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投资正当时

2024-10-05

期货投资正当时(精选7篇)

期货投资正当时 篇1

项目概述

该项目以MDI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为原料, 用于生产新型的水性粘合剂, 可广泛应用于制卡、真空吸塑、橡胶皮革粘合、汽车内饰制作、泡沫板和纤维板生产等领域。

产品特点

1.结晶性强, 初粘力高, 粘接强度高。

2.耐水性好。

3.耐高温, 稳定性强。

4.成本低。比非水性聚氨酯粘结剂的生产成本要节约大约三分之一。

5.环保。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不污染环境。

市场分析

据中国粘结剂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聚氨酯粘结剂是国内八大合成粘结剂之一, 但是目前非水性聚氨酯粘结剂存在很多不足, 诸如黏度小、干燥速度慢、耐水性较差、成本高等。所以市场中慢慢地开始接纳和使用水性聚氨酯粘结剂。

同时该产品的市场需求量较大。以制鞋业为例, 我国每年大约生产150亿双鞋, 占世界年产量的65%—70%, 年消耗水性聚氨酯粘结剂约13.5—19.5万吨。如果算上其他行业, 如汽车内饰制作、家具制造业等, 年需求量超过百万吨。据该协会负责人介绍, 水性聚氨酯粘结剂属于新型产品, 目前市场中产能不高, 还存在几十万吨的缺口 (缺口主要靠非水性聚氨酯粘结剂来弥补) 。因此对于投资者而言现在是一个不错的投资机会。

投资条件及效益估算 (设计产能日均1吨)

若选择小规模生产, 最低投资60万元, 其中设备投资30万元, 流动资金约30万元 (含原材料采购费、员工工资及其他费用) 。厂房总建筑面积约150平方米 (自有) , 员工4人。

综合生产成本约12元/公斤 (因为产品用途和型号不同, 所以成本和售价也略有不同, 本文采用的是最低值) , 建议出厂价约15元/公斤, 日均获利可达到3000元以上。

投资提示

1.上述投资金额不含技术转让费。

2.该产品因适用领域不同, 生产成本、流动资金也不尽相同。建议投资者在生产前联系好相应的生产厂商, 进行专门供货。

3.本文介绍的投资额是按生产销售周期为25天进行测算的, 投资者可以依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

投资日本正当时 篇2

《巴伦周刊》3月21日

过去一周内日本面对地震、海啸和核泄漏危机灾难让世界为之揪心:死亡人数已经上万,核电厂的泄漏问题可能恶化。自3月11日地震以来,日本的股票已经下跌了12%,投资者对日本灾难可能带来的影响感到恐慌。市场对灾难总是反应过激。

从短期看,日本的经济增速势必放缓。野村证券日前宣布今年日本增速预测从1.5%下调到1.1%。

长期来看,灾难后的重建工作将加速日本的经济发展,重建将占日本经济的7%。Pimco首席执行官穆罕穆德·埃利安说:“如果今年在发电上没有全面的反弹,也许经济增速不会是正数。但是2010年经济增幅为5%~8%”。

当前,日本股票平均市盈率为13.9,是自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点。现在日本公司的股价和公司账面价值持平。这意味着一些世界顶级公司股票的价格十分低廉。预计在未来几个月内,这些股票价格将提高10%。

新一轮石油危机冲击《经济学人》3月5日

石油价格无疑有能力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创,而中东地区往往是石油价格的导火索。1973年的阿拉伯石油禁运、1978~1979年的伊朗革命以及1990年萨达姆入侵科威特,一切说明了中东复杂的地缘政治对石油价格的影响。现在,示威者遍布整个阿拉伯地区,中东是否会给世界经济带来又一次石油危机?

现在面临的两大风险是:首先,中东可能发生严重的供给中断。对中断供给的恐慌可能会带来油价的飙升。其次,增长的油价将恶化通货膨胀,其带来的货币问题将影响经济复苏,责任落在了中央银行的肩上。

解决方案显而易见,投资于碳排量收费以及促进电动汽车的基础设施建设。1970年的石油危机重塑了世界经济,或许2011年的石油危机也能如此。

个人信息被出售的利弊《时代周刊》3月11日

Stein不断听到一些有关他个人的趣事,而这只是他在网络上或其他场合,被一些企业悄悄搜集大量个人信息中的很少一部分。他的个人信息外泄有如下几个渠道:浏览网页、各种商品保修卡、在线听音乐,以及在网上订閱杂志时填写的问卷等。

现在,已出现了一个规模达数十亿美元,专门搜集和出售个人信息和行为方式的行业。在未经同意下搜集个人信息,并从中获利的行为并不新奇。这也是来自电话簿,垃圾邮件和远程营销的生意。现在,高新科技让人们再次权衡,人们牺牲隐私与即刻因信息而获利间的利弊。

在9·11事件后,当对安全问题的关注似乎压倒隐私时,并没有多少美国人在抗议。但现在问题被推到了国会,企业也在为能够变得更透明而做最后努力。既然这种活动日渐兴旺,只要加以正确监管,保护个人的隐私,它会沿着健康方向发展。

核能安全的未来《商业周刊》3月25日

福岛核事故已给核能业罩上了一层阴云。

批评人士辩称,核电厂从未有过真正的安全。此言的确不假,任何时候只要让原子分裂,就必然出现不安全风险。

但是,自福岛核泄漏事故以来,核电站至少有一件事是无可争议的。它产出了人类急需、而又不会造成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的电能。为了做到真正的安全,未来的反应堆必须能承受最恶劣和最严峻的灾祸。

对未来核电站而言,安全因素应设计成为设备内的一项基本特性。当前的反应堆要做到这一点不易,其中的一些反应堆将伴随我们的后半生。对这些核电站而言,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在允许的情况下,不断进行改造,设置更严密的监控和创造性地思考它们究竟会在何种情形下出错。

外商投资结构调整正当时 篇3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 中国利用外资结构随之也不断调整。中国宏观经济增长动力发生变化, “转方式、调结构”成为近年来引领中国经济的主旋律。中国外商投资必然受到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影响, 外资撤离、外企裁员、外企业绩下滑等表象背后的本质在于外商投资结构和中国经济新常态进行重新调整和适配, 外资的结构转型必然产生一定的“阵痛期”, 最终二者将重新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匹配状态。

金融危机以后, 国际环境经历深刻调整和巨大变化。全球经济缓慢复苏, 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低迷, 成为各国竞相争夺的宝贵资源。2009年至2014年, 全球FDI年平均增长为-2.1% ;2014年全球FDI仅为1.23万亿美元小于2008年的1.49万亿美元, 同比下降了16.3%。

一方面, 发达国家为提振本国经济, 纷纷出台了激励本国企业回流的政策;另一方面, 发展中国家为吸引国际投资也提供了各种优惠政策和投资便利化措施, 全球吸引FDI的国际环境不容乐观。

近年来, 中国利用外资在总量上保持稳定, 波动中呈现稳步上行的趋势。2009年至2014年, 中国FDI每年平均稳定在1101亿美元, 年平均增长为4.6% , 增长水平远超世界平均值。2009年, 中国利用外资下降了2.6%, 2010年中国FDI强劲反弹至1057.4亿美元, 同比增长17.4%, 已经超出金融危机之前的最大值。2011年中国FDI保持9.7%的高速增长, 2012年小幅下降3.7%, 2013年和2014年均维持小幅增长, 同比增长分别为5.3%和1.7%。2014年, 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FDI东道国。2015年1-10月, 我国利用外资发展势头良好, 全国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1022家, 同比增长9.3%,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36.8亿美元, 同比增长8.6%。

2014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产业结构要新旧转换, 微观经济出现波动在所难免, 国际资本流动也会受到影响。经济的宏观环境发生变化, 经济增长放缓。传统行业经过多年的高速成长, 企业的盈利水平降低, 这是市场发展的自然规律。

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投资机会, 在不同国家、不同收益的项目间择优选择, 资本逐利的本质使其能够敏锐的先市场动而动, 低吸高抛, 在价格高点抛出资产取得最大的收益, 完成一个投资周期后持币伺机而动, 寻找下一个投资机会。

关于被媒体广泛热评的《别让李嘉诚跑了》相关话题, 本文认为国际资本是自由流动的, 该走的就会走, 没必要也不能阻止其流动。房地产经历了十几倍增长甚至更高的暴利期后, 市场增速放缓甚至负增长, 李氏家族在房地产价格尚未下降之前撤离, 收割了前期市场发展的暴利, 规避了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这是理性商业决策。一旦市场重新出现赚钱效应, 及良好成熟的国际化投资环境, 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李嘉诚们”也会不请自来, 商业的逻辑本是如此。

近年来, 外资撤资主要集中在一些劳动密集产业, 这是我国人口红利减少的自然结果, 需要客观认识。近年来, 中国吸引外资的优势发生了很大变化, 中国的劳动力、土地、原材料、能源等成本不断上升, 低端制造业不再适合中国市场。

根据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的研究, 如果美国的生产成本指数为100, 中国的生产成本指数为96, 二者的生产成本已经非常接近。而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的生产成本指数分别为87, 91和83, 都小于中国。同时, 随着中国外资优惠政策的逐步淡出、本土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带来的激烈市场竞争、中国消费者更加成熟和理性等, 对一些成本寻求型的制造型跨国公司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转而投资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如越南、缅甸、马来西亚等国或返回本国。这种外资撤离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属于我国经济“成长的烦恼”, 不应过度恐慌、悲观。“亚洲四小龙”在发展的过程中也经历了类似的经历, 这些国家和地区早期发展也借助廉价的劳动力成本, 不断发展壮大。

近年来, 我国利用外资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主要表现以下方面。

第一, 外资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配比例产生对调。服务业成为引资增长点, 制造业吸收外资占比逐年下降。

从2011年开始, 我国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首超制造业, 其后服务业比例不断提升。2011年, 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为47.62%, 超过制造业的44.91%;2013年, 服务业吸引外资占比首次过半, 达到52.3%。2014年服务业吸收外资占比继续上升, 达到55.4%, 超出制造业22个百分点。2015年1-10月, 我国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在全国总量比重继续上升至61.2%。我国制造业吸引外资比重持续减少, 而我国吸引外资总量稳步提升, 意味着服务业利用外资的空间在不断扩大, 成为吸引外资新的增长点, 显示着我国利用外资结构的优化。

第二, 外资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内部结构呈现了可喜的发展态势, 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产业的占比增加。

2015年1-10月, 制造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75.8亿美元, 同比增长11.6%, 占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总量的23.3%, 其中通信设备制造、电子器件制造增长迅猛, 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143.6%和36.2%。2015年1-10月, 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634.2亿美元, 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67.6亿美元, 同比增长57.5%, 占服务业 (除房地产外) 实际使用外资总量的17.5%。

第三, 我国利用外资在地域结构上趋于合理。

长期以来, 东部吸引外资优势远大于中西部地区, 东部实际使用外资在全国占主导地位;2011年, 东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占全国总额的83.27%。随后几年中, 中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增速高于东部地区, 虽增长缓慢, 在全国占比不断放大。中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占比从2011年的16.72%, 逐步上升至2012年的17.2%, 至2014年的18.1%。东部要素成本的上涨以及资源环境的约束, 促使一部分成本寻求成的外资企业向中西部继续转移, 中西部的利用外资占比将持续增长。

第四, 国际高端、创新资源要素向我国不断聚集, 跨国公司总部、研发中心、运营中心、投资中心等高端功能性机构涌现出来, 彻底改变了我国外资聚集在低端制造业的状况。

从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底, 中国在研发领域吸引的外国绿地投资规模位居世界之首, 项目数量位居全球第二。跨国公司在中国投入了88个绿地投资研发项目, 投资总额为55亿美元;在吸引绿地投资研发项目金额上超过美国, 在数量上与美国非常接近, 仅比美国少了3个。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成为聚集高端要素的中心。截止2015年3月, 北京拥有跨国公司总部企业和研发机构达到762家。截止2015年9月底, 上海拥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25家, 其中亚太区总部38家、投资性公司307家、研发中心391家。2015年, 世界500强中至少有10家在深圳设立了地区总部, 30多家在深圳设立了研发中心或采购中心。跨国公司总部、研发中心、运营中心等的在我国的大量聚集, 必将发挥各种功能性总部的辐射和带动效应, 成为全球创新和活力的源泉, 促进全球资源高效配置, 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

第五, 自贸实验区的设立对促进外资结构优化升级起到引领和促进作用。

2015年4月, 我国新增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实验区正式挂牌;同时上海自贸实验区扩展区域启动;至此, 我国形成了4个自贸实验区平衡发展的格局, 自贸区的各项改革和开放措施, 极大地激发了外商投资的热情。以最早成立的上海自贸区为例, 2014年上海自贸试验区合同外资金额约占上海市的三成, 而服务业开放给外资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服务业利用外资占比超过九成;金融、文化、工程设计、旅行社、法律服务、演出经纪等服务业吸引大批外资涌入, 这将极大地改变外资产业结构。目前, 我国自贸区表现出较强的外资吸引力。2015年前9个月, 我国四个自贸实验区共新增外商投资企业4639家, 吸收合同外资3461.1亿元人民币。4个自贸区新增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同期新增外商投资企业的24.4%。随着全国4个自贸区的各项进一步扩大开放和投资便利化措施的逐步深入, 将进一步优化外资产业结构, 提升我国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

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执行将促使外资结构加速转型, 大量服务业、制造业的高端产业对外开放将为外资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根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通过的《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 2015年至2017年, 负面清单制度将扩大在全国的实行范围, 探索形成全国统一的负面清单及相应管理机制。2018年, 全国将统一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负面清单制度从2013年在上海自贸区首次试行, 逐年完善;负面清单数量从2013年的190条, 到2014减至139条, 2015年进一步减为122条, 显示出我国对外资开放的决心和力度。

可以预期未来越来越多的原来禁止外资进入的行业将逐渐对外资开放, 面对广阔的市场空间, 不但有大量的存量资本转入, 还会有增量资本的大批涌入, 以抓住市场先机。

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外资顺势而为抓住成长机会。我国是传统的制造业大国, 制造业规模全球第一, 吸引了大量外资。《中国制造2025》提出建设制造强国的第一个十年行动计划, 是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迈向高端化发展的跨越阶段。其中未来重点发展的10大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

未来十年, 围绕“中国制造2025”所部署的产业基金将达到5万亿元, 而另有上千亿元的科研基金将投入智能制造工程的研究中。10大重点领域中, 很多领域都是未来潜力无限的新兴产业, 是增量市场, 代表未来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方向;对外资来说是巨大的市场机会, 分享中国新兴产业高速成长的收益。

服务业进一步放宽的市场准入, 外资大有可为。中国在向发达国家迈进的过程中, 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所占比重不断提升;2015年一季度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首超50%, 增长超过工业, 距离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在GDP中占比80%左右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仅满足物质的丰富, 更需要服务产业在内容、质量、档次上的加速提升, 如医疗、教育、娱乐、金融、养老等产业都有大量需求, 服务业的附加值高于工业, 盈利水平更加可观。根植于成熟发达国家市场的国际资本, 更熟悉服务产业的发展规律和商业模式, 服务业逐渐对外资开放, 更能把握服务业发展的大好时机, 为市场引入更多的选择和竞争, 促进了市场的繁荣。

投资别墅正当时 篇4

别墅、公寓两重天

2009年,在普通住宅市场,恐慌性、投机性需求陆续入市,价格一路豪涨;而进入2010年后,上涨的预期继续放大了成交量和价格增幅。而与“凶涨猛于虎”的普通住宅相比,别墅产品的涨幅明显温和很多。可以说,别墅、普通住宅二者走出了冰火两重天的市场行情。

据易居CRIC系统统计,近13个月的时间,北京商品住宅的均价上涨了82%。而北京别墅上涨幅度仅在10%-20%。2010年3月,北京别墅的成交均价是22694元/平米,环比仅上涨2.6% 。而从历史数据看,别墅的每平方米单价基本上与城市公寓的价格是一一对应的。这说明,要么普通住宅的价格被提前透支,要么别墅价格被严重低估。

2010年3月,据北京房产交易中心数据,北京别墅成交总金额27.7亿,环比增长1.24倍。销售套数为420套,环比上涨103.88%。4月,北京春季房展的信息反映,京城别墅经过几年的累积,300万以下别墅已难觅踪影;传统的中央、西山、奥北等核心区,已昂首迈入千万时代。京郊打“性价比”牌的别墅开始大展拳脚,除了燕郊、涿州、固安等大家熟知的区域,香河、蓟县、大厂、怀来的别墅项目也崭露头角,售价较低。

第一太平戴维斯的最新报告也显示,2010年第一季度,北京高端别墅的平均售价达到33,500元/平方米,环比上涨13.1%。在租赁市场,高端别墅的平均租金上涨0.4%,达到每月116.7元/平方米。

老牌别墅区仍最吃香

从去年一整年和今年最新的成交数据看,在各区域中,西山别墅区由于上风上水的地理优势及稀缺房源的因素,一直一枝独秀。3月份,其以近3万9千元均价,成为北京最“贵”别墅区。

潮白河别墅区则以其水域、优越的自然环境及升值潜力受到购房者青睐,以2万9千平方米的成交量成为销售面积冠军。

中央别墅区,是北京最成熟的国际别墅区。从生活配套上来说,它是目前所有别墅区中最便利的,拥有空港和成熟的国际学校,随着新国展日渐成熟和地铁的利好,当地的别墅仍有潜力。日前,该区域某高端别墅新盘开盘均价为5万元/平米,而二手别墅的价格基本上在2-3万元/平米左右,仅从单价上看,这仅相当于城区五环内公寓的价格水平,非常有竞争力。同时,因为国际学校的存在,该区域的学区投资价值也超过其他区域,因此这个区域位置较好的二手别墅很值得特别关注。

与此相似的还有奥北别墅区。自然条件好,交通方便,尤其是经过近四五年的大发展,该区域日渐成熟,一般新盘售价维持在2-3万元/平米左右,从价格和涨幅看,都小于中央别墅区,二手别墅价格在1.5-3万/平米。易居中国的分析师周浩杰分析说:“该区域在政策方面有一个利好,昌平重资打造未来科技城,正好就在奥北别墅区附近,对于当地基础设施会有很大提升,而这些所有投入最后都会转化成当地楼盘的附加价值。寻找田园居所的中产阶级可以多关注这个区域。”

2009年的北京成交热点别墅区域中,北六环、中央及城南别墅区分别以510套、453套、444套位居前三。其中,城南经济型别墅因深受改善性购房者的关注而有旺盛的需求。但今年以来,该区域表现稍显平淡。该区域的购买需求,总体是根据实际的工作和生活需求来取舍;同时,由于上风上水的传统观念,其对高资产净值人士的吸引不如传统老牌别墅区。市场一旦出现风吹草动,他们总是首当其冲。

但是,对于一般有改善需求的别墅自住者而言,只要交通便利,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都是不错的选择。业内人士分析,京石第二高速开通以后,沿线区域将受热捧。正如当年京承高速开通,带动北六环、怀柔密云别墅价格飙升一样,京石第二高速的投入使用,将激发京西南高端山地别墅的开发与投资热潮。

别墅供需缺口拉大

4月,房产宏观调控重拳频出,但可预见对豪宅影响不大,因为富人的资金流通渠道与普通市民不同,受信贷政策影响小。而且对于投资者来说,任何情况下都会有机会。或许,从今年开始到未来几年,是人们和别墅梦想最接近的时期。

别墅是居宅之外用来享受生活的居所。别墅与普通住宅相比,除了基本功能相似还有很多不同之处,最基本的,这是一种带有诗意的住宅,代表着人类的某种理想。某种程度上说,拥有别墅,是成功人生的标准:1. 处于社会最富裕阶层或特权阶层,可看作是“富贵”的象征;2. 有闲暇享受自然自在的生活,既富贵且有闲。远离尘嚣,回归纯朴的别墅生活已成为广大精英之共识。

中国经济长期良好发展下,新财富阶层越来越多。4月《2010年胡润财富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内地千万富豪人数已达87.5万人,亿万富豪5.5万个,其中北京以15.1万位千万富豪和9400位亿万富豪排名第一。胡润表示,“还有很多超级富豪潜在水下,不被我们所看到。”

这一部分人的居住需求和带给别墅豪宅的市场潜力显而易见。中国人“有天有地”的置业情结根深蒂固,对于“居风水,接地气”的追求,使得别墅成为财富阶层“由富而贵”的终极追求。分析人士认为,改善性需求会在未来长期稳定存在,从而有力支撑别墅保值升值。

然而,自2006年限制用地开始,别墅的总体供应量呈现渐少趋势,政府一再重申严禁向大户型和别墅住房建设供地。周浩杰分析说,2009年6月以后北京月均别墅成交量保持在500套,需求很大,而别墅供应不足的态势进一步凸显。2010年3月,北京别墅市场的新增供应量为0.26万平方米,成交量大幅上升,为12.69万平方米,市场供求比为1:49.7,供需缺口很大。

独栋一枝独秀

“资产配置”听起来似乎是一个“避免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安全策略的老观点。别墅作为一种高尚的居住方式和投资品种,应纳入到“家庭资产配置”的大框架里来考量,做出更科学的安排。对别墅投资情有独钟的钟仰民先生说,通常情况下,投资者应用50%的资产购买别墅作长期投资,剩下的则可考虑用于投机,也可考虑购买地产股。而作为专业的投资客,别墅投资应该加大比例,把七成投入别墅市场,用三成资产保持平衡稳定。

如何寻找到一个保值且容易出手的“金牛”别墅项目?钟仰民说,有效的办法是以既定的投资额度,寻找价值洼地。价值洼地说的是潜力——是这个区域的未来,是这个地块克服自身缺陷提升价值的能力和可能性,只是眼下被低估了。此外,应该选择较扎堆的地段,孤零零的别墅区不利于居住,因为靠一个开发商无法提供业主所有的生活必须,只有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催生当地教育、商业、医疗等配套的发展。

2009年的热销数据证明,热点别墅项目凸显出稀缺的地理位置、优越的园林环境、居住舒适度高、知名的企业品牌等特征。具有不可复制的因素是别墅的保值点,市场最新动态表明,购买别墅的客户最看重的稀缺资源,由过去从地段、交通、外观、使用功能等因素,转变到今天对天然景观考虑较多。

消费者买豪宅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尝试新的生活方式。一度,经济型别墅,如双拼、联排、叠拼,来势汹汹,呈现出与传统意义的别墅分庭抗礼的趋势。这代表了一类需要初次感受别墅生活的人群,其受众面很大,基数增长很快。中产阶层队伍的壮大和收入的提高,为经济型别墅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但也有专家认为,经济型别墅导致大量的落后模式,既浪费土地资源,同时也背离 “别墅”的真正含义。在市场上,今年以来,独栋别墅以220%的环比增长率将其他形态别墅远远抛在后面。

期货投资正当时 篇5

自然环境不断恶化, 水质变得越来越差, 我国目前的自来水水质普遍不理想, 特别是二次供水, 水箱污染严重。而与此同时, 人们对生命质量的追求却与日俱增。净水设施在国外早已普及, 美国净水设备的销售额每年高达30多亿美元, 日本年产销净水设备240万台, 两国的家用净水设备的普及率都超过70%。而国内市场刚一启动, 巨大的市场份额引来各路资本在业界搏杀, 这是市场自由选择的过程, 也是优胜劣汰的过程。六化多氧健康水凭借多项专利技术, 其水质一流、口感上乘, 在竞争中独领风骚, 成为行业领跑者。

多项专利填补国内空白六化水带您走进健康养生时代

但是, 究竟什么是健康水, 健康水和我们常见的纯净水又有什么区别呢?纯净水是相对酸性的水, 在制作过程中, 水的大构造已经被破坏, 组成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 微量元素等也被完全破坏, 剩下就是已经退化了的只有水形态的水了, 如果长期饮用, 体内细胞会变成偏酸性, 那是万病之源。一但体质成酸性, 细胞作用就会变差, 身体各个器官的作用, 组织机能也会减弱, 新陈代谢趋缓, 废物就不容易排出, 肾脏与肝脏的负担就会加重, 从而导致慢性病形成。到底喝哪种水才能够达到健康的标准呢?可喜的是, 这些疑问在六化水处理研究所这里都得到了解答。步占岭所长很早就关注这一领域, 一心致力于健康水生产设备的研发。步占岭先生所领导的研究所为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科技型企业, 专业从事水处理设备研究、推广, 技术力量雄厚, 拥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六化养生活性水 (专利号:201010190554.4) 、脉冲放电六化水设备 (专利号:200610040218.5) 、多氧还原水装置 (专利号:200520134016.8) 。通过多年的技术攻关, 根据人体各种生理机能的健康需求, 潜心研究出超越纯净水设备的更新换代设备——六化多氧健康水设备。该设备2006年在国内首先独家推出, 一经推出就通过国家质监局检测合格、卫生部审核通过, 达到国际饮用水标准, 通过IS09001:2000国际认证标准。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通过了国家科技委员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根据检测, 六化多氧健康水完全符合这七条标准。六化多氧健康水通过物理法水处理技术, 采用铜银电极杀灭细菌, 保留水中原有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增加水中含氧量, 提高水的活性, 达到无毒无味、水分子团簇结构小、溶解力强、容氧量大, 使水质口感绵软、甘甜。这是其它同类水处理设备无法与之相媲美的。不仅是适合人长期饮用安全的健康水, 而且具有明显的调节肠胃功能、调节血脂、抗氧化、抗疲劳和美容养生作用。六化技术可以说是对饮用水行业进行了一次全新的变革, 带人们进入了一个健康养生时代。

六化多氧健康水声名鹊起加盟投资坐享其成

“六化”——矿化、磁化、滤化、多氧还原、电子活化、脉冲放电六种新工艺, 研制开发出纯净水换代设备——六化多氧健康水设备, 并且拥有“六化多氧水”“六化养生水”、“六化健康源”新的水商标, 可免费授权加盟商使用。此设备是一个新兴行业, 一个新的商机, 这一大新商机关键在于具备占领市场的四大新优势:1、纯净水已开辟现有的消费市场, 不需要进行前期市场开发, 只要以高标准、高质量、高品位的健康水优势在当地稍作宣传即可赢得消费者热购, 能够迅速占领和垄断市场;2.生产成本只是纯净水的一半, 具有低廉的成本优势与之抗衡;3.设备一步到位, 确保产生后来者居上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六化多氧健康水被推荐为中国新农村建设论坛指定用水!中国发明家论坛指定用水!在由中国发明家协会、科技日报、中国知识产权报社、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支持并主办的第二届“发明创业奖”颁奖典礼即“第一届中国发明家论坛”开幕布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政协会议厅隆重召开, 来自全国各界的发明家共同见证了这一场高端盛会。六化多氧健康水设备被列入大会特别推荐产品, 六化多氧健康水也被推荐为大会指定用水。企业荣获“重质量、守信誉先进单位”、“中国企业诚信经营示范单位”、“守诚信, 重质量, 百家诚信企业”、“质量信誉服务AAA级会员单位”等荣誉称号, 成为江苏省徐州市质监局推荐企业。以自营小型水厂、日产1000桶设备为例 (注:5加仑/桶) 日产成品水利润:所需水费:40吨×2元/吨=80元, 电费:60度×0.8元/度=48元, 人工费:40元/人×6人=240元, 合计费用368元, 桶盖、商标、包装膜0.12元/桶, 每桶综合成本不到5角钱。按售价每桶4元计算, 月利润10万元。创业者们了解到六化多氧健康水所拥有的广阔市场和巨大利润, 纷纷加盟并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事业。利用六化高科水处理设备, 凭借内在的质量, 使水质口感绵软、甘甜, 生产成本只是纯净水的一半, 各自在当地 (区域独家保护) 饮用水领域独占鳌头。随着六化多氧健康水在全国的迅速推广, 加盟商已经覆盖新疆、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江西、山东、江苏、河南、安徽、贵州等全国二十多个省的近百个城市。

人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对于生活品质也越来越高。成功不是偶然, 它是由诸多因素奠定基础而搭建的一个必然。六化多氧健康水符合国家食品安全要求, 顺应市场需求。

咨询热线:0516-88927333 88972777

传真:0516-88927444

地址:江苏省新沂市钟吾路19号

网址:www.xylhsy.com

投资美国正当其时 篇6

与此同时, 迅速发展的中国企业也对投资美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1月6日, 在美国“探路”的中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出席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午餐会时披露, 截至2010年11月底, 中国企业对美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超过44亿美元, 为美国经济复苏和保障就业作出了贡献。《洛杉矶时报》20日在头版头条报道胡锦涛主席对美国访问时指出, 中美两国在胡锦涛主席访美期间签署的450亿美元商业合同, 将为美国创造23.5万个就业岗位。

加州在呼唤

1月3日, 72岁的美国民主党加州议员布朗宣誓就任加州州长, 接手处理加州高达200多亿美元的财政赤字和超过12%的失业率。布朗向全州人民宣称:未来的4年不会是空头支票。阔别州长这一职务28年来, 布朗第三次执掌加州, 加州华人对布朗充满希望与期待, 指望他在未来4年带领加州共渡难关。布朗拿什么兑现“支票”呢?

面对无论谁上任都烫手的财政赤字, 不少华裔人士认为, 来自中国的投资将是加速加州走出经济困境的催化剂, 值得布朗和加州好好争取和把握。

事实上, 中国正在参与加州高铁项目的竞标。目前已经有8个公司与加州高速铁路管理局签署了谅解备忘录, 将分享高铁信息并决定参与竞标加州高铁工程。美联社报道说, 在所有有意参与加州高铁工程竞标的公司中, 来自中国的南车集团获胜希望最大。因为南车集团不仅希望参与轨道修建和提供动车, 还计划提供资金支持, 甚至希望将来能够参与运营管理。

加州只是一个缩影, 整个美国何尝不期待中国的投资, “拉兄弟一把”。背负高债务、高失业、房地产低迷这“两高一低”的沉重负担, 美国经济复苏的前景难言乐观。执政的民主党中期选举失利, 奥巴马要想在两年后实现连任目标, 必须使经济尽快复苏, 走上正轨。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最有经济活力的新兴市场, 中国是美国经济复苏最好的帮手。较之几年前对中国企业投资美国的戒备, 当下美国政经界向中国企业频频摇动橄榄枝, 无不期待中国伸出投资之手。

美国驻北京大使洪博培指出:“中国企业大把钞票在手, 应该成为投资美国经济的来源, 这样的投资有助于将工作机会留在美国, 也能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资深教授鲍泰利曾作为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在北京工作多年, 他认为长期以来中国对美投资不足, 中国企业缺乏经验只是原因之一, 更重要的原因是美国国会对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投资有安全上的忧虑, 这种忧虑抑制了中国企业的投资热情, 其实这种忧虑毫无根据。

在2005年, 当中海油尝试竞购加州联合石油时, 美国国会议员曾担心会危及国家安全而予以阻挠, 终致中海油退出竞购。但如今在失业率高企的情况下, 中国的投资无异于雪中送炭。国企天津管道集团将在得州建造一个价值10亿美元的钢管压制机, 创造500~600个职位。太平洋世纪汽车则在去年11月底购得通用汽车旗下的Nexteer, 养活3600多名当地工人。

释放流动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之下, 中美经济互为枕头, 中国投资美国, 自身也有利可图。最直接的收益是释放了流动性, 为热钱分流找到了好的渠道。去美国投资, 等于是筑渠放水, 减轻了国内流动性带来的压力。让美元国债回归美国, 减少资产缩水的风险。

在成为美国公司廉价工厂多年之后, 中国企业近年开始颠覆外包方向, 转而到美国投资设厂。纽约经济研究公司的一项研究成果指出, 在2010年1~9月, 中资在美国的投资计划或并购总金额达28.1亿美元。国际货币基金 (IMF) 预计, 2010年中国海外投资将首度超越外国在华新增投资。

在美国投资办厂的总成本不一定比在国内高。即使美国人工昂贵, 投资设厂也不是无利可图。在亚利桑那州投资建设太阳能发电站的中资尚德电力, 因采用更先进器材提高了效率, 30名当地工人等于无锡工厂的100名工人, 成本仅多10%。而中国运城制版在南卡罗来纳州买下6.5英亩土地只花35万美元, 若在上海或东莞购置同样面积土地, 费用将4倍于此。此外, 美国电费更为便宜, 而在当地生产的商品又可避免贸易壁垒。清洁能源等行业可享受优惠政策, 企业本土化还可零距离地学习美国市场管理经验。同时, 人民币持续升值也会降低投资成本。

正因为看准美国市场, 万向集团捷足先登。万向美国公司致力于构建涵盖欧美两大洲的万向零部件市场网络, 确立国际品牌地位, 先后在美国、英国、墨西哥、委内瑞拉、巴西、加拿大等国设立了销售公司。在1997年8月, 万向美国公司实现了产品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配套, 三年就实现了从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第一家进入美国维修市场到第一家进入美国主机配套市场的飞跃。

熟悉国情规避风险

平心而论, 中企投资美国有一定的风险。投资美国的中企一定要熟悉美国国情, 努力规避风险。

要有游说功夫。美国人喜欢把经济与政治联系起来, 美国国会有一帮人整天盯着中国, 对来自中国的投资疑神疑鬼, 动辄抡起管制的大棒。中国企业在美国发现投资新大陆的同时也要关心政治, 防范政治风险。华为在美国的坎坷境遇就很揪心。因此, 中企需要有大智慧, 在进入美国之前一定要想方设法做足游说功课, 游说能使美国国会、政府更了解你项目的目的是有益于当地、无害于美国的, 可以有效地改变有话语权者的态度。

要吃透美国投资指南。美国政府对外资进入非金融领域有严格的制约, 比如阻止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外企顺利进入像石油或矿山等资源行业、钢铁业、光纤业这样一些相对敏感的领域。但美国政府鼓励外资在清洁能源等环保方面投资。回避投资的“雷区”, 切入一些不起眼但不是无利可图的领域, 避免触痛美国人的敏感神经, 你就离成功更近一步, 来自中国的资本就会有大显身手的机会。

要有法律意识。在美国投资办厂, 要根据美国的司法程序规避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在美国一旦官司缠身是非常麻烦的, 一是诉讼成本高, 二是审理时间长, 一般企业拖不起、吃不消。因此, 要熟悉美国的司法环境, 熟悉美国的法律条款, 掌握浩繁的经济法规, 不要贸然触法。

要有灵活的退出机制。投资需要胆识, 退出亦需要智慧, 要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退出机制, 发现危机端倪, 及时抽身, 保证资金不受损失。

股指期货推出正当时 篇7

融资融券风险可控性低于股指期货

不可否认,融资融券业务与股指期货两种交易工具在交易方式上有一定的神似,但并不形同。融资融券业务也存在做空机制——融券业务,但是其做空方式与股指期货不同。融券业务所产生的做空机制属于一种类似于利率回购的一对一OTC衍生品交易模式,其风险的可控性要小于股指期货。由于股指期货采用的是标准化合约并且在交易所进行集合交易,市场透明度高,各种风险控制措施完善,因此股指期货的风险可控性要远远大于融资融券业务。融资融券业务在2006年发布《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后搁置了一年之久,而股指期货的准备工作自2006年起一直在紧锣密鼓地开展之中,测试仿真交易也已经开展数月有余,二者的准备情况可见一斑。

长期以来,融资融券中的融资业务一直以一种灰色形式存在于证券公司的业务范畴之内,因此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有利于规范证券公司对客户的融资业务,提高业务透明度,防范风险。但是,目前已经出台的融资融券的有关规则(如《上海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实施细则》)这类比较细化的操作指南,毕竟是在将近2年以前所制定的,当前的股市与两年前的市场已是大相径庭,这个事实细则是否使用,应当效仿股指期货进行模拟交易予以检验,方为稳妥之举。其实,在现货基础上的融资融券业务,其交易机制比股指期货更为复杂,若不进行仿真模拟交易,将会留下风险隐患。

同时,投资者教育和投资者保护也是开展融资融券业务不得不需要考虑的问题。股指期货的投资者教育已经历时两年,遍布全国。而融资融券业务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还相对陌生,而且融资融券业务的门槛较低,因此投资者教育应当比股指期货更加深入。

股指期货推出不以融资融券为“前戏”

股指期货何时推出,已是老生常谈,期货行业、证券市场已对此有些疲惫不堪,惟有一些学者仍在津津乐道地讨论,加之融资融券开闸,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推出的先后主次的讨论也逐渐升温。其实,股指期货的推出并不以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为必要前提条件,实际上,二者存在许多不同之处。

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业务的参与主体不同,由于股指期货的合约标价较高,所以保证金较高。以当前点位计算每张合约需要保证金12万左右,因此股指期货的参与主体为机构投资者,只有资金规模较大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个人投资者才有可能参与。融资融券业务的投资者构成会更加多元化,根据2006年公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实施细则》规定,融资买入、融券卖出的申报数量应当为100股(份)或其整数倍,融资融券的交易保证金比率不得低于50%,虽然保证金比率高于股指期货的10%,但标的股票价格较低,且多元化,因此一般的普通投资者也可以参与融资融券业务。

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业务的交易对象不同,股指期货的交易对象为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而融资融券业务的交易对象为满足上证所实施细则的规定的证券基金、股票与债券,因此融资融券业务的交易对象更加广泛。

同时,融资融券业务不会与股指期货一起形成对市场的操纵,上证所与中金所均制定了详细的风险控制措施。上证所在融资融券交易细则中规定,单只标的证券的融资或融券余量达到该证券上市可流通市值或流通量的25%时,交易所可以在次一交易日暂停其融券卖出,并向市场进行公布。中金所也采取保证金制度、强行平仓制度、价格限制制度、限仓制度、大户报告制度、强制减仓制度、结算担保金制度与风险警示制度等控制股指期货风险。因此,利用融资融券或股指期货操纵市场的可能性非常小,特别是股指期货已经经过很长时间的模拟交易测试,风险制度运行良好。

又一关键时间窗口到来

股指期货曾经与三次推出的时间窗口擦身而过。第一次时间窗口在2006年4月到lO月,那时股权分置改革已稳步推进一年有余,证券市场各方都沉浸在中国证券市场驶入良性轨道的喜悦之中,中国殷市也正逐步进入后股权分置时代,借中国股市根本制度改革顺利完成的东风,股指期货的推出必将成为涅磐在后股权分置时代的凤凰。

第二次时间窗口,在2007年初至2007年4月份,新的《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正式颁布实施,期货市场交易管理更加规范,也更适应股指期货等金融期货推出的新的时代背景。第三次重要时间窗口在2007年末。那时,股指期货正式上市时间最晚在12月28日公布的传闻,在坊间不胫而走,中金所对于股指期货的准备工作速度也开始加快,但股指期货又一次与时间窗口擦肩而过。

股指期货的推出应当根据各方面条件相机抉择。目前,推出股指期货正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时机,正处于推出的又一次时间窗口。推出股指期货的天时、地利、人和均已具备。中国改革开放更加深入人心,经济连年保持快速增长,近年来政府又大力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此次印花税调整更进一步体现了我国政府对证券市场的重视与爱护。从交易、结算制度的完备性,交易系统压力测试的完成性,会员结构的合理性,风险防范措施的完善性,以及期货行业结构的优化性来看,证监会、中金所对于股指期货上市所做的准备工作也可以说是无微不至。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股指期货若再彷徨不前,必将产生经济的外部负效应,在长达近2年之久的准备过程中,各方均都耗费了太多的精力、人力、物力、财力于此,时间成本、机会成本已经让市场各方不堪重负。

上一篇:瓯江文化下一篇:载体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