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以人为本教育管理

2024-10-03

学校以人为本教育管理(精选12篇)

学校以人为本教育管理 篇1

曾和同事多次谈起,什么样的管理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这是一个非常抽象的问题,老师们很难一下说清楚。但经过多次交流,他们认为心目中理想的学校大致呈以下面貌: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学校成为教师和学生最向往的地方;同事之间相互尊重,关系和谐;工作时尽心尽力,玩时酣畅淋漓;教师内心丰盈,意志独立,没有压抑感,能够实现自我价值。

怎样的管理才能达到以上目标呢?我觉得做到“以人为本”是关键。

管理者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校长曾经也是普通教师,所以考虑施政纲领时力求做到换位思考,什么样的政策教师喜欢,什么样的政策教师抵制,什么样的态度教师欢迎,什么样的态度教师厌烦,真正做到“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于教师”。只要从这个意愿出发,做到以下几点,就能受到老师的支持和爱戴。

1. 尊重老师,平易近人

爱因斯坦说:“我的政治理想是民主。让每一个人都作为个人而受到尊敬。”教师只有受到了尊重,才能激发出无限的工作热情。所以学校的重大问题,要给予教师话语权,让教师参与讨论和决策。一方面激发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另一方面让教师体验到被尊重的自豪感。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因为工作需要,中途调整一名教师担任班主任,而这位教师的家距离学校有20多里路,每天往返非常辛苦,副校长做了几次工作都没有做通。一天,校长叫这位教师到办公室。一进门,校长看见这位教师肩膀上沾了一些灰尘,忙走上前去为他轻轻拍掉。这位教师感动地说:校长,什么也不用说了,我答应当班主任。因为校长的平易近人,因为他表现出对教师应有的尊重,本来困难的思想工作却轻松解决。这就是尊重的力量。

2. 关爱教师,彰显人文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没有关爱就没有管理。校长要把每个教师装在心中,少些“锦上添花”,多些“雪中送炭”。教师作为知识分子,自尊心强,遇到很多困难都不愿告诉领导,只是自己默默承受。所以校长要多关注教师,多了解教师,知道教师所处的困境,不用教师开口,主动去为教师解决困难。教师把校长当作了“知己”,还有干不好的工作吗?有位教师,妻子病了,要到省城去会诊。校长得知这个消息,自己骑自行车到局里开会,却让司机开车送他们去省城。这位教师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其实教师很容易满足,有时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就能让他们心存感激,奋发作为。

3. 身先垂范,平等待人

李镇西说: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最好的管理莫过于示范。校长和教师人格上是平等的。作为一位校长,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教师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面对困难,冲锋在前,面对荣誉,坚决后退。力戒高高在上,指手画脚,独享特权。有位校长,一直坚持第一个到校,即使有时工作上有应酬,他也坚决到下班时间再走。正是他的榜样带动,教师们在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时才凸显出高度的自觉性。

管理者要力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有些校长,目光短浅,只重视自己出名;而有些校长,目光远大,关注教师成长,帮助教师成长,从而带动了学校的快速发展。

1.思想引领,文化感染

苏霍姆林斯基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校长要有教育思想,学校才有灵魂,校长要有文化内涵,学校才有长远发展。只有这样,校长面对教师,才能用思想引领思想,文化培育文化。教师身在其中,每天耳染目濡,必定能够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2.提供平台,帮助成长

李镇西说:“帮助教师成长,满足他们成功的愿望,是最大的人文关怀。”只有教师的发展,才能带动学校的发展,只有教师的成功,才能推动学校成功。校长只有确立了这一理念,才能使学校和教师得到可持续发展。因此校长要鼓励教师参加教育培训,夯实基础;支持教师走出去,开阔视野;想方设法引进“教育大家”讲学,更新理念;为教师购买教育专著,丰厚素养。更重要的是,校长要为教师提供“展示风采”的平台,让教师经常体验到成功的滋味。只有这样,才能引领教师不断成长,从而促进教育教学的良性发展。

很多优秀学校的实践证明,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更具生命力。

学校以人为本教育管理 篇2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着眼于人的发展,千方百计挖掘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在一个学校里面,校长就会把学生既看作教育管理对象,又看作服务对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在教学、管理和各项活动中全面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真心实意地依靠教职工来办学,把他们真正看作学校的主人,并把他们的成长、发展作为学校的成功要素之一,对他们信任、尊重,与他们同心同德,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其积极性;就会与全体领导成员肝胆相照,结成最亲密的事业伙伴,为着共同的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形成强大的合力,避免任何“内耗”。整个学校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和意义就发生了质的变化。校长的权力将更多地表现为感召力、凝聚力、向心力,做到上下一致、令行禁止,促进各项工作步步上台阶、学校事业一步一层天。(未完待续)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是否具有良好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内涵能否适应包括内部员工和外界顾客在内的所有与企业发生各类关系人群的需求,直接关系到企业对市场需求的适应性问题,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息息相关。因此,能否坚持“以人为本”地建立和不断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前途和命运。每个企业经营管理者都必须充分认识到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到企业基础建设的重要位置来抓,加大企业文化建设的力度,不断提升企业文化水平,使之更加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和市场竞争的需要,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培育出独具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要把企业的优良传统、价值观念、品牌形象、服务理念、经营目标、行为准则等等有关的方面,都融入到每个职工的思想和行为之中,体现在企业的各项工作之中。

理想的企业文化,应该是使员工感到宽松和谐的、有一定的压力也有更多的动力,能够不时取得成功感和成就感的愉悦的工作氛围。也应该是使顾客、潜在用户、周边人群等与企业接触和发生关系的所有的人都能够感受到优质服务、细微服务和温馨服务的氛围。

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既要通过有形的品牌、产品、司容、司貌、司徽、服装等予以展现,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员工的精神风貌、工作效率、服务水平、组织纪律性、创新能力以及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宽松和谐的氛围等各个无形的方面得到体现。

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在本质上属于“人的工作”的范畴,因而必须“以人为本”,围绕人(内部员工和外部顾客)的需求来建立,并根据人群需求的增长而不断予以完善和发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的企业规章制度,是优秀企业文化赖以建立、保持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优秀的企业文化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必须通过一定的条件培养和打造而成。全体员工普遍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是企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员工行为习惯的形成,也只能在一定的规章制度的约束和干预下形成,在良好的舆论氛围影响下得以巩固和完善的。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良好的企业舆论氛围,既是衡量企业员工行为的尺度,也是造就优秀企业文化的前提。

但是,企业规章制度实施的对象是员工,推行的效果如何,也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员工的文化层次、接受能力和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因此,就必须在各项规章制度的制订和实施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予以落实,才能更有效地使企业的经营目标、经营理念等通过这些规章制度的推行来予以实现。

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的和不断予以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既是创造优秀企业文化的重要前提,又是优秀企业文化得以维护、延续、发展和进步的基本保证。因而我们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发展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地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使企业和员工的各种行为活动、内部和外部等各个方面相互关系的建立和调整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只有这样,才能确立优良的适应企业经营发展的企业文化,实现企业文化的不断提升和创新,更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三、坚持以人为本,吸引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

要建立、保持和不断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就必须重视广大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全体员工吸引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因为企业的主体是人,企业的各项活动要靠广大员工的共同努力来完成。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综合体现,要通过广大员工的思想观念、精神境界、理想追求、是非标准、日常行为来体现,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发展必然需要广大员工的共同参与。

倡导积极进取、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培养员工主人翁责任感、敬业精神和协作奋斗的团队精神,使广大员工普遍增强“司兴我荣、司衰我耻”的思想意识,在全公司上下形成了一个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同时从提升服务品位入手,大力提倡亲情介入和换位思考,组织全行开展大讨论,弘扬诚信、合规、尽职等职业价值理念,切实提高文明规范服务水平。

最大限度地吸引员工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还能够保护好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首创精神,达到企业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合理使用人才的目的,进一步提高企业文化的建设水平,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推进企业健康而全面的发展。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生存是基础,发展才是硬道理。求得生存与发展是所有企业的期盼,它必须满足多种因素。在这众多制约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因素中,惟有人的因素最重要位居第一位。因为其它因素最终都要通过人这个载体去实现去完成,没有人因素的存在,其余因素的价值将无法得到体现。因而,在一个企业内,人的智慧、力量得到了有力发挥,企业才能生存发展壮大。作为企业的管理层,管理好人的资源是当务之急。那么,如何充分发挥人的资源优势呢?又如何做到坚持以人为本呢?

我认为:首先,强化培训员工的技能水平,不断开阔视野。

在我们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的同时,还要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作法,或从优秀的企业中邀请某一方面专业技术人员、高层管理人员对本企业的员工进行培训教育,帮助提高,从而达到推动全体员工业务技能的目的;或将少数员工送出去到别的企业实地考察学习,学习他人先进技能的同时,切身感受他们的治企管企方略,不断开阔思维,从而发现本企业的治企管企不足,为以后的企业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及时“调频”,让员工与企业产生共振效应。

随着劳动用工体制的改革,社会保险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人们的思想观念彻底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不再似过去那样无论企业条件好坏与否,经济效益高低与否死抱一个单位不松手。现在的人们思想活跃,“跳槽”的念头在大脑中频现。如果企业效益暂时低迷,员工会以宽容的心态去理解,他们会以满腔的热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企业出谋划策,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共同实现双赢。

第三,相互沟通,让员工时时刻刻融入到家的亲情中。

每当企业有较大举动时,往往是企业高层领导有参与决定权,而占绝大多数的员工就要享受到这种献言献策的权利。但是在现在员工们眼里,企业中的大事都是领导们说了算,认为企业真正的主人应该是为数不多的领导层。在这种观点的驱使下,作为企业员工只有埋头苦干的份,丧失了为企业大家庭建言献策的机会。长此以往员工们虽有微词却无人理会,大伤其感情,直接导致了企业的管理者与员工感情貌合神离,影响着企业的精神状态。为此,要吸引广大员工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就不能使员工只满足于作为各项活动的被动参与者,而是要积极鼓励他们主动成为企业文化的建设者和缔造者。只有广大员工积极参与建设的东西,才更能够集中广大员工的智慧,才更能够被广大员工所接受,才更具有可行性和约束性,才更能够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实现良性沟通,做到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形成良好的群体性的舆论氛围。

浅谈“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 篇3

一、抓自身建设,以身作则,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作为一名基层教育管理者,学校的领头人,必须加强自身素质建设,事事以身作则。有道是“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有令不行”。因此,校长首先应发挥引领作用,即校长应把握教育理念,教育实践和教育政策三大层面的脉络和前沿动态,用自己的睿智帮助和促进教师们逐渐走向专业化道路,脑子中时刻装着教育,装着学校,装着教师,装着学生,为师生甘吃苦,甘跑腿。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解师生之所困。时时处处严于律己,廉洁自律,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只有自身素质提高了,才能成为全体师生的楷模,才具有让人敬佩的人格魅力;其次,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应该发挥服务作用。在一所学校中,校长要以学校为本,学校要以人为本,学校管理要体现人文关怀,孟子曰:“以德治人,心悦诚服也。”因此,校长必须要具有令人信服的思想品德修养和良好的个人素质,要热爱学生,热爱学校,执着追求,坚毅果敢,求实务实,为人真诚,以实实在在的行动给教师树立榜样,坚持公正无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教师,人是有感情的,而感情在人的工作和生活中有着特殊的作用。特别是在分配工作、考核评优、晋级升职等教师关注的敏感问题上,一视同仁,不搞厚此薄彼。比如要求班主任每天早上提前到校查看本班学生卫生、早读等情况,校长自己就比班主任到校得更早,逐班查看。在每年的年终考核、评优问题上,校长评上了也把名额让给教师等等行为,使整个教师群体有一种大家都是“自己人”的感觉。实践证明,只有具有高尚人格的校长,才能使教职工内心信服,才能达到志同道合、同舟共济,才能有效地领导管理好学校。

二、以教师发展为本,树立人本主义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

学校应该成为师资队伍成长提高的基地,校长最大的贡献就是带出一支道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对此,针对不同年龄,提出分层要求。如备课,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求备课重在规范,对中年教师则要求有新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对有经验的教师则重在总结经验,整理形成教学理论。抓住青年教师的培养,实际上就是抓住了学校的未来,抓住了教育的未来。为使青年教师尽快成熟起来,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学校通过三条途径落实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一是名师出高徒。通过建立全方位的带教网络,层层带教,使青年教师干有方向、学有榜样。特别对一些持续发展有望的青年教师推行“导师带教”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传、帮、带”作用,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详细记载培养过程,着力提升教师素质。二是舞台出英雄。学校应千方百计创造机会,搭建大、中、小型各种舞台,让青年教师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比如:大力开展“决战课堂,新教材大练兵”技能训练活动,要求语、数教研组每周都安排一个年级的教师执教一节具有研究性的示范课,周周进行评课并小结;每学期开展两次全校性的执教技能竞赛,对优胜者予以奖励。活动的开展促使青年教师自觉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业务素质。三是氛围出人才。学校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肥沃的校园土壤,丰富的校园养分,让青年教师在优化的环境里迅速成长。比如:学校经常利用节日开展教师书画、三笔字、普通话、黑板报、论文评选等竞赛活动,不仅提升教师才能,还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树立博爱思想,营造人文校园,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营造优美、舒适、具有人文影响力的校园文化,是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环境下,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把人的发展看成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和最高目标。基于这一理解,我校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把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并围绕这一出发点提出了提升教师生命质量,提升学生在校学习质量,提高学生生活质量,打造人文校园,让校园生活充满思想、情感和智慧,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报负,对自己成长充满自信,初步树立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顽强的意志力,让校园成为学生喜爱、依恋和维护的家园。

总之,在学校管理中,一定要改变那种“以管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代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关心每一个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关心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存在和价值。只有这种以人的发展为根本,为人的发展服务的学校管理才能真正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最高境界,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促进学校良好的教风、学风的形成和巩固,达到强、大、优的办校目的。

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 篇4

学校管理同样如此, 在学校的管理中要充分体现“人本原则”, 就是要通过对人的内在积极因素的调动和激发, 使全体师生在政治思想、道德标准和认识水平等方面呈现出最佳状态, 并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 从而形成敬业、进取的团队精神。教师在学校管理中既是管理的对象, 又是管理的主体。因此, 对学校教师的科学管理, 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关键所在。

教师是开启人类文明、传承知识的纽带和桥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就是要求校长要充分认识教师的职业特点、劳动特色以及教师的角色心理。

在学校组织系统中, 教师处于“育人成材”的首要地位, 肩负着培养年青一代的重任。所谓教师的角色心理, 就是教师因实现其教育行为而产生的心理活动, 教师角色心理产生于教师职业的劳动特点。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学生——具有主动性的人, 教师的工作在于传道、授业和解惑, 是一种脑力劳动, 这就决定了这是一项艰苦、复杂且具有示范性、创造性的工作。教师角色的心理特征是:具有较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一名称职的教师应具有自尊、自重、自信、自强、自制的职业心理品质以及敬业、乐业的进取精神。学校的领导者应该全面、深入地了解教师的劳动特点, 了解教师角色的心理特征, 真正理解教师劳动的价值, 关心教师的疾苦, 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 努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想尽办法改善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关心他们的成长, 在学校内营造出一种“家庭式”的氛围, 使教师们能心情舒畅, 无后顾之忧, 努力去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

民主与法制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以法治校、民主治校就是要校长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中充分发扬教师主人翁精神, 激发教师潜在的动力。

民主性原则是学校管理的一条基本原则, 它是由人本原理所决定的, 同时也是我们党历来倡导的群众路线的充分体现。民主治校就是要求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扬民主, 实行民主管理, 即调动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 让他们充分行使民主权利, 充分发扬主人翁精神, 共同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 从而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把学校办好、管好。作为学校领导, 要树立群众观点, 要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 虚心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要养成自己的民主作风, 对于批评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不文过饰非, 对于正确的意见和好的建议要善于吸收和采纳;要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 即在实行校长负责制时要建立校务会及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吸收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学校的重大决策, 特别是那些与教职工切身利益相联系的重要问题, 一定要广泛听取广大教职工的意见, 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和指挥中的失误和偏差。“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上下同欲者胜。”“人心齐, 泰山移。”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知人善任, 人尽其才。“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需要校长有敏锐的眼光, 善于发现人才, 挖掘潜能, 同时营造氛围, 搭建让教师施展才干的舞台。

管理工作的效益原理及有效性原则指明了管理的根本任务是追求效率和效益。在学校管理中如何选好人、用好人、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一环。学校管理者首先要明确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摆正自己的位置, 真正信任和依靠广大教师, 做到“用人不疑”。其次要做到知人善任。“知人”是“善任”的前提。学校领导者必须切实掌握每个教师的专业和专长、实际的学力和能力, 做到心中有数。不同的人可能处于不同的“能级”, 在安排中应该量才授职, 使每个人都能胜任自己的工作。用人之道, 只能以其所长为基础, 用其所能。在工作安排中要根据专业对口的原则, 尽可能使教师的工作学用一致。中年骨干教师, 年富力强, 已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 应该让他们挑大梁, 真正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要促进他们向名师方向发展。青年教师精力充沛, 思想敏捷, 但缺乏教育经验, 应该给他们压担子, 促使他们早日成熟。老教师经验丰富, 则主要发挥他们这方面的优势, 做好“传、帮、带”工作。如果能使每个教师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则将极大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产生的动力往往是物质激励所做不到的。再次, 学校教育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教育, 各科教师需要合理搭配, 要有长远规划, 防止青黄不接。对各年级教师的搭配则要从业务水平、组织能力、人际关系、个性特点、年龄及健康状况等多方面加以考虑。有了最佳的组合才能发挥教师队伍的最佳整体效能。

强化职能, 落实责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同样需要岗位到人、职责到人。实行岗位责任制, 在职责中激发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

在学校实行全员岗位责任制是现代教育管理的需要。学校的管理工作需要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紧密协作, 以便取得最佳效果。要统一指挥, 就要有科学决策, 提出共同奋斗的明确目标;要分工负责, 就要建立岗位责任制, 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职权范围, 对职权内的工作负完全责任;要紧密协作, 就要相互协调, 相互配合, 争取最佳的整体效益。因此, 科学管理必须体现科学决策、责任制、协调性和有效性。岗位责任制是学校管理中很重要的一环, 岗位责任制的建立可以进一步强化教师的职业意识, 激发他们的爱岗敬业精神, 增强他们的使命感, 也可减少工作中懒散、人浮于事的现象。实施岗位责任制必须要有责任制度、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等配套措施作为保证。量才授予职责, 把职、责、权、利统一起来, 使教师有职、有责、有权、有利, 做到真正的奖勤罚懒、多劳多得 (包括精神、物质两方面的) , 这样整个教师队伍一定会呈现人人争先、奋发向上的良好风貌, 学校的工作也会充满活力、欣欣向荣。

与时俱进、赶追潮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就是要不断加强师德修养, 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教育同样需要高、精、尖。

办好学校, 缺少不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培训和提高在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是学校业务建设的基本任务, 是学校管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校长远发展规划的一项战略性工作。作为学校的领导必须明确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全面提高教师的素养。对教师决不能只是使用, 而不关心他们的培养和提高。校长应在对教师充分尊重、理解、信任的基础上, 抓好对教师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 满腔热忱地帮助教师全面提高政治、思想、业务和师德等方面的素养。我们一定要在学校中认真贯彻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与时俱进, 使每个教师都能严格要求自己, 以身垂范, 真正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 教学内容不断更新, 教学方法日益进步, 教学手段逐步现代化, 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 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作为学校的领导来说不仅仅要抓好青年教师的上岗培训, 更要抓好全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校长要给教师提供机会参加在职培训, 例如各种培训班、研讨会等, 不断改善学校教师的学历结构, 为新世纪的教育建立一支“高、精、突”的教师队伍。

构建团队精神。“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就是要重视对学校群体的引导, 注意学校群体压力与群体内聚力, 加强团队协作精神, 使群体有战斗力。

在学校, 每个学生和教师都是学校群体中的一员, 教师个体积极性的激励和教学工作, 都是通过学校群体并在一定的人际关系中进行的。同时学校也还客观存在着一些非正式群体, 如何正确引导他们的目标和规范, 使他们融合到学校大集体中来, 增强学校集体的凝聚力、战斗力, 这是学校领导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群体是人际交往中自然形成的一种集合, 在学校里除上级明文规定而建立起来的正式群体外, 存在着人们在相互交往中, 由于个人的好恶、兴趣等因素而自发组织起来的非正式群体, 他比正式群体更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学校领导必须引起重视。非正式群体的性质有积极型、中间型、落后型和破坏型, 要区别对待。对于后两种类型的群体要正确加以引导, 必要时还应给予批评教育。对于积极型应当支持, 以发扬正气。对于非正式群体要注意正确引导, 使他们的群体目标、规范和规则、群体内聚力都被纳入学校这一大群体之中, 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要引导学校的人际关系朝着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团队精神发展, 使所有集体的成员有共同的教育目标, 自觉维护集体利益和荣誉, 遵守集体纪律, 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较强的工作动机, 积极向上, 高效率地工作, 集体内充满团结友爱、民主协商的合作气氛。一个学校只有形成了好的集体风气, 使全体师生员工都具有奋发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 学校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才可能获得迅速的发展。

“正人先正己”。“以人为本”同样对校长自身有严格要求, 领导要以身作则, 做好公仆角色, 树立服务意识, 当好表率和领头雁。

学校的领导不仅是学校的管理者, 同时也是教育者, 应对教师和学生起到指导和榜样作用。要求教职工做到的, 校长自己首先要能做到, 要严于律己、堪称表率。要能做到“见困难就上, 见好处就让”, 当好学校的领头人。

学校以人为本教育管理 篇5

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各地全面推进,建设一支与之相对应的教师队伍便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师;学生的成长、发展在教师;新课程改革的成败更在教师。学校实行民主管理是学校成功管理的主要模式之一,它由多种因素构成,而在学校民主管理的所有素质中,教师管理是第一要素。因为教师既是学校的被管理者又是学校的管理者,能否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使教师在管理他人和接受被管理这二者上实现内化为自主行为的双赢,是一所学校实行民主管理、提高管理效能、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决定因素。

我校在学校民主管理中切实确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观,尊重教师人格、尊重教师工作、尊重教师合理要求。并充分发挥教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作用,认真做好校务公开工作,注重制度管理和人心管理相结合,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教师,全面提高了学校民主管理水平,促进教育教学及其他各方面工作的长足发展,赢得了社会的肯定和上级领导的好评。下面就如何确定以教师为本的管理观,实现学校民主管理谈几点做法:

一、充分发挥教代会作用

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主要靠教师对学校决策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只有让全体教师认可和理解学校决策和规章制度的内涵和意义,并内化为他们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要做到这一点,学校必须实行民主管理,让教师通过教代会参与学校的决策和管理。我校的有关重大决策,像工作方针、发展规划、改革方案、评聘办法、评优选先,规章制度、奖惩办法、教师评价、校本课程开发和生活福利等都事先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经教代会讨论通过,并将结果实行公开。

每次教代会前都将有关内容提前给教师代表,由教师代表在教师中广泛征求意见,会中是讨论多、建言多,使得各项规定合情合理,符合学校实际。通过这一办法,使教师不仅是学校的被管理者,而真正成为学校的管理者,对学校的各项决策和规章制度,不仅自己自觉遵守,而且无论是的职责内的还是职责外的都能从主人翁的角度加强学校的管理,达到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问,学校管理到边到沿,不留死角。学校的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学校近几年达到“四无”:师生无违法犯罪现象,学生无辍学现象,学校无安全事故发生,单位无教师矛盾纠纷。以教师为本,让教师通过教代会参与学校的决策和管理,是全面提高学校民主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认真做好校务公开

校务公开是推行依治治校,加强学校内部管理的需要措施,确保教职工对学校重要问题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是进一步加强教职工的民主监督,监督推进学样党风廉政建设;有利于密切学校的党群、干群、校群关系;有利于调动教职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社会各界支持办学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更好发展。

首先成立由支部书记为组长的校务公开领导小组,每学期召开二次以上小组工作会议,制定学校校务公开计划及校务公开事务。成立了以工会主席为组长的校务公开监督小组,监督校务公开事务,监督校务公开事项是否落实、全面;公开是否及时、程序是否规范、问题是否及时得到解决。成立了以教师代表为组长的校务公开财务审核小组,每学期对学校的财务收支情况,校产保护管理情况进行审核,并向教代会报告。

在校务公开工作中,坚持党支部统一领导,党、政、工共同推进的原则;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事项都必须公开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真实准确的原则;依法办事、照章执行的原则;有利于保护、调动管理者和职工群众两个积极性、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原则。学校党支部: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组织领导作用,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实行校务公开制度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实施校务公开制度过程中的政策措施,工作重点,目标要求,实施方案等重大问题。负责总体部署安排和检查指导工作,协调在推行校务公开中相关组织及部门的工作,确保校务公开制度落实。充分发挥监督保障作用,把校务公开制度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反腐败斗争的一项重要任务,承担起校务公开制度实施的监督考核工作。校行政:充分发挥在校务公开制度中的主体作用,尊重教师的知情权,参政权和监督权,为顺利推行校务公开工作创造和提供必须条件。负责提出符合制度规定的应公开的事项,责成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公开事项,自觉提供公开的有关内容和资料,做到材料齐全清楚,内容真实。校工会: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做好职工的宣传教育和发动工作,组织职工积极参与校务公开活动。与有关方面加强联系,密切配合,积极主动做好校务公开的日常工作。依照党的方针政策,挥照有关实际情况,就健全制度,完善办法、规范程序等方面加强调研,充分发挥教代会为校务公开的基本形式和载体的作用,主动探索其他有效辅助形式,努力提高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水平,不断地把校务公开工作引向深入。

为使校务公开工作开展的有效,学校确定公开形式,畅通联系渠道

1、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校务公开工作应与教代会的职权落实有机结合;坚持重大事项向教代会报告的制度。

2、采取校务办公会、党政工联系会、教代会、教职工代表小组会、教研组长会、教职工大会、家长联系会等形式公开校务。

3、根据学校的实际,对学校改革发展和涉及教职工重大利息的事项,可采取阶段性、性公开;也可以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公开。

4、在学校内部和外部网页设置校务公开栏目,按公布范围公布有关项目,接受监督。

5、设立意见箱,收集教师、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公布监督电话(5822425),畅通联系渠道。

6、每周二为校领导接待日,广泛听取群众的反映意见。

7、利用每周一次的政治学习时间,在全体教师会上及时通报有关情况。

8、利用每期二次的家长会,把学校的收费及一些热点、焦点、难点等向家长公开。

此外,我们还注重教师对校领导的评价工作,每期以无记名的方式进行民主测评和征求意见,对教师们提出的建议、意见都能认真地对待,拉进了教师和学校领导层的关系,更有利于调动全体教师参与学校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注重制度管理和人心管理相结合

一所民主管理的学校,首先必须是克服了“人治”而达到了依靠制度管理的层次,这也是改变管理的无序状态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管理局面,提高管理效能的一种管理模式。而把制度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全部法宝的学校将是一个死气沉沉的学校,因为规章制度强调的是统一和服从,一味的强调制度,缺少了对人性的理解,将使被管理者产生逆反心理。因为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将更关注的是人的自由、人的情感、人的存在与价值。而只有在制度管理的同时和人心管理相结合,使被管理者得到精神上的尊重,满足合理的需要,才能够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心灵上产生碰撞,在情感上达到互动,在工作上形成自觉的合作与服从。尤其是教师,有较强的自主倾向性、能动的发展需要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强烈愿望,所以对教师尤其需要尊重和理解。

多年来,我校一直实行制度管理和人心管理相结合的方针,学校大到校长办公会制度,小到一草一木的管理,都建立一整套细密严格的规章制度,凡事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学校管理实行依法治校。在这一基础上,学校实行细致的人心管理,实行以心换心对教师进行有效管理,使依法治校更显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首先关注教师的成长,在财力和物力上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在职培训,使学校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100%,大专以上学历达到70%,这不仅启迪了教师的智慧,开阔了教师眼界,满足教师全面发展、自我完善的个人愿望,也为学校和个人凝聚了无价财富,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二是满足教师对尊重和信任的需要,学校规定工作上的问题需逐级汇报,但牵扯个人方面的问题可直接找校长反映,学校并广开言路,随时听取所有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能办的抓紧办,一时不能办的作好解释工作,这样学校形成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文化氛围,使教师对学校的情感得到升华,对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能给予信任和支持。三是为了使教师心情愉悦、全力以赴的投入教学工作,学校真心为教师排忧解难,学校对教师思想、生活方面的问题都想在前面、干在实处,特别是教师个人力量办不好的和办不了的事,学校都积极帮助做工作,以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

这样在完善的制度管理基础上,由于我们关心了每一名教师的情感,关心了每个教师的价值和奉献,在校园营造了相互尊重的组织文化环境,使制度不再是僵化的条文,而成为激励教师参与管理的措施,把教师变成了制度的主人,也使学校的民主管理得以进一步的升华。

四、以发展的眼光评价教师

在探索教师发展性评价的过程中,我们以“发展性”理念为指导,力求实现从“管理人就是制约人”到“管理人就是发展人”的观念转变。重视教师本人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关注教师的个性差异,强化评价的导向、激励、诊断、调控、反思、发展等多种功能。遵循科学性、客观性、激励性、导向性的原则,以教师发展为根本导向,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努力倡导一种民主、平等、多元的评价关系,营造教师之间真诚合作的气氛和环境。强调教师对评价的参与以及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在对评价项目的理解一致,强调包括教师自评、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力求使之成为一种新型的面向未来的评价制度,即评价是一种平等的双向交流过程,使教师能以坦诚合作的态度参与到评价中,通过自评、教师小组中互评,寻找差距,把握努力方向,切实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学校通过观察、面谈等形式也能有针对性地为教师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达到激发教师的内在发展的动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学校发展目标和教师个人发展目标的融合,最终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在探索过程中,我校明确了“为什么评、由谁来评、评什么、怎样评”,即评价目的、评价者、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步骤这样一些教师评价的基本问题。并注意把形成性评价(各处室的平时记载)与总结性评价(学校综合评价)、自评(教师)与他评(同事、学生、家长)相结合。建立了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评价方案。

在评价及反馈过程中,由校领导分别与被评价教师共同讨论评价结果,征求被评价教师对评价结果的意见,并由被评价教师签字,这对于青年教师尤为重要,既可以让他们感到受尊重,又可以让他们充分了解同事、家长、学生和学校对他们的期望。同时在评价中特别注重保密性原则,这既包括评价主体的无记名,也包括教师个人测评信息对其他教师保密,这既是对参与评价者特别是学生的保护,也是对教师个人权利的尊重。也唯有这样,才能让评价主体和客体都从评价中获益,真正以评促教。

“以人为本”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篇6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发展人生”。时代在变,事物在发展,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灵魂工程师,在国家全力实施素质教育和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 注重以人为本的情感管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管理应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因此,必须在加强科学化、规范学校管理的基础上,重视情感管理的作用。

一、建立民主的参与式决策与管理机制

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直接影响着教师民主化教学意识的养成。所以学校领导要改变以往“传统式”的管理模式,建立由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组织的管理机制。我校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制定学校的“重大事务决策”,以此来推动学校的民主管理。要教师作为民主管理的载体,扎实开展学校的工作。

二、完善各项常规管理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是实现学校规范管理、科学管理的重要前提,也是一所学校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因此必须对原有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反思和修改,最终形成有利于新课程实施和教师成长的教学管理制度。我校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因此学校要重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管理制度,也要重视学校和家长相给合的管理方式。学校要欢迎广大家长以及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以灵活的、动态的、开放的管理模式不断整合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可以学校采用家校联系卡、家长会等多种形式来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将新的教育理念延伸到家庭之中,使家校互相配合,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的优良环境。

三、“以人为本”注重学生性格的培养和发展

21世纪。需要的是学生整体素质好、有特长、有个性的人才,需要的是具有良好自立性、独立性、责任心强的人才。而现在大多数学校培养人才所欠缺的,是没有创造精神的人才。我们必须遵守人的生活个性,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创造性的活动中不断发展,在老师的经心指导下实现学生身心向高一级水平发展。我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及个性发挥的培养,使学生成为社会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坚持以德育人,以生为本,以爱育人,使学生认识自我,增强自信,使学生主动参与管理,学会自律,学当主人,我校特别是帮助特困生减免生活费,关爱后进生转化、促其进步等方面,以真正实现整体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四、坚持对外交流、互相学习的制度

学校每学期要拿出一部分经费,有计划、有目的地分学科组织教师去外地参观学习,到附近学校开展教研。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把上过的每一节课进行反思,把反思心得写在该节课的后面。要求教师养成写好反思的习惯,加强问题的意识,以独特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在自己的教学中找差距,找不足,找教训,找根源,并随时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收获进行记录。

五、“以人为本”帮助教师实现自身价值

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强烈期望得到社会的承认与尊重,希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就是大多数教师的理想追求,也是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因此完善自我、体现人生价值和学校发展是和谐统一的,学校就是每位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教师在管理中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但是由于下面几种家庭因素导致教师在自己的人生教育教学中难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大致存在以下几种类型。 单亲家庭:一个孩子在家庭中,由于得不到完整的爱护和关心,往往比较脆弱或顽劣。女生表现为对学习和生活失去了信心,整日心事重重,提不起精神,对自己的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对学校的规章制度等方面不予理踩,男生往往比较顽劣,整天在学校或在班理捣蛋,或游手好闲,甚至有时在学校集众斗殴,给学校教师的管理工作带来许多麻烦。

在当今社会中,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这种家庭往往表现为父母都是文盲或半文盲,读书和不读书都能赚大钱,家长感到培养孩子没有用,对自己的子女放任自流,极少过问,存在着一种让子女早日不读书,帮助家里赚钱的想法。 娇生惯养的家庭:这种家庭往往是父母教育子女方法不和谐。一方面,要严格管教;另一方面,却维护子女,导致孩子越来越偏离正常的教育轨道。

总之,一定要把“以管人为中心”的管理变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人格,体会每一位师生的情感,关心每一位师生的发展。不仅要建立科学、健全的管理制度,在遵循学校实施制度管理的必要性和灵活性原则下注重创新思维,更要从实际出发,把这个集体里的每一个成员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并最优化地整合起来,只有这种以“人的发展为根本,为人的发展而服务”的学校管理,才能真正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最高境界,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促进我校良好的教风、学风。

(作者单位:河北廊坊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成人教育培训部)

以人为本, 实现学校的和谐管理 篇7

一、校长要有自己的办学理念

首先, 校长既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示精神, 又要取得社会各方面对教育的大力支持, 更重要的是应该得到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的理解和支持。为了达到办学目标、实现办学理念, 我们召开了教师会、家长会, 还成立了家长委员会, 在会上与家长进行交流, 得到家长的认同, 又和北全福社区居委会党支部进行沟通, 得到社区领导的支持;实现了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合力育人结构。

其次, 校长要虚心向兄弟学校学习。在向兄弟学校学习的同时, 还要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 因地制宜地突出自己的优势, 避开自身的弱势, 办出有自己特色的学校, 而不是盲目地把别人的先进管理经验生搬硬套地搬至本校加以实施。针对我校师资少、新教师多、教学水平须整合突破的现状, 我们开展了系列“一人执教、全员听评课”的校本特色科研活动。教师们虽然不在一个教研组、所听的课例也可能不是自己的专业, 但教学思想与策略是相通的。这样的校本特色教研解决了课改的实际问题, 使课改落到实处, 使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

二、要坚持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1. 坚持依法治校, 让管理有章可循, 有制度可查, 规范办学行为。

校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 必须依法治教, 科学、规范的制度是校长依法治教的重要保证。因此, 校长治校的首要任务是要致力于健全和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 要充分发扬民主, 使制度“合法化”, 这样才能被广大教师所认同并自觉地遵守。冷冰冰的制度, 更要融入人性化的管理。对于一些难于管理的教师必须按制度严格要求;对于一些任劳任怨的教师偶尔出现违背制度的现象也要按制度办事, 但是在其它方面要变通地予以鼓励。其实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 校长要把学校搞成一池“活水”的道理。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的永恒主题。

一所学校的兴旺发达, 必须要有一个同心同德、同舟共济的领导集体。对于我校的中层, 我们提出这样的要求:不要惟命是从、不要只是一味地机械地贯彻, 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其次, 学校应该成为师资队伍成长和提高的基地, 校长最大的贡献就是带出一支好的教师队伍。三年来我们对校长这个工作有了两条感悟。一是校长应是一名优秀的服务者。服务于学生、服务于老师、服务于家长、服务于社会。一个学校是一个小社会, 这个小社会里面千头万绪的工作链中, 需要一个枢纽、一个中端, 只有这个位置把各个环节疏通好、服务好, 一切美好才皆有可能。二是校长要做一个心理驿站的站长。从事教育工作把我们这些素不相识的人聚集在一起, 一起工作、一起生活。其中你我之间的人际交往是支撑我们共同推动事业的基础。因此工作中我们非常注重和大家交流, 当然这其中有笑声, 有友谊;但也有哭诉、有眼泪。这些都是真心的交流、真诚的互动。

三、加强师德建设

有什么样的校长, 就有什么样的教师、什么样的学校。办好学校的关键是校长和教师,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校长和教师。有高素质的教师, 就有高质量的教育。因此, 校长必须把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一是要加强对干部、教师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法纪教育。对党团员, 重点要加强理想信念和党性、党纪、党风教育;对干部重点要加强依法行政、依法治教和干净干事、廉洁从政教育;对教师, 重点要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崇教厚德、为人师表教育。二是要大力加强教师培训工作, 包括学历提高培训和各类专业培训, 使校长和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 校长的治校能力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教研水平不断提高。三是实施“名师工程”, 培养专家型、研究型的校长和教师。通过名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带动, 促进全校教师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四是要重视和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五是要建立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和不断进取的积极性。

四、抓好基础教育, 开创学校特色

基础和特色好比两个翅膀, 只有两个翅膀都硬了, 学校才能腾飞。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 提出高、大、远的要求, 必定会拔苗助长。我们制定出我校近3年目标, 即“2007年规范、2008年激活、2009年发展”。针对学校城乡结合部生源复杂、学生浮躁等情况, 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 常抓不懈, 齐抓共管, 一抓到底。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不能放松,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不能放松。在任何时候, 都要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如果在小学阶段, 应该读的没有读, 应该看的没有看, 应该做的没有做, 那将是学生终身的缺失、终身的遗憾。我们要为学生的终身负责。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写字、学会读书、学会唱歌、学会做操、学会扫地、学会负责、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作为教育工作者, 还必须讲究科学, 要按照规律办学, 遵循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青少年身心发展相适应的基本规律, 从本校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不人云亦云, 不赶时髦, 扎扎实实打好基础, 为学校特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如我校近年来加强学生的硬笔书法的培养, 2008年被济南市书法家协会评为“济南市硬笔书法素质教育基地。”另外, 学校还针对近年来学校的发展特点, 规划了“以美育人、育美的人”的办学特色、“张扬个性、放飞想象”的美育目标。学校还以小提琴为亮点、以书法、绘画为内容, 构建出了“琴情书画———艺术教育均衡发展”的特色项目建设。

学校“以人为本”管理中的误区 篇8

误区

1.“以人为本”=“以人情为本”

“以人为本”的管理强调对人的尊重及人际关系的和谐, 然而有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尊重”与“和谐”的理解却有失偏颇, 认为尊重就是互留情面, 和谐就是没有矛盾;为了体现管理的人性化, 以“宽容”代替“处罚”, 以“表扬”取代“批评”, 不知不觉地把“尊重人”异化为“不得罪人”;工作上只讲感情, 不谈原则, 有求必应;对教师的缺点和错误, 碍于情面, 或只字不提、或轻描淡写;回避工作矛盾, 讲究一团和气, 事事留情面, 处处给人情, 殊不知却落入了庸俗的人情圈子, “以人为本”演化成“以人情为本”。

“以人情为本”的管理是对人本内涵的异化, 人情是社会生活中的特质文化, 有着理解人、同情人与帮助人的温馨面, 但在人情的催化之下, 往往又容易导致对事放弃原则、对人失去公允的结果, “以人为本”被当成拉关系走后门的幌子, 人人只当没有原则的老好人, 表面上看校园气氛宽松自由, 人际关系和谐融洽, 但实际上已将管理的内涵异化为无原则的“放任”, 最终使学校纲不举目不张, 风气不正, 学校工作变成一盘散沙。

2.“以人为本”=“以个人为本”

在少数教师的眼里, “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要求学校在管理上要让个人感受到绝对的尊重、自由和满足, 学校的一切管理必须尊重“我”的需要进行;对他而言, 个人的需要得到满足就是“以人为本”了, 却鲜有思考他需要的尊重、自由和满足是否符合学校的公共价值准则。

这是对“人”狭隘的理解, “以人为本”的管理所讲的“人”是具有丰富内容和多重规定性的概念, 就学校而言, 既是师生个体又是师生群体, 更是个体与群体的统一, 这里强调的“人”是多数人的利益和积极性, 而绝非少数人的利益和积极性, 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解为“以个人为本”“以我为本”的管理, 过度强调个人的需求, 这是对“以人为本”管理的曲解, 必然会与群体的整体利益相抵触, 与学校的发展需求相违背。

3.“以人为本”=“宽松管理”

时下有人认为:“教师职业是一种良心职业, 主要靠教师的自觉自律”, 现在倡导“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校园”管理, 就应当尊重、理解、信任教师, 教学管理与考核更应该充分地表现人性化, 而规章制度必然会制约、压抑校园的人文气息, 会引起教师们的逆反心理, 这与“以人为本”管理所追求的境界是背道而驰的。因此, “以人为本”的管理应该淡化甚至取消制度的制约。

很显然, 这是对“以人为本”管理的肤浅理解, 把“人本”与“制度”对立起来, 简单地挪用了对人的信任、关心、尊重等管理方法来充当“以人为本”管理模式, 却排斥了制度管理的基础性作用。

4.“以人为本”=“无条件满足学生愿望”

有少数学校和教师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简单地理解为“无条件满足学生愿望”的管理, 对学生不能说“不”字, 不能批评, 害怕批评会挫伤自尊, 泯灭兴趣, 结果导致没有原则的“尊重”和“赏识”泛滥成灾。有的学校在“尊重”的名义下, 对学生不合情理法的要求一味迁就。正是基于“尊重”和“赏识”的要求, 客观上对一些违纪学生的教育显得苍白无力, 乃至无法教育, 最终放弃教育。

这些做法表面上是对学生自由和权益的尊重, 实际上违反了教育规律, 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最终影响的是所有学生的健康成长, 结果使“爱的教育”演化成“溺爱教育”, “赏识教育”变成了“捧杀教育”。

走出误区的途径

1.倡导“以人为本”管理, 首当“正本清源”

所谓“正本清源”就是要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为了人、依靠人、尊重人”。“以人为本”的思想, 即强调一切为了人, 人是主体、中心和目的, 而不是把人作为工具和手段;又主张一切依靠人, 依靠整体的“人”推动社会进步,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价值的全面实现, 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教育上倡导“以人为本”管理, 其基本内涵就是为了师生、依靠师生、尊重师生, 确立以“师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和教育理念, 以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为根本目的。首先要以师生的合理需求为本, 其次要以师生的共同发展为本, 最终以形成积极向上的共同价值观为本, 也就是以人的理想信念为本。它要求学校领导在管理工作中应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辨证统一, 努力营造一个平等、团结、尊重的组织氛围,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遵循人性形成的规律, 开发人的潜能, 发现人的价值。

校长在学校管理中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 就要从关注师生生命的整体发展出发, 尊重、理解、关怀、支持每一位师生, 把师生尤其是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注重师生的情感需求, 真心实意地依靠师生, 广集智慧, 给予学生成长成才的条件和教师发展、创新、成才的空间。但是“尊重”不是放任自流, “理解”不是全盘认可, “关怀”不是拉关系走后门, “支持”更不是无原则的。这些“尊重、理解、关怀、支持”都应是以公平公正为原则, 以促进发展为目标, 就是要平等待人, 公正处事, 而不是在人情之下的一人一个标准、一事一个准则。失去了公平公正的人情, 其实是对群体的反人文。因此, 在学校管理中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 是本着肯定人、激励人、发展人的思想去管理学校的, 学校管理者的“人情味”应该是对教师人格的尊重、真诚的关心, 以及精神上的鼓励和事业上的支持;学校的“人际”应该是温馨向上、互相支持、团结协作、有强烈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命运共同体, 而不是庸俗化的人情主义。

2.重视“以人为本”管理, 不能废弛“法度”

“以人为本”管理必须建立在科学制度的基础上, 失去了制度的制约, “以人为本”管理就变成了“以个人需求为本”的管理, 就很容易演化成极度的个人主义, 变成无政府主义, 牺牲的是公平原则, 最终损害的是群体利益。

“以人为本”管理并不意味着对人的放任, 更不意味着对“法度”的否定。在学校管理中的“法度”就是制度。“以人为本”管理离不开制度管理这一坚实的基础, 尤其是在实践中, 必须加强制度建设, 才能使“以人为本”的管理具有足够的动力支撑和真实的主体依托, 否则, 其运作只能是虚幻。

实际上, 科学制度并不排斥对“以人为本”管理的追求, 我们需要做的是增强制度的人文色彩。学校管理者应通过深入的调查、科学的研究, 并取得师生普遍的共识之后制定和完善制度, 使制度管理充满“人本”的温情。这种人文化制度的特征不是一味地强调奖励与惩戒, 而是要将制度的刚性原则与情感的柔性原则紧密结合起来, 既对师生的行为做出适当规范, 又给予师生的个性张扬一定的空间和自由, 使制度获得尽可能多的支持和合作, 认同“制度不是约束, 而是激励, 是凝聚人心”成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为。

3. 实施“以人为本”管理, 当行“扬善弃恶”

这里的“扬善弃恶”指的是以健康的舆论引导人, 以积极的理念激励人。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 最本质的核心是倡导对人性的尊重, 但是人性本来就有善恶之分, 对于“善”者实施“以人为本”管理, 能充分调动他的主体意识, 推进学校工作的开展;而对于“恶”者实施“以人为本”管理, 就有可能成为他的遮荫树、挡箭牌。马克思曾经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和间接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因此, “以人为本”管理应以积极健康的舆论为导向, 通过群体的“扬善弃恶”形成主流价值观。

首先, 校长应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引领者。校长应当知道自己作为教师群体中的特殊“个人”的思想引领作用, 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对待师生, 就是要坚持公正无私、平等地对待每位教师, 就是要有包容心;对待反对意见, 要有宽容心;对待有错教师, 要有仁爱心;对待教师学生, 要学会欣赏, 学会接纳, 并通过沟通推行学校管理理念, 积极构建一种团结、和谐、向上的校园管理文化。

其次, “以人为本”管理要重视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 营造温馨的人际舆论。这是学校“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保障体系, 是一种软管理。

今天的教师群体承载着太多的社会期望, 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 因此, 校长要充分理解教师, 注重对教师心理氛围、人际关系的研究, 强调对人的重视, 强调管理的“感情投资”。通过对人性的理解、人文的关怀, 引导教师形成正确的人际观念和价值观念, 努力倡导和谐的同事关系, 要树谦谦君子“坦荡、欣赏、自省”的风范:做“脚踏实地、胸怀坦荡”之人, 行“相互欣赏, 互为人梯”之事, 存“常责于己, 怨不及人”之量。健康、合理的竞争使工作充满活力, 而和谐、友好的协作是有效工作的保障, 正确的协调和引导, 就能形成蓬勃向上、充满活力、协作互助的良好局面。

最后, 在学校管理中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 应当坚持个人的需求必须符合或有利于推动学校整体利益和价值观的发展。学校实施“以人为本”管理需要树立“扬善弃恶”的舆论导向, 摆正个人与集体、责任与权利、付出与获得的关系, 建立积极向上的观念认同, 只有群体能够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管理之精神实质, 不断提高群体的道德情操, 才能推动群体的高尚, 形成主流价值观。

4. 尊重教师个性, 应守共性规律

近年来, 在实施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 一些青年教师在各种新理念、新思潮的冲击下, 摒弃、颠覆了一些教学上的共性要求, 为了彰显自己的教学个性, 片面理解课改新理念, 提出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观点, 反对课堂预设, 实行“零备课”;搞大量的综合性学习, 摒弃接受性学习, 过度强调“轻知识, 重能力”, 热衷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深度对话、网络教学等形式, 这些形式不是不好, 但一味地排斥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而追求所谓的“创新”, 急功近利, 急于张扬自己的教学个性, 其结果是课堂形式热闹新颖, 教学质量却直线下滑, 教师主观希望“培养能力”, 学生的客观结果更多是“既丢知识, 又没能力”。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中应当反对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教育从来就不是一种新发明或新行业, 教育的改革是一个传承与发展的过程, 素质教育并不是不要质量, 恰恰相反的是它对质量的要求更高, 对于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常态要求如备课要求、课堂环节、作业批改、学生行为规范等教育共性的规律, 要作为最基本的行业规范, 是不能随心所欲地丢弃的。而“个性”往往是有局限性的, “引导”不等于“迎合”, 教师与管理层所处的位置不同, 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对职业的责任、操守、专业发展需求不同, 面对这种放弃教学上的要求、藐视教学基本规律的“个性”, 校长应该旗帜鲜明地坚守管理底线, 不能一味地迎合这种低层次的心理需求, 更不能因尊重教师所谓的“个性”而放弃优秀的东西。校长更应该做的是引导教师正确理解、积淀新课标的理念, 分类提升不同层面的教师的教学专业技能, 特别是激发教师的“内源性发展”, 为实现自我的生命意义和价值而努力。

5. 实施“以生为本”管理与教育, 不违科学规律

“以人为本”对学生而言就是“以生为本”。“以生为本”的内涵为四个递进的层次:一是把学生当人看;二是把学生看成发展中的人;三是把学生看成独立发展的人;四是把学生看成平等的人。明确了“以生为本”内涵的四个递进的层次, 校长实施“以生为本”管理与教育, 就不会违背科学的教育规律。

“以人为本”管理与教育不是说事事顺从学生, 关键是:一方面, 在合乎情理法的时候, 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学生正当的追求, 顺乎学生的要求;另一方面, 学校的管理与教育应该在规则、纪律、制度之下, 尊重学生的权益、个性与自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以人为本”的管理与教育强调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帮助、尊重和关爱,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而不是任性, 要对学生宽容而不是纵容, 对于不合乎情、理、法的需求, 教师要坚决抵制, 通过说理、沟通、感化、激励等方法结合起来进行教育, 也就是说表扬与批评, 激励与惩罚一样都不能少, 这才是科学的教育规律, 才是完整健全的教育。

学校以人为本教育管理 篇9

然而, 人总归是社会中人, 各有不同的生活轨迹, 各有不同的为人处世哲学。很多时候, 或碍于情面, 或出于私心, 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 总让人觉得不那么如意。校长总是希望学校里的中层领导干部们积极工作, 主动分忧, 而中层干部未必与校长想的一样。笔者曾亲历这样一件事情, 似乎在很多学校里都如出一辙。某学校办公室里, 校长正在给学校中层干部开会, 布置紧急任务。“A主任, 你负责校园文化这一块。”“B主任, 这份文件中提到的‘维稳’‘信息’, 都与安全有关, 还由你负责。”“C主任……”“D主任……”校长有条不紊地安排着临时工作, 很快会议结束。可是, A主任和B主任没有离开校长办公室。A主任首先开口:“校长,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整理教学档案, 手头还有其他工作, 我还得上课, 我也顾不过来呀!”没等校长说话, B主任接着说:“校长, 开学到现在, 我的身体一直不舒服, 前段时间大家都很忙, 我就没说, 这两天我准备去医院检查……”校长听出了两位主任对今天分配的任务很不情愿, 但还是耐心地做了解释。无奈, 两位主任说啥也不愿意接受这份凭空多出来的“活儿”。校长只好答应A主任, 从现在开始, 专心做今天分配的工作, 其他工作暂时由别人来做。同时, 校长也答应B主任先去看病, 至于今天分配给她的工作, 再重新分配。随后, 校长找到了刚刚调来本校工作的C主任, 先简要跟她说了B主任的情况, 并决定将安全工作交由她负责。C主任一听, 就十分委屈地说:“校长, 安全责任太重大了, 我承担不起呀!更何况……”最后, 校长只好苦笑着说:“那好吧, 我做!”过了三天, 主管副校长来找校长了, 进门就说:“校长, 你去看看吧, 这几天, 咱们这项工作一点进展都没有, 不是今天这个有事, 就是明天那个晚来会儿……”其实, 对这一情况校长非常清楚。校长看着副校长焦急的面孔, 若有所思地说:“从今天开始, 不用他们做这项工作了, 我派其他老师去做。”事情讲到这里, 或许有一丝遗憾, 一缕无奈, 但是, 站在这些中层领导干部的角度想一想, 他们也不无道理, 也未必有错, 只是思想里缺少了那么一股干劲, 一种精神。

学校中层领导干部是学校管理的中坚力量, 大都在学校各管理部门, 负责具体的管理工作。但他们同时又是教师, 要承担一定量的教学任务, 可以说, 他们的日常工作琐碎、烦杂。而从他们自身来说, 又不免有些优越感, 毕竟他们不是一般的老师。对于校长而言, 这些中层干部都是做具体工作的, 只要学校有任务, 他们就应该承担。我们换个角度再看一看, 学校里似乎弥漫着一种做人的思维, 而不是做事的思维。无论中层干部还是教师, 都在揣着自己的小心眼, 揣摩校长的心理, 工作不积极, 不主动, 或者可以直接说是懒惰, 做起事来总是拈轻怕重。学校里动脑筋、想问题、思考事的, 恐怕只有校长一个人的脑袋。那么, 在学校管理中, 如何让领导干部队伍协调一致, 上下一心, 劲儿往一处使, 心往一处想?如何调动中层干部的工作热情, 提高管理层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呢?

一、用心———徐出一缕春风

冷眼看目前学校的领导集体, 大都是校长说, 中层做, 彼此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久而久之, 不仅弱化了团队意识, 也使其中的一些人滋生了懒惰心理。还有就是受社会大环境的消极影响, 更多地考虑个人的利益和前途, 推诿、扯皮、踢皮球。作为学校管理核心人物的校长, 势必要“明察秋毫”。校长每天都要跟中层干部打交道:安排工作、布置任务、开展活动……如何巧妙地赢得全体领导干部理解、赞同、拥护自己的观点、想法、安排, 并能够主动、自觉、心甘情愿地执行, 是一门学问。一句话, 只有真心, 才能赢得真心;只要用心, 就能收获真心。也就是说, 校长要将“以人为本”化为真心的行动。在学校中, 行政权力不是唯一的权力, 拥有权利, 也不等于就有权威。学校的办学理念不是只贴到墙上就能起作用, 要想将“理念”深入学校管理层中每一个成员的内心, 需要校长时时讲, 常常讲, 并使之成为大家的理念。

二、用智———赋予平凡以快乐

就中层领导干部而言, 毋庸置疑,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教师面前有威信, 在校长面前有位置。这一群体要比一般教师更多地希望个体价值被关注、被认可, 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被理解、被尊重。在这里, “以人为本”就不是生硬的制度, 简单的命令。大家都知道, 中层教育干部相对于普通教师而言, 工作负担更重些, 工作压力更大些, 职业倦怠感更强些, 这种负面的心境和情绪会带来很多危害。因此, 作为学校管理者, 要学会用智慧引导中层干部调整心态, 从达人中达己, 从而优化工作效能。同样是检查教师教案, 有人是例行公事, 周而复始, 而有人就会变检查为交流, 将一个人面对教案, 变为全体教师共同面对每一个人的教案, 使教师在欣赏学习的同时, 发现自己的不足, 从而促进内省。作为学校管理者, 要善于思考, 学会用智慧激发中层干部的创造潜能, 让机械、乏味和枯燥的工作散发智慧的光芒。换言之, “以人为本”不是束缚, 而是期待, 是关怀, 是平凡中的快乐。

三、用情———焕发生命光彩

在每个人的心里, 都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那就是被认可, 被肯定, 中层干部亦然, 他们尤其渴望工作方式的自由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 当新的工作任务等待分配和完成时, 不妨先创设一种既能为人接受, 又能向新态度转变的情境,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 积极参与。学校不是某一个人的, 是大家的。在学校管理中, 适当地角色互换和角色扮演能产生综合的心理效应, 有利于转变中层教育干部的态度。如果给每个人赋予鲜活的角色, 就可能使人迅速在角色里体验到自身的价值, 从而使原有态度中的情感成分发生变化。有时候, 管理者也可以不急于布置工作, 而是通过特定情境创设, 使中层干部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 从而自觉改变原有的态度。用情, 可以避免粗暴、直接的强制, 而代之以间接、温和的暗示, 更容易被接受。

学校以人为本教育管理 篇10

一向公正去接近

现实中, 真正意义上的公正是不存在的, 公正不过是人们心中一种美好的愿望和期待, 是人性向善的一面, 它存在于人的内心, 所谓公道自在人心就是这个道理。我们无法期望在现实的学校中找到绝对的公正, 但我们可以努力向公正去接近, 满足大家的这种愿望和期待, 是以人为本。

二倡导务实作风

形式主义在社会上兴风作浪, 让我们吃尽了苦头, 不但搞砸了心情, 搞坏了作风, 还教人种田不收谷, 教人夸夸其谈不干活, 教人欺上瞒下, 哪里还有真善美?这样, 怎么去体现“以人为本”。学校是教育人的机构, 因此, 学校工作应立足实际, 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不言过其实、好大喜功, 坚决反对浮夸和浮躁, 倡导求真务实。例如, 在考务工作中, 必须真实反映学生的成绩;在迎接各种检查时要实事求是, 只要工作就会出现不足之处甚至错误, 要务实地面对缺点和错误, 才能有进步。我们必须把实事求是当做原则对待, 坚决反对弄虚作假, 是以人为本。

三按规律去办事

教学有教学的规律, 管理有管理的规律, 人的成长有其成长规律……万事万物都有一定规律。不按规律办事, 或事与愿违, 劳而无功或事倍功半, 如揠苗助长。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应在自己的岗位上以研究的心态, 探索本岗位规律, 并按其规律进行工作, 那样就会有效地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也会增强我们对工作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更会进一步激活我们自身工作的潜能, 来满足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自我价值的实现, 是以人为本。

四为教师谋福利

学校应让教师充分感受到学校的发展直接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让教师在获得实惠的基础上充分意识到学校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密切关系。学校应在重视教师物质福利的基础上重视精神福利, 统筹好教师物质福利与学校基础建设之间的关系, 让教师认同并接纳学校的做法, 支持学校各项改革政策、措施的落实, 从而使学校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能够达成。

五教师的职责应落实到服务对象上来

教师的工作应以学生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 家长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自己工作的标准。乱堂或低效课堂是教师最大的不道德, 创造高效益的课堂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如果我们对一位不受学生欢迎, 达不到家长满意度的教师无原则地包容, 就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就是对学校发展的不负责任或对多数教师的不负责任, 不但不能体现“以人为本”, 甚至是不人道。学校管理应突出抓课堂教学规范, 就是让教师的职责落实到课堂上, 体现在学生身上。奉行“质量至上”的理念。没有质量的课堂, 没有质量的服务, 没有质量的管理, 又如何能说体现“以人为本”呢?因此, 学校应理直气壮地抓质量。学校将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学科教学评价体系, 在追求课堂规范的基础上求得效益, 在追求课程“三维目标”达成的基础上, 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学校将采取有力措施整顿无效和低效课堂, 通过课堂质量的全面提高来赢得学生和家长的信赖, 通过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来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学校办学的高质量来铸造学校的辉煌。学校还将进一步加大对教师教学成绩分析的力度, 鼓励先进, 鞭策后进。对学生不喜欢、家长不满意的教师的课堂进行跟踪调研, 帮助其分析存在的问题, 对长期不能纠正其教学行为的教师坚决予以调整。这就是以人为本。

六加强学习, 更新观念, 解放自我

人的解放一靠机制解放, 二靠自我解放。自我解放, 要靠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的最有效途径是不断地学习。向他人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书本学习, 在学习中提高素质, 练就本领。通过学习解决目前师德上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观念上尚未突破的疑豫, 教学改革中遇到的困惑, 自身业务上的不足或缺陷等。学校应大力推行读书计划, 积极创建书香校园, 努力使师生通过自身努力获得自我解放, 获取生命的力量, 是以人为本。

七创新工作机制, 激活创造热情

作为发展中的学校, 首先需要有良好的校园秩序, 良好的秩序应使人有序地工作、学习和生活, 不压制或阻碍人的潜能发挥。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对现有秩序进行诊断和分析, 打破旧的或不合时宜的秩序, 重新建立新的秩序, 进一步激活人的创造力, 是以人为本。

八达成人与校园环境的和谐共处

校园是师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 校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家长对学校好坏的判断, 影响到师生学习工作的情绪和效率, 影响到人的生命质量。因此, 每一位师生都应增强爱护校园环境的意识, 关注校园环境的改造, 利用优美的校园环境激发爱校的热情, 促进工作干劲。通过建立各种机制, 形成人和校园的和谐共处, 也是以人为本。

九创建和谐的人际环境, 营造家的氛围

人际环境是学校最重要的环境。学校可以没有漂亮的校舍, 可以没有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 但绝不能没有好的人际环境。它关系到全校师生的生命质量, 关系到优秀校园文化的塑造, 关系到学校发展目标的达成。因此, 学校将积极倡导:学生间“团结友爱, 诚信互助”, 教师间“理解、尊重、互助”, 师生间“民主、平等、合作”,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间“理解、尊重、合作”, 就是以人为本。

十支持教师间相互接纳、相互赏识、相互帮助

坚决反对同事间相互诋毁, 坚决抵制队伍中的小集团、小派别, 坚决摈弃人际关系中的陋习和不正常关系。全校上下牢固树立“好的人际环境是自己最大的精神福利”的意识。努力形成“团结协作、敬业创新”为每个人谋福祉的战斗集体。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 是以人为本。

学校以人为本教育管理 篇11

[关键词]以人为本 管理 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的管理是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重要思想之一,其实质是人本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应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学校管理模式涉及到管理人员、教职员工、全体学生三方面,是一个“人—人—人”的管理系统,故对学校的管理,既要有制度化的“硬功”来规范人行,又要有人性化的“软功”来温暖人心。因为“制度不失刚情,情感不失柔情”,所以在管理中要尽力达到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的辩证统一。

一、增强责任意识,提高人格魅力

学校管理者在师生中是否具有影响力,关键在于他们的职权、能力和人格魅力。为此,我们始终要求管理者高度树立“不辱使命,不负众望,不甘人后”的精神,坚持在学校全方位的管理中,确保对社会负责,对上级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师生负责。为使“班长”在繁杂的事务中摆脱出来谋大事、立大业,我们坚持大权集中、小权分散的原则,将各位管理者的职责与其应有的权利挂钩,把常规管理和处理意见交由分管领导,坚持谁分管谁拍板算数、谁主管谁负责到位的问责制。为增强班子成员的人格魅力,要求管理者做到三点:一要善待事业,做到“做人有志气,处事有灵气,管理有活气,教学有底气,心胸有大气”,工作中尽量“增大向心力,减少磨擦力,把握平衡力,提高支持力”,善于发现问题,勇于面对问题,巧于分析问题,精于解决问题;二要善待自己,做到以高雅的气质影响人,以奉献的精神塑造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三要善待他人,始终用虚心的“放大镜”看待他人长处,用细心的“显微镜”分析他人缺点,用爱心的“望远镜”寄于他人发展,用诚心的“平面镜”乐与他人相处。

二、增强民主意识,坚持人本管理

1.坚持民主决策是办好学校的关键

学校的重大事项,例如发展规划、制度修订等,我们坚持通过设立校长信箱,召开工会委员会、教代会、班子成员会、党总支会等方式进行广纳民意,广听民声,并通过校长扩大会议、党总支委员会议等进行集体决策,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营造民主和谐的集体议事氛围,使我校形成了谋事科学化、办事规范化、做事标准化、处事人性化的制度。

2.坚持民主管教是办好学校的重点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要使学校质量全面提升,必须从实际出发,科学民主决策。普通中学要想在升学方面,尤其是考入重点本科人数上有大突破,实为举步维艰。为此,我们集思广益,倾听民声,在教学上制定了“瞄准尖子、扶持‘跛子’、抓实苗子、结好对子”的“四子”举措,在对全校教工德、能、勤、绩的评价上制定了“四项评估”制度(即领导、级组、科组、学生四项对教工的评估),完善的教学规章制度和教工评价制度,较为有效地调动了教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坚持民主管财是办好学校的保障

对学校的有限经费,我们坚持依法聚财、规范理财、民主管财、节约用财的原则,始终严把审批关,严把公开关,严把监督关,且坚持“一把手”不直接签批,但负责每月抽样检查。遵守有经手人、证明人、签批人签名的制度,且每年经费开支定期向全校公布。因为领导做到民主管财,财会人员做到谨慎理财,所以学校财务工作达到了管理者舒心、理财者称心、教工们放心的较理想状态。

三、增强育人意识,精于人才培养

1.在教师中引导他们走成长—成才—成功之路

我校90%均为中青年教师,为此,我们坚持在培养年轻教师上采取了“更换脑子、结实对子、搭好梯子、设置台子、敢压担子”的“五子登科”举措,在他们中定期评选“先进教师”“十佳青年教师”“十佳教学标兵”等,并实施“重用能人、培养新人、量才用人、以情留人”的新举措,从而有效地使他们在教坛上大显身手。近年来,我校有15位骨干教师被提拔为中层以上领导干部,有6人被上级选派到其他中学任校级主要领导。

2.在学生中引导他们走成熟—成人—成才之路

我校肩负着既要为高等院校输送优秀人才的重任,主要抓“三类人才”培养。一是抓班团干部培养。要求他们要做思想进步、素质优良的排头兵,要做工作积极、敢抓善管的带头人,要做勤奋好学、全面发展的领头羊。二是抓特长学生培养。历年来,我们对美术类、音乐类、书画类、文学类等特长学生从高一开始,就指定专职教师专门培养,跟踪辅导,使他们发挥自我潜能,施展自身才华。三是抓高中考学生培养。从起始班开始,我们就实施“月考制度”、“教与学跟踪制度”、“四子落实制度”。

四、增强服务意识,注重人文关怀

邓小平同志说:“领导就是服务。”学校领导就是要想方设法为教育服务、为师生服务。尽管金钱可以刺激人,制度可以约束人,但我认为,情感更能感化人,人格更能教育人。正因为这样,在学校管理中更应凸显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学校以人为本教育管理 篇12

关键词:管理,以人为本,尊重,依靠,提高

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 教师是主体, 学生是服务的对象, 作为学校领导, 对教师与学生的关怀和尊重是非常重要的。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 特别是学校和谐建设, 其核心内容必须“以人为本”, 在学校就是“以师为本”“以生为本”。在学校的管理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把尊重人作为办好学校的前提

1. 要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人格。

每个人的分工不同, 工作能力不同, 但每个人的人格是平等的, 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尊敬。特别是对学生, 不管其家庭背景如何, 学习成绩如何, 行为表现如何, 他们都是我们教育的对象, 我们只有权利把他教育好, 没有权利歧视他、放弃他、侮辱他, 更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2. 要尊重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

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潜力, 都有一定的创造性, 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 他们都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欲望, 都不愿意墨守成规, 他们希望在不断的创新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优势。教育教学工作本来就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如果我们硬要把每个教师的工作束缚在一个固定的模式中, 他们就会感到工作乏味无趣, 就会失去创造的欲望和动力, 就会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工作中重复着一些简单的劳动, 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就不可能有较大提高。

作为正在成长的学生, 朝气蓬勃, 每天都会有许多新的疑问、新的想法, 就像一颗幼苗, 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都在增枝添叶。他们对生活充满了憧憬和幻想, 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好奇心如果不断被否定或遭到打击, 就会失去创新的动力和热情。

3. 要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个性。

每个人的生活背景不同, 学校在制定统一的校规校纪的情况下, 还要尊重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和个性特长。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齐头并进、一个模式, 在不违背学校的校纪校规的前提下, 应该允许每个教师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个人爱好。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应该得到重视和鼓励。新课程提倡的学生成长记录薄和个性成长方案, 就是力求根据每个学生特点度身量做, 避免千人一面的培养模式。

二、把依靠人作为办好学校的保证

1. 首先要依靠教职工办学。

学校的发展靠什么, 主要是靠广大的教师。他们是学校办学的主体, 他们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者, 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需要他们去落实, 学校的办学理念需要他们去实践, 只有紧紧依靠广大教职工, 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学校的发展才有希望, 学校的工作才能上水平上档次。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别, 主要是师资力量的差别。依靠教职工不是停留在表面上和口头上, 要让他们看到学校领导对他们的重视, 使他们有一种主人翁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而不是一个打工者。学校领导有事喜欢和他们商量, 他们的建议经常被学校领导采纳, 他们就觉得自己在学校不是可有可无的人物, 而是学校领导依靠的对象。他们就会对学校产生依恋感, 思想稳定, 以校为家, 工作有长期打算;就不会这山看着那山高, 见异思迁。

2. 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要紧紧依靠学生。

学生不但是我们教育的对象, 更是我们依靠的对象。一个学校少则几百、多则几千上万学生, 如果事事都靠老师管, 既没有那么大的精力, 也没有必要。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让他们逐步做到自我监督、自我评价, 只有把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做到人人都是被管理者、同时也是管理者, 每个人不但是被教育的对象, 也是教育者,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才能加强每个学生的责任感, 才能使学生得到锻炼, 这即是我们教育的目的, 也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需要。

3. 学校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务实态度。

我们有些学生不好好学习, 首先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对自己不负责任, 对家长不负责任, 对老师不负责任, 对社会不负责任。所以说不好好学习不是自己的事, 是社会的事, 是关系到若干人的事, 要教育学生不仅为自己负责, 还要为别人负责。

三、把提高人作为办学的目标

1. 首先要不断提高师生的生活条件和工作学习环境。

学校不仅是教师工作的地方, 也是他们生活的地方, 学校只有不断提高他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 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才能使他们安心工作, 全力以赴地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我们要力所能及的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尽可能好的条件, 促进他们的进步和发展。

2. 要注重教师个人的发展。

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输出知识, 还要不断的学习和补充自己, 在当今信息社会, 知识更新日新月异, 一个教师如果不能及时学习新的知识, 就不能胜任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所以学校要为每个教师搭建学习和发展的平台, 给他们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让他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 个人的思想和业务水平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高, 这样他们才觉得生活有奔头, 工作有干头。现在提倡校本教研, 鼓励教师成为专家型的教师, 开展各种评名师活动, 就是在促使教师不断成长, 使他们的思想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现在好多老师选择学校不单是看工资和福利待遇的高低, 更注重个人的发展。在好的学校, 教育科研氛围浓, 有发展的空间, 几年的时间就可能小有名气, 而在一些学校一辈子也可能打不出去。现在好多学校实施名师工程, 让每个教师都有奔头, 如青年新秀, 学校名师等, 让每个人在学校里都能找到自己的位子, 每个人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3. 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响应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在上海教育论坛上呼吁, 取消“三好学生”的评选, 以个性化评比代替“三好学生”评选, 以减少对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学校领导应注意在成功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 开展各种各样的大课间活动, 建立兴趣学习小组, 设立学困生进步奖等多种有效形式, 促进学生全面与个性发展。

上一篇:责任期望下一篇:随车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