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价格竞争

2024-09-15

劳动力价格竞争(精选12篇)

劳动力价格竞争 篇1

一、我国出口贸易存在劳动力价格竞争的原因

(一) 出口贸易劳动力价格竞争的含义

出口贸易劳动力价格竞争, 是指为了增强出口竞争力, 扩大出口, 而采取尽可能地降低劳动力价格 (在这里把工资、加班费、各种保险、工作环境等所有涉及劳工权益的因素都归结为劳动力价格) 的方式以降低出口商品价格的出口贸易竞争模式。

我国长期存在的居民消费不足归根结底就在于劳动力价格太低, 正处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我国企业尤其是其中的中小企业所采取的最主要竞争策略就是基于充裕劳动力优势的劳动力价格竞争策略, 这使得我国的出口竞争表现为劳动力价格竞争。

(二) 我国出口贸易存在劳动力价格竞争的原因

实际上, 我国的劳动力价格水平, 还远不是劳动力市场价格水平, 这是由于劳资双方博弈地位的不对等, 我国不存在完善的劳动力市场。所谓完善的劳动力市场, 是一个不存在垄断势力的劳动力市场, 在这个市场中, 劳动力的供需双方针对价格的博弈地位必须是对等的, 以保证供求原理的顺利运行和劳动力价格的真实体现。这是因为供求原理是指在一个充分竞争的自由市场, 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确定的过程就是供给和需求随着价格的变化达到最终平衡的一个过程。而劳动力供需双方的博弈地位不对等的市场, 不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自由市场和完善的劳动力市场, 而是一个单方垄断市场。而造成这种原因又是工会规制的弱制度性。这种弱制度性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工会法》的处罚规定有其不足。处罚的责任含糊不清, 即使企业拒不建立工会或违反《工会法》的相关规定, 也无法依据其中条文对这种行为进行处罚。

第二, 工会存在体制不足。通过工会维护劳工的权益, 其实质就是增强劳动利益群体 (依附于资本, 靠出卖劳动力维生、发展的劳动者) 在劳动力价格市场中的博弈力量, 促进两大博弈力量博弈地位的对等化。既然工会的博弈对象是资本利益集团 (企业、雇主) , 那么工会力量的强大就必须建立在工会独立于企业这一基础之上;否则, 如果工会受制于企业, 那么它就无法使劳动利益群体形成劳动利益集团 (利益集团是有特定的利益诉求表达渠道, 能以特定的方式追求特定群体共同利益, 具有严密结构和明确分工的组织。劳动利益集团是劳动利益群体为与雇主这一资本利益集团和/或雇主联合 (如行会) , 这一资本利益集团在劳动力市场中相抗衡而组成的利益集团) , 无法代表工人的利益与企业进行平等的博弈。

第三, 法律执行力弱。一些地方政府过分关注以GDP为主要指标的经济发展指标体系, 为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而忽视劳动者权利的保护从而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 造成地方政府政策的右倾化, 加之执法体制的不完善和不成熟, 使现行法律和政策在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实践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司法、行政不相互独立, 是法律执行力弱化的根源;而右倾化的地方政府政策和工会组织的非独立性, 则是法律执行力弱化的直接诱因。

总之, 工会规制的弱制度性造成了工会力量的弱小, 并造成劳资博弈中博弈地位的不对等, 并使得劳动力市场中的劳动力价格长期严重扭曲。

二、我国出口贸易劳动力价格竞争的弊端

(一) 造成“相对贫困化增长”

1.“相对贫困化增长”的涵义

贫困化增长是由巴格瓦蒂提出的著名观点, 该理论指出, 对于一个出口导向的国家而言, 在其出口产品国际需求的价格弹性不高, 并且进口需求并没有出现显著增加的条件下, 其充裕要素的大幅增加所导致的出口供给大幅增加, 将会带来本国贸易条件的恶化, 并最终导致国民福利水平的绝对下降。

但是, 我国和其他一些出口导向型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事实表明, 贫困化增长并非处处与现实吻合, 贸易条件的恶化可以换来国民福利的绝对提高。但是, 这种提高却对应着相对于其贸易对等国 (高端贸易产品国, 在贸易中获得高得多的附加值) 来说一方福利水平的下降。因此, “贫困化”增长是存在的, 但不是巴格瓦蒂所说的绝对“贫困化增长”, 而是“相对贫困化增长”。所谓相对贫困化增长, 是指某出口导向型发展中国家, 在其低端出口产品国际需求的价格弹性不高的情况下, 如果依靠充裕要素的低价供给维持出口竞争力, 那么, 其贸易条件就会处于劣势地位, 而其出口规模的大幅增长甚至会带来本国贸易条件的恶化, 并最终导致国民福利水平相对其低端产品进口国 (高端产品出口国) 的持续下降。相对贫困化增长虽然可以短期内换来国民福利水平的改善, 但长期来说, 却会导致与贸易对等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民福利的差距逐步扩大;这样, 相对贫困化增长国家 (发展中经济体) 永远也追赶不上其贸易对等国 (发达经济体) 的发展水平。

只要一国满足: (1) 该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际贸易, 因此贸易条件的劣势地位对福利关系重大, 足以抵消因为能供应更多商品而取得的利益; (2) 该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偏向于出口拉动型; (3) 该国依靠充裕要素的低价供给维持出口竞争力;它就具备了贫困化增长的必要条件, 如果它又满足: (1) 该国是贸易大国, 它的进出口数量变化会影响世界商品价格; (2) 国外对该国出口商品的需求是缺乏价格弹性的, 因此出口供给的扩大会导致价格的下跌。

那么该国又具备了贸易条件恶化的诱因, 会加速相对贫困化增长。

2.我国出现相对贫困化增长的现实条件

(1) 经济对国际贸易的依存度高

以2004年为例, 我国的外贸依存度高达59.77%, 远远高于美国和日本的19.99%和23.37%, 甚至比印度也高出近两倍。2005年外贸依存度更是高达63.87%。

(2) 偏向出口拉动国民经济增长

我国1990年以后实行的是出口导向政策, 它是受重商主义思想影响的“重出口而轻进口"的战略, 通过扩大制成品出口来带动经济发展。这表现为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GDP增长率保持在8%左右, 而出口增长率除1996年、1998年增长不明显外, 其他年份的出口额增长率均超过GDP的增长率 (见表1) , 出口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言而喻, 符合相对贫困化增长的前提条件之二。

(3) 贸易大国的地位

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规模达到创纪录的17606.9亿美元, 比2005年增长23.8%, 稳居世界第三位。据海关初步统计, 2007年1~12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21738.3亿美元, 同比增长23.5%, 其中:出口12180.2亿美元, 增长25.7%;进口9558.2亿美元, 增长20.8%。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增速已经连续6年保持在20%以上。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5》 (www.stats.gov.cn)

(4) 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小

现在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出口的现实状况是, 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要出口品, 如食品、纺织品等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并且, 在一段时期内由于自身条件和国际环境的限制, 不会改变这种出口商品结构。这些产品的共同特点是竞争激烈, 需求价格弹性小, 且进入门槛低, 容易引起供给过剩和无序竞争, 从而带来价格贸易条件的恶化, 符合相对贫困化增长加速的条件。

3.我国价格贸易条件持续恶化, 出现相对贫困化增长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0~2005年相关数据, 选取43个出口商品作为出口价格指数样本、26个进口商品作为进口价格指数样本, 计算出了我国1990~2005年价格贸易条件, 分别为100.0、103.1、101.5、133.3、99.9、90.9、97.7、94.4、90.2、82.7、81.3、79.8、77.1、72.0、60.9、60.3。可以看出, 1990~2005年, 我国价格贸易条件除了1991年、1993年和1996年三年有所改善外, 一直处于恶化态势。而且, 根据海关总署综合统计司的数据, 2007年7月份, 当月全国出口价格总指数为104.4 (费氏指数, 上年=100, 下同) , 进口价格指数为108.8, 贸易条件指数为96, 不仅低于上年同期的98.5, 也是自2007年1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

可见, 我国不仅具备了比较优势陷阱和相对贫困化增长的条件, 而且已经开始陷于“比较优势陷阱", 出现相对贫困化增长。

(二) 抑制技术创新和品牌塑造, 阻滞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发展方式以及贸易战略的转变

从主观上来说, 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劳动力价格竞争优势, 大大减弱了其培养其他方面竞争力的动力, 不太注重研发和品牌的塑造。

从客观上来说, 我国中小企业的比重相对发达国家过大, 由于劳动力价格竞争优势相对于技术和管理等优势来说容易获得, 凭借劳动力价格这一竞争优势也能比较容易生存, 因而不利于由技术和管理等带来的优胜劣汰机制的顺利运行, 从而不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大, 阻滞了大企业的产生;技术创新和品牌塑造是以大量资金为前提的, 企业规模的限制又进一步抑制了技术创新和品牌塑造, 最终阻滞产业结构升级, 不利于经济发展方式和贸易战略的转变。

三、关于我国出口贸易劳动力价格竞争的对策

(一) 完善劳动力市场, 使劳资双方博弈地位对等化

要改变我国劳动力价格竞争的现状, 就必然面临按照经济发展速度相应提升劳动力价格的问题;但劳动力价格的提升, 不能依赖于资方的善心和觉悟, 因为资本从来就是不停地追逐利润最大化的机器。要改变劳动力价格被不合理压低的状况, 只能依赖完善的劳动力市场。而劳动力市场的完善, 关键又在于劳资双方博弈地位的对等化, 这也是劳动力市场供求原理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因为, 供求原理的实现过程, 亦即价格的决定过程, 是一个供求双方博弈的过程, 而非简单的供求原理所说的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原因。只有博弈双方地位对等, 才能实现合理的价格。但这又并非对供求原理的简单否定, 这个问题的解决又恰恰依赖于供求原理;当劳动力供求双方博弈地位的对等化之后, 将由供求原理真实反映出较高的劳动力市场价格。

因此, 要变革工会法规, 使工会组织独立化。推进工会建立与运行机制的改革, 使工会组织独立化, 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加强工会的独立性。改变依赖企业建立工会组织的现状, 通过保障劳动者的结社权, 规定劳动者组成工会的具体程序、要件, 让劳动者自己直接依法组成工会;禁止私营类企业的企业主、其他主要管理人员, 例如对其他工人的雇用、解雇、提升或调动有直接权限的处于监督地位的人员等参加工会;必须防范企业主利用提供工会活动经费来控制工会, 使工会经费来源与使用独立化。

第二, 加强工会的民主代表性。当前最重要的是要在工会组织中落实民主选举和决策制度, 使工会真正反映会员的利益和愿望, 切实为职工群众服务。

第三, 依法保障民营企业职工和工会组织的合法权利, 例如结社权、集体交涉权等。

通过上述改革, 真正把工会组织建立成为敢于为劳动者说话, 代表劳动者利益, 与劳动者息息相关的组织。

(二) 快速发展服务业, 作为提升劳动力价格的配套措施

我国转变劳动力价格竞争模式, 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后, 原有产业部门必然要产生相当大一部分剩余劳动力, 如果我们积极发展服务业, 将这部分转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投入到服务业中, 将会获取一举多得的效果, 不仅能保证我国优化竞争战略的顺利实施, 而且又是产业升级的必要环节。加快服务业的发展,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 加强政府对服务业的支持。应加强政府的组织、协调功能, 发挥政府在服务贸易发展中的服务作用。

第二, 改善服务业发展环境。首先要推进服务业发展的体制, 明确各行业发展主管部门和各相关部门的职责, 加强统筹协调, 进一步细化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其次要强化行业协会职能, 发挥行业协会在制定行业发展规划、规范、自律等方面的作用。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推进诚信体系建设, 促进连锁、特许经营等现代服务业经营形式的发展。

第三, 加快服务业人才培养。应该积极借鉴国际经验, 加快培养新兴服务业所需的各类人才, 特别是能够适应国际服务业发展要求的实用型服务人才;政府要引导、鼓励服务业职业培训、教育机构的发展, 来保证服务业人才劳动技能的培养和更新。

参考文献

[1]丹尼尔.W.布罗姆利.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M].陈郁, 郭宇峰, 汪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2]何元贵.比较优势、贫困化增长与劳动要素收入[J].探索与争鸣, 2007 (8) .

[3]汪洪涛.制度经济学:制度及制度变迁性质解释[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4]段国蕊.我国出口贫困化增长分析[J].经济论坛, 2007 (5) .

[5]曹楠楠.劳动力成本变化对出口结构的影响[J].经济研究, 2007 (4) .

劳动力价格竞争 篇2

大家好。

今天我敢于竞选劳动委员,是因为我相信我能胜任这一职位。我想竞选劳动委员是因为我想带领同学们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做老师得力的小助手,做同学们的航标灯。

我竞选劳动委员,还因为我有优势。首先,我从一年级就被任命为劳动委员,一直担任到五年级,因此,我有四年的工作经验;其次我关心班级体,积极的为班级做出各种贡献;再次我觉得作为一名班干也得有个好成绩,不然其他同学也不会听你指挥。我虽不是名列前茅的学神,但我的成绩比较稳定,一般不会考太差。

如果我能当选,我一定不负众望。我会带头捡果皮纸屑,并劝说同学们不要乱扔垃圾,保护环境。我还会成立劳动小队,带领队员突击检查班级或包干区的劳动。若有垃圾,我会追究当天的值日组长。我会每天督促每个值日生扫地不要迟到,认真负责自己的一小块包干区,不要和别的同学说话。我会秉公处理,即使是班长或自己的好朋友,我也不会手下留情。

不怕价格竞争,看好车联网 篇3

车联网如今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手机与导航车机的镜像控制通过软件,实现无线同步,是很多人所期待的前景。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逐渐强大及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车机的开发周期长,成本大就相对显得逊色及落后,因而,车联网是汽车电子行业未来近几年发展的热点之一。目前来说,业内各大汽车电子企业都推出自己的车联网产品,德赛西威早在几年前就开始涉足车联网领域,先后推出SiVi LINK,T-BOX等代表产品。任何新技术的发展都是以消费者应用为最终目的,所以如何将车联网技术应用到产品上,从而能为消费者带来便利,这是每个企业要思考的问题。

除了车联网之外,我认为导航显示屏的发展也是值得关注的方向,显示屏由过去的电阻屏逐渐向电容屏乃至红外触摸屏等新兴屏技术方面发展。另外,车身安全控制方面也是值得关注的方向。随着汽车用户的逐渐增加,行车安全问题和环境问题会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如何保障车身人身安全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尽管车载导航企业理应朝这些新兴技术方向努力,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走这样的路线。有些小型企业为了一时的利益,就会偷工减料,采用价低质劣的零部件去组装产品。而有些企业技术水平达不到要求,没有合格的生产技术和检测设备。尽管这些企业可以推出价格低廉的产品,却以低价扰乱了整个市场。然而,这种现象可以说在哪一个行业都会存在,各行业始终都会遵循 “优胜劣汰”的自然原则。为尽可能少受这一“怪圈”的困扰,我们走的是高性价比路线,精品路线,尽管我们一时也会受到低价竞争带来的影响,但从长远来看,“优胜劣汰”对于我们德赛西威来说是一件好事。

企业除了有自己的发展方向,在处理与供应商等方面的关系时,也不可掉以轻心。一些企业尤其是很多小企业拖欠供应商货款的事时有发生。其根本原因我个人认为还是公司实力不够,利润额达不上,导致无法及时给到供应商货款,甚至员工的工资也无法及时给出。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只能短时间内维持企业的运转,如不及时纠正,必然会出现决堤的现象。一个健康成长的企业一定是讲究诚信的企业,并且他的经营状况也应该是良好的,可以正常周转的。自古,中国商人讲究“诚信”二字,这也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

旅行社价格竞争情况与对策 篇4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旅行社的价格竞争日益激烈。然而, 我国的许多旅行社在竞争的过程中都不是通过提高旅行社的管理水平和有针对性的开发产品来占据市场份额, 而是通过过度降价来获取市场资源, 导致旅行社的服务质量下降, 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旅行社价格竞争的现状研究表明现有的大多数旅行社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赚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旅行社在价格竞争中出现过度价格竞争的现象, 即对欧美国家的旅游经营者零团费、负团费等。下面将详细介绍导致旅行社过度降价的因素有哪些。

1. 旅行社方面的原因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旅行社之所以会采取降价竞争的手段获取市场份额的原因是旅游产品具有不可存储性, 例如你不可能将旅游淡季闲置的资源留到旅游旺季的时候使用。因此, 旅行社为了在淡季的时候能够招揽更多的客源, 就想出了低价策略来吸引游客, 这是过度降价竞争产生的导火索。此外, 在我国的旅游行业中, 旅游产品重复雷同是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在我国众多的旅行社中, 销售的旅游产品大同小异, 没有自己的特色和代表产品, 这是导致旅行社过度降价竞争产生的根本原因。另外, 我国旅行社数目众多且保持增长势头, 这是因为我国对旅行社的要求比较低, 而且旅游行业利润可观, 因此大大小小的旅行社应运而生, 其增长幅度远远超出了游客的增长幅度, 形成了买方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情形, 这是导致旅行社过度降价竞争产生的直接原因。

通常来讲, 旅游产品价格下调会带动旅游需求的增加, 这时旅游行业更加倾向于通过降价的手段来吸引到更多的游客。但是, 整个行业现在正处于不正当竞争的市场大环境中, 各个旅行社都想通过降价达到吸引客源的目的并不能按照他们所预想的那样就能被实现。如果旅行社在进行第一次降价时未能达到目的, 他们还会进行新一轮的降价竞争, 这就导致整个旅游行业的价格持续走低, 甚至出现零团费、负团费的现象出现。

此外, 旅行社因其发展迅速, 管理者水平参差不齐, 导致中小型旅行社的管理层人员并不能深刻理解竞争的内涵, 无法制定出高层次的竞争策略, 他们只能通过降价策略来谋求利益。

2. 消费者方面的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人民的购买力也不断提高。旅行社为推广自己的产品, 不断琢磨用户的消费心理。他们发现对于价格较为便宜的产品, 人们表现出更强的购买欲望。因此旅行社根据人们的这一心态, 顺理成章的制定出一系列的低价产品让游客选择, 已达到招揽游客的目标。此外, 大多数游客对专业知识不甚了解, 对旅行社的规模、信誉度、路线安排等情况考虑的不是很周全, 所以价格成为游客选择旅行社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这也是为什么旅行社要采取降价竞争策略的关键原因。旅行社制定价格越来越低主要还是受消费者消费水平的现限制。

今年来, 随着人们旅游观念的改变, 散客旅游已经成为未来旅游的一种主流形式, 与传统的团队旅游相比, 散客旅游自主性更强。从某种程度上来讲, 这严重影响了旅行社的业务量和利润率。散客旅游形式使得旅行社的业务量降低了, 为了挽回这种损失, 旅行社就采取了降价竞争的策略。因此, 散客旅游的盛行是导致降价竞争策略产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3. 市场大环境方面的原因

旅游体制的不健全是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所在, 是造成旅行社过度降价竞争现象出现的根源。旅游体制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规范旅游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在我国尚未出台有关价格方面的法律法规, 对于价格失信方面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来惩治此种行为, 因此才造成过度降价竞争屡见不鲜的现象出现。

旅游体制不完善还表现在有关部门对旅游业监管不严, 针对某些旅行社只注重前期推广、宣传工作, 不关注后期服务的行为并没有对其严格监管, 导致旅游业不争的竞争手段层出不穷, 游客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二、旅行社价格竞争的影响

旅行社的降价竞争策略无论是对旅行社本身还是对旅行社从业人员或者是游客带来极其不好的影响。

1. 旅行社行业竞争力下降

我国旅游业不断发展, 然而旅行社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未在日益红火的旅游业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反而在恶性价格竞争中产生了边缘化的现象。例如旅行社的接待人数相对偏低, 旅行社的收入在旅游行业的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比较低。无论是对入境游、出境游还是国内游而言, 旅行社的接待人数的增长幅度远远少于游客人数的增长幅度, 而且其下降的趋势还十分明显。

2. 旅行社行业人员利益受损, 人流流动较大

近年来, 旅行社之间的降价竞争策略层出不穷, 恶性价格竞争屡禁不止。旅行社为了谋取自身利益不惜一次次降低价成本, 甚至推行“负团游”。在这些恶性价格竞争措施中, 将降价成本转移到导游、司机等旅游业的从业人员身上是最常见的方式。例如降低甚至取消导游的基本月薪待遇, 不为旅游从业人员购买人身保险等。有的旅行社为了降低成本开销, 取消带团补助, 甚至将高速公路通行费等其他费用转嫁到导游、司机等的身上, 严重损害了旅行社从业人员的自身利益。导游付出的辛苦不仅得不到应有的补助, 还要承担完成签单任务, 这么重的工作压力导致旅游业从业人员的流动较大。

另一方面, 由于导游、司机等都是直接面对游客的, 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让其不满意的地方, 游客将对旅行社安排的不满情绪转移到对导游、司机等人的身上, 导致导游等旅游业从业人员在游客心中的形成不好的印象。据导游现状调查显示, 80%的导游是没有基本工资保障的, 其中50%的导游是靠拿“回扣”来维持生活的。

低收入导致旅游业从业人员的流动幅度较大。据调查有45.13%的持有资格证的从业人员转行到其他领域。从目前的趋势来看, 造成从业人员高流失率的主要原因是收入低且得不到保障。

3. 游客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市场满意度降低

市场满意度可以从游客的消费感受来看, 最直接的表现是游客对旅行社的投诉情况。恶性价格竞争的最直接表现是旅游业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下降, 服务标准降低, 这将直接损害游客的切身利益。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最直接的体验可以表述为“车上睡觉, 景点拍照”, 大大降低了游客对景点的体验度和满意度, 游客一趟旅游下来最直接的感受是花了不少钱, 拍了几张照。旅行社的信誉一旦被破坏, 在想挽回就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近年来, 针对旅游业的投诉屡见不鲜, 其中对旅行社的投诉占总投诉量的60%左右。

三、旅行社对价格竞争应具备的观念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 价格竞争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它是推动市场竞争的一种有效方式, 而自由竞争不仅能够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且能对市场经济进行调控。通过自由竞争来调节旅行社的数量, 将那些竞争力较弱, 综合实力较差的旅行社淘汰掉, 以便减轻旅行社间的竞争压力。在自由竞争的调节下, 留下那些适应市场需求、满足客户需求的旅行社, 使其能继续发展壮大, 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另外, 通过自由竞争对旅游行业进行重新布局, 实现产业的结构化整合。

虽然自由竞争能够有效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然而, 过度的价格竞争将会破坏市场的竞争秩序, 导致市场经济的不健康发展。价格竞争必须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必须以维护消费者利益和保持社会经济发展为前提。过度的价格竞争将会严重影响旅游业的服务质量, 使旅行社的声誉受到严重影响。因此, 价格竞争对于旅行社而言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针对价格竞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应该对其持正确、全面、客观的态度来对待。避免只用片面的眼光来看待价格竞争的影响。从长远角度来说, 价格竞争对旅行社的影响是无法预估的, 既可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可能产生消极的作用。

四、针对旅行社价格竞争的策略

针对旅行社过度降价竞争的问题, 既需要整个行业的旅行社的配合还需要政府部门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

1. 政府方面

治理旅行社过度价格竞争的关键在于政府部门要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 规范旅行社的行为, 加强执法力度, 加强管理的强度, 完善旅游业体制制度。旅游执法监督部门应该严格监督旅游从业人员的行为, 对那些损害了人民利益的行为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惩罚。只有这样新的法律法规才不会形同虚设,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零团费、负团费的问题。旅行社的价格竞争才能慢慢走向正轨。

旅行社过度价格竞争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由于旅游业体制不健全造成的, 其主要表现在在竞争中并没有将那些“劣质品”淘汰掉, 丧失了竞争本来的功效。这主要是因为体制不健全造成市场调节能力失调, 无法自发完成优胜劣汰的功能。为了使低效率企业能够顺利退出旅行社行业, 政府部门应该降低企业退出标准。第一步, 妥善安排退出企业员工的再就业问题, 对其员工进行再就业培训, 培养其就业能力, 为其提供就业岗位等。第二步, 逐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使那些失业职工能够有基本的生活保障。第三步, 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 使企业的产权能够顺利转让出去。

2. 旅行社方面

对于旅行社自身来讲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实现规模化经营。从旅行社的长远发展角度来考虑, 中小型旅行社应该加强合作, 实现旅游专业服务联盟, 联合抵制不良竞争行为, 规范市场运作。

随着市场多元化的发展, 旅游者在其自身爱好和个性特点上的体现越来越充分, 面对旅游者个性化的需求, 各个旅行社应该对市场进行细分, 根据自身特点开发旅游资源。面对日趋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任何旅行社都无法满足所有游客的需求, 而是根据自己的自身条件和优势有选择性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市场资源, 并致力于将其做细做精。因此, 旅行社在抢占市场份额的时候应该发挥自身特点, 专注于开发某一种或某几种产品, 将其打造成行业精品, 行业品牌标志, 只有这样,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屹立不倒。

另外, 旅行社的服务质量是其能够在市场中占有一席制度的重要保证, 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 游客不仅仅关注旅游产品的价格, 更关注其服务质量的优劣。旅行社在进行市场竞争时不仅仅可以采用价格竞争战, 还可以推动质量、服务、品牌的竞争, 用综合竞争代替价格竞争。

3. 消费者方面

我国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不断上升, 但消费观念并没有随之增强。因此政府部门应该担负起引导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的责任。政府部门可以利用网络上的新媒体等宣传消费理念, 弘扬理性消费, 倡导文明旅游等。其最终目的是让消费者了解旅游的行业知识, 明白旅行社的产品和购物形式, 明白如何选择旅行社。让消费者成为旅游业最好的监督者, 成为自身权益的维护者。

保证游客在众多选择中做出最优的选择的根本是其全面了解旅游产品的价格信息。因此, 完善旅游产品信息是消费者做出最优选择的前提。因此旅游市场如果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就一定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导向, 导致其自身利益受到损失。若想有效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伤害, 就应该消除信息不对称, 支持旅游信息的全面公开化。

首先, 应该严格监管旅行社的信息公开行为, 确保其公开的信息真实有效。例如, 旅行社必须将其业务资格证明悬挂于明显地方, 便于消费者查看。旅游行政部门还应加强其信息监管力度, 保证旅行社的销售的各种产品、宣传资料等的报价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其次, 相关部门还应提供信息查询平台, 切实解决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这样将有助于较少过度降价竞争现象的出现。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旅游行业的发展呈蒸蒸日上的趋势。旅行社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价格竞争已经受到全社会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研究旅行社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价格竞争情况, 并根据旅行社价格竞争的现状给出相应的对策, 以促进旅游业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旅行社,价格竞争,对策

参考文献

[1]张兆福, 李强, 牟红等.旅行社行业格雷欣现象解释及其应对[J].商业研究, 2014, (3) .

[2]把多勋, 高力.基于伯特兰德模型的中国旅行社市场过度价格竞争研究[J].价格月刊, 2013, (2) .

[3]金苗.垄断竞争市场上的角逐--以旅行社的价格竞争为例[J].商情, 2013, (27) .

[4]高力.中国旅行社市场过度竞争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13.

桂林旅游市场的价格竞争状况分析 篇5

一、竞争方式:

(一)薄利多销、优质取胜的策略

(二)以“新、多、全、快”取胜的策略

(三)实施联合竞争策略

(四)采用脱脂定价与渗透定价两种定价策略相结合的价格政策。

(五)以信取胜的竞争策略

二、产生价格竞争的因素剖析

桂林市旅游市场存在的一些混乱失控和某些旅游企业效益低下的现象,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具体分析如下:

(一)旅游行业特点及客观经济条件的分析 旅游经济是“社会型经济”,旅游经济的发展是当地经济形势的综合反映,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桂林市经济形势的严峻情况也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

(二)饭店建设规模与客源需求矛盾的分析在认识上,有的部门对饭店供求的时间、季节差异、地点差异考虑甚少,建设时过于侧重旺季指标,至使客房出租率指标约束力弱化。加上前些年客房供不应求所产生的超额利润和国家减免税收优惠政策的吸引力,使得行业利润率高,客观上起了鼓励投入的作用。兼之一些部门以“培训中心”、“招待所”名义建设的饭店,不以盈利为目的或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均使客房出租率指标对宏观规模建设的调控约束力弱化。

(三)旅游行业管理问题的分析旅游业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具有社会性、交叉性和综合性,客观上冒理难度大,当前的现状是没有一个法定的、权威的市一级全行业管理机构;缺乏统一的科学的计划机制、协调职能和监督程序

(四)法制建设方面的原因分析商品经济社会是法制型的社会,旅游经济发展也应有法制的保证。现有的一些旅游法规已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以至行业发展中的一些根本性问题无规范可循,一些反复出现的不良现象无处置标准和手段。涉及旅游业的执法机构的设置、地位、作用以及相互职能范围的划分和协调等方面都需改进。也由于没有一个市一级的协调监督机构,对尾随兜售、乞讨等一些涉及各执法部门的问题,难以有效的全面解决。对有关旅游法制宣传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旅游从业人员的法制观念普遍较淡

薄。

(五)行业内部方面的原因分析 首先是旅游企业中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问题。有不少旅游企业忙于经营业务,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政治思想工作薄弱,以致在一些从业人员中出现法纪观念淡薄和“一切向钱看”的不良倾向,这

也是旅游市场混乱、私收和索要回扣等不正之风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

三、桂林旅游市场的影响

有利:①有利于桂林旅游业的发展,增加桂林市财政收入。②有利于提供消费者更多的选择③有利于带动桂林市其他行业的发展(如:餐饮业、宾馆等等)

不利:①这样的话桂林旅游业的秩序很混乱,很难得到统一的价格②可能出现很多不文明的行为 如:拉客源、多家旅游公司私下合作等等③导致旅游业的工作人员政治思想工作薄弱,以致在一些从业人员中出现法纪观念淡薄和“一切向钱看”的不良倾向。

专业: 10级市场营销

(二)班

姓名:黄林林

劳动力管理,下一个竞争焦点 篇6

过去几年,我国制造业的平均工资,从2006年每小时7.27元提高到2010年每小时12.79元,提高了76%。从制造业单位小时劳动生产率来看,则由2006年每小时88.72元提高到2010年每小时149.24元,提高了68%。二者几乎保持同步增速。

而2008年之后,这种平衡开始打破。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而工资水平仍继续快速提高。2008年到2010年,我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仅提高13.7%,而人均工资则上涨了24%。

去年,渣打银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中国南部工业发达的珠三角洲地区,有9%的企业打算彻底离开中国,而2012年这一比例甚至还不到4.5%。

在全球最大的劳动力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Kronos看来,尽管很多企业在生产线布局、管理流程上都做到了精益化,但是从员工本身来看,还远远没有做到精细化。根据研究公司NucleusResearch的调研,发达国家企业采用劳动力管理可以带来3%至5%的人工成本节约,以及5%至10%劳动生产率的提升。

在Kronos大中华区总经理缪青看来,如何做到将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间段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是劳动力精益化管理的核心。

按需用工

“安排这个员工在这个岗位上合适吗?”“这个时间段安排这么多人都能满足需求吗?”大多数主管也许靠经验回答:“应该行吧。”

如何将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间段放在合适的岗位上?依靠人的经验来判断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Kronos看来,通过海量的数据分析,打通前端一线人员安排和后台数据,做到内部信息对称,可以实现智能化排班,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泡沫工时。

以零售业为例,传统上零售行业很多技术方案是碎片化的,POS系统、销售系统、后台的管理系统、财务系统、劳动力人员管理等系统各自独立,处于割裂状态。

Kronos国际运营高级总监Robert?Amor认为,这些碎片化系统必须整合成一个统一的、完整的解决方案。要做出劳动力规划和调配,就必须进行销售预测,而预测可能来自前端的POS系统。统一、灵活的管理流程,使得零售企业能够快速应对市场的变化。

以餐饮行业著名企业新辣道为例,自从推行其劳动力精细化管理之后,其工作时效提升了50%以上,而人工成本则下降了20%,人工成本的比重从22%下降到18%。

新辣道基于历史数据以及节假日、雨雪天、促销、新品上市等特殊事件,细化每天不同时间段不同技能的门店劳动力需求量。根据需求量,采用工时而不是人头数来管理用工,保证业务高峰时人员充足。业务低谷时,则可避免不必要的工时浪费。

其员工不固定工作岗位,而是依据他们掌握的多技能按需分配。每个员工至少掌握两项技能,能根据需要在不同工作站间灵活调度;所有员工都不是固定班次而是根据业务量要求的波动而出勤。

例如,一个员工上班8小时,头两小时在中岛工作站,然后转入传菜3小时,第三小时为休息,当休息完毕后,做清洁1个小时,结束后是2小时培训,结束后下班。这些排班每天都不是固定的,完全依照需求而定。

同样在制造业,为了平衡不断上涨的人工成本压力,挖掘现有劳动力资源和效率,多技能劳动力正在一些企业中开展。而按照生产需求合理安排劳动力资源池,科学和智能排班调度多技能劳动力,消除损耗工时提高整体生产率是制造业劳动力精益管理的核心。

实时管理

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智能终端得到大范围的普及,Kronos提出了“实时管理”的概念。即运用移动的技术对一线的人员进行随时随地的管理。

传统上,不少企业使用考勤机对员工进行管理,但主管仍然无法及时准确掌握当天的到岗情况。这一滞后小到影响薪酬绩效,大到影响企业业绩。

以超市促销员为例,传统的管理方式是,促销员手工签到,记录上班时间。企业会派出监管人员进行抽查。但弊端是,员工可能签完到,却没有在岗。即使有人抽查,每天跑的商场数量也很有限。

借助移动技术,管理者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来查看、调配、计划员工岗位信息。如遇员工临时请假,系统会自动告诉管理者,有哪些员工处于待岗状态,可以马上进行调配。

除此之外,“实时管理”对于管理者最大的用处在于,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产生趋势性的预测。

以国内某知名快消品企业为例,该企业在全国有4万名员工,其中工厂生产员工5000人,另外的三万多人全部安排在各地超市卖场,担任导购员。

三万名员工,如果每人每天少工作一个小时,就是三万个小时,每小时10块钱的话,一天的损失就高达30万。除了这些泡沫工时,由此而造成的销售上的损失,更是无法估量了。

而基于移动技术的“实时管理”,能够让员工进行移动打卡。根据GPS定位,可以确定员工的基本位置。

另外,这套技术还能实现智能排班,根据后台历史销售数据,精确到每十五分钟就能进行一次排班。再加上员工技能、人力成本等因素,就可以计算出相应时间段的人员配比。在最短的时间内调配所需的人员。

管理者如何推行

Kronos认为,对于管理者来说,推行精细化的劳动力管理技术,最大的挑战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如何进行管理变革。每个企业,每个行业的情况不一样,在每个发展阶段,都需要进行管理的变革和转型,这是很大的挑战。

但劳动力精细化管理技术的推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层的决心。要把原来不透明的、浪费的、效率不高的地方透明化、清晰化。对于管理者而言,需要下很大的决心。但是,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会带来更大的问题。

其次,要让不同层级的人员体会到这种理念、这套管理工具所带来的好处,不管是管理层,还是一线员工。尤其是对于一线员工而言,他们使用这些工具之后,对他们自身有什么样的帮助。例如,员工可以通过自助查询自己的班次、请休假记录和考勤等信息,还可以自助提交申请甚至根据自身资质和偏好选择班次等。

另外,要在管理手段和变革上采取一些措施。无论是组织架构,还是绩效考核的机制,都要有相应的准备。同时Kronos国际运营副总裁兼总经理Dick?Cahill认为,企业不能一把抓,必须列出计划,排出任务的优先级。

依据服务跨国企业的经验,Dick和Robert一致认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最可行的办法是“先试点,后推广”。中国企业应该先选一个地点,在某个时间段,对某一些业务单元进行劳动力管理技术的改造,这称之为示范企业。在短时间内快速取得效果,并相继在其他范围进行推广。例如施耐德,第一步是在中国试点,然后向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推行。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快速见效,有较强的说服力,避免全面铺开的风险。

劳动力价格竞争 篇7

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大致可分为两类: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价格竞争是指通过降价来使顾客花更少的钱却得到同样满足的一种竞争。非价格竞争是指价值竞争, 通常是以为顾客提供更好、更有特色, 或者更能适合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为手段, 在产品质量、性能、形状、包装、售后服务等非价格因素方面的竞争。

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价格竞争的条件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价格相对稳定, 产品的生产成本较高且不能随产量的增加而大幅度降低, 同时有一个定价的自由度问题需要考虑。第一, 在完全竞争的定价环境中, 众多的企业只能接受由市场总供求关系所决定的价格, 而不能自由定价。第二, 在垄断性竞争的定价环境中, 由于企业拥有各自存在差异的产品, 因而能够强有力地制定自己产品的价格。第三, 在寡头垄断竞争的定价环境中, 由少数几家寡头企业控制市场价格。因此, 产品价格将由他们协商定出, 而众多的企业只能跟随订价。第四, 在纯粹垄断 (即独家经营) 的订价环境中, 从理论上说, 企业可以随意订价, 但往往要受政府管制和企业订价目标的制约。由此可见, 在不同在定价环境中, 企业的订价自由度不同, 直接影响着价格竞争的开展。所以, 价格竞争在现代商品经济的条件下, 是一种越来越受到制约的竞争方式。

在价格竞争受到限制的情况下, 现代企业需要积极实施非价格竞争的策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开始由总体小康型向全面小康转变, 消费结构和消费心理也发生着变化。需求的个性化, 差异化, 多样化, 层次化, 动态化已逐步成为当今市场消费的基本特征。非价格竞争的作用将逐步超越价格竞争的作用。非价格竞争的内涵更丰富, 策略更多样, 也具有相对无限的竞争空间。

二、非价格竞争的主要策略思考

有市场, 就有竞争。而市场竞争是企业综合实力和多种要素的竞争, 体现在市场上, 是产品品种、质量、价格和服务的竞争, 是多种竞争手段的综合运用。在当前情况下,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实施非价格竞争战略尤为重要。百隆东方股份有限公司实施非价格竞争策略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1. 产品创新竞争策略。

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产品, 最基本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产品所提供的实际利益和效用。一种产品能否被消费者所接受, 取决于该产品是否给消费者带来了实际的利益, 使其需求得到满足。谁能够更好更快地设计、制造出适应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谁就拥有更大的营销竞争力。因此, 产品创新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最基本的竞争策略。百隆东方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创新竞争策略是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实施:

(1) 坚持独特创新的差异化产品研发。在当今追求环保时尚、崇尚个性独特的消费形态下, 产品所呈现的方式形态能否前瞻性地迎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决定着产品的价值本质。百隆作为第一个以自创品牌赢得国际同行认同的企业, 不遗余力地追求独特差异的产品创新。浙江是纺织业大省, 这既为产业发展带来了集群优势, 但也容易形成同质、同类产品

●曹燕春韩共进贺迎辉

甚至引发低价无序竞争。因此, 百隆坚定而专注地走差异化道路, 以不断获得的关键技术为基础, 增强应用技术开发能力, 不断开发出独特差异化的产品, 以实现百隆“美化世界、精彩自己”的创新追求。

(2) 坚持以技术创新引领产品升级。百隆长期重视产品的研发创新, 尤其在百隆东方的组建和设计过程中着重考虑到如何根据新一轮发展战略需要予以布局和配套。为加速产品结构性调整, 百隆公司首先在新厂址投资1.6亿多元购置全套新型设备以适应生产各种类型和档次产品的需求;利用近年来开发生产各种差别化纤维以及多种纤维的混纺经验, 确立了以“流行色彩、新型材料、染整及纺纱新工艺”三大系列为主线的新产品开发研究架构。同时, 通过与多家大专院校的合作, 将产品结构从纯民用产品快速向高端民用产品和高端工业纺织品领域发展;整合引进优秀人才, 投入大量资金新建2000平方米色纺纱研发中心以应对市场变化、满足客户需求、引领技术创新。企业于2008年8月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同年通过宁波百隆色纺纱工程 (技术) 中心认定, 2010年升格为升级企业技术中心;百隆是国内第一家获得“国家棉色纺纱开发基地”的企业, 更是国内首家通过“中国色纺纱精品基地”认定的企业。这既为百隆人追求研发创新、引领技术进步创建了一个新的平台, 更是对百隆人长期致力于产品创新, 坚定而内敛地实施“精品战略”的一个重要回报。

(3) 坚持产品功能性和高附加值的追求。百隆东方公司采用天然纤维与功能化学纤维交织的方法大大改善织物的舒适性, 一般抗菌贴身穿的针织物宜采用混纺纱, 对于抗紫外、抗辐射的面料则采用交织的方法, 变化组织或双线提花组织使功能纱线在织物外表, 使天然纤维留在里层, 改善服用舒适性。功能性纺织品的舒适性对于产品的生命力至关重要, 新材料的研制最终要回归市场。百隆公司密切注意纺织领域的传统相关技术, 辨证地兼顾功能性和舒适性, 使消费者爱穿, 穿了爱不释手, 达成功能性与舒适性相统一的理想境界。功能性与舒适性相统一的纺织品应当是:永无皱痕、免于洗涤、新旧如一、色彩多变、始终合身、不怕雨水、柔中有韧、环保属性、冷暖适宜、抗菌防病的纺织材料织造而成。

2. 品牌化竞争策略。

百隆公司在秉承百隆集团品牌文化的同时, 根据企业“诚信经营、勤奋内敛地打造百年兴隆企业”的企业核心价值和“为市场提供新颖流行、环保健康、高品质的中高端产品”的品牌核心价值。一是明确产品理念和准确的市场定位。二是明确产品的设计风格, 同时为树立企业形象制定了CIS系统。三是通过每提前一年按法国、意大利等国际流行色趋势, 分二季发布流行色卡, 逐渐确立了BROS独特的产品风格和技术创新在行业中的引领地位, 现BROS商标已成为浙江省著名商标, BROS产品被评为浙江省名牌和中国名牌。四是根据每一阶段发展战略制定详细可行的营销计划, 扎扎实实地实施阶段性扩张目标。在批发和零售环节上采用著名商标来带动新产品的销售;在统一商标下推出一系列商品, 以显示企业的实力。企业集中各种广告媒体的力量宣传一个商标形象, 即家族品牌, 以极力扩大产品的影响;使用大型商店或批发商的商标, 有助于提高声誉, 同时减少生产者为商标作广告所承担的费用, 从而降低促销成本, 取得竞争的优势地位;面向不同消费者或性质不同的商品分别采用不同的个别商标, 这样有利于消费者购买, 使本公司产品销售多年保持国内棉纺织行业的前三甲。五是无论是企业对外活动或是企业内部的制度、管理与教育培训均有效地融入了品牌的企业核心价值和产品核心价值内涵, 使员工的行为规 (下转第295页) (上接第292页) 范体现出企业的理念和精神, 从而树立起百隆良好的产品信誉度和企业美誉度, 并切实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 培养顾客忠诚度策略。

信誉是名牌的生命, 对名牌产品, 企业要有像球迷衷爱自己的球队一样忠诚的消费者。名牌企业必须努力从标识识别、吸引、培养和保护等方面维持消费者对其产品的忠诚, 敢于向消费者承诺, 并且始终兑现其承诺。现代市场营销的研究已经证明, 吸引新客户的成本远远高于维系现有客户的成本。现有客户应是企业的主要利润源, 利益增长的根本点。任何企业都应该将与顾客间的简单交易关系转向维持、深化、发展关系。提升客户关系价值由粗放式扩张市场到精心培育与发展市场客户忠诚度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有调查表明, 保持一个消费者的营销费用仅仅是吸引一个新消费者的营销费用的20%;向现有客户销售的几率是50%, 而向一个新客户销售产品的机率仅有15%;客户忠诚度下降5%, 则企业利润下降25%。如果将每年的客户关系保持率增加5%, 可能使利润增长85%, 企业60%的新客户来自现有客户的推荐。以竭诚服务赢得顾客对品牌的忠诚是百隆东方又一大特色。百隆东方培养顾客忠诚度的策略主要是:

(1) 以高品质产品赢得客户尊重。百隆公司严格遵循“用心引领色纺潮流, 为顾客提供优质和环保健康的色纺纱产品”的质量方针, 在实践中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管理系统。一是高品质采购控制;二是高标准的起点;三是精良设备及管理;四是严格控制产品安全。

(2) 以快速反应迎合客户需求。公司以香港、深圳、上海、宁波、青岛、佛山销售中心为主线, 全面着手配置信息系统、物流基地、销售网络等基础设施。凭借新投资300万元引进的英国Sage企业管理和协同化商务解决方案, 已形成了高集成性服装纺织行业管理信息系统、16万平方米的物流中心、常规产品8000吨储备、日运输能力达100多万磅的专业运输车队。百隆可在最短时间内快速满足客户的需要, 客户打样一般3天反馈, 特纺产品视品种结构或订单大小平均10—30天内即可交付, 可在最短时间内快速满足客户的需要。

(3) 建立特殊顾客、特殊品种的需求档案。建立特殊顾客、特殊品种的需求档案的目的是提前了解该客户的需求情况, 加大特殊纤维、高档原棉的备料数量, 以及通过“快速绿色通道”等方法, 明显提高了有高档产品、特殊产品需求顾客的满意度, 成为业内企业效仿的标杆。把产品与服务以最竭诚、最迅速、最满意的方式传送给顾客。

(4) 强化售前、售后服务。销售服务是指营销者围绕着促进产品销售和帮助消费者使用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充分反映消费者或用户要求的全方位的销售服务是竞争力的有效保证。百隆公司通过产品的质量和创造价值的服务, 赢得了主要大客户企业的认可和忠诚, 客户忠诚度从2007年的80%提高到2009年的90%以上。

4. 产品个性化策略。

2010年百隆东方推出各类新品样卡2286只, 其中环保循环类新品200只, 绿色有机新品450只。完成客户来样2643只, 其中投产893只, 投产率为34%;新产品占销售总额的30%以上, 月万锭翻改品种平均达到180个以上。在充分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 彰显个性化设计能力。在2011/2012年春夏Expofil巴黎纱线展上, 百隆推出的一组组具有强烈视觉和触觉冲击力的产品取得了空前的反响, 受到客户的广泛的关注。其中, 浓郁奶香、浓郁翡翠、粉色童话三组纱线被主办方录选为公共展示区展示产品, 以环保、时尚演绎未来奢华主义, 这也标志着百隆产品已达到了世界纺织品高端水平。

纵观当今市场竞争格局, 百隆公司认识到市场营销竞争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那么, 它也必须在市场环境改变之后作出相应的变化。非价格竞争是现代市场营销竞争发展的趋势, 现代企业只有放弃一味的价格战, 走到非价格竞争之路上来, 才会更有吸引力, 更有竞争力。当然, 非价格竞争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照搬照抄, 要靠企业自身不断的创新。只有不断创新, 更新市场观念, 创新企业的经营策略, 从根本上摆脱市场过度竞争的困扰, 在产品结构调整和品牌创新、新产品开发上多下功夫, 尽快上升到以技术竞争取代价格竞争的高度, 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文章以百隆东方股份有限公司为案例论述了现代市场营销竞争的发展趋势, 分析了企业实施非价格竞争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市场营销,非价格竞争,策略

参考文献

[1].朱健强.试论品牌的人文意义和社会效应.厦门大学学报, 1997 (2)

[2].鄢容丽, 张亚莉企业竞争的新焦点:娱乐营销.长春企业研究, 2003

[3].菲利浦.科特勒.市场营销管理, 第五版

劳动力价格竞争 篇8

随着科技的发展, 技术的进步, 一些网络游戏开始风靡全球。而这些玩网络游戏者为了在游戏中取得较高的成绩, 就需要较多的网络游戏币, 但他们多是上班族没有时间自己在网络中挣取虚拟货币, 宁可花现实中的货币去换取网络中的货币。所以一个新兴的行业就产生了。这个行业就是在劳动力比较廉价的国家通过专业培训的游戏高手生产游戏币, 而一些公司通过网络平台收购他们生产的游戏币, 再通过网络平台把游戏币卖给外国人, 从而赚取中间的差额。游戏币是通过在游戏中交易, 而货款是通过现实中的网络银行交易。这个新兴的行业所经营的产品就是全球盛行的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货币。但随着该行业的不断发展, 收购游戏币价格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因为对于虚拟产品, 产品的质量几乎没有差异性, 所以各经营企业不断采用价格杠杆作为其重要的竞争手段, 而且行业内的战略联盟的可能性较小, 各大经营公司的价格战愈演愈烈, 收购价格愈涨愈高, 甚至出现了恶性价格战的趋势。

博弈论 (Game ory) 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也就是说, 当一个主体, 好比说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选择受到其他人、其他企业选择的影响, 而且反过来影响到其他人、其他企业选择时的决策问题和均衡问题。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 博弈论又称为“对策论”。

在博弈过程中, 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决定了其行动空间和最优战略的选择;同时, 博弈过程中始终存在一个先后, 参与人的行动次序对博弈最后的均衡有直接的影响。

二、虚拟货币的价格竞争行为的博弈分析

(一) 建立模型

根据虚拟货币的实际情况来构造价格战的博弈模型。各经营企业是进行博弈的局中人, 其博弈过程有如下四个特点:①先后次序的博弈。竞争者之间为了收购更多的货币而引起了虚拟货币市场上的价格战。②完全信息的博弈。企业的定价行为是公开的, 通过收购网站是可以看到每款游戏下每个服务器的价格的, 价格最终还是要面对供应商的, 竞争对手也是很容易获取价格信息的。③重复博弈。市场上的价格是不断变动的, 经营企业要继续经营, 价格战也会持续下去。④零和博弈。由于在虚拟货币领域中企业之间的合作是不常见的, 企业与企业之间主要是竞争的关系, 故而可以看作是零和博弈。

(二) 博弈的过程

首先, 假设参与人为X与Y, 他们都是虚拟货币的经营商, 他们在虚拟货币领域展开竞争, 设开始时固定单位虚拟货币的价格都是P0。X是先进入该领域的老牌企业, 实力比较雄厚, 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Y则刚刚成立不久, 是后进入该领域的, 只占据少数的市场份额。

1.第一轮博弈 (见表1) 。

从X角度看, 显然涨价要比降价好。从Y角度看, 效果也一样, 涨价同样比降价好, 其涨价收益为 (5+8) /2=6.5, 降价收益为 (3+6) /2=4.5, Y也同样会选择涨价。因此, 在第一轮博弈中, X、Y都将涨价作为策略, 并且各损失1, 整体损失2, 整体收益是最差的。这就是纳什均衡现象, 这里的每个参与人都寻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但整体利益并不是最大, 就像所构造的模型那样。

2.博弈后。

在第一轮博弈后, 双方都不满意自己在第一轮博弈的结果, 那么双方就要进行协调, 彼此认识到收购价格的上涨只能使得双方受损, 所以他们就会权衡利弊, 停止涨价的行为。但是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这样的约定是无法长期存在的, 他们会通过变相的涨价以争取最大的利益。这样, 就使得刚刚建立的平衡被打破, 最后双方都要受损。

3.重复博弈。

从博弈后的分析中, 可以得出企业之间相互涨价的行为是无法完全避免的。涨价成了不断重复的过程, 直到价格等于边际利润时, 也许会停止涨价。X、Y的目的都是为了取得利益的最大化, 但在这样的纳什均衡中, 整体利益是不断下降的。

三、避免虚拟货币的恶性价格战的策略

(一) 改变博弈结构

先前的博弈过程是以收入作为企业目标进行博弈的。我们不妨把收入转为利润, 相应的博弈双方的收益就会发生变化, 可能就不再符合“囚徒困境”模型的条件, 从而避免了价格战。假设选择“降价”策略时, 企业的利润率是35%, 选择“涨价”策略时, 企业的利润率是25%。如表2所示, 双方都降价时, 利润都是6×35%=2.1;双方都涨价时, 利润都是5×25%=1.25;一方涨价另一方降价, 则涨价方可以得到8×25%=2的利润, 降价方能得到3×35%=1.05的利润。这样最优的选择就为博弈双方都降价, 从而回避了恶性价格战。

(二) 行业协会的加入价格战博弈可能会避免恶性价格战

现在把行业协会加入到博弈中, 作为博弈一方, 而把趋于涨价竞争的经营商作为博弈的另一方构建模型 (如表3所示) 。该博弈模型分析了行业协会对经营商涨价竞争的影响。在此博弈中, 经营商试图在行业协会监控下的市场中进行涨价竞争。在行业协会监控下, 经营商涨价会被行业协会惩罚, 所以损失C, 降价就正常运作不会有损失;而对行业协会来说, 无得无失;如果行业协会选择“不监控”策略, 对于经营商来说, 当涨价后没有被惩罚就相当于得到E的正收益;行业协会获得数值为-D的负效益, 当运营商都降价时, 行业协会获得数值为S的正收益。

加入行业协会后博弈模型就变成了三人博弈, 表4所示的是在前述表3所示的价格战博弈模型的基础上加入行业协会后的三人博弈模型。经营商X选择行, 经营商Y选择列, 行业协会选择矩阵, 有“监控”和“不监控”两个策略。如果行业协会选择“监控”策略, 对于采取“涨价”策略的经营商予以惩罚C, 对行业协会来说, 则是无得无失, 因而行业协会的收益均为0;对于经营商来说, 采取“涨价”策略时收益值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减去C, 如表4中矩阵所示。如果行业协会选择“不监控”策略, 对于经营商来说, 收益值相对原来没有变化, 当经营商都降价时, 行业协会获得数值为S的正收益;一家经营商涨价时, 则行业协会获得数值为-D的负效益, 两家经营商涨价时, 行业协会的收益值是-2D, 如表4中矩阵B所示。

由于矩阵B中有-D和-2D的存在, 此三人博弈模型的纳什均衡解取决于其中的参数C。令H=8-C, F=6, Q=5-C, S=3, 取较小的C时, 如果满足: (1) H>F>Q>S; (2) F> (H+S) /2, 则 (涨价, 涨价, 监控) 是该博弈模型的唯一纳什均衡, 虚拟货币的经营仍然陷入“囚徒困境”, 无法避免恶性价格战。当取参数C的数值逐渐增大时, 使得上述两个条件不再满足时, (涨价, 涨价, 监控) 不再是纯策略纳什均衡, 当参数C不同时, 有时 (涨价, 降价, 监控) 和 (降价, 涨价, 监控) 是纯策略纳什均衡, 有时不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 此时就可以避免价格战了。

总的来说, 行业协会的加入是有可能避免恶性价格战的, 但是前提是行业协会必须采用监控的策略, 而且对经营商的惩罚C要足够大时, 才会使其走出“囚徒困境”, 继而回避恶性价格战。

四、结论

在市场经济中, 良性竞争是可以促进其发展的, 但是恶性竞争只会使双方受损, 所以应有效的控制恶性竞争的行为, 使其健康良性的发展。通过运用博弈理论来分析从事虚拟货币企业收购价格的竞争可以得出:要控制恶性竞争中的恶性价格战, 应避免竞争者在竞争中陷入“囚徒困境”中, 继而能回避恶性价格战。或是加强政府的管制和监控, 使其在竞争中相互促进, 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112-119.

[2]吴萍.基于“囚徒困境”模型的电信竞价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7, (11) .

[3]成中梅, 袁晓萍.从博弈论看价格竞争策略[J].经济论坛, 2003, (4) .

劳动力价格竞争 篇9

现实中我们有些农机企业过于注重价格竞争和成本管控。价格竞争虽然能增加出货量、提高市场占有率, 但是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对后续投入的影响和品牌的伤害也是明显的。成本管控如果走得太极端, 体现在零部件和原材料方面, 就是低价低质、少工减料, 最终影响到整机质量。

近年来的发展形势表明, 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农机消费的逐渐理性与成熟, 由于价格便宜而选择购买一款农机的消费者正在逐渐减少。中国农机市场的竞争已由价格转向质量, 中国农机企业并不缺乏创新力, 成本控制也相当厉害, 只是在产品质量的执行方面有待加强。而决定质量执行的关键是企业文化, 因此完善企业文化、建立成熟的产品质量体系正是自主品牌未来的出路。

实际上, 一些农机企业的竞争方式, 也给一味走低价路线的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近年来, 有外资企业生产的玉米收获机比国内同类产品都要贵出数万元, 更有外资品牌水稻收割机更是比大多国内品牌价格要高出一倍, 可是由于他们的产品质量更好、可靠性高, 不少农民仍然选择购买。今年, 山东某企业的两行玉米收获机比不少厂家也要高出一两万元, 可是也得到不少用户的青睐, 产品供不应求。这些事实都说明, 以质量取胜, 是未来竞争的大势所趋。

这两年, 农机行业涌进了不少新的企业, 有些农机企业也拓展了经营范围, 譬如原来主业为拖拉机的企业干起收获机械, 这对于繁荣农机市场是好事, 市场需要这种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促进系统肌体的不断优化生长。但是, 新进入企业或企业新进入另一产业尤需注意的是, 质量是第一位的, 尽管事后的修正可能会起到一些作用, 但是对消费者情感的伤害和对自己品牌的树立却并无多大好处, 不如把缺陷提前控制在出厂之前。

劳动力价格竞争 篇10

目前中国黑龙江省大豆价格约在3800元,而且收购国产大豆的油厂可以享受每吨160元的补贴。相比之下,一月份到货的大豆进口价格为每吨3970元,这与国产大豆价格的差距非常小。

如果加上运输成本,考虑到含油量的不同,沿海地区的油厂会发现国产大豆几乎和进口大豆相当。对于东北地区的油厂来说,国产大豆更便宜一些。

目前美国大豆在国际出口市场上没有任何的竞争,因而在南美大豆状况明朗之前,大豆进口价格不可能大幅下跌。这对于国产大豆销售来说无疑是件好事。

业内人士称,中期来看,随着春节临近,豆粕和豆油需求将会提高,这反过来将会提振大豆需求。

劳动力价格竞争 篇11

关键词:博弈论;兼并;伯特兰德竞争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9)04-0040-04

企业往往希望通过兼并来改善它们的经营活动,但是,在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兼并可能导致失败的结局。Scherer和Ravenscraft从实证的角度阐述,现实中的企业兼并很少能真正赢利[1-2]。Salant,SwitzerandReynolds从古诺寡头竞争角度出发,说明兼并可能使企业获利,兼并的利润来源于产量的减少导致整个市场价格的上升。同时也出现了搭便车现象,当兼并企业减少产量时,非兼并企业会趁机增加产量,因此,兼并只有在足够多企业参与时才有效[3]。Deneckere and Davidson从伯特兰德寡头竞争角度出发,证明兼并对企业来说是有利可图的,即使只有两个企业参与的兼并也是有效的[4]。Williamson强调评价兼并的中心问题是需要权衡兼并可能导致的竞争削弱和生产率改进的可能性,Williamson将价格作为企业之间相互竞争的惟一焦点,强调在评价兼并案例时应重视兼并的有效性问题。实际上,企业间的竞争还有许多其他维度,包括生产能力、研发、产品质量和新产品引入等都可能影响兼并的有效性,导致兼并的成功或失败。

针对美国20世纪80年代所发生的六次航空业的兼并,Peters(2003)通过模拟技术对价格变化进行了预测,虽然有一定的偏差,但价格变化的总体趋势与实际结果基本一致[5]。Borenstein(1990),Kim和Singal(1993)研究了实际兼并对价格的影响,结论是价格效应是显著的[6]。Evans和Kessides(1994)进一步利用结构—行为—绩效模式对美国航空业的兼并进行了研究,发现市场集中度和多市场关联都对价格产生了正相关的影响[7]。

本文通过两阶段博弈模型来讨论兼并对价格的影响。当第一阶段寡头公司选择兼并策略,第二阶段进行伯特兰德竞争时,纳什均衡的结果表明,价格的升高或下降是由假设条件决定的。该模型从理论的角度说明了价格效应产生的原理。最后根据20世纪美国航空业公开化的兼并数据检验了模型的基本结论。

一、兼并博弈模型

假设在两个相关市场中,分别存在m1,m2个寡头垄断公司。其中同一个市场里的

公司生产一组产品,同市场产品完全互补,不同市场的产品存在一定程度(但非完全)替代。令Nk表示在市场k里产品的集合,k=1,2.

其中,pki和qki分别表示在市场k里产品的价格和产量,i∈Nk。pk=∑nki=1pki是k市场产品总的价格,需求函数如下:

qk=D(pk,p1),i∈Nk(1)

令P={(p1,p2)∈R2+|D(p1,p2)>0,D(p2,p1)>0}是凸有限函数,并且需求函数无论是在市场内还是在跨市场之间都是对称的,针对函数D(p1,p2)给出如下假设。

假设1:D(p1,p2)关于p二阶连续可导,D(p1,p2)/p2>0,D(p1,p2)/p1+D(p1,p2)/p2<0,(p1,p2)∈P。

假设2:D/p1,D/p2是连续凸函数。

假设3:2D/p21+2D/p1p2≥0,(p1,p2)∈P。

假设4:D/p2+p12D/p1p2≤0,(p1,p2)∈P。

其中,D(p1,p2)/p2>0表示两市场产品的产量之间关于需求的替代性。D(p1,p2)/p1+D(p1,p2)/p2<0表明在同市场内总价对需求的影响超过了跨市场形成的影响。假设2保证了最优解的存在性;假设3说明市场内影响和跨市场影响之间的差距随着市场内价格的降低而升高;假设4说明由(6)式确定的最佳反应函数是严格递减的。因此,两市场产品之间的关系是严格互补的,这是关于不同产品价格竞争文献中的一般假设。为了简化起见,进一步假设需求函数

D(p1,p2)=α-βp1+γp2(2)

是线性的,且边际成本为0。

在第一阶段,市场k,l中的公司选择同市场或跨市场的兼并活动,兼并完成之后,市场k,l中的公司数分别减少到mk,ml。

在第二阶段,兼并后形成的所有独立公司同时选择价格进行伯特兰德竞争,为了突出分拆的作用,本文不考虑兼并的成本和技术进步等的影响,同时规定在第二阶段,当兼并形成的所有独立公司同时选择价格之后,不可以继续兼并。设mk,ml分别代表兼并后两个市场中形成的公司数量。

首先讨论该博弈的收益函数。针对策略对(m1,m2)mk,ml,市场里第j个公司的收益函数为

πkj(pkj,pk,pl;mk,m1)=pkjD(pk,p1),l≠k(3)

其中,为了符号简化起见,pkj代表在市场k里第j个公司的产品总价,则pk=∑mkj=1pkj。

市场k里所有产品总的收益函数为:

πk(pk,pl;mk,ml)=∑mkj=1πkj(pk,pl;mk,ml)=pkD(pk,pl)(4)

二、Nash均衡的求解

我们采用逆推法求此博弈的Nash均衡。根据收益函数(3),在市场里第j个公司选择其价

格pkj以最大化(3)式的一阶条件是:

D(pk,pl)+pkjD/pk=0,j=1,…,mk(5)

根据(5)式,在市场k内,兼并后各公司的均衡价格是惟一的。因此,下式的均衡条件等价于mk个(5)式相加,即:

mkD(pk,pl)+pkD(pk,pl)/pk=0,k,l=1,2,l≠k(6)

方程(6)确定了市场k的最佳反应函数和均衡价格,并且表明兼并数对均衡价格的重要性。

设1,2分别表示总的均衡价格,k=D(k,l)表示均衡产量。由于上述假设满足线性需求(2),于是由(6)式确定的最佳反应函数变成:

rk=mk(α+βpl)/(1+mk)β,l≠k

此函数是线性的和严格递减的。市场k的最佳反应曲线随着mk的减少而升高,但市场l的未变。因此,随着mk的增加,两市场产品的均衡价格增高,均衡价格由下式给出:

k=mkα[(1+mk)β+mlγ]/(1+mk)(1+ml)β2-mkmlγ2,l≠k,k=1,2

三、兼并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

对于需求函数的一般形式,在Nash均衡条件下,该博弈具有如下命题:

命题1:在市场k中,总价随着mk的减少而增加,k=1,2。

命题2:在市场l中,总价随着mk的减少而增加,k=1,2,l≠k。

命题3:在市场k中,每一个互补产品的均衡产量随着mk的减少而减少,k=1,2。

下面证明命题1:均衡总价1,2随m1的增加而减少。

设x1=(p1,p2),x2=(p2,p1),根据标准的相对静态技术和(6)式得:

1/ml=-D(x1)[1+m2D(x2)/p1+22D(x2)/p21]/Δ,

2/ml=D(x1)[m2D(x2)/p2+22D(x2)/p2p1]/Δ,

其中,

Δ[(1+m1)D(x1)/p1+1D2(x1)/21][(1+m2)D(x2)/p1+2D2(x2)/p21]

-[m1D(x1)/p2+1D2(x1)/p1p2][m2D(x2)/p2+2D2(x2)/p2p]

由假设1—3得,Δ<0,于是1/m1<0。由假设4得2/m1<0。同理可证命题4。

理论上命题1,2,3证明了跨市场兼并导致原市场和被兼并市场价格同时上升,以及兼并活动导致原市场的产量降低。

当假设条件3,4调整为如下形式时,

假设3*:2D/p21+2D/p1p2≤0,(p1,p2)∈P。

假设4*:D/p2+p12D/p1p2≥0,(p1,p2)∈P(p1,p2)∈P。

同理可以推导出与命题1,2,3相反的结论:

命题1*:在市场k中,总价随着mk的增加而减少,k=1,2。

命题2*:在市场l中,总价随着mk的增加而减少,k=1,2,l≠k。

命题3*:在市场中,每一个互补产品的均衡产量随着mk的增加而增加,k=1,2。

很显然,出现上述两种截然相反结论是假设条件的改变造成的,同时也从理论上证明了兼并既可能导致价格上升、产量下降,也可能导致价格下降、产量上升。

直观上,命题1,2,3说明,在同一市场内,由于产品的互补性,使得一种产品价格的上升,减少了对同市场其它产品的需求。在跨市场之间,由于产品的替代性,使得一种产品价格的上升,增加了对跨市场产品的需求。于是产品的价格之间,同市场具有负的外部性,跨市场具有正的外部性。从市场1的角度来看,当负的外部性起主导作用时,产品的价格上升,产量降低。产量降低有可能抵消价格升高而产生的正效应,导致公司的收益降低;当正的外部性起主导作用时,价格上升的同时产量也升高,使得公司收益增加。由于跨组并购的正外部性明显,因此,两市场中的公司都有动机进行跨组并购。

特别是当两个市场位于不同的国家时,命题1,2,3说明跨国兼并导致本国价格上升、产量下降,同时跨国兼并也导致被兼并国家的价格上升,这是兼并被列入各国反垄断法的理论根据,也是跨国并购激励机制的主导因素。由此也可以推出兼并导致消费者剩余减少的一般性结论。

四、对美国航空业实际兼并结果的检验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航空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兼并。我们利用公开的数据,研究西北航空公司(NW)和共和航空公司(RC)的兼并,以及环球航空公司和欧扎克航空公司的兼并案例。两家兼并都始于1985年,于1986年结束。由于兼并前实施兼并的航空公司的中枢系统设在同一个机场: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olis)同时作为NW和RC的中枢机场,圣路易斯(St.Louis)是TW和OZ的中枢机场。我们不妨将中枢系统是否设在同一个机场为划分标准,将四个公司化为两组不同的市场,NW—RC以及TW—OZ市场。“相对价格”各列分别记录了1985年、1986年和1987年第三季度,每种市场类型中的兼并企业的平均价格和一系列具有相似里程的市场的平均价格之间的百分比差距的平均值(表1中所有括号里的数据均表示标准差)。1985—1987年“平均变化”列表示的是在每种市场类型中1987年的“相对价格”和1985年的“相对价格”之差的平均值。

其中,a以百分比表示;

b在1%的水平上显著(双尾检验);

c在5%的水平上显著(双尾检验);

d在10%的水平上显著(双尾检验)。

表1中的数据显示NW—RC间的兼并提高了自身和未参与兼并公司的价格,主要原因可能是兼并后主航站机场占优地位所导致的市场力量的提高及在存在竞争对手的市场类型中,与竞争者航线的多市场关联关系增强所带来的影响,与命题1,2,3的结论基本一致。TW—OZ间的兼并未提高自身的价格,同时从29个公司构成的市场规模来看,价格也下降了3%,验证了命题1*,2*,3*的基本结论。

参考文献:

[1] Scherer, F.M.,D.Ross.Industrial Market Structur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M].3rd ed.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90.

[2] Ravenscraft, D.J.,F.M.Scherer.Mergers,Sell-offs,and Ecomomic Efficiency[R]. Washington,D.C.:Brookings Institution,1987.

[3] Sallant,S.W.,Switzer,S.,Reynolds,R.J.,1983.Intra-firm Coordination and Horizontal Merger Losses from Horizontal Merger:the Effects of anj Exogenous Change in Industry Structure on Cournot-Nash-Equilibrium[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83,(98):185-199.

[4] Deneckere.R.,C.Davidson.Incentives to Form Coalitions with Bertrand Competition[J ].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1985,(16):473-486.

[5] Peters,C.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Merger Simulation:Evidence from the U.S.Airline Industry[R]. Working Paper 32,Northwestern University,Center for the Stud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03.

[6] Kim,E.H.,Singal,V.Mergers and Market Power:Evidence from the Airline Industr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3,(83)(June):549-569.

[7] Evans et Kessides(1994),Living by the “golden rule”:multimarket contact in the US Airline Industry[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4,(5):341-366.

[8] Salant,S.W.Treble Damage Awards in Private Lawsuits for Price Fixing[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7,(12):1326-1336.

[9] Borenstein, S.Airline Mergers,Airport Dominance,and Market Powor[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0,(80):400-404.

[10] Tan,Guofu & Lasheng Yuan.Strategic Incentives of Divestitures of Competing Conglomerat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03,(21):673-697.

[11] 孙康.强制性垄断分拆的机制设计[J ].财经问题研究,2007,(3).

[12] 化冰,陈宏民.基于生产能力约束的差异产品企业兼并模型[J ].系统工程,2001,(6).

[13] 迈克尔.温斯顿.反垄断经济学前沿[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14] 伍江.不完全信息下跨国兼并模型分析[J].新疆财经,2007,(4).

Mergers and Bertrand Competition

ZHOU Ai-jun1,SUN Kang2,WU Xu-liang3

(1.School of Management,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 Liaoning 116024,China;

2.School of Management,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 116029,China;3.Center for Industrial and Business Organization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DalianLiaoning 116025,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dopts game theory to analyze the Price efficiency of mergers and Bertrand competition.Firstly,oligarchies make horizontal mergers decision in one market or across two markets.Secondly,oligarchies make Bertrand competition.Conclusion shows that the restricts of request functions is the key of price ascending or descending,and accounts for the principal of price effects.The mergers of American airplane industrial checks out the model.

Key words:game theory;mergers;bertrand competition

任天堂和索尼游戏机价格竞争 篇12

关键词:任天堂,索尼,游戏机,定价策略,价格

一、任天堂和索尼游戏机价格战伊始

企业营运, 最主要的目的是获得利润, 但是来自同行业的竞争压力, 迫使企业不得不在价格上持久作战, 赢取消费者青睐。在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 企业定价策略和产品价值则是赢取战争的最利武器。于1946 年5 月成立的以电子、娱乐, 金融和信息技术等为经营范围的索尼和于1947 年11 月成立的以TV游戏软硬件开发与发行为主打的任天堂, 都是世界著名企业, 自成立以来, 两家企业在交叉重叠的游戏和游戏机开发业务上的竞争和价格争夺战从未停歇。

二、日本任天堂和索尼公司经营简介

1.任天堂的游戏和游戏机研发产品

任天堂的主要经营产品就是游戏和游戏机, 它不仅是最有影响和有名的游戏平台生产商, 而且是便携式游戏机平台的领导者。自成立以来, 任天堂推出了超过250 款游戏, 制作了最少250 款游戏, 超过24 亿套游戏售出, 2015 年更是推出了游戏名为Miitomo的首款手游。而其生产的游戏机也已从家用机过度到了掌机, 众所周知, 尤其是80 后和90 后们, 儿时的游戏记忆都是从Color TV-Game、FC (NES) 、SFC (SNES) 、N64、GC、Wii和Wii U等这些家用游戏机开始的, 而后推出的掌机包括Game&Watch、GB、VB、GBA、NDS和N3DS等也成为一代游戏人的最不能遗忘的珍贵留念。

2.索尼在游戏和游戏机方面的成就

日本索尼公司是世界视听、电子游戏、通讯产品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先导者, 世界电子游戏业三大巨头之一。虽然索尼经营范围比较广泛, 但是其游戏和游戏机产业却也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份额, 其最著名的Play Station系列电视游戏机是继索尼新创的Walkman后, 全球最为成功的产品。

三、企业定价策略

企业产品的成本价值和定价策略是决定企业产品价格的关键, 消费者的选择和消费观念是企业产品销售量的主要因素, 二者对企业利润的形成和提升至关重要。传统的价格战以低价策略赢得市场份额, 实现业务增长, 但是随着市场环境的演变, 企业运营成本日渐加大, 低价和低成本已较难成为众多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此时战略定价的目的应是通过盈利性的定价实现更多的价值, 以此在同行业竞争中获取持续优势。几乎所有成功的定价策略都包含了三个原则———基于价值, 积极主动和利润驱动。

四、任天堂和索尼游戏机价格战

1.基于价值

1977 年任天堂“电视游戏15”和“电视游戏6”发卖;1980 年掌上型游戏机“Game&Watch”发卖, 在业界引起轰动;1983 年Family Computer发卖, 在业界再次引起轰动;1983 年红白机的磁盘机发售, 这是首次尝试于卡带式的电视游戏平台, 但是却非常成功, 两个月内售出超过50 万部, 而且该平台技术含量较高, 并且价格便宜, 大约100 美金。任天堂这一系列的举动, 使其游戏机价值逐渐累积增加, 价格也逐渐上升, 并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顾客, 不仅产品定价策略达到最优, 而且赢取了消费者的信赖, 销售量也成比例提升, 利润额大大增加。而此时的索尼, 正致力于电子影像的发展, 1970 年, 索尼与JVC、松下共同发表了U-matic磁带录影系统, 正式为日后的录像带规格竞争揭开序幕, 1975 年4 月16 日, 索尼发表了全球第一台针对民生用市场Betamax规格的SL-300, 并一举让索尼成为全球的消费性电子影像大厂。而且索尼在1979 年推出的Walkman, 成为当时世界上最成功的产品。索尼公司虽然在这期间逐步发展壮大了, 但是它在三大核心业务中的游戏机产业中, 远远落后于任天堂, 游戏机价值较低, 价格也不高, 销售量也远远低于任天堂。在此次的价格战中, 毫无疑问, 任天堂完胜。

2.积极主动

1984 年, 任天堂FC游戏机的巨大成功得以延续, 1985-1995, 任天堂公布他们将会在全球推出FC游戏机, 在此期间超级马里奥这款FC游戏亦在日本市场推出, 获得空前巨大的成功。任天堂于1985 年10 月18 日, 在纽约区推出NES来测试市场, 随后快速地获得成功, 在全世界它比其他竞争对手卖出更多。这一时期是任天堂的帝国时代, 迫于形势, 索尼为了提升自己的游戏机品牌效应, 1988 年宣布与任天堂合作, 共同开发超级任天堂用CD-ROM主机, 超级任天堂在1990 年11 月21 日, 于日本推出。这部游戏机获得了广泛成功, 在3 日内全部售罄。超级任天堂较前一代, 以其低价格和颇高的技术规格, 经过改良的控制器, 新增的数颗按钮又再次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与之合作的索尼在游戏机平台上也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但是好景不长, 合久必分, 任天堂担心索尼一家独大, 1992 年5月在任天堂的背叛之下合作破局。索尼逐渐意识到形态发展的趋势, 将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游戏机业务产品中, 主动出击。1994 年12 月3 日, SCE推出了Play Station (PS) , 尤其是1995 年新总裁出井伸之走马上任, 确立了全新的发展方向, 不失时机地杀入年销售额高达200 多亿美元的游戏市场, 凭借2000 年3 月4 日推出的PS2家用游戏机一举夺得游戏产业的霸主地位。在当时PS2 已成为世界最知名、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游戏机, 远远领先同期任天堂的GameCube。

面对索尼在游戏机产品的强势回归, 任天堂推出了N64 游戏机, 尽管性能强于索尼, 但还是采用卡带存储, 容量低、成本高、制造时间长, 令第三方不愿为它制作游戏, 相应的, 高成本带来的高价格高于索尼的PS游戏机, 消费者也不愿意购买, 失去了大量的市场份额。

据美国调查公司DFCIntelligence的报告, 2002 年索尼的视频游戏收入为82 亿美元, 位居第一, 任天堂为46 亿美元, 虽然位居第二, 但只有索尼的一半多一点。2004 年12 月12 日, 推出PSP, 2006年11 月11 日推出PS3, 2011 年12 月17 日推出PSVITA。2013 年11月15 日推出PS4。自1992 年以来, 索尼不仅在产品研发上主动出击, 并且价格上也变得积极主动, 预示到来自任天堂的竞争威胁, 并提前制定好价格策略来应付。预算到任天堂的Game Cube游戏机会让客户要求更低的价格时, 也研发了一批较低价的产品PS3 来应对市场的变化。在这场价格战中索尼打了一个完美的翻身仗。

3.利润驱动

一个企业评估价格管理的成功与否, 是要将它获得的投资回报与可替代的投资机会的投资回报来相比, 而不是拿它的收入与竞争者的收入对比。在利润驱动下, 企业用看似一些亏本的价格战略来获取更多更大的利润。索尼每卖出一台PS2, 就亏损37 美元, 但是它还是盈利的, 因为它的利润来自于向软件开发商年宣布收取的“权利金”。索尼生产高性能的游戏机, 必然付出巨大成本, 然而索尼通过降价促销, 迅速占领了市场。以首发价格299 美元的PS2 为例, 它每卖出一台就会亏损大约37 美元, 但是它每销售一台, 第三方软件商就要向索尼支付一定数量的权利金。如果权利金为每份8 美元, 那么每个PS2 玩家只要买5 部游戏, 索尼就能赚到钱, 买的越多, 索尼赚的也越多。索尼正是凭借PS2 的低价, 迅速占领市场, 而用户为发挥PS2 的强大功能, 就会不断的购买游戏, 游戏的热销, 反过来又刺激了PS2 市场占有率的进一步扩大, 吸引开发商开发更好玩的游戏, 这样就形成了PS2 利润率的良性循环。

但在索尼开发的PS3 中, 功能太过于强大, 游戏开发成本高, 为PS3 开发一部发挥90%功能的游戏成本高达1700 多万美元。而且由于PS3 的高价格, 让消费者难以接受, 其售价499 美元远远高于任天堂Wii游戏机售价249 美元。任天堂Wii游戏机定位的目标群体是98%的普通玩家, 并为这些玩家发明了一个游戏手柄, 没有复杂按键, 只要用日常动作, 谁都能玩任天堂游戏, 以此获得了大量的消费者。因为普通玩家对游戏机功能要求不高, 任天堂成本大降, 改变主机亏本的行业惯例, 每台能赚50 美元, 同时又能获得权利金收入。

目前, 任天堂市值已超过索尼, 是索尼的1.3 倍, 收入和净利润翻倍增长, 位列日本十大上市公司。

五、任天堂在此场价格战中的最终胜利

索尼和任天堂自成立起, 在游戏机的价格之战中就没有休战过, 先是索尼综合实力的强大, 后是任天堂用FC游戏机实现在游戏机上的超越, 面对任天堂的背叛, 索尼凭借开发的PS系列游戏机价格模式一举成为游戏机霸主, 创造了游戏机行业的神话, 而后, 任天堂又因Wii游戏机的低廉价格和目标群体定位超过索尼市值。一个只做电子游戏机的公司市值超过索尼, 任天堂靠的就是不断创新的游戏机开发模式和价格上的不断打破定律, 但又合理合规的产品价值体现和产品定价策略。

参考文献

[1]詹芬萍.价格战的原因探析与对策研究[J].经济师, 2003, ⑶:37-:57.

[2]姜福洋.论价格战的积极作用[J].理论月刊, 2001, 5:36-39.

[3]侯雁.正确认识价格战本质, 规范企业竞争行为和市场竞争秩序[J].商业研究, 2001.

[4]杜建耀.价格战的效应和企业的应对策略研究[J].经济问题, 2005, 1.

[5]陈阳.竞争博弈[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1:1345.

上一篇:影响半径下一篇:氧化钙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