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的破产能力

2024-09-28

自然人的破产能力(通用5篇)

自然人的破产能力 篇1

我国现行的破产法是2006年8月27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 此破产法相比较之前1986年12月2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 (试行) 》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是在新破产法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 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社会学界争议颇多, 关于新破产法的不足之处有很多, 笔者主要谈谈对新破产法适用范围这一争议的一些看法, 即是否该承认自然人的破产能力。

一、《破产法》的适用范围

不可否认, 新破产法较之前1986年颁布的就破产法有了很大的进步, 其比较突出的就是, 新破产法扩大了其适用范围。1986年的旧破产法第二条明确规定:“本法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企业。”但是我国的《民事诉讼法》第十九章规定:“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使用非全民制企业法人。”两部法律的规定截然不一, 虽然两部法律加起来使破产程序的适用范围涵盖了所有的企业法人, 但是由于法律自身规定的不一致, 一定程度上会造成适用方面的混乱。因此2006年新的破产法直接规定, “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 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 依照本法规定清理债务。”使企业法人破产程序的适用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二、自然人的破产能力

当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目前存在许多非法人的企业, 如私营企业、个人合伙、个体工商户等, 随着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发展, 这些企业不能清偿债务的现象将会越来越多, 迫切需要法律对其债务的清偿程序加以规范, 以保证其与债权人的利益。那么在此背景下, 自然人是否可以申请破产, 破产法是否应该适用自然人, 成为当前学者们争议的焦点。从破产法的立法目的来看, 设立破产法的主要目的在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使所有的债权人能够从债务人的财产中得到公平受偿, 保护的基础就在于债务人存在可执行的财产, 具有破产能力。与自然人相比较, 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 自然人是具有可执行的破产财产, 当自然人出现丧失清偿能力, 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时, 倘若没有有效的程序来保证其债权人的利益的话, 很容易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 甚至是引发这种刑事案件的发生。当前, 我国破产法的主要功能除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外, 在于通过清算程序、和解程序以及重组程序, 是债务人能够摆脱债务负担, 使债务人能够东山再起。那么抛开企业法人和自然人身份上的不同来看, 自然人在出现资不抵债, 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时, 将如何摆脱债务的负担呢?试想, 倘若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法律依据, 那么那些自然人的权益将如何保证, 极有可能债权人的债权没有得到公平合理的清偿, 身为债务人的自然人也很有可能从此一直深陷在债务的泥团之中。其次从破产法的性质来看, 破产法更像是一部程序法, 对符合条件的对象执行相应的程序。那么从这个层面上来说, 我们并不需要考虑实体上的东西, 仅从层面上来看, 自然人具备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等等, 具有可执行的财产, 并且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跟民事行为能力。那么从这方面来看自然人是可以适用破产法的, 具有破产法上所谓的破产能力。

三、自然人适用破产法争议之解决

学界的反对意见在于自然人的财产很容易出现混同, 无法将其个人财产与从事经营活动的财产分开来, 倘若贸然允许自然人适用破产法很容易导致这个欺诈脱逃债务的现象的发生。对于这一问题, 笔者认为可以在自然人从事商事活动之前, 对自然人的财产进行类似于公司的注册资本登记制度, 对自然人从事商事活动的资本进行登记, 自然人的每次的商事活动都必须进行登记。但是这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自然人的盈利归属问题, 自然人虽有可执行的财产, 但是在执行过程中, 难免会出现执行困难的局面, 那么自然人明知会出现这种情况, 仍然以自然人的身份从事商事活动, 因此必须承担一定的法律后果, 即当个人财产与从事营利活动的财产无法区分时, 法律可以直接规定, 除自然人及其共同生活的亲属生活所必须的费用外, 其他均为从事营利活动的财产, 以期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四、结语

目前, 关于自然人破产能力的争论问题, 仅仅只能说明自然人在适用破产法过程中需要有严格的条件, 而我们在考虑是否将一个事物纳入法律的管辖之下, 考虑的重点在于纳入法律之下的利与弊, 将利弊进行比较分析, 而并非是其复杂性。

综上所述, 在笔者看来,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 自然人应该适用于破产人, 以此来确保自然人的所有债权人利益的公平清偿。

参考文献

[1]江平, 江帆.论商自然人破产能力[J].现代法学, 1997年第4期.

[2]徐琪琳.中美破产法若干问题比较研究——兼论我国破产立法之完善[D].硕士学位论文, 华东政法学院, 2006年.

[3]史俊明.论我国破产管理人制度的建立与完善[D].硕士学位论文, 2005年.

[4]王欣新.新破产法的适用范围[EB/OL], 中国法学网.

[5]汪世虎, 李刚.自然人破产研究[J].现代法学, 1999年第6期.

[6]王欣新.破产法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自然人的破产能力 篇2

所有在水中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

由此可以推断出:

所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

自然人破产能力的立法思考 篇3

关键词:自然人破产能力,法人,公平,个人信用体系

自然人破产能力的概念起源于德国法, 是法律赋予自然人的一种资格。指具有破产原因的债务人具有法律上为破产程序之进行的资格。其意义在于它是法院宣告债务人破产的必要条件。没有破产能力的债务人, 法院不得宣告其破产, 正如没有民事诉讼能力的人不能提起或参与民事诉讼一样。

在我国, 自然人破产是一个迫切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自然人越来越多的参与市场活动, 但是由于经济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波动, 甚至可能由于第三人欺诈等不确定因素常会使自然人无力清偿到期债务。此时若赋予自然人以破产的能力, 就可以真正践行民法的平等和公平理念, 确保债权人及债务人双方的合法权益, 也是适应我国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需要。

1 赋予自然人破产能力的必要性

为了鼓励经济发展, 当今世界各国立法都已经从有罪破产转向无罪破产, 体现出救济善意债务人的立法思想。而我国现行法律赋予了法人破产能力, 使其能在经济活动中免除后顾之忧, 却没有赋予自然人破产的能力。

1.1 传统法学角度分析

赋予自然人破产能力是构建自然人破产制度的前提, 没有法律明确规定的自然人的破产能力, 是无法将自然人纳入《破产法》调整范围的。我国现行立法在此存在很大空白, 必须早日立法。其立法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商自然人破产能力体现市场主体地位平等原则。

主体平等是私法的基本精神, 各种主体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是平等的, 其合法权益也受法律平等的保护。所以无论是自然人、法人还是其他组织, 在资不抵债, 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情况下, 都应当平等的享有法律赋予的破产能力。法律当以其公正性为各种主体设置平等的淘汰机制。

自然人和法人都是由法律赋予其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这种法律上赋予法律主体的能力应当是平等的。但只赋予法人破产能力, 却将参与市场经济的商主体置于不平等的地位, 有违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原则。

(2) 保护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合法权益。

无论是商自然人还是企业法人, 在生产经营中难免会出现大量的债权债务关系, 也会出现债务人无力清偿债务的情况, 如果此时债务人不破产, 就会导致以下结果:一方面, 债务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清偿债务, 使有的债权人获得较多的债权利益, 有的债权人却得不到任何清偿。而通过诉讼的方式来解决纠纷, 无力偿还的债务人又造成大量的司法判决得不到执行, 降低了法律的威信。另一方面, 自然人对于债务通常承担的是无限连带责任, 使债务人背负从繁重的债务。若赋予自然人破产能力, 就可使全部债权人获得公平的受偿, 也可以使破产的自然人通过重整和解程序或免责程序保障了自身的利益。

(3) 赋予自然人破产能力是现行《企业破产法》施行的必然结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规定, “合伙企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 债权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破产清算申请, 也可以要求普通合伙人清偿。合伙企业依法被宣告破产的, 普通合伙人对合伙债务仍应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与法人组织不同的是, 没有破产能力的自然人的合伙企业的破产当其企业财产不足以清偿企业债务时, 对于不能清偿部分不能予以免除, 而是将其转嫁到合伙人身上, 由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这种规定是违背破产法的目的的。

(4) 有利于与国际接轨。

在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许多国家都赋予了自然人破产能力, 但是我国至今没有相关规定, 导致我国商主体在进行国际商事交往中与其他国家的商主体没有处在相同的竞争条件下, 天生的劣势地位会阻碍商事活动的进行。

我国现在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应当尽量减少因法律的差异而带来的交易障碍和不必要的交易成本。只有法律完善、经济繁荣才能维护我国在国际经济中的“话语权”, 维护自身利益及世界经济稳定。

1.2 法经济学的角度分析

商自然人破产能力也可以理解为自然人行为能力的一种延伸, 是今后立法发展的一种趋势。首先有赋予商自然人破产能力有利于降低破产法成本和相关法律成本。赋予自然人破产能力会使债务人在守法成本与违法成本之间加以衡量, 做出最利于自身利益的选择。对于维护市场经济的信用, 保障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其次, 赋予自然人破产能力将会改变人们的消费模式。我国现阶段消费相对疲软, 主要原因一个是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很多人在购买大件商品或向银行贷款时会考虑, 如果在还贷期间收入发生变化甚至失业, 那么极有可能陷入困境。赋予自然人破产能力会提高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获得的效益, 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 对于拉动内需是很大的动力。第三, 赋予自然人破产能力能促进资源要素合理流动。破产制度是通过权力与义务的分配使资源从生产效益低的向生产效益高的人手中转移, 更有效的利用资源, 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

2 自然人破产能力的立法体例

“自然人破产制度是人类社会自然选择后的制度结晶, 只要存在商品经济的社会, 就会有它的存在。”赋予自然人破产能力起源于中世纪意大利, 当时对于债务的执行已经由债权人的私力扣押发展到法院裁判上的假扣程序, 即由债权人证明其债权, 法院发出委任令。在此基础上, 1244年威尼斯条例, 1415年佛罗伦萨条例都先后创立了以自然人破产制度。在现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 许多国家为了维护经济的发展都赋予了自然人破产能力, 但是在立法体例上却不尽相同。

(1) 采用商人破产主义的立法体例。

这种立法体例认为只有依商法典规定而为商行为的自然人才有破产能力, 其他自然人不具有破产能力。

(2) 采用一般破产主义的国家。

所有自然人不区分有无行为能力;也不区是否是商人, 均承认其破产能力。并且, 外国自然人与内国公民一样具有破产能力, 但是享有外交豁免权者除外。采用一般破产主义是现今大多数国家的做法。

3 自然人破产能力的保障

有的学者不同意在我国赋予自然人破产能力, 原因就是我国尚未建立全社会的信用体系。信用是市场经济的核心与灵魂, 没有信用市场秩序难以得到保障。发达国家由于有完善的个人信用管理制度, 所以赋予自然人破产能力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个人信用制度在我国刚刚起步, 短时间内难以健全, 谈赋予自然人破产能力为时尚早。

但是笔者认为, 如果等待信用制度完全建立起来再从头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 难以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根据现在中国的国情, 应当两条腿走路, 在建立个人信用体系的同时, 暂时以其他相关法律制度保障自然人破产制度的建立, 赋予自然人破产能力。

第一, 以程序公正保障实体公正。

通过严格的自然人破产申请程序以求达到实体公正。只有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并且债权人能够提供证据证明债务人对已到期的有效债务丧失支付能力, 且在短时期内难以恢复支付能力的情况下, 才能申请自然人破产。

第二, 建立破产和解制度。

如果债务人能够通过和解获得一个避免破产的机会, 对于债务人自身及其周围的社会关系都是有益处的。

第三, 自然人破产的高成本可以避免债务人恶意破产。

破产并不意味着完全摆脱债务。在宣告破产后的一定年限内, 破产主体的某些债务仍然需要偿还。破产既不意味着完全免除债务, 又要破坏个人的信用致使私权受限, 这样高昂的成本是许多债务人不愿意承担的。

4 结语

赋予自然人破产能力是当今的立法趋势, 虽然在现阶段我国信用体系尚有待发展, 但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刻不容缓。法律应当赋予自然人破产能力以适应经济发展, 再着手加快建立相关配套制度, 尽快弥补法律空白。

参考文献

[1]江平, 江凡.论商自然人的破产能力[J].现代法学, 1997, (2) .

[2]李永军.破产法律制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0.

[3]齐树洁.破产法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04.

自然人的破产能力 篇4

导语:植物“犯困”,即植物睡眠,在植物生理学中被称为睡眠运动。它既是一种有趣的自然现象,也是一个科学家数十年来积极探索但还未解开的科学之谜。

每逢晴朗的夜晚,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一些植物发生了奇妙的变化。花生就是一种爱“犯困”的植物,它的叶子从傍晚开始,便慢慢地向上关闭,表示要睡觉了。常见的合欢树,它的叶子由许多小羽片组合而成,在白天舒展又平坦,夜幕降临时,那无数小羽片就成双成对地折合关闭,就好像被手碰过的含羞草。以上所举仅是一些常见的例子,事实上,会睡觉的植物还有很多很多,如酢浆草、白屈菜、羊角豆等。

关于保护大自然的事例

人类为了生存所进行的资源及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所有开发和利用都应当从整个自然界,尤其是地球环境的生态系统,即所谓生物圈的平衡状况加以全面地和科学地考虑,然后再在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多样性的基础上,达到人和自然之间的协调。

当前,不但要加强和扩大那些具有原始性状,即受人类影响较少的生态系统,通过人为的保护和再建、使其维持原始的自然面貌,保持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平衡,而且要重视人类在认识化学物质毒性问题上所取得的宝贵经验。对于各种比学物质,从生产到废弃的整个过程,都要考虑一个防止污染环境的安全措施,更应当寻求无污染的生产方法,制取无毒性的化学产品,显然,这是给化学工作者提出的一个更高、更难的任务。

我国宪法第二十六条已经明确指出:“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国家组织和鼓励植树造林,保护林木。”这样,在党和国家的重视和领导下,我们要大力宣传和普及“环保”知识、为创造一个无污染和公害、生态保持平衡和优美的环境而共同努力。

=================================== 怎样保护地球环境

地球爷爷您好,我们是一位同情并且关心您的一位小学生。我从电视上看了人类的所作所为极为痛心,您一直那么呵护我们不让外界有机可乘,但是人们仍然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地伤害您。虽然,我不能为您做出很大贡献,但是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并呼吁同学们一起保护您。请您放心。下面我们就提了几点保护您的建议,不知可否:

1、不随地吐痰

2、保护地球上的生物

3、用完水及时关闭水笼头

4、多种花、草、树木把您打扮的更漂亮

5、保护臭氧层

6、不随便丢垃圾

7、垃圾分类

8、回收废电池

9、尽量不排放乌烟

自然人的破产能力 篇5

在我国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是法治经济的迫切需要

1.自然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已成为较普遍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 我国采取鼓励消费的政策, 主要措施就是大幅度增加消费信贷业务, 因此, 在一个有固定职业、稳定收入的家庭, 用贷款的方式来买房买车已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情, 而大多数消费者使用消费信贷时, 缺乏风险意识, 造成家庭债务比例奇高, 甚至达到155%, “房奴”、“车奴”、“卡奴”等新生名词, 就是负债率高这种社会现状的反映。在缺乏规划情况下, 有些家庭单房子的月供就超过了每月收入的50%以上, 加上其他生活性支出, 就可能面临不能清偿多项到期债务的情况;即使月供在家庭的承受能力范围内, 一旦家庭成员的职业出现失业等变化, 就会出现“断供”, 甚至陷入债务多而财产少、无力清偿所有到期债务的“破产”境地。尤其是2008年重大自然灾害和世界性金融危机中, 数以千万计的自然人财产严重缩水、陷入“资不抵债”的困窘中。所以说, 自然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已成为较普遍的社会问题。这种情况下, 因为缺乏自然人破产程序, 债权人权利不能公平实现, 而债务人也没有任何救济途径。

2.对债权人和债务人予以有效救济的社会需要, 呼唤自然人破产制度的出台

自然人的财产不能清偿多项债务时, 只能根据民事诉讼法解决问题。多数债权人的债权在债务人不足清偿全部债务的有限财产上发生竞合, 债务人还了这个债权人的, 就还不了那个债权人的, 由此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的矛盾就演变成了债权人之间的矛盾, 谁先诉讼、谁先申请强制执行谁就能获得全额或较大价值的权利实现, 而行动稍有迟缓、或债权尚未到期的债权人, 则可能得不到任何清偿, 造成同等权利未获同等清偿的不公平现象。不甘受损的债权人, 在其正当利益不能借助国家的公力救济得到法律公平的保护时, 这些债权人将采取其他方式来维护其利益, 如任意扣押债务人财产、抢东西还债以及非法拘禁债务人逼债等违法行为, 而债务人因为没有破产程序检索其全部财产, 很容易转移、隐匿财产以逃债, 债权人又无能为力。债权不能有效地、公平地实现, 就会危害信用制度, 长此以往, 必然损害经济秩序。而在债务人方面, 当自然人投资失败或因为天灾人祸不能清偿债务时, 不仅要饱受讼累, 对债务也永负清偿责任, 经济上没有任何翻身的机会, 也不可能再有重投经济生活、创造新的社会财富的热情了, 这些消极影响都会抑制经济的活力。

3.与国际破产法律事务相协调的需要, 也督促着自然人破产制度出台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均实行破产制度的普适制, 即, 自然人具备“破产原因”时, 也可适用破产程序来清理债权债务关系, 给予债权人、债务人双方公平的救济, 而且, 在实践中, 自然人破产占据了各个国家或地区整个破产案件的90%以上, 所以自然人才是破产制度适用最广泛的群体。我们国家加入世贸组织后, 与他国的经济交往愈加广泛、深入, 在很多领域都有交集;况且, 在破产法上已经有地区统一破产法的出现和制订国际统一破产法的趋势, 2000年世界银行也建议我国将破产法的调整范围覆盖到自然人。在这种形势下, 我国的破产立法也应考虑本国法的域外效力及外国法的承认与执行问题, 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 已与国际破产法律事务接轨。否则, 不管是在我国境内的外国自然人还是在外国境内的我国自然人, 当具备破产原因时, 其债务的清理程序则会发生很多矛盾冲突, 不利于国内外债权人、债务人的平等保护和救济, 也不利于我国形成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和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所以说, 自然人破产制度的建立, 无疑是维持社会经济秩序良性、高效运转的现实需要, 是破产立法的必然趋势。然而该制度的建立与有效实施还需要多项配套制度, 如信用体系建设、失权与复权制度、自由财产制度、破产免责制度等都要精心构造。本文则着眼于自然人破产制度建立之下的夫妻财产制的完善。自然人破产制度一旦建立, 要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就要把握其制度关键, 即, 要确保自然人债务人能倾尽全力清偿债务, 债权人的利益才能最大化实现;而自然人债务人的责任财产确定、明晰又是一个基础性问题;只有通过破产程序证明了自己诚实守信努力还债, 自然人债务人才能获得免责机会, 实现破产法对债务人的救济目标;并且, 夫妻一方濒临破产境地或已被宣告破产的情形下, 势必会对家庭或配偶产生重大的经济利益上的影响, 需要从细节处分析并妥善安排, 以确保破产人配偶的经济利益和债权人的利益实现及对债务人的救济。

自然人破产制度建立下我国夫妻财产制的完善

笔者认为, 如果实施自然人破产制度, 现行夫妻财产制中的约定制和法定制应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完善。

1.设立夫妻财产约定的登记公示制度

自然人破产制度的特点之一就是通过给债务人破产免责的优惠, 促使债务人以积极的态度用现有财产全力向债权人进行清偿, 以此保证债权人权利最大化地实现。但破产免责的前提是债务人应诚实守信地清偿债务。如果这一点得不到保证, 债务人既能隐匿财产、逃避债务, 又能获得破产免责的优惠, 尽管信誉会受损、经济活动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但仍旧是利益大于损失, 那么实施自然人破产制度反而会严重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并危害经济秩序, 社会也将毫无信用可言。因此, 确保自然人财产的明晰、可查询是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的前提。

而对于自然人来讲, 其由于和家庭紧密联系, 个人财产也和婚姻家庭中的各项财产交织在一起, 造成查清自然人名下的某项财产是其个人财产还是婚姻共有财产的难度较大, 承担民事责任的财产范围不清, 自然人利用婚姻财产、家庭关系、借用破产来逃避债务的, 也不在少数。为此, 除应进一步完善个人存款实名制等自然人财产登记、申报制度外, 还应能达到将其个人财产与婚姻财产准确区分的程度。一般来讲, 夫妻间如果没有关于财产的特别约定, 法律推定夫妻之间是婚后所得共同共有制, 对共同债务的, 以共有财产清偿;是个人债务的, 只能要求债务人以个人财产清偿, 不足清偿的, 则应以共有财产中的部分清偿债务, 配偶财产不应牵连在内。法律对共有财产和个人财产的范围界限是很明确的, 不易产生争议。而在夫妻间存在财产约定的情况下, 则可能出现借没有公示性的内部约定混淆财产的可能性, 以至出现损及债权人的情形。

《婚姻法》第19条第3款规定如果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 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 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 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而且《婚姻法》司法解释 (一) 明确规定:《婚姻法》第19条所称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 夫妻一方负有举证责任。这些规定的目的都是保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因为夫妻财产约定只是夫妻之间的事情, 是一种内部约定, 第三人一般不知情, 因此法律规定只有第三人知道有该约定的, 才对第三人有效力。但“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规定太过笼统, 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让第三人知道, 交易相对人如何证明第三人知道, 这些问题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所以实践中仍有保护各方当事人利益不足的情形。其一, 由于我国多数人还是习惯于夫妻共同财产制, 在司法实践中一般很少考虑夫妻有约定财产制的可能。即使夫或妻一方告知第三人夫妻财产有约定, 第三人往往很少要求查看双方的财产约定内容。这就导致在出现纠纷时夫妻出具假协议将财产全部转移到一方名下, 使欠债的夫或妻名下没有任何财产, 以达到逃避债务的目的, 而侵害了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毕竟, 夫妻作为生活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 提供虚假的协议以逃避债务也是多发多见的社会现象。第二, 夫或妻一方为了能够和第三人的民事行为得以实现, 故意隐瞒夫妻之间的财产约定, 第三人不知道有约定。那么, 根据规定, 在偿还债务时要用夫妻共同财产偿还, 这样必然侵害配偶一方的利益。第三, 夫妻一方还可能和第三人恶意串通, 第三人明知夫妻之间有财产约定而拒不承认知道该约定, 配偶一方却无法举出证据证明第三人知道该约定, 依法只能共同承担责任, 故而侵害他方配偶的利益。[2]在当事人提供虚假证据的情况下, 法官在审查证据真实性的过程中, 难免会出现一些主观上或客观上的错误, 将虚假的证据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从而侵害了有关当事人的利益, 也给一些素质不高的法官提供了徇私枉法的机会。夫妻关于财产的约定停留在婚姻内部约定层次的状况, 广受诟病。

因此, 笔者认为, 夫妻财产约定必须有一定的公示方式, 能够使潜在的第三人和某夫妻进行经济活动时可以得知相对人的家庭财产状况, 掌握对方进行民商事活动、承担债务清偿等民事责任的财产范围。借鉴其他国家立法经验, 我国应设立夫妻财产约定登记公示制度, 即, 婚姻当事人通过协商确定了财产制的具体内容后, 除应制作书面协议外, 还应将该协议交婚姻登记机关保存备查, 以使夫妻财产约定具有公示性, 并且可以对抗第三人, 这体现了物权的公示公信原则。[3]但为了保护当事人的财产秘密, 婚姻登记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当然负有保密责任, 另外, 对协议内容的公开也应设置严格程序, 如交易第三人在征得夫妻双方同意后可到登记机关查询协议的具体内容;当然, 第三方基于公益目的或其他正当理由要求查阅协议内容而夫妻双方恶意拒绝的, 登记机关可审查第三方提供的书面证明, 如认为要求合理, 可向第三方公开财产制的约定;至于其他情况, 非经夫妻双方同意登记机关不得公开财产契约。当然, 夫妻不愿公开契约内容的后果将是该契约不发生对外效力。[4]所以, 夫妻财产约定, 采书面形式, 即在夫妻内部发生效力;为交易安全考虑, 应在婚姻登记机关备案登记, 以产生对抗第三人的效力, 未登记的, 只在夫妻内部有效。[5]唯此, 才能使交易对方较为便捷地查知夫妻财产制的类型、个人财产和家庭其他财产的数量等, 对于债权人了解债务人责任财产、慎重经济往来、预防和控制风险等都有重要意义, 也是自然人破产制度能有效实施的前提。

2.设立夫妻非常法定财产制

在夫妻间如果对财产没有特殊约定时, 即实行婚后所得共同共有的财产制度, 或者双方自行约定在一定程度上实行财产共有制。因而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 夫妻任何一方都无权请求分割共有财产, 只有在解除共同关系、离婚时, 才能主张共有财产的分割。那么, 如果夫妻共同生活发生了变化, 需要变更财产关系以适应新情况, 而当事人并无离婚意愿情况下, 婚姻法上关于共同财产缺乏内部调节机制的弊端就显现出来。

如果夫或妻的任何一方存在个人债务, 都应由该方以其个人财产予以清偿, 配偶方无代偿义务;其个人专有的财产不足以清偿的, 就应运用其在夫妻共有的财产中的部分来清偿债务。然而在夫妻共同共有的财产制下, 债务人的配偶拒绝交出夫妻共有财产或设置多重障碍, 则以债务人全部的个人财产清偿债务的可行性就很小, 债务人的债务承担与夫妻共同共有财产制就会产生冲突。[6]如果不能将自然人的全部财产拿来清偿, 那么要想在夫妻共同财产制岿然不动的情况下实行自然人破产制度, 对债务人的财产实行概括性的破产清算还债程序, 就没有可能性, 非常不利于债权人权利的公平实现。站在配偶方的角度看, 其拒绝以共同财产清偿另一方个人债务的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共有财产也中有自己的心血、担心自己在共同财产中的份额得不到保障、有去无回。可见, 夫妻一方发生破产情形时, 如仍固守原有的夫妻财产制则不利于债务人之配偶方以及第三人利益的保护, 所以, 我国现行夫妻财产制在立法结构上存在共有财产制缺乏变通的弊端, 没有建立夫妻财产制根据具体情况变更或终止的制度, 因而使家庭、个人参与市场行为的风险责任分担不明确, 市场经济条件下财产安全保障中的正义价值和交易保护中的秩序价值难以实现, 从而不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所以, 立法应当考虑, 如何在夫妻一方负债大于个人财产需要共有财产部分来清偿债务甚至破产的情况下, 将其个人财产划分出来独立地承担责任, 既满足债权人实现权利的要求, 又保护配偶方的财产权益不受牵连。

观察国外立法, 在夫妻法定财产制中, 多有通常的法定财产制和非常的法定财产制之分。前者就是我国婚姻法中的法定财产制, 后者则是指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中, 因发生特定事由, 适用通常法定财产制或约定财产制难以维持正常的夫妻财产关系时依据法律之规定或经夫妻一方、或夫妻之债权人的申请由法院宣告, 终止原来的财产制而适用分别财产制, 该项夫妻财产制是在不解除婚姻关系的前提下, 在法定事由出现的情形下暂时或永久地对原夫妻财产制类型所作的变通, 所以是通常夫妻财产制的重要补充。其实质是在婚姻生活发生特殊情形时, 通过法院将夫妻财产强行分离;其目的, 主要在于保护婚姻当事人一方的合法权益, 以免因他方的财产行为而受到损害, 同时也是为了保护第三人的利益和维护交易安全, [7]充分体现个人责任个人财产承担的法律准则。该制度能给夫或妻提供在配偶不同意的情况下享有和利用财产的权利, 保障独立的经济地位, 满足个人特殊经济需要, 发展自我的空间, 独立地承担民事责任。所以, 我国婚姻财产制度应建立非常的法定财产制, 既维护夫妻共同生活的经济基础, 也尊重个人在经济上的愿望和满足个人责任承担的需要, 这就是一个婚姻当事人之间以及他们和债权人之间利益衡平的结果。

事实上, 我国《物权法》第99条也考虑到社会生活中存在特殊情况下共同共有人对共有财产有单独利用、单独处分的愿望及需要, 特别规定“共同共有人在共有的基础丧失或者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时可以请求分割共有财产”。应该说, 物权法已经注意到了共同共有财产制, 无论是法定形成还是当事人约定形成的, 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和当事人意愿, 也可能产生变更或撤销的需要, 才做了这样的规定;而共同共有财产最多数情况就是发生在婚姻财产上的, 因此, 如果在调整婚姻财产的基本法———婚姻法上没有相应的规定, 是立法结构上的缺失;而且物权法上的“重大理由”的用语明显很概括、很抽象, 不利于司法实践中的操作, 一方面应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司法解释, 另一方面, 也应在婚姻法中列举其适用情形, 以防该制度被滥用, 总之, 还应把握一点就是, 对共同共有财产能不能分割的标准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要严格掌握, 以利于共同共有关系的稳定与和谐。所以, 立法中应考虑非常法定财产制的设立, 以更为灵活和全面的方式调整夫妻财产关系;同时, 赋权于婚姻当事人双方, 依法解除原共有财产制类型, 实行分别财产制, 保护个人财产权益在夫妻财产关系发生巨大变化时免遭损害;并且保护第三人所代表的交易安全。可以说, 建立非常的夫妻法定财产制是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夫妻财产关系日趋复杂和保护民事交易安全的需要。

当夫妻一方被宣告破产时, 即在夫妻中当然地实行分别财产制, 这种情形下, 并不需要向法院申请, 也不需要法院宣告, 是自然人破产自然而然发生的结果, [8]并在夫妻之间以及第三人之间将产生相应的效力:在夫妻之间, 其夫妻财产经清算后对夫妻共同共有财产予以分割, 转换为分别财产制, 各方对其财产独立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对于第三人, 夫妻各方将以个人财产独自承担债务的清偿责任;夫妻被判决实行分别财产制后, 还应当在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登记, 以作公示, 否则不得对抗第三人。

结语

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 是维护正常的债权债务关系和经济秩序的需要, 但应在配套制度完善的情况下进行。婚姻法亦应对夫妻财产制作出相应的调整, 以保障自然人破产制度价值的实现。

摘要:基于债权人保护、债务人更生、与国际破产事务接轨、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等方面的考虑, 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是立法的必然趋势, 应尽快出台;为保障其制度价值实现, 婚姻法家庭法范畴内应设立夫妻财产约定的登记公示制度以及非常法定财产制。

关键词:自然人破产,夫妻财产约定公示,非常法定财产制

参考文献

[1]朱涛.“个人破产”为时尚早—从农村经济现状论之[J].前沿, 2009 (8) :87.

[2]程海丽.浅谈夫妻约定财产制[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1) :47.

[3]翁文旋.论我国现行夫妻财产制度之完善[J].零陵学院学报, 2005 (1) :21.

[4]孙坚.中、法约定夫妻财产制差异比较[J].黑龙江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1) :66.

[5]任凤莲.论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的立法与完善[J].社会科学, 2005 (1) :62.

[6]孙婷婷.非常的夫妻财产制在我国的可行性[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 (1) :127.

[7]王洪.婚姻家庭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119.

上一篇:高考的公平性下一篇:走进日记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