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强化

2024-10-30

活动强化(通用12篇)

活动强化 篇1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呈现的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加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因此,正确理解品德课程活动性特征,根据学生需要设计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和引导力,有助于强化学生的道德体验。

一、课前活动,有备而来

“不打无准备之仗”。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就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学生事先感受了解内容,观察搜集有关的资料,并带着收获和问题进入课堂,为课上活动、体验做好准备。

二、活动导入,引生入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以“情”入境,以“思”入境,以“趣”入境,能很好地发挥导入的铺垫、激励功能。恰当地运用“猜谜语”“讲故事”“看动画”“最强大脑”“挑战高手”等活动形式,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程的学习中来。如课前,教师和学生亲切交流:“你们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吗?今天可是个重要的日子,是某某的生日,让我们一起祝他生日快乐……”并捧出精心准备的生日蛋糕,在全体学生合唱的生日歌中给这位同学“郑重”地过一个生日。“过生日”对在场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激动兴奋的,唤起了所有人的生活经历,在这种温馨的情境中,亲情、友情的感念徐徐铺开。再现生活场景,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从而成功诱发学生的体验。

小学生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多媒体情境,实现多媒体情境教学。多媒体可以连接网络资源、影音资料等,将声、光、色等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播放学生比较喜欢的动画内容课件,将教学重点设计成课件利用多媒体展现出来,集中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比如,在进行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一个拾金不昧的情境,将拾金不昧的故事制作成一个卡通动画模式,在课堂中播放给学生看,教师针对创设的情境提出几个问题,学生看完情境动画后进行分组讨论,并派各组代表回答问题。通过这个情境的设计,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在使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植根生活,活动感悟

有效的品德活动的主题应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素材,激活亲身体验,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课堂情境的设置通过模拟实践来实现,课堂情景设置的目标是让学生将知识应用到真实的生活中,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真实的情境往往在人们生活实践中客观存在,而虚拟的情境一般是人们出于某种需求而创设。众所周知,知识一般都是从生活中积累而来,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创设情境教学时必须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将学生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在进行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能够在课堂情景中找到生活的影子,感受实际生活中的知识,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情境,同时调动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应用和对生活经验的巩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意愿。比如《品德与生活》教材形式的选择充分考虑了农村学生的现实需求,但是教材中仍然有一些情境无法与农村实际生活相吻合,这时就需要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来提高吻合度,将真实情境和虚拟情境完美地结合起来优化课堂情境,消除学生对情境的陌生感,使课堂更加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有助于显著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如给学生创设真实的“马路”情境,在采访完交警嘉宾后,开展“我是小交警”活动,学生轮流扮演小交警、信号灯和行人等角色,趣味盎然地学习安全交通知识。这种模拟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学生情感经验得到强化,学生在获得内在体验的过程中,“遵守交通规则,平平安安回家”的教学目标也得到诠释和具体落实。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淡水资源的缺乏,以便能够使学生比较直观地认知地球上的水资源。另外,在生活与品德教育中教师教育学生要关爱残疾人,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情境创设进行教学。如课堂上教师找学生扮演盲人,用黑布蒙上学生的眼睛找座位,让学生体验盲人的生活困难,从而使学生更加能够体会关爱残疾人的内涵,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又如,把学生的自画像(正面是画像,反面是自我介绍)放进成长袋。请学生抽取并介绍这位朋友,其他同学猜一猜并说出理由,最后请被抽中的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特长。先合作小组里活动,再全班进行,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每个人都有展示的机会。抽签活动其实是给学生们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展示中,强化自我感受,同时了解到他人眼中的我,以便更全面地认识自己,积极进行自我认识和人格的建构。

再如,播放本班学生和小动物亲密接触的合照,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并开展讲自己和小动物故事的活动。有的学生讲到跟猴子合照的趣事,让全班学生捧腹大笑;有的谈到看海豚表演,让大家惊叹不已;有的讲到因喂养的小狗丢失伤心哭泣,让人心痛不已;还有的讲到和妈妈一起为小鸟搭窝,让人感觉爱心满满……这种谈话方式的活动,让学生袒露自己的心声,真实的讲述会触及倾听者的心灵,让他们自然而然地产生热爱动物的情感,也增强了生命意识。

以真实的生活为源泉,设计有效的主体性活动,会让学生在体验中达理,在体验中通情,在体验中在感悟,从而获得道德认识与情感的升华。

活动强化 篇2

活动目的:

“细节决定成败”如今的酒店服务业竞争俨然已是细节的较量。客人对酒店的选择,已从过去单纯追求名气的粗放型,转变成如今的贴心服务式,为了加强酒店的竞争力特开展次活动。

主题:

细节的力量(如何做好对顾客的细节服务)

活动时间:

2011年8月26至2011年9月26日

活动参加人员:

酒店全体员工

活动要求:

时间(分为两步)

1、查找服务质量问题。各部门要从全面提升服务质量的高度出发,认真自查,发现、梳理服务质量问题,拟定整改计划,并逐步推进以质量管理为核心的宾馆管理和运行模式,建立与完善宾馆内部的监督和运行服务质量制度和标准。

2、进行专项主题培训。要求宾馆各部门依据国家标准《旅游星级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和行业标准《星级饭店访查规范》,在全员或分部门开展各种类、各层次的培训,以全面提升服务技能、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3、进行专项主题活动。展开 “我爱我家——发展家园,我的责任”主题活动、服务礼貌礼仪提升月、服务技能竞赛周、开展“用心用脑,赢在执行”的管理主题活动、开展“我爱莱芜宾馆——关爱家里的兄弟姐妹”等主题活动,切实提高宾馆全体员工的品质意识和专业素养。活动时间为2010年4月至11月。

4、进行服务质量暗访检查。将组织专家针对各部门服务质量的暗访检查。宾馆还将对在暗访检查中被发现的服务质量问题通过公告、例会等手段督促宾馆各部门员工不断提高服务品质。

一、1、8月23日——8月26日为布置、准备阶段。

A.各部门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将优质服务质量月的执行方案及合理化建议于8月26日前上报人力资源部

B.人力资源部汇总各部门的意见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活动步骤:

1、酒店总经理亲自主抓,质检部、人力资源部负责实施细则。

2、各部门经理或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的具体安排与落实。

3、质检部与人力资源部督促、检查各部门的实施情况。

A、第一周,各一线部门组织员工学习规范服务内容(后附学习内容),对照自身的实际现状找不足,找差距,每位员工写出不少于200字的心得体会上交本部门,部门在员工心得上加简单评语后上交人力资源部(9月1日前完成)。

B、二线部门组织员工强化培训员工手册、岗位职责、工作流程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对照自身的实际现状找不足、找差距,每位员工写出不少于200字的心得体会上交本部门,部门在员工心得上加简单评语后上交办公室(9月1日前完成)。

C、检查标准:酒店全员必须在精神面貌、行为规范、仪容仪表、礼节礼貌、服务用语、微笑服务等方面达到基本要求。

D、第二周,全员强化对客服务,保障服务中的“换位意识”。要让大家都真正明白,宾客是酒店的财源,是酒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各部门组织员工以座谈的形式讨论,如何在保障酒店整体利益的基础上,在我们服务工作中时刻树立从客人的角度为第一思考顺位的

观念。

E、第三周,质检部同人力资源部与各部门协调好时间,组织员工进行书面考核。

F、第四周,各部门组织员工以座谈的形式畅谈心得体会。各部门表彰先进,以书面形式上报。各部门上交总结报告,报告主要内容:心得体会、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工作目标以及粗线条的措施。G、人力资源部、质检部根据各部门情况进行考评: 1)部门重视程度:20分; 2)实施落实:20分;

3)全员达标率:50分;(实际表现:40分;考核成绩:10分)4)员工的参加率(考核)10分。

五、要求

1、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按计划认真组织和落实好各项工作。既要搞好此次活动,又要全力保证日常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2、按要求,各部门员工参加率必须达到100%,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理由游离于酒店管理以及此次活动之外。

3、活动结束后,各部门自评以及酒店考评达标率均不能低于80%,80%为考评各部门的及格线。

4.各部门评选部门先进比例为部门总人数的10%,(书面材料上交人力资源部备案)店级先进部门推荐(书面)酒店综合考评。店级先进比例为全店总人数的2%。酒店将对部门先进以及店级先进进行适度奖励。

服务质量对于任何一家酒店来说都是一个常说常新的永久性话题,因此,我们不可能靠搞

设计有效活动 强化道德体验 篇3

一、课前活动,有备而来

“不打无准备之仗”。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就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学生事先感受了解内容,观察搜集有关的资料,并带着收获和问题进入课堂,为课上活动、体验做好准备。

二、活动导入,引生入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以“情”入境,以“思”入境,以“趣”入境,能很好地发挥导入的铺垫、激励功能。恰当地运用“猜谜语”“讲故事”“看动画”“最强大脑”“挑战高手”等活动形式,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程的学习中来。如课前,教师和学生亲切交流:“你们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吗?今天可是个重要的日子,是某某的生日,让我们一起祝他生日快乐……”并捧出精心准备的生日蛋糕,在全体学生合唱的生日歌中给这位同学“郑重”地过一个生日。“过生日”对在场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激动兴奋的,唤起了所有人的生活经历,在这种温馨的情境中,亲情、友情的感念徐徐铺开。再现生活场景,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从而成功诱发学生的体验。

小学生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多媒体情境,实现多媒体情境教学。多媒体可以连接网络资源、影音资料等,将声、光、色等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播放学生比较喜欢的动画内容课件,将教学重点设计成课件利用多媒体展现出来,集中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比如,在进行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一个拾金不昧的情境,将拾金不昧的故事制作成一个卡通动画模式,在课堂中播放给学生看,教师针对创设的情境提出几个问题,学生看完情境动画后进行分组讨论,并派各组代表回答问题。通过这个情境的设计,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在使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植根生活,活动感悟

有效的品德活动的主题应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素材,激活亲身体验,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课堂情境的设置通过模拟实践来实现,课堂情景设置的目标是让学生将知识应用到真实的生活中,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真实的情境往往在人们生活实践中客观存在,而虚拟的情境一般是人们出于某种需求而创设。众所周知,知识一般都是从生活中积累而来,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创设情境教学时必须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将学生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在进行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能够在课堂情景中找到生活的影子,感受实际生活中的知识,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情境,同时调动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应用和对生活经验的巩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意愿。比如《品德与生活》教材形式的选择充分考虑了农村学生的现实需求,但是教材中仍然有一些情境无法与农村实际生活相吻合,这时就需要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来提高吻合度,将真实情境和虚拟情境完美地结合起来优化课堂情境,消除学生对情境的陌生感,使课堂更加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有助于显著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如给学生创设真实的“马路”情境,在采访完交警嘉宾后,开展“我是小交警”活动,学生轮流扮演小交警、信号灯和行人等角色,趣味盎然地学习安全交通知识。这种模拟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学生情感经验得到强化,学生在获得内在体验的过程中,“遵守交通规则,平平安安回家”的教学目标也得到诠释和具体落实。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淡水资源的缺乏,以便能够使学生比较直观地认知地球上的水资源。另外,在生活与品德教育中教师教育学生要关爱残疾人,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情境创设进行教学。如课堂上教师找学生扮演盲人,用黑布蒙上学生的眼睛找座位,让学生体验盲人的生活困难,从而使学生更加能够体会关爱残疾人的内涵,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又如,把学生的自画像(正面是画像,反面是自我介绍)放进成长袋。请学生抽取并介绍这位朋友,其他同学猜一猜并说出理由,最后请被抽中的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特长。先合作小组里活动,再全班进行,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每个人都有展示的机会。抽签活动其实是给学生们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展示中,强化自我感受,同时了解到他人眼中的我,以便更全面地认识自己,积极进行自我认识和人格的建构。

再如,播放本班学生和小动物亲密接触的合照,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并开展讲自己和小动物故事的活动。有的学生讲到跟猴子合照的趣事,让全班学生捧腹大笑;有的谈到看海豚表演,让大家惊叹不已;有的讲到因喂养的小狗丢失伤心哭泣,让人心痛不已;还有的讲到和妈妈一起为小鸟搭窝,让人感觉爱心满满……这种谈话方式的活动,让学生袒露自己的心声,真实的讲述会触及倾听者的心灵,让他们自然而然地产生热爱动物的情感,也增强了生命意识。

以真实的生活为源泉,设计有效的主体性活动,会让学生在体验中达理,在体验中通情,在体验中在感悟,从而获得道德认识与情感的升华。

在数学活动中强化自主学习 篇4

一、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

提供一个愉快、和谐、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与体验来学习。如:教“果汁吧”活动中,课前在数学角里布置一个果汁店的情景,店里摆满了空果汁瓶数个、白开水和蜂蜜或橙汁、同样大小的纸杯10个、彩色笔,等等。老师当果汁店的老板。选教室的另一角安排果汁吧,让幼儿轮流当老板和客人。这样使幼儿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中学会了瓶子和杯子之间的容量关系,从而又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大家分享了开果汁吧的乐趣,使数学知识原本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应以游戏为主。好奇心和相象力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为了引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利用玩具和游戏寓教于乐,是幼儿最容易接受、最乐于参与的一种学习模式,而幼儿每一次玩,可能都有不同的玩法、不同的点子,无形中就培养了灵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大风吹”教学中,其目标是练习三层条件的连续分类。老师就扮演了“风婆婆”,大家围着“风婆婆”坐成一圈,玩“风婆婆”的游戏,“风婆婆”随意举出一种或两种以上多数幼儿所共有的特征,有该特征的幼儿就要站起来换位置,其他的幼儿则不动,“风婆婆”要趁着大家换位置的时候,抢到一个位置坐下,此时会有一位幼儿没有位置坐,便成为“风婆婆”,游戏又继续开始。因此,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占据了很大的空间,幼儿在游戏中轻松、自主地掌握了数学知识,从而喜欢数学。

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品尝探索乐趣

根据幼儿的心理,在教学上我注意到“幼儿动手操作在先,教师操作验证在后;幼儿观察表达在先,教师归纳小结在后;幼儿提问在先,教师释疑在后。”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直接把知识讲授给幼儿,而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幼儿认知的特点,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操作、观察、讨论等途径,去探索、去发现,使幼儿不但知其然,而且还可以知其所以然。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不但获得了知识,而且还获得了学习知识的方法,促进了能力的提高,创新意识也不断增强。如:在《区别高矮》这个活动中,教师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周围事物的高矮差异;再调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即已掌握了颜色、形状、大小标记并能灵活运用,让幼儿学习举一反三,自己设计高矮标记;然后让幼儿运用自己设计的标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高矮排序练习。整个活动幼儿始终是活动的主体。教师通过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引导幼儿积极地去探索与思考,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整个活动幼儿思维非常活跃,设计出的各种高矮标记,令我们老师都自叹不如。

三、创设活动区,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习惯

教育学家指出:“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这是幼儿的年龄特征。数学教学要根据幼儿“玩中学、学中玩”的学习特点,利用幼儿在园活动时间长、自主活动时间多的因素,精心设置数学活动区,让幼儿通过在数学活动区玩一玩、摆一摆、拼一拼等自主探索性活动,增强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诱发幼儿的探索精神,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实践操作能力。如小班的数学区,我设置一些几何图形,让幼儿利用它们自由地进行拼图、摆弄。开始幼儿的拼图、摆弄是没有形状意识和规则的,操作探索了一些时日,幼儿慢慢地懂得了有形状有规则地摆拼几何图形。再摸索了一段时间后,幼儿又懂得了从美观的角度把几何图形的颜色和形状搭配起来进行拼图,拼出来的图形越来越有模有样,也越来越漂亮了。又如,在数学区提供一些数学棒,让幼儿学会认数、数数,懂得数的多、少和大、小比较,而且通过探索实践,懂得用数学棒摆出各种不同的几何图形等。因此,设置数学活动区不仅可以让幼儿随时根据需要在数学活动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而且可以让幼儿在数学活动区里探索数学的奥妙。

四、引导实践操作,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提供丰富的可探索性的操作材料,应用不同的活动形式,引导幼儿开展探索性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自己发现、获取和巩固数学知识。如教大班幼儿“学习二等分”时,在幼儿理解“二等分”的含义后,我为每位幼儿提供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种几何图形,用激励和鼓励的语言、请幼儿自己动手进行几何图形的摆拼。因此,构建初步的数概念是以幼儿对物体的探究所获得的感性认识为基础的,作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情境,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活动的主人。

世界强化免疫日活动总结 篇5

12月15日是第26届“世界强化免疫日”。为了扩大强化免疫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免疫接种的认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医务人员在四路口广场开展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向过往群众宣传袋子、免疫接种常识宣传单、宣传折页等,详细介绍了预防接种的知识,围绕免疫规划的重要性、扩大免疫规划等具体问题为群众详细解答、排忧释疑。据统计,共发放宣传材料1100多份,其中各类预防接种宣传折页300余份,袋子200多个,宣传资料600余份。

强化活动设计,提高道德素质 篇6

关键词:活动;道德;素质

“道德教育的实验证明,道德教育的实效,是在体验中发生的,只有诱发和唤醒体验者的道德体验教育,才能对其生存实践和生命健康成长发挥实际的促进作用,它也才是有效的,因而也是有真正价值的道德教育,也才能成为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的存在。”当前由于多种原因,我们给予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过少,虽然也有一些集体性教育或活动,但大多是被动参与的,很难唤醒学生丰富的道德情感体验并产生正确的道德行为。因此,在方法上要大胆创新,积极构建“主体参与——自我体验型”的德育模式,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实施自我教育,形成正确的道德素质。因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案例一:在世界杯足球赛期间,针对球迷学生很多,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看球赛,悟成长》。选取当时师生交流的片段如下:“从一个球员的生命来看,其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的、球队的,还属于国家的,其实我们也是一样,所以,不管遇到何种挫折,一定要珍爱生命,千万不要轻生,只有活着,才有解决问题的可能;从一个球队各队员的分工来看,社会需要多样化的人才,所以,要从小树立成才的自信心,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最好的人;从球星对球队的贡献可以知道,国家的发展需要有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人才,所以,要志存高远、放飞梦想;从球员的配合来看,人要学会社会竞争,更要学会团结协作;从球员的体能和球队的战术来看,我们必须让自己的智力和体力得以充分的发展才是全面的发展。”

案例二:在去年六月份,出现了一些校园惨案。我结合学校的安全工作,创设了这样一个主题班会——《珍爱生命 健全人格》,选取当时师生交流的片段如下:“那罪犯高高举起的到底是什么?不是刀斧,而是罪恶,是人性的溃败。我们又能做些什么?经过学生的思考讨论,达成共识:作为青少年学生首先掌握安全知识,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正规的渠道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其次,就是要全面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做一个正直、善良、敢于和恶势力作斗争的人;坚决不做危害社会、危害国家损害他人利益的事;最好也能教育影响你周围的人向真、向善、向美……”

案例三:由于我带同一个班已接近四年,师生彼此非常熟悉,总感觉自身资源有限,所以,创设了《家长讲堂》这个活动,方法是选取有专业特长、政治素质非常高的家长在周一班会课到教室讲话5~10分钟——内容很简单:说说对孩子的期望和建议,说说自己的工作。孩子说说对父母的建议,对老师的建议。第一次请的是黄庄镇中心幼儿园的园长,活动前学生自发收拾教室,不停地整理课桌的细微处,教室里安安静静的,我窃喜;活动中学生好奇的眼神,如醉如痴的神态让我深感欣慰。活动后,“学生把班级真的当成了自己的家”好好地表现着,期待自己家长的到来。教育效果不言而喻。

此外,校园文化对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文化对于道德素质的形成,往往比课堂教学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营造良好的氛围,开展多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学术的、文娱的、体育的活动,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教研活动应强化体育课程基本功能 篇7

一、预先培训, 严格把关, 发挥体育优质课的示范引领作用

为了保证现场展示课的质量, 为与会体育教师提供正确的示范和引领,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室预先专门对展示课教师进行了培训, 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培训活动统一了思想, 明确了认识;避免了教学内容简易化、名称文学化, 教案不能反映体育课程的主要特点, 教学活动设计不求实效等问题的再现;保证了现场展示课都有明确具体的教学内容、层次清晰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适宜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

二、立足专务, 强化本体, 促进学生身体健康

1. 明晰体育课程核心价值与多元价值的关系

参加本次活动的各地体育教研员和广大与会体育教师普遍认为:第一, 体育 (与健康) 课程关系到亿万学生的身心健康, 深化体育 (与健康) 课程改革必须牢牢把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个基本方向。体育 (与健康)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应该与其他课程互相补充, 并充分体现体育课程自身的核心价值,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做出贡献。第二, 健康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而身体健康是生命的基础, 是三维健康的基石, 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正是在学技能和练身体的运动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丢开运动实践的过程去空谈体育的人文价值, 去另辟蹊径地寻求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必然会偏离体育课程的基本性质, 也很难取得预期的结果。此外, 在大力弘扬三维健康观、人文体育观, 以及体育课程的多元价值和目标时, 还应该认真梳理三维健康的相互关系以及多元目标的相互关系, 理清和明确实现多元目标的主要载体和基本途径, 牢牢把握体育课程的本质功能和基本方向, 把体育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起来, 而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以免使基层体育教师陷入困惑和无从下手。

2. 寻求教学内容统一性和灵活性的最佳结合

在现行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 体育教师获得了更大的教学自由度, 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学的随意性, 使体育教学的规范和质量受到了冲击。如, 体育课教学内容减少, 教师避难就易, 以简单的素质练习或游戏代替运动技能的学习;教师迎合学生兴趣, 一些非身体练习或不能实现体育课程基本价值的内容, 如多米诺骨牌、智力性游戏、高尔夫球、棋牌类活动等不时进入体育课堂;一些锻炼和教育价值较高但有一定风险和难度的项目 (如单双杠、支撑跳跃等) 开始淡出体育课堂……由于缺乏统一规定的具体的教学内容, 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计划制订、教学进度实施、课堂教学质量等工作的检查评价无从下手, 难以统一标准。部分责任心不强的体育教师以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和选择性为借口, 为个人教学的随意性开脱责任。大部分基层体育教师感觉到, 现在的课标仅仅提供一些让体育教师选择的运动项目名称是远远不够的, 应该在教学内容的统一性和灵活性之间寻找最佳的结合点。他们建议, 国家应组织有关专家, 为中小学规定一定比例的具有普适性的教学内容, 以保证中小学生接受到最基本的体育教育和体育文化传承;为中招和高中毕业体育考试、体育教学工作检查、体育教学评比等工作提供方便;同时也为体育教师科学选择教学内容提供参考的范例和借鉴。

3. 充分发挥体育课提高学生体能素质的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 使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 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的目标,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也曾明确指出, 学校体育要把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 体育课要以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为基本功能, 这是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 也是现阶段摆在学校体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活动强化 篇8

当然, 在开展语文校本教研之时, 我们首先应当真正理解语文课程改革的标准, 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以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来进行实际教学, 增强教学的目的性与主动性, 避免随意增加超标准的内容和不分轻重主次的教学现象,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 我们也要对语文教材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不应简单地把它看做是学生必须完全被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 而应把它看做是一种引导学生发展认知、提高能力和完善人格的范本,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在课程改革新理念的指导下, 认真遵循语文教材的进度来安排教学活动;更要用灵活开放的眼光来看待语文教材, 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教情和学情, 进行适当地筛选、增补和创新, 才能有效地实现课程改革的新目标。

切实地开展语文校本教研活动, 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增强教师自身的教研能力, 解决语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开发语文校本课程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说, 语文的校本教研过程是对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一种自我扬弃和自我发展的过程。它所涉及的内容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进度及研究如何教好语文教材;更应是研究如何创造性地运用好语文教材, 如何转变自身的教学行为, 使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实际, 在自主学习中获取对知识的掌握和创新, 从而达到课程改革的新目标。因此, 为了强化语文课改教学, 落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我们可从几个方面入手:

一 认真研究教学现状, 分析实践教学中所遇到的学情, 明确校本教研的方向

可以说, 校本教研的重要目标是解决教师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所以, 努力寻找实践教学中的问题, 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增强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是校本教研的关键所在。在认真学习语文课改的“新标准”后, 我们发现, 单独设置的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也是一种全新的课型。可是,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开展, 我们发现, 这一全新的课型却得不到真正的落实和开展, 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观念没有完全转变, 对综合性学习这一课型认识不够, 认为它是语文教学的附属产品, 可上可不上, 因此在教学中显得过于随意, 缺乏计划性。 (2) 认为综合性学习浪费了太多的语文教学时间, 怕耽误学生学习的正常时间, 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3) 没有真正认清综合性学习的内涵和重要性, 只是简单地把它当成是课本教学。于是, 在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中, 只是做了些简单搜集资料或积累素材之类的事等。面对这一教学现状, 我们应及时进行校本教研专题研讨, 组织广大教师参与到这个问题的研究中来, 让教师们不仅明白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 还要在实践教学中自觉探索出有效的方法来, 从而使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二 转变教研观念, 激励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 我们实施校本教研, 应努力淡化由上而下的教研管理职能, 强化以课程、教学和教研为中心的研究、指导和服务职能, 积极了解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及教学研究中的困难和问题, 并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服务。学校应根据语文这一学科的特点, 制定开展校本教研的工作思路, 并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研讨会, 使教研工作真正做到服务于学校的语文教学实践。当然, 我们应清楚, 校本教研的真正主体是教师, 只有教师愿意参与、乐于参与, 教研工作才能富有实效。所以, 激励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热情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 学校可将评价激励机制引入校本教研活动中。如可以是荣誉的激励, 把它作为评选科研、教研积极分子的主要条件;也可以是物质激励, 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提振教师的精神;当然还可以参评发表, 把老师的优秀成果送到上级部门参评或投递发表。激励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热情, 让教师以研究的态度、探索的精神去对待教学工作, 有利于校本教研活动的顺利展开, 能更好地提高校本的教学研究成效, 同时也能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有效进行。

三 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培训, 使教师在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研能力

学校在积极开展研究活动的过程中, 可以努力打造“教、学、研”三位一体的校本教研模式。在这一模式中, 应以教师的自主学习和研究为主, 以校本培训为中介, 让校本教研作为整合校本培训和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心和纽带, 为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搭建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 使教师在参与教研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汲取自己需要的东西, 从实践中体会和完成对校本教研的理解, 再通过培训促进教师的学习和提高, 实现很好地参与教研活动和开发校本课程的目标。这种将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师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的“行动教研”, 已成为语文教师特别是青年语文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而由于校本教学研究的问题来自于学校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之中, 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 语文教师就应自觉地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积极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 根据教师工作的经验和水平的不同,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

这些活动形式可以包括: (1) 作为教研活动的主体, 教师应自觉地做到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 认真地写好学习的随笔、心得、读书笔记和教学反思等, 并在学习和反思中, 实现自己在教学上的尽快成长。在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 教师应在每上一节课后主动写好教学反思, 认真总结每节课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 并提出改进的思路和方法。让这种自我反思伴随我们的教师在课改中成长, 能使教师对新课程的自我实践有更清晰的认识。可以说, 教师进行自主学习, 客观的自我评价, 是参与校本教研的第一步。这应成为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教学中的一种习惯性行为。 (2) 可以采用不同层次的多元互动, 进行经验交流。在语文教师之间、教研组之间、学校之间进行互相听课、评课、研讨和交流, 也是开展语文校本教研的又一有效途径。例如, 在语文课堂上的“自主合作学习”方式, 可以说是老师们在听课过程中发现并提出的。这种方式对于学生从小就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让学生在学习中合作十分有必要。此外, 各教研组之间的交流与研讨同样不可忽视, 如学校的语文教研组可以邀请体音美教研组的教师, 参与语文组指导学生制作手抄报, 这能使学生的手抄报更生动。 (3) 在大课题研究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学校应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在课题研究有系统的理论指导下, 规范研究程序, 明确研究目标, 有秩序、有步骤地开展研究活动。可是, 由于有些课题研究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 或研究的时间跨度较大, 所以对一些课堂上的具体问题可能一时难以解决。因此, 教师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 结合学校各学科正在参与的课题研究, 积极主动地针对发生在自己实际教学中的小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 明确问题所在, 组织开展阶段性的专题研究, 切实解决语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同时, 学校以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为载体, 能较好地提高语文教师的教研能力, 也能充分挖掘各具潜能的教师, 扬长避短, 让其人事相宜, 人岗相适, 使每位语文教师都能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五 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 营造良好的校本教研氛围, 构建和谐的语文教学环境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程, 我们在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法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探究做了大量的工作, 语文课堂较过去更生动活泼,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提高。但是, 仍然有一些教师上不好语文课, 许多学生不喜欢语文课, 老师没有信心教, 学生更没有兴趣学, 影响了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不可否认, 一直以来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所以首先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通过研讨交流, 发现学生喜欢语文老师, 才有可能喜欢语文课, 喜欢语文课才有可能学好语文。而一个老师让学生喜欢的重要因素不一定是他渊博的学识或是敬业精神, 而可能是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及发自内心的热情和亲和力。一些教师上不好语文课, 很多时候可能不是教师的水平不高, 也不是教师的敬业精神不够, 而是教师自身的心理不健康造成的。当然,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很多, 如自身性格的原因、家庭的原因等。因此, 在语文教学的培训和研讨活动中, 我们可以渗入相应的人文关怀元素, 通过校本教研培训, 引导教师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工作和生活, 使一些教师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得到重塑。可以说, 学校依托校本教研活动这一平台, 使教师在人文关怀中, 铸造健康的心理, 并用他们渊博的知识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构建和谐的语文教学氛围。这种立足于教学实际情况和教师具体工作的校本研讨, 对解决身边的具体问题, 更具有现实意义。

六 深入课堂抓教研,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和引领作用

在教师队伍建设中, 骨干教师是中坚力量, 他们具有现代教育观念, 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课堂教学。所以, 在落实语文校本教研时, 应始终把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摆在教研的主体位置, 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学习《新课标》的理论知识, 并积极组织参加校际之间的教研活动, 运用讲座、研讨会、送信息进课堂等多种形式和途径, 培训语文骨干教师, 让他们在学习和交流中, 深入教改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全面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研能力, 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打造出一批语文校本教研的强势群体, 从而推动语文校本教研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应当清楚, 骨干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和举足轻重的, 所以, 骨干教师应自觉加强自身修养, 不断完善自我和挑战自我, 在新课改的现代教育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做出更骄人的业绩。

总之, 语文校本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 不仅能提高全体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 促进教师由传授型、经验型逐渐向科研型、反思型转变, 同时也能有效地推动语文课改的进程。一路走来, 我们坚信:只有坚持走教研之路, 才能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 才能推动教学改革的发展, 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朱宁波.校本教研中的教师同伴互助[J].教育科学, 2005

[2]陈世滨.校本教研形式与内容关系的实践阐析[J].教学与管理, 2006

[3]朱慕菊.校本教学教研[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3

活动强化 篇9

一、创新思想,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据研究表明, 小学生的年龄是人生中学习知识的最佳时期, 同时也是接受新事物的黄金时期, 这个时期对于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个性兴趣的形成是非常关键的。所以, 要加强小学生的教育, 为他们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打下良好基础。小学生对美术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美术可以提供他们最基础的审美观念, 提高其欣赏水平和道德情操, 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授美术课程时太过于保守, 只是以老师为中心的教授而不是以学生为重点的学习, 这就会导致学生对美术课程失去兴趣、厌学等现象。

因此, 美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注重美术教学中活动的设计, 设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创新教学思想, 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要有兴趣, 学习什么课程都是手到擒来、行云流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前的思想, 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 老师只不过是学生漫长学习路上的引路人, 可以让他们的走的道路更顺利、平坦些, 而不能取代学生, 着重的把教育思想放在如何教会学生上, 还要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进而可把以前被动式的学习转换为主动的求学, 学生才能在改革的教学模式中受益无穷。例如在进行“贺卡”教学时, 老师要注重学生对贺卡的理解, 在设计贺卡教学活动时, 一定要以学生为主进行设计, 激发学生对贺卡方面知识的学习, 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亲自制作贺卡。

二、转变方法,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学习方法的好坏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对于学生的学习也不例外, 会应用方法、技巧学习要远远优于死记硬背式的学习, 同样的老师教学方法的好坏严重关系着同学们学习知识的难易程度, 老师在教学中讲究方法、技巧, 那么学生在学习中自然也会照葫芦画瓢, 也就在无形中学会了学习的技巧、方法, 从而可以对知识进行理解性的学习。显然, 美术被纳入小学教学课程, 其目的只是在为学生以后的教育打基础, 为他们在审美能力方面打基础, 所以我们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审美能力, 培养并提高学生关于审美方面的能力, 让他们拥有高尚的节操和自己的道德思想, 审美方面要有自己独特的眼光和观点。

要远离以前在课堂中只有老师的独角戏表演, 努力使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老师在美术教学中, 进行美术活动设计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对一副美术作品进行赏析, 然后将自己的观点、见解在课堂上发表出来, 学生处理事情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独特的视角, 当然对于学生欠缺的部分老师要进行补充, 并告诉学生考虑东西要全面、细心, 这样对于学生以后在美术方面的学习会大有帮助, 同时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 自身的审美水平也会相应提高。在“诱人的瓜果”讲授时, 老师要让学生把自己心目中的瓜果的形象表达出来, 对于瓜果的形状、大小、外貌等进行描述或者实际绘画, 学生心目中瓜果的样子也是学生对美的一种诠释, 也是学生审美能的一种体现。

三、创设情境, 增强学生创新能力

在学习中情境的设计非常重要, 它会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仿佛置身于创设的情境之中, 可以激发学生更多创作方面的灵感,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是很有效的方法。在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 老师要注意美术活动的设计, 在改革的教学方法之上, 对美术活动设计进行关注, 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带给学生一种新的感觉, 进而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瓜果的想象”这节课程中, 利用这节课来检验学生的对美的诠释是再恰当不过的,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进行美术活动设计时, 主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可以通过“你画我猜”活动进行设计, 希望通过对瓜果的各种想象以及各种情境的创设, 达到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结束语

活动强化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效,实施策略

新课改下, 小学语文教学除了需要达到知识教学目标, 还需要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 并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基于此,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基于“教学做合一”理念,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与实践。“实践出真知”, 践行以学生为本,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 真正的体验、探索、发现与收获。

一、挖掘教材内容, 开发活动资源

教材是语文教学的指南,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 需要深入挖掘创造语文教材内容, 围绕教材展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案设计、过程实施与经验总结, 由语文教材拓展、延伸与放大, 从语文教材的内容中折射出社会生活、生产规律与发展变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深入挖掘教材内容, 选择课文中的核心思想与方案, 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实际体验一次, 或者挖掘课后习题、实践探究、课后拓展等教学内容和题目, 从中选择与当地环境相适宜的综合实践互动内容, 以教材内容为依托, 展开综合实践活动。

《维生素C的故事》一文, 讲述了维生素C是救活岛上十多个水手的故事, 人的身体需要不同的维生素, 挖掘教材内容, 拓展研究与综合实践, 组织学生展开小组综合实践活动, 从生活中调查研究不同的维生素对人身体的作用。又如《沙漠中的绿洲》《云雀的心愿》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后, 拓展延伸到实际生活, 展开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激活学生的环保意识, 制定出一系列的环保方案。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结合制作手抄报、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等形式, 展开小组成果展示。通过挖掘教材内容, 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 以此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能力。

二、拓展语文活动, 激发学生潜能

语文具有人文性、艺术性与感染性特点, 它虚幻而又真实、朦胧而又美好, 既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又似乎脱离于日常凡俗的生活。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运用语文。拓展语文活动, 将语文与人们身边的生产、生活相联系, 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 围绕日常活动、中心工作、科学竞赛等展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科学设定活动主题、整合家校资源、挖掘理论知识、展开学科综合, 不断拓展学生视野, 强化学生创造力、实践能力与语文素养。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介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有《黄山奇松》《莫高窟》等课文。一篇篇文章以优美的文字、动情的旋律展示在学生面前, 涤荡了学生灵魂与思想。基于此, 拓展学生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以口语交际“假如我是导游”展开活动设计、方案实施、活动总结、学习评价。选取学生当地较为著名的旅游场景, 设计活动氛围与情景, 学生以四人一小组的形式展开综合实践活动。以此担任导游, 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语言和方式展现家乡的美, 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三、探索室外空间, 鼓励自主实践

课堂是学习理论的关键场所, 而生活中到处蕴含着知识与智慧, 由此, 需要鼓励学生探索室外空间, 走出教室, 走向户外, 将学习到的理论应用于生活、生产实践, 丰富学生视野、开拓学生思维。探索室外空间, 就是要打破校园时空的限制, 从生活中、社会中感悟世界的奥秘, 重视活动的特点, 设定科学的活动主题, 挖掘学生智力、激发学生思维, 加强学生思维训练, 鼓励学生实践、探究、应用、思考与总结,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提升。

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有《古诗两首》《灰椋鸟》《水》等课文, 告诉我们自然赋予人类生命, 而自然也需要我们保护和热爱的道理, 展示了大自然生态和谐, 人与动物和谐发展的重要性。由此, 展开综合实践活动, 以“保护自然”为主题, 以小组学习模式展开“保护水资源, 保护自然”的综合实践活动, 如栽种树苗、设计关爱动物的宣传画等。又如学习《装满昆虫的衣袋》《变色龙》后, 教师组织学生走向室外, 展开“大自然的奥秘”探险活动, 组织小组合作实践, 以某一昆虫为研究对象, 小组合作选取一个特殊的角度, 探索昆虫身上显示出的奥秘和智慧。学生们在大自然的昆虫身上学习和发现。以“昆虫探险”活动, 激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探索意识。通过走出室外空间, 探索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问题, 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

四、结语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综合性、人文性、艺术性特点, 鼓励学生利用已有认知, 展开深入拓展与探索实践, 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生产中, 能更好地提升学生应用意识与能力。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应践行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 结合建构主义思想, 从挖掘教材内容、拓展语文活动、探索室外空间这几个方面, 不断强化学生综合能力与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郁莹莹.谈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 2015 (50) .

活动强化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活动教学;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3)17-0036-02

[作者简介] 朱亮亮(1983—),女,江苏南通人,本科,江苏省如皋市港城实验学校长新分部教师,小学一级。

《小学教学新课程标准》(2012年版)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及学习中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还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及创新思维方面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活动是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文基于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与认知发展需要,就如何优化数学活动教学,让生活漫步于数学课堂,让学生遨游于数学乐园作了如下尝试。

一、融入生活气息,提高课堂“生活味”

在数学教材,尤其是小学基础阶段的数学教材中,数学原型及素材往往都来源于生活,最终的教学目的也是为了服务生活,提高学生动手解决生活中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地在数学活动中融入生活气息,丰富课堂生活元素,提高课堂的“生活味道”,以此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共鸣,体验活动与创造的乐趣。例如,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导入相关的课堂教学,以一些常见的生活用具作为课堂教学的教具和学具,以生活为实践探究活动的背景,培养学生将数学融入到生活实际中的能力,教会学生用数学来处理生活中的小问题。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这一知识点时,笔者将超市打折这一生活细节引入到课堂中。

教师:小明家附近有两家超市最近都在做促销,小明最喜欢的玩具车也在促销商品行列,如果A超市打8折,B超市便宜25元,玩具车的原价是100元,小明去哪家超市购买玩具车较优惠?

学生:老师,打八折是什么意思呢?

(折扣与百分数换算是一个难点,有必要引导)

教师:同学们,我们把折扣分成十档,一折相当于原价的10%,所以打8折应该相当于原价的多少呢?

学生(齐答):80%!

(教师点头微笑表示肯定)

很快就有学生算出答案:A超市玩具车打8折后要80元,B超市优惠后是75元,去B超市买较划算。

到超市买自己喜欢的玩具是所有孩子的梦想,将这样的生活情境引入到课堂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二、增添活动内容,拓展课堂“信息量”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快速普及,学生们接触到的信息量越来越丰富。传统教学下,仅仅依靠数学教材与相关教辅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们的发展需求。因此,在数学活动教学中,教师应该致力于丰富的数学活动内容,结合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多元教学模具(如三维模型、立体教具等)以及多样的学具(如算盘、计算器、几何立体演示器具等),实现拓展课堂“信息量”的教学目的。尤其是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在丰富课堂信息容量的同时达到图文并茂、形象具体的辅助教学效果,符合小学生好奇心强、偏爱动态和形象事物的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与热情,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学生立体的数学思维。例如在《长方体与正方体》这一章节的教学中,笔者出了这样一道题目:

将一个长为10,高为8,宽为3的长方体的四个角,分别挖去一个边长为3的正方体,请问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多少?

这道题目比较抽象,许多学生看了之后纷纷摇头,一筹莫展。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笔者利用三维软件制作了原来的长方体和挖去正方体之后的长方体,然后用多媒体展示。借助直观的演示,学生很快就发现,每个角挖去一个正方体之后,那个角刚好被挖掉4个边长为3的正方形,多出2个边长为3的正方形面,实际上是减少了2个边长为3的正方形,因此4个角一共减少了8个边长为3的正方形面。学生理解这点后,很快算出长方体表面积减少了72(3×3×8=72)。

有了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将以往一些抽象的、不容易讲解的题目利用多媒体展示、讲解,丰富了教学信息,开拓了学生视野,促进了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丰富活动形式,展现课堂“探究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部分数学教师为了追求数学活动达到“轰轰烈烈”的教学效果,片面追求活动的趣味性以迎合小学生爱玩、受热闹的心理。这样虽然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热烈,但是教学内容 “华而不实”,教学形式“哗众取宠”,活动教学质量不高。因此,在数学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坚持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在提高课堂趣味的同时不忘“探究性”,在游戏的过程中不忘“知识性”,以此确保学生在活动中能够收获知识,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数学素养、培养数学思维方法论。例如,在分数这一章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通分的概念,笔者进行了这样的引导:

教师:小明是个孝顺的孩子,总是把大的东西留给奶奶,现在桌上有1/6和1/8两块西瓜,小明要把哪一块留给奶奶呢?为什么呢?

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很快回答):1/6的留给奶奶,因为分子相同,分母小的数比较大。

教师(接着引导):那如果一块是1/6,一块是2/6呢?

学生:2/6,因为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大。

(学生对之前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教师现在要进一步增加其探究性)

教师:那如果一块是3/8,一块是2/6呢?

这个问题一出来,学生就犯难了,攻破难题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对于教师的进一步教学充满渴望。教师接着再进行通分的讲解,学生注意力更集中,学习也就更有效率。

总之,活动教学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巩固学生数学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朋根.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策略[J].陕西教育,2005(4).

通过英语教学活动强化素质教育 篇12

关键词:英语教学,素质教育,激活兴趣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的高等专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 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呈下降趋势, 职业教育的教学困难度有所增加, 在英语学科的教学上更是如此。一边是基础知识薄弱, 对学习尤其是英语学习兴趣寥寥的学生, 一边是对教学任务应接不暇的教师——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教师不但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常规的教学任务, 而且还要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英语等级考试的过级率并非易事。作为教师, 我们应该在面对现实的情况下, 尽快调整思路, 通过有效的英语教学活动, 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前提条件

1.英语教师需要认清现状,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

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师要在实际情况下, 做出相应的调整。既要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又要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 有的教师常常以统一的指导、规划和思路去要求全体学生, 那么本来基础薄弱的学生就会变得机械、死板, 甚至对英语学习产生逆反心理。作为一线的教师, 我们应该以学生为本, 在规范化管理的指导下适当的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灵活地对学生的认知、感情、行为及参与学习行进行有机的整合。

2.英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一份美国劳工部的报告中曾指出: “一个发育很好的头脑, 一种学习的热情, 以及把知识融合到工作中的能力, 是通向未来的关键。”不管学生学习什么科目, 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怎样激励学生, 并让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当今世界发展如此之快, 语言的艺术形式也在不断变化, 英语作为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更是每天都在融入新的血液。那怎样在英语教学中既能让学生学到更多基础知识, 又能帮助学生适应不断变化的现状, 就成了英语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 即一边让学生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进行累加, 一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他们的自我热情去学习更新的内容, 然后把知识融合到生活中、工作中, 真正做到授学生以“鱼”及“渔”。

二、构建有效的英语教学活动, 增强学生素质

职业教育英语教师不但要在教材上多下工夫, 针对教学内容实施多种教学方法, 努力提高学生的基础语言水平和基本文化水平, 而且要在平时的备课和课外活动中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我们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 “课堂是不是最好的学习地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方式是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学一定能够引导学习吗?”只要我们多花点精力大胆尝试和创新, 就能在课堂内外都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好的学习空间, 真正的为素质教育做出贡献。

1.激活热情的引导方式

鲍比·迪波特在他的《定量学习》中曾说过, “在学习方面, 你最具有价值的财富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大脑的情感边缘系统是通向持久记忆的大门, 因此作为英语教师,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在母语环境中学习外语, 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学习目的, 生成自我目标。有了明确的道路, 学生能够计划未来, 学习就会更有效率和成果。课堂教学把新的知识输入进学生的头脑中, 如果没有输入自然也就没有输出。优秀的教育必须是以学生为中心, 并且能够让学生将自己的目标和现有知识连接起来。“你连接的越多, 你学的越多。”

2.学习方法的多样化

托尼·斯托科威尔在其著作《快速学习的理论和实践》中指出: “要想快速有效地学习任何东西, 你必须要看它、听它和感觉它。”作为英语教师, 要想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英语, 必须要帮助他们在不同的情境充分去听说读和感受英语的语言魅力。首先, 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信息要更多样化, 更有情境性, 教师帮助学生去扩充信息源。教师不是按照以往课堂教学的模式完全在事先设定学习内容, 而是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探索, 学习活动因此而超越教师的课堂界限, 走出教室。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相类似的真实学习情境, 让学生多听到真实情景的英语, 开口去说英语。为了分析思考一些问题 (例如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问题) , 学生可能在课文内了解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相关内容, 但这些都是过去的一些情况, 现在全世界面临着新的经济危机, 它是怎么产生的, 现况如何, 会不会对中国有影响, 对我们的未来可能会产生什么影响等问题, 学生都可以在教师的激发下去寻找答案。课内外就可以有机的集合起来。其次, 学生的学习工具和功能也同以往不一样了。在以往传统课堂上学生是拿笔记录教师所讲授的英语语法, 基本单词和句型, 然后在练习本上做练习。现阶段的职业院校学生在基本语言知识基础上, 应该在教师帮助下去真正地接触英语, 笔记本记录的是学生学习的新旧知识整合内容, 自我思考内容, 成为分析知识的加工场。课堂上的听说读, 是为了在课后自我找寻答案时更加方便、快捷、有效率。学生在达到一定的自我学习体验后, 自信心会增加, 学习兴趣会提升, 那么英语学习也就会变的相对顺利。最后, 我们还要看到,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 而不是一个单纯的教授者, 确实需要更多的努力。在对学生进行过一系列的帮助和指引后, 师生应该有更多的交流和沟通, 进行学习的反思和回馈。从再交流过程中应用语言, 是学生对英语的自我学习和整合, 不论学生可以达到何种程度, 教师都要耐心地聆听学生的想法, 以提供更多的指导。

通过以上方法, 在英语课堂上, 学生们除了学习基本的语言知识, 还可以扩展知识面, 学会整合知识, 构建自我知识体系。即学生可以学会用英语语言去解释、表述所学的内容, 还能够将所学的语言知识与其他各学科内容结合起来应用于实践。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实现素质教育, 提升学生整体的素质水平, 为我们未来的教育发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英语教育的素质化教学任务还需要我们更多的去探索。

参考文献

[1]李俏.语言习得中的学习自主性及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培养.课程.教材.教法, 2007, (11) .

[2]岑建君.我国高校外语教学现状.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9, (3) .

[3]张建伟.建构性学习.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上一篇:桥梁软基下一篇:观念转变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