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集成平台(精选10篇)
综合集成平台 篇1
1 引言
对于集团型企业, 总部机关往往需要出具大量集团层面的全局性统计报表或报告, 每年、每月甚至每日都需要对各类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 以便更好地指导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和决策。虽然现在大多数企业都已建立了ERP系统, 存储了企业大部分生产经营数据, 但受限于各种原因, 如:有的下属单位实施了ERP系统, 有的尚未实施;有的职能业务纳入了ERP管理, 有的尚未纳入等, 生产经营数据很难全部进入集团ERP系统中, 缺乏一个集成整合平台进行数据管理和综合分析。每当需要对一些管理环节进行深入、详细地了解以及问题分析时, 往往难以及时全面获得所需的准确数据, 这也使得为决策层提供集团范围数据支撑的需求日益突出。
此外, 多数企业的分析人员习惯于采用指标比较分析的方法, 且评价标准较为片面、单一。通过拿当期资料与上年同期或预算指标做简单对比, 就得出分析结论, 使得分析报告更像是财务指标对比情况说明书。而一些优秀的经营管理分析报告, 常常是由有长期从业经验、对公司情况比较了解的人员来完成。当掌握好的分析经验和方法的人员离开公司的时候, 企业常常会陷入一方面对人才流失表示惋惜, 另一方面对新手不称职感到着急的尴尬境地。
而通过对各类经营数据进行统一标准、集中采集, 并结合现有成熟分析模型开展数据处理, 实现企业经营报表的自动生成, 将有助于加强对企业经营状况关键指标的及时监控、分析与预警, 这对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上述期望, 本文以笔者负责实施的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化学公司) 报表综合分析平台建设项目为例, 通过对现有SAP管理报表平台进行深入分析, 提出了基于MVC模式和SSH集成框架进行报表综合分析平台系统设计的思路, 以期做到数据收集、管理、统计、分析自动化, 为管理者提供直观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 进而建成集团数据统一管理、统一分析的报表综合分析平台, 满足集团层面对ERP与非ERP上线单位数据收集统计及分析的需求, 弥补现有系统对非ERP上线单位数据整合能力的不足, 使得管理者能够通过该平台清晰准确地了解全集团运营状况。
2 报表综合分析平台设计需求分析
通常, 集团型企业在信息化报表的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三项挑战:
(1) 系统数据分散, 具体表现为:伴随信息化的深入应用, 系统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信息零散, 业务人员需同时面对多个系统及各类手工数据;已有系统间数据接口开发难度大, 成本高, 周期长;系统外数据上载功能灵活性及易用性差, 缺乏良好的数据校验方法。
(2) 执行效率不高, 具体表现为:数据分散导致业务人员只能手工处理分析数据, 耗时耗力, 且数据准确性难以保证;现有SAP系统等分析工具对计算机专业技能要求较高, 且由上级公司统一运维管理的系统对二级单位权限开放有限, 沟通及开发成本均较高;系统外数据的采集、统计、分析多数都还停留在手工阶段。
(3) 价值难以发挥, 具体表现为:由于系统数据覆盖面不全, 导致分析工作需借助手工方式对大量系统外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 工作量及难度均较大;现有系统的报表功能开发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用户难以自主灵活地使用数据;系统外数据通过人工手段难以实现全面历史数据的实时查询和分析。
3 报表综合分析平台的整体架构
本文所设计的化学公司报表综合分析平台, 关注于集团总部对各所属单位零散系统数据集中管控的要求, 为内外部系统数据整合工作提供了一套综合解决方案。
该平台在以往建设的SAP管理报表平台基础上 (参见表1) , 重点解决系统外数据的集成问题, 做到手工数据也能够进入信息系统, 并提供一套面向用户的简单报表开发工具, 既能充分发挥现有系统作用, 又能够弥补现有系统不足, 易于推广、成本低廉。
该平台专注于非SAP数据的采集、统计、分析, 用于集成OA、SAP BW等现有系统及其他业务系统, 并可供用户自定义报表、报告, 提高业务分析效率。通过平台的数据整合功能, 能有效地为报表分析人员提供从点到面、从现象到原因的多维度动态分析, 及时有效地掌握企业相关信息并对信息做出透彻的分析, 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依据。同时, 最终以OA平台作为统一的展示平台, 通过定制化页面的开发, 让用户以最直观的方式获取相关数据、报表信息, 减轻用户报表出具工作量, 提升企业报表管理运用效率, 系统架构参见图1。
3.1 平台技术架构
该平台技术架构如图2所示, 属于纯Web应用, 系统管理和业务应用均以Web页面方式在客户端展现和操作, 只需运行IE浏览器就可通过内网平台进行访问和使用。
平台基于MVC模式和SSH集成框架进行开发, 利用SSH集成框架中的Struts、Spring、Hibernate组成表现层、业务逻辑处理层和数据库管理层的三层开放架构, 具有良好的平台无关性。各个组件本身还具有良好的封装性与独立性, 主要在表现层体现其各项功能和操作。业务逻辑层是代表了所有与分析模型业务逻辑的组件, 处于数据层和用户业务层之间, 其本身不包括任何用户界面, 是完全独立封装、可重用的业务对象, 为用户业务层提供系统所需的相关服务, 其通用性也对将来开发和实施应用程序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数据层在功能服务、操作系统和共享服务提供的服务基础上对数据进行管理, 并向业务逻辑层提供标准化的开放访问接口。
三层架构设计的目的在于:一是保证系统的扩张性和拓展的灵活性;二是通过表现层、业务层和数据库的隔离, 能保证和提高数据的安全性;三是能实现维护、使用灵活性和集中管理的最佳结合。
3.2 类Excel界面报表设计器
考虑到大部分用户习惯于使用Excel处理手工数据的情况, 在平台中所提供面向用户的报表设计工具采用了B/S架构、以类Excel的方式进行报表设计和开发, 使得系统用户进行数据分析更容易、更快捷、更简单, 设计器界面如图3所示。
4 MVC设计模式与SSH集成框架简介
4.1 MVC设计模式
MVC设计模式是将应用数据和业务逻辑、数据的表示以及数据的交互相分离, 即分成模型、视图和控制器三个不同的实体[1]。三者之间的交互过程如图4所示:首先控制器接受用户的请求, 并决定调用模型进行处理;然后模型根据用户请求进行相应的业务逻辑处理, 并返回数据;最后控制器调用相应的视图来格式化模型返回的数据, 并通过视图呈现给用户[2]。
MVC模式的处理过程:首先控制器接受用户的请求, 并决定调用模型进行处理;然后模型根据用户请求进行相应的业务逻辑处理, 并返回数据;最后控制器调用相应的视图来格式化模型返回的数据, 并通过视图呈现给用户。
4.2 SSH集成框架
SSH是由Struts+Spring+Hibernate组成的一个集成框架, 是目前较流行的一种Web应用程序开源框架。基于SSH集成框架的系统从职责上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持久层和域模块层, 以帮助开发人员在短期内快速搭建结构清晰、可复用性好、维护方便的Web应用程序。其中, 使用Struts作为系统的整体基础架构, 负责MVC的分离, 在Struts框架的模型部分, 利用Hibernate框架对持久层提供支持, 业务层用Spring支持。
系统的基本业务流程是:在表示层中, 首先通过JSP页面实现交互界面, 负责传送请求 (Request) 和接收响应, 然后Struts根据配置文件将Action Servlet接收到的Request委派给相应的Action处理。在业务层中, 管理服务组件的Spring容器负责向Action提供业务模型 (Model) 组件和该组件的协作对象数据处理 (DAO) 组件完成业务逻辑, 并提供事务处理、缓冲池等容器组件以提升系统性能和保证数据的完整性。而在持久层中, 则依赖于Hibernate的对象化映射和数据库交互, 处理DAO组件请求的数据, 并返回处理结果。
SSH集成框架不仅实现了视图、控制器与模型的彻底分离, 而且还实现了业务逻辑层与持久层的分离。这样无论前端如何变化, 模型层只需很少的改动, 并且数据库的变化也不会对前端有所影响, 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复用性。且不同次之间耦合度小, 有利于项目团队成员并行工作, 大大提高了开发效率。
5 平台数据分析模型情况
该平台采用目前技术较为成熟及领先的财务分析模型作为核心分析部件, 以“准确计算法” (对相关因素进行公式计算, 得到准确数值) 和“因素穷尽法” (穷尽相关因素的状态组合, 给出每一组合对应的结论) [3]两大理论创新为基础, 通过调用相关业务分析模型以及采用动态的多指标综合分析方法 (单一性的统计指标将可能导致企业自身发展的盲目追求, 不利于决策者进行有效决策[4]) , 进行数以万计的逻辑判断, 全面解读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辅以看板、图形及多维表格等展示形式, 以B/S架构和类Excel的方式进行报表的设计和开发, 使得系统用户进行数据分析更容易、更快捷、更简单。
5.1 财务分析
基于现有成熟的动态综合分析理论[5], 平台从资金结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现金流量、经营风险等诸多方面, 对企业的经营及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诊断, 并对每个方面的分析问题给出结论性意见, 既可生成简单明了的结论性报告, 也可生成分析详细、内容翔实的图文并茂的报告, 满足不同层次领导和用户的需要。
5.1.1 各类数据快速灵活导入
对于资产负债表, 损益表, 现金流量表三张主表等通用表采用智能导入方式, 一分钟完成数据导入;常用明细表可采用复制粘贴报表格式功能, 迅速实现分析用表和用户个性化明细报表的一一对应, 并可将其保存为永久性模版, 供以后随时调用和智能导入;项目繁多、结构复杂的综合报表, 可采用系统提供的自定义导入方法, 并可对报表进行行列转换, 灵活导入不同企业不同时期不同数据的报表, 并可将其保存为模板长期使用, 再次导入时, 只需打开模板, 变换时间, 便可迅速导入数据;除可以导入完整的个性化报表之外, 也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仅导入分析所需的部分数据。
5.1.2 多视角、多角度分析比较
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分析视角, 进行同期比、预算比、变化比、累计比等多角度的分析, 并且可以迅速实现跨季度累计分析, 快速有效地实现多企业间的比较。对于收入、成本、费用、毛利等明细项目的分析内容, 可进行如占比、增长率、绝对值等多个角度的筛选。
5.2 风险预警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是对风险进行动态的控制, 并非刻意减少风险。其主要是在衡量和分析财务风险的基础上, 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抑制不利事态的发展, 减少损失程度[6]。该平台可从资金需求测算、资金链监控、异常波动预警、综合财务分析等方面, 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预警, 从而帮助企业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体系。
5.2.1 合理资金需求测算
可根据企业资产负债结构、盈利水平和资金周转速度的变化, 从动态的、发展的角度进行计算, 明确告知一年期、二年期和三年期的合理负债规模。系统还可根据财务报表所反映的经营情况, 计算集团企业当前经营活动的正常资金需求, 包括短期资金需求、长期资金需求和资金总需求, 并能够根据收入的几种可能变化对未来三年的资金需求数量做出估计。
5.2.2 监控资金链
可将企业的表外项目的金额, 转化到财务报表之内项目, 然后再根据资金链监控制的准确计算公式, 通过准确计算, 来分别监控投资、融资、经营和现金支付环节的资金缺口, 明确回答一个被监控企业是否会出现资金链断裂。如果发生断裂, 软件还能够计算出资金缺口将是多少。
5.2.3 异常波动预警
系统从历史变化、行业比较、表中数据关系三个方面对变化异常进行提示, 特别是对过快下降、过快增长和亏损可能性进行重点提示。
5.2.3. 1 过快下降预警
对收入、利润等过快下降的项目提出警示, 增加现金流入、流出和净流入和净出等的预警。
5.2.3. 2 过快增长预警
对成本、费用的过快上升的项目提出警示, 以及对现金流出过快的项目做出预警。
5.2.3. 3 亏损预警
从多个角度对发生亏损的可能性做出预警。
6 下一步工作建议
报表平台的建设, 其首要目的是要把分散在企业各处的业务数据按照统一模板进行统计整合与集成, 进而在所需各类数据整合齐全的前提下, 通过对业务数据进行更深入、更全面的分析, 最大限度挖掘各业务数据的关键信息与潜在信息, 并以此支持企业及时、科学进行经营管理决策活动。而要实现该目的, 除了要有信息化手段的支撑, 还需企业在内部管理活动上予以支持。
6.1“一把手”重视是关键
企业各类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公司高层领导的重视与支持。领导层重视程度决定了该项工作质量的高低, 领导层的高度重视是做好该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同时, 建立相配套的管理机制亦是该项目工作贯彻执行的有力保障。
6.2 构建综合指标体系
各数据整合及分析工作应围绕企业当前经营活动展开, 只有贴合企业当前所需, 才能更好体现与发挥业务数据所带来的信息价值。企业应结合战略目标构建自身综合指标体系并不断进行滚动完善与细化, 从而更好地指导数据整合、分析工作的有效开展。
6.3 提升经营分析能力
虽然信息化手段能够提供部分数据分析结论, 但受当前技术所限, 系统更多的只是提供基础信息, 部分深入分析工作还需依靠人员。因此, 企业要加强经营分析人员的专业培训, 拓展其知识面的广度与深入。同时, 经营分析人员自身要深入了解企业各生产、经营流程, 确保所作分析不浮于数据表面。
7 结束语
本文基于对企业相关经营报表的分析, 结合成熟业务模型, 为集团型企业提供了报表综合分析平台的设计思路, 为如何解决ERP系统以及非ERP系统数据的整合以及集团化数据分析这一当前共性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为企业决策层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数据支持, 对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辅助企业快速准确地做出经营决策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家骐, 于海霞.基于MVC设计模式的WEB应用框架研究[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2006, (11) :8-10
[2]孙卫琴.精通Struts:基于MVC的Java Web设计与开发[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2) :9-10
[3]MattyLeus, Dwight Deugo, Franz Oppacher.Trajectory-based visual analysis of large financial time series data.ACM:ACM SIGKDD Explorations Newsletter, 2007, 9 (2) :30-37
[4]亓文会, 徐林.利用UFO电子报表系统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探讨.中国会计电算化, 2003, 6 (7) :44-46
[5]张先治, 陈友邦.财务分析.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 2-4
[6]李燕.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及其控制[J].会计之友, 2008 (5) .
医院评审系统集成办公平台研发 篇2
关键词:医院评审 集成 办公平台
中图分类号:T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a)-0049-01
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信息中心一直从事医院医疗相关的软件开发与实施并且已有显著效果。1998年初~2010年9月,该院信息管理系统一直使用由信息中心自主研发而成的,在各医院频繁更替医院信息系统的大环境下,该院十多年持续沿用自主开发的医院信息系统实为罕见;2010年9月底~2013年6月初,医院信息系统由招标引进软件公司的产品,后由于等级医院评审中诸多要求不能快速实现,加之HQMS上传又有新的需求,医院于2013年6月7日下午开始使用由信息中心自主研发的医院信息系统,新系统上线不到一个月,所有上传HQMS数据达标,系统使用至今已得到医院相关部门及主管部门的好评,因此在计算机软件开发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省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现医院评审系统集成办公平台在原有办公系统的工作基础上,借助本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充实、完善办公平台的应用。
1 医院评审系统集成办公平台具体研究开发内容
等级医院评审所有材料存储到数据库。等级医院评审所有材料按整理过程及提供方式等可分为静态与动态两种,静态资料是已成型不会发生变化的,如科室成立、人员任免等文件、相关科室及人员证书等,这些通过扫描上传到系统相应的目录中;动态资料是随时间变化也在不停地变化而渐增,如值班记录、考核记录、不良事件的报告、投诉受理、满意度调查等等,实现等级医院评审所需材料动态更新,不同条款相同资料共享,不需重复建档。
实现评审三级责任落实。承办科室、督办科室、责任科室定期动态分析问题,责任科室对照标准随时自评。对于动态资料,按渐增的时间又可分为每日、每周、每月、每季度等,督办科室根据分类可随时查阅相关部门有无按时上传资料,并给予相应的提示信息。
实现外聘专家可以不到医院,网上对医院评审资料审查。常规等级医院进行评审之前,医院都会请外聘专家进行模拟查看资料的准备等情况,一是增加外聘专家车马劳累之苦,二是外聘专家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限定的范围地点内完成相关内容查阅,三是医院也要相关从多部门的人员跟从,往往限于地点、限于时间等原因会有诸多材料没能仔细斟酌。
结合等级医院评审条款中的PDCA要求建立相应的管理子系统。借助医院评审系统集成办公平台的研发,建立相关的办公子系统,让医院信息化工作更深入、更细微,进一步推进和发挥信息化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取消医院各科室手工报告资料,办公子系统实现手机移动办公功能。医院评审系统集成办公平台将医院各部门报告的申请、审批等工作通过终端电脑、手机、平板等在网上进行,减轻人员的往返劳累,办公也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2 本项目研发方法与流程
对本项目要实现的各个功能进行详细分析,并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对整个软件系统进行设计,如系统框架设计、数据库设计、数据安全措施等。医院评审系统集成办公平台研发,通过进行网上注册、登录身份的识别及文件的加密传输,完成文档的上传、签收及意见反馈,由角色管理分配相关人员访问菜单的权限,实现网上申请、审批流程。
项目在投入实施前要完成诸多的测试:首先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要完成最初的原始测试,对单个模块中的每个菜单、每个功能按钮、保存好的每个数据等等都要一一重复多次操作,检查每个数据是否正确。其次,安排专门从事测试工作的人员进行逐模块、逐功能的深层测试及全平台整体测试,认真校验每个操作得到的数据与实验数据是否一致,对于测试中发现的问题测试人员及时反馈给开发人员,开发人员对程序进行调整更新升级后,测试人员对更新的程序再次进行上重复操作演试,确认更新的问题明确解决到位为止。最后,进行功能应用层面的用户参与测试,同样对测试中出现的问题处理办法跟模块测试中一样,多次反复N次后方可计划安排试运行,在测试过程中涉及功能模块变更与调整的内容,也在该测试过程中得到解决。
3 医院评审系统集成办公平台研发展望
将评审标准要求融于日常工作,提高医院内涵。医院评审系统集成办公平台研发要实现网上文件的上传、签收、意见反馈及通过掌上设备随时随地完成相关的申请、审批工作,让平时繁琐的工作在无纸办公系统中有效进行。
提高医院各科室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及协同能力。医院评审系统集成办公平台研发为医院管理部门与一线科室、院领导与员工之间架起了无形直通的桥梁,让联系沟通无时无地不在,不仅为医院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更使迎评工作有效实时进行,同时通过掌上终端(如手机)随时随地进行网上申请、审批工作,工作场所与时间不再受任何牵制,由因特网将办公场地移出医院甚至全国、世界各地。
实现无纸化、移动办公节约人、财、力。医院评审系统集成办公平台研发以减轻各医院迎评时众部门疲于资料的突击筹备,让迎审工作体现在平时的日常工作的点点积累,并按时进行文档的上传、签收、反馈,使管理部门督查承办部门的工作进度一目了然,避免人员的往来奔波,迎评工作在无纸化办公中循序渐进地进行。
4 结语
目前医院评审系统集成办公平台开发、测试工作已全部完成,现在医院各部门运行之中。所有医疗机构都有面临等级医院评审不同级别的自评、测评、复评检查,而为迎接相关的检查必须进行资料准备工作,同时迎接相关检查也是医院自身发展的能力的一个展示,医院也竞相需要将自身优秀的一面能充分地展示给相关检查部门与社会。总之,医院评审系统集成办公平台适用于所有医院迎评与办公自动化的需求,而目前的医疗机构中绝大部分都没有这样的应用平台,该平台的推广必将对医院的社会、经济效益带来不可估量的增值。
参考文献
[1]陈先芳.浅谈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平台开发与组网技术[J].电子世界,2014(6):93.
[2]孙斌,杨伟国,朱海燕,等.基于信息化手段的医院后勤综合调度平台一体化建设[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4):79-80.
[3]陈江飞,朱素燕,徐萍.我院药品使用权限的信息化管理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4,30(4):308-309.
综合集成平台 篇3
关键词:智能大厦,系统集成,管理模型,子系统
1 概述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和图形显示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智能大厦逐步发展起来, 它是现代化建筑技术和先进的智能化技术的完美结合体。
智能大厦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目前世界各国的定义不尽相同。按照美国智能大厦协会 (American Intelligent Building Institutes, 简称AIBI) 的定义, 智能大厦是通过对建筑物的四个基本要素———结构、系统、服务、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的最优化考虑, 提供一个投资合理且拥有高效率的舒适、温馨、便利的环境。AIBI虽然对智能大厦要达到的功能进行了界定, 但对设备上并无具体规定。
一般认为, 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大厦是1984年建成于美国Hartford市。这是一座旧的金融大楼翻修改造而成的大厦, 楼内铺设了大量通信电缆, 增加了程控交换电话和计算机办公自动化 (OA) 系统, 楼宇内的配电、供水、防火、空调等系统均由计算机系统进行控制, 楼内各用户都享有电子邮件、语言传输、文字处理、科学计算、信息检索和市场信息查询等全方位的信息服务。这座大厦算是早期智能大厦的雏形。
在我国, 通常把符合5A标准的大厦称之为智能大厦, 其中“5A”标准是:通信自动化 (Communication Automation, 简称CA) 系统、办公自动化 (Office Automation, 简称OA) 系统、大楼管理自动化 (Building Management Automation, 简称BMA) 系统、消防自动化 (Firenze Automation, 简称FA) 系统、综合管理自动化 (Maintenance Automation, 简称MA) 系统。
2 系统总体设计
随着Internet和Intranet技术的发展, 以及对现代智能大厦功能的新需求, 人们将传统布线系统中的各种不同组成部分进行综合, 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从而出现了智能大厦的综合布线系统 (PDS) , 即结构化布线系统 (SCS) , 它是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是Intranet网络工程建设的集成。
一般来说, 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智能大厦应该满足两个基本要求:第一, 对大厦管理者而言, 应当有一套便于控制、运行、维护和管理的通信设施, 花费较少的费用便能及时与外界进行联系;第二, 对大厦的使用者而言, 应当有一个舒适、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激发人的创造性的环境。
现代意义上的智能大厦必须建立一套先进的楼宇布线系统, 它是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基础。该布线系统不仅应提供电话服务, 还应该提供计算机网络、安全报警服务和监控管理服务, 同时还必须有开放的标准通信接口、宽的频带、高的传输率和智能化的管理方式。智能大厦综合布线总体系统结构的设计 (5A模式) 如图1所示。
智能大厦系统的功能设计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集成设计, 设计者需要将各类分离的设备、功能、信息等综合集成到一个既互相关联又协调统一的系统中, 巧妙灵活地运用先进技术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3 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模型
智能大厦的综合布线系统也称为结构化布线系统 (Structured Cabling Systems, 简称SCS) , 它是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是Intranet建设中网络工程建设的基础。一个综合布线系统从结构上由六个子系统组成, 分别为工作区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水平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和建筑群子系统等。这六个子系统的关系如图2所示。
3.1 工作区子系统
该子系统实现由各工作间或隔断内的设备 (计算机等) 到信息插座 (RJ45) 的连接。在设备和信息插座连接时, 可能需要其它的装置或设备。工作区子系统所使用的连接器必须具有国际ISDN标准的8位接口, 以便能接受大楼管理自动化系统 (BMA) 的低压信号和数据网络信息。
3.2 水平干线子系统
该子系统实现工作间中的信息插座与管理子系统之间的连接。这种布线是从工作区引出的线缆在每层楼内的水平布线, 一般与室内装修同步进行, 通过预埋线管、线槽或从吊顶过线来进行室内布线。
水平干线子系统通常用无屏蔽双绞线 (UPT) 组成, 长度不超过90米, 如果用三类双绞线可传输的速率为16Mbps, 用五类双绞线可传输的速率则可达到100Mbps。
3.3 管理间子系统
该子系统由大楼各层分设的配电间组成 (无配电间时, 则指各楼层的配电板或配电柜) , 它连接垂直干线子系统和水平干线子系统, 其主要设备包括配线架、集线器和机柜等。
当大厦内用户更新、搬迁或扩展设备, 甚至改变网络拓扑结构时, 只需改变管理子系统的某些跳线即可, 这就大大减少了维护费用。若网络性能或负载不合适时, 也可通过管理间子系统重新进行网络设置, 重新规划网段, 从而对网络流量进行恰当地平衡。
在进行管理间子系统的设计时应当注意, 需要足够的空间放置配线架和网络设备 (如HUB等) , 有HUB的地方应该配有专用稳压电源;应用配线架的跳线功能使布线更灵活, 配线架一般由光配线盒和铜配线架组成, 配线架的配线对数有管理的信息点数决定。
3.4 垂直干线子系统 (BMAckboneCable)
该子系统负责把管理间子系统连接到设备间子系统。这种布线通常在大楼内专门设置的竖井中进行。如无竖井则需打眼穿过楼层进行布线。垂直干线子系统的目的是连接大楼各层的子系统和机房, 因此通常采用单模或多模的光缆, 或采用大对数的无屏蔽双绞线, 以提高传输速率。该子系统需经主配线架、分线盒配线架, 以及相应的适配器转接到各楼层。
3.5 设备间子系统 (EguipmentRoom)
所谓设备间, 通常指的是主控室或机房, 全大楼的管理设备和主要服务器及交换机、网络连接设备均集中于此, 垂直干线经过转接架连到各系统的主机上。所有设备的连线、网络主干线、各探头 (火警、煤气等传感器) 连线都在设备间汇总。
设备间要有足够的空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如温度、湿度等) , 应该按照机房建设标准进行设计。
3.6 建筑群子系统 (CampusBMAckbone)
该子系统实现建筑物之间网络设备的相互连接, 通常由光缆及相应设备组成。从建筑物外部引入的导线电缆须经过电气保护装置方可入室, 以便防止雷电、电磁波等干扰, 对光缆则无需这种处理。建筑群子系统建设时需要敷设室外电缆, 一般采用室外架空电缆、直埋电缆、地下管道电缆三种方式, 或者三种方式的任何组合形式, 应根据现场环境来确定。
4 系统的实现及应用
上面的模型给出了集成平台的设计框架, 我们将它应用在智能大厦信息平台的设计中, 来验证该模型的实用性、可行性。我们设计的智能大厦信息集成平台, 目前可实现对大厦管理自动化 (BMA) 系统、通信自动化 (CA) 系统以及大厦物业管理系统的信息集成和管理工作。
具体设计的时候, BMA系统采用文本文件的数据组织形式, CA系统采用结构化的数据文件组织形式, 物业管理系统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组织形式, 这样体现不同子系统的资源异构性。BMA与CA两子系统的运行受到集成后的系统的实时查询和控制, 并可实现两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智能集成模型中的子系统对象和联动管理对象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比较复杂的部分, 下面简单介绍两者的一些设计实现方法。
对于BMA来说, 设备名称、类型、位置、工作状态是集成平台所需要收集的数据, 集成平台将对其工作状态进行管理和控制。因此在BMA子系统中, 需要设计一张静态的设备数据表, 以存放设备编号与物理地址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以及最近一次该设备的状态等信息, 并经常进行维护更新。子系统的状态信息、设备种类及位置信息被子系统对象使用上述设备表进行收集, 因此BMA子系统对象的BMA_TABLE定义如下:
对于CA子系统来说, 其需要对监视设备以及门禁设备进行控制, 并将其获知的告警类型、告警位置的信息传递给集成平台, 因此CA子系统需要维护设备表、告警表这两张静态的表。它先将状态信息、告警信息转换为标准的数据代码, 然后与集成平台进行交互。在告警信息编码时, 还需要加入该告警类型的联动范围 (包括:全楼、楼层、楼层内某区域和房间等) 信息。因此CA子系统对象的CA_TABLE定义如下:
子系统接口对象需要有接收对应子系统信息的接口。CA子系统接口的定义与BMA子系统类似, CA_TABLE可定义如下:
集成平台与BMA子系统的通信过程是按如下方式进行的, BMA子系统对象以循环方式每时间片 (如一分钟) 获取一次设备的状态信息, 而CA子系统也是以循环方式按时间片 (一般为半分钟) 获取一次告警信息。当设备状态信息发生变化时, 调用集成平台的子系统接口对象方法Send_message (String Name, int equipment_id, String state_message) , 将信息提取, 并发送给集成平台。而子系统接口对象也可以使用Get_equipment_message (String Name, int equipment_id, String state_message) 方法直接获得设备信息, 使用Control_equipment (String Name, int equipment_id, String state) 方法对设备进行控制。
物业管理子系统在集成平台需要时, 负责提供设备位置或告警位置的入住用户信息。其TABLE的定义如下:
集成平台的联动管理对象负责维护一张动态表和一张静态表, 动态的是活动设备表, 静态的是联动表。全部的子系统设备号都集中在一起管理, 按一定顺序排列, 联动管理对象从系统状态管理对象获得最新的活动设备号。由于设备号是按照预订的规律编码的, 其中隐含有位置信息, 并且在告警编号中也类似, 它含有联动范围的信息, 因此根据告警信息的内容, 联动管理对象可以通过二进制的一定运算, 在活动设备表中查找联动区域内其它相关的编号信息, 然后将控制信息发送给系统管理对象。
联动管理对象的主要算法设计如下:
第一步, 通过equipment_id、warning_id查询联动信息表, 如果联动信息表中无对应信息则返回;
第二步, 根据warning_id的联动范围和联动信息表中对应的联动设备类型, 在活动设备列表中查找相应设备的equipment_id;
第三步, 对查找到的所有设备, 分别将其equipment_id和联动表中对应的动作编码传递给系统管理对象。
本集成平台的组件化结构设计方法, 保证了其开放性、可重用性的特点, 将来的应用模块和相应的子系统都可以通过统一的接口, 加入到该系统中, 进一步提高该集成平台系统的智能性和协同工作能力。另外, 智能集成平台上的信息可以利用完善的互联网, 通过远程的服务器, 以及Web的形式进行发布和管理。
5 结束语
智能大厦与综合布线集成平台是一个“1+l>2”的系统, 集成性是智能建筑成败的关键所在, 智能大厦信息集成平台可以保证和提高建筑物整体的智能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智能大厦必将越来越多, 建筑物系统集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如何解决异构的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和统一工作, 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提出的这种新思路, 是基于“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 (CSCW) 的集成模式, 它采用面向对象的技术, 对各个子系统进行封装处理, 然后提供标准的接口接入该平台, 实现了对新旧异构子系统的集成, 使智能大厦的综合管理更加方便、科学。
参考文献
[1]张剑平.Internet和Intranet应用[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8.
[2]李林.智能建筑系统工程[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3]夏正友, 张世永.主动网络安全结构模型设计[J].软件学报, 2002 (13) .
[4]马时来.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5]李振银.网络管理与维护[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4.
[6]OGCA_DAI项目.http://www.ogCAdai.org.uk/.
[7]Malcolm P Atkonson.Grid data access and integration:requirements and functionalities[Z].GloBMAl Grid Forum document, 2003.
综合集成平台 篇4
关键词:数值仿真 有限元 优化设计 最优控制 软件平台
Advancements of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SiPESC - a Software Integration Platform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Chen Biaosong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bstract:Numerical simulation/Computer aided design (CAE) is applied to analyse, simulate, predict and design mechanical and physical performances of engineering structures and products by the employment of computers. The core of most recent concepts of “virtual manufacture”“digital manufacture”“fine design” in engineering is numerical simulation. Key concept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computation and computer modeling, therefore software is its vehicle from theory to applica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software systems are mainly developed by developed countries like USA or those in Europe and these software systems became core tools of innovative design for engineering products. Since 2006, several national organizations/committees in USA (President’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dvisory Committe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Council on Competitiveness) continuously issued reports to stress that “Computational science has become critical to scientific leadership,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and national security.”“There are immediate opportunities to strengthen the U.S. capability for SBE (Simulation Based Engineering).”“To out compete is to out compute”. China has established developing strategic through innovation and we must develop our capability independently. Self-developed numerical simulation software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and is facing fast developing opportunity.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UT) has engaged self-developed software of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for several generations and for over 40 years. Since 2007, DUT started the research project of SiPESC—Software Integration Software Platform for Engineering and Scientific Computation. This report introduce the development of SiPESC, including research background, design ideas and system framework, system’s integration capability, computation and design optimization for CAE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Key Words:Numerical simulation; Finite element; Design optimization;Optimal control;Software platform
综合集成平台 篇5
本系统密切结合国家重大工程应用中的迫切需要, 主要集中在当前虚拟现实系统中的TB级甚至PB级海量场景数据的快速处理、存储与发布、GB级复杂场景实时交互绘制以及高并发协同交互分析等技术难点进行深入研究, 研制了一个超大规模分布式虚拟现实综合集成支撑平台, 可以应用于大规模联合作战模拟演练、复杂产品设计与仿真计算、海量多维海洋信息可视化分析、以及城市规划和数字博物馆等多个行业领域, 可以克服当前我军数十万个武器装备实体及其行动描述的跨域异地多点的虚拟战场仿真演练的瓶颈问题, 也可以用于数字海洋、数字博物馆的海量数据可视化交互显示分析。
优势:本系统自成体系, 应用针对性强, 所研制的虚拟现实综合集成支撑平台已经用于我军联合作战模拟训练、电子对抗模拟、航天飞行模拟、数字海洋、数字博物馆和城市规划等重要领域, 攻克了当前大规模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研制中的大量关键技术和诸多瓶颈问题。更为重要的是, 该系统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避免了我国在国防军事和社会安全领域应用国外系统和软件工具可能出现的信息安全隐患。
综合集成平台 篇6
众所周知,信息时代最基本的资源是科学数据,越来越多的研究组织和国家政府开始重视科学数据。面对巨大的水利信息资源和持续不断的数据采集工作,对科技人员及有关部门的管理人员来说,如何直接在多源的水利信息中获取和挖掘知识与信息,如何有效、有针对性地提高相关部门决策和科研的效率,成为当下迫切的需求。所以,知识挖掘便成了一门学科,得到很高的关注度[1],互联网(Web)等技术提供了知识挖掘应用的广阔信息环境[2]。目前对于水利信息而言,数据资源庞大而复杂,但数据的来源较为分散,缺少有规范的数据管理办法,导致现在的研究工作集中在数据的管理规范和共享方法等方面[3,4,5]。虽然已有部分研究采用了面向服务的技术和思想,但是此类研究依然集中于服务的发布方面[6,7,8,9]。对于服务集成,特别是对于属性、地图和影像等服务的集成,以及在线分析的技术方面探讨较少,使得相关人员在使用时,仍然要通过“数据搜集、下载数据、整理并分析数据”这一流程,影响了研究工作的效率与产出。并且,当地震等突发事件发生时,这种处理数据的流程由于计算速度慢,会严重影响到相关部门的决策。
根据目前水利信息的共享形式,要实现主题式数据共享的环境构建,同时在数据的服务基础上,实现多数据源的综合集成与在线的可视化处理,为地理信息化研究环境的构建打下基础[10]。为此提出面向研究的主题,开展分布式的建设与开发的流程。对于相同的主题内容,对多源水利信息使用虚拟整合与同步分析的研究方法,构建由数据到知识的分析方法,以达到高速的知识获取与可视化的表达。意义在于经过研究主题式共享服务的方式,实现数据共享到服务共享的转化,在服务共享的方式中,对多源服务的集成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实时虚拟集成多源服务,在线同步数据分析和可视化表达得以实现,从而实现快速生成数据和信息的需求,提高研究和相关部门决策的效率。
1 主题式的结构与服务
自从面向服务的体系出现,特别是2008年SOA(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变成了软件工程主流方法,推动了GIS技术的革命与创新,成为了多源数据融合到知识的便利工具,同时也使资源共享的方式发生了转变[11,12]。在服务共享的模式中,能够轻松地开展对多源服务的集成处理与同步分析,例如,可以直接从互联网上得到Google Map服务,ESRI和Virtual Earth的全球影像的服务,还有天气预报等Web服务。现在仅仅通过服务地址,便能方便地将这类服务集成进各类应用中。可以想象,以后资源都会通过服务的方式发布,从而构建起服务共享的方式。而水资源评价和规划中涉及大量的空间信息,如行政区划、河流水系、地形地貌、水利工程分布、水文站控制断面位置,以及人口、实测水文数据等属性数据,GIS可以支持这些具有明显的时维性数据的获取、管理、分析、模拟及显示。这些技术和软件大大促进了水利信息的共享和表达,推动了水利工程向数字化、可视化和智能化方向的发展。
1.1 空间数据服务的发布与访问
空间地图和影像数据共同构成了空间数据,当今多数的GIS软件,例如:Super-Map iServer和Arc GIS Server等商业软件,以及开源软件World Wide,都能提供地图与影像数据的服务与发布方法。Google,ESRI,Microsoft等公司还有免费的全球影像与地图服务。因此可以轻松地使地图服务与全球影像服务集成,同时对其进行联合操作。
1.2 属性数据服务的发布与访问
Web技术中对于属性数据服务的发布方案多种多样,运用WSDL(Web服务描述语言)技术发布服务是时下比较流行的方式,是采用一种动态的脚本语言开发动态的网站。WSDL是一种XML格式的文档,被用来描述Web服务的公共接口。使用WSDL定义一个通用的接口,就可以直接访问并获取到数据库里的属性数据。
2 主题式的多源数据集成和虚拟整合的应用分析
2.1 多源数据集成的类型
多源数据集成包括以下3种集成类型:
1)多源空间数据集成。多源空间数据的集成,关键在于空间地理坐标和投影是否统一。只要加载的多源服务有统一的空间地理坐标和投影,那么,空间数据的集成是系统自动实现的。
2)多源属性数据集成。多源属性数据的集成,实现的基础是确定多个属性表之间的关联字段。每个可能关联的表必须至少有1个相关联的字段,这要求每个由服务形式被发布的属性表必须对应1个元数据信息的服务,不然用户将不能调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首先要使用关键字,以便用户能够检索出可能需要的属性数据服务的列表,然后再通过元数据信息服务,帮助用户选择查询属性表和字段,同时运用交互的方式使用户确定列表之间相互关联的字段。经过设定后,就可以进行多源属性数据的集成。在集成的过程中,通过对访问接口时所需的数据信息加以整合,得到1个新的数据表,所以这种方式并没有改变数据库原本的结构。
3)多源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集成。多源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整合需通过较复杂的操作,应当是虚拟整合之后的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集成。首先,确定被整合的数据属性的关联字段;其次,选择需要的空间图层进行绑定;最后,根据绑定的图层确定图层的关联字段。将整合的数据和图层数据集关联后,就可对属性数据进行空间化与可视化了。
当今,对于单纯的空间与属性数据而言,有很多的服务发布案例,但对于属性服务和地图服务的共享集成与应用的研究却比较少,这成为阻碍从数据到知识转化效率的原因之一。
2.2 多源异构数据服务的发布和集成
知识图平台是一种综合集成平台,构建时包括对知识的识别、组织、分级、关联和展现,同时在知识图构建的动态过程中会不断产生新的知识来更新原本的知识图。知识图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很好地把用户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地表达出来,只需明确用户的主题就可以绘制出面向特定服务的知识图[13]。
中间件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的接口,作用在于能提供数据库与应用程序的连通性,使得在开发应用的过程中不受来自操作系统、通信协议的影响。因为中间件具备标准的接口与协议,所以能够在不同的平台上开展数据操作和共享。按照所完成功能的不同,中间件可分为数据可访问、基于消息、交易及面向对象的中间件等4类。
多源水利信息的主题可视化由综合集成平台与数据集成中间件联合完成。中间件可以针对多元数据进行综合、筛选和加工,综合集成平台能够针对需求进行主题式定制应用组件。通过定制的组件控制数据集成中间件,可达到主体化的信息服务,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加深数据的挖掘。
2.3 主题式的多源数据虚拟整合与可视化分析
水利行业中涉及大量的空间信息,如行政区划、河流水系、地形地貌、水利工程的分布、水文站控制断面的位置、人口、实测水文数据等属性数据,GIS可以支持这些具有明显的时维性数据的获取、管理、分析、模拟及显示,这些特点都很适合进行信息的可视化展现,技术路线图如图1所示。
这样,基于综合集成平台和数据集成中间件对信息定向加工后,通过GIS平台便可实现对所需信息的展现,数据发布方案如图2所示。
2.4 多源数据集成和虚拟整合的应用实例
本实例来自于新疆哈密建设兵团十三师水务局综合集成水务平台,按照分析的技术流程,采用World Wind作为地图服务发布引擎,结合数据集成中间件,开发了基于综合集成平台的水利多源数据集成系统。该系统能够集成互联网上已经发布的地图和影像服务。
应用时,首先打开综合集成平台,绘制服务所需的知识图,应用界面如图3所示;根据需要在各节点进行设置,包括通过中间件对多源数据源的添加,达到多源数据的融合,如图4所示;根据服务添加定制的组件,实现对数据的定向加工,如图5所示;在设置好前面节点后,点击展示,进行在数字地球平台上的可视化展示,如图6所示。
从实例可以看出,在综合集成平台下,针对服务进行主题式的组件定制,可通过控制数据集成中间件获取数据,最后通过GIS展示信息。可以针对不同的业务绘制不同的知识图,添加不同的组件,实现面向不同的服务。在获取信息的同时对数据进行符合业务需求的定向加工,大大提高了信息集成的效率,加强了应用的实用性,使得有关人员对信息的需求进一步得到满足。信息处理后的结果被很好地展示的同时,业务的逻辑流程也能够通过知识图被展示。
3 结语
选择水利行业的数据,通过使用主题式的面向服务技术处理多源数据集成的问题,同时实现将整合后的数据集成分析与可视化,达到对数据搜集、整合、分析的目的。结果显示,数据的分散异构问题在主题式的多源数据集成研究方法下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不仅优化了“搜集数据,下载数据,整理分析数据”的传统研究流程,而且相较于传统的数据共享模式有着显著的优势。由于面向服务的组织架构具有相对开放的数据接口及统一的发布规范,所以能够方便多源数据的集成、直接的在线分析和数据的可视化。由此可见,基于主题的服务共享模式,会成为未来数据共享模式的发展方向。在开发基于服务架构的应用时,首先应当对具有相同主题的数据进行服务发布和集成应用,然后按照主题的分布开展工作,在进行服务的同时构建相应的主题应用。
通过系统应用的开发,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每一个数据服务的应用、元数据信息都必须有一定的规范且要填写完整。如果元数据信息不够详细,在数据源相对复杂时,会严重影响数据集成的工作效率。
荣国网旅游电商集成平台 篇7
旅游联手电商强势出击
荣国旅全资子公司——山西荣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软件技术开发、网站建设与推广、电子商务、自动化办公、计算机信息系统支撑、互联网增值技术服务等相关业务的高科技企业。公司致力于企事业单位建站和电子商务的应用及推广, 拥有独立的高端服务器, 提供域名注册、虚拟主机、中文网址、企业邮箱、网站建设、网络营销和软件开发的企业网络工程的全程跟踪与服务, 行业范围涉及旅游、机械、医药、建筑等领域, 是金融、政府、通信、电力等行业的长期合作伙伴。
“十二五”规划中, 我国将电子商务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确提出将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在各行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与不断深入, 其中特别注明“旅游服务”电子商务的开发与应用, 积极推进移动电子商务等创新电子商务领域的研发。数据显示, 2012年全球旅游产业增幅4%, 中国的旅游业增长幅度更大, 2013年旅游业收入预计会有14.2%的增长。随着网络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将发挥巨大的潜能, 带动各种消费, 啦动经济增长。
荣国科技紧抓机遇, 经过两年多的分析研究和实地调研, 结合当前电子商务主导经济消费思潮的不断深入, 以及荣国旅17年来对传统旅游运行模式和未来消费转型的思考, 看到旅游电子商务未来的发展潜力, “荣国旅游全国系统电子商务集成平台”应运而生。该平台通过采集筛选整合旅游行业各种资源, 以全新的网络视角打造空中旅游营销模式, 实现无地域、无国界、无时空、零距离、高品质网络旅游全新体验平台, 为旅游者提供一站式预定、一对一服务, 使旅游者足不出户遍知天下旅游事。
据了解, 该项目从2012年5月开工, 至今一年多来, 基础架构已初步完成, 现已投入第一期试运营阶段, 实现省内及周边、国内及国际成品线路展示、在线预订、网上支付、线上线下客服互动、旅途跟踪、售后回访等一条龙信息化服务体系。第二期内容将进一步升级现有功能, 另增加自助游、自驾游板块、旅游攻略、车辆预定、酒店机票、景点门票、土特产预订系统等单项服务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开发, 并实现基于安卓和苹果手机移动支付客户端的开发工作。第三期预计将在两年内继续拓宽平台领域完成导游信息平台的整合与开发, 并实现基于平台的大型旅游社区和在线交互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线上线下结合保证服务
随着生活方式以及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旅游、对旅游电商的服务也随之有所提高。固有的模式缺乏创新, 已经满足不了人们日益提高的需求, 面对相似的价格及质量, 旅游者的选择往往是由服务品质来决定。如何能够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并能适合每一位旅游者的特色服务, 成为旅游电商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据介绍, 荣国旅游电子商务集成平台最大的优势就是性价比高的产品和服务, 而重中之重就是服务, 坚持以“服务第一, 信誉至上”的宗旨, 不断创新进取。通过采用最先进的云技术、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等科技手段, 将旅游与电子商务结合, 打破了传统旅游业的发展模式, 开创了一种更新、更便捷、更直观的景区与消费者联系的通道, 充分利用强大的采购团队、强大的网络资源优势, 将各种旅游资源整合放入荣国旅游电子商务集成平台, 将天下旅游资源一网打尽, 形成一个以旅游为核心, 相关内容为辅助联动的旅游商务电子集成平台。
同时, 该平台采取网上网下联动的方式, 为即将出行的旅游者提供360度全方位多角度24小时的沟通与服务, 使旅游者足不出户“一网了然”, 而在移动电子商务方面, 旅游者可以体验最快捷、最广泛的个性化、自助式的即时旅游服务, 实现“一部手机, 畅游神洲”。
为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 荣国旅游电子商务全国集成服务平台还实现了线上与线下互动, 产销分离, 统一采购、统一宣传、统一客服、统一操作、统一编辑、统一营销, 全部采用国际标准化作业流程。在线上为游客提供旅游资讯、多产品、个性化的组合与预订服务, 在线下以信息共享带动地面旅游服务资源的整合与业务协同, 促进线上和线下资源的结合, 构建覆盖旅行前、旅行中和旅行后的服务价值链, 形成“线上预订”与“线下服务”的综合服务能力, 加快“走出去”步伐, 联手开拓国际市场。
据公司负责人介绍, 荣国旅游电子商务集成平台预计投资1亿元, 届时将建成山西省乃至全国一流的旅游行业信息交互电子商务集成平台。该项目的开发与建成将对山西省信息化管理工作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 线上与线下的结合将会成为一种趋势, 线上完成交易, 线下消费体验, 在线平台整合线下资源, 带来消费, 更是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行业, 提升效率和价值。传统旅行社生产销售模式与现代电子商务模式结合, 是促成双方合作和转型的机遇, 更是传统旅行社“触电”寻找新的营销方式的最佳途径。
医院集成平台建设的探讨 篇8
医疗集成平台是将临床各类子系统, 如:门诊、住院、药品、PACS (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及LIS (实验室信息系统) 等进行集成, 以协助医务人员在系统集成平台上能随时访问所需临床数据, 从而及时有效地作出临床医学决策。医院在信息化建设初期, 由于缺少整体架构, 各医疗信息系统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1], 加之各个异构系统逐步独立完成实施建设, 服务对象的多种类及医疗事务的复杂性决定了系统的多样性和信息化的多元化发展[2], 而系统之间缺乏标准进行数据交换和协同, 大多采用两两集成的方式, 增加了系统的维护难度;当某一系统更新时, 与其集成的其他方需随之改动, 对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功能性等产生系列未知的影响;同时, 集成的质量难以保证, 部分厂商之间的集成没有日志, 难以跟踪和监控, 异构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是否成功缺少透明度等。上述问题是大多数医院在信息化建设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尤其对于起步较早、各业务信息系统分步骤建立的医院, 会面临着多元异构信息系统整合集成的需求。
1 集成平台的建设目标
集成平台概念在其他领域应用较多, 技术较为成熟, 但真正在医院信息系统 (HIS) 中取得实效的案例, 还为数不多[3]。参考其他行业和国内外HIS建设的经验, 结合我院特点, 笔者认为集成平台的建设目标包含以下几方面。
1.1 实现系统间互联互通
集成平台应基于HL7/DICOM等标准, 参照IHE技术框架和体系结构, 将各种医疗信息 (影像、文字、视频、检验数据等) 采用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SOA) 和企业服务总线 (Enterprise Service Bus, ESB) 技术实现松耦合集成[4]。通过建立标准的数据交换和公用字典, 将既往分布在各业务系统中的信息交换整合到医院信息集成平台, 实现医院各科室间、医院间信息的互联互通, 消除信息孤岛, 实现医院信息数据共享。
1.2 打造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数据中心
集成平台的共享数据, 应按照卫计委出台的基本数据集标准, 建立丰富的医学知识库, 并与医院各业务系统实现信息互联与共享[5]。集成平台解决在网络环境下对业务集成的需要, 异构数据整合的作用是为上层应用系统提供集成、统一、安全、快捷的信息查询及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服务[6], 通过集成平台使一线医护人员更方便地获取患者的各类信息, 及时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并能建成以患者为中心的面向医疗、科研、管理的临床数据中心。
1.3 实现业务协同共享
以集成平台建设为契机, 通过高度共享的信息来实现对诊疗流程和医院工作模式的梳理和优化。集成平台的成功实施,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院管理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 而非仅仅依靠技术本身。集成平台应能支持医院资源进行合理调配、降低投入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
2 目前业内集成平台建设的2种观点
2.1 积极实施与尝试
国内医院在信息化建设初期, 由于缺少统一的顶层规划, 大多使用传统的视图、存储过程、动态连接库等方式进行数据交换和协同, 将需要集成的两个应用中各自的消息格式、通信协议、数据模型, 进行代码设计、编写接口, 以便实现应用间集成[7]。这种传统做法给信息主管部门带来了极大压力, 例如:系统升级改造成本越来越大, 信息项目的投入产出比越来越低, 难以得到院领导和一线业务人员的理解;表面上信息系统的运维尚能应付, 但随各系统不断接入, 底层复杂而又雷同的数据交换方式, 逐渐成为系统稳定的“隐形炸弹”;一些合理的业务需求, 技术层面上并不复杂, 但只要涉及多系统间交互, 实现较为困难。集成平台是摆脱此类困境有效途径之一。一些医院的CIO认为, 信息化发展的长远规划需要医院与厂商联合对集成平台进行大胆尝试与探索, 否则医院信息化产品仍将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
2.2 观望与等待
卫计委出台的各类技术标准, 没有明确要求医院实施集成平台, 只要求医院医疗流程各环节信息能够采集、共享和利用, 通过智能化处理提高医疗安全、质量和效率, 为临床医疗活动提供全面的信息化解决方案[8]。至于信息共享方式的选择, 是采用集成平台, 还是传统点对点方式, 需要医院根据现有系统、实施周期、投入、系统建设时间等因素来选择恰当的集成方案。从技术上讲, 完全采用标准接口的集成环境是理想的, 但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厂商提供的信息系统在设计之初未考虑标准接口。目前建设一个完全采用标准接口集成的环境是比较长线的投资, 需较长时间方能发挥作用。与其集成平台一边实施一边不断优化, 不如观望与等待更为稳妥。
3 医院集成平台在几家医院的应用
3.1 应用实例一
集成平台实现过程:某市级三甲医院, 核定床位数700张, 年门诊量达120万人次, 年出院病人为1.5万人次。政府主导投入医院信息化建设, 两年前采用“休克疗法”, 进行了完全意义上的信息系统推倒重建过程。中标的HIS厂商作为“总包方”为医院提供了HIS、LIS、PACS等全套信息化产品的整体解决方案, 集成平台属于其信息化投入的重点产品之一。在半年时间内, 经过管理、信息、建设3方的共同努力已初见成效。
主要特点:该医院规模和需求量适中, 院管理层对集成平台的上线倾注了非常大的精力, 尤其在临床依从性方面, 采用行政手段强力推行, 渡过难关。院方对总包方技术上充分信任和依赖, 当实施中遭遇困难, 院方多对需配合的厂商施予压力, 促其协同合作。
HIS厂商作为集成平台的实施方, 在异构厂商间的技术协调上存在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这使得该院集成平台数据交换较为顺利, HIS厂商将更多精力投入临床智能库和业务协同效果的展现上, 经过各家厂商及院方的全力配合, 院方管理层对实施效果相对满意。
3.2 应用实例二
集成平台实现过程:某省级综合性三甲医院, 核定床位数2500张, 年门诊量逾300万人次, 年出院病人超过11万人次。非HIS厂商为该院实施了集成平台产品, 历时1年半左右, 已完成基于消息中间件为主的集成平台与运营BI决策系统, 能够满足医院管理的需求。
主要特点:侧重于相对独立的集成平台建设, 打造出了独立性较高的集成引擎, 强调对卫计委互联互通、集成共享等相关标准的认证和支持, 但由集成平台延伸扩展至跨系统间的临床应用服务、异构系统间的协同交互等功能涉及面有限。这与该集成平台厂商提供的产品理念有关, 他们认为由集成平台扩展的应用功能, 应由相关第三方厂家基于其消息中间件的服务机制来实现, 实施方只负责集成平台的内部集成引擎即可。
3.3 应用实例三
集成平台实现过程:某综合型三甲医院, 核定床位数2400张, 年门诊量逾250万人次, 年出院病人超过5万人次。自2010年起开始着手进行集成平台建设, 凭借管理咨询公司进行流程梳理和信息系统的顶层设计和系统分析。该院与集成平台厂商经过近3年的通力合作, 目前已打造出了含集成引擎、临床数据中心、公共服务、病人主索引 (EMPI) 相对完整的集成平台框架体系。
主要特点:强调顶层设计、周密规划的运筹与调控作用, 慎重选择了集成平台的供应商。在实施中, 向各家信息厂商提供了Java、C#等多种语言的集成开发技术指导手册, 对于技术实力相对薄弱的厂商, 甚至会“代笔”为其研发集成代码。
4讨论
我院目前正在开展对集成平台的选型工作, 通过对上述几家医院的实例分析, 我们认为, 集成平台产品的选型应考虑: (1) 选择适应医院信息现状的、正确的集成平台架构。在集成平台产品的选择上, 业内各厂家都有各自的架构特点, 有些强调“独立”, 有些凸显“全面”, 在产品选型上要本着“务实”的态度, 去繁化简、因地制宜地探求最适合本院需求的集成架构; (2) 重视对现有系统改造的工作量。由于集成平台采用了消息接口等信息交换技术, 各系统应基于消息发送机制进行相应的系统改造, 因此, 在采购时应优先考虑带有标准接口的产品; (3) 选择有实力的合作伙伴。在系统集成的过程中, 作为HIS“技术总管”角色出现的总集成商, 能否协调众多供应商进行标准化的改造, 能否细致深入地“消化”院方对集成平台的需求, 能否拥有足够丰富的项目管理实施经验以应对上线后的各类突发事件, 对于集成平台产品的选型也是一个关键点。
参考文献
[1]王晓飞, 李明, 马睿, 等.医疗信息集成平台的现状与思考[J].西南军医, 2013, 15 (5) :584-586.
[2]计虹, 沈韬, 金昌晓.医院信息系统多元化集成发展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 2013, 33 (6) :36-38.
[3]张立, 胡正刚, 杜智, 等.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平台建设的目的和效果[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2012, (2) :47-49.
[4]刘博, 夏新, 陈彦东.基于信息集成平台的业务整合与数据共享方案[J].医疗卫生装备, 2013, 34 (7) :46-48.
[5]林志刚.医院信息集成平台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 2013, 28 (9) :39-42.
[6]孟庆崧, 戴鲁男.基于SOA的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平台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 2012, 7 (6) :51-53.
[7]胡志坚.集成平台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2013, 9 (4) :59-65.
综合集成平台 篇9
方便地解决部门间分布式数据库的命令传递;采用C#实现数据收集模块。最后,文章介绍了防汛平台功能特点。
[关键词]:分布式数据库;.net Remoting;C#;掌上平台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Flood control handheld platform in Ningde city
ZHENG ZHI-xing ZHU Tian-Fu Yu Yong- Cheng
(Fujian Provincial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Center,fuzhou,350001)
ABSTRACT: The observation data of Ningde Municipal Water Conservancy Bureau, bureau of hydrology, Meteorological Bureau and other departments based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flood control and command,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platform on the palm, offer decision service for flood control. Platform construction involves a cross sectoral, cross network, cross regional.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ifficult to realize platform: use.Net remoting easily solve the remote command department distributed database transfer, using C# to realize data collection module. Finally,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flood control platform.
KEYWORDS: Distributed database, .net Remoting, C#, Handheld platform
1 项目背景
在灾害性天气发生时,面临如何提高决策服务质量,如何加强跨部门间信息共享,如何拓展预警信息的发布渠道,如何加强预警发布及时性等问题。宁德市气象局提出建立市水利、水文、气象信息集成掌上平台,实现跨部门间数据共享,为气象灾害的决策服务、部门联动和预警预报等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建立跨部门信息集成掌上平台,可随时随地查看水利局、水文局、气象局等部门数据,同时依托掌上平台可便携特点,针对性开发数据分析、对比功能,方便防汛指挥人员及时调用各部门、各类数据,为防汛指挥、防灾减灾提供决策服务,同时也为政府工作人员在灾害性天气的决策指挥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
2 信息集成掌上平台体系结构
系统网络结构拓扑图如下图所示,宁德市水利局、水文局通过政务网线路与市气象局实现互联互通。“宁德防汛平台”数据库服务器部署在市气象局,市水利局、水文局设置中间数据库,双方将共享数据存入中间数据库,防汛平台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实时读取水利局、水文局中间数据库。
系统网络结构拓扑图
管理服务器实时收集分发气象局内部数据,实现数据实时解析和入库。应用服务器负责与掌上移动终端用户访问和应用程序集成。
3 实现难点
数据库管理系统技术已广泛而深入地应用于各个领域的信息处理技术中,它与迅速发展的网络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对远程数据库的操作,发展成为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指数据物理上分散而逻辑上集中的数据库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将地理位置分散的多个逻辑单位联接起来,共同组成一个统一的数据库系统。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虽然有诸多优点,但它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如数据一致性问题、数据远程传递的实现、通信开销的降低等,这使得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开发变得较为复杂。
3.1数据远程处理框架
“宁德防汛平台”使用远程处理框架(.net Remoting Framework)技术方便地解决多部门分布时数据库间的数据、命令远程传递问题。 远程处理框架技术 将远程调用的技术细节隐藏起来,服务程序只需要通过简单的设置就可以把本地对象变成为远程提供服务的远程对象,客户端可以像访问本地对象一样透明地访问远程对象,所有的消息、报文等都交给.net Remoting 对象处理,大大简化了开发。
“宁德防汛平台”采用.net Remoting 远程处理机制:在市水利局、市水文局服务器端,我们创建一个服务器类的实例,而客户端的远程处理系统创建一个表示该类的代理对象,同时,服务器向客户端对象返回一个对本代理对象的引用;
其次,我们在市气象局客户端调用方法时,远程处理基础结构连接检查类型信息,监听信道获得请求,并将其转发到外部门服务器远程处理系统,服务器远程处理系统调用被请求的对象;服务器远程处理系统把响应捆绑成消息并通过信道发送到客户端的远程处理系统;客户端远程处理系统通过代理将调用的结果返回到客户端对象。
3.2 数据收集模块
气象数据来源格式种类繁多,网络环境复杂,数据要求精准,因此采用自动化的数据格式同步拷贝软件,是解决这种复杂通道方法。
采用C#开发数据同步收集软件,它启动后自动监听指定目录下的数据文件,可以指定要监听的数据文件格式,支持正则表达式。一旦有符合条件的数据文件产生,它将通过调用操作系统提供的文件拷贝接口,将文件自动收集到指定的目录,这个目录可以是与源目录在同一台物理机器上,也可以与源目录不在同一台物理机器上。
数据同步软件工作原理图
3.2.1模块的并行性
数据同步收集软件的配置文件如下,源目录与目标目录可以是多个,文件名称支持按照正则表达式过滤。
数据同步收集软件配置文件
这个主要用多线程的方式来实现,对数据的收集任务进行分段,每段的任务都在一个独立的线程中实现,但是需要有线程的协调调度机制,以保证这种收集任务的正常有序执行。
3.2.2模块的可恢复性
采用类似“断点续传“的原理,当系统发生异常,如正在收集时网络断接,终端没电等情形,会导致下载了部分数据,但不是完整的数据。网络重新连接后或者中断供电正常后,从已经传好的位置之后的数据开始续传,而不是从头开始,可以极大提高系统数据传输效率以及模块的可恢复性。
4 掌上平台实现
掌上集成平台作为全新的决策服务手段,系统实现对宁德市水利、水文、气象部门数据资源整合,为防汛指挥人员等工作人员提供各类针对性的决策服务信息。实现市气象预警信息、市水文局洪水预警信号同平台发布;以宁德乡镇行政区划为底图,多部门雨量数据叠加,实时生成任意时间段全市雨量分布图,方便市、县防汛指挥人员查看;水利局、水文局雨量监测站点数据、水库水位、河道水位等数据;通过后台设置实现水库水位、河道水位等数据的阀值报警,实时提醒防汛指挥人员关注汛情变化;提供汛情简报、重要天气报告等决策服务材料。
5 结束语
“宁德防汛平台”作为全新的气象决策服务平台, 实现“融入式”的气象服务, 推动气象工作政府化、气象服务现代化,也是市、县气象服务的新手段、新方式。
参考文献
[1] 王永刚,卢晓颖,方云等.2012.远程分布式数据库查询系统的设计.科技视界。38
[2] 宋长青,吴丽平,郭锐等.2012.分布式数据库同步技术及其在气象行业中的应用。88
如何构建移动医疗信息集成平台 篇10
关键词:移动医疗,信息集成平台,二维码识别
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为医疗事业的良好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尤其是无线通信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 为解决医疗业务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医疗业务包含住院登记、标本采集、出院结账等内容, 如此复杂的业务为医疗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然而, 由服务端和客户端共同组建的移动医疗信息集成平台具有实时信息录入和查询等功能, 医疗业务处理人员通过RFID无线射频识别、二维码识别等手段可以解决各项医疗业务, 使得医疗信息化逐渐加强。因此, 必须构建移动医疗信息集成平台, 从而促进医疗事业进一步发展。
1 移动医疗应用的需求
1.1 医疗业务与移动医疗应用互通的需求
随着医疗信息的不断增加,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 并有效解决患者病历文书、患者检验查询数据等内容, 所以需要满足移动医疗应用的需求, 必须建立移动医疗系统, 从而为医疗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检基础。在信息科技不断增长的时代, 医院必须采用药物、移动门诊输液应用管理系统, 继而通过PC端应用对病情加以观察, 因而利用移动医疗信息集成平台实现规范医疗工作。
1.2 索引识别信息的登记与访问需求
为了规范医院移动医疗用户统一登录认证工作, 必须对管理员工身份数据进行统一。同时, 为了规范对医护工作人员和病人身份进行访问。因此, 为了规范移动医疗服务, 并通过移动医疗应用满足索引识别信息登记于访问的需求, 必须借助于移动医疗信息集成平台, 通过条码扫描的形式对信息对应关系予以确认, 然后采用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和生化标本等对索引识别信息进行登记与访问。
1.3 医疗档案信息管理的需求
当前, 患者的档案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内容, 为了满足医疗档案信息管理的需求, 必须借助于移动医疗信息集成平台, 对患者的档案信息加以管理。通过将不同生命周期内的诊疗信息加以整合, 整合的信息包含放射检查影像、健康监测数据等信息, 然后让医疗服务人员对医疗活动有充分的了解, 继而降低医疗风险。
2 移动医疗信息集成平台的功能构架
2.1 信息资源层
对于移动医疗信息集成平台, 主要是通过建设不同的信息层, 然后加强平台的扩展应用, 做好统计查询、区域医疗协调等服务。信息资源层是移动医疗信息集成平台中的重要区域, 信息资源层包含医疗服务人员各机构信息库、患者信息等内容, 具有数据存储、管理等功能, 在建设信息资源层过程中, 一定要对数据信息进行采集, 然后对其加以归档和存储, 从而实现对角色予以智能分类的功能。
2.2 信息交换层
信息交换层主要是与医院的医技辅诊科室信息系统、移动医疗系统等进行对接, 信息交换层是移动医疗信息集成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信息交换层可以实现业务信息的交换, 并建立健全的HL2.XMessage的ESB消息总线机制, 对平台中的各个系统加以规范, 通过对ESB消息接收服务、发送服务等进行有效控制, 最终保证上传到平台中的数据信息具有规范性和一致性。
2.3 信息平台服务层
信息平台服务层可以提供对接平台业务系统的各项服务, 然后加强跨机构信息交换共享和跨平台的应用。信息平台服务层通常包含如下服务:主数据管理和数据字典更新服务。此外, 还包含患者查询服务, 尤其是KOS接收服务和跨机构影像共享服务都是移动医疗信息集成平台中的主要服务功能, 可以满足医疗人员和患者的需求。同时, 对全过程电子病历进行浏览, 能够实现医疗服务规范化。这些服务都是为了满足患者的各项需求, 也是移动医疗信息集成平台的功能框架。
3 移动医疗信息集成平台服务的内容和应用
3.1 移动医疗信息集成平台服务的内容
移动医疗信息集成平台服务的主要包含如下内容:第一, 统一身份认证服务。该服务是在认证授权机制下, 通过提供权限管理、安全审计等服务, 对用户信息加以有效管理。第二, 患者主索引服务。在移动医疗信息集成平台环境下, 通过EMPI适配器和PIX/PDQ服务器对患者信息进行更新主索引、获取患者主索引等服务。第三, 统一电子病历调阅服务。通过移动医疗信息集成平台中的电子病历浏览器, 可以向用户提供个人访问电子诊疗记录应用程序, 从而实现医疗人员做好医疗服务。
3.2 移动医疗信息集成平台的应用
目前, 移动医疗信息集成平台主要应用于移动查房、移动护理、患者就医、院前急救等方面。在移动查房过程中, 可以向患者提供索引服务, 并实现患者信息与移动查房系统中的信息同步, 继而确保查房信息具有真实性。此外, 在移动护理过程中, 可以保证电子病历与移动查房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同步, 而且通过信息平台识别码信息可以判断出患者的病情。总之, 移动医疗信息集成平台在医疗中的应用, 极大的推动了医疗行业的良好发展。因此, 必须加强对移动医疗信息集成平台的构建。
4 结束语
移动医疗信息集成平台是解决医疗业务的最佳途径, 对医疗资源加以整合, 可以实现医疗服务流程向规范化、科学化转变。因此, 必须加强对移动医疗信息集成平台的构建, 从而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辉.基于IHE的移动医疗信息集成研究[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2013 (4) :340-344.
[2]刘翰腾, 周毅, 李小华等.移动医疗信息集成平台的构建[J].中国数字医学, 2014 (4) :19-22.
[3]王琳华.云计算在智慧医疗集成平台中的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 2014 (2) :64-65,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