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营养

2024-10-23

术前营养(精选6篇)

术前营养 篇1

营养风险是指现有或潜在的与营养有关的因素,可能导致患者特别是手术患者不利结局的风险,而不以营养不良为最终结局[1]。因此,营养风险的范围已远超过营养不良或不足,包括对营养状况有潜在影响的因素。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容易出现基于营养不良的营养风险现象,与胃肠道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相关,并影响到患者手术治疗、相关化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远期生存及康复[2]。营养不良不仅损害患者机体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降低免疫力,而且大大影响患者创伤愈合,增加感染或死亡的发生率以及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3]。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于营养不良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因此,营养风险筛查(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NRS)将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研究选用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推荐的NRS2002 为标准,筛选出存在或不存在营养风险的结肠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其临床结局的影响,从而为临床营养支持的合理实施提供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经胃镜或结肠镜取活检,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或结直肠癌的患者;年龄18~75 岁;术前影像学检查未发现明显的远处转移,肿瘤局部预期可切除;无不可耐受手术的心肺功能障碍;未进行新辅助放化疗。

1.2 患者资料

回顾性研究2015 年1 月-2015 年12 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普通外科行根治性切除的436 例胃癌患者和713 例结直肠癌患者。

1.3 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支持方法

1.3.1 NRS 2002筛查

患者入院后24 h内(行营养支持前)检测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白蛋白(plasma albumin,Alb)和前白蛋白(Prealbumin,PA)。营养风险筛查包括初筛和终筛:初筛包括4项:近期体质量下降、近期进食量、目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疾病严重程度或预测其他营养不良风险。如果有1个问题存在,即进入终筛,包括营养状况评分(0~3分)、疾病严重程度评分(0~3分)和年龄评分。>70岁则年龄评分为1分。最后将3项分值相加为总评分,如总评分>3分,则提示患者存在营养风险[4]。术前肠内营养干预为口服肠内营养(雅培安素粉)200 g/d。术后常规予以静脉营养3 d。

1.3.2术后常规营养支持治疗

术后72 h内复查Hb、Alb和PA,根据上述结果,再行NRS 2002筛查,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吻合口瘘、出血、肠梗阻、腹腔脓肿、切口感染及死亡)和术后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独立样本比较的t检验和配对样本比较的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成组 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36 例胃癌患者中205 例术前存在营养风险(≥3 分),其中行术前营养支持183 例(营养支持组),未行术前营养支持22 例(未行营养支持组);术前不存在营养风险231 例(<3 分),其中行术前营养支持58 例(营养支持组),未行术前营养支持173 例(未行营养支持组)。在胃癌患者中,无论术前有无营养风险,术前营养支持患者的年龄、性别与术前未行营养支持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术前存在营养风险的胃癌患者中,未行术前营养支持的患者术后Hb、Alb和PA水平低于行术前营养支持的患者(P <0.05)(见表2),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亦高于或长于后者(P <0.05)(见表3)。

713 例结直肠癌患者中311 例术前存在营养风险(≥3 分),其中行术前营养支持255 例(营养支持组),未行术前营养支持56 例(未行营养支持组);术前不存在营养风险402 例(<3 分),其中行术前营养支持139 例(营养支持组),未行术前营养支持263例(未行营养支持组)。在结直肠癌患者中,无论术前有无营养风险,术前营养支持患者的年龄、性别与未行营养支持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术前存在营养风险结直肠癌患者中,未行术前营养支持的患者术后Hb、Alb和PA水平与行术前营养支持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5),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行术前营养支持的患者(P <0.05)(见表6),术后住院时间亦长于后者(P <0.05)(见表6)。

(±s)

(±s)

3 讨论

3.1 营养风险筛查的必要性

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因长期胃肠道炎症、溃疡、出血或梗阻等病理生理学改变,引起消化和/ 或吸收功能障碍,同时肿瘤生长导致相对营养需求增加,直接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5,6]。营养风险是指因目前营养状况和/ 或因应激代谢等临床情况出现营养需求增加或营养摄入相对不足,导致营养需求相对增加从而影响临床结局的风险,且其临床结局往往不是或不单是营养不良[3]。本研究结果显示,47.2%的胃癌患者和70.4%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均前出现营养不良(NRS 2002≥3 分),直接影响患者围手术期的预后。因此,对胃结肠癌患者进行术前营养筛查,从而对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予以适当的围手术期(特别是术前)营养支持,有助于提高患者手术应激能力,对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NRS 2002 评分是基于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调查后,经统计分析得来的筛查工具。大量循证医学表明,基于NRS 2002 评分后的早期营养筛查,对发现营养风险患者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不仅如此,该评分在肿瘤分期、术后并发症及营养支持治疗的预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7,8]。胃肠道恶性肿瘤起病隐匿,起病时间长,确诊时往往经历长时间的营养摄入<营养消耗阶段,而手术应激状态、术后长时间的营养支持不足等因素往往导致患者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进而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和肿瘤的复发、转移[9]。有研究表明,对于营养不良和潜在临床营养风险的患者,适当的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改善大部分患者的临床结局。营养支持治疗不仅能补充日常所需热能及促进正氮平衡,还能促进免疫功能恢复[10]。

有学者研究NRS 2002 评分评定的营养风险与胃肠肿瘤术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显示,与无营养风险患者相比较,有营养风险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明显增多[11,12]。因此,NRS 2002 评分可以作为一项独立的因素来预测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术前存在营养风险胃癌患者中,未行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术后Hb、Alb和PA水平均低于或小于行术前肠内营养的患者(P <0.05),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亦高于或长于后者(P <0.05)。在术前存在营养风险结直肠癌患者中,未行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行术前肠内营养的患者(P <0.05),而术后住院时间亦长于后者(P <0.05),术后Hb、Alb和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该结果同样提示,对于存在营养风险的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营养支持可以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术后营养状况的恢复,进而促进患者的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3.2 营养支持治疗的合理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无营养风险患者在术前行营养支持治疗在胃癌患者中占13.3%,在结直肠癌患者中占19.5%。而统计结果表明,无营养风险患者术前营养支持治疗对术后NRS评估、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术后住院时间的影响无明显意义。营养支持需要适应证,营养筛查及营养评价是营养治疗的前提。

营养支持治疗方式的和制剂的选择[13]:静脉营养的发明和使用可为肠道功能障碍患者,特别是围手术期患者提供营养支持治疗。目前,营养支持的原则是采用全营养支持治疗,首选肠内营养,必要时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当肠道功能严重受损时,选择使用肠外营养。肠内营养制剂类型按用途可分为:①口服补充饮食;②部分预消化多聚体饮食,如本研究中患者术前使用肠内营养制剂(雅培安素粉);③特殊饮食;④特殊疾病饮食。而肠外营养的制剂主要包括:①脂肪制剂,包括长链、中长链、结构脂肪乳;②氨基酸制剂,包括精氨酸、谷氨酰胺和牛磺酸。该结果与本研究中术后肠外营养一致。

3.3 营养指标选择的可行性

临床上常以实验室检查的Hb和Alb水平判断患者大致营养状况[14]。而Hb与Alb水平仅能客观推测患者1 个月以前的营养状况,对于肿瘤发展迅速的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尤其是合并出血、梗阻、穿孔等合并症的患者,其推测效力低下。PA是能最快反映患者营养状况的指标,其半衰期仅为2.5 d,动态观察其水平变化可作为调整能量及蛋白供给量的依据,但因其容易受到急性炎症的影响,故不能用于对疾病急性期的评估。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也能较敏感地反映内脏蛋白的消耗,其半衰期为8~10 d,但因其与体内铁的贮备有关,在贫血的状态下会升高,同时受到患者感染、肝肾功能状态等因素的影响,故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朱磊等[15]在回顾性研究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状况时认为,存在营养风险结肠癌患者术前行营养支持后,Hb、Alb、Tf和PA水平高于未行营养支持患者,且前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后者。但Tf检测尚未在临床上广泛开展检测。因此,本研究着重Hb、Alb及PA水平与NRS 2002 评分结果相结合,取得较好的效果。

3.4 营养风险筛查与肿瘤远期预后的相关性

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同时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为患者进一步辅助化疗或其他相关治疗提供机会。反而对于术后出现并发症、术后营养状况差的患者,后续的辅助治疗必然受阻[12]。然而这两者之间的差异性是否会影响患者远期的生存率,还需要大规模的临床研究。笔者将对本研究中患者进行随访,并对其营养状况进行长时间多次的营养风险筛查,以期探求NRS 2002 与肿瘤远期预后的相关性。

值得强调的是,在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的围手术期评估中,NRS 2002 能作为一项独立性的评判指标,预测患者术后并发症。同时,术前营养支持治疗能有效改善存在营养风险的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

术前营养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择期手术的胃肠癌患者480例, 其中, 男231例, 女249例, 年龄45~82岁, 平均为 (56.9±4.1) 岁。174例为胃癌, 306例为结直肠癌。

1.2 营养风险筛查

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 并收集患者近3个月内体重变化情况及近1周内的饮食情况。入院24 h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 筛查方法按照NRS2002进行, 评分方法, 见表1。

1.3 统计方法

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 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计量资料, 经t检验;以率 (%) 表示计数资料, 经χ2检验。

2 结果

2.1 营养风险筛查结果

该组480例患者中, 有141例 (29.4%) 患者营养不足, 其中, 73例为胃癌, 64例为直结肠癌。187例 (39.0%) 有营养风险, 即NRS2002得分≥3分, 其中, 胃癌发生率为50.6% (88/174) , 结直肠癌发生率为32.4% (99/306) 。

2.2 营养风险与并发症的关系

根据是否具有营养风险将480例患者分为有营养风险组 (187例) 和无营养风险组 (293例) , 有营养风险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营养风险者 (P<0.05) , 见表2。

2.3 营养支持对并发症的影响

在有营养风险患者中, 营养支持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未用营养支持者 (P<0.05) , 见表3。

在无营养风险者中, 应用与未应用营养支持的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胃癌患者应用营养支持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 (P<0.05) , 见表4。

3 讨论

胃肠癌患者因胃肠道受损、肿瘤相关性恶液质以及进食量减少等原因, 可引起营养不良[3]。国内相关研究资料显示, 胃癌以及结直肠癌患者的营养发生率分别为40%~70%及27%~40%[4]。该组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50.6%和32.4%, 与余雪梅[5]等人研究报道相似。该组293无营养风险者中, 有148例患者应用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 其中, 72例 (48.6%) 胃癌患者, 76例 (51.4%) 结直肠癌患者。提示在胃肠外科存在不合理营养支持情况, 主要是由于临床医生缺乏正确的营养风险筛查意识, 或在营养支持前未进行正确的营养状况评估等。

相关研究报道[6]显示, 营养风险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该研究显示, 有营养风险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营养风险者, 支持上述观点。此外, 有营养风险患者在应用营养支持后,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 而在无营养风险患者中, 实施营养支持后, 并发症发生率并无显著降低。证实术前营养筛查以及合理营养支持护理对改善胃肠癌患者的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在无营养风险患者中, 胃癌患者应用营养支持后并发症发生率较未行营养支持者显著降低, 在结直肠癌患者中无明显影响。故认为对于无营养风险的结直肠癌患者, 不建议行营养支持, 而对于无营养风险的胃癌患者, 则需更加详细、全面的营养评价以及手术应激评价, 以确定是否实施营养支持。

根据营养风险筛查结果, 认为对于NRS评分在3分以下且无需进食患者, 可予以早期膳食指导。对于偏瘦患者, 应多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以及低渣半流质饮食;而身体肥胖患者, 应予以低脂、高蛋白饮食。部分患者因疾病及手术原因, 在术前需限食或者禁食, 其对于营养的需求更大[7]。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在术前予以补充药理营养, 如在术前晚予以口服1 000 m L10%的葡萄糖溶液, 术前3 h予以加服500 m L, 可减轻患者的术前口渴以及焦虑等状态, 降低术后胰岛素抵抗, 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8]。对于因梗阻或者呕吐等而需禁食者及营养不足者, 可予以静脉输注肠外营养制剂, 能量供给>42 k J/kg, 维持5~7 d。在营养支持前, 除进行NRS评分外, 还应充分评估患者的个体情况, 尤其是有内科合并症者, 例如术前高血压者应予以降压药物, 并予以低脂、低盐饮食;合并糖尿病者, 应合理调整饮食以及胰岛素用量;对于低蛋白以及贫血患者, 在予以高热量、高蛋白营养、肠内或肠外营养素补充外, 还应予以补充血浆、白蛋白或输血等[9]。

综上, 胃肠癌患者的营养风险较高, 且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关。采用NRS2002筛查术前营养风险, 加强患者的综合情况评估, 有利于指导临床合理进行营养支持护理, 改善临床预后。

参考文献

[1]方玉, 辛晓伟, 王艳莉, 等.胃肠肿瘤外科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支持调查[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11, 19 (6) :368-371.

[2]贾震易, 秦环龙.胃肠肿瘤患者营养风险与营养支持调查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1, 18 (12) :1254-1258.

[3]李巍, 彭南海.加速康复外科的胃肠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理念和护理[J].肠外与肠内营养, 2009, 16 (6) :383-384.

[4]杨平, 陈博, 伍晓汀, 等.胃癌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及临床营养支持现状调查[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1, 18 (6) :620-624.

[5]余雪梅, 曾凯宏, 刘力, 等.普通外科住院病人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支持应用状况[J].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1, 18 (4) :238-240.

[6]陈凤姣, 李淼, 李佳昕, 等.大肠癌患者术前肠外营养支持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学报, 2010, 17 (9) :47-49.

[7]向双琼.肠内营养在胃肠外科术后的早期应用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 (21) :1979-1980.

[8]王敏.胃肠外科术后肠内营养的早期应用及护理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 (3上旬刊) :1421-1422.

术前营养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单纯性结肠癌行根治性手术的病人60例,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33~79岁,平均57.5岁。无明显心、肺、肝、肾功能障碍,无严重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普通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病人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

2.2 方法 实验组予术前用能全力进行营养支持(125.52kJ·kg-1·d-1含氮量0.2g/kg),术前采用口服或管饲服入能全力30ml/kg。术后(4~24h)根据病情来用鼻胃管或术中细针穿刺置管,以输液泵经营养管泵入。初始速度30ml/h,之后每4~6h视患者耐受情况加滴速至100~120ml/h,直至达到总量30ml/kg。一般术后3d即达每日需要量,共5~7d,视肠功能恢复情况5~7d后逐步经口饮食,并减少能全力的量,术后9~10d去除肠内营养管,造瘘口数日内自行闭合。按照病人平时饮食习惯,家属自配或自带饮食的为普通组(对照组),营养师会给予营养指导,对不能正常进食的病人用水果搅拌机自制匀浆膳管喂服入。这组病人能量,蛋白质、纤维素等营养成分受病人胃口、食物种类和成分等影响,存在很大的不定性。

2.3 监测指标 分别测定两组病人入院时、术前1d和术后1周的体重(kg)、上臂围(cm)、血清白蛋白(g/L)、血红蛋白(g/L),观察两组病人排气时间,并发症(如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腹腔感染,腹泻,肠漏,死亡等)的发生率。营养指标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对比采用t检验,此次数据由PEMS3.1软件系统计算结果。

3 结果

3.1 营养指标监测结果 见表1。

3.2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见表2。

3.3 术后平均住院日 实验组为(9.6±4.7 )d,普通组(11.4±3.5)d为短,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3.4 费用分析 以出院结算为终点,实验组比普通组平均每例节约2448元。见表3。

4 讨论

临床上结直肠手术后患者通常要肛门恢复排气后进食,研究证明,胃功能手术后2~3d恢复正常,大肠功能3~5d恢复正常,小肠功能则6h即可恢复,根据这一特点使结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成为可能。

胃肠道肿瘤的病人主要表现为蛋白质能量缺乏型的营养不良,营养状况的粗略评估指标是近期体重下降、全身组织减少、皮下脂肪减少,进一步检查是测定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它们都是营养评价的一项指标。机体免疫功能与营养状况有密切关系,由于恶性肿瘤患者常伴有消瘦、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对癌症患者补充某些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氮源能量都会增加免疫功能。从本实验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为伴有营养不良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前术后早期补充营养制剂能全力后,体重、血红蛋白均有所升高,臂围、血清白蛋白均有明显升高,能改善营养状况,促进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和促进伤口愈合。

笔者此次设计的方案是在术前采用能全力进行营养支持,术后早期(4~24h)内开始提供能全力,遵循从少到多,由慢至快,由稀到浓的原则,使肠道更好地适应。EN的优点是可减少肠道菌群移位,降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EN的另一常见并发症是腹泻,本研究使用含有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每100ml提供1.5g大豆多糖纤维等6种膳食纤维成分,在结肠经厌氧菌酵解,可生成短链脂肪酸(SCFA),而结肠粘膜上皮细胞能量需要70%是由SCFA提供的,SCFA是结肠粘膜重要的代谢能源底物,也能够促进水电解质的重吸收,注意营养液的滴速、温度,适量、合理使用抗生素,就可有效地控制腹泻。本实验两组病人都实行了每次输注前后均以温开水冲洗管道,并妥善固定,以防扭曲和滑脱,未发生吻合口瘘。

由于肿瘤疾病的特殊性,本研究术前营养支持时间不长,短时间的营养支持并不能完全纠正肿瘤病人所伴有的营养不良,但此次研究中术前合理营养支持,可提高结肠癌病人对于手术创伤的耐受性,使并发症发生率减低。因此围手术期合理的营养支持,对于行结肠癌手术的病人是必要的。肠内营养优于肠外营养国内外早已有很多报道,本研究进一步表明,有规律地早期补充肠内营养制剂可减少平均住院日,降低费用,提示了术前营养支持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较优、较经济的方案。

摘要:目的:探讨结肠癌者术前采用含有膳食纤维的能全力对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结肠癌行根治性手术的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予术前采用能全力进行营养支持(125.52kJ.k-1.d-1含氮量0.2g/kg)为实验组,采用普通饮食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入院时、术前1d及术后1周营养相关指标。观察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况的改变及并发症,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情况。结果:营养指标如臂围术后1周,血清白蛋白术前1d和术后1周均有明显改善,P值<0.05,其它营养指标如体重、血红蛋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P值>0.05,差异不显著。结论:有规律地早期补充肠内营养制剂可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均可降低,提示术前营养支持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较优越、较经济的方案。

关键词:术前营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结肠癌

参考文献

[1]黄常学.胃肠道恶性肿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学,2003,4(2):51-52.

[2]王渊?,张阳德.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J).实用医学杂志,2005,21(8):804-805.

[3]吴文溪,许勤,等.结直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前瞻性研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9,12(7):1-5.

术前营养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入院胃肠道肿瘤患者100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38例,年龄36~79岁,平均年龄(55.8±4.1)岁。入组病人均符合下列条件:⑴无严重心、肺、肾功能异常;⑵年龄小于75岁;⑶结直肠癌择期手术,术前无肠梗阻,顺利完成根治性切除术;⑷无代谢性疾病。据营养支持的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将采用传统肠内营养支持法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传统肠内营养基础上术前口服能全力肠内营养支持的50例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手术前3天起口服传统流质饮食。术前禁食16h,当晚清洁洗肠。观察组手术前3天开始口服能全力,能量4184k J/L,渗透压250m Oms/L,1000ml中含蛋白质40g、脂肪39g、碳水化合物123g、纤维素75g;输注方法:术后第1天应用输液泵输500ml(100ml/h),术后第2天输1000ml(120ml/h)第3天输1500ml(120ml/h),不足液体用5%葡萄糖水补充,营养液温度由输液加热器控制在37℃~38℃左右。可适当饮水禁用其他食物。同时口服甲硝唑(哈尔滨泰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10113)及庆大霉素(四川大冢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110522),当晚清洁洗肠。

1.3 观察指标

1.3.1 术前洗肠次数、肠道清洁程度按术中观察到的肠内清洁程度分为三级。Ⅰ级(良好):结直肠内清洁,无粪水及粪渣;Ⅱ级(基本满意):结直肠内有少量粪水,无需或只需简单处理即可行肠吻合;Ⅲ级(不满意):结直肠内有较多粪水及粪渣,需进一步清理以满足一期吻合。

1.3.2 安全性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洗肠时患者出现头晕、心悸及虚脱等不良反应;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如切口感染(判断标准:切口明显红肿,而且渗液或抽吸液菌培养阳性);肺部感染(判断标准:有明显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咳痰≥3天;术后肺部X线检查阳性)。

1.3.3 营养指标肠道准备前(术前第3天)及肠道准备后(手术当日清晨)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及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和前清蛋白。

#P<0.01与对照组肠道准备前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windows版)进行统计分析。各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表示,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两组病人均无手术死亡,均无发生吻合口漏,切口感染率和腹腔内感染率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免疫、营养指标肠道准备前与术后差异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各免疫、营养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各免疫、营养指标较肠道准备前有显著下降(P<0.01);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含量及氮平衡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肿瘤病人的免疫功能和营养状态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况且术前禁食、导泻及营养补充不足,又会加重病人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下降,影响术后康复[3]。营养不良的患者常伴有低蛋白血症,往往与贫血、血容量减少同时存在,使患者耐受失血、低血容量的能力降低[4]。低蛋白状况可引起组织水肿,影响愈合;营养不良的患者抵抗力低下,容易并发感染[5]。因病致体重下降>20%,术后感染率会增加3倍,因此术前应尽可能予以纠正。如果血浆白蛋白测定值在30~35g/L,应补充富含蛋白质饮食予以纠正;如果低于30g/L或转铁蛋白<0.15g/L,则需通过输入血浆、人体白蛋白制剂或行术前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纠正[6~7]。病例选择术前肠内营养支持的目的在于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其对手术创伤的承受能力,减少或避免术后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因此,术前肠内营养治疗需达到正氮平衡和增加体重。在选择病例时,需从病史、化验、人体测量指标等作出营养评价[8]。如体重下降多于5kg或3月内多于10%,血清白蛋白少358儿,PNI(营养预后指标)大于50%者,应考虑有中度以上的营养不良,术前需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常见的疾病包括:肿瘤性疾病,特别是胃肠道肿瘤以及非肿瘤性疾病如肠道炎症性疾病、放射性肠疾病等和大面积烧伤等,在其胃肠道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时,宜首选肠内营养[9~10]。本研究探讨术前肠内营养支持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组免疫、营养指标肠道准备前与术后差异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各免疫、营养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各免疫、营养指标较肠道准备前有显著下降(P<0.01);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含量及氮平衡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管清洁度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术前肠内营养支持能明显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状况。

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肠内营养支持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入院胃肠道肿瘤患者10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采用传统肠内营养支持法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传统肠内营养基础上术前口服能全力肠内营养支持的50例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于术前1d及术后第8天测量体重,抽取静脉血测定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含量,并于第8天留取患者24h尿测定尿素氮,计算氮平衡。结果:两组免疫、营养指标肠道准备前与术后差异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各免疫、营养指标较肠道准备前有显著下降(P<0.01);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含量及氮平衡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肠内营养支持能明显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状况。

关键词:术前肠内营养,胃窦癌,术营养状况,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

参考文献

[1]许剑民,何连齐,吴新华,等.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前肠内免疫营养支持[J].中华消化杂志,2005;25(1):19~22

[2]李树霞,李秀芬,陈凤萍,等.恶性肿瘤营养不良患者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3):504~505

[3] Bossola M,Pacelli F,Rosa F,et al.Does nutrition support stimulate tumor growthin humans?[J].Nutr Clin Pract,2011;26(2):174~180

[4] Vaithiswaran V,Srinivasan K,Kadambari D.Effect of early enteral feeding afterupper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J].Trop Gastroenterl,2008;29(2):91~94

[5] Takeuchi H,lkeuchi S,Kawaguchi Y,et al.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erioperativeimmuntrition for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J].World J Surg,2007;31(11):2160~2167

[6]王凤英.疾病状态下的低蛋白血症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11):1613~1614

[7]汤飞.普外科合并低蛋白血症危重患者全肠外营养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8):3435~3436

[8]宋飞翔,崔玉梅,韩春红,等.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肠功能的影响评价[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7):1252,1247

[9]刘青,熊爱华,郑明英.肠内营养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2;2(4):64~65

术前营养 篇5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8月—2009年6月本科收治的结直肠患者48例,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37~78岁。随机分为2组,即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24例,2组患者均为结直肠癌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经病理证实,无严重营养不良,无严重的心、肝、肺、肾等伴随症状,无明显胃肠道梗阻症状。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及术前营养状况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试验组:于手术前3 d起,使用肠内营养制剂能全素(Nutrison纽迪希亚制药有限公司)替代传统流质饮食,为粉剂,每听430 g,温开水溶至2000 ml,提供热量8400 kJ,蛋白质80 g,脂肪78 g,糖类246 g,各种维生素、矿物质,pH值为6.8,渗透浓度为320 mmol/L,患者每天分4~6次口服,禁止其他食物,可自由饮水,术前禁食12 h,术前常规清洁灌肠。对照组:于术前3 d起,传统流质饮食(粥汤、菜汤等),术前禁食12 h,术前常规清洁灌肠,其他准备工作2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①术中肠道清洁度分为3级:1级,肠腔清洁,少许清亮黏液;2级,有少量黄色粪水,无残渣;3级,有成型粪便。②观察术后肠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情况。③肠道准备前与术后第1天,检测患者淋巴细胞总数和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指标。

2 结果

2.1 术中肠道清洁度情况

试验组23例1级,1例2级;对照组1级20例,2级4例。均满足手术对肠道清洁度的要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2组肠道清洁度相似。

2.2 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

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试验组为(71.10±7.12)h,对照组为(73.2±7.31)h,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术后感染性并发症情况

2组患者均无手术死亡。对照组术后感染性并发症3例,其中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试验组发生切口感染1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营养指标比较

2组肠道准备前营养评定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肠道准备前营养评定指标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指标与肠道准备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同时这几项指标术后与试验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1。

3 护理

3.1 营养状况的评估

监测水、电解质变化,正确评估患者营养状况是进行营养支持的前提,也可了解机体对营养支持的反应及营养素供给是否恰当[1]。可通过监测患者体重、三头肌或腹壁皮肤折皱厚度、血清蛋白、氨平衡来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及时调整营养素供应量;同时注意水、电解质的变化,防止失调引起的并发症。

3.2 心理护理

向患者详细说明术前肠道准备的重要性,予肠内营养能全素的目的,使患者减轻心理负担,配合治疗护理。

3.3 一般护理

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能全素,能全素430 g用温水溶至2000 ml搅拌均匀后放置在4 ℃冰箱内,分4~6次服用,24 h内服完,用前加温至40 ℃左右,也可以每次用40 ℃左右温开水200 ml加入能全素8匙,搅拌均匀后慢慢饮用,同时可根据自己的口味添加调味剂。

3.4 病情变化的观察

观察患者有无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准确记录排便时间及大便的颜色、性状。

4 讨论

结直肠癌手术的术前肠道准备工作十分重要,目的是要清除肠道的粪便,减少肠道内的细菌数和并发症的发生[2]。传统的肠道准备方法包括灌肠法和口服导泻法。这些方法均要求术前数天限制饮食,将会造成能量、维生素和蛋白质等摄入和合成不足,加重患者的营养缺乏,削弱防御感染的能力,此外,饮食限制,每日3次以上的腹泻及术前反复的灌肠,不仅易导致水和电解质的紊乱[3],还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和不适,特别是年老体弱患者难以接受,甚至发生虚脱。本研究采用术前3天口服肠内营养制剂能全素做术前准备。能全素是一种肠内营养支持配方,可在胃肠道内完全吸收,无膳食纤维存在,饮用后肠道内无食物残渣存在,从而有清洁肠道的作用;不含乳糖,避免部分患者由于乳糖引起的腹泻,而且味道可口,可直接饮用,易被患者接受。采用非禁食的方法作术前肠道准备,具有符合生理过程的特点,可促进肠蠕动,有助于维持胃肠黏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促进肠黏膜细胞的增生、修复,维护肠黏膜屏障,防止细菌易位,减少肠源性感染发生[3]。结直肠癌患者以口服肠内营养制剂能全素做术前肠道准备,不仅能保证良好的肠道清洁度,便于手术,而且给患者提供足够的热量和各种营养素,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增强手术耐受性,提高手术成功率,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隋芳,彭南海、肠瘘患者肠内营养实施途径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9(6):1-2

[2]梁洁云,刘东滨,范华迪.肠内营养制剂在结直肠癌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2,10(2):109-111.

术前营养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4年6月收治入院的50例直肠癌的患者, 50例患者均经过临床症状和病理诊断为直肠癌, 手术方式均为直肠全系膜切除的直肠癌前切除术。本组50例患者, 男26例, 女24例, 年龄25~82岁, 平均年龄 (55.4±13.1) 岁。术后吻合口瘘的诊断标准为:出现发热、下腹部疼痛, 盆腔引流液为脓性或粪性或气体, 出现直肠阴道瘘, 用造影剂灌肠X线检查可帮助确诊。

1.2 方法

实施手术前详细询问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吸烟史、近期饮食和体重变化, 术前进行血清白蛋白和血清血红蛋白的检测、并详细询问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方案了解并同意, 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术前口服庆大霉素和甲硝唑及进流质3d, 术前1d晚上清洁灌肠、手术日晨灌肠1次。手术的方法为直肠全系膜切除的直肠癌前切除术:先从外侧或中间进入将乙状结肠游离开, 显露并对肠系膜下动静脉进行结扎, 结扎位置分别距主动脉和脾静脉1cm处, 然后进行淋巴结清扫。直视下用电刀进行锐性分离, 直到全部的直肠系膜被游离开, 注意游离过程中不要伤到盆筋膜和自主神经。手术过程中不能对肿瘤进行牵拉及压力性的动作, 以免肿瘤种植。用双吻合器技术重建消化道, 扩肛, 远端直肠用络合碘溶液进行多次冲洗, 然后将端端吻合器抵钉座荷包缝合于近端肠管内, 将圆形吻合器插到直肠远断端闭合处, 吻合器与钉座对合良好并且没有系膜进入后切割并吻合。术后进行常规盆腔引流, 抗炎、补液, 如果引流管引流不畅给予生理盐水进行冲洗。观察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情况, 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1.3 观察指标

性别、年龄、术前吸烟史、糖尿病史、术前血清白蛋白浓度、术前血清血红蛋白浓度、肿瘤大小与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关系。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7.0软件对表中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χ2, 单因素分析用t检验比较各组间的差异,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性别、年龄、术前吸烟史与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关系

吸烟史、性别、年龄与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几率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情见表1。

2.2 糖尿病病史、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浓度和肿瘤大小与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关系

患者术前有糖尿病病史、术前血清白蛋白<35g/L、肿瘤病灶直径>5cm是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 (P<0.05) ;而术前血清血红蛋白<100g/L与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没有必然的联系, 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情见表2。

注:与无糖尿病比较, *P<0.05;与血清白蛋白<35g/L比较, #P<0.05;与肿瘤病灶直径<5cm比较, ΔP<0.05。

3 讨论

直肠癌是消化道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 由于外科技术和解剖学的发展, 直肠癌的治疗效果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5]。直肠全系膜切除的直肠癌前切除术是治疗直肠癌最有效的手术方法, 它使患者的肛门得以保存[6]。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但术后并发吻合口瘘一直是最严重的并发症[7]。临床上一些资料显示, 排除其他因素, 患者术前是否存在营养风险也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有着密切的联系。吻合口瘘的发生给患者增加了痛苦, 并且治疗费用不低, 为了预防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 正确评估正确的评估这些风险因素是治疗的关键[8]。

营养风险是指与营养因素有关的出现临床并发症的风险, 而不是仅仅是出现营养不良的风险, 它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 本组实验只选择了几个代表性并且容易测量的指标。而本组表1中的数据已经可以看出, 吸烟史、性别、年龄与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几率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说明可以抛开这些因素, 而进行表2的实验, 实验结果会更有可信度。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患者术前有糖尿病病史、术前血清白蛋白<35g/L、肿瘤病灶直径>5cm是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 (P<0.05) ;而术前血清血红蛋白<100g/L与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没有必然的联系, 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这也说明了, 糖尿病使患者的饮食结构跟一般人不同, 肿瘤过大、血清白蛋白浓度过低使患者的免疫力低下造成的营养不良都可以影响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并影响预后。因此加强营养支持在直肠癌的治疗方面非常重要, 可以改善患者的身体代谢, 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提高手术、化疗和放疗的耐受性。和营养相关的因素还有很多, 由于研究条件有限, 只能进行本组实验的这几项, 条件成熟后会进行更多的研究。

总之, 术前血清白蛋白低浓度、肿瘤较大、有糖尿病史这些和营养相关的因素和患者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有着紧密的联系, 术前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将这些风险因素控制到最低, 才能产生更好的手术效果, 进一步防止吻合口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洪, 胡彦锋, 刘浩, 等.术前营养风险评分与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关系[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3, 16 (6) :552-554.

[2]Jie B, Jiang ZM, Nolan MT, et al.Impact of nutritional support on clinical outcome in patients at nutritional risk:a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 Baltimore and Beijing teaching hospitals[J].Nutrition, 2010, 26 (11-12) :1088-1093.

[3]张长山, 蔡丰波, 魏东.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分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29 (4) :269, 271.

[4]曹煜, 金伟森.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基层医药, 2012, 19 (22) :3466, 3469.

[5]Kang CY, Halabi WJ, Chaudhry OO.Risk Factors for Anastomotic Leakage After Anterior Resection for Rectal Cancer[J].JAMA Surg, 2013, 148 (1) :65-71.

[6]周灿, 陈武科, 何建军, 等.国内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31 (1) :115-121.

[7]冯超, 姚若全, 黄飞舟, 等.直肠癌前切除术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1, 31 (5) :908-910.

上一篇:康明斯柴油机下一篇:恒压供水控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