论, 在2013年的版面上会作出调整”的答复, 这体现了你们对读者负责的精神。相较而言, 有些刊物做得就不那么好了。以前我在某杂志上看过一篇“糊涂”文章, 说一个老干部从美国探亲回来后, 说美国福利制度虽好, 但那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指美国的福利金来自对老百姓的税收) , 还说他知道后“哑然失笑”, 而我国是靠政府拨下来的钱。如果说那个老干部是“老土” (他没想到, 改革开放前, 我们虽不纳人头税, 但在低薪制下生活了几十年, 实际上是向政府缴纳了“无形的超高税”) , 作者当然有权“糊涂”, 但编辑的眼睛难道也被蒙蔽了么?我对编辑部提出了严肃批评, 但他们居然回避不作答。

感受两年来与《旅游纵览》的交流、交往, 我衷心希望《旅游纵览》能“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继续亮出自己的宽阔胸襟, 不断彰显自己的独有风采。

——辽宁读者毛士琪

明星作者@飞在德国

飞在德国, 80后外航空姐, 定居欧洲的旅游达人。她的脚步从普罗旺斯到托斯卡纳, 从阿尔卑斯到巴伐利亚, 从波罗的海到亚得里亚。她崇尚自由, 提倡自由行, 热爱在色彩绚烂的大自然中感受生命的张力。她的行摄感言是:每个人的视界不一样, 看到的风景也不一样, 用心去感受世界, 用镜头扑捉令人心动的欧罗巴华丽盛宴。

这是她第一次在《旅游纵览》刊发稿件, 读者朋友们, 读了本期她的《美到流泪:明信片般的多洛米蒂山谷》, 你有什么评价、意见和疑问?欢迎编写E-mail到tougao@lyzl.com.cn, 我们会代为转达, 并将在后面的“编读往来”栏目中刊发有代表性的评价或问答!

刊网互动

更多精彩, 更多动态请关注——

旅游纵览官方网站:

www.lyzl.com.cn

旅游纵览官方微博:@旅游纵览

http://weibo.com/tourismoverview

http://t.qq.com/lvyouzonglan

编辑回应

感谢这两位读者朋友的肯定和鼓励。读者来信所蕴含的信息是非常广泛而宝贵的。透过一封封读者来信, 我们可以看到读者的所思所想、所是所否、所需所求。读者是《旅游纵览》的“衣食父母”, 对作者和读者负责, 是我们一直秉持的理念。只要持之有故, 任何评判, 无论是赞成, 还是反对, 我们都竭诚欢迎!我们需要不同观点的碰撞和激发, 促使我们进步完善。今后, 我们一定努力做得更好。

财富思想 篇2

财富基于勤劳 财富来自智慧和开拓

一、设计思路

勤劳、智慧、开拓创新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学生也懂得了财富对于人民生活的重大意义。但是,作为现代中学生受到了不同价值观的影响,他们中有的人追求不劳而获、一夜暴富,养成了好逸恶劳的恶习。在他们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组织学生讨论辩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合作等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财富的三大主要来源就是勤劳、智慧、开拓和科技。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向古今中外艰苦创业、发家致富的先进人物学习,树立正确的财富观、价值观。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明白劳动是一切财富的基础,而智慧与开拓进取也是创造财富必不可少的条件,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键入文字] .com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财富的三大来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摒弃好逸恶劳的恶习,培养勤劳的习惯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辩论法、情景教学法、明理导行法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民间有句谚语:“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金钱的重要。生活当中,金钱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键入文字] .com

学生:生活离不开金钱,衣食住行没有一样离得开钱,我们能上学也需要钱。而且有钱也可以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教师:你想不想做个有钱人?你认为获取财富的途径都有哪些?

学生1:我当然想成为有钱人了,我觉得靠勤劳的双手可以获取财富。

学生2:我认为光勤劳还不够,还要善于动脑筋,有智慧地获取财富。

学生3:我认为还要掌握一定技能、知识。当然机遇也很重要。

„„

教师: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获取财富的途径多种多样,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第五课 财富之源

『讲述新课』

„„„„„„„„„„„活动一(畅所欲言)„„„„„„„„„„„„

教师:现在社会上出现了股票热、基金热,不少人拿出自己积攒多年的钱用来投资股票、基金。他们认为机遇是获取财富的源泉,现在的[键入文字] .com

机会好,一定要把握机遇获取财富。但是也有一些同学认为,勤劳才是获取财富的源泉。究竟哪种说法对呢?你赞成谁的观点呢?

辩论:正方:勤劳是获取财富的根本源泉

反方:机遇是获取财富的根本源泉

学生1:我认为勤劳是获取财富的根本源泉。勤劳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的祖祖辈辈就是靠着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五千年的文明,使中华民族代代相传。勤劳是人们获取美满生活的必由之路。

学生2:我赞成反方观点。我认为劳动不可少,但是机遇才是获取财富的根本源泉。光靠劳动,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社会主义好环境、没有机遇,也是无法获取财富的。

学生3:我认为勤劳是获取财富的根本源泉。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无论是在自然灾害时期,还是在困难时期,我们都是凭借着人民的辛勤劳动战胜一切困难,走向成功。

„„

(教师总结学生辩论表现略)

教师:财富的获取需要机遇,但是辛勤的劳动才是财富获取的基础。要想获取财富,就得付出艰辛的劳动。因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page]板书:

一、财富基于勤劳

[键入文字] .com

1.辛勤的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

„„„„„„„„„„„„活动二(历史回顾)„„„„„„„„„„

多媒体播放歌曲《南泥湾》。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方呀么好风光,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

往年的南泥湾处处是荒山,没呀人烟,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

陕北的好江南鲜花开满山,学习那南泥湾处处是江南,又站岗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咱们走向前鲜花送模范。

讨论:

[键入文字] .com

1.歌曲中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事情?

2.当时处于战争的什么阶段?我军遇到什么困难?

3.我广大军民是如何克服困难,把一个“荒山臭水黑泥滩”的南泥湾建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4.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学生1: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事情。

学生2:当时处于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1941年,由于日军的疯狂进攻和“扫荡”,以及******顽固派的包围和经济封锁,使解放区的财政发生了极为严重的困难。

学生3:在解放区最困难的时期,****中央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全民自己动手,发展生产,克服困难,广泛开展大生产运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八路军三五九旅。

学生4: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也正是继承和发扬了祖先的这种优良传统才能够在艰苦的条件下,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教师:俗话说,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五千年文化,是用中华儿女勤劳的汗水凝聚而成的。中国******也正是继承和发扬了祖先的这种光荣传统才能够在艰苦的条件中,取得了革命、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键入文字] .com

板书:2.革命年代,勤劳是获取革命胜利和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源泉

[page]„„„„„„„„„„„活动三(个案探究)„„„„„„„„„

多媒体显示如下资料。

“领带大王”——金利来总裁曾宪梓的创业之路

曾宪梓,1934年出生于广东省梅县,四岁丧父,与勤劳善良、吃苦耐劳的母亲相依为命,孤儿寡母度过了十分艰难的岁月。196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系,1963年,前往泰国定居,1968年,移居香港。他向叔父学习领带制作技术,他用叔父给他的6000港元上街买回一把尺子、一把剪刀和一架缝纫机,自己动手制作领带。他给自己规定一天必须制作5打领带,然后背上领带沿街叫卖。那时,他必须把5打领带卖出去才能得到50元港币,勉强支付一家人一天的生活费。曾宪梓每天起早摸黑,有时天已很晚了他还在叫卖,晚上还得熬夜与妻子一起加班制作领带。他深信只要刻苦努力,目标就一定能达到。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10年,曾宪梓就以他勤劳和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在号称冒险家乐园的香港站稳脚跟,创立了享誉世界的“金利来”品牌,成了中外闻名的“领带大王”,成了香港的著名华人企业家。

思考:1.曾宪梓的创业初期家境如何?

[键入文字] .com

2.他的创业启动金是什么?

3.他最终凭借什么取得了成功?

学生1:曾宪梓的家境贫穷,没有巨额财产可以继承。

学生2:他的创业启动金是他叔父给他的6000港元。他创业并不容易,起早贪黑、走街串巷、沿街叫卖。

学生3:功夫不负有心人,曾宪梓以他勤劳和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最终取得了成功。

教师:可见,勤劳是曾宪梓获取事业成功的源泉。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勤劳仍然是获得财富的根本源泉,勤劳的传统美德仍然需要继承和发扬。

板书:3.改革开放的今天,勤劳仍然是获取财富的根本源泉

教师:俗话说,苦干加巧干,能到彼岸。在勤劳的基础上,财富还来自智慧与开拓。

板书:

二、财富来自智慧与开拓

„„„„„„„„„„„„„活动四(阅读感悟)„„„„„„„„„„„

[键入文字] .com

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1页中的阅读材料:“点石成金”的犹太商人和“周妈妈净菜社”两个事例。

讨论:

1.犹太商人面对一堆废石为什么能“点石成金”?

2.周妈妈面对自身条件,是怎么另辟蹊径发家致富的?

3.创业尽靠苦干行吗?还需要具备什么素质?

学生: 1.因为他动脑筋了,他善于去找“点子”、找“路子”。

2.周妈妈敢于尝试别人没做过的事业,具有开拓精神,大胆创新。

3.创业不能仅仅依靠肯吃苦,能吃苦,还需要有发现财富的慧眼、敢于创新的头脑、敢于冒险和开拓的胆识和勇气。

教师:的确,无论在何时,人们若想发家致富仅靠“苦干”是不够的,还需加上“能干”和“巧干”,用智慧创造财富。

板书:1.财富来自智慧

„„„„„„„„„„„„„活动五(所思所悟)„„„„„„„„„„„

多媒体展示如下资料。

[键入文字] .com

“专业电脑清洗店”的老板——洛阳师院学生张亚飞的创业故事

张亚飞的老家在农村,父亲在煤矿干活,母亲在家务农,供他上大学挺吃力。为了给父母减轻负担,张亚飞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打工,勤工俭学。他下煤窑挖过煤,当过饭店服务员,做过手机促销员、家教,在健身俱乐部带过操,还在商场干过装卸工。

机遇只给有头脑的人,这句话用在张亚飞身上再好不过了。2006年10月的一天,他的一台二手计算机有些不好用了,他想清洗一下。他把主机打开后,发现里面很脏。他想当然地认为吹吹就行了,就借来电吹风“呼呼”一吹,结果那些灰都粘到电脑元件上面了。他请教了很多人,都认为没办法。他还听说,有人因为主机里面的灰尘太多,风扇被堵无法转动,最后计算机被烧毁了。

晚上,他灵机一动,我为何不做专业计算机清洗呢?他了解了周围的计算机用户,很少有人为计算机做过专业清洗和保养,表面的灰尘都是简单擦擦就算了,机器里面则从来不管,有了故障就去找修理店,实在不能修,就报废了。很多人的计算机用了几年,竟然没清洗过一次!市场需求肯定很大,说干就干,他怀揣借来的4400元创业资金踏上了郑州之旅。在郑州的一家专业清洗公司,他购买了一整套专业工具,又接受了一个多星期的专业清洗和保养培训。

2007年3月,他小小的专业计算机清洗店开业了。清洗一台20元,当天就做成一笔,开业第一周,他一共清洗了10台,赚了200元。进[键入文字] .com

入4月,他的客户大增,清洗量达到了90多台,赚了八九百元。除了生活费他有了300元的剩余。“我再也不用向家里要钱了!”他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成就感。

讨论:

1.张亚飞在大学期间频频出去打工给我们什么启示?

2.张亚飞的事例对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1.启示是:要能吃苦耐劳,要有进取精神。

2.他善于观察,善于找点子;勇于开创新路子,敢于开拓创新。

教师:张亚飞事例说明了财富来自开拓创新。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要想创业致富,就必须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

板书:2.财富来自开拓

„„„„„„„„„„„„„活动六(理性升华)„„„„„„„„„„„

多媒体显示如下两个反面事例。

1.银行管库员被疑监守自盗,河北农行被盗5100万元

事件:2007年4月14日,邯郸农行金库发生特大盗窃案,被盗现金近5100万元。现金管理中心管库员任晓峰、马向景有重大嫌疑。公[键入文字] .com

安部发出A级通缉令。18日,马向景在北京大兴区被抓获。19日,任晓峰在江苏连云港市被抓获。

2.新中国第一走私要案,赖昌星犯罪事实铁证如山

出生在福建晋江的赖昌星,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却极善钻营。就是这个在厦门一度呼风唤雨的“赖老板”,通过金钱、女色等手段,大肆贿赂腐蚀党政、执法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部分领导干部及关键岗位工作人员,利用厦门远华集团有限公司为掩护,在厦门关区苦心经营,构建了一个规模庞大、组织严密、手段狡猾的“走私王国”,制造了迄今最大的走私案。

经查明,1996年至1999年上半年,赖昌星走私犯罪集团及其他走私犯罪分子,在厦门关区走私进口成品油450多万吨、植物油45万多吨、香烟300多万箱、汽车3500多辆,以及大量西药原料、化工原料、纺织原料、电子机械等货物,价值高达人民币530亿元,偷逃税款300亿元。

1999年,东窗事发后,赖昌星携全家仓皇出逃,与赖昌星等走私犯罪分子沆瀣一气,相互勾结,走私放私的公安部原副部长、全国打击走私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李纪周,刘丰、杨前线等少数****分子最终把自己送上了审判台,而赖昌星夫妇也将很难逃脱被遣返回中国接受审判的命运。

教师:他们这种敛财的方式有什么共同点?结果如何?

[键入文字] .com

学生:共同点是他们都用违法犯罪的方式疯狂敛财,结果是受到法律的制裁。

教师:这件事启示我们应该怎样创造财富?

学生:应该以合法、正确的方式获取财富,不能用违法手段,非法获取财富。

教师:我们不排除有一部分人是靠钻政策的空子发财致富的,也不排除有一部分人是靠偶然的机遇致富,更不排除有一部分人是靠歪门邪道致富,但这些都是靠不住的,终有土崩瓦解的一天。我们应该以合法的方式获取财富。

『课堂小结』

教师:财富来之不易,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要摒弃不劳而获、投机取巧、一夜暴富的思想,摒弃享乐主义和好逸恶劳的恶习,培养勤劳的习惯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因为勤劳、智慧与开拓进取、科技是创造财富必不可少的条件。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具有浓厚兴趣的“财富”话题入手,通过老师对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感受、体验、思考、辩论,进而解决问题。

[键入文字] .com

在授课的过程中发现,一部分同学对“勤劳勇敢”这一中国优良传统美德嗤之以鼻,相反却极力崇拜一夜暴富和投机取巧,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扭曲。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多准备一些致富的素材,尤其是一些反面素材,通过正反对比,使学生产生心灵震撼,心悦诚服地改变错误的观点,从而构筑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论财富本质思想的演变过程 篇3

关键词:重农主义;古典经济学派;马克思



一、从重农主义折现出来的财富本质思想

重农学派是18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他们把农产品看做是一国财富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且是其他一切财富的源泉,所以除了农产品外,其他使用价值(主要是工商业所产的使用价值)都由农产品所派生。毋庸置疑,把财富源泉追溯到了生产领域、追溯到了劳动,这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当然,他们的观点失之于片面(把劳动的某一种特殊形式归结于财富的本质)是因为他们只注重农业生产部门和农业劳动,认为它们是财富的唯一源泉。不过,财富观的“货币形态”倒向另一边的“实物形态”这一转变折射出重农主义把农业部门的生产劳动看做了财富的本质,所以马克思说道:“重农主义把劳动把一定形式——农业——看作创造财富的劳动,不再把对象本身看作裹在货币的外衣之中,而是看作产品一般,看作劳动的一般成果了。”[1]

尽管如此,马克思批判了重农主义只把农业产品看做是一种特定的财富,他指出:“财富的本质不是某种特定的劳动,不是与某种特殊要素结合在一起的、某种特殊的劳动表现,而是一般劳动。”[2]显然,重农主义把农业劳动理解为唯一的生产劳动说明了劳动本身还不具有普遍性,还跟自然要素结合一起。虽然如此,重农主义认为“土地是财富的物质承担者”这种说法比重商主义所说的“贵金属是财富”要进步得多,因为这时财富不再是外在的作为拜物教的存在,而是一种劳动表现为土地的自然要素。这种极其简单的自然要素“已经承认——虽然只是部分地、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承认——财富的本质就在于财富的主体存在”[2]。不过,在重农主义看来,劳动首先不是作为财富的本质,而只是作为地产的主体本质。这样,工业劳动也就完全给他们否决掉了。总之,把劳动的某一种特殊形式归结于财富的本质表现了它的历史局限性,甚至没有达到在资本主义时代对人的本质的一般认识。

二、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的财富本质思想

古典经济学派宣称任何一个生产部门的劳动都是国民财富的源泉,把国民财富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性质和原因,以促进国民财富的不断增长。而他们所谓的国民财富的增加其实就是资本家的资产的增加;就是由商品构成的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增加,而工人的工资未必获得提高。然后,他们对财富来源的认识已由流通领域转入生产领域,跳出了重商主义仅仅以流通领域为考察对象的局限性。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序论开头第一句话就写道:“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3]由此可见,斯密认为劳动生产是人们的物质财富的源泉,不管这物质财富来自本国劳动的直接产物,还是从外国购买的产品,也就是,他并非从工业劳动、农业劳动、商业劳动来理解财富的实质问题,而是认为劳动一般是物质财富或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这样,一般劳动代替劳动的特殊形式成为了在资本主义下社会财富的普遍性质。

那么,资本主义的工业生产确定工业的主体本质后,劳动也由起初只作为特定的农业劳动变成一般劳动,那么“一切财富都成了工业的财富,成了劳动的财富”。所以“认出财富的普遍性质,并因此把具有完全绝对性即抽象性的劳动提高为原则,是一个必要的进步”[2]。在这里,马克思肯定了国民经济学在揭示出在私有制范围内财富的主体本质所作的重大贡献。他们把劳动作为财富的唯一本质,劳动创造了一切财富就是对劳动特殊形式的否定,即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是一般劳动而不是劳动的特殊形式构成社会财富的普遍实质。然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进行的财富生产出现了异化,这种财富的异化体现了创造财富的劳动主体的异化。其结果是生产力发展了、社会的总体财富增加了,可劳动者并没有因劳动而致富,反而越来越贫困;少数非劳动者却发财致富,占有社会多数财富。马克思生动地描述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创造财富的劳动的异化:“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4]

三、人成为财富本质的真正力量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批判继承了重农主义、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有关财富本质的思想,并实现了对他们理论的完全超越,即把劳动者置于主体地位,通过劳动者的内在价值揭示财富的主体本质。

(一)劳动与财富主体本质的同一性

马克思是从私有财产的角度确立了劳动与财富主体本质之间的内在关系,他指出:“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作为自为地存在着的活动、作为主体、作为个人的私有财产,就是劳动。”[2]财富是相对于劳动主体而存在的,劳动为财富(私有财产)的本质也就否定了外在的、仅仅是对象性的财富。自然经济条件下,当对象化的劳动还没有从对象中分离出来,而是与劳动对象化的物质产品一起构成为财富的客体形式时,财富的主体本质只是一种外化形态——劳动与财富并没有建立起直接联系。因人们的劳动无法自己据有而丧失其主体性,那么,这种劳动所创造出的财富还属于凝结了人的劳动的自然物质产品——统治阶级的消费品,是从属于物质性的客体财富。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富生产以“资本”形态出现的,即以主体化了的客体形式存在。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财富为劳动所创造,却与劳动者分离,即财富与自己的主体本质分离,处于断裂状态,财富在资本家手中作为资本积累而没有实现其主体的本质。

可见,在前资本主义阶段,由于生产力低下,人的劳动与土地依附在一起,劳动成果也为统治阶级所占有,故财富必然地包含劳动之外的因素,劳动也就不被看做人的本质力量。因此,劳动越不发达,财富越不能充分实现它的意义,财富的本质也越不属于人;财富也很难被想象到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在资本主义时期,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使财富获得“主体本质”的意义,却又使财富成为人的异己的力量。其实“……财富等等不过是人的对象化的异化了的现实,是客体化了的人的本质力量的异化了的现实,因此……财富等等不过是通向真正人的现实的道路”[2] 。很显然,财富是通过人的劳动创造出来的,就应该为人所占有,成为人全面自由发展的现实道路。所以,财富对人来说本质上不是外在的,居于主体地位的劳动者作为创造财富的主体应以财富的形式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质力量,这就是马克思揭示财富的主体存在的真正意义。 

(二)“人全面发展”成为财富主体的本质

未来社会,马克思认为,“自由个性”必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他在人的财富创造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上有过精辟的论述:“事实上,如果抛掉狭隘的资产阶级形式,那么,财富不就是在普遍交换中产生的个人的需要、才能、享用、生产力等等的普遍性吗?财富不就是人对自然力——既是通常所谓的‘自然力’,又是人本身的自然力——的统治的充分发展吗?财富不就是人的创造天赋的绝对发挥吗?这种发挥,除了先前的历史发展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前提,而先前的历史发展使这种全面的发展,即不以旧有的尺度来衡量的人类全部力量的全部发展成为目的本身。”[5]人在不断反复地劳动的活动中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供自己消费和享用,这样个人的需要也不断地得到满足,从而财富促进了人的才能的普遍性即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简言之,人通过劳动创造的财富实现自身的发展。如果说人自身的发展主要地表现为人的能力的发展,那么财富,作为人的创造作品就成为人的一种能力的展示:一个人的创造能力越强,他的创造天赋就越高;一个人的创造天赋越高,他所创造的财富也就越多。[6]此外,马克思将人的“天赋的绝对发挥”与人的“这种全面的发展”看做是“人类全部力量的全面发展”时表明他已从人的财富创造过渡到了人的全面发展。正是如此,马克思在其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中的第三个历史阶段以社会财富为基础阐述了“人全面发展”的未来共产主义财富观。在他看来,古代世界是人从属于共同体的社会,剩余产品(财富)属于这个最高的统一体,“而在这些单个的共同体中,每一个单个的人在事实上失去了财产,或者说,财产对这单个的人来说是间接的财产……”[5]现代世界(资本主义社会)是利己主义的社会,财富的表现形式是私人占有;而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才是实现了个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的社会。

因此,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里,随着社会必要劳动的极大缩减,自由时间的增多,每个人的个性得到了充分自由发展。“……那时,与此相适应,由于给所有的人腾出了时间和创造了手段,个人会在艺术、科学等等方面得到发展。”[7]在未來共产主义社会,财富的本质反映人的主体性本质;财富的发展体现在人的发展之中;个人的全面发展成了社会发展的最大生产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刘荣军.马克思三大社会历史形态理论中的社会财富观[J].探索,2005,(4).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财富思想 篇4

(一)家庭代际经济交换的金融学意义

人生风险无时无处不在,人自一出生就面对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在财务学当中,将各种不确定性事件称之为风险(风险与不确定性之间不能对等,风险是可以确定概率的不确定性,一般将二者不加以区分)。这又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对于个人而言,系统风险包括各种天灾。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伟大国家,同时又是世界上灾害频繁的国家之一。古代中国经历了无数次各种自然灾害的袭击,出现过许许多多的灾荒。据不完全统计,从秦汉至明清,各种灾害和歉饥就有5079 年次。其中,水、旱灾最多,还有蝗、雹、风、疫、地震、霜雪奇寒等灾害。在中国历史上,灾与荒结成了不解之缘,通常有灾必有荒。所谓灾荒就是灾和荒的通称。这些都是人们在一生当中力图避免的系统风险。

而非系统风险方面个人面临的也很多,健康问题、事业问题,此外人生中重要的支出如盖房、娶妻生子、养老等,都存在很多不可预知性(古代人的寿命及健康都远不如现代,人生存下去亦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这些都是个人一生当中必须面临的非系统风险。

除此以外,个人生活中还有一种必须面对的风险,就是老去的风险。在古代,由于没有任何的现代金融工具,更没有有关养老的任何理财产品,比如包括各种类保险、贷款、股票、基金、养老基金等金融品种,更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养儿防老”就成为必然的选择。也就是生儿育女成为防范未来各种人生当中面临的系统和非系统风险的具体手段。在这样的情况下,子女就成为了父母对未来的投资,也是为未来买的保险,子女就成为人格化了的金融交易产品。

金融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价值交换,如从银行借款,签订借款合同就是贷款人把今天的收入转移到未来花,借款方则把未来收入转移到今天花。现代社会的各种投资理财产品,包括:基金、股票、债券、权证、期权与期货等等现代金融衍生品,即使其形式多种多样,条款和限制条件也不尽相同,但是其内核都是:不同人在不同时间、空间的价值及利益交换。

此处可以将古代的“养儿防老”的思想作为一种金融产品,当父辈年轻人通过对子女的培养、照顾,并提供教育支持,也就是牺牲当前的一定的经济、物质、精神的利益,而换取老年时子女给予自己的另一种利益交换,即获得经济支持、精神慰藉和生活照料服务。这种代际之间的利益交换实际上也是一种金融交易的形式,也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养儿防老”思想占主导地位的原因。其具体形式如图1 所示。

(二)儒家思想与养儿防老的隐形契约

然而令人疑惑的是,与现代的严厉的法律体系及健全的契约条款作为合同履行的保证不同的是,在古代以及传统社会里,这种金融交易是依据怎样的形式和保障来进行?如果交易双方不履行职责,那么这种金融交易就无法在两代人之间进行下去,况且代际的经济交换又经历了很长的时间跨度,也就是说父辈再对子女的照顾和抚养过程中,会经历很多不确定性,比如:子女健康问题、教育不成功问题、子女于远离父辈地方就业和工作(古代地域的差异,交通的不便和信息的不发达,都会导致父辈与子女之间交流的困难)等等,这些都会导致父辈花费了巨大精力、时间在子女上的投资失败,也就是增加了投资的风险。因此,此时的隐形制度安排,及管理和规则(包括各种文化、思想、家规等)的制定,都顺理成章的成为对这种金融交易普遍推行下去的必要保障。

儒家宣扬“仁学”,重视人的问题,尤其关注老人。“老吾老”可谓是儒家的核心命题,儒家对于养老思想的重视程度可以从三个方面体现:首先,儒家特别强调给予老人物质上的供需以及孝道对于养老的保障。儒家十分重视人民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如“仁政”的核心是“制民恒产”。“恒产”就是分给人民每户百亩之田,五亩之宅,然后家家栽种桑树,又养鸡、豚、狗、豕之畜,当政者再“省刑罚,薄税敛”,以使人民“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孟子·梁惠王上》)。其次,儒家宣扬在精神和情感上尊敬老人。儒家不仅重视在物质上养老,更推崇在精神和情感上敬重长者。“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在日常生活中,儒家大力宣扬老人是理应崇敬的三大偶像之一,即“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孟子·公孙丑下》)。老人既为“三达尊”之一,故儒家主张应常怀敬老之心。最后,儒家强调养老是人类社会正义、进步和美好的事业。儒家不仅在实践层面上提出了养老的一些具体设想,还在理论上探讨了养老的重要性,提出三个意味深长的看法:一是善养老人为理想社会的标志;二是善养老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三是善养老人是政府应尽的责任。在儒家看来,人类社会组成政府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人民,而增进人民的幸福,更是统治者的天职。

更为重要的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在承继西周“孝”观念的基础上,创立了以“孝悌”为核心的孝道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孝道也是儒家思想最基本的范畴,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孝道观念仍受到全世界华人的认同,孝道成为中华文明区别与其他文明的重大特质之一。在这层意义上,“养儿”是父辈的前期投资即一种养老的金融产品,而“孝”则是子女执行金融交易的隐形契约。可以说,以“孝”和“义务”为核心的儒家文化是孔孟为了降低家庭代际之间经济利益交易即代际之间金融产品交易的不确定性、增强交易安全性而顺应产生的。

二、代际经济交换动机的研究

现代家庭内部的养老方式得以执行的经济、文化、政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工业革命的到来,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学者关于养老方式的视角也呈现多样化,其中国内外对于家庭代际之间的这种经济交换动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中有:

(一)利他主义假说

这是家庭财富代际转移动机最主要的一种假设。是Becke(1974)和Barro(1974)提出,它是从经济学角度,从效用函数的角度来分析代际之间财富转移给两代人带来的效用大小。主要内核是:代际转移的上一代对于下一代子女的财富转移的根本是源自于自己的利他主义思想。上一代对子女的生活现状出于自身真心地给予关怀。只要自身有经济条件并且下一代的确有需求的时候父母会给他们提供经济上、精神上的帮助,并无偿地转移遗产给下一代。此时,上一代人的效用函数会由自己的消费情况和子女的消费情况共同累积构成:

其中YP、YC分别为父母和子女的收人IP、IC分别为父母来自其上一代人所收到的和自己给予下一代的支出的财富转移数额,λ 表示父母对下一代的消费的关注度,这里效用函数为凹的递增函数。其财富转移为:

对于T*,由微分的效用最大值一阶求导得出:

对上一代的父母的效用函数求解偏导得到:

以上公式代表上一代父母的财富转移当增加了一个单位时,同时子女的财富就会随之而降低一个单位,这样父母为了保持效用最大值就相应增加财富转移一个单位。

(二)交换动机假说

该假设是与利他主义动机有所区别的一种假说,即非利他主义动机的一种,假设子女时间的价格是其收入YC的递增函数,则父母为“购买”子女关心所必须支付的价格P也是YC的递增函数,即:

父母的效用函数为:

其中,父母从子女处“购买”关心的数量为CS,价格(父母为“购买”每单位关心所必须支付给子女的遗产或其他财富)为P,V(CS)为父母因子女的关心而获得的效用,λ 表示父母对子女关心的偏好程度。则有约束的转移收入解为:

假设U(YP+IP-P(YC)·CS)和V(CS)是单调递增的凹函数,则:

由于P(YC)是YC的递增函数,因此在交换模型中,子女收入的增加对父母转移支付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即:

与利他主义模型中一样,父母收人的增加仍然会增加收人转移的数量,父母对子女的关心越看重,他所提供给子女的转移收人数量就越多。

(三)父母投资回报动机假说

这是由贝克尔(1990)提出的模型,它假定上一代人对自己子女的数量和教育支持有不同的水平,而结果又与父母前期对子女的精力、物质等投入的大小有关,即子女的人力资本的投资是财富转移和价格的因变量。当父母的收入增加时,会相应加大对子女的人力资本的教育投入。

其中Vt和Vt+1分别是父母和每个孩子的效用水平,μ'>0,μ''>0,α 是指利他因子, 即子女效用转换为父母效用的系数,并且单个孩子的利他因子与孩子数量成反比。孩子被赋予H0个单位的生产技能,人力资本的生产决定于这个禀赋值、父母的人力资本存量以及教育时间,所以有:

其中A为人力资本投资的生产率,b是H0和H之间的换算系数,β 为人力资本生产的规模效应。

三、家庭财富代际转移动机与养老方式的变更

根据前文的论述,可以将父母对子女的财富转移的动机归类为两大类,分别是非利他主义倾向动机和利他主义倾向动机。所谓利他主义倾向动机,即传统的观点认为,父母对子女的付出是无私的,在子女之间进行代际收入转移应该是补偿性的,即经济困难的子女应该给予更多遗产或者是财富。但是如果是出于非利他主义倾向,则会相反,因为经济较好的子女未来提供给自己的养老服务可能会更好。再如,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投资,如果是为了年老时能够从子女那里得到更好的养老服务,则说明父母的财富代际转移动机是非利他主义倾向的,即是利己的。

《家庭财富代际转移动机与养老方式》课题组针对代际转移动机与养老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在上海、武汉、江苏、安徽等地的区分不同年龄、地区和教育程度等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了抽样调查。课题组共发放了754 份问卷,其中设计了关于家庭财富代际转移动机的量表,量表共分9 题,所得总分越高说明父母的非利他主义倾向动机越显著,即利己主义倾向越动机越明显。其中,31(含31 分)分以上,表明具有十分显著的非利他主义倾向动机,即具有十分显著的利己主义倾向动机;24(含24 分)分以上,表明具有较为显著的非利他主义倾向动机,即具有较为显著的利己主义倾向动机;23(含23 分)以下,表明具有利他主义倾向动机。其统计结果如下:

通过表1 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当非利他倾向动机越显著时,人们更倾向于选择愿意独自在家养老的方式,说明越具有利己倾向的人其养老方式更独立,他们更愿意将财富用于自己的养老,而不愿意将财富转移给子女。而具有较为显著的非利他倾向动机的人当中,其选择与子女住在一起占了34.49%,选择独自在家养老的方式占了33.14%,两者相对持平,说明这类人已经逐渐倾向于将财富留给自己用于养老,而不只是出于利他动机而转移给子女。在具有利他主义动机的人当中,其选择与子女住在一起占了33.80%,而选择独自在家的养老方式为26.76%,说明出于利他主义倾向动机的人他们会更愿意老年时与子女住在一起,将财富转移给子女,为子女提供一定的物质上的支持,从而子女也会承担更多赡养老人的义务。

同时结合被调查者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地区差异,结果也表明,苏州、上海这样的发达城市,更能接受较新的养老理财产品,比如住房逆向抵押贷款,以及以房养老的方式。也就是说在这些经济发达地区,随着金融产品的逐步丰富,对于传统的家庭养老,通过“养儿防老”的方式来满足老年生活需要的观点已逐步衰落。“家”原来承担太多的精神、物质附属功能在这些地区逐步分离,原来由“家”所负担的金融功能已转由专门的社会保障体系、金融市场所替代。与此同时,在调研所在的安徽等许多不发达地区,尤其是农村家庭功能仍然是以经济利益的交换为首要目的,“养儿”仍然承担着古代的家庭的防老的工具作用,所以这里保留了传统的儒家价值观。

四、个人理财规划的现实思考

(一)理论渊源 - 生命周期理论

理财是一个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生活目标而管理自己财务资源的过程,而养老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生活目标,一个人晚年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随着传统的“养儿防老”思想的逐步衰落,而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又尚不够完善,通过个人理财规划来实现养老,储备退休以后的养老金也越来越得到大众的认可。

那么与养老方式有关的现代理财思想又从哪里产生呢?现代个人理财规划思想是建立在莫迪利亚尼(Franco Modigliani)的生命周期理论基础上的。该理论指出,个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计划他的消费和储蓄行为,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消费的最佳配置。

在生命周期初级阶段,个人消费支出可能会超过收人,例如为谋求更好的工作而参加培训课程或者购买房屋和其它耐用消费品,这些花费很可能超过当期收入。为此,在生命初级阶段可能要背负许多债务;随着时间的推移,收人开始超过消费支出,在步入中年之前,收入在不断增多,同时子女也日渐长大;当子女长大成人开始独立生活,债务也已还清,于是开始收支相抵并有了盈余或称之为储蓄存款,随着存款数量的增加,存款总额也在逐年增长;退休后,个人收入大幅度减少或没有丝毫收入,于是开始动用储蓄存款来维系自己的生活,存款总额开始随之减少,如果计划周详,一个人在去世时正好花光其所有存款,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每个人的财务状况以及获取收入的能力是不同的。几个不同阶段组成的人一生称之为财务生命周期。个人成年以前在经济上是完全依赖家庭的,父母为整个家庭而理财。但成年后则必须设法赚足够的钱来维持自身日常的基本消费。同时也实现了生命周期内的消费均衡,具体见图2。

基于生命周期的个人理财,就是通过合理的贷款和储蓄,弥补收人与支出之差,从而更好地利用现在已有和将来可能拥有的资源,完成人生不同阶段的财务目标。个人理财在一定程度上是针对人的整个一生而不是某个阶段的规划。

(二)以房养老的理财规划

“以房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养老方式多元化的发展,正在逐步得到大众的认可。其中一种金融产品被称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或者“倒按揭”,是指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或者出租出去, 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在以房养老理念下,个人于青壮年时期通过抵押贷款的方式购买住宅,60岁之前归还完全部贷款,取得该住宅的产权,到60岁退休时再出售或出租该幢住宅用做养老,用住宅的余值供养自己的余生,就不必在工作期间过多地考虑养老保险金的筹措问题。中青年时代将住房购买得大一点好一点步入老年时就可以利用积累的房产价值实现养老保障功能。

采用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方式的养老模式将老年人以自有住房作抵押,可以有效地解决养老资金的来源,大大减轻个人的养老负担,为个人拥有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个人资源的长期地、综合性地、全方位地优化配置,实现个人效用的最大化。

通过图3 可以看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如果实行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个人比不实行的其退休后的实际消费额更高。也就是通过这种金融产品可以实现在生命周期内实际消费水平的整体的优化。

五、结论

我国古代的养老方式主要是“养儿防老”,依据这样的主导模式顺应就产生了儒家文化思想,但是二者并一定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然而二者之间的相互融合、相互支持的确成为维系我国上千年的家庭养老方式的内核。

随着工业化革命的产生,儒家文化思想不能在继续有效再支撑传统的养老方式,家庭内部的养老方式得以执行的经济、文化、政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学者关于养老方式的研究也开始呈现多样通过对我国部分地区的实证研究发现与传统利他主义动机不同,交换动机等非利他主义正在逐步取而代之,尤其在经济发达和金融市场地区对较新的养老理财产品的认可度较高,与此同时,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儒家文化仍有所保留,养老方式也仍以传统的家庭养老为主。我国整体的养老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其中国内外对于家庭代际之间的经济交换动机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养老方式的视角,具体区分为利他主义和非利他主义包括交换动机、父母投资回报等。

财富思想 篇5

银都财富:我国财富管理行业发展趋势解析

基于当前我国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推断出国内财富管理行业未来可能出现的新趋势: 财富管理机构运营更加规范化

目前,各监管机构强调风险管理,对于各类投资产品从设立到运营、销售以及信息披露等环节均有更高的要求。受监管趋势影响,未来财富管理机构在产品管理、销售、客户管理方面都需要更加规范化和透明化。随着行业规范化发展,国内财富管理机构也将重新洗牌,机构优胜劣汰的速度或将加快。

监管制度的严苛,从业人员无证、机构实力较弱、牌照不齐的财富管理机构将会受到巨大冲击甚至会被市场淘汰。而实力较强、牌照齐全、规范运营的财富管理机构则迎来更多发展空间。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业务协同发展

由于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而又缺乏某些细分领域的特色产品,这导致财富管理机构仅靠外部产品很难有效满足客户需求。此外,外部产品的高额费用变相削弱客户投资产品的盈利能力,这都导致财富管理机构仅靠外部产品很难服务好客户。

为了解决这些痛点,国内规模较大的财富管理机构开始采取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混合的业务模式,将服务者角色和产品供应者角色相结合。该模式能够根据客户需求量身定制产品、降低资产组合的整体成本、提升不同部门间的协同效应。

因此,我们预计未来可能会有更多财富管理机构积极向资产管理产业链上游拓展,推动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业务协同发展,完善自身产品线以更好地服务客户。产品日渐多元化

http:///

首先,是投资标的从单一到多元。目前,我国财富管理行业所涉及的产品覆盖面较广。从资产大类来看,权益类、固收类、衍生品类均有涉及,投资标的呈现越来越多元化的特征。

其次,产品风险属性从单一到多元。我国财富管理行业所涉及的产品既有高收益高、风险的浮动收益类产品,也有低收益、低风险的固定收益类产品。此外,还衍生出了许多风险收益特征不对称的内嵌期权产品,整体呈现产品风险属性多样化特征。

再次,投资地域从单一到多元。过去,我国财富管理行业所涉及的产品标的主要集中在国内市场。近年来,海外市场已经成为财富管理行业资产配置的重点考虑对象。美国、香港、欧洲等越来越多的海外市场都已经纳入财富管理行业的资产配置范围。预计今后我国财富管理行业的投资地域将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将被纳入资产配置的范畴。收益更加灵活多样

过去一段时间,非标的蓬勃发展催生了固定收益产品,固收及类固收产品也一度占据了财富管理行业的较大份额。但伴随着中国经济增速下台阶、市场利率化接近尾声,固收及类固收产品的整体收益率已经进入长期下行通道,并伴随风险的不断增大。

展望未来,固收及类固收产品这类在市场利率化过程中的特殊产物已经很难重复过去的辉煌。今后,财富管理行业产品端将从固定收益向浮动收益产品倾斜。而权益类产品又是浮动收益产品的重中之重。财富传承将会迎来新机遇

伴随财富积累和下一代的成长,目前,国内财富管理行业的客户尤其是高净值客户的关注点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资产的保值增值问题,他们已经将更多的眼光转向了如何进行更好的财富传承。当前,我国财富管理行业中关于财富传承相关业务的开展还处于初期阶段,我们预计它未来有望成为行业的一片蓝海。金融科技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http:///

智能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财富管理行业也不例外。FinTech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渗透,使得金融服务的边界迅速延展,服务长尾客户已经成为可能。展望未来,智能化、一站式以及服务长尾将成为未来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预计到2020年,中国智能投顾市场的资产管理规模约能达到5.22万亿元。

财富管理行业根据平台智能化程度可分为五种模式:被动型投资理财平台、主动型理财资讯平台、个人财务账户管理平台、互联网理财顾问平台和自助化财富管理平台。目前,各类平台在智能化、产品丰富度、基础账户卡位等方面具备不同特点。

预计今后将有更多的财富管理机构开展智能投顾业务,并将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客户需求发展适合自己的智能化平台。

上一篇:负压封闭式引流术下一篇:落叶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