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网站建设

2024-08-31

民办高校网站建设(精选12篇)

民办高校网站建设 篇1

0 引言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各高校都依托校园网络,开发建设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网站。学校网站是学校的“商标”,每一所学校网站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个性,它是对外宣传的直接窗口,是各类丰富教学资源的有效载体,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里,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是最直接的宣传手段,网站的超时空特性,不仅能让地区内的人们了解学校,更可让世界了解你的学校。因此,高校网站的数量不断增加、内容不断丰富,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这些网站以及海量的信息内容,充分的实现网站间的数据共享,已经成为校园网站管理的核心问题。

本文以所工作的上海建桥学院网站建设为例,分析了当前民办高校网站的建设现状,探讨了适合民办高校自身发展的网站群建设机制,从而保证校园网站性能的高效与稳定运行,吸引更多的师生在网站上进行更多、更丰富的教学活动。

1 网站建设现状分析

(1)信息不能共享:

民办院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资金投入不够,人手不足,对于校级的门户网站一般由信息办制作,而院部子网站由各学院和部门自行制作。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校级门户网站和二级子网站之间缺乏信息互动,造成网站建设上纵横分离,数据一致性缺乏保障,无法实现信息的有效共享,形成了校园网站的“信息孤岛”,资源统一整合与应用集成存在相当大的难度。

(2)安全性较差:

为了节省费用,有时一台服务器上有多个二级网站,而各二级网站由不同的人员制作,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很多网站后台是用免费模板搭建的,SQL注入,网页代码插入,FTP账号泄露等事件经常发生,任何一个网站系统存在安全漏洞都会导致主机被攻破,从而影响其它网站,网站运行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3)网站运维缺乏持续性:

由于缺乏网站的运维意识,网站建设好后无专人维护,造成信息长期不更新,已经成为睡眠网站。有些网站的运行和维护非常依赖建站者,当相关技术人员离开后,接手人员往往无法持续维护,大多数都选择重新建站,造成网站信息不能持续发展。导致了校内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

针对上述问题,利用现今主流的网站群管理技术,结合上海建桥学院自身的建设,本文提出了一套适合民办院校发展的网站运维方案。

2 实施方案

(1)建设一套适合民办高校网站建设长期发展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发挥一把手作用,保证建设过程中各方面关系的协调和最终决策,对各二级网站实行管、监、制三结合的管理运行机制。

(2)采用网站群管理技术,由信息化办公室统一规划,集中部署,统一标准,建立在统一技术构架基础上,实现网站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对众多下属站点的信息资源统一管理、开发和利用,使信息的价值最大化。

2.1 管理制度的规范化

网站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还受到现行管理体制的制约,需要有一个“引导需求”和“培养需求”的过程,同时要注意行政驱动与用户需求紧密结合的原则。需要管理到位、技术到位和观念到位,更需要管理、技术和观念不断更新,而且三者要有机地结合。也就是说,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是基础,运用先进的、成熟的技术并且不断地培训用户是保障,领导层、管理层和具体用户的现代化观念是关键。这一切都要求建立合理的体制与机制,它是网站持续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保证。

建桥学院在建校初期就十分重视将现代化技术手段引入教学与各项管理工作中,在十年的建设中摸索了一套适合本校目前情况的领导与运行机制。在04年成立了“信息化办公室委员会”。该委员会具有合理的层次结构:分别为决策层、管理和服务层、应用和操作层。其中决策层由学校副校长、信息化办公室主任、校长办公室主任、党办主任等有关部门领导组成,他们组成了学校的CIO,从基础设施和网络应用内容两个不同方面把握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与方向。管理和服务层主要由网络中心、信息中心、学生会、团委组成等;各职能部门和各二级学院则构成了应用和操作层。管理机构如图1所示。

所有二级网站的主办单位必须对所开办的网站进行管理,并对该网站的形式、内容、运行负全责。网站管理实行领导分管负责制:网站负责人分管网站建设,负责规划、统筹、督导、检查此项工作。网站监管人监控本单位网站的内容,发现问题要及时与网络信息管理员联系,提出处理意见,并督促改进,发现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分管领导、信息化办公室报告。信息员负责网站内容的更新。技术员负责网站建设、维护和日常管理。网络工作分管领导、监管员、信息员、技术管理员如由于各种原因暂时不能行使职责的,需要指派替代人员,并在信息化办公室备案,做好交接工作,办理交接手续。该体系制度适应当今网络时代带来的教育环境变化,领导学校有关部门和师生,组织了大量的、丰富的、学生喜爱的网上内容,吸引了学生在网上开展健康的、有意义的活动,为学生建立了活泼的、积极向上的网络生活和学习环境。

2.2 网站群技术

网站群是由统一规划建设的若干个能够相互共享信息、按照一定的隶属关系组织在一起,既可以统一管理,也可以独立管理自成体系的网站集合。它是帮助校内用户快速搭建二级网站的平台工具,解决那些需要建设网站却缺乏专业的网页设计人员的问题,使用系统提供的网站模板可快速建立一个网站。在信息管理方面,系统可以动态地发布信息内容,不仅能够实现信息的起草、审核、发布、修改等操作,而且还可以在各站点之间进行信息送审、共享,提高了信息的传递效率,增强了信息管理水平。

信息化办公室对网站群系统进行集中式部署,在刀片服务器上部署vCenter,安装Vmware ESXi虚拟机,部署3台web服务器,分别为一套制作服务器和两套发布服务器,将维护管理工作集中在一台制作服务器上,最终网站以静态页面的形式呈现到发布服务器上。部署模式如图2所示。

信息化办公室负责搭建系统平台、制作网站模板和技术维护,并对需要建站的各部门院系提供统一培训,开设站点及分配管理权限,二级网站技术管理员登录系统搭建网站,选择网站模板,定义频道和栏目,信息员管理维护网站信息,也可以引用和推送其它站点的信息,保证学校网站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准确性及唯一性。

网站群还可采用数字化校园的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对网站信息的浏览权限进行分组,分离外网资源和内网资源,为不同角色的用户,如教师,学生,行政管理,校外人员等自由定制个性化的信息内容。

3 结束语

利用网站群建设技术大大提高了网站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了用户管理和认证功能及自动数据的存储备份,降低了网站的建设难度,提高了服务效率。二级网站实施管、监、制三结合的运维管理机制,通过文章的起草、送审、审核、退回、冻结和发布等一系列操作,保证信息及时更新,各网站还可将本站点的信息推荐到其他网站,保证网站之间的互通性和一致性,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该体系结构能够适应民办高校校园网建设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程罗德,王传君.高校信息门户网站群设计与实现[J].通信技术,2011(3):39-40.

[2]王德灵.浅谈高校网站群的建设[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49-50.

[3]于群英,李媛.基于轻量级J2EE的网站群管理系统开发架构[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1(4).

[4]李红梅.基于Webplus的资源平台的管理与维护[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11):77-79.

民办高校网站建设 篇2

展海燕鲁娜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陕西咸阳712046)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民办高等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的作用和地位日益显著。民办高校的发展正在由以扩大规模为主要特点的外延式发展,转向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特点的内涵式发展。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建设优秀的教学团队。本文主要从当前民办高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现状及存在问题方面出发,探讨民办高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学团队建设途径

当前,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民办高等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的作用和地位日益显著。民办高校的发展正在由以扩大规模为主要特点的外延式发展,转向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特点的内涵式发展。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建设优秀的教学团队。本文主要从当前民办高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现状及存在问题方面出发,探讨民办高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教学团队建设的内涵及意义

教师是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中的第一要素。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民办高等学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担负着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使命。民办高校要适应高教改革发展的需要,必须从战略高度领悟和实施教育部提出的建设优秀教学团队的指导建议。

教学团队,就是指以学生为服务对象,以一些技能互补而又相互协作、沟通的教师为主体,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主要途径,以系列课程和专业建设为平台,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而组成的一种创新型的教学基本组织形式。同其他团队一样,教学团队也强调团队建设的目标性、互补性及合作性。但是,由于教学团队建设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教学团队建设特别强调团队结构的梯次性、团队效果的长期性与稳定性。所谓梯次性,指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相对优化;团队效果的长期性与稳定性是针对育人成果的滞后性和教学成果作用发挥的潜在性而言的,它不像科研团队那样成果容易显现并可进行量化评估。因此,教学团队的建设必须着眼于长远利益,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对于民办高校而言,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已成为当前高校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其主要意义表现在:一是有利于民办高校吸引优秀教师资源。优秀的教学团队,由于其在人才结构、专业建设、教学效果、科研成绩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民办高校就可以凭借其品牌效应感染和吸纳社会优秀教学人才,从而促进民办高校实现人才强校的战略目标。二是有利于促进民办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虽然强调教师个体内在专业性提高。但是,优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群体组织的影响和推动,离不开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三是有利于节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民办高校通过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有效的整合和发挥现有教师资源的潜力,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形成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为学校的发展节约了资源。

二、当前我国民办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当前,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相当多的民办高校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要内容的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性,一些学校也开始建设本校的教学团队,但总体而言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校决策层重视不够,缺乏相应的制度建设

长期以来,由于民办高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生的数量。因此,大多数院校在初创时期以扩大规模为学校发展的首要任务。虽然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是以质量赢发展,但由于市场环境的不稳定性以及长期以来的思维定势,还有一部分民办高校的决策层依然将扩大规模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对教学质量的提高重视不够,对教学团队的建设重视不够,主要表现为缺乏相应的制度建设,缺乏相应的资金和财物支持,因此严重制约了民办高校整体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

(二)专业教学团队的人才结构和知识体系不尽合理

当前,相当多的民办高校进行了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但总体上质量不高,表现在:一是人才结构不合理。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整体上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葫芦形状,即一部分为公立院校退休的老教师老教授,一部分为刚从大学毕业的青年教师。老教师缺乏动力和活力,满足于一般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年轻教师有活力有激情,但缺乏专业教学的经验。二是知识结构不合理。老教师的知识体系较为完善,但缺乏对新事物新现象的探究;年轻教师把握了较新的教学手段,但知识体系尚不完善。在教学团队建设中,二者的结合不深入,并没有形成优势互补。

(三)专业教学团队的运行机制不合理,缺乏激励机制

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离不开良好的运行机制,特别是激励机制。当前,民办高校对于教学团队建设除了缺乏资金支持之外,其运行机制不尽合理。表现在:缺乏教学团队建设的总体规划,缺乏对现有师资队伍的有效整合,缺乏对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聘任等相关制度的制定,缺乏对专业教师的培养,缺乏对教学团队建设成果评价体系,缺乏相关的奖惩制度等。

三、民办高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存在问题,结合我国民办高校实际,对于当前民办高校建设优秀教学团队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立足于长远,制定和完善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制度

民办高校的决策层,必须着眼于长远,从战略的高度意识到建设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对于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并积极实施建设符合本校实际的优秀教学团队,完善相关制度。对于民办高校而言,决策层的支持是实现优秀教师团队建设的重要保障。

(二)以学科专业带头人为核心,建设科学合理的人才队伍

团队带头人是团队的核心和灵魂,是确保团队共同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因此,民办高校应采取积极措施,切实引进一批符合本校专业设置实际要求的、品质高尚、治学严谨、经验丰富又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良好合作精神学科带头人。同时,整合现有的教师资源,以专业为基础,以老中青为梯队,以知识体系的优势互补为主要原则,进行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特别强调的是,民办高校应制定和实施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通过在职培训、进修等方式,提高年轻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优化教学团队。在此基础上,通过完善相应运行机制,如开展教学观摩、听课、学术研讨会等,为专业教学团队在精品课程、课程群、品

牌专业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提供良好的平台。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完善激励机制

教学团队的良好运转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民办高校要制定详细的、可操作性强的评价与激励机制,并严格执行。在评价方法上,既要注重行政部门及教师的评价,又要注重学生的评价;在评价的环节上,既要注重团队建设终期结果的评价,又要注重建设过程的阶段性监督和考核。同时,严格依据科学评价的结果,进行相应的激励,切实使激励制度落到实处,真正实现奖罚公正,营造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氛围,从而更好地推动教学团队的良性运行。

参考文献

[1]黄兴帅,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J].皖西学院学报,2008(2).[2]张笑涛.本科教学团队的界定及建设[J].成人高等农业教育,2008(3).[3]都光珍.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4]田雅琳.建立有效教师团队的研究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14).2010.12中国科技财富

浅析民办高校学风建设 篇3

【关键词】 民办高校 学风建设 保障措施

引言

学风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个永恒主题,也是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良的学风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民办高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其学生素质和培养质量也越来越成为自身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而决定学生的素质与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学风问题。因此,针对民办高校的特点,把学风建设做为学生教育管理的着力点, 探索适合民办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新模式,对民办高校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促进民办高校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学风建设现状

目前,民办高校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办学文化积淀较薄,学风问题还比较突出。由于社会对民办高校的认同度不高,学生在升学、就业等方面还无法取得和公办高校同等的地位。受此影响,民办高校的学生往往有比较严重的自卑情绪,他们认为自己是失败者,对环境抱怨,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不能正视,缺乏自我调适的能力,学习积极性不高,这是学风建设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诸方面:

1.1学习态度不端正,目标不明确

通过对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了解,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自我规划意识,学习、生活目的性不强,表现为包括学习、恋爱、消费以及择业方面的“跟风”、“从众”现象。一些学生思想上不要求进步,生活迷茫,没有明确学习目的,缺乏拼搏精神和自我规划意识。针对此种现象,民办高校的学风建设往往无从下手,过于宽松会导致学生放任自流,过于严厉学生往往有逆反心理。

1.2学习过程部分学生不能持久

民办高校学生的学习动力往往不足,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较大。这种心态集中表现在学习过程中好高骛远,存在着持续动力不足,急于求成,即使有目标也缺乏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他们对学校课程有排斥心理,对成功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大一还能埋头苦读,大二相对松懈,大三应付了事,大四后悔莫及。这种浮躁心态使他们对个人成功的长期性、艰苦性认识不足,这也是学风建设的一大阻力。

1.3学习习惯影响学习效率

在日常学生管理中发现,一部分学生经常流连于学校周边网吧、台球厅、电子游戏馆、私人出租房等,造成晚归、夜不归宿等现象屡禁不止。有的学生生活缺少规律,上课迟到、早退、缺勤严重,甚至在正常的教学时间内睡觉、看小说、玩手机等。学生作息无固定规律,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更谈不上上课质量。平时不学习,考前搞突击,养成极坏的学习习惯,严重影响学习效率,对班级、系部整体学风造成不良影响,也加大了学校管理难度。

1.4学习效果本科生好于专科生

民办高校学生层次差异大,尤其就本专科同校,多层次办学的民办高校而言,本科生素质高于大专生,其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学习自觉性及能动性都要好于专科生。而专科生在学习方面效果相对较差,成教、一年制大中专、五年一贯制则更不容乐观。

2. 学风建设保障措施

学风建设的教育引导,不能单靠辅导员或班主任,需要专业教师、学生党员和干部等多支队伍积极参与、通力配合。同时重视综合素质测评,开展各项课内外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专业思想教育是学风建设的核心保障。

2.1建立标准化的师资队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各科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职责。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全面提高其教学水平和能力,规范教学秩序,保证授课质量;通过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规范成绩录入,保证学生成绩的真实性;主动关心指导学生成长,以高度的敬业精神、负责的教学态度、较高的学识修养和严谨的治学方法来影响学生,以教风带动学风。

2.2辅导员的“双肩挑工程”

高校辅导员应在积极配合教学工作的同时,适当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辅工作,与任课教师形成合力;亦可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课堂,弥补辅导员几乎成为学生“办事员”、“勤杂工”的不足;通过社会实践、调查等,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完善辅导员的知识结构,促进其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因此,应鼓励辅导员走上讲台,积极尝试辅导员“双肩挑工程”。

2.3加强学生干部、党员队伍建设

学生干部、党员是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他们的学习、工作以及日常行为在学生中影响广泛,应在学风建设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系部对其在学风建设中应有必要的约束机制:一是将学习成绩作为发展的先决条件,认真审查申请入党的学生是否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和认真的学习态度;二是将学习状况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学习成绩和表现不突出的不能评为优秀党员;三是学风不正的给予批评教育直至党内纪律处分;四是学风不正的预备党员相应延长考察期。

2.4落实学生综合素质测评

亚里士多德认为,体育是为了身体和生理;德育是为了人的非理性灵魂;智育是为了入的理性灵魂。三个方面相互联系、和谐发展。教育应当注意这三个方面的发展顺序,促进其和谐发展。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多元化,学生道德滑坡现象日益凸显。为了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应将综合素质测评纳入考核体系,将综合素质测评和评先评优、推优入党、奖、助学金评定、及助学贷款的申请挂钩,将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以期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大学生,从而推动学风建设。

2.5开展特色课外活动

积极开展多样化课外活动以促学风: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就业知识竞赛、中、英文演讲比赛、主持人大赛等,激发学生学习、生活积极性,提高集体荣誉感、主人翁责任意识和系部凝聚力,深化第一课堂的学习效果,构建整体优良学风。

结语

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学校传统底蕴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树立和塑造学校良好形象的重要方面。民办高校应将学风建设放到以教学为中心的重要位置,坚持将学风建设的内容贯穿到学校的各项教育与管理工作中,把学风建设与校风校纪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利用一切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和载体来开展学风建设的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学风建设体系,把人才培养方案真正落实到学校日常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 王丽萍 李英梅.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1):67-68.

[2] 王丽君.“90后”大学生价值观状况调查与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1,(2):95-98.

[3] 申文青.加强新时期民办高校的学风建设[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8,(8):41-42.

[4] 马小红.以特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进民办高校学风建设[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2):121-122.

民办高校网站建设 篇4

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网站为例, 首页板块为图片新闻、学院新闻、媒体关注、通知公告、快速链接, 仅仅具备信息发布的功能, 缺乏互动性, 学生用户点击率也不高。笔者在2012年11月在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内对学生用户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以期本次的数据调查能概括出90后学生的审美需求和对网站的功能需求, 建设一个符合学生审美需求, 能满足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需要的, 共建共享的网站。

1 问卷设计及发现

1.1 问卷设计

本次问卷采用纸质问卷的形式, 共发放300份, 回收有效分数295份。因为针对的是学生, 因此91%是16-22岁, 其他占8%。64%性别为女, 36%性别为男。范围涵盖了学校建筑与设计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院、工商学院等多个学院, 从问卷回收率及选取不同学科的问卷对象来看, 本次调查的结果具备一定的普遍性。

1.2 调查结果及发现

1.2.1 你们平时会主动点击学校首页么

64%的同学表示不会主动点击, 只有36%的同学表示会。这说明学校网站改版十分必要, 如何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他们的喜好, 引导他们来点击学校网站和利用学校电子资源是十分必要的。

1.2.2 点击学校首页主要查看什么信息

1.2.3 希望学校首页有什么样的设计特色

1.2.4 学校首页那些栏目板块对你有用

1.2.5 更倾向于学校首页有哪方面的板块

1.2.6 你对学校网站功能上有什么需求

1.2.7 学校网站表现形式你更喜欢

1.2.8 作为教育网站你喜欢的整体色调

色系红色橙色黄色绿色 蓝色紫色灰色白色所占比例16% 10% 9% 15% 41% 4%1%4%1.2.9如学校建立了BBS等论坛系统, 你更愿意选择什么发言

1.2.9如学校建立了BBS等论坛系统, 你更愿意选择什么发言

1.3.10 如学校建立了 BBS 等论坛系统, 不发言的原因是

1.3.11 如学校建立了 BBS 等论坛系统, 你们希望发布什么信息

2 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用户需求的分析

2.1 现有网站对学生用户吸引力不够, 点击率和利用率较低。

从调查报告中看出, 查看学校数字资源的学生只占了10%, 说明学生对数字资源的使用率不高, 这个和学生自身的专业素养有一定的关系, 但是从网站建设来说, 这个和目前校园网站上数字资源没有直接设置链接有直接关系, 很多学生不知道学院拥有诸如CNKI、维普数据库等资源, 学生需要点击导航, 进入2级菜单图书馆才能看到这些数字资源库。

2.2 学生用户对功能性的板块有一定的要求

从调查报告中看到下载锐捷客户端 (学校上网客户端) 的同学占到了31%, 他们不仅仅是需要了解学校的新闻和通知公告, 他们更需要的是一些可下载的有用的资源。因此这些资源需要单独设置链接, 方便点击和使用。

2.3 作为 90 后的学生对审美的认识和喜好

从调查报告中看到他们倾向于学校首页更多有展示类的板块 (图片、FLASH) , 他们更喜欢视觉冲击力强的, 时尚的网站设计, 更喜欢FLASH呈现的绚丽效果。作为90后的学生用户, 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拥有自己的个性, 他们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倾向, 他们紧跟随着时代的潮流, 有敏锐的时代触感, 因此, 他们对网站界面设计更加倾向于“新”, 新的数字技术, 新的视觉感受。

2.4 学生更期望与学校直接对话, 希望多渠道表达自己的想法。

报告显示他们希望建立校内的BBS论坛系统, 并且希望发布的信息能有一定的反馈, 比如提出给学校的建议能够采纳并得以解决, 而不是通过邮箱等渠道去表达意见。他们希望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和数字化, 有校内的网络上的二手市场也是他们希望看到的。

3 针对学校首页改版的建议

3.1 在版面设计上样式更加活泼, 增加视频和图片播放

在网站前台设计上多用活泼的色彩搭配, 色彩是一种情感语言, 能给人心理上的刺激, 从而影响浏览者的感官, 因此版面设计的色彩基调可以多用对比色系, 使得网站色彩有冷暖色的交互, 使浏览者感到一种干净和明快。

在版面上使用网站目前流行的宽屏设计, 板块和内容多样化, 更多使用多媒体技术, 增加视频播放的模块, 让信息在发布过程中兼容了图形和动画效果, 增强对人的感染力。在考虑网站整体浏览速度的前提下, 增加图片的展示区域, 使整体页面更加生动活泼。

3.2 对首页板块合理配置, 将功能性的板块放在醒目位置

服务教学和科研是学校网站的重要功能, 要对首页板块合理配置, 更多考虑用户体验, 将如下载锐捷客户端、学校数字资源、教学科研平台等板块制作好图标, 方便点击。注意主次板块的排列, 网页中重要的板块可以放置在醒目位置, 做到主题突出。

3.3 提高网站的服务功能, 增加用户互动的栏目和板块

在保证网络安全的前提下, 开放校园内的论坛系统, 允许学生发布一些不违反国家政策的信息, 比如校内二手市场信息、学生对各个部门的意见收集等。这样会提高学校各部门的服务意识, 更好的管理和服务于师生。学生在校需要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 我们可以将校园文化作为一个板块单独设置, 包括了校内各种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的图片展示, 鼓励学生上传视频及图片类作品。这些信息会展示一个动态的校园, 并会增加他们对学校网站的关注度。

4 结语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调查报告了解学生的需求, 让他们参与到网站建设中来, 树立主人翁精神, 更多的表达爱校爱生活的状态, 让他们能利用好学校的数字资源库, 更好的学习和生活。同时希望提高学校网站的点击率, 更好的宣传学校的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特色文化, 建立一个较为符合学生需求和大众审美的校园网站。

摘要:通过对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学生用户的调研, 了解他们的喜好, 分析他们需要怎样功能的网站, 讨论如何建设与学生共建共享, 共同成长的网站。

关键词:民办高校网站建设,用户需求,调查报告

参考文献

[1]顾海兵, 陈小重.中国大学网站新闻的官味度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09 (04)

[2]陈海平.中美高校网站的内容分析与比较[J].情报杂志.2012 (02)

[3]包泰民, 赵定翠.高校网站建设新思路探析[J].软件导刊.2011 (03)

高校工会建设论文 高校工会论文 篇5

浅析如何发挥工会在高校凝聚力建设中的作用

摘要:工会做为高校凝聚力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应充分发挥其作用,促进高校的凝聚力建设。

关键词:工会 高校 凝聚力

高校凝聚力是指高校对教师的吸引力、教师对高校的满意程度与向心力、教师之间及教师与其他学校成员之间的互相吸引力或接纳程度。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赋予高校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高校面临严峻的挑战。高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建立一支稳定的高校教师队伍,才能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增强竞争力。因此,加强凝聚力建设是当今高校十分重要并迫在眉睫的任务。高校工会作为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教职工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与广大教职工有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在学校的凝聚力建设中有着独特的优势。高校工会要充分发挥其的作用,推进学校的凝聚力建设。笔者认为高校工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学校的凝聚力建设。

突出维权职能,促进和谐劳动关系

高校工会的职能包括维护、建设、参与和教育四大职能。高校工会是广大教职工权益的维护者和代表者,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最核心的职能。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深化,高校与教师间劳

动关系、利益关系出现了深刻的的变化。高校教师由以前的终身聘用制逐渐改变为合同聘用制,因此,高校与教师建立平等聘用关系的同时,也可能产生更多的矛盾与纠纷。保证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学校凝聚力建设的基础和保障。高校工会要坚持主动依法科学维权,努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把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放在首要位置。

高校工会要作为学校与教职工之间的桥梁与纽带,要让双方充分沟通与理解,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工会要主动体察广大教职工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及时、准确、全面反映教职工的意见、建议和呼声并让教职工参与涉及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改革方案的讨论工作,确保广大教职工享有广泛、充分的民主权利。同时,工会也有义务宣传学校的决策、政策及相关规定,上传下达,加强沟通,并抓住工作的切入点,及时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增强学院凝聚力。完善教代会制度,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

教代会制度是学校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实现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校党政领导与教职工进行协商沟通的重要渠道。教代会能够集中反馈广大教职工关心的热点、当前面临的难题,反映教职工的合理要求和正确主张。教代会也能让教职工了解学校重大事务,重要决策,让教职工实现知情权、监督权。另一方面、教代会能让学校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和重大决策时集思广益,充

分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不仅进一步实现教职工参与学校政策制定的过程,而且高校教职工这一群体具有较高的知识理论水平,能够促进学校的决策的科学化。

工会作为教代会的重要组织者之一,要不断完善教代会制度,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首先,做好教代会代表的选举和换届工作,保证教代会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教职工代表需要来自学校各个方面,包括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产业等岗位的人员。其次,做好教代会提案的征集、反馈和落实工作,让教职工们真正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也更多的为学校的发展、各项政策的制定出谋献计,让教职工们感受到在学校的主人翁地位。第三,坚持和完善校务公开,教代会是校务公开的重要平台,要保证教职工依法行使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增加工作透明度,进一步完善和拓展校务公开的渠道和内容。

开展各种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凝聚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是学校教职工开展活动的重要组织者,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工会要积极开展各种贴近生活、贴近职工、有趣味的文体活动来丰富教职工的生活,丰富校园文化,创造积极、向上、有活力的工作环境,增加教职工的凝聚力。

工会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师群体开展不同的活动。如针对老教师可以组织重阳节活动,针对青年教师组织青年教师联谊踏青等活动,针对有小孩的教职工组织六一亲子活动,针对女教师组织三八妇女节活

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因为高校教师工作中多数时间是对着学生,而教师彼此间的交流较少,通过活动可以促进教师间的了解,增进友谊。

工会可以根据教职工不同的兴趣爱好开展活动,工会可以通过建立各种文体协会,如羽毛球协会、篮球协会、摄影协会等。依托各协会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或比赛。协会可以凝聚具有共同爱好的教师,并且有利于教职工知识技能的提高。

工会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来开展活动。如通过卡拉ok大赛、展现教师风采;通过教学技能比赛、摄影比赛促进教职工知识技能的提高;通过“三育人”评选、“师德标兵”评选等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进而增加广大教职工之间的凝聚力。

加强人文关怀,增加教职工的归属感

凝聚力建设中很重要一个内容就是团体内成员间的心理亲和力,工会就是要把工作做到成员的心坎里,建设人文关怀的文化环境,建设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大家庭。生活上,及时了解教工的生活状况、家庭坏境。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建立教职工的生活保障制度,帮助教师解决好医疗保障、住房保障以及子女上学等实际问题,使教职工无后顾之忧,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工作中。对生病或有困难的教职工做好慰问工作,要时刻把教职工的冷暖挂在心头,把组织的温暖送到教职工的心里。工作中,要充分关照教师,培养教师,让教师有学习进修的机会,为学术发展创造条件,最大程度地发挥教职工的智慧和潜

力。

做好“献爱心、送温暖”工作,切实履行工会职能,促进送温暖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关心教职工生活,定期组织教职工进行体检和疗养,为教职工办实事、好事。着力加强“青工”和“女工”工作,积极开展未婚青年教工的联谊活动,鼓励教职员工为未婚青年牵线搭桥。

解决实际问题使教职工更能体会到领导和组织的温暖、关怀,用这种方式凝聚人是最有力度、也最有实效。职工的幸福感来生活的满足感和工作的成就感,他们不再为基本生活需要所累,在工作中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为他们打造一个轻松温暖的工作环境,才能使广大教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增强教职工的归属感,增进学院的凝聚力。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提高工会干部队伍素质

加强工会自身建设,要加强工会的硬件设施建设,健全工会组织,完善工会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教工活动室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使教工有锻炼、休闲放松的场地,如建设羽毛球场地、建设教工书屋等硬件设施。健全机构组织,始终关注机构和人员变动情况,保证工会各方面工会和活动的顺利开展。完善工会各项管理制度,如经费管理制度、协会管理制度、教代会制度等,保证各项制度的规范化。制度是保证工会工作规范进行的保障。

工会干部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工会工作的发挥。领导干部的品德和素质是一种导向,一位忠于职守,充满人格魅力的干部,能够增加工

会的号召力,增进工会的凝聚力。工会干部要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就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不断学习提高工作水平和领导艺术。首先工会干部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教职工、了解教职工、关心教职工,为教职工办实事。其次工会干部要加强工作理论方面的探讨和研究,提高理论水平、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切实提高工会的工作水平。工会干部还要以德服人,以情感人,教师的情感较为丰富和细腻,工会干部需要通过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情感交流,使教师感受大温暖,产生亲切感,从而增加凝聚力。

凝聚力是一个团队的生命力,改革与发展的原动力,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高校工会要充分发挥在凝聚力建设中的作用,为学校凝聚力的建设和更长远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篇6

关键词:民办高校 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105-02

随着传统教育模式的突破,高校间的竞争愈演愈烈。高等教育在入学机会、学校转型、学术研究等方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新生力量,要想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并更好地发展,打造名校品牌,必须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其中,校园文化建设尤为突出,它对于民办高校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文化及校园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汉语中一个比较古老的语词,相对于“武功”及“武化”而言,其重要含义为“文治教化”。西方的“文化”一词,其英文和法文的写法都是culture,其原意是指人对土地、土壤等进行耕耘和改造,使之能满足于自身的需要。在社会学中,文化是指一个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是群体整个的人造环境,包括群体生活中所有物质和非物质的产品。

校园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其概念的提出,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事情。校园文化是指在学校长期的教育、教学活动、工作、学习、生活中形成的,为全校师生员工共同遵循的独特的价值标准、心理习惯、基本信念、审美情趣、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它渗透于学校建设的各个方面,对学校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组织制度文化三大部分组成。其中,处于浅层的校园物质文化主要指的是构建校园的物质基础,如地理位置、校内建筑、教研设备、图书资料和传播媒体等;处于中层的校园制度文化主要包括组织机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校规校纪和公约条例等;处于深层的校园精神文化包括办学传统、办学理念、发展目标、价值观念、教学科研活动、文体艺术活动和师表作用等,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二、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校园文化的差异之处

(一)物质层面角度

民办高校在硬件设施方面,基本上都建立了富有现代气息的图书馆、演讲厅、体育馆、运动场、音乐厅等;在建筑文化方面,民办高校的建筑布局错落有致、建筑风格特色鲜明、建筑色彩不落俗套。民办高校之所以注重校园建设,是因为这些可以直接体现出一所民办高校的实力和发展现状,是显性的。因此,民办高校在残酷的生存压力下为求得“生存之道”,常注重于这部分物质文化的投入。

公办高校由于历史悠久,校园建筑设施有其自身特点。总得来说,大多数公办院校建筑风格古老而沉稳,它蕴涵着一种精神,体现出一种文化,这种精神和文化以其特有的魅力和力量凝聚校园人、陶冶校园人、鼓舞校园人、号召校园人。但与民办高校相比这种校园建筑会显得过于陈旧,现代气息不足,缺乏时代感。

(二)制度层面角度

公办高校一般都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它是学校的各项管理规范的形成、发展、完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公办高校校园文化在构建中,逐步建立、健全了教学诸环节、管理诸方面的规范制度,这种规范制度结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注重内涵的丰富和完善、科学化与人性化,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理顺好各种关系,让师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学校的各种管理要求成为师生员工的自觉行为,达到了学校管理的目的和宗旨。

随着规模的扩大和效益的提高,民办高校也正在改变家族式的集权管理模式,逐步过渡到在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院)长负责制和民主集中制;有关招生、教学、就业、师资、人事、后勤、宣传等各方面的管理制度与文件条例正在制定与完善之中,逐步推动民办高校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实践层面,民办高校按照学校规章制度的要求,运用各种激励机制、奖惩机制以及民营机制,努力贯彻“以生为本”的原则和办学宗旨。

(三)精神层面角度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校园精神文化主要从其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培养目标以及教育教学实践等方面体现出来。

公办高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等的形成都是经过了长期的历史积累,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土壤,是经过了一个由外到内,由浅至深的发展过程。精神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核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构成一股巨大的推动力。它为公办院校创造出一个积极健康、团结向上的,能影响校内成员价值选择、人格塑造、思维方式、精神风貌等关系学校教育质量优劣的环境和组织氛围,在社会上构成竞争能力。

民办高校在刚刚成立之初,校园精神尚处于雏形的塑造中,民办高校对其自身的定位还不太清晰,没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学校的整体特色及人才规格还需要接受时间和社会的检验。但随着近几年办学的进一步完善,目前民办高校逐步从急功近利的发展战略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转变,开始注重办学理念的提升,注重战略目标的确立,注重应用型办学特色的形成。

三、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校园文化建设是民办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它对于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开发学生的智力,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丰富文化生活,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审美观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坚持理论学习,着重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广大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坚持主旋律,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增强大学生勤奋学习、扎实工作、苦练本领、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社会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大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开展诚信和择业观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完善管理制度

积极推进依法治校,加强规范化管理和制度化建设,建立办学规范、管理有序、监督有效、保障安全的内部管理制度,推进科学办学、民主办学和依法办学的有机统一。

民办高校应调整管理方式,强化目标管理体系。将中长期发展规划分解到各年度,制定年度管理目标。管理目标主要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和保障条件确定,设定管理目标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包括教学工作、学生工作、科研工作、人事工作、财务工作、后勤工作。学院领导发扬民主,协调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工作目标的设立和管理工作,合理授权,制订量化指标,全面目标管理。同时充分发挥教代会、职代会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的积极作用。

(三)建立科学的校园文化理念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建立正确的校园文化理念。校园文化的定位和发展要结合民办大学自身的实际情况,放到时代主流的大背景下去认识它,发展它,进而让它体现出时代的主题,体现出时代的激情欢歌,校园文化才有活力,才能蓬勃而持久地发展。把正确的校园文化理念贯穿到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强化师生的文化认同,引导广大师生始终保持积极进取、昂扬向上、争创一流的精神状态,构建平等、尊重、合作、公正、愉悦的人际关系,建设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

(四)大力开展科技文化活动

大力开展科技学术活动,引导大学生刻苦学习,探索真知,立志成才。如:可以开展科普宣传、学术讲座、科技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这些活动对引导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迎接挑战,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校风、学风建设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如:通过组织文艺演出、音乐会、书画比赛、征文比赛、摄影展、辩论赛、健美操比赛、服装设计大赛等系列活动,加强对学生文化艺术的熏陶,陶冶情操,锻炼能力。同时,还可以围绕“五·四”、“国庆”、“元旦”等节庆日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有效的推动了校园文化活动朝着全面、系统、多层次、高水平的方向发展。

总之,民办高校应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我国的高等教育现状和要求,紧紧围绕办学目标和育人宗旨,利用优势,积极创建富有民办高校特点的校园文化,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建设添色增光。

参考文献:

[1]胡建.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N].中国教育报,2001.8.23.

[2]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71.

[3]彭祥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初探[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3).

民办高校师德建设分析 篇7

师德是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 是教师在履行教师职责时所应遵守的思想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是教师觉悟、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 社会主义师德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 是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原则、规范在教师领域中的特殊表现。有鉴于我国高校教师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主体力量, 可以说, 高校师德是全社会最崇高的职业道德。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市场经济条件下, 在我国逐步融入国际社会的大背景下, 笔者认为, 我国高校师德建设的目标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立身做人之本, 也是教师以德从教的灵魂。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直接关系到教师是否能用科学的眼光认识社会, 用健康的态度对待人生和影响受教育者, 用正确的准则规范自己的行为。

(2) 爱岗敬业, 具备奉献精神。

教育家陶行知说:“捧出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托起一缕真诚, 用一颗对事业执著的心, 忠于党的教育事业, 无私奉献, 爱岗敬业是从事教育事业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 具备以身作则的品质。

传统师德认为, 教师应该为人师表, “师者, 人之模范也”。为人师表, 就要以身作则, 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 不令则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汉儒董仲舒也强调, 教师不仅仅要讲的好, 更重要的是要做的好, 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和影响学生。

(4) 加强学习, 博学多闻。

勤于学习, 充实自我, 这是成为一个师德高尚, 能吸引学生的优秀教师的基础。孔子说过“道之未闻, 有惑不能解, 则非师也”, 我们所处的社会, 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终生学习的社会。一个高校的教师, 只有勤奋好学, 广学博览, 精益求精, 具备科学文化素质, 随时具备“一桶水”, 才能“传道授业解惑”。

(5) 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 即是教师的基本能力, 又是教师应遵循的道德规范。教师要特别注意研究学生的特点, 对于学生的个性特征要有深刻的观察和分析, 并根据他们的特点给予切合实际的教育。由于我国原有的教育体制的种种问题, 目前民办高校相当多数的学生素质不够高, 民办高校的教师更应“因人而施之, 教也, 各成其材”。

(6) 热爱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 是师德的核心, 即师魂。新的教育理念对教师热爱学生给出了新的含义。热爱学生, 首先是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平等待人;视学生为朋友, 对学生友善、宽容、耐心, 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努力为学生服务, 永远把学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其次是创造民主的成材环境, 鼓励学生发展个性, 发展特长;培养学生多疑好问, 发展好奇心, 丰富想象力, 不迷信权威, 提高学生独立思维和判断能力, 勇于探索新的认识途径。

(7) 具备创新品格。

创新品格是创新的思维方式、思维状态思维水平、思维风格的总和。新的时代需要创新, 教育就必须培养创新人才, 因而, 教师具有创新品格, 就不仅仅只是看作一种能力, 从育人的角度角度来讲, 而因视为道德品质。具有创新品格的教师, 喜欢挑战性工作, 喜欢尝试困难和复杂的工作;追求高远目标, 不怕挫折;善于接受新事物, 不墨守陈规, 不迷信权威, 善于标新立异;富于想象, 自信心强, 具有竞争意识。

2 当前民办高校师德现状

经过对泉州几所民办高校师德状况调查, 感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缺乏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有些教师放松或淡化了对崇高理想的追求, 敬业乐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淡漠。

(2) 敬业精神削弱 责任意识淡化 。由于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 部分教师过分看重个人利益, 把教师工作仅仅当做一种稳定的谋生手段, 常常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敬业精神不足。有的不安心做教师, 舍不得投入全部精力, 心浮气燥、急功近利。

(3) 有愧为人师表 行为举止失范 。有些教师师表意识淡薄, 缺乏自尊自爱精神, 难以起到表率作用;有的教师不注重个人修养和言传身教, 重得失, 轻德行, 缺乏团队合作精神;有的教师言行和穿戴方面未能规范自己, 不能用教师应具有的基本道德原则规范去影响教育学生, 甚至将不健康的思想带进课堂, 不注意自己言论的导向性等等。

(4) 教书育人失衡 爱生之心淡漠 。个别教师教育观念落后, 不坚持求真务实, 严谨治学, 而是弄虚作假, 哗众取宠;在教育实践中, 只注重传授知识, 片面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 没有把育人作为应尽的责任, 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有些教师平时与学生接触交流时间少, 很难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他们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因而不能有的放矢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诸如这些消极现象与师德建设目标形成较大反差, 如不重视, 不采取措施认真解决, 势必影响师德建设成效, 影响师德建设目标的实现。

3 民办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透析

要解决民办高校在师德建设方面存在的以上问题, 首先要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 找准症结, 对症下药,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民办高校师德建设方面存在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教师结构不合理

根据调查统计, 民办高校的教师结构从年龄上看是两头大中间小, 多为离、退休的老年教师和刚毕业的年青人, 起教学骨干和主力作用的年富力强的中年教师很少。如某民办高校教师结构调查统计显示:教师总数275人, 60岁以上的40人, 占25%;35-60岁的25人, 占9%, 35岁以下的210人, 占66%;5年以上教龄的120人, 占43.6%;5年以下教龄的155人, 占56.4%。由次可见教师结构很不合理, 且青年教师的比例过大。

3.2 机制不健全导致临时观念

民办高校企业家精神浓厚, 导致民办高校只注重使用, 不注重教育和培养, 师资培训投入严重不足;有的学校教师的社会福利待遇不落实;不关心教师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教师的个人成长空间;民办高校的教师普遍缺乏认同感、安全感, 致使少数年轻应聘者中, 有的是以此作为过渡, 因此, 谈不上恒定的事业心, 多抱有临时雇佣观念, 没有敬业精神和长期服务打算。另外, 与公办学校的教师相比, 民办高校教师的地位和收入均不高, 相关政策模糊, 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差, 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流动性较大。

3.3 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存在误区

首先, 人才引进方面存在的问题。近年来。由于全国普通高校扩招, 整个高等教育行业都面临着师资短缺的问题, 高校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其次, 人才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民办高校目前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 也是一个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 这也决定了它目前的办学特征:强调规模效应和低成本运作。最后, 人才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保持一定比例的教师流动率可以淘汰不合格的教师, 为学校带来新鲜血液。但是教师的流动率过高, 对学校的发展不利。

4 加强民办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

(1) 提高认识, 使教师认识到, 他们在培养合格人才中的地位和作用, 激发他们提高自身素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要通过教育, 使他们真正认识到, 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不仅能使更多大学生成为合格的“四有”人才, 而且直接关系到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前途和命运, 激发他们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也可采取“传帮带”的办法, 以“老带新”, 搞好教师队伍建设。

(2) 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运行机制。

①确立师德建设的领导机制。师德建设的重点是在领导。学校领导本身必须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学校领导不仅要率先垂范, 还要做好整个学校的师德建设的领导工作。确立领导机制是健全高校师德建设机制的基础。

②健全师德建设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是非常必要的, 但要尽量避免因激励不当造成的不公平感而导致师德机制失效的现象。要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的奖励制度, 并且和岗位聘任, 职称评聘相挂钩, 坚持执行职务晋升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

③强化师德建设的监督、约束机制。第一, 强化法律约束机制。第二, 强化行政约束机制, 这是我们过去在师德建设方法不可或缺的作用。第三, 加大舆论监督力度, 即利用各种媒介表扬和宣传先进个人和单位, 揭露和抨击师德失范事件, 利用强大的社会舆论来约束教师的道德行为。实践证明, 仅靠法律的约束, 制度的规定, 无法达到师德建设的最终目的, 需要教师将师德内化为自己的信念, 并外化为自觉行为。

④完善师德建设的保障制度。提供适当的物质保障, 道德作为一种思想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决定的, 教师的道德状况也是他们物质基础的一种反映。目前教师待遇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横向比较还是较低的, 所以必须在物质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和保障, 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创造优良的工作环境和接受培训的机会。

(3) 加大师德建设的宣传和舆论工作的力度。

舆论氛围是一种导向, 也是以德从教的外部条件, 我们要利用大众传媒, 校园宣传橱窗, 文化艺术等宣传舆论工具, 坚持正面引导, 及时总结和大力宣传以德从教的先进典型, 弘扬师德, 把抽象的概念变成时代的样板, 把空洞的说教变成形象的示范, 使广大教师受到鼓舞, 汲取力量, 塑造美好心灵。也要抓住一些典型的反面教材, 开展警示教育, 使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有镜可鉴。

参考文献

[1]石炳生.关于高校师德建设的思考[J].中国教工.

[2]程丽.师德建设重在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民办高校班级建设浅谈 篇8

1、用“三心”去管理班级, 构建爱的桥梁。

(1) 爱心。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 作为班主任应时时处处给学生以爱心, 做他们的知心人。平时坚持找学生谈心, 肯定他们的长处, 指出他们的不足;赞扬他们的进步, 提出更高一点的要求;多表扬, 少批评;多谈心, 少训斥;多调查, 少武断;多信任;少怀疑;实践证明, 用真诚的爱心去管理学生是一种很好的管理方式。

(2) 细心。班主任应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生活、情绪、表现等, 分析其思想动态, 关注其点点滴滴, 对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了如指掌, 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因材施教。例如:曾经有一个学习非常刻苦的学生, 通过细心观察, 班主任发现他近段时间的精神状态不好, 经询问得知, 原来是他的一个室友经常玩游戏到深夜, 影响了他的休息和睡眠。于是班主任通过做工作, 并与相关部门协商, 最终那个室友换了寝室, 从而保证了该学生的睡眠, 稳定了他的学习情绪, 学生对班主任的细心关怀很受感动, 从而更加勤奋刻苦学习。

(3) 耐心。“做学生工作一定要有耐心!”这是一位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的老班导带给我的体会。对于刚接任新班的班主任来说耐心尤其重要。面对一张张陌生的面孔, 从相处到相识, 从相识到相知, 耐心是催化剂。为了增进对学生的了解, 班主任须按学生所住的楼栋、楼层、房号一一排好, 一遍遍, 一趟趟地下寝室和学生进行沟通, 交流, 并不厌其烦的告诉他们:父母、老师对他们的期望, 明确指出他们对父母、对自己应负的责任……通过教育和引导, 使学生有所感悟, 从而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2、“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做到用制度管理学生。

作为班主任应在班上及时传达系里关于加强教学纪律的有关规定和学校下发的旷课处分决定, 根据相关规定制定班级严明的管理措施。做到严抓学生考勤, 除特殊情况外, 做到每堂课必到班上对学生进行点到, 签名。同时每天对学生的考勤进行统计, 每周公布一次考勤情况。做到及时找上课缺勤、迟到的学生谈话。做到及时表扬有进步的学生, 鞭策后进生。做到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 达到共同帮助、教育学生的目的。通过制定一些管理制度, 以及做好一些细致、琐碎的工作, 我们发现, 班级班风有了明显的改善。

3、寻找突破口, 帮助学生增强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班主任应多方、主动寻找突破口。比如:班主任应抓住学生每次获奖的机会, 让学生到台上领奖, 一方面对获奖的同学进行表彰, 另一方面在全班同学面前树立了学习榜样, 激发了其他同学的学习热情。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班主任更应主动帮助他们。在带班中, 曾有两个学生对学习极度缺乏兴趣, 经多次交谈得知学生在高中时的英语基础不错, 但因沉迷网络游戏, 把学习给荒废了, 以致不愿学习。针对这种情况, 班主任找来《新概念英语》课本及磁带, 鼓励学生学习, 并为他们制订了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 经过一段时间, 学生的英语有了很大的提高, 对学习也更有了信心, 并改正了过去的一些坏习惯。

4、班主任应加强与任课教师的沟通与交流。

班主任应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及时、主动和任课教师联系沟通, 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惑,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曾有这样一个案例:某班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课“JAVA”这门课程时, 感到难度较大, 于是学生中出现了学不会、不想学的苗头。发现这些情况后, 班主任及时听课, 并把学生所反映的意见及时归纳汇总, 与任课老师沟通, 通过沟通, 调整教学内容, 改变教学方式, 深入浅出, 重点突出, 学生感到学习顺利多了, 到课率也得到了提高;再如:《色彩构成》这门课, 为了画一幅作品要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 有些学生没有绘画基础, 也缺乏耐心, 于是对这门课不感兴趣。于是班主任主动和任课老师商议, 把平面色彩构图, 改为网页色彩设计, 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色彩的兴趣, 使他们自愿到课堂上来。

5、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促进班风建设。

班风是体现班级全体成员的思想和行为的, 它的建设来源于互爱、互助、互敬的基础之上, 用温馨和谐把每一个学生都融入到班集体中来, 以班级为家, 以老师和同学为知心朋友, 自觉维护班级规范。曾有一名学生, 他患有严重的膝关节炎, 为了方便他的行动和生活, 班主任给他找来了自行车, 同学们主动组织起来接送他上下课, 在这种集体氛围下, 学生感动了, 他没有因为病痛耽搁学习, 更愿意融入到这个集体中来。更加热爱集体, 热爱学习。有了这样的情感氛围, 班级班风更积极向上了, 学生“到课率”不仅有了明显改善, 其他工作也能更好地开展。

6、认真召开每一次主题班会, 增强育人效果。

所谓主题班会, 是指具有鲜明主题的, 以班集体为单位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主题班会应定期召开, 且应主题鲜明, 达到预期效果。比如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 应达到使学生认识到父母和老师对他们的期待和关爱以及他们要对自己、对老师、对父母应尽的责任, 从而感恩于父母, 感恩于老师, 感恩于社会, 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提高学习效果, 达到育人目的。

工作在心, 责任在心, “有播种就有收获”。班主任的工作看似简单而平淡, 但在平凡的岗位上, 在辛勤的耕耘中, 我们深知:班主任的工作就是一种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 用自己的生命之光影响学生生命之旅的过程。

摘要:本文从如何抓好班风、学风, 提高“学生到课率”工作入手, 指出班级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并举例说明所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班级建设,民办高校

参考文献

[1]荆惠民.思想政治工作概论[J].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1

[2]田恒平.班主任理论与实务[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1.

民办高校网站建设 篇9

关键词:民办高校,校园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深远意义。当前,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其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层次性,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受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影响。一些学生在一些重大政治理论问题上认识模糊,概念不清,甚至认识错误,非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有所滋长,资本主义腐朽思想观念乘虚而入。另外,一些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功利色彩明显,强调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的优先实现,甚至对国家和他人都漠不关心。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因而比许多公办高校面临更多的新问题、新挑战。这就需要在民办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人心、指引方向,形成学生共同认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而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在如此复杂条件下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有助于广大学生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并最终形成一个先进的、和谐的、繁荣的校园文化环境。

二、民办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对传统教育模式的突破,特别自《民办教育促进法》及《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实施以来,民办高校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与公办学校在入学机会、学校转型、学术研究等方面的竞争愈演愈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凝聚全校师生的力量,在竞争中求生存拼发展,打造名校品牌,是众多民办高校的目标。但是,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为民办高校大学生所认同、所内化方面,民办高校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没有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作用。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滞后,表现为党组织监督校长及行政管理机构的办学行为空间有限,党组织的监督保证和政治核心作用难以有效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易淡化,党组织在教育中的作用得不到重视;基层党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真正得到落实,党组织活动开展不够正常等等。而缺乏党建工作组织的重要保障,直接影响到其教师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与学生党员骨干的培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就难以把师生中的积极力量集中起来。

(二)没能充分发挥“两课”教学这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渠道作用。

“两课”教师可以通过重要的课堂环节,把“两课”专门章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积极展开正面教育,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渠道。但是,民办高校由于经费紧张,往往随意压缩“两课”课时,“两课”教师进修再提高难以成行,在“两课”师资人才引进上吸引力不足,“两课”教学力量因而薄弱。而教师教学工作负荷过大,他们忙于完成超重的教学工作量,几乎没有时间参与科学研究及教学改革。所以,民办高校的“两课”教师科研水平也相对较低,学术气氛不浓,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正面教育质量。

(三)校园文化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作用不够突出。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民办高校对于师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相应的行为规范、守则、奖惩制度等尚未确立,没能形成自己的德育品牌活动,长效德育机制不健全;办学理念,办学特色,还没有挖掘并制定出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还没有真正引领其学术文化建设、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文体文化建设等。

三、在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对策

(一)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民办高校应推动董事长和校长积极配合党委书记,创新地加强党建工作,积极地、有步骤地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具体就是要结合每个时期师生的兴趣特点,利用重大节假日,有目的地组织和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中心的校园精神文化活动,如党委注重团员青年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共同理想教育;学生会注重在学生的课余活动和学生社团文化活动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创新教育;德育教研室注重学生的心理咨询,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以及荣辱观教育;教职员工定期组织政治学习,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等等。

(二)在加强民办高校“两课”教学、科研和活动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1.通过“两课”教师的岗前培训, 选拔骨干教师到重点高校学习进修, 指导学生有效开展活动能力培养等措施中, 加强“两课”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 确实加强民办高校“两课”师资队伍质量, 并且确保这支师资队伍能在“两课”教学活动中准确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知识。

2.培养教师重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将教学方法改革与教学手段改革有机结合, 多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 建立面向教师和学生的电子教案、网络课程、网上自学系统等, 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学效果。并将日常的教学过程与考核方法改革有机结合, 从学生学籍与考试评价制度入手, 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为师生提供交流的场地, 在校园环境布置和烘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术氛围, 如在图书馆、教室、实验室等场所, 橱窗、网络、学生刊物等媒介中充分反映各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交流活动和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术交流, 创造精品学术论坛;定期举办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术交流活动,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研活动。

(三)在建立与完善民办高校文化制度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都是学校对学生进行良好教育的主要方式,制度文化建设是最关键方面。因为这是校园文化稳定发展、持久不衰的保证。因此,民办高校应高度重视文化制度建设,并且在建立与完善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以及建立、建全执行制度文化的组织机构和队伍过程中,注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确实保障学校正常秩序,形成良好的校风。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 2004-10-15 (1) .

民办高校品牌建设的探索研究 篇10

一、民办高校的发展概况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共有私立高等学校69所,50年代初全部转为公立学校。此后近30年间,我国没有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从80年代起,民办高等教育开始恢复,近年来已有十分显著的发展,正在逐渐成长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力量。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逐渐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已经涌现出一批艰苦创业、规范办学的典型,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鲜的血液,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急需的适用人才。但是,比起公办高等教育而言,民办高等教育仍然处于规模较小的阶段。

目前,国外教育的发展现状为各国政府将主要的财力投入到创办具有较高质量的义务教育中,高等教育则主要依靠社会力量得以实现,部分国家更是公开推行私人机构办学、公共财力帮助私自办学等一系列举措,形成了多种社会力量直接参与的助学体系。在印度,有75%的大学是私立的,有70%以上的学生就读于私立学院,而这些私立学院中,大多数高校在科研等项目上接受政府的资助,资助经费有的高达日常经费的90%以上。在日本,私立大学是高等教育普及的主力军,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在经费投入上逐步加大对私立高校的教育资助比例。在韩国,政府为了加快教育的普及,大力开放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到其中参与办学。

二、品牌建设的概念及内涵阐述

(一)品牌与品牌建设的概念

现代著名的营销学专家科特勒在自己的著作《市场营销学》中给出了品牌的定义,品牌是销售者向购买者长期提供的一组特定的特点、利益和服务,它的载体是用于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设计及其组合,增值的源泉来自于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

品牌对于现代的企业来讲,是一笔极为宝贵的无形资产,品牌代表着知名度、影响力、凝聚力、扩散力,也势必成为企业发展与前行的动力。品牌建设则是指品牌拥有者对自己所拥有的品牌进行设计、推广、维护等一系列的行为和努力,品牌建设包括的内容有信息化建设、渠道建设、品牌资产建设、品牌搜索力管理、客户拓展、媒介管理、口碑管理、市场活动管理、品牌虚拟体验管理等。

(二)品牌建设的三个阶段

一个品牌拥有者要想成功的建立一个品牌,必定会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 规划阶段

一个好的品牌规划,等于完成了一半的品牌建设;一个坏的品牌规划,可以毁掉一个事业。做规划时要根据品牌的十大要素,即:规划、标志、产品、质量、广告、营销、文化、传播、经营、授权,提出明确目标并根据提出目标制定相对应的政策措施。对于已经存在并发展多年的企业,在做品牌规划之前,首先要对这个企业的品牌进行诊断,找出在品牌建设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总结出企业在以往发展中品牌的优势和劣势。这是品牌建设的规划阶段,也是品牌规划的第一步。

2. 建设阶段

这个阶段是品牌建设中及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确立品牌的核心价值观。价值观确立的角度、高度等因素,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今后能够走多远。目前存在相当数目的企业根本没有明确自己的价值观,甚至没有清晰、明确的价值观取向,更多数的企业在树立品牌价值观时唯利是图、急功近利、好高骛远,完全没有秉承企业对整个社会的关怀和社会责任。企业价值观的制定原则首先是为消费者创造价值,其次才是为股东创造利益。

3. 形成阶段

在这个阶段,企业要根据所处的市场及自身发展情况,不断地进行自我提升及维护,使品牌到达一个全新的高度,使品牌产生影响力,指导可以进行品牌授权,真正将品牌转化为一种资产。以上的三个阶段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更不能抱有投机或侥幸心里。

(三)民办高校品牌建设的意义

我国国内民办高校的成立时间普遍较晚,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想要在短时间内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就更需要重视其品牌的建设。与此同时,面对大环境下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最行之有效也最有远见的做法便是加强民办高校的品牌建设,随着2010年后全国各地高考生源的不断减少,以往有统招计划便不愁生源的局面也将随之改变,这势必会引起高校之间的竞争加剧。总体来看,民办高校依旧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主要原因集中在办学经费上得不到国家财政的支持,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大环境背景下,改善办学条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这种情况下,民办高校更应该在日常的经营、管理、效率、学生和社会满意度及品牌建设等多方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力。

三、民办高校品牌建设的途径

民办高校品牌建设的要点是品牌意识的培育以及品牌内涵的塑造,尤其是塑造独一无二的大学文化。民办高校品牌建设的具体途径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认识品牌效应,树立品牌意识

一个优秀的品牌可以显著提升一个学校的凝聚力,增强学校本身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增加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强全校师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此外,民办高校的品牌建设需要更多的聚集社会上的人力、物力、财力,争取社会的广泛支持。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对某一事物的整体评价往往会因为其品牌的影响而偏高,产生一定的光环效应,进而改变学校的整体形象。品牌的确立和实施,就等于为全校的各个部门、各教职员工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和努力的方向。

品牌作为学校的一张名片,一种文化现象,一个学校的重要标志,是一所学校的无形资产,知名品牌则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因此,民办高校更应在发展建设过程中注重品牌的建设。品牌意识是指民办高校的拥有者意识到品牌价值之后,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及资源,打造其学校品牌的意识。品牌意识直接决定了品牌建设的能动性,是品牌建设的首要条件。

(二)合理定位,做好长期规划

民办高校的类型不同,其资金投入、师资力量、专业结构、生源状况、软件设施、硬件设施、专业设置、师资力量、办学时间、主办学科等状况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以上的各个方面都是影响民办高校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和依据。就资金投入而言,我国绝大多数民办高校的经费由学费组成,办学经费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源数量,所以不确定性大,这势必会影响学校各方面建设,从而限制了民办高校的进一步发展。

在现今机会与挑战并存的时代中,民办高校如何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显得格外重要。据某权威调查机构的数据显示,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必将向高等职业教育方向转型,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先发展,是多数民办高校的正确选择。随着中国在全世界范围内经济地位的不断提升,人才会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力强弱的重要筹码。面对应用型人才需求量不断攀升的国际市场环境,我国高等教育偏向于培养研究型人才的传统教育结构存在不合理之处。因此发展民办高等职业教育是顺应时代潮流的选择。

(三)理顺各方关系,营造良好环境

对于民办高校来讲,如何正确处理好高校与政府的关系是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高校的发展离不开品牌和品牌建设,而品牌建设的战略实施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这就要求民办高校必须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政策,服从政府对高校的管理,这是取得政府支持的唯一途径。同时,政府应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让市场机制去调节民办高校的日常活动,确保民办高校办出特色、办出品牌。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民众心中普遍认为,只有国家教育部公办的高校才是正规的高校,民办高校往往会在百姓心中有歧视感。因此在舆论方面民办高校一直处于劣势地位,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民办高校的品牌打造及其传播,为此政府应引导群众认识并承认民办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给予足够的尊重并承认其存在的合理性。民办高校也要不断树立自己的形象,打造自己的品牌,用高质量的办学实力和良好的就业率来提高社会认可度。

(四)加强学科建设,培育特色专业

如果把高校比作一个品牌,那么其所开设的专业就是这个品牌所生产的产品。民办高校要提升品牌竞争力,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建设合理科学的教学结构,稳定基本专业,大力发展特色专业。比如,建筑类的土木工程专业,应该是建筑类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专业,这也就要求学校在资金投入、师资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向其倾斜。由于市场定位的特殊性,大学文化普遍缺乏个性、特色,民办高校对文化层面的重视不足从而导致体制出现僵化、缺乏朝气和活力,探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民办高校普遍缺少文化底蕴。

在人才引进方面,由于观念、待遇等各方面的限制及影响,民办高校的人才流动性比较大。这就需要高校适当聘任外聘教师,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降低办学成本,还可以保证高校师资队伍的质量。目前绝大多数民办高校并没有科研的条件,一方面原因是民办高校历来以教学为中心,没有科研的传统;另一方面则因为学校领导者的重视程度不够。科研的重视与投入的不足,势必会影响其品牌的打造,民办高校要想把一个品牌做大做强,必须加大对科研的重视程度和投入比例。在影响学校品牌的众多因素中,科研能力及水平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学校要想提高自己的综合办学实力及品牌影响力,提升品牌知名度,科研兴校必不可少。

四、民办高校品牌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民办高校在进行品牌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始终坚持自己的办学方向,充分显现各自的特点和特色,一所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越突出,其地位就越不可取代,就越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从而谋求更大的发展。民办高校在进行品牌建设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对趋势的判断,具备前瞻性和预见性,结合自己的办学优势结合国家的发展需求,培育优秀人才。对于民办高校来说,生源是民办高校之本,而办学质量及品牌影响力更是评价一所民办高校的根本,如何实现两者间的平衡,有效处理好规模与质量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办学者需要注意的问题。

民办高校在品牌建设及品牌定位中应尽量避免一些误区,如定位混乱、定位过高、定位过低等。防止品牌个性化差异不鲜明、重点不突出、层次不清晰;防止学校在进行教学目标、发展目标、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把面定的过大,导致人们对品牌的特色感到模糊;防止定位与宣传不符、不协调、不到位、不兑现,造成对学校品牌的不信任感。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民办高等教育俨然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我国民办高校为出发点,首先对比了国内外民办高校的办学特点及发展概况,强调品牌建设对民办高校发展建设的重要性,随后分析了民办高校品牌建设的现实意义,提出了高校品牌建设的四个途径,文章最后指出民办高校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民办高校,品牌,品牌推广,路径探索

参考文献

[1]王杰昌.我国民办高校品牌战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2]屈进.民办高校的品牌建设研究[D].厦门大学,2009.

[3]马庆辉.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品牌建设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8.

[4]刘云祥.我国民办高校品牌定位策略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8.

[5]马红英.张伯苓经营大学的理念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

扶强奖优,建设高水平民办高校 篇11

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都有相应的“211工程”和“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作为支撑,这些标杆院校为公办高校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了近30年,一批办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高校正在涌现,但目前民办高等教育面临“如何更好发展”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院长秦和,全国政协委员、山东英才学院董事长杨文和全国人大代表、黄河科技学院院长杨雪梅都是建设高水平民办高校的积极呼吁者。秦和表示,民办学校为国家的教育作出了贡献。目前,国家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在全国培育出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这样,既能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又能增强教育的活力,对政府和百姓而言都是好事。“国家重点支持非营利性大学,不仅没有风险,还可以更好地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向社会释放民办高等教育公益性的强烈信号,改善民办高校的舆论环境,引领整个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杨雪梅也认为,国家应重点扶持建设一批高水平民办大学,发挥优质民办高校的典型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促进、激励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教育质量的提升,从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

尽管愿望强烈,但秦和也看到了困难。“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在支持高水平民办高校上尚存在分歧,还缺少创新性举措,改革力度还不够大。”她为此呼吁,当前应当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和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对支持高水平民办高校建设进行系统设计。

遴选范围

一组数字显示,截至2012年4月,我国已有民办高校701所(含独立学院298所)。在众多民办高校中,评选数量、评选条件等成为关键。

秦和认为,应本着“扶强”“奖优”的原则,通过竞争性遴选,在全国确定若干所办学方向正确、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社会声誉好的民办高校,作为奖励支持对象。

杨文为此专门准备了一份提案——建议尽快制定《中国高水平民办大学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建设计划》)。

她在提案中写到,《建设计划》应主要扶持实施学历教育的高质量、有特色的全日制民办高校,力争经过十年或者更长一点时间的努力,使50所左右的民办高校成为办学理念先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突出、学科建设优势明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科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水平民办大学,发挥其对整个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全局的示范引导带动和辐射作用。

杨文建议,《建设计划》应包括建设目标、建设任务、建设规划、建设举措和相关考核要求等。可采取分期分批滚动实施的方法,鼓励有条件的省市着力办好一所代表本地区先进水平的民办高校,在此基础上,逐步选择办学思想端正、法人治理结构健全、教育教学管理规范、办学特色明显、学科专业布局合理的民办高校,陆续列入此《建设计划》。《建设计划》的立项,可采取学校申请、地方部门推荐、专家论证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遵循公开、公正和平等竞争原则,扶强、扶特、扶优。

扶持重点

扶持范围也成了代表委员讨论的重点。

杨雪梅表示,应设立“高水平民办大学建设工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高水平民办大学建设。

面对民办大学面临的最大“瓶颈”问题——教师队伍建设。秦和建议,应在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予以扶持。“将此作为支持重点,率先落实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教师‘民办事业单位人员法律地位,使其在缴纳社会保险等方面享受与公办教师同等待遇。”

杨文分别从资金、政策两个方面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应对高水平民办大学实行“专项资金、专项政策”。

在资金方面,所需建设资金可采取国家、地方和民办高校共同筹集的方式解决。中央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对民办高校的统招学生按照公办高校学生生均拨款水平的同等比例给予财政补贴;对民办高校的实验室、实训基地、科学研究、师资培训等给予财政支持;定期奖励为民办高等教育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地方和高校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

在政策方面,应着力落实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平等的法律地位,保护民办高校及其相关方的合法权益;应进一步扩大高水平民办大学的办学自主权,包括招生自主权、收费自主权、教育教学改革自主权等,允许列入《建设计划》的民办高校在人权、财权、物权上大胆进行改革试验;应在学位授权点、科研课题、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等申报和审批方面,对高水平民办大学进行重点扶持。

如何监管

国家大力支持民办教育,需要民办高校进一步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制。这一机制的形成,不仅需要民办学校确立长远发展目标,坚持公益性办学取向,避免追求短期效应;更需要政府切实履行好职能,加强对民办学校的规范管理。

政府既要本着简政放权的原则,尽可能减少对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的直接干预;又要加强监管,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秦和建议,有关部门应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民办高校的办学标准和有关质量标准,加强质量审核和评估。尤其要充分发挥政府在监督、评价等方面的职能,定期以适当方式发布民办高校相关信息。同时加强综合治理,查处违规办学行为。

论民办高校的品牌建设途径 篇12

“大学品牌”是一所大学社会地位的反映, 它值得每一位大学的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倾心关注和维护。比照市场营销学关于品牌的概念, “大学品牌”可以定义为一所大学在创建、发展过程中逐步积淀下来的凝结在一所大学名称中的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社会认可程度和美誉程度。这种认可程度和美誉程度实际上也是大学与教育消费者 (学生与家长) 之间的一种心理“契约”。对于教育消费者而言, 大学品牌是一种经验和保证, 是大学传递给教育消费者的直观的第一印象。

大学品牌建设正是基于大学品牌的构成要素进行有效的整合、布局和构建的。品牌建设不是一句口号, 它需要实实在在地按照大学品牌的构成要素去建设和维护。品牌对于大学来说, 就是一笔精神财富, 一笔无形的资产。纵观世界上的品牌大学, 其名称之所以会流传世界各地, 很大一个方面就是他们百年来始终如一地维护自己的形象和声誉。著名大学品牌的塑造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促成的。民办高校进行品牌建设, 对此一定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切不可冒进和浮躁。

2 民办高校的品牌建设途径

民办高校在品牌战略制定和实施过程中, 必须以办学理念为指导, 以品牌定位、品牌特色、品牌建构和品牌管理为关键环节, 从办学理念、教学模式、管理方式、质量体系、大学文化、品牌延伸等方面进行整体优化, 实现全方位、系统化提升, 实现民办高校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升, 从而在竞争激烈的教育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

2.1 强化品牌意识, 培育一以贯之的办学理念教育品牌与其他商业品牌不同, 高校品牌必须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才能形成。

高校的文化积淀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理念之中, 它包括教育观念、大学制度、管理模式、校园文化等要素, 不仅存在于大学名称、建筑物、教学设施和各种物质环境中, 这仅仅是高校之体, 而且还凝结在全体师生员工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念之中, 这是高校之魂, 是高校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精神推动力。民办高校要培育自己的教育品牌, 首先必须凝练卓越的办学理念, 通过办学理念的渗透性和示范性, 打造自己的品牌特色, 拓展民办高校的品牌价值, 使民办高校的品牌更具内涵和竞争力。

2.2 坚持不断创新, 塑造民办高校品牌优势民办高校首先要通过品牌战略, 形成差别化的竞争优势。

这需要着力于两个核心环节:一是要紧密结合市场需求, 进行准确的品牌定位。民办高校品牌的准确定位需要进行三个分析, 首先要对求学者的心理期望、专业兴趣、学习经历、能力素质、学习模式进行分析;其次要对竞争院校的发展水平等进行分析;再次要对学校自身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 使学校各个方面整合优化, 并寻找与市场的最佳结合点, 从类别、层次、目标、服务群体、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定位。二是要通过内涵建设, 努力打造品牌特色。特色体现优势, 优势代表质量, 它是学校产生社会影响并为社会认可的标志, 是形成学校品牌的重要内容。民办高校应努力创新专业设置、教学模式、管理机制, 通过以培养质量为核心环节的内涵建设, 建立“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新”的特色品牌。

2.3 加强品牌管理, 提高民办高校品牌影响力民办高校应设立专门机构, 具体承担品牌管理工作。

一方面, 对教育服务产品进行整体策划, 根据市场动向, 搜集相关信息, 对品牌战略进行整体设计和构建, 并负责对外宣传;另一方面, 要防止已经建立起来的学校品牌受到不良言论、行为与事件的侵害, 确保品牌塑造的连续性和持久性, 做到防患于未然。民办高校品牌的形成是长期积累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尤其是起步发展较迟的民办高校, 学校品牌的树立更是需要长时间的沉淀和累积, 需要民办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们循序渐进, 在品牌创建中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汗水, 经历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奋斗过程。

2.4 引入质量体系, 夯实品牌建设基础

教学质量和服务是大学管理的核心。教学质量是办学的生命线, 提高教学质量是大学发展的重要内涵。大学市场化, 实质上就是大学走向市场。大学也必须像企业一样, 其经营管理之本必须立足于良好的教学质量和服务意识。因此, 民办高校将更加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服务意识的改善。一所在市场化过程中能够赢得广泛社会赞赏的大学, 必然是教学质量和服务先进的典范。因此, 经营大学, 构建大学品牌, 就意味着大学管理将以狠抓教学质量和服务精神为核心内容。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尊重。质量保障是大学品牌建设的内在要求。因为好的声誉可以吸引好的学生和教师, 从而更好地促进民办高校的发展和品牌的建设。

2.5 做好大学文化建设, 塑造大学精神大学文化建设对民办高校品牌内涵建设意义重大。

无论民办高校还是公办高校, 都无一例外要对大学文件进行建设, 对大学精神进行塑造。高校的大学文化是对高校物质 (行为) 、制度和精神的有机融合和升华。稳定、成熟的大学文化则是维系大学运转的内在力量。第一, 注重大学文化的实施和发展。大学文化建设是当前高等教育界谈论较多的话题, 但在现实当中由于诸多因素却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尤其是普通高等院校。因此, 要发挥大学文化的作用, 就必须以实施、执行为关键, 切实有效进行大学文化建设。同时, 更应该重视大学文化发展与高校发展的相互作用, 不断发展大学文化。使其对高校的整体发展产生助推作用。第二, 体现大学文化建设的特殊性。高校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组织, 它本身就有浓重的文化属性, 但这种文化属性并不能自然上升到大学文化的层次上, 相反却有可能造成对大学文化建设的漠视。大学文化是一个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调整着存在方式的文化有机体, 与高校的组织形态紧密相关。此外, 高校的经营管理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因此, 要注意区分高校自有的文化特性与大学文化的特征。根据高校的特性通过特定的方式构建高校的大学文化。第三, 重视公司文化与大学文化的融合。对于一些投资民办高校的大企业来说, 本身具有成熟的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的特质与高校文化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是十分必要的。企业高效、务实、简单的文化与民办高校培养专业化、实用化人才的理念是一致的。

2.6 运用品牌延展策略, 拓展品牌建设空间民办高校品牌除了

做好以上要素内的建设外, 还要注重高校品牌的延展与扩张, 进一步拓宽民办高校的品牌空间, 才能使民办高校的品牌拥有持续的影响力。品牌延伸是企业利用消费者已有的对母品牌的看法来影响消费者对新产品的评价。品牌延伸的结果反过来也会影响母品牌。一方面, 成功的延伸强化了母品牌;但另一方面, 不成功的延伸以及新、老产品的属性的不一致也可能对母品牌产生负面的影响或弱化母品牌。

民办高校品牌经营策略是一项系统工程, 除了做好自身经营之外, 还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围绕培养、增强学校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和竞争能力, 开展正确的品牌经营工作, 只有这样, 才能不断增强自身在市场经济当中的竞争能力, 并为长远发展提供切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袁本涛, 江崇廓.论大学的品牌——兼论我国高校合并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J].科技导报, 2000 (07) .27-31.

[2]王慧杰.学校品牌的经营与管理[J].科技教育, 2007 (05) .89-90.

[3][14]邱晓侬, 吴葛.如何实现高效品牌化经营[J].高教论坛, 2005.12 (06) .25-29.

[4][15]严加红.日本教育经营中的质量保障及对中国教育的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 (08) .92-95.

上一篇:北斗导航定位系统论文下一篇:体育产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