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防治体系(通用4篇)
化学防治体系 篇1
大豆除草剂在一定环境条件与用量范围内能有效的防治杂草,而不伤害大豆。大豆除草剂可分为苗前土壤处理和苗后茎叶处理二种方式。
1. 土壤处理
土壤处理按用药时间分为秋季土壤处理、播前土壤处理及播后苗前土壤处理。秋施除草剂是防除第二年春季杂草的有效措施,比春季施药对大豆安全,提高药效5%~10%。
1.1 整地。
使用土壤处理对田间整地提出更高的要求,田间有大土块及秸秆影响除草剂均匀分布,造成漏喷,降低药效甚至无效。施药前必须认真整地,达到无秸秆,直径大于5厘米的大土块少于5个/米2,切不可将施药后的混土耙地代替施药前的整地。不同整地条件下土壤处理除草剂的防效有着明显差异。秋翻秋整地可以保持土壤水分含量,具有明显的保墒作用,从而提高土壤处理除草剂的药效。在干旱年份,同一配方(每公顷用药量:3500毫升乙草胺+500克嗪草酮+1000毫升2,4—D丁酯)土壤处理的防效在深翻地块优于深松地块,而在春季耙耕地块基本无效。在春季多雨年份,同一配方(每公顷用药量:3 500毫升禾耐斯+500克嗪草酮+750毫升2,4—D丁酯)土壤处理的防效在深翻地块优于深松地块。
1.2 混土。
施药后要及时混土。土壤处理时除草剂通过两种方式到达杂草吸收层,即杂草萌发、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土层。一是靠雨水或灌溉将药剂带入土层;二是靠机械混土。在春季比较干旱,春旱时有发生,通过浅混土或蒙头土可避免除草剂挥发、光解、风蚀损失,并增加与杂草接触机会,保证药效。机械混土方法有:秋施药或播前施药,施药后用双列圆盘耙交叉耙地一遍,耙深10~15厘米,车速每小时6千米以上。播后苗前施药,施药后用起垄机沿垄沟踏盖一层薄土,约2~3厘米厚,然后镇压。
1.3 施药。
秋施药时间最好在10月中下旬5℃以下至封冻前。对播后苗前处理而言,最好播后立即施药,一般在播后3天内施药。因苗前除草剂多数对杂草幼芽有效,施药过晚,杂草大,降低除草效果。
1.4 除草剂品种及用药量。
大豆田土壤处理安全性好的除草剂有速收、宝收、广灭灵、都尔、普乐宝等。其中,速收在播后苗前施药后必须混土2厘米,施药后不混土,在土壤、干旱条件下药效稳定、防效好,对后茬作物没有影响;广灭灵施药后必须混土,否则将影响药效,其用药量应控制在0.7千克/公顷以下,否则易对后茬作物产生药害;宝收安全性好,在大豆拱土后2片复叶前仍可施用,对后茬作物小麦、大麦、玉米安全。此外,嗪草酮对后作作物安全性好、成本低、杀草谱广,但在有机质含量低于2%的沙土地、壤质土,土壤pH≥7.5及前茬玉米田用过阿特拉津的地块,药害重不宜使用,低洼地秋施药更为严重,用低剂量并与其他除草剂混配提高对大豆的安全性。
1.5 使用土壤处理除草剂。
在使用土壤处理除草剂之前应测量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pH、水分等,科学计算使用剂量。土壤中有机质和黏土颗粒表面积较大,能吸附除草剂而影响除草效果。有机质含量在2.5%~5%时,田间除草剂的有效量主要受黏粒的影响,不同土壤质地黏粒含量不同,沙土<壤土<黏土,除草剂用量需随着黏土颗粒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有机质低于2.5%或在5%~10%时,除草剂的有效量直接受有机质含,量影响,除草剂用量需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2. 茎叶处理
当前,大豆田苗后茎叶处理作为苗前土壤处理的辅助措施多用于田间整地不良,无法使用土壤处理的地块,以及因干旱造成土壤处理防效低、草荒严重的地块。影响茎叶处理除草剂防效及安全性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杂草、气候条件(包括温度、光照、湿度、雾、露等)、降雨、风速等。
2.1 田间杂草对茎叶处理的影响。
茎叶处理除草剂的药效与杂草的叶龄及株高关系密切。一般杂草在幼龄阶段,根系少、次生根尚未充分发育,抗药性差,对药剂敏感,随着植株发育,对除草剂的抗性增强,因而药效降低,需适当增加用药量。
2.2 气候对茎叶处理的影响。
气候条件对茎叶处理有显著影响,影响杂草对除草剂的吸收、传导与代谢。
①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茎叶处理的药效越来越显著,但温度超过27℃时苯达松、虎威、杂草焚药害严重,应停止施药;温度过低,除草剂在大豆植株内代谢缓慢,也易产生药害,一般温度低于15℃,应停止施用茎叶处理剂。
②光照一般光照影响杂草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气孔开放及光合产物的形成,充足的光照有利于增加茎叶处理除草剂的药效发挥。
③湿度、雾、露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茎叶处理除草剂的防效随之增加。当相对湿度低于65%时,防效低,因此禁止喷洒茎叶处理除草剂;在高湿度条件下防效显著,但雾或露水大时药滴易从杂草叶面滴落降低防效,此时不可施用茎叶处理除草剂。
2.3 降雨。
降雨会使茎叶处理除草剂从叶面冲洗掉,降低有效剂量,从而降低防效。各种茎叶处理除草剂被杂草吸收的速度不同,施药后要求降雨间隔时间也不同。如拿捕净、稳杀得等吸收速度快,施药后要求2~3个小时无雨才有效;苯达松、杂草焚、虎威等施药后6~8小时不降雨才有药效。
2.4 风。
风可使茎叶处理除草剂雾滴漂移和挥发损失,降低药效;同时,除草剂挥发和漂移到相邻近的敏感作物上容易导致药害的发生。因此,禁止在大风天作业,一般喷洒时风速每秒不超过5米。
化学污染的分类及防治方法 篇2
现在全球已合成各种化学物质1000万种, 每年新登记注册投放市场的约1000种。我国能合成的化学品3.7万种。这些化学品在推动社会进步、提高生产力、消灭虫害、减少疾病、方便人民生活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在生产、运输、使用、废弃过程中不免进入环境而引起污染。
人们最为关注的是那些对生物有急慢性毒性、易挥发、在环境中难降解、高残留、通过食物链危害身体健康的化学品, 他们对动物和人体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危害。这些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环境荷尔蒙类损害。近年国际上对环境荷尔蒙研究很活跃。研究筛出大约有70种这类化学品 (如二英等) 。欧、日、美等20个国家的调查表明近50年男子的精子数量减少50%, 活力下降, 就是由于这些有害化学品进入人体干扰了雄性激素的分泌, 导致雄性退化。
二是致癌、致畸、致突变化学品类损害。研究表明, 约有140多种化学品对动物有致癌作用, 确认对人的致癌物和可疑致癌物约有40多种。人类患肿瘤病例的80%~85%与化学致癌物污染有关。致畸、致突变化学品污染物就更多了。
三是有毒化学品突发污染类损害。有毒有害化学品突发污染事故发生频繁, 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有的则造成严重生态灾难。尽管各国政府采取了预防措施, 事后采取了补救办法, 但也防不胜防。
为了防止危险化学品和农药通过国际贸易可能给一个国家造成危害和灾难, 现在国际上采用事前同意程序公约 (即鹿特丹公约) 。1999年12月1日已有80个国家签署了这个公约。有毒化学品污染在我国也客观存在, 从局部一些调查研究和监测数据看, 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要严重得多。我们应当组织一批科研监测力量开展调查研究, 搞清现状, 制订有针对性的政策、法规、标准及有计划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开发和推行清洁生产工艺, 减少有毒有害化学品污染。
危害
随着研究的深入, 人们发现,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广泛应用于工、农业中的各种化学制剂、化肥、高效杀虫剂对环境的污染, 导致了人类生殖力下降, 这些化学物质能够干扰人类雌雄激素分子。据统计, 到20世纪末的50年间, 男性的精子数量减少了50%, 甚至有人认为人类如果不加以控制, 最后会被自己创造的化学物质所消灭。尽管这有点危言耸听, 但环境中化学物质的危害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一项人类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人类的生殖内分泌障碍包括激素水平改变。生殖器畸形、精子活力降低或数量减少, 发育异常及某些癌症如乳腺癌、睾丸癌、卵巢癌等与环境内分泌有关。由于这些物质的亲脂性, 可以通过食物链发生生物富集和生物放大, 进入人体后也难以消除而发生聚集效果。
化学品污染对人类生育能力和男女性别比例的影响已经显现。不久前, 美国有研究显示, 那些怀孕期间接触常见化学物质的女性, 生下的男婴生殖器短小, 或者拥有女性化的生殖器。暴露在多氯联苯 (PCB) 中的孕妇生下的男婴, 长大后更倾向于玩洋娃娃和摆弄茶具, 而不是男孩子通常的舞刀弄棒。而在加拿大、意大利、俄罗斯等被性别扭曲化学品严重污染的地区, 女孩的出生率是男孩的两倍。仅在美国和日本, 就有25万女婴“本该”是男婴。
防治
保证水源安全, 卫生条件, 人员场所的安排。持续提供安全饮用水的保障, 是大灾后最重要的一项防病措施。氯化物是可以广泛获得, 廉价易用的药品。用它可以有效抑制水中的大多数病原菌。人员安置计划必须能够提供足够的水源, 保证卫生条件, 以及每个人都需要有满足国际标准最低限的空间。
保证基础医疗护理条件。最基本的医疗护理条件对于疾病的预防, 早期诊断和常见病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同样重要的是提供进入二级和三级医护设施的渠道。
监测/早期预警系统。尽早发现有病例是保证迅速控制的关键。监测/早期预警系统应及早建立, 以发现疾病的爆发并监控当地重要的流行病。为应对污染引发的疾病爆发, 需要有能迅速进行化验采样, 储存和运输样本的手段, 以便进一步监测研究。比如, 如果认为有疾病爆发的危险, 则应该准备进行相关化验的套件。
森林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分析 篇3
森林病虫害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我国是世界上受森林病虫害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年均发生面积1.7亿亩, 年致死树木4 000多万株。年成灾面积占乔木林受灾总面积的50.69%,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达1100亿元。而四川省林业有害生物年均发生面积高达1 100万亩以上, 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亿元, 已成为制约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而森林病虫害防治是非常重要且关键的工作。
2 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法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指对森林、林木、林木种苗及木材、竹材以及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森林植物的病害、虫害、鼠害的预防和除治。在生产实践中, 一是要积极促进林木生长, 增强抵抗病虫害危害的能力;二是要注意清除病虫来源或抑制其繁殖和活动, 阻止其传播和蔓延, 采取必要的防治方法。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具体可分为营林措施、植物检疫、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人工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其中植物检疫是预防性措施, 营林措施是基础, 生物防治是方向, 化学防治是关键, 物理、人工防治是辅助措施, 而化学防治是关键, 也是生产中常用的防治方法。
3 化学防治的概念
化学防治就是指利用化学药剂来防治森林病虫害的方法。适用范围广、收效快、方法简便、使用时受季节和地域的影响较小, 使用方法灵活多样, 在一定条件下, 能快速消灭害虫, 压低虫口密度。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广泛应用, 是森林病虫害防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化学防治也存在一定缺点, 长期使用化学药剂易产生药害, 会有农药残留污染环境, 多次使用同一产品会使虫害产生抗药性, 也有可能造成病虫害的再次爆发、杀伤天敌等。因此, 在化学防治技术中, 合理使用农药非常重要。
4 化学防治中农药的合理使用
农药是指用于防治农、林、牧业及产品和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害虫、螨类、病菌、线虫、杂草、鼠类等的化学药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常用根据不同用途一般可分为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线虫剂和杀鼠剂7种类型。
4.1 正确选用农药
根据不同的防治对象, 选择不同性能的农药。不同的防治对象有不同的病理学、生物学特性, 应针对不同的防治对象, 选用合适的药剂、浓度、用量进行防治, 才能得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如对楠竹食叶害虫———竹螟的防治, 要对竹螟危害特征、生活习性等进行了解后再选用正确的农药开展防治。在竹螟幼虫幼龄期, 可用90%敌百虫, 或50%敌敌畏1000倍液, 也可使用50%马拉硫磷乳剂500~800倍液喷杀。每隔7~10d喷1次, 连续2~3次, 对幼虫防治可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4.2 抓住合适的时机施药
要找准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机, 在诊断和调查的基础上, 了解病虫发生发展的动态, 抓住病虫薄弱环节, 开展化学防治, 才能收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如食叶害虫樟蚕, 它有卵、幼虫、蛹、成虫4个虫态, 对于成虫期的樟蚕, 可以采用物理防治, 用灯光诱杀;蛹期可采摘集中处理;只有针对1~3龄幼虫群集性的特点, 在4~5月幼虫期开展化学防治才能收效明显。
4.3 改换或交替使用农药
长期使用一种或同一类农药防治一种害虫或病害, 容易使害虫或病菌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治效果。我国早在1963年就已发现棉花红蜘蛛对内吸磷产生抗药性。一种害虫或病原菌抵抗一种药剂, 往往对同一类型的其他药剂也有抗药性。但不同类型的药剂由于对害虫或病菌的毒杀作用不同, 害虫和病菌就不表现抗药性。轮换使用几种不同类型的农药, 是防止害虫和病菌产生抗药性的有效措施。
4.4 混合使用农药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对病虫害具有不同毒理作用的农药混合使用, 可以同时兼治几种病虫, 这是扩大防治范围, 提高药效, 减缓有害生物对药剂的抗药性, 弥补某些农药的不足, 抓住防治有利时机, 节省资源的有效措施。如敌敌畏和三氯杀螨矾混合使用, 可发挥杀伤力大、见效快的特点, 又能发挥药效时间长的优点, 对防治红蜘蛛效果显著。但有些农药是不能混合使用的, 酸性和碱性农药不能混合使用, 生物制剂不能和杀菌剂混合使用。只有经试验找出作用机理不同, 混用后不降效, 甚至能增效的药剂混合使用, 才是科学、合理的措施。
4.5 安全用药
农药具有使用简便、经济、效果高、适用于机械化等优点, 是森林资源保护中重要的防治手段之一。施用化学农药, 防治病、虫、草、鼠害, 是夺取农林业丰收的重要措施。用药不当会造成人、畜中毒, 对林果产生药害。会严重污染环境, 破坏生态平衡。比如, 高毒农药和高残农药不准用于蔬菜、茶叶、果树、中药材等作物, 也不准用于防治卫生害虫, 同时也不能用于人口聚居的城市园林病虫的喷防。因此, 安全用药十分重要。从农药供应、运输、保管和使用过程中都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 在防治作业中正确使用农药, 同时了解农药毒性以及中毒症状和急救治疗方法, 使农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发挥积极的防治作用, 是采取化学防治非常重要的措施之一, 安全有保障, 才能顺利、有效地开展防治工作。
4.6 保护天敌, 减少用药
森林害虫天敌很多, 有赤眼蜂、肿腿蜂、灰喜鹊、大山雀、瓢虫、啄木鸟等等, 当天敌数量较大时, 充分利用自然控制害虫的作用, 应注意化学农药种类、剂型的选择, 合理轮用、混用,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尽量采用低容量、超低容量喷雾;选择适宜防治时机, 尽量避免在天敌大量出现期施药;控制用药次数或改进施药方法, 避免大量杀伤天敌, 加大天敌保护, 维护生态平衡。
5 施药方法
在使用农药防治森林病虫害时, 需要根据药剂、林木与病虫害特点选择施药方法, 以充分发挥药效, 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方法有喷粉法、喷雾法、拌种法、种苗浸渍法、土壤处理法、烟雾法、注射法、毒环法等等。下面主要介绍两种施药方法。
5.1 超低容量喷雾
超低容量喷雾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技术, 其施药液量不超过5L/hm2。它是通过一个特殊的雾化装置器将少量的油剂农药分散成细小的雾滴, 使其均匀覆盖在林木表面上, 达到防治病虫的目的。所用农药剂型为乳油、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水剂和悬浮剂等。具有喷洒的药液浓度高, 雾滴直径小特点, 功效高、省药、不用水、效果好、费用低等优点。一是工作效率高, 人行喷雾速度每秒钟可达0.5~1m。二是用药少, 由于雾粒小, 飘移覆盖面积大, 可比常量喷雾节省用药量10%~30%。三是效果好, 超低容量喷雾是将少量油剂农药分散成细小的雾滴, 均匀地覆盖在林木表面达到防治目的, 所以效果非常好。四是浓度高, 药效长。药剂有效成分可达80%以上, 因此残效期相应延长, 防治适期也可以适当延长。五是不用水 (或用水很少) , 干旱地区, 以及山高陡峭林区更为适合, 减少了缺水和运水带来的不便, 节省人力物力带来的费用, 大大节约了防治成本。
5.2 喷烟
喷烟也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喷烟机是施放烟剂防治病虫害的一种新型高效能机械。喷烟雾滴很细, 达直径1~50μm, 能持久地悬浮在空中, 弥漫和渗透到作业区的每一角落, 适用于大面积森林、果园病虫害防治。作业时, 要结合当时的气象条件和地形, 确定喷烟作业的前进方向和路线。日落后到次晨黎明前是喷烟的有利时间。因为此时地面层气温和近树冠气层大致相似, 当烟云上升到一定高度, 不再继续上升, 停留在“温度逆增层”, 有利于岩雾的熏杀作用。树高10m以下的矮林适宜傍晚喷烟, 树高10m以上的高林适宜早晨喷烟。阴天, 若风速在1m/s以下 (无风或一级风时) 可全天进行喷烟作业, 夏天阵雨过后可抓紧喷烟, 有雾或露水的早晨也喷烟。喷烟应在害虫幼龄时期、活动盛期或病虫发生初期进行。如松毛虫防治要在幼虫3~4龄前, 病害防治要掌握在病菌侵入寄主前或孢子扩散期进行, 这样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6 结语
化学防治虽有着污染环境、杀伤天敌以及引起害虫产生抗药性等难以克服的缺点, 通过正确、科学、规范、合理使用防治药剂以及提高施药技术, 能充分发挥化学防治适用范围广、简便、易行、高效等等优点, 因此, 化学防治仍然是森林病虫害防治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
摘要:指出了森林病虫害防治是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基础, 正确、合理、科学采用化学防治技术, 具有适用范围广、收效快、简便、使用灵活多样等优点,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广泛应用, 是林业病虫害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
参考文献
[1]苗建才.最新农药使用技术手册[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
[2]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四川林木病虫害防治[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75.
[3]李清河.林业管理与病虫害预测预报防治技术标准实务全书[M].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 2004.
竹笋夜蛾林间化学防治试验初报 篇4
竹笋夜蛾(Oligia vulgaris)又名笋蛀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国内各竹林区均有分布,危害毛竹、淡竹、刚竹、红竹、桂竹、哺鸡竹、石竹、慈竹、苦竹及禾本科和莎草科杂草,在闽西北地区普遍发生,局部成灾,新竹被害率高达40%~50%。2015年春季调查发现光泽县寨里镇西溪村、太银村;司前乡干坑村的毛竹林发生竹笋夜蛾,该县危害面积16221亩,局部地区达到中度危害水平。2015年4月,选用6种农药,并采用不同浓度和不同施药方法(喷笋、喷草),对竹笋夜蛾幼虫开展了林间化学防治试验,以期为竹笋夜蛾幼虫的林间防治提供参考。
2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光泽县司前乡干坑村85林班24大班2、3、5小班,毛竹林地中下坡。该地海拔660~1020m, 地势陡峭,平均坡度在35°以上。土壤属山地黄红壤,土层较厚,林间禾本科、莎草科杂草从生,杂灌交错,竹林长势良好,样地上平均立竹度达2475株/hm2,竹竿眉围达25~40cm。据2014年调查,竹笋夜蛾新竹被害率达41.58%。
3试验方法
3.1试验材料
供试虫源:对林间竹笋夜蛾3龄幼虫开展防治试验。
所用药剂:90%敌百虫晶体、40%氧化乐果、10%氯氰菊酯、20%杀灭菊酯、80%敌敌畏、40%辛硫酸。这些药剂均从市场购买而来。各种药剂按照试验设计的要求配比成各种浓度。
施药方法:喷笋防治竹笋夜蛾采用手持喷雾器,杂草上防治竹笋夜蛾采用背负式喷雾机。
3.2试验方法
3.2.1单一化学药剂林间喷笋防治幼虫试验
采用正交设计,设置48个15m×15m的标准地和2个试验对照区,统计每个标准地上的出笋数、虫笋数。 然后应用手持喷雾器,用6种药剂各2种浓度,以不同的喷药次数(1~2次)对笋直接喷施进行防治试验(喷药后24h内无雨),对照区内以清水喷施,防治48h后调查虫笋数,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试验设2个重复。校正死亡率公式为:
3.2.2在杂草中防治幼虫试验
选择莎草密度大、虫口较集中的标准地(15m×15 m)6块。每块标准地沿对角线设3块2m×2m大小的样方,调查防治前的虫草数。然后选择无风天气(风速低于1m/s)时,应用背负式喷雾分别施以不同药剂: 90%敌百虫3000倍液、80%敌敌畏3000倍液、20% 杀灭菊酯6000倍液、40% 辛硫磷6000倍液、40% 氧化乐果3000倍液、10%氯氰菊酯6000倍液,并设1个对照(施以清水)。防治2d后,检查样方内每株莎草,见枯心草即拔下,检查统计幼虫死亡数。试验设3个重复。
3.2.3数据处理
将试验所得的校正死亡率百分数数据进行反正弦转换,使之满足独立、正态、随机、等方差这四个条件。 然后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方差分析方法对单一化学药剂林间喷笋防治幼虫试验所得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杂草中防治幼虫试验所得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用q检验法对方差分析得出的差异显著性结果进行多重比较。
4结果与分析
4.1单一化学药剂林间喷笋防治试验效果
使用6种农药各2种浓度。4月2日第一次喷药,4月4日第一次调查试验效果;4月9日第二次喷药,4月11日第二次调查试验效果。结果表明:各种农药对竹笋夜蛾均有一定的杀虫效果,浓度大的杀虫效果好;喷药次数增加,害虫死亡率也增大。其中以10% 氯氰菊酯2000倍液喷洒2次防治效果最佳,20% 杀灭菊酯2000倍液喷洒2次防治效果次之,40%辛硫磷2000倍液喷洒2次防治效果第三,防治后害虫的平均死亡率分别为95.9%、91.2%和88.2%。对单一化学药剂林间防治竹笋夜蛾试验效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1)表明:药剂种类、施药次数、药剂浓度对试验防治效果均有显著影响,即采用化学防治方法时,不同农药、不同施药次数、不同浓度都会造成防治效果的显著差异。进一步用q检验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2)表明:10% 氯氰菊酯、20%杀灭菊酯及40%辛硫磷的防治效果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同时这3种药剂又是6种农药中导致害虫死亡率最大即防治效果最佳的药剂种类,故可以根据实际市场供给情况予以选择购买使用。
4.2在杂草中防治幼虫试验效果
采用背负式喷雾机对林间杂草上的竹笋夜蛾幼虫进行防治。4月9日打样方,统计各样方内的活虫数, 并施药;4月11日调查防治效果,统计48h后的死亡虫数,计算死亡率、校正死亡率。结果表明:各药剂对于杀灭杂草上的竹笋夜蛾害虫有一定的效果,其中以40% 辛硫磷6000倍液的防治效果最佳,40%氧化乐果3000倍液次之,害虫的平均死亡率分别为76.9%和70.9%。 对杂草上防治竹笋夜蛾幼虫试验效果进行方差分析表, 结果(表3)表明:6种处理的防治效果差异显著,即在化学防治过程中,不同农药、不同浓度会造成防治效果的显著差异。进一步用q检验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4)表明:40%辛硫磷6000倍液和40%氧化乐果3000倍液的防治效果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同时这2种化学药剂又是6种农药中导致害虫死亡率最大即防治效果最佳的药剂种类,故可以根据实际市场供给情况予以选择购买使用。
5小结与讨论
5.1竹笋夜蛾化学防治药剂的选择
竹笋夜蛾是毛竹林的重要害虫之一。被害竹笋内虫道交错,塞满虫粪,受害笋不能成竹,少数即使成竹, 亦常断头折梢,竹竿干脆易断,严重影响竹材材质。试验研究表明,农药种类、农药浓度、喷药次数以及施药方法(喷笋、喷草)均对竹笋夜蛾防治效果产生显著差异。 喷笋防治竹笋夜蛾试验中,以10%氯氰菊酯2000倍液喷施2次后的药效最佳,其次是20%杀灭菊酯2000倍液喷施2次。 喷杂草防治竹笋夜蛾幼虫试验中,以40%辛硫磷6000倍液药效最佳,其次是40%氧化乐果3000倍液。同一种药剂不同施药方法(喷笋、喷草)对害虫防治效果不同,可能与药剂的作用机理有关。喷笋防治时,药物主要通过害虫取食,间接性地达到胃杀作用;而喷草防治时,药物一方面可直接触杀害虫,另一方面也通过害虫取食杂草间接性地达到胃杀作用。
5.2竹笋夜蛾化学防治时机的选择
前人研究表明:竹笋夜蛾在福建省1年发生1代, 以卵在禾本科、莎草科杂草上过冬,3月中旬孵化,在杂草上取食,幼虫有5龄。4月上旬竹笋出土时,幼虫至3龄转移到笋内蛀食。幼虫在笋内危害20~25d后,脱笋入土化蛹。因此,要掌握在出笋始期及留笋养竹始期进行防治。喷杂草防治幼虫时还要注意应在3月内进行,这段时期内竹笋夜蛾刚孵化出来,1~2龄幼虫均在禾本科、莎草科的草心上取食,这段时期的及时开展防治能够有效防止害虫入笋危害,有效地保护笋,能达到很好的防治目的。幼虫3龄后转移到笋上危害时,防治相对困难。
5.3竹笋夜蛾化学防治应该注意的问题
化学防治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大气、水域、土壤以及施药人员健康产生影响,同时可能杀害害虫的天敌,致使主要害虫猖獗和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还易造成一些害虫对农药产生抗药性。因此,化学防治的使用应受到严格限制。但化学防治具有经济、快速、有效的特点。在害虫发生之后,为迅速消除害虫的为害,化学防治作为急救措施,仍然具有一定的运用空间。采取化学防治竹笋夜蛾时,要在施药的笋上做记号,以防止笋的农药残留危害健康。林间调查表明,竹林郁闭度小,林间空地大,经营管理差,杂草多的地方竹笋夜蛾发生严重。因此要加强竹林日常管理,减缓害虫危害。此外, 福建4月往往雨水较多,要认真根据气候预测情况实施化学防治,否则降水天气将显著影响防治效果。
摘要:于2015年4月在光泽县司前乡干坑村85林班24大班2、3、5小班竹笋夜蛾害虫危害竹林地,选用6种农药,分别采用不同浓度和不同施药方法(喷笋、喷草),对竹笋夜蛾幼虫进行了林间化学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所选用的6种不同化学农药对竹笋夜蛾幼虫的防治效果有显著差异;采用喷笋防治方法时,以10%氯氰菊酯2000倍液,喷施2次防治效果最好;采用喷草防治方法时,以40%辛硫磷60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研究结果可为竹笋夜蛾的林间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竹笋夜蛾,化学防治,毛竹
参考文献
[1]林毓银,梁光红,叶传界,等.福建竹类害虫发生特点、成因及综合防治探讨[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1(1):91~96.
[2]蔡国贵.福建省速生丰产林病虫害发生现状及其治理策略[J].福建林业科技,2005(2):111~115.
[3]沈金清.将乐县毛竹主要虫害的防治研究[J].绿色科技,2015(3):58~59.
[4]詹祖仁,魏开炬,张龙华,等.福建省绿竹害虫记述[J].亚热带植物科学,2013(4):329~333.
[5]李明桃.竹笋禾夜蛾的发生与防治[J].宁夏农林科技,2013(9):70~71.
【化学防治体系】推荐阅读:
化学防治10-29
化学防治技术07-09
马尾松毛虫的化学防治05-11
防治公共服务体系07-19
有害生物防治体系06-24
水土流失防治体系06-27
水污染防治体系08-10
电厂化学监督的质量控制体系10-01
防治设计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