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安防系统(精选11篇)
博物馆安防系统 篇1
1系统规划
安全防范工程设计需要遵循的准则:①必须依法进行。②应该因地制宜。③注重防范效果。④设计时必须遵循技防、物防、人防相结合。⑤在进行系统规划设计和设备选型时,要注意系统整体架构的合理性,充分考虑系统硬件和软件的安全性、可靠性、维修性、维护保障性、先进性、兼容性、可扩展性、经济性和系统的适用性要求,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抗破坏能力。
2系统设计
2.1入侵报警系统的设计和选型。
①外周界防护。外周界与复杂的周边环境相邻,人防和物防的难度相对较大。进行安防系统设计时,要结合博物馆的外围环境结构特点,在尽可能加强物防设施的前提下,建立外周界技术防护,为完善纵深防护体系、感知风险事件提供前沿保障。
②监视区。监视区指室外周界报警或周界栅栏所组成的警戒线与防护区边界线之间所覆盖的区域。监视区的建立,可以从宏观上全面监控博物馆外围的各种动态、静态情况,为外周界报警后提供实时的图像复核,同时还在外周界与防护区之间形成具有一定深度的缓冲带,如果出现非法闯入防区,则立即向控制中心发出报警信息。监视区内设置的视频监控设施以遥控摄像机为主,在主要通道、观众出入口、停车场出入口以及博物馆外围隐蔽的位置可设置固定摄像机,以加强对重点部位的监控。选择摄像机时应选用低照度和全天候配置。监视区内可根据现场情况和实际使用需要设置声音探测装置,当周界报警发生时,实时联动摄像机、辅助照明灯和声音探测器进行音/视频复核。
③内周界防护。内周界防护主要包括对建筑物墙体的各种进出风口、门、窗等的防护,它既是整个防护体系的内周界也是防护区的外周界。在对它们进行物理防护的基础上,也应该加强技术防范措施。根据内周界防护部位的不同,可以考虑选用的前端设备有:主动红外探测器、被动红外/微波入侵探测器、振动探测器、玻璃破碎探测器、金属栅栏断线报警装置等。
④防护区。防护区通常意义上就是指展厅。其有两个特点:一是防护目标所在区域,二是公众频繁出入的区域。防护区或禁区内门、窗、出入通道、通风口、天花板检查口等相对薄弱的部位要实行部位防护,组成防护区的外部防线。适用于部位防护的入侵探测器有:门磁开关探测器、被动红外探测器、多普勒微波探测器、玻璃破碎探测器、微波红外双技术探测器、金属栅栏断线报警器等。防护目标所在区域,应具有多种不同探测技术组成的交叉入侵探测系统。在进行空间防护设计时,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针对现场实际的结构布局和使用环境,充分考虑探测器工作的可靠性、有效性,选择适用的防入侵探测设备。每种探测器的布设都应控制在其有效探测范围内,避免临界应用。同时,通过不同探测器保护范围的交叉覆盖,各种防范技术相互补充,保证防护区域内的所有警情都无一遗漏地被响应。适用于空间防护的入侵探测器有:被动红外探测器、多普勒微波入侵探测器、超声波入侵探测器、微波红外双技术探测器、声控探测器、超声波探测器等。
⑤禁区。禁区主要是指文物库房、展柜和重要目标。进行防护设计时,要在外周界、内周界、部位防护和空间防护的基础上,根据库房建筑特点、展柜分布、展柜内存放的文物种类、大小及重要程度的不同,在尽可能加强物防设施的基础上,选用适当、有效的报警探测器。系统配置要有灵活性,预留适当的管线,以满足不同防护目标对技术防范的要求。适用于重要目标防护的入侵探测器有:智能物品移动探测器、主动红外探测器、被动红外探测器、微波红外探测器、微波墙、超声波探测器、视频移动报警等。对于特别重要的防护目标和部位,在加强实体防护的基础上,可考虑设置多种不同技术种类的探测器,形成探测范围的交叉覆盖,提高防护目标的安全性。
2.2声音复核、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和选型声音、图像复核是确认“险情报警””与“误报警”的辅助识别手段。声音复核系统的现场拾音功能,应大于探测器的覆盖范围,并能清晰地听到现场的话音,人走动、撬、挖、凿、锯时发出的声音;声音复核应与报警信号同步,并有实时录音取证功能,录音回放声音的失真度≤5%。视频监控系统对建筑物内(外)的主要通道、电梯及文物展厅、文物库房、文物暂存室等重要部位和场所等进行图像实时监视和有效记录、回放;记录、回放的图像的质量应满足追溯举证的管理要求,图像质量不低于四级;视频监测系统要与防入侵报警系统、门禁系统等其他安全防范体系联动运行,使防范能力更加强大。摄像机的性能指标,特别是光照度指标,针对彩色和黑白摄像机,依据民用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中的有关条文,根据考察报告的现场光照参数进行配置,并考虑环境光照的变化和摄像机观察的范围,逐一进行计算和配置摄像机镜头。
2.3中心控制室的设计①中心控制室是博物馆安防系统的要害部分,设置在禁区防范区域里,而且要在控制室外安装报警探测器,作为周界报警用,并辅助摄像机进行监视;中心控制室应配有两条内外通讯联络设备,要求配有一条直线电话和一只无线手机;并在外线电话线上接入电话断线监察器,一旦电话线被剪断,电话断线监察器立即报警;值班室人员应配无线对讲机。②以计算机为核心,将报警控制管理设备与音频、视频控制管理设备进行硬件和软件的联动连接,采用集中管理的多媒体平台进行操作;每个子系统输入容量应大于实际输入量的10%~20%,并具有一定的扩展功能;有自动布、撤防功能和手动布、撤防功能;信息处理系统应能对各个子系统中的有关信息自动记录、打印、存储,并有防篡改和防销毁等措施;应有防止同类设备非法复制的密码系统,密码系统应能修改;具有对设备运行状态和信号传输线路各种自诊断和故障检测功能。③配置一台不间断电源在线连接,停电时,可对整个防盗报警系统(不包括CCTV系统)及中心控制室照明进行12小时供电;有条件的前提下,包括CCTV系统的最低显示配置进行12小时供电;设置专门的地线,其接地电阻值小于4欧姆;整个系统接入防雷装置。
2.4辅助设计在完成以上三项设计的基础上,根据需要进行门禁、可视对讲、出入口控制、停车场管理、无线电对讲(定位或非定位)、图像识别、在线或非在线巡更等系统的设计,以期辅助整个系统功能的完善和提高技术水平。
摘要:博物馆安防系统为博物馆安全提供保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重点就博物馆安防系统的规划及具体设计展开探讨。
关键词:博物馆安防系统,规划,设计
博物馆安防系统 篇2
在建设博物馆安防系统的时候,大部分系统建设采用的是常规安防系统的设计思路和相关设备。工程商在建设的时候不得不从多个厂家中选取设备,自行组建一套拼凑的系统,也就是说市场缺少针对博物馆安防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以及这种行业所特需的专用软硬件产品。因此在这期间能够整体博物馆安防解决方案的企业,凭借丰富的应用案例,势必将引导博物馆安防市场更加规划化。
博物馆安防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每一个功能模块都可以独立的工作,发挥各自的功能。但最主要的问题是这些子系统之间缺少有效的联动机制。例如,当报警子系统检测到有火灾时,是否会联动门禁系统,自动打开所有门,是否可以自动联动消防系统。或者当某一个位置的报警探测器发生报警,系统是否可以马上锁定周围的监控区域,从各个角度封锁盗窃分子的逃跑路线,并同时联动公安系统等等。如果能建立起这种联动机制,博物馆安防系统将可以更加快速、准确的处理相应危急事件,减少人民财产损失。
现在的安防系统主要以视频监控为主,通过管理人员查看显示大屏上的图像来发现紧急事件,这对系统和管理人员的要求过高。一方面,工作人员不可能时时刻刻盯着大屏幕,长时间保持这种状态非常容易疲劳。另一方面,现在博物馆越建越大,监控点数越来越多,不可能将所有的监控点都同时显示在大屏幕上。这些条件制约监控系统改变被动防御的地位,变被动为主动预防。
对于博物馆安防系统,主要面临的危险来自人为偷盗和火灾,因此如何有效预防这些事件,发生后如何及时处理就成了系统的重心。目前大多数的安防系统还不能和公安系统、消防系统有效联动,形成预案相应机制。对于博物馆这样的单位,有可能延迟一分钟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安防系统与公安、消防等系统进行有效联动,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博物馆安防监控系统目前还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阶段,甚至部分博物馆的监控系统,几乎只是摆设而已,完全不能满足系统建设的期望,更不会对提高安保工作效率起到促进和改良作用,安防系统本质上只是一个被动防御系统,难以主动预防。因此,作为博物馆的安防系统应该是一个高清晰、多功能、智能化、联动报警、高灵敏的多系统结合的综合系统。
博物馆安防设计必须满足现代化的要求
博物馆安防系统的设计必须满足现代化博物馆的要求,既要着眼于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又能满足博物馆的实际需求,还要考虑到与博物馆原有的安防系统相结合。近年来很多犯罪分子盯上了博物馆的馆藏文物,这要求博物馆的安全防范系统应具备防范入侵、盗窃、抢劫、破坏等犯罪行为的功能。要为打击刑事犯罪创造条件,起到提前预警、争取处警时间;延缓非法活动、缩小被破坏范围。
随着博物馆规模的扩大,以及人们对博物馆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当今社会的新形势对博物馆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尤其是通过高科技手段提高博物馆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其中博物馆信息化是提高管理的关键,而安全、参观秩序和环境的管理是其主要内容,实现手段是通过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以及博物馆信息化网络等系统搭建一个安全可靠的管理信息化平台。通过这一平台,扩展人的视、听、信息传递、执行等,满足博物馆特有的业务需求,从而达到减少人力,提高效率,实现博物馆管理现代化、规范化、科学化、智能化,为工作人员和参观者提供一个优质安全有序的现代化博物馆环境,同时对于监督工作人员服务质量,提高工作人员办公效率,保护工作人员的人身以及博物馆财产等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是文物大国,全国各地各级博物院内珍藏着众多的稀世珍宝。这些珍贵的文物是我们的祖先留下来的瑰宝,但是这也同样引起一些不法之徒的罪恶贪欲,文物被盗、被毁、被烧的事件时有发生,文博安防工程早已迫在眉睫。作为安防企业在政府经费大力投入建设博物馆安防建设时,更应该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引领博物馆安防像建设平安城市项目一样,更加规范更加深入
博物馆安防需求
近年来,我国陆续开放了大量博物馆给公众免费参观,由此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教育意义,更多地发挥了博物馆学习、教育和科研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了民众,与此同时,博物馆的安全防范也就显得更为重要。
1、对安防集成管理平台的要求
对于大型博物馆,往往需要分成若干区域进行管理,同时为保证系统运行数据的安全,并记录不同值班员的值班操作情况,系统设置不同的操作等级和控制权限,并通过生物特征识别(例如指纹)和独立的密码信息进行登录。实现多级系统管理员设置,以满足博物馆实现多区域、多级管理的需要。不同区域的值班员仅具备本区域管理功能,例如对本区域报警事件的确认、门状态的查看等,全馆值班员具备对全馆所有区域进行管理的权限。一般在白天开馆时,全馆值班员在中央控制室查看各区域管理情况,仅处理特定等级以上的报警事件,晚上闭馆后全部管理可由中央控制室接管。
值班员对安防集成管理平台的使用,以总图——分图模式的电子地图应用为主。首先,按照管理区域和管理类型(门禁管理、报警管理),将全馆所有安防点用不同的电子地图组织起来,例如一区域门禁管理地图、二区域展柜报警管理地图,并设置对应视频监控点和音频监控点,值班员可以在地图上进行报警确认、视频查看、门的手动开闭等操作;其次,在全馆总图上设置各分图链接点,某分图上的报警会导致总图上此分图对应链接点状态变化,提醒值班员点击进入这张分图进行详细查看和管理,特定级别的报警将直接联动弹出对应地图。
平台应具备基本的预案管理功能,一旦有入侵报警时,自动执行预先设定的联动规则,例如显示入侵部位、弹出对应视频图像、打开对应音频通道;发生火灾报警时,应该能启动相应区域的摄像机进行火灾情况的监视和复核,联动对应通道的门锁打开或关闭。同时,平台应显示可能的对策或处警预案,例如拨通馆领导、武警、公安接警中心电话,打开或关闭建筑出入口及停车场出入口。
2、对其他子系统的要求
报警方面,在周界上采用红外、激光、微波等报警探测手段,在室内采用红外微波双鉴移动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在展柜采用多维驻波报警器检测展柜的开闭情况。
门禁管理方面,要求门禁系统具有双门互锁、区域防反传、双人规则、人群计数、人数限制等功能:防胁迫功能,当持卡人被逼迫使用键盘密码时,可以使用胁迫码隐蔽报警:访客管理功能,可以登记访客,给访客发放具备特定权限的访客卡,持此卡可以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打开特定的门。
视频监控系统要求具备报警联动高级录像功能,根据报警时刻进行预录像和续录像,便于值班员掌握报警发生前和发生后的视频信息。
在重要出入口、楼梯、通道尽头、通道拐角等位置,设置在线巡更点,定时或由全馆操作员手动点击开始并监视巡更流程,巡更活动应能联动灯光、空间报警点的撤布防。
大屏幕系统,要求能够灵活切割、合并,支持制订和保存各种显示模式,支持同时输入和显示模拟视频信号和计算机视频信号。
声音复核系统实时监测监控区域内各类活动所发出的声音信息,方便值班人员对现场报警事件复核判断。要求隐蔽性好,一般音频采集头设置在天花板上,而一般的博物馆的天花板都比较高,这就对音频采集头的定向性、灵敏度提出了较高要求。
当然,一个完整的博物馆安防系统还包括安检系统、有线无线对讲、音频广播系统、钥匙管理、停车场管理、UPS、防雷接地、网络系统等,在此不做讨论。
3、对系统性能的要求
除了系统功能外,博物馆安防系统对系统性能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典型的有:
(1)对报警响应速度的要求
由于博物馆空间特点的复杂性,要求整个安防系统的报警响应速度必须足够快,否则将导致严重后果,例如报警某个报警被触发,却无法通过视频追踪到入侵者。部分博物馆甚至要求报警显示响应时间为2秒以下,录像联动响应时间4秒以下。
(2)对系统安全的要求
基本所有硬件连接均要求双通路,例如对于RS485传输的设备,要求双RS485总线;对于网络化的控制器,要求双网卡,并分别连接到不同的交换机上。硬件和软件联动兼顾,例如对消防系统和照明系统采用硬件联动方式,对于报警联动矩阵和联动DVR录像采用软件联动。模拟和数字兼顾,视频矩阵、音频矩阵与DVR、磁盘存储阵列并存,报警地图显示板与电子地图并存。应用系统热备,在有一定距离的两个房间,分别部署系统服务器,并建立热备群集,尽量保证安防系统的持续运行。
(3)对信息安全的要求
博物馆安防设计任务书的撰写 篇3
【关键词】博物馆;安防;设计任务书;规程规范
Write museum security design task book
Hu Lin-sun
(Tianjin Museum Tianjin 300201)
【Abstract】Design basis for important museum security system needs - a comprehensive book design exposition, allowing users to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its; and targeted accordingly introduced its purposes and methods of writing to the relevant country rules, norms and the actual demand for the standard; system builders and designers to build a platform for exchange; actual application which provides help.
【Key words】Museums;Security;Design task;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1. 前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作为国家、城市的文化象征,我国的博物馆建设速度和数量日益增加。但一直以来博物馆安全事件屡有发生,博物馆一旦被盗或文物被损坏,所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如何更加有效的保护博物馆文化遗产成为重要课题,提升博物馆的安全性已经是大势所趋。
2. 什么是设计任务书
(1)在博物馆中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是提升博物馆的安全性的重要保障。设计任务书就是建设方对工程项目设计提出的要求,是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它应该依照国家相关的规程、规范,结合建设方对系统的实际需求;提出对建设系统的基本技术要求,阐明所需系统应具有的总体功能、技术性能、技术指标以及系统建成后应达到的预期效果。提供详尽的设计任务书;才能保证工程设计商有针对性的进行专业化的设计,使设计出的系统更能符合建设方的实际需求,可以使工程质量得到进一步的保证。
(2)但有时由于建设方本身的各种原因,可能难于以文字形式给出符合规定的或能说明全部情况的设计任务书,这时往往需设计方与建设方共同完成设计任务书。有时也会出现建设方口头向设计方讲述自己对系统的大致要求,同意设计方提出设计方案,再加以修改,然后形成设计方案。但这种做法严格说来,是不规范的。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有必要了解一下应该如何来撰写设计任务书。
3. 设计任务书内容及撰写要求
3.1 《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系统要求》附录中明确提出设计任务书应包括的内容;通过对标准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把设计任务书内容细化为大致应该包含以下十方面的内容:
(1)任务来源。
(2)项目概况。
(3)编制依据。
(4)风险等级。
(5)工程设计指导思想。
(6)设计要求。
(7)工程项目的内容和功能。
(8)器材设备选用及工程投资控制数额。
(9)建设工期。
(10)人员培训与服务。
3.2 从以上的内容来看,其实就是对任务书的撰写人提出了很高的专业要求:
(1)首先撰写人应该对建设的目标要有深入的了解,比如:建筑的结构、使用的功能、区域的划分;对博物馆系统而言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因为随着建筑结构、使用功能、区域划分的不同,对系统的设计要求就会有相应的变化。
(2)其次还应该掌握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相关的国家政策法规、规程规范;针对文博类国家规范是较严格的,因为文物保护的场所是有其独特性的。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规程规范;提出的设计要求才能更好的与使用的实际相吻合。
(3)同时应该熟悉博物馆安防系统的工程概况和使用特点。也就是对博物馆安防系统的使用重点、特点有深入的了解,什么样系统适合于博物馆;同时还要在功能完善的情况下,避免操作的复杂性。
3.3 这样撰写出来的设计任务书才能达到与设计商进行良好沟通的目的,使设计师真正了解到建设方的设计需求,为未来的工程的顺利进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 设计任务书重点内容的撰写
设计任务书细化后的内容,有的条目是比较简单明了的;无需赘述。现在只对设计任务书中重点的条目进行说明。
4.1 编制依据。
4.1.1 编制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设计任务书主要依据就是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规程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GB/T 16571-2012《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系统要求》。
(3)GB 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4)GA27-2002《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
(5)GB 50394-2007《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6)GB 50395-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7)GB 50396-2007《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8)GA/T 75-19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9)GA/T 367-200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10)GA/T 368-2001《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
(11)GA308-2001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12)建设标的场馆施工图设计文件的有关内容。
4.1.2 这里仅列出编制设计任务书所需要的主要及常用的国家及行业标准,如果需要引用其他的标准;请自行查找相关的国家及行业标准进行参考。
4.2 风险等级。
(1)博物馆风险等级应严格遵守GA 27-2002《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来划分。这是很重要的工作,因为只有正确的划分和确认了风险等级,才能够确定所选用相对应的防护级别,防护级别的不同所对应的系统配置是不同的。
(2)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和需要,如果将博物馆定为一级风险单位,其安全防范系统就为一级安全防范系统。但博物馆内部还可以划分为不同等级的风险部位,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设置相应的部位防护级别。
(3)一般一级风险部位应包括:文物库房区、文物保护试验室、文物修复整理室、书画装裱室、文物摄影室、善本书库、各文物展厅和临时文物展厅。
(4)二级风险部位按实际使用需要包括:部分文物展厅、临时展厅等。
endprint
(5)此外,财务室、档案室、总帐室等馆内重要部门也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6)也就是说虽然博物馆定为一级风险单位,但不同部位的风险等级并不是全部为一级,而是按照实际需求而定;可以是二级或三级风险部位。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从实际应用出发,二是达到简化系统和资金控制的效果。
4.3 设计要求。 编制依据与风险等级划分明确了;现在就可以提出设计要求了。要求可概括为以下几个部分:
(1)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若定为一级安全防范系统,则应按照一级风险大型工程进行设计和施工。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完成包括从资格审查,项目申报、审批直到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全部前期工作,完成工程施工工作。工程质量必须达到国家验收标准,并按照规定的验收程序进行验收。
(2)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要求按照整体纵深防护的指导思想进行设计。应包括周界、监视区、防护区和禁区四种不同类型的防区。应综合设置入侵报警、电视监控、声音复核、出入口控制、实体防护等装置。系统应具有报警与图像信号显示、声音复核、信息存储、系统自检等功能。
(3)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应当是将人防、物防、技防紧密结合的防护系统,应当具有较高的集成度,建立起以微型计算机为核心的,集安防报警、视频监控及音频复核为一个统一体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4)安全防范系统中出入口控制系统的设计完全依照编制依据标准中的要求进行,并应考虑到其与消防系统的关联性。
(5)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设计结果必须给出该设计所达到的主要性能指标和技术指标。设计中应当提出对系统供电电源的具体要求。
(6)可根据本身博物馆不同于其他建筑的结构特点,提出一些设计、安装上的意见。当然,设计要求并没有严格的书写规定;只要是符合规范、切合实际、合理的要求,尽可以向设计方提出的。
4.4 主要工程项目的内容和功能。按照建设方要求需要设置的各个子系统来逐一进行阐述,而这里只对几个主要的系统进行说明。
4.4.1 入侵报警系统的内容与性能。入侵报警系统是整个安全防范系统的核心。应在外周界、内周界、出入口、各主要通道:如楼梯口、电梯间,库房、展厅及重点部位、藏品目标设置报警探测器。
(1)通过对前端报警探测器科学的布点设计和合理地选用探测器材,使探测器在现场环境下稳定工作,使系统准确及时地探测到入侵行为,杜绝漏报警,并最大限度地减少误报警。
(2)入侵报警系统应能与电视监控系统、声音复核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等实现联动。
(3)系统的信息传输应采取总线制方式。任意防区发生报警时的响应时间不大于2秒。
(4)系统应能对任意回路在不同时间段的布防、撤防、旁路及联动功能进行编程设置和手动控制。
(5)系统应能正确指示出事件的正常、报警、设防、撤防、故障状态等;并具有查询功能、自检功能和巡检功能。
4.4.2 视频监控系统的内容与性能。视频监控系统应配合入侵报警系统来进行设计安装,真正起到视频复核的作用。外围空间,公共空间、大型展厅空间宜采用云台式摄像机;固定目标宜采用固定式摄像机。尽可能用较少的器材实现全方位、无盲区的监控。
(1)系统应能将所有图像以多画面的方式同时显示。显示图像的质量等级应不低于主观评价四级。
(2)系统应可根据需要,将选定的任意画面以全屏或巡回切换的方式显示在指定的监视器上。
(3)所有摄像机的云台、镜头都可以在控制器或计算机上进行操作。
(4)系统应可通过计算机或手动调节对任意场景的画面进行手动录制或回放。
4.4.3 声音复核系统的内容与性能。声音复核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一样,也需要配合入侵报警系统来进行设计安装,起到音频复核的作用。安装声音探测器应使其监听范围覆盖整个防护区。
(1)音频复核系统应能清晰地探测到现场内人的话音,人走动、撬、挖、凿、锯时发出的声音。
(2)音频复核系统应能与整个安防系统实现报警联动,又能实现手动切换。
4.4.4 出入口控制系统的内容与性能。需要设置出入口控制设备的位置包括:进出博物馆的出入口(包括游人、工作人员、文物和其它出入口)、主要通道的出入口、一级防护部位的出入口、库区、库道和库房的出入口,书画装裱、文物摄影、文物修复、文物保护试验室等的出入口以及中心控制室的出入口。
(1)按照出入口的位置和重要性的不同,可选用电控锁或电插锁;重要出入口还需增设密码锁。
(2)供内部工作人员使用的出入口配置磁卡及读卡器。各出入口应可设置进入权限。每次有效进入的相关资料都应自动记录并贮存,且可随时进行统计、归类、输出。
(3)受识别装置控制的安全自动门应具有防跟随功能,保证每次操作的有效性。非有效进入则应发出报警信号。
4.4.5 中心控制室。中心控制室是整个安防系统的中枢,因为所有前端设备采集到的信号都要经过中心控制室的终端设备来处理、显示、记录和存储。所以系统需设置专用的中心控制室,并设为禁区。使用面积应与系统的规模相适应,位置应远离危险场所、强振源、强噪声源、强电磁场干扰源。室内温湿度需满足系统设备的使用要求;应有保证值班人员正常工作的相应辅助设施,如:卫生间、饮水和饮食设备。这些硬件条件在工程基础建设之初就应该进行落实。
5. 结束语
设计任务书是设计方进行设计的根本依据,也是建设方对未来系统的实际需求;只有严格的按照国家相关的规范标准,提出设计思想;使设计方充分了解到了建设方对系统构成的真实想法,才能使系统的设计更趋于合理、实用、稳定和可靠。这对双方都是事半功倍的好事。当然,设计任务书的撰写水平的提高;还是要在实践中去不断的学习和领会博物馆安防系统及国家规范标准的精髓。一份完善的设计任务书,就是为构建一个完备安全的技术防范系统打下了基础。
[作者简介] 胡麟荪(1956.12-),男,汉,职称:工程师,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作单位:天津博物馆保卫部,任中心控制室技术工程师,1991.7,天津市职工科学技术大学,热工计量与测试专业。
博物馆安防系统实施方案 篇4
安全防范系统以安全防范集成管理系统为中枢,以入侵报警系统为核心,以视频监控系统、声音复核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专用通讯对讲系统等为辅助,通过集成、组合等模式,构成一个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功能完善、综合防范能力强、符合本馆特点并构成整体纵深防护体系的现代化安全防范系统。
博物馆安防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2 子系统介绍
2.1 入侵报警系统
2.1.1 基本功能
(1)入侵报警系统符合整体纵深防护和局部纵深防护的要求,纵深防护体系包括周界、监视区、防护区和禁区。周界可根据整体纵深防护和局部纵深防护的要求分为外周界和内周界。
(2)入侵报警系统能根据被防护对象的使用功能及安全防范管理要求,对设防区域的非法入侵、盗窃、破坏和抢劫等违法行为进行实时、有效的探测和报警,并具有报警复核功能。系统无漏报警,最大限度地降低误报警率,同时满足防护的纵深性、均衡性和抗易损性。
(3)系统能实现布防区域的自动监测。在布防状态下,防区出现入侵时能够及时向系统发出以声、光显示的报警信号,并在计算机显示屏幕上显示报警位置(具体位置可局部放大浏览)、性质,并显示可能的对策或处警预案。
(4)系统能保持独立运行。系统的输出接口兼有可用手动、自动方式向外报警的能力。
(5)系统能与视频监控系统、声音复核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等联动。能联动相应区域摄像机的对应预置位,将相应的图像显示在监控中心预定的监视屏幕上,并对必要的出入口进行控制管理。
(6)入侵报警系统能与安全防范集成管理系统联网,实现集成平台对入侵报警系统的自动化管理。
2.1.2 布防设计
(1)周界防护:建立纵深防护体系最前沿的防护。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外围环境比较复杂,建立周界防护有一定难度。因此,该馆选用符合建筑特点和适应环境要求的周界报警探测器,或者考虑建立内周界进行防护。同时,在博物馆内部的重点防护区域外围设防,构成针对重点防护区的周界防线,发挥周界防护的触角作用,一旦入侵者闯入便触发报警。
(2)部位防护:在重要出入口、展厅及要害部位的门、窗、通道及薄弱部位(通风口、天井、天花板检查口及楼顶通道等)设置适合部位特点的探测器,有效地控制出入口,形成入侵报警探测的第二道防线。
(3)空间防护:在展厅、库房、文物修复室、文物养护室等重点防护区的室内空间设置适合空间防范的探测器,控制室内重点区域,形成入侵报警探测的第三道防线。
(4)展柜防护:一级文物及重要展品展柜首先要加强“物防”(使用防弹、防爆玻璃的金属展柜),在此基础上,设置适合展柜特点的报警装置,确保文物安全。对展柜的具体防护方案需待展陈布展方案出台后进行设计,因此,现阶段在对报警系统的设计中应为展柜报警预留一定数量的报警接入点。
(5)重要目标防护:根据重要防护目标的特点,设置报警装置。
(6)防抢劫:在展厅、展室、库区和其他重要区域设置紧急按钮和有线对讲装置,确保紧急情况下的人身和文物安全。
2.1.3 系统性能指标
(1)系统入侵探测率:100%。
(2)系统漏报率:0。
(3)系统误报率:日平均次数≤探测器总数的0.5%。
(4)报警响应时间:≤2s。
(5)报警声音、图像复核联动时间:≤4s。
(6)入侵延迟时间:≤10min(物防的配合)。
(7)处警响应时间:≤3min(人防配合)。
(8)系统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5000h。
2.2 视频监控系统
2.2.1 基本功能
(1)结合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方向,为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系统的先进性,该馆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选择全数字视频系统。
(2)视频监控系统能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及安全防范管理要求,对需要进行视频监控的区域、部位、通道等进行实时有效的视频探测、监视、图像显示、记录与回放,并有报警复核功能。如图2所示。
(3)系统能保持独立运行。系统有视频丢失监测、报警功能。
(4)图像记录设备具有状态提示、报警前预录、录像目录检索、连续及逐帧回放、防止图像篡改等功能。图像记录设备的录像、回放采用全双工模式,并具有记录容量显示和记录届满提示等功能。
(5)系统能与入侵报警系统、声音复核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等联动。应能联动相应区域摄像机的对应预置位,将相应的图像显示在监控中心预定的监视屏幕上。
(6)视频监控系统与安全防范集成管理系统联网,实现集成平台对视频监控系统的自动化管理。
2.2.2 布防设计
(1)监视区:监视区的建立可根据现场环境条件而定。如受环境条件限制不能全方位进行视频监控,可建立局部的监视区。同时,在博物馆内部的重点防护区域外围设立监视区,构成针对重点防护区的监视区,充分发挥监视区的作用。
(2)在展厅、展厅外走廊、库房、库房通道、文物修复室、文物养护室等重点防护区内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其中对展厅、库房的出入口等重点防护部位、防护目标应使用固定摄像机进行24h实时监控。
(3)对于较大范围的监控区域,宜选用带有变焦镜头的遥控摄像机,遥控摄像机可与入侵报警系统等联动,报警后自动调用相关的预置位。
(4)在夜间,防护目标的平均光照度宜在10~40Lx范围内,且不应低于摄像机最低照度的50倍,摄像机灵敏度应能适应防护目标光照度的变化。
(5)室外摄像机宜具备红外夜视功能,应能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
2.2.3 系统性能指标
(1)系统设计容量满足使用要求。
(2)全数字视频监控系统以服务器为核心,采用网络化结构。
(3)系统监视图像质量不低于GB 50198-19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五级损伤制评分分级的4级水平。
(4)系统关键部位图像全部按24h、25帧/s进行记录,其余部位采用移动侦测记录,记录回放质量满足原始完整性的要求,图像存储格式不低于4CIF (704×576),2Mbps码流,保存时间不少于30天。
(5)视音频信号失步时间:≤1s。
(6)视频信号丢失报警响应时间:≤5s。
(7)视(音)频录像(音)设备报警触发预录时间:≥5s。
(8)视(音)频录像(音)设备故障报警声压:≥60dB;持续时间:≥5min。
(9)系统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5000h。
(10)验收后首次故障时间:>3个月。
2.3 声音复核系统
2.3.1 功能要求
(1)声音复核系统能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及安全防范管理要求,对库区、展厅和其他的重要区域、部位、通道等进行实时有效的声音探测、监听,并应有报警复核功能。
(2)系统能与入侵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等联动。
(3)声音复核系统能与安全防范集成管理系统联网,实现集成平台对声音复核系统的自动化管理。
2.3.2 布防设计
(1)在展厅、库房、文物修复室、文物养护室等重点防护区内安装音频探测装置。
(2)音频探测器的安装尽可能隐蔽,拾音口不能有遮挡,附近不应有产生嘈音的设备。
(3)在入侵探测器的覆盖范围内,监控中心能清晰地听到现场内人的话音、人走动、撬、挖、凿、锯时发出的声音。
(4)声音复核的灵敏度要高,基础噪声和失真度要小,频响要宽。
2.3.3 系统性能指标
(1)音频复核的有效性大于等于入侵探测器覆盖范围。
(2)失真度:≤5%。
(3)频响:100~10kHz±3dB。
(4)信噪比:≥50dB。
2.4 出入口控制系统
2.4.1 功能要求
(1)出入口控制系统能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及安全防范管理要求,对需要控制的各类出入口,按各种不同的通行对象及其准入级别,实施进/出控制与管理,并具有报警功能。
(2)出入口控制系统设置应符合紧急逃生时人员疏散的相关要求,同时还应兼顾库区、展区及其他重要区域的安全。
(3)系统能保持独立运行,并应有防尾随控制功能。
(4)系统能与入侵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声音复核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等系统联动。
(5)出入口控制系统能与安全防范集成管理系统联网,实现集成平台对出入口控制系统的自动化管理。
2.4.2 布防设计
(1)所有展厅的出入口应设置出入口控制装置。
(2)库区总库门、每个文物库房、文物暂存库、文物修复室、文物养护室等均应设置出入口控制装置。其中,库区总库门应设置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出入口控制装置,以提高安全等级。
(3)重要机房、强/弱电间以及仅供内部人员使用的出入口应设置出入口控制装置。
2.4.3 系统性能指标
(1)系统响应时间:≤2s。
(2)管理主机事件存储:≥180天。
(3)系统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10000h。
(4)验收后首次故障时间:>3个月。
2.5 专用通讯对讲系统
2.5.1 功能要求
(1)专用通讯对讲系统包括有线对讲系统和无线通讯系统。
(2)系统能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及安全防范管理的要求,实现库区、展厅和其他重要区域、部位、通道等位置与监控中心的双向对讲通信。
2.5.2 布防设计
(1)在展厅、库区和其他重要区域等位置设置有线对讲装置。
(2)在博物馆内设置无线通讯系统,无线信号应在博物馆区域无盲区覆盖。
2.6 安全检查系统
(1)在观众主入口设置安检机和安检门。
(2)安全检查系统应能对规定的爆炸物、武器或其他违禁物品进行实时、有效的探测、显示、记录和报警。系统的探测率、误报率和人员物品的通过率应满足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探测应不对人体和物品产生伤害,不应引起爆炸物起爆。
2.7 安全防范集成管理系统
系统能够提供一个完整的管理平台,对所集成的各个子系统进行数据采集、联动处理和综合管理,是整个安全防范系统的核心。安全防范集成管理平台设置在监控中心内,利用计算机实现对入侵报警、视频监控、声音复核、出入口控制、电子巡查等子系统的统一管理和控制。
安全防范集成管理平台的主要功能如下:
(1)系统配置管理:对系统进行功能配置、参数设置、预案管理等。
(2)数据存储管理:对安防系统的集成数据进行集中管理、检索、查询、统计。
(3)联动控制功能:在网络层对事件进行联动控制和处理。
(4)设备运行管理:设备配置管理、设备运行状态管理、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等。
(5)日志管理:具有报警记录、联动历史记录、操作日志存储功能,可对日志进行查询、统计、打印等。
2.8 监控中心
为了保障值班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使人员和设备都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工作,从而确保设备性能的稳定和人员精力的充沛,以便充分发挥人机结合的优势。按照GB 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监控中心应满足下列要求:
(1)监控中心应设置为禁区,应有保证自身安全的防护措施和进行内外联络的通讯手段,并应设置紧急报警装置和留有向上一级接处警中心的通讯接口。
(2)监控中心位于夹层,面积约为35m2。
(3)监控中心室内地面采用防静电地板,地面光滑、平整、不起尘。
(4)监控中心内安装精密空调,并将温度控制在16~30℃,相对湿度宜为30%~75%。
(5)监控中心内应有良好的照明。
(6)室内的电缆、控制线的敷设宜设置地槽;当不设置地槽时,也可敷设在电缆架槽、电缆走廊、墙上槽板内,或采用活动地板。
(7)根据机架、机柜、控制台等设备相应位置,应设置电缆槽和进线孔。槽的高度和宽度应满足敷设电缆的容量和电缆弯曲半径的要求。
(8)室内设备的排列应便于维护与操作,并满足安全性设计和人机工程学以及消防安全的规定。
(9)控制台的装机容量应根据工程需要留有扩展余地。控制台的操作部分应方便、灵活、可靠。
(10)控制台正面与墙的净距离不小于1.2m;侧面与墙或其他设备的净距离,在主要走道不应小于1.5m,在次要走道不应小于0.8m。
(11)机架背面和侧面与墙的净距离不应小于0.8m。
2.9 传输系统
(1)本工程对传输系统的设计选择有线传输。
(2)传输系统的设计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准确、安全、可靠,便于布线、施工、检测和维修。
(3)传输线缆的衰减、弯曲、屏蔽、防潮等性能满足系统设计总要求,并符合相应产品标准的技术要求。
(4)报警信号传输线的耐压不低于AC250V,多芯电缆的单股线芯最小截面积不应低于0.5mm2。
(5)电梯轿厢的视频同轴电缆选用电梯专用电缆。
(6)所有线缆全部采用穿管或线槽敷设的方式。
(7)敷设线缆时,多芯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应大于其外径的6倍;同轴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应大于其外径的15倍。
(8)线槽敷设截面利用率不大于60%;线缆穿管敷设截面利用率不大于40%。
(9)穿管或线槽敷设的传输线缆与具有强磁场、强电场的电气设备之间的净距离宜大于0.8m。
(10)导线在管内或线槽内无接头和扭结。导线的接头应在接线盒内焊接或用端子连接。同轴电缆应一线到位,中间无接头。
(11)敷设光缆前,对光纤进行检查。辐射敷设时,其最小弯曲半径应大于光缆外径的20倍。光缆敷设后检查光纤有无损伤,并对光缆敷设损耗进行抽测。光缆的接续点和终端应做永久性标志。光缆敷设完毕后,要测量通道的总损耗。
2.1 0 供电系统
(1)采用两路独立电源为安防系统供电,并在末端自动切换,监控中心设置总配电箱。
(2)系统设备进行分类,统筹考虑系统供电。
(3)监控中心和系统重要设备配备UPS不间断电源。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本安防系统采用由监控中心集中供电的方式。
(4)主电源和UPS备用电源有足够容量。根据各子系统的不同供电消耗,按总系统额定功率的1.5倍设置主电源容量;根据管理工作对主电源断电后系统防范功能的要求,选择配置持续工作时间符合管理要求的UPS电源。
(5)电源质量应满足下列要求:
1)稳态电压偏移不大于±2%;
2)稳态频率偏移不大于±0.2Hz;
3)电压波形畸变率不大于5%;
4)允许断电持续时间为0~4ms。
(6)安全防范系统的监控中心应设置专用配电箱,配电箱的配出回路应留有余量。
2.11防雷接地系统
(1)系统的接地母线采用铜线,接地端子有地线符号标记,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2)室外电源传输线、信号传输线等进入监控中心或弱电间并安装电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接地端和防雷接地装置做等电位连接。等电位连接带采用铜制线,其截面积不应小于16mm2。
(3)监控中心内设置接地汇集排,汇集排采用裸铜线,截面积不小于35mm2。
(4)光缆传输系统的光端机外壳应接地,光端机加强芯接地。
3 结束语
安全技术防范工程是博物馆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侧重从技术角度对安防系统做了一些论述。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还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紧密结合博物馆的建筑格局、功能区的划分、文物收藏及文物运输流线来进行布防设计,在这一点上没有现成的标准格式,只能根据每个博物馆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各自的周界、监视区、防护区、禁区。再按国家标准进行相关设计。
(2)高度重视安防系统的运行、维护、保养工作。在安防系统交付使用时就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运行维保方案,注意系统运行时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修改,定期对前端设备进行清洁保养(如摄像机、报警探测器),使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博物馆安防系统 篇5
□ 贾 霞
摘 要: 藏品管理是博物馆的基础和核心业务,藏品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博物馆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不同领域带来了便捷,博物馆也必然需要融入这一时代潮流。本文介绍了大同市博物馆基于RFID 技术的藏品管理智慧化系统及其方案实施和系统意义。
关键词: RFID 技术 博物馆 藏品管理智慧化系统
随着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传统的藏品管理 方式对数量庞大、分类众多、查找频繁、提用增多 的藏品管理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且常常会出 现重复工作、工作效率低、工作差错等问题。建立 确保藏品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资源共享的藏 品管理智慧化系统成为大势所趋。
一、大同市博物馆基于
RFID 技术的藏品管理智慧化系统
藏品管理智慧化系统是从大同市博物馆藏品 管理的基本工作出发,采用先进的RFID 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结合计算机技术和物联网技 术,对藏品信息和流动情况进行实时管理的系统。系统主要针对藏品管理开发,涵盖藏品修复、藏品 陈列、藏品研究等业务环节。以数字化形式对藏品 信息进行存储,完成藏品入
馆登记、编目、鉴定、提用与
退还、保护与修复、注销等业务流程的信息化处理。通过对“RFID 电子身份证”进行自动实时识读,对藏品管理流程进行自动化处理。做到藏品的在库、流动、维护保养等的可视化、信息化,使整个管理系统准确、高效、快捷。通过设计防拆卸标签、安装阅读天线、设置库房出入口阅读器、后台监
控报警等手段对出入库流
实现了对库内藏品跟踪监控,从而提升藏品安全 保障水平。
(一)系统硬件
1.系统硬件组成读写器:读写器是读取或写入标签信息的设 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等多种形式。读写器 对标签进行识别、读取和写入操作,将收集到的数 据信息传送到后台系统,由后台系统处理数据信 息。
RFID 标签:RFID 标签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
成,每个RFID 电子标签都具有一个全球唯一的ID 号码——UID(用户身份证明)。给每个藏品上
绑定一个电子标签,就相当于给文物发放了“RFID电子身份证”,使RFID 标签与文物形成唯一对应关系。
程严格控制及全过程追溯,图一 藏品智慧管理系统硬件设备构造框架示意图
文 物 世 界 wwsj 2020.3
博物馆研究
天线:射频电路中的天线是连接阅读器和电 子标签的桥梁。阅读器发送的射频信号能量,通过 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到空间,当电子标签进 入该空间时接收电磁波能量,天线反馈电子标签 的信号给阅读器,实现射频信号传递。
环境检测设备:通过无线传感技术,监测库房
温湿度、CO2、甲醛、PM2.5、光照、紫外线等环境因 子,再运用低功耗网络传输至服务器,实现对藏品 库房环境的监测和预警。
2.系统硬件架构图(图一)
藏品智慧化管理系统是由RFID 物联网技术、无线WIFI 技术、云计算技术、图像处理、环境检测等相结合,各功能模块通过低功耗网络协议传输 数据到藏品管理服务器,经智慧化管理软件处理 各功能模块间数据通讯的一套智能化管理系统。
(二)系统软件
在建立系统软件之前,从本馆藏品管理工作 实际需求出发,根据业务流程和业务范围设立了系统模块及功能(表1)。
表 1 藏品管理系统模块及功能
是藏品管理系统与RFID 技术相融合,既在藏品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扩展开发,又新增加RFID 标签发放模块、RFID 标签管理模块,增强了藏品管理的实用性,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实施方案。
1.系统方案实施
搭建RFID 技术硬件系统:(1)搭建RFID 技术平台,包括硬件环境、读写器、天线等设备。(2)搭建网络传输平台,包括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3)搭建环境检测模块,包括温湿度检测、图像处理等模块。(4)搭建藏品移动监测模块,包括定位基站、定位模块等。(5)藏品标签绑定。
建设藏品管理智慧化系统:(1)完善藏品电
子信息采集,整合高清影像资料,拓展视频采集,3D 数据采集和处理。(2)制订藏品信息录入标准及规范,严格信息审核工作。(3)保障系统安全,在互联网与内部网之间建立“防火墙”。为提高信 息系统及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对使用用户设 置身份认证,对于重要信息必须授权,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4)电子信息、影像资
系统模块 | 系统功能 |
库存管理 | 库存查询、文物资料(资料研究、资料上传、资料审核、完 整流向)、库务日志、记录查询(清册记录、入库记录、出 库记录、回库记录、报警记录、注销记录)。 |
入库管理 | 入库登记(入库登记、入库审核、RFID 绑定、库房分配)、入藏清册、藏品转库。 |
展厅管理 | 出库登记(出库登记、出库审核)、回库登记。 |
临时出展 | 出库登记(出库登记、出库审核)、回库登记。 |
外展管理 | 出库登记(出库登记、出库审核)、回库登记、转场登记 (转场登记、转场审核)。 |
藏品保护 | 出库登记(出库登记、出库审核)、回库登记、注销出库。 |
盘点管理 | 库房盘点和项目盘点。 |
文物定位 | 一、二级藏品布防撤防,实时报警监控。 |
人员定位 | 入库人员实时定位和历史轨迹。 |
环境监控 | 各个库房温湿度数据实时监控。 |
系统管理 | 添加部门、添加角色、用户设置、权限设置、类别设置、报 警设置。 |
料匹配导入。为保证系统的有效 性,采取先部分试点再整体推行的 思路,即先导入2 万件藏品电子信
息,在这2 万件藏品中抽样进行出入库管理、安全监测、温湿度监控
等,系统调试合理之后再全部导入。
二、系统方案实施和 RFID 标签绑定
近年来,大同市博物馆无论是藏品本体管理 还是藏品信息管理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同时网络 架构和物联网传感技术也为引入RFID 技术提供了便利条件。大同市博物馆藏品管理智慧化系统
2.2 RFID 标签绑定
面对形态各异、质地不同、数量众多的藏品,RFID 标签绑定不能一概而论,而且应该把藏品安全放在首位。因此制定了RFID 标签与藏品绑定的原则:1.确保对藏品不造成损伤。2.参照现行藏品的标识方式。3.充分考虑藏品的级别、物理性质、形状大小,订制合适标 签。4.标签以挂签、贴签的方式为主,对于微型、丝质类文物可采用 外包装、封套、囊匣等贴签的方式。
5.贴签所采用的粘合剂应为通过技术鉴定,确认
对藏品无腐蚀,粘贴牢固,并且清除标签后,藏品 不受到任何损害。6.挂标签的材料应结实耐用,不能对藏品造成损害。7.标签的大小、悬挂或粘贴位置应不影响文物的瞻观。在此基础上,参照本馆藏
文物世界 wwsj 2020.3 53
品的标识方式,充分考虑藏品级别、是否抗金属、形状大小等情况,特制了适应于不同藏品的陶瓷 抗金属标签、卡片标签、柔性抗金属标签、珠宝标 签、纸质标签五种标签,经过大量反复试验合格之 后进行绑定。
三、藏品管理智慧化系统的意义
(一)传输实时化,确保藏品安全
系统通过藏品定位、温湿度传感器、藏品动态 传输等数字化保护功能,确保藏品安全。库房布置 物联网定位基站、定位器、报警器,并采用RFID 防盗标签与一、二级藏品绑定,后台软件实时检测藏 品位置,当藏品未授权移动时,系统自动发出警 报,从而确保藏品安全。系统通过无线传感技术,监测温湿度、CO2、甲醛、PM2.5、光照、紫外线等环 境因子,与同期历史均值比对,汇总统计,使得系 统中随时保持最新数据。还可依据长期积累的环 境变化,汇总出对藏品影响的风险评估,根据相关 标准预设阈值,及时发出预警,做出处理。藏品使 用者通过查询藏品动态获取藏品相关情况,降低 了进入库房查找藏品带来的损坏,提高了藏品安 全性。
(二)管理智能化,提升工作效率
系统通过藏品出入库、藏品盘点、记录查询、审批制度、待办事项提醒等智能化管理,提升工作 效率。
藏品出入库时利用RFID 技术,库房通道门的读写器能够快速识别出入库房的藏品,并通过计 算机系统显示藏品的相关信息,对出入库藏品信 息做分析处理。一方面避免了传统藏品出入库信 息更新滞后的现象,实现了藏品出入库和出入库 信息同步。另一方面,避免了手工操作误差,形成 出入库数据报表,以便对藏品去向进行跟踪,提升 了管理效率。
藏品管理人员可根据工作需要,使用手持设
备或在系统中进行藏品盘点,并对盘点结果通过 系统网络实时更新,形成统计报表。这样不仅大大 减少了人工盘点的工作量,而且避免了手动盘点 对藏品造成的损坏,保障了藏品安全,提高了藏品 管理效率。
系统会自动记录藏品的出入库记录、转库记
录、盘点记录、展出记录、修复记录等,为藏品的布 展和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系统对出展文物、修复文物、文物资料上传等 增加审批制度。如出展文物审批,策展人员通过系 统查询确定出展文物,并在系统上提出展览申请,馆领导和保管部主任审核通过,藏品保管员打印 申请单进库核查文物,然后完成藏品出库交接。这样的电子化办公,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系统还有待办事项提醒,对于未审批、未执行的单 据,系统智能提醒,提示相关人员及时处理。
(三)信息数字化,实现资源共享
藏品智慧化系统所形成的数字化信息,不仅 包括藏品的基本信息,还记录了藏品的保存状态、提用信息、陈列信息、修复信息、高清照片、研究记 录、相关论文、音频、视频等动态信息,建立了一个 全面的可储存备份的藏品信息数据库。工作人员 可以根据权限对藏品信息进行检索查询、修改、统 计、下载、在线打印,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 破了博物馆传统藏品信息管理过程中藏品信息被 存放在不同的清单或档案中查找不便的瓶颈,为 全馆其他业务工作,如陈列展示、藏品研究、教育 活动、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等提供精准快速的藏 品信息,实现藏品信息资源共享,对博物馆总体工 作水平的提升具有深远意义。
藏品管理智慧化系统在保障藏品安全、提升
藏品管理效率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是藏品 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长久的工作,藏品管理系 统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不断更新。只 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藏品保驾护航。
基金(SSKLZDKT2019194): 山西省社科联重点课题“藏品管理智慧化系统建设研究保障博物馆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参考文献
[1]冯砢华、刘效延《博物馆文物藏品的日常管理研 究》,《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 年第21 期。
[2]王建平《论博物馆藏品信息管理》,《中国博物馆》
2001 年第2 期。
[3]武昭晖《RFID 技术在博物馆藏品管理中的应用》,《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6 年第S2 期。
[4]刘朝东《浅析RFID 技术与藏品管理系统的融合之道》,《博物院》2018 年第5 期。
(作者工作单位:大同市博物馆)
博物馆安防系统 篇6
关键词:技术防范;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运用
0 前言
全球一体化趋势下,国家和地区之间交流日渐深化,代表着国家历史的博物馆藏品成为重要交流载体,但由于藏品具有极高的价值,不法分子利用智能犯罪手段,试图盗取博物馆藏品。传统时代下,对于博物馆的安全防范多以人为主体,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趋势。而技术防范能够整合各项技术优势,将入侵报警图像复核、电视监控系统作为核心,形成联动防范系统,及时发现不法分子犯罪行为,避免对博物馆构成损失,从而保证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1 博物馆技术防范发展现状
在我国,技术防范在实践中的应用,开始于第一台声控报警系统,在北京故宫博物馆正式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国博物馆安全防范的空白。随后,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等安装了防盗器,但当时报警器主机报警功能单一,处于初级开发阶段,整体防范效果有待提升。[1]
20世纪80年代,安全技术防范进入普及阶段,且发展速度飞快。国外报警技术和产品逐渐渗透至我国,且安防设备功能日渐丰富,增加了巡检、记录及录像等功能,技术防范在博物馆安全防范中发挥的性能受到了广泛关注。
时至今日,对于博物馆的技术防范已经出台了具体的标准,正式进入到规范化、制度化阶段,不仅如此,计算机、通讯及自动控制等技术有机结合,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由此,我国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进入了崭新的阶段,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沈阳故宫等多家单位都已经引入了技术防范手段,可见技术防范的重要性。
2 技术防范在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中的运用
当前,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中已经融合了多项防范技术,为博物馆管理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具体来说:
2.1 综合控制技术的运用
综合控制技术,是整个安全防范控制的核心,集合了多媒体计算机技术、通信等技术,能够为各个子系统之间大量数据传输提供支持,从而实现对各环节的监督、控制及管理。如在与入侵报警系统联动时,能够对报警现场进行图像、声音复核,将现场图像自动切换到指定的屏幕上进行自动录像。不仅如此,还能够与公安系统连接,及时申请公安人员的帮助和支持。[2]一般来说,根据各个系统延迟时间来看,多在20min之内,报警相应时间仅为2s。
2.2 入侵报警技术的运用
入侵报警系统建立在传感器、探测等技术基础之上,由各类探测器构成,能够对设防区域等非法入侵进行实时、准确的报警,从而形成横向与纵向全方位防护。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周界报警。周界报警是入侵报警系统的一线环节,多设置在博物馆建筑外部,如院落、通道及围墙等位置,以第一道防线。由于博物馆周围环境较为复杂,人防、物防难度相对较大,势必会存在漏洞,将周界报警引入到系统当中,能够提高防范效果。此外,还有磁开关探测器等设备,具有防盗和防破坏等功能,在系统运行中,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能够及时发现入侵行为。
(2)通道报警。主要位于博物馆防范范围内的门、窗及走廊等位置,每个防区的门、窗都可以安装门磁开关等装置,通过多元探测,能够避免非法入侵,且能够对工作人员身份进行识别,以此来提高控制水平。[3]
(3)空间报警。博物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物,具有较高的价值。因此在重要房间等空间内,运用微波探测器、玻璃破碎探测器等多元化探测手段,形成交叉性、互动性入侵系统,能够实现对罪犯凿墙、入侵等行为的控制。除此之外,还有展柜报警系统,通过层层防范,能够最大限度上发挥技术在防范层面的积极作用,减少外界对博物馆内部展品的破坏等。
2.3 视频监控技术运用
博物馆视频监控系统的核心是视频技术探测,能够将探测器录取的画面记录在系统当中,实现远程监控。该系统由前端摄像机、视频报警器等设备构成,能够实现对博物馆各个角落进行监控。[4]在遇到突发情况时,报警系统会启动报警,提醒安防人员采取行動。声音复核作为安全防范的一部分,能够配合其他探测器共同使用。随着互联网和视频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原先模拟视频监控系统也将逐被数字智能高清监控系统所取代。
2.4 门禁技术的运用
门禁技术是安全防范系统中的重要环节,能够通过非接触智能IC卡、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等,对博物馆出入口对象进行识别、控制,当发现进入对象身份不符,或者携带危险物品时,不会启动门禁,避免与藏品接触。现代安防系统中,还有电子门锁启闭装置、信息传输等技术,各项技术在系统中既能够独立运行,还能够与入侵报警系统等形成联动,实现自动化管理与控制。
2.5 电子巡更与通信技术的运用
博物馆安防系统为24小时不间断进行,对于夜间防范,可以运用电子巡更技术,对夜间保安人员的巡检路线、方式及执行等进行管理。在具体实践中,预设已经编制好的巡更软件,并应用读卡器将保安的巡检状态输入到控制中心,进行记录备案,实现对博物馆各个角落的监督,形成24小时不间断防护。[5]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人员之间沟通和交流非常必要,因此运用无线通信技术,通过程控交换机这一载体,能够确保处于不同空间中的人员进行联络,同时,将其与公安机关系统联系到一起,能够及时处置报警情况,争取更多时间保护博物馆内部的展品。随着博物馆不断发展,会对安全防护系统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要重视对技术的研究,丰富系统功能的同时,提高系统运行智能化水平,从根本上防范入侵行为。
3 结语
根据上文所述,现代技术的出现及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传统安防模式的缺陷和弊端。尤其是在博物馆安全防护系统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因此,博物馆在对外开放中,要坚持物防为主,技防为先导,人防为保障,将各个环节有机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体化防范体系。同时,还应重视对安防人员队伍建设,从思想和技术等层面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并适当增加资金、人力投入,不断提高技术防范水平,从而实现对博物馆的有效防护。
参考文献:
[1]侯爱芹.技术防范在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中的应用[J].福建文博,2014(03):91-93.
[2]朱云斌.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的思考与对策——以林则徐纪念馆为例[J].福建文博,2014(04):94-96.
[3]徐慧.浅谈安全技术防范在某博物馆安保工作中的应用[J].群文天地,2012(01):280.
[4]罗军.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与应用[J].科技传播,2012(18):203+165.
博物馆安防系统 篇7
1 视频监控系统应用在博物馆安防工作中的重要性
视频监控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视频探测技术,实现对需要实时保护的物品及区域进行监视、录像、存储的功能。视频监控系统的主要部件有前端设备、控制设备、传输设备、记录显示设备四部分。在博物馆的安防工作中,视频监控系统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1.1 提高了安防工作的效率
使用视频检测系统可以实时的监控掌握博物馆内的情况,防患于未然,抵御将可能发生的危险。先进的视频监控与报警系统联动,可以及时的发现威胁和异常情况,并将具体的位置传达给值班人员,使安防人员能够及时的采取应对措施,减少对藏品、文物损害的可能。
1.2 与消防系统联动,有效预防火灾
视频监控系统也可以服务于消防系统,一旦发生火情,能够进一步确认火警情况,主动的调取火情的位置、视频等信息,有利于及时的消灭火灾隐患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1.3 有效地掌握参观者的情况
视频监控系统能够统计参观者流量,避免因参观者太多而出现拥挤现象。通过查看博物馆出入口或重要通道的视频信息判断人群流量及密度,从而及时准确的控制参观者流量以及人为的疏导人群。而且通过视频信息统计每天或每月参观者流量,还可以为今后的参观管理提供依据,提前做好协调准备及预防工作。
2 博物馆安防工作中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现状
由于博物观内的藏品文物具有稀缺性、不可再生性、特有性等特征,其历史价值不容破坏。在当前的安防措施除了加强物防、人防外,更要采取一定的科技手段。在实际的安防工作中,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安防的需要,由于无法同时显示所有摄像机画面、值班人员无法长时间盯住屏幕等原因,导致不能及时的发现监控现场的异常,造成巨大的损失。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无法实时监控所有的画面
受客观条件的限制,监控中心监视器的数量远远小于前端摄像机的数量。一个监视器必须分时、轮巡显示多个监控摄像机的画面,每个监控场景实际上只有很少一部分时间处于值班人员注视下。犯罪分子作案时间短,如果现场监控摄像机刚好没有显示在监视器上,则值班人员无法得知现场情况,漏报的概率非常高。
2.2 人工监控的效率不高
由于博物馆的视频监控系统前端摄像机的数量一般是较多的,一些大型的博物馆甚至有上百台,仅仅依靠几个值班人员进行人工监控是很难有实际的效果的。由于值班人员长期盯着很多的监控画面,很容易导致眼睛疲劳、思想不集中,不能进行不间断的监视,很有可能错过一些异常的行为和情况,失去视频监控应有的作用。
2.3 录像信息繁杂,检索困难
博物馆值班人员很难做到兼顾每个监控画面,为了不漏掉信息,一般博物馆的视频监控都配置了多个硬盘,采取不间断的录像方法,以便后期的查找、调阅复核。然而在众多的录像信息中,绝大部分都是无用的视频信息,不仅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并且硬盘经常处于工作状态也会容易发生故障、影响使用寿命,大大增加了后期检索查阅的难度。
因此可见,传统的视频检测系统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目前的安防要求,博物馆应该及时改进监控系统,使用智能、联动视频监控系统减轻监控值班人员的工作量,加强技术防范效果。
3 在博物馆实际安防工作中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
在实际的博物馆安防系统中,博物馆的视频监控系统除了对博物馆整体情况及人员进行监控外,最主要的任务是对每一件文物进行实时监控。不管是对博物馆外部环境、出入口、展览路径、博物馆全景还是展柜内的每一件文物,都要进行全范围、全断面的视频监控,最大程度上保证博物馆环境与文物的安全。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视频监控系统要能够实时了解现场情况,并及时的发送异常警报信息,为应急指挥提供直观有效的帮助。
根据博物馆的实际结构与环境,可以对前端摄像机采用TCP/IP网络传输,通过POE供电,在监控中心将监控图像清晰的显示出来,并通过视频服务器及储存设备对所有图像进行不间断的存储,使博物馆区域内的任何事件都具备可追溯性。
利用博物馆原建筑内视频监控摄像机将博物馆周边环境图像上传至博物馆专用监控中心,以便安防人员及时掌握博物馆周边情况。
在博物馆的每个出入口处,以对射的方式吸顶安装高清红外枪形网络摄像机,保证进出博物馆的所有人员均都能清晰显示脸部正面图像,作为事件追溯的有力保证。在博物馆展览路径的公共部分吸顶安装高清红外枪形网络摄像机,全覆盖监视博物馆各个区域。
在博物馆内的文物展柜内可以吸顶安装高清红外半球形网络摄像机,按照每个展柜的大小、展品大小、展品位置等情况设置摄像头位置与数量。一般每个展柜至少安装2台摄像机,确保对文物展柜内的无死角监视,要保证每样文物展品至少受到2台摄像机的独立监视。
4 结束语
博物馆内聚集着我国历史与文化发展形成的艺术结晶,既展示了我国瑰丽的艺术文化,又为人们提供学习历史知识、欣赏文化艺术的机会。在现阶段,视频监控系统已经实现了与其他安防子系统的联动,在主动监测、控制方向等方面也在不断的进行研究和改进,为馆藏文物的安全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俞炳扬.试析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2(10).
[2]张家燕,杨军志,张隽轩.光纤报警与智能视频监控联动技术在IDC园区的应用研究[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5(8).
博物馆数字资产管理系统 篇8
苏州博物馆信息中心在实践中发现,目前苏博对于各类数字媒体的操作模式,无论是对于文物,还是重大活动等这些媒体资源的存储、访问与管理,仍旧以手工进行的,尚未实现数字化的登录与信息化、个性化管理,工作量大且容易出错,并难以检索和统计。而且,各种类别的图片、视频资源越积越多,分散的刻录在光盘上,安放在不同的地方,这样一来不仅使用起来非常麻烦,也没有发挥资源本身的效益,更加不会为某些特殊的研究人员提供各种数字媒体的针对性访问服务。而这些,就需要建立一个符合苏博各部门工作特点,并能够满足对于全馆的数字媒体资料进行综合管理要求的“数字资产管理系统”。
数字资产管理系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平台,它是不同类馆藏与非馆藏数字媒体的客观反映。系统主要目标为包括数字博物馆资源建设中的各类数字媒体的信息收集与录入、组织与管理、审核与发布、检索与统计并且加入相当程度的个性化设置及工具等方面的内容,用于构建数字博物馆开发环境。由于数字媒体库主要通过各个部门之间的局域网,按不同的权限对全馆的数字媒体进行录入与访问。所以,一般情况下不允许随意录入、更改或查阅。因此,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独立于现有的藏品管理系统。
苏州博物馆建立计算机数字资产管理系统,不仅实现了博物馆藏品管理工具与手段的升级换代,而且引发了博物馆数字资产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模式的深刻变革。
1 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的定义
数字资产管理系统(DAMS)是一系列软件,它提供了一个开放平台,支持对多媒体数据的采集、创建、管理、存储、归档、检索、传输和显示,其中包括图像、视频、声音、文本和电影剪辑等。这些基础软件是内容创作(例如,生成数字内容的应用程序)的积木块或软总线,也是资产管理(例如,对数字资产存档、浏览或查询的应用系统)以及数字传输和显示的基本构件[3]。
从本质上说,一个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必须支持所有的数字资产,包括图像、视频、电影、声音和文本等。在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基础之上创建的应用程序必须能适应不同的格式和各种分辨率。平台必须支持格式转换、多种分辨率资产的创建,以及能够从逻辑上把同一资产的所有格式和分辨率组织在一起[4,5]。
2 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的技术要点
程序利用PHP、MYSQL技术通过数据库服务器与数据库进行实时的互联。考虑到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相对独立,安全密级要求较高,且登录、管理及检索的权限不同,应用系统目前由苏州博物馆自己使用,因此设计系统采用B/S结构。系统开发主要使用PHP、JAVAScript、HTML等语言和技术,开发工具采用Zend Studio等。
2.1 PHP技术
PHP是一个嵌套的缩写名称,是英文超级文本预处理语言(PHP:Hypertext Preprocessor)的缩写。PHP是一种HTML内嵌式的语言,是一种在服务器端执行的嵌入HTML文档的脚本语言。用PHP做出的动态页面与其他的编程语言相比,PHP是将程序嵌入到HTML文档中去执行,执行效率比完全生成HTML标记的CGI要高许多;与同样是嵌入HTML文档的脚本语言java script相比,PHP在服务器端执行,充分利用了服务器的性能;PHP执行引擎还会将用户经常访问的PHP程序驻留在内存中,其他用户再一次访问这个程序时就不需要重新编译程序了,只要直接执行内存中的代码就可以了,这也是PHP高效率的体现之一。
2.2 MYSQL技术
My SQL是一个小型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目前被广泛地应用在Internet上的中小型网站中。由于其体积小、速度快、总体拥有成本低,尤其是开放源码这一特点,许多中小型网站选择了My SQL作为网站数据库。它使用C和C++编写,并使用了多种编译器进行测试,保证源代码的可移植性;支持多线程,充分利用CPU资源;优化的SQL查询算法,有效地提高查询速度;提供用于管理、检查、优化数据库操作的管理工具;可以处理拥有上千万条记录的大型数据库。本系统正是考虑到它的这些特点,选择其为系统的数据库。
2.3 B/S模式
B/S(Browser/Server)即为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S模式最大特点是:用户可以通过WWW浏览器去访问Internet上的文本、数据、图像、动画、视频点播和声音信息,这些信息都是由许许多多的Web服务器产生的,而每一个Web服务器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与数据库服务器连接,大量的数据实际存放在数据库服务器中。客户端除了WWW浏览器,一般无须任何用户程序,只需从Web服务器上下载程序到本地来执行,在下载过程中若遇到与数据库有关的指令,由Web服务器交给数据库服务器来解释执行,并返回给Web服务器,Web服务器又返回给用户。苏州博物馆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就是利用了这样的一种模式,使每个客户端通过浏览器对系统进行访问。
3 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概述和目标
为了苏州博物馆自身对数字媒体操作的业务需要,针对博物馆各部门的工作特色,开发一套适合苏州博物馆使用的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系统采用国际先进并代表主流发展方向的技术,建立高水平的系统环境,订制开放式、可伸缩、可扩展的数字资产库体系和元数据组织方案,开发专业的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系统的先进性要体现在对文博数字媒体资源的描述、扩充、采集、管理、发布、展示等方面。借鉴国内外先进系统的经验,采用先进成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管理技术和大型数据库技术,保证系统长期稳定、可靠地运行。
苏州博物馆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是使数字媒体的存储、查询、调用流程变成无带、无纸化的综合网络,因而对网络的整体性能要求较高;系统的响应时间也是最关键的,它取决于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的服务器性能、系统数据库的并发处理能力以及内部局域网的带宽和当时的流量。具体响应时间待系统安装调试完毕以后,根据具体测试的结果进行评估和补充。
3.2 系统模型
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
3.3 系统流程
博物馆数字资产管理系统需要具有符合一般博物馆工作程序的工作流程控制,同时为了保证编目等重要信息的安全,工作流程的设计要具有可靠性和安全性。在系统库中的记录,只有在用户拥有了相关权限的前提下,才能进行上传和修改。以下用图示的方式描述主要的几个流程:
4.4 主要功能
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将对有关有价值的数字资产信息,包括描述数字资产基本情况的编目信息等,根据不同的类别,可以灵活建立一个个不同标引字段的数字资产数据库表,完成数字资产的基本结构。对于各种图片类、视频类、音频类数字资产由拍摄者提供并完成对数字资产的采集、处理、扫描和标引后,录入、发布、修改和维护等工作,在这之后,可以给专业人员提供高效的字段检索,克服目前数字资产得不到有效利用和共享的弊端。同时提供基于这些功能的面向流程的管理,赋予不同角色不同的权限,并且对某些用户开发其个性化的检索功能,解决目前传统数字资源更正、补充的权限不明确、资源操作难以跟踪记录的问题。
苏州博物馆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功能结构如图3所示。
5 结束结
随着文博事业的蓬勃发展,计算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文博事业中的考古、保管、陈列等各个方面,在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都会逐渐加深扩大,也必然会对文博工作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数字资产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是各部门在实际工作中提出的新的需求,苏州博物馆在充分了解了系统的需求后,自主研发了这套管理平台,并在全馆范围内设定了适用权限,实现了对数字资产的科学性、安全性管理,为业务部门及行政部门的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总之,从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的连续性和阶段性而言,我们既要有效地利用系统软件,同时也要考虑到系统的不断充实和完备,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使数字资产的管理工作达到最佳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红京.浅谈博物馆数据采集与信息管理[J].中国博物馆,2006,1.
[2]曾智德.博物馆的图片资料与数字化[J].中国博物馆,2005,4.
[3]张恩元.利用媒体资产管理提升信息管理水平[J].现代电视技术,2004,11.
[4]罗彪,何平.媒体资产管理之我见[J].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2005,4.
博物馆楼宇自控系统运行管理初探 篇9
我国智能建筑行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牢固树立了“建筑必智能”的理念。智能建筑被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平台,基于对建筑各种智能信息化综合应用,集架构、系统、应用、管理及其优化组合,具有感知、推理、判断和决策的综合智慧能力及形成以人、建筑、环境互为协调的整合体,为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利及延续现代功能的环境。”
建造智能建筑的目的在于应用。从智能建筑全生命周期来看,一项智能建筑工程的竣工验收是工程建设阶段的结束,但它更是使用的开始。是否达到规划设计时确立的综合目标和功能需求,需要得到系统使用运行的验证。而目前在智能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重建设轻管理、重工程轻运维、重硬件轻软件”的情况相当普遍,致使许多智能建筑验收后成为“鸡肋”,弃之可惜,用之艰难。为了充分发挥智能建筑的功能,切实为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利及延续现代功能的环境,应该全面重视系统的运行、管理、维护。
2 博物馆空调系统的特殊性
博物馆以收藏保管、陈列展览、科学研究文物标本为天职,博物馆的环境必须有益于藏品的保存,必须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文物适宜的环境,延缓其自然损坏。
影响文物寿命的环境因素,主要有环境气候、空气污染、光线辐射、昆虫危害、微生物繁殖等。其中,温湿度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博物馆建筑物内温湿度的波动只允许逐渐改变,不仅要求在一年之内的变化不得超过规定的标准,就一日而论,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变化也不能过于剧烈。一般认为,温度日变化量不得高于2℃,相对湿度的波动不得大于±5%。
显而易见,博物馆比一般公共建筑的环境要求要苛刻得多。与一般公共建筑白天开机、晚上关机的运行模式不同,博物馆空调系统必须全年24小时运行,保持室内相对湿度恒定。此外,CO2、SO2等废气也影响到文物的保存,因此,用于博物馆库房和展厅的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应采用多种空气净化措施,使空气污染物进入博物馆建筑物内的数量降到最低程度。
因此,博物馆空调系统设计复杂。根据文物安全的核心在于恒湿的特点,在文物展陈区域及文物库房采用双风机全空气精密空调,经初效过滤、静电除尘及活性碳过滤后,将高洁净空气送入室内。而馆内公共区域则采用舒适性空调,着重控制环境温度,使之与展柜内温度接近,既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清爽的休闲环境,又避免展柜内外因温差过大而产生结露。
由于空调系统设计复杂,引起各功能段相互干涉。同时,工程建设初期,调试人员对楼控系统编程调试依据常规性控制对PID参数进行整定,而在后期运行过程中,由于使用功能不断变化、或运行效果不理想,因此,对楼控系统进行适时调整就显得至关重要。
3 调整控制逻辑,进行科学化管理
在楼控系统运行过程中,积极进行科学化干预,克服现有硬件除湿能力不足、再热能力有限等方面条件的不足,从运行效果出发,同时不断从节能方面挖掘潜能,根据各区域特殊性,分别调整控制策略及参数,解决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3.1 简化空调机组功能段,改进实际运行效果
如前所述,文物保护是博物馆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博物馆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不但有较高的温湿度要求,对室内空气质量也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博物馆的空气处理机组也相对复杂,在空气净化方面采用了初效过滤、静电除尘、活性碳过滤等三道过滤器,如图1所示。而在调节空气温湿度方面则叠加了加热段、制冷段、再热段、电加热及蒸汽加湿段。这样的设计带来了段与段之间十分复杂的相互扰动关系,每个段温湿度调节结果都变得不确定。其中,活性碳过滤成本较高,并且容易失效,平均半年需要更换一次,且更换成本较高。同时,空气处理机组中活性碳过滤段安装在蒸汽加湿段之后,挡水板效果不佳,水蒸汽附着在活性碳上直接导致活性碳失效,且活性碳堵塞后造成较大风阻,形成风挡效应,影响送风。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将活性碳过滤器摘除后,运行效果良好。因此,建议设计过程中重点考虑空气处理机组各功能段的选择、搭配及其各段距离和先后次序,以免造成各功能段之间相互干涉,影响运行效果。
3.2 注重节约能源,进行软件微调
智能建筑的技术属性就是使建筑的环境和设备得到更加合理、精确的控制调节,节约能源,使智能建筑与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等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趋于一致。
(1)增加新风控制,节约水电资源
一般情况下,在恒温恒湿类空调和洁净室空调系统中,由于新风量的变化会导致湿负荷和尘负荷的大幅度和快速的波动,对室内稳定地保持所要求的恒定相对湿度和洁净度有很大的干扰作用,所以在工程实际应用中,一般都是全年采用固定不变的新风量。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为了节约能源,增加了新风控制功能。首先,在系统中设置了控温和控湿两种模式可供选择。文物库房机组以“控湿”优先运行,而在展厅采用优先控温模式,控温控湿模式根据设定条件自动转换。
控湿模式下,引入了绝对湿度概念,首先计算出室外新风的绝对湿度,系统通过对比新风绝对湿度和受控参数(回风或室内平均值可选择)绝对湿度,同时判断设定相对湿度与受控相对湿度决定新风阀开启比例,开启比例上限根据各机组特性从30%至100%不等,以便适当地利用室外空气对环境进行辅助加湿或除湿。此外,为避免利用室外新风加湿或除湿过程中可能会带来的新风对环境温度的影响,在系统中设定一个温度范围,室外温度高于上限或低于下限值时,强行将新风阀关至最小新风阀开度设定值。
控温模式下,系统通过对比新风温度与受控参数温度,同时判断设定温度与受控温度决定新风阀开启比例,开启比例上限根据各机组特性从30%至100%不等,以便适当地利用室外空气对环境进行升温或降温。此外,为避免利用室外新风升温或降温过程中可能会带来的新风对环境湿度的影响,在系统中设定一个绝对湿度上下限值,室外绝对湿度高于上限或低于下限值时,强行将新风阀关至最小新风阀开度设定值。
(2)采用双闭环调节,稳定系统运行
原设计程序中采用单闭环控制,用回风或室内温、湿度与设定温、湿度做比对,进而控制各水阀开度,送风温、湿度不参与控制。例如,如果回风温度传感器探测到回风温度高于设定温度,则通过控制器发出指令加大冷水阀开度,使冷水流量加大,迅速降低通过该盘管的空气温度,经过长距离的送风后,降低受控区域的温度。而回风温度传感器要感知到降低后的空气温度,需要较长的时间,这时的回风温度与设定温度比对后发出关小冷水阀开度的指令,这就造成了延时,容易导致室内过冷。反之,加热时也会发生类似情况,导致室内过热。
运行过程中发现这种单闭环控制方式(图2)在扰动过大时容易发生振荡,这种由于系统的巨大热惰性或时间滞后所引起的较大室内温度波动,可利用增加副环控制而得到缓解。为了得到更好的控制效果,采用双闭环调节(图3),增加送风温度及送风相对湿度计算值,利用回风或室内温、湿度与设定温、湿度做比对,经过比例积分调节,计算得出送风温、湿度计算值,然后用送风温、湿度计算值与实际的送风温、湿度采样值做比对,经过PID调节,控制各水阀、蒸汽加湿阀的开度。这样,由于送风温、湿度传感器与加热、制冷装置距离较近,可很快、超前地感测到系统的可能状态变化,比回风温、湿度对各水阀及蒸汽加湿阀动作影响更为敏感,反应速度更快,因而抗干扰能力更强,部分干扰在没有影响到主环控制之前已消除于副环,这样,控制的效果便可大大改善,室内温度的波动幅度也可大大减小。
但是,针对不同的机组,需根据机组特性进行现场整定,不断优化PID参数,同时在调节过程中还要考虑各阀门动作特性,尽量在一个动作未完成前避免下一个指令输出,以达到最优效果的同时节约能源。K D2-9精密空调机组控制界面如图4所示。
(3)限定正负能源矛盾体间动作,避免造成能源浪费
在控湿模式下,蒸汽加湿与冷却除湿是一对正负能源矛盾体,系统限定加湿阀开度直接制约冷水阀,加湿阀没关闭前冷水阀不能开启,达到加湿器与冷却除湿器工作的自动反锁,使之不能同时动作,发生加湿与除湿功能上的相互抵消,导致能源浪费。
同理,在控温模式下,加热与制冷是一对正负能源矛盾体,系统设定热水阀与冷水阀自动反锁,使之不致同时动作,发生加热与制冷功能上的相互抵消,导致能源浪费。
3.3 根据实际运行效果及需求,调整控制参数
(1)考虑人体舒适感,增加送风温度高、低限值控制
为了严格控制环境的温湿度,原控制程序中利用回风温湿度与设定温湿度进行比对,从而控制热水阀、冷水阀、蒸汽加湿阀、再热阀等阀体的相关开度,对送风温湿度不做任何限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现部分区域、部分时段由于送风温度过高或过低,引起人体的不舒适感,特别是夏季送风温度过低时尤其明显。因此在展厅精密空调机组的控制程序中增加送风温度高、低限值限定,当回风温度与设定温度偏差小于0.5℃(幅度可调)时,送风温度在设定温度±2℃(幅度可调)内上下浮动;当回风温度与设定温度偏差大于0.5℃(幅度可调),特别是差值较大时,导致控制器输出很大的信号电压,促使调节阀开度增大,从而把送风温度降得过低(夏季)或升得过高(冬季),过低或过高的送风温度会引起人体的不舒适感。因此,在环境温度基本满足的前提下,有必要采取措施,限定最高或最低送风温度,把送风温度限制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这样既可节能,又可改善空调所控环境的调节品质,减小室内被控参数的波动。
(2)限定送风湿度上限,避免送风口结露现象
在运行过程中发现部分送风口出现结露现象,调取历史运行数据发现,由于空间环境相对湿度低于设定湿度,加湿阀开度100%长时间运行,致使送风湿度长时间处于100%状态,温度过低故而造成送风口结露现象。
由于送风湿度传感器与蒸汽加湿段距离较近,可很快、超前地感测到空气湿度的状态变化,加湿阀开度对送风湿度的影响既快又大,因此在控制主控参数的前提下,增加送风湿度设定值,使其上限不超过95%,同时利用工程整定法进行现场整定,尽量放缓调节幅度及速度,以保持控制的稳定及精确性。不同机组PID参数需根据实际情况多番整定。
4 结束语
博物馆微应用平台系统设计与实现 篇10
关键词:微应用,博物馆,微信,微博,APP软件,微网站
在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 微信、 微博、 微网站、自主开发的APP等微应用层出不穷, 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使用工具。 微应用目前在业内还没有完整的定义, 在此, 将其定义为基于移动终端设备(手机、 平板、 PDA等; 以手机为主) 的微型应用, 包括微信、 新浪微博等第三方提供的品牌化APP、 微网站, 自主开发的APP等。 在对博物馆微应用需求以及应用模式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的博物馆微应用平台系统, 主要解决博物馆对不同微应用方式, 在终端用户身份、 内容管理、 内容发布、 交互等方面的统一管理和应用。
1 核心应用场景
博物馆借助于 “微应用” 渠道, 主要应用于以下两类场景:
(1) 作为宣传教育内容的对外传播渠道, 相对于传统的网络、 报纸等方式, 微应用因为占据用户手机桌面而能及时直达活跃用户。 具体到微应用平台系统的应用场景, 如图1所示, 通过管理后台实现宣传教育内容的(可跨部门) 多人协同贡献、 专人审核; 审核完毕后的内容由博物馆宣传教育相关部门工作人员选择发布到各类手机端微应用中, 包括微信、 微博、 自主开发的APP、 微网站等, 实现对宣传教育内容的统一出口管理。
(2) 作为博物馆与用户( 包括馆内游客以及馆外用户)进行在线交互的渠道。 同一个用户可能会使用博物馆的多种微应用渠道, 通过统一身份认证机制, 博物馆可以有效了解同一个用户对不同微应用渠道的使用情况; 同时, 便于用户以微信登录等便捷方式直接使用微应用平台提供的在线交互功能, 而无需每次都输入会员账户、 密码, 如图2 所示。
2 开发技术选型
系统后台使用Java语言进行开发, 使用当前最流行的开源框架Spring+Hibernate+Spring MVC进行架构设计。 Spring是一种轻量级的开发框架, 其可扩展性和安全性好, 对于请求的处理、 对多线程的支持、 对数据库事务的管理、 以及对权限的控制优于传统的Struts2。 数据库处理层使用Hiber-nate, 其封装性好, 可以让开发人员以面向对象的思想来操作数据库。
前台页面使用目前很受业界欢迎的Bootstrap框架。 Boot-strap是基于HTML、 CSS、 Java Script的移动设备优先的前端开发框架, 包含了丰富的Web组件, 包括下拉菜单、 按钮组、按钮下拉菜单、 导航、 导航条、 路径导航、 分页、 排版、 缩略图、 警告对话框、 进度条、 媒体对象等, 可以让Web开发更迅速、 简单。
系统数据库使用My SQL数据库。 My SQL数据库是目前Web应用中广泛使用的数据库, 支持跨平台, 支持多用户、多线程, 是具有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的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
3 系统总体架构
博物馆微应用平台系统采用4 层架构: 数据层、 应用支撑层、 应用层和表现层。 数据层负责整个平台系统数据的存储与处理, 包括宣传内容数据、 交互业务数据、 统计数据、用户数据及其他系统数据等。 应用支撑层通过将内容编辑、认证管理、 全文检索等具有共性的作业项封装为通用服务组件, 以便快速、 灵活构建上层应用。 应用层负责完成各个业务应用的逻辑处理, 向最终用户提供具体的业务处理功能。表现层面向馆内工作人员提供管理后台, 面向博物馆外部用户结合不同微应用渠道特点提供多元化的移动终端微服务。
如图3 所示系统总体架构中的应用层, 针对博物馆微应用平台系统核心应用场景概要列举了核心模块。 在实际投入开发时, 应用层的模块构成要复杂得多, 需要根据表现层的具体功能需求进行对应的详细设计。
如图3 所示系统总体架构中的表现层, 体现了博物馆微应用平台系统与传统信息系统的最大区别: 以手机端应用作为用户的使用入口, 且手机端应用由多个第三方提供的应用程序以及自主开发的应用程序共同构成。 这就涉及到与第三方提供的应用程序进行对接开发、 后续进行接口同步更新等系列问题。
下面结合实际开发经验, 简要介绍实际开发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技术。
4 关键技术
4.1 快速图文混合编排
宣传内容多媒体化(图文混合编排为主) 是当今的主流。博物馆往往会在微信公众号、 微博内容的选题、 撰写、 排版、发布等方面尤为重视, 因其影响到微应用用户的持续增长以及已有用户群体的活跃程度。 传统信息系统中的文本编辑器通常是需要首先将图片、 音视频等首先上传到服务器, 然后再逐一插入到文本编辑区域中。 当宣传内容中有大量图片时,使用这样的文本编辑器完成一篇文章的排版需要耗费工作人员大量时间。 当前互联网上出现了不少好的针对微信的在线图文排版工具, 比如秀米(http://xiumi.us/studio/v5/paper#/for/new)、 96 微信编辑器(http://bj.96weixin.com/)、 易点微信编辑器( http://wxedit.yead.net/) 、 135 微信编辑器( http://www.135editor.com/) 等。 这些图文排版工具的共同特点是左侧提供大量针对微信排版特点的系统模板, 以及提供图片上传区域,左侧选择的模板以及上传的图片通过简单的鼠标点击即可插入到右侧编辑器中, 从而大大缩短工作人员花费在微信公众号内容排版上的时间。 在博物馆微应用平台系统开发中, 可借鉴此类在线图文排版工具的使用模式及相关技术。
4.2 第三方微应用平台接口对接开发
目前来讲, 博物馆界涉及最多的第三方微应用平台主要是微信公众号和微博两类。 其中, 博物馆对微博的应用相对简单, 主要体现在宣传内容的传播上。 知名的微博平台包括新浪微博(http://weibo.com/)、 腾讯微博(http://t.qq.com/)、 人民网微博(http://t.people.com.cn/) 等, 这些微博平台均提供了API接口。 根据博物馆实际选用的微博平台, 进行针对性的接口开发, 实现用户信息获取与授权、 宣传内容推送发布等功能。 博物馆对微信公众号的应用则丰富得多, 通过其消息推送功能, 订阅号可实现每日推送8 条图文信息; 通过其自定义回复功能, 支持用户通过发送内容至微信公众号, 自助获取自动回复内容, 这是目前国内博物馆界应用较多的功能之一, 通常用于馆内语音导览领域; 通过其自定义菜单功能,可以在菜单上挂接图文信息或者微网站等。 因此, 需要根据对微信公众号接口功能的实际应用需求, 决定对微信公众号的哪些接口功能进行对接开发。
5 结语
博物馆安防系统 篇11
专题博物馆视觉形象是以视觉的形式诠释专题博物馆的品牌形象。专题博物馆视觉形象系统的概念可以定义如下:
(l) 专题博物馆视觉形象是一个符号系统, 包括两大方面, 一是一系列图形符号、色彩、和图形与色彩的多种组合, 以及这种组合在专题博物馆整体环境中得以应用的系统;二是专题博物馆发展历史中具有文化价值和意蕴的实物。
(2) 能够充分体现此主题的文化、历史。博物馆是一种组织形态, 区别于具体的产品或服务所存在的形态, 因此, 专题博物馆视觉形象的基本属性是组织的形象, 根植于组织文化, 凝集了组织的思想。
博物馆视觉识别系统应该是以博物馆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彩为核心展开的, 系统的视觉传达体系, 是将博物馆办馆理念、文化内涵、制度规范等抽象语意转换为具体符号的概念, 从而塑造出独特的博物馆形象。专题博物馆引入视觉识别系统是完全可行的, 它对于增强专题博物馆竞争力, 树立其博物馆文化品牌和社会形象都能起到很大的正面作用。
二、设计理念
博物馆的视觉形象设计不仅体现了博物馆的精神文化, 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发掘了专题博物馆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不同专题的博物馆体现了不同的历史文化、人文生活, 同时博物馆视觉形象的塑造既有章可循, 又有创新的样式开发。现代博物馆的视觉形象的设计观念有了转变, 方式也有了从单一的收藏、展示功能向交互式多媒体动态模式转变, 而可以将收藏、展示、讲演、座谈研讨、发布、休闲等活动融合在一起, 营造随和、亲切和自然的气氛, 这就为形象创意构思提供了更大的设计空间。
三、设计原则
主题性:主题识别性是视觉形象的基本功能。“主题”犹似开启视觉形象之门的钥匙, 博物馆从外围场地和馆内环境的整体气派都应符合主题概念。专题博物馆视觉形象要用新颖的设计题材元素、冲击视觉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的物质载体来表现, 视觉形象家族的成员纵使形态、结构、性格各异, 但是都忠实的传达同一价值观, 具有鲜明的视觉个性, 从而塑造鲜明的博物馆个性, 与其它类别的博物馆区别开来。同时, 博物馆内外每个功能区、都有不同功能区的形象设计。同时, 各种公共服务设施的设计也有形象设计的问题, 都要方便人的一切活动的需要。
美学性:美创造情感, 产生共鸣, 视觉形象传达信息的过程同时是受众进行审美体验的过程。美学性使得视觉形象具有极强的渗透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是传播品牌形象的重要原则之一。在属于文化产业的专题博物馆, 它的视觉形象的美学性更加重视目标受众的审美经验、取向、心理, 以美学原则严格的创造视觉语言, 以“美”的形态呈现出来。各类形态及平面视觉表现都须具有形象审美的感染力, 视觉元素的开发和风格表现, 都为博物馆形象的个性化魅力发挥作用。
系统性:视觉系统设计就是指视觉形象与博物馆主题在逻辑上保持一致;而具体的讲, 就是使专题博物馆的视觉样式要素与组织结构成为一个有内在联系的同一系统, 从而能够将信息按照主次、先后、大小等关系展示与传达。博物馆内外环境是一个系统性整体, 设计要系统化, 其中各子区域之间虽有不同特点, 但不能失去大系统控制的关系, 另一方面各子功能区又有相对独立的差异性, 既要合理而有序, 又要有系统中的变异化设计。
专题博物馆引入视觉识别系统企业经营管理概念, 强化自身建设, 正是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服务意识的具体表现。然而, 专题博物馆形象系统的营造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 它不仅体现在博物馆的物质文化环境建设上, 也反映在精神文化环境建设中, 因而需要全面合理的规划和安排。从物质层面看, 它包括专题博物馆建筑、展馆环境、陈列设计、配套设施等, 它是专题博物馆文化的物质形态, 是专题博物馆文化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从精神层面看, 它更应是专题博物馆的本质、个性以及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专题博物馆它的视觉识别系统的导入, 一定要建立在充分继承固有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基础上, 还要注意恪守专题博物馆的特点, 将自身的文化背景、地方特色, 将研究宗旨、办馆方针、发展方向等融入到设计思路中来, 总结提炼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文化要素, 将博物馆的精神、思想等文化特质形成一个统一概念, 以视觉形式加以外化, 准确地传达给大众。
四、设计要点
如上所述, 专题博物馆视觉形象的设计要点, 首先是要把握好主题性、美学性以及系统性三大原则。在设计方法上, 借鉴企业形象CI设计的方法, 从专题博物馆的基本形象的符号开发入手, 进行延展应用到各环节的设计表现中, 是有效的方法。主体视觉符号的同一化应用的设计策略10多年中似乎正走向“休克”, 其实这并不在于CI本身, 而在于许多设计本身的僵化性所致。在CI策略活化应用方面, 基础符号系统中的“辅助形象”大有开发天地, 对此, 奥运形象设计与应用, 有十分有益的启发。奥运设计除标志、吉祥物外, 又有二级标志、丰富的辅助图形应用, 并配合多样海报招贴设计等, 使奥运形象十分丰富, 这种设计开发性转换应用到博物馆环境设计中, 大有补益。CI的灵活运用,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开发出丰富的辅助形象元素, 成为多层次的设计语汇, 活化应用于各载体上, 点燃整体形象的一片“灿烂之光”。应用载体包括在博物馆收藏、展览、宣传及与观众交流等活动中的各环节。
参考文献
①王天平、丁允鹏:《博览经济与博览设计》,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②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 上海古籍出版社
③康熙民、孟庆生:《在传播科学中传承文明——博物馆研究论文集》, 文物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