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试题

2024-07-28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试题(共8篇)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试题 篇1

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发展生产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满足消费

2、大力发展生产力必要性措施

本课知识结构

1、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二、基本

2、公有制 地位、内容、实现形式,主体地位的表现,经济如何坚持

制度

3、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地

位、作用

4、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我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客观

必然性,如何坚持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重点知识)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对象、消费方式、质量和水平,并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反作用于生产。①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②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带动一个新的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 消费创造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⑤ 发挥消费的作用,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大力发展生产力

(1)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

①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 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的状态,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综合国力,提长国际地位。

③ 大力发展生产力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2)如何大力推动生产力发展

①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推动科技创新,提高劳动者素质; ③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 ④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具体环节;⑤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公有制为主体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

① 国有经济 国民经济的支柱,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② 集体经济合作社、集体工商业企业、股份合作制。体现共同富裕原则,广泛吸收社会资金,促进就业,增加公共积累、国家税收。(3)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4)公有制(主体地位)表现

①②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上。(注意:控制力体现在控制方面、整体运行态势;主要稀缺资源、重要行业、关键领域)。(5)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①深化国企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企布局、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②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和发展。

2、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①个体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可利用分散资源,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

②私营经济:

发展私营经济:可以集中利用私营资金;发展生产和满足人民生活服务;增加就业;增加个人收入和国家税收,增强国家经济实力。

中外合作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发展外资经济,有利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境外先进管理经验;有利于扩大就业,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

(2)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3、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1)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状况,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2)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如何坚持基本经济制度:

(1)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2)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注:本课易错易混知识:

(1)国民经济的主体 公有制经济;

(2)国民经济的主导、支柱,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国有经济(3)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而非国有资产);

(4)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5)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地位、法律地位平等,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平等;(6)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试题 篇2

(一) 宏观经济形式分析

由于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的背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这导致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特殊化。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政府一直在实行暂时符合我国国情的扩张性财政政策, 使经济稳定, GDP年增幅在相对良好的轨道上高速稳步运行。但在1998年之后, 我国的经济环境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经济过剩”、“有效需求不足”、“劳动与资本双重过剩”、“通货紧缩”等问题接踵而来, 并成为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代名词。在这种宏观经济形势的背景下下, 造成我国这种宏观经济形势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劳动力过剩

我国农业部门的劳动力过剩成为首要因素, 一线城市劳动力源源不断涌进, 二三线城市的劳动力也相继围绕农业方面发展。

2、有效需求不足

由于有效需求不足, 导致我国生产力过剩, 国民失业率增加, 价格水平持续下降以及国民经济大幅度下滑等现象出现。

3、当劳动力过剩时有效需求的不足伴随着通货紧缩

我国自2002年起, 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GDP增长率高达8%。但是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出现了近几年鲜有的下滑态势。 (1) GDP增长7.9%, 与2001年同期相比回落0.2个百分点。 (2) 劳动力投资增长19.6%、比上年同期上升将近7.2个百分点, 体现居民最终消费需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4%, 同比回落将近1.9个百分点。 (3) 工业企业在2002年实现利润同比下降11.3%。这些情况反映出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4) 财政支出和财政赤字大幅度上升。中央财政收入在2002年以后比上年同期减少将近163.6亿元, 下降值为7.3%, 而支出增长23.9%。 (5) 高速度与高失业并存。由于我国现行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系数仅为0.1左右, 并且出现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而消耗越大的原因继续呈现下滑波动之势, 从而降低失业率和增加就业率的预期效应并未出现。

4、潜在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政府货币政策以及超量发行货币刺激国内经济。我国货币政策自从放开灵活的汇率制度之后, 人民币升值幅度不断增高, 这严重影响了国内经济的海外发展, 造成很多外贸型经济出现了明显的问题, 不得不转型国内, 而国内的经济有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升温, 以及CPI年年创造新高, 这足以造成国内通货膨胀的风险, 甚至由此会出现通货滞涨, 而这种经济形式更难以解决, 正是这些问题还引发了比如物价持续上涨, 社会问题矛盾突出尖锐, 贫富差距过大, 失业率增加等问题。

二、我国劳动关系的发展趋势

我国自建国以来, 中央人民政府就规定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国家,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成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发展至今, 劳动关系类型从多元化走向复杂化。

我国的劳动关系在全球范围内体现了明显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特征, 在生产关系构成中, 劳动关系是相对独立的一部分, 在对劳动关系发展的认识过程中, 需要着眼于其时空性和动态化的特点。相对于欧美等比较成熟的发达市场经济体制国家, 作为一个正在建立的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国家和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大国, 我国的劳动关系状况必然是不断变化的, 我国的劳动关系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 必然会带动我国经济领域的变化, 从而影响我国的经济秩序, 经济秩序的变化又会引起政治, 文化, 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变动。

目前, 我国的劳动关系发展主要表现为多样的类型、灵活的形式;相异的内容、复杂的格局;明晰的主体、分化的利益;法律体系等基本形成。以古观今,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会促使劳动关系发生改变, 但劳动关系又牵涉到其他领域, 所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使劳动关系处于多样化状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国外经济运行态势影响劳动关系整体运行的稳定性;我国内部经济形势及策略的调整, 使劳动关系主体结构变化增加劳动关系波动风险;我国正逐步朝着法制社会的方向前进, 劳动关系运行与法制相互依存, 且程度会逐步提高;新兴媒体业对劳动关系有更进一步的影响力, 且力度会逐步加大。

在我国, 为了更好的应对劳动关系的发展趋势, 为今后我国劳动关系更合理, 更完善, 我国应切实把握劳动关系工作中的总体思想和目标要求, 在转型与改革中注重方法科学和过程稳妥有序;加快建设集体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着力构建劳动关系问题的多方治理结构, 更好更快地发展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使劳动关系主体更切实地体会到劳动关系的完善和改进, 有效地使劳动关系可持续发展, 着力构建劳动关系问题的多方治理结构。

三、总结

从计划经济到今天的市场经济,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过程中, 经济体制改革也一直是我国政府探讨的首要问题, 亦是我国国民最为关注的焦点。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我国要想更进一步发展劳动经济, 则需要密切与国际接轨, 我国是劳动力市场最大的国家, 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会更好地带动我国劳动经济的发展, 而且也能够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动关系。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休戚相关, 密不可分, 劳动关系式劳动经济的前提, 劳动经济是劳动关系的保证, 二者相辅相成, 只有发展好了经济, 其他相关方面才能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提高。

摘要:我国目前正处于劳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特殊时期。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劳动关系是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重要内容, 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的合理化发展是我国未来经济趋势的重要因素, 而这正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市场经济,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源,宏观经

参考文献

[1]顾筱华.探索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有效途径[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 2011 (06)

[2]黄铁苗, 张碧波.论转型时期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J].广东经济, 2010 (11)

抽象劳动、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篇3

关键词:商品经济;抽象劳动;具体劳动;简单劳动;复杂劳动;一般劳动;价格;交换

中图分类号:F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4)03-0010-05

一、抽象劳动的历史性与永恒性

关于抽象劳动是商品经济所特有的历史的范畴;还是一切社会经济形态所共有的永恒的范畴,学术界曾经有过较大的争议。有人支持前者,有人支持后者,还有人同时支持两者。在支持前者的学者中,有人认为,那些支持后者的学者是把抽象劳动与一般劳动混淆了。但是,什么是一般劳动呢?该学者认为,“不论社会的经济形态如何,也不论劳动的具体形式如何,人的劳动总是人的脑髓、肌肉、神经、感官等的支出。这种生理学意义上的人类劳动力的耗费,就是一般劳动。”①与之商榷的丁学良认为,“在马克思那里,抽象劳动的实质就是指‘人类劳动的等同性,而没有其他的含义。”②这倒反而是支持了前一学者认为其他学者把抽象劳动与一般劳动混淆了的说法。其实,《资本论》中的这句话即“完全不同的劳动所以能够相等,只是因为它们的实际差别已被抽去,它们已被化成它们作为人类劳动力的耗费、作为抽象的人类劳动所具有的共同性质。”③恰恰说明人类劳动力的耗费指的也是抽象劳动。

还有人认为,抽象劳动是一般劳动在商品生产社会所采取的一种特殊社会形式。抽象劳动的特殊社会性表现在:它的社会性并不是直接表现出来的,而是通过商品交换间接表现出来的。在非商品生产社会中,人们的个人劳动直接就表现为社会劳动,一般劳动也就无须再采用抽象劳动这种特殊的社会形式了。④而马克思恰恰指出,在商品生产社会中,“表现在交换价值中的劳动可以叫作一般人类劳动。”⑤因此,完全没有必要强行区分抽象劳动与一般劳动的差别。其实,既然承认抽象劳动的社会性的间接表达,那么就应当同样考虑到这种社会性在其他的历史条件下可能存在的直接表达,从而承认抽象劳动并不局限于商品经济的历史范畴。抽象劳动说明了商品交换何以可能,它是商品交换的前提,而不是商品交换的结果,因此,它在商品交换这个历史范畴出现之前就出现了。但是,此前的人们并不清楚这一点,而且在商品经济中,人们也没有直接以抽象劳动来计量价值,人们同样不清楚商品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形成的。只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充足的材料使得马克思破解了商品经济的表象,分析出抽象劳动之后,人们才认识到这一点。因此,虽然人们是在商品经济时代才认识到抽象劳动,但抽象劳动并不与商品经济属于同样的历史范畴。用马克思的说法是,人们对抽象劳动的认识只是“思维用来掌握具体、把它当做一个精神上的具体再现出来”,但决不是具体(这里是抽象劳动)“本身的产生过程”⑥。

此外,虽然在非商品社会里人们更关注有用物本身的效用而不关注其价值,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时只存在具体劳动,不存在抽象劳动。有人以为,“在非商品生产的条件下,每一个劳动者都是作为社会总劳动力的组成部分来参加生产的,他个人的具体劳动,直接就是社会劳动。”⑦而卫兴华则认为,“马克思所预计的在消除了商品生产的社会主义社会中,作为劳动和消费尺度的劳动时间,只能是抽象劳动。也就是说,在这种没有商品经济的社会中,抽象劳动还是可以而且不得不存在的。”⑧其实,在商品生产社会里,也有一些人的个人劳动直接就表现为社会劳动,例如按照社会的计划来修筑免费使用的城市公路或从事其他公共性基础设施建设的人,他们的劳动成果并不作为商品用于交换,但他们的劳动成果仍然要按抽象劳动来计量生产费用。

恩格斯在谈到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时指出,“一种是技术意义上的劳动,另一种是经济意义上的劳动。”⑨而经济意义上的劳动显然在非商品经济时代也是存在的。像社会主义社会的按劳分配的原则就不是按个人劳动量来分配,而是按个人所完成的社会劳动量来分配,因而不是搞大锅饭,不是让懒汉与勤快人获得同样的分配,从而这种劳动量不可能是指具体劳动的量,而只能是抽象劳动的量。不同的具体劳动之间比较的还是抽象劳动的量。生产布匹的8小时劳动得到的分配要多于生产水泥的6小时劳动得到的分配,这是因为8(小时)大于6(小时),而不是因为8米大于6公斤。

更何况,在消灭了分工的社会里,每个人都不局限于任何一种具体劳动,而是有能力从事许多种具体劳动,那个时候就每个人来说,抽象劳动的意义显然更大些。

二、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换算

庞·巴维克质疑马克思把熟练劳动当作普通的“倍数”来看待。他认为,在理论方面,一个复杂劳动者“一天的生产无论如何总是一天的劳动产品。如果我们说一种一天劳动的产品,等于另一种五天劳动的产品,我们便可以随意想象和捏造。”⑩其实,庞·巴维克只是剽窃了杜林的质疑:“一切劳动时间都是毫无例外地和原则地(因而不必先得出一种平均的东西)完全等价的”{11}。但是,熟练劳动比不熟练的普通劳动在同一时间里创造出了更多的产品,则是“今天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每天在我们眼前发生的简单的事实。”{12}这里没有什么想像和捏造。马克思“没有在任何地方以事实去迁就自己的理论,相反地,他力图把自己的理论作为事实的结果加以阐述。”{13}而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问题就是马克思从事实中引伸出来,并用自己的理论加以阐述的。

在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问题上,比较大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后者相对于前者的“倍数”。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只给出了原则性的回答:“比较复杂的劳动只是自乘的或不如说多倍的简单劳动,因此,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经验证明,这种简化是经常进行的。一个商品可能是最复杂的劳动的产品,但是它的价值使它与简单劳动的产品相等,因而本身只表示一定量的简单劳动。各种劳动化为当作它们的计量单位的简单劳动的不同比例,是在生产者背后由社会过程决定的,因而在他们看来,似乎是由习惯确定的。”{14}endprint

陈其人认为卢彬的下述观点是正确的:“熟练劳动所生产的生产物之价值,最低限度不但足以补偿生产该生产物(例如金玉工的制成品)所直接消耗的劳动,而且足以补偿事前学习此种职业时所耗费的劳动以及师傅教授所需的劳动。”{15}但是,是否要在学习后制作的第一件金玉器上,补偿全部事前的学习耗费呢?如果是,那么制造下一件金玉器时,就不必补偿了,从而再次制作金玉器时的劳动就要按简单劳动算了;如果不是,那么就要将补偿分摊到此人一生所制造的全部金玉器上,但是,谁知道此人会活多久,会不会改行,从而在谁也不知道此人要制造多少件金玉器时,又如何算出每件金玉器的分摊额呢?当然,有人会说,可以按金玉器师傅们平均一生所生产的金玉器来分摊。如果那样,每件金玉器上所分摊的并不多。事实上,复杂劳动者制作的产品越多,其事前所学的技术就越像免费的自然力一样发挥作用。其补偿如果不是可以忽略的,也是很小的。孙尚清也设想以各种劳动力培养费用的比例,作为复杂劳动同简单劳动间的各种比例来加以换算{16}。但是,复杂劳动力与复杂劳动不是一回事。能力与付出并不一定对应,大学生去扫马路并不比中学生去扫马路的劳动更复杂,尽管前者的培养费用高。要比较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倍数,还得看劳动过程中的实际付出。在一些工厂里,有的工程师是专门应对机器故障的,在机器没有出故障时无事可做,其劳动时间与其呆在工厂里的时间并不一致。因此,不能简单地说他一天的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也许在这一天里他只实际劳动了1个小时)多于普通工人紧张的一天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而金玉工人相比普通工人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高,主要还是因为在制造金玉器时付出的(抽象)劳动多,精力必须高度集中,不能出一点差错,正因为这种付出要比简单劳动大,其价值才高,同时,这个劳动也容易失误,一旦失误就会出现损失,而这种损失(平均水平的损失)自然要分担到好的制成品中。因此,单看好的制成品的劳动时间,会低估实际上的平均劳动时间。

还要说明的是,很多复杂的技能是通过干中学掌握的,并不要求事前学得很多,而干得越多,掌握得越好。因此,劳动者的技能跟机器不同,机器在工作会磨损,要折旧,而劳动者的技能在工作中没有损失,只有长进,那么劳动者是否应该补偿消费者让他有机会生产金玉器,以提升其劳动力价值,从而为此向消费者转让部分价值呢?马克思曾经指出,“使用机器的基本原则,在于以简单劳动代替熟练劳动,从而也在于把大量工资降低到平均工资的水平,或把工人的必要劳动减低到平均最低限度和把劳动力的生产费用减低到简单劳动力的生产费用的水平。”{17}于是,从技术的进步会使复杂劳动变成简单劳动,使得学习复杂劳动的努力白费的角度来说,才谈得上补偿事前的学习努力。但同样的问题仍然存在,那就是如何在制造的产品中分摊这种补偿。

孙尚清还设想,在社会主义经济中,按现行的工资等级表,以工资等级系数作为换算的依据,把工资等级系数看作是复杂劳动同简单劳动间的各种比例的表现。{18}但是,这种设想实际上是因果倒置,因为工资等级系数本来是应当根据复杂劳动同简单劳动间的各种比例来制订的。

李翀也认为,要估算劳动化简乘数,不能从工资差别着手。劳动力的价值并不等于劳动创造的价值。他给出了一个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不借助交换价值来分析劳动化简乘数的办法。假设有两个生产部门,投在这两个部门的劳动力数量分别是L1和L2,每个劳动力的年工作日是T1和T2,劳动力价值是W1和W2。假定两个部门的剩余价值率相等。另外,把第一个部门的劳动取作标准劳动,那么经过一番计算后,第二个部门劳动的化简乘数是:(W2/T2)/(W1/T1)。{19}

但是,如果不借助交换价值,那么这里的劳动力价值又是如何给定的呢?更重要的是由于假定剩余价值率相等,因此,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与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之比在这里就简化为复杂劳动力价值与简单劳动力价值之比,而后者恰恰是从工资差别来着手的。这里的另一个问题是,既然不同部门中每个劳动力的年工作日不同,那么,他们的剩余劳动时间就会有不同,又如何确定他们的剩余价值率相等呢?

马伯钧和李君华认为,“从物化劳动的层面看,当生产同一种产品时,复杂劳动所提供的劳动产品比简单劳动所提供的要多得多,因而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但是,当生产不同产品时,两种劳动的效果就变得不可比了。”{20}但是,如果生产不同产品时,两种劳动的效果不可比,那么,人们又怎么能够交换其生产的产品呢?正是在商品的交换中,复杂劳动换算为复合的简单劳动是很清楚的:“各种劳动的产品只要确立为价值,这种简化实际上就实现了。各种劳动的产品作为价值在一定比例上是等价物;较高级劳动本身是用简单劳动来估价的。只要想一想,比如说加利福尼亚的黄金便是简单劳动的产品,那么这就很清楚了。况且任何一种劳动都是用黄金支付的。质的区别这样一来就消除了,一种较高级劳动的产品实际上化为一定量的简单劳动。”{21}如果复杂劳动不能换算为简单劳动,那么,复杂劳动的产品就不能用简单劳动的产品——黄金来支付,从而也就不可能有价格和用于交换。

当人们说复杂劳动是多倍的简单劳动时,其实也是从抽象劳动的意义上来说的。这是因为,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都有很多具体的形式。显然,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通约也只能是在抽象劳动上而不能是在具体劳动上。

陈振羽认为,“由于商品价值的决定是一种人们不能自觉控制的盲目自发的社会过程,人们只能进行科学的理论考察,揭明复杂劳动化为简单劳动量的倍加比例,而不能够也不必要制订出复杂劳动还原为简单劳动的各种模式的倍加系数。”{22}的确,在马克思之前,就有人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竞争决定着一个复杂劳动日中包含多少简单劳动日。”{23}而马克思也指出,“较高级劳动和简单劳动,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之间的区别,有一部分是基于单纯的错觉,或者至少是基于早就不现实的、只是作为传统惯例而存在的区别;有一部分则是基于下面这样的事实:工人阶级的某些阶层处于更加无依无靠的地位,比别人更难于取得自己劳动力的价值。在这方面,偶然的情况起着很大的作用,以致这两种劳动会互换位置。”{24}endprint

但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基于按劳分配的原则,对于复杂劳动换算为简单劳动的倍数还是值得关注的,以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加快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不过,这时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换算问题让位于复杂劳动者与简单劳动者的分配比例问题,而这时由于社会(或国家)承担了劳动者的教育成本,扩大了教育的覆盖面,限制了复杂劳动者对于科学技术的垄断,并消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简单劳动者难于取得自己劳动力的价值的问题,因此,复杂劳动者与简单劳动者所得报酬之间的差距会明显缩小。例如,列宁曾经在俄国革命后的报告中提到,“以前在资本主义时代,粗工的工资每月是25卢布,好的专家的工资每月不少于500卢布,差额是1∶20,现在最低工资是600卢布,而专家的收入是3 000卢布,差额是1∶5。”{25}

三、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转化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人类劳动力本身必须已有或多或少的发展,才能以这种或那种形式耗费。但是,商品价值体现的是人类劳动本身,是一般人类劳动的耗费。正如在资产阶级社会里,将军或银行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人本身则扮演极卑微的角色一样,人类劳动在这里也是这样。它是每个没有任何专长的普通人的机体平均具有的简单劳动力的耗费。简单平均劳动虽然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文化时代具有不同的性质,但在一定的社会里是一定的。”{26}对于这段话,有人从绝对意义的“没有任何专长”来理解简单劳动,因而与马克思的观点不同而认为“生产金的劳动并不是最简单的劳动”{27}。但是,马克思在这里讲得很清楚,对简单劳动力来说,也意味着人类劳动力本身必须已有或多或少的发展,而且这种简单平均劳动在不同的文化时代是不同的。因此,从辩证的观点来看,所谓的没有任何专长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假定为简单劳动的纺纱劳动{28},也是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不是人人天生都会的。这样一来,随着人类劳动力的发展,一个时代的复杂劳动有可能只是另一个时代的简单劳动。

一个简单的例子是电脑打字。20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能够进行电脑打字的人是少数,打字成为一种专长。当时笔者所在企业的处室有一个专门的打字室配有专门的打字员,把各科室撰写的报告手稿工整地打印好。而在市面上打字店也很赚钱,打印一页纸要收费好几元甚至上十元人民币。打字在当时的确是较高级的劳动。而如今呢?这样的打字室已经不存在了,各科室人员早就直接在电脑上撰写报告了,打字店也早就倒闭了。尽管今天要能够在电脑上打字仍然需要学习,但打字劳动已经不再是较高级劳动了,没有人会在自己的简历上把会打字列为专长了。

由于不理解简单劳动的辩证发展,有人套用西方学者的暗默知识(又译默会知识)论,以为“伴随技术进步,劳动的复杂性非但没有削弱,反而可能随之上升”,“暗默知识的存在派生出工人分享剩余的权利”,从而“在一个资本主义经济中,工人分享剩余意味着劳资之间在价值创造和分配上的正和关系,亦即工资收入(包括对工人的各种激励方案)将和利润按照相同方向甚至相同比率而增长。”{29}但是,即便“发达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着工人技能升级的长期趋势”,工人技能的这个升级也不代表劳动的复杂性的上升,而是代表劳动复杂性的相对下降,因为简单劳动中所包含的人类劳动力的发展也已经增加得更多了。而且这里也谈不上什么“分享”,所谓分享意味着参与剥削,这里至多只是工人被剥削得少一些而已,而事实并非如此。这位中国学者在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名义下向中国人民推荐的发达国家工人分享剩余的劳资正和关系的实际情况可以从美国的两项调查一见端倪:美国农业部在2008年12月前完成的一项调查表明,平均下来,每7个美国人中就有1个吃不饱。{30}而全球知名调查公司盖洛普在2013年8月进行的一项全国范围的调查显示,吃不饱的美国人比例,上升到每5个美国人中就有1个吃不饱。{31}事实上,近些年来,发达国家的工业大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以至于发达国家有产业空心化之虑。由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的素质较低,因此这一趋势所表明的恰恰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量的劳动日益简单化而不是复杂化。

从理论上讲,资本家要获得更大的利益,归根到底在于提高剩余价值率,而不使劳动力贬值,从而使复杂劳动简单化,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即使发达国家资本家可以利用垄断的技术等优势,从发展中国家资本家那里瓜分其获得的剩余价值,那也会迫使发展中国家资本家提高其剩余价值率,使发展中国家的复杂劳动简单化,或者不得不挑战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使发达国家的复杂劳动简单化。

就社会主义国家而言,列宁曾经指出,“我们工人农民通过利用资产阶级专家,自己愈快地学会最好的劳动纪律和高级劳动技术,我们就能愈快地免除向这些专家交纳的一切‘贡赋。”{32}“在资本主义社会,统计纯粹是‘官府人员或本行专家的事情;我们则应该把它带到群众中去,使它普及,让劳动群众自己能逐渐懂得和看到应该如何工作,工作多少,怎样休息,休息多久,使各个公社经营的业务成绩的比较成为大家共同关心和研究的事情,使优秀的公社立即得到奖赏(如在一定时期内缩短工作日,提高工资,提供许多文化或艺术方面的福利和奖品等)。”{33}显然,使广大工人农民学习和掌握资产阶级专家所拥有的知识,会大大提升工人和农民的劳动技能,使这部分工人和农民的劳动复杂化,但它的后果却是提高了全社会的平均劳动水平,提高了简单劳动的标准,从而使得复杂劳动的报酬得以降低,免除为此向资产阶级专家交纳的“贡赋”。当然,社会主义国家工人和农民劳动报酬的提高,不是像地主那样“分享”资本家占有的剩余劳动的结果,而是直接占有自己劳动成果的结果。

就简单劳动而言,在社会主义国家里,还要致力于消除某些在资本主义国家不会去刻意消除的某些高强度的简单劳动,以爱惜劳动者和解放劳动者。例如,列宁曾经指出,“我们在燃料方面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采用了泥炭水力开采法。泥炭在我国是蕴藏量非常丰富的一种燃料,但是过去由于开采的工作条件令人难以忍受而无法加以利用。……因为我们不能派人去做这种苦工。资本主义制度能够派人去做这种苦工。在资本主义国家,人们迫于饥饿才去做这种苦工,而在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就不能派人去做这种苦工,如讲自愿,任何人都不会去做。资本主义制度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上层。对下层它是不关心的。应该在各地更多地采用机器,尽量广泛地采用机器技术。”{34}而这种采用机器的泥炭水力开采法也不算是复杂劳动,“因为用这种方法,没有受过训练的工人也可以工作。”{35}endprint

在谈到未来社会时,马克思曾经指出,“由于给所有的人腾出了时间和创造了手段,个人会在艺术、科学等等方面得到发展。”{36}恩格斯也提到,“旧的分工必须消灭。”{37}如果伴随技术进步,劳动的复杂性日益上升,那么,劳动者就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掌握某种具体劳动的技能上,又哪有足够的时间使自己在其他方面得到发展,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呢?如果每一工种因为其劳动复杂性的提高而掌握起来都很困难,那么,人们就不得不分别固定在不同工种的分工中以减少学习成本提高劳动效率,如此一来,旧的分工又如何能够消灭呢?

因此,随着人类劳动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一方面简单劳动的内涵会有所提高,另一方面,复杂劳动也必然日益向简单劳动转化。这种转化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会造成复杂劳动的贬值,使工人阶级更深地陷入被奴役的境地,进而使得工人阶级把技术进步视为通向奴役的道路,甚至以激烈的斗争来反对技术进步;而在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主义制度下,这种转化将大大提高劳动者的福利,使生产劳动“从一种负担变成一种快乐”{38}。

注释:

①彭迪先:《马克思论抽象劳动》,《经济研究》,1980年第9期。

②丁学良:《抽象劳动的实质——与彭迪先同志商榷》,《经济研究》,1981年第7期。

③《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1页。

④赵磊:《抽象劳动和一般劳动的异同》,《财经科学》,1986年第4期。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19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5页。

⑦李靖华:《从马克思对斯密劳动价值论的分析看他的抽象劳动学说》,《西北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

⑧卫兴华:《关于抽象劳动的问题》,《读书月报》,1957年,第1期。

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273页。

⑩{15}{27}陈其人:《论复杂劳动是多倍的简单劳动的机制》,《海派经济学》,2005年第4期。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214页。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216页。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中文第2版,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39页。

{14}《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8页。

{16}{18}孙尚清:《关于复杂劳动如何化为简单劳动的问题》,《经济研究》,1962年第11期。

{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第363页。

{19}李翀:《复杂劳动化简之管见》,《马克思主义研究》,1987年第3期。原文中这里的W1误为W2。

{20}马伯钧、李君华:《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换算的困境与出路》,《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2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76页。

{22}陈振羽:《正确理解马克思的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理论》,《经济经纬》,1999年第2期。

{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96页。

{24}《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30页脚注。

{25}《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7页。

{26}《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7-58页。

{28}《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21页。

{29}孟捷:《劳动与资本在价值创造中的正和关系研究》,《经济研究》,2011年第4期。

{30}《7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吃不饱》,http://fashion.people.com.cn/GB/10399860.html,2014年2月26日。

{31}《调查显示:美国挨饿者增多 20%美国人“吃不饱”》,http://news.eastday.com/w/20130913/u1a7659052.html,2014年2月26日。

{32}《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63页。

{33}《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72-173页。

{34}{35}《列宁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50页。

{3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中文第2版,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1页。

{3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10页。

{3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11页。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试题 篇4

第一部分 劳动保障法律知识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劳动法》于_______年1月1 日施行,《劳动合同法》于_______ 年 1月 1 日起施行。2.《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是: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_______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3.用人单位自_______起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4.《就业促进法》中规定:国家鼓励各类企业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通过______________,增加就业岗位。

5.《劳动合同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一种______________。

6.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_______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_______倍的工资。

7.用人单位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有关部门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______________ 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8.就业援助是国家采取措施,通过______________等途径,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

9.《就业促进法》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_______ 和_______的权利。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

10.订立劳动合同双方应遵循______________ 协商一致、诚实信用原则协商确定。

11.用人单位工作日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______________的工资报酬;在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______________的工资报酬。12.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______________。1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______________,也不得低于集体合同中约定的劳动报酬水平。

14.劳动保障监察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

15.《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中规定:劳动保障监察员应当忠于职守,______________,保守秘密。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项的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A.6个月 B.1年 C.3年 D.10年

2.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小时的用工形式。

A.36 B.24 C.8 D.28 3.国家对从事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等特殊工种的劳动者,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A.国家财产 B.消费者利益

C.生命财产安全 D.国家重大工程

4.《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A.职业资格 B.劳动安全卫生保护

C.劳动保护 D.劳保用品

榆林查询 5.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不实施劳动保障监察。A.用人单位制定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的情况

B.用人单位遵守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的情况 C.用人单位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 D.用人单位建立工会情况

6.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实施劳动保障监察过程中,采取()措施不当。

A.要求用人单位提供与调查、检查事项相关的文件资料,并作出解释和说明,必要时可以发出调查询问书

B.记录、录音、录像、照相或者复制等方式收集有关情况和资料

C.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进行审计 D.暂时封存用人单位银行资金帐户,解决清欠农民工工资托欠问题

7.用人单位违反《就业促进法》规定,实施就业歧视的,劳动者可以()。A.向劳动保障部门投诉 B.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C.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D.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8.《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向()申请支付令,该组织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A.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B.当地人民法院

C.当地人民法院或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D.当地工会组织或工商部门 9.《就业促进法》规定,对(),有关部门应当在经营场地等方面给予照顾,免除行政事业性收费。

A.农民工和残疾人

B.从事个体经营的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失业人员和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 C.失业人员和应届大中专毕业生 D.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员

10.《劳动合同法》规定,企业裁减人员的程序有()。A.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 B.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

C.将裁减人员方案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 D.以上A、B、C三项

11.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其劳动合同()。A.解除 B.终止 C.撤销 D.消亡

12.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下列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A.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B.用人单位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C.对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劳动者已经付出劳动的,该单位或者其出资人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赔偿金;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D.用人单位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由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应按规定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13.就业困难人员是指因()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以及连续失业一定时间仍未能实现就业的人员。

A.家庭贫困、技能水平、失业人员、丧失劳动力

榆林查询 B.身体状况、个人原因、技能水平、失去土地 C.身体状况、技能水平、家庭因素、失去土地 D.家庭贫困、身体状况、失业人员、失去土地

14.依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下列关于劳动合同无效的说法正确的是()。A.劳动合同部分无效,则整个劳动合同无效

B.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C.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劳动合同变更后,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

D.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确定

15.《劳动法》规定,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挪用社会保险基金。A.和审计部门依照法律规定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和运营实施监督和管理。

B.和财政部门依照法律规定收支、管理和运营社会保险基金,并负有使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责任。

C.依照法律规定收支、管理和运营社会保险基金,并负有使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责任。D.依照法律规定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和运营实施监督和管理。

三、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每小题1分,共10分)。1.劳动关系自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之日起同时建立。()2.劳动合同期限、社会保险、合同终止条件是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

3.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的调查,应当自立案之日起30 个工作日内完成。()

4.用工单位应当按时支付被派遣劳动者的工资。()5.女职工在孕期用人单位不可以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职责是鼓励社会各方面依法开展就业服务活动,加强对公共就业服务和职业中介服务的指导和监督,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

7.试用期不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

8.合法、公平、公正、协商一致是解决劳动争议时应当遵循的原则。()9.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用人单位应当在30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10.用人单位不能安排怀孕四个月以上的女工上夜班。()

第二部分 公共基础知识

四、填空题(时事政治。每小题1分,共10分)

1.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_________。

2.党的十七大提出,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O二O年比二OOO年翻_________番。3.今年4月19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隧”的_________长江隧道双线贯通,全长3609米。4.今年6月24日,_________城际列车在测试中时速突破了394公里,超过了波音747飞机起飞时的速度,也创造了我国轨道交通史上的新纪录。

5.在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_________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的优异成绩,第一次名列奥运会金牌榜首位。

6.在9月24日下午举行的日本临时国会上,自民党新总裁_________当选日本第九十二任首相。

榆林查询 7.9月15日一大早,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_________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

8.9月27日16时41分00秒,我国航天员_________打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轨道舱舱门,首度实施空间出舱活动,茫茫太空第一次留下中国人的足迹。9.贾平凹的《秦腔》、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周大新的《湖光山色》、麦家的《暗算》四部长篇小说荣获第七届_________文学奖。

10.在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中,_________以压倒性优势赢得了大选的胜利,成为美国历史上第44位,也是美国建国200多年来的第一位黑人总统。

五、单项选择题(计算机常识及应用。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项的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1.计算机系统由()组成。

A.主机和系统软件 B.硬件系统和应用软件 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微处理器和软件系统 2.通常,在微机中标明的P4或奔腾4是指()

A.产品型号 B.主频

C.微机名称 D.微处理器型号 3.Windows2000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A.控制和管理系统资源的使用 B.实现软硬件的转接 C.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设备 D.把源程序译成目标程序 4.计算机中,一个浮点数由两部分组成,它们是()

A.阶码和尾数 B.基数和尾数

C.阶码和基数

D.整数和小数 5.在 Windows的窗口中切换、可以通过()方式进行。

A.Alt+Esc键 B.选择资源管理器

C.选择任务栏 D.选择控制面板 6.喷墨打印机较针式打印机的最大优点()

A.打印成本较低

B.体积小,重量轻 C.采用非击打式,噪音较小 D.以上说法都不对 7.计算机病毒是指()

A.编制有错误的计算机程序

B.设计不完善的计算机程序

C.计算机的程序已被破坏

D.以危害系统为目的的特殊的计算机程序 8.400个24×24点阵汉字的字形库存储容量是()A.28800个字节

B.0.23604M个二进制位 C.0.8K个字节

D.288个二进制位 9.文件夹中不可存放()A.文件 B.多个文件

C.文件夹 D.字符

10.在微型机算计中,若将一个物理硬盘划分为多个逻辑硬盘,则约定第一个逻辑硬盘的名称为

A.A盘 B.C盘

C.D盘 D.E盘 11.下面关于快捷菜单说法正确的是()A.快捷菜单内容与鼠标指向的区域和对象有关 B.快捷菜单的内容是一样的 C.单击鼠标左键调出快捷菜单 D.双击鼠标右键调出快捷菜单

12.在Excel中,给当前单元格输入文字型数据时,其默认值为()A.居中 B.左对齐

C.右对齐 D.随机 13.在计算机的应用中,“OA”表示()

榆林查询 A.管理信息系统 B.决策支持系统 C.办公自动化 D.人工智能

14.在word中将鼠标指针移动到文档某一段的任意行处并要选定该段的内容,则鼠标的操作是()

A.单击左键 B.单击右键

C.双击左键 D.三击左键 15.在磁盘上保存的演示文稿的文件扩展名是()

A.POT B.PPT

C.DOT

D.PPA 16.word中显示页号、节号、页数、总页数等内容的是()A.常用工具栏 B.菜单栏

C.格式工具栏 D.状态栏 17.在word中,默认的行间距是()

A.单倍行距 B.1.5倍行距

C.2倍行距 D.多倍行距 18.在Windows中,终止应用程序的正确方法是()A.按组合键Alt+F4 B.将应用程序最小化成图标 C.用鼠标双击标题栏 C.以上都不正确 19.以下操作中,不能关闭窗口的是()

A.Alt+F4 B.用鼠标左键单击窗口标题栏上的“×”

B.双击窗口的控制菜单按钮 C.用鼠标左键单击窗口标题栏上的“-” 20.在word中,进行“撤销”操作,应按的快捷键是()

A.Ctrl+Z B.Ctrl+Y

C.Ctrl+W D.Ctrl+X

六、简答题(职业道德基础知识。共10分。)

1.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核心是什么?(5分)

2.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5分)

七、判断题(公文写作知识。正确的划“√”,错误的划“×”。每小题1分,共10分)。l.在报告中不能夹带请示事项。()

2.为使上行文能得到及时的处理,应在文中多标注几个主送机关。()3.公告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4.一份公文不能以一个机关为主送机关。()

5.印章的位置应在正文的左下方,不压正文与日期。()6.通常一件公文只有一个主送机关,防止多头主送。()7.通知具有多种功能,既能上传,又可以下达。()

8.通告的结构通常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成文日期四部分组成。()9.函与私人信件没有什么区别。()

10.公文的签收是指对公文的确认、清点、核对、签注手续之后收取公文。()

八、公文写作题(根据内容拟写公文标题。每题2分,共10分)

1.某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根据上级指示,拟通过考试招聘一批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为此,制发一公布性文件,将有关事项告知全县,希望符合条件者报考。

2.某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为了加强对城镇待业人员的管理,进一步做好劳动就业工作,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决定对全市城镇待业人员进行登记,为此行文告知全市各级劳动行政管理部门及有关单位。

榆林查询 3.某县人民政府收到《某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加强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报告》以后,经研究认为文件所针对的问题十分重要,文中提出的建议切实可行,决定对该文加注批语后下发施行,为此,制发一文件。

4.某乡人民政府为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拟举办一所外出务工人员技能培训学校,为此,致文县人民政府,请求批准。

5.某县人民政府行文同意某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设立劳动监察队的请示并对有关机构规格、人员编制、领导职数予以明确。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1995

2008 2.双方当事人 3.用工之日

4.兴办产业或者拓展经营

5.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相结合的社会关系 6.一个月7.50%以上1倍以下

8.公益性岗位安置等途径 9.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 10.平等自愿 11.150% 300% 12.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13.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14.公正、公开、高效、便民

15.忠于职守,秉公执法,勤政廉洁,保守秘密

四.填空题(时事政治。每小题1分,共10分)1.以人为本 2.两 3.武汉 4.京津 5.51 6.麻生太郎 7.雷曼兄弟 8.翟志刚 9茅盾 10.奥巴马

五、单项选择题(计算机常识及应用。每小题1分,共20分。)1.C 2.D 3.A 4.A 5.A 6.C 7.D 8.A 9.D 10.B 11.A 12.B 13.C 14.D 15.B 16.D 17.A 18.A 19.D 20.A

六、简答题(职业道德基础知识。共10分。)

1.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2分),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分)。2.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的内容是:

爱岗敬业(1分)

诚实守信(1分)

办事公道(1分)服务群众(1分)

奉献社会(1分)。

七、判断题(公文写作知识。每小题1分,共10分)。

榆林查询 1.√ 2.× 3.√ 4.× 5.× 6.√ 7.× 8.× 9.×

10.√

八、公文写作题(根据内容拟写公文标题。每题2分,共10分)1.某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招聘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的公告 2.某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对城镇待业人员统一登记的通知

劳动法考试题 篇5

1.《劳动法》颁布以来,对我国市场经济劳动关系的调整发挥了巨大作用。以下是《劳动法》颁布10周年纪念日()

A.2004年1月1日

B.2004年7月5日

C.2005年1月1日

D.2005年7月5日

2.我国《劳动法》适用于一定范围的劳动者,以下适用于《劳动法》的是()

A.国家机关公务员

B.宾馆大堂经理

C.现役军人

D.医院院长

3.张某与甲厂签订了劳动合同,在试用期内严重失职,发生事故,给甲厂造成重大损失,本人也受伤住院(未致残)。甲厂在()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A.试用期满后

B.事故处理后

C.规定的医疗期满后

D.劳动部门同意后

4.乙公司在李某与甲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有效期内,许诺给李某更高的报酬,与李某签订了劳动合同,给甲公司造成了经济损失,乙公司对此应承担()。

A.行政责任

B.说服李某回甲公司工作的责任

C.解除与李某签订的合同的责任

D.连带的赔偿责任

5.下列关于试用期规定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约定的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

B.在试用期内,劳动者可随时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C.对再次就业的职工不得约定试用期

D.是否约定试用期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

6.依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在_______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应提前三十天以书面开工通知劳动者本人

A.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B.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C.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D.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7.能够认定劳动合同无效的机构是_______

A.各级人民政府

B.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各级劳动行政部门

D.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8.我国《劳动法》规定,安排劳动者延长劳动时间的,用人单位应支付不低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_______的工资报酬。

A.100%

B.150%

C.200%

D.300%

9.我国劳动法律规定,女职工的产假为天_______

A.120

B.90

C.60

D.45

10.以下_______属于劳动关系,适用《劳动法》的规定。

A.乡镇企业与其职工之间的关系

B.某家庭与其聘用的保姆之间的关系

C.个体老板与其雇工之间的关系

D.国家机关与实行劳动合同制的工勤人员之间的关系

E.国家机关与其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

11.根据劳动法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B.某厂为了履行合同,在法定休息日安排工作,应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报酬

C.某厂的生产设备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也受延长时间的长度限制

D.某公司由于生产经营需要,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但一般每日不得超过2小时

12.某甲在一个企业工作,试用期未满便想解除劳动合同,请问下列表述中哪一项正确?()

A.甲应当提前30日以口头或书面形式通知企业解除合同

B.甲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企业解除合同

C.甲可以随时通知企业解除合同

D.甲在试用期内不得解除合同

13.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和劳动关系的性质,下列哪一项纠纷属于劳动争议?()

A.某私营企业职工张某与某地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工伤认定机关因工伤认定结论而发生的争议

B.进城务工的农民黄某与其雇主某个体户之间因支付工资报酬发生的争议

C.某国有企业退休职工王某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因退休费用的发放而发生争议

D.某有限责任公司的职工李某是该公司的股东之一,因股息分配与该公司发生的争议

14.甲.乙两人在机械厂的同一车间工作,某日上班时,甲因疏忽大意,操作不当,致乙右臂伤残。有关该事件的下列表述哪个是正确的?()

A.假设乙不能从事原来的工作,也不能由机械厂另行安排工作,则机械厂仍不得解除与乙的劳动合同

B.乙所受损失应向甲要求赔偿

C.机械厂工会对该厂解除与甲或乙的劳动合同无权提出意见

D.机械厂在对乙作出相应经济赔偿的前提下可以解除与乙的劳动合同

15.宋红大学毕业后到一科研所工作,双方订立劳动合同约定:宋红向科研所保证5年之内不离开科研所,如调动则需支付科研所违约金1万元;科研所分配给宋红住房一套。3年后宋红赴国外自费留学,答应科研所学习后再回来。科研所提出宋红如果回来保证接收,但现在宋红提前解除合同,宋红需支付违约金,退出房屋。宋红不同意,双方遂起纠纷。根据劳动法的有关规定,下列有关本案的表述哪个是正确的?()

A.宋红无须支付违约金1万元,也无须退出房屋

B.宋红无须支付违约金,但应退出房屋

C.宋红应退出房屋,并支付违约金

D.宋红应支付违约金,但无须退出房屋

多项选择题:

1.《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合同。

A.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B.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C.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D.严重失职,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2.某私营企业从社会招收10名工人,同时招收了3名15周岁的工人,4名妇女因性别差异原因而未被招用,另有一名正在休产假的妇女也被辞退。新招收的工人要求组织工会,经理以私营企业不应有工会为由未允。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上述做法哪些是错误的?

A.招收3名15周岁的工人

B.以性别原因拒绝招用4名女工

C.辞退正在休产假的妇女

D.以私营企业为由,不同意组建工人工会

3.1995年,甲公司注册登记成立后,经有关部门批准,向社会公开招聘人员。在甲公司与被录用人员韦东订立的劳动合同中。哪些情形不符合劳动法的规定?

A.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为1年

B.在试用期内,韦东不得通知甲公司解除劳动合同

C.在试用期间,韦东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甲公司可解除劳动合同

D.韦东如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甲公司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4.在下列何种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A.职工李某因工负伤而丧失劳动能力

B.职工王某因偷窃自行车一辆而被公安机关给予行政处罚

C.职工徐某因与他人同居而怀孕

D.职工陈某被派往境外逾期未归

5.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的情况有_______

A.劳动合同因合同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而由用人单位解除

B.劳动合同因合同当事人双方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而终止

C.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D.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E.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确需裁减人员的6.用人单位可以代扣劳动者的工资的情况为_______

A.用人单位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B.用人单位代扣代缴应由劳动者个人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

C.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抚养费.赡养费

D.应债权人请求代扣欠款

E.按劳动合同约定应由劳动者赔偿给用人单位的经济损失费用

7.缩短工作日主要适用于_______工作

A.有毒有害

B.条件艰苦

C.过度紧张

D.特别繁重体力劳动

E.突击性

8.我国职业技能考核依据的标准有_______

A.《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B.《工人技术等级标准》

C.《技师考评标准》

D.企业内部的岗位规范

E.劳动合同

9.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企业和职工之间属于劳动争议受理范围的争议有_______

A.因履行劳动合同的争议

B.因企业开除.辞退违纪职工的争议

C.因职工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

D.因职工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发生的争议

E.因履行承包合同发生的争议

10.企业经济性裁员时,下列人员不得裁减()

A.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被确认为工伤的B.患病或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C.在企业连续工作满十年以上的D.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11.根据有关规定,女职工在哺乳期内所在单位不得安排其从事以下劳动()

A.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二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B.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C.延长工作时间

D.夜班劳动

12.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包括()

A.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B.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C.人民法院

D.人民检察院

13.在某国有企业工作的吴某,在向该企业递交辞职书的第2日不辞而别,对这种违反劳动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该企业决定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该企业有权要求吴某赔偿单位下列哪些损失?

A.该单位招收录用吴某时向有关管理单位机构交纳的200元行政管理费;

B.企业为培养吴某,曾派他到国外学习,企业为此支付的培训费用1万元;

C.由于吴某不辞而别,企业没有及时找到人员顶替吴某的工作,由此给企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万元。

D.由于吴某不辞而别,给该企业生产造成间接经济损失4万元。

14.依照法律规定,下列哪些争议属于劳动争议,当事人可通过劳动纠纷处理程序解决?

A.甲调离单位时不服单位要其交纳因在职攻读学位由单位支付的培训费而发生的纠纷

B.乙因不服单位在分房时未分给其住房而发生的纠纷

C.丙因单位未准其探亲假而发生的纠纷

D.丁因雇主(为个体工商户)支付工资而发生的纠纷

15.吴某大学毕业后到武汉自谋职业,由武汉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推荐到某信息中心工作。吴某到该中心正式上班后,双方并未签订聘用合同。上班不久,吴某生病住院,花去医疗费若干。该信息中心以未签订劳动合同为由拒付医疗费。吴某应如何请求解决?

A.吴某必须首先向该信息中心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B.吴某可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无须先行经过调解

C.吴某只能向法院起诉,因为其与用人单位未签订协议

D.吴某必须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此仲裁裁决不服,方可向法院起诉

16.经有关部门批准,可以招用未满16周岁未成年人的用人单位包括()

A.东方歌舞团

B.河北吴桥杂技团

C.北京某广告设计公司

D.天津泰达足球俱乐部

E.某特种工艺厂

17.我国现行法定节日包括_______

A.元旦

B.春节

C.国际劳动节

D.中秋节

劳动关系期末考试试题 篇6

1、各学派对劳动关系的不同看法28页

2、成熟的劳动关系:工人参与企业管理;集体谈判制度进一步完善;政府通过立法规范间接干预劳动关系——合作增多,冲突减少。

特征:(1)政府认识到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性,而且调整手段也已经相当完备,立法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保障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为劳资双方有效沟通提供的各种服务也比较完备。(2)管理方与员工双方都更愿意通过相对缓和的形式来解决冲突,使双方都得到好处,冲突的激烈程度在不断地下降,合作成为劳动关系的主流。

(3)员工参与管理的产业民主制度、集体谈判制度都已相当完善,解决劳资矛盾、劳资争端的途径趋制度化和法律化。

3、工会的分类:职业工会、行业工会、总工会。

4、管理方的反工会的措施:预防性措施、合法的应对措施、非法的应对措施——98页

5、禁止克扣和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

减发工资的情况:(1)国家法律法规中有明确规定的,如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赡养费、抚养费(2)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有明确规定的,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和应由劳动者个人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3)用人单位依法制定并经职代会批准的厂规厂纪中有明确规定的(4)企业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相联系,经济效益下浮时,工资必须下浮的(5)因劳动者请事假等相应减发工资等。

可以拖欠工资的情况:(1)非人力所能抗拒的自然灾害、战争等原因(2)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困难、资金周转受到影响,征得本单位工会同意可暂时延期支付

6、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条件:(1)连续工作满十年(2)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 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3)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7、谈判进程的几个方面:

(1)如何理解谈判——谈判是非常复杂的,谈判双方在整个过程中都会感到始终面临各种压力和不确定性。

(2)谈判中的问题——实体性问题、程序性问题、劳动关系问题

(3)双方的谈判底线(4)谈判的准备

(5)谈判的过程——接触、磋商、敲定、扫尾

8、双方的(利益、价值观和期望值)直接决定了彼此会在多大程度上拒绝对方的要求,对于谈判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生产劳动与舞蹈的关系 篇7

文化可分为两大类, 即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从两者的关系看, 精神文化一般是在一定的物质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 即“存在决定意识”。舞蹈文化作为精神文化或物质文化的意识形态, 也同样是在一定物质文化背景下产生、发展。因此, 笔者在此依据不同的物质文化背景来分析不同的生产劳动如何影响着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风格特点的形成。

(一) 生产劳动方式为舞蹈提供了内容

1.狩猎舞蹈

狩猎生产时将猎物作为食物资源的生产形式, 因此, 围绕着狩猎生产产生了相应的人类狩猎文化。依据人类物质文明发展的阶段, 狩猎生产是人类最古老的获取食物资料的方式。

鄂伦春族“狩猎舞”就是直接反映狩猎生活的舞蹈, 它主要表现猎人们晨出晚归, 一天的狩猎生活。舞蹈动作基本上是对劳动的模拟, 如骑马寻猎, 用手遮眉进行瞭望, 静静地守候, 偷偷地拨草, 突然发现猎物赶紧摘枪瞄准射击, 击毙之后, 两腿弯曲、高抬, 欢腾跳跃, 两臂随身左右轮甩, 充分表现出他们获取猎物时的欢乐心情。鄂伦春族的狩猎舞就是猎人整个狩猎过程艺术化的重现, 舞蹈内容直接以本族生产劳动方式为核心, 可谓是生产劳动方式直接作用于舞蹈的内容中。

2.游牧舞蹈

游牧生产是人类通过蓄养牲畜而获得食物资料的生产形态, 由狩猎生产演变而来。从游牧民族的生活特点看, 一般生活在畜食丰富的草原, 马与他们的生活关系密切。牛、羊是他们获取食物的主要来源, 食肉为主, 喜饮酒, 性格开朗、粗犷、奔放。

哈萨克族民间舞蹈中有“挤奶舞”, 舞蹈表现哈萨克族妇女制作奶茶的全过程, 从挤奶、搅奶……直到献奶茶。又如蒙古族的“孛尔吉纳舞”, 该舞是反映蒙古族牧民畜牧业生产劳动的一个民间歌舞, 这个舞蹈主要有两个人物, 一人扮演公驼, 另一人则扮演母驼, 在舞蹈中, 公驼追逐母驼嬉戏。对蒙古族牧民来说, 春季里能使母畜得以怀胎繁殖, 是畜牧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每年春天, 业已发情的公驼奋力追逐母驼, 是草原上常见的现象。“孛尔吉纳舞”则是通过反映畜牧业生产中的这一特定内容, 表达出牧民们对繁殖驼群的强烈关注。

3.农耕舞蹈

农耕舞蹈是以农耕生产、生活为背景而产生的舞蹈文化, 或者与农耕生产相关的舞蹈。农耕的生产劳动方式对舞蹈内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中:一、舞蹈直接反映农耕生产, 如有些民族的播种舞、插秧舞、收割舞、锄草舞等;二、舞蹈反映农耕信仰, 如祈雨舞、感谢神灵的舞蹈等;三、舞蹈表现农业生产者——农民的劳作心情, 如丰收舞。

(二) 生产劳动方式影响着舞蹈的动作形式以及舞姿动态

1.狩猎的生产劳动方式对舞蹈动作形式的影响

从舞蹈的动作方面而言, 以打猎行为或模仿猎物行为的动作为主。比如满族传统舞蹈“隆兴舞”和“九折十八式”体现了狩猎舞蹈的形式特点。舞蹈时要选一些身体强壮的人, 穿豹皮, 唱满族歌, 伴以萧鼓。舞者一半人扮成虎、豹等兽, 一半人骑假马追射。而“九折十八式”姿势复杂繁多, 有打渔的姿势, 穿针、织网的姿势, 欢庆的姿势, 单奔马打猎姿势, 双奔马出征的姿势, 大小盘龙、龙戏水的姿势, 怪蟒出洞、龙蠕动的姿势。十八式, 即十八个舞蹈动作。从道具方面看, 手持猎具或手执猎物的某一部分舞蹈为特色, 如《葛天氏之乐》中的“三人操牛尾”即是。动作多具模仿性, 质朴是其表层的重要特征。

2.游牧民族“以舞象马”的舞蹈动态

“以舞象马”是游牧民族舞蹈的一大特征。在游牧民族的民间舞蹈中, 马的形象不是外形的模拟, 而是把马的特征和牧人对它的深切感情都融汇于局部的动作和舞蹈的造型中, 将马的动态融入人的舞蹈中, 形成了“人马合一”的动态形象。

3.农耕文化的代表舞蹈——“秧歌”

秧歌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起初是插秧、耘田时所唱之歌, 发展过程中以民间的农歌作为基础, 又从一般的演唱秧歌、扮演戏曲人物, 逐渐发展成为汉族最普遍的民间舞蹈形式。现民间仍流传着歌唱、舞蹈、戏剧三种形式的秧歌, 其中以舞蹈形式的秧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故一般群众说秧歌, 主要是特指秧歌舞蹈。按流传地区, 传统秧歌有陕北秧歌、河北秧歌、东北秧歌、胶州秧歌、海阳秧歌等。从表演形式上, 分鼓子秧歌、地灯秧歌、伞头秧歌、踢鼓子秧歌等。各地秧歌除了具有自己的风格特色外, 又有共同的艺术特点。一般舞队由十多人到百人组成, 分别持扇、帕、鼓、伞、棒等道具, 在鼓、锣、唢呐等乐器伴奏下挥臂做舞。在表演形式上主要分走街串巷边走边舞和围场表演两种, 应该说, 从“秧歌”的产生, 到跳秧歌的时间、跳秧歌的方式以及秧歌形态等无不渗透着农耕文化的色彩。

(三) 生产劳动方式的不同导致了舞蹈风格的差异

以不同生产劳动方式为背景而产生的不同民族的民间舞蹈, 其舞蹈风格特点、动作形态都有所不同。如蒙古族反复的肩部动作, 留下了他们骑马放牧的游牧生产的印迹;苗族舞蹈中一边顺的动作, 是他们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方式所导致的。诸民族由于生产方式的不同, 舞蹈文化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狩猎民族的舞蹈风格特点

以狩猎为主要生产劳动方式的民族其舞蹈是以粗犷、浩方、质朴、野性等为主要风格特点的。首先, 狩猎生产是猎人通过狩猎手段直接从自然界获得食物资料, 较之其他生产形态, 生产过程颇为简单、粗放。其次, 吃猎物的方式也比较粗糙, 以烧、煮为基本吃法。再次, 狩猎文化崇尚力量, 因为要征服猎物需要强悍的力量。这些都对舞蹈的风格特点产生了影响。

2.农耕舞蹈的风格特点

相对于狩猎舞蹈而言, 农耕舞蹈的风格特点是细腻、内敛。之所以舞蹈会形成这样的风格, 也是与其生产劳动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一, 农耕生产复杂、细腻, 从春播到秋收, 生产环节复杂, 且每个环节都需要人的精心劳作;其二, 农作物的栽培方式也比较复杂。上述原因直接影响了人的性格, 从而影响到农耕舞蹈的风格特点。

二、舞蹈反作用于生产劳动

(一) 舞蹈对生产劳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提高劳动效率

生产劳动对舞蹈的内容形式、舞姿动态、风格特点都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 反过来, 舞蹈对生产劳动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被专家学者认定为我国农耕舞蹈文化开端的鼓舞就能很好的证实这点。

在我国周代, 土鼓 (用陶土烧制而成) 被充分的运用到劳动生活中, 除此之外, 还被用于国家的各种祭祀和礼仪之中。按《周礼》的规定:“凡国祈年于田祖……击土鼓, 以乐田畯。国祭蜡……击土鼓, 以息老物。”说明在祈求丰年和年终祭蜡中, 都用鼓舞取悦神灵。鼓也成为了农耕民族的精神力量, 成为人民祈求丰收多产的寄托物, 激发着人们从事辛勤的农事劳动。

还有朝鲜族的“农乐舞”也是舞蹈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很好的表述。“农乐舞”是古代农业丰收后, 人们聚集饮酒、歌舞娱乐的遗风, 后来发展成为农忙季节农民自行结成互助组织中的娱乐活动。即每当夏收农忙时, 农民自行组合, 清晨同去大田劳作, 黄昏返回村庄, 在转换劳动地点的路上, 边行进、边歌舞, 以此调剂劳逸的民俗活动。人们通过歌舞消除疲劳、慰藉辛勤、加强团结以及号召人们热爱农耕生活, 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的效率。

(二) 舞蹈具有对生产劳动进行教育的功能

舞蹈在语言文字产生之前就已经出现, 并且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延续着, 很多民族通过民间舞蹈形式向后代传授生产劳动的经验。如景颇族的葬礼舞中就有表现粮食生产过程以及种棉花生产过程的内容。表现粮食生产的动作套路从砍路开始, 经过踩土、砍豆秆、生活、抬锅等一系列动作到最后吃新米共40个左右的舞蹈动作。表现棉花生产过程的套路从烧地、撒棉籽、纺线、织筒裙等, 共20多个舞蹈动作。在生产力不发达, 加上文化传授方式低下的情况下, 为了民族的生存繁衍, 舞蹈无疑就成为了向后代进行生产劳动教育的媒介, 具有教育后代的功能。

摘要:本文以生产劳动与舞蹈两者为对象, 以剖析两者的关系为核心, 深入详细地分析了生产劳动和舞蹈相互作用的关系:生产劳动对舞蹈的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劳动的动作为舞蹈动作奠定了基础, 劳动为舞蹈提供了内容, 此外不同的生产劳动方式导致了不同地区民族舞蹈风格特点的不同;反过来, 舞蹈对生产劳动方式也起到了许多积极的作用, 舞蹈消除劳动者的疲劳, 提高劳动效率, 舞蹈还具有教育功能。

关键词:生产劳动,舞蹈,关系,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谢雯雯.浅析新疆哈萨克族民间劳动舞蹈的动作来源与发展规律[J].剑南文学, 2015, 10.

[2]杨晓娜, 罗宁.赣南采茶舞蹈与劳动起源[J].戏剧之家, 2014, 08.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试题 篇8

关键词:劳动争议诉讼;劳动争议仲裁;关系重构

一、引言

关于如何改造现行劳动争议诉讼与劳动争议仲裁关系模式的问题,存在多种观点。在比较和评析各种观点的基础之上,作者试图就如何科学合理地改革我国现行劳动争议诉讼与劳动争议仲裁的关系模式阐述了自己的一些意见。

二、关于我国劳动争议诉讼与劳动争议仲裁关系改革的多种观点

我国关于劳动争议诉讼与劳动争议仲裁关系改革的观点归纳起来,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是单一机构处理模式论,二是仲裁、诉讼并存模式论。

1.单一机构处理模式论

所谓单一机构处理模式论,即主张劳动争议只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处理,或者只由劳动司法机构处理,而非劳动仲裁与劳动司法并存。在单一机构处理模式论的支持者中,各自的具体观点又有差别。

(1)主张“只裁不审”。有人认为,民事诉讼制度不能适用于劳动争议的处理,其理由是:民事诉讼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而引发的争议;而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双方在建立劳动关系之前,其主体地位平等,彼此人格独立,意思自治,但是,劳动关系一旦建立,劳动者则成为用人单位的成员,必须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劳动关系双方之间的隶属关系明确表现出来。在处理不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争议时,适用处理平等主体之间争议的法律,必然产生矛盾。

(2)对于“只裁不审”制,批评者指出,这种模式虽然能够提高解决劳动争议的效率,同时克服裁审并存情况下可能引起的适用法律上的混乱,但是,它最大的缺陷是在当事人没有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的情况下,排除了法院对民事案件的管辖权和当事人在民事权利受侵害的情况下无法寻求司法机关的救济。而当事人寻求司法救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是一种自然权利,除非当事人之间存在协议,否则法律也不能剥夺。而且,随着劳动争议案件的进一步增加,法院的负担也会进一步加重。另外,劳动争议的解决仅仅依靠诉讼程序解决,几乎是不可能的,例如,对于利益争议,司法没有解决的依据。

(3)主张分阶段实行“只裁不审”、“只审不裁”有人认为,采用单一机构处理模式,有利于提高解决争议的效力,也有利于克服法律适用上的不统一。该模式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一是单一的劳动仲裁机构模式,二是单一的司法机构模式。从我国目前劳动争议处理的现有条件来看,现有的劳动仲裁机构独立性不强、权威性不强、缺乏监督机制、资源明显不足,因而不足以支撑单一仲裁模式;现有的劳动司法机构。

2.仲裁、诉讼并存论

所谓仲裁、诉讼并存论,即主张劳动争议应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和劳动司法机构处理,既适用仲裁程序又适用诉讼程序,而非仅允许劳动争议仲裁或者仅允许劳动争议诉讼。在仲裁、诉讼并存论的具体倡导者中,不同倡导者的具体观点也存在差异。这种观点根据劳动争议本身的特点区分了不同类型的劳动争议,特别是区分了权利争议与利益争议,并据此适用的不同的劳动争议处理模式,较之其他观点而言,这是显著的突出之处。不过,根据这种观点,劳动争议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标的额较小的,就只能“一裁终局”;对于权利义务关系复杂、争议标的额较大的,则实行“一裁一审”。然而,如何确定劳动争议权利义务关系是明确还是复杂,这也是一个大难题。另外,对部分案件“一裁一审”,劳动争议诉讼与劳动争议仲裁的冲突问题仍然存在,并没有从根本上革除现行“一裁两审”体制的严重弊端。

三、结论

1.关于权利争议

对于权利争议,当事人双方协商、调解不成,或者不愿协商、调解处理的,可以依据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仲裁条款或者事后达成的仲裁协议选择劳动争议仲裁;没有仲裁条款或者仲裁协议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简言之,我们建议采“或裁或审”,劳动争议仲裁以当事人的合意为基础。采用这种处理模式,存在明显的优势。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强调劳动争议处理的自愿原则,保障当事人程序选择权的行使。减少了劳动争议的处理环节,使劳动争议得以及时处理;体现了“司法最终解决”原则,保障当事人的诉权实现。劳动争议诉讼适用两审终审制。对于劳动争议仲裁,是实行“一裁终局”还是“两裁终局”,存在争议。“两裁终局”的主张者的主要理由是:“两裁终局”有利于强化劳动争议仲裁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形成有效的仲裁监督机制。通过业务相通的上级仲裁委员会第二次审理,及时发现下级仲裁委员会在争议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关于利益争议

上一篇:教育个人先进事迹下一篇:疾控中心专家建议:入冬前应提早接种流感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