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班级团支部建设

2024-08-09

高校班级团支部建设(通用12篇)

高校班级团支部建设 篇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以增强党员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成立班级党支部、依托班级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强班级集体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发挥班级党支部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职能的主要途径。

一、高年级大学生班级党支部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高校在大三、大四年级具备党支部成立的班级中,先后在成立了班级党支部,各党支部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均由学生党员担任,各支部均由一个班级或者一个专业的党员组成。同时划分党员责任区,从而对各个责任区的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教育。从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结构来看,由于各高校在发展学生党员的数量、质量和比例上严格遵照上级党委的要求精神,积极落实学生党员发展计划,及时合理地按要求对发展计划进行调整,各班级党支部、党委在发展党员的整个环节上严格培养、严格考察、严格把关,所以,几年来发展的学生党员都是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的先进分子,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党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学生党员的年级、专业结构基本合理。从思想状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党员和相当一部分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观、人生观的主流在大学四年自始至终地保持着先进性,保持着积极上进的良好精神风貌,在广大学生中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和表率作用。

二、各班级党支部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灵活地开展党建工作

几年来,班级党支部建设工作逐渐程序化、规范化;学生党员素质和修养明显提高,班级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明显发挥。首先,各班级党支部积极主动地做好入党积极分子扩源培养和指导团推优工作。一是在入党积极分子扩源方面,各班级党支部通过对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培训,使支部的积极分子了解一些党的基本理论知识。二是班级党支部能够积极以班级党建带团建,通过党支部设计、组织、带动团支部,搞好日常的组织生活会和团活,来增加党组织的吸引力和活力,为班级积极分子营造积极向上的思想环境,使他们紧紧团结在班级党支部周围。三是班级党支部能够积极做好班级团推优的工作。推优工作严格履行自下而上的程序,由积极分子前推优改为发展前推优以后,团推优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党员的发展质量。其次,各班级党支部能够扎实有效地做好党员发展和转正工作。一是在党员发展过程中,各班级支部能够积极做好党员的发展工作,严把质量关。在发展新党员工作中,严格执行公示和责任追究制度。在召开发展党员的支部大会前,将发展对象面向全体党员、广大同学进行公示一周,接受全体同学的监督。二是处于预备期的党员,接受班级全体同学的监督,以更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学习、生活和积极参加社团活动中,时刻保持党员的良好形象,有助于他们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助于通过预备期考察,按期转正。

三、班级党支部能够创新工作模式,加强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和管理

党支部建在班上,党支部直接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和日常管理,遇到问题能迅速做出反应,使班级工作做得更好,党支部工作实效明显提升。一是党委能够对班级党支部委员进行教育和指导,让他们在工作、学习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注重加强与学生党员的沟通,鼓励他们挑战自我,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二是以班级党支部为单位,能够灵活地开展不同主题的学习活动,同时开好组织生活会。明确要求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在思想建设、学风建设、团结同学中要发挥好带头作用;同时明确强调,在学生党员的发展、学生干部的任用、学生先进的评选等方面,必须突出学习这个重要因素,如果学习成绩不过关,就不能在考虑的范围之内。三是班级党支部可以利用现代网络手段,开辟学习新载体,利用博客、群等空间进行交流和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较为灵活,受到大学生党员们的青睐,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

四、班级党支部建设工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高校班级党支部建设工作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有些工作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经验不足之处,存在着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提高的地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包括:一是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状况复杂化;市场经济下物质、利益、权利的负面影响,使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价值观念、个性发展等方面发生了一些深刻的变化,使学生班级党支部建设工作所处的环境更为复杂。二是规模的扩大使学生班级党支部面临巨大压力,缺乏对发展党员的考验;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三是党支部简单的活动形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要,实效性不强,缺乏对学生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影响学生班级党支部模范作用的发挥;个别学生班级党支部的活动内容单调,局限在学习文件、专题讲座、参观革命历史纪念地等。

五、对改进学生班级党支部建设工作的建议

大学生对大学生党组织班子的信任程度决定着大学生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也影响着党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因此,明确界定党支部岗位职责,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干部民主推荐机制势在必行。一是健全选任机制,提高大学生党组织班子的公信度。通过党员个人提名、党员集体提名、党组织提名甚至普通大学生个人与集体提名,通过民主测评、民意调查、上级党组织审核等方法,把大学生党组织干部选拔任用的程序、标准和要求公示,进一步落实大学生党员对大学生党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二是建立合理的考评和激励机制,推进考核制度化建设,制定《大学生党组织干部行为规范》、《大学生党组织干部量化考核体系》,建立大学生党员干部述职制度等。三是创新组织生活形式,丰富组织生活内容。从根本上提高组织生活质量,需要找准位置,创新党支部组织生活形式。内容应该体现出开放性、形式多样性、过程民主性、互动性。改革过去集中学习或开会的形式,拓展为学习、外出参观考察、知识竞赛、志愿服务,组织报告形式等,也可以辅以开展适当的文体活动,以激发学生党员的参与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牟临杉.高校班级党支部运行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岁月联盟, 2010, (08) :32-33.

[2]李俊.班级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调查与思考[J].党建论坛, 2012, (04) :11-12.

高校班级团支部建设 篇2

为切实加强班级团支部建设,全面增强团支部的组织活力,更好地发挥班级团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我们在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更需要把握好正确的思想方向,提高政治觉悟,为使各项活动有条不紊地展开,把团支部建设提高到更成熟的层面,特制定了本学期的工作计划。

一、工作宗旨

以思想建设为重点,在理论学习、活动和日常生活学习中时刻注意提高同学们的思想政治觉悟。以思想建设带动“学风”建设;以“学风”建设促进思想建设。并且不断鼓励同学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二、工作重点

1.组织支部成员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关心时事,正确认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参加校、院、班组织的活动,遵守政治纪律,培养浓厚的学习氛围。

2.明确团支部工作制度,定期召开各类会议。根据校及院团委要求,结合本学班特色定期召开团支部会议,加强团支部成员之间的思想沟通,广泛征求班级成员意见和建议,确定下一阶段团支部的活动。

3.加强团支部成员的集体意识,要团结一起,培养支部成员强烈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密切联系同学,起模范带头作用,要有对工作忠诚的责任感、对广大同学高度负责的热情和用语克服困难的精神,能够以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的热情,真正成为班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核心。

4.依据团委工作的指导思想深入开展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积极参与、配合学校开展各项工作,努力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活跃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每个团员的特长,开展生动、活泼、健康的科技、文化、体育、娱乐等第二课堂活

动,做到“寓教于学,寓教于乐”,达到既锻炼学生能力又提高素质的目的。

5.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及预备党员的考察和发展工作,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三、具体计划

新学伊始团日活动目前暂定主要涉及两项内容:一是总结过去,展望新学期。鼓励全体同学对自己的学习及事业发展方向进行规划;二是倡导积极锻炼,健康饮食,铸造良好的体魄以更好地回馈社会。

(一)10月份初,开展开展“野外素拓,飞扬激情”班级团日活动。增强班级

增强本班的凝聚力,促进同学们之间的交流,提高同学们的团体意识,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做铺垫。

(二)10月份末,利用课余时间进入要求药企进行参观,学习企业的生产流程及生产管理,让理论得到验证,为工作或者考研有一定的方向。

(三)11月份中旬,结合校团委发下的通知举办主题团日活动,若没有通知,则结合 “中国梦”开展主题团日活动。

(四)12月份,鼓励同学积极复习迎接考试,加强考试诚信教育。并且作好本学期总结以及团支部的总结工作。

高校班级团支部建设 篇3

关键词:学生党支部;班级;思考

中图分类号:D262.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14—0028—02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党建工作的基础,是党保持活力和战斗力的根本所在。“支部是党的基本组织,是党的力量增长的主要源泉。”[1] 学生党支部的建设成果直接影响到党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组织在高校的最基层组织,是大学生中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切实搞好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是加强高校学生工作,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环节。在有条件的班级设立学生党支部,是高校为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在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上的创新,是全面推进学校党的建设的一项战略性、整体性和根本性的重要工作任务。

一、“党支部建在班上”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旧的党支部设置模式很难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特别是高校党建工作发展的需要,必然要改革高校党的基层组织的设置方式。事实证明,支部建在班上,适应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发展的要求。

1.“党支部建在班上”能有效扩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党支部建在班上”,由于支部成员集中、相互熟悉、彼此了解,将有利于促进党员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有效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够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动的活力与吸引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会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党支部建在班上”将基层党组织的网络覆盖到了各个班级,有效地扩大了学生党建工作的覆盖面,使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真正落实到班级基层。

2.“党支部建在班上”能进一步做好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党支部建在班上”,使得党支部能全方位地考察班级的入党积极分子。支部成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一个班级里,他们在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有着广泛的交流和联系,这有利于党组织客观、全面、深入地考察积极分子的实际情况,也有利于加强对积极分子的日常管理与培养教育,从而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同时,发展党员的程序在班级里也更加地公开透明,使得发展党员工作能够更好地得到群众的监督,从而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3.“党支部建在班上”能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体现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普遍存在“重培养、轻教育”、“重入党前教育、轻入党后再教育”的现象。要解决学生党员在思想上真正入党,必须重视学生入党后的教育管理。“党支部建在班上”,能促进党员教育工作的规范、有序、正常。班级党支部可以根据学生党员理论知识普遍缺乏、组织纪律观念相对薄弱的基本情况,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加强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党性修养;可以通过给学生党员布置任务,明确职责,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力度,使党员在实际工作中党性得到锻炼,能力得到提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发挥。

二、当前班级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生党支部发展不平衡,缺乏有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随着高校的扩招和支部建在班上工作的不断深人,学生党支部数量不断增加,但因缺乏有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支部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日益显现。如在发展党员方面,有的支部不知如何开展工作,发展工作显得仓促;在组织生活方面,有的支部因难以把握时政要点和学生中讨论的热点问题而使支部生活显得沉闷、乏味;在工作进度方面,由于缺乏统一的组织和协调,各支部之间出现了一定的差距,从而影响到一个学院甚至一个学校。

其次,学生党支部的工作与班级工作脱节,核心作用发挥不明显。目前一般的班级尤其是低年级班级的党员人数较少,正式党员往往不足,有些甚至成立不了党支部,大部分都成立不了支部委员会,只能设支部书记。这使得支部领导力量显得非常薄弱,无法在班级内形成强有力的组织力量,影响力也欠佳。

再次,学生支部书记的素质相对不够强,影响党支部有效开展工作。以前党支部不多,选拔支部书记可以优中选优,但支部建在班上,支部数量增加比较多,选拔支部书记就没有以前的优势了。

最后,党员对入党后的理论学习不够重视,参与支部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党员入党后理应更强调自律,理论学习也应该以自学为主,然而事实证明党员们的理论学习常欠主动,加上各学生支部的理论指导力量明显不够的现状,致使学生党员的理论水平不高。另外,当前学生党支部绝大部分只能在高年级设置,发挥作用时间较短。

三、“党支部建在班上”的对策和建议

首先,加强统一领导,为“党支部建在班上”提供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完善的领导体制和组织保证。要想在高校实现“党支部建在班上”,必须有党委的统一领导,必须制定总体规划,协调各部门的工作,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发挥作用。可以根据本校党建工作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和认真分析,从实际出发确定工作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工作方针,制定具体的实施步骤,逐步实现从系或年级党支部到班级党支部的过渡。在校一级可建立学生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一名党委副书记牵头抓总,党委学生工作部具体负责,组织部、团委协同配合,院系党总支(分党委)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各相关部门围绕党委关于学生党建工作的中心任务和工作目标,相互沟通、密切配合、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在院系一级,可根据党建工作实际,成立院系学生党建工作小组,对各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建工作进行统筹指导。

其次,建立健全工作监督机制,形成良好的班党支部工作氛围。建立健全的切实可行的工作监督机制有利于保证党支部工作的实施。在工作中不仅要教育党员严格按照党的纪律规范自己的言行,自觉履行党员的权利和义务,还要建立健全的、切实可行的工作监督机制,以保证党支部工作的实施。我们要从过去的组织监督为主转向建立组织监督、群众监督、自我监督的三位一体的监督机制转变。一是强化组织监督机制。在加强日常工作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坚持党总支每年对学生党支部检查一次,党支部每学期自查一次。二是强化群众监督机制。通过在学生公寓、班级、网站设立党员监督岗、党员监督栏、党员监督意见等,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做到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三是强化自我监督机制。坚持党支部每学期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员民主评议制度,由各党支部和党员及时检查组织和党员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努力方向,确定整改措施。

再次,加强对学生支部书记培养、选拔和培训工作。学生党建工作任务繁重,要做好工作,党支部书记必须具备党务工作的基本素质,高校党组织要加强对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工作指导,加强培训力度,帮助他们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特别是担任学生党支部副书记的学生党员们,要通过上党课、短期训练班、老支部书记“带徒弟”等方式,有针对性地组织他们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党建工作业务知识,熟悉党员组织发展程序和管理办法,让他们早日走上支部书记的岗位,大胆发挥他们的作用。为此,我们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实施“早培养”机制,以班级为依托发现和培养骨干,在低年级就把班级优秀学生干部培养为优秀党员,使之逐渐成为班级核心,为今后选拔学生党员担任支部书记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大对支部书记的培训力度,可采用必要的岗前培训、课堂理论培训、网上基础业务自学等办法,使之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来提高自身党务工作能力。

最后,加强理论学习,重视班级党支部思想建设,建立健全班级党员教育培训制度,提高班级成员的积极性,增强凝聚力。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年轻一代尤其要懂得这一点。”[2] 班级党支部应定期召开支部大会,学习党中央和各级党委的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通过学习,使党员端正入党动机,使大家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可采取支部大会学习讨论、分小组学习讨论、思想汇报交流、理论培训、观看教育影片等多种形式。理论学习应根据不同学生党员的不同思想状况区别对待,从实际出发,做到因人施教。

党员教育培训包括入党前的引导教育和入党后的继续教育。入党前的引导教育对象是普通学生和积极分子。教育形式可以有以下三种:(1)“活动式”教育。结合班级党支部的活动(如组织班级党日团日活动)开展入党前教育,寓教于乐,让他们更亲切地体会到党组织这个大家庭积极向上的氛围,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2)“联系交友”式教育。发挥班级同学相互之间熟悉的优势,让每名预备党员或正式党员联系2~3名普通同学和1~2名入党积极分子,通过友谊方式,产生党员形象教育,形成进步学生对党的向往与追求的内驱力。(3)正规式教育。通过党章学习小组、党课教育、党校教育将党的理论知识根植于他们的思想深处,培养出思想上入党的优秀人才。入党后的继续教育是针对少数党员“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的表现而开展的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入党后的党员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通过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党性修养及党风建设专题教育、党建学习研讨班、党支部主题活动、党务工作培训、党员经验交流等形式来实现。

参考文献:

[1]陈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9.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6.

加强高校团支部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篇4

一、加强思想引领, 坚持以学生为本, 凝聚人心

团支部建设以班级为单位, 明确工作使命, 将加强思想建设放在工作的首位, 注重对支部广大团员的思想引导。首先, 定期组织班团委学生干部开展理论学习并完成思想汇报, 如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 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 认真学习政府工作报告等。定期组织全班同学观看红色影片完成心得等, 如电影《郭明义》、《开国大典》、《建国大业》等。同时, 积极组织推荐优秀学生参加系组织的业余党校学习。第二, 以重大事件为契机, 开展团员意识教育, 发挥团支部的积极影响力。倡导每位同学关注时政, 关心社会热点, 关注民生。期间, 组织开展“我心目中的共产党员”的主题班会, “学习十八大, 感悟你我正能量”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以及“学习雷锋精神, 感受信仰的力量”的主题班会等。倡导学生从小事做起,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第三, 洞悉每位同学的思想动态, 定期开展民主恳谈会。同时将关注“三困生”列为重要对象, 开展对学习困难、生活贫困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的帮扶活动。

二、加强组织领导, 以队伍建设为基础, 发挥核心作用

团支部职能分工明确, 团支部成员各司其职, 有效地保证了班级团工作的开展。同时, 团支部的建设需要一支有战斗力的学生干部队伍。加强团组织建设,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 有助于发挥团支部在团员青年中的核心作用, 更好地发挥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所以, 团支部积极组织学生干部参加校系的学生干部培训班, 并定期开展工作交流会。通过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 组建应急系统和信息员反馈队伍, 既能有效地防止和解决突发事件和安全隐患问题的发生, 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针对性开展创建良好的信息平台。

三、不断完善制度建设, 加强常规管理, 促进学风建设

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促进每个同学的身心健康地成长, 争创优秀班集体, 团支部协助班委制定了班级日常管理制度、班级奖惩制度、班团委职责、班委值日制度等相关制度。在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的制度要求下, 按照校系的工作要求, 不断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以学风建设为抓手, 开展团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常规“三项竞赛”方面, 实行周报制, 严格考勤制度。制定完善各项制度。在教室卫生方面, 采取晚自习教室专人负责制、教室卫生荣辱制。在寝室卫生方面, 每周三进行一次大检查, 平时随机抽查, 并定期召开寝室长经验交流会。同时, 倡导榜样的力量, 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如推选班级的学习标兵。组织开展“树文明大学生形象”主题班会等。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扎实推进团支部建设

1、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为主旨, 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品牌活动。

笔者所在的院校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 扎根于班级团支部建设。由党总支团总支积极搭建院系校园文化品牌活动, 进而落实到各团支部。如笔者所在的经济贸易系各团支部积极组织发动广大团员参加系“践行商道, 厚德育人”商文化校园品牌活动的项目建设, 为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搭建更好的平台。该校园品牌活动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职业素养作了系统的规划。如从侧重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方面, 有每年十二月份组织的模拟广交会;从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创造力、营销能力方面, 有每年四五月份组织的商场实战;从侧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有每年四月份的辩论赛;从侧重于培养学生研究分析能力, 有每年五六月份的商文化研讨会。可以说整个商文化活动涵盖了培养团员青年的各方面能力。它的落脚点还是依靠团支部的组织和发动。通过一系列的商文化活动, 最后推选出获奖最多的团支部荣获本年度的商文化品牌活动“优秀组织奖”, 并以资鼓励。

2、以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年团队为己任, 借助党建促团建, 充分发挥团支部的基础堡垒作用。

(1) 发挥团支部组织引导作用

团支部积极组织同学参加各类校系组织的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借助青年志愿者服务、党员先锋队, 积极组织班级同学参加“红色公交”、永安小学支教, 敬老院和孤儿院的慰问帮扶活动, 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服务能力。除此之外, 根据校团委的要求, 经过学生干部的精心策划, 组织参加的各项传统校园文化活动, 倡导班级团员积极参加, 有助增强集体荣誉感。同时有助于延伸健康向上的第二课堂, 挖掘班级同学的各项才能, 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如军歌连连唱、迎新晚会、红五月各项活动、“2+1”篮球赛、运动会、太极拳比赛、十佳歌手大赛等等。

(2) 发挥党支部的影响号召作用

以党建促团建, 深入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 充分发挥广大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增强学生服务意识、提升学生服务能力, 从2006年开始, 笔者所在的系开展以“我是共产党员争当五员标兵”系列活动、红色公交、“我心目中的共产党员”主题班会、党员先锋队各小组的实践服务活动、永安小学实践基地志愿者服务活动。这些活动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外, 增强学生的政治修养, 为党总支、团总支队伍的建设储备了一批优秀的思想上进的学生力量。特别是自五员标兵开展以来, 营造了“以形象本身示范同学, 以精神实质带动同学”的良好工作氛围。学生党员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投入参与到策划组织等各项工作中, 带动普通同学开展各类有声有色的校园文体活动和素质拓展活动, 比如带头参与校运动会、辩论赛、商场实战、模拟广交会、挑战杯大赛等等活动, 成为和谐系部、和谐校园建设的润滑剂。

五、将“服务学生的成长”作为信仰, 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团工作的落脚点是在如何借助各项平台服务广大青年团员。我团支部坚持工作重心向下, 以服务学生成长为信仰。从大一新生教育引导开始做起, 邀请专业教师、优秀毕业生, 为同学们开展适应性教育等。通过开学初的摸底, 建立班级特殊学生档案, 对经济困难、单亲家庭、先天疾病、心理问题明显、适应性失衡等几类学生借助班主任、心理健康中心进行跟踪指导, 不间断走访谈话, 提供帮助。通过奖评机制发挥激励作用。借助奖学金、助学金的评定工作, 在建立学生奖助学金档案的基础上, 进一步开展激励教育、树模范教育。

同时, 为更好地开展团工作, 在上级团组织的领导下, 倡导良好的信息化班级管理。如建有班级信息QQ群、班委微信群, 还建有应急系统和信息员反馈制度, 每个寝室有信息员, 明确职责。这样既能有效地防止和解决突发事件和安全隐患问题的发生, 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为校系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针对性开展创建良好的信息平台。

高校班级团支部建设 篇5

甘肃平凉师范学校是一所陇上名校,以优良的校风学风享誉陇原大地。学校社团建设成绩显著,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本文以本校1305文秘班团支部建设为例,探讨总结中职班级优秀团支部建设的策略。

本班学生50人,团支部有团员40人,男团员12人,女团员28人。在2010年8月至2013年7月的近三年中,在班主任杜高奇的辛勤培育下,经过全体团员的不懈努力,形成了团结奋进、积极向上、和谐活泼、全面发展的良好团貌。2011年11月和2012年4月被学校两次授予“优秀团支部”荣誉称号,2013年5月年被共青团平凉市委授予“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总结探讨本班团支部成长的经验和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升团员德育素质

1、紧抓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团员思想政治水平。三年中,团支部精心组织团员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科学发展观、“十八大”报告等。学习注重深入讨论和调查分析,并经常请有关老师做专业性辅导。通过团员积极思考,使他们从思想困惑中走出来,政治素养大大提升,为专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开展中职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团员良好的行为习惯。经常组织讨论《中职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对照行为规范进行自查。成立了团员行为督查小组,设立检查岗,对不符合行为规范的不良行为及时纠正。

3、以活动为载体,使德育形式多样,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三年中,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主题新颖的思想教育活动。开展“五星红旗是我的骄傲”的演讲比赛,提升了团员学生的政治意识,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感情;举办“团的知识知多少”的知识竞赛活动,增强团员的理想信念和民族自豪感;组织团员拾捡校园死角的果皮纸屑,培养学生劳动卫生观念;开展“如何服务社会”、“如何感恩师长”等调查活动,激发了团员奉献社会的激情,深化了其孝敬父母、感激恩师的情感。

二、以搞好学风建设为主线,集思广智,争创一流支部

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实际状况,本班团支部积极落实学校“以知识谋生存、以能力求发展”的教学管理思想,狠抓文化课学习,训练基本技能,循序渐进,学有所长。

1、抓文化课学习。为激发团员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成绩,团支部多次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会。为提高团员的文化素质,团支部制定了《1305班团员学习成绩奖励办法》,对学习成绩进步快的团员及时从操行积分、人民助学金等方面给予奖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团支部还组建了美术、书法、写作、音乐、传媒等几个学习兴趣小组,培养和发展学生特长。本班有6人参加“美术特长学习班”,绘画水平快速提升;音乐选修者有3人,能熟练弹奏乐曲。

2、狠抓基本功训练。本班团支部每学期确定一个训练重点,每天晚自习进行“一刻钟”写作训练和硬笔书法训练,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每周还进行普通话口语训练、阅读训练和应用文写作训练。团支部定期都要检查学习训练效果,并请专业老师指点改正。

3、通过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培养团员多种特长和技能。重视对学生文艺才能的培养,每学期安排一次文艺综合汇演活动,给团员提供一个展示自我艺术才华的舞台,培养了其艺术情感,提高了其艺术水平。每学期组织“普通话演讲比赛”、硬笔书法比赛、作文竞赛、体育技能比赛、多媒体技能竞赛各一次。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团员的普通话标准起来,汉字的书写工整美观起来,文章的写作得心应手起来,身体素质强壮起来。

论高校新生班级学风建设 篇6

大学一年级是学风教育的关键期。对于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新生来说,一年级是他们大学学习生活的起点,是大学学习生活等习惯的塑造期,大学新生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等直接影响他们今后四年的学习生活,也会影响他们毕业后的继续深造和就业,对将来的职业生涯会产生影响。因此,在新生入学后抓好班级学风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帮助新生正确认知大学生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确立大学四年的学涯目标,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一大学新生存在的学风问题

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决定了学风建设的必要性。由于一年级学生对学校、专业认识不够深入,对大学生活不适应以及受到其他舆论的影响,存在许多学风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目标定位错误,缺乏学习动力

由于刚刚摆脱高中繁重的学习任务和高考的压力,许多学生认为进入大学可以尽情的放松,不用把学习作为重点,大学的学习生活主线发生了偏离。有些学生也由此迷恋上了网络游戏,沉浸在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而耽误学业;有些学生把锻炼自己,增加社会经验作为大学期间的主要目标,长期做兼职,有时一人担任两份兼职,甚至会耽误上课时间;有些学生热衷于社团活动、学生工作,全身心投入到组织和参与各种活动中而忽略学习。

2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

中学阶段的目标是考上大学,而踏入大学校门后,许多学生不明确大学阶段乃至今后人生的主要目标,学习态度不端正,于是表现出无纪律的散漫状态。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上课听音乐、睡觉、玩手机。大量的课余时间也不知道如何安排,多数学生看看小说、电影、玩玩游戏、逛逛街时间就过去了,半个学期后感觉到了大学的空虚、迷茫,个别学生甚至会厌学,产生退学的想法。

3对大学生活不适应,学习方法不当

与高中的应试教育相比,大学的学习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大学教师每节课上授课的信息量非常大,而且讲授的许多前沿知识在课本上难以找到。如果学生还是按照高中的方法完全记录老师所讲的内容是跟不上节奏的,学生需要在课堂上记录重点,课下自主对感兴趣的知识拓宽学习。新生入学后,一时难以适应大学的自主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出现在学期末“挂科”的现象。

二建设新生班级优良学风的对策

班级学风建设涉及到教师和学生两个参与主体,其中学生是学习风气的直接创造者。而高校学生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的第一线工作者,班主任老师作为班级的主要管理者,与学生的接触最直接、最频繁,也最全面,是班级学风建设工作的骨干力量。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进行班级规章制度学习与管理、学业生涯规划、优秀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班会及团日活动创新等对策,促进新生班级优良学风的形成。

1开展班级规章制度学习加强班级管理

对新生班级进行学风建设首先要强调纪律,无规矩不成方圆,明确的规章制度能够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产生约束作用。班主任或辅导员老师引导学生学习《XX大学学生管理文件》,明确自己所在高校的奖惩制度,包括期末综合测评要求,评奖评优细则,考试作弊处分,迟到旷课的处罚等。学习后要求每位同学撰写学习体会,并适时地随机抽查学生进行《XX大学学生管理文件》知识竞赛,使学生能够将学校规章制度熟记于心,同时要在学期末考试前加强考风考纪教育。除了依照学校规章制度外,建立班级管理条例,如在班里推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及评选助学金和励志奖学金时要参照平时上课出勤、课堂表现、期末成绩等,奖惩分明,使表现优秀的学生有积极向上的目标,同时对一些问题学生的不良行为能够起到约束作用。从而保证整个班级良性运转,形成优良班风。

2引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

所谓学业生涯是指个人对影响自我开发的主观与客观因素进行辩证分析,根据分析、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及事业发展的近期、中期和长远目标,从而对各类目标进行具体策划、安排和实施的过程。学业生涯规划则是针对学生本体而言,认识自我,了解熟悉社会的前提下,结合自身实际和社会需求,确定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制定在校期间的各层次目标,并且拟定实施的具体步骤和过程。

进行学业生涯规划对学风建设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一个班级优良学风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有科学理念的指导、合理方法的实施、健全机制的保障。学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学生合理定位自己,正确的认知自己,促进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改善漫无目的、沉迷网络游戏、旷课等问题的现状,使新生能够在短时间内适应大学生活,找准生活的重心和奋斗目标。

新生入学后,辅导员或班主任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业生涯规划。主要途径可以通过入学教育环节主管领导和老师对专业培养计划和目标、课程设置、实践内容等方面的介绍,结合自身的能力和特点、自己的学习兴趣及家庭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和需要等确立将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并且设立大学四年不同时间段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另外任课老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涉猎所讲课程的研究前沿和发展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了解学科发展方向和研究前沿后,可结合自己的学习兴趣确立学习目标,从而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源泉。通过这些途径和方法,最终形成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大学生成才教育模式。endprint

3培养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发挥模范作用

学生干部是老师进行班级管理的左膀右臂,一支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对班级管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优秀的学生干部既要社会工作能力突出,具备良好的学生基础,同时学习成绩也要优秀。突出的工作能力和良好的学生基础是进行班级管理的必要条件,能够带动班级成员的学习积极性,组织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优秀的学习成绩对班级学生起到模范作用,是班级学生的领头羊,是同学们学习的楷模。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中坚力量,要政治素质过硬、专业基础扎实、组织协调能力强,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对学风建设等学生工作开展才能起着重要的助推作用[2]。因此新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对班级学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新生干部不是选拔出来就能熟练开展工作的,必须加强重点培养。由于高中学生干部与大学里学生干部的工作内容、方法和形式是明显不同的,因此,辅导员老师要对新生干部进行引导,组织培训,帮助他们尽快完成角色转变,开阔思维,同时要对某些学生干部认为组织活动重要而学习成绩不重要加强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时间管理观念,引导学生干部全面发展,从而为班级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发挥模范作用。对新生干部的培训和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培养责任意识。培养他们学风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自己既是学风建设的参与者也是组织者。第二,时间管理。培养学生干部的时间管理能力,合理安排学习和工作的时间,做到科学管理,使学习和工作协调开展。第三,建立与学生干部的心理契约,激发学习动力。高校辅导员、班主任等教师通过与学生干部谈话、座谈、班会等形式进行沟通,传达学风建设的信息,运用情感的激励,文化的营造来构建高校学风建设的心理契约,与直接明确表达学风建设的信息相互补充,使学生干部与高校教师共同形成学风建设目标的期望,促进学生干部的学风从被动的参与转为主动的行为。第四,制订学生干部学风建设监测和激励制度。特别是要建立学生干部学习成绩预警监测,对出现学习成绩明显下滑、厌学、逃课和心理问题时,要及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和学习指导,给予重点关注。

4创新班会及团活,创造良好学习氛围

主题班会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手段,具有主题的灵活性、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针对性、情景的互动性等特征[3]。因此,主题班会是辅导员或班主任老师开展班级学风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创新班会理念、班会内容和班会形式,推进学风教育主题班会的系列创新,提高学生参与主题班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增强班级学风建设的实效性。高校主题团日活动作为团组织生活的主要环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4]。因此,要充分发挥班级团支部的主题团日活动有效载体的作用,善于创新,以促进班级优良学风的建设。

主题班会及团日活动的组织实施必须以学风教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兴趣为目标,实现班级学生全员参与,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主题班会及团日活动的有效作用。另外,新生班级的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彼此比较陌生,通过形式多样的班会及团日活动,可以促进班级同学的相互了解,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对于班级优良学风的形成也有一定意义。如组织学业生涯指导的主题班会,改变以辅导员或班主任老师讲解为主的班会形式,以学生参与为主,班会以游戏的形式进行,使学生通过游戏活动体验,意识到自己需要确定学习目标,以及如何确定短期、中期和长期学习目标。再如,组织专业知识竞赛的主题团日活动,可以按照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站到底”的形式进行,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从而形成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谢凤汁,等.高校学风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兼议学风建设中辅导员角色作用的发挥[J].教育管理,2014(3).

[2]侯玉新.高校学风建设与学生干部培养的关联思考—以广西某高校学生干部学风情况调研为例[J].学园,2014(2).

[3]张筱荣.主题班会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4).

高校班级团支部建设 篇7

关键词:大学生团员,学习型学生团支部,思想政治素质

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是共青团员。《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 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 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高校的基层团组织肩负着联系青年学生、服务青年学生、团结青年学生、教育青年学生的光荣使命。学习型组织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博士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中提出的[1]。学习型组织理论实质就是通过学习, 使人进一步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同时通过美好的愿景, 有进一步增强学习动力, 并使之不断挑战自我, 突破极限, 获得个人与组织的持续创新与发展[2]。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党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主要是通过共青团来完成, 故高校共青团在建设学习型执政党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关系到党和国家在高校教育中的成败。对高校大学生基层团组织而言, 构建高校学习型共青团组织对于促进高校团员青年的全面发展、加强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学习型组织理论为建设学习型团支部提供了理论框架, 通过建设学习型大学生团组织, 加强大学生团组织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 提高大学生团员在思想政治上的先进性和坚定性, 从而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高校大学生团员和团支部建设的现状

据教育部2009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表明:“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继续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 与20年前相比发生转折性变化。他们具有浓厚的爱国情怀, 在国家大事、难事、急事面前, 能够自觉担当、奋勇向前, 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崇高的奉献精神, 是值得信赖、堪当重任、大有希望的一代。”[3]这说明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总体是值得肯定的, 但“喜中有忧”, 我们在充分估计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基本素质的同时, 也要看到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推进过程中包含的消极因素对部分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

1. 对党的指导思想认识不够清楚, 对共产主义信念不够坚定。

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指导思想, 共产主义是党的最高奋斗目标, 然而随着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加速发展, 各种思潮相互交错, 相互激荡, 处于这场“洪流”之中的部分青年团员对党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产生了模糊化的认识。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活跃了中国经济的同时, 也增加了社会竞争的压力。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出现了有的大学生团员入党动机功利化的趋势。比如, 少数学生入团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 而入党的目的就是为了毕业后找个稳定的工作。受这种功利观念驱使, 当初的理想与信念逐渐转化为务实和功利, 少数团干部只关注自身的发展, 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积极性很高, 而其他方面则选择性忽视, 无法做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做青年友, 不做青年‘官’”, 而沦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2.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学习存在着教条化倾向, 缺乏灵活辩证的思考。

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多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为基础。学习教育普遍存在形式单一、培训渠道狭窄、内容重复等问题。学习的结果也以简单的课程考试作为考核手段, 不少大学生学习课程仅为通过考试取得学分, 学习态度功利, 无法达到“触及灵魂”的学习效果。同时不少学生参与团支部组织的主题团日活动也以应付考勤为主, 主观上不重视实践活动, 无法主动积极参与, 更罔论在团日活动中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大政方针。

3. 部分大学生放松了对自己主观世界的改造, 模范性不能很好地显现。

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 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以及各种社会矛盾的滋生, 有些学生忙于外面的兼职, 或者以偏概全地看待社会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已深刻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娱乐和政治表达方式及价值观。“网络造谣”和“网络传谣”事件频频发生, 少部分学生放松了自己主观世界的改造, 网络上各种言论冲击着大学生团员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导致其信仰动摇, 精神缺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法建立, 从而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二、高校学习型学生团支部建设的意义

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 在新的经济背景下, 一个团队要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必须增强组织的整体能力, 提高整体素质;未来真正出色的组织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新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1]。高校共青团工作对象是处于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大学生, 高校学生团支部是高校基层的团组织, 构建学习型团组织是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 是实现人生价值、勇担时代重任的需要[4]。学生团支部建设是否有力, 直接影响团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因此, 创建学习型学生团支部, 全面提高学生团员的思想政治素质, 是提高高校学生团支部战斗力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学习型组织结构是扁平的, 即从最上面的决策层到最下面的操作层, 中间相隔层次极少。尽可能地将决策权向组织结构的下层移动, 这样的体制, 能保证上下级的不断沟通, 组织内部能形成互相理解、互相学习、整体互动思考、协调合作的群体, 能产生巨大的、持久的创造力。开展学习型团组织的创建活动, 可以发挥高校团员青年主观能动性, 改变大学生团员被动地学习和参与团组织活动的局面, 激发青年团员学习的热情, 使青年团员的聪明才智竞相迸发并促使优秀团员青年脱颖而出, 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育优秀的青年后备军。同时创建活动也能使整个团组织拥有与时俱进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 达到团员个人与团组织协同发展。

三、高校学习型学生团支部建设的探索

学习型组织特征为:强调组织成员有共同愿景、善于不断学习 (强调终身学习) 和扁平式结构等。通过运用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理念, 可以开发各自所置身的组织, 创造未来的潜能。所以学习型组织理论对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实践有着诸多的启示。在高校推进学习型团组织建设, 是高校共青团组织面临的重大课题。对于党的后备力量而言, 学习能力是团组织兴旺发达的核心能力。建设学习型团组织也是新形势下团建工作理念和方法的创新。应以科学的制度设计为先导, 以丰富的活动平台为支撑, 结合当下大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 整合团组织资源, 着力推进学习型学生团支部建设。

1. 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 积极营造沟通良好的, 具有创造性的学习氛围。

建立科学的团组织考核激励机制, 激励支部所有学生团员积极主动学习。要求各级团干部, 支部委员以身作则, 努力学习、带头学习, 引导团员干部坚定信念, 在创建学习型团组织中发挥带头作用。建立良好的内部沟通机制, 发挥学习型团组织扁平结构的特点, 鼓励团员学生与团干部及时互相沟通, 积极营造一种团结、互助、互信的和谐团队氛围, 达到共同学习、集体发展的良好效果。

2. 丰富学习和团组织活动的方式, 鼓励大学生团员学习理念创新。

充分利用好团组织这个平台, 做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工作, 了解学生团员需要学习什么, 体现时代性和实用性。学习内容的制定、完善要从学生团员提出的亟待解决难点、热点和疑点问题出发, 以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 与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经验, 与解决当前突出存在的矛盾, 与改造团员的主观世界, 与加强学生团员修养紧密结合, 主动学习历史经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和广大群众创造的先进经验[5]。结合当下信息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合理利用网络工具, 进行学习和支部活动方式的创新, 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增强学习实效, 与时俱进地开展理论学习活动和学习型团支部建设, 占领思想理论学习和宣传的制高点。

3. 结合实际案例, 努力提高创建学习型团组织的效果, 建立长效机制。

在建设学习型团支部过程中注意发现和培育学习典型并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在活动中树立典型, 表彰优秀等传统手段, 发挥优秀学生团员的榜样效应, 树立大学生团员的楷模意识;营造良性竞争互相促进的学习氛围, 避免在建设学习型团支部过程中因时间推进而产生的团员新鲜感减弱, 热情消耗后逐渐懈怠的现象, 从而建立长效机制。同时也有助于推进学习型学生团支部建设深度发展, 通过阶段性表彰、阶段性凝练工作, 更好地挖掘学习型团支部的内涵。在创建学习型团组织过程中鼓励大学生团员在遇到问题的时候, 从团组织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 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法。将个人愿景和组织的愿景整合, 树立团队学习意识, 提升自身修养, 提高团组织的战斗力和创造力, 达到个人与组织共同学习, 共同发展的良好效果。

在全国开始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下, 开展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高校学生团组织建设研究和实践是团的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高校是培养新世纪建设者的基地, 大学生团支部是大学生群体中的核心组织。建设学习型学生团组织, 也是提高团组织战斗力的需要, 是培养党和国家事业合格接班人的需要。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当今比较前沿的管理理论, 建设学习型团支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学习型组织理论, 凝练学习型团支部建设内涵。在高校中建设学习型学生团支部, 对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后备人才培养有极其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M].郭进隆, 译.上海:三联书店, 1996.

[2]朱宁, 郭志宏.学习型组织理论与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J].科教文汇, 2007, (4) .

[3]2009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表明大学生主流思想出现转折性变化[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485/200907/49456.html.

[4]孙珊.构建高校学习型团组织的路径探索[J].淮海工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2, (17) .

高校班级团支部建设 篇8

一、标准化团支部探析

高校要加强和改进标准化团支部建设,首先应该理解何谓标准化团支部。所谓标准化:是为适应科学发展和组织生产的需要,在产品质量、品种规格、零部件通用等方面,规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叫标准化。而团支部则是共青团工作和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团的最基层一级组织,它同广大团员青年有着最直接、最广泛的联系,是团的各项工作的显示终端。将两个概念合二为一,本人认为可以将标准化团支部理解为:为适应企事业单位科学发展和组织生产的需要,在团支部建设的人员配置、制度建设、活动安排和所起的作用上达到团支部建设标准的最低且最适宜的要求。保证团支部的建设要形成四有,即:一是有领导班子,且班子健全,按期换届,支书称职;二是有制度,“三会两制一课”制度健全落实,团员教育、管理工作正常,组织生活注重质量,发展团员坚持标准;三是有活动,且活动能够贯彻服务企业大局、服务青年团员和工人,各项活动坚持正常,广泛参加,形式多样;四是有作用,对团员提出高于一般青年的要求,发挥团员模范作用,有凝聚力和战斗力,把支部建设成青年核心。同时,要保证团支部的工作任务正常完成的同时,能够按照高校的工作要求,结合本支部的实际,对团的建设和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提出新的要求,明确新的工作目标。针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突出重点,进一步提高团支部的工作的效益。

二、基层团支部标准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标准化团支部建设一直是加强团组织建设的重点工作,也是完善高校团委下属各级团组织机构和提高团组织工作效率的重点工作,我认为要加强建设标准化团支部的构建主要应该通过以下途径:

第一,培养和提高团干部素质是建设标准化团支部的重要保证。健全高校基层团支部的组织建构,首先就要建设高质量的团干部队伍,保证队伍建设上要规范化。高校各级团组织要重视团干部的配备、培训,建立合理的团干部选拔、培养和考核体系,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把那些思想索质好、组织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青年学生安排到岗位上来。要加强对团干部的指导和管理,通过对团干进行业务培训和定期召开例会和民主生活会,来提高团干部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并且能够明确工作的职责,在实际的学习工作需要中去改进工作方法和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团干部的骨干核心作用,形成团干部队伍建设的保障。

第二,完善制度建设是建设标准化团支部的有力保障。应本着抓基层、抓落实的指导思想,使基层团支部的各个组织环节能够与上级团组织保持思想上和行动上的统一性和一致性,同时注重发挥团支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团支部的制度建设要系统化,建立一套合理而且科学的团支部工作考评机制,让团支部工作不断的开拓和规范。完善团员评优的考核机制,增强团员意识,带动团员青年评先创优。建立团支部的团日和团课的活动运转机制,让团日活动能够贴近的社会发展趋势,贴近学生团员和青年学生需求,形式上和内容上不断推陈出新,成为凝聚广大学生团员和青年学生的品牌活动。各团支部要做到年初有工作计划,各项活动有记录,年末有总结;要形成团员大会制度和支部委员会民主选举制度;积极地、有计划地发展团员、实行团员证制度,定期注册,按时收缴团费,以加强团籍管理,增强团员的组织观念;建立健全团的组织生活制度,开展团内批评与自我批评;严格执行团的纪律,优化团内奖惩制度;落实推优制度,坚持推荐优秀团员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只有完善团内各项规章制度,才能推动团支部的建设,夯实高校团支部的工作基础。

第三,丰富和拓展团支部的活动是建设标准化团支部的落脚点。团支部开展的活动要结合高校各学院、各系、部、专业的实际情况,以各种竞赛活动为主,激发学生团员和青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可采取形式服从教育目标、服从高校育人方针、服从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的内容来进行。例如:把“青年志愿者”活动和进社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高校创品牌、树信誉、塑形象的重要任务来抓;可以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和“职业技能大比武”活动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素质,为的实习与就业的服务,在高校的学风建设中形成一种“比、学、赶、帮、超”的学习专业知识、磨练专业技能的学练热潮。在开展各种活动的同时要建立积极有效的奖评机制,采取物质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原则,要让学生们的成绩成果得到相应奖励和充分肯定。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提高主人翁意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日常的学习中去。从而使高校基层团支部的活动真正成为服务学生、服务高校的落脚点。

如何做好高校班级建设工作 篇9

一、重视班级制度的建设

班级是一个组织集体, 既然是组织集体, 那就有必要的规章制度。良好的制度及其有序执行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健全的规范制度是实现管理过程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保证, 完善的制度能更好地引导学生遵规守纪, 为学生提供行为标准。在班级的日常事务中, 涉及到班级发展和学生切身利益的重要举措, 要公平、公正、公开, 鼓励平等竞争, 加强民主监督, 增强班级工作的透明度。例如:第一, 实行班委选举制度。它是通过班集体的全体学生参与决策的民主制度。该制度要求班委会成员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 每一位学生享有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大家通过公开竞选、民主投票成立班委会。班委会民主选举制度的执行, 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生活环境, 这反过来又有利于每一位同学的成长。第二, 定期召开班会。班会的形式很多, 有讨论班级行动的班会, 有对某一时事主题进行讨论的主题班会等。主题讨论班会, 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对某一问题深入认识,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 拓展学生知识面, 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 促进其思考人生、思考自我, 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养成。在参与讨论中, 学生的辩论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第三, 定期召开班级年度大会。第四, 做好学期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

二、确定班级建设目标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其成员均有远大的理想, 明确地目标、期望和追求。合理的班级建设目标能够使班集体不断发展, 是激励班级所有成员奋进的共同动力, 是班级活动是否成功的衡量标准。班级建设目标制定的合理, 符合大多数同学的心理, 就能够减少班级成员之间的差距, 增强班级成员的凝聚力, 提高班级各项工作的效率。积极引导班级的成员制定出符合自己发展的班级建设目标, 对于每一位同学实现自己的理想, 个体处于积极进取状态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1) 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 相互商量, 争论, 直至达成一致的班级目标, 制定的各阶段的目标要有渐进性, 能够不断地促进个体的成长需要。班级建设目标要和个体目标保持一致, 甚至要略高于个体目标, 以促进个体目标的发展。 (2) 同时制定的目标要有可操作性, 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要围绕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要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3) 目标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适当的改变, 以适应新的发展。

三、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

班干部是班集建设的核心, 是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的有力助手。一个班集体如果有几个班干部称职的, 班级工作会做到事半功倍, 班级的凝聚力会增强。班委会、团支部的建立能够更好地推动班级建设。 (1) 班干部首先也是学生, 让班干部明确自己的身份, 学生要以学业为主, 在保证学业的同时, 参与班级的管理, 为同学服务, 做老师的助手。 (2) 班干部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在同学中要有一定的威信。同时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 能够正确传达、贯彻、执行辅导员 (班主任) 下达的各项事宜及通知。 (3) 班干部要分工明确, 在班级建设的每个方面发挥自己的特长, 要能顾全大局。 (4) 对班干部要严格要求, 无论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都能够有一定的说服力。可以采用班干部轮岗制度, 让更多的同学能够体验当学生干部的感觉, 充分发挥各人的主观能动性, 满足个人服务于班级的想法, 同时轮岗制也可以严格约束班干部的行为, 促进班干部的个人素质的提高。 (5) 班干部不能只用不培养, 平时要关注学生干部的学习和心理, 并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工作, 保证充电及时。

四、明确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的角色定位, 实现学生自主管理

辅导员、班主任应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 尊重学生主体性, 对班级管理进行引导, 为学生骨干提供锻炼机会, 推动学生自主构建交流平台, 指导学生自主管理班级事务。学生自主管理即由学生干部、骨干、高年级学生等进行班级管理, 进而使学生在班级良好氛围中实现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强调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有利于提升其作为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在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健全的规范制度基础上, 让学生行使以前由辅导员和班主任行使的一些职能, 实践证明, 这种做法一方面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人格培养都很有益, 同时也更能被学生认同接受。

五、利用网络资源, 实现班级网络化管理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 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也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部分, 但有的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仍对学生上网“一刀切”, 采取抵制的消极管理方式, 忽视了网络的教育牵引功能、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和网络对于班级建设的巨大作用。教师和辅导员可以通过建立班级网络通信录、利用飞信、公共邮箱、博客等方式缩小学生间的距离、提高信息通知的实效性、增进学生间的情感和友谊。当然网络手段要想真正服务班级建设, 离不开专业人员对网络平台的维护, 以及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对网络舆论的正确引导。

六、创设特色班级项目, 搭建学生交流平台

班级建设要通过创设特色班级项目, 积极搭建学生交流平台, 增强班级凝聚力。以北京某高校为例, 学校各级团学组织高度重视班级凝聚力建设, 在学校层面, 校团委牵头组织增进班级凝聚力系列活动, 通过一些喜闻乐见的活动, 进行班级间的奖评, 如拔河比赛、跳绳比赛、合唱比赛等, 并将学生参与情况作为一个衡量指标, 一方面既调动了学生的班级荣誉感, 又实现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学院层面, 组织班级间的学习评比、班级活动评比、班级间的联谊、比赛等;在班级层面, 班委集思广益, 组织一些学生喜爱的活动, 如班级旅游、节日聚餐、生日贺卡、寝室文化节、主题班会等。

参考文献

[1]魏国良.学校班级教育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2]钟启泉.班级管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建设高校优秀班级的建议 篇10

班级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师以班级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活动, 同时, 学生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主要日常活动。衡量一个学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高低, 班级是最好的参照物。良好的班级建设不仅是关系到班级建设的小问题, 更是关系到整个学校发展的大问题。因此, 搞好班级建设成为高校必须面对的问题。笔者就如何建设优秀班级谈几点建议。

1 抓好思想政治工作, 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班级学风建设的基础。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开放的世界, 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潮冲击着大学生的理想与信念体系。对大学生开展理想教育, 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非常重要。仅凭简单的说教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显得单薄无力, 应将其渗透在学生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 如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播放一些反映时代主旋律的纪录片、电影等, 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自觉地接受主流价值观。

2 让大学生确立以学习任务为核心的发展目标

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大学生只有按要求完成自己的学业任务, 才能顺利毕业, 才能更好地为祖国、社会做贡献。在确立以学习任务为核心的发展目标中, 要特别注意目标达成的难易程度, 将远期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

对大学新生而言, 掌握学习方法和培养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没有一个好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上花再多时间和精力, 学习效果也不好;对学习没有兴趣, 教师花再多功夫也没用。笔者经常组织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 让高年级优秀学生介绍学习经验;邀请在专业领域比较优秀的人士讲解专业前景和特色, 以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同时, 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课程, 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让他们明白大学是一个新的起点, 而不是终点。让他们思考怎样度过大学4年的学习生活, 大学生活结束时要达到什么目标, 自己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等, 使其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只有当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时, 他们的行为才会具有计划性、目的性和自觉性。这样, 学习目标才能真正成为大学生发展的内在驱动力[1]。学校可以举行一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比赛, 聘请专业教师进行点评。

3 组建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 让大学生实现自治

拥有一支威信较高、影响力较强的班干部队伍, 对于形成一个团结协作、遵纪守法、互帮互助的班集体有着重要作用。为了提高班干部整体素质, 可以每学期抽出一定时间, 结合工作实际对班干部进行培训, 由辅导员定期组织召开班干部会议和各委员会议, 让班干部交流经验, 为班级建设献计献策;着力培养学生干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 为班级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2]。

班干部要真正成长起来, 离不开班主任或辅导员教师对他们的充分信任。这种信任不单单体现在对他们的学习能力、自控能力等方面, 还应体现在留给他们自主决策、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空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讲过这样一句话:“教, 是为了不教。”不教也是一种教, 不管也是一种管。让学生自己管纪律抓卫生, 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又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相信他们可以做得更好[3]。

4 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面对学生的困惑及存在的心理问题, 教师要深入了解, 对症下药。这就要求教师学习心理学知识, 更好地为学生服务[4]。同时, 要重视培养班级心理委员, 因为教师不可能时时刻刻和学生在一起, 班级心理委员则可以弥补这一不足。鉴于心理委员工作的特殊性, 学校应每学期对心理委员进行培训, 让他们掌握心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 以顺利开展工作。

5 注重沟通,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师生之间必须建立良好的情感纽带。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就能增强教师的号召力, 有效地减少和降低沟通的阻力和难度。在班级管理工作中, 教师要多一点人情味, 少一点“火药味”;多一点亲切感, 少一点距离感;多一点协商, 少一点命令, 要把对学生的爱融入班级管理工作的整个过程中。此外, 教师在管理过程中既要讲原则, 也要注重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教育学生[5]。

建立班主任与学生谈心制度, 每周至少找3名学生谈心, 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情况, 这样一学期基本能和每名学生谈一次心。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 让学生从心里真正感受到班主任的真心和诚意, 愿意对班主任敞开心扉。

6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使其成为优秀班级建设的催化剂和黏合剂

文体活动是增强班级成员凝聚力的有效载体, 可以充分展现学生的青春活力, 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才能的平台。每逢重大节日, 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 点缀和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激发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热情。班级文体活动要丰富多彩, 以引起学生参加的兴趣。比如爬山郊游、参观博物馆、包饺子比赛、拔河比赛等。在这些活动中班主任应尽量参与, 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7 用科学的管理制度规范班级成员行为

首先, 在制定班级制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制定班级制度, 不能仅仅把规章制度当作“管、卡、压”学生的工具, 应将班级制度的制定权交给学生, 调动学生管理班级事务的积极性, 以提高学生遵守班级制度的自觉性, 做到自我管理。其次, 班级制度的制定要力求全面和完善, 覆盖班级建设的方方面面, 使之系统化, 并要形成规范文本。再次, 要严格执行班级制度。做到一视同仁、奖罚分明, 决不姑息迁就。最后, 要对班级制度进行广泛宣传。在班级中形成浓厚的集体舆论氛围, 将管理目标转化为集体的价值观, 做到个人行为与集体目标相一致, 进而形成良好的班风[6]。

参考文献

[1]谢龙华.关于高校班级学风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08, (8) :159~161.

[2]廖锦春.高职院校加强班级建设的实践[J].职业技术与教育, 2008, (14) :80~81.

[3]郭琼.浅谈班级建设中的几点体会[J].现代企业教育, 2008, (11) :200~201.

[4]马丽芳.营造和谐班风树立良好学风[J].职业圈, 2007, (24) :178~179.

[5]林盛光.试论高校班级建设中的人性化管理[J].科技信息, 2007, (34) :204.

论高校党支部建设的有效途径 篇11

关键词:高校;途径;创新;党支部建设

一、巩固党建工作在高校工作中的基础地位

高校党支部是党的组织系统中的基本细胞,是党联系师生员工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在学校基层单位中的战斗堡垒,是高校党委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当前,高等教育的改革越来越深入,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此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师资队伍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的变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后勤的社会化改革,对高校党支部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高校党的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党支部建设,充分认识加强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性,正确分析评价当前高校党支部建设的现状,切实增强做好党支部建设的紧迫感,要正视存在的问题,明确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党支部建设的具体工作策略和任务,全面加强党支部的建设。学校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对党支部建设的指导和检查力度,深入调查研究,定期对党支部的工作进行分析探究,了解和把握党支部建设的情况,提出党支部建设的近期措施和远期策略,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解决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二、创新高校党支部建设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的运行机制 高校党支部与高校的行政基层组织尽管从职能上有所不同,但根本利益、根本目标和任务是完全一致、不可分割的。 高校要把党支部工作置于高校中心工作的总体布局中来考虑,使党政从不同角度进入角色,进入中心,相互切磋,协调配合,齐心协力,共同走好一盘棋。高校党支部的工作应围绕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这一中心工作,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统筹安排。

党支部的工作内容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活动方式要依据重点,工作灵活多样。评价工作要将党政工作的成果一并考虑,使党的工作面对中心工作、解决现实问题,找准党政工作的结合点,真正把党建工作与学校的中心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要针对教职工和学生关心的热点做好思想工作,化解矛盾,调节情绪,调动积极性,促进教职工业务水平的提高和本单位的改革发展。党支部还应团结广大知识分子,主动协助学校做好专家、教授和青年教师、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主动关心他们的思想进步和遇到的实际问题,反映他们的呼声和要求。在当前形势下,党支部必须努力使党员的精神状态适应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需要,齐心协力投入到学校的改革、建设中去。

三、创新党支部自身的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

党支部工作要适应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大力改进和改革自身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手段和活动方式。要在继承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的同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紧密结合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大胆创新党支部的工作方法和手段,不断探索党支部建设的新途径、新经验,切实提高党支部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度重视党支部组织生活的质量问题,强化党的制度意识、党的纪律意识、党支部书记的责任意识,维护组织生活的严肃性。

与此同时,切实加强对组织生活的检查、指导和督促。要从根本上提高党支部组织生活的质量,必须找准位置,创新党支部组织生活,拓宽组织生活关心的领域、丰富组织生活内容,使组织生活的观念表现出创新性、内容体现出开放性、形式呈现出多样性、过程突出民主互动性。

改革过去集中学习(或开会)的形式,拓展为学习、外出参观考察、党支部共建、知识竞赛、社区志愿服务、形势报告会、政策研讨会,技能竞赛、观看录像等,增强现实感、使命感,密切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增进党员之间的交流和了解。此外,也可以辅助性地开展适当的文体活动,以激起党员参与党的活动的积极性。

四、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是推进党支部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途径。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关键是加强党支部的自身建设。要把加强思想建设放在支部建设的首位,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体党员,提高党员的政治理论素养;要在抓好思想建设的基础上,发扬党的政治优势,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利用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有效载体,积极推进党支部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要加强党员自身的素质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对党员实施有效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不断提高党员素质,使党员在工作中发挥模范作用。

增强党支部的创造力,基层党支部应注重研究新情况,分析新矛盾,解决新问题,形成新思路,采取新举措,紧密结合基层实际,创造性地抓好上级指示精神的贯彻落实。党支部要真正有所作为,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创造力,积极主动地投身到高校的改革实践中去,自觉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做法中解脱出来,消除各种思想疑虑,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积极参与,大胆实践,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各项改革的健康顺利进行。增强党支部的创造力,就是要有与时俱进、奋发进取、有所作为的精神状态,要有很高的工作标准和争第一、创一流、当先进的劲头。党支部“一班人”要有正确的工作态度、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高度的思想觉悟。

五、完善党支部工作的目标管理和量化考核制度

要坚持和完善党支部工作目标管理制度,把培养人才中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融入支部的目标管理体系,坚持用完成本单位教学、科研、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业务工作的实际效果来检验基层党支部的工作。要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估体系,努力用科学的分析和评价体系,对党支部建设作出公正、合理、科学的评价分析。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创新 篇12

一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性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党的基层组织,是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基础。只有把学生党支部建设好,才能保证高校党建工作质量的提高;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广大学生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促进校风、学风和班风建设。

(一)学生党支部是党在高校学生中学生中的政治核心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战斗力的基础,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基层组织,在青年中代表党的形象,加强支部建设,不断吸收优秀分子入党,关系到党执政能力的提高,更关系到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是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伟大工程。它不能代替行政和群团组织的工作,但要在政治上起核心作用,支持行政和群团的工作并充分发挥其作用,使他们自觉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二)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党组织的基础

学生党支部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决定力量,是从政治上、思想上团结广大群众的核心,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此外,学生党支部分布在各个院系、各个年级,团结、组织党内外的干部和同学,努力完成上级组织所交付的任务,在紧急关头和关键时刻维护团结、把握方向、驾驭全局、稳定形势等等。学生党支部虽然是基层组织,但是正如一栋建筑的地基,支撑着高校党组织的整体发展,是其永葆先进性的结构保障和重要支撑力量,因此是高校党组织蓬勃发展的重要组织基础。

(三)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的根据地

学生党员作为学生中较为优秀和思想意识较为先进的部分群体,有着弘扬党员先进性和发展学生党支部的重要任务。但是,单凭个人力量并不容易开展组织工作,所以学生党员需要凭借高校学生党支部这一有效依托,以团体为单位,开展党员先进性活动和党员争先创优活动。在完善党支部建设的过程中也能更好地完善自身的党性修养,使自己更加符合正式党员的标准。

二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积极开展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的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学生党支部工作量大,支委协作不力,存在推诿现象

近几年,高校学生要求入党的人数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学生党员人数的逐年递增,仅2009年,全国新发展的大学生党员达114.4万名,占全国发展党员总数的38.5%。学生党员递增,使得学生党支部的工作量加大。党支部的工作包括制定每学期的工作计划、举办党校、按照计划组织并监督开展各项活动、召开支部大会发展党员、填写入党时从培养到成为正式党员的各种相关档案等等,而支部委员人数有限,支部委员大部分由党员教师担任,教师本来教学科研压力很大,又兼职从事党务工作,因此就显得力不从心。往往造成支部各委员的所有工作由支部书记和学生委员成承担,支部书记要过问支部的所有工作,不仅加大了支部书记的工作量,也使得支部各项工作进展效率降低。

(二)学生党支部成员的理论素质不高,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高校学生党支部90%以上的党员都是进入大学后发展的,学生党员对党的基本理论学习的深度不够,甚至理论知识的学习单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而流于形式。日常工作中学生党支部只注重了思想理论和文件精神的宣传和教育,忽视了学生党建的特殊性。第一,高校学生党支部缺乏有效的考核监督体系,党员大会不召开或流于形式偏离主题,甚至部分支部从来不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第二,党支部活动内容形式单一,缺乏创新,实效性不强。第三,学生党支部的模范作用发挥不够, 大部分学生党员不能做到严格自律以身作则,从而导致学生党支部的模范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三)学生党支部的思想教育工作不到位,部分学生入党动机不纯

随着就业压力加大,在大学生入党动机中,也具有了越来越多的个人利益的考量,如部分学生仅仅把入党定位为择业就业的资本。他们把入党当成日后评优、保研、求职和公务员考试的“敲门砖”、“通行证”,入党动机的功利化倾向逐步显现。加上受社会腐败风气的侵扰,入党从政牟利的成长思维路径,或多或少地在他们脑中根植。这容易导致少数学生党员意志不够坚定、党性意识不强,容易产生入党动机危机、信仰缺失等问题,深刻影响学生党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价值观念,损害了大学生党员的整体形象。这就要求高校在学生党支部建设中重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教育工作,不仅要培养其对中国共产党的尊重和热忱,更重要的是让这些学生端正态度,充分认识到自己申请入党的动机,不能为周围功利的环境所影响。

(四)“网络党建”的服务性不强

近年来,各学校学生党建网络化实践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如电子党校、流动党员之家、网络支部大会等,简化了学生党建工作流程,丰富了学生党支部宣传载体,实现了支部党务公开透明化,创新了党建工作的管理服务模式,提高了党建工作效率和水平。然而,从学生党建网络化的实践工作来看,同样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领导重视不足,人财物力投入不足,网页缺乏创新,无法吸引学生,学生关注度不高。二是网站服务性不强,主要内容为各种领导讲话、支部开展的活动宣传以及支部活动的安排等,未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和“需求点”选择贴近学生、服务学生的主题展开交流。所以,网络党建往往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创新性对策

(一)创新学生党支部的建立模式

高校应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及生活、学习的不同特色,尝试建立多种学生党支部的模式。如在学生公寓中建立党支部,几个学生寝室的党员成立一个支部,通过学生党支部的建在学生公寓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群众的监督作用;根据研究生的学习特点,可以在研究室或科研团队中成立支部,支部建设工作结合学业特点和专业特色,有利于吸引研究生党员的参与;尝试不同年级的党员成立党支部,高年级党员带动低年级党员,强化交流和教育的作用。此外,还可以挖掘探索更多学生党支部的建立模式,突破原有的以年级、班级为划分原则的老办法。这样的建立模式可以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学生党支部建设组织人员缺失、工作人员缺乏工作激情等问题,同时也能使建立过程更有效率,更好地传达党组织的思想,并尽快落实到每个学生党支部建设中去。

(二)创新学生党支部的管理模式

无论怎样创新,学生党支部的管理模式都要从规范出发,但具体的落实方法有待创新。

首先要端正高校大学生入党动机,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新生入学后,基层党组织应及时对他们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普及和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进行热情引导,端正他们的入党动机,从而使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创新的对策主要体现在组织的活动中,例如在举办讲座学习班、业余党校的基础上,针对社会上和校内存在的热点、焦点问题举行研讨会、演讲赛、辩论赛等,在假期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等等。

其次是严格发展程序,把好发展质量关。为了确保这个环节的质量,要注意入党动机不纯的不发展,党校未结业的不发展,在各方面没起到先锋模范作用的甚至还引起不良影响的不发展,入党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的不发展等;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严格执行公示制度。对公示期反映出来的问题要仔细调查,认真分析,真正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新党员的质量。

(三)创新学生党支部的发展模式

无论是确定下来的入党积极分子,还是已发展的预备党员、正式党员,学生党支部,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都要创新发展模式,加强实践环节。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党员走向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形式。学生党支部的建设活动应该积极探索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形式,认真组织学生党员深入农村、深入社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及“三下乡”的服务活动,让学生党员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教育,加强锻炼、增长才干。对于研究生党员,支部活动可以结合专业特色和利用专业知识服务社区,或和相关企业联合举行相关专业的实践活动,以有助于吸引研究生党员积极参与并且在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四)创新网络应用模式

胡锦涛同志在2009年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重视和充分运用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因此,我们应充分运用网络手段拓展党建工作的空间,针对青年学生的成长特点,开发出更多为他们所关注、所能接受的信息资源,利用QQ群、电子邮件、网上留言版等开展党员之间的交流活动,以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来宣传党的知识,可在学校网站党建主页上展示支部党员风采。可以建立网上党支部、网上党校、党支部论坛, 为学生党员和广大同学提供一个可以倾诉、交流思想情感的场所;学生假期也可以在网上递交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转正申请等,从而拓展党支部理论学习的空间,增强理论学习的自由度和吸引力。

新形势下,要尽可能的调动发挥学生党员干部在学生党建工作中的智慧,丰富学生党建活动的内容,努力使活动做到“长知识、受教育、重参与”。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取得很大发展,但是也面临很多机遇和挑战,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密切联系实际,不断总结提高,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把更多优秀人才吸收进党组织中,使广大青年大学生真正做到:坚定理想信念,增长知识本领,锤炼品德意志,矢志奋斗拼搏,在人生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尽情展现人生价值,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参考文献

[1]靳大力.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思考[J].淮海工学院学报, 2011 (11) .

[2]费翔, 李耀荣, 张毅.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3]申健, 余弦.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思考[J].德育在线, 2011 (10) .

[4]陈晶晶, 李恒.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现状及创新性探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 (2) .

[5]曹培强.高校党支部建设[M].红旗出版社, 2006年5月.

上一篇:三类调查下一篇:让学生在学中享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