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防治(共12篇)
化学防治 篇1
大豆除草剂在一定环境条件与用量范围内能有效的防治杂草,而不伤害大豆。大豆除草剂可分为苗前土壤处理和苗后茎叶处理二种方式。
1. 土壤处理
土壤处理按用药时间分为秋季土壤处理、播前土壤处理及播后苗前土壤处理。秋施除草剂是防除第二年春季杂草的有效措施,比春季施药对大豆安全,提高药效5%~10%。
1.1 整地。
使用土壤处理对田间整地提出更高的要求,田间有大土块及秸秆影响除草剂均匀分布,造成漏喷,降低药效甚至无效。施药前必须认真整地,达到无秸秆,直径大于5厘米的大土块少于5个/米2,切不可将施药后的混土耙地代替施药前的整地。不同整地条件下土壤处理除草剂的防效有着明显差异。秋翻秋整地可以保持土壤水分含量,具有明显的保墒作用,从而提高土壤处理除草剂的药效。在干旱年份,同一配方(每公顷用药量:3500毫升乙草胺+500克嗪草酮+1000毫升2,4—D丁酯)土壤处理的防效在深翻地块优于深松地块,而在春季耙耕地块基本无效。在春季多雨年份,同一配方(每公顷用药量:3 500毫升禾耐斯+500克嗪草酮+750毫升2,4—D丁酯)土壤处理的防效在深翻地块优于深松地块。
1.2 混土。
施药后要及时混土。土壤处理时除草剂通过两种方式到达杂草吸收层,即杂草萌发、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土层。一是靠雨水或灌溉将药剂带入土层;二是靠机械混土。在春季比较干旱,春旱时有发生,通过浅混土或蒙头土可避免除草剂挥发、光解、风蚀损失,并增加与杂草接触机会,保证药效。机械混土方法有:秋施药或播前施药,施药后用双列圆盘耙交叉耙地一遍,耙深10~15厘米,车速每小时6千米以上。播后苗前施药,施药后用起垄机沿垄沟踏盖一层薄土,约2~3厘米厚,然后镇压。
1.3 施药。
秋施药时间最好在10月中下旬5℃以下至封冻前。对播后苗前处理而言,最好播后立即施药,一般在播后3天内施药。因苗前除草剂多数对杂草幼芽有效,施药过晚,杂草大,降低除草效果。
1.4 除草剂品种及用药量。
大豆田土壤处理安全性好的除草剂有速收、宝收、广灭灵、都尔、普乐宝等。其中,速收在播后苗前施药后必须混土2厘米,施药后不混土,在土壤、干旱条件下药效稳定、防效好,对后茬作物没有影响;广灭灵施药后必须混土,否则将影响药效,其用药量应控制在0.7千克/公顷以下,否则易对后茬作物产生药害;宝收安全性好,在大豆拱土后2片复叶前仍可施用,对后茬作物小麦、大麦、玉米安全。此外,嗪草酮对后作作物安全性好、成本低、杀草谱广,但在有机质含量低于2%的沙土地、壤质土,土壤pH≥7.5及前茬玉米田用过阿特拉津的地块,药害重不宜使用,低洼地秋施药更为严重,用低剂量并与其他除草剂混配提高对大豆的安全性。
1.5 使用土壤处理除草剂。
在使用土壤处理除草剂之前应测量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pH、水分等,科学计算使用剂量。土壤中有机质和黏土颗粒表面积较大,能吸附除草剂而影响除草效果。有机质含量在2.5%~5%时,田间除草剂的有效量主要受黏粒的影响,不同土壤质地黏粒含量不同,沙土<壤土<黏土,除草剂用量需随着黏土颗粒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有机质低于2.5%或在5%~10%时,除草剂的有效量直接受有机质含,量影响,除草剂用量需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2. 茎叶处理
当前,大豆田苗后茎叶处理作为苗前土壤处理的辅助措施多用于田间整地不良,无法使用土壤处理的地块,以及因干旱造成土壤处理防效低、草荒严重的地块。影响茎叶处理除草剂防效及安全性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杂草、气候条件(包括温度、光照、湿度、雾、露等)、降雨、风速等。
2.1 田间杂草对茎叶处理的影响。
茎叶处理除草剂的药效与杂草的叶龄及株高关系密切。一般杂草在幼龄阶段,根系少、次生根尚未充分发育,抗药性差,对药剂敏感,随着植株发育,对除草剂的抗性增强,因而药效降低,需适当增加用药量。
2.2 气候对茎叶处理的影响。
气候条件对茎叶处理有显著影响,影响杂草对除草剂的吸收、传导与代谢。
①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茎叶处理的药效越来越显著,但温度超过27℃时苯达松、虎威、杂草焚药害严重,应停止施药;温度过低,除草剂在大豆植株内代谢缓慢,也易产生药害,一般温度低于15℃,应停止施用茎叶处理剂。
②光照一般光照影响杂草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气孔开放及光合产物的形成,充足的光照有利于增加茎叶处理除草剂的药效发挥。
③湿度、雾、露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茎叶处理除草剂的防效随之增加。当相对湿度低于65%时,防效低,因此禁止喷洒茎叶处理除草剂;在高湿度条件下防效显著,但雾或露水大时药滴易从杂草叶面滴落降低防效,此时不可施用茎叶处理除草剂。
2.3 降雨。
降雨会使茎叶处理除草剂从叶面冲洗掉,降低有效剂量,从而降低防效。各种茎叶处理除草剂被杂草吸收的速度不同,施药后要求降雨间隔时间也不同。如拿捕净、稳杀得等吸收速度快,施药后要求2~3个小时无雨才有效;苯达松、杂草焚、虎威等施药后6~8小时不降雨才有药效。
2.4 风。
风可使茎叶处理除草剂雾滴漂移和挥发损失,降低药效;同时,除草剂挥发和漂移到相邻近的敏感作物上容易导致药害的发生。因此,禁止在大风天作业,一般喷洒时风速每秒不超过5米。
化学防治 篇2
本文提出化学实验室由于相对独立,区域分散,其单个污染容易被忽视.分析化学实验室潜在的危害,并借鉴国际上的相关管理经验提出目前的`措施和今后实验室建设所要考虑的问题.
作 者:王娟 曹惠君 作者单位:王娟(北京铁路局中心防疫站,北京,100038)
曹惠君(北京西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0029)
化学防治 篇3
关键词:土壤面源;化学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导致农产品质量不佳的因素很多,其中生产环境,即水、土、气、生等方面的污染是重要因素,而农村土壤面源污染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因此,开展农村土壤面源污染防治,建设“净土”、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具有与建设“和谐社会”同等重要的战略意义。
农业面源化学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重金属以及其他有机和无机污染物质,土壤颗粒等沉积物,从非特定的地点,以不同的形式对大气、土壤和水体等三个面源形成的化学污染,本文主要研讨农业土壤面源的化学污染。由于农业生产活动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加上农业土壤面源污染涉及范围广、随机性大、隐蔽性强、不易监测、难以量化、控制难度大,因此,农业土壤面源污染已成为目前影响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源,其发展趋势令人担忧。
一、农业土壤面源污染因素及现状
近年来,随着工矿企业的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日化产品的普及与增多,“三废”排放的处理不完全到位已对农业面源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化学污染;同时,在广大农村的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不合理施用以及畜禽粪便的不科学处理,也是造成农业土壤面源化学污染的主要因素。
(一)使用化肥造成的污染
据2006年对永州市化肥使用及污染情况的调查表明:当前主要使用的化肥种类有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氮肥有碳铵,尿素。磷肥有过磷酸钙。钾肥有硫酸钾,氯化钾。复合肥有二铵,硝酸磷肥,三元复合肥等。永州市年化肥施用量达18万吨以上,按播种面积计算,每公顷达500多公斤,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水体造成污染而设置的每公顷220公斤的安全上限。而且在实际生产中,化肥的平均利用率仅40%左右,化肥的大量施用,使氮素明显过剩,加剧了农业面源的富营养化程度。大量盲目施用化肥对土壤造成的污染主要表现为:一是土壤酸化。土壤pH值平均从原来的6.0下降到5.5,特别是蔬菜土壤酸化现象严重,许多pH值降到5.0以下。二是土壤养分含量不平衡。特别是大棚蔬菜土壤中氮、磷、钾元素含量过多,会产生肥料盐害,抑制作物对钙、镁、锰、硼、锌等中量和微量元素的吸收。据调查,永州市部分蔬菜出现钙、镁、硼等中、微量元素缺乏现象。特别是大白菜、包心菜,常常出现缺钙“烧心”现象,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二)使用农药造成的污染
据对农药的使用及污染情况调查,当前农药使用品种较多、乱、杂,约有30余个品种,其中杀虫剂主要有对硫磷、科锋杀虫星、高效氯氰菊酯、甲拌磷、辛硫磷、水胺硫磷等,杀菌剂主要有克露、病毒A、植病灵、疫霉灵、粉锈宁、代森锰锌等,除草剂有扑草净等。永州市每年农药使用量达300吨以上,除30%-40%被作物吸收外,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使耕地及农产品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据调查,2003年永州市施用农药面积为2337万亩次,施用总量为5199.2吨(纯量,下同),其中杀虫剂为736.0吨,杀菌剂为180.7吨,除草剂为246.3吨,生物制剂农药为57.2吨。每公顷(即每15亩)水田平均施用农药为3.59千克。目前农药施用上存在以下四个突出问题:施药量大;盲目施药比较普遍;农药残留过高;严重污染环境。据对粉剂型农药喷施利用率调查,仅10%左右的农药附着在植株表面,若是液体,也仅有20%左右附着在表面,只有1%-4%药剂接触目标害虫。其余40%-60%的药剂降落到地面,5%-30%的药剂漂浮于空气中,大部分农药都回到土壤和水中,严重污染了环境,误杀了许多水生动物和有益生物。
(三)排放畜禽粪便的污染
随着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规模化畜禽养殖业迅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畜禽粪便污染问题,成为当前农村面源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永州市十一个县区有1000多家大中小型养殖场,加上农户庭院的畜禽养殖栏,畜禽饲养量达1900余万只(头),年产畜禽粪便达120多万吨,这些中畜禽粪便大多是露天存放或随地排泄,既污染生活环境又污染农业土壤面源。
(四)乡镇企业排放废水废渣的污染
改革以来,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有力地加快了农村就业结构和产值结构转化的进程,使中国农民奔小康已经成为和正在成为指日可待的现实。然而,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它对环境和资源的危害也越来越大。乡镇工业对土壤面源的污染集中在造纸、食品、印染、建材和土法采矿炼矿等少数产业里。例如,造纸的废水排放、水泥工业的粉尘排放、砖瓦和陶瓷业的烟尘和氟化物排放等。由于乡镇工业的污染治理水平较低、环境管理较差,导致污染源愈加严重。
二、土壤污染的特点
(一)隐蔽性和滞后性
对于人的直观感觉,土壤污染比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更加隐蔽。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废弃物污染等问题一般都比较直观,通过感官就容易发现。而土壤污染则不同,它往往要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化验和农作物的残留检测,甚至通过研究对人畜健康状况的影响才能确定。因此,土壤污染从产生污染到出现问题通常会滞后较长的时间。如日本20世纪70年代发生因镉污染所引起的“痛痛病”,经过了10-20年之后才被人们所认识。
(二)聚集性和区域性
污染物质在大气和水体中,一般都比在土壤中更容易迁移,而土壤污染比较集中在某一范围,这使得污染物质在土壤中并不像在大气和水体中那样容易扩散和稀释,因此容易在土壤中不断积累而超标。同时也使土壤污染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往往污染源越近的地方,污染程度就越严重。
(三)不可逆性和长效性
根据物质不灭定律,超过环境容量或自然降解能力的污染是一直累积在环境中的。积累在污染土壤中的难降解污染物则很难靠稀释作用和自净化作用来消除。例如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许多有机化学物质的污染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降解。例如,被某些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可能要100-200年时间才能够恢复。
(四)治理的艰难性
土壤污染一旦发生,仅仅依靠切断污染源的方法则往往很难恢复,目前治理土地污染要靠换土、填埋、淋洗土壤等方法才能解决问题,其他治理技术可能见效较慢。因此,治理污染土壤通常工程量大、成本较高、治理周期较长。
三、土壤化学污染的防治对策
(一)加强防污染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健康意识
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使每个公民真正认识到土壤污染危害最终将危害自身以及子孙后代的严重性。
(二)加大政府对土壤污染的监控力度
1996年8月,为进一步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务院在《关于加强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要求:明确目标,实行环境质量行政领导负责制;突出重点,认真解决区域环境问题;严格把关,坚决控制新污染;限期达标,加快治理老污染;采取有效措施,禁止转嫁废物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和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切实增加环境保护投入;严格环保执法,强化环境监督管理;积极开展环境科学研究,大力发展环境保护产业;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为贯彻落实上述《决定》,政府部门还应制订一套完整详细的政策法规和监督管理体系,鼓励企业建立“三废”循环处理系统,严禁工业和城镇未经处理的“三废”直接排放或倾倒,对那些严重污染环境又不治理的企业则应加强监督,勒令停产,强制整顿。
(三)综合利用“三废”,开展农业生态建设
企业要与国际接轨,加强科研力量,开展对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生物治理和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实践证明,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实施“三废”无害化处理、农药残留降解、化肥面源污染控制、监测体系建设等工程,广泛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先进适用技术,尽快改变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加剧的状况,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最终达到农产品的无害化,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
(四)深化科学施肥意识和提高施肥水平,保持土壤养分平衡
大力开展以增加有机肥投入为主要内容的“沃土工程”,推广平衡配套施肥技术,严格控制肥料总量,推广施用控释肥、专用肥、有机无机复合肥、BB肥等专用肥,改变施肥方法,不在暴雨前施用化肥,做到浅水勤灌,减少稻田排水次数和在作物需肥最佳时期施用化肥等措施,减少肥料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推广平衡施肥,增施磷钾肥。据绍兴市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汇总,水田养分总的特点是缺磷、少钾、氮中等,微量元素不平衡。微量元素除硼普遍缺乏外,其余都属正常。因此,根据“因缺补缺”的原理,增施磷钾肥,以满足作物生长需要及保持土壤养分平衡。
世界各国还逐步认识到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最有效措施之一是研究新型缓/控释肥料。缓/控释肥料最大的特点是养分释放与作物吸收同步,简化施肥技术,实现一次性施肥满足作物整个生长期的需要,肥料损失少,利用率高,对土壤面源污染小。
(五)调整农药结构,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农药
目前,农药平均只有20%-30%被农作物吸收,大部分以大气沉降和雨水冲刷的形式,进入土壤、大气、水体和农产品中,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农产品质量。
各地都要建立病虫测报站,对当地主要病虫害进行预测预报并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工具,及时把病虫发生情况、防治方法及时送到农户手中;及时调整农药结构,禁止销售施用甲胺磷及其它剧毒农药,在此基础上大力推广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农药及生物制剂等无公害农药。
(六)水旱轮作、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农田每年春夏季长期灌水种稻,仅少部分在秋冬季排水种植旱作。由于渍水时间长,土壤理化性状变差。采用水旱轮作,促进土壤水旱交替,增强通气性,有利于还原性毒害物质的消除,改善土壤微生物活动条件,促进有机质矿化和更新,调节土壤养分。据试验报道,通过“二旱一水”(即大麦-玉米-晚稻)种植比“一旱二水”(即大麦-早稻-晚稻)土壤容重减小,非毛管孔隙度增加,耕性变好。目前,种植结构调整和效益农业发展极大地有利于农田水旱轮作制度的实现,冬作可发展油菜、蚕豌豆、蔬菜等,春夏季可发展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及瓜类等经济作物。
四、结语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当前农业面源污染较为严重,据近年来的调查检测,由于农业面源污染,造成部分地方生产的稻谷、蔬菜、水果中的硝酸盐、农药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残留量超标,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急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就永州市而言,由于施用化肥、农药的量偏大,土壤退化,加之氮磷流失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畜禽污染物排放点多面广,收集困难,治理成本大,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还十分突出。特别是在城镇化、工业化集中的区域,水环境偏差,一些灌溉农田的河道被污染严重,直接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农业面源污染整治迫在眉睫。各级农业部门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生态市建设和全面提高粮食、蔬菜等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认真开展耕地质量调查,全面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实施化肥减量增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朱兆良.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对策[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2、李培香.农业环境污染防治技术[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3、国家环保总局等.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Z].国务院[2007]63号文件.
化学污染的分类及防治方法 篇4
现在全球已合成各种化学物质1000万种, 每年新登记注册投放市场的约1000种。我国能合成的化学品3.7万种。这些化学品在推动社会进步、提高生产力、消灭虫害、减少疾病、方便人民生活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在生产、运输、使用、废弃过程中不免进入环境而引起污染。
人们最为关注的是那些对生物有急慢性毒性、易挥发、在环境中难降解、高残留、通过食物链危害身体健康的化学品, 他们对动物和人体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危害。这些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环境荷尔蒙类损害。近年国际上对环境荷尔蒙研究很活跃。研究筛出大约有70种这类化学品 (如二英等) 。欧、日、美等20个国家的调查表明近50年男子的精子数量减少50%, 活力下降, 就是由于这些有害化学品进入人体干扰了雄性激素的分泌, 导致雄性退化。
二是致癌、致畸、致突变化学品类损害。研究表明, 约有140多种化学品对动物有致癌作用, 确认对人的致癌物和可疑致癌物约有40多种。人类患肿瘤病例的80%~85%与化学致癌物污染有关。致畸、致突变化学品污染物就更多了。
三是有毒化学品突发污染类损害。有毒有害化学品突发污染事故发生频繁, 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有的则造成严重生态灾难。尽管各国政府采取了预防措施, 事后采取了补救办法, 但也防不胜防。
为了防止危险化学品和农药通过国际贸易可能给一个国家造成危害和灾难, 现在国际上采用事前同意程序公约 (即鹿特丹公约) 。1999年12月1日已有80个国家签署了这个公约。有毒化学品污染在我国也客观存在, 从局部一些调查研究和监测数据看, 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要严重得多。我们应当组织一批科研监测力量开展调查研究, 搞清现状, 制订有针对性的政策、法规、标准及有计划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开发和推行清洁生产工艺, 减少有毒有害化学品污染。
危害
随着研究的深入, 人们发现,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广泛应用于工、农业中的各种化学制剂、化肥、高效杀虫剂对环境的污染, 导致了人类生殖力下降, 这些化学物质能够干扰人类雌雄激素分子。据统计, 到20世纪末的50年间, 男性的精子数量减少了50%, 甚至有人认为人类如果不加以控制, 最后会被自己创造的化学物质所消灭。尽管这有点危言耸听, 但环境中化学物质的危害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一项人类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人类的生殖内分泌障碍包括激素水平改变。生殖器畸形、精子活力降低或数量减少, 发育异常及某些癌症如乳腺癌、睾丸癌、卵巢癌等与环境内分泌有关。由于这些物质的亲脂性, 可以通过食物链发生生物富集和生物放大, 进入人体后也难以消除而发生聚集效果。
化学品污染对人类生育能力和男女性别比例的影响已经显现。不久前, 美国有研究显示, 那些怀孕期间接触常见化学物质的女性, 生下的男婴生殖器短小, 或者拥有女性化的生殖器。暴露在多氯联苯 (PCB) 中的孕妇生下的男婴, 长大后更倾向于玩洋娃娃和摆弄茶具, 而不是男孩子通常的舞刀弄棒。而在加拿大、意大利、俄罗斯等被性别扭曲化学品严重污染的地区, 女孩的出生率是男孩的两倍。仅在美国和日本, 就有25万女婴“本该”是男婴。
防治
保证水源安全, 卫生条件, 人员场所的安排。持续提供安全饮用水的保障, 是大灾后最重要的一项防病措施。氯化物是可以广泛获得, 廉价易用的药品。用它可以有效抑制水中的大多数病原菌。人员安置计划必须能够提供足够的水源, 保证卫生条件, 以及每个人都需要有满足国际标准最低限的空间。
保证基础医疗护理条件。最基本的医疗护理条件对于疾病的预防, 早期诊断和常见病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同样重要的是提供进入二级和三级医护设施的渠道。
监测/早期预警系统。尽早发现有病例是保证迅速控制的关键。监测/早期预警系统应及早建立, 以发现疾病的爆发并监控当地重要的流行病。为应对污染引发的疾病爆发, 需要有能迅速进行化验采样, 储存和运输样本的手段, 以便进一步监测研究。比如, 如果认为有疾病爆发的危险, 则应该准备进行相关化验的套件。
化学防治 篇5
化学除草荆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用药不对路、时期不当、用量过大等诸多方面的问题,由此而引起程度不同、大面积的.药害,造成死苗、减产、甚至绝产.应从正确选择除草剂、严格掌握喷施时期进行预防,对已发生的药害的地块要采取及时清洗稀释以及追施调节剂等措施加以解决.
作 者:王浩 吴景全 郑广东 作者单位:王浩(黑龙江省龙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省龙江,161100)
吴景全,郑广东(黑龙江省龙江县龙兴镇农业站,黑龙江省龙江,161100)
刊 名: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英文刊名:CHINESE COUNTRYSIDE WELL-OFF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 “”(11) 分类号:S4 关键词:除草剂 发生药害 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 篇6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困生;防治
·【中图分类号】G633.8
一、高中化学学困生的成因
第一,家庭教育的原因。现如今,每个家庭里面大多数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希望子女能够成才的同时,给予他们更多的是溺爱。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使之养成了讲究物质享受,只知索取而不知付出的坏习惯。这份溺爱使得现在的孩子不懂得为自己的目标奋斗,只知道在父母过分的呵护之下去享受现成的成果。父母的过分溺爱还养成了他们生活懒散的行为。高中的学习紧张且需要努力付出,但对于这些从小在父母溺爱中长大的学生,其自身存在的坏习惯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习,导致这些孩子与学困生这个名词挂上了钩。
第二,学生自身的原因。有些学生由于抵制不了社会上的一些诱惑,把自己的学习时间浪费在和学习无关的享受上,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把许多精力都消耗在了消遣玩乐上,致使学业被荒废,成为了班级的学困生。
第三,教师教学的原因。高中阶段的化学比较抽象,一些教师对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把握得不到位,把所有的化学知识都讲得细致而乏味,只会一味地对学生填塞知识,而没有给学生消化的时间。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都荡然无存,没有让学生得到自主学习的锻炼,致使那些本来就对化学学习不感兴趣的同学更得不到任何提高。这也是形成学困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四,学科特点的原因。高中化学知识点琐碎,有大量的定理和性质需要记忆,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对于讨厌记忆的学生化学注定是他们的一门弱科。又由于化学是一门连贯性较强的学科,如果中间有些环节落下,后面就会跟不上,越学越难,越学越不会。
二、化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由以上分析知化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并不是由于某些单一因素造成的。教师更不能把学困生简单认定为无药可救,避之唯恐不及。只要用心分析导致这些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以及不同学困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教育,就一定能找到打开他们心灵的钥匙。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一)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长是学生坚毅品质形成的奠基石,必须充分利用家长会这种学校联系家长的重要形式,让家长充分理解、支持、配合学校对其子女的教育。教师应经常保持密切联系,共商教子育生大事,父母应互敬互助,对孩子的教育要保持一致,要理解和尊重孩子,爱要理智,要坚持严格要求、正面教育与具体帮助相结合,千万不要体罚孩子通过家长会明确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责任,使之与学校管理形成合力将会彻底转变这种不利形势,使家长尽量为子女提供健康、积极、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家长主动找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反映子女情况及要求。另外,当学困生有情况时,如思想波动大、表现不好或学习有进步等,教师及时通过电话、家访等形式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家庭与学校同步教育,更能形成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二)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想学
对未知化学现象的兴趣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原动力。那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昵?比如,在讲高中化学学习有关氨的知识时,教师可首先进行喷泉试验,告诉学生观察烧瓶中物质的颜色、状态及打开比水弹簧夹后出现的现象,试验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圆底烧瓶中盛的无色气体是什么?是它的什么性质导致喷泉现象的产生?为什么滴过无色酚酞溶液的水进入烧瓶中会变成红色昵?这样,在学生面前不断地提出他们暂时还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学生在无尽的问题中产生浓厚的求知欲,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永不满足。
(三)分层教学,使他们学得会,学有成就感
当前,高中教学班容量普遍较大。学生刚入高中但化学学科知识水平却是参差不齐。如果教师授课时只注重学优生和中等生,并提出统一要求,那些学困生只有两条路:其一,做不完作业就抄,不求甚解,应付差事,丧失学习尊严和自信,沦为作业机器或者干脆不写不学,走入歧路。其二,埋头苦学,但由于能力所限,即使努力也完不成作业,往往是花了时问的没有学会,能学会的没时问学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在教学中设置不同的梯度,本着低起点性、少跳跃性的原则授课使学困生能听得懂、练得会,再提高坡度适应大多数中等学生,最后设置思考题让学优生也得到提升。这就可以使每个阶段的学生都积极起来。
(四)建立师生之问的信任
我们都知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何才能让学生相信老师并且按着老师的要求认真地完成学习任务昵?第一,教师必须敬业,要热爱自己的事业。毫无疑问,一个不敬业、不热爱自己职业的老师是不可能带着这样的感情授课的。第二,教师必须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要有一定的教学水平。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教师能否让学生感受到平等和信任,讓学生知道他是无差别地对待班级中每一位同学。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树立起一切美好的东西。有的教师只喜欢成绩好的学生,对学困生不屑一顾,最后教学班成绩也不理想。孰不知这样不仅不会使学困生有进步,学优生也不会尊重他。这样的教师无疑是失败的。学困生本身就有很大的自卑感,在学习中这也成为他们前进的绊脚石。这个时候他们最需要的就是老师的信任和鼓励。如果教师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在他们内心就会燃起希望的火种,他们就会想,我在这么困难的时候老师都不放弃我,我有什么理由放弃自己昵?自信的种子一旦埋下,就会生长出无坚不摧的力量。
结束语
以上便是我对化学学困生的成因与防治措施所作的探讨研究,即将成为为一名教师的我很清楚,要教育好学生,就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就要坚持不懈,不断地去探索适合学生的新方法。只有做好了学困生的工作,使他们不再学困,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编写组.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J]生活·读书.
[2]孙云晓一,教育的秘决是真爱[M].第1版.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森林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分析 篇7
森林病虫害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我国是世界上受森林病虫害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年均发生面积1.7亿亩, 年致死树木4 000多万株。年成灾面积占乔木林受灾总面积的50.69%,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达1100亿元。而四川省林业有害生物年均发生面积高达1 100万亩以上, 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亿元, 已成为制约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而森林病虫害防治是非常重要且关键的工作。
2 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法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指对森林、林木、林木种苗及木材、竹材以及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森林植物的病害、虫害、鼠害的预防和除治。在生产实践中, 一是要积极促进林木生长, 增强抵抗病虫害危害的能力;二是要注意清除病虫来源或抑制其繁殖和活动, 阻止其传播和蔓延, 采取必要的防治方法。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具体可分为营林措施、植物检疫、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人工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其中植物检疫是预防性措施, 营林措施是基础, 生物防治是方向, 化学防治是关键, 物理、人工防治是辅助措施, 而化学防治是关键, 也是生产中常用的防治方法。
3 化学防治的概念
化学防治就是指利用化学药剂来防治森林病虫害的方法。适用范围广、收效快、方法简便、使用时受季节和地域的影响较小, 使用方法灵活多样, 在一定条件下, 能快速消灭害虫, 压低虫口密度。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广泛应用, 是森林病虫害防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化学防治也存在一定缺点, 长期使用化学药剂易产生药害, 会有农药残留污染环境, 多次使用同一产品会使虫害产生抗药性, 也有可能造成病虫害的再次爆发、杀伤天敌等。因此, 在化学防治技术中, 合理使用农药非常重要。
4 化学防治中农药的合理使用
农药是指用于防治农、林、牧业及产品和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害虫、螨类、病菌、线虫、杂草、鼠类等的化学药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常用根据不同用途一般可分为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线虫剂和杀鼠剂7种类型。
4.1 正确选用农药
根据不同的防治对象, 选择不同性能的农药。不同的防治对象有不同的病理学、生物学特性, 应针对不同的防治对象, 选用合适的药剂、浓度、用量进行防治, 才能得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如对楠竹食叶害虫———竹螟的防治, 要对竹螟危害特征、生活习性等进行了解后再选用正确的农药开展防治。在竹螟幼虫幼龄期, 可用90%敌百虫, 或50%敌敌畏1000倍液, 也可使用50%马拉硫磷乳剂500~800倍液喷杀。每隔7~10d喷1次, 连续2~3次, 对幼虫防治可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4.2 抓住合适的时机施药
要找准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机, 在诊断和调查的基础上, 了解病虫发生发展的动态, 抓住病虫薄弱环节, 开展化学防治, 才能收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如食叶害虫樟蚕, 它有卵、幼虫、蛹、成虫4个虫态, 对于成虫期的樟蚕, 可以采用物理防治, 用灯光诱杀;蛹期可采摘集中处理;只有针对1~3龄幼虫群集性的特点, 在4~5月幼虫期开展化学防治才能收效明显。
4.3 改换或交替使用农药
长期使用一种或同一类农药防治一种害虫或病害, 容易使害虫或病菌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治效果。我国早在1963年就已发现棉花红蜘蛛对内吸磷产生抗药性。一种害虫或病原菌抵抗一种药剂, 往往对同一类型的其他药剂也有抗药性。但不同类型的药剂由于对害虫或病菌的毒杀作用不同, 害虫和病菌就不表现抗药性。轮换使用几种不同类型的农药, 是防止害虫和病菌产生抗药性的有效措施。
4.4 混合使用农药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对病虫害具有不同毒理作用的农药混合使用, 可以同时兼治几种病虫, 这是扩大防治范围, 提高药效, 减缓有害生物对药剂的抗药性, 弥补某些农药的不足, 抓住防治有利时机, 节省资源的有效措施。如敌敌畏和三氯杀螨矾混合使用, 可发挥杀伤力大、见效快的特点, 又能发挥药效时间长的优点, 对防治红蜘蛛效果显著。但有些农药是不能混合使用的, 酸性和碱性农药不能混合使用, 生物制剂不能和杀菌剂混合使用。只有经试验找出作用机理不同, 混用后不降效, 甚至能增效的药剂混合使用, 才是科学、合理的措施。
4.5 安全用药
农药具有使用简便、经济、效果高、适用于机械化等优点, 是森林资源保护中重要的防治手段之一。施用化学农药, 防治病、虫、草、鼠害, 是夺取农林业丰收的重要措施。用药不当会造成人、畜中毒, 对林果产生药害。会严重污染环境, 破坏生态平衡。比如, 高毒农药和高残农药不准用于蔬菜、茶叶、果树、中药材等作物, 也不准用于防治卫生害虫, 同时也不能用于人口聚居的城市园林病虫的喷防。因此, 安全用药十分重要。从农药供应、运输、保管和使用过程中都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 在防治作业中正确使用农药, 同时了解农药毒性以及中毒症状和急救治疗方法, 使农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发挥积极的防治作用, 是采取化学防治非常重要的措施之一, 安全有保障, 才能顺利、有效地开展防治工作。
4.6 保护天敌, 减少用药
森林害虫天敌很多, 有赤眼蜂、肿腿蜂、灰喜鹊、大山雀、瓢虫、啄木鸟等等, 当天敌数量较大时, 充分利用自然控制害虫的作用, 应注意化学农药种类、剂型的选择, 合理轮用、混用,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尽量采用低容量、超低容量喷雾;选择适宜防治时机, 尽量避免在天敌大量出现期施药;控制用药次数或改进施药方法, 避免大量杀伤天敌, 加大天敌保护, 维护生态平衡。
5 施药方法
在使用农药防治森林病虫害时, 需要根据药剂、林木与病虫害特点选择施药方法, 以充分发挥药效, 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方法有喷粉法、喷雾法、拌种法、种苗浸渍法、土壤处理法、烟雾法、注射法、毒环法等等。下面主要介绍两种施药方法。
5.1 超低容量喷雾
超低容量喷雾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技术, 其施药液量不超过5L/hm2。它是通过一个特殊的雾化装置器将少量的油剂农药分散成细小的雾滴, 使其均匀覆盖在林木表面上, 达到防治病虫的目的。所用农药剂型为乳油、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水剂和悬浮剂等。具有喷洒的药液浓度高, 雾滴直径小特点, 功效高、省药、不用水、效果好、费用低等优点。一是工作效率高, 人行喷雾速度每秒钟可达0.5~1m。二是用药少, 由于雾粒小, 飘移覆盖面积大, 可比常量喷雾节省用药量10%~30%。三是效果好, 超低容量喷雾是将少量油剂农药分散成细小的雾滴, 均匀地覆盖在林木表面达到防治目的, 所以效果非常好。四是浓度高, 药效长。药剂有效成分可达80%以上, 因此残效期相应延长, 防治适期也可以适当延长。五是不用水 (或用水很少) , 干旱地区, 以及山高陡峭林区更为适合, 减少了缺水和运水带来的不便, 节省人力物力带来的费用, 大大节约了防治成本。
5.2 喷烟
喷烟也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喷烟机是施放烟剂防治病虫害的一种新型高效能机械。喷烟雾滴很细, 达直径1~50μm, 能持久地悬浮在空中, 弥漫和渗透到作业区的每一角落, 适用于大面积森林、果园病虫害防治。作业时, 要结合当时的气象条件和地形, 确定喷烟作业的前进方向和路线。日落后到次晨黎明前是喷烟的有利时间。因为此时地面层气温和近树冠气层大致相似, 当烟云上升到一定高度, 不再继续上升, 停留在“温度逆增层”, 有利于岩雾的熏杀作用。树高10m以下的矮林适宜傍晚喷烟, 树高10m以上的高林适宜早晨喷烟。阴天, 若风速在1m/s以下 (无风或一级风时) 可全天进行喷烟作业, 夏天阵雨过后可抓紧喷烟, 有雾或露水的早晨也喷烟。喷烟应在害虫幼龄时期、活动盛期或病虫发生初期进行。如松毛虫防治要在幼虫3~4龄前, 病害防治要掌握在病菌侵入寄主前或孢子扩散期进行, 这样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6 结语
化学防治虽有着污染环境、杀伤天敌以及引起害虫产生抗药性等难以克服的缺点, 通过正确、科学、规范、合理使用防治药剂以及提高施药技术, 能充分发挥化学防治适用范围广、简便、易行、高效等等优点, 因此, 化学防治仍然是森林病虫害防治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
摘要:指出了森林病虫害防治是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基础, 正确、合理、科学采用化学防治技术, 具有适用范围广、收效快、简便、使用灵活多样等优点,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广泛应用, 是林业病虫害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
参考文献
[1]苗建才.最新农药使用技术手册[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
[2]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四川林木病虫害防治[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75.
[3]李清河.林业管理与病虫害预测预报防治技术标准实务全书[M].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 2004.
竹笋夜蛾林间化学防治试验初报 篇8
竹笋夜蛾(Oligia vulgaris)又名笋蛀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国内各竹林区均有分布,危害毛竹、淡竹、刚竹、红竹、桂竹、哺鸡竹、石竹、慈竹、苦竹及禾本科和莎草科杂草,在闽西北地区普遍发生,局部成灾,新竹被害率高达40%~50%。2015年春季调查发现光泽县寨里镇西溪村、太银村;司前乡干坑村的毛竹林发生竹笋夜蛾,该县危害面积16221亩,局部地区达到中度危害水平。2015年4月,选用6种农药,并采用不同浓度和不同施药方法(喷笋、喷草),对竹笋夜蛾幼虫开展了林间化学防治试验,以期为竹笋夜蛾幼虫的林间防治提供参考。
2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光泽县司前乡干坑村85林班24大班2、3、5小班,毛竹林地中下坡。该地海拔660~1020m, 地势陡峭,平均坡度在35°以上。土壤属山地黄红壤,土层较厚,林间禾本科、莎草科杂草从生,杂灌交错,竹林长势良好,样地上平均立竹度达2475株/hm2,竹竿眉围达25~40cm。据2014年调查,竹笋夜蛾新竹被害率达41.58%。
3试验方法
3.1试验材料
供试虫源:对林间竹笋夜蛾3龄幼虫开展防治试验。
所用药剂:90%敌百虫晶体、40%氧化乐果、10%氯氰菊酯、20%杀灭菊酯、80%敌敌畏、40%辛硫酸。这些药剂均从市场购买而来。各种药剂按照试验设计的要求配比成各种浓度。
施药方法:喷笋防治竹笋夜蛾采用手持喷雾器,杂草上防治竹笋夜蛾采用背负式喷雾机。
3.2试验方法
3.2.1单一化学药剂林间喷笋防治幼虫试验
采用正交设计,设置48个15m×15m的标准地和2个试验对照区,统计每个标准地上的出笋数、虫笋数。 然后应用手持喷雾器,用6种药剂各2种浓度,以不同的喷药次数(1~2次)对笋直接喷施进行防治试验(喷药后24h内无雨),对照区内以清水喷施,防治48h后调查虫笋数,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试验设2个重复。校正死亡率公式为:
3.2.2在杂草中防治幼虫试验
选择莎草密度大、虫口较集中的标准地(15m×15 m)6块。每块标准地沿对角线设3块2m×2m大小的样方,调查防治前的虫草数。然后选择无风天气(风速低于1m/s)时,应用背负式喷雾分别施以不同药剂: 90%敌百虫3000倍液、80%敌敌畏3000倍液、20% 杀灭菊酯6000倍液、40% 辛硫磷6000倍液、40% 氧化乐果3000倍液、10%氯氰菊酯6000倍液,并设1个对照(施以清水)。防治2d后,检查样方内每株莎草,见枯心草即拔下,检查统计幼虫死亡数。试验设3个重复。
3.2.3数据处理
将试验所得的校正死亡率百分数数据进行反正弦转换,使之满足独立、正态、随机、等方差这四个条件。 然后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方差分析方法对单一化学药剂林间喷笋防治幼虫试验所得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杂草中防治幼虫试验所得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用q检验法对方差分析得出的差异显著性结果进行多重比较。
4结果与分析
4.1单一化学药剂林间喷笋防治试验效果
使用6种农药各2种浓度。4月2日第一次喷药,4月4日第一次调查试验效果;4月9日第二次喷药,4月11日第二次调查试验效果。结果表明:各种农药对竹笋夜蛾均有一定的杀虫效果,浓度大的杀虫效果好;喷药次数增加,害虫死亡率也增大。其中以10% 氯氰菊酯2000倍液喷洒2次防治效果最佳,20% 杀灭菊酯2000倍液喷洒2次防治效果次之,40%辛硫磷2000倍液喷洒2次防治效果第三,防治后害虫的平均死亡率分别为95.9%、91.2%和88.2%。对单一化学药剂林间防治竹笋夜蛾试验效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1)表明:药剂种类、施药次数、药剂浓度对试验防治效果均有显著影响,即采用化学防治方法时,不同农药、不同施药次数、不同浓度都会造成防治效果的显著差异。进一步用q检验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2)表明:10% 氯氰菊酯、20%杀灭菊酯及40%辛硫磷的防治效果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同时这3种药剂又是6种农药中导致害虫死亡率最大即防治效果最佳的药剂种类,故可以根据实际市场供给情况予以选择购买使用。
4.2在杂草中防治幼虫试验效果
采用背负式喷雾机对林间杂草上的竹笋夜蛾幼虫进行防治。4月9日打样方,统计各样方内的活虫数, 并施药;4月11日调查防治效果,统计48h后的死亡虫数,计算死亡率、校正死亡率。结果表明:各药剂对于杀灭杂草上的竹笋夜蛾害虫有一定的效果,其中以40% 辛硫磷6000倍液的防治效果最佳,40%氧化乐果3000倍液次之,害虫的平均死亡率分别为76.9%和70.9%。 对杂草上防治竹笋夜蛾幼虫试验效果进行方差分析表, 结果(表3)表明:6种处理的防治效果差异显著,即在化学防治过程中,不同农药、不同浓度会造成防治效果的显著差异。进一步用q检验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4)表明:40%辛硫磷6000倍液和40%氧化乐果3000倍液的防治效果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同时这2种化学药剂又是6种农药中导致害虫死亡率最大即防治效果最佳的药剂种类,故可以根据实际市场供给情况予以选择购买使用。
5小结与讨论
5.1竹笋夜蛾化学防治药剂的选择
竹笋夜蛾是毛竹林的重要害虫之一。被害竹笋内虫道交错,塞满虫粪,受害笋不能成竹,少数即使成竹, 亦常断头折梢,竹竿干脆易断,严重影响竹材材质。试验研究表明,农药种类、农药浓度、喷药次数以及施药方法(喷笋、喷草)均对竹笋夜蛾防治效果产生显著差异。 喷笋防治竹笋夜蛾试验中,以10%氯氰菊酯2000倍液喷施2次后的药效最佳,其次是20%杀灭菊酯2000倍液喷施2次。 喷杂草防治竹笋夜蛾幼虫试验中,以40%辛硫磷6000倍液药效最佳,其次是40%氧化乐果3000倍液。同一种药剂不同施药方法(喷笋、喷草)对害虫防治效果不同,可能与药剂的作用机理有关。喷笋防治时,药物主要通过害虫取食,间接性地达到胃杀作用;而喷草防治时,药物一方面可直接触杀害虫,另一方面也通过害虫取食杂草间接性地达到胃杀作用。
5.2竹笋夜蛾化学防治时机的选择
前人研究表明:竹笋夜蛾在福建省1年发生1代, 以卵在禾本科、莎草科杂草上过冬,3月中旬孵化,在杂草上取食,幼虫有5龄。4月上旬竹笋出土时,幼虫至3龄转移到笋内蛀食。幼虫在笋内危害20~25d后,脱笋入土化蛹。因此,要掌握在出笋始期及留笋养竹始期进行防治。喷杂草防治幼虫时还要注意应在3月内进行,这段时期内竹笋夜蛾刚孵化出来,1~2龄幼虫均在禾本科、莎草科的草心上取食,这段时期的及时开展防治能够有效防止害虫入笋危害,有效地保护笋,能达到很好的防治目的。幼虫3龄后转移到笋上危害时,防治相对困难。
5.3竹笋夜蛾化学防治应该注意的问题
化学防治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大气、水域、土壤以及施药人员健康产生影响,同时可能杀害害虫的天敌,致使主要害虫猖獗和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还易造成一些害虫对农药产生抗药性。因此,化学防治的使用应受到严格限制。但化学防治具有经济、快速、有效的特点。在害虫发生之后,为迅速消除害虫的为害,化学防治作为急救措施,仍然具有一定的运用空间。采取化学防治竹笋夜蛾时,要在施药的笋上做记号,以防止笋的农药残留危害健康。林间调查表明,竹林郁闭度小,林间空地大,经营管理差,杂草多的地方竹笋夜蛾发生严重。因此要加强竹林日常管理,减缓害虫危害。此外, 福建4月往往雨水较多,要认真根据气候预测情况实施化学防治,否则降水天气将显著影响防治效果。
摘要:于2015年4月在光泽县司前乡干坑村85林班24大班2、3、5小班竹笋夜蛾害虫危害竹林地,选用6种农药,分别采用不同浓度和不同施药方法(喷笋、喷草),对竹笋夜蛾幼虫进行了林间化学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所选用的6种不同化学农药对竹笋夜蛾幼虫的防治效果有显著差异;采用喷笋防治方法时,以10%氯氰菊酯2000倍液,喷施2次防治效果最好;采用喷草防治方法时,以40%辛硫磷60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研究结果可为竹笋夜蛾的林间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竹笋夜蛾,化学防治,毛竹
参考文献
[1]林毓银,梁光红,叶传界,等.福建竹类害虫发生特点、成因及综合防治探讨[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1(1):91~96.
[2]蔡国贵.福建省速生丰产林病虫害发生现状及其治理策略[J].福建林业科技,2005(2):111~115.
[3]沈金清.将乐县毛竹主要虫害的防治研究[J].绿色科技,2015(3):58~59.
[4]詹祖仁,魏开炬,张龙华,等.福建省绿竹害虫记述[J].亚热带植物科学,2013(4):329~333.
[5]李明桃.竹笋禾夜蛾的发生与防治[J].宁夏农林科技,2013(9):70~71.
黄缘阿扁叶蜂化学防治技术研究 篇9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区选择在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 按照黄缘阿扁叶蜂发生程度 (轻、中、重) 分别设置试验区。试验区共选择了12个小班, 总面积284.7 hm2。每个小班根据地形、林分状况和小班面积, 设置10~22个标准地观测防效, 共192个标准地, 6个重复, 每个标准地面积100 m2。标准地设置见表1。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32个处理, 各处理设计见表2。
1.3 调查内容与方法
在标准地内, 按照松树平均高和平均胸径, 选择3株标准株, 清点标准株上虫口数。为了防止死亡幼虫落入林下难以清点, 将林下杂草杂灌清除, 铺上塑料薄膜。连续观察7 d, 统计虫口减退率。防治前, 清点标准株上活的黄缘阿扁叶蜂幼虫数, 分别在防治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和第7天清点防治标准地标准株下的死幼虫数, 计算公式如下:
注:林分因子数据和面积数据来源于二类清查数据。
注:喷雾使用水作为稀释剂, 喷烟用柴油作为稀释剂。
每个小班设立1株对照样株不进行防治, 用于计算校正虫口减退率, 然后根据上述数据, 计算校正虫口减退率:
2 结果与分析
试验于2011年和2012年进行, 为方便进行数学分析, 将施药方式a1, a2, a3, a4, a5, a6, a7, a8, b1, b2, …, d8分别赋值为1, 2, 3, 4, 1, 2, 3, 4, 1, 2, …, 4, 试验结果见表3, 回归分析见图1~图4。
从试验结果看, 防治效果与施药浓度高度线性相关, R2>0.9, 4种药剂对黄缘阿扁叶蜂都有非常好的防治效果, 只是不同的浓度防治效果表现出较大的差异。结合防治成本看, 其中以5%吡虫啉乳油及40%氧化乐果乳油1 500倍液喷雾、喷烟防治效果普遍不够理想, 这可能与天柱山地形复杂, 烟雾在林冠滞留时间短有关。从整体上看, 内吸性药剂吡虫啉、氧化乐果防治效果要优于其他2种药剂。
注:左为喷雾;右为喷烟。下同。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结合多年防治实践, 对于黄缘阿扁叶蜂的防治, 建议采取精确管理措施, 以提高防治效果, 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干扰:一是保护利用天敌, 招引益鸟, 释放寄生蜂;二是加强林木的抚育, 垦山翻土, 以消灭老熟幼虫或预蛹;三是对虫口较低的林分, 使用白僵菌、绿僵菌、苏云金杆菌等生物药剂防治;四是对虫口较高的林分, 使用无公害药剂进行防治[1,2,3,4,5,6,7,8,9,10,11,12]。
摘要:选用了4种化学药剂即5%吡虫啉乳油、40%氧化乐果、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 并以不同的浓度和施药方式对黄缘阿扁叶蜂进行防效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 防治效果与选用的4种农药浓度呈高度线性相关, R2>0.9, 其中以具有内吸性的5%吡虫啉乳油、40%氧化乐果1 5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较好。
关键词:黄缘阿扁叶蜂,化学防治,虫口减退率,防效
参考文献
[1]张国庆.林业生物灾害防治[EB/OL]. (2009-03-13) [2012-08-01].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20105.
[2]张国庆.生物灾害管理论研究与生物灾害精确管理[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3) :20-23.
[3]张国庆.黄缘阿扁叶蜂自然种群生命表与防治历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1) :186.
[4]张国庆.生态健康与有害生物管理[J].中国园艺文摘, 2008 (3) :40-41.
[5]张国庆.森林健康与林业有害生物管理[J].四川林业科技, 2008, 29
[6]黄水金, 秦文婧, 刘辉.4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 2009, 21 (7) :110-112.
[7]王廷成.乐斯本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J].河南农业科学, 1999 (11) :24.
[8]周宇杰, 徐铁平, 陈月娣, 等.四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试验[J].江西农业学报, 2011 (1) :117-118, 121.
[9]陈利英, 姚士桐, 金周浩, 等.6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及其天敌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 2012 (5) :692-693, 697.
[10]毛慧萍, 陈彩琴.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试验[J].上海农业科技, 2012 (1) :119-120.
[11]李俊, 王艳, 马旭.稻纵卷叶螟药剂防治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20) :169, 176.
主要化学致癌物的危害与防治 篇10
1 化学致癌物的种类及其危害
1.1 多环芳烃:
多环芳烃是指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的碳氢化合物, 可分为芳香稠环型及芳香非稠环型。芳香稠环型有萘、葸、菲、芘等;芳香非稠环型有联苯、三联苯等。
专家针对多环芳烃的化学结构和致癌性从不同角度作了不少研究。结果证明, 三环以下、七环以上的芳烃类母体不致癌, 有致癌性的是四到六环母体。多环芳烃及其衍生物的致癌性依赖于其结构, 包括分子的形状、大小、厚度、位阻等。如苯并 (a) 芘 (Ba P) 具有强致癌性, 而苯并 (e) 芘则是不致癌或有微弱的致癌性[2]。据统计, 环境中致癌物多环芳烃有约200种, 具有强致癌作用有苯并 (a) 芘、7, 12-二甲基苯蒽、二苯并 (a, h) 及3-甲基葸等[3]。
1.2 亚硝胺化合物:
亚硝胺化合物按化学结构分为亚硝胺和亚硝酰胺。亚硝胺比亚硝酰胺稳定, 不易分解, 两者都是强致癌物质并有致畸作用和胚胎毒性。它们的化学通式为:R1 (R2) =N-N=O。当R1=R2=烷基时, 称为亚硝胺;当R1 (或R2) =酰基时, 称为亚硝酰胺。如果R1, R2成环可以形成杂氮环烷如哌啶、吡咯烷, 成环后的环内加入其他杂原子可以形成吗啉、哌嗪、嗪、咪唑啉等化合物。亚硝胺与糖类、氨基酸结合:后也可以生成相应的衍生物, 所以亚硝胺类化合物是一类结构复杂、种类繁多的物质。
自从Magee和Barnes发现二甲基亚硝胺能使动物生肝癌以来, 亚硝胺化合物 (主要是亚硝胺) 日益成为人们十分重视的致癌物, 目前已发现亚硝胺化合物120多种, 其中80%具有较强的致癌性。在亚硝胺类化合物中, 最简单而又常见的是二甲基亚硝胺、二乙基亚硝胺, 其次是吡咯烷亚硝酸、二丙基亚硝胺、甲基戊基亚硝胺以及二苯基亚硝胺。随着取代R1和R2的不同, 其致癌的表现也不同。一般来说, 烃基较复杂的致癌性和致突变性更强[4]。
1.3 霉菌毒素:
黄曲霉毒素为分子真菌毒素, 是曲霉菌和曲霉寄生菌族类在合适的温、湿度条件下产生的一类代谢物, 具有强烈的毒性和致癌、致畸、致突变性。产生黄曲霉毒素的主要菌种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 其次为曲霉、青霉、根霉等。目前已分离鉴定出有20余种黄曲霉毒素, 分为B系与G系两大类[5]。其中二呋喃环上具有双键的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G1容易发生环氧化反应, 形成黄曲霉毒素-2, 3-环氧衍生物, 其毒性和致癌性较强, 而不具有二呋喃环双键的黄曲霉毒素B2、黄曲霉毒素G2的毒性和致癌性较弱[6]。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最强的致癌物质, 它主要引起肝癌, 还可诱发骨癌、肾癌、直肠癌、乳腺癌、卵巢癌等[7]。
1.4 芳香胺:
芳香胺是一类广泛应用的化工合成原料, 进入人体后会破坏正常细胞中的DNA, 引起癌变。在目前世界化学工业迅猛发展的情况下, 芳香胺已成为化学致癌原因中的主要因素。
芳香胺致癌物的致癌性与其分子结构的关系大致是:
(1) 芳香胺的氨基位于萘的2-位或联苯的对位上致癌作用强;
(2) 氨基位于萘的1-位或联苯的间位上致癌作用弱;
(3) 氨基位于联苯的临位上似无致癌活性;
(4) 芳香环上氨基的对位或临位上氢被甲基、甲氧基、氟或氯取代时, 致癌性增强[8]。
2 化学致癌物的防治
2.1 环境方面:
只有预防、治理好环境污染, 才能避免环境污染物中的化学致癌物对人和动物诱发癌变。一方面, 控制污染源, 降低有关工厂废气含量的浓度, 减少排放量以及在交通运输工具上安装尾气处理装置等;另一方面, 防止食物在加工、贮存过程中的亚硝基化和发生霉变。
2.2 饮食方面。
2.2.1 减少食物中化学致癌物和致癌前体物的摄入:
烟熏食品:烟熏食物如熏肉熏鱼等在制做过程中能产生化学致癌物, 并可渗透到食物中去。霉变食品:有报道已知20多种霉菌及其毒素对动物有致癌性。我国的食管癌和肝癌多发可能与居民摄入被霉菌污染的食物有关。腌渍食品:盐渍的肉类、萝卜干、酸菜等食物中含亚硝胺, 有很强的致癌性[9]。
2.2.2 合理的选择食物:
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动物肝脏, 河蟹、牡蛎、金针菜、黄玉米、枇杷、胡萝卜、暗绿叶蔬菜等。实验证明, 维生素A缺乏时易被化学致癌物引起黏膜、皮肤和腺体肿瘤[10]。
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山楂、柑橘、白菜、菠菜、洋葱等。因为维生素C是一种活泼的还原剂, 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它可以与胃肠道呼吸的亚硝酸盐或硝酸盐起作用, 从而抑制了强致癌物亚硝胺的合成, 从而达到预防癌症发生的作用。
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全麦粉、糙米、荞麦、芦笋、黄豆芽、油菜等, 海藻类等膳食纤维能稀释肠内致癌物质, 并促进其排泄, 有防癌作用, 尤以水溶性膳食纤维为佳。
适当增加含蛋白质和钙的食物:多喝牛奶、豆浆等蛋白质能减少胃内亚硝酸胺的合成。
多食能提高免疫功能的食物:如内含多糖物质的香菇、蘑菇、金针菇、猴头菇等食用菌类。
2.3 免疫力方面:
其一, 均衡膳食。在日常膳食中, 确保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和优质水六大营养的全面、均衡的供给;其二, 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运动能使人体吸入比正常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氧气, 吸氧量的增加, 气体的频繁交换, 可使一些体内的致癌物质排出体外;运动使人大量出汗, 汗水可把体内的一些致癌物质如锶、铅、铍等及时排出体外, 大大减少患癌症的可能性;运动能提高人体制造白细胞的能力, 使白细胞数量增多, 存活时间延长, 增加吞噬细胞的能力。这样, 一旦体内出现少量的癌细胞, 很快就会被众多的白细胞围攻歼灭[11];其三, 保持良好的情绪。研究表明, 癌症的发生与人的心理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心理因素在癌症的发生中起着“活化剂”的作用。在健康人的体内, 虽然正常细胞也存在着发生突变而成为癌细胞的可能, 但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在这些细胞增殖之前, 及时地将它们破坏和消灭。如果人的情绪或其他心理因素长期不好, 则会降低体内的免疫功能, 从而对癌细胞的肆虐束手无策[12]。
总之, 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并配以适当的饮食营养, 保持乐观而有规律的生活, 就可以有效地预防化学致癌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庄苏.环境污染与癌症[J].环境与健康, 2008, 6:74-75.
[2]刘淑琴, 王鹏.环境中的多环芳烃与致癌性[J].山东师大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5, 10 (4) :435-440.
[3]刘齐天, 林肇信, 刘逸农.环境保护概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2.
[4]边丽.危险的致癌物质——亚硝胺[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1, 11 (1) :62-65.
[5]许真.环境致癌剂与基因突变[J].卫生研究, 2004, 33 (2) :239-242.
[6]汪小舟, 祝阳.黄曲霉素的毒害与防除[J].现代食品科技, 2005, 21 (2) :223-224.
[7]钱崇濂.致癌染料——芳香胺的致癌机理[J].染整技术, 1996, 18:30-32.
[8]王玉标.有机致癌物质[J].化学世界, 2003, 2:109-112.
[9]周华, 李惠芬.合理饮食的防癌抗癌作用[J].ChinaHealth Industry Sum, 2007, 48:124.
[10]高建峰.β-胡萝卜素的营养价值及其生物合成[J].食品与饲料工业, 2001, 1:48-50.
[11]曹玉祥.饮食和运动是科学防癌的两大原则[J].科学养生, 2006, 6:4-5.
化学防治 篇11
关键词 胡椒瘟病病原菌 ;生物农药 ;敏感性
中图分类号 S482.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6.10.010
Abstract Back pepper Phytophthora foot rot is the most serious disease of the black pepper in China. At present, the control of this disease depends on the use of chemical fungicides, and the screening and using of biological fungicide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reduce the dosage of chemical fungicides. Phytophthora capsici was treated with 12 biofungicides and low toxic chemical fungicides to test its sensitivity to the fungicides by using the mycelium growth rate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se 12 fungicides displayed various inhibition effects on mycelium growth of P. capsici, while Enoyl Azoxystrobin WG 70%, Trichoderma WP and Bacillus subtilis WP proved to be the most effective fungicides with EC50 values of 0.2113 μg/mL, 0.49μg/mL and 0.78 μg/mL respectively to control the Phytophthora foot rot.
Keywords Phytophthora capsici ; Biological fungicide ; Sensitivity
胡椒(Piper nigrum)是一种热带特色香辛作物,也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调味品,在食品、医疗保健等领域用途广泛,产品附加值高。海南是中国胡椒的主产地,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总量的98%以上,目前种植面积达26 667 hm2,年产值约30亿元,已成为近百万热区农民致富的特色优势作物。胡椒瘟病是危害我国胡椒生产的首要病害。该病是由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侵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土传性病害,病情严重的胡椒园损失达90%以上,甚至全园毁灭[1]。目前,该病害防治多依赖化学农药,出现农药越打越多、病害防治越难的问题。应用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是实现农药减量的主要途径。本文通过药剂的毒力测定,筛选出防治胡椒瘟病的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提高绿色防控技术水平,为促进我国胡椒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种与药剂
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2013年11月由笔者从香饮所胡椒种植基地采集的叶片中分离、鉴定所得。供试药剂见表1。
1.1.2 供试培养基
PDA培养基:马铃薯200 g,葡萄糖16 g,琼脂20 g,水1 000 mL,pH自然。马铃薯去皮,切成块煮沸0.5 h,然后用纱布过滤,再加糖及琼脂,溶化后补足水至1 000 mL。1.05 kg/cm2,121℃灭菌20 min。
1.2 方法
首先,通过预实验确定不同供试药剂的浓度梯度,将不同浓度梯度的供试药剂溶液加入PDA培养基中,各供试药剂有效成分在PDA培养基中含量见表1。采用生长速率法[2],测定供试药剂对胡椒瘟病菌的抑制作用。培养72 h后检查各处理菌的生长情况,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抑制生长率,抑制生长率/%=(A-B)-(C-B)/(A-B)×100%,其中A为对照菌落直径,B为菌饼直径,C为处理菌落直径。将抑制率转化为几率值,将剂量取对数,求出毒力回归方程,进一步算出EC50[3]。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供试药剂对胡椒瘟病菌的EC50值比较
各供试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2、斜率值和EC50,见表2。
供试药剂按照EC50基本上可以归为4类:70%烯酰·嘧菌酯WG、木霉菌WP和枯草芽孢杆菌WP,EC50介于0.21~0.78 μg/mL,EC50非常小,说明这三种药剂抑菌效果最好;芽孢杆菌/淡紫拟青霉WP和75%肟菌·戊唑醇WG,EC50介于18.62~89.13 μg/mL,这两种药剂抑菌效果较好;20%嘧菌酯WG、和30%苯甲·嘧菌酯SC的EC50分别为190.5和213.8 μg/mL,说明这2种药剂抑菌效果一般;2%武夷菌素AS、哈茨木霉WP、1.5%苦参·蛇麻素AS、45%异菌脲SC、和24%腈苯唑SC,EC50介于2 691.5~7 762.5 μg/mL,这五种药剂抑菌效果较差。
nlc202309090127
2.2 胡椒瘟病菌对供试药剂的敏感性比较
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各供试药剂的回归方程和斜率K(见表2)。回归方程的斜率与病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成正比[4]。按回归方程的斜率K,供试药剂可以分为3类:2%武夷菌素AS、70%烯酰·嘧菌酯WG、1.5%苦参·蛇麻素AS和哈茨木霉WP,斜率K在1.032 7~1.212 4,是供试药剂中斜率K较大的,说明胡椒瘟病菌对这4种药剂的敏感性较高;20%嘧菌酯WG、45%异菌脲SC、和24%腈苯唑SC的斜率K介于0.822 2~0.970 5,在供试药剂中斜率K属中等,胡椒瘟病菌对这3种药剂的敏感性一般;枯草芽孢杆菌WP、30%苯甲·嘧菌酯SC、木霉菌WP、芽孢杆菌/淡紫拟青霉WP和75%肟菌·戊唑醇WG,斜率K介于0.377 3~0.583 7,在供试药剂中斜率K较小,胡椒瘟病菌对这五种药剂的敏感性较差。
3 结论
在不同药剂毒力测定中,EC50越小、斜率值越大,说明病原菌对药剂的反应灵敏度越高,即随着浓度的增加,抑菌率明显增大。在试验中,EC50低的药剂其毒力回归方程斜率值往往也较小。综合分析供试药剂的EC50和斜率值,结果表明,70%烯酰·嘧菌酯WG、木霉菌WP和枯草芽孢杆菌WP对胡椒瘟病菌的抑菌效果非常好。
2009年,刘爱勤等测定了胡椒瘟病病原菌对常用的12种杀菌剂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69%烯酰吗啉·锰锌WP、25%甲霜·霜霉WP、50%烯酰吗啉WP和36%霜休锰锌WP对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好且敏感性高,EC50分别为1.862 1、1.129 8、3.419 8和6.309 6 μg/mL。2015年,农业部提出到2020年,我国农业要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化学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推广应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化学农药,是实现化学农药减量的主要途径。本文筛选出70%烯酰·嘧菌酯WG、木霉菌WP和枯草芽孢杆菌WP对胡椒瘟病菌的抑菌效果非常好,EC50介于0.21~0.78 μg/mL,比69%烯酰吗啉·锰锌WP、25%甲霜·霜霉WP等的EC50小很多,说明对胡椒瘟病菌的抑制效果更显著。推广应用70%烯酰·嘧菌酯WG、木霉菌WP和枯草芽孢杆菌WP替代生产中长期使用的69%烯酰吗啉·锰锌WP、25%甲霜·霜霉WP等化学药剂,将为实现胡椒产业到2020年化学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提供技术保障。
药剂毒力测定试验只说明在离体条件下对胡椒瘟病菌的直接活性,田间防治效果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有待于试验进一步证实。上述抑菌效果较好的供试药剂,可进一步在田间进行药效比较,结合室内、室外效果,选择优良的杀菌剂,在胡椒生产中进行合理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桑利伟,刘爱勤,谭乐和,等. 海南省胡椒瘟病病原鉴定及发生规律[J]. 植物保护,2011,37(6):168-171.
[2] 黄圣明,郭少贞,刘秀娟,等. 咪鲜安等八种杀菌剂对芒果炭疽菌的毒性比较[J]. 热带作物学报,1992,13(1):67-70.
[3] 刘爱勤,桑利伟,孙世伟,等. 胡椒瘟病病原菌对12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J]. 热带农业工程,2009,33(2):11-13.
[4] 刘爱勤,桑利伟,孙世伟,等. 香草兰疫霉菌对9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J]. 农药,2008,47(11):847-848.
蔬菜病虫害非化学农药防治方法 篇12
1 农业防治
1.1 轮作倒茬
同科的蔬菜都有相似或相同的病虫害, 在连作的情况下, 蔬菜病虫害往往提早发生并危害严重。轮作倒茬可防止病虫害的严重发生和连续危害。此外, 轮作倒茬还可以破坏杂草与蔬菜的伴生关系, 从而减少杂草的滋生。
1.2 选择抗 (耐) 品种
对不同地区不同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情况, 应选择适宜当地生产的高抗、多抗优良品种。如绍兴地区推广的辣椒品种浙椒1号抗病毒病和疫病, 瓠瓜品种浙蒲2号较抗病毒病和白粉病, 番茄品种浙杂203高抗叶霉病、烟草花叶病毒病和枯萎病。
1.3 种子处理
选择干燥晴朗的天气将种子摊晒48~72 h, 然后播种。此法是通过阳光杀死附在种子表面的病菌, 以减少发病。瓜类、茄果类蔬菜种子用50℃温水浸种约10 min, 豆科、十字花科蔬菜种子用40℃温水浸种15 min, 对种子消毒杀菌作用起到较好作用。
1.4 深耕和清洁田园
建议进行20 cm以上深耕。通过深耕, 土表的蔬菜病残落叶被深翻至土壤深层而腐烂, 同时太阳的紫外线也能杀死翻至表层土壤中的部分土传病菌, 并可将不易被杀灭的地下害虫翻至地表, 使其受天敌啄食, 从而达到降低病虫基数的目的。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除植株残株, 尽早深翻土地, 晾、冻、晒垡。蔬菜生育期间, 发现病株、叶、果, 应及时清出田园, 销毁或深埋处理。
1.5 推广嫁接和种苗脱毒技术
黄瓜、西瓜枯萎病, 茄子黄萎病, 西红柿根腐病、青枯病、萎蔫病, 是这4种蔬菜的致命病害, 一旦发病, 面临绝产和换茬, 蔬菜嫁接能防止或减轻这些病害的发生。而大蒜、马铃薯等蔬菜采用种苗脱毒繁育技术可有效防治病毒病。
2 物理防治
2.1 太阳能高温灭菌
目前常采用蔬菜大棚高温闷棚技术。在大棚闲置期间, 以覆盖塑料棚膜密闭大棚, 在晴日进行约7 d的高温闷棚, 使棚内最高气温升至70℃, 可有效杀灭棚内及土壤表层的病菌及部分害虫。
2.2 防虫网隔离
应用蔬菜防虫网, 可有效防止害虫侵入及传播病毒引起的病害, 还兼有缓冲暴雨、冰雹对作物的撞击, 减少机械损伤的作用, 从而降低病害发生率。绍兴地区目前推广应用20~25目 (孔径0.589~0.833 mm) 的白色网, 可防止如小菜蛾、菜青虫、斜纹夜蛾、甜菜蛾以及蚜虫、潜叶蝇等害虫的侵入。
2.3 诱杀治虫
诱杀治虫主要有食物趋性诱杀、光诱杀、栖境诱杀、性信息素诱杀等。利用害虫特有的趋光性, 可采用黑光灯、频振式灯等灯具进行诱杀, 效果显著, 绍兴地区应用频振式杀虫灯监测虫量动态消长, 取得较好效果[2];利用害虫寻偶交配的习性, 可进行性信息素诱杀, 绍兴县近年来应用斜纹夜蛾、小菜蛾等性信息素诱杀蔬菜害虫, 并根据害虫消长动态开展预测预报[3,4];利用大部分害虫成虫喜昼伏夜出的习性, 在田间设置模拟栖境诱杀害虫;利用害虫成虫捕食的习性及对食物的优选趋性, 在田间设置人工食源进行诱杀。
3 生物防治
3.1 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具有对人畜和非靶标生物安全、环境兼容性好、不易产生抗性、易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来源广等优点, 其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苏云金芽孢杆菌是目前世界上用途最广、开发时间最长、产量最大、应用最成功的微生物杀虫剂[5,6,7], 它产生的δ毒肽, 可以杀死150多种鳞翅目害虫而对人畜无害, 对菜青虫、小菜蛾等蔬菜害虫有较好作用;印楝素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植物源生物除虫剂, 能防治小菜蛾、菜青虫、斜纹夜蛾等多种蔬菜上常见的害虫;阿维菌素对昆虫和螨类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并有微弱的熏蒸作用, 在蔬菜表面残留较少;武夷霉素可防治蔬菜灰尘霉病、白粉病。
3.2 植物浸泡液
通过植物浸泡液可有针对性地杀灭部分蔬菜上的病虫害, 如取1 kg新鲜黄瓜蔓, 加少许水捣烂后滤去残渣, 将得到的滤液对5倍水进行喷洒, 可较好地防治菜青虫和菜螟;也可摘取新鲜苦瓜叶片, 加少量水捣烂榨汁, 1 kg原液中加1 kg石灰水, 调和均匀后用来浇灌植株幼苗根部, 可有效防治地老虎;又如将鲜丝瓜捣烂, 对20倍水搅拌均匀, 取其滤液喷雾, 防治菜螟、菜青虫和蚜虫效果较好[8,9,10,11];也可将南瓜叶加水捣烂榨汁, 以2份原液对3倍水的比例进行稀释, 再加入一些皂液搅匀进行喷雾, 可有效防治蚜虫。
摘要:介绍了杀灭或驱避蔬菜病虫害的除化学农药外的几种方法, 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 以供参考。
关键词:蔬菜病虫害,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
参考文献
[1]滕葳, 柳琪, 郭栋梁.我国蔬菜病虫害的基本概况及对蔬菜安全质量的影响分析[J].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3, 25 (5) :3-5.
[2]张丹, 吴爱芳, 叶国华, 等.频振式杀虫灯在绍兴城郊型蔬菜基地应用效果[J].上海农业科技, 2006 (3) :139-140.
[3]郑永利, 董涛海, 徐国军.不同小菜蛾性信息素诱芯品种性能比较的初步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 2006 (4) :441-443.
[4]吴建良, 董涛海, 李东, 等.性信息素专用诱捕器诱杀斜纹夜蛾方法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 2007 (4) :140.
[5]刘同祯.保护地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20) :189-190.
[6]周燚, 王中康, 喻子牛.微生物农药研发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139-140.
[7]徐秀芳.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24) :210, 212.
[8]赵阳, 秦玉金.蔬菜病虫害安全防控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24) :217-218.
[9]李泾孝, 陈芳君, 张洁玉, 等.温室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措施[J].陕西农业科学, 2011 (5) :125-126.
[10]阿曼姑.亚生, 肉孜.达吾提.无公害蔬菜病虫害发生及影响蔬菜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因素[J].新农村, 2011 (6)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