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专业毕业论文

2024-08-22

社会学专业毕业论文(精选12篇)

社会学专业毕业论文 篇1

0前言

青年中期是个体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我国大学生大多处于这一阶段的年龄,生理发育已接近完成,但其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很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冲突。同时,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就业形势的严峻,人际关系的复杂从而导致大学生尤其是毕业生的压力越来越大,有的学生心理不堪重负,从而导致抑郁症等心理问题的出现。心理学家的最新报告显示,我国高校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已由1990年22.13%上升为31.67%。大学生阶段是人生成长发展过程中带有转折性的一个关键时期,大学生作为一个高素质群体,是未来社会希望之所在,所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也是大学生想要有所作为、渴望有所成就而导致的。本文就以地方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探讨解决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问题。

1 社会适应性

社会适应既包括个体改变行为反应的方式来适应环境,也包括个体改变周围环境来谋求更好的发展。张大均认为,“适应性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改变自身或环境,使自身与环境协调的能力。”适应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构建良好心理机制的过程。人类生活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心理环境、社会环境)经常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如果没有环境的变化,就谈不上所谓的社会适应性问题。另一方面,既然环境总在发生变化,那么个体就会经常面临适应新环境的需要。因此适应就成为个体一生随时都要面临的任务,也是个体生存与发展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大学生面对着学习和就业竞争的压力要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性就必须客观地评价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怀有高于现实的理想,而又不沉溺于不切实际的幻想当中;当需要、愿望同社会要求发生冲突时,能放弃和修改自己的计划。

2 英语专业毕业生社会适应性的现状

当今英语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其主要来源是就业的压力,由于近几年高校连续扩招而英语专业又是扩招的重点专业,导致高校英语专业培养的一般性人才在某种程度上超出了社会实际需求,而与此同时英语专业综合性人才却比较缺乏,如有的学生在学校学习时学习的知识过于单一化,师范类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只懂得如何去当一名教师,而不知道如何去利用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去处理一些涉外事务。而学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校中只学习了商务英语方面的知识,对英语翻译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另一方面真正的专门性的拔尖的人才缺乏,如真正能做同声传译的英语人才在我们国家是非常稀缺的,仅有北京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学院和广东外国语学院等重点院校才有少数的该方面的人才。一方面我们的高校培养的一般性英语人才找不到理想工作,对他们造成巨大心理和经济上的压力,其社会适应性受到明显的限制,另一方面很多单位和公司又找不到相关英语综合性人才和专门性人才。从根本上来说造成这种矛盾的根源主要来自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方案和社会的实际需求相脱节,当然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差也是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抱着得过且过的混日子的态度,虚度年华所造成的。

3 增强英语专业毕业生社会适应性的策略

3.1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在进入社会参加工作之后就不可避免地会和不同国家的人一起工作或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因此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也是增强英语专业毕业生社会适应性的重要因素。其中比较有效的增强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方法有文化讲座和关键事件。文化讲座作为传授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于文化教学来讲也是必不可少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学习者了解和掌握有关的文化知识,如文化的本质特点和功能,文化包含的内容和范畴,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念和习俗规范等,都可以通过讲座的形式传给学习者,不同的文化构成一系列的文化知识讲座,有利于学习者进行系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关键事件是通过分析实际跨文化交际中发生的,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失败案例,来说明跨文(下转第246页)(上接第221页)化交际中误解产生的原因,帮助学习者了解两种不同的文化在某个方面的不同期望和表现。

3.2 转变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要适应市场机制,及时改变办学思路,不但关心能否吸引更多的考生,而且更要考虑培养的学生能否被就业市场所接纳,尤其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当英语专业前几年还是热门专业的时候各个院校无论是理工类院校还是各专门院校如农业大学和医科大学等等纷纷开设英语专业,都想在招生的过程中分得更多的蛋糕。但是现在面临的这种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式我们各个院校的英语专业必须苦练内功,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继续深化教学改革,调整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使我们的英语的教学课程增加更多实际性的专业知识如外贸、翻译等等,使之与社会需求相吻合,尽可能增强英语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降低大学生结构性失业。

同时,我们高校要适应当前科技进步和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的新形势,改革外语的教学方式,扭转以往外语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传授方式,培养英语专业大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如在对学生的英语教学当中多带学生到外贸公司、外资企业以及广交会等地进行现场的实践教学从而真正地提高其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3.3 培养较强的学习创新能力

在现代学习型社会里,学会任何学习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时代课题,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也不例外。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大学生日后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性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大学生要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项科技文化活动和实践创作活动如参加学校组织的由外教参加的英语角活动以及社会上的外贸交流会等,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加强知识融通和迁就能力的培养,在学习和创新中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使自身创造能量的释放达到最大化和最优化。

同时作为高校来讲要考虑结合本校的办学特色,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如在医学院院校开设医学英语课程,在农业大学开设农业英语课程。高校也可以通过讲座、座谈、模拟、案例等各种教育方式,也可以邀请有关专家和成功创业的往届校友介绍就业形势和创业成功的经历,大力培养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和创业技能,努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创业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4 结语

本文从高校英语专业的社会适应性的现状分析得出从培养英语专业的毕业生的跨文化意识,转变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较强的学习创新能力能有效地促进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

摘要:当今英语专业的毕业生面临者巨大的就业的压力,本文就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增强其社会适应性减缓就业压力。

关键词:英语专业毕业生,社会适应性,问题研究

参考文献

[1]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王志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规划[M].全国百佳出版社,2011.

社会学专业毕业论文 篇2

社会学专业就业方向一:行政/后勤

职业概况:行政/后勤部门就是协助好上级行政领导施政行政,当好助手。关键是要为领导分忧和服好务,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

薪酬水平:-5000元/月不等。

专家建议:每家公司针对HR,针对行政都有公司不同的需要。而且大家要特别清楚,HR也好,行政也好,如果不能与公司的需要相结合,就是没有价值和存在的意义。所以不能一味的抱怨。

如果你是非常有能力,对公司的HR和行动有见解的人,那你能做的是带领老板的思路,给他建议并让他能够接受,并尊重你的专业和建议。如果你不是,你不能说服老板,你只好是被动的,服从的。

社会学专业毕业后干什么二:市场/公关

职业概况:企业通过媒介的介绍、传播,和观众的交流、沟通和互动,在公众面前树立并强化公司的品牌形象,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而在这一系列活动安排中,专业公关是企业的好帮手。

薪酬水平:2000-4000元/月不等。

专家建议:随着公关人才的.需求看涨,原本从事市场、媒体、新闻、中文、企业公关的部分人才将眼光投向了公关行业。这个行业对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员工个个都是精兵强将。即使是有新闻、企业公关等工作经验的人加入该行业,都需要从头做起,晋升到总监级更需经历10多年的奋斗。

社会学专业毕业后做什么三:销售人员

职业概况:只要有产品和服务在出售,就会有销售的职位在招聘。对于以技术为背景的行业里面,例如电讯、软件等,销售的需求仍然会持续走高。即使在非技术领域,销售职位也一直是市场需求最旺盛的职位类别之一。

薪酬水平:在销售这个职位上,报酬的差别很大,不少职位的基础工资很少,因为报酬完全建立在销售业绩的基础上,每做成一笔生意都可以得到佣金。对于工资建立在销售业绩上的销售人员来讲,压力是巨大的。但同时,回报也是巨大的。

专家建议:优秀的销售人员需要的素质包括:积极的进取心、坚持不懈的态度、与其他人良好沟通的技巧、给人信任度以及在商谈中营造舒适氛围的能力。

社会学专业毕业论文 篇3

【关键词】社会保障;人才培养;就业能力

一、引言

随着我国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社会保障在稳定社会、保障公民基本生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需求急速增加。从1999年教育部增设了该专业以来,目前我国已有142所高等本科院校,开设了该专业。但正如许多学者所指出的那样,这种发展更多地表现为数量规模的扩张,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职业规划以及就业方向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导致我国社会保障领域高素质人才仍然紧缺。据2005年全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负责人会议关于该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跟踪调查结果显示60%以上的毕业生无法找到本专业对口的工作。为改善我国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提升该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实现社会保障领域的供求均衡,有必要借鉴国外经验。因此,本论文立足于比较中日两国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就业能力的研究,系统分析中日两国社会保障专业的差异性,并从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职业规划等方面探讨差异存在的原因,总结日本经验对我国的启示。笔者将通过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积累的学术论文及报告研究成果应用到我国社会保障专业,增强我国该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提升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及就业率,更有利于本专业的长足发展和特色的形成。

二、我国社会保障专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社会保障专业于1999年开始在中国人民大学等8所院校开始招收本科生,目前已经建成了较为完整的社会保障教育体系,分为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每年约向社会输送高层次人才近6000人。尽管社会保障的学科体系和人才供给体系已初步形成,但现阶段我国的各级政府、社会经办机构、社区管理等各部门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缺口问题仍然十分严峻。与此同时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生毕业后却难以找到对口的就业岗位,使该专业成了学生想爱却爱不起来的专业。总体而言我国社会保障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社会适应能力、专业技能,以及对专业的合理认识和定位。具体原因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总结。第一,课程体系设计重理论课程轻实践课程。该专业在设置课程时,往往偏重理论课程,其所占的比率高达85%左右,实践课程所占的比重过低。第二,人才培养目标没有充分结合市场需求,尤其是在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上没有随市场需求的变化而调整。第三,实践课程的设计和安排不合理。实践课程的教学模式难于脱离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实践课程缺乏系统全面的教材,使实践课程流于形式,没有取得效果。第四,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实践教学条件过于滞后,高仿真的实训课程难以实施,影响实践的专业性和实用性。第五,缺乏校企合作,使一些针对具体岗位的技能训练难以进行。以上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了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毕业生综合业务素质和职业素质不足,严重影响了就业。

三、日本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借鉴

(一)从第一志愿入学率把关人才入口

据日本学者对日本社会保障专业学生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该专业2014年的新生中,90%以上的学生均以第一志愿录取的。另外,对该专业老师进行的访问调查显示,近5年来该专业的录取以第一志愿入学的比例均在80%以上,并且大部分学生对专业认同度非常高,都是在充分了解专业学习内容和就业岗位等情况后,选择的专业。因此在学习专业内容和相关实践时,没有排斥和不接受的心理,大部分学生都是以积极的心态吸取知识和技能。

(二)管理机构健全

日本政府为统筹全国社会福祉专业的发展,成立了诸多相关管理规划部门和科研机构。1994年日本成立了“日本福祉教育、志愿者学习学会”,1999年教育部在高中教育中成立了福祉科,从2003年起,负责高中社会福祉的教育内容。2001年全国社会福祉协议会下设了“推进以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福祉教育、学习活动的策略研究委员会”这些管理部门和研究机构的成立,促进了福祉教育的规范化发展。

(三)教育内容完整、教育机构健全

日本福祉教育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921年的“新教育运动”,当时出现了福祉教育的雏形。到了战后1949年以后,关于福祉教育进行了正式的探索和研究。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日本福祉教育实现了快速成长和发展。目前的福祉教育,横向上和纵向上都形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纵向上,日本的福祉教育从家庭的幼儿教育一致延伸到实行终身教育机制的老年教育;横向上,包括负责专业教育的学校,还有负责一般福祉教育的市民公馆、企业、社会福祉协议会、民间组织等。日本福祉教育体系的完整性不仅体现在教育机构的多样化,还包括教育内容的系统化。

高中的福祉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社会福祉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所学课程包括社会福祉基础、护理福祉基础、交流技术、生活支援技术、护理过程、护理综合演习、护理学习、身心的理解、福祉信息活用。

大学开设的福祉课程一般分为护理福祉和社会福祉两类。社会福祉课程和护理福祉课程均由综合教育科目、专业基础科目、专业教育三个模块构成。综合教育模块包括基础教育、健康教育、交流沟通科目、教养科目四个部门;专业教育部分包括护理福祉士养成演习Ⅰ、Ⅱ两门课程。

(四)专门培训机构的设立

日本政府为了使社会福祉专业的学生具备实际操作技能,更快适应福祉类工作岗位,同时也为了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能够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特建立了实践环节的培训机构。培训机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社会福祉专业毕业生为对象的短期培养机构,另一种是以普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为培养对象的普通培训机构。日本厚生劳动省规定了最低培训时间和内容。

虽然内蒙古有美丽的大草原,另无数游客流连忘返,但是草原旅游内容较为单一,形式较为简单。“内蒙古各大草原虽别具一格,但大多数的设计重点都放在草原风光上,很多区域内景观景点的建设高度相似,地域之间的差异较小,使得大量景点在接待设施建设、旅游活动组织和规模上严重雷同,出现了景区间的恶性竞争。”诸如草原风光、篝火晚会、民族婚礼等,缺乏地方文化特色。

(三)有形文化少,无形文化多

虽然包头市保留了一些文化历史遗存,但是由于年代久远、连年战乱等原因,无形文化居多。如包头市的阿善遗址、九原区的麻池古城、达茂旗的康熙营盘等古迹仅剩残垣断壁,厚重的历史文化需要后人继续研究开发。

(四)精品游牧文化旅游线路和品牌较少,景区建设问题多

包头市游牧文化资源较为丰富,但是缺乏精品旅游线路和知名品牌。比如达茂旗是包头市唯一的一个牧业旗,希拉穆仁草原是该旗最负盛名的旅游产品,但是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景区设施不完善、配套旅游线路少等原因,极大地影响了草原旅游业的发展。

(五)旅游从业人员成分复杂,缺乏高素质的旅游人才

包头市绝大多数旅游景点不在市区,较为分散地分布在各旗县境内,很多旅游从业人员是原来的农牧民,部分景区还被承包给个人,管理较为混乱。发展草原旅游业,要求引进高素质的人才。

四、蒙古族游牧文化与草原旅游融合的对策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游牧文化是蒙古民族的血脉,也是发展草原旅游业的灵魂。内蒙古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中指出,要把内蒙古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游牧文化要与旅游发展深度融合起来。

(一)继承和发扬游牧文化,把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起来

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日益边缘化的游牧文化发展形势,客观上要求我们大力发展草原旅游业,让草原更加美丽,让游牧文化更加繁荣。把生态、游猎、民俗文化融入到旅游当中来,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亲自穿着民族服装,吃着蒙餐,住着蒙古包,听着蒙古族音乐,更进一步领会游牧文化的精华所在。

(二)旅游内容多样化,提升旅游文化内涵

草原旅游不但要注重自然景色,还要重视文化宣传。近年来,达茂旗举行多届中国游牧文化节,很多旅游项目值得借鉴,如传统的“男儿三艺”、“哈撒儿”杯呼麦大赛、额尔登敖包那达慕、红格尔敖包祭祀、普会寺金刚法会、“敖包相会”希拉穆仁传统婚礼等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活动。

(三)重塑无形文化,保护和发展有形文化

通过对游牧文化的研究,景区场馆的建设,历史书籍的抢救,文化的宣传,进一步重塑无形文化。“有限的草原有形文化,受到空前的破坏,造成今天可利用的有形文化资源严重匮乏,因而对草原旅游业的开发带来极大的难度。”还要保护好现存的文物古迹,如修建草原民族文化宫、敖伦苏木古城生态博物馆、敕勒川博物馆等。

(四)加强文化景观建设,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和知名品牌

依托游牧文化,建设一批文化景观,如百灵那达慕文化产业园、希拉穆仁镇特色景观、吉穆斯泰、满都拉口岸等。打造若干精品旅游线路,如包头市赛罕塔拉公园、南海、美岱召、九峰山等知名旅游线路。同时应该积极发展区域之间的旅游,如呼和浩特的大昭寺、席力图召、五塔寺,包头的希拉穆仁草原、梅力更、石门风景区,鄂尔多斯的响沙湾、成吉思汗陵园等。

(五)重视人才培训,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

“旅游文化人才,尤其是高素质的文化创意人才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和最终动力”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重视旅游从业人才的培训,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特别是旅游文化创意人才,对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同时,还应该解决游牧文化传承和民族艺术后继无人的问题,培养民族文化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民间艺术继承人,命名一批民间艺术大师和传承人。

基金项目:课题名称:包头市蒙古族游牧文化和旅游融合 研究,课题编号: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QY2015-1-2-5)。

参考文献

[1]杨娇.内蒙古原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4).

[2]白音查干.草原文化与旅游开发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11).

社会学专业毕业论文 篇4

本次调查毕业生共计95人, 其中男生33人, 女生61人。1人未填写性别。女生占比高于男生约2倍。我校男生少于女生, 此次调研数据基本符合我院在校生男女比例。

2 就业去向

本次调查95名毕业生中, 14.7%的学生实现专升本, 与专升本名额安排比例基本吻合。

59人就业在私营企业, 占总就业单位性质的62.1%。在事业单位、国企、外企等就业的人数较为均等占比5%-7%。11人未填写就业单位性质, 具访谈了解私企就业率较高。数据显示, 私企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去向, 这与人力资源专业培养目标相对应。同时由于大专学历等实际就业情况, 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外企的比率偏低。由于本系有社会组织管理专业, 影响到在城乡社区、社会组织中有3人就业, 表明相关专业的影响性。

在就业地域方面, 将近90.5%的毕业生选择京外就业。数据表明, 因我校属全国招生, 鉴于北京生活压力的关系, 绝大多数毕业生选择返回户口所在地就业, 户口所在地与就业地域数据基本吻合。京内户口的毕业生也无选择外地就业的情况。这与北京市教育目标方向, 尚有所差距。北京市的毕业生未能服务于北京经济、社会发展。

3 毕业生岗位对口情况

接受调查的95名学生中, 认为自己所学专业“完全对口”的占16.8%, “比较对口”的占12.6%, “有一定关系”占37.9%, 三者合计为67.3%, 而认为所学专业和所从事工作“不太对口”的学生占6.3%, “不对口”的占13.7%, 总计近20%所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关系不大。数据表明, 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与所从事专业基本相近, 体现毕业生的专业认同感。见下表。

4 初始岗位月薪水状况与目前薪水情况对比

受调95名毕业生中, 大多初始岗位月薪为2501-3000元之间, 占比27.4%, 2001-2500占比20%。其余月薪等次占比较少。初始岗位薪酬与行业平均薪酬基本一致。

受调95名毕业生中目前的岗位月薪为4001-4500元之间的占比为21.1%, 4500元以上的占比14.7%, 月薪4000元以上的占总体35.8%。而2001-4000元区间的总体占比46.2%。可见毕业后, 人力资源专业学生整体收入提升还是较快的。

5 岗位技能情况

在对岗位所需技能方面, 有30.6%的受调者认为在校的专业学习能够在工作中得到较多运用。36.8的受调者认为一般, 另有19%的受访者认为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使用不太到。

受调者认为, 在适应工作方面主要靠吃苦耐劳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43.2%的受调者认为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也很重要。但过硬的专业实践技能、宽广的知识面、独特的创新能力都不太重要。广泛的人际网络的重要性比之前数据要小, 可能存在网络时代的人际关系定义的新特点。

有53.7%的受调者认为自己的工作能力在单位中有较强以上的竞争力, 说明大多数受调者是较为自信的。

有50.5的受调者认为自己没有想清楚是否继续学习深造。数据说明, 大多数受调者对于向上学习和实际工作需求中还存在矛盾。一方面希望提高自身学历水平, 另一方面也对现有工作较为满意, 不想拿出时间再做提高。间接证明了有44.2的受调者感受到了比较大的工作压力。

在求职过程中, 学历还是求职受阻的主要原因, 另外缺少实践经验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29.5%的受调者对工作满意, 48.4%的受调者感觉一般。43.2%的受调者认为, 本职工作能够有发展前景、相对稳定性和自己的兴趣, 是他们选择此项工作的主要原因。

6 专业教学内容情况

接受调查的53.7%毕业生中, 认为我专业的教学内容基本反映本专业发展, 所占比重最大。选择全面真实反映的占比17.9%。说明我们教学内容基本合理, 得到了毕业生的充分肯定。

7 课堂教学方面

53.7%的毕业生认为专业教学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应当加强。40%的毕业生认为专业教学课堂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教学活动参与项目。80%的毕业生认为教学课程内容是实用的, 81.1%的毕业生认为课程考核方式是合理的, 这是专业课程是很大的鼓励。81.1%的毕业生认为教师够敬业。96.8%的毕业生认为教师专业能力强。

8 实习环节

51.6%的毕业生认为, 我专业实习和实践环节还不错, 45.3%的认为有待加强, 应当继续加大实践课时量。83.2%的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够负责, 85.3%的校内指导教师责任心强。57.7%的毕业生认为计算机操作能力在实习中比较重要。专业知识、创意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团队意识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都较为一般。36.8%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在实习期间, 专业知识有所提升。29.5%的毕业生, 认为计算机能力有所提升。团队协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学习能力均有所提升。

9 在校学习提升情况

47.4%的毕业生在校培养了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62.1%的毕业生提高了自我修养和综合素质。大部分毕业生认为学生的道德修养、社交技能、专业价值观、专业知识、心理健康、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等不需要特别加强。41.1%的毕业生需要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大部分毕业生认为专业课程、专业教学实践、专业实习等对自身学习成长帮助较大。

1 0 毕业生就业指导方面

在毕业生就业指导方面, 46.3%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应提供更多的用人单位需求信息。了解毕业生就业意向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72.6%毕业生愿意向别人推荐本校以及本专业。说明学生对于学校以及专业的认可度比较高。将近一半学生认为大学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给了学生积极影响。36.8%的毕业生认为在学习能力方面, 47.4%的毕业生认为在责任心方面大学老师提供了积极影响。但只有21.1%的毕业生认为教师对学生的人生产生了影响, 27.4的毕业生认为教师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影响。说明学校在人文关怀教育方面做得还不够。

摘要:本次调查面对的主要是2015届公共事务管理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毕业生。此次调查采取问卷、访谈形式, 其中, 问卷分三类, 具体包括:面向毕业生本人的问卷、面向毕业生家长的问卷、面向用人单位的问卷。访谈包括面对面访谈以及电话访谈。

社会体育专业毕业论文 篇5

摘要:针对体育社会学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结合当前教学现状,探讨进行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探求体育社会学新的教学模式。结果表明:实践教学、案例教学和探究式教学在体育社会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起到积极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成绩有了极大的提高。同时,在研究性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还需要引入过程性评价这一考核方式,客观公正的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考核。

关键词:体育社会学;研究性教学;改革

体育社会学是体育学科中的基础学科,也是通过社会学的视角来研究体育社会现象的综合性学科。通过体育社会学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体育社会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并能够解决有关的体育社会问题。当前体育社会学在体育教育专业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中均有开设。其中,体育社会学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必选课程,分别开设34学时。与体育院系开展的其他理论课程相比,体育社会学具有独特的特质。它为体育院系的学生打开了一个探索体育的全新视角,能够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多维视角来了解体育、分析体育,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1体育社会学研究性教学改革提出的背景

1.1理论背景

所谓研究性教学模式,就是将学生作为教学核心,教师只在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适当启发与导引,鼓励他们自觉搜集所需资料,积极独立解决问题的一种主动探求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将书本理论联系社会实践,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技能。

1.2学科背景

由于体育社会学学科的特殊性质,基本上它的任何章节都能构成研究性教学的内容。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始终伴随人类左右,具有丰富的文化积淀,仅靠单纯的体育课堂教学远不能实现。研究性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很好的弥补单纯课堂教学的不足,学生可以在课堂以外的社会活动中灵活的进行学习和探讨,将枯燥的书本知识与多元的体育实际相联系,间接地增强了学生的直接经验与体验。

1.3学生背景

传统教育模式也可以说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弱,在面对海量信息的时候一旦脱离了教师的引导,就会表现的无所适从。是以,通过新的教学方法的.实施,重燃学生对体育社会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并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不断扩充自身的知识体系,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能力。基于以上内容,提出体育社会学研究性教学的探讨,志在通过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实施,使学生能快乐学习、自主学习,并最终从社会这个大学堂学会做人与处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体育社会学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实践

2.1实践对象

将忻州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1501班作为实验班(进行研究性教学改革),1502班作为对照班(维持原有的教学方法),经统计学分析,1501班与1502班体育学概论(体育社会学的先行课程)成绩无显著差异。

2.2实践过程

2.2.1组织形式

在体教1501班成立了8个学习研究小组,设有1名组长,7名组员,各自明确职责,具体分工。

2.2.2开展方式

根据体育社会学的所授内容,研究性教学方法主要选取了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和探究式教学三大类。其组织形式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有小组合作、个人独立和个人与集体相结合之分。根据体育社会学教学具体内容,每次选择一个专题进行研究,用于集体教育、专题设计、资料收集与分析、问题讨论、成果报告等,以研究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

2.2.3研究思路

教师确定小组所需研究知识点后,小组成员广泛收集资料,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分工合作完成知识点的讲授任务。在实践过程中,还印发了《体育社会学研究性教学成果评价量表》,由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的三维评价量表组成,分别对学生在每次研究性教学活动的准备阶段、实践阶段的表现给予量化的分数,便于记录每次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及学期末学生研究性教学成果的量化的考核。

2.3研究性教学方法的使用

2.3.1实践教学

在体育研究方法这一章节采用实践教学法。以研究小组为单位,设计体育社会学相关调查问卷,设计问卷的过程为小组课下完成,课上请小组代表陈述问卷,其余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指出问卷的优点与缺点,从而达到知识的掌握与巩固的目的。

2.3.2探究式教学

在社会结构中的体育运动、社会文化中的体育运动、社会进步中的体育运动等章节中采用探究式教学的研究方法来完成。教师根据所教授内容设计相关专题,同样以研究小组为单位,就教师布置的相关知识点为核心,主动去进行探索,收集资料,最后每个教学小组形成1份教学方案,1份PPT,并请小组代表在课程上进行讲授,同时,教师根据学生随堂讲授的内容,本着此知识点应完成的相关内容来做补充或深入分析。

2.3.3案例教学

在竞技体育的社会学分析、社会体育的社会学分析、体育社会问题等章节采用案例式教学研究方法,在此阶段中,教师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体育社会现象作为经典案例,以经典案例为主线,结合学生分组讨论及思考来穿针引线完成相关知识点的学习。

3过程性评价的考核方式

研究性教学的评价应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参与也就是过程之中,强调从多远的角度进行评价,评价手段、过程、方法的多元化,以及评价内容和标准的合理化。评价的目的在于以分促改,以分促学。根据学生在展开研究型教学过程当中的具体表现,设计过程性评价的量表,针对其每次研究性教学活动中过程进行量化考核,分别进行自评、他评与教师评,尽量对每位学生的表现做到评价的客观、公正与具化。最终学生的学科成绩==期末成绩×60%+实践成绩×30%+平时成绩×10%。其中期末成绩由教师集体命题,采用开卷形式进行笔试考试。实践成绩根据研究性教学开展过程当中所得实践成绩而来。实践成绩=量化表现分数80%+小组所得分数20%。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课堂出勤、表现及作业完成等情况打分。这样一来就改变了过去期末一纸试卷定成绩的局面,使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变得客观和公正。

4成果与反思

4.1实践成果

4.1.1通过对实践班和参照班的学科成绩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501班即实践班的成绩要明显优于1502班即参照班的成绩。实践班的学生从被动性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变为主动去探索知识,虽然这个转变的幅度不是很大,但是,已经开始转变。4.1.2实践班课堂氛围与参照班相比要活跃一些,学生能够积极思考问题,踊跃回答问题,从当初的“要我学”变成现在的“我要学”。

4.2反思

4.2.1学生在部分知识点的掌握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偏离设定好的教学重点,还需要教师去不断地进行引导和完善。

4.2.2在在体育社会学研究性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抛出问题是关键,如何选取有价值的、学生能够入手的问题,使学生达到解决一个问题能够触类旁通的解决其他问题,这是教师最主要的任务,也是决定体育社会学研究性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冯思思.我国体育类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现状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1.

[2]吴金瑞.浅谈数学教学方法与学习兴趣[J].商情,2011,42:84-85.

毕业了,去办社会企业 篇6

这是他们最艰难的时刻。收不到一辆车,卖不出一辆车,原本打算通过在社区以日用百货、食物换废旧自行车的活动已经停下,准备明年三四月份再开始,学校给的第一笔钱已经用完,明年的房租还没着落。“这是我们最难的时候,未来四五年都不会像现在这样艰难”,“冬天收不到车”,这句话绿行家园创始人崔馨月连说了两次。

为了度过这个没有收入的寒冬,崔馨月和黄兴楼、杨红娟三个人在一家社区服务中心帮忙卖菜、结账,晚上坐两个小时车才能回到他们在苏家坨租的房子,那是他们的办公室、住所,也是仓库。

绿行家园成立之初,崔馨月设想过好几条收车途径:以物换物社区活动,与社区、大学合作集体处理无人照管的自行车。她还准备了一份完善的销售渠道方案:租一个偏远的房子,既是住处也是仓库,在各网站发布绿行家园二手自行车售卖信息,并在大学附近开设实体店;把收到的自行车分成两个档次:100到200元的普通二手自行车和售价更高的老式二八自行车;客户群体不只是学生,还有普通市民。

她计算过,以最大限度节省,不乱花钱,运转一年需要10万元。学校资助的第一笔5万元已经用完,下一笔5万元资金要等到中期检查过后。什么时候能到位?她也不知道。妈妈经常打来电话,让她不要错过好工作。

怪咖才创业

像崔馨月这样毕业之后就创业的人并不多见。跟她一起学机械的同班同学,大多在北汽福田、施耐德电气等汽车公司做工程师,还有同学在销售汽车零部件。整个北京农业大学2012年毕业生里,像她一样带团队创业的,只有三四个人。“都是怪咖,怪咖才创业。”

而且创的还是个社会企业,怪上加怪。

崔馨月是艺术特长生,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学机械。高三那年,她突然想考北京电影学院的录音。由于平时成绩一般,她想,以艺术特长生的身份进去,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艺术特长,对于小学二年级开始学习电子琴、钢琴,初三自己玩吉他的她来说并不难。她选中了长笛。尽管她的乐理基础很好,但还是需要时间练习。对于一个高三学生来说,最缺的就是时间。她决定赌一把。

于是,从下午五点半到晚上十点,其他同学都在教室上晚课和晚自习,她就在家吹长笛。周末两天甚至连续吹八个小时,一年下来,她的肺活量达到四千多,而正常女生只有两千五,“一年整整练出一块腹肌。”

但高考的结果让她和妈妈都很遗憾。“现在想来,如果当时真进了音乐圈,也并不是什么好事。音乐圈人的实际情况,跟圈外人设想的文艺生活相差太远,那个圈子那么复杂,像我这样性格很直的人玩不来。”

她被调剂到北京农业大学机械专业。“也许这算是因祸得福。我花了整整三年时间才接受这个事实。”

她从没想过,小时候从来没说过“不”的自己,到大学之后会那么叛逆。她不合群,对一切社团活动都嗤之以鼻。“这不是我性格的本质,但大学生活的真实情况与理想中的落差太大,环境太陌生,我感觉自己被缚住了,又逃不掉。”

她想退学,像许多摇滚青年那样,自己写歌做乐队。她甚至还在大二去应征女兵,为达到征兵条件生生从100斤左右的体重吃到112斤,离标准的116斤还差4斤,那是2009年11月,首次面向社会招收女兵。她的逃亡计划都落空了。

更多的时候,她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在五道口的大街小巷乱逛,有时修车、加气、停车,就跟修车铺的摊主、看车人闲聊。有一次她正跟一个修车铺摊主聊着天,见一个人推来一辆自行车,说卖价30元。摊主付了钱,接过车,什么也没说。

那是一辆崭新的自行车,不会有车主舍得把好好的车以那么低的价格卖出去。她知道,那应该是偷来的。她意识到,二手自行车的来源很不透明。刚进学校那会儿,初来乍到的她,咬着牙用高价从高年级学生那里买齐生活日用。第一年被宰到肉疼的往事,在第二年开学时在她的脑海浮现。已经踩熟了地皮的她想了想:“我也赚点新生的钱。”

于是她找了十几个同学合伙,跑到大红门批发了将近五千元的日用百货,三四十个品种。由于品种齐全,提供近乎一站式购物、配送体验,两天就卖掉了大部分货品,算下来净利润两三千元。

回想起那次小买卖,尽管没有赔本,她却觉得百度“太坑爹”。她回忆说,当时用百度地图功能查找北京批发市场,搜索结果显示在南四环的大红门。进完货之后,她花七十元雇了一辆车,驮着一车货物,从南四环的大红门运回在北四环的学校后才知道,旁边的二里庄就是个批发市场。

毕业之后自己创业吧

崔馨月说,妈妈知道她会创业,但没想到时间会这么早,就连她自己也没想到。

大三,她到学校附近的HiAll人才招聘网站做实习生,那是一家跟世界500强企业都有合作的招聘网站。她被安排在一位负责招聘的项目经理手下做助理,协助为通用电气、阿迪达斯、宝洁、欧莱雅到各高校做招聘前的宣传活动,但更多是筛选求职简历,回复符合条件的应聘者的邮件。

实习半年后,她意识到这事不符合自己的性格。“对于一个刚刚步入社会的人,老板的要求大多是越乖越好。只需要把本职工作做好,不需要有太多想法。”

杨红娟还记得,大学四年级刚刚开始的时候,崔馨月带着半玩笑的口吻向她和另外一个室友提议说:“毕业之后自己创业吧。”她们俩也都参与了大学二年级那次卖日用百货的经历,立马就答应了下来。接下来,崔馨月开始准备商业计划书。

她找同学在校园里做完两百份问卷调查,又到网上搜集全国二手自行车新闻、北京及全国各主要高校之前如何处理二手自行车的办法。两个月后,崔馨月拿出34页完整的商业计划书,提出详细的二手自行车合法途径回收办法。

“自行车市场很大。北京每年60万名学生交替,每个宿舍6个人,就算只有一个人拥有自行车,每年也有10万辆自行车的交易量。就算二手自行车只占到50%,只有一半的人买自行车也有5万辆交易量,这还只是在高校。”崔馨月分析道。

那是2011年11月,正碰上学校通知申报创业项目。此时其他同学不是忙着找工作,就是忙着出国、考研。当时跟她们同一届的黄兴楼正在易初莲花做管理培训生。2011年9月底时他到易初莲花一家分店做管理培训生,实际待遇与面试时谈的待遇不符不说,他进去以后,跟店里的前辈一打听,才知道实际的上升空间远不是先前告知他的最快两年最慢五年做到店长,实际的情况是,要做到店里最小的职位部门主管都要七八年,部门主管离店长还差了好几级,一个分店的店长上面才是经理、区域经理。他感觉看不到未来。而对毕业前要提交给学校的三方协议,也要等到毕业之后才能签订。黄兴楼对同样来自云南的老乡杨红娟感叹,好工作不好找。

黄兴楼出生在云南省龙陵县一个村子的寨子上,他是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人。就连那个村子甚至整个县城,大学生都比较少见。“全村人都在看着我,看我毕业之后能做什么,工作、生活得怎么样。如果别人看不到好的未来,就会怀疑我这几年书念得是否有必要。”

在他决定加入绿行家园创业之前,真正支持他的人基本没有,尽管对家人来说,易初莲花也不算工作。“我是农村出来的,一个小村子,家人希望我能做公务员,至少也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工作,说起来也比较风光。尽管村里的人没有多说什么,但都在观察,觉得我名校出来肯定有一个固定的工作。”

除了好工作,父母也希望他能自己偿还助学贷款。虽然同样背负有助学贷款的杨红娟笑称自己有一个会赚钱的哥哥,但也面临同样的境况:“我的同学大多都在云南省内工作。我们村到现在也就我一个到北京念大学。”

工作不好找,学校的大学生创业资助竞争也十分激烈。申报团队一共29支,只能通过5支。他们盘算着,如果拿不到创业项目的资助,就去找工作,利用业余时间创业。2月审批还没通过时,黄兴楼还没从易初莲花离职,他说,“算是给自己留了条后路”。

他还到广西参加一个偏远县城的公务员面试。面试的情况不太好。父母打来电话,说村里的人传来消息,说他没考上,是因为没有关系,被其他关系户挤了下去。他心里清楚,是自己的表现不好。

2月底,他们总算接到学校的通知:申报通过了。黄兴楼辞去了易初莲花的工作,正式加入。不过,教务处副处长汪九林的一句话让他们不敢太乐观,“学校看好你的项目,这次给你10万块钱。但这个项目公益性太强,不赚钱,接下来谁给你钱?”

原来这就是社会企业

等到6月份,资金总算下来,忙完毕业应酬的几个人也搬到苏家坨租的平房,他们准备开始第一场社区以物换物活动。为了吸引人气,崔馨月和杨红娟打算不只换自行车,还要换旧报纸、旧衣服。而在黄兴楼看来,他们几个人只收自行车都累得够呛,再收旧衣服和报纸完全顾不过来,他认为,“纸上的项目设计再好,但没办法执行”。不过,同以往的意见不合一样,经过连续几天争论到半夜,最终少数服从多数。

与社区合作并不容易,大部分时候他们得到的是拒绝。有一次,他们到一个社区的居委会办公室,问里面的工作人员:“主任在吗?”别人一边吃着面条一边答复他:“主任不在。”后来他们才知道,那个人就是主任。就算找到了主任,得到一句“把资料放下吧,我们有需要联系你”是常有的事,“开始的时候,一天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找主任上面。”

从7月开始的总共20场社区活动,也只收到32辆自行车,并且每5辆自行车就有1辆报废。尽管崔馨月和杨红娟在大学里面学的是机械专业,但每辆自行车的结构都不一样,以前也没有修车经验。经常是每修1辆车,都要到网上搜索教学视频、资料,有时一天下来只修好1辆车。情况最糟的是第一次收来的那4辆车,锈到螺纹都看不见,崔馨月和黄兴楼拿了锤子去凿,都没有动静,更别说修好重装。

就在6月的一天,崔馨月在《城市画报》上看到一篇介绍改变世界的50个小公司的文章时,她欣喜地发现:原来不赚钱的公司也可以这样做。社会企业,这个全新的概念,她虽然知道这种企业在英国已经发展完善,有很成熟的模式,但她还是茫然,“没想到做企业竟然做到了公益圈。”

经过网上一番搜索,她了解到,英国大使馆正在向全世界普及这个概念。她立即发动团队所有人的力量,收集一张能向谁求助的名单:英国大使馆、恩派孵化器、南都基金会、友成基金、壹基金、腾讯公益……一直到8月,她每天都在各种公益组织的微博上关注组织动态,通过互联网查找各种相关词条。

机会来了。9月7日晚上,她匆忙将一张网页式的申请表提交给英国大使馆,它正招募社会企业家。一周后,她带着厚厚一叠商业计划书,前来参加英国大使馆的社会企业家技能培训课程。

培训第一天,她就被负责培训的官应廉给吓到了。官应廉一上来,就让大家用三分钟时间,挨个把自己项目的内容、目标人群、渠道、定价等等讲清楚。上午讲过的所有人,都被驳得体无完肤:“你这是为老人好吗?你这是要害死他们啊!”说起官应廉当时的语气,崔馨月现在还笑得岔气。

下午,轮到崔馨月上场。前面所有讲过的人都被骂得够呛,她估摸着自己也没戏。只有三分钟的时间,她看了看商业计划书上后来增加的回收旧报纸、旧衣服,心里权衡了一下:还是挑个准备最齐全的吧。

官应廉指着前面很多人都被问过的九宫格:你的计划是什么?怎么做?目标客户群是什么?……崔馨月后来回忆她当时的回答,就是“收车修车卖车”。不到规定的三分钟时间,她就讲完了整个计划。

没想到的是,她竟然得到了官应廉的表扬,而且还是同去的50多个项目负责人里得到表扬的唯一一个。从英国大使馆回来之后,崔馨月把受到官应廉表扬的事告诉了伙伴。他们当即决定,接下来只做自行车。

英国大使馆和洋酒品牌帝亚吉欧合作推出社会企业家深度培训课程,不仅为她提供平台,结识到更多经验丰富的创业者和社会企业家,也给绿行家园带来了好彩头。就在她去英国大使馆参加技能培训的第二天,第一辆自行车卖出去了。

杨红娟还清楚地记得,那是9月16日,购买者前一天在网上看到他们发布的交易帖,第二天开着车跑到他们在苏家坨的住处,付了钱就把自行车搬走了。那是他们自7月以来,卖掉的第一辆自行车。这一笔交易缓解了他们两个多月以来的焦虑。

“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渠道。”崔馨月说。这句话她说了不下十遍。“恩派的项目经理花2小时给我们的项目做了一个诊断,最后发现最大问题就是渠道不通,包括车的来源和销路都不是很畅通。”从2012年12月3日到2013年2月10日,她要在恩派(NPI)公益组织所举办的“公益孵化器项目”学习,相应的项目经理会对所负责学员的项目运行情况进行评估,给出指导建议和帮助,以及帮助注册。“目前我的想法是,将客户群集中在校园,只在社区里收车,但不卖给社区。”崔馨月说。她想,等熬过了这个冬天,明年三四月份天气才会转暖,现在这几个月的时间,正好可以用来筹备项目。不过,这个冬天的确太冷了。

社会学专业毕业论文 篇7

一、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一) 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作为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 依据麦可思公司提供的2009年本科专业小类就业率 (针对2008届毕业生) , 在毕业半年后前100名就业率里环境工程专业位居第75名, 读研、留学比例为12%, 工作能力满意度为90%, 工作与专业对口率为59%, 每拿到一份工作邀请所需要的求职份数是15份, 在求职强度较大的前50位本科专业中排名第27位。而在公布的2010年度三年内离职率较高 (针对2006届大学毕业生) 的前20位主要本科专业中, 环境工程高居第六。上述统计数据反映出各大院校向社会输送的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基本情况, 表明大学生毕业离校时掌握的能力水平能够良好满足社会对工作要求的能力水平, 但同时也表明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并不是过去人们所提到的热门专业, 应届毕业生在步入社会后将面临不小的就业压力。

图1为某高校近4年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考研情况。本科毕业后考研比例稳中有升, 占到毕业总人数的40%左右。随着各专业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难问题, 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签约率未见上升而呈略显下降的趋势, 签约率平均值在30%左右, 考研人数略高于就业人数, 通过考研可适当延缓就业或减轻就业压力。对重点院校和地方普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总就业率分别进行统计 (图2) , 虽然数据存在一定的偏差, 但仍有规律可循。重点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就业情况要好于地方普通院校, 而且就统计院校来看该专业的总就业率均高于各院校总就业率的平均值。因此, 在大学生群体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目前的环境工程专业既不是人们认为的热门专业, 也不是一些人所称的难就业专业。

(二) 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 供需矛盾突出, 环保产业不景气。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从1998年到2006年, 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生数由340.88万人增加到1738.84万人, 增长了4倍, 但同期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约1.3倍。经济增长远远低于高等教育的增长, 客观上存在着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的隐患。以2007年为例,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达到495万人, 与社会新增加的900万个就业岗位相比较占到55%。而另一组数据表明, 2001~2005年全国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人数分别为0.548万、0.588万、0.759万、0.787万和0.797万, 毕业生平均年增加幅度达到30%, 明显高于全国高校的扩招速度。

导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因素错综复杂, 高校一些专业的人才供给与社会产业需求对接出现偏差, 以环境工程为例,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 作为一个相对年轻的学科设置环境工程专业的高校以成倍速度增长, 扩招迅速, 而与之对应的主要社会产业——环保产业, 依然是有待扶持发展壮大的朝阳产业。从目前看, 我国的环保产业规模虽然不断扩大, 但市场对环保产品的需求有限, 除环保咨询业务与环保技术服务业每年有接近亿元人民币的盈利外, 整体行业盈利仍普遍低于其他行业。这就是为什么在职业规划中, 环保职业被人们评为21世纪最热门的职业, 然而在目前红红火火的各种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 环境专业人才却备受冷遇, 与此相关的环保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是叫好不叫座。

2.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过高。环保类岗位是典型的“越老越值钱”的职业, 一般设计院、生产单位招聘环境工程师, 都要求具有一定相关工作经验, 在求职场上是典型的“要学历也要工作经验”的职业。而作为一名刚出校门的环境工程本科毕业生, 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 尚不能独挡一面。与此相比, 若有1~2年的工作经历, 具备“独挡一面”、技术过硬, 能迅速承担工程任务时, 一些企业又往往通过出高价来“抢夺”人才。

3. 人才培养模式有待提高, 由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0年就业蓝皮书《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 2009届大学毕业生认为高校教育最应该改进的三大方面依次是“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 (42%) 、“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 (17%) 和“培养主动学习能力不够” (12%) 。一些高等学校由于扩招带来的规模效应, 学费成为学校收入的重要来源, 使得他们在专业建设上准备不足, 导致高校人才培养的“专门性”下降, 课程结构的严谨性降低, 实践环节不显著, 降低了高等教育“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使命要求。环境工程本科教育是在不断探索自身发展规律和满足社会需要的过程中发展壮大的。然而近年来, 环境工程毕业生供求关系严重失衡, 各高校的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特色不够明显, 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雷同、传统意识浓厚、毕业生知识陈旧, 导致综合素质偏低、就业率下降, 改行现象司空见惯。环境工程本科教育应及时根据社会需求进行专业课题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重新设计和调整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专业应变能力。

4. 毕业生就业观念落后。就业期望值偏高, 脱离实际, “高不成低不就”人为的增加了就业的难度。一些毕业生一味地追求在大城市就业, “宁要大城市一张床, 不要小城市一套房”, 由此造成大城市人才扎堆, 而基层不少岗位却没人愿去的尴尬局面。

二、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

根据高等学校本科环境工程专业规范 (2005年) , 环境工程专业培养的毕业生能够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以下就从几个方面来分析未来几年的社会需求状况。

(一) 政府部门、高校及科研院所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据资料显示:过去几年接受环境工程毕业生的政府环保部门仅占约40%, 且多为县环保局, 接受人数一次最多3人。80%以上的政府环保部门明确表示今后三年内不需要环境工程毕业生。省部属事业单位如环境监测中心、环保研究院所、各类专业研究设计单位等大多编制处于饱和状态, 即使一些单位急缺专业人才, 但由于受编制所限或者有些非专业技术人员长期占据着专业岗位, 使得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很难在省会等大中城市跻身政府部门。与此同时, 一些地方事业单位或者中小城市的环境监测站、大中专院校对环境工程本科毕业生还有少量需求, 故求职者应放低姿态, 放眼广阔的中小城市, 可觅一“铁饭碗”。

最近几年来, 公务员考试人数年年攀升, 许多本科应届毕业生也跻身到报考公务员的行列中, 不啻为“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对绝大多数即将走出校园的莘莘学子来说, 许多岗位要求具有基层工作经历, 能够获得机会的人更是寥寥无几。建议那些有意报考的毕业生要合理定位, 避开竞争激烈的岗位, 做好去基层、去偏远地方工作的准备。

(二) 工矿企业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随着政府机关、大专院校和科研结构人员的逐渐饱和, 企业, 尤其是发展迅速的高新技术企业正在成为接纳高等学校各个层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已经延伸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 在各级环保机构不断加强, 环境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环境执法能力不断提高的高压态势下, 各行各业都掀起了一场节能环保的绿色革命, 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同时, 在严峻的环境保护形势面前, 往日“政府强势、企业忽视、公众漠视”的现象已经得到基本扭转, 不论大中小企业都在积极寻求节能减排的途径, 纷纷在企业内部成立相关环保机构, 上马“三废”处理设施, 这为环境工程应届毕业生提供了较多的职位。

(三) 环保产业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据调查, 在全国近9000多个从事环保产业的企事业单位中, 大型企事业单位仅有380多个, 中小企业占80%以上。环保产业的发展需要一批既懂技术又懂管理和经营的复合型人才, 尽快建立一支高质量的环保产业创业者队伍。虽然中国环保产业正处于市场化发展初期, 但随着国家“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继续加大对环保的投资力度, 环保产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机遇, 恰逢环保产业的高速发展时期, 成为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最大需求市场。如我国“九五”期间经济增长速度在7%~9%, 而同期的环保产业年增长速度达13.7%, 且在今后15~20年仍将以14%~17%的速度持续增长。据保守统计, 如果按照发达国家90年代初期环保产业就业人员的比例计算, 我国需要环保从业人员1000万人。

综上可见, 我国的环保产业, 尤其在环保设备 (产品) 生产与经营、资源综合利用以及环境咨询服务等方面, 将长期需要大量的环境工程专业技术人员, 而面临污染治理的各种企业, 在未来都将呈现出接受环境工程毕业生的强烈愿望。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 高校应当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做到环境工程专业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的良好对接。

参考文献

[1]http://www.mycos.com.cn/Research/ShowWR?sn=341.2010.

[2]雷鸣, 廖柏寒, 杨仁斌, 铁柏清, 秦普丰.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就业形势极其教育改革[J].高等农业教育, 2008, (7) :61-64.

[3]张焕祯, 罗湘南, 赵滨燕, 等.中国环境工程本科教育发展及人才需求分析[J].环境保护, 2003, (2) :59-64.

[4]麦可思研究院.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5]宾建成, 陈柳钦.我国环保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经济问题探索, 2002, (9) :100-102.

[6]姚炎祥.中国高等环保人才现状分析[J].环境科学, 1998, (6) :642-649.

社会学专业毕业论文 篇8

社会体育专业列入正式专业是在1998年第四次普通高校本科目录修订时, 发展至今, 已有十余年发展历史。目前,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仍在持续兴办, 四川省目前拥有社会体育专业的高校已为数不少, 在高校兴办社会体育专业的同时暴露了不少问题, 这直接影响到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在就业过程中, 出现了毕业生的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 工作不稳定, 更换频率增高等一系列问题,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调查, 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 针对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图书馆、中国知网等平台搜索与四川省社会体育专业相关文献20余篇进行整理, 借阅相关书籍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相关理论支撑。

2.2 调查问卷法

在研究文章目的的基础上, 自行设计了四川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现状调查问卷。对四川省310名社会体育专业历届毕业生进行了相关调查, 回收问卷305份, 有效问卷279份, 回收率与有效率分别为98.4%与94.5%, 为本论文的完成提供了数据支撑。

3. 结果与分析

3.1 四川省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调查基本情况

在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 279份有效问卷中155名男生, 124名女生, 所学专业有方向细分的89人, 占31.9%, 无方向细分的183人, 占68.1%;另外,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四川省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面较广, 涉及自主创业、公务员、参军、考研等各个方面。从总体情况来看, 目前四川省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欠理想。

3.2 对临近毕业、刚毕业及目前就业情况的对比分析

3.3 工作稳定情况调查分析

在对四川省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关于“您从毕业到现在为止更换过工作吗?”的调查中发现:有101人明确表示自己更换过工作, 占调查样本的36.2%, 而选择没有更换过工作的有178人, 占调查对象的绝大部分。

3.4 四川省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从事工作调查分析

在对四川省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关于“从毕业到现在, 你都从事过哪些职业? (可多选) ”的调查中发现:个体经营的有88人, 合伙参股的有68人, 一线员工有66人, 基层管理的有67人, 中高层管理16人, 其他的有55人。从统计结果来看, 四川省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 有的甚至与社会体育背道而驰, 这一现状有待进一步改善。

3.5 所学专业与从事工作的相关性调查分析

在对四川省历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所从事行业与社会体育专业的相关性调查中可以看出 (详见表2) :与社会体育专业相吻合的仅占一小部分 (15.1%) , 而与所学专业无关联的占有绝大部分 (68%) ;另外, 还有16.9%的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所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部分相关, 由此可以看出:目前, 四川省高校社会体育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并不乐观, 与所学专业脱节的问题比较严重, 希望各高校在培养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时, 考虑到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

4. 结论与建议

4.1 目前, 四川省高校社会体育毕业生就业面较广, 涉及

自主创业、公务员、参军、考研等各个方面, 但就业情况并不乐观。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目前就业情况与该专业相分离的情况较严重, 可以看出目前我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在读学生的就业前景, 希望各高校在制订培养方案过程中重审社会需求。

4.2 从四川省历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在临近毕业、刚毕

业及目前就业三个阶段的就业情况来看:三个阶段的变动比例较大, 这也反映了学生在临近毕业时先就业再择业的心理变化。另外, 毕业生的工作稳定情况不容乐观, 且原因较复杂, 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

4.3 目前, 四川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并

不乐观, 与所学专业脱节问题比较严重, 希望各高校在培养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时, 考虑到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王伟明.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困境与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 2011, 30 (5) .

[2]袁静, 王凌娟.浅析营造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就业环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5 (5) .

社会学专业毕业论文 篇9

大学生就业问题存在许多复杂的因素,就业过程中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不断推进和体育文化产业的不断扩大,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迅速发展。然而,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国内的就业高峰季节,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具有严重的影响,面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如何采取手段加强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发展体育专业学生就业,以满足社会多层次的需求是刻不容缓的。社会体育专业作为一个新的专业,理论研究、思路与学科建设不够深入,对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是非常值得的。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川西地区已毕业的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和在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有关的文献。通过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搜索和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从而获得经验,使我对我的课题写作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我很好的完成此课题提供了帮助。

(2)访谈法。

针对川西地区各大学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相关问题对专家教师进行访问,了解川西地区大学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并通过各校党总支办公室老师的帮助,查阅以往的就业情况。

(3)数据统计法。

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并认真分析,以获取相关数据,为本论文的开展提供相关依据。

3、结果与分析

3.1、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

以上表格说明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比起其他专业学生来说,选择考研、继续深造的人数要多一点,而且要刻苦耐劳一点。这是因为体育专业的学生更容易吃苦,更有毅力的的原因,但也是因为其专业部分学生也存在毕业之后没有信心能找到一个自己理想的工作而不得不选择的延缓就业的方式。签约率为100%,与学校其他专业相比,各方面都遥遥领先。但是通过深入调查,发现有很多都是表面现象,学生各方面能力还存在欠缺,就业效果也不够理想。例如有部分学生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感觉不对口,或是对自己没有信心而辞职。还有部分学生在签署了就业协议后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去上班等等。

3.2、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比较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比例最大的教育部门和私营部门,分别为28%和27.4%。二是自主创业和体育行政部门,分别为8.9%和9.2%的公务员占6.7%。另外13.6%毕业生在其他行业。社会体育专业的服务领域主要有公共体育服务、商业性体育服务、科学研究和教学,但从调查数据来看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从事对口服务领域的仅占40%,60%的毕业生在其它职业和独立工作。从事公务员或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学生占25%,愿意进企业和已经与企业签合同的为25.5%,想要在教育部门工作或从事教育工作的占11.5%,在健身俱乐部8.7%,从事销售行业的占10.3%,想自主创业的占11.7%,就业意向不明确高达8.3%。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公务员,商业和教育部门已经成为最理想的地方,占62%,这与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相背,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和毕业生本人,有8.3%的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不明确,对未来工作的困惑。崇高远大的思想从小就被灌输在我们的脑子里,但在市场经济现代化的时代变为空谈。

4、影响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4.1、社会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认知度不够

一直以来,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一直得不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和好评,大多数人们会认为选择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之所以选择靠体育走进大学就是因为他们在上高中时贪玩好耍而导致文化跟不上,而这类学生想上大学就不得不选择其他的路。再者,现在的人们对体育文化不是很了解,体育意识比较薄弱,对社会体育专业更是知之甚少,这就导致社会对社会体育专业的认知度存在偏差,影响了大家对其专业的观点和看法。

4.2、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自我能力的评价存在偏差

通过调查了解川西地区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自我认识和定位存在一些问题。在即将毕业的时候,一些毕业生不能充分认识就业的严峻形势,对各方面信息掌握和了解不够主动,这也是其它专业毕业生就业中的常见问题之一。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自身素养上的缺陷也是造成本专业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招生开始就享受了一定的优惠,其文化分数要求较之其他普通专业学生要低。这个差距始终存在,加上社会体育专业学生长期与社会接触较多等原因,个性较为好动,沟通能力较强。在校期间,社会体育类学生与社会高收入、高层次人群接触较多,在其找工作过程中往往对工作的期望值估计也过高。社会体育专业的毕业生相对于其它专业学生来说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自主创业精神,全方便择业的意识相对不足。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虽然大部分都能和普通学生一样考研、考公务员,而且有着远大的志向,但是还是有少部分学生对自己没有信心,对未来感到很迷茫,对找工作也无从下手。这是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和社会的需求所导致的,从高中乃至初中早已习惯了过于注重体育的锻炼,从而导致社会各方面的信息渠道比起普通学生少了很多。

5.2、建议

(1)注重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社会体育专业就业质量提高。

灵活更新自己的思想和观念,运用发展的、动态的、开放的理念去提高专业人才的素质。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的变化越来越大、越来越快,所以社会体育专业的建设应该紧密联系市场,积极关注市场对人才素质结构的新要求,与实习基地的管理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并不断跟踪毕业生的信息,及时补充专业建设中的缺陷,以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2)确立以市场需要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有效提供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是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的效果直接影响着毕业生未来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人才培养模式的市场适应程度是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的关键。而川西地区各大学要做好这些,首要任务就是围绕综合培养目标构建适合市场需求人才培养类型,例如体育保健专向与企业经营相结合的模式。其次立足和定位现阶段的社会需求和发展来定位我们目前的人才培养类型才能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所以需要了解最新的市场信息,第一时间更新自己的观念。在目前我国社会体育领域发展的主要支柱中,以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为龙头的体育健身指导咨询服务是第一大市场,其二就是体育产业市场。这些市场中更加需要具有较高的综合实践、组织和管理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来解决健身、服务和经营等实际问题。

(3)立足专业特点,用好“两个抓手”,提升就业质量。

第一,积极鼓励学生考研,增强考研指导培训。设置考研自习室,考研兴趣小组,邀请教师对考研同学进行相关培训。

第二,积极扶持学生成立创业团队,探索自主创业道路。大力推广创业教育,扶持创业团队,分析未就业原因,拟定有针对性的指导措施。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川西地区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调查,最后得知川西地区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良好,但也还存在些瑕疵。为此,本文对这些有关问题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促使川西地区社会体育专业的毕业状况更加良好,更加完善。

关键词:社会体育,就业状况,分析,建议

参考文献

[1]卢兆振.江苏省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1).

[2]马维平.许晓音社会体育专业堵养目标定位与社会需求[J].体育学刊,2005,12(4).

[3]刘丙权.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现状及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4).

[4]邱勇强.我院毕业生就业心理调查分析及对策思考[J]广西:右江名族医学院学报,2007(1).

[5]霍晓亮,张正义.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之对策[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

[6]贾春佳.浅析体育院系增设社会体育专业的必要性[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1.

[7]陆亨伯.社会体育专业的生存与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2,(3).

[8]冯晓丽.高等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现状及实践性教学作用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3,(2).

社会学专业毕业论文 篇10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

近年来,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电子应用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也为电子应用专业的学生就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但是, 电子应用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供需反常电子应用专业的学生就业出现了怪现象, 一方面, 企业无人可聘, 另一方面, 学生无业可就。大批的电子应用专业学生毕业之后难以谋得理想职业, 即使找工作也往往只能干普通工, 只能干一些低技术含量的工作, 造成了巨大的电子技术应用人力资源的浪费, 也阻碍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健康发展。

学生适应岗位能力差毕业生整体素质下降, 因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入学分数过低, 致使部分毕业生整体素质下降。各用人单位普遍反映: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文化理论知识不足, 电子技术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 接受的专业基本技能训练较少。所以, 实际操作能力较弱, 与实践对接慢, 实际操作能力差, 如看不懂电路图, 不能熟练操作和使用常见电子仪器等。绝大多数电子应用专业的毕业生不符合用人单位、甚至不符合整个行业的要求, 与实际脱节严重, 导致应届毕业生上岗前必须进行岗前培训, 因此, 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意聘用新毕业的学生。

学生思想认识不到位、自身素质薄弱学生就业观念落后, 近几年虽然加大了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但一些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仍然居高不下, 怕吃苦, 眼高手低, 很大一部分毕业生不具备较强的劳动观念和敬业精神, 不能吃苦耐劳, 缺乏与他人相处的协作能力, 对生产管理制度的约束、流水线作业的节奏、上班制度、工作反复操作的单调、生产中的奖罚制度等的适应能力差, 往往将企业所给的薪酬放在第一位, 而不是根据自身的条件正确选择职业, 以至迷失就业方向。

导致电子应用教学与就业冲突的主要原因

专业课程的设置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电子产业本身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然而, 电子应用专业课程的设置却滞后, 教育观念陈旧, 沿用“旧中专”的培养模式组织教学, 忽视技能实训, 教学手段简单, 专业场所建设投资严重不足, 缺乏必需的实训设备, 没有设置技能实训项目, 学生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基础操作, 达不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难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专业课教师自身实践能力不强很大一部分职校教师都是大学一毕业就直接进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的, 虽然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 但是缺乏具体的操作能力, 本身与专业教学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没有能力指导学生实训。

重专业教育, 轻德育日常教学的重心偏于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教学, 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诚信品质、守法意识、责任意识、团队精神、敬业精神、严谨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思想道德教育, 使学生没能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目标。

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就业要求的措施

电子应用专业的课程设计要有时代特色电子应用专业的性质决定了要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要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岗位的需求, 就必须使课程设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在课程内容安排上详尽具体地体现当前社会实际的技术水平, 要与时俱进, 不仅要跟随经济形势, 也要跟随政策形势, 尽可能地对最迫切需要的技术做最有效的讲解,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学以致用, 突出时代特色。因此, 应按照时代特点重新编排课程内容, 在编排课程内容时要向用人单位了解、调查电子产业岗位对知识结构的实际要求, 明确各方面知识所占的比例, 精选专业必需的知识、技能, 选择与电子专业核心要素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点, 如条件许可也可以让行业、企业的专家直接参与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计划, 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和评估标准, 参与课程建设的全过程, 使核心课程与就业方向性课程相辅相成, 在课程内容上充分反映各生产企业专业技术方面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材料、新成果、新内容, 使整个课程稳定而富有弹性, 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性, 同时, 必须选择最新、最具当代技术特征的教材。

注重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 打造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打铁先要自身硬”, 可以采取将教师派出去培训的“走出去”和邀请部分一线技术人员的“请进来”的方法, 提高师资水平。一方面, 可以安排在编电子应用专业课教师到电子产业生产第一线进行电子产业专业实践训练, 特别是缺乏电子应用专业实践经验的新教师, 必须在电子企业见习一年以上, 其他教师则应每5年去电子企业轮训半年以上, 或利用假期开展行业、专业社会调查, 确保与时俱进。这样, 才能使更多的教师真实地了解电子企业, 了解电子产品开发和生产过程, 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 还可以请电子企业的人员到学校来, 通过产学研合作, 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聘请一定数量的来自电子企事业单位的有关专家、学者和行业权威、骨干作为兼职教师, 可以改善高职教师结构, 适应电子产业人才培养和电子专业变化的要求, 使电子应用专业教学更贴近社会需求。

模拟就业环境, 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要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培养模式, 增强实践操作的实训力度, 把握重点和重心, 突出电子应用专业的应用技术。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半工半读的办学机制, 完善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具有鲜明电子技术应用特色的教学体系, 营造校园与工厂“零距离”的教学环境。一是可以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训一体化教室, 从专业建设的角度出发, 改变现有教室和实训室单一功能的格局, 整合教学资源, 在普通教室里增加实训教学的功能, 完善教室与实训室的一体化功能, 把单一的理论教学的环境改造成具有多媒体等综合教育功能的平台。可在教室展开工作场景, 把模拟的工作岗位搬进专业教育课堂, 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 感受生产实作的氛围, 提升专业教学的效果。二是校内实训场所可以模拟企业生产车间标准进行建设, 设立诸多实训岗位, 编制生产工艺文件。学生在校内参加实训, 模拟生产管理机制, 要求身着工装, 在生产工艺文件指导下进行操作。通过这些手段可增强学生对电子企业文化、电子企业管理的感性认识。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端正学生的就业观一流的专业技术并不是走向成功道路的唯一条件, 一流的职业道德水平才是电子应用技术人才必备的基本要素。电子应用专业教育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 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 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首先, 要将职业道德教育等思想教育课列为必修课, 作为职业道德教育的主渠道, 要在平时教学中结合案例和职业道德教育宣传, 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中。其次, 学校要坚持按照“诚实、扎实、朴实、创新、活力、尊重”十二字方针开展就业教育, 以就业与创业理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要组织学生参观具体电子行业企业, 参加简单的电子生产实践活动, 了解电子行业各岗位的工作意义。通过思想道德教育, 逐步培养学生具备吃苦耐劳、忠诚企业、讲究诚信、服从管理, 团队合作的精神, 使学生能够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就业观。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目标是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电子产业专业技能人才, 为经济发展服务, 为电子企业输送合格的高水平的电子产业高级工人。因此, 在平时的电子技术应用教学中, 要与时俱进, 充分分析学生的就业现状、企业用工特点、社会发展需求等, 究原因, 找对策, 并在电子应用教学上采取积极主动、行之有效的方法, 推进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使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刘亚秀.论以就业为导向的“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25) .

[2]张耘.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J].商场现代化, 2008 (36) .

[3]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4]刘红.电工学实验教学的几点改革意见[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07 (2) .

幼儿毕业典礼:早期社会化的号角 篇11

不应有的压力传递

自从实行计划生育之后,少子女乃至独生子女成为了我国大部分家庭的主要构成特点,尤其是城市家庭,相对于多子女时代的粗放养育,目前的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更加精心,毕竟子女成为了家庭所有希望的承载者。对于家庭本位的中国而言,子女的意义更加突出,换句话说,子女不仅仅是独立的个体,更多还是家庭以及家族的希望延续。这也是诸多家长从娃娃时代就开始面临的竞争。这种竞争的激烈同样也体现在对于幼儿园教育的重视。

按照发展心理学的规律来讲,幼儿时代更多情况下心智发育并不成熟,因此,游戏成为孩子主要的活动方式,开心玩耍应该是他们的主要生活形态,遗憾的是,目前教育及整个社会竞争的压力已经开始向下传递,甚至从刚出生就已经开始了竞争。

印象中我的孩提时代是在懵懂未知的玩耍中度过的,甚至并没有上过幼儿园,但到了我的女儿,从幼儿园开始就已经需要精挑细选各种辅导班。至今我依然记得的场景就是,在幼儿园我们不得不给女儿报了珠心算辅导班,我第一次送女儿去参加辅导班时,女儿背着算盘蹒跚进入教室,那个算盘几乎盖过了她的半个身体,当时我就顿时感觉鼻子泛酸,可是,普遍性的社会竞争把每个家长不由自主地裹挟了进来。

没能抵挡住这种非理性的社会竞争潮流,是我至今内心中隐隐的痛,如今,女儿要考大学了,事实上,幼儿园时代的各种辅导班,几乎没有给她留下明显的烙印。

在今天幼儿园即将迎来毕业季的时候,家长们的欣喜激动当然在情理之中,但是,不管用什么样的典礼来庆祝,我想,送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应该是自由,让孩子们避开非理性的竞争,尽可能在该玩耍的时代尽情玩耍。

独自飞翔正有时

毕业典礼是一种仪式化的活动,这种仪式化将许多内隐的意义公开化并且神圣化,毕业典礼的意义也正是在此,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幼儿园和小学都是人们早期社会化的重要构成,它们将会影响人的后期成长发展。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说幼儿时代主要是玩耍的话,那么,小学才是真正社会化的开始,因此,小学阶段的教育内容不论是深度还是广度以及难度都会大大超过幼儿园阶段。小学生们即将面对的学习任务以及社会适应问题也将越来越复杂,这是一个真正的公共领域社会化的开始。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个重大转折,对于各位家长来说,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毕业典礼告别不自主的嬉戏阶段,进入自主的学习时期,这是需要特别向孩子们说明的事项,努力帮助孩子们做好小学入学准备,适应真正学习压力的考验,这应该是典礼中不可或缺的仪式组成。

人生漫漫修远路,而今迈步从头越。祝福每个孩子走好每一步,希望每个孩子从此踏上快乐成长路。

社会学专业毕业论文 篇12

1 . 1 研究对象

以黑龙江省部分社会体育专业2013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

1 . 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查阅了大量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论文,收集了一些社会体育方面的书籍,以此作为参考。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设计了调查问卷,发放对象为黑龙江省部分高校社会体育专业2013届毕业生,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135份,有效问卷数为119份。本问卷是在相关调查和走访的基础上完成的,有较高的可信度。

1.2.3 数理统计法

对相关资料进行整合和分析,用Excel 2003进行统计。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 . 1 就业准备的内容

就业是每个大学毕业生都会经历的过程,它关乎着每个学生的未来发展。作为大学生就业的基础和前提,就业准备的工作关乎着学生能否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能否实现自己的就业目标。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对每一个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业准备还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毕业生的就业准备工作包括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包括:知识和能力准备、个人心理准备、身体素质准备和信息准备等。

2 . 2 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知识和技能准备

知识是人类不断认识的成果,也是培养和提高能力的前提。技能是自身知识和能力结合完成某一活动的方式,相关专业的学生应该学好本专业的专业知识,掌握熟练的相关技能。知识和能力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前提和关键。针对黑龙江省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知识和技能掌握状况,对毕业生知识和能力准备进行分析。

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对119名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调查中,认为自己知识和技能储备“一般”的占到最多,共有38人,占到总比例的31.93%;其次是认为自身知识技能“不太好”的学生,共有30人。从图中不难看出,“不太好”比“比较好”的比例要高,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目前我省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自身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欠缺。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毕业生只有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才能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 3 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心理准备

2.3.1 就业时心理因素的表现2.3.1 就业时心理因素的表现

毕业生在就业时会受到自身心理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初次进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来说。学生在就业时会发现现实与自己理想工作的差异,从而产生一系列的消极心理。具体可以表现为几个方面,例如迷惘、逃避、自卑等消极情绪,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因此,在就业前应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发掘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的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处理好自我价值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保持积极进取的乐观心态。

2.3.2 毕业生就业时担心的问题

表1是黑龙江省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时担心问题的调查,了解毕业生在就业时担心问题的倾向问题。

从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考虑“本专业需求量少”问题的毕业生有79人,比例占到了66.39%,排在第二位的是认为“不能在大城市发展”的学生,共有64人,也超过了半数,看得出还是有很多毕业生更希望能到大城市发展,其次是“与所学专业不对口”,这直观地反映出了我省社会体育专业就业状况还不是太乐观,学生担心也是正常现象。

2.3.3 毕业生就业时采纳意见的调查

毕业生在就业时都会参考家人、朋友和老师等人的意见,黑龙江省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采纳意见调查。

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排在前三位的选项分别是“自己”、“父母”、“恋人”。不难看出,目前的毕业生在就业时还是比较有主见的,就业时主要取决于“自己”的占到了总数的34.45%,其次是遵循“父母”的意见,这也符合目前我国毕业生就业的大趋势。不管在就业前参考哪些人的意见和建议,都应该充分考虑自己的真实想法,有较强的判断能力,为自己未来的职业走向打下良好的基础。

2 . 4 毕业生就业时的信息准备情况

2.4.1 应届毕业生对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

就业政策可以使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是毕业生确定合理的就业目标的基础。黑龙江省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对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调查。

通过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对应届毕业生就业政策了解程度的调查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不太了解”,接近于半数,比例是48.74%,紧随其后的是“比较了解”,也占到了31.09%,而“非常了解”和“不了解”的学生都比较少,两项共占约20%。由此得知,我省社会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对就业政策的了解还是比较模糊的,对当前的就业政策关注不多,这也为日后毕业生求职埋下了伏笔。

2.4.2 应届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

在表4调查的毕业生中,自身获取就业信息途径最多的是“网络信息”,比例高达81.51%,这个比例是非常高的,这也反映出了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网络求职也是目前很热门的求职方式,其次是“招聘会”,比例也很高,毋庸置疑,这一直是毕业生求职的热门途径,而“学校信息”这一方式排在之后,这一途径应是大学生就业的最主要渠道,说明学校在毕业生就业指导方面还是不足的。

3 结论与建议

3. 1 结论

(1)黑龙江省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前的准备还不是太充分,主要体现在知识技能、心理准备和信息准备等方面,同时对当前的就业政策缺乏了解,使得多数毕业生在初入社会求职时感到迷茫。

(2)我省部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有较大的影响。

3. 2 建议

(1)毕业生在就业前应排除心理干扰,加强自身知识和能力的储备,积极关注就业政策和动态,为自己在未来的求职中增强竞争力。

(2)学校应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为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指导,逐渐缓解本专业就业难的状况。

摘要:本文旨在从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心理、知识技能和信息准备等方面入手,了解黑龙江省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准备工作状况,为毕业生在未来的就业准备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以黑龙江省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为参考对象,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经过调查分析后发现,黑龙江省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前准备工作不足,缺乏相关的就业观念。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学生不断加强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培养,认真了解就业市场状况,增强自己在就业市场中的个人素质。

上一篇:教学意蕴下一篇:小学英语教学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