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膜”主题

2024-08-10

“隔膜”主题(精选7篇)

“隔膜”主题 篇1

摘要:“隔膜”作为一种社会病象在“五四”时期被普遍地发现和感受。小说领域“隔膜”主题一度成为流行的主题。“隔膜”主题的流行是当时新文学作家们作为启蒙大众的一种文学策略。对于“隔膜”的普遍关注表达了“五四”新文学作家对于民主, 自由的殷切期盼。

关键词:隔膜,“隔膜”主题,“五四”时期

前言

“隔膜”作为一种社会病象在“五四”时期被普遍的发现和感受。在小说领域“隔膜”主题一度成为流行的主题。新文学作家穷尽其能表现横亘人们心灵的“隔膜”。

隔膜感的存在具有普遍性。它存在于“我”与普通的他人之间、“我”与同志、同道之间, 也存在于“我”与爱人。更多的时候, 人会天真的认为父母、爱人会带给自已想象中的那种心灵相通的体恤, 然而最终发现, 事实却恰恰相反, 有些伤害恰恰是以爱得名义给予的。

一、爱人之间

鲁迅先生以爱情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伤逝》表现出的是家庭中“我”与爱人之间的“隔膜”。小说文本通过子君和涓生自主爱情、婚姻的悲剧剖析了青年知识分子在追求个性解放、爱情、婚姻自主的路上产生隔膜的人生悲剧和产生这一悲剧的社会内涵。涓生和子君在追求个性解放, 反抗旧势力中, 建立了真挚的爱情, 而涓生尤其欣赏且感动于子君当初的勇敢和无畏。

“默默相视片刻后, 破屋里便渐渐充满了我的语声, 谈家庭专制, 谈打破旧习惯……她总是微笑着”[1]

但是同居之后, 涓生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共同的婚姻生活中, 涓生面前出现的是一个陌生然而传统的子君, “我也渐渐地清醒地读遍了她的身体, 她的灵魂, 不过三个星期, 我似乎于她更加了解, 揭去许多先前以为了解而现在看来却是隔膜, 即所谓真的隔膜了。”[2]

这真的隔膜便是他们二人在思想观念和文化情趣上的不相投以及各自对在家庭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认识的不同之间的冲突。当爱情神秘的面纱渐渐褪去, 步入平淡的婚姻生活, 琐碎的家庭日常生活以其巨大的力量在无形中消磨和整合着他们各自的理想。对于子君而言, 摆脱旧式封建家庭的束缚, 缔结经由自由恋爱而结合的婚姻, 就是她作为一个半新半旧女性的全部理想追求。在子君这个追求个性解放的新时代女性的骨子里还流淌着旧式贤妻良母的血液。传统文化对于女性家庭角色的界定经过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已经内化为中国女性的自觉行为。他们结合后, 子君终日以操持家务琐事为己任, 连和涓生谈天的工夫都没有, 忽视了夫妻间的感情交流。涓生喜欢花, 买来后却被子君枯死在墙角。涓生丢了饭碗, 觉得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而子君却为之觉得颓唐;涓生为了生计而翻译书稿, 子君却每日川流不息叫吃饭, 而打断其思路, 使涓生不能安心于工作。涓生时时思索着新的生路, 子君却为油鸡阿随伤心。涓生注重夫妻感情的交流和精神的一致, 认为情侣也必须是战士, 在和旧势力的斗争中一同前行, 给爱情注入新的动力和内涵;而子君却对此并无理解, 在家庭琐碎的生活中消解了一切追求和志向。这种思想、文化、情趣上的分歧造成了他们精神上的隔膜。从表面上看导致《伤逝》中的爱情悲剧的直接原因是涓生的失业, 此外还有社会环境的现实压力以及世事人情的倾轧, 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构成这幕爱情悲剧。但是究其根本原因爱情的得失成败并非取决于此, 而是在于双方是否有心声的交鸣和心灵的应答。由爱走到不爱, 绝不是从朝到夕的行程。我们从行文中可以看出领略个中滋味的双方也曾为消散隔膜与孤独付出过自己的努力。涓生虽日渐冷漠, 对子君的日夜操持, 还是感念于心的。于是忠告她:“我不吃, 倒也罢了;却万不可这样地操劳。”[3]只是, 在这些话语中对子君的理解与懂得又有多少呢?所以, 子君听后, 神色却似乎有点凄然。“……然而还是这样地操劳。”[4]对于涓生的冷漠, 子君早已感会, 便于犹疑中逼对方做出许多虚伪的温存。可是, 将温存示给子君, 这虚伪的草稿, 便写在涓生的心上。就这样, 从一开始涓生侃侃而谈到后来的无语, 二人走完了由爱到不爱的过程。男女两性间的身心体验的不同, 使他们永远都不可能同感同受。子君始终是以一个温柔听众的角色来接受涓生的爱的。她总是微笑点头, 两眼里弥漫着稚气的好奇的光泽, 房间里充斥的全是涓生的语声。就本质而言, 他们之间的爱匮乏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对话。在爱情的行旅中他们都是孤独的行路者, 以至于后来相爱的双方停止了心魂相会, 在彼此猜疑和隔膜中走向另一个极端——自我中心主义。陷于自我中心主义中的他们不可避免地会囿于一己的狭小空间, 自足于自我心潮的起伏落降, 不自觉地总是以一己心中理想性别的范式去规约对方, 以至于对方为何失范却从未想过, 更不曾想过向对方敞开心扉。生活在一起之后, 涓生在一己沉想中对子君颇多苛责, 却从未向她道出, 问个明白, 只是一个人暗中怨怪与不满。他反感子君与那小官太太的暗斗, 是因为她那不快活的颜色, 也使他一样地不快活, 却未曾试着设身处地地替子君着想。在涓生伏案构思时, 又厌于子君的催促吃饭, 认为她没有先前那么幽静, 善于体贴了。子君的诸多无奈他没有想过, 只是耽于自我天地中, 最后, 居然认为自己忍受着生活压迫的苦痛, 大半倒是为了她, 直至提出分手免得一同灭亡。涓生和子君虽然一同受着社会的迫害彼此却无法真正的沟通和理解。精神上的隔膜导致了他们爱情的消逝和彼此最终的人生悲剧——子君黯然神伤的离去, 不堪封建礼教的折磨和自身婚恋理想幻灭的打击, 付出了昂贵的生命代价;涓生则带着巨大的心灵创伤走向不可知的未来。

“我心的苦, 知者无人——然亦未始非不幸中之幸, 免得他们更和我格格不入了。我于无意中得交着你, 又无异于短时间中交情深可这步田地!这是我最满意的事, 唉!露沙!这是我们一线的生机!有无上的价值!”[5]在露沙回复梓青的信中, 我们看到了露沙在面对与梓青的爱情时的犹疑和不确定。“……谁知你竟误会我的意思, 说出那些痛心的话!……我也知道世界最宝贵, 就是能彼此谅解, 我在世上混了二十年, 不遇见你, 固然是遗憾千古, 既遇见你, 也未尝不是夙孽……”[6]庐隐的《海滨故人》诉说的是相恋男女之间的隔膜。在这里, 相爱的人也无法逃脱隔膜的宿命。爱只是企图心灵沟通的动力, 却很难达到彼此完全理解的终极。在某种意义上讲爱的名义下是刻骨的伤害。

在叶圣陶的短篇小说《云翳》中也表达出类似的感受。即便是夫妻之间也因存有戒心, 不能作心与心的交流。凌叔华的《中秋晚》中, 矛盾冲突使夫妻之爱渐行渐远, 以至于“夫妻之间, 虽不再龌龊, 总觉得彼此心中新立了一块冰冷的石碑, 上边刻着你们不过是同吃饭的人而已一些字。”[7]

二、亲人之间

封建礼教造成人性的全面异化, 导致人成为“礼教中人”。当家庭成员与封建礼教发生冲突的时候, 封建家长选择的是维护封建礼教, 而不是回护亲情。封建家长依附礼教规范, 往往成为封建礼教杀人的帮凶。封建家庭淡漠了亲情关系, 礼法关系成为了处理家庭矛盾的准则;于是, 上演了一幕幕骨肉相残的悲剧。

冰心的小说文本《斯人独憔悴》中, 颖石和颖铭兄弟俩在时代潮流的推动下, 积极投入反帝爱国运动, 却遭到顽固封建势力代表人物父亲的严酷禁锢, 最终是封建淫威占了上风, 青年们的爱国心的屈服。文本把社会发展进程中新与旧, 先进与落后之间的矛盾作父子冲突为大背景来揭示亲情的疏远和隔离。在封建家长专制的旧式家庭中, 只有压制和禁锢, 没有平等的对话与交流, 骨肉至亲都无法达到真正的沟通和理解。

许钦文的《疯妇》创作于1923年10月, 发表在《晨报副刊》上。在小说文本中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婆婆和儿媳之间的矛盾冲突。旧式的婆婆对儿媳妇是不满意的。“第一, 她婆婆是会经布的, 而她连卷花条, 绩棉纱也不会, 教她经布简直无法入手;第二, 自从她进门后双喜对于母亲常常又不顺从的神气, 有时老太太所说他媳妇的不好, 他总是不开口, 似乎不承认他老婆的错处。”[8]双喜的妻子感到了压力, 恰在这时丈夫又要离家远行。一个年轻的妻子失去了丈夫的依托又要面对婆婆的不满, 这无疑给她施加了强大的舆论和精神压力。抗辩是没有理由的, 诉说又没有对象。可怜的女人终于被压垮了, 先是成了疯妇, 不久就在孤苦无靠中死去。这个多年寡居的老太婆先是不满意儿媳不会织布, 接着怀疑双喜常常有不够恭顺的神气, 不肯附和自己, 对妻子进行指责, 认定这是多房媳妇少个儿子。所以, 她觉得儿媳在其丈夫归家的日子里的一身新装扮, 尤其粉红洋袜那样刺眼, 怎么瞧着都不舒服。早饭的丢失终于使婆婆忍无可忍, 婆婆用四处败坏儿媳的声誉的方法发泄自己的不满。双喜的妻子惭愧、委屈、抑郁、愤懑, 自觉没有脸面再见众人, 也无法洗刷自己, 终于由疯而死。婆婆和儿媳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从表面上看双喜媳妇的死因是婆婆的不满和诋毁, 究其根本而言, 老太太的狭隘、自私、专制于怨毒显然是封建思想、传统习惯、腐朽礼教熏染渗透的结果。封建礼教的压抑和窒息时双喜的媳妇死的真正原因。

中国的社会组织是家国同构, 官方文化往往渗透到家庭之中, 形成了一个严密的文化监控体系。当中国传统的宗法伦理道德被神圣化, 绝对化以后, 血肉亲情关系被异化为一整套有着具体细则的必须遵守的规范。“父为子纲”、“三从四德”的伦理规范已经成为束缚中国人的精神枷锁。于是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 人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的肯定和承认。个人是被忽视以至于泯灭的。个体对于整体及作为其代表的统治者只有敬畏和服从, 个体的存在和发展以家族和整体的发展为转移的。个体的人格以对礼的认同为前提, 这在事实上就造成了群体对个体的吞没。这就造成封建宗法思想、伦理思想禁锢了人们头脑的和扭曲着人们的心灵。封建伦理道德对人情感的异化作用和情感的不确定的感性特质, 使得人与人之间永远不能达到完全意义上的理解和沟通。

“五四”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阶段, 旧的秩序被严重破坏, 新的道德规范还未全面建立, 而且正在形成的新道德又是以人文主义为思想基础的。精英知识分子们开始用现代文化意义上的“人”的标准和尺度来衡量和启蒙中国这个古老民族的国民。先觉醒的“五四”启蒙知识分子自觉担负起国家的危亡, 历史兴衰的重任;开始利用手中的笔启蒙民众, 希望通过文学作品来表达他们对个体的关注, 对民主的启盼。于是出现了一系列关于主体意识的觉醒和探讨个体和个体关系的文学作品。“五四”时期家庭题材的小说作品中的“隔膜”主题对于反对在中国占支配地位的封建主义的专制思想、等级观念和伦理原则具有重大的历史进步。“立人”的“民主”精神的高企, 使得重塑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新的国民灵魂具有了社会、文化层面上的可能性。

注释

1[1]《鲁迅全集·第一卷·坟热风呐喊》,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年版, 第111页。

2[2]鲁迅著《鲁迅全集·第一卷·坟热风呐喊》,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年版, 第114、115页。[3]

3[4]鲁迅著《鲁迅全集·第一卷·坟热风呐喊》,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年版, 第116页。

4[5]庐隐女士著《海滨故人》,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12月版, 1998年4月第一次印刷, 第130页。

5[6]庐隐女士著《海滨故人》,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12月版, 1998年4月第一次印刷, 第138页。

6[7]凌叔华著《凌叔华文萃》, 香港: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2年二月版, 195页。

7[8]许钦文著《许钦文小说选集》, 北京:作家出版社, 1956年版, 第37页。

活塞隔膜泵隔膜室大螺栓强度校核 篇2

关键词:预紧力,总拉力,强度,疲劳强度

1 活塞隔膜泵隔情况概述

广西华银铝业公司氧化铝厂新增溶出隔膜喂料泵是中色 (沈阳) 泵业公司供应的, 是公司年产200万吨氧化铝粉的关键设备, 但自投产以来, 出现多次隔膜室大螺栓在较长时间的运行后螺母松动、螺杆折断的故障。本文主要对隔膜室螺栓在运行工况下的强度校核和疲劳强度校核。

2 隔膜室螺栓基本受力分析

隔膜室大螺栓联其主要作用是锁紧隔膜室盖, 同时保持对隔膜圆边和盖垫子有一定的压力, 保证隔膜和垫子的密封性。同时承受预紧力F0和工作载荷F的作用。分析螺栓受力情况, 由于螺栓和被联接件的弹性变形, 螺栓在承受轴向拉伸工作载荷后, 其所受到的总拉力并不等于预紧力F0和工作拉力之F和。我们先从分析螺栓联接的受力和变形的关系入手找出螺栓总拉力。

我们把隔膜室大螺栓受力情况大致表现为图1所示, 图示出了单个大螺栓联接在承受轴向拉伸载荷前后的受力及变形情况。

图1a为隔膜盖与隔膜室刚安装到位, 隔膜盖未进行打压紧固, 螺母只和被联接件相接触, 但尚未拧紧。此时, 螺栓和被联接件都不受力, 因而也不产生变形。

图1b为隔膜盖已打压到位, 螺母已拧紧, 但未受工作载荷。此时, 大螺栓受预紧力F0拉伸作用, 其伸长率为λb。相反, 被联接件则在F0压缩作用下, 其压缩量为λm。

图1c是螺栓承受工作载荷时的情况。当螺栓承受工作载荷后, 因所受的拉力由F0增至F2而继续伸长, 其伸长量增加Δλ, 总伸长量为λb+Δλ。与此同时, 原来被压缩的被联接件, 因螺栓伸长而放松, 其压缩量也随着减小, 且其减小量应等于螺栓拉伸变形的增加量Δλ, 因而总压缩量λ'm=λm-Δλ, 而被联接件的压缩力也由F0减至F1。

显然, 隔膜室大螺栓受工作载荷后, 由于预紧力的变化, 螺栓的总拉力F2并不等于预紧力F0与工作拉力F之和, 而是等于残余预紧力F1于工作拉力F之和。

3 对隔膜室螺栓进行强度校核与疲劳强度校核

3.1 螺栓受到的预紧力F0

由图1b可以看出隔膜室螺栓受到的总预紧力F0'等于垫子与隔膜的反弹力相等。在这里我们假设垫子与隔膜为均匀受力。隔膜盖垫子尺寸为φ882×φ856×19mm;隔膜受隔膜室盖压力面积即为隔膜室盖前端圆环面积, 测量其尺寸为φ830×φ800mm, 所以隔膜盖垫子的受力面面积S1和隔膜受压面面积S2为:

同理:S2=0.038m2。

隔膜盖预紧时用打压泵打压至P=80Mpa, 则整个隔膜室大螺栓受到的总预紧力F0'为:

每个隔膜室有24根联接螺栓, 它们均匀分布在以隔膜室盖中心为圆心的圆上。假设其每根螺栓受力均等, 则单根螺栓受到的预紧力F0为:

3.2 隔膜室螺栓受到的工作负载F

隔膜室正常运行时压力为60bar, 即隔膜室盖在活塞运动时最高受到P'=60bar的工作载荷, 测量得隔膜室盖工作载荷作用位置区域为φ800mm圆形区域, 其圆心与螺栓分布的圆同心。所以, 隔膜室盖受到的推力为:

此时隔膜室盖受到的推力即为该隔膜室全部螺栓受到工作载荷作用的总拉力, 其方向与螺栓轴向相同。则单根螺栓受到的最大工作拉力F为:

3.3 单根螺栓受到的总拉力F2

根据我们前面对螺栓力的初步分析可知螺栓受到的总拉力等于残余预紧力与工作拉力之和。螺栓受到的总拉力F2一般总是满足F0≤F2

式中螺栓的相对刚度根据实际中隔膜盖的刚度较小和垫片材料为橡胶考虑, 在此, 取相对刚度值为0.9。所以得隔膜室螺栓受到的轴向总拉力F2为:

3.4 校核隔膜室螺栓的拉伸强度

隔膜室螺栓采用的是10.9级M56的双头螺栓, 材料为42Crmo, 其部分力学性能为:抗拉强度σb≥1080 Mpa;屈服强度σs≥930Mpa硬度≤217HB。

螺栓的拉伸强度条件为:

式中:d1—隔膜室螺栓的危险截面, 其有效直径为φ50mm。

[σ]—螺栓的许用应力。正常我们都是通过打压泵紧固隔膜室盖, 对控制预紧力的M56螺栓S=1.2~1.5。考虑到螺栓在紧时扭转切向力的影响, 校核时将总拉力F2增加30%, 所以得校核隔膜室螺栓的拉伸强度:

结论:隔膜室螺栓的拉伸强度是满足隔膜泵运行要求的。

3.5 校核隔膜室螺栓的疲劳强度

隔膜泵活塞运动是周期性的, 所以隔膜盖受到推进液推力也是周期变化的。在活塞往前对运动隔膜做功的过程中, 隔膜室盖受到推力逐渐增大, 最大为F∑;同理当活塞在回程的时候, 隔膜室盖受到的推力由最高值逐渐减少, 直至不受推力影响。隔膜室盖受到的工作压力应该在0~F∑之间变化, 由此也可知隔膜室单根螺栓受到的工作拉力也在0~F之间变化, 此时螺栓受到的总拉力将在F0~F2之间变化。在此不考虑螺纹摩擦力矩的扭转作用, 则螺栓危险截面的最大拉应力为:

同理得最小拉应力为:

应力幅为:

校核螺栓的疲劳强度为:

式中:σ-1tc——螺栓材料的对称循环拉压疲劳极限, 查表得σ-1tc=340 Mpa;

φσ——材料常数, 对于合金钢, 其值在0.2~0.3之间, 在此取φσ=0.25;

Kσ——拉压疲劳强度综合影响系数。代入各经验系数得:Kσ=8.78;

S——安全系数, 对于控制预紧力的紧螺栓, S=1.5;

所以有:

结论:Sca

4 小结

由以上校核计算, 我们可以认为现用的隔膜室螺栓在强度是足够满足隔膜泵运行要求的, 但是疲劳强度达不到我们隔膜泵运行要求。

参考文献

[1]濮良贵, 纪明刚.机械设计第七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锂电池隔膜标准正在修订 篇3

由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中国电池工业协会联合主办的2014 锂电池、隔膜产业链市场与技术发展研讨会透露,《锂离子电池用聚烯烃隔膜》国家标准已经起草,目前正在进行数据验证与标准修订。该国家标准自2012 年开始起草,2013 年11 月形成了标准送审稿,12 月对标准进行了技术审查。目前正根据技术审查会意见,进行数据验证和标准修订。

据了解,该标准对隔膜外观、膜卷外观、厚度偏差、宽度偏差、弯曲度、拉伸强度、断裂伸长度、离子电导率、透气度等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进行了规定,还对孔径均匀性、闭孔温度等7 项技术性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锂电池国家标准的制定对规范隔膜行业发展会有积极意义。”高工锂电产业研究所(GBII)李振强认为,以目前国内隔膜行业发展情况来看,标准的制定难度会比较高,国内隔膜企业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产品性能差异也比较大,最后制定出的国家标准是否合理可行,现在还很难说。

快速隔膜压滤机改进设计 篇4

快速高效隔膜压滤机工作循环分为合拢压紧、入料过滤、压榨脱水、分组拉开卸料四个阶段进行。

1.1 合拢压紧:

通过液压驱动机构将滤板合拢并压紧, 在滤板间形成密闭的过滤腔室。

1.2 入料过滤:

进料泵将料浆压入各个滤室进行过滤, 料浆中的液体穿过过滤介质 (滤布) 经过滤板的排液沟槽流到滤板排液口排出, 固体颗粒被截留在腔室内逐渐形成滤饼。过滤腔室充满滤饼后过滤阶段结束。

1.3 压榨脱水:

通过压缩空气 (或高压水) 进入隔膜与滤板之间, 使得隔膜产生弹性变形挤压滤饼, 进行二次压榨脱水, 使滤饼的含水率进一步降低, 从而完成压榨脱水过程。

1.4 分组拉开卸料:

通过拉开装置使滤饼分组拉开卸掉滤饼。滤饼全部清除后, 启动合拢装置, 使全部滤板合拢压紧, 至此一个工作循环完成。

2 结构特点

快速隔膜压滤机的外形及各部件名称见图1

2.1 隔膜板应用

普通压滤机过滤时间长, 并且滤饼含固率低,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快速隔膜压滤机设计过程中采用了厢式滤板和隔膜滤板间隔排列的布置形式。隔膜滤板有一个可前后移动的过滤面——隔膜。当在隔膜后侧通入压榨介质时 (如压缩空气或水) , 这些可移动的隔膜就会向过滤腔室的方向鼓出, 从而使过滤腔室中的滤饼在整个过滤面上均匀地受压, 也就是说在过滤过程结束以后, 对滤饼进行再次挤压, 从而使滤饼达到更高的含固率。增加了隔膜与普通纯厢式板压滤机机进行过滤比较分析;见图2

2.2 过滤面积的选择

过滤面积A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A-设备过滤面积, m2;V-每小时需处理煤泥水数量, m3;n-煤泥水含固量, Kg/m3; (一般要求300~350Kg/m3) ;H-设备腔室深度, mm;ρ-滤饼密度, Kg/m3; (煤泥饼密度1.3~1.4Kg/m3) ;c-滤饼含水量, (快速隔膜压滤机处理后煤泥的含水量为20%~27%) ;f-设备每小时循环次数。

从公式 (1) 可以看出, 当过滤面积一定时, 增加循环次数可有效的增加处理量。

2.3 提高产量的改进设计

2.3.1 多端口进料

通过对现场入料工艺的分析, 针对单端口入料滤室充盈不均、迟缓;考虑滤板单元独立入料的弊端。确定采用多端大管径入料方案, 在快速隔膜压滤机的头部、中部、尾部三端大管径进料。即解决了一端入料过滤流速高、冲击大、布料从头到尾发生的延迟和不均匀等缺陷, 保证了进料快、布料均匀、成饼效果好, 大管径又可有效地防止进料管淤塞。

2.3.2 快速拉开

传统压滤机不能实现快速高效运行, 其中有一方面就是拉板卸料速度无法提高。原因是卸料时逐块拉开, 拉板机构可靠性低, 并且拉板有一半时间是回位空行程。以传统XMZ-500厢式压滤机为例, 拉开卸料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左右。

快速隔膜压滤机为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将滤板拉开、合拢与压紧功能分开。采用液压马达、链条牵引系统:当液压缸松开达到滤板自由靠拢的间隙后, 闸块提升, 液压缸座限位解脱。由液压马达、链条牵引的拉开机构将活动油缸座及滤板分组拉开卸料, 一次拉开一组十几块滤板。消除了拉开过程中的空行程时间和换向等待时间。改进后的拉开、合拢、压紧等辅助工序可以在4min以内完成, 且可以依据现场需要调节。

2.3.3 自动卸料

普通压滤机在合拢、拉开的过程中, 滤板滚轮在轨道上滑动, 在拉开过程中滤饼不能自动脱落, 需人工干预, 很难达到快速高效及无人工操作, 快速隔膜压滤机根据这一问题设计改进了滤板滚轮, 改进后滚轮结构如图3。

滚轮内装有自润滑轴承, 无需润滑。两端设有密封装置, 有效的防止了外部污染物的进入。滚轮外的沟槽等增加了滚轮与滤板间的摩擦, 保证了滚轮在轨道上来回滚动。滚轮与轨道的接触始终为一线接触, 并且滤板与滤板间用圆环链连接, 为柔性连接, 由于拉开速度较高, 所以, 滤板在运动过程中前后摆动, 而粘在滤布上的滤饼在摆动过程中自动脱落。

2.4 多油缸同步压紧

为了防止压滤机在操作过程中滤液从滤板间泄露, 应预先将板框压紧, 其压紧力由压滤介质产生的内力与滤板接触面上密封力两部分组成。压紧力F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F-压紧装置施加于压紧板的压紧力, N;Q0-压紧时作用于板上的内力, N;P0-滤板接触面上的密封力, N

压紧时作用于板上的内力Q0

滤板接触面上的密封力P0

式中q0-过滤操作压强MPa;S2-滤板承受液体压力的面积cm2;P-了保证密封, 板和框的接触面上所必需承受的压强MPa;S1-板和框密封接触面积cm2

根据实际经验, 为了保证板和框的接触密封上所需的最小压强, 应满足P=3q0

随着滤板尺寸的增大, 需要密封力也越大, 即油缸的直径也越大;多油缸同步压紧, 降低了成本, 简化了维修, 使整机的受力更均匀, 使滤板的密封性更好, 有效的避免了喷料现象。油缸的布置形式根据滤板尺寸和滤板结构形式, 如图4

3 结束语

快速隔膜压滤机已被广泛的应用;在兖矿集团东滩矿、枣庄矿业集团、永荣煤业集团公司、晋城选煤厂、淮南、淮北等多家洗煤厂应用;东滩矿洗煤厂的尾煤分析结果见表1,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物料的粒度非常细, 其中-0.074 (-200目) 占85.9%, 总灰分达到28.98%, 属于比较难过滤的物料

KM300/2000型快速隔膜压滤机在东滩矿应用得到的结论为:KM300/2000型快速隔膜压滤机循环时间在10分钟, 小时处理能力在25吨 (干煤泥) , 是XMZ-500型厢式压滤机小时处理能力的四倍左右, 且滤饼水份低[2]。

快速隔膜压滤机, 实现了设备的大型化、快速高效;采用PLC实现了自动运行, 无需人工操作, 改善了工人操作环境;总之:快速隔膜压滤机是一种处能力大、速度快、效率高的全自动控制脱水设备。

摘要:快速隔膜压滤机是传统压滤机的基础上, 根据现代过滤理论改进设计的新一代产品。该设备采用隔膜压榨、多端口进料、快速拉开、自动卸料、多油缸同步压紧、PLC自动控制等技术, 具有处理能力大、工作循环快、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1]。是一种理想的快速高效、经济适用的固液分离设备。

关键词:隔膜压榨,多端口进料,快速拉开

参考文献

[1]丁启圣, 王唯一等.新型实用过滤技术[M].3版.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11.6.

快开式隔膜压滤机研究 篇5

1快开式隔膜压滤机使用情况

快开式隔膜压滤机在运行过程中故障频繁出现, 主要故障表现为止推销合不到位, 导致程序自动运行中断及滤板掉道现象频繁发生, 影响整个系统的自动运行, 严重时导致回收系统及整个洗煤系统的正常生产, 物料沿切线给料口进入筒体, 在重介旋流器内作回转运动, 形成强大的旋流, 其中一股沿着旋流器的内壁形成一个向下的外螺旋流, 另一股围绕着旋流器的轴心形成一个向上的内螺旋流重产物向下做螺旋运动经底流口排出, 实现对矿物的分选。煤与矸石在重介质旋流器内的分离主要取决于离心力和密度场的双重作用如图1所示。

2 KM250/1600型快开式压滤机的运行效果

为了实现煤泥厂内回收, 达到洗水闭路循环, 决定对煤泥水系统进行技术改造, 采用KM250/1600型快速高效隔膜压滤机处理细粒原生煤泥如表1。

由煤样小筛分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各粒级灰分随粒度的减小而提高, >0.25mm粒级灰分最低, 煤样总灰分为26.45%。

3重介质旋流器选煤的优越性分析

(1) 原料, 在旋流器中完成低密度分选, 得到精煤和重介中煤。重介产品分别脱介、脱水后, 成为最终产品。

(2) 重介质旋流器的处理能力大, 要比其他的选煤设备具有明显的优势。

(3) 使用成本具有很大的竞争力。

4粗煤泥分选流程

原煤经脱泥筛脱泥后, 筛上物重选;筛下物经原生煤泥水力旋流器分级后, 溢流去浮选TBS的溢流精煤经粗精煤水力旋流器和叠层筛分级后进入浮选精矿桶。具体流程如图3。

5快开式隔膜压滤机的优点

(1) 多液压缸端面压紧。 (2) 采用多端口进料。煤泥重介质旋旋器悬浮液流变特性的研究。 (3) 煤泥重介质旋流器入料上限的优化确定。 (4) 煤泥重介质旋流器直径的选择同时, 对重介质旋流器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6结论

快开式隔膜压滤机在太原厂投产后, 突出体现了其过滤、卸料速度快、滤饼水分低、处理能力大、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 该机对入料的粒度组成适应能力强, 在处理黏性大、粒度细及浓度高的物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摘要:快开式隔膜压滤机的工作原理, 分别从滤板损坏、滤板隔膜板之间漏液等研究, 根据快开式隔膜板框压滤机的运行特点, 及生产自动化程度要求, 对该设备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改造研究。

关键词:压滤机,工艺,改造,无人化,自动化

参考文献

[1]郭秀军.重介质旋流器的结构参数对分选效果及能耗影响的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 2005.

[2]刘峰.近年选煤技术综合评述[J].选煤技术, 2003, (6) :1-13.

[3]郝凤印, 等.选煤手册 (工艺与设备) [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1993.

[4]杨建国, 欧泽深等.重介质旋流器选煤工艺的探讨[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2002 (1) .

我国媒介融合需要消除文化隔膜 篇6

媒介融合需要的不仅仅是媒介技术,带来的也不仅仅是技术。新闻传播媒介从来就是人类文化的传承渠道,每一次的技术变革都会触发新闻传播事业以及媒介组织在传播观念、组织结构、行为方式等领域的深刻变化,新闻传播事业及媒介组织也总是以其自身从技术到文化的全面革新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一、媒介融合本质上是文化融合

技术融合只是媒介融合的表层,其本质应是文化的融合。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媒介技术在不同制度作用下形成的新闻生产力水平会有明显的差异,新闻传播的社会效果也会有明显的差异。现代新闻媒介是社会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媒介技术的日新月异促使文化传播的范围不断扩大、传播速度不断提高,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麦克卢汉说媒介即信息,强调媒介本身具有的文化意蕴。新闻传播业在一定的体制和制度引领之下运用多种媒介技术传播信息,通过媒介融合形成更加快捷、高效的信息通道,更是包含丰富、复杂的价值判断和取向选择。

新闻传播业正在发生着显著的数量上的重新组合与变化,这预示着质的变化的来临。一切技术、资本、媒介形态和竞争手段的背后就是文化。媒介融合在现阶段呈现的媒介技术形态的整合,必然引起媒介组织和新闻文化的阵痛与新生。美国媒介和文化研究学者Henry Jenkins(2001)把媒介融合分为五种形式(层次):技术融合、经济融合、社会或组织融合、文化融合和全球融合[1](P93)。如果我们把这五种形式理解为媒介融合的五个层次,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来看,一个国家或地区媒介融合最高级、最深刻的层次是文化的融合。

媒介融合潮流对新闻传播业生发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层面。一是观念层面的深刻变化。任何一种新型媒介的出现都会加剧新闻传播业的竞争。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给传统媒体造成强大的压力,却未进一步激发人们对新媒体取代传统媒体的担忧,反而给各自为阵的传统媒体寻找新的技术平台提供了契机。传统媒介融入新的媒介技术,借助新的技术实现新生,首先面临的是思想观念的更新和整合。中央电台副总编辑杜嗣琨在2011年“媒介融合时代广电新模式”高峰论坛上发言指出,身处媒介融合时代,任何单一的传播方式与传播形态不仅不能一枝独秀,反而都将在发展中失利,只有走融合之道,媒体才会不断觅得生机,才有发展空间,才能实现跃升,才会常驻佳境。(1)二是业务层面的有机整合。中广协会秘书长助理、学术部主任、高级编辑张君昌认为,当下媒介竞合时代应对策略是“注重整合”,具体包括语言形态的整合、传播渠道的整合、信源的融合、节目资源的整合、媒体机制重组整合、从业人员能力素质整合等。(1)三是技术层面的趋向多元。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0)》指出,传统媒体逐渐发展“全媒体战略”,多元化的平台在媒体发展中起突出作用。在这一平台中,内容是核心,各种传播介质都是“插件”,核心是稳定的,而插件可以随时更新,各种不同的“插件”互为终端,真正走向传播途径多元化。

新闻的政治属性与商品属性相统一规律要求媒体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生产并提供适应受众需要的新闻产品,多媒体或者称为全媒体技术正是当今媒体满足社会大众对新闻产品需求的技术组合。新闻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产品,决定其吸引力、竞争力和生命力的核心因素,并非技术产品本身,而是国家意识形态、新闻制度文化以及媒介组织的价值取向。我国新闻传播业需注重深层次的创新,达成文化融合,媒介融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融合,是实质性的融合。

二、我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文化隔膜

当代中国新闻传播业以党报体制为内核,新闻媒介的所有制、组织结构、价值取向,乃至外部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环境等均有着独特的历史过程,形成了个性化的新闻传播体系。新闻传播业应立足自身的实际,实现媒介融合,才能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才能适应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南卡罗来纳大学大众传播学院主任Charles Bierbauer(2004)在总结学者专家、新闻从业人员关于“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这个概念的争议时指出,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媒介组织、不同的媒介文化环境下,媒介融合有着不同的表现。[2](P71-73)我们既要放眼全球性媒介融合的大潮流,又要谨慎考察中国新闻传播业的个性特点,来确立媒介产业发展的长远战略。

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呈现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动的的局势,这是当今我国新闻传播的总体特征。新闻传播业界所发生的媒介融合大潮正在打破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技术领域的界限。传统媒体的主观努力令人欣喜,但其新闻传播在公共舆论领域的成效似乎并不令人满意。自21世纪初发生“非典”事件以来,人们一直在批评传统媒体对重大公共事件的迟钝。每一次网络公共舆论热潮都会激起人们的这种不满,而且似乎一次比一次激烈。反观互联网媒体,尽管无法克服其自身在新闻信息传播中的不足,但网民以高度的热情参与兴起的若干次公共舆论热潮与传统媒体形成鲜明的对照,在当代公共领域发挥着重大作用。新、旧媒体的这种反差并非技术原因导致的,因为传统媒体在近30年里一直没有停止对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其决定性的因素是文化,造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差别的根源在于文化隔膜。

传统媒体奉行的是“官本位”文化,而新媒体盛行的则是平民文化(或可称为“草根文化”)。传统媒体是主旋律的维护者,是官方意志的发声器官。人们试图把90年代以来兴旺发达的都市类报纸、娱乐为主线的广播电视频道划入大众化媒体,并把他们视作传统主流媒体的竞争对手。其实,这些媒体与所谓传统主流媒体是二位一体的关系,经营方式有所不同,但本质却是相同的,它们都在党报体制下运行,扮演各级党委和政府“喉舌”的角色。在新闻改革进程中,国家政策赋予传统媒体更多的自主经营权,但管理权限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体制内的媒体和从业者长期浸润于“官本位”文化场,媒介运作所需的人、财、物力资源皆由政府控制,媒介报道新闻的立场和态度必然首先传达“官”文化的诉求。新兴媒体是大众文化的兴盛地,是平民意愿的宣泄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高中及以下学历网民占比为77.8%,非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占95%以上。这些数据表明,网民主要是学历较低的非公职人员,主要在体制外生存。网络传播的内容主要是普通平民的群体诉求。中国相传几千年的“官本位”思想缺乏民主、平等的理念,在新时期遭遇新媒体喷薄宣泄的平民主张,造成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第一重文化上的隔膜。

传统媒体秉承的是文化精英的价值取向,新兴媒体凝结的则是多元价值取向。受新闻专业主义的熏陶,传统媒体自觉或不自觉地视自己为道义的化身。中国新闻业虽无“第四权力”之说,记者的“无冕之王”地位也有限,但自近代以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成为新闻业界人士共同的座右铭,体现了中国新闻人特有的精英情怀。受体制和制度的限制,新闻媒体在权势面前显得弱势,在民众面前则呈现强势。表现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媒体常以自己的主观意愿代替公众的客观需要,常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之心。其积极的意义在于敢于为黎民苍生传声,消极的意义在于不能完全地、真正地以平等心态与受众交流,从而影响了新闻传播的共鸣程度。新兴媒体则显现出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各种价值观念都能找到自己的阵地,网民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精神世界的归宿,雅有雅的去处,俗有俗的理由,雅俗共存于一个平台,这是传统媒体难以营造出的文化场。以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报纸网络化为代表,传统媒体借助网络的传播优势,寻求新的发展道路,但事实上传统媒体网站的点击率远远无法与商业网站相比,普通网民更愿意上商业网站。精英们的价值取向与弱势平民的多元价值取向一旦缺乏重合点,共鸣面太小,就形成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第二重文化隔膜。

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我国新闻媒体逐步走上产业化道路,这是新闻事业顺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行改革的必然选择。在产业化大潮中,新闻媒体的自利性行为特征日益彰显,追求发行量、收视率、广告收入,已成为新闻媒体经营日显迫切的利益目标。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体制貌似有所创新,实则使新闻媒体在受权力控制之余,又深受资本的制约。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大众对公权滥用所形成的祸害幽愤不已,由于自身话语力量弱小,往往只能迫切希望新闻媒体能够有所担当和作为,以公共利益的代言者行使舆论监督权。但凡类似“焦点访谈”节目出现,新闻报道切合社会实情,大众会毫不吝啬地鼓而呼之;大众一旦察知媒体因为权力而噤声,或者因资本而封口,其失望程度恐难以言表。面对企业强大的广告、公关攻势,在强大的资本力量面前,连央视这类国家顶级媒体都不能自持,更遑论地方媒体、非主流媒体了。新闻学界有“新时期造假运动”之说,指的是虚假新闻再次泛滥。现实中的“新闻炒作”成风,虚假广告、有偿新闻屡禁难止,更加严重地损害了新闻媒体的政治声誉、话语权威和社会公信力。而在网络世界里,对传统媒体的这些行为批评声音不断,自发形成对舆论监督者的舆论监督,颇令人深思。近些年来,网络媒体在一系列重大公共事件中表现出其特有的敏感、尖锐、理性和有节,迎合了社会多阶层对公共舆论的预期,显现出日趋强大的传播力量。传统媒体的自利行为与大众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则构成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第三重文化隔膜。

三、以文化融合促成媒介融合

媒介融合是新闻传播业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大方向。如果媒介融合仅仅只是“旧瓶装新酒”,在传统体制、制度和运行机制之下,新闻媒介运用新技术开发出一个甚至若干个信息平台,难免陷入肤浅、表面化。综观新闻传播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媒介融合需要我国传媒组织按照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按照新闻传播业自身发展要求的价值取向和战略目标来进行自我再造,以自身的深刻变革形成强有力的传媒产业支撑和根本保障。否则,新闻媒体不足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媒体,新闻传播业不足以消除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文化隔膜实现有机融合。

(一)在微观层面上,新闻媒体应坚持公平正义的原则,充分利用国家法律和政策授予的自主经营权,以实现公共利益为责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中建立共通的文化内核

第一,媒体经营方针应坚守公共利益立场,新闻传播活动以有效聚合和表达公共利益为目标。新闻媒体公共精神和公共责任的缺失,是造成其与大众文化隔膜的主因之一。放弃对公共利益目标的追求,新闻媒体便会沦为彻底的牟利工具。我国的新闻媒体与西方新闻媒体的根本差别在于所有制不同,我们的国家所有制使新闻媒体成为公共权力的重要成分。如果媒体自律不足,新闻法制不健全,媒体借助手中的公权谋求小集团利益,会比西方媒体的逐利行为更加可怕。我国新闻事业的性质决定新闻媒体的政治性先于商业性这一本质。当前新闻媒体的政治性应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最大程度地推动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始终坚持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新闻媒体才能在根本上消弭与社会大众的利益冲突,在重建权威过程中形成对新媒体的引领,实现与新媒体的聚合与交融。

第二,根据市场竞争需要,重新设计、构建媒体组织结构。传统媒体按照“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方针进行改革多年,却并未形成媒体的公司化治理,按照传统模式建构的媒体组织体系,基本上都是以单一媒介业务为目标的,媒体组织既缺乏现代企业制度和精神,又缺乏企业化的组织结构安排。走媒介融合道路绝不是简单地增减几个部门的事情。媒介融合会形成媒体多业态的格局,一个媒体组织进行跨媒体甚至是全媒体的经营与管理,应以全新的理念为内核,改变以党政职能为主的结构模式,按照媒体的市场定位和个性化战略,重新设计并建立起适应市场竞争形势的组织体系。

第三,按照媒介融合道路的要求,经营新闻人才队伍。媒体既应是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更应是培养人才的摇篮。面向市场竞争,走媒介融合道路,媒体亟需大量的复合型人才。媒体组织应虚心学习现代企业的用人之道,比如海尔集团的“赛马不相马”,建设成为多种人才的培养基地,才能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担心人才流失的媒体组织或者人才流失严重的媒体组织往往忽视组织文化的建设,以独特、先进、有生命力的组织文化吸引人才、激励人才,才能留住人才,培养出更高级的人才。

(二)在宏观层面上,国家应进一步加大新闻体制改革的力度,依法治理新闻,扫清媒介融合中的制度性障碍,营造良好的媒介竞合环境

我国现行新闻体制对新闻传播业有两个方面的不利因素。一方面,新闻自由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各级党政机关长期在党报体制下行使对新闻媒体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对新闻媒体的管制权限过大,权力运行规则和机制不明确,行政干预新闻传播活动频次较高。行政权力的强制性容易致使新闻媒体放弃新闻自由,更多地服从长官意志和政治需要。另一方面,对新闻媒体的层级保护和地方保护限制了媒体的新闻视野。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以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为主,限制了媒体的新闻源、报道立场和效果评价标准,尤其是地方媒体画地为牢,各安一隅,缺乏参与市场竞争的动力和能力,这在报业尤为突出,其次是广播和电视。在全国范围有些影响力的地方台,如湖南卫视、江苏卫视,主要靠娱乐节目而不是新闻报道占领市场。

这两大制度性因素是媒体组织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往往只能安守本分,做好本级党委和政府的喉舌,很难从全局出发,从大局出发,把握时代的新趋势、新特点,自主地创新新闻报道的格局,满足社会大众对新闻报道多样性的需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制度性安排着手。首先,要进一步理顺媒体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关系。报业体制改革已经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把报纸分为党报和经营性报纸。可以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把所有新闻媒体分为公益性媒体和商业性媒体,政府对公益性媒体进行全额拨款,商业性媒体自给自足,以满足新闻传播在不同基本面的任务。其次,实行新闻法治,依法保护新闻自由。保护新闻媒体及从业者的正当权益,给新闻传播业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以足够的底气,对妨碍、干涉、破坏新闻自由的行为予以严厉惩罚,提高全社会的新闻素养;同时,促进新闻行业自律,要求媒体自觉地约束包括新闻传播在内的一切行为,防止包括新闻自由在内的各种媒体权力的滥用。惟如此,传统媒体才能积极、自觉地关注社会动态,主动、有效地把握社会大众的共同利益,通过突破媒体形态的界限,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媒介融合,卓有成效地寻求发展,实现新闻传播事业和传媒产业的腾飞。

四、结语

终上所述,我们对媒介融合的探索,应将深层的文化发展与表层的技术革新结合起来,抓住媒介技术质变的机遇,以改革为动力,创新新闻传播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新闻生产力,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新闻传播事业的新要求,推进中国新闻事业的深刻变革,推动当代中国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摘要:文化融合是媒介融合的本质要求,是传媒产业综合效益的内在保障。改革并创新新闻事业体制和新闻传播机制,消除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文化隔膜,走大众化的发展道路,媒介技术融合和全社会的经济投入以和谐的文化为导向,才是媒介融合潮流的正确选择。

关键词:媒介融合,文化隔膜,新闻体制

参考文献

[1]Jenkins,H.Convergence I Diverge.Technology Review,2001 June.

智能型无菌隔膜调节阀 篇7

制造工艺全部由数控CNC一刀成型,精度高、互配性强,气缸采用不锈钢304制造。

定位器主要由带显示器和按键的控制模块、电气链接模块、排气口和气源口。其需要满足的工作条件:(1)环境温度:0~+55℃;(2)防护等级:符合IP65/IP67,EN60529。其机械参数:(1)尺寸:参见其产品资料;(2)外壳材质:外部:PPS、PC、VA;内部:PA6、ABS;(3)密封材质:NBR/EPDM。

显示器与按键的参数:(1)设定值信号的输入抗阻:180Ωat 0/4—20 m A,分辨率12 bit;19 kΩat 0—5/10 V,分辨率12 bit;(2)防护等级:3,符合VDE 0580;(3)模拟位置的反馈中输出电压(0~5/10 V)时的最大电流:10 m A;输出电流0/4~20 mA时的最大负载:560Ω;(4)感应接近开关的电流限值:100 mA;(4)二进制输出:电气隔离;(5)电流限值:100 mA,输出锁定;(6)二进制输入:电气隔离,0~5 V=log“0”,10~30 V=log“1”,反向输入时顺序相反。

浙江远安流体设备有限公司

地址:温州市永强高新园区高新大道155号邮编:325024

上一篇:医疗设备管理问题下一篇:网络特征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