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因素

2024-08-18

操作因素(精选10篇)

操作因素 篇1

摘要:用心理学的观点探讨生产经营企业员工在作业中因不安全心理因素导致误操作的机理。研究分析员工在生产作业过程中有关人为注意的诸因素与诱发误操作的关联,以及常见的一些可以影响和诱发员工误操作的心理因素。供生产经营企业的安全管理者在安全管理及心理分析时参考。

关键词:心理因素,误操作,探讨

在安全生产事故致因理论中,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W.H.Heinrich)早在1931年就在《工业事故预防》(Industral Accident Prevention)一书中,阐述了根据当时的工业安全实践总结出来的工业安全理论即因果关系论。被国际上称为“工业安全公理”(Axioms of Industral Safety),一直以来,受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安全工作学者的认同。海因里希在对大量的工业人身伤害事故调查分析后发现:有98%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在可以预防的事故中88%的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而且,在人的诸多不安全行为中,因为人的一时疏忽或存在心理障碍导致生产过程中的人为误操作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试从心理学观点对企业员工因不安全心理因素诱发或导致误操作的原因进行探讨分析。

根据心理学的理论,人的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人们获得知识、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安全风险的必要前提,是安全生产中安全指挥和安全作业的重要基础。

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范围(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具有良好的注意品质可以使生产经营企业的员工对于安全生产的认识更深刻,对安全法规技术规程的理解更透彻,在单位时间内作业时精力更集中,行动更准确,作业更安全。

1 注意范围不合适可以诱发误操作

企业员工在生产作业中的注意范围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注意对象的数量。生产操作过程中注意范围的大小与被感知的操作对象的特征有关。被感知的操作对象越相似,越集中,排列越有规律,能构成互相有联系的整体,则企业员工在生产操作过程中注意的范围越大。另外,注意范围还与个人的知识、经验有关。适当的扩大注意范围,即把与岗位操作和作业技能有关的对象全部纳入注意的范围,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行动的准确性以及作业的安全性,减少误操作。员工在生产操作过程中注意的实质在于选择各种刺激作用。任何一个人接收、处理信息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不能不适当地扩大注意范围。否则,就不能清晰、完整、深刻地反映对象,可能诱发误操作。但是,企业员工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如果注意太集中,范围太小,会影响注意的转移和分配,使精神过于紧张,产生抑制,影响行动的准确性,也会诱发误操作。

2 注意的不稳定性可以诱发误操作

注意的稳定性也称持久性,它是指以同样的强度注意某些事物所能持续的时间。员工在生产操作过程中要求其注意能长时间地集中于作业中操作的对象而不松弛或分散,并且保证高效率,这是企业员工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心理注意稳定性良好的表现。

注意的稳定程度,与对象本身的特点有关。一般,若被注意的对象内容丰富,复杂多变,观察时注意可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动,则注意的稳定性较好;若内容贫乏、单调、静止的对象,则注意的稳定性较差。冲床的事故率往往比较高,就是由于这项工作比较单调,重复地取料、送料,非常乏味,导致注意的稳定性差的缘故。

注意稳定性还与个人的素质有关。若操作者本人的意志坚强、善于控制自己,就能不受作业中的环境、外界干扰,保持注意;若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出现头痛、失眠、过度疲劳等等,则不易保持长久的注意。有的员工在这类单调枯燥的作业岗位时间不长就多次负伤;但也有的员工在同一岗位工作30多年从未负伤,这与各人的性格特点不同有直接关系。员工对所从事的岗位工作的认同,对本职工作和所进行的工作操作的态度及兴趣、责任心,也是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注意分散,即“分心”,往往是受某些刺激的干扰,使注意离开了需要稳定注意的对象,不自觉地转移到无关的活动造成的。它很容易诱发误操作。

3 注意的分配不恰当可以诱发误操作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同时注意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和活动。在当前工业自动化程度高,生产工艺复杂,由简单操作向复杂操作不断过渡的高技能的作业中,操作者往往要同时进行几种活动。例如起重司机、机械设备操作,不仅要控制运动部件,还要观察仪器刻度,同时要注意周围环境的变化,及时调节和控制操作过程。

注意分配良好的前提是:

(1)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很熟练或其中仅有一种是不熟练的。这样,可以把大部分注意力集中于其中比较生疏的活动。

(2)如果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感到生疏,需要高度的注意,则注意的分配不恰当,可能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诱发误操作。

(3)同时并进的几种活动越复杂,注意的分配就越困难,出现误操作的频率就越高。

为了使作业人员更好地分配注意,要加强安全技术的培训和安全操作的训练,使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统一动作系统,协调一致,以避免误操作。

4 注意的转移不及时可以诱发误操作

注意的转移是指有目的地、及时迅速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使一种活动合理地代替另一种活动。在生产经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有许多生产岗位和工作职业总是与不断地突然变化的事物打交道。因此,对注意的转移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要求。注意转移是否及时、迅速,一般取决于原来的紧张程度以及引起注意转移的新事物或新活动。原来注意的紧张程度越高,越有兴趣,新事物或活动越不符合引起注意的条件,注意转移就越困难,越缓慢。反之,则转移较顺利。在安全管理的实践中发现就注意转移的能力,不同性别的人,不同年龄的人,不同技术熟练程度的人有着显著的个体差异。有的人能迅速完成一种操作和作业,由前一活动过渡到后种活;有的人却需要较长的时间,耗费较多的精力才能完成这种过渡。转移能力的大小与各人的技术素质、文化素养及身体素质有关,还与个人的性格及修养有关。

总的来说,注意的品质在操作人员各人身上的表现是有差异的。它既受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又受企业员工本人的道德、教养、经历以及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技术素质、安全素质)和状态(身体状态、精神状态、心理状态)的影响,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从事特种作业岗位作业和特种设备操作的企业员工,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岗位,不同的作业环境下其注意品质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应引起生产经营企业安全管理者的重视。

5 常见诱发生产事故的不安全心理因素

(1)侥幸心理。

其特点是:碰运气,在作业中觉得偶然的违章操作不一定就会发生事故。这类人大多是工龄长有一定操作经验的熟练员工。往往认为自己的“动机是好的”;对自己的技术和能力有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避免事故的发生;别人不一定会发现。随着不安全的行为及人为的违章操作形成习惯,则必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所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就是这个道理。

(2)冒险心理。

其特点是:争强好胜,喜欢逞能;有违章行为而没有出事故的经历;为争取时间,不按规程作业。这类人一般只顾眼前一时得失,而不顾客观效果,盲目行动,蛮干且不听劝阻,把冒险当作英雄行为。这种心理活动以青年员工居多。

(3)麻痹心理。

其特点是:对于单调重复的操作,已经习以为常,并不感到有什么危险,因此在作业中容易注意不集中。对异常现象不能及时发现,按照习惯的动作进行操作;责任心不强,得过且过,凭“已有经验”行事,放松对危险的警惕,终会酿成灾祸。

(4)贪便宜、走捷径心理。

其特点是:在日常生产作业中为了达到省工省时省力的目的,把必要的安全操作规定、安全技术措施、安全防护设备认为是实现目标的障碍。这种贪便宜、走捷径的心理是许多员工长期生活中养成的一种心理习惯。

(5)逆反心理。

其特点是:不能接受正确的、善意的规劝和批评,坚持其错误行为。在某些特定环境下,员工的言行在好胜心、好奇心、求知欲、思想偏见、对抗情绪之类的意识作用下,产生一种与常态行为相反的对抗心理反映。

(6)从众心理。

这也是生产经营企业一些员工在适应群体生活中产生的一种反映,不从众则感到有一种精神压力。由于从众心理,不安全行为或违章操作就很容易被他人仿效。如果一些人违章作业并未发生事故,那么其他人也就跟着违章作业,否则就可能被别人说技术不行或是胆小鬼。这种从众心理严重的威胁着安全生产。

(7)自私心理。

这种心理与人的品德、责任感、修养、法制观念有关。它以自我为核心,只要我方便而不顾他人、不顾后果。这是影响安全生产的极重要的不良心理因素,必须对员工进行道德、理想、遵纪守法等安全文明教育,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

6 结束语

通过上述的探讨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员工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安全心理因素中,多数是可以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加以改善和控制的。生产经营企业的安全负责人,特别是生产经营企业安全机构的管理人员,应该按照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对企业员工的思想情绪、心理状态等影响安全生产所需注意品质的各类心理上的问题和不健康心理等不安全因素,及时采取相应、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避免和最大程度的减少企业员工在生产作业中的误操作,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经济运行。

参考文献

[1]马玉杰.企业安全管理.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4.

[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评价(第3版).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3]21世纪安全生产教育丛书.企业安全员工作指导读本.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4]系统安全与事故分析技术论文集.劳动人事部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1984.

操作因素 篇2

背景:某民营房地产集团公司下属商贸分公司,在自有房产基础上经营有超市5家,经营业种以生鲜食品、传统食品、日用日化为主,总营业面积10000平方米;百货一家,主要经营业种为服装针织、皮具、皮鞋、化妆品,小吃,营业面积4500平方米;正在筹备中的购物中心18000平方米。

问题1:经过统计商贸公司2001年9月—2002年3月的销售,总体毛利率为不到8%,注意:此毛利率是在公司无低毛利的家电以及百货毛利率近20%的基础上产生的总体毛利率,相对于市场状况以及竞争对手来讲,此毛利率偏低,从中反映了占销售比重近80%的超市经营毛利不正常。

问题2:经过进一步的市场调查,针对超市每个业种安排如下数量的市调(按销售数量排名),得出以下数据比较:

注:甲连锁店为一国营零售企业,在本地有34家连锁店,拥有诸多食品、日化产品的代理批发权;

乙连锁店为一民营连锁零售企业,现有18家分店,拥有部分食品、日化产品的批发代理权;

丙为一家200平方米左右的便利店;

将市调数据经过进一步分析,发现价格问题----[b]我司进价比竞争对手售价高[/h]的情况如下(先忽略在正常供价基础上零售价格异常状况):

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公司紧急召开了采购人员的专项会议,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一周)针对以上问题各采购主任做出解释并及时与供应商进行谈判,希望能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一周过去了,供价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高出比例依然居高不下。总结各采购主任的解释,主要如下:

1、甲、乙对手拥有诸多敏感商品的控制权,近水楼台先得月,人家有权利及有实力去进行降价;

2、公司政策对于供应商的通道利润要求过高,厂商在无奈情况下,只有提高供价,保持其基本利润,如果要求供应商降价,只有舍弃部分通道利润才可行;

3、公司要求的经营方式过于呆板,竞争对手部分商品是从批发市场上进行铲货来冲击市场,而公司没有此先例,都是以正常方式进行经营;

路桥英才网----中国最权威的路桥行业求职招聘网站

4、公司的付款方式问题:由于现金进货与押款进货的供价有区别,但是公司最低的付款要求为7天付款,因此在价格上没有办法降低;

5、竞争对手的恶意竞争行为:牺牲利润,亏本赚吆喝;

6、人手不够,杂事多,没有办法集中时间与精力与供应商谈判。

针对以上解释,公司明确回复:如果在有把握的情况下,以上由于公司自身原因造成的供价高的问题,可以放宽尺度与供应商进行交涉。

但是,一周时间过去了,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改善。

真的就是以上问题造成的吗?是主要的原因呢还是有其他的原因?

没有过多的责怪各采购主任,在随后的中层干部例会上,我将此问题谈了出来,然后让大家了解了什么是鱼骨图分析法(5M因素分析法),希望通过大家的理解来讨论这个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主要问题主要出现在哪些环节,哪些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哪些是虽然是先天的因素,但是可以通过努力去改进的环节,哪些是虽然由于条件的限制暂时不能改进但是可以通过改进其他问题予以弥补的问题。

5M因素包括人、机、料、法、环5个方面,“人”指的是造成问题产生人为的因素有哪些;“机”通俗一点就象战斗的武器,通指软、硬件条件对于事件的影响;“料”就如武器所用的子弹,指基础的准备以及物料;“法”与事件相关的方式与方法问题是否正确有效;“环”指的是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5个方面就象鱼的“主刺”一样,每个主刺上还有很多的小刺,这些小刺就是与主刺相关的问题,来构成了一条难以下咽的鱼骨头,如果不拔掉,一不小心就会卡住喉咙,让人痛苦不堪。

了解了鱼骨图的含义以后,大家各抒己见,按照5个因素,总结出以下是影响供价高的因素,并认同表后带星项为影响事件的重要项,见表:

路桥英才网----中国最权威的路桥行业求职招聘网站

经过以上因素的归纳,发现:

自身因素是问题产生的最大根源。主要体现在:

1、员工素质

2、闭门造车,信息反馈不力,没有变化

3、公司政策灵活度欠少,但是没有人因此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

4、经营方式与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公司需要发展

通过以上分析与总结,让大家明白了问题产生的根源,接下来应该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路桥英才网----中国最权威的路桥行业求职招聘网站

具体措施与目标:

1、在解决主要问题的基础上,逐步改进存在的问题,加强内部管理。公司正面临ISO9000的改版,可以通过此次改版的规范努力改善相应管理秩序的问题;时间:3个月

2、加强专题培训,提高全员素质。主要为以下几方面的专题:A、采购原则与谈判;B、促销;C、陈列;D、市场调查。时间:2周

3、科学有效的进行市调安排,充分了解和把握市场:由于前面市调数据具有片面性,应该将现有500余家供应商按照其商品比例的10%针对竞争对手做出全面、准确的市场调查,时间为一周,统计后再次市调价格异常较大的厂商,以使得数据更加准确,并且针对异常厂商的问题分析出主要原因

4、在找出价格问题原因的基础上,与供应商进行新的谈判;必要时由公司高层出面。

5、在有效谈判的前提下进行价格调整与产品结构调整,逐步缩小价高产品的比例,6、整体毛利率得到明显的提升;(目标暂未定)

后记:目前该方案正处于实施阶段,将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不断的完善与修正。

操作因素 篇3

各主要关键因素的具体操作分析

1“一把手原则”的具体实施。“一把手原则”是国内外大多数学者都提到的实施信息化一个关键因素,在我国很多学者的研究中,它的重要性排在第一位。但只提到它的重要性,至于如何做,却很少提及。

在具体的操作中,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企业的领导人首先必须要有危机意识。危机意识有二,一是不搞信息化建设,企业就可能被淘汰;二是实施过程管理不科学,项目很可能失败。

第二,提高企业领导人认识,主要做到以下方面:(1)要认识到管理软件只是一种手段,一种工具,它为企业管理提供了一种平台,过分夸大计算机的作用是不对的;(2)要认识到信息化的投入和水平与企业战略目标相适应,不要追求管理软件技术上的最新、最全;(3)要认识到企业现在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方法与软件实施后的管理水平与管理方法的差距,要清楚认识到即将应用的系统将会对自己原有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模式产生冲击;(4)要正确认识与软件供应商、咨询人员的利益关系和责权关系;(5)要认识到企业内部信息化的优势和阻力;(6)要认识到信息化过程中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三,企业信息化中的“一把手”,不仅包括企业最高层领导,还包括系统实施有关部门领导和有影响力的业务骨干。企业最高层领导负责处理重大的、关键性的问题,同时负责制定涉及到企业发展方向的规章和制度。部门领导则主要负责本部门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第四,在实施过程中,“一把手”要负责主持项目会议,组织协调各部门、各系统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把信息化实施作为自己日常工作中的主要工作之一。同时,‘‘一把手’’对项目的重视要与行动完全统一。最高领导对信息化的重视要有实际行动,这样中层管理者和下层员工才会重视系统的实施。

第五,企业最高领导人的影响力和领导力要强。企业员工对于新系统的接受需要有一个过程,或者中途一部分员工甚至中高层管理者会产生抵制情绪或行为。这时就需要企业最高领导拥有实施系统的坚定态度和能力,倡导全体员工积极参与的。

2软件选型的实施。企业在对信息化进行软件选型时,首先必须对购买信息化软件、自行开发、委托开发、联合开发系统做出选择。各种开发方式均有优缺点,需要综合考虑,选择适合本企业的开发方式。现在市场上商品化的管理软件有很多,但功能上有一定的差异,而且每套软件都有其比较突出的一面。具体来说,企业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评价:(1)功能:管理模型与本企业发展适应性、软件的可操作性等。(2)软件技术水平:软件内部集成水平、软硬件平台特点、先进性、安全性、开放性等。(3)实施服务质量:签约用户反映、版本升级情况、二次开发要求、实施顾问水平等。(4)投入产出效益:综合投资费用、内部收益率IRR、动态投资回收期等。

3管理咨询顾问的要求。咨询顾问是介于企业与软件厂商的中间人,具有较好的跨学科的知识,能够在企业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中发挥很大的作用。信息化实施顾问能针对企业的实际问题,帮助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既定的目标,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帮助企业选择实施步骤。具体实施中,由于利益关系,专业知识的不对称性和管理咨询工作的复杂性,企业除在咨询人员级别、工作时间、职责等方面要求外,更主要的是对工作内容和结果的要求。可以从以下方面对咨询顾问提出要求:(1)要求其提供描述企业应用需求的报告;(2)为企业提供多个的技术处理方案;(3)提供多个供应商和其系统的详细资料,提供实施成功的示范企业;(4)辅助软件在企业的安装、调试和系统集成;(5)对企业原有业务处理流程的分析,并提供新的业务处理流程;(6)结合软件功能和新的业务处理流程,组织软件实施过程:(7)参与实施各个阶段的用户培训;(8)负责应用软件系统在企业进入正常运转;(9)与企业一起建立信息系统的管理制度;(10)提供独立的验收报告。

4企业流程重组的原则。企业流程重组是企业信息化中不可避免的,任何系统的应用都会让员工改变他们的工作流程,甚至改变企业的组织结构和部分职位。这方面很有可能产生误区或阻力,误区是最高领导人想借助信息化的机会,对企业流程进行较大的变革,从而引起企业管理中的混乱;阻力主要是有很多员工担心自己的岗位丢失或工作任务增加,或会发现自己很难改变一直熟悉并且已经习惯了的工作流程。从而在信息化过程中或日常工作中产生抵制行为。

企业最高领导人要从本行业和企业的现状出发,制定合理的目标,千万不要盲目地追求所谓的根本性、彻底性、极大性地提高的目标。应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效益驱动”的原则,对企业流程重组,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以减少风险,同时通过效益驱动,比如让其他员工看到或得到一些实际利益,减少阻力,树立信息化的信心。同时,加强宣传,让其它员工明白流程重组的必要性,争取大多数员工的支持,或者让员工参与其制定和实施。必要时企业领导人也要有决心和能力处理某些棘手问题。

结束语

操作因素 篇4

在丙烯的聚合反应中, 在立式容器中流化床由聚丙烯颗粒、共聚单体、氢气和氮气构成。聚丙烯颗粒悬浮在上升的丙烯、氢气和氮气气流中, 随着聚合反应的进行, 每一个颗粒从预聚物颗粒开始变大。在流化床中颗粒平均驻留时间大约为4小时, 流化床的体积密度取决于速度和聚合物的密度, 床层内的颗粒的运动遵循涡流线规律。通过流化床上升的气泡在其后夹带固体颗粒, 保证床层的均匀性。

气泡高度增加时, 易于在床层中心合并。固体颗粒回流至床层壁附近, 通过凝聚作用, 从格栅到床层顶部气泡的体积增加, 最大体积随气流的不同而变化。颗粒在床层上方的浓度降低, 在总脱离高度上达到恒定水平。流化床上部呈锥形, 可降低气体流速, 因此使最细的颗粒返回到床层上。当固体颗粒下降速度小于在反应器最大直径处球形位置气流速度时——仅在此条件下, 固体颗粒被送出反应器, 被送出的颗粒 (宽型的小于70μm) 在旋流器中与气体分离然后返回反应器。

在流化床工艺中, 颗粒平均尺寸在180μm的预聚物定期注入流化床。预集合技术的使用便于控制注入的活性预聚物颗粒的形态和体积, 也使被带出流化床的颗粒降到最少, 另外预聚物颗粒活性是均匀的, 这样, 保证聚合物颗粒均匀增大。

为了去除聚合反应时产生的热量和床层流化, 气体流量高于聚合反应所需要的流量。每通过床层一次, 仅有部分 (大约4%) 丙烯转化为聚丙烯。气体带走聚合反应产生的绝大部分热量。通过第一级热交换器后气体尽可能被冷却, 一台压缩机将气体送入下一个换热器。气体在进入流化床反应器底部前, 在这个换热器中被冷却。气体的这个回路叫做流化回路。

二、聚合反应动力

聚合反应动力学特征是复杂的, 这是由于化学反应与催化剂周围预聚物发生物理分解以及聚合反应条件的相互作用。物理参数诸如温度, 压力、气相组分直接影响反应速率。

单颗粒活性:下图显示了以铬为催化剂的聚合反应动力学特征, 对于每一个聚合颗粒, 有两个并发的动力学阶数:

——加速, 由于颗粒的分解 (0~b点)

——减速, 由于活化厂失活 (b~r点)

加速阶段的动力学特征:

这里:

A=在时间t≤tG时颗粒活性[g/mmol h]

t=聚合反应时间[小时]

tp=启动时间, 通常约为0.1t和0.2h[小时]

β=加速度斜率 (见上图a和b点之间) 通常为

已被活化的催化剂场 (Cr (VI) 场) 进行还原至一个低氧化量, 因此变成活性场。这样铬催化剂的初始活性是零, 因为第一批丙烯分子将铬的起始场还原成活化形式。活化场一建立, 聚合反应就能启动, 动力学特性的第一阶段非常短。随着反应的进行催化剂周围的支架破碎, 变成小碎片, 这样释放新场用于聚合反应, 这是加速阶段, (在上图中O点至B点部分) 。

经过一段时间 (称作成长时间“t6”) 通常在正常条件下, 大约7至8小时的聚合反应, 颗粒彻底分解成碎片, 没有新的出现, 活性停止增长, 并且

这里A=时间t>t6颗粒活性 (g/mmol h)

a2=tG点最大活性

tG=“成长时间”通常大约为7~8htG=终止阶段的失活时间大约2~3h

对于气相操作, 此热动力学特征有两个主要优点:

1、进入流化床, 对颗粒无立即的热冲击。

2、良好的催化剂生产率, 仅在高生产率下, 系统失活。典型的驻留时间小于tG在流化床中可用较高的平均活性。

影响聚合动力学特性及平稳运行的因素:

1、烷基铝的作用

烷基铝的主要作用是去毒剂。但是烷基铝过多, 会降低催化剂活性。

2、进料质量影响

各进料精制区的精制床应定期再生, 以保持进料中毒物特别是O2、H2O含量最少。

3、气相组分作用对活性及平稳的影响

在平稳运行中, 气相组分的异常波动, 随之带来的是总压及温度的波动。共聚单体的进量在低密度生产中应格外关注, 共聚单体加入过多积聚会引起活性的上升, 出现温度波动反应器结块, 甚至停工。

摘要:本文分析了影响聚合反应平稳操作的一些因素, 对于装置平稳操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操作因素 篇5

【关键词】血气分析;影响因素;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R562.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719-01

血气分析是检测血液中参与气体交换及与呼吸相关的氧、二氧化碳的重要方法,以为呼吸衰竭、酸碱平衡失调的护理、机械通气的参数调节、治疗效果的分析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由此可见,血气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本研究以2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床旁气血分析检测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解决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行血气分析的2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8例,女102例,年龄8-86岁,平均年龄(44.8±7.7)岁。

1.2 方法

患者采用直接穿刺动脉或直接从测压管采集标本的方法,其中直接穿刺动脉采用B-D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动脉血气针,选择合适血管,并做好皮肤消毒;将血气针的针栓置于预设抽血量1.6ml处,成功穿刺即可进行采血,完成采血后将针头插入配套胶塞,并压迫穿刺点5-10分钟。留置动脉测压管患者直接由测压管采血即可,动脉测压管长1m,采血时转动三通开关,抽弃10ml后再取所需血量。所有血液标本采用GEM 3000血气分析仪进行床旁检测,主要检测内容包括pH值、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细胞比容、钙、钾、钠、葡萄糖、乳酸等。

2 结果

290例患者中,116例直接穿刺动脉采集标本,共878次,802次检测一次成功,成功率为91.34%;174例从动脉测压管采集标本,共1044次,全部一次检测成功,成功率100%。

3 讨论

3.1 影响血气分析结果的因素

具体而言,影响血气分析结果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采血部位及采血工具:一般情况下,由于动脉血管位于人体深部,周围伴行丰富的神经与静脉,因此相对于混合静脉血而言,动脉血更加稳定;不过穿刺过程中需要注意,如穿刺位置不准确会有误入静脉的可能。此外,现阶段临床上常用的血气分析采血工具多为丙稀树脂材料的一次性针管,其具有较大的摩擦力,穿刺后血液无法自动回流,且由于针头斜面较大易导致穿透血管,影响PCO2的检测结果。(2)采血者的状态:采血者的状态会对血气分析的检验结果产生直接影响,比如患者采血时情绪过于激动、精神过于紧张或者疼痛剧烈,会由于心率加快而过度通气,PO2值及pH值则会高于正常水平,而PCO2则会出现病理性降低,出现CO2血症假象;而如果患者出现胸闷、憋气,则会导致PO2及pH值水平下降,而PCO2值升高。此外,患者如果正在进行吸氧治疗或使用促酸碱平衡的药物,也会影响到血气分析的检验结果,这是由于吸氧会增加患者血液中氧的含量,增加氧浓度,而青霉素钠盐、碱性药物、氨节青霉素等促酸碱平衡的药物则会影响患者体内的酸碱平衡,此时进行血气分析并不能真正了解患者体内酸碱紊乱的真实程度。(3)抗凝剂的影响:血气分析一般采用液体肝素钠作为抗凝剂,而肝素抗凝剂与血气标本比例大于1:20,血液样本就会被肝素抗凝剂稀释,PO2、pH、PCO2等指标会受到影响而发生变化;不同血气分析仪需要的肝素钠抗凝剂也各不相同,特别是测定等离子浓度的高档分析仪需要对应的抗凝剂,如抗凝剂种类选择不合理,同会影响到离子浓度的检测结果,从而影响到血气分析的检验结果。

3.2 解决对策

(1)要对患者的采血状态做出全面评估,以便于及时调整相关可控因素,比如可使患者静卧10-15min,机械通气者在调整呼吸参数30min尽量不要采血;如患者意识清醒,则要提前告知相对静脉穿刺而言,动脉穿刺的疼痛感更加明显,做好心理疏导,使患者尽量保持稳定的情绪,以免其由于心理状态不稳定而影响检测结果。(2)选择合理的采血部位:血气分析采血部位首选外周浅表、侧支循环丰富、针头容易进入的动脉血管,故常以桡动脉作为穿刺血管。而其它股动脉由于位置较深、侧支循环差,易出现误入股静脉的现象,且采血后按压时间较长,一般适用于休克的患者或周围循环衰竭的患者;而肱动脉虽然搏动明显,但由于其周围结构比较复杂,所以一般应用于老年患者;此外,虽然足动脉位置表浅,但穿刺过程中会有明显疼痛感,故不建议作为首选动脉。(3)对采血环节进行优化:护理人员是血液标本的直接采集者,不仅要求其掌握标准的操作流程与方法,还要具有丰富的穿刺经验及手感,以提高穿刺成功率。由相关文献报道可知,采用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法对动脉血采集流程进行分析,可知标本混入气泡及混入静脉血是其中的高危因素,因此穿刺过程中,桡动脉穿刺时进针角度控制在15-30度左右,而足背动脉穿刺进针角度则控制在20度左右;注意针尖向下,以免标本形成微小血凝块,降低刺穿血管的机率;此外,穿刺前要对动脉的走向做出准确评估,穿刺过程中尽量避免主动抽吸,以降低标本混入静脉血或气泡的机率。

综上所述,患者自身的状态水平、采血部位及采血工具及抗凝剂等是影响血气分析结果的主要因素,操作过程中要在充分评估患者的基础上,合理选择采血设备,优化采血环节。

参考文献

[1] 周佳. 血气分析检验结果可靠性的维护[J].实用护理杂志,2011,17(4):30.

[2]马继红,等. 临床重症监护手册[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72-73.

[3]杨凤鸣. 谈血气分析标本的采集[J].河南医药信息,2013,24(2):18-19.

[4]王冬梅. 肝素浓度"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J].2013,10(9):1010-1011.

操作因素 篇6

关键词:血常规,操作常规,影响因素

血常规检测现在又称作血液学分析, 是指通过对微量血液的检测, 对血液中的红细胞, 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系统的各项参数的质和量进行分析。血液中的任何有形成分发生病理变化, 都会影响全身的组织器官;反之, 组织或器官的病变可引起血液成分发生变化, 因而血液学分析及其结果对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很大的帮助。血常规是临床医学检验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基本检验常规之一, 血常规检测主要包括白细胞 (WBC) 及其分类, 红细胞 (RBC) , 红细胞压积, 血红蛋白 (HGB) 及血小板 (PLT) 等。它不但是诊断各类疾病的基本依据 (血液系统疾病及某些传染病如肾综合症出血热等) 。还是对许多疾病 (尤其感染性疾病及肿瘤放化疗后) 指导用药的重要依据。我们如何获取准确、可靠的数据, 就必须熟练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 并充分考虑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多种影响因素, 并严格加以预防、控制。

1 标本的制备

血液细胞检验标本的制备分为采集和抗凝与稀释2个大步骤。标本采集是首要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正确标准的采集方法可保持血细胞的完整形态不受破坏。

1.1 血常规标本采集

最常用的途径是静脉采血和末梢毛细血管采血。据有关文献报道, 静脉血血样准确率较高, 末梢毛细血管血样稳定性相对差一些, 尤其是血小板计数末梢血普遍偏低, 所以我们在采取末梢血时, 在选择好操作部位后, 操作一定要轻柔, 避免过度挤压导致破坏血小板及凝血因子;采取静脉血时, 抽血时避免产生大量泡沫, 否则可能导致溶血, 造成红细胞计数降低, 血细胞比容降低, 样品采集后要立即送检, 应尽量减少运输和储存时间, 尽快处理、尽快检测。

1.2 标本的抗凝与稀释

用于血常规检验的血样必须经抗凝剂抗凝处理, 抗凝剂过量及不足均对血细胞有不同的影响, 血液检查的标本量与抗凝剂比例要合适, 血液比例过高时, 血浆中容易出现微凝血块, 可能阻塞血细胞分析仪, 同时影响一些检验结果。血液经EDTA抗凝后, 白细胞的形态会发生改变;所以, 为防止血样中小凝块的形成, 保证仪器进样时标本能充分混匀, 尽量采用静脉血样。而且毛细血管血与静脉血之间, 不论细胞成分或化学成分, 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所以, 在比较及判断结果时应给以考虑。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两部分组成的红色粘稠混悬液。在进行血细胞检验计数时, 直接用血液计数是困难的, 无论是镜检还是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液均需合适准确的稀释后才能进行血细胞的检验计数。基于血细胞分析仪的基本原理, 在血细胞分析仪的设计应用中, 稀释倍数和计数容量是最重要的设计指标之一。稀释倍数过低, 会形成细胞排队通过传感器的重合缺损;稀释倍数过大, 则会造成一定测量容量内血细胞的数量过少, 这都会严重影响血液细胞检验的测量精度。

1.3 检验结果有异常或与临床明显不符时应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

检验科人员对送检标本的检测结果出现异常的, 要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与临床相互沟通, 如发现检验结果与临床明显不符的, 应及时寻找原因, 必要时给予复查。

2 讨论

总之, 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很多, 要想取得准确的检验数据, 就要在实验的每一个步骤中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血常规检测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这就要求检验工作者要不断学习, 强化培训, 严格要求自己, 不但要有熟练的检验技术,

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 积极的工作态度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注重与临床的相互沟通, 加强相互合作等。

参考文献

[1]苗永智.静脉穿刺的几点体会[J].青岛医药卫生, 2009, 41 (6) :449.

[2]熊异平.不同采血方法血常规检验结果的比较[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6, 3 (2) :77~78.

[3]刘颖.血液标本的采集步骤与注意事项[J].中国社区医师, 2008, 10 (23) :177.

[4]洪宗之.抗凝静脉血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J].西医结合杂志, 2005, 14 (2) :23.

[5]刘翠香.血常规测定中预稀释血液放置时间过短对结果的影响[J].上海医学, 2004, 27 (3) :175.

[6]孙道芳, 周连凤, 吴艳华.尿干化学检测与传统手工检测的差异[J].齐鲁医学检验, 2003, 14 (1) :56.

[7]王绍琴, 秦冰如, 潘桂英.尿干化学检测与传统手工检测的差异[J].大理学院学报, 2004, 3 (3) :23~24.

[8]杨志, 陈兰英, 周铭.尿干化学分析与尿沉渣镜检的比较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4, 29 (1) :61~62.

[9]郝青华.如何提高粪便检验定量[J].中华名医论坛, 2004, 6.

[10]朱秋红, 任艳萍.应重视粪便虫卵的检查[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5, 16 (4) :195.

操作因素 篇7

笔者在多年动物疫病的PCR方法诊断中, 总结出操作中影响诊断结果的因素及注意事项供同行们参考。

1 操作人员

PCR技术是成熟的诊断技术, 无论是PCR特异性还是PCR扩增效率都是很成熟的。应该认真对待每一步操作、每个小细节, 因为该方法与以往的其他检测项目相比, 有许多特殊的地方。如敏感性很高, 要注意操作和试剂污染问题;整个反应微量, 要求操作很精细, 取样量很少, 吸头多沾一点可能改变整个反应体系成分比例, 从而影响PCR扩增的准确性。根据检测经验, PCR检测需要一点点熟练和领悟, 需要技术人员有一个操作技术的稳定过程。对于PCR检测中出现的问题, 首先应寻找操作人员的自身原因。

2 PCR实验室的建立及操作中注意事项

PCR只需几个DNA分子做模板就可大量扩增, 应注意防止反应体系被少量DNA模板污染和交叉污染, 这是造成假阳性最大的可能。

2.1 试验分区

从对环境要求的严格程度划分, PCR整个试验流程基本要经历4个区域: (1) PCR反应液配制区———配液区; (2) 模板提取区; (3) 扩增区; (4) 电泳区。以上四个区域对环境要求程度逐步降低, 而它们可能影响 (污染) 试验结果的危险性则逐渐升高, 电泳区则是高危区, 极易使PCR结果受到污染而造成假阳性。配液室为该试验室心脏部分, 要绝对杜绝任何有污染的可能事件发生, 这就要求物流、人流均应严格遵守1→2→3→4的路线, 严禁倒流。即非配液需要物品严禁移入配液室, 非PCR诊断试验室物品尤其扩增室、电泳室物品绝对禁止倒流入本室。

模板区从试验对象即DNA、RNA角度和鉴于RNA试验的特殊性, 需把模板区分为DNA和RNA提取区。特别是移液器、吸头和离心管以及离心管架要分开, 同时离心机也要分开。避免进行DNA纯化、酶切和克隆的人员进入RNA提取区。主要避免DNA提取过程中RNase对RNA提取影响。

2.2 样品处理时注意事项

提取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组是PCR操作成功的关键一步, 特别是病原RNA的提取显得非常重要。RNA提取应该注意RNA酶 (RNase) 污染问题, RNase是一种不怕热和不易降解的蛋白质, 而且广泛存在于工作环境中, 对于防止RNase污染的办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提取RNA试剂中加入一些对RNase有抑制作用的试剂, 如异硫氰酸胍和RNA酶抑制剂等;二是在操作过程中保持环境干净, 戴口罩手套操作等。

DNA是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 是PCR的扩增模板。提取DNA应尽量保持DNA的完整性和纯度, 即在提取中尽量避免机械张力引起的DNA分子降解, 又要注意杂质及蛋白的去除。

在理论上PCR对模板DNA纯度及完整性要求并不高, 细胞经过热变性使DNA释出就可以作为模板, 依赖引物的选择性进行扩增。

离心沉淀RNA和DNA时记住离心管方向, 用液体溶解沉淀时要沿沉淀部位进行溶解。加入乙醇洗沉淀时要缓慢加入, 避免冲掉已提取出来的模板。

2.3 配制PCR反应液时注意事项

2.3.1 使用PCR室前认真洗净手, 操作应戴手套并勤于更换。

2.3.2成套试剂, 小量分装, 专一保存, 防止他用。配制试剂用新器具, 用后做一次性处理。

2.3.3使用完后切记开紫外15~30 min, 尤其是配液室;试验完毕要收拾台面, 这一点对PCR试验来说尤其重要, 因为试验垃圾可能是其他人的污染源, 即使不是, 未弃的垃圾易成为空气中可能存在的DNA气溶胶的载体, 而造成污染。

2.3.4 试剂管用前先瞬时离心 (10 s) , 使液体沉于管底, 减少污染手套与加样器的机会。

2.3.5 加入模板切忌喷雾污染, 在吸取液体时, 尽量避免用力过快吸取。避免反应成分或模板喷到移液器上, 污染移液器和环境。所有非即用管都应盖严, 加模板DNA后应更换手套。

2.3.6 准确吸取各反应成分, 配反应液时要尽量避免1~2μl量加入, 避免配单个20μl反应体系。浓度高的液体在应用之前稀释至适当浓度, 然后再加入反应体系中。做多管PCR反应时首先将除模板之外的其他成分混合一起, 然后再分成单个PCR反应管中, 这样, 加入各成分的量比较准确。

2.4 电泳时注意事项

电泳上样时, 避免PCR产物漂移到其他孔而影响结果判定。特别要注意EB为强致癌物质, 必须戴手套, 谨慎操作, 摇动时不要外溅。

3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3.1 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都出现阳性扩增带

3.1.1 原因

(1) 阴性样品和PCR反应试验污染。 (2) 电泳上样时避免PCR产物漂移到其他孔而影响结果判定。

3.1.2 解决方法

(1) 更换全部试剂, 必要时更换所有移液器。 (2) 应小心操作, 或琼脂糖凝胶加厚, 增加每孔的容量, 可避免加样液的溢出。

3.2 阳性对照呈阴性

3.2.1 原因

(1) 阳性样品或加入阳性模板失效。无论是组织还是血清, 冻融1次后病原数量明显减少。 (2) 加入试剂量不准确或遗忘了某一成分。

3.2.2 解决方法

(1) 将阳性对照样品分成小包装。每个包装够用1次最好。 (2) 仔细核对试验记录, 校对移液器。

3.3 阳性对照扩增带弱

3.3.1 原因

3.3.1. 1 电泳时琼脂糖中EB含量少或长时间后再用已失效。

3.3.1. 2 扩增效率不高。其原因有: (1) 反应体系问题, 操作中加入缓冲液、Taq DNA聚合酶、引物等不准确, 造成不能达到最佳反应体系。 (2) 仪器不能正常工作。 (3) 样品处理过程中残留有较多PCR反应抑制物造成的。总之, 多数情况是由于操作者怕PCR不出阳性, 有意无意提高PCR检测样品量造成的。

3.3.2 对策 (1) 是将琼脂糖凝胶放入含有EB电泳液中再染30 min后再观察。 (2) 检测仪器是否正常工作。 (3) 增加纯化DNA或c DNA样品的稀释倍数。

3.4 出现非特异扩增带 (除了阳性带之外样品出现了许多扩增带)

3.4.1 原因 (1) 样品模板量过多。 (2) 引物或Taq DNA聚合酶多。 (3) Mg2+浓度过高或退火温度过低。

操作因素 篇8

1 操作人、监护人精神状态不好, 休息不好, 虽然按照规程及操

作程序去做, 但思想不能集中, 也许核对了设备的名称、位置、编号, 却不能核对出是否正确, 人在心不在, 过程做到了, 质量没保证

有些事故发生了, 我们往往一听便知是小失误、小疏漏造成的, 当时在场的人全都发懵, 人的因素使程序的执行失去意义。遇有这种情况, 变电站站长应在预知计划时提前确定操作人员和监护人员, 安排其做好准备, 确定操作人、监护人精神饱满, 思想集中, 值班人员上班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 不为个人私事影响工作情绪;当出现情绪不好可能影响工作的情况下, 可由当事人提出、站长安排变更操作人员。

2 操作票填写的正确性, 直接影响操作的安全性

现在我们使用微机防误智能操作票系统开出操作票, 大大提高了开票速度, 减少了出废票的几率, 且该系统具备能对错误的操作顺序发出警告, 以提醒填票人的功能, 结束了手工填写仅仅靠填写人的业务能力来把关的现象。假如该系统发现有违反操作顺序的步骤, 能给予及时提示, 如不纠正, 开票过程不能继续。我们都知道这个功能, 甚至有些人员能直接调用已有的微机操作票或典型操作票稍做修改后使用, 通常这种行为发生在业务能力不强或自认为能力很强、想快点、图省事的人员身上, 对操作过程不做多想, “一抄了之”“一改就用”使填票过程执行松懈。此外, 经常性的思想教育让每个员工都要清楚即使会干也必须严肃对待, 这里不分经验是不是丰富, 设备是不是熟悉, 会干而不认真, 同不会一样将导致严重后果。

3 操作票填写完毕后, 层层审核是保证安全的关键

现场操作通常都规定了要设有第二、第三监护人, 增加安全监督力度, 但也正因为如此, 使人员在思想上容易产生依赖性, 操作人想还有监护人把关, 自查不认真, 监护人想还有值班长把关, 审核不严, 值班长想还有站长把关等, 或者干脆跳过某些人, 更有甚者监护人替操作人开票, 监护人自己填票自己审核, 诸如此类的情况, 在这种“人靠人”的思想作用下, 反而不容易发现问题。在此情况下, 必须强调分工明确合理。以挑剔的眼光自查、审核操作票, 一遍审核完毕, 放一放, 再审核, 操作人、监护人、第二监护人讨论注意事项, 对待不同的操作任务要有针对性, 不能千篇一律, 甚至拿现成的、典型的直接来用, 必须结合实际, 直至操作前确认无误方可执行。

4 大型操作或较为复杂的操作, 认真组织讨论, 分析危险点

从工区领导到班站长, 上下重视, 相对而言, 一条出线或某个间隔的单一操作, 经常操作的倒闸任务, 不当回事儿严肃对待, 从心理上轻视,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小河里翻船, 出事故的原因并不在技术上, 往往暴露出的问题就是人员思想麻痹, 安全意识差。不断加强思想教育, 提高安全生产的主动性、自觉性, 让每个员工深切认识到任何倒闸操作都关系人员生命、设备安全, 操作只有复杂和简单之分, 没有重要和不重要之分, 事故面前只有对错之分。

5 工作较多, 人员不足, 顾不过来, 容易疏乎

现阶段我们有相当多的变电站是两人一值, 若站内有工作, 监盘、操作、做安全措施、办理工作许可手续、交代注意事项、设备验收等, 忙中出错是人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即便是调配轮休人员, 也会影响轮休人员的正常休息, 影响其工作状态。事情做得多, 出错的几率也大, 这时根据计划工作量安排人手显得尤为重要, 合理分配, 不使操作人员陷入疲劳状态, 从而疏乎大意。

6 有实际经验的人都有体会, 接班是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交班是心理逐渐放松的过程, 这两个时间段执行工作任务时难免焦躁

快交班了, 急于回家, 容易出现私自减省操作步骤或跳项、弃票操作, 即使填写正确的操作票也失去其作用。平时多吸取事故教训, 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 严禁为省时、省力、省距离而跳项、倒项、弃票操作, 操作人和监护人应明确操作顺序、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二监护人到现场不能只是走马观花的看一看, 要深入了解, 关键时刻严格把关, 起到监督检查的实际效果。

7 临时增加的工作, 思想准备不充分

现在越来越细化的各类工作计划安排, 可以提前准备操作所需, 准备作业指导书、危险点预控卡、验收作业指导书等, 但也有个别工作, 或由于故障、紧急缺陷等原因临时增加的相应操作, 人员没有思想准备, 时间紧迫, 急于求成, 甚至干脆操作完事后补票、补卡、补指导书, 出现纰漏。不能打无准备之仗, 越是临时工作越小心, 因为没有充足的准备时间, 考虑不周全的危险点可能成长为事故的爆发点。而计划周密也要实施到位, 按计划认真落实, 以每一步的“小安全”保“大安全”, 以局部安全保全局安全。

8 操作过程中断

如操作过程中接听电话, 有人询问工作事宜, 或遇有上级领导巡视检查等, 值班人员要做出回应, 都可能使操作过程被迫中断。“标准化操作”规定了倒闸操作执行的流程, 即强化了“程序化操作”, 要求语言精练、准确, 严禁在倒闸操作过程中接听与操作无关的电话、与外来不相关人员闲聊, 遇有上级领导巡视检查可指派与操作无关的人员汇报, 或简要解释后继续操作步骤, 尽量缩短中断的时间。

9 紧张

由于技术、心理素质差等原因引起的情绪紧张。技术能力弱, 在操作过程中就容易出现问题, 心理素质差的, 如果有领导或监护人员在场, 提醒的时机、语气重了, 操作人总是惦记刚才的错误, 就会更紧张, 甚至影响后面的操作。对待技术能力较弱的人员, 应从实际入手, 给员工学习提高的时间, 对错误的发生因时、因地制宜, 既是工作现场, 也是培训现场, 要注重以技术能力提高为依托的心理素质的改善, 而不是一味地严格考核, 使之产生抵触情绪, 更不利于安全生产。

抓生产必须抓安全, “以人为本”是关键, “人”的不安全因素使安全生产存在许多不可预见的隐患, 重视安全思想教育, 提高人员安全意识, 自我约束, 摒弃工作中的不良习惯, 及时打消工作中出现的不安全念头, 不因小而失大。

摘要:变电站的安全对电力生产的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倒闸操作是变电站安全生产重要的一环, 关系着变电运行的安全性与经济性。文章分析了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细化的情况下, 影响倒闸操作安全的“人”的行为因素, 并提出针对这些不安全因素的相应对策, 强调抓安全的关键是“以人为本”。

操作因素 篇9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 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变电站作为电网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安全运行直接影响到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如何实时了解变电站安全运行状态, 及时地发现异常, 作出解决对策, 阻止事故或异常的进一步扩大, 是变电站工作人员及远方调度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在这一前提下, 防误操作是变电站安全运行管理的重点。

一、变电站简介

变电站是改变电压的场所。为了把发电厂发出来的电能输送到较远的地方, 必须把电压升高, 变为高压电, 到用户附近再按需要把电压降低, 这种升降电压的工作靠变电站来完成。变电站起变换电压作用的设备是变压器, 变电站的设备还有开闭电路的开关设备, 汇集电流的母线, 计量和控制用互感器、仪表、继电保护装置和防雷保护装置、调度通信装置等。

二、影响电气操作的因素

电气误操作事故主要是指:误分、误合断路器 (开关) ;误入带电间隔: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 (刀闸) ;带电挂 (合) 接地线 (接地刀闸) ;带接地线 (接地刀闸) 合断路器 (开关) 等。其中, 后三类因性质恶劣、后果严重, 称为恶性误操作事故。

1、影响电气操作的客观因素

(1) 电气操作工具的因素

(2) 电力设施命名标识的因素

(3) 电气操作时间的因素

(4) 电气设备的因素

2、影响电气操作的主观因素

(1) 工作经验等方面的因素

(2) 调度指令的因素

(3) 工作态度方面的因素

三、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的措施

为了杜绝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首先应对运行人员加强思想教育, 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纪律教育。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责任心, 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操作票制度、工作许可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又是最关键的内容, 必须从严要求, 只要扎扎实实地按规定要求开展工作, 用实际行动落实具体安全防范措施, 纠正不符合安全规定的习惯做法。

防误装置是防止工作人员发生误操作的有效措施之一。防误闭锁装置在使用中出现不少问题, 有些是由于设备质量不良造成的, 有些是由于管理混乱人为所造成的。因此, 应加强防误闭锁装置的运行维护管理, 制定防误闭锁装置的运行与检修规程, 正确使用和维护防误闭锁装置, 确保已投入的防误闭锁装置正确可靠的运行。

防误工作考核坚持日常不定期检查、半年考核、年终总评相结合的原则。对于能及时纠正和制止误操作, 长期不发生误操作事故的个人或集体, 应予以表彰或奖励;对于避免重大事故者.应予以重奖记功。对因设备不符合有关规定而导致误操作事故, 有关领导应负直接责任;无票操作或监护人不严格监护、不按操作顺序操作, 监护人负主要责任, 操作人负直接责任;操作人在无人监护、没有接到监护人的命令擅自进行操作, 操作人负主要责任, 监护人发现而不制止, 监护人负直接责任。

四、结论

造成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很多, 我认为人为原因占主导地位。因此管理者和操作者应立足自身, 扎扎实实按安全规程工作, 确保安全生产, 同时加快建立智能化变电站, 加快变电站的升级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霜主编:《电力系统》,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6年。

[2]于永源主编:《电力系统分析》,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年。

操作因素 篇10

安全靠离泊是船长必须面对和必须掌握的技能。安全靠离泊的取得是全船上下协调、配合到位的结果, 船长是这一操作的关键人物。因此, 充分考虑影响靠离泊的各项因素及合理的操作技法是船长能否安全靠离泊的关键。

1 安全靠离泊前船长需考虑的因素

1.1 本船操纵性能

对本船操纵性能、相关数据要有数。船舶的操纵性分固有操纵性和控制操作性。船舶固有操作性是指变向性能和变速性能。进出港航道相对比较复杂, 船舶操纵受到诸多因素制约, 船长要做好的是如何控速与保向, 并一步步地达到预期的目的。为此, 船长就必须对船舶操纵性能, 如:船舶的惯性与停船性能, 旋回圈大小及其要素, 最小转速的行驶能力, 舵效的优劣, 主机马力的大小、工况如何, 机控状态主机对车钟响应的快慢等, 这些性能要心中有数。最好是掌握理论数据后, 根据不同受载情况抽空测试、检验一下。

1.2 对港口的熟悉

港口众多, 船长不可能个个熟悉。即使是去过的港口也应尽可能搜集相关资料, 尤其是有引航员时应多加求教、询问了解并作必要记录以便日后使用。不论是否申请引航, 在抵港前均应查阅相关图书资料, 认真仔细研读、熟悉航道、水深、浮标情况, 了解港口, 了解其掉头区、抛锚区、碍航物等情况。常去的港口每次进港靠泊也须认真对待, 偶尔去的或初次挂靠的港口更应慎重对待。对港口的熟悉船长不仅要自己知道, 也应提醒、帮助驾驶员共同熟悉。这对日后进出该港口的安全操作的益处会显现出来, 聪明的驾驶员也会感谢你的, 况且船长也应有这个态度。

1.3 对码头的熟悉

掌握所靠码头的方向、结构、长度、水深, 前后有无障碍, 泊位挡子大小及码头江面宽度或港池情况。考虑浅水对操纵的影响, 考虑风、流与码头的角度。应通过实际观察、航行通告等多种途径了解。并观察是否有作业船、疏浚船方面的影响, 影响程度, 克服或避免方法等。这些资料对安全靠离码头都是很重要的。

1.4 对风流影响的估计

流向、流速基本是有规律可循的, 流对本船可能产生的影响要充分预测 (除非是不受流影响的静水港) 。利用流压靠离的码头, 应注意合理使用流压。应注意流对船进出港、靠离码头的影响, 特别是船在低速情况下是不可疏忽的。船受横流, 特别是大型船、大吃水船靠离码头、掉头作业中不可掉以轻心。合理利用流靠离码头, 可节约拖轮, 受惠不少;但利用不当, 深受其害也常有之。故流的影响要结合当时情况, 如:码头结构是实心还是空心, 是处于自然弯曲或其位置是否容易冲出, 航道与码头水深、地理情况, 自然条件和当时的潮水大小、落差大小等综合考虑。

同时, 进出港、靠离泊还应将风的影响作出估测。集装箱船侧面受风影响大, 尤其空箱多达“满载”而吃水又不是很大的情况下, 风压有时超过流压是常有的事。那些受流影响小的港口, 风压则是重要的考虑因素。强风特别是强横风并不是拖轮之力所能克服的, 船在低速航行时也是一样。而且还要注意风有不定性, 港内、港外、码头边与航道中不一定一致, 要结合本船受载情况和受风面积, 考虑风对船舶偏转的影响。

靠离泊中要考虑风流不一的影响, 和风流合压对操纵的影响。无把握应冷静思考, 可暂缓靠离。

1.5 盲区的影响

进出港、靠离泊, 对本船盲区的大小应心中有数, 不但要估测纵向盲区。也不能忽视横向盲区。如5668TEU大型集装箱船如果你站在驾驶台中央区, 其横向盲区 (满载) 一般也在400m以上, 靠离泊前后距离不易估测。为此, 应要求岸方在泊位的前后、驾驶台应置插上泊位旗 (灯) 以供识别。总之, 盲区的大小对靠离泊、掉头、航进人工水道等不可不予注意。

1.6 对掉头区域的估测

如在码头边原地掉头, 一般在两艘拖轮协助下需有1.5倍船长水域, 一艘拖轮协助需有1.7倍船长水域。不论是静水港, 还是流水港, 只要气象条件不是特别坏。原地操作是可行的。若无把握还是驶向专用掉头区完成操作。

安全靠离泊涉及的方方面面很多, 船长面对的问题也很多。有船舶固有的或偶发因素干扰;有岸方的滞后或超前的干扰:有突遇的暴雨、雾、沙尘、或突然冒出的小船干扰;有班期的紧迫, 有各种检查的分心, 也有节约拖轮费的盘算;还有技术不到位有恐失面子的干扰等。船长为确保安全, 应排除干扰、调整心态、时刻谨慎于心。同时要注重学习、积累经验。因为只有知识、技术的提高才是识别风险、规避风险的有效保障。靠离泊进出港操作是特殊操作, 也是一门实践经验很强的技术。它需要全船内外、上下的协调, 需要船长在实践中慢慢积累和提高。

2 安全靠离泊中船长需使用的操作技法

2.1 港内掉头要领

正确运用车、舵、锚、缆、拖船等操纵设备, 充分估计船舶的惯性冲程和旋回范围, 并根据本船线型尺度、载况、风流条件、操纵性能和掉头区的具体情况, 制定出具体操纵方案, 选择有利的掉头时机和掉头方向, 力求操纵准确、安全可靠。船舶掉头范围可参考下列数据:满舵向右掉头需约直径3L (L为船长) 的圆形水域;如使用一艘拖船协助掉头, 则需约直径2L的圆形水域;若利用顺流抛锚自力向右掉头需约直径2L的圆形水域;完全使用拖船掉头时 (两艘或两艘以上) , 需直径1.5L的圆形水域。

2.2 靠泊操纵要领

在长江水域大型船舶靠泊需选择泊位前沿船流相对较小的时间进行靠泊, 必要时应申请海巡艇维护。抵泊速度以尽可能降低为好, 有利于控制船位和船首向。合理选择横距, 调整好靠拢角度:重载船顶流较强靠泊时, 靠拢角宜小, 以降低入泊速度并减轻拢岸力;空船、流缓吹开风时, 靠拢角宜大。

2.3 离泊操纵要领

确定离泊方法:顶流较缓, 有吹开风, 泊位前方较清爽, 船首开出15度左右船尾的车舵与码头无碍时, 可采用首离法。自力或使用拖船尾离时, 车舵已与码头无碍, 因而可以自由机动。首离或尾离均感不便时, 也可借助两艘以上拖船平离。

掌握摆出角度:摆出角度的大小决定于当时外力影响的大小和摆出后的操船需要。

控制前冲后缩:当泊位前后余量较小、港池水域相对较窄时, 均应注意自身的前后活动余地, 并利用正横方向附近的物标灵敏地判断本船的前冲后缩, 有效地通过用车或使用拖船予以控制。

全面熟悉船舶资料、仪器设备、操纵特性、船员技术和思想状况等内部信息, 掌握航道、风流、气象、交通、港章等外部信息, 凭借驾引人员自身的知识、技能、经验和良好的职业心态, 不断地去总结积累, 就可以掌握大型船舶系离泊操纵的未知领域。

综上所述, 为达到安全顺畅靠离泊码头这一目标, 船长在操作前总体上要有一个算盘, 并做好相应的准备。操作前要充分考虑影响船舶的各项因素;操作中要沉着、冷静, 不必刻意追求一气呵成的完美, 但应心细胆大, 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要灵敏, 要随时把船置于有利位置以获得最大的机动余地, 并在实施中视当时的环境、内外部因素不断验证、调整, 最终达到理想结果

参考文献

[1]徐邦祯, 田佰军.海上货物运输[J].航海技术, 2011年1月第1版.

[2]http://www.anquan.com.cn/

上一篇:外部因素影响下一篇:阅览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