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方略

2024-07-23

评价方略(共10篇)

评价方略 篇1

作文评价是围绕一定的目标要素, 用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习作效果进行评判的过程, 是对学生作文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一环, 是作文指导的延续和探索, 是作文批改的巩固和提高。因此, 教师必须重视作文的评价工作, 当好“事后诸葛亮”。评价如果是用文字评价的叫评语, 用语言评价的叫评讲。无论是评语还是评讲, 都要注意一定的方式方略, 才能促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

一、做好评价准备, 依照有关目标要素确定好评价的项目和内容

评价学生作文要评哪些内容呢?简而言之, 就是评议学生作文的题目、材料、结构、语言。具体地说就是评价学生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评价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评价学生是否有良好的习作习惯。然而, 不同学段的习作目标要求是不同的, 就是同一学段的不同次作文其目标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 我们必须根据不同阶段的写作目标和每次作文的具体写作要求, 有针对性地确定和落实好评价的项目内容、重点和难点, 为进行作文评价提供依据。如要评议“让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事物写一篇作文, 题目自拟, 要求抓住事物特点, 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之前, 我们应该确定除评议题目、材料、结构、语言等内容外, 必须把“要写出事物的特点, 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作为评价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二、重视对学生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及作文修改过程的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作文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 而不是总结性评价。因为学生进行写作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综合能力培养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教作文, 也是教做人的过程。因此, 评价学生作文, 我们不仅要评价它的好坏, 而且应重视对学生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 作文修改过程的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立足于发现学生写作过程的闪光点, 例如发现学生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 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予以鼓励, 激励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 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

写作是需要有真实、丰富的材料的,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无米”让巧妇拿什么来“炊”呢?只有有了真实丰富的生活素材, 学生才能在写作时根据需要从真实、丰富的材料中进行加工取舍, 选出好的材料进行写作, 做到有内容可写。但不同学段的学生写作时所需要占有的材料是不尽相同的, 即使同一学段的学生同一次写作所取材也有所不同。尽管所需的材料不同, 但其共同点是写作的材料应是新的、真实的。因此, 我们在评价学生作文时必须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

2. 重视对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

“吟安一个字, 拈断数根须。”这是记载古人苦心修改自己作品的佳句。一篇好的作文不是练出来, 而是改出来的, 是作者不断地反思自己作文的不足, 不断地动笔修改的学习活动的结果。我们要把作文修改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 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因此, 我们必须既要重视学生对自己作文的修改, 也要重视对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重视对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 不仅要注意达到训练目标要求的评估情况如何, 例如语言表达方面是否做到文从字顺等的修改情况, 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是否认真;修改过程是否按修改的要求操作;修改的内容是否全面到位;修改的方法是否正确得当;是否与他人交流互动和征求他人的意见等。引导学生通过自改的评价, 互相取长补短, 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 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三、作文评价的方式方法

作文评价虽然没有“绝好处方”和“灵丹妙药”, 但毕竟是有规律可循的, 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改革创新。只要能实现教学目的, 完成教学任务, 激发学生研究作文的兴趣, 方法尽可以灵活多样, 各得其宜, 皆尽其妙。

1. 综合概括法。

指集中概括一次或几次作文情况, 抓住普遍性、共同性问题给予全面分析, 肯定优点, 指出不足, 并举例说明讲评方法。综合讲评可反映作文的全面情况, 常常成为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 其他讲评方式也常常利用综合讲评做基础, 对各种程度的学生都能顾及, 使他们通过讲评各有收获。一般地说, 新接任的一个班的第一篇作文, 新年级的第一次作文, 或改换训练内容和形式的作文, 比较适宜综合讲评。

2. 专题分析法。

指根据作文教学计划的序列要求, 结合学生作文集中出现的重要问题, 做专题分析的讲评方法。例如怎样写好事物的静态、动态, 如何抓住人物的特点等均可作专题讲评。这种讲评方法主题集中, 可使学生“茅塞顿开”。

3. 分类展示法。

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一组作文, 将其分成不同类型讲评的方法。这里所说的分类, 是指专就学生作文的某一方面来选例分类。例如, 从选材方面选例分类, 来说明作文所涉及的材料丰富多彩;从立意方面选例分类, 来说明作文所表达的主旨异彩纷呈等。采用这种方法讲评, 可以开阔学生视野, 拓宽学生思路。

4. 逐档递进法。

指把基本上达到训练要求的一组较好的作文, 分为若干个档次作逐步深入分析的讲评方法。档次的划分一般以三个为宜。第一个档次要略高于一般学生作文的水准, 否则难以引起大多数同学的兴趣, 第二个档次和第三个档次作文的水平依次提高。讲评时, 先讲评第一个档次, 然后再由浅入深, 逐档递进讲评第二、三档次。这是一种纵向线式结构, 高低交织, 环环相扣, 可给学生以强烈的感觉, 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更高的层次。

5. 点面兼顾法。

指重点分析典型作文与列举大量作文片段相结合的讲评方法。典型作文优、中、差均可, 最好选中等水平的作文讲评, 以便从优缺点方面说明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切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讲评典型作文的好处在于比较深入具体, 使学生感到讲评内容细致完整, 可以起到典型指导一般的作用。

6. 比较对照法。

引导学生在比较、分析两篇或两篇以上作文的过程中, 增强写作兴趣, 总结写作规律的讲评方法。比较对照的方式有正反对比, 即引导学生在优秀作文之间比较其特色、妙处, 让学生吸取别人的长处;正次对比, 即选择题材相同, 一优一差的两篇作文, 请学生判明优者何优, 差者何差, 帮助写得差的同学指出“病因”, 吸取教训;次次对比, 即拿毛病较多的作文进行对比分析, 弄清为什么都没有写好, 提供借鉴。比较对照的内容可以比全篇、比片段, 也可以比选材、比语言、比构思、比标点、比书写等。

7. 欣赏观摩法。

指通过诵读、印发等方式, 指导学生分析、评价、体味优秀作文, 以陶冶情操, 提高写作能力的讲评方法。欣赏的内容可以是佳作的整体, 也可以是佳作的局部。这种讲评方法能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鞭策优秀作文的作者不断进步, “更上一层楼”。鼓励其他同学迎头赶上, 并企望这种幸运时刻的到来, 有机会也能在班级里表现一下自己的“满腹经纶”。

8. 现场讲评法。

指把学生带到作文中所描写的景物的现场进行讲评的方法。一般用于讲评写景、状物类的作文。古人云:“运笔不灵看燕舞, 行文无序赏花开。”如果学生描写失实、观察不细或记叙条理紊乱等, 不妨把他们带到现场进行讲评。这样, 所写景物“历历在目”, 什么地方写得好, 什么地方写得不好, 自然“得失寸心知”了。经过一番“道听途说”之后, 可让学生进行再观察, 重写一次, 以便更好地记场景, 抒感兴, 叙人事。

9. 学生互评法。

在老师指导下, 学生相互分析、评议作文, 总结写作体会的讲评方法。讲评时把作文按小组发给学生, 让学生先传阅, 再“评头品足”、“争长论短”, 最后写出“读后简评”。这样由过去的“一言堂”变为“群言堂”, 形成信息多向传递, 可使学生放胆量, 开言路, 扩视野, 拓情思, 效果很好。

1 0. 评练结合法。

结合作文讲评, 根据学生作文实际组织适应练习的讲评方法。学生作文时出现的问题, 往往不是一次讲评就能解决的, “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为了巩固讲评效果, 教师可有针对性地组织练习活动。评是练的理论依据, 是练的具体体现。练习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例如订正错别字、修改病句、改正并誊抄某一片段或全篇, 重新分段, 以及让学生对教师在作文中指出的删、换、调、补的问题进行理解消化和写作文后记等。

评价方略 篇2

关键词:高效课堂;情境教学;评价方略

教育改革走到今天,出现了一系列以高效课堂为背景的改革风暴,如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课改旋风;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江苏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成为高效课堂的典型模式,纵观中国种种课改现象,统一的教育目标是通过课堂教学的各种模式和手段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包括显性发展和隐性发展,显性发展指的是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隐性发展指的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以及学习内驱力的培养与激发。而情境教学就义不容辞地成了担负这个重任的载体,情境教学的生命力在于构建和谐的人文课堂,关注每个鲜活的生命的进步与成长,因此教师的课堂评价就成了师生进行心灵对话的重要方式,也是建立师生情感的桥梁。

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对学生科学合理的评价是和谐课堂的重要因素,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技能与方法,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元的空间,要想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必然要采取多种多样的评价形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教师的评价单一、空泛,甚至无效。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多元评价是需要一定方法与策略的!在这里,我抛砖引玉浅谈几点认识。

一、注重对学生学习状态与习惯的评价

好习惯成就人生,尤其是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教师要改变尽心尽力的推、拉、拖、拽的应试教育手段,要执著于挖掘学生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习惯,在数学课堂上要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状态,并对学生的表现作出恰当的激励性评价!如:“你在这节课的表现太棒了,回答问题准确而迅速,知道为什么吗?我发现你今天坐得最端正、注意力非常集中!”“你提出了这样有创新的想法!大胆质疑与创新是科学家所必须具备的素质,而你却拥有这样的素质,老师真为你高兴!”“你看你前面的计算写得很工整,准确率也很高,后面就开始潦草了,错误率提升了呀!”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状态的评价,包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教师的评价就是一种及时的反馈,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同时发现与全面数学素质目标之间的距离,不断改进不足,努力获得更好、更全面的发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关注并评价学生是否有积极学习的情感;是否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不怕困难的探索精神;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是否能用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找到有效解决问题方法;是否理解别人的思路,并在与同伴交流中获益等等。当然要做到这些,首先要做一个有心的老师,去悉心观察和了解每个孩子,及时地掌握他们的学习情感动向,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与培养。

二、评价要有针对性

记得在新课程刚刚实施的几年,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动不动就“你真棒!棒棒棒!”大家口号式的鼓掌,貌似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有的老师在学生的手上或额头上奖励一颗颗智慧星,一节课下来,有不少学生脸上贴满了星星,似乎很有面子!但一反思,学生一味地沉浸在“真好”“真棒”之中,除了容易盲目产生自满心理之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因为教师的评价不明确,没有针对性!这样的评价使老师失去了最佳引导教育的机会,只有明确的、适时的、到位的、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才能真正体现评价的意义和价值。如:“你的思维很严谨,思考很深入,真了不起!”“你是真正的强者,因为你有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你的这种验算方法很有新意,也很科学,把你的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三、评价语言富有激励性和启发性

我认为课堂上的评价不应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要有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真正让课堂评价发挥引导与启发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动的评价语言会使学生兴奋不已,情绪高涨,同时课堂气氛也会异常活跃。即使学生的回答有问题,只要教师运用巧妙的评价语言加以引导、帮助,就避免了学生的尴尬,同时还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学生在纠正错误的同时,还会更有信心地投入学习。同时,教师的评价要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应能帮助其提高学习兴趣,坚定学好的信念,让学生更多地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对学习充满信心。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微笑、抚摸、注视的眼神、点头等体态语言给学生以激励、启发或肯定,也可以直接评价学生的做法,但是要客观、公正。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期望,并由此产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动力。如:“你真勇敢!敢回答别人不敢回答的问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老师相信,你们这些后来者一定能居上的!”“即使你摔倒了,老师一样为你喝彩。因为你迈出了别人不敢迈出的一步。”

四、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教师不光是学生评价的实施者,更多的时候应该成为评价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要给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的机会,只有当老师、家长、学生自己、同学都参与这一活动,才能使评价更客观,更有说服力和指导性。

1.自我评价

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能力,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使他们能客观地评判自己的缺点。如每节课结束前,我都会问学生:“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么样?”“你觉得你的问题出在哪里?”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的过程就是找自己的优缺点的过程。记得有一次,在学习了9的乘法口诀之后,我让学生找生活中有没有利用9的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有一个学生马上回答:“我吃了9碗饭,我们一家三口就吃27碗饭,用三九二十七这一口诀。”全班同学哄然大笑,我就问他:“你觉得编得这个问题怎么样?”他马上意识到了,自己编得不切实际,在我的引导下,他又重新编了一道符合实际的题。

2.学生互评

小学生喜欢模仿老师去评价别人,而这种互评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也可锻炼自己判断是非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但学生年龄小,无法掌握评价的尺度,觉得在课堂上毫无顾忌的指出别人的缺点与不足,好像成了他们的特长,这不仅伤害了被评价者的自信心,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养成相互合作的精神。这一环节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逐步提高他们的判断能力和评价水平。另外学生以独特的眼光,创新的思维给他人作出评价时,正是对知识点做出更全面的认识。由于同学间平等的地位,使得评议结果较容易被接受。如,5×1.5( )1.6×6比较大小,一位同学说:5×1.5=7.5,1.6×6=9.6,7.5<9.6,所以填小于号,我的学习委员王××地站起来说:“他太笨了!5比6小,1.5也比1.6小,不用算,就知道5×1.5(<)1.6×6了!”我微笑着叫起另外一名比较稳重的学生“张×,你来评价一下他俩的表现!”“老师,我觉得王×的方法简便一些,但他对同学不够尊重!”王×的脸一下子红了!

3.小组互评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还让学生学会了交流、倾听、思辨和分享,但小组合作一不小心就会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个除了老师对小组合作模式的规范以外,小组中的互相评价也能起到纠正和规范小组合作形式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小组合作互评:

(1)看目标的达成

这是评定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好坏的重要指标,一个小组能及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说明小组合作是高效率的。

(2)看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学习就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如果没有提高则是无效的学习。在一个小组内,成员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的同学提高得较慢,而有的提高很快。在小组间,不同的小组的整体提高水平也是一个评价标准,有的小组整体提高快,效果就明显,有的却整体提高不大,则效果不大。

(3)看其合作程度

有的小组虽然组合在一起,却各自单干,没有体现合作精神,虽然他们目标达成了,却失去了合作的意义。

(4)看其团结程度

一个小组的团结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大家为了完成任务而齐心协力,团结一心,才能真正体现合作的魅力。如果本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牢骚满腹、相互抱怨,即使完成目标也是勉强的。

(5)看是否有创新

创新是集体的智慧,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大家把自己的智慧汇集在一起,会创造新的奇迹。如果大家敷衍了事,肯定没有起色,即使完成任务,也是平平淡淡。

学生小组内的互评,更容易让学生接受,通过从这几个方面的评价也可以不断地提醒在交流合作时应注意的问题,使课堂结构达到最优化。

4.家长评价

家长的参与十分重要,因为家长同教师一样,关注着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关注着学生的成长。家长本身是一种教育资源,利用好这一资源,也是教师的职责。我们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话联系等形式对学生家庭表现进行评价。这既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又是对学校教育效果的直接反映。

五、遵循一定的原则,做到科学的课堂评价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科学的课堂评价,使之成为情境教学高效开展的催化剂呢?应该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反馈性原则

教师有效课堂评价可以保证教学工作的良性循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措施。

2.激励性原则

让学生在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从正反两个方面受到激励,增强获得进一步发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内驱力,使其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和动机。

3.调控性原则

让学生了解自身发展所存在的优点和不足,进而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促进自身的进一步发展,而教师也通过教学中的评价,进一步掌握学生,以便随时调节自己的进度与方法。

4.诊断性原则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以及对问题的分析与定位,找到症结与原因,进一步找到改进和补救的措施。

参考文献:

姚网珍.燃起智慧的火花开启思维的间.浅谈小学教学高效课堂的情境教学[J].都市家教月刊,2012.

评价方略 篇3

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 对学生科学合理的评价是和谐课堂的重要因素,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技能与方法, 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信心。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元的空间, 要想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更加客观公正, 必然要采取多种多样的评价形式。但是, 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常常会看到教师的评价单一、空泛, 甚至无效。由此可见, 教师对学生的多元评价是需要一定方法与策略的!在这里, 我抛砖引玉浅谈几点认识。

一、注重对学生学习状态与习惯的评价

好习惯成就人生, 尤其是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 教师要改变尽心尽力的推、拉、拖、拽的应试教育手段, 要执著于挖掘学生的内驱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习惯, 在数学课堂上要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状态, 并对学生的表现作出恰当的激励性评价!如:“你在这节课的表现太棒了, 回答问题准确而迅速, 知道为什么吗?我发现你今天坐得最端正、注意力非常集中!”“你提出了这样有创新的想法!大胆质疑与创新是科学家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而你却拥有这样的素质, 老师真为你高兴!”“你看你前面的计算写得很工整, 准确率也很高, 后面就开始潦草了, 错误率提升了呀!”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状态的评价, 包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 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 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教师的评价就是一种及时的反馈, 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 同时发现与全面数学素质目标之间的距离, 不断改进不足, 努力获得更好、更全面的发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 要关注并评价学生是否有积极学习的情感;是否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不怕困难的探索精神;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 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是否能用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 找到有效解决问题方法;是否理解别人的思路, 并在与同伴交流中获益等等。当然要做到这些, 首先要做一个有心的老师, 去悉心观察和了解每个孩子, 及时地掌握他们的学习情感动向, 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与培养。

二、评价要有针对性

记得在新课程刚刚实施的几年, 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动不动就“你真棒!棒棒棒!”大家口号式的鼓掌, 貌似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情绪高涨, 有的老师在学生的手上或额头上奖励一颗颗智慧星, 一节课下来, 有不少学生脸上贴满了星星, 似乎很有面子!但一反思, 学生一味地沉浸在“真好”“真棒”之中, 除了容易盲目产生自满心理之外, 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因为教师的评价不明确, 没有针对性!这样的评价使老师失去了最佳引导教育的机会, 只有明确的、适时的、到位的、具有针对性的评价, 才能真正体现评价的意义和价值。如:“你的思维很严谨, 思考很深入, 真了不起!”“你是真正的强者, 因为你有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你的这种验算方法很有新意, 也很科学, 把你的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三、评价语言富有激励性和启发性

我认为课堂上的评价不应拘于一种形式, 它应因人而异, 因课而异, 因时而异, 因发生的情况而异, 教师要有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使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 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 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 真正让课堂评价发挥引导与启发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生动的评价语言会使学生兴奋不已, 情绪高涨, 同时课堂气氛也会异常活跃。即使学生的回答有问题, 只要教师运用巧妙的评价语言加以引导、帮助, 就避免了学生的尴尬, 同时还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学生在纠正错误的同时, 还会更有信心地投入学习。同时, 教师的评价要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应能帮助其提高学习兴趣, 坚定学好的信念, 让学生更多地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对学习充满信心。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微笑、抚摸、注视的眼神、点头等体态语言给学生以激励、启发或肯定, 也可以直接评价学生的做法, 但是要客观、公正。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期望, 并由此产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动力。如:“你真勇敢!敢回答别人不敢回答的问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老师相信, 你们这些后来者一定能居上的!”“即使你摔倒了, 老师一样为你喝彩。因为你迈出了别人不敢迈出的一步。”

四、以学生为主体,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教师不光是学生评价的实施者, 更多的时候应该成为评价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要给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的机会, 只有当老师、家长、学生自己、同学都参与这一活动, 才能使评价更客观, 更有说服力和指导性。

1.自我评价

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能力, 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使他们能客观地评判自己的缺点。如每节课结束前, 我都会问学生:“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么样?”“你觉得你的问题出在哪里?”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的过程就是找自己的优缺点的过程。记得有一次, 在学习了9的乘法口诀之后, 我让学生找生活中有没有利用9 的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有一个学生马上回答:“我吃了9 碗饭, 我们一家三口就吃27 碗饭, 用三九二十七这一口诀。”全班同学哄然大笑, 我就问他:“你觉得编得这个问题怎么样?”他马上意识到了, 自己编得不切实际, 在我的引导下, 他又重新编了一道符合实际的题。

2.学生互评

小学生喜欢模仿老师去评价别人, 而这种互评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优点, 改正不足, 也可锻炼自己判断是非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但学生年龄小, 无法掌握评价的尺度, 觉得在课堂上毫无顾忌的指出别人的缺点与不足, 好像成了他们的特长, 这不仅伤害了被评价者的自信心, 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养成相互合作的精神。这一环节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 逐步提高他们的判断能力和评价水平。另外学生以独特的眼光, 创新的思维给他人作出评价时, 正是对知识点做出更全面的认识。由于同学间平等的地位, 使得评议结果较容易被接受。如, 5×1.5 ( ) 1.6×6比较大小, 一位同学说:5×1.5=7.5, 1.6×6=9.6, 7.5<9.6, 所以填小于号, 我的学习委员王××地站起来说:“他太笨了!5 比6 小, 1.5 也比1.6 小, 不用算, 就知道5×1.5 (<) 1.6×6 了!”我微笑着叫起另外一名比较稳重的学生“张×, 你来评价一下他俩的表现! ”“老师, 我觉得王×的方法简便一些, 但他对同学不够尊重!”王×的脸一下子红了!

3.小组互评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 还让学生学会了交流、倾听、思辨和分享, 但小组合作一不小心就会流于形式, 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这个除了老师对小组合作模式的规范以外, 小组中的互相评价也能起到纠正和规范小组合作形式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小组合作互评:

(1) 看目标的达成

这是评定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好坏的重要指标, 一个小组能及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说明小组合作是高效率的。

(2) 看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学习就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如果没有提高则是无效的学习。在一个小组内, 成员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有的同学提高得较慢, 而有的提高很快。在小组间, 不同的小组的整体提高水平也是一个评价标准, 有的小组整体提高快, 效果就明显, 有的却整体提高不大, 则效果不大。

(3) 看其合作程度

有的小组虽然组合在一起, 却各自单干, 没有体现合作精神, 虽然他们目标达成了, 却失去了合作的意义。

(4) 看其团结程度

一个小组的团结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大家为了完成任务而齐心协力, 团结一心, 才能真正体现合作的魅力。如果本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牢骚满腹、相互抱怨, 即使完成目标也是勉强的。

(5) 看是否有创新

创新是集体的智慧, 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 大家把自己的智慧汇集在一起, 会创造新的奇迹。如果大家敷衍了事, 肯定没有起色, 即使完成任务, 也是平平淡淡。

学生小组内的互评, 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通过从这几个方面的评价也可以不断地提醒在交流合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使课堂结构达到最优化。

4.家长评价

家长的参与十分重要, 因为家长同教师一样, 关注着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关注着学生的成长。家长本身是一种教育资源, 利用好这一资源, 也是教师的职责。我们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话联系等形式对学生家庭表现进行评价。这既是学校教育的延续, 又是对学校教育效果的直接反映。

五、遵循一定的原则, 做到科学的课堂评价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科学的课堂评价, 使之成为情境教学高效开展的催化剂呢?应该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反馈性原则

教师有效课堂评价可以保证教学工作的良性循环,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措施。

2.激励性原则

让学生在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 从正反两个方面受到激励, 增强获得进一步发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内驱力, 使其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和动机。

3.调控性原则

让学生了解自身发展所存在的优点和不足, 进而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 促进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而教师也通过教学中的评价, 进一步掌握学生, 以便随时调节自己的进度与方法。

4.诊断性原则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以及对问题的分析与定位, 找到症结与原因, 进一步找到改进和补救的措施。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学生在掌握一定基础知识的同时, 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强调建立评价目标多元, 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教师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 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信心。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元化的空间, 是在一个连续的时间内进行的, 因此, 教师要想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更加客观公正, 必然要采取多种多样的评价形式, 并逐步形成一套与教学相适应的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关键词:高效课堂,情境教学,评价方略

参考文献

新闻阅读解题方略 篇4

一、解读新闻内容——明“新闻要点”

新闻和其它叙事性文体一样,须具备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要素也是我们所要讲的“新闻要点”,在阅读新闻时,尤其是阅读较复杂的新闻时,要有意识地先明确这些“新闻要点”,对其圈点勾画。然后通篇审阅这些标识,我们就容易明确新闻事件的梗概,这也为解答其它三个方面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典型题型】筛选整合信息

新闻的种类很多,有消息、通讯、特写、新闻评论、报告文学等,它们只是侧重点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需要我们抓住“新闻要点”——六个要素,同时明确题干涉及的话题指令,在全篇搜寻相关的信息要素。一般来说,新闻类阅读也很难划定检索区间,所以借助新闻要点定位检索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解题验道】(2012届·广东省六校联考)

MBA教育市场乱象调查分析:

MBA教育别走歪了

这两天,在北京开着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的陈朋,像挑白菜一样在3张MBA研修班录取通知书间犹豫,并深感如今的MBA“不靠谱”。

1991年,教育部批准清华、复旦、人大等9所高校试行招收MBA研究生,首批招生只有84人;而到了2011年,开展MBA专业学位培养的招生院校已超过230所,毕业生规模超过20万。

从最初行业领军人物的“精英教育”,到如今的小企业主遍地的“普及培训”,MBA从“神化”到“异化”,让人唏嘘……

根据文意,说说MBA教育市场存在哪些乱象?

【方法小结】借助新闻要点定位检索,有时需要借助“时间”,有时需要借助“地点”,有时需要借助“人物”,有时需要把其中要素综合考虑,按彼此的交叉点定位检索信息并加以整合。

【答案解析】从时间定位:第一段为现在,是新闻的结果;第二段为过去,是新闻背景;第三段是现状,原因分析,所以它是我们需要的信息……

二、解读新闻结构——理“新闻脉络”

新闻在写作中一定要根据事件的重要与否和受众的接受心理和习惯来考虑布局特点,如现在最普遍的写作格式“倒金字塔式”,即将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新闻的最前面;较常用的还有“正金字塔式”,多用于特写,在平铺直叙中渐入高潮,所以新闻重点在最后面;现在比较流行的“华尔街日报式”和新华社的“折衷式”不过是正、反金字塔式的折衷和变体。解读新闻结构的关键是先辨析叙述方式——顺序、倒叙、插叙、补叙等,以此脉络来判断新闻的格式。

【典型题型】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

在判断新闻格式的基础上,还要用新闻的眼光看新闻,即结合新闻的文体特点,如消息具有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而访谈则以“问答”式为主体结构;通讯、特写则在具有新闻的特征之外,具有了一定的文学性。所以在解答时要点明属于新闻基本特征的哪个部分,进而明确其具体特征在文章中的作用。

【解题验道】(2008年3月《高中生之友》)

侯晶晶:轮椅上“走”出精彩人生

她是中国第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女博士”,“中国十大女杰”之一。不久前,她又登上了第十七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的领奖台。面对诸多荣誉,侯晶晶更习惯将自己定位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一名普通教师。“我只是个普通人,做了分内的事,荣誉是很偶然的。”

……

文章第一段属于新闻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

【方法小结】新闻脉络既包括整体的布局特点,也包括具体的行文线索,所以我们有必要在新闻阅读中注意辨识行文标识词,如“面对、更、相反、因此、原来、总之”等,这样有助于我们准确地划分新闻的段落层次。

【答案提示】属于导语部分。作用:集中介绍新闻要报道的人物,为整篇新闻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

三、解读新闻主题——评“新闻主旨”

新闻评论有五个特性,即时效性、信息性、现实性、政论性、说理性,作为考场文本,新闻阅读的时效性已基本不能体现,政论性也会有所淡化,信息性又是所有阅读文本所有,所以对新闻社会意义的理解和评价,对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实用效果的探究等就非常重要了。这种题型解答角度很多,但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先谈文本内容“就事论事”,再谈社会时代精神“适当提升”,最后谈自己的见解。做到持之有据、行文有度、言之成理即可。

【典型题型1】新闻短评

【解题验道】(2011·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

本报北京4月28日电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今天宣布,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区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与1990年到2000年的十年之间人口净增长量1 .3亿相比,减少了约5600万人。十年人口数字的变化反映出,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以控制,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同时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加快,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等挑战。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全国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占总人口的49.68%,同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分,人口数量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 (节选自《人民日报》)

请从上述消息中,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

【方法提示】新闻评论要四步走:亮明观点——内引外联(事实,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分析评论(可并列展开、递进展开,也可正反结合;可以析原因、揭本质,也可以谈后果、提措施与方法等)——小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

【答案解析】本题可切入角度很多,如人口变化成绩方面的角度、人口现状面临挑战方面的角度、人口数量排在前五位的省份的角度等。但我们只需按照题干要求自选一个角度,如人口变化成绩方面的角度,写出“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以控制、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等要点即可。

【典型题型2】意蕴探究

新闻阅读探究的是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深入解读文本,结合时代精神,依据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提出自己的见解。我们解答此类问题,也需“四步走”——谈文本现有的(事实、作者态度和情感倾向)、谈社会倡导的(社会价值、时代精神、民族国家利益、民生问题等)、谈人生追求的(人生价值、生命价值、道德价值等)、谈自己认同的(要有理有据)。

【解题验道】(2011·福建模拟卷)

网络热词表达民意反映社会心理

“蚁族闹蜗居,神马驾浮云”,从虚拟世界到现实生活,网络热词已经成为一种醒目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存在,其影响越来越难以忽视。

nlc202309030122

网络热词为什么这么“热”

网络热词是当今人们社会意识和心理的直接反映……

请你举出一个你熟悉的网络词语,谈谈你自己对这个词语的理解与认识。

【方法提示】要先概述相关事实,再适当结合作者的情感倾向和直接评价,分析新闻人物的精神(品质、素质等),最后阐发自己所受的启发(相同、相似或相反)。

【答案示例】神马都是浮云:“神马”是“什么”的谐音。“浮云”的意思即虚无缥缈,转瞬即逝,意为“不值得一提”。这句流行语以调侃的口吻,表现当下人精神生活的一些特点。生活中的压力,让人们身心疲惫,用“神马都是浮云”的抱怨,表达一种无从把握甚至陷入绝望的感觉。但同时,我们又能从中感受到凡事皆浮云的淡定态度,沉重中又透着那么点儿超然和豁达。

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概括,他们犹如蚂蚁般的弱小,但却有着青春梦想。蚁族的出现,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多元,反映了他们的个性;但另一方面体现的却是沉重,反映的是社会公平机制的缺失和他们这一群体的痛苦、无奈与彷徨。

四、解读新闻写法——鉴赏“表现手法”

新闻表现手法从本质上与其它文体的表现手法并无二致,通常可以从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烘托、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等几个角度去考虑。如果在新闻文本中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一般宜结合新闻对象,抓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来分析。

【典型题型】分析语言特色、鉴赏表现手法

【解题验道】(2010·广东卷)

让法律来保护阳光

……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地热能、海洋能等,相对于越用越少、不可再生的煤和石油,这些能源可谓循环往复、取之不竭。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专门立法来保护它们的开发呢?原来这阳光、这风、这些生物等并不自由。我们歌颂阳光的美丽,羡慕风的来去,欣赏生物的多姿,①其实它们受着许多束缚,满肚子委屈。阳光不远万里来到地球,不只是为了红几朵花、绿几棵树,它还能发电、供热,能让汽车跑,能让电灯亮……地球上除人类以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生物,不过它们只是无奈地独处,兰在幽谷无人问,花自飘零水自流,②还有谁知道它们居然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呢

……

请指出画线部分所用的修辞方法,并分析该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方法解析】在分析文本语言时,要从中找出典型例句,从其所用的表达方法和效果两方面加以分析评价。“满肚子委屈”显然是拟人,“还有谁……呢?”是反问。

【参考答案】①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达出可再生能源没有被开发;②用反问的修辞方法强调了人类对可再生能源的不了解。

(作者单位: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

责任编校 彭 琳

区域地理学习方略 篇5

一、高屋建瓴, 把握教材

搞清楚区域地理教材的编排特点, 把握区域地理教材的“脉搏”, 有助于克服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 提高学习效率。

区域地理基本上按照有总到分的知识框架编排。以《世界地理》为例:

总论【地球、地图陆地和海洋等】———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等】

总论部分多为系统地理, 与高中系统地理遥相呼应, 总论是总结概括分区地理知识得来的。分区地理部分的编排同样有明显的规律, 基本上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方面入手 (自然地理讲述区域的范围、位置等特点;人文地理讲述自然资源、经济概况等特点) 。

《中国地理》的编排也是这样的模式。

区域地理教材编排虽有明显的特点, 但学习过程中不能把这些特点和规律视作“灵丹妙药”而完全照搬, 必须结合各个区域的不同地理特色而有所取舍, 灵活运用。

二、有机结合, 相互渗透

在学习区域地理的过程中, 要把总论和分区之间, 初、高中之间结合起来, 相互渗透, 不然学习区域地理就变为记忆初中地理。

初、高中地理结合, 就是利用高中地理中系统知识分析解决初中地理问题。如分析《城市》一节时, 就有这样的问题:我国大城市的分布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分析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利用高中地理《聚落》一节的知识作为分析问题的思路, 知道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有地形、气候等。再结合城市的情况, 很容易得出结论, 如果死记的话, 就无法作答, 因为初中课本没有直接介绍原因。像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

三、总结归纳, 把握规律

学生在学习时只有把握规律, 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因此, 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要学会总结归纳, 找出规律。

如学习我国黄河的凌汛可以总结形成凌汛的条件:河流有结冰期、自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根据这一规律可知, 俄罗斯的叶尼塞河等可能形成凌汛。

再如地形的形成与内外力作用有关, 分析一个地区的地形特征就要从内外力作用入手。日本以山地丘陵为主, 其多火山地震的特点, 是与日本处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有关, 由此总结类似的规律:地处两大板块交界地区多山地、多火山地震的特点。

四、关注热点, 理论联系实际

地理教材更新周期长、速度慢, 因而大量典型鲜活的热点地理材料不能及时地编入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初中地理过程中, 要密切关注热点问题, 并利用这些热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 因此补充时事地理材料是必要的。这样不仅丰富了地理教材, 增加了学生对地理事物的感性认识, 而且能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

五、加强记忆, 奠定基础

高考成语复习方略 篇6

1. 考纲要求。

《考试大纲》要求:“正确使用词语 (包括熟语) 。”该考点包括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成语两个层面, 即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和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

2. 考纲分析。

(1) 成语是人们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 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

(2) 从高考历年考查情况看, 到目前为止, 几乎年年有成语题, 而且考生得分率并不高。

(3) “正确使用成语”的内涵是什么?这句话, 一要正确理解, 二要在做题时正确把握。需要强调的是, 无论理解和使用都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 对成语的考查是词不离句。

(4) 题型一般为选择题, 判断具体语言环境中成语的正误。

二、成语易错类型

1. 误解词语, 造成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 而且许多源自于典故, 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 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此外, 成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就是意义的整体性。我们要透过字面意义去进一步深入理解, 不能想当然或一知半解。否则, 就会误解词义、使用错误。有些成语可以直接从字面去理解;而绝大部分成语需要透过字面意义去探究其内在的含义。如果对成语意义不加推敲, 仅从字面去简单、肤浅地理解, 就会造成望文生义的毛病。

例: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 而且文不加点, 令人费解。

“文不加点”并非“写文章不加标点”, 而是“形容写文章很快, 不用涂改就能写成”。形容思维敏捷, 写作技巧纯熟。如:“他略加思索, 便提起笔来, 文不加点地写下去。”所以前句显然是望文生义, 以为“点”就是指标点符号, 因而造成误用。“点”在这里表示涂改。

常见的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有:不刊之论、五风十雨、大方之家、三人成虎、名山事业、明日黄花、高山流水、求田问舍、表里山河、不名一文、舞文弄墨、对簿公堂 (庭) 、大快人心、屡试不爽、差强人意、万人空巷、光怪陆离、空穴来风、空谷足音、善刀而藏、暴虎冯河、不足为训、不以为然、不以人废言、人面桃花、城下之盟、身无长物、细大不捐、间不容发、罪不容诛、山高水低、前无古人、千夫所指、众矢之的、尾大不掉、师出无名 (兵出有名) 、言不及义、哀兵必胜、曾几何时、江河日下、噤若寒蝉、不赞一词、惨淡经营、计日程功、莫衷一是、身体力行等。

2. 张冠李戴, 造成对象用错。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 如果把握不准, 就容易误作他用。

例: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 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美轮美奂。

“美轮美奂”中, “轮”是“高大”的意思, “奂”是“众多”的意思, 适用的对象应是高大的建筑物而非人物形象。

容易用错对象的常见成语有:巧夺天工、蓬荜生辉、倚马可待、白驹过隙、草长莺飞、风姿绰约、楚楚动人、信笔涂鸦等。

3. 语境不分造成色彩失当。

成语从色彩上可分为感情色彩、谦敬色彩。从感情色彩上又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 从谦敬色彩上可分为谦辞和敬辞。在使用中, 必须辨明色彩, 否则就会误用。

(1) 误用褒贬, 情感错位。

有些成语是有感情色彩的, 使用时, 需要使成语的感情色彩和语境的色彩保持一致, 语境褒则褒, 语境贬则贬, 中性语境则使用中性词。

例: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 一经新闻媒体报道, 就被传得满城风雨, 感动了无数市民。

“满城风雨”:是指城里到处刮风下雨, 原形容重阳节前的雨景, 后比喻某一事件 (多指坏事) 传播很广, 到处议论纷纷。多用于贬义。

(2) 谦敬失当, 不合语境。

词语有谦敬色彩, 遣词用句的时候要注意得体有礼, 对别人要敬, 对自己要谦, 要让词语的谦敬色彩与语境保持协调。

例: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 我们请大家来, 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 大家不必客气, 就姑妄言之吧。

“姑妄言之”, 指姑且随便说说, 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多用作自谦, 用来说别人不恰当。

4. 自相矛盾造成语义重复。

虽然成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准确的, 但还要防止与句中其他词语意义重复或矛盾。

例: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 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不妥, 因为“津津乐道”已经包含了“说”这一动作, 后面再接“谈论”, 语意重复, 改为“兴致勃勃”比较好。

5. 搭配不当造成不合语境。

有些词语还应该注意它的词性、用法, 以及它的词义轻重与语境是否协调。

例:今年春节期间, 镇里举行了一场别无二致的茶话会, 向返乡过节的流动党员们通报了本镇一年来经济发展的喜人形势。

“别无二致”, 指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这里说的是“茶话会”, 缺少比较对象, 使用不当, 应改为“别开生面”。

6. 两栖词语要仔细斟酌。

有些成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含义,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感情色彩, 这称为词语的“两栖现象”。要判断成语运用正确与否, 需根据它的多个含义和色彩去斟酌。

例: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 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 让我们深受教育。

话题作文备考方略 篇7

一、备为炊之米

材料是构成文章的基本要素, 写文章首先要占有材料, 不少学生怕作文、写不好作文, 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写作素材,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就涉及到“米”的问题, 无“米”也就无所谓炊。我认为中学写作教学的主要困难是学生生活面狭窄, 色彩单调, 无材料可写。其实现实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人和事, 更有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 只要学生潜心观察、注意积累, 就一定会占有材料、写好文章。备知识要与备思想结合起来, 在平时作文训练中, 学生不妨以问领写, 从问入手, 想想自己身边发生过的事情, 看看有没有可以采用的熟悉的乃至动过感情的素材;看一看学过的有关课文, 有没有可以吸取的内容;翻一翻政治课上学过的哲学常识, 看看有没有可以运用的基本原理;查一查历史课上学过的中外史实, 看看有没有能为我所用的材料故事;忆一忆平时读过的课外书籍、报刊杂志中思想性文化性较强的内容, 看看有没有可以引用和改造的片断;想一想以往看过的影视作品, 看看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情节;想一想老师讲评过的佳作, 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地方。如果能够像这样从生活到书本全面想一想, 就会发现有很多内容可以写。

备生活则要求同学们平时多多留意身边发生的一切, 重要的一点是将平时所感内容中那些有冲击力、闪光点、动情的或富有启发性的人与事及时地加以整理, 写下来, 保存起来, 以备考试所用。至于备考试技巧, 自不待言, 比如作文中要看到“我”的影子, 听到“我”的声音, 是我的“独一份儿”的, 是“人人身边有, 他人笔下无”的东西。

二、练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一种立体性思维, 即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进行联想的思维方法。其思维呈辐射形向外发散, 往往联想到有新意的内容。发散思维一般可分为:多向思维、侧向思维、逆向思维。训练可有效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尤其是“话题作文”这种形式, 更加突出了发散思维的重要性。吃透话题, 一题多作, 精拟题目, 多头开掘, 打开思路是必须的。有学生以为话题可以有多个话头, 只要相关就行, 其实不然。话题作文构思时, 思维的角度可以视通万里, 伸向大千世界、古今中外, 但绝不是没有限制, 我们应关注话题中的关键字词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比如有这样一个话题, 以“知识是疗救恐惧的药”为话题作文, 许多同学以“知识”为话题来作文, 纷纷走题, 实在可惜。

一个话题在手, 学生可以构思各种文体的具体写法, 可以展开想象, 编述故事, 抒发感想, 思考该如何去完成, 看它适合于什么样的文体, 自己擅长写什么样的文体。当然也可以就一个题目一种文体, 从不同侧面、不同层面来开掘思路, 用笔写下来, 不要只是凭空想象, 然后多作比较, 结合自身情况, 从中选出最佳方案。比如对于“宽容”的话题, 可以这样思考, 如果从外延上构思, “我们可以宽容老师的不足, 可以宽容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 可以宽容同学的不友好”, 也可以想到“对一个人的宽容, 对一个国家的宽容, 对一个民族的宽容”。从内涵上构思, “我们应该宽容生活中的不公, 宽容自然中一株杂草, 一棵歪树, 一抺残阳, 一堆废墟, 宽容生命的风格, 同样也给自己以宽容”。

三、磨生花妙笔

作文两个等级的评分要求, 既是对考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检测, 对考生认知水平和道德情感品质的考查, 又是对考生语言功底的要求, 所以在平时备考时学生要通过多读多思多写富含哲理的、有真情实感的乃至有才识的好文章来磨生花妙笔。清新自然的语言, 永远是作文成功的法宝。语言要考虑文体特点, 记叙文的语言要注重形象性, 议论文的语言要求具有论证性, 不能不伦不类。高考作文还要求语言流畅, 文中至少有一两处亮点,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 去挖掘, 去表现, 才有可能“刺激阅卷人的眼球”。要会引经据典, 化用古诗句及引用名人名言, 要有细节描写和动情点, 修辞使用要确当。

对于偶然所得好句, 学生不妨写下来, 加入收藏夹。平时作文都要当作是练笔的极好机会, 高度重视, 认真对待, 从审题、立意选材、挥笔成文、检查方面逼着自己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当然平时作文不要盲目追求数量, 而要重质量, 特别要重视批改, 俗话说:三分写, 七分改, 一篇好文章要经过写—改—写反复很多次, 所谓“文章不厌百回改”。把一篇习作改上两三遍, 可以请老师同学帮助批改, 也可以与同学互改, 这样既可以找出自己的不足, 以免将不足带进下篇文章, 又可以发现同学的优点, 以有利于自己吸收提高。

老师批改的作文发还后, 可以进行二次创作, 可以在语言上多下功夫, 可以将散句换成整散相间句, 可以将一般陈述句换成比喻句、排比句, 或者正话反说。比如有同学对于“快走”的话题曾这么写道:“超过一个人, 我便获得一分胜利的快感, 胜利的快乐最吸引我!”“我爱广阔的生活, 有许多事等着我去做, 生活中冷落了一些方面, 另一些方面才有充分的热力。”

四、建备考手册

作文备考同其它学科一样, 学生也应该准备相应的专门读物和复习资料, 以提高自己的应战能力, 但鉴于市场上的作文资料较多较乱, 不妨准备一本个人的专用作文复习手册, 将平时所看到的好内容记下来, 比如作文题, 老师上课所讲作文技巧、同学所拟好题目、鲜活的构思思路、精彩的作文片断、相关名言警句、诗词歌赋、寓言漫画等写作资料, 分门别类, 作个索引, 便于以后翻检阅读。也可以准备一个剪报本, 将新近所看的晚报的副刊随笔栏或文摘性报刊内容作剪切。特别提醒一下, 高三各种语文资料上往往有很多精典话题材料, 将它作为备考的材料, 储备到大脑中, 在考试时可作为很好的例证或哲理语言来服务高考作文。

当然, 同学们所做要切合高考作文要求, 比如所选读文章应在八九百字以内, 内容上应是对生活有深刻认识, 见解新颖, 意境深远, 具有启发作用的;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的;是感情真挚, 思想健康, 有个体对生活的积极感悟的;是在思想、形式上有所创新, 材料新鲜, 构思新巧,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有个性特征的。同学们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定向阅读, 也可以根据需要自主阅读。

“口语交际”训练方略 篇8

“口语交际”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抓手,我们必须予以重视,下面谈谈初中阶段“口语交际”训练的一些设想。

一、初中各年级口语交际训练的基本要求

七年级,激发练说的兴趣,鼓励练说的勇气,着眼于训练学生正确、连贯地进行口头表达。要求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话题,养成主动表达的习惯。

要利用以叙述事物和人物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材料,进行朗读、复述、答问、日常说话等基本能力的训练,做到声音洪亮、表达流畅。

八年级,着眼于训练学生准确、生动地进行口头表达。要求学生善于广泛选择话题,养成认真表达的习惯。

要利用以记叙、描写为主要内容的材料,进行朗读、复述、口头作文、讨论、日常说话等基本能力的训练,做到内容实在,表达清楚。

九年级,着眼于训练学生敏捷、严密地进行口头表达,要求学生在话题广泛的前提下提高说话水平,养成认真思考后进行表达的习惯。

要利用以抒情、议论为主要内容的材料,进行发表简单见解、作简单的演讲、进行初步的论辩及日常说话等基本能力的训练,做到有中心、有层次、表达清晰。

初中各年级都要进行严格的普通话训练,都要进行听的训练。

二、初中各年级“口语交际”训练内容

七年级上:以朗读为主,进行普通话口头表达训练。

1. 大胆大声地朗读;2.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3.字字咬准地慢读和速读;4.处理好轻重音;5.注意节奏;6.掌握停顿的方式;7.注意语调;8.提高语音的表现力;9.不同文章体裁的朗读处理(一);1 0. 不同文章体裁的朗读处理(二);11.日常说话方式:作介绍;12日常说话方式:打电话;13.日常说话方式:问候;14.说话基本知识:说话语言要正确;15.说话基本知识:说话语言要清晰。

七年级下:以复述为主进行普通话口头表达训练。

1.片断复述;2.复述梗概或大意;3.按提纲复述;4.全文复述;5.听后复述;6.变化式复述;7.口头作文:片断模仿;8.口头作文:看图说话;9.怎样答问;10.怎样讲故事;11.日常说话方式:接待;12.日常说话方式:谈心之一;13.日常说话方式:谈心之二;14.说话基本知识:说话语言要连贯;15.说话基本知识:说话语言要纯洁。

八年级上:在上学期基础上,继续进行复述训练和口头作文等普通话口头表达训练。

1.扩展式复述;2.接续式复述;3.简评式复述;4.综合式复述;5.口头作文:看场面、情景作文;6.口头作文:即席报道;7怎样进行小组讨论;8.怎样做好大会发言;9.日常说话方式:采访;10.日常说话方式:致辞;11.日常说话方式:批评;12.日常说话方式:表扬;13.说话基本知识:发音要符合说话内容;14说话基本知识:说话要看场合和对象;15.说话基本知识:学一点口语修辞(一)。

八年级下:以口头作文为主进行普通话口头表达训练。

1.介绍式口头作文;2.说明式口头作文;3.描述式口头作文;4.想象式口头作文;5.抒情式口头作文;6.体会式口头作文;7.即席评判式口头作文;8.分角色对话式口头作文;9.日常说话方式:主持;10.日常说话方式:接洽;11.怎样作读书报告;1 2. 说话基本知识,应对的要领;13.说话基本知识:注意文采;1 4. 说话基本知识:学一点口语修辞(二);15.演讲的要领(一)。

九年级上:以论辩为主进行普通话口头表达训练。

1.论辩的基本能力:讲道理;2.论辩的基本能力:谈体会;3.论辩的基本能力:说见解;4.论辩的基本能力:析原因;5.论辩的基本能力:考谬误;6.怎样作活动总结;7.日常说话方式:汇报;8.日常说话方式:提意见;9.日常说话方式:建议;10.说话基本知识:幽默;11.说话基本知识:委婉;12.说话基本知识:学一点口语修辞(三);13.演讲的要领(二);演讲的要领(三);1 5. 演讲的要领(四)。

九年级下:以综合性的内容进行普通话口头表达训练。

1.演讲的要领(五);2.演讲的要领(六);3.演讲的要领(七);4.日常说话方式:争持;5.日常说话方式:商量;6.日常说话方式:宣传鼓励;7.说话基本知识:体态语言;8.说话基本知识:言外之意;9.说话基本知识:形成自己的风格;10.有效的自我训练的方法。

三、初中各年级阅读教学口语交际训练的主要形式

七年级:背诵、各种难度不大的复述、问答、讨论、各种形式的缩、扩、想、联式说话。听记。

八年级:创造性复述、讨论发言、答问、口头作文、各种形式的缩、扩、想、联式说话。听思。

九年级:复述、讨论、评议、随感、口头作文。听辩。

四、初中各年级“口语交际”的课外活动

七年级上:绕口令比赛;抽签式的快读比赛;朗诵会。

七年级下:读后复述比赛;笑话会;故事会。

八年级上:问题抢答;讲述见闻;赛诗会。

八年级下:看图作文;电视(或电影、小说)讨论会;读书报告。

九年级上:演讲比赛;经验交流会;情景表演。

九年级下:即席命题表演;演讲比赛;小组广播剧。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它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因此,我们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应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因为与实际生活相符的交际情境,容易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情绪也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会带着情感、怀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交际情境”,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口语交际”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 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抓手, 必须予以重视。要让学生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交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发展合作精神。

教师工作方略论 篇9

关键词:教师工作方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75-02

教师工作方略,我以为,应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学生发展”,“两个基本点”是“素质教育”与“改革创新”。教育教学工作要始终坚持工作方略不动摇,即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

我国教育事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它要求我们教师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工作方略。教师的工作方略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和生存线,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根本举措,是实现教育“三个面向”的根本保证。学生发展是教育之根本,只有作为国家生力军、主力军——学生发展了,教育才会蓬勃向上,国家才会兴旺发达,人民才会幸福安康,社会才会发展进步。素质教育是教育之方向,是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内在的根本要求,是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怎样培养学生的根本问题,是关系到作为国家的劳动者、建设者、接班人——学生走什么路、怎样走路的根本问题。归根到底,素质教育是立人之基、立人之本,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本质要求。改革创新是教育之动力。要改革那些落后的不适应学生发展的教育体制、教育课程构成体系和教材构建体系,要创造新的适应学生发展的教育体制、教育课程结构体系和教材构建体系;要改革原有的考试制度、评价体系、管理政策,要创造新的合符学生发展、社会需要的考试制度、评价体系、管理政策;要改革不适应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的目标、内容、结构、环节、途径、手段、方式、方法、思想、观念、策略、措施、经验、倾向等,要创造新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和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目标、内容、结构、环节、途径、手段、方式、方法、思想、观念、策略、措施、经验、倾向等。要坚持把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同素质教育、改革创新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事业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那么怎样坚持并实施教师工作方略呢?

首先,要转变观念。任何方面的发展变化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变化,那么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变化核心关键在于学生的发展变化。当然,学生的发展变化不是指几个尖子生、少数学生的发展变化,而是全体学生的发展变化,这是应试教育无法企及的,只有素质教育才能担此重任。因为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人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提高的教育,是追求教育质量整体效益,使受教育者终生受益的教育,是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教育,实质是提高人的质量的根本教育。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坚持并实施教师工作方略,推动教育事业向更高的阶段发展。

其次,要科学协调。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协调好如下一些主要关系:

1.要协调好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只要甄别与选拔(比如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公务员的录取、各行各业的人才任用等)现实需要在,就离不开考试制度。当然,学生也就毫不例外地接受应试需要。既然现实如此,就不应该回避,我们在实施工作方略时必须协调好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当应试教育作为教育内容或手段之一,并与素质教育构成并列或交叉关系时,那么既利于培养人才,又利于选拔人才。

当应试教育作为教育体制,并凌驾于素质教育之上成为主体主导统治地位,与素质教育形成对立关系或使素质教育成为其附庸关系时,那么既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或基础发展。

我以为,只有当应试教育成为素质教育内容或手段之一或某种能力之一,作为恰当甄别与选拔人才的教育功能或手段,包含于素质教育之中并与其构成真包含于关系,那么,才能真正回归并实现我国基础教育“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要协调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关系。基础教育是提高人人素质全面的教育,为其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并为其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素质基础;高等教育是在人人提高全面素质教育的基础上享有的高层次教育,是人人要追求的并为之奋斗的深刻而丰厚的境界教育。

在实施基础教育过程中,有一种思想倾向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有些教师认为,从事基础教育的就抓基础教育,别的如高等教育它不关我们的事。其实这种思想认识是片面的错误的,就是基础教育也不是只停留在原有基础上的,它也有其发展过程,即从基础型到发展型到提高型的发展过程。可见基础教育也是人人得到发展的教育,是儿童、青少年构建智慧步入高等教育的重要基础。因而,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积极主动协调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关系,使学生向更高的方向前进,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3.要协调好教育现实与教育理想的关系。教育现实,是我们改革创新、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工作环境,是我们坚持和实施教师工作方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考虑问题、制定政策、编制方案、教学策略等都不能脱离它,要合于客观实际情况。同时,它为实现教育理想提供现实情境,使之合理化、科学化。教育理想则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要达到的崇高境界,是教育工作者追求未来教育的合理希望,它必须根植于教育现实沃土之中,并必须树立在教育现实基础之上。用它来鼓舞我们教育工作者勇于面对当前的教育现实,积极探索,自主创新,迎接各种挑战,把工作做到合符教育理想要求,让每位学生进入教育理想之境界,使党、国家和人民满意。

4.要协调好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全面发展是学生自身普遍达到的基本要求,在此前提下或基础上实现学生个性发展。个性发展是在全面发展目标定位上可以各有侧重,在内容选择上可以有所不同,在方法运用上可以因人而异,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个性需要,可根据其不同特点和内在需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发展需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个性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5.要协调好继承发展与创新发展的关系。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看到,要么只注重继承发展,而忽视或冷漠创新发展,总认为继承发展要比创新发展更为容易;要么只强调创新发展,而轻视或轻蔑继承发展,总认为创新发展要比继承发展更为有用。其实,这两种倾向都是没有协调好二者关系的典型表现。鉴于此,我们必须认清二者间的关系:继承发展为创新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创新发展准备了必要条件,为创新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智慧之源;而创新发展是继承发展的内在发展趋势,是继承发展的生命延续和完善,是继承发展充满生机的活力之源。在此基础上加以协调,使之互为条件、互为作用,共同推动教师工作方略的贯彻落实。

优化课程资源方略 篇10

关键词:财务管理,目标,确定

财务管理目标是指在一定的理财环境中, 特定的理财主体通过有效地组织、安排财务活动, 正确处理财务关系, 所要达到的目的。财务管理目标定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理财主体的财务活动是否有效, 财务关系是否协调。

1 财务管理目标的意义

在知识经济时代, 正确确定财务管理目标的意义,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 转变财务管理的观念

传统经济中, 实物及货币资本占主要部分, 并且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知识经济时代, 创造企业财富的主要因素由物质资本转向知识资本, 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必须树立新的理财观念。这些观念包括:知识理财观念。即知识资本所带来的企业创新能力及持续发展能力将成为企业在竞争中获胜的主要因素, 知识资本已成为发展经济的首要资本:合作竞争观念。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网络化的发展, 使得企业之间, 一方面加剧了市场竞争, 另一方面又要求企业的理财人员, 通过信息的网络化, 科学技术的综合化进行沟通和合作, 以使各方面的经济利益达到和谐统一, 实现企业间的双赢。

1.2 拓展财务管理的内容

财务管理的内容将由原来对资金的筹集、运用、收益和分配扩展到对人才和知识的投资、储备、运作、收益及风险控制与管理等各个方面。具体包括:对筹资管理的扩展。知识、信息是知识经济时代最主要的生产要素, 企业筹资管理的内容将由原来的筹集“物质资本”扩展为筹集“物质资本”和“知识资本”, 对投资管理的扩展。

2 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应考虑的因素

2.1 主体因素

国内外财务管理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已达成共识: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金。资金总是存在于特定的主体之中, 并以不同形态所表现。

2.2 环境因素

环境是一切事物生存、发展的基础和外在动力, 任何一个事物都离不开特定的环境。理财环境包括:社会制度、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理财目标的确定, 有时甚至决定着一定时期的财务管理目标。

2.3 社会发展阶段因素

进化论认为:社会总是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历经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因此财务管理目标在不同社会 (单位) 的发展阶段是不同的, 从而显现出阶段性这一态势。以企业为例:在初创时期, 为了增加资本积累, 扩大资本规模, 则以利润最大化为导向, 在成长时期, 资本迅速扩张, 则以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权益最大化为导向。

2.4 理财功能因素

理财功能是财务管理在经济管理中应达到的功能, 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内在条件。对财务管理功能认识如何, 将决定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那么如何认识理财功能呢?这主要取决于对财务管理本质的把握, 财务管理规律的认识, 财务管理实践的探索。如果不考虑理财功能, 而一味的谈其目标, 必然是空洞的, 脱离实际的。就如同医生给病人开药不考虑其功能一样, 势必无法达到其医治的目的。

2.5 经营理念及管理人员的操守价值因素

任何目标都是通过人及其活动来实现的, 这一点不容质疑。企业的经营理念是一个企业运作的基本导向和规则。许多企业提出的“以人为本”、“科技为本”等经营理念已渗透到企业整个经营管理之中,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必然受其影响。管理人员的操守价值, 则是因为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决策权, 不同的管理人员操守价值观念不同, 对同一事项所作出的决策可能不一样, 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管理, 最终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

3 财务管理目标的特点

3.1 主客观的统一

目标是人们从事某项活动所要预期达到的目的, 因而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但目标的制定离不开它所处的特定环境, 况且要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 所以又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从这个意义上讲, 财务管理目标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只有主观和客观的高度统一, 才能使得财务管理目标既具有现实性又具有可实现性。

3.2 动静态的统一

物质运动具有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两种显著态势。财务管理目标寓于财务管理活动之中, 是通过有效地组织财务管理活动来实现的。由于任何单位所从事的财务管理活动在一定时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其目标不同, 从而也决定了财务管理目标表现形态在不同发展阶段也有所不同, 但在每一个特定的期间内又是相对稳定的。从而表现出动态性和静态性。这种动态和静态的高度统一也同时决定了财务管理目标具有阶段性和前进性。

3.3 定性定量的统一

定性是从本质、性质的角度来确定财务管理目标。前已述及目标具有总体性, 因而其是一个事物发展的总趋势的抽象概括, 所以只能是定性的分析, 也就决定了不可计量性。但同时财务管理目标又是具体的具有可分解性, 可以把一定时期的总体目标分解为若干具体目标。按照质量互变原理:当某一事物量变到一定程度时, 必然发生质变。因此具体目标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具有可计量性。但在选择计量单位时, 由于目前的财务管理仍然以价值管理为中心, 所以主要表现为货币计量, 但也不排除其他计量单位的辅助使用, 改善货币计量效果, 以增强目标的可控性。

4 财务管理目标的设想

根据财务管理目标的特点, 财务管理目标应为若干子目标所组成的目标体系。其基本框架如下:

4.1 社会总体财务管理目标

从宏观角度看, 把社会作为一个理财主体, 它是由众多经济当事人及其资源构成, 我们可以称其为经济社会。在经济社会中, 充满着利益矛盾和资源的稀缺。如何保证经济社会有效地进行经济运行, 使得经济社会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经济效率最佳, 利益矛盾最小, 社会最公平, 就必然需要确定社会总体财务管理目标。按照福利经济学观点, 判定经济社会经济运行优劣的标准是“全社会帕累托最优状态”, 在此状态下, 社会总体的财务管理目标应为社会福利最大化。

4.2 营利组织 (企业或公司) 的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或公司是各利益主体按照契约关系所组成的集合体。利益主体包括企业所有者、债权人、企业雇员、社会公众、政府等, 它们有着各自的追求。企业所有者主要考虑资本增值最大化:债权人主要考虑偿债能力最大化, 政府主要考虑社会经济贡献最大化, 社会公众主要考虑社会责任和绩效最大化, 雇员主要考虑薪酬收入最大化。这些利益主体, 虽然说追求的目标不同, 但它们共同作用和相互妥协的结果形成企业的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也就是说, 各利益主体都可以折衷为企业长期发展和企业总价值的不断提高, 各利益主体都可以借此来实现其最终目标。所以, 就应将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 并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满足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4.3 非营利组织 (行政事业单位) 的财务管理目标

上一篇:文学麦田的守望者下一篇:大西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