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特效化妆

2024-08-01

影视特效化妆(精选7篇)

影视特效化妆 篇1

一、影视化妆技术定义及作用

影视化妆是电影视听艺术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甚至是电影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塑造影视人物的基础和载体。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 化妆师承担着“造梦”的职责, 是影视文化的主要方面。其创作能力和水准直接关系到演员角色塑造和影片整体效果, 化妆师的影视语言创造及其内涵包罗万象意义深远。影视人物的成功塑造, 不仅会塑造令人印象深刻的形象, 也会再现历史和神话图景, 进而打造经典的影视艺术作品。

影视化妆技术的不可替代功用,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运用化妆手段使演员脸型具有可塑性。

与日常生活中的平面描画不同, 影视拍摄需要灯光布景等立体展现, 因此会使演员的脸型显得单薄缺乏立体感, 因此影视化妆需要根据剧本描述和导演要求, 要对演员的脸型进行立体化“雕塑”。立足于解剖学和美学角度, 演调整脸型、眉型、眼睛、鼻子、嘴角乃至整体比例。美化造型可以弥补演员的某些缺欠;丑化造型则可以展现诙谐幽默或者邪恶丑陋的人物形象, 帮助演员塑造角色。

2. 化妆能凸显人物性格特征。

如同戏曲的脸谱, 化妆能使人物性格特征外化, 同一个演员在塑造不同角色的时候不仅需要调整演戏的状态, 影视造型也可以恰如其分地帮助演员进行角色演绎。例如近期热播电视剧《后宫甄嬛传》中孙俪的造型从前期的清纯少女到后期善于谋算的深宫妇人, 化妆造型的变化可以体现其内心的嬗变以及角色的发展变化。

3. 化妆可以成功地进行肖像模拟造型和历史人物塑造。

历史正剧中需要当代演员扮演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形象, 尤其是革命领袖、英雄人物, 但是演员自身和英雄人物总存在差距, 因此只要让化妆师通过造型艺术尽量使演员更贴近历史人物, 以“形神兼备”“情貌无疑”。

4. 化妆可以艺术的再现童话、神话中的各种形象。

近年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化妆道具层出不穷, 化妆技巧不断提高, 童话、神话剧的神仙妖魔、鸟兽虫鱼形象更加活灵活现。例如电视剧《西游记》, 化妆师们成功地设计塑造了观音菩萨、孙悟空、猪八戒、东海龙王、玉皇大帝、蜘蛛精、琵琶精等形象。这些更具艺术性和夸张性, 使得荧屏更为多姿多彩。

随着我国观众观影水平的不断提高, 传统的化妆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电影行业的需求, 现代的电影产业越来越需要更为先进的化妆技术——特效化妆来满足观众对高质量电影的需求。我国目前的影视化妆技术已经逐渐与国际接轨, 在体现中国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但在特效化妆技术这一方面我国仍然与欧美顶尖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二、国外优秀大片特效化妆水平以及行业现状

欧美的影视特效技术成为了行业内的翘楚, 1977年, 电影《星球大战》用计算机程序编制了大量的外星人, 创造出了人们意想多年但物理实现的事物, 4亿美元的票房奇迹证实了观众们的叹为观止, 至此电脑特效化妆开始成为电影制作的新手段, 为今后的电影制作树立了里程碑。

在20世纪90年代, 电影《终结者2》和《侏罗纪公园》在屏幕上展示了人类梦想的另外一个世界;随后人们幻想中可以自由变形的机器人和灭绝多年的恐龙展现在了大银幕上;2001年到2003年, 《指环王》三部曲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化妆奖和最佳视觉效果奖, 在2005年彼得·杰克逊凭借电影《金刚》再次捧得第78届奥斯卡的最佳视觉效果奖;2008年大卫·芬奇的热门电影《返老还童》获得了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最佳视觉效果和最佳化妆三项大奖。本片的特效化妆将当时45岁的迷人型男布拉德·皮特呱呱坠地的婴儿一直演绎到80岁的老者, 逼真形象令人过目不忘;随后《加勒比海盗》将大船、船长以及长满章鱼尾巴的魔头形象呈现在了观众面前, 最后一部的美人鱼邀请一众名模亮相, 更增添了造型魅力和艺术造诣。2009年末《阿凡达》上映, 标志着世界电影正式进入3D时代, 里面所有造型均是用影视特效完成, 美轮美奂的外星世界和高大奇幻的外星人更是掀开了影视特效的新篇章。

二、国内影视特效化妆水平以及行业现状

纵观近几年我国影视大片, 不难发现我国当前的电影特效制作水平与欧美相比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而从业人员不足、技术水准偏低、独立原创能力不足、缺乏商业精神都是制约我国影视特效化妆的因素。

我国当前从事电影特效化妆行业的专业人员不足, 制作和创意水平普遍不高, 我国许多特效化妆师化妆在设计思路和制作模式上缺乏创新和突破, 没有较好又叫座的代表作品。当前我国特效化妆只能制作出战争场面的伤疤和血迹以及类似“毁容”的造型效果。最新上映的电影《1942》中身上的冻疮以及血流不止的半条腿和兵荒马乱的战争图景堪称经典, 但是依旧难以赶超欧美的影视特效制作水准。

我国一些有影响的国产大片绝大多数都求助于好莱坞或其他国外的特效化妆师来进行设计和制作, 使影片制作成本大幅提高。国内电影市场的奇怪现象是“国产大片特效化妆求外国人做, 国外大片在国内赢得满堂彩, 国内电影在国外上映票房一般”。例如国产电影《画皮2》, 邀请日本“最终幻想之父”著名画家天野喜孝为影片绘制八张概念图, 之后, 再由多位设计师绘制出整部电影的所有概念图成品。这一举动意味着国产电影原创能力的不足, 因为中国特色的电影加入了日本元素, 虽然美学效果上获得了较大审美享受, 但是无形中破坏了中国美的意境。

电影产业归根结底还在于获得票房收益, 而影视特效技术则是吸引观众掏腰包进入影院的先决条件, 恰恰因为国内影视特效技术发展的不足, 造成了国内电影票房的疲态。据了解2009年我国电影票房总额约60亿人民币, 而电影《阿凡达》在我国上映不到一个月获取13.216亿人民币的票房。由此可见, 我国电影特效化妆和国产电影一样, 与国外同行存在较大差距。

四、中国影视特效化妆技术的发展机遇

如何提高我国的影视特效化妆技术已经成为电影、电视以及相关产业的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在我国影视特效化妆产业的现状下, 相关部门、单位、团体需要有创新发展的眼光、开拓进取的思维、兼收并蓄的态度、敢于实践的魄力。

“十二五计划”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在这一历史机遇下, 影视及相关产业人需要刻苦学习, 努力钻研, 参与实践和学习, 填补我国电影特效化妆的空白。

相关国家单位需完善机制, 统筹规划, 合理安排, 把电影特效化妆工作纳入到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工作中, 将培养电影特效化妆专业人才纳入到现行工作安排中, 提升我国电影特效化妆的水平和实力。教育部门及团体也需联系实际, 有针对性的进行理论引领, 示范教学, 在实践的基础上, 编纂专业书籍, 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培养和实践教学, 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关注我国电影特效化妆的现状, 发展我国特效化妆水平, 只有把握好这一机遇时机, 我国影视产业才能实现跨越发展, 赶超欧美先进水平, 满足大众逐渐提高的观影需求。

摘要:笔者从形象设计专业学生视角, 立足专业学习和课外实践, 着眼于当今世界影视特效化妆水平和国内影视特效化妆现状, 分析二者之间存在的差距和我国现有影视特效化妆技术的不足, 并对今后我国特效化妆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影视化妆技术,影视特效化妆,世界水平,国内现状,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魏俊宏、冯妍.华语魔幻片的新视觉——与许安、肖进谈《画皮Ⅱ》的数字特效和特效化妆.[J].电影艺术, 2012年5期.

[2]林玉萍.谈影视化妆的基本功能.[J].音乐生活.2011年1期

[3]许乐.浅谈我国电影特效化妆的现状[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5期.

[4]刘音.谈化妆师如何塑造人物形象.[J].戏剧之家.2011年02期.

论影视特效处理技术 篇2

关键词:影视,特效,处理

在当前, 电影、电视、网络等媒体形式行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在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种种震撼场面往往需要出现在科幻影视以及战争影视中来, 而在影视制作现场真实地构建出这样的场面往往代价很大或者不可能, 所以影视制作人员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各种影视特效处理技术, 来增加影视作品的画面效果。笔者根据工作实践就影视特效处理技术相关内容展开分析和讨论。

1 使用影视特效处理技术的必要性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 (无论是古装武打作品、现代科技动作作品、科幻作品还是战争作品) 在制作过程中不断使用各类影视特效处理技术, 笔者

和功放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激励器是对声音效果进行美化, 对低音效果、清晰度立体感、穿透力和音色七大美化和改善的功能。分频器是起到向功放输送不同频段信号的作用, 声音被功放信号放大后被输入到音箱。

在安装音响系统时, 应充分考虑到周边设备的连接顺序和连接位置, 以便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 考虑不周、连接不当, 可能会烧毁设备。一般来讲连接周边设备是需要一定的顺序要求的:在调音台之后连接均衡器, 反馈抑制器放在均衡器之后, 才可将声反馈有效消除, 便于抑制和调节。应在反馈抑制器和均衡器后面放置压限器, 它对音箱和功放起到了保护作用, 对过强的信号起到了抑制的作用。在功放前接激励器, 同时根据需要在功放认为主要有如下几个因素。

1.1 虚构的场景

很多影视作品中存在虚构的场景, 特别是科幻作品中出现的各种外星生物, 还有超级豪华阵容的星河战队, 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经典好莱坞科幻片《星球大战》系列中就出现了很多特效技术, 给那个科技还不够发达的时代给人们带来了无限震撼和视觉享受。

1.2 不可能完成的动作

有些场景在现实生活中会出现, 但是如果在影视中再次真实地呈现出来则不可能, 比如说动作片中一招致死的场景, 导演自然不会让演员牺牲 (演员也不会服从这样的安排) , 再比如成龙

前连接电子分频器。为了取得最佳的录制效果, 要对限压器参数进行适当的调节, 在压缩状态下, 会破坏声音, 因此不允许压限器长久处于压缩状态。在主扩通道上连接压限器的原则是, 尽力不要使周边设备产生信号提升功能, 这样压限器才能起到保护作用。

4结语

音源设备及后级扩声决定了音响系统的演出效果, 要想达到满意的演出效果, 不仅需要音响设备各个部门之前的密切配合, 还要注意系统的调试和连接。调音员必须对设备的性能和构造很好的了解和掌握, 有一定的悟性和乐感, 听觉反应要灵敏, 同时具有一定的音乐修养, 这样才能调节出好的音质, 乐于被广大受众所接受。

大哥最经典的从高楼上跳下来的场景, 安全系数太低, 自然也会使用特技 (演员做出相应的动作在加上计算机合成软件, 最终实现画面的完成) 。

1.3 成本太高的场景

战争片的拍摄成本很高, 需要很多演员, 在很多战争影视作品的制作过程中, 也会出现很多攻城、坦克战、空战等场景, 如果真实再现这些场景, 制作成本会很高, 也会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 在拍摄的过程中是不会使用真实再现的手法的, 这时候就需要进行影视特效处理技术的介入, 来帮助影片的完成。

2 常用影视特效处理技术分析

参考文献

[1]陈浩.如何使用数字调音台解决声反馈啸叫[J].音响技术, 2008 (1) .

[2]陈浩.数字调音台在现场扩声项目中的灵活运用之二如何使用数字调音台解决声反馈啸叫[J].音响技术,

[3]王家理.专业音响在分散式声场中的设计与调试[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3) .

[4]武增强, 路建歆.多功能报告厅音频系统的数字化改造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 2010 (10) .

[5]李艳春.浅谈录音与混音之效果器的原理及应用[J].纪实, 2009 (18) .

(温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 浙江温州325001)

对于很多影迷来说, 影视作品中特效的实现方法都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影视特效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从制作手法上来看, 一般可以分为传统特效手法和CG特效手法两种。

2.1 传统特效手法

传统特效手法很早就出现了, 一般来说分为以下几种:化妆, 这个是最简单的, 也是最常用和有效的;搭景, 能够实现特定场景的设置;烟火特效, 在早期的电影作品中烟火特效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早期胶片, 这也是早期常用的特效手段。

2.2 CG特效

CG特效就是人们常说的电脑特效, 电脑特效的出现主要有两方面因素决定的:第一, 传统特效手法已经不能满足电影表现的需求, 也不能满足观众对影视作品的要求, 影视作品制作需要更为新颖、更为强大的特效手法;另外一方面, 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 各种技术要求都能够满足新的特效制作手段实现。

在当前, 有很多专门从事影视特效的公司, 最具有竞争力的是工业光魔公司、新西兰维塔公司、DIGITAL DOMAIN公司等, 有很多大制作影片的特效环节都是由这几家公司来完成的, 例如阿凡达、加勒比海盗、终结者、星球大战、变形金刚、侏罗纪公园等。

电脑特效手法种类很多, 但是一般情况下, 我们可以根据特效的功能进行分类, 基本可以分为三类:第一, 三位特效技术。在很多电影中, 三维立体特效技术是不可或缺的, 很多角色的烘托以及场景的设置都需要三维特效技术。三维特效技术在整个电脑特效技术中, 可以说是难度最高, 也是目前最难解决的, 很多逼真的怪物、灾难片中的洪水、摩天大楼的轰然倒塌等都需要三维技术。而三维特效技术一般的制作流程是:建立模型——确定材质和灯光——形象绑定——动画制作以及最后的渲染。目前三维特效技术的软件也很多, MAYA软件、realflow软件、c4d软件等。第二, 合成特效技术。合成特效技术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 十分熟悉, 武侠作品中飞来飞去的大侠都是由合成特效技术来实现的。一般来说, 合成特效技术的实现过程是这样的, 将演员各类动作 (打斗、飞跃等) 和天空进行分开拍摄, 而演员需要利用钢丝绳在蓝幕或者绿幕中完成拍摄, 最后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将蓝幕和钢丝绳去掉, 在合成上必要的天空场景, 这样就给观众带来在空中打斗的效果。比较常用的软件主要有nuke/fusion以及smoke、flame等。第三, 数字绘景技术以及概念设计技术。在影视作品中, 有很多场景中出现的各类建筑和背景在生活中根本不存在, 需要影视设计工作人员结合自身的想象力进行数字绘景以及概念的设计, 这样庞大的舰队、连绵的山脉以及恢弘的宫殿就呈现到人们的眼前。在这个过程中, 概念设计十分重要, 在经济空前发达、文化空前灿烂的今天, 人们的想象力是无穷的, 对影视作品也是十分挑剔的, 所以概念设计工作的好差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影视作品的受欢迎程度。

3 国内特效技术发展

我国影视特效技起步很晚, 但是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 我国知名的华龙公司, BASEFX公司等在影视特效技术上的造诣很高, 但是很国外的特效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另外, 香港作为亚洲最重要的影视制作中心, 对影视特效技术的理解很高, 比如赤壁、唐山地震、长江七号、功夫等影片, 虽然和国外还有很大的差距, 但是也能够基本满足观众的需求。

4 未来影视特效处理技术展望

在未来, 计算机软件技术、微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必然还会不断发展, 在未来影视特效技术将和现在有很大的不同, 笔者认为, 未来影视特效处理技术可能会在如下几个方向寻求突破。

4.1 人性化

在未来, 新的文化元素将不断呈现, 而影视作品的表现方式也必将顺应这一形势, 各种文化元素不断融合和杂糅的过程中, 单一、教条、死板的影视特效技术必然会被淘汰, 还有灵活多变的人性化影视特效技术才能够生存。

4.2 智能化

在未来, 电影制作的方式也将不断增多, 如何将各种特效技术和特效理念融入到影视作品中也是将来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5 结语

在影视产业空前发达的二十一世纪, 影视作品品目繁多, 很多影视作品场面使用常规制作手段无法实现, 比如说科幻影片中出现的各种奇怪生物、战争场面中出现的大规模伤亡等。在高科技水平的今天, 很多影视的制作都离不开特效处理, 本文就影视特效处理技术展开了分析和讨论, 得出相关结论。

参考文献

[1]曹阳.视觉设计数字化影视特效[J].电影评介, 2006 (9) .

[2]刘芳.电视广告中的影视特效技术[J].新闻爱好者, 2009 (12) .

[3]侯全军.数字影视特效中的编程技术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 2012 (8) .

浅析影视剪辑特效课程教学 篇3

一、影视剪辑特效基础教学环节被忽视的原因及对策

1. 现在高校在开设影视教学的同时存在一定的误区, 大多数学校在开设动画专业时, 只认为动画是动画, 电影是电影。

然而动画的学习, 并不是把精力放放到“画”上面来就可以了, 只注重画画的功底, 而把一些重要影视基础课沦无情剔除出教学计划。这完全是一种对动画教学的片面做法, 可以会影响学生未来对于动画的看法。同时, 学生进行四年的学习, 必须把所学到的专业进行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 是学生独立创作一部动画影片, 以检验在学校里所学到知识的成绩及社会用人单位的检验。要创作一部完整的影片需要将成千上万张动画剪辑组合而成, 这就要求学生有足够的影视知识和技术。画是基础条件, 但这只是前提。没有一定的专业影视知识, 根本不可能把影、音、剪完全体现出来。影视基础教学中的电影语言语法、电影的音响与音效, 主要研究的就是构成动画电影声、画这两个要素, 而电影的分镜头设计和剪辑原理, 是保证动画电影叙事顺畅准确所必修的两门课程。所以, 在动画专业影视剪辑课程里, 必须让学生深刻领会“画”与“电影”关系, 加强课程的专业知识的教学力度, 不能一味的抄袭教学, 这会误了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就业。

2. 在教影视编辑教学课程时应让学生明白三种关系:

“软件”与“硬件”的关系, 主创与协创的关系, “前台”与“后台”的关系。学生在创作时, 必须要有丰厚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文件修养, 同时要对软件有一定能力, 如果不能把软件技巧学会, 就不可能把想要的效果完全表现出来。同时需要学生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主创方面的培养, 学会在整体构思上发挥各个方面的能力。

3. 动画专业的教学大纲应该按照当地学生的情况而制定。

很多学校在开设动画专业影视剪辑课程时, 忽视了学校的教学条件, 直接抄袭别的学校的教学大纲。有的院校干脆沿用以往其他美术类专业的教学大纲, 展开教学, 这很难适应自身的教学要求。此外, 影视编辑课程在整个动画教学体系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需求, 学生只能学到影视课程中一点基础, 很难达到公司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要求。笔者认为, 各高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新的教学大纲, 适当加大影视特效的课程, 以此提高学生对影视创新的能力, 使之适应公司高要求。同时, 学校应给予教师和课程更大的自由性, 不能一味的着重上下课时间和教室的固定性, 这样会让学生失去创新性思维和学习的欲望。

二、在影视后期特效教学方法:

(1) 平时教学过程时, 让企业的一些项目引入到教学中来, 实行项目个体化, 把影视剪辑中相关的知识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将课程教学具体化, 学生学习理解化。同时注重学生各方面影视方面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各个各阶段的高强度专业化训练, 要用简单实用的实例来讲解一些基础知识。让学生全方位的得到知识的结叠。

(2) 在课程设置上, 应该与企业相结合。把企业所需要的知识融入课程教学中, 将学历教育与企业需求人才培训相结合, 学用结合, 活学活用, 即学即用。

(3) 每年应该调研影视方面的市场需求, 要把技术和艺术同时开展, 两者不能分开, 注重全方位的素质教育的提升。

(4) 学生在实际应用时, 尽量提供真实仿真的实习环境和场所, 使学生在一个仿真实的环境中熟悉整个创作过程。如果有条件可以学生到公司去实践, 让学生在企业里有充分的认识, 了解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方法:

2.1教学中的案例准备。教师必须提前根据教学需求进行内容上准备和案例制作, 书上的或是网上下载都可以。当然在选取案例时要符合以下几条原则: (1) 教学必须要有针对性。案例的选择应该和教学目的相结合, 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思想有统一性, 有利于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 案例的选择要具有启发性。案例中应包含一定的问题, 能启发学生思考。因此, 应从教育与教学的角度选取最佳事例。 (3) 案例的选择要典型性。影视特效的案例很多, 在选择时必须进行典型的案例进行教学, 这样可以使学生掌握扎实的操作方法和技能。 (4) 要有一定的趣味性。选择好的、趣味性强的案例可以吸引学生在注意力, 可以贴近学生的生活, , 促使学生不断思考, 调动学习积极性。

2.2呈现案例。案例可以作为导语, 使学生能很快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比较感性的认识。例如, 在讲解文字动画时, 先给学生播放一个用文字动画制作的案例:黑客帝国文字特效, 看着屏幕上文字无机的变化, 他们很快被吸引了, 急切地想知道这是怎样完成的, 在学生的疑问和探求中, 导入新课就水到渠成。

2.3分组进行讨论。影视特效需要一定的合作性, 也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教学的一种交互式的探索过程。这可以让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 教师变动自己位置, 成为一位促进者和引导者, 让学生在多方面展再他们的能力机会, 学生经过这一过程可以得到其他学生的建议, 增加理解性和掌握度, 同时提升各自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例如:拿到一个《创新故事》的案例时, 先展示案例, 然后, 启发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 (1) 设计主体Logo标识? (2) 如何寻找素材? (3) 制作三维?搭建分镜? (4) 客户审核? (5) 整理镜头?应注意事项是什么? (6) 制作成品?确定问题后, 组织学生讨论、分析。

结论

案例教学法可以全面的让学生在学习放在主体地位, 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得到自主性的发展, 在逻辑思维进一步升华。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既可以进行基础性知识的学习, 又可以作为一个决策者, 根据案例提供的信息和自身的认知能力, 去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 最终的效果是不确定的、多变的, 学生可以不拘常规的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创作, 进行不同方向推测和猜想, 想法和实践进行变通, 创新思维得发开发。使学生充分理解编、导、演的构思和设想。

摘要:影视剪辑特效编辑课程在动画和广告二个专业的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想教好影视剪辑特效课程, 必须根据影视特效制作要求和两种编辑方式的特点, 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达到课程教学的要求。并且运用影视编辑的奇妙特点以及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吸引学生对于这一门课程的兴趣。

关键词:影视剪辑,编辑,项目教学法

参考文献

[1]、孙立军主编.《影视动画影片分析》, 中国宇航出版社, 2003.

数字影视特效设计制作探究 篇4

一、概述

《饥饿者》(1974年)这部动画片播放之后,二维技术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因为它通过电脑技术初步制作了变表过渡帧效果。这是数字特效的开端,而到了《星球大战4:新的希望》这部电影上映后,三维电脑动画制作技术才引起了真正的轰动,开启了一个以数字影视特效设计技术为基础的制作模式。

二、国内现状说明

首先,我国的数字特效技术特点集中体现在速度快、效率高两个方面,比起《大闹天宫》这部动画片的手工特效技术,《西游记》中的皮影技术应用,《兰陵王》、《紧急迫降》证明了中国数字电影特技走上了新的轨道;直到《青娜》的问世才真正意义上有了全数字电影的事实。

其次,虽然我国在这个方面有所发展、创新,但是,真正意义上的2D、3D时代还未真正来到中国,一般所谓的特效多以CG特效技术为准;所以与国外相比,差异较大。

三、数字影视特效设计制作

数字影视特效设计与制作,属于两个层面,在设计层面,主要是指设计技术。而在制作方面,则是指技术的应用及产生的效果。以下就从这两个层面进行具体说明。

(一)数字影视特效设计技术

第一,从背景方面看,计算机、制作软件(如Houdini、Softimage、Inferno等)是数字影视特效设计的基础;其通道在于视觉传达。

第二,在软件不断获得更新的情况下中,数字光魔电脑特效因其画面质量、跟踪技术、虚拟摄像、同步拍摄等功能获得了业界的认同,从而实现了拍摄与特效的有效融合;目前来看,在诸如科幻、动作、大场面、悬疑灵异等各方面,应用都非常成功。

第三,在数字影视特效设计技术方面数字合成技术也非常关键,因为它能够满足声音、场景、运动节奏等基本条件,也可以在风格方面提高画面质感,以多种元素的合成达到传达上的统一性、完美性。具体来看,在像素颜色的调整、复杂几何变换操作、音色与色调及节奏的协调等技术,均可实现一部作品由画面感到质感的飞跃,始终保持流畅性、基调统一性、视觉效果、听觉效果在一个系统的设计传达之中。

(二)数字影视特效制作

第一,通常而言根据特效技术的应用虽然可以实现特效制作与拍摄的同步性,然而,大部分的数字影视特效制作多集中于后期编辑制作阶段。在数字影视特效制作后,影视作品的效果会产生一种所谓的“二次创作”,使作品在数字影视特效技术的应用下,达到制作的完美性。

第二,上文中所介绍的数字影视特效设计技术在电影制作过程中是具体的制作方法,而它的思路,则是透过三维数字影像技术,将截取、创作好的图片、文字、声音,以及视频素材等完全进行融合式地添加;具体如《夜宴》中的奴隶奔跑场面、《星球大战》中的背景设置、《变形金钢》中的动作变换等;另一方面,这种制作能够达到“假做真时真亦假”的效果,所以,容易营造“虚拟的真实场景”,在这个方面令人震撼的就是《阿凡达》,还有《指环王》中的场景等均是数字影视特效设计技术在制作中的应用,它的作用与价值非常大,还实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由梦到现实的转译。

第三,需要指出的是,在数字影视特效制作方面可以举出卡夫卡小说的相关影视短片《乡村医生》中的画面、动作、场景、音乐、背景、基调等进行说明;也可以通过在网络引起不小轰动的十几分钟的《三体》短篇,来认识数字影视特效制作在由一种意识、文字描绘,转化到真实的场面的震撼力等。

四、结束语

总之,数字影视特效设计技术已经通过实践证明了它的作用与价值,也使人们认识到了信息时代这种强大技术的影响力,但由于我国在这个方面多受制于美国、韩国等技术团队,所以,在影视、动漫、游戏等各个行业虽有所建树,但是未能突破一直以来的技术限制。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学习、挖掘、研究数字影视特效设计制作方面的课题,从而为我国特效技术行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摘要:现代影视剧中使想象转译为现实场景的能力非常高超,而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数字影视特效设计制作;我们将此作为探讨主题展开相关研究。

关键词:数字影视,特效,设计制作,探究

参考文献

[1]周晓璇.写实主义的传承与虚拟技术的推进——台湾数位化电影表演的发展与启示[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4(6).

[2]冷佳霖.粒子特效技术在影视动画中的发展趋势与思考[J].科技与创新,2015(8).

[3]王涛.数字特效技术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以台湾某旅游节目制作为例[J].中国有线电视,2015(12).

[4]周昱杉.在水墨动画中应用后期特效技术的策略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5(10).

后期特效在影视中的应用 篇5

特效一般是指数字特殊效果,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将影视中的各种场景、人物动物等的动作变形进行数字化技术应用,它按照不同特效的生成方式,可分为后期特效软件处理、计算机图形技术和数字影像合成[1]。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制作的影视作品不同,所需要的影视特效也是不同的,所以后期特效专业人员在选择软件时应当根据作品的需求和适合本身工作的特点为依据[1]。

2 后期特效在影视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需求追求逐渐由物质层面转为精神层面;另外全球村的合成,也促进了不同国家文化的相互交流,促进了不同国家文化的相互发展和共同融合,让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国外不同的文化,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因此对影视制作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不仅对拍摄角度提出要求,还应当对后期特效的制作增加作品的亮点[2]。一部优秀的作品,只是单纯的依靠拍摄技术是难以达到想要的结果的,这就需要引进后期特效的概念,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拍摄的作品进行剪辑,最终达到预期的画面,例如:在拍摄古代影视作品中,利用现在的时间难以拍摄出古代的时间设定,这就需要通过古代的场景进行拍摄,然后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特效制作,以达到预期的结果,最终吸引群众,给观众带来炫酷的视觉冲击感[2]。另外在拍摄完全不存的人物时,在初期拍摄时,就应当先进行制作人物模型进行拍摄,等到后期时,只利用计算机技术就可以达到影片的需求,不仅节约了拍摄时间,还大大节省了拍摄成本,例如:美国电影《速度与激情7》在进行后期阶段拍摄时,则完全利用了计算机技术。可以说,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只有在经过后期特效之后才能让观众更加容易接受。

3 特效在后期影视中的应用

在影视的制作过程中,后期制作尤为重要,它是将影视作品中的多种元素进行统一的有机结合,工作内容量大且繁琐,例如画面剪辑、音乐配置、后期特效制作等。后期特效的加入,对影视作品的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比较常见的有好莱坞电影科幻片的制作就是一个典型。本文就后期特效中的一些典型影视作品为例,来探讨其在影视作品中的重要应用。

3.1 增强影视作品的画面感

如2015年上映的电影《侏罗纪世界》,其所应用的就是数字特效,将远古时代不可能存在的古生物行行如生的展现在我们眼前;2016年上映的电影《X战警·天启》中的大部分人物也都是不存在的,也都是利用后期特效进行制作的,最终以炫酷的视觉角度展现在观众的眼前,因此,可以说后期特效能够在画面上给观众一种冲击,让观众有深入其境的感觉。在国内电影《寻龙决》中,演员黄渤、杨颖、陈坤等在百眼窟中寻找彼岸花时,各种炫酷的场景便是通过特定的数字特效制作的。

3.2 拍摄虚拟对象

在拍摄影视作品时,很多人物是想象出来的,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单纯依靠摄像机是完全达不到预期结果的,只能靠计算机技术,将其真实的展现在人们眼前,例如:电视剧《花千骨》中的糖宝,并不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人物,而是为了满足剧情的需要通过计算机数字特效技术增加的情节,这种技术的应用在众多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哈利波特》中的小精灵、《魔兽》中的黑暗之门等。

3.3 增加影视作品的色彩感

在影视制作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将影视色彩更好地统一,需要进行专门的调色设计,例如:备受人们喜欢的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中,就是采用调色的技术,将白蛇转化为人形时增加了朦胧的一种感觉,让观众看到的“白蛇”显得更加美丽;另外我们在观赏古代片或战争片时,我们看到的则是黑白的色彩,以便给观众一种历史悠久的感觉,这就是调色技术的完美应用[1]。就现在的影视作品中,耗时最长、最为细致、投入量最大的就是调色处理,因此,可以说对影视作品进行调色处理是在导演和拍摄之后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二次影视创作。在电影《大鱼海棠》的创作中,由于是进行的IMX 3D创作,并且还有大量的特效镜头,无疑是对后期特效调色处理增加了难度,但是在调色团队的精心创作下,终于完成了震撼国内观众的魅力作品。

3.4 拍摄不能出现在同一场景画面中的人物

很多优秀的作品中只靠单纯的拍摄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例如:在2009年上映的美国电影《阿凡达》,里面的真实人物和虚拟人物出现在同一场景中只靠单纯的拍摄技术是难以实现的,只能依靠后期特效的制作来达到所需的结果,还有在2016年上映的《澳门风云III》中,刘德华和众多虚拟的刘德华之间的对决,也是采用此方法的完美应用。

4 影视作品后期特效在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影视作品中,如果特效效果加入的合理,则会完美的促进电影的观影率。如果特效做的不是太好,很容易就被观众所识破,则会给该作品戴上“五毛特效”的罪证,该作品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结果,这在2016年上映的《盗墓笔记》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实例,相对于国内,在欧美、日本等影视市场中特效做的则比较完美,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则有《阿凡达》《洛杉矶之战》等作品。目前在影视作品中后期特效的加入中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4.1 缺乏特效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的创新

在影视后期特效的制作过程中,技术和设备是最为关键的,目前,在国内影视的拍摄、制作合成等所采用的设备均为外国的技术及设备,这就增加了我国国内人员需要掌握众多特效工具软件,加大形成制作专业性技术方面顶尖团队的难度。另外由于缺乏创新性,不能针对编剧和导演的构想研发出专门的特效效果,最终将影视作品的效果大大折扣,例如:拍摄动画片《恐龙》中踩下的脚印以及振起的灰尘效果等,则需要安装固定的插件才可以达到所想要的结果,而国外的特效技术则很容易就能够进行解决。

4.2 制作特效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较弱

目前国内针对在制作特效方面的人才培养存在着针对性差、适应和创新能力不足等,细细考究主要是由于高等学校教育观念落后,对市场的需求不能做到及时了解,导致在培养特效人才的方面上缺乏针对性,还有就是学校的培养方式落后,难以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深入到实际需要中,导致培养出的人才能力偏低、创新能力较弱。

4.3 国内的影视特效的大环境影响了后期制作

我国影视行业起步较晚,基础能力较弱,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欧美等国家的特效技术相比仍存在着巨大的不足。主要是由于目前国内拍摄技术条件的限制,导致难以搭建所需的场景,或者搭建场景所需的资金量较大,故采用后期特效,另外还有就是现有的条件难以满足影视作品的需要,或者是能满足剧情,但具有较高的风险,为了保证演员的人身安全,往往也会采用后期特效,但是在国内缺乏专业性的人才,大家都存在着得过切过的心态,在如此下的大环境中难以创作出好的影视作品[3]。

5 结束语

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完全离不开后期特效的制作,并且影视特效还成为宣传作品的一个重点,更有甚者观众是依靠着炫酷的特效效果被深深吸引着。不过,在特效制作中,与外国相比,我们在特效技术和设备方面还存在着不足,这就需要更多针对性的专家进行特效技术方面的研究,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影视行业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谭美玉.特效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电视,2015(5):74-75.

[2]李沫言.浅谈影视后期制作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6(7):72-72.

影视特效在电影中的表现 篇6

一、特效的重要性

特效在当今影视剧中是必不可少的新兴元素, 它可以模拟现实世界中真实存在的一切物体, 还能创造幻想世界中虚无缥缈的生物、景象。早期的特效是通过制作缩小比例的真实模型来完成拍摄, 再通过剪辑技术将之与画面相结合, 造成一种真实的假象, 上世纪80年代拍摄的《星球大战》用的就是此方法。而如今的特效技术则大量使用计算机来完成, 尤其是数字特效, 将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 让一部部好看的影视作品深入人心。

如今人们欣赏影片的要求越来越高, 是否具有震撼效果以及视觉冲击力已经成为评价一部影片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2013年由迪士尼影业公司发行拍摄的特效电影《复仇者联盟》可以说是电影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影片里不惜重金打造的特效场面, 让情节的发展显得毫不重要。可见影视特效已经成为当今影视行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影视特效的贡献

如今很多大制作影片为了渲染效果, 会结合故事情节使用一些虚构的生物和场景。例如2009年上映的影片《阿凡达》中潘多拉星球上的生物以及自然景观, 既然不存在, 又必须在影片里表现出来, 这就需要专业人士去创造和解决这个问题。而影片里反映现实生活的, 但又是我们难以做到的事情或行为, 例如影片《碟中谍4》中男主角在迪拜大厦上的表演, 现实中不可能让演员去这么做, 这也是需要电脑特效来完成。另外在真实世界中存在的, 但由于成本过高等其他因素而实现不了的, 如《变形金刚》中的爆炸场面, 《世界末日》中的火山地震现象, 这些同样也需要电脑特效来完成最终效果。

近年来国产电影发展迅速, 但在特效技术上还与国际水平存有一定差距, 很多国产大成本影片在特效技术上还以重金聘请国外特效团队制作为主, 而一些小成本影片则会尽量减少特效甚至根本不用特效技术, 这无疑会影响片子的整体效果, 同时也是国产影片无法迈上国际舞台的原因之一。近些年很多社会培训机构开设影视特效培训班, 国家也在大力支持高校开设相关专业, 这无疑说明想要发展中国电影, 首先是要解决人才紧缺的问题, 培养影视特效人才刻不容缓。

三、数字特效的制作方式

在当前影视制作流程中, 从故事剧本开始特效的思想就可以体现出来, 作者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 因为目前的数字技术已经完全可以将幻想的画面变为现实。在拍摄过程中, 除了传统的实景拍摄之外, 拍摄内容还要满足画面后期抠像的要求, 也就是相关演员必须在蓝幕下拍摄, 这无疑是对演员的一个挑战, 因为演员面对的是虚空, 要集中思想去“假使”自己在和已知生物互动, 而且情绪动作与合成画面必须相符合。

如果剧中使用的道具本身具有特殊形态, 如2012年上映的《血滴子》中, 清廷杀手使用的可以自由变形的武器“血滴子”, 在制作上则也会将道具某些部分隐藏在蓝布中以方便特效制作。以上抠像出的素材最后还需在后期软件中进行较色, 让物体或角色与真实拍摄环境和谐统一。这一部分要在计算机软件中完成。

四、行业现状与前景分析

近些年国内特效行业进步明显, 比较有名的公司有“北京华龙”“光影化境”等。相对技术更好一些的是香港“先涛数码”“万宽”等公司。但与国外如“派拉蒙影业”的差距依旧很大。国内如《赤壁》《狄仁杰》等大制作影片也主要交给香港或国外特效公司来完成, 而国内绝大多数小公司则多以低成本电影电视剧来维持生存。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国内从事数字特效的人员多是美术或计算机专业出身, 真正了解电影艺术的人才少之又少。

虽然无论从技术还是艺术性上, 我们和国际一流水平还存有较大差距, 但国人对电影特效的认识却已逐渐走上正轨。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在数字特效上已经取得不小的成绩, 而我国是计算机使用大国, 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势必也会成为中国电影的一大亮点, 创造出一部又一部叫好又叫座的国产大片。

摘要:看电影已经成为当今人们消磨时光的最佳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的眼界逐渐开阔, 单一着重剧情的影片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要。人们对视觉感官的体验要求越来越高, 在欣赏剧情的同时更加关注震撼的特效场面以及创造虚幻中的生物、景象等带来的视觉冲击力, 毫无疑问这一切已经成为当代评价一部影片成功与否的新标准。

影视特效化妆 篇7

近年来, 随着国内影视市场的蓬勃发展, 业界对影视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相关部门对影视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目前我国已有超过440所高校开设了20多个与影视相关的本科教育, 基本涵盖了影视创作的各个领域。影视人才的培养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影视相关专业一年的本科毕业生人数就超过了2万人, 参加各种影视职业培训的人数就更庞大了。

然而, 我们在影视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严重不平衡。目前, 影视行业中低端的制作人才相对较多, 但既懂艺术, 又懂技术, 还了解管理的、具备艺术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相当匮乏。由于产业快速发展, 技术革新日新月异, 这一人才的瓶颈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造成本土的特效制作水平不高, 影视作品质量难上更高层次, 同时也使得不少优秀国产电影的特效制作只能外包给海外公司去完成。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 在国家大力支持的同时, 国内相关院校及专业培训机构也都作了各自的部署, 以求全面提升了我国影视专业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中国传媒大学作为国家传媒人才的一个重要培养基地, 在这方面也进行了许多创新与尝试。

二影视特效人才培养的思路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成立于2000年, 最初主要是培养动画制作方面的人才。2001年开设了数字影视制作专业, 即现今的数字影视特效专业, 旨在培养融合人文、科学、艺术的复合型影视后期制作人才。经过十来年的发展, 影视特效专业方向已毕业的7届学生在国内外电视台、影视制作机构、网络公司等单位从事电影后期、新媒体内容创作等工作, 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依托中国传媒大学在传媒领域的学科特色和综合优势, 我们数字影视特效专业一直奉行“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思路, 即人文、科学、艺术相结合, 人文为体, 科技为用, 艺术为法, 三者的结合, 相辅相成。

影视创作艺术离不开科学技术。数字技术的使用, 无疑给影视创作带来广阔前景。从最初的光学特效, 到后来的计算机图形的广泛应用, 再到如今实时创作的数字角色, 技术的进步一直推动着影视特效的飞速发展。每一部好莱坞大片配后都有一支强大的科研队伍为后盾。

但光有技术手段是不够的。艺术是我们的目标和载体, 所有的技术手段都是为影视创作服务。如果一味强调技术的难度, 忽略了创作的艺术审美, 最后出来的只能是一个技术展示。

另外, 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 是我们创作的源泉。如果失去了这个根, 再高再难的技术都是漂浮不定的。因此, 在影视特效人才培养中, 我们强调传承与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让学生更多更深入地去了解自己的民族和文化。同时, 我们希望学生能广泛吸纳世界文明优秀成果, 古为今用, 博采众长, 推陈出新, 给传统文化赋予时代内涵。

因此, 在影视特效人才培养中, 本着“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原则, 我们始终坚持“三结合”的培养思路, 这也是我们吸取国内外优秀院校成功经验的结果, 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三提高影视特效人才的创作水平

本着人文、科学、艺术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思路, 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努力做到这三方面的相互融合, 给学生提供比较灵活的课程选择, 在注重整体素质教育的同时, 加强了个性化培养, 加大创作辅导力度, 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

(一) 优化课程体系, 加大创作实践, 引导学生个性化专业发展

第一, 提早开设专业课程。在以往的培养计划中, 大学的课程体系基本是按照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层递关系来设置, 一年级新生上的基本都是公共基础课, 专业课程无法安排进去, 结果是入学后不久, 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很快就怠慢下来。等到大三开始上专业课时, 学生的心基本都收不回来了。针对这种情况, 在学校相关部门的支持下, 我们将思政等公共基础课程分散到大学三个年级中教授, 同时将一些专业课提早安排在大一大二开设。如此一来, 学生刚从高中过渡到大学时, 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 很快对所学专业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并激发他们对自己专业更深入的学习热情, 形成一个良性的学习氛围。

第二, 整合课程内容, 避免内容重复与课程衔接不畅。在以往的课程设计中, 任课老师之间的沟通比较少, 基本上是各自讲各自的, 造成有些课程内容被多次重复教授, 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衔接不够科学。为了扭转这种局面, 在制订培养计划时我们广泛征求了业界专家的意见, 整合了许多专业课程, 使得课程设置更紧凑, 更合理, 避免课程的重复开设。同时, 我们加强了专业教师之间的沟通, 要求老师经常相互听课, 以了解其他老师的课程情况, 在自己的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另外, 我们还实行系主任负责制, 由系主任负责培养计划的具体执行, 并监督各课程的教授情况, 最大限度保证课程的顺畅衔接。

第三, 增加创作课程, 协调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影视创作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影视特效是做出来的, 需要以作品来说话。因此, 在设计课程体系时, 我们特别注重实践环节, 加大创作实训的学分, 每个学期都安排了相当数量的创造课程, 同时在专业理论课程中加入创作环节, 鼓励教师通过小创作来巩固学生对每一知识点的掌握, 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在创作中发现自身的不足, 进而更主动地去研究相关的理论知识, 并更熟练地运用在下一步的创作实践中。

另外, 我们在每个夏季学期期末考试之后, 安排了为期一个月的小学期, 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创作, 其中包括与国外专业院校的联合创作活动。期间, 我们鼓励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来制订创作方案, 教师在其中起到辅导、监督的作用。夏季小学期自2005年开办一来, 已成为我们实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去年, 中国传媒大学已将夏季小学期向全校推广。

第四, 实行“平台+模块”的教学体系。即学生在必修课平台上完成相关课程后, 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专长发展, 从选修课平台中自由选择不同的专业课程模块, 每个课程模块都包含若干相衔接的课程, 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创作有机集合起来, 引导学生的个性化专业发展。同时我们要摆脱单一的培养机制, 注重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特长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 让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尽情发挥, 同时使其偏弱的技能也得以发展, 在人文、科学、艺术三方面都有长足进步。

第五, 试行作品换学分的政策。为了鼓励学生主动创作, 多出作品, 今年,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试行了作品换学分的政策, 即经学院严格审核后, 学生可以拿自己创作的作品来换取某些专业课程的学分。这样, 学生可以免修这些课程, 而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作品创作上。然而, 要通过学院的审核并不简单, 学生必须有比较完善的创作方案, 较强的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同时学院会指派相关教师对这些项目进行指导、监督, 只有足够优秀的作品才有可能获得相应的学分。

(二) 采取多人联合授课模式, 加大创作辅导力度

对于专业课程, 我们数字影视特效专业鼓励多位老师联合教授。其实这样的授课方式在许多院校都有过成功的经验。之前我们在个别课程中也有过试行, 也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此, 我们最近尝试将四门专业课程纳入到这一教学模式中。这四门课程分别是大一的影视特效概论、大二的数字合成技术、大三的数字电影特技和数字影像创作。把四门课串联起来, 更能明确整体的专业教学内容, 更好地引导学生完成相关专业技能的学习。

我们计划安排两名以上的老师共同教授一门课程。如此一来, 我们首先解决了以往单个老师无法充分照顾、辅导到每一名学生, 从而造成学生创作潜能无法得到充分激发的问题。而多个老师授课不但可以显著提高授课质量, 而且能给予学生更多的创作辅导, 势必会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

另外, 在教师搭配上我们想有所突破:我们将不同专业方向、年龄层次老师的搭配起来共同讲授一门课程。比如基础课程教师搭配专业课程教师, 可以减少课程内容重叠, 更好地衔接专业课程内容。而艺术课程教师搭配技术课程教师, 能更好地实现艺术和技术融合, 体现了专业交叉学科的创作特色。老教师搭配年轻教师, 通过传、帮、带的模式, 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会得到迅速提高。

对于“数字影像创作”这门课程, 我们希望通过采取包括workshop形式, 将一个班级分成几个不同的创作小组, 由不同的老师联合负责相关的辅导工作, 学生和老师共同确定小组的创作方案, 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自的作品。如此一来, 必能加强学生的实践力度, 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 形成教研、创作良性循环。

(三) 积极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 我们着力打造名师品牌, 实行工作室制, 每一工作室就是一个教学团队, 要求工作室以项目带动教学, 以项目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及学生的创作能力。同时我们鼓励并大力扶持学科带头人、主讲教师、骨干教师的研究与创作, 为了创作, 甚至可以减免他们的教学任务。对于年轻的教师, 我们积极寻找各种途径, 把他们送到业界进行实习, 或者派送到国内外知名院校进行学习交流。只有教师的专业水平及创作能力提高了, 师生中形成了良好的创作氛围, 学生的创作热情才有可能被带动起来, 创作水平的提高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四) 建立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机制

国外优秀的影视院校与业界都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 许多大腕都愿意回到学校, 将自己的经验教授给学生, 而企业也乐意将一些项目交由在校学生来完成, 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专业实习机会。但这种校企联合的培养机制在国内还没能有效地建立起来。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的还是机制和政策的问题。为此, 学校方面给予了较大的政策扶持, 使得我们有能力请到更多的业界精英走进课堂, 其中, 在由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主办的中国 (北京) 大学生动画节中, 每年都会邀请到好莱坞的动画、特效大师前来讲座, 为学生提供了与大师直接对话交流的机会, 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眼界, 丰富了创作技法。同时我们也与多家优秀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锻炼机会, 让学生在实际的创作项目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行, 中国传媒大学在数字影视特效人才培养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影视特效专业的学生已具有较强的创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在多种创作需求中能独挡一面、开拓创新, 体现出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 在培养合格的影视特效人才方面我们还任重而道远。我们希望能与其他影视高校、科研单位及影视制作结构进行更广泛的合作, 为培养符合我国影视发展要求的高端特效人才而共同努力。

上一篇:管理模式应用下一篇:规划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