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班级建设

2024-09-26

民办高校班级建设(精选12篇)

民办高校班级建设 篇1

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 工作方法千差万别, 形势和任务又在千变万化, 让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 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不断提高。但有一点, 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情感虽然不会给我们带来实际的利益, 但它却可以点燃人的生命的火花。真正的关爱学生, 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1、用“三心”去管理班级, 构建爱的桥梁。

(1) 爱心。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 作为班主任应时时处处给学生以爱心, 做他们的知心人。平时坚持找学生谈心, 肯定他们的长处, 指出他们的不足;赞扬他们的进步, 提出更高一点的要求;多表扬, 少批评;多谈心, 少训斥;多调查, 少武断;多信任;少怀疑;实践证明, 用真诚的爱心去管理学生是一种很好的管理方式。

(2) 细心。班主任应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生活、情绪、表现等, 分析其思想动态, 关注其点点滴滴, 对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了如指掌, 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因材施教。例如:曾经有一个学习非常刻苦的学生, 通过细心观察, 班主任发现他近段时间的精神状态不好, 经询问得知, 原来是他的一个室友经常玩游戏到深夜, 影响了他的休息和睡眠。于是班主任通过做工作, 并与相关部门协商, 最终那个室友换了寝室, 从而保证了该学生的睡眠, 稳定了他的学习情绪, 学生对班主任的细心关怀很受感动, 从而更加勤奋刻苦学习。

(3) 耐心。“做学生工作一定要有耐心!”这是一位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的老班导带给我的体会。对于刚接任新班的班主任来说耐心尤其重要。面对一张张陌生的面孔, 从相处到相识, 从相识到相知, 耐心是催化剂。为了增进对学生的了解, 班主任须按学生所住的楼栋、楼层、房号一一排好, 一遍遍, 一趟趟地下寝室和学生进行沟通, 交流, 并不厌其烦的告诉他们:父母、老师对他们的期望, 明确指出他们对父母、对自己应负的责任……通过教育和引导, 使学生有所感悟, 从而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2、“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做到用制度管理学生。

作为班主任应在班上及时传达系里关于加强教学纪律的有关规定和学校下发的旷课处分决定, 根据相关规定制定班级严明的管理措施。做到严抓学生考勤, 除特殊情况外, 做到每堂课必到班上对学生进行点到, 签名。同时每天对学生的考勤进行统计, 每周公布一次考勤情况。做到及时找上课缺勤、迟到的学生谈话。做到及时表扬有进步的学生, 鞭策后进生。做到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 达到共同帮助、教育学生的目的。通过制定一些管理制度, 以及做好一些细致、琐碎的工作, 我们发现, 班级班风有了明显的改善。

3、寻找突破口, 帮助学生增强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班主任应多方、主动寻找突破口。比如:班主任应抓住学生每次获奖的机会, 让学生到台上领奖, 一方面对获奖的同学进行表彰, 另一方面在全班同学面前树立了学习榜样, 激发了其他同学的学习热情。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班主任更应主动帮助他们。在带班中, 曾有两个学生对学习极度缺乏兴趣, 经多次交谈得知学生在高中时的英语基础不错, 但因沉迷网络游戏, 把学习给荒废了, 以致不愿学习。针对这种情况, 班主任找来《新概念英语》课本及磁带, 鼓励学生学习, 并为他们制订了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 经过一段时间, 学生的英语有了很大的提高, 对学习也更有了信心, 并改正了过去的一些坏习惯。

4、班主任应加强与任课教师的沟通与交流。

班主任应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及时、主动和任课教师联系沟通, 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惑,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曾有这样一个案例:某班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课“JAVA”这门课程时, 感到难度较大, 于是学生中出现了学不会、不想学的苗头。发现这些情况后, 班主任及时听课, 并把学生所反映的意见及时归纳汇总, 与任课老师沟通, 通过沟通, 调整教学内容, 改变教学方式, 深入浅出, 重点突出, 学生感到学习顺利多了, 到课率也得到了提高;再如:《色彩构成》这门课, 为了画一幅作品要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 有些学生没有绘画基础, 也缺乏耐心, 于是对这门课不感兴趣。于是班主任主动和任课老师商议, 把平面色彩构图, 改为网页色彩设计, 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色彩的兴趣, 使他们自愿到课堂上来。

5、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促进班风建设。

班风是体现班级全体成员的思想和行为的, 它的建设来源于互爱、互助、互敬的基础之上, 用温馨和谐把每一个学生都融入到班集体中来, 以班级为家, 以老师和同学为知心朋友, 自觉维护班级规范。曾有一名学生, 他患有严重的膝关节炎, 为了方便他的行动和生活, 班主任给他找来了自行车, 同学们主动组织起来接送他上下课, 在这种集体氛围下, 学生感动了, 他没有因为病痛耽搁学习, 更愿意融入到这个集体中来。更加热爱集体, 热爱学习。有了这样的情感氛围, 班级班风更积极向上了, 学生“到课率”不仅有了明显改善, 其他工作也能更好地开展。

6、认真召开每一次主题班会, 增强育人效果。

所谓主题班会, 是指具有鲜明主题的, 以班集体为单位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主题班会应定期召开, 且应主题鲜明, 达到预期效果。比如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 应达到使学生认识到父母和老师对他们的期待和关爱以及他们要对自己、对老师、对父母应尽的责任, 从而感恩于父母, 感恩于老师, 感恩于社会, 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提高学习效果, 达到育人目的。

工作在心, 责任在心, “有播种就有收获”。班主任的工作看似简单而平淡, 但在平凡的岗位上, 在辛勤的耕耘中, 我们深知:班主任的工作就是一种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 用自己的生命之光影响学生生命之旅的过程。

摘要:本文从如何抓好班风、学风, 提高“学生到课率”工作入手, 指出班级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并举例说明所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班级建设,民办高校

参考文献

[1]荆惠民.思想政治工作概论[J].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1

[2]田恒平.班主任理论与实务[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1.

[3]蔡静文.现代学校德育方法创新初探.班主任, 2002第11期.

民办高校班级建设 篇2

浅论高校优秀班级体建设

在科技高速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频繁的21世纪,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高校应围绕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这五个方面的内容,深化对素质培养的.认识,在现阶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班集体是高校的的基础.

作 者:张体鹏 作者单位: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刊 名:魅力中国英文刊名:CHARMING CHINA年,卷(期):2009“”(23)分类号:G45关键词:班集体 建设 高校 素质教育

民办高校班级建设 篇3

【摘要】班级文化的建设,是校园文化重要环节,也是学生管理重要抓手,更是大学生思想政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厘清班级文化的含义,找到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按照四位一体路径和心理学理论进行建设。

【关键词】班级文化  创新管理  路径

【基金项目】此文为齐鲁医药学院校级课题:班级文化建设维度下探究民办高校学生创新管理路径选择(编号:X15RW07)结项论文,李文旸为课题负责人,赵夫鑫为课题主要成员。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63-02

十八大报告指出,高等教育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等教育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使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进步的潜在力量。高校更是肩负着培养人才,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职责。因民办高校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除了重视高等教育一般发展的规律,更要高度重视班级文化建设,能够探索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点班级文化和发展路径就显得更加重要。

一、班级文化涵义

本文认为,所谓高校班级文化是指对高校班级全体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习惯起约束、导向和激励作用的一种群体性文化,是老师和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经过实践检验的、为班级所有成员都认可的、能够对班级成员的行为起引导作用的一种内在制约力。班级文化作为一种潜在的影响力,它是具有一定弹性、一定张力、凸显学生主体意识的文化。高校班级文化因其主体的独立性而具有明显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大学生思想的独立性和实践的独立性方面。其次,高校班级文化还具有多元性特征,这主要是因为大学生大多来自不同的地区、民族和文化背景。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班级文化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对于培养班级凝聚力,增强团结意識,形成良好学风、班风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班级文化作为所有班级成员共同遵守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已经成为班级成员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价值认同。当然班级文化建设也是搞好学生管理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要大学生思想政教育关键环节。健康和谐的班级文化可以推进德育成效。健康和谐的班级文化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精神氛围。健康和谐的班级文化能够有效推动个体社会化。

三、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辅导员、班主任对班级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对于班级文化引导作用不明显。存在重使用学生干部,轻建设班级文化。相关的班级文化活动少,学校活动多,而且与专业特色与班级文化结合不紧密。因为前面存在两个问题,导致第三个问题,学校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班级缺少文化,凝聚力下降,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对于建设和谐班级文化更不可能。大学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更是国家建设两个一百年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感悟,针对班级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和自己工作一点感想,提出一些建设,以供从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借鉴。

四、班级文化建设的创新管理路径选择

按照心理学家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就如同阶梯一般,由低到高,逐步升级的,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同样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也有这样的需求,其实不管是进行班级文化建设还是班级管理,都要充分掌握班级学生的尽可能全面的信息。比如说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是否恋爱、学习经历、民族信仰等。有了这一前提也是一把钥匙,就可以尽可能多的打开学生的心田,走进学生的心里,拉近师生的距离,做到与学生亦师亦友,既是人生导师又是知心朋友。

1.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和谐氛围,这是建设良好班级文化的前提。这个需要辅导员和班主任真正的身体力行,抵制住尽可能存在的歪风邪气,给学生树立这样一个良好的环境。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需要良好宿舍环境作为更小的单位的支撑,选好宿舍长就显得更加重要,宿舍长要让有责任心的同学,尽可能是班级学生干部,也可以用没有当选的学生干部,当然是愿意给班级作贡献,更要与宿舍主要学生关系融洽,还要获得宿舍绝大数同学的支持,愿意奉献。尽可能做到让班级同学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能够在班级发展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对班级的贡献。

2.选好班委,是班级文化建设重要环节。班委是沟通和连接师生的纽带和桥梁,班委选的好,信息的通道就是畅通无阻的,反之那就信息不畅,班级混乱。对班委既要有分工,让每个班委都各有职责,比如说大学生的生活委员,一般设置就是管理班级的班费,我对生活委员设置不仅仅是管理班费,我在选用生活委员时,这一学生干部还有两项任务,就是要给班级通告第二天天气情况,还有就是班级同学和老师的生日,并组织全班同学给其过生日,以班级名义买一个小礼物,并提醒过生日同学给其父母打电话报平安,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样既有人文情怀又有感恩教育,最主要是由学生来做,学生不会反感,而且觉得会被感动,因为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我选择心理委员,不仅仅要关注班级同学的心理问题,心理委员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关注班级同学的恋爱情况,谁恋爱,谁分手,谁异地恋,谁恋爱次数过于频繁等,需要定期和不定期给我汇报。这样的话,便于我更加清楚掌握班级情况。

选好的学生干部要时时进行教育和引导,抓好学生干部的学习,不可因为班级管理而放松学习,只有学生干部做好带头作用,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竞争循环状态。

3.班级文化需要做好物质和制度文化的建设。班级组建之初,就就引导学生自发自觉参与,自行设计班徽、班服和班旗设计,班歌的遴选,以及班训等,经常长久坚持,成为班级成员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标准。辅导员和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要树正气,提出真善美。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理想和目标认知,并不断与之强化,对自己变得自信。自卑者逐渐鼓励,自大者要适当敲打。通过自己不断努力,对自己的未来变得自信,相信通过努力可以追求自己的梦想,实现自我的价值。

4.班级文化建设需要凝聚和调动一切积极的力量,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心理和精神家园。在这个班级使学生感到温暖如家,在宿舍中轻松舒适,可以互相进行交心的沟通。学习互通,心理自在,经济适当互助,人际交往和睦。当然这一前提,需要辅导员和班主任给予学生一个尊重、理解和包容的氛围是非常重要的。还有就是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宗教信仰和情趣爱好,利用你的经验给学生一些指导,让学生加入一些社团,让学生找到一个归属感很重要,人只要是成长就会遇到烦恼,朋友、爱好和社团会给学生一个宣泄口,给心灵和精神一个泄洪点,当一切风雨过后,相信90后的天空更加美丽,因为你们不黑暗,中国便会更加美丽、更加光明。

参考文献:

[1]赵凯.全面加强大学校园文化的内容建设略论[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2]韩安庄.高校班级文化建构现状及对策———以滨州学院为例[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

作者简介:

赵夫鑫(1982~),男,山东临沂人,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思政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乔文祯(1988~),女,山东威海人,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体育管理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新生班级集体建设 篇4

一、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办好高校, 教师是主体, 管理是关键, 班级管理则是整个高校管理的坚实基础和重要保证。目前一部分教育工作者, 对抓高校学生班级管理工作有一种模糊认识, 认为大学生已有较多的知识和较强的自管能力, 无需下功夫去抓班级管理, 最多在宏观上管管就足够了。然而无数事实充分说明, 当前抓大学生班级管理工作十分必要。

(一) 班级需要规范管理制度

在班级制度中辅导员或班主任通过班干部, 借助一定的规章制度去约束学生, 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控制。这种方式导致辅导员或教师只关心如何矫正学生表现出来的各种错误行为;学生只关心如何表面地、形式地维护规章制度;班干部只从事监视的活动, 监视同学不违纪和不犯错。这种管理方式把集体和个人对立起来, 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情感和态度被整齐划一的群体要求所取代, 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 根据班级情况而设定的管理制度十分必要。

二、班集体凝聚力的聚集

2010年12月份北京教工委发布的《关于加强北京高校班集体建设的意见》特别强调高校内目前唯一能够覆盖全体学生的组织形式是班集体, 同时它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校风学风建设的重要阵地。所以目前高校班集体建设要以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为核心目标。

(一) 班集体凝聚力的重要性

高校中开展任何形式的工作都离不开班集体, 班集体是大学生成长的基本环境, 也是学生之间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的大家庭。有相关调查表明, 高校学生的学风建设和身心健康发展与班级凝聚力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事实证明在班级凝聚力高的班级中, 同学之间的相互支持较多而恶性竞争明显减少, 这样的环境对大学生顺利度过大学生活, 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此外, 班级凝聚力直接关系到优良班风、学风以及校风的建设。具有高凝聚力的班集体, 可以给班级成员提供重要的社交平台, 为学生形成社交支持网络,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 班集体成员间的态度和行为会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久而久之, 对大学生个体的全面健康成长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新形势下, 大学生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 高校中普遍实施学分制、社会活动大量增加, 由于班级成员时间和空间上的流动性日益加大, 班级成员之间的交流就越来越少, 无形之中班级就成为越来越松散的集体。虽然绝大数大学生主观思想上都希望自己的班级团结融洽, 温暖且有凝聚力, 但大部分学生还是对自己的班级并不满意, 而且对于活动的实际参与度也并不高。同学会埋怨班级没有活动, 但班级组织活动, 同学们的积极性却并不高, 这是非常矛盾的两个方面, 值得关注。

三、高校班集体文化的建设

在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的过程中, 出现大学班级观念淡化的现象, 新时期大学班级文化更加自立、自由、多元化, 良好的大学班级文化构建的具体措施为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创造条件和机会, 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深究的一个课题。

(一) 设立班级共同的奋斗目标

目标是前进的方向, 一个朝气蓬勃的班集体应该有集体的奋斗目标, 这是班级的理想, 也给班级体前进指明了方向, 通过远期、中期、近期目标的结合, 可以使得班级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逐步产生梯次激励效应, 从而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在制定目标时应具体细化, 可以结合各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 逐个分析, 量身定制, 制定出适合本班发展的奋斗目标。同时, 在努力向班集体奋斗目标靠近的过程中, 要充分调动集体成员的积极性, 使大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只有全体班集体成员共同努力了, 班级的共同目标才能够实现, 这个过程会充满荆棘坎坷, 但是他们共同经历, 共同努力奋斗, 最终分享到集体的欢乐和幸福, 从而就会形成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而且这种感觉会刻骨铭心。例如, 在各大高校每年举行的学生运动会中, 每个班集体的奋斗目标都是要在本次运动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落实到个人, 就是每个队员在近期根据自己的强项有目的地自觉训练, 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然后通过选拔产生运动员, 这样队员们不仅为自己的身体和荣誉而锻炼, 更是为集体的荣誉锻炼, 他们更加有积极性。

(二) 设计班级活动

班级是大学生进行学习、交往、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中介, 在这些活动中, 学生可以不断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收获文化科学知识和掌握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班集体是学生成长过程的平台, 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和沃土。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班级活动, 比如开展班级形象设计活动, 将形象松散的集体, 化为可以触摸的形象, 构建班级的价值观和班级精神, 给自己的班级做好独特的标签, 形成自己的特色, 明确共同的追求目标, 如制定班训、创作班歌、设计班徽、设计班级网页等。

总而言之, 高校班集体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础, 是学校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学生的教育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随着高校班集体建设理念的逐步深入, 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的不断变化, 高校大学生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因此, 应该从学生的思想政治、管理体系、实践范围三个方面着手, 增加高校班级集体的具体执行项目就更加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朱新华, 张山, 南守宇.以班集体为载体, 探索校园文化建设新途径.思想教育研究, 2009.

[2]王斐, 袁丽敏, 孙静.高校班级凝聚力建设浅探——依恋理论的启示.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2.

[3]海国化.积极建设班级文化, 构建学生精神家园.中国教育学刊, 2008.

浅谈高校班级凝聚力建设 篇5

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往往忽视了情感的培养,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逐渐拉大,这种问题也普遍存在于高校。大学以班级为单位,学生往往以个体、小群体为单位,活动参与不积极,缺乏凝聚力。如何增强团结力,提高凝聚力,将大学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是思政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关键词:高校 凝聚力 建设 团结

高校学生最基本的管理方式是班级:教师以班级进行教学活动,辅导员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学生的日常活动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班级在教育管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班级的学风可以反映出学校的学风,它不仅可以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还牵涉到学校整体发展的建设性问题。因此,班级建设对学校来说,其作用不可小视,因此,如何抓好班级建设就成为思政工作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班级建设中缺乏凝聚力的内部成因

(一)班风差异,导致班级之间发展不和谐

因班级气氛之间的差异,造成各个班级不同方面的差距。有的班级尽管班干部想尽办法积极动员,以奖励评优加分的政策来鼓励同学们参加活动,但收效甚微,同学们参与的热情不高,即使参加活动的同学,仿佛都是被迫参加的,如遇到比赛性质的活动,没有得到预期的奖励,则怨声载道,对今后的活动增加了更多的抵触情绪,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有的班级十分活跃,积极报名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如我院近期举办的歌手大赛中,前三甲都被某一个班级包揽了,而有的班前九名都没有进入。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这些班级发展的不均衡,影响班级和谐,也影响校园和谐。

(二)空间阻隔,阻碍大学生之间相互沟通

班级活动难以开展,与寝室内部搞小团体也有很大关系。住在一室之内,一起吃饭,睡前还经常开卧谈会,室友之间交流较多,相互之间了解程度大大高于其他寝室同学,这样,一个班级按照寝室被分成了好几个部分,部分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如班级开展各种活动或聚会,总是以寝室为单位形成小集体,在选举班干部时,通常会选举同寝室的同学。也有男生选男干部,女生选女干部,但在遇到男女比例悬殊的情况下,少的一方就很难胜出,造成班委不均衡。女生之间更甚,有的班级女生相互见面都不打招呼。这些状况导致班级整体凝聚力不强。这种因空间问题导致班级团结性不强在大学屡见不鲜。

(三)注重个性,学生缺少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众所周知,目前大学生年龄趋势为90后逐渐取代80后。而这两大群体所表现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也呈加强趋势,他们在家庭的位置同小皇帝、小公主,生活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那样的臂膀下,沐浴在改革开放的相对富裕中,没有经历过上一代的苦难,也没有经过怎样的锻炼,普遍自我表现评价较高,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较强。他们总认为自己年龄上成熟了,所以心智上也成熟了,是个独立的个体,竭力想摆脱学校、老师、家长的指导,强烈地要求独立自主,不合群,喜欢独来独往。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班级出现了这些现象:少数人表现突出,乐意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大部分人对活动持冷漠态度,相反,他们沉溺于网络游戏或谈恋爱,最终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成绩。这些方式不仅影响了学业,还影响了整个班级的团结力和影响力,阻滞了班级的健康发展。

二、班级建设中缺乏凝聚力的外部因素

(一)社会、家庭的影响

改革开放已经历三十年风风雨雨,随着祖国开放范围不断扩大,程度不断加深,国外一些金钱至上、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也越来越盛行。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独生子女家庭不断增多,学生独来独往,孤独感也越来越强。而盲目强调学习成绩的指挥棒,导致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只知道学习,其他事情一概都不会的“小太阳”、“小公主”,很多同学冷漠、自私,对他人的事情漠不关心,缺乏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更不懂得如何与他人交流,不知道过集体生活,这都给班级的团结性和凝聚力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二)招生规模的影响

高校招生并轨之后,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从精英型转向大众化。但学校的教学资源的增长速度却并没有跟上招生规模,而平均教学管理人员管理的范围从以前的几十人猛增到几百人甚至上千人,工作量成倍增长,而管理人员精力本身有限。而大部分高校的管理体制往往未能及时跟进,造成管理不到位,甚至大学四年部分学生都不知道自己的辅导员的名字。加之大学上课并非固定教室固定座位,以宿舍为小团体打交道情况较多,而与其他同学接触较少,这也造成了对班级整体团结力、凝聚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专业差异的影响

由于就业方面的压力,使得各个学校对专业招生人数进行了适当的调整,针对就业形势好的专业,增加招生人数,而针对就业形势差的专业,则缩减了招生的规模。而为了教学、管理的方便,各个学校都是以专业来划分班级的。在录取时,专业好、生源充足的班级同学的积极性要高于那些专业相对较差、依赖调剂的班级。专业思想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因此,通过调剂录取、专业人数少的部分班

级,其整体的合作性和竞争性就会出现大打折扣的情况。

三、加强凝聚力的有效途径

(一)大力开展活动,发挥社团作用

社团组织应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校园文化活动,思政工作者应当把社团骨干当作学生积极分子中的一员,组织他们参加团校、党校的学习,正确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思想水平;其次,通过培训班、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的形式,组织他们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培养其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适时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增强社团凝聚力。通过各种措施提高社团骨干的素质,提高社团活动的水平,增强社团内部的凝聚力,使大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增进团结力、增强凝聚力的效果。

(二)加强干部培养,增进团队建设

班级团结性集中体现在团队精神上,而团队精神需要举办活动才能培养和体现出来。高校思想工作者应刻意举办一些篮球赛、排球赛、辩论赛等需要班级成员共同努力,彼此合作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大家认识到团队合作的乐趣,更能体会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在协作中逐渐建立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优越感,增强凝聚力。

一个优良的集体离不开优秀的领导,同样,一个优秀的班级也离不开得力的学生干部队伍。要建设好学生干部队伍,不仅需要内部队伍的团结,还需要有号召力,能放手一搏。要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要有威信,学习成绩可以是中等水平,但品行一定要端正;第二,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具有较强的责任心,才能管理好整个班集体。第三,对这支队伍一定要严格要求,赏罚分明,保持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和一定的威信。第四,要懂得下放权力,从正面引导,并充分培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五,思政工作者应亲自指导,精心培养。增加接触机会,沟通、交流,体会学生的难处,善于解决他们之间出现的各类矛盾,总结经验,并避免在今后的活动中出现更多类似的问题,提高效率。在工作中培养能力,在工作中增长才干,在工作中增进交流和沟通,学生工作才会有进步,班级团结才会进一步得到增强和巩固!

(三)深入学生生活,做好政治教育

思政工作者在紧抓学生干部队伍的同时,自身也不能放松与学生的交流。思政工作者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学生宿舍,主动与学生聊天,与学生拉家常,在闲谈中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掌握一线情况,及时解决大学生生活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

还可以多参加一些学生活动,在活动中与学生培养感情,拉近距离,在学生中建立信任和威信感,进而更好更方便地与学生交流和沟通。

(四)关注心理健康,解决特殊学生

因某些主客观原因,导致个别学生在精神上或心理产生某些障碍,而在行为上表现出异常情况,从而在班级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轻者不合群,重者可能有自杀倾向,危及生命。

思政工作者应当保持信息畅通,及时了解班级动态,了解学生思想状况,班干部应反馈及时。对于这部分特殊个体,要切实了解、关心、爱护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隐私,不仅要做他们的朋友,而且要做他们的好朋友,让他们说知心话,及时发现并制止问题的苗头,防止问题恶化。善于利用各类活动引导他们缩小与正常学生的心理差距,推动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加强文化建设,建立激励机制

班级风气与班级文化休戚相关,各个班都有自己的特点,思政工作者应当积极引导各班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在活动中根据本班的特点,逐步形成班级特色,通过总结,制定并形成具有班级特色的文化,制定班级目标,并积极倡导班级文化的推行。

为了实现共同的文化和目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必要施行一定的激励制度。公平有效的激励机制会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形成比、学、赶、超的竞争氛围,因此需要制定各类量化的考核标准。将学生的日常行为与奖励评优相结合,形成有效的激励制度,对于积极参加活动个人,给予一定程度的物质或政策奖励,对于活动获奖较多的班级,给予一定的集体荣誉,从而增强集体荣誉感。良好的激励政策,会激发班级之间、同学之间相互竞争,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

有了共同的班级文化和奋斗目标,加之在各类活动中不断倡导,长此以往,在气氛的带动下,学生逐步团结在这样的文化理念周围,并自发地将这一理念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来,班级凝聚力在无形中就会得到增强。

(六)抓学风促班风,促进良好风气

第一,建立党员联系寝室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正确引导其他学生思想健康发展。按专业配备高年级党员深入低年级学生宿舍,与他们交流,这些党员不仅可以指导低年级同学在生活、情感方面所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而且可以在专业上给低年级同学予以更多的指导,树立牢固、坚定的专业思想,形成专业、班级之间的良好风气。更重要的是,能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身边的榜样,让周围的学生建立奋斗目标并为之实现的信心。

第二,建立任课教师联系制度。与学生最直接面对面的莫过于任课老师,思政工作者通过与教师的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避免等到考试才了解到哪些学生是差生的尴尬境地,并根据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制定政策,解决问题。

第三,根据学生谈话、教师课堂表现等方面了解到的情况,针对不同类型的同学,实施不同的政策。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带动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相互探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共同进步。在取得学习进步的同时,也增多了学生之间的接触和融合,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乃至班风,提高了团结力和凝聚力。

参考文献:

[1] 周全厚,马文戈等.青海省大学生社团发展现状与对策 攀登[J],2008,(161)169-172

[2] 王珍珊,冷宁等 浅谈良好班集体的培养 河北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8(2)149-150

[3] 何莹,和谐人际关系对班级建设的作用,科技信息[J], 2008(9)246

[4] 张筱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探索——论分组方法在高校班级建设中的运用,重庆工商大学学报[J],2003(2)134-136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应对 篇6

[关键词]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困境应对措施

[作者简介] 徐玉莲,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理工学科部讲师;谢爱林,江西太阳能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杨西彬,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一、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境

高校,其最底层一级就是班级。 国家的政策、政治、经济、文化及高校的制度、决策、校园文化都要通过班级加以贯彻落实:千千万万个班级就组成了中国人才的未来与希望。因此,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事关民族兴衰。然而,一些客观存在的庸俗、低级、不学术、不道德、没修养、恶性变异观念等等,给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带来严峻的挑战和冲击。

其一,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受到网络不良文化的冲击。为数不少的网站刻意追求点击率,追求吸引眼球,图片与视频越祼、越低级越被传播,什么“胸器”、低腰裤、无裤日、课堂调情、寝室自拍、大腿上写答案作弊、包养、甘做“小三”等等,无一不是错误的价值观诱导。而文字报道更见负面效应:“我爸是李刚”、“拼爹”“神马都是浮动”、“女研究生自杀”、“富二代校园豪车撞人”、“女大学生四年被包养净赚一套房”等等,这些都给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带来强烈冲击。一些学生觉得刺激、好玩,就错误模仿,导致突发事件频发。被包养、自残、自杀、杀人、玩失踪、效仿作弊、被退学等,恶性事件不断。

其二,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成为守不住底线的建设。以春游为例,尽管大家都知道春游的诸多好处,但家长怕出事,学校怕出事,因此,所有的群体外出活动都被逼到了最底线:“压住不批,就怕出事”。而挡不住的春情在荡漾,于是学生们就会三五成群地隐藏目标,或寝室,或不同班级,或不同学校,或同乡,或初高中时的同学,或与家人,或男女恋人不经审批就出游,无情地冲击和打破了学校守卫的底线:“这是公民的权利,我就是要去,无可商量”,学生轻而易举地就实现了底线突破。实际上,高校的压力很大,有来自于家长的,“出事我就闹”;有来自于上级部门的,有明确、特殊的安全稳定工作要求与目标;有来自于学校本身的管理制度的,每个制度都指向底线;有来自于法律层面的,也都是指向底线。所以,高校思政工作部门、学工部门、班主任与辅导员乃至学生干部,几乎每天都如临大敌,战战兢兢:上课清查人数,睡觉清查人数,活动清查人数,考试清查人数。这使我们发现,这种只是守卫而不是建设的底线文化,最终是守卫不住的。

其三,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本身面临着诸多客观困难。高校班级的建制基本上是专业上的时间建制。学生因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家庭背景、性别差异、个性气质、心理因素等较大差异而使高校班级文化的质、量、度不易确定。高校班级大都是成人学生,他们有自己的公民权,法律赋予了他们完全民事能力。他们迷恋网络、性行为、驾驶、言论、勤工俭学、学业选择等等,取得了法律上的完全权利与责任,这就导致高校班级管理与文化建设存在不易主导的难度。

在专业学习上,高校学生要学的功课很多、很广,他们经常可以跨专业选课,跨学期选课,甚至跨学校选课,这种临时性、专业性、班级不固定性、地点不确定性等等,进一步增加了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难度。而不同的授业老师由于学识、个性、专业、年龄、修养等等的不同,给学生带来的冲击更是极其严重。班级文化建设常常被动、难以把握与成型。还有值得注意的情况是,学校、学生、课任教师、班主任与辅导员都忙于管理层各种检查,几乎无法放开手脚,加上白天劳累于学生上课,晚上还得操心于学生的归寝,也几乎难以腾出时间来建设班级文化,甚至还形成了职业疲惫。

对于基础性、急迫性甚至于前瞻性的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来说,现实的挑战是不容回避的。高校是一个庞大的成人群体,少则几千,多则几万、十几万学生,学校要观照每一个学生是不可能的,对于学生个体的问题,亟待通过加强和改进班级文化建设来应对。

二、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应对之策

要建设一流的高校班级文化,使高校学生承担起国家、民族、社会与家庭的历史期盼,义务性地回归到高校的水准,成为承继先辈、继往开来、负责任、有作为、有希望的一代,高校班级文化建设需要在理念上更新,方法上改进。

(一)把握文化的本义,实现“化人”的境界

“文化”的本义就是“以文教化”,它表示对人的性情陶冶,品德教养,其本质上属于精神领域之范畴,表现为经过人努力后的诸种变化。我国学者袁振国早在九十年代主编的《当代教育学》中,将文化定义为:“与自然和先天相对应的一种概念,它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自我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语言符号体系、知识技术体系、行为习惯体系、价值规范体系、信仰宗教体系是文化的重要内容”[1]这就是考虑到了这种人类努力的因素。《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也锁定的是“体系”、“总和”,与千百年来“文化”所遵循的本义一致,强调的是人努力的结果,即“人化”;另一方面《现代汉语词典》则更具有前瞻性地提出了“水平”这一实质性的目标体系。

高校班级承载着培育更高学历、更专业知识、更高层次人才的重任,其道德水准、学识修养、学术能力、言谈举止、实践应用、科研创造等方面应该体现在“体系”、“总和”、“水平”上。高校班级文化的建设就应该努力把握这一实质,体现出经过人的努力,使学生在“体系”、“总和”、“水平”上迥异于中小学的学生,迥异于未受同等教育的国民。所以,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不只是要努力建设,进行“人化”,更应该考虑“化人”,即:使人变化,使人向真、善、美改变,通过班级体的不懈“人化”的努力,达到高校班级整个集体与个体向真、向善、向美、提高思想境界、增加学识、提高科技文化水平与修养、实现理论思维与实践创新的目的。与其同时,也载记高校班级几年的成长成果,体现高校学生“体系”、“总和”、“水平”上的显著提高。

(二)建设起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班级文化品位

高校班级文化需要重点考虑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大学,特别是高校班级,通过什么来证明自己已经为社会带来了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二是以什么方式来保障承继着千百万家庭与社会期盼与重托的年轻学子能够成为高水平人才?能够在未来成为社会和行业的领航者?三是面对多元变化的社会文化与时代要求,高校班级文化应该以什么标准来衡量自己?

高校班级品位文化,首先是独立的寂寞文化,因为有了寂寞与独立,大学才能站得更高,想得更远,才能引导人类精神与物质世界的进步。其次是学问文化,研究高深学问,而不是追求功名利禄。第三是学术文化,高校班级要让学生追求真理,学术独立,不是说谁的钱多谁的真理就多。第四是过程文化,要体现求学的过程是一个高层次品德提升、学问累积、思维提高、学术进步、实力彰显、奉献与社会正面评价渐进的一种过程。

王冀生认为:“当前我国正在出现一种大学精神衰微现象。”主要表现是“大学人文精神的滑坡;办学目标的功利化倾向;官僚化气息和官本位思想对大学的侵袭严重;大学缺乏独立意识和具有鲜明个性的办学理念。”[2]实际上,高校班级文化滑坡比这还要严重。以网络公布的诸种行为来看,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责任意识淡化、道德缺失、法纪规范观念淡漠,日常行为、学术行为、就业行为、网络行为、竞争行为等都偏离正常模式;论文抄袭、考试舞弊、恶意欠费、不还贷款、履历“掺水”、随意毁约等现象大量存在;“网络孤独症”、“网络成瘾症”等等不乏其人,他们的生理年龄成年,而心理年龄却往往孩童化,脱离了父母,失去控制却常常是故意而为之。他们有奖学金、助学金、勤工俭学都懒得去争取,成天忙于睡懒觉、打游戏、谈情,更不用说独立、发展、理想、信念。这就要求高校积极行动起来,占领班级文化建设的空白阵地,主动建设起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班级品位文化,形成一系列值得研究与推广的品位理论与品位个案。

(三)形成长效机制,推进可行性评比

高校班级文化长效机制是指能长期保证高校班级文化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它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比较规范、稳定、配套的高校班级文化制度体系;二是要有推动高校班级文化制度正常运行的“动力源”。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要在这两个方面进行可行性探索。

所谓可行性,是指对高校班级文化过程、设计、程序或计划能否在所要求的时间、财力、人力、区间等条件与范围内成功完成的确定性。高校班级文化要有“制度体系”、“动力源”、“确定性完成”的评比与探索。在评比中,要紧扣“制度体系”、“动力源”、“确定性完成”。只有具有较规范、稳定、配套、完备的体系,具有推动制度正常运行的持续自觉“动力源”,具有确保完成的“确定性”,这样的机制才能真正长效。

滑坡的高校班级文化是可以扭转与重新建设的。以北京大学为例,辛亥革命后,虽改名为北京大学校,但大多数学生仍继承前清老爷式的作风,不认真读书,只想混张毕业文凭,作为升官发财的敲门砖。对于学术研究,毫无兴趣。至于教员,不学无术混饭度日者居多。学校制度混乱,学术空气稀薄,学生课外,没有高尚娱乐,大多在校外吃喝嫖赌等不正当消遣。这就是1916年以前北大的腐败校风。[3]蔡元培先生第一次向全校师生演说,即指明:“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的阶梯。”他要求学生“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后经努力,“思想自由的风气,遂大流行”。 [4]可见,要扭转一时之风气是可行的。但这要学校领导的重视,要建立领导机构,形成工作网络,层层细化,推进与落实;要给班主任或辅导员以时间与空间,对于已经有所探讨和实践的要帮助总结提高,要推进可行性评比,精选个案,及时推广;要给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以制度,以形成长效推进机制,保证一代代人都如北大学子般地高质量成长。

(四)与时俱进,建立起高校班级文化场

高校班级成员的发展与时代是同步的,甚至会领先于时代的发展。如网络邮件、QQ群、博客、飞信、短信、电话是年轻学子经常采用的,要回到结绳纪事、茹毛饮血的时代已经不可能了,唯一的选择就是与时俱进,探索新时期的新做法,创新工作内容、工作方式与工作流程,建立起高校班级文化场。让学生主体意识崛起,思想潮流高尚,学识扎实领先,参与实践多有奉献,参与学术研究多有建树,参与交流多展英姿,建立起参与式发展的高校班级文化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协同推进。

顾明远认为:“大学本来就是文化的产物,是研究文化、创造知识、创造文化的场所。如果一所大学没有文化的底蕴,是创造不出新的文化来的。一流大学和一般大学的不同就在此。”[5]一流的班级也是如此,要不断推进班级在整个文化场里面,道德修养提高、学识累积增加、学术能力提升、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力增强、国际尖端知识与技术的跟踪吸收与创新显著提高。

(五)制度同步,内修外展

人的成长是渐进的。高校班级文化建设、高校班级文化制度也是如此。入学后,要给班级中的学生以严格的训练,通过制度建设让他们把基础知识学扎实,知识面拓展宽广,眼界开阔,并培养出对纯粹学术的浓厚兴趣,而且能够站在高层次与高水准上认识世界、把握人生。这样,几个方面的制度要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中加以配套同步,使高校学生守得住“正”,创得了“新”,入得了“流”,出得了“门”。

1.建立形式文化制度。军队与公检法的着装、企业的工作服、中小学的校服都是一种形式文化,这些形式文化的制度使他们时刻在提醒着自己的义务。高校班级也要外整形象,要体现出自然美、清新美、纯朴美、大方美的文化品位。教室、寝室、校园、建筑要有相应的物质形式在文化上的规定,并形成制度。同时,要有如班会、晨会、总结会、互评会、新人引进会、典型事迹会、名家交流会等等形式上的文化制度,形式与内容是统一的。规定了形式,内容也就明确了。

2.建立行为文化制度。小学与中学生都有行为上的“守则”,而大学生则没有这在某种程度上淡化了行为文化。军队、企业一般都有严格的行为文化。如此,不能不深刻检讨高校行为文化上的问题。特别是互评行为、小结行为、提高行为、学习行为、交流行为、学术行为、科研与创造行为、文化娱乐行为、情感行为、责任行为等等,要有明确的行为文化制度,以外力和内力相结合的制度,使所有班级文化都有一个较好的行为文化。

3.建立教育奖惩文化制度。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要着手建立教育奖惩文化制度。其目标指向一代人的信心、信念、理想、情操;指向一代人的心灵成熟、学业进步、责任与奉献、创新与发展。

4.建立“走出去”的文化制度。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要逐渐学会并适应走向世界,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对待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吸收融汇世界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同时走向专业领域,走向现实社会,走向学术与科研,走向政治经济文化建设,走向国内与国际交流。

总之,应该让高校班级文化成为培养综合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催化剂,成为认识未知世界、探索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依据的前沿,成为继承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和交流借鉴世界进步文化的窗口,成为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的重要摇篮,成为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反映出这个国家科技文化发展的水平和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舞台,实现高校班级文化的重新建构与强力突围。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4.

[2]王冀生.多样化与高品位[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1):3-4.

[3]高平叔.北京大学的蔡元培时代[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2):42.

[4]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我在北京大学之经历,自写年谱.(本文中所引蔡先生自己的论述,均见高平叔编:《蔡元培全集》第1-7卷,中华书局1984-1989年版).

[5]顾明远.铸造大学的灵魂—一流大学建设的关键所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6):48.

如何做好高校班级建设工作 篇7

一、重视班级制度的建设

班级是一个组织集体, 既然是组织集体, 那就有必要的规章制度。良好的制度及其有序执行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健全的规范制度是实现管理过程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保证, 完善的制度能更好地引导学生遵规守纪, 为学生提供行为标准。在班级的日常事务中, 涉及到班级发展和学生切身利益的重要举措, 要公平、公正、公开, 鼓励平等竞争, 加强民主监督, 增强班级工作的透明度。例如:第一, 实行班委选举制度。它是通过班集体的全体学生参与决策的民主制度。该制度要求班委会成员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 每一位学生享有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大家通过公开竞选、民主投票成立班委会。班委会民主选举制度的执行, 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生活环境, 这反过来又有利于每一位同学的成长。第二, 定期召开班会。班会的形式很多, 有讨论班级行动的班会, 有对某一时事主题进行讨论的主题班会等。主题讨论班会, 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对某一问题深入认识,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 拓展学生知识面, 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 促进其思考人生、思考自我, 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养成。在参与讨论中, 学生的辩论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第三, 定期召开班级年度大会。第四, 做好学期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

二、确定班级建设目标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其成员均有远大的理想, 明确地目标、期望和追求。合理的班级建设目标能够使班集体不断发展, 是激励班级所有成员奋进的共同动力, 是班级活动是否成功的衡量标准。班级建设目标制定的合理, 符合大多数同学的心理, 就能够减少班级成员之间的差距, 增强班级成员的凝聚力, 提高班级各项工作的效率。积极引导班级的成员制定出符合自己发展的班级建设目标, 对于每一位同学实现自己的理想, 个体处于积极进取状态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1) 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 相互商量, 争论, 直至达成一致的班级目标, 制定的各阶段的目标要有渐进性, 能够不断地促进个体的成长需要。班级建设目标要和个体目标保持一致, 甚至要略高于个体目标, 以促进个体目标的发展。 (2) 同时制定的目标要有可操作性, 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要围绕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要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3) 目标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适当的改变, 以适应新的发展。

三、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

班干部是班集建设的核心, 是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的有力助手。一个班集体如果有几个班干部称职的, 班级工作会做到事半功倍, 班级的凝聚力会增强。班委会、团支部的建立能够更好地推动班级建设。 (1) 班干部首先也是学生, 让班干部明确自己的身份, 学生要以学业为主, 在保证学业的同时, 参与班级的管理, 为同学服务, 做老师的助手。 (2) 班干部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在同学中要有一定的威信。同时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 能够正确传达、贯彻、执行辅导员 (班主任) 下达的各项事宜及通知。 (3) 班干部要分工明确, 在班级建设的每个方面发挥自己的特长, 要能顾全大局。 (4) 对班干部要严格要求, 无论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都能够有一定的说服力。可以采用班干部轮岗制度, 让更多的同学能够体验当学生干部的感觉, 充分发挥各人的主观能动性, 满足个人服务于班级的想法, 同时轮岗制也可以严格约束班干部的行为, 促进班干部的个人素质的提高。 (5) 班干部不能只用不培养, 平时要关注学生干部的学习和心理, 并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工作, 保证充电及时。

四、明确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的角色定位, 实现学生自主管理

辅导员、班主任应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 尊重学生主体性, 对班级管理进行引导, 为学生骨干提供锻炼机会, 推动学生自主构建交流平台, 指导学生自主管理班级事务。学生自主管理即由学生干部、骨干、高年级学生等进行班级管理, 进而使学生在班级良好氛围中实现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强调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有利于提升其作为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在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健全的规范制度基础上, 让学生行使以前由辅导员和班主任行使的一些职能, 实践证明, 这种做法一方面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人格培养都很有益, 同时也更能被学生认同接受。

五、利用网络资源, 实现班级网络化管理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 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也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部分, 但有的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仍对学生上网“一刀切”, 采取抵制的消极管理方式, 忽视了网络的教育牵引功能、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和网络对于班级建设的巨大作用。教师和辅导员可以通过建立班级网络通信录、利用飞信、公共邮箱、博客等方式缩小学生间的距离、提高信息通知的实效性、增进学生间的情感和友谊。当然网络手段要想真正服务班级建设, 离不开专业人员对网络平台的维护, 以及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对网络舆论的正确引导。

六、创设特色班级项目, 搭建学生交流平台

班级建设要通过创设特色班级项目, 积极搭建学生交流平台, 增强班级凝聚力。以北京某高校为例, 学校各级团学组织高度重视班级凝聚力建设, 在学校层面, 校团委牵头组织增进班级凝聚力系列活动, 通过一些喜闻乐见的活动, 进行班级间的奖评, 如拔河比赛、跳绳比赛、合唱比赛等, 并将学生参与情况作为一个衡量指标, 一方面既调动了学生的班级荣誉感, 又实现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学院层面, 组织班级间的学习评比、班级活动评比、班级间的联谊、比赛等;在班级层面, 班委集思广益, 组织一些学生喜爱的活动, 如班级旅游、节日聚餐、生日贺卡、寝室文化节、主题班会等。

参考文献

[1]魏国良.学校班级教育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2]钟启泉.班级管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建设高校优秀班级的建议 篇8

班级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师以班级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活动, 同时, 学生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主要日常活动。衡量一个学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高低, 班级是最好的参照物。良好的班级建设不仅是关系到班级建设的小问题, 更是关系到整个学校发展的大问题。因此, 搞好班级建设成为高校必须面对的问题。笔者就如何建设优秀班级谈几点建议。

1 抓好思想政治工作, 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班级学风建设的基础。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开放的世界, 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潮冲击着大学生的理想与信念体系。对大学生开展理想教育, 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非常重要。仅凭简单的说教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显得单薄无力, 应将其渗透在学生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 如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播放一些反映时代主旋律的纪录片、电影等, 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自觉地接受主流价值观。

2 让大学生确立以学习任务为核心的发展目标

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大学生只有按要求完成自己的学业任务, 才能顺利毕业, 才能更好地为祖国、社会做贡献。在确立以学习任务为核心的发展目标中, 要特别注意目标达成的难易程度, 将远期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

对大学新生而言, 掌握学习方法和培养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没有一个好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上花再多时间和精力, 学习效果也不好;对学习没有兴趣, 教师花再多功夫也没用。笔者经常组织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 让高年级优秀学生介绍学习经验;邀请在专业领域比较优秀的人士讲解专业前景和特色, 以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同时, 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课程, 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让他们明白大学是一个新的起点, 而不是终点。让他们思考怎样度过大学4年的学习生活, 大学生活结束时要达到什么目标, 自己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等, 使其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只有当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时, 他们的行为才会具有计划性、目的性和自觉性。这样, 学习目标才能真正成为大学生发展的内在驱动力[1]。学校可以举行一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比赛, 聘请专业教师进行点评。

3 组建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 让大学生实现自治

拥有一支威信较高、影响力较强的班干部队伍, 对于形成一个团结协作、遵纪守法、互帮互助的班集体有着重要作用。为了提高班干部整体素质, 可以每学期抽出一定时间, 结合工作实际对班干部进行培训, 由辅导员定期组织召开班干部会议和各委员会议, 让班干部交流经验, 为班级建设献计献策;着力培养学生干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 为班级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2]。

班干部要真正成长起来, 离不开班主任或辅导员教师对他们的充分信任。这种信任不单单体现在对他们的学习能力、自控能力等方面, 还应体现在留给他们自主决策、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空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讲过这样一句话:“教, 是为了不教。”不教也是一种教, 不管也是一种管。让学生自己管纪律抓卫生, 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又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相信他们可以做得更好[3]。

4 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面对学生的困惑及存在的心理问题, 教师要深入了解, 对症下药。这就要求教师学习心理学知识, 更好地为学生服务[4]。同时, 要重视培养班级心理委员, 因为教师不可能时时刻刻和学生在一起, 班级心理委员则可以弥补这一不足。鉴于心理委员工作的特殊性, 学校应每学期对心理委员进行培训, 让他们掌握心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 以顺利开展工作。

5 注重沟通,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师生之间必须建立良好的情感纽带。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就能增强教师的号召力, 有效地减少和降低沟通的阻力和难度。在班级管理工作中, 教师要多一点人情味, 少一点“火药味”;多一点亲切感, 少一点距离感;多一点协商, 少一点命令, 要把对学生的爱融入班级管理工作的整个过程中。此外, 教师在管理过程中既要讲原则, 也要注重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教育学生[5]。

建立班主任与学生谈心制度, 每周至少找3名学生谈心, 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情况, 这样一学期基本能和每名学生谈一次心。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 让学生从心里真正感受到班主任的真心和诚意, 愿意对班主任敞开心扉。

6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使其成为优秀班级建设的催化剂和黏合剂

文体活动是增强班级成员凝聚力的有效载体, 可以充分展现学生的青春活力, 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才能的平台。每逢重大节日, 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 点缀和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激发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热情。班级文体活动要丰富多彩, 以引起学生参加的兴趣。比如爬山郊游、参观博物馆、包饺子比赛、拔河比赛等。在这些活动中班主任应尽量参与, 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7 用科学的管理制度规范班级成员行为

首先, 在制定班级制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制定班级制度, 不能仅仅把规章制度当作“管、卡、压”学生的工具, 应将班级制度的制定权交给学生, 调动学生管理班级事务的积极性, 以提高学生遵守班级制度的自觉性, 做到自我管理。其次, 班级制度的制定要力求全面和完善, 覆盖班级建设的方方面面, 使之系统化, 并要形成规范文本。再次, 要严格执行班级制度。做到一视同仁、奖罚分明, 决不姑息迁就。最后, 要对班级制度进行广泛宣传。在班级中形成浓厚的集体舆论氛围, 将管理目标转化为集体的价值观, 做到个人行为与集体目标相一致, 进而形成良好的班风[6]。

参考文献

[1]谢龙华.关于高校班级学风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08, (8) :159~161.

[2]廖锦春.高职院校加强班级建设的实践[J].职业技术与教育, 2008, (14) :80~81.

[3]郭琼.浅谈班级建设中的几点体会[J].现代企业教育, 2008, (11) :200~201.

[4]马丽芳.营造和谐班风树立良好学风[J].职业圈, 2007, (24) :178~179.

[5]林盛光.试论高校班级建设中的人性化管理[J].科技信息, 2007, (34) :204.

新时期高校班级建设创新探究 篇9

在当前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大背景下, 个性发展及追求个人价值实现也日益凸显, 当代90后高校大学生作为新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 均不同程度有着自信、独立、特立独行、自我等一些鲜明特点, 往往集体主义集体观念淡薄了一些。而高校班级建设工作是育人环节中的重要一环, 个人不能脱离集体, 集体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集体的好坏,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以班级建设工作为抓手, 能很好地承载起育人树人的任务, 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并包, 能富有效果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1 大学班级建设的重要性

不言而喻, 集体对于个人非常重要,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个人也脱离不了集体, 否则寸步难行。每个大学生都是从集体当中一路走来, 伴随着年龄知识阅历的不断增长, 对班集体建设的感触和要求也与时俱进, 一个奋发有为的集体还是大家向往的。大学也是集体生活, 而这种集体生活又与中学小学大不相同, 它是相对的自由宽松, 但有更高要求的时间和空间。每个新生都无数次憧憬过精彩的大学生活, 与舍友共同学习, 同甘共苦, 与班级同学一同上课, 一起成长。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完美的集体生活的印象。而现实往往不注重班集体建设, 导致成员们热情不高, 发生隔阂, 各项工作动力不足, 裹足不前, 最后往往都是活动冷清, 每个人形单影只, 只能孤军作战了。从家长角度来谈也是, 从小到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最好的班级里受到最好的教育, 所以好的集体也是长辈的迫切要求。班级对于学校的管理层面来说更加重要, 它是最小的单元, 各种工作活动的载体, 细微见著, 学校系部的建设目标, 往往都要落脚到班级建设上。班级建设是班风、学风、凝集力的集中展现, 所以就需要各方用力, 来出谋划策, 重点在指导落实。踏踏实实地分阶段分步骤做好各项工作, 从而不让宏伟目标躺在文件上, 躺在纸面上。从而让每个人从中受益, 让每个闪耀着光辉的小水滴汇成恢弘的气势磅礴的奔流向前的滔滔江河。

2 大学班级建设的内容

首先一个班级建设得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 围绕培养计划培养方案中的目标, 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为了实现目的, 需要反复论证实施方案, 并且要不断地修葺完善。比如, 制定了英语四级通过率和计算机过级率的目标, 就要制定相应的学习辅导计划来保证, 并制定检查督促措施。而且要吸取前几届师生的经验教训, 这都是不可多得的积累的财富。接下来还要有团结和睦的人际氛围, 这是班级建设的人际基础, 有团结友爱的氛围, 人和才能事兴, 相信每个人都希望开心愉快地在集体中学习生活, 这个要靠自发调适和外界调节干预, 需要一个磨合过程, 需要大家理解包容, 需要同学好友知心老师的润滑调剂。再有更为重要的建设内容为班风学风凝聚力的建设, 这也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 需要不断的养成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3 大学班级建设存在的一些不足

班级建设工作是长线工作, 有些工作不太容易一下显露出来, 而是需要多方用力, 校方、系部、专业教师及辅导员老师不同层面都涉及到, 学生要积极发挥主体作用, 打造优秀的班团干部积极带领推进, 还需要社会有力的富有正能量的支持。经过努力, 有些工作的效果会逐步显现出来, 需要坚持, 需要联动, 需要点面工作都要顾及。轰轰烈烈加油鼓劲仪式类活动做好的同时, 也需要有一步一个脚印踏实的工作。正因为多处工作的不易, 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关键在于对症改进, 促使提高。这些问题有以下表现。

(1) 学校还是重视不够, 工作喊得多, 活动多务虚, 缺乏有效的指导引领。 (2) 班风不正, 班级建设认同感不强, 主动性不高, 主人翁意识欠缺。 (3) 班级目标因循守旧, 缺乏特色。 (4) 班委能力不足, 水平有限。缺乏坚持的毅力, 执行力不够。 (5) 时间长了容易失去方向感, 缺乏延续性和递进性。 (6) 班级成员涣散, 不团结, 小团体出现。

4 针对目前的形势和不足, 结合十几年学生工作实际经验, 对于班级建设管理工作提出探究意见

(1) 学校重视班级建设工作, 按标准匹配专业导师和专职辅导员指导工作, 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和高等教育研究部门牵头组织培训学习交流等工作, 并可开展评价评估评比。提供制度、人员、资金等支持和保障。 (2) 在系部领导和老师的共同指导下, 结合专业特点, 吸取前几届毕业生的经验教训, 在熟悉班级成员基础上制定适宜的班级建设目标, 注意不要定得太高太空, 也要注意结合时效性和创新性。 (3) 在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 结合大家的意见, 分学期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明确责任人和监督员, 制定周期性例会制度, 督促实施, 还要适时修订。 (4) 认真遴选坚强有力的班委成员, 通过锻炼提高, 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开创性, 组织培训学习提高。适当考虑优胜劣汰良性机制和轮岗机制, 给大家每人平等锻炼的机会, 人人参与, 人人出谋出力。班委带领大家要善于学习, 学习先进, 学习楷模, 学习全国省市优秀班集体事迹, 启迪启发自己的思路和实际工作。 (5) 关于班级成员和谐基础的奠定, 一定要打牢基础。最佳时点在新生入学阶段, 一定要抓住这个关键的节点, 利用军训同甘共苦期间增强集体感荣誉感, 号召大家拼搏进取, 依靠团体的力量取得集体项目的荣誉。比如运动会、军训科目等。好的点子例如:为班级征集班徽口号, 为班集体制作印有每个同学头像的文化衫, 开创特色, 取得成绩, 引得旁人的羡慕。这样班级成员有归属感荣誉感, 各项工作会好上加好;注重宿舍成员的团结, 和睦, 一有小摩擦矛盾, 积极介入调解, 让矛盾不过夜, 促使同学间的关系团结, 友谊更深更牢靠。再比如好的创意:大一入学指定专人收集整理制作班级活动的影像资料, 建立每人的成长档案, 累积四年, 会是青春奋斗的见证, 也是每个人丰厚美好的回忆。类似这样的小点子会起到不同寻常的效果。 (6) 关于学风建设, 学生主体是学习, 不要搞各种表面文章, 既无实际效果, 又舍本逐末。建议可成立学习互助小组, 互相监督保障出勤、上自习等活动, 结对扶持。开展学习竞赛, 学科竞赛等, 奖励先进, 督促后进。不忽视每个人的心理问题, 积极调试, 不让每一个人掉队。 (7) 针对班级成员基础和特点出发, 可以开创自己班级的品牌活动, 科技创新类、公益活动类、自主创业类等等, 大家集思广益, 各显神通, 努力实现梦想, 实现价值。

好的集体锻炼人, 也成就人。大学的经历历练会是人生宝贵财富, 也是踏入社会的起点和预演, 做好班级建设会收获很多, 每个人都要切实负起责任, 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不懈地奋斗。

摘要:高校班级建设工作在新时期背景下, 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重要环节, 意义重大, 作用突出。本文从实际出发, 落脚点在解决班级建设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难题, 提出创新性的举措建议, 来加强大学生班级建设, 树立良好班风学风, 提升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校,班级建设,创新

参考文献

[1]方国娟.高校特色班级文化特征及构建措施研究[Z].高教论坛, 2009.

[2]陈沛然.高校班级管理:特色育特长一宿迁学院“江苏省先进班集体”侧记[J].商业经济, 2011.

[3]颜聪, 王锦云, 王妙芝.建设特色班级, 培养学生能力[J].广东教育, 2006.

浅议高校班级特色文化建设 篇10

一、高校班级特色文化的内涵

高校班级特色文化是指一个班级的成员在大学校园这个环境中, 基于相互交往而创造和形成的具有本班特色的精神文化氛围, 以及承载这些精神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其内涵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班级物质文化是指班级的物资环境及其寓意等, 是班级文化的基础, 主要包含教室的布局、各类宣传栏的布置、班级成员自发组织的各类活动, 甚至包括网络环境下班级建立的论坛、QQ群等;班级制度文化是将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 是班级文化的载体和基础, 主要包含各种班内组织机构及为实现班级建设目标而建立的各类规章制度、约定俗成等;班级精神文化是指被班级大多数同学认可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 它包含班级的价值观、目标、精神、道德风气等精神层面的因素。其中班级物质文化是特色班级文化的基础, 班级精神文化是特色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而班级制度文化则是班级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保障。

二、当前高校班级建设的现状

(一) 高校对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关注不够

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工作的一部分, 高校的办学理念、中心任务等都会对班级文化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 许多高校为了提高学校的声誉和竞争力, 把就业率作为目标中心任务, 而对班级文化建设不够重视。

(二) 高校辅导员对班级文化建设指导不足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较新的课题, 教师对于班级文化建设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大部分辅导员由于工作方式、工作量的影响, 忙于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 并没有把班级文化建设纳入自己的工作计划, 一部分已经进行了班级文化建设的工作也缺乏针对性。还有一些辅导员认为大学生不同于中小学生, 给他们自由越多越好, 只要保证工作不出问题就行。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对班级建设缺乏研究和指导, 建设思路不清晰, 缺乏明确的目标, 没有具体的可操作的规划和方案。

(三) 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认识不够

根据笔者对所任课班级进行的调查, 大多数学生对于班级文化概念很模糊, 更不用说能够明确知道自己班级的文化。第一, 学生文化背景各不相同,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班级不同文化群之间的冲突, 而处于弱势地位的文化群体会产生反班级文化倾向, 如不遵守班级规章制度, 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等。反班级文化倾向一旦形成, 就会导致班级组织松散, 缺乏凝聚力。第二, 学生学习目标差异大, 参加文化活动的动机不强。据调查, 各个高校、各个专业的学生各有自己的学习目标, 有的是想通过学习进一步升学深造, 有的是想学一技之长将来找份好工作。这种带有较强的目的性的学习目标, 导致部分同学对自己目标以外的事情不闻不问。再加上目前大部分的学生是独生子女, 团队协作意识缺失, 很少能够考虑集体和别人。这些都给班级文化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

三、高校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途径

笔者所在学院职医2009级护理二大班是由136个学生组成的班级。本着“思想有多远, 我们就能走多远”的指导思想, 坚持“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根本宗旨, 笔者在班级特色文化的建设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 优化班级物质环境, 构建班级核心价值观念

班级价值观是关于教书育人、学生人格发展的评判标准, 强调以学生为本。健康的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的财富, 将引领班级成员塑造自身优秀人格, 成为栋梁之材。为此, 我们设计了“展翅翱翔”的个性化班名;将“鸽子在蓝天上自由飞翔”的班级标志张贴于教室正前方上, 寓指学生要相互协作努力向上, 护士的双手, 就像美丽的白鸽, 盛满着人间的情意、托起生命的太阳, 这是一种职业的洗礼和追求。同时我们还确立了“健康·自由·快乐”的班风;确立了“快乐学习, 快乐成长”的班训;确立了“我是快乐的飞鸽, 飞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的班级口号;选定班歌《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来增强班级的文化氛围, 渲染学生努力奋斗的精神。

(二) 导入班级核心文化, 培养良好的班级学风

张贴一副励志对联。新生入校时张贴的对联“新起点不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好打算牢记凌云之志全靠拼搏”对那些刚入学有点迷茫的学生起到一副清醒剂的作用, 对那些抱着远大志向而来的学生则是一种很好的激励。节假日开学时张贴的对联“把休闲之心留在门外, 将奋斗之志带进室内”可帮助学生收回玩散的“心”, 开始新学期的学习。期末考试时张贴的对联“有志者, 事竟成, 破釜沉舟, 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 天不负, 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给了学生最好的鼓励。这些对联由班上的学生来拟, 经过集体评选, 挑选出最佳的对联, 这种物质环境的优化, 有利于形成一种良好的班风。

种下一棵许愿树。班级师生用剪纸贴在墙上做的大许愿树, 有136片叶子, 每片叶子对应一个学生。每位同学将近期小目标写在叶子上, 当完成这个目标后, 再贴一个新的目标。看着“大树”逐渐“枝繁叶茂”, 学生很有成就感。同时辅导员也可以在上面写上自己对学生的期望。针对每个学生的心愿和要求, 辅导员的回应会让学生感到老师在关注他。“许愿”这一活动是巧妙地将“老师要我做”变为“实现自己追求的愿望我要做”, 这在很大限度上改变了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态度。同时也是一种爱心传递, 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和长处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实现彼此的愿望。

推荐一部名著, 营造绿色的“书香教室”。以宿舍为单位举行读书活动, 由宿舍推出代表在每周的班级活动上向全班学生推荐一部名著, 介绍名著产生的历史背景、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对自己的启发等, 这种现身说法的推荐法效果最好, 能够使班级始终洋溢着一股浓浓的健康的文化氛围。

(三) 健全班级文化建设制度, 引入“民主管理”概念

在班级特色制度文化的构建方面, 实行班级“民主管理”, 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班级事务的民主决策。在诸如班级干部选举、评奖评优、班级学习目标的制定等方面, 每周召开一次班委会议, 每月开展一次民主总结与规划会议, 对学生们集中关心的问题, 班委成员定期组织主题会议, 集思广益。并在班级中设有意见箱, 悉心收集每一个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采纳好的意见并对提出者给以表扬。笔者所指导的班级因此荣获了在2009~2011年分别荣获了校“学风优秀班集体”“先进班集体”“文明班集体”“优良学风”班级称号, 在“五四运动”之班级文化展中荣获校“二等奖”等荣誉号, 并最终获得了“河南省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

班级特色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 更是一种新的班级管理理论。当班级管理者和学生都能站在发展的角度认识并努力构建班级特色文化时, 班级成员无疑是最大受益者。同时, 也对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全面提升具有深远的意义。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 应不断探索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摘要:班级特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源之一,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班级特色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许岱民, 王斐斐.高校班级特色文化的构建[J].西北医学教育, 2007, (4) .

[2]周勇, 朱文青.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 2011, (10) .

[3]陈志刚, 孙长清, 赵永吉.探析当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9, (1) .

民办高校班级建设 篇11

关键词:易班;班级建设;核心作用

“易班”是由上海市教委发起的,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建立的,面向高等院校的虚拟网络信息平台。“易班”是我国首个也是规模最大的高等院校网络班级交流信息平台,以“网络育人、弘扬文化”为总体目标。在信息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易班”能够帮助教师积极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和价值观,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做到有效地跟踪教育,还可以培养高等院校学生的集体观念。

一、“易班”在高校班级建设中的工作难点

1.“易班”的推广工作难以开展

“易班”的主要使用者是高等院校师生,推广工作主要是由各院校的行政工作人员来完成。由于推广宣传的效果不佳,使得多数学生对于“易班”不够了解,“易班”的使用率不高。另外,多数高等院校的学生习惯使用网络上的社交平台,在推广“易班”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不适用感。同时,由于“易班”刚刚起步,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漏洞,运行尚不稳定,这也是发展“易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易班”的资源整合困难

对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是“易班”区别于其他网络社交平台的关键点之一。但是在实际的教育资源整合中,却存在诸多难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易班”与高等院校原有的教育系统经常发生冲突,影响了教育资源的高效利用;第二,教育资源主要还是以课堂的形式被使用,在网络教育与课堂教学之间“易班”难以做到高效衔接;第三,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易班”无法做到为每个学生推送最具价值的教育资源,影响了“易班”在高校班级建设中的作用。

3.“易班”管理工作难以落实

“易班”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建立的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学生可以在平台上抒发情感,表达想法。由于“易班”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也使管理工作难以落实。网络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有效规避网络中存在的虚假信息,同时注重学习和娱乐的独立性与融合性,是“易班”网络管理的难点。

二、“易班”在高校班级建设中的实践

1.加强宣传推广,让师生了解“易班”

“易班”要扩展推送渠道,首先要注重与主流媒体平台的交流,如新浪、网易等,通过有效合作提高“易班”的使用率。同时,可以将“易班”与微博、人人网等建立链接,或者增加相应的板块,使得学生在使用“易班”时也能方便浏览其他的网络媒体。在校报上开辟专栏介绍“易班”,扩大了“易班”在师生中的知名度,使“易班”积极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另外,学校开展了“易班”登录界面和logo设计比赛,通过征集宣传语、设计吉祥物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

2.重视“易班”教育资源整合

目前,在我国的高等院校中,对于网络教育资源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有的院校重视网络教育资源的利用,有的院校依旧将教学重点放在传统的课堂中。因此,要建立网络发布平台,与各大院校的教育资源系统相链接,方便学生和教师的使用。另外,加强“易班”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易班”建立学生管理、课程安排、教育导向等系统,进一步对高等院校教育资源进行整合。

3.探索“易班”的科学管理模式

“易班”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因此,要针对“易班”的特性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首先,在学校设立易班发展中心,隶属于学工部门,管理员可以由学工部长担任,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他工作人员。其次,要积极鼓励专业教师主动参与“易班”建设,及时发布班级信息和相关活动,这样既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又可以使“易班”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

总之“易班”教育资源网络共享平台,对于促进高等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钱密林.基于功能分类角度的易班党支部建设路径探索——以上海大学学生党支部“易班先锋行动”为例[J].新余学院学报,2013,5(3):84-86.

提升高校班级建设质量的对策研究 篇12

一、高校班级建设的重要意义

1.良好的班级建设能够促进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个人的成长固然以自我要求和自我管理为主要内因,但是,对于“90后”尤其是自制能力较差的大学生来说,如果能够身处一个积极向上、互助友爱、你追我赶的良好班集体的育人环境,无疑会起到加速度的作用。因此班级建设的质量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在大学期间的身心发展,提高班级建设的质量有助于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快速成才。

2.良好的班级建设能够推动学校的学风建设。学风建设被定义为“高校根据大学生学风的特点、形成规律和建设目标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在校大学生的学习价值取向、治学精神、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和学习考核诸方面施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日常管理活动,是融思想政治教育与学习日常管理于一体的系统工程”。[3]班级是一个学校的基础细胞,是学校组织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的有效形式,是学校开展工作的基本单位。抓好班级学风建设就是最有效的推动学校学风建设的方式。

3.良好的班级建设能够促进当代青年树立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提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大学阶段通过多种方式和载体宣传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班级无疑是最好的教育组织形式。通过班级整体的班风、学风、价值观念、班级舆论、班级公约、政治学习等方式的渗透,能够对班级每一位学生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自觉奉行的理想信念。

二、高校班级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高校班级建设中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需要引起我们足够重视。

1.班级制度建设不够重视。制度建设是高校班级建设的基本保障[4]。但是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包括学校、院系乃至班级在内的管理者对班级规章制度不重视、不完善、执行难的情况,如班委选举制度、班费使用公开制度、班级纪律管理制度等在多数班级中都未能按照严格的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来制定和执行。而事实上,健全、有效的常规管理制度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自媒体网络的冲击导致班级成员集体意识淡漠。自媒体网络时代在为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冲击着班级凝聚力的建设。很多大学生沉迷于个人表达和网络世界,忽视了现实生活和班集体,这导致很多班级凝聚力差、班级活动参与度低、班级归属感和认同感弱等问题。[5]

3.班委作用发挥不到位。班委是班级同学思想教育、文化学习和课余生活等各项活动的榜样,在班级建设中起着组织者、管理者和火车头作用。一个班级能否健康发展,良好的班风学风能否形成,班干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班委经常出现如下问题:一是由于动机不纯造成的责任意识差的问题,即只是为了混个评优加分或者贴近辅导员而心思并没有放在服务同学上;二是责任心强但是能力差的问题,即心有余而力不足;三是有责任心也有能力,但是对工作职责不清的问题,即不知所担当的角色应该具体做好哪些工作。种种原因导致了班委作用发挥不到位,难以让同学满意。

4.寝室建设不受重视。寝室是班级的分支机构。寝室文化是否积极向上,寝室人际关系是否和谐友爱,直接影响班级建设。但是由于寝室的封闭私密性以及无组织状态,很容易被高校管理者忽视。

5.班级建设目标不清晰。一是部分辅导员在工作中存在只要解决班级浅层次问题即可的敷衍心态,因此不能够及时帮助班级梳理发展目标和方向;二是班委不能够抓住班级大多数同学的成长发展需求,设立的所谓的“班级建设目标”不能够服众,更谈不上齐心协力,凝心聚力。

6.班级建设工作管理不到位。很多班级都会在开学初自发或者在学院要求下制定本学期乃至本学年的工作计划。但是具体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监督和过程管理,导致虎头蛇尾,形同虚设。

7.班级建设考评体系不完善。缺乏完善闭环的班级建设考评体系和班委工作奖励机制,不注重平时的考核积累,往往容易造成两个后果:一是在各种大型评奖评优到来前临时抱佛脚,谁讲的好谁获奖,而真实情况如何不得而知;二是班委们做与不做都一样,做多做少都一样,严重挫伤了真正做实事的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8.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工作职责界定不清。一般来说,高校每个班级都会配备班主任,同时还有辅导员的双重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双方在很多细节方面缺乏明确分工和交流,导致指导不到位甚至互相推诿的情况时有发生。而班委也会为出现问题应该向谁汇报而为难。

三、提升班级建设质量的对策

1.对于班级制度建设,学校以及二级院系应首先高度重视,本着“模式化、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原则,在充分调研和深入了解学生需求的前提下,指导班级建立起包括班级建设指标体系、班委选拔制度、班委考核及反馈制度等在内的各项全面系统的班级建设制度体系,为提高班级建设质量提供切实可行的制度保障。

2.对于自媒体网络的冲击,我们应该发挥自媒体积极的一面功能,充分利用其交互性强等优势搭建班级交流和管理服务平台,加强网络化班级建设,比如开通班级微信群、QQ群等班级交流平台,定期发布班级活动照片、通知以及对班级建设展开网络讨论等。还要注重线上线下的互动和执行,要把网络交流成果及时转换成实际行动,而不是只做表面文章。

3.对于班委作用发挥的问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个别班委动机不纯、责任意识差的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完善班委选拔流程来从源头上杜绝。比如增设班委预报名环节,让班主任和辅导员提前了解报名情况并做深入调研;班委选拔结束后重视公示环节,提高民主监督和透明度。杜绝开一次班会就“定终身”的“快餐式”选拔方式。对于责任心强但是能力差的班委要加强班委培训,比如设立“班委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班委论坛”等交流培训活动,让想做事的人能尽快合格上岗,为同学们服好务。对于有责任心也有能力但是对工作职责不清的班委,要在制度建设中尽快明确班委工作职责,越详细越明确越好。当然,工作职责不是僵化不变的,要允许根据班级需求和形势变化随时微调。

4.对于寝室建设不受重视的问题,高校管理者一方面应该重视寝室长的选拔、培训和激励,赋予其应尽的职责和相应的奖励;另一方面应该通过组织以寝室为单位的文化活动增进寝室内部同学的感情以及寝室之间的交流,进而增强班级凝聚力。

5.对于班级建设目标的树立,需要学校、院系以及班级三位一体共同发力。学校和院系站在国家需求、学校发展等大局角度予以指导,比如鼓励科技创新、志愿服务等活动;班委根据班级学生实际需求和实际特点进行充分调研,树立大家都认可并且切实可行的建设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既能符合时代需求又能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良好效果。

6.对于班级建设过程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可以通过第三方组织———“班级过程管理听证会”进行监督管理。第三方是指除了班级和辅导员之外的其他学生组织进行客观公正的监督,比如可以成立专门的“班级建设管理委员会”或者委托团总支学生会的某个部门开展监督反馈工作。在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等重要时间节点上组织班级工作听证会。一方面要求班委汇报工作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一方面邀请班主任和辅导员参与并提出指导意见,在加强沟通交流的同时也有效地监督了班级建设的工作进展。

7.对于班级建设考评体系不完善的问题,更多地需要学校和学院共同下大力气建立起客观、公正、有效、全面的考评体系,让考核结果真正能够反映出班级建设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够树立优秀典型激励更多班级努力成长和发展。

8.对于班主任和辅导员工作界定的问题,需要学校和学院出台相应的文件予以明确说明。哪些工作需要以班主任为主,辅导员为辅;哪些工作需要辅导员及时冲在最前面,班主任协助配合,都要有明确分工。对于突发事件应该建立什么样的紧急预案,二者应该如何配合以确保工作底线,都要有详细说明。只有这样才能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参考文献

[1]聂邦军.高校班级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20):64-65.

[2]中发[2004]16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2004-10-16.

[3]刘新庚,薛亮.大学生学风建设时代新解[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0):625-628.

[4]诸葛福民,石南.“六位一体”的高校班级建设工作体系框架建构[J].中国成人教育,2015,(19):72-73.

上一篇:乙肝病毒论文下一篇:艺术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