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落实(共8篇)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落实 篇1
推动落实“两个普遍”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沧浪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汪忱
当前,我区劳动关系总体基本和谐稳定,但影响职工合法权益实现和劳动关系健康发展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造成这种状况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就是,一些企业没有组建工会,职工的合法权益缺乏有力的维护者,或者说虽然组建了工会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从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出发,必须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让职工群众有维护合法权益的代言人;必须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维护企业职工的经济利益,形成企业内部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使企业和职工获得双赢,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否则,劳动关系矛盾就会缺乏一个正常的化解途径,甚至会出现劳动关系矛盾不断积累,企业内部问题外部化、经济问题社会化、局部问题扩大化的发展趋势,最终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大力推动企业依法普遍建立工会组织、依法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两个普遍”的要求提得实在,提得及时,体现了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要求,也指明了新时期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一个工作方向,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责任主体的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推进落实“两个普遍”责无旁贷。具体来说,区人社局在 1 配合区总工会推进落实“两个普遍”工作中,要抓好“五个强化”,全面提升“两个普遍”推进工作整体上水平。
一是强化思想认识。区人社局领导班子和相关科室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全国总工会提出的实现“两个普遍”,是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出发,指出了新时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一个基本思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推动企业依法普遍建立工会组织、依法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不仅是工会在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有效载体,也是人社部门在促进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重要途径,不仅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会工作的重点,也是人社部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迫切要求。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社局必须把思想认识统一到 “两个普遍”上,增强推动落实“两个普遍”的政治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力量凝聚到配合工会部门实现“两个普遍”上来,真抓实干,努力推动“两个普遍”工作取得新突破、实现新发展。
二是强化领导责任。推进落实“两个普遍”,重点在企业,关键在执行。区人社局要发挥协助、协调、服务的作用,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为推进“两个普遍”创造条件、提供保证,真正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位。要围绕“两个普遍”的总体目标任务,发挥人社部门的工作优势,从本区域出发,协助工会部门科学制定规划和推进方案,切实增强工作的计划性和可操作性;要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整合人社局各科室的力量,形成推动落实“两个普遍”的工作合力;同时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劳务派 遣企业工会组建和工资集体协商等问题的理论和政策研究,通过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等多种途径,争取将“两个普遍”工作纳入劳动维权发展规划,为推进“两个普遍”营造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
三是强化舆论宣传。“两个普遍”工作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关心和支持,尤其需要中小企业的理解和参与,人社局将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渠道的作用,宣传“两个普遍”对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队伍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呼吁社会各界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认识 “两个普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呼吁各企业要立足企业健康长远发展,认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积极主动参与“两个普遍”工作的推进。同时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要深入企业,发放各种法律法规和工会宣传资料,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发动,提高企业和职工对工会和工资协商的认识。并充分发挥劳动保障信息、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关于推动落实“两个普遍”的意义、要求和部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对涌现的先进单位、成功经验、创新做法,及时通过报刊、网站、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通过交流会、现场会、表彰会等形式大力推广,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推动“两个普遍”工作深入开展。
四是强化培训指导。要以推进实现“两个普遍”为重点,切实加强工作人员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强化劳动保障协理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全面贯彻落实“两个普 3 遍”要求的能力和水平。区人社局要积极配合工会、工商联加强对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管理和服务,制定、推广工资集体合同示范文本,为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和签订工资集体合同提供参考;在工会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采取具体措施,有针对性地加大推进“两个普遍”工作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工资协商指导员的协商水平和能力,着力解决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的工会组建难、在工资集体协商中“不敢谈”、“不善谈”等问题,为推进“两个普遍”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要积极配合工会部门加大对职工方协商谈判代表的培训力度,为工会组织代表职工一方与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创造条件;要积极配合区工商联加强对企业方协商谈判代表的培训,提高协商代表的政策水平和协商能力;要健全工资集体合同管理制度,加强对工资集体合同的审查工作,完善审查办法;要认真做好工资集体合同的统计工作,建立工资集体合同月报制度,并及时将工资集体合同报表通报总工会。
五是强化督促检查。对没有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在企业进行书面审查时,要向企业宣传“两个普遍”的工作要求,并督促和要求企业建立工会组织,同时把企业的建会和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企业的年终目标考核内容。加强对着力实现“两个普遍”工作的督查力度,把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列为创建劳动保障A级诚信企业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对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不得评为A级诚信企业,不得评为劳动保障诚信示范单位,企业经营者不得评为劳动模范、优秀企业家;要配合工会部门开展“两个普遍”工作进展情况的督促检查和定期通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扩大工作效果,确保“两个普遍”目标的实现。区人社局将强化监管职能,建立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档案,将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情况列入并定期公布。对工会组织或职工代表有集体协商要求、企业拒不履行集体协商的将及时依法查处。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落实 篇2
和谐社会建设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就难以实现科学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在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时,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和谐社会建设的重点是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是要解决好各种突出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为此,必须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使更多的改革成果体现在改善民生上。要采取切实措施努力解决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下大力气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完善社会管理,认真化解社会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当前,要特别关注改善低收入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改变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落后面貌,努力使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条件都能得到保障。
和谐社会建设应坚持公平正义原则。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社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一贯坚持的主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为此,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公平正义原则。公平正义是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利益关系的重要准则,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要通过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公平的方法努力解决当前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1)建设一个和谐的企业,要加快企业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没有了这个前提,构建和谐企业就失去了物质基础。我们必须按照党中央提出的“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要求,转变经营理念,提倡创新思维,强化内部管理,增强企业的赢利能力,为企业发展积累丰富的物质财富。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从全体职工的基本需求出发,为职工创造一个祥和安宁,政通人和的精神家园,做到发展依靠职工,发展为了职工,为职工多做实事,多办好事,构建企业内部的和谐。3)要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施工生产过程中,要针对企业的实际,创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建一项工程,占一块阵地、树一座丰碑、交一方朋友,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施工和管理过程中,要与合作队伍,当地群众,劳务队伍构建一种友好相处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内外和谐,不断推动企业在内外和谐的氛围中加快发展。4)我们在努力抓好各项生产经营业务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要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并及时跟踪问题的解决结果。5)我们的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要时刻做到自省、自警、自立、自尊,做到净身入世、清白人生、廉洁自律,为构建和谐企业率先垂范。
建筑企业作为最先进入市场竞争的经济主体,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洗礼,已完全从计划经济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形成自身应对市场,面对竞争,得以生存,谋求发展的经营方式。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一切以企业发展为前提的经营理念,已贯穿于每个职工的日常管理过程之中。这对于习惯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国营管理模式的旧观念而言,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进步。但是,在注重经济发展谋取经济效益的同时,我们忽视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切中时弊地指出了社会主义企业全面协调、和谐发展的正确方向。
一个企业的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发展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于问题的出现采取麻木不仁的态度,态度决定成败。构建和谐企业关键在于能够及时发现不和谐的音符,只有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各项工作,包括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工作等等。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处理发展与和谐之间的关系时经常会出现不协调的音符,如有的单位在执行企业制度方面出现宽严不济、松紧无度的现象;有的单位在工作中喜欢报喜不报忧,成绩一大堆,对于问题总是遮遮掩掩、避重就轻;有的单位在出现问题或者矛盾时不是及时解决而是将矛盾上推;个别干部员工因责任心不够造成工作上的失误或者主动性不够等等。类似不和谐的因素,看似问题不是很大,但细微见著。如果我们还总是抱着“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态,“你好我好大家好”,总是报喜不报忧;发现问题了总是捂着掖着,问题只有“我知你不知他不知”,甚至不理不睬,久而久之,问题的积累、矛盾的激化,肯定会出现难以想象的灾难性结果,尤其是在当前各项事务繁忙,任务繁重工作繁杂的情况下,切不可麻痹大意,麻痹大意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企业的不和谐,不和谐的最终结果是企业发展的步伐缓慢甚至停滞,这绝不是杞人忧天,也不是危言耸听,如果以上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产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严重现象,使我们的发展成果毁于一旦,届时,我们所有的心血就会付诸东流,应该引起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的高度重视。
十七大的召开为我们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给我们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和谐凝聚力量,和谐成就伟业,构建和谐企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构建和谐企业的过程,始终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职工是企业和谐的主体。构建和谐企业,认真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营造企业和谐的群众基础。因此,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构建和谐企业,加快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让我们共同努力,同舟共济,用我们的双手,为构建和谐企业,为实现“发展企业,奉献社会,富裕员工”的奋斗目标而共同努力。
摘要:阐明了和谐社会建设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从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环境及职工的思想意识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建设一个和谐的企业,指出构建和谐企业要认真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从而营造企业和谐的群众基础。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和谐企业
参考文献
从抓落实着手 构建和谐校园 篇3
关键词:抓落实 构建 和谐校园
和谐校园建设,是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之中,涉及学校各个方面乃至每一个工作岗位、每一个人的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尽管主导和谐校园建设的因素很多,但学校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对构建和谐校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抓落实是推动学校发展、促进学校和谐的关键环节。不落实,再好的思路也只能是空谈。那么,该如何从抓落实着手构建和谐校园呢?
一、抓落实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
有人说“解放思想的空间有多大,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大”。这句话很有道理。抓落实,就要求我们思想认识不能僵化、不能保守,必须跟上形势的发展,不断适应客观世界的变化,以观念创新为前提,不断解放思想。邓小平同志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在思想解放问题上,要适应形势发展,立足学校现有实际,以教师和学生需求为根本,求真务实。
解放思想要求真,什么是“真”?就是不能只落实在纸上、在嘴上、在别人身上、在老框框里,而是要落实在行动上、工作中和自己身上,要敢于直面现实,勇于承认差距。当前特别是要扫除阻碍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大提升的思想观念障碍、体制机制障碍、及管理和制度文化障碍,破解高教改革和发展新阶段的一个一个难题。解放思想要务实,不能把解放思想当作一句空洞的口号,“实”就是要有实实在在的标准。如把学校规划和制定的目标要求作为标准,把先进单位和个人取得的成绩作为标准,树立追赶目标和学习楷模,确立奋斗的方向。落实工作要经得住考验、推敲、检查,要有前瞻性,质量水平高,学生满意,教师赞成。例如:制订教学计划时,循规蹈矩,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和专业发展方向适时调整,该开设的课程不增加,应删减或压缩的课程、课时不改动,最终,培养的学生得不到市场认可,就会影响校园和谐。解放思想,必须在思路上要有突破,在抓落实的措施上要有改进,实际工作中要做到合拍。
二、抓落实要强化责任转变作风
有人曾写下这样一副对联:你开会他开会天天开会,你讲话他讲话人人讲话;横批是:谁来落实。所谓落实,就是要把确定的任务、方针、政策和一些要办的事,通过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的工作,使之产生预期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抓落实是推进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有很多工作没有干好,落实不到位,究其原因就是责任心不强。要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就必须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真正深入基层掌握实情,钻到细处去抓。
一个人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就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这对学校和个人来说是双赢的结果。抓落实过程中看一个人、一个部门是否有责任心和事业心,可从三个方面去考察:对待困难是什么态度,是退却还是善于面对;对待矛盾是什么态度,是推给别人还是敢于承担;对待责任是什么态度,是推诿还是敢做敢当。我们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变压力为动力,形成百折不挠的敬业精神。比如学校后勤部门在内部管理上要高标准,严要求,要抓住细节,责任到人,环环扣紧,善于从具体工作抓起,从工作的具体环节抓起,以具体求深入,以具体促落实,以具体求实效。再如学校相关部门要拓宽就业渠道,主动出击,帮助毕业生收集更多高质量就业信息。要加强择业技巧和创业教育的指导,毕业年级辅导员要对毕业生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就业意向摸底,包括地域、期望的薪金、职位、以及愿意通过何种方式就业。并建立毕业生就业档案,建立毕业生就业进度定期报告制度,要及时、准确统计学生的毕业去向等。要进一步完善高校家庭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全力推进国家助学贷款按新政策、新机制运行。这些工作落实不到位,学生就会出现思想、情绪波动,不利于校园和谐建设。
在实际操作中应做到:一是明确责任目标,对要落实的工作逐项细化、量化,落實到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质按量完成。二是严格责任考核,实行奖罚制度,对按时完成任务的,及时奖励;对不落实、不完成任务的,追究责任。真正做到奖罚分明,调动工作积极性,提高落实的成效。
三、抓落实要突出矛盾解决问题
突出矛盾就是要学会“谈钢琴”。就是要抓重点,抓难点,抓焦点。就是围绕学校的建设、发展、改革中急迫问题,围绕教师、学生需求当务之急问题,进行调研、谋划和有侧重的解决。
1、要善于抓重点。现实工作千头万绪,要抓的事很多,但对于事关学校整体的关键问题,要集中精力抓紧抓好。例如:抓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学校的重点工作;不断提升学科专业建设,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是学校紧迫的任务。各系、各部门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年度、季度、月份的重点工作,研究清,琢磨透,把握准,明确整改方向,分清轻重缓急,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2、善于抓住难点。作为学校一般来说,资金都比较短缺,是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瓶颈制约,承受着继续发展加大投入的很大压力,是学校的难点之一;学生工作无小事,抓好学生的全方位管理,防止校园突发事情发生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学校食堂的安全卫生、饭菜品种、质量、价格等能否满足学生要求是一项重点工作。当然,各部门也都有自己不同程度的难点工作。要抓住难点、勇于解决难点,把解决困难和复杂问题当作考验、锻炼自己的机会,当作检验和提高工作能力的机会,把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展现在对棘手工作的处理过程中。
3、要善于抓焦点。对一些焦点、热点问题要进行细化分解,下苦功夫、真功夫、硬功夫,克服一切困难,对确定的每一件事要有具体成果,有明确工作交待,切实让师生得到实惠,让广大师生叫好。做到“惑时有人解、平时有人访、难时有人帮”。
以人为本,突出矛盾抓落实,解决问题抓落实,就能营造团结、和谐的校园环境。
四、抓落实要创新方法开拓思维
我国最早研究创新思维理论的著名学者郎加明在《创新的奥秘》一书中指出:“对于创新来说,方法就是新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路”。抓落实,要求我们不能照本宣科,必须研究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创造性地抓好工作的落实。抓创新,就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努力提升整体创新能力,有效破解旧体制带来的矛盾。科学的工作方法是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环节,抓落实不仅要有满腔的工作热情,而且要有科学的工作方法去抓落实,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为此,我们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与时俱进,着力提高抓落实的工作方法和水平。一是无论是上级布置的新工作,还是新任务,没有现成的答案可循,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方法。通过搞试点,树典型,以点带面,推动整体工作的落实。二是无论落实什么样的工作,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应着重抓好系部处室基层工作的落实,及时解决基层单位在落实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一些教育管理者成天忙忙碌碌,看起来很辛苦,但工作成绩却不显著,原因就在于他们抓工作、抓落实的方法不对头。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任务,胡子眉毛一把抓,是抓不出成效的。抓落实必须正确处理“抓大事”与“抓小事”的关系、“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关系,要集中精力抓要事、攻难事、成大事,通过突出重点,抓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带动各项工作的全面展开。
五、抓落实要讲求效率争得先机
讲求效率要求每项工作都要早安排、早行动、早上手,努力争得先机、赢得主动。要崇尚快节奏,追求高效率,体现超常规。现在有些事情办起来节奏太慢、周期太长,令人心焦。
有的干部却把召开会议、制定文件作为落实工作的主要形式,甚至是唯一形式,沉缅于文山会海,热衷于书面材料,不深入基层,不到教学第一线,不掌握真实情况,作不出客观正确的判断,就不能针对性采取措施协调和解决问题,严重地削弱了落实的效果。有的部门布置完了以后,长时间不再过问,落实得怎么样,遇到了什么困難,一无所知。导致决策和任务不落实。有的工作部署以后,没有紧迫感,长时间没有进展;有些涉及几个部门共同办理的事情,互相推诿,配合勉勉强强。有的在抓落实的过程中,由于私心杂念作怪,竞敢瞒天过海,不反映真实情况,致使有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有的只拣对自己或对部门有利的讲,影响领导做出正确判断,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在当前的形势下,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就能实现新的跨越;否则,就会耽误一个时期。
教育和教学等相关工作得不到有效落实,必然影响学校的和谐与发展。因而,我们必须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大力发扬“严、细、深、实、快”作风,雷厉风行,奋勇争先,把既定部署落实、落实、再落实。
六、抓落实要注重实效讲求质量
一般来讲,学校的内部管理制度大都订立和完善,但仅仅有好的管理制度,没有得力的管理者去抓落实,那也是空话一句。落实,有效落实,高质量落实是决策的生命,是加快学校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关键。
在工作中看到了问题不等于抓住了问题,想到了办法不等于做好了工作,安排了工作不等于解决了问题。要看落实的效果,起到的作用。我们工作中的许多问题之所以看不到、想不到、抓不到,就是失之于“粗”,如果一级抓一级,一个环节紧扣一个环节,从细处入手,丝丝入扣,定见成效。检验抓落实的成效如何,主要是运用三个“经得起”:一是要经得起看。不仅要让行家有门道可看,而且要让外行有精彩可瞧。二是要经得起评。工作成效要经得起领导、专家、群众的评价、评议。三是要经得起“宣传”。就是工作成效要经得起宣传。如果你抓的工作有特色,体现方向性、前瞻性,宣传将增加我们的知名度、美誉度,否则只能是班门弄斧。
抓落实的关键就是“用心干事”。工作要脚踏实地,高标准,严要求的干好本职工作。而且要讲求落实的方法,创出一流的业绩。每一项工作的落实,都要抓住三个环节,即:事前有计划,事中有督促,事后有检查。这是一个抓落实的全过程。抓计划是内容,抓督察是方法,抓落实才是最终目的。抓落实要有决心,有信心,有耐心。要用真劲,出新招,做细活。
总之,工作能否落实好,关系到学生和教师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学校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学校的和谐建设。因而,必须把抓落实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长抓不懈。抓落实,要求各部门转变工作作风,雷厉风行、求真务实,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扎扎实实把工作落实到位。
参考资料:
[1]向和.继续解放思想感言[J].中国高等教育,2008-17
[2]秦伯初,殷爱成.抓落实的方法论[N].浙江日报,2004-03-29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落实 篇4
博白县博白镇绿珠村党总支部书记 庞飞强
前几天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玉林市重点村党组织书记新农村建设示范培训学习,我们参观了华西村、康博村、三元珠村等十个“小康村、科级示范村、生态文化村”。他们的成就让我感受深刻,同时压力也很大。参观学习回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些村给我带来很多的心灵震撼和思考。他们的发展告诉我们:只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发展经济,多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才能摆脱贫困的现状,带领老百姓走上富裕之路。
这些模范村之所以发展得那么好,我个人认为,首先是他们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的各项政策,结合本地实际,选准发展道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透视这些村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他们的发展都具有自身的特色,并不是照搬别人模式,而是坚定不移贯彻执行中央政策的前提下,借鉴先进经验、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最大化出发,最终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方式。其次是他们都有着一个优秀的领导班子。他们的发展,都离不开一支优秀的“两委”班子,上要听中央和各级领导的,执行政策不走样,下要听人民群众的,不断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文化生活发展需求,走共同富裕之路,经常查找自身不足,纠正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最后是他们能够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了当地的优势,搞好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从实际和现有的条件出发,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和实施步骤,带领老百姓苦干实干。
在几天的学习参观中,发达的经济、富裕的村民、良好的治安、敢闯的作风,无不深深的震撼着我的内心。他们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我们又该如何借鉴经验搞好新农村建设,找出一条符合本村实际的发展道路呢?我认为
至少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他们的快速发展,背后都有着一支优秀的村“两委”班子。我们绿珠村要发展,首先必须要构建一支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现在绿珠村全额干部共有5名,平均年龄45岁,最大70岁(副支书),最年轻30岁(文书兼副主任),典型的老中青结合班子。我村党支部自换届后,努力适应新形势下的村级组织运行规则,一方面,强化“两委”班子在村级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调动班子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加强村两委班子的团结合作,增强工作合力。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培养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农村优秀青年、复退军人、科技示范带头人担任村干部,将政治素质好、懂经营、善管理、有一技之长的优秀人才纳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把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与党员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考虑。
二、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支持发展,促进发展,维护发展。近几年来,我村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村风文明、管理民主这五个方面,寻求我村科学发展的思路和方法。绿珠村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种养业,目前有规模以上的猪场8个,蔬菜种植56亩,落户在村辖区内的酱油企业1家。发展农村经济对新农村建设具重要意义,建设新农村必须以发展农村经济为基础。绿珠村是以种养业为主导产业,以种植水稻、蔬菜、养殖生猪为主。绿珠村的种养业多是散户自由生产,并没有形成联合生产的局面,严重地影响了我村种养业的发展。我们将紧紧依靠绿珠村现有的资源,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绿珠村的种养特色,成立养猪协会、蔬菜种植协会和酱油生产协会,充分整合资源,由以前的散户自由生产走上联合生产的道路,加快绿珠村的经济发展。
三、切实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近年来,由于领导重视,班子团结,措施得力,我村的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并多次获得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绿珠村党总支部共有党员82人,其中预备党员3人,近三年来发展高素质新党员9名,党员队伍逐步壮大,党员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支部将深入贯彻落实镇党委召开“百日攻坚大行动”的会议精神,积极把产业大户、经济能人发展为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为带头致富能手,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借助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定期组织党员群众收看,加强党员教育培训,牢记为民服务宗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全面提升党员整体素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同时支部将继续深入开展“三级联创”、“双培双带”、“无职党员定岗定责”、“先锋承诺”等系列活动,使党员人人有担子、有责任,带头为村民办实事、好事,密切党群关系,真正让群众得实惠。支部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朝着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五好”目标大踏步前进。
四、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在县委、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绿珠村不等不靠,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集中力量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来,通过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群众自筹资金,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我村的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变;2008年争取一个修建四级路的项目,修建了六确到绿珠村委6.7公里的四级路,2009年,在镇、村于部的积极努力下,在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支持的同时,认真组织群众集资和投工投劳筹集资金100多万元,修建了柯木至六峨岭的3公里的四级路,九村至木灰田1.5公里的环村路,硬化了上岭山至下社头1.5公里的四级路、西黎1公里的环村路,六确水库至圩地麓0.5公里三条水泥路,铺建了绿珠村1100平方米的体育运动场一个。2010年,村委筹资对村两委活动场所进行了改造、整修,筹建200多平方米的村文化活动中心,为群众办事营造了宽松环境。每年组织党员、群众修
通六确至芳坡3公里的三面光的水渠,满足农业灌溉需求。今年,我村将继续筹资硬化村屯道路6公里,并争取在2012年基本完成村屯道路硬化工程。
五、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我村将继续深化拓展“破迷信、扬正气、树新风、促和谐”主题教育,大力提倡县委提出“厚德从文、团结和善、兼容进取、爱国爱家”的博白精神,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化村级民主管理,坚持村重大事项征求村民意见制度,根据村民反映的意见建议,不断修改完善,最后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通过广泛深入征求意见,进一步统一村民的思想,加大村党务、村务公开力度,形成村级事务村民自主管理、自觉支持的良好氛围。我村在上级部门和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筹建了活动室、文化室、体育室、卫生室等村级活动场所,开办了农家书屋,添置了1000余册图书。农闲时节,村委会组织村民学习各种经济作物的种养技术、畜牧养殖技术;逢年过节村委积极组织开展文艺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真正做到全村无重大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和安全事故发生,努力构建一个民风淳朴,村民安居乐业,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篇5
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施方案具体分工
如下: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要做到以下要求:
1、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领导组织机构(文件)落实人:田胜利同志2、3、4、5、6、7、有具体实施意见(文件)落实人:田胜利同志 有职工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文本)落实人:李华同志 有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协议(文本)落实人:暂定 有厂务公开制度及内容。落实人:党义峰同志 有职代会制度。(档案资料)落实人:党义峰同志 有困难职工帮扶机制。(双节送温暖,爱心助学,职工日常救助,建立职工互助基金等档案资料)落实人:李华同志 8、9、有企业安全生产制度建设。落实人:赵海燕同志 有劳动争议调解小组或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案例。落实人:马世松同志
10、有企业文化建设(文体活动、竞赛、职工培训)落实人:李华、赵海燕同志
时间要求:在本月二十日前完成以上具体内容
栾川县永通矿业有限公司工会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落实 篇6
“和”是由“禾”和“口”构成。从其本义来看,就是养家“糊口”,可以引申为物质问题或说是经济问题。“谐”字则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言”、“比”和“白”。可见,“谐”就是指,有话都坦坦荡荡地说出来,根据“比”的意思,我们还可以引申理解为,需要大家说,而不是一言堂。如果把“和”理解为是物质的或经济基础的方面,那么,就可以把“谐”理解为是精神的或上层建筑的方面。所谓“和谐”从人类社会学意义来理解,就是指人的物质和精神方面应当同时实现。“和谐企业”就是要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所形成的,像悦耳的交响曲那样一种具有激情的企业秩序。和谐企业是温暖的企业,和谐企业是民主的企业、和谐企业是多元的企业、和谐企业是秩序的企业、和谐企业是充满生机的企业……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五个谐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确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路。胡锦涛总书记2005年2月19日在省部级领导干部培训班开幕式上的讲话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 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工会与和谐社会和谐企业的构建
构建和谐社会,不仅需要我们党提出这样一个理想目标,更需要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它不是哪个组织、哪个个人的事情,而是全社会各个组织、每个人的事业。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中国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事业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其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组成部分,在党提出并领导人民构建和谐社会的事业中,工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的工会工作只有融入到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的伟大事业中,才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工会工作必将获得新的契机;这是适应时代的要求,工会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机遇,也是在新世纪现阶段创新工会工作的重大挑战。
一个社会的最基础的关系,就是劳动关系;构建一个和谐社会的最基础工作,也必然是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工会正是劳动关系的产物,我国工会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最重要的社会团体,在调整劳动关系方面有着必不可少作用。和谐的社会首先要实现人民的温饱,保障人民的生存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规定的中国工会最基本的职责就是“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中华全国总工会及其各工会组织代表职工的利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依法履行基本职责,保障职工在劳动关系中的平等地位,实现职工的合法所得,满足职工的物质需要,从而实现劳动关系乃至社会关系中的“公平正义”。工人这个群体是我们国家最为重要的社会群体,他们为社会创造的财富是任何一个社会群体都无法比拟的。工会维护职工的利益和权益、开展扶贫解困的工作,使工人队伍实现稳定,便奠定了和谐社会“安定有序”的坚实基础。工会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人与人之间“诚信友爱”的基础。工会通过其卓有成效的工作,团结和凝聚职工积极投身到提高生产效率和创造先进文化的事业中去,能够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工会组织职工依法有效地通过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积极参与企业管理,推动厂务公开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民主法治”的基础性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五条规定:“工会组织和教育职工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民主权利,发挥国家主人翁的作用,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协助人民政府开展工作,维护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工会从社会责任的高度,在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投身生产的同时,监督生产的过程和结果,保障产品的质量拒绝污染环境的生产,从而奠定了构建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基础。
由此可见,工会并非置身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事业之外,从法 律的角度上看,工会恰恰身置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之中。工会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工会可以全方位地发挥其特殊的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企业中的工会工作
新世纪新阶段按照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想目标的要求,工会工作必须要在提高工会干部素质的同时,坚持和发扬工会工作的传统充分展示工会的优势,不断创新工作的方法、途径和形式,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一是,工会应当立足本职履行维权职责,为构建和谐的社会开展工作。修改后的工会法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有些人把“基本职责”仅仅理解为是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甚至认为工会除了维护“劳动权益”就没有其它是的工作了。这是一种片面的观点。所谓基本权益,就是指,工会工作应当以此为出发点,而具体的工作则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说,工会维权工作是全方位的亦即凡法律规定涉及职工的权益,工会组织都应当依法予以维护。工会维权的内容包括:职工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参与企业管理的民主权利、各种劳动权利、精神文化娱乐权利、身体健康及心理健康权利等等,所有这些权利,只要是职工有需求,工会都应当予以维护。从维权的形式上看,源头参与实现维权是工会履行基本职责的主要途径,这可以说是事前维护;通过组织职工参与企事业单位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侵权隐患,这可以称作过程的 维权;职工权益受到侵害而提起仲裁或诉讼,工会予以支持和帮助,这可谓是事后维权。工会开展合理化建议、劳动竞赛等活动是维权,开展歌咏比赛以及各种体育活动也是维权。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同时也是工会的权利。但是,工会的维权工作不是就维权而维权,维权的目的调适劳动关系,调动职工的劳动生产积极性提高效率,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事业的繁荣。工会组织的这种维权行动,使劳资纠纷控制在法律秩序的范围内,有助于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
二是,发挥工会的社会参与功能,协助政府等部门为构建和谐社会开展工作。中国工会具有良好的社会参与功能和资源。无论是地方工会还是多数的企业工会,其领导人按照法律及政策的规定在各级党组织、政府、人大、政协及董事会和监事会中都有一席之位。这些资源为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提供了开展特色工作的便利。各地方工会的领导同志可以通过其在各级党组织、地方人大或政协等机构所兼任领导的职务,及时而有效地反映职工的状况、愿望和呼声,帮助各级党组织、人大、政协和政府,制定出更符合和谐社会要求的方针、立法、政策及经济发展规划。工会通过其在社会管理中占有的社会功能性资源,从社会责任的高度可以依法对各级党组织、人大和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执行法律法规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正确的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广泛的监督。对于那些违反法律法规和党中央方针政策的行为,工会通过法律的渠道提请有关方面予以严肃处 理。列宁同志当年阐述社会主义工会的社会功能时就明确指出,工会之所以在社会主义国家仍然有存在的必要性,就在于其对国家的行为进行监督,预防官僚主义对人民权利的侵害。
谈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篇7
企业劳动关系是指企业在劳动法律法规指导和调整下形成的一种权利义务关系, 它由主体、内容和客体三个要素组成。主体指企业劳动关系的当事人, 客体是指权利义务指向和对象, 内容是员工与企业之间的权利义务。由于企业所有者、经营者、一般员工提供的生产要素不同, 在企业中所处地位及发挥作用不同, 从而形成具有不同责任、权力和利益的社会主体, 企业要处理的劳动关系主要就是这些社会主体之间的关系。
(一) 企业与员工结合时的劳动关系, 即就业制度
主要是指企业与员工的互择权, 企业主能在多大程度上自由选择经营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能在多大程度上自由选择自己的就业机构, 企业各方利益能否受到法律保护及互择权受何法律保护等。
(二) 企业与员工结合后的劳动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员工受业主及经营者支配, 因此如何保护员工合法利益是处理劳动关系中的主要方面, 包括员工的正当收益权、劳动保护权、社会保障权、个人尊严权等。
(三) 员工与企业分离时及分离后的劳动关系
即员工被辞退或员工辞职时双方应有的责任和权利, 包括事先得到通知权、申诉权、补偿权等。
二、劳动关系具有冲突性的原因
(一) 对生产资料占有程度的不同是冲突产生的客观原因
对生产资料占有程度的不同, 产生了资产所有者和雇佣劳动者, 生产以资本为首要条件, 雇佣劳动者的劳动成为资本的附属物。这决定对雇佣劳动和报酬交换条件的决定力量相差悬殊, 导致雇佣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 于是由经济基础的不平等带来了现实权利的不平等, 进而引起雇佣劳动者通过个人和集体、工会的力量以协商、谈判、联合行动的方法来对抗资产所有者, 形成冲突或集体争议。
(二) 劳动目的不同是冲突产生的主观原因
劳动关系产生和发展的关键是劳动, 而人类的劳动是主观能动改造世界的活动, 人能在劳动过程中调解、规范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因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关系中, 当雇主、管理者和员工追求的目的不可协调时, 就会产生劳动关系冲突, 各方都力求在劳动过程中对生产有更大的控制权, 从而使自己在收益分配中处于有利地位。
(三) 劳动关系失衡是冲突产生的直接原因
一是利益的失衡, 对经济的重视和保护, 与社会收入向政府和企业倾斜, 导致了员工利益在改革中受损和组织、谈判等集体劳动权的发展滞后。二是权利的失衡, 对产权制度和经济增长速度的关注, 加剧了利益分配的不公, 加大了权利的失衡。同时, 加上行政权力膨胀,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 与资本合营, 联手压制工人对合法权益的追求。三是制度的失衡, 影响到政治决策和公共政策, 进一步加大利益分配的差距, 导致在协调劳动双方主体利益时难以实现一致结果, 使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困难重重。
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措施
(一) 正确认识劳动关系的冲突
劳动关系冲突是个人或群体内部, 个人或群体之间互不相容的目标、认识、感情并引起对立或敌对的相互行动状态。它有目标性冲突、认识性冲突和感情性冲突, 冲突不同于竞争, 冲突是竞争的结果, 冲突存在的背景直接影响到冲突解决的过程, 劳动关系的冲突并不单纯是消极因素, 劳动冲突解决的必要性使劳资双方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 劳动关系冲突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如劳动关系冲突削弱员工实现目标的努力, 解决劳动关系冲突会消耗资源, 劳动关系冲突可能会影响员工的心理健康等。因此, 企业管理者要力求发挥劳动关系冲突的积极作用, 化解和克服劳动关系冲突的消极因素, 从而为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创造条件。
(二) 按照处理劳动关系的基本原则, 化解劳动关系冲突
一是以法律为准绳, 正确处理企业内劳动关系, 以法律规定协调各方关系, 按责权利关系订立契约、合同、规章和制度。二是以协商为主解决争议, 企业在处理争议时, 应尽量协商解决, 给双方均留下回旋余地。三是劳动争议应以预防为主, 企业管理者要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规划和管理, 协调好各方劳动和利益关系, 化解企业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矛盾, 及时、全面掌控劳动关系态势, 准确把握员工的压力和情绪, 预见可能发生的冲突, 及时疏通, 使矛盾在萌芽状态得到解决。四是明确管理责任, 企业应让各层次管理人员知晓自己在改善劳动关系中的责任, 并配备相应机构和人员来专门处理劳动关系问题。五是兼顾各方利益, 企业各方要实事求是, 以企业繁荣和员工满意为已任, 多换位思考, 将企业的长远发展与员工收入的稳步提升有机结合。
(三) 平衡劳动关系, 促成劳动冲突向劳动合作转变
一是保证主体平衡, 即雇主与员工在结成劳动关系时处于平等的地位, 对与劳动相关的事情有平等的决策权, 才能保证利益分配的公平, 并在法律和政策的制定中, 平衡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员工必须通过集体的方式, 签订集体劳动合同, 利用工会来平衡谈判力量。二是促成力量平衡。权利和利益是靠力量实现的, 国家应运用好政策和法律去平衡权利、利益在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分配, 重视集体谈判, 保障集体争议中的行为权利, 促成管理者与员工力量的平衡。三是实现过程平衡。在通过法律和政策平衡主体权力的基础上, 调节好劳动关系的具体内容, 即调节好工资、工时、劳动条件的决定、集体谈判、
劳动争议处理、惩罚与开除、申诉、参与管理、决策权等, 达到平衡劳动关系主体的权利和利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常凯.构建和谐社会劳资关系法制化[J].检察风云, 2007 (06) :28-29.
[2]高新会.转轨时期我国劳动关系制度失衡问题研究[J].中央财经丈学学报, 2007 (06) :87-91.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落实 篇8
摘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七大要求,建设和谐交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对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交通的重要作用,推进交通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以及构建和谐交通的主要途径进行具体探讨,对新时期交通科学发展,和谐共进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和谐交通
中图分类号:F570.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3—0152—02
党的十七大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拓展,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认同和实施。和谐交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和谐的交通,就不可能有和谐的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构建和谐交通。
一、构建和谐交通,必须以人为本强化思想政治工作
交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作为为社会提供出行服务的政府部门,若要在实际工作中切实体现和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构建和谐交通,对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做到认识上有新提高,工作上有新举措,实践上有新进展。
1.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和谐交通的政治优势。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传家宝,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交通思想政治工作,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能够充分调动交通行业广大干部职工谋划交通、参与交通、推动交通大发展的积极性;能够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交通发展的科学思路、促进交通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交通发展的实际能力、变成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能够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交通发展的各个环节,贯穿于交通发展的全过程,推动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这也是强化交通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和谐交通所要坚持的正确方向和所要达到的最大目的。
2.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和谐交通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利益转换、社会阶层和社会成员转化,经济成份、经济形势、分配方式、就业方式多样化,社会思潮和人们思想多样、多元、多变,各种社会矛盾、思想矛盾凸现。在这种社会转型期,我们构建和谐交通,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在思想多样、多变、多元中统一人们思想,在各种社会矛盾交叉多变条件下凝聚力量,进而团结、凝聚和激励交通人为构建和谐交通做出贡献。
3.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和谐交通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工作既是党的领导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和重要保证。我们党在现阶段的重要任务是构建和谐社会,要实现和谐社会这一重要任务,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要构建和谐交通,更要依靠思想政治工作来统一交通人的思想,使全体交通人充分认识构建和谐交通的重要意义,并为构建和谐交通而努力奋斗。
二、构建和谐交通,必须以人为本致力于改善交通和谐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机动车数量迅猛增长,交通矛盾和问题日趋尖锐。因此,构建和谐交通,必须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以人为本,营造交通和谐发展的浓厚氛围,改善交通和谐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1.树立构建和谐交通意识。交通人应该以建设和谐交通的实际行动为和谐社会服务,树立四个方面的意识:一是维护社会公平的意识。交通人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时,要自觉地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精心做好各项重要交通发展规划的衔接调整和重大项目建设的时序安排,在缩小地区差别、城乡差别方面发挥更直接的作用,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平等享有便利出行的权利。二是节约资源的意识。要优化资源利用,提高资源产出效率,减少环境破坏和污染;统筹考虑基础设施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实现效率效益最大化;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标准并及时修订过时的标准;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发展占用交通资源少的运输方式。三是以信息化带动交通现代化的意识。要以交通信息化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全面提升运输供给能力、运行效率、安全性能。四是安全意识。即高度重视运输生产安全、工程施工安全和营运过程中结构物的安全,千方百计为行车安全创造良好条件,并通过加强安全监管,切实减少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增进公众的安全感。
2.理顺构建和谐交通关系。一是交通行业与社会公众的和谐关系。把交通发展的目标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提供让社会公众满意的服务,取得社会各界对交通发展的认同和支持。二是交通行业与外部行业的和谐关系。交通主管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通过建立有效的协作对话机制,形成有利于交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推动力。三是交通行业内部的和谐关系。要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文化创新等途径,激发各级交通部门和每个从业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全行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四是交通运输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交通运输的增长方式,将“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贯穿到交通发展的各个环节。
3.提高构建和谐交通的行政能力。构建和谐交通的重点是要提高交通部门的行业管理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即要着力提高交通运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管理能力、对交通运输进行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的能力、公共服务和组织保障的能力、运输和建设市场依法监管的能力、安全管理和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能力、创造性工作能力、廉洁从政能力、化常为专能力等八个方面的能力。
三、构建和谐交通,必须以人为本统筹交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交通发展的重心,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来。把“更好地为公众服务”作为交通工作的核心价值,把不断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作为交通工作的最终目的。在交通工作的各个方面,体现对人的关注,体现人性化的要求,注重公众服务安全性、方便性、舒适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为人民群众提供最大限度的出行方便。
1.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统筹城乡交通协调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的重大决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交通工作要站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高度,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对农村交通建设的支援力度,着力解决边远山区的“出行难”问题,为更加富足的人民生活提供便利和选择。这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社会公平,实现城乡互动和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
2.高度重视交通一体化建设,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交通一体化建设,是实现区域经济互相融合、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的重要条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也是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交通一体化发展滞后,是困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问题。目前,这种差距已由增长速度为主的差距,转变为产业结构层次为主的差距;由发展水准为主的差距,转变为发展能力为主的差距。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为此,要着眼全局,实施大交通战略,加快综合交通一体化建设,区域交通一体化建设,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作出更大贡献。
3.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和资源节约,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科学发展强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体现的是“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在交通工作中实现科学发展,要求交通既要保持一定的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又不能没有节制;既要满足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保持适当的超前性;既要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又要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一是在理念上,要树立“在设计上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在施工中最小程度地破坏和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态”以及“不破坏是最好的保护”等一系列先进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尤其是保护好耕地。二是在技术上,依靠科技进步,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坚决抛弃那些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 三是在施工环节上,首先,在项目立项和可行性研究阶段,要本着尽量减少占用耕地、尽量避让基本农田的原则,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技术标准,合理确定路线走向和主要控制点;其次,在工程设计阶段,要创新设计理念,优化设计方案,提高设计水平,优先选择能够最大限度节约土地、保护耕地的方案,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地、废弃地、劣质地进行建设;其三,在工程实施阶段,要统筹考虑工程建设用地问题,尽可能利用荒坡、废弃地作为施工场地,对公路建设中废弃的旧路尽可能造地复垦,不能复垦的尽量绿化,避免闲置浪费,真正实现环境保护与交通建设并举、交通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和谐,努力建成环保型、景观型、生态型的交通设施。
总之,在构建和谐交通实践中,要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使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交通工作,构建和谐交通的强大思想武器,推进交通工作在又好又快的轨道上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共进。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落实】推荐阅读:
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05-23
构建和谐新型师生关系08-10
构建校园师生和谐关系09-10
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10-06
积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11-20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升医院整体形象--构建和谐医院演讲稿09-01
农村中学和谐师生关系构建初探10-26
论质监部门如何构建和谐政企关系05-25
公司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经验工作总结06-02
浅谈石化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途径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