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行为(共9篇)
保健行为 篇1
摘要:近几年, 中国保健品行业在日新月异发展的同时涌现许多问题, 一些杰出企业的成长虽然迅速, 然而由于消费者忠诚度普遍较低导致营销竞争力较差, 最终导致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减弱。因此, 必须对影响医疗保健产品的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 并实施有效的管理手段, 达到提高制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关键词:中国,保健品,消费者行为,顾客满意,营销策略
《保健 ( 功能) 食品通用标准》第3. 1条将保健食品定义为: “保健 ( 功能) 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 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 能调节人体的机能, 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 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 人类对自身的健康日益关注, 全球居民的健康消费逐年攀升, 对营养保健品的需求非常旺盛。而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的中国保健品行业, 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 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产业。作为一名营销专业的学生对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1 消费者行为分析
1. 1 收入对消费者行为影响分析
现在消费者对保健品的消费比例与预期收入成正比例递增关系; 特别是高收入家庭的消费比例高达79%。这一数字表明随着消费者收入的提高, 人们的健康保健观念也随着增强, 这一行业的潜在利润巨大。相比之下, 一线城市高收入者人数高于二线城市, 根据哈维尔·马斯切拉诺的需求理论层次的分析, 其需求已达到安全需求、社交需求, 这一群体的消费具有示范效应, 这部分消费者使得收入较低的消费者会产生从众消费。
1. 2 年龄对消费者行为影响分析
年龄在50岁以上的人群是购买保健品的主力军, 根据调查显示, 这部分消费者购买60% 左右, 随着消费者年龄的增长购买保健品的比例在增加。由于工业化、社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速, 工作压力使得中青年对保健品的购买需求不断增强, 许多中青年消费者患上亚健康的比例越来越大。就购买动机而言, 中老年群体主要是自己保养, 中青年消费者购买的主要目的除自己服用外就是作为礼品, 特别是对年龄较大的父母表达孝心。
1. 3 渠道、媒体及促销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 人们对自身健康关注程度的不断增强, 保健品已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据相关资料统计, 中国城市人口中93% 的儿童, 98% 的老年人, 50% 的中青年人都在服用保健品, 巨大的保健品消费市场正在形成。目前, 中国消费者获得保健品信息主要方式有媒体广告、医师或医药人员的介绍、亲朋好友的推荐等渠道, 此种媒体包含电视广告、电台广告、户外广告、报纸广告、专业保健杂志广告、网络广告、电台健康医疗节目等方式, 其中以电视广告为主。电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以生动形象逼真、感染力强等特点成为众多消费者最易接受的媒体广告形式。但由于部分夸大其功效甚至出现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产生信任危机, 企业信誉受到影响。很多的消费者对广告的真实性产生怀疑而对亲朋好友的推荐日益重视。老年消费者由于自身的特点对医药人员的推荐给予更高的关注, 而青少年消费者更关注网络。
2 营销对策分析
2. 1 进行有效的营销渠道管理
( 1) 零售专卖店。商店商标务必要有设计精美, 富有吸引力和高度概括力的特色; 建筑应富丽堂皇, 有宽敞的营业场所, 幽雅气派的环境, 周全的设施, 应以完善热情的服务吸引中高阶层消费者的光顾, 由于这类消费者在购物中比较自信, 所以不必太热情, 尤其是年轻的消费者更愿意接受新的购物方式, 只要看其需要帮助时再给予适当的服务。
( 2) 零售连锁店。关键在于选址方面: 应具备人口比较密集、交通便利、客流量较大的居民社区等特点, 这样可以满足消费者购物的便利性需求, 有固定的就近消费的购买者, 由于实施统一的分布, 严格控制采购, 销售, 运输和储存, 所以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 还可以降低采购成本, 这样就会形成提供商品品质优良、价格低廉的优势, 以物美价廉的优势吸引消费者。这种类型的主要消费者应该在中、低收入老年消费者。
( 3) 大型超市。由于大规模进货, 其采购成本比较低, 因此在价格上更具有竞争优势; 而且可利用其遍布各地的连锁网络和良好的知名度大规模地推销某一产品。大型超市因拥有便利的网点, 优惠的价格, 吸引人的购物环境而成为保健品的一个主要销售渠道, 但其无法克服的先天不足是缺乏专业性。因此, 所经销的产品一般是消费者已经熟悉或使用过的且具有良好信誉的名牌优质产品。
( 4) 网络渠道。这个方式具有成本更低, 专业性更强, 无须支付实体店面的运营成本, 无须储存仓库, 可最大限度地覆盖所有的目标市场, 并且具有随时随地以“零”边际成本提供全球性营销服务的特点。但因为我国企业信息化、行业信息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 规模较小, 主要购买者具有青少年顾客追求时尚与新颖, 追求个性, 善于表现自我, 感情用事, 易冲动等特性, 针对这种人群能够销售一些异乎寻常的个性化较强的产品来吸引其注意力和眼球, 或让其亲身体验和感觉, 激起其购买欲望。
2. 2 针对不同消费者特点开发出有针对性的产品
每一个消费者都处于一定的社会阶层, 收入是决定其处于某一社会阶层的主要因素。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是不同的, 如果消费者认为该种产品是被同一水平或更高水平的人消费, 则其购买产品的可能性就会提高。
( 1) 研发优质产品满足高收入消费者的需求。根据资料显示出保健品的主要消费市场是收入较高的中产阶级, 这类人群在满足温饱的前提下, 其消费很大程度上不再满足于自我的自然生理需要, 而是为了表现自我价值。不同的档次、价位的产品成为了代表社会阶层的一种方式, 因此, 其选择和评价商品时更注重的是商品自身的象征性, 根据自己的喜好, 认为高价购买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表现, 价格越高, 越会吸引这类消费人群的目光, 因此针对这部分消费者的需求特点应该研制出高端的名牌产品, 并极力打造与众不同的差异化优势。
( 2) 开发质优价廉的产品满足中低端消费者的需求。对保健品有着较强烈的需求的收入较低的消费者, 他们更加注重经济适用性, 认为保健品不仅是身份的象征, 更是强身健体的营养保健品。这类消费者要求产品应质优价廉, 其选择商品时追求适中的价格, 对其认可的名牌产品打折时会更加感兴趣, 但对购物环境的要求并不高, 因此在短时间内无法获得撇脂型定价优势, 这类企业为满足这部分消费者的需求特点, 需要开发出高质量、低价格的产品, 占据低端市场。
2. 3 采取恰当的促销组合策略
广告是保健品促销的主要形式, 在信息传递、吸引消费者、建立品牌形象上具有独特的功效, 而且在消费者认知途径上占有很大的比重, 但是由于夸大虚假的狂轰滥炸式宣传, 消费者已普遍不信任和产生反感情绪, 因此应采用恰当的促销组合策略进而达到企业赢利的最高点。企业应在消费者心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大力推进相关的保健知识, 以引导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逐渐趋于理性。根据保健品的特点, 肩负起消费者教育的责任, 将普及与产品相关的保健知识作为宣传的重点, 将潜伏需求激活为现实需求, 从而达到促销的目的。
3 结 论
市场经济环境下一个优秀企业不单单要有一个生产制造能力, 一个较高水平的营销能力应该得到企业的更加重视。企业应该根据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因素采取恰当的营销模式和管理手段, 使得企业在保持稳定发展的同时能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韦恩·D.霍伊尔.消费者行为[M].5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2]王玉斌.浅析医药保健品的概念营销[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6 (8) .
[3]周攀峰.中国保健品赢利模式[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4 (3) .
[4]集体创作.全国保健品市场研究报告[R].夸克市场调研公司,
保健行为 篇2
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晋食药监保化〔2011〕382号
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加强保健食品监督管理,严厉打击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行为,规范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省局制定了《山西省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行为管理办法(试行)》,现予印发。请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和要求加强保健食品监管,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省局。
二O一一年十二月十二日
山西省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行为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加强保健食品监督管理,严厉打击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行为,规范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以下简称《特别规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通知》等法律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省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发现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应按照本办法予以处理。
国家法律法规等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保健食品非法添加,是指经卫生部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保健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未按照批准的保健食品原辅料进行生产(生产工艺所需辅料除外),非法添加药物、食品添加剂(非批准)等其他成分的行为。
第四条 由于历史审批原因造成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只标注产品主要原料,而实际生产过程中确需加入其他辅料(包括食品添加剂)的产品,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持有者须向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保健食品技术要求规范和曾经备案的企业标准进行备案。
未在保健食品技术要求规范配方中出现的原辅料视为非法添加。
第五条 产品必须经具有资质或国家指定的检验机构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含有非国家批准配方之外的成分(除第四条规定情况之外),方可作为处理依据。
第六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处理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行为时,应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督促企业自觉、规范、守法生产、经营。
第七条 确有证据表明经营企业销售非法添加保健食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立即查封,责令企业停止销售,在全省范围通报下架,同时抄报持有者和生产企业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第八条
经营企业销售非法添加保健食品,但按照规定落实相关进货查验、索票索证制度,属生产企业(供应商)在保健食品内进行非法添加的,责令限期整改,按照本办法第七条予以处理,并按《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条规定的下限予以处罚。
第九条
经营企业未按照规定落实记录、查验制度,记录不真实、不完整、不准确,或未落实索证索票制度、票证保留不完备的,责令限期整改,按照本办法第七条予以处理,并按《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条规定的上限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责令企业停业整顿,直至取消其保健食品经营资格。
第十条
对经营非法添加保健食品数量大,性质严重,反响强烈,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按照本办法第七条予以处理,并按《特别规定》第三条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一条
确有证据表明生产企业(包括委托生产企业)的保健食品存在非法添加行为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立即查封,责令企业停止生产销售,依据有关规定对相关产品进行召回。对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第十二条
生产企业使用非法添加的原辅料,但企业按照相关规定落实原辅料的进货查验、索票索证制度,并索取原辅料供应商提供的原辅料检验报告,有完整记录,属于原辅料生产企业(供应商)进行非法添加的,责令限期整改,按照本办法第十一条予以处理,并按《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条规定的下限予以处罚。
第十三条
生产企业使用非法添加的原辅料,未按照相关规定落实原辅料的进货查验、索票索证制度,未索取原辅料供应商提供的原辅料检验报告,属于原辅料生产企业(供应商)进行非法添加的,责令限期整改,按照本办法第十一条予以处理,并按《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条规定的上限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吊销其保健食品生产许可证。
第十四条 生产企业故意非法添加的,吊销企业生产许可证,并按《特别规定》第三条规定进行处罚;并建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撤销相关产品的批准文号。
第十五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对发现的非法添加保健食品在有关媒体进行公告。公告内容至少应包括:产品名称、批准文号、标示生产企业名称等。
第十六条
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向企业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提交整改报告,切实采取措施,消除不良影响,承诺不再生产经营非法添加保健食品,相关产品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检查符合规范要求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含本办法第十条、第十四条),视为《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条情节严重的情形,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吊销企业生产经营许可证:
(一)拒不停止生产非法添加产品的;
(二)拒不召回已售出的非法添加产品的;
(三)拒不停止经营非法添加产品的;
(四)未经批准擅自恢复生产经营的;
(五)恢复生产经营,再次发现非法添加行为的;
(六)毁灭有关证据,或拒绝按照有关要求采取控制措施,造成严重后果的;
(七)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形成社会影响的;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八条
食品药品监管人员因工作玩忽,监管不到位,处理不及时,造成重大危害,形成社会影响的,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九条
保健食品检验机构应科学、真实、准确的出具产品检验报告。保健食品检验机构、检验人员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的,按《食品安全法》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保健行为 篇3
资料与方法
对24~30岁300名产妇进行调查,其中口腔知识缺乏180名,不刷牙120名,没有饭后漱口习惯100名。
月子期间产妇要保持口腔清洁:产后坐月子期间,会摄入各种营养品和滋补品,大多都是含糖量很高的食物,如果不注意饭后刷牙,这些食物残渣长时间停留在牙齿的缝隙、沟凹内,发酵、产酸后,会促使牙釉质脱矿,牙本质软化,导致牙龈炎、牙周炎和多发性龋齿的发生。因此,产妇在月子期间一定要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养成天天刷牙,饭后漱口的良好习惯。
产妇在月子期间的几种保健方法:①在孕期注意摄取钙营养,保持口腔卫生,避免使牙齿受到损害。②养成勤漱口的习惯:产妇每次吃完东西都要用温水漱口。另外,还可用些清洁、消毒作用的含漱剂,在漱口或刷牙后含漱,15ml/次左右,含1.5分钟,3~5次/日。含漱后15~30分钟内勿再漱口或饮食,以充分发挥药液的清洁、消炎作用。③养成天天刷牙的习惯:刷牙前要用温水将牙刷泡软,每天早上和临睡前各刷1次。刷牙时牙刷和牙齿呈45°角,上下轻刷不要过于用力,以防刷破牙龈。④养成选用含氟牙膏的习惯:选用含氟牙膏主要是抗微生物作用,特别是改变与菌斑毒力有关的细菌代谢。从而起到防龋、减少菌斑与牙石形成以及脱敏的作用。
结果
通过对产妇产前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产妇在月子期口腔保健行为有明显改变。见表1。
讨论
孕妇在怀孕前就应该进行口腔检查,进行洗牙等清洁治疗,防止孕期牙龈炎的发生,防止对幼儿的传播。另外,月子期女性身体的孕激素和雌激素的比例和平时是不一样的,月子期的孕激素水平要高于雌激素水平,导致了产妇分娩之后牙龈出现牙龈充血、水肿、易出血的现象,特别是在刷牙时,老的传统习惯会阻止产妇刷牙,说产妇如果刷牙,会使牙齿疼痛、松动。所以很多人认为产妇不能刷牙。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是没有科学道理的,是一种健康的误区,产妇在月子期间更应注意口腔卫生的保健。
孕妇产后身体比较虚弱,口腔一直处于一个潮湿的环境,这种环境非常适宜细菌的滋生,每次吃完东西都要用温水漱口。刷牙不但清洁牙齿,还可以起到按摩牙龈,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提高牙周组织的抗病能力,从而减少牙龈出血及龋齿的发生。所以产妇一定要养成天天刷牙的好习惯,从而养成良好口腔保健意识和行为意识。
宣教效果分析:经过产前宣教孕妇在孕产期口腔保健行为有明显的改变,口腔保健意识和行为有明显提高,不刷牙和饭后漱口的人数不断下降。所以值得大家在临床中推广。[HT][FL)]
保健行为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运用随机整体群抽样法抽取年龄在45~55岁之间的妇女185例作为研究对象, 平均年龄为 (50.1±3.2) 岁, 其中, 107例为城市居民, 78例为农村居民, 有效问卷185份, 有效率为100%。
1.2 方法
设计围绝经期妇女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自我保健意识、保健行为调查表, 主要包括年龄、职业、婚姻状况、生育史、文化程度、既往病史、月经史、避孕方式、是否有雌激素服用史、是否营养素应用史、围绝经期症状以及围绝经期保健知识的了解情况等。围绝经期症状判定参照WHO围绝经期症状标准进行进判断。
1.3 统计方法
数据以SPSS 18.0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并经x2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1) 学历:该组185例患者中, 10例 (5.41%) 大专或者本科以上, 35名 (18.92%) 职高或者高中以上, 71名 (38.38%) 初中学历, 69例 (37.30%) 小学及以下; (2) 职业:78例 (42.16%) 为农民, 8例 (4.32%) 为职员, 11例 (5.95%) 为工人, 88例 (47.57%) 为下岗、退休、家庭妇女; (3) 婚姻状况:173例 (93.51%) 在婚, 9例 (4.86%) 离异, 2例 (1.08%) 未婚, 1例 (0.54%) 丧偶。
2.2 月经情况
(1) 绝经年龄:该组有124例 (67.03%) 已绝经, 绝经年龄为33~54岁, 平均为 (46.6±3.9) 岁。其中, 115例为自然绝经, 7例为手术绝经, 2例为放化疗所致绝经; (2) 月经变化:另61例 (32.97%) 未绝经者中, 有11例月经周期变化, 22例月经量变化, 28例月经周期和月经量均存在变化。
2.3 围绝经期症状
该组185例患者中, 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更年期症状, 且多具有2项或以上症状表现, 其中, 失眠出现率最高, 占51.89%, 此外, 肌肉以及骨关节疼痛、烦躁、头晕、易乏力或疲劳、头痛、性欲减退等发生率也较高。各症状的发生情况详见表1。
2.4 保健知识及保健行为
2.4.1 保健知识知晓率城市居民的各项保健知识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农村居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4.2 自我保健行为
城市居民的补充保健药品、经常锻炼身体以及应用激素替代治疗等自我保健行为明显优于农村居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围绝经期女性处于特殊的生理及心理阶段, 容易出现内分泌系统功能降低, 神经系统与性腺相互制约, 影响神经系统, 导致月经不规则, 性功能下降以及关节疼痛等。在这期间, 女性多情绪不稳定, 容易激动, 多存在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这一系列特殊的生理及心理特点严重影响了围绝经期女性的生存质量[2]。该研究结果显示, 失眠是围绝经期女性最常见的症状, 本组占51.89%, 此外, 肌肉以及骨关节疼痛、烦躁、头晕头痛、易乏力或疲劳、性欲减退以及阴道干涩等发生率也较高。该研究中约有67.03%的女性已绝经, 而在未绝经女性中, 多存在月经周期以及月经量变化。临床研究资料显示, 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不仅与内分泌水平的变化有关, 还与文化观念、社会经济以及个性特征等有关[3]。该研究结果显示, 城镇居民的围绝经期保健知识知晓率以及保健行为显著高于农村居民, 可能是由于城乡居民受教育程度、生活条件以及职业类型等因素有关。
为帮助围绝经期女性安全、健康、愉快、高质量地渡过围绝经期, 应加强对围绝经期女性的健康教育, 尤其是对于农村妇女, 更应加强围绝经期保健知识教育。对于围绝经期女性的健康教育, 首先应使其正确认识围绝经期是女性必然经历的自然生理时期。使其理解到, 随着年龄的增长, 卵巢功能将逐渐减退, 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围绝经期症状, 属于内分泌功能失调所致身心反应。在这个阶段, 如受到环境因素以及精神刺激等, 可加重身心不良反应。故应指导妇女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 在正确认识围绝经期的前提下保持良好心境, 以消除自身的孤独感、紧张感和恐惧感, 保持乐观的心态, 有利于平稳地度过围绝经期。围绝经期妇女因卵巢功能衰退, 其阴道分泌物明显减少, 极易产生阴道干涩以及性交疼痛等, 故常表现为性欲减退, 应指导妇女学习性保健及性知识, 并经常做提肛锻炼, 以保证性生活和谐, 这也有利于改善围绝经期女性的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此外, 妇女在进入围绝经期后, 应有意识地合理调整饮食结构, 应多食富含钙质的饮食, 并配合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及良好的睡眠质量。此外, 进入围绝经期后, 女性体内的行雌激素水平降低, 将引起各类疾病, 影响女性健康。有研究显示, 激素代替治疗能够缓解女性围绝经期症状, 预防绝经以后骨质疏松, 降低其心血管发生率以及病死率, 还可改善围绝经期女性的阴道干涩症状等, 可有效改善围绝经期女性的生活质量并延缓衰老[4]。由于围绝经期女性多情绪不稳定, 特别是受到工作及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 记忆发生不良心理反应, 而心理应激又可引起不良生理反应。故应加强对围绝经期女性的心态及行为护理干预。鼓励妇女学会倾诉, 可通过向客观的亲友或者保健医生倾诉心中的疑虑或者不快, 可有效减压。也可通过多参加娱乐活动, 如跳舞、唱歌、旅游等, 转移注意力, 放松精神并调节情绪。通过强化围绝经期保健知识宣教、心理干预以及综合治疗等, 可提高围绝经期女性的自我保健意识及能力, 使其顺利地度过围绝经期。
参考文献
[1]韦春英.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教育[J].医药论坛杂志, 2008, 29 (10) :117-118.
[2]王虹.更年期女性260例的抑郁情绪及更年期症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 30 (7) :971-972.
[3]刘秀荣, 孙洁.社区更年期女性自我保健意识现状调查[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 (5) :30-31.
保健行为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在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期间进行健康体检的50d以下足月大婴儿相关信息, 对252例婴幼儿进行随机分组, 可以分为保健指导组 (128例) 和常规指导组 (124例) 。保健治疗组中有男性68例, 女性60例;平均年龄为 (42.3±3.5) d;常规指导组有男性66例, 女性58例;平均年龄为 (45.2±2.6) d。
1.2 方法
①常规保健:对两组婴幼儿进行常规保健, 实施时间分别为出生后42d以及2、4、6、8、10、12、18、24个月, 保健的主要内容有:对婴幼儿体质量、头围、身长的测量。将实际测得的数据结果录入计算机, 以9市标准为指导做科学合理的初次评分, 并且同时应用W/H、H/A、W/A指标来完成对婴幼儿吸收营养状况的了解;由专业保健医师实施全面的体格检查, 并将检查所得数据进行相关记录[1]。 (2) 智商发育测试:对所有婴幼儿都进行智商发育测试, 具体时间为出生后8、10、12、18、24个月。具体测试可以依据CDCC量表来完成, 在测试后依据心理运动发育指数和智力发育指数来实现最终评估。婴幼儿在被测试前不应知道自己分组, 以免有情绪因素掺入, 影响最后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3) 保健指导:对保健指导组的婴幼儿实现保健指导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营养吸收状况、年龄行为、身体体格等方面的综合评价来完成。指导医师可以根据婴幼儿的营养吸收状况来制定有针对性的营养配比方案, 指导父母对婴幼儿进行奶品选择、辅食的制作和添加以及合理的断奶时间等, 对于婴幼儿父母可能会出现的喂养问题尽可能做到预见性指导, 例如防止幼儿出现偏食挑食, 多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等;根据测量分析后得到的评价结果来诊断当前婴幼儿是否出现了不良发育问题, 如果诊断为正常则对幼儿父母进行下一阶段的预见性指导, 可以有认知、视听觉、语言刺激等, 在幼儿6个月左右大的时候就可以实现坐姿短暂保持, 能在家长扶持下站立。保健医师要对家长进行由爬到坐, 再至站立大致规律的讲解, 实现有安全保证下的锻炼。如果诊断结果偏离正常, 则需要分析导致问题的原因, 依据因素来指导父母的相应措施;根据婴幼儿表现出来的营养性疾病指导父母侧重维生素、锌剂、铁剂等元素的补充;预先对家长进行婴幼儿睡眠训练、排便训练以及习惯性行为锻炼等指导, 同时也要注意提醒相关疫苗接种。
1.3 数据分析
研究中使用到的数据均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1.0进行分析, 所有计量数据使用 (均值±平方差) 的方式表示, 检验方法使用t检验。在P<0.05时具有统计学差异分析意义。
2 结果
两组婴幼儿在喂养方式、围生期身体状况、出生时体质量以及当前发育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同时婴幼儿父母在家庭结构及父母身体状况方面无差异。
保健指导组与常规指导组的婴幼儿身体发育情况对比分析见表1。
注:表中MDI表示智力发育指数, PDI为心理运动发育指数
3 讨论
婴幼儿时期的健康水平对人一生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在这个时期进行婴幼儿潜能的激发和塑造可以极大地完善智力发育、实现体格成长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2]。如果在此时能够实现正确的训练教育则对日后的学习都会起到良好的推动。因此, 父母必须能够对婴幼儿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培养, 保证孩子能够在关键时期实现心智最佳效果的开发。
婴幼儿发育和行为的预见性保健指导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可以明显促进婴幼儿智力发育、行为发育、体格生长等, 同时将婴幼儿发育的偏离程度降到最低。争取对婴幼儿进行早期、有针对性的保健指导将有效降低低智力儿童的发病率。
综上所述, 开展科学的幼儿保健指导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可以在各保健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任敏立.0~36个月婴幼儿保健指导及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11, 29 (12) :51-53.[1]任敏立.0~36个月婴幼儿保健指导及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11, 29 (12) :51-53.
保健行为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照我国地理区域分布,分别选取辽宁、北京、山西、河南、安徽、浙江、广东、湖南、贵州、重庆、宁夏、新疆等省、市、自治区。在每个省、市、自治区分别选取城市、农村小学和初中各2所,其中重点学校和一般学校各半,每个学校每个年级至少整群抽取2个教学班(每个班50人,男女各半),2个教学班的总人数不够100人时增加班级数,直至达到100人为止。使用自编问卷对中小学生视力保健相关行为进行无记名调查,小学一~三年级问卷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填写;小学四~六年级和初中学生问卷在教师和课题组成员的指导下,由学生集中在教室填写。共收回问卷47 951份,获得有效问卷43 771份,有效率为91.28%。其中小学一~三年级13 700份,小学四~六年级15 038份,初中一~三年级15 033份;农村学生占50.2%,城市学生占49.8%;男生占50.8%,女生占49.2%;汉族学生占86.7%,少数民族学生占13.3%。
1.2 问卷的编制
参考谭晖等[2]编制的“儿童视力保健相关行为评定量表”,查阅中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相关文献[3,4,5,6,7,8],循证分析眼放松行为(如持续用眼30 min后,远眺休息眼睛)、饮食习惯(如每天喝1杯牛奶)、用眼距离(如读写时,眼睛距离书本不足1尺)、阅读环境选择(如一边走路,一边看书)、读写姿势(用手托着头读书写字)、眼保健操(如睁着眼睛做眼保健操)、照明光线(如夜晚看电视时,关闭房间顶灯)、持续用眼(如持续做家庭作业30 min以上,不休息)、户外活动(如周末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大于1 h)、握笔姿势(写字时,手指距离笔尖1寸(约3.3 cm)等与近视的关系,初步提出我国中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评定问卷的维度,用理论构建法编制项目库。经过多轮专家讨论对项目库进行增补和修订,形成原始项目库;召开专家咨询会,结合专家会议讨论,考虑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修改项目的表达、语义,形成含有10个维度57条项目的初始问卷,每个项目包括4个选项;同时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视力保健行为的差别,分别制定了小学一~三年级父母问卷、小学四~六年级学生问卷和初中一~三年级学生问卷3份问卷。
将数据库中反向题重新赋值,从项目的独立性、敏感性、内部一致性、代表性和有效性方面进行分析,对项目进行初筛,然后进行因子分析,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进一步对项目进行筛选,删除一些不合适的项目,最终形成“中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评定问卷”。其中,小学一~三年级父母问卷包含40个项目,小学四~六年级学生问卷和初中一~三年级学生问卷包含43个项目,每份问卷均由10个维度构成,分别为眼放松行为、饮食习惯、用眼距离、阅读环境选择、读写姿势、眼保健操、照明光线、持续用眼、户外活动和握笔姿势。
1.3 信度和效度检验
主要通过考查问卷的分半信度与同质信度进行信度评价;分半信度用Guttman分半系数为指标,同质信度以Cronbachα系数为指标。结构效度主要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Epi Data 3.1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校验,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方法包括两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法、内部一致性检验(Cronbachα系数)和因子分析等。
2 结果
2.1 问卷信度评价
小学一~三年级学生总问卷的分半系数和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847和0.761;小学四~六年级学生总问卷的分半系数和Cronbachα系数为别为0.874和0.804;初中一~三年级学生总问卷的分半系数和Cronbachα系数为别为0.863和0.792,各维度系数见表1。
2.2 问卷效度评价
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3份问卷的KMO统计量分别为0.815,0.839和0.815,均大于0.7;Bartlett检验值分别为115 586.58,129 125.18和153 449.56(P值均<0.01),说明3份数据均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原则进行因素提取,小学一~三年级学生问卷提取11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为55.41%;小学四~六年级学生问卷提取12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为53.86%;初中一~三年级学生问卷提取12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为56.89%,所得结果与理论构想一致。见表2。
2.3 问卷反应度评价
选取一年级学生4 479名和三年级学生4 543名,进行一~三年级学生问卷的反应度评价;选取四年级学生4 817名和六年级学生4 905名,进行四~六年级学生问卷的反应度评价;选取初一学生5 453名和初三学生4 298名进行初中学生问卷的反应度评价,结果显示,一年级总问卷得分和高分项目选项数均高于三年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四年级总问卷得分和高分项目选项数均高于六年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初一年级总问卷得分和高分项目选项数均高于初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除少数维度外,多数维度在两年级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3份问卷均具有较好的反应度。
3 讨论
3.1 建立中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标准化评定方法的必要性
视力保健行为是指在近视发生过程中具有保护作用的个体行为[8]。视力保健行为与视力的好坏存在关联,眼放松行为、用眼距离、户外活动时间和握笔姿势等行为得分越高,视力越好;而持续用眼和不良饮食习惯则显示为视力的危险因素[8]。不同研究者所编制的调查问卷,由于关注的角度不同,问卷组成和评分方法各异,制约了不同研究之间的比较。编制一个在循证分析基础上构建视力保健行为评价维度、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统计学要求,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可以接受的视力保健行为问卷,可为研究者提供统一研究工具,便于研究结果之间的比较。2009年,有研究者编制了“儿童视力保健相关行为评定量表”,评估上海市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特点和行为干预效果,并对其信、效度进行评价[2]。然而,该量表是否适用于我国其他地区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的评价尚待验证,且目前还缺少关于中学生视力保健行为的评定工具。因此,建立适合我国中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标准化评定方法显得十分必要,可为将来开展中小学生近视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帮助。
3.2 评定问卷的维度选择需要更多的循证分析
最新研究表明,近视的最主要原因是缺乏户外活动,晒太阳太少[1]。IP等[3]的研究将12岁儿童的近距离工作以连续时间和距离进行量化,结果发现连续阅读30min以上的孩子比不到30 min的孩子更容易发展为近视;与此同时,在30 cm以内近距离工作的孩子发展为近视的可能是在超过30 cm工作孩子的2.5倍,且那些长时间阅读且阅读距离小于30 cm的孩子更容易发展为高度近视。另有大量研究表明,眼放松行为、读写姿势、读写照明环境、饮食、眼保健操、持续用眼等均与近视的发生或发展相关[5,6,7,8,9,10,11]。因此,本文提出以眼放松行为、饮食习惯、用眼距离、阅读环境选择、读写姿势、眼保健操、照明光线、持续用眼、户外活动和握笔姿势等10个维度作为问卷的构成部分。
3.3 中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评定问卷符合心理统计学要求
本研究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法、内部一致性检验、因子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考查。总问卷信度系数在0.7以上,分问卷信度系数在0.6以上,则代表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12,13]。研究显示,小学一~三年级父母问卷、小学四~六年级学生问卷和初中一~三年级学生问卷的总问卷分半系数、Cronbachα系数基本在0.6以上;3份问卷的方差累积贡献率都在50%以上。反应度分析结果显示,一年级、四年级及初一学生总问卷得分和高分项目选项数分别高于三年级、六年级及初三年级学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该问卷各指标均比较理想,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可用作中小学生预防近视工作的测评工具。
3.4 问卷特点突出,但对近视发生发展的预测效度有待评价
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学生视力相关行为的差异,该问卷通过对内容、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区分,分别编制了小学一~三年级父母问卷、小学四~六年级学生问卷和初中一~三年级学生问卷,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独创性。为使问卷具有更广泛的实用价值和代表性,选取我国12个省市作为调查现场,建立了一个具有多地区、多民族、多层次、多年级的大样本数据库。为保证问卷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行性,在问卷的编制过程中邀请妇幼保健学、流行病学、眼科学、学校卫生学、中小学生卫生保健学和教育部门的专家对项目的有效性、重要性、可行性、可接受性、表达等进行评价,建立了一个多地区、多领域专家合作的评价体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测评问卷。
保健行为 篇7
资料与方法
2015年6-9月收治温岭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患者1 190例和同期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就诊初诊患者1 630例。
方法:对患者进行常规主诉症状的诊断治疗, 同时完成问卷调查填写。病种归类分为龋病 (含龋病和继发病) , 牙周病 (含龈炎和牙周炎) 等。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包括各项口腔防治相关知识等。调查内容均为单项选择, 依据累计例数计算百分比。
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牙病病种分布:乡镇医院就诊患者中, 因龋病就诊患者658例 (55.29%) , 其中单纯龋病215例 (18.07%) ;省城医院患者中龋病就诊者638例 (39.14%) , 其中单纯龋病308例 (18.90%) 。乡镇医院龋病患者中以单纯龋病就医比例显著低于省城医院 (χ2=32.76, P<0.05) 。乡镇医院患者中因牙周病就诊者213例 (17.90%) , 其中龈炎96例 (8.07%) ;省城医院患者中因牙周病就诊252例 (15.46%) , 其中龈炎146例 (8.96%) 。乡镇医院牙周病患者中以龈炎就医比例明显低于省城医院 (χ2=7.66, P<0.05) 。
就医态度:乡镇医院受调查者所选择的就医时机相对偏晚, 与省城医院相比, 乡镇医院受调查者分别在牙痛难耐用药无效时才就医, 发现龋洞即刻就医和定期检查牙齿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口腔保健知识:总体而言, 乡镇医院受调查者对口腔保健知识的知晓率普遍低于省城医院患者 (P<0.05) ;除了对“人老了掉牙”知晓率两院基本一致, 见表2。
讨论
口腔疾病发病率高, 波及人群广泛, 尤其是龋病和牙周疾病患病状况在我国居民中仍然严重[2]。随着口腔疾病是可以预防的观点的提出, 基层医院作为特殊的卫生服务机构, 应积极探索防治结合型口腔建设[3], 关注口腔疾病预防保健, 通过调查其服务人群的口腔疾病病种及需求状况, 了解其口腔保健卫生知识与行为, 同时与省城医院就诊人群的分析比较, 可为当地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和指导提供帮助。
本次调查显示乡镇医院因龋病就诊者所占比例最高达55.29%, 其次是牙周疾病 (17.90%) , 省城医院因龋病就诊者39.14%, 牙周疾病15.46%。高达71.76%乡镇医院受调查者认为是乳牙牙病。有调查认为家长对口腔健康重视程度低和收入不高是儿童龋病发病的重要诱导因素[4]。乡镇居民认为乳牙迟早要替换, 有龋病理应不需治疗。七成以上受调查者均完全认同“人老了掉牙”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可见“老掉牙”的错误说法在我国早已深入人心。对于牙周基础治疗措施洁治缺乏正确认识, 将近半数乡镇医院受调查者否认洁治有益于牙周健康。
超过1/2的乡镇医院受调查者是无法忍受牙痛的折磨才前来就诊, 仅8.15%会在没有任何不适时来院定期检查牙齿, 远低于省城医院患者。仅半数乡镇医院受调查者认可“看牙贵是因为看牙医晚了”, 认为如果能定期检查、及早发现就会减轻痛苦、减少花费。以上说明多数乡镇医院患者所储备的口腔健康保健知识深度不够, 而不足以形成有利于口腔健康的正确行为。
总的来说, 乡镇居民对解决口腔疾病的愿望不强烈, 乡镇医院医务人员作为口腔健康知识传播者的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医生应当利用乡镇医院的便捷特点, 宣传最基本的口腔卫生知识及保健服务;尤其应该做好椅旁宣传, 结合病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改善其口腔健康状况, 口腔健康状况越好的人对口腔健康越是关注[5], 从而促使良性循环, 全面提升广大乡镇居民的口腔保健意识。
摘要:目的:调查某乡镇医院和省城医院患者牙病病种、严重程度和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 为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乡镇医院患者1 190例和省城初诊患者1 630例, 记录牙病病种并进行问卷调查, 分析其有关影响因素。结果:该乡镇医院因龋病及继发疾病就诊所占比例最高达55.29%, 但龋病未累及牙髓和牙周病局限于牙龈炎的就诊比例低于省城医院 (P<0.05) 。乡镇医院患者对口腔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低于省城医院患者 (P<0.05) 。结论:乡镇居民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知识和行为认知程度普遍低于省城医院患者, 应重视并加强口腔健康教育。
关键词:乡镇医院,口腔健康教育,省城医院
参考文献
[1]王春风, 易建国.怀化地区基层医院口腔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 2014, (23) :15-16.
[2]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46-47.
[3]潘聪聪, 鲍国春, 王万春, 等.浅议防治结合型口腔医院的建设[J].卫生软科学, 2014, 28 (3) :139-140.
[4]王国珍, 罗云纲, 李美华.吉林省长春地区儿童龋病患病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39 (5) :1020-1026.
保健行为 篇8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随机抽取2013年6月 - 2014年10月在慈溪市宗汉街道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定期做产前检查的孕期16~34周妇女为调查对象,全部孕妇均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均无精神疾病。本次共调查421名孕妇,回收有效问卷410分,有效率97.39%。
1.2方法根据健康教育中的KAP模型,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1)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包括孕妇的年龄、职业,孕妇及其丈夫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2)是否参加过孕期空腔健康教育,获取口腔保健知识途径。(3)口腔保健KAP的内容:知识条目池16题、态度条目池7题和行为条目池7题,此部分均为单项选择题,采用计分赋值法:口腔保健知识条目池, 每答对1题记2分,错答或不答记0分;口腔保健态度和行为题按答案顺序进行赋分:选项A、B和C依次赋分2、1和0分,所有条目计分总和表示孕妇KAP水平,分数越高,其KAP水平越高,其中KAP满分为60分,达到满分的60%(36分)记为及格。
1.3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所得问卷均采用Epi Data软件进行双录入,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相应的统计描述、相关分析以及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410名孕妇年龄为22~ 38岁,平均年龄(27.62±4.23)岁;孕期16~34周,平均孕期(21.31±3.24)周;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7人, 占11.02%,高中文化程度81人,占19.77%;中专文化程度82人,占20.02%;本科及以上200人,占48.78%。 职业分布情况:公务员6.23%,医务人员或教师15.25%,服务行业12%,公司职员18%,无业人员或自由职业人员45%。丈夫文化程度以大专及以上占多数,占65.73%。
调查问题中仅正确刷牙方式、甜食与龋齿的关系及孕期治疗牙病较安全的时期这三项知晓率达到60%,其他各项知晓率均较低。可见,孕妇对口腔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见表1。
2.3孕妇口腔健康态度调查显示,所有孕妇中,387人(94.39%)对口腔保健知识感兴趣;396人(96.59%)认为孕期口腔健康会对自身和胎儿健康产生影响;有348人(84.87%)希望自身的口腔健康情况能够改善; 396人(96.59%) 认为有必要掌握更多的保健知识; 354人(86.34%)愿意接受口腔保健知识宣传教育;334人(81.46%)能够接受改变自身不良习惯的要求;370人(90.24%)希望能够获得定期口腔健康检查;365人 (89.02%)希望能够定期接受口腔健康教育。
2.4孕妇口腔保健行为调查结果显示,127人 (30.97%)出现口腔问题(如牙龈出血、牙酸痛)会及时就医;124人(30.24%)选择定期口腔检查;291人(70.97%)每天刷牙2次以上;103人(25.12%)选择其他口腔辅助措施;30.18%的孕妇在孕前进行口腔检查并治疗相应的疾病;68.32%的孕妇计划在分娩后进行口腔检查并治疗相应的口腔疾病;对产后产假期间是否会刷牙问题,39.08%的孕妇选择不刷牙或选择仅仅漱口。
2.5孕妇获取口腔保健知识的途径调查显示,孕妇接受口腔保健知识的前3个途径为大众媒体、亲戚朋友的经验和医务人员指导,分别占71.31%、42.32% 和33.81%;而希望获取口腔保健知识途径中前3位依次为医务人员指导、孕期专业口腔保健知识讲座和大众传媒,分别占59.85%、45.90%和36.38%
2.6孕妇口腔健康KAP相关性及影响因素对孕妇的口腔保健KAP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三者之间均呈现正相关(P<0.05),知识与态度、知识与行为及态度与行为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11、0.342和0.231;以孕妇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孕周、家庭经济收入及丈夫的文化程度和职业作为自变量,以孕妇的KAP得分作为因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采用逐步回归的方式纳入变量,最终纳入模型的变量有孕妇的文化程度、职业及孕妇丈夫的职业,表明上述三个变量对孕妇口腔保健KAP具有一定的影响。见表2。
2.7孕期口腔健康教育与KAP得分关系所有孕妇中,口腔保健KAP得分合格者仅有172人,占41.95%, 但接受过孕期口腔健康教育的孕妇口腔保健知识、行为得分和KAP总分均高于未接受过孕期口腔健康教育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3讨论
随着人们对优生优育观念的加强,育龄妇女在怀孕前往往都会进行相关的身体检查,但口腔健康问题常被忽略,导致在妊娠期间出现许多常见的口腔疾病,不仅对孕妇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也会影响到婴幼儿的口腔健康[5]。既往研究显示,孕期是口腔问题的高发阶段,妊娠期孕妇龈炎的患病率在不同地区可高达73.57%~89.43%,在妊娠期间发生牙龈炎等可引发孕妇不良妊娠[6,7],如出现低体重儿、早产儿等发生。研究发现,提高孕妇口腔保健知识,建立良好的孕期口腔保健行为,可以有效地阻止孕期口腔疾病的发生[8]。美国牙医协会也建议,妇女在妊娠前应进行牙周检查,建立良好的口腔状态,减少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发生[9]。
调查显示,孕妇对口腔保健知识掌握情况普遍较差,口腔保健KAP得分合格者仅占41.95%,但大部分孕妇对口腔保健持积极的态度,都希望能够接受口腔保健知识。此外,对接受孕期口腔保健教育和未接受口腔保健教育孕妇的KAP进行比较发现,接受过孕期口腔健康教育的孕妇口腔保健知识行为得分和KAP总分均高于未接受过孕期口腔健康教育的孕妇,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说明孕期口腔保健教育能够促进孕妇口腔保健KAP的提升,同时大部分孕妇对口腔保健持有积极的态度,为下一步进行口腔健康保健教育提供了基础,与相关研究一致[10]。对孕妇KAP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孕妇的文化程度、职业及其丈夫的职业对孕妇口腔保健KAP水平有一定的影响,且学历越高其KAP得分越高,其可能原因是由于孕妇的文化程度越高,对口腔保健知识接触的机会和掌握能力越高,与相关研究一致[11]。
保健行为 篇9
为了解余姚市城乡中学生口腔卫生情况,调查学生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现状,从而指导口腔保健知识宣传工作,笔者对余姚市部分中学生进行了口腔健康状况和卫生知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余姚市城市、农村中学各1所,以初一~初三学生316名为调查对象,其中农村学生151名,城市学生165名。
1.2 方法
由某医院口腔科专业人员对调查对象进行龋齿、牙结石、牙菌斑指数、补牙等项目的检查。同时采用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1,2]进行问卷调查。当场发卷,不记名集中自填,当场收卷。共发放问卷320份,获有效卷316份,有效率为98.75%。
2 结果
2.1 口腔卫生状况 调查对象中,有35.44%的学生患龋齿,
15.19%的学生患有牙结石,37.66%牙菌斑指数<1.00,15.51%的学生能在患龋后进行补牙治疗。城市和乡村中学生口腔健康状况比较见表1。
注:()内数字为检出率/%。
2.2 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情况
刷牙时,65.82%的学生选择小头软毛的保健牙刷,能在3个月内换牙刷的学生占67.72%,能选用含氟牙膏的学生占59.49%,刷牙频率为早、晚各1次的占31.33%;进食后有漱口习惯的占21.84%(城市为29.70%,农村为13.25%),7.59%的学生能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在选用保健牙刷牙膏、定期更换牙刷,并能坚持早晚刷牙和进食后漱口、认为口腔疾病与全身健康相关等保健知识知晓率方面,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是否应该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方面,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内数字为检出率/%。
2.3 就医行为
牙龈出血、口腔溃疡、患龋时的就诊率城市和农村分别为9.93%,11.52%,20.61%和3.97%,7.95%,11.26%。城乡之间除患龋时能就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3 讨论
调查显示,余姚市中学生的口腔卫生行为在全国处于一般以上水平,如分别有65.82%和59.49%的学生在使用保健牙刷、含氟牙膏,均高于全国18岁青年组的调查结果[3],说明余姚市中学生这个群体对口腔卫生知识掌握较好。但农村学生差于城市学生,这可能由于农村学校缺乏专职的校医或保健教师,对这方面的知识宣传力度还不够。提示校医保健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深入学生中开展宣传教育。中学生龋齿发病率为35.44%,高于1999年江门市中学生(29.89%)和1997年大连市金州区中学生(29.89%)[4],说明中学生患龋率处于较高水平,且农村高于城市。可见余姚市中学生对口腔保健知识虽然了解较好,但可能因为自制能力较差,没能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只有31.33%和21.84%学生能坚持早晚刷牙和进食后漱口,而平时也缺乏定期口腔检查。提示除进行宣传教育外,还应使教师和家长相互配合,对学生加强督促。
在调查中,有牙龈出血时能就医的学生只有6.65%,而患龋齿后能补牙治疗的也只有15.15%,农村学生更低。这可能
是因为中学生的课业比较紧张,没有太多时间上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提示医务人员应组织一定的技术力量,定期深入学校为学生开展口腔保健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燕,王燕.北京市西城区712名初二学生口腔健康行为现状.中国学校卫生,2005,26(7):547.
[2]王传斌.中学生对龋病的认识及行为习惯与患龋的关系.现代预防医学,2005,32(7):824.
[3]许建莲,周春洪.江门市区中学生恒牙患龋情况.中国学生卫生,2001,22(5):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