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权确权

2024-09-20

使用权确权(精选4篇)

使用权确权 篇1

摘要:在当前开展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中存在着违法用地、产权不清晰、1户多宅、跨区域购房等问题, 这些问题与宅基地使用权有效行使不相适应。要加强宣传发动, 加强土地权属争议调处, 并注重宅基地的管理和登记的政策研究, 制定可行的政策与措施。

关键词: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存在问题,对策

1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存在的问题

1.1违法用地

农村宅基地违法用地存在2 种情况:少批多占;未批先建。目前, 农村宅基地少批多占和未批先建的情况普遍存在,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管理的松懈, 有些至今尚未依法进行处理, 严重制约着加快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的工作步伐。

1.2产权不清晰

农村宅基地产权不清晰, 主要体现在祖传房屋和集体统一安排的宅基地。产权不清的老房子, 没有申请土地登记, 大家相安无事, 和睦相处, 一旦申请土地登记, 原来没有显化的纠纷和矛盾, 可能随着确权而显化出来, 所以产权不清晰的房屋, 村民怕因确权而引发矛盾, 宁可不申请土地登记。由于产权不清晰, 土地难以分割登记, 目前, 农村还存在部分祖传房屋至今尚未进行土地登记。

1.3土地权属纠纷

《土地登记办法》规定, 土地权属有争议的, 不予登记。农村宅基地存在土地权属纠纷尚未解决的主要原因:农民自觉申请土地权属纠纷调处的积极性不高。农民也知道毗邻之间存在权属纠纷, 就无法申请土地登记, 邻里之间调解不成而进一步激化矛盾;权属纠纷调解不成而引发官司和难以支付诉讼费用。政府部门调解力度不够, 使有些多年的权属纠纷案件至今还悬而未决, 造成土地登记无法进行。

1.4农村跨区域购房

根据我国的现行法律规定,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只能在本集体经济成员内流转, 严格禁止不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间流转, 所以农村跨行政村购买房屋, 目前还不能办理宅基地使用权变更登记。但国家法律规定房产可以转让, 因为房屋所有权属村民私有, 地随房走, 其实村民转让了房产的同时也包括了地产。

1.5农民不愿主动申请登记

农村宅基地登记申报中, 农民自愿申请土地登记积极性不高, 主要原因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部分农民外出打工或经商, 有些已经在其他地方安家落户, 甚至无法联系, 给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带来被动;由于我国现行法律规定,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不能单独流转, 不允许出让、转让、抵押。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 登记不登记对他们没有多大意义;部分农民思想观念陈旧, 没有充分认识到宅基地登记的重要性, 有些农民甚至出现重视房屋产权的登记而轻视土地使用权的登记。

2 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2.1做好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政策宣传工作

政府做好开展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的宣传发动工作, 建立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宣传发动领导小组, 加大宣传和工作力度, 争取广大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让广大农民群众深刻认识宅基地登记的重要性, 增强农民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积极参与宅基地登记发证申请, 在全社会形成凭证管地、依法用地的社会氛围。

2.2完善基层土地管理工作准则和人员配置解决违法用地等问题

对宅基地违法用地、权属存在争议、产权不明晰的, 要按照《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处置方法》依法处置, 关于复杂疑问的权属问题, 各基层所要积极同各级人民县政府, 做好土地权属争议的查询处置工作,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制定处理政策, 分阶段进行处理后补办用地手续, 再进行土地登记。通过培训教育提高基层国土所工作人员素质, 完善基层土地管理工作准则, 强化指导和规范作用, 加强执法力度的同时做好司法常识宣传, 避免新的问题发生。

2.3房地统一解决跨区域的宅基地登记问题

目前, 法律程序解决途径尚不成熟, 通过户口迁移的方式又存在诸多不适应情况, 因此建议从目前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做抓手, 根据房地分离的现象制定相应政策, 由本地人民政府会同房屋管理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共同商讨制定房地统一办证的政策, 这样不仅便利群众, 也实现了房地统一的要求, 从而进一步规范土地管理和农村房屋买卖。

2.4加强信息化管理建设有效避免新问题的产生

加大资金投入, 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推动农村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 提高农村地籍管理的自动化和现代化水平。在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 实现农村地籍信息化档案管理, 建立农村地籍信息的输入、存储、检索、编辑、统计及成果输出等一体化操作平台, 对宅基地宗地实行落地化管理, 防止面积超占、1 户多宅等违法违规情况出现。从而提高农村土地管理工作的效率、质量和水平, 规范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行为、维护地区社会经济和谐稳定, 为农村土地管理和区域经济长久稳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使用权确权 篇2

工作报告

一、项目概况

为贯彻落实党的第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的“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精神,贯彻《土地管理法》、《物权法》和《土地登记办法》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展,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文件),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依法维护集体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峨眉山市人民政府决定按照四川省、乐山市的统一部署开展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峨眉山市国土资源局具体组织实施了本次峨眉山市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二、资料收集

1.已有的土地权属方面的资料;

2.已有的政区划资料、行政区划代码、行政区划图;

3.已有的1:500地形地籍图;4.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DOM正射影像图;

5.已有的村、村民小组界线;

6.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形成的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

三、作业方法

1、数学基础

平面坐标系:采用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

高程基准: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图形比例尺:1:500;

复印件。

5、宗地图

统一使用峨眉山市国土资源局制定的宗地图、宗地草图模板。图内宗地周围不同地类之间以地类界线表示,宗地权属界线与主体房屋墙角为准;宗地草图:宗地编号采用“镇-村-组-户”的格式填写,例如九里镇兴阳村一组第一户的宗地编号是:103-203-1-1;在宗地编号下方加入土地坐落,**镇*村*组(有小地名加入小地名);宅基地总范围线采用白色虚线表示;宗地草图中要保留界址线边长;图内字体注记统一用宋体表示;

6、地籍调查表

(1)地籍调查表封面上方“编号”采用“镇-村-组-户”。

(2)土地所有者一栏:法人代村表填写组长姓名。

(3)土地使用者项:家庭成员填写原家庭成员,若成员填不下,可以在下面的说明栏进行补充剩下的家庭成员。

(4)四至:东: 邻**村**组(或邻宗地户主姓名)

南: 邻**村**组(或邻宗地户主姓名)

西: 邻**村**组(或邻宗地户主姓名)

北: 邻**村**组(或邻宗地户主姓名)

(5)批准面积:1987年之前的按现在实际测绘的住宅面积填写,87年之后无农房用地审批通知书的批准面积栏为空;

(6)总面积填写宗地图上虚线范围内的面积。住宅面积填写住宅实际占地面积,其他面积填写=总面积-住宅面积后的剩余面积。

(7)地籍编号:采用“镇-村-组-户”

7、坐标转换

由于峨眉山市地跨3度分带的34带和35带,在DOM正射影像图上进行套图时,要先进行跨带转换处理,将35度带转换到34度带进行处理(因为峨眉山80%以上区域都属34度带),统一坐标。

四、技术要求

分别圈两个闭合的宗地界线,住宅实际建筑占地等于两处宗地面积相加,界址点连续编号,并且界址点成果表合并,两组界址点之间空一行表示。

6.檐廊较宽的依然以墙角为基准点进行面积计算。

7.修建房屋时有3个人,建房用地审批通知书已丢失,现在分为两户的分为两户登记。如果房屋不能分割则以共用宗处理,批准面积也应进行分摊处理。

8.两个老人先跟到大儿子,申报了住宅面积,几年后户口又到小儿子那边去了,又申报了面积,两户的建房通知书都已丢失,按:

大儿子:父母做以迁出处理,批准面积和实际面积分别登记

小儿子:父母做登记,批准面积和实际面积分别登记。

9.1987年前的房子,由1户分成了5户,5户人都各自有独立的户口,建房说明中人员按各户现有人员填写,并表明继承。

10.由于征地,留下未满18岁的小孩为户主,当时修房时为3人,父母已迁出农转非,以小孩确权颁证。父、母作为代理人提供户口簿和身份证明。

11.父亲申请了建房面积(有农房用地审批通知书),父母去世后,弟兄分家,两个人达成协议后,平摊批准面积,提交资料时两户都要附建房用地审批通知书。

12.老人有三个儿子分别在本组不同地方修建了房子,但由于特殊原因户口未分-6

等。对参与的全部人员进行技术、质量教育及培训、考核,强化质量意识和责任心。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项目技术实施方案以及相关技术要求进行作业,并且针对参与项目的全体技术人员,定期、不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统一技术标准、操作程序、技术方法和要求,确保项目实施过程和项目成果的准确、统一、规范。

3、加强过程质量监控。强调质量控制贯穿项目全过程,对项目的每一个阶段进行质量监控,建立完善的、切实可行的过程质量控制制度,在各阶段明确质量控制内容、指标以及质量检查方法等,使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明确目标。通过控制每一个阶段的质量,达到项目质量的总目标。过程质检人员与作业人员同步,抓好每个作业阶段的质量,规范作业人员的作业方法,从源头上保障项目成果的质量。

4、明确质量控制指标。成立专门的项目队伍,切实贯彻执行项目的各项技术质量管理要求,认真进行项目各阶段的自检、互检和专检,建立规范的项目管理模式、完善项目管理体系。对作业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均制定明确的质量控制指标,每一个阶段工作的成果都必须经过严格质量检查,并详细填写质量检查记录表,由项目组负责人签字认可后,进入下道工序。

5、设岗定责、责任到人。按照“设岗定责,以制度管人,各负其责”的总体原则,明确项目质量岗位职责,将责任层层落实到人,作业过程中作好相应质量记录,使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和最终完成的质量等有据可查。项目部设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各1人,专职质量检查员4人。

6、实行三级质量检查制度。具体为:作业技术员对自己的作业成果进行即时全面自检;项目小组长负责对小组内的技术员提交的检查成果进行至少50%的质量复检;项目总负责人和院总工办对各项目小组成果进行至少20%的质量终检。三级质量检查制度将贯穿整个项目的各个阶段。

使用权确权 篇3

1 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发证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1 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发证中的问题

《土地管理法》中规定, 居民要进行宅基地建设, 必须要经过政府部分的审批, 并且要与乡镇土地整体规划相符合, 保证一户一宅, 村民在进行买卖房屋以后不能再次申请宅基地。而我国农村宅基地现在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地大房多收入低,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 宅基地流转问题越来越重要。现阶段, 农村照基地流转中, 主要的形式是自发的、隐形的交易形式, 在管理的过程中也出现以下问题:首先, 违法建房现象多, 一户多宅现象普遍;其次, 阻碍了村镇规划的进行, 宅基地建设缺乏规划, 混乱不堪, 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较低;第三, 宅基地缺乏激励机制, 大多数农民对国家实施的土地整理项目都无法理解与支持。作为农民而言, 更愿意私下进行宅基地流转, 随着经济的发展, 进城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 农村闲置的宅基地浪费严重;第四, 对宅基地的使用权权能确实, 无法充分保证使用权益。在利益的驱使下, 城镇近郊以宅基地为名修建的小产权房越来越多, 将大量的耕地占据, 对房地产市场带来严重影响。法律在面对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时, 如果严加限制, 基层在对宅基地流转问题进行处理时也很难入手。

1.2 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发证解决方法

宅基地作为特殊集体建设用地, 应该依法对宅基地的使用权进行规范, 通过对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进行加快, 明确宅基地使用权能, 达到宅基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 秉承节约原则、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 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 考虑农民生产、生活习惯, 对宅基地的位置进行科学规划, 满足农民建房需求。其次, 对宅基地使用权集体经济组织合理流转与有偿回收制度进行探索, 尤其是对进城务工落户人员的空闲宅基地问题进行解决, 通过对这部分闲置宅基地进行盘活, 保证集体经济组织其它成员的需求以外, 也能进一步的保护耕地。在关系到新农村建设及拆迁补偿问题中, 也要确保进城务工农民享受同等补偿权益。第三, 对国有划拨土地转让规定进行借鉴, 允许宅基地流转, 在一户一宅的基础上, 保证所有权主体的利益, 要求宅基地使用人或受让人在转让过程中, 要向集体缴纳转让过程中的增值收益, 需要注意的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购买权。

2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发证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1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发证中的问题

所谓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 从本质上来看, 是行使集体建设用地的收益权与处分权。《物权法》中规定, 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流转, 但是由于缺乏实践操作, 在流转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 产权主体不确定。和土地所有权主体相同,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主体地位不完整、不确定, 其职权也很难真正的行使。集体建设用地产权的主体包含所有者和使用者, 既包括集体组织, 也包含农民个人。其次, 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因此对集体建设用地缺乏地价评估机制, 在流转中也缺少征税根据, 造成土地税费流失, 因为土地流转市场的不稳定, 对权利人的利益无法从根本上进行保证。第三, 土地利用规划与村镇规划相对滞后。乡镇企业与农户住房建设均比较分散, 利用效率比较低, 对土地资源而言是一种严重的浪费, 很难取得社会事业建设与农村基础建设的规模效益。对于我国西部一些比较落后的地区,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表现为规模较小、范围不大, 而且存在大量集体建设用地无法盘活、闲置浪费的现象。例如, 西部某县仅仅在拆点并校方面闲置的集体建设用地达到1500余亩, 这些集体资产无法有效的进行利用, 也没有合法的集体土地转让市场。而乡镇企业用地通常是对集体建设用地进行私下交易完成, 这就是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形同虚设。

2.2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发证解决方法

为了解决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发证中存在的问题, 需要建立并完善使用权流转制度, 依法流转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当前, 主要是要加强国家层面关于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方面的立法, 总结实践经验, 形成制度性的规范, 从而推动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 此外, 也要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流转进行规范,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2.2.1培育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有形市场, 用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指导, 在土地所有权不变的基础上, 实施建设用地使用权有期限、有偿的流转策略。2.2.2对集体土地产权加强管理。首先, 应该将土地产权的关系理清;其次, 加强土地登记, 如果土地需要流转, 必须先进行确权登记以后, 才能进入市场流转;第三, 对土地管理基础工作进行夯实。2.2.3建立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收益分配机制, 将收益分配关系理顺, 在农村集体与农民个体之间将流转收益合理进行分配, 保证集体收益必须要用于集体。2.2.4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审批手续要进行规范, 尽快制定适合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操作程序。2.2.5对土地用途要加强监督与管理, 流转的土地在利用上, 必须要与村镇规划及整体规划相符, 坚持有偿、自愿的原则, 保证土地的合理流转, 引导集体土地市场良性发展。在实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政策中, 政府应该起到主导作用, 农民群体作为利益相关者, 经常由于信息不对称或自身原因, 处于弱势地位。法律与政策要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的完善, 对流转要进行规范管理, 提高流转的效率。

结束语

本文讨论了宅基地使用权与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发证中存在的的问题, 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总而言之, 宅基地与集体建设用地都是与农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 因此必须要处理好使用权确权发证问题, 从根本上保证农民的利益。

参考文献

[1]章合运, 吕颖洁.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模式的构建[J].农村经济, 2008 (25) .

[2]崔欣.关于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基本制度的梳理[J].改革与开放, 2011 (25) .

使用权确权 篇4

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财政厅(局)、住房城乡建设厅(建委、建交委)、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局、委、办),林业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财务局、建设局、农业局、林业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

为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改革精神,认真贯彻《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发[2014]1号)和《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结合国家建立和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快推进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结合新形势,充分认识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加快推进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是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秩序和谐稳定的重要措施。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是农民及农民集体重要的财产权利,直接关系到每个农户的切身利益,通过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依法确认农民的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有效解决土地权属纠纷,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为农民维护土地权益提供有效保障,从而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促进农村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

(二)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是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产权基础。通过加快推进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使农民享有的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依法得到法律的确认和保护,是改革完善宅基地制度,实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等农村改革的基础和前提,也为下一步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产权基础和法律依据。

(三)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发证是建立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基本内容。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明确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为避免增加群众负担,减少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在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中将农房等集体建设用地上建筑物、构筑物一并纳入,有助于建立健全不动产登记制度,形成覆盖城乡房地一体的不动产登记体系,进一步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监管水平。

二、因地制宜,全面加快推进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各地要以登记发证为主线,因地制宜,采用符合实际的调查方法,将农房等集体建设用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纳入工作范围,建立健全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实现统一调查、统一确权登记、统一发证,力争尽快完成房地一体的全国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一)全面加快农村地籍调查,统筹推进农房等集体建设用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补充调查工作。各地要以服务和支撑登记发证工作为切入点,兼顾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改革完善宅基地制度等土地制度改革、不动产统一登记建设的实际需要,按照《农村地籍和房屋调查技术方案(试行)》(见附件)的要求,积极稳妥推进本地区的农村地籍调查工作,并将农房等集体建设用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纳入工作范围。

各地要统筹考虑基础条件、工作需求和经济技术可行性,避免重复投入,因事、因地、因物,审慎科学地选择符合本地区实际的调查方法。可按照“百衲衣”的方式,同一地区内采用多种不同调查方法开展工作,以满足登记发证工作的基本需要。

(二)制定和完善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相关政策。各地要认真研究分析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全面总结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在国土资发[2011]60号、国土资发[2011]178号及国家有关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实际,进一步细化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的政策,积极探索,勇于突破,尽快出台或完善有关政策或指导意见,为推进工作提供政策支撑。

各地在制定政策或指导意见时,应以化解矛盾、应发尽发为原则,要坚持农村违法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必须依法补办用地批准手续后,方可进行登记发证。在权属调查和纠纷处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权属纠纷调处工作机制,在登记发证工作中注重保护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切实保护群众合法利益。

(三)进一步加快推进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各地要按照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建设和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要求,全面落实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以及农房等集体建设用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做到应发尽发。要从工作现状出发,尽快制定或调整工作计划,将农房等集体建设用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纳入工作范围,按年度细化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明确完成时限。在完成农村地籍调查和农房调查的基础上,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尽量选择房地合一的地区开展房地一体的登记发证试点,为全面铺开工作积累经验。

计划在2014年底完成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的省(区、市),应根据实际情况尽快调整工作计划,增加农房调查等工作任务,并制定补充调查方案;做出新的调整,增加农房等集体建设用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可能造成不利影响的,今年可以先按原计划继续推进,今后再逐步开展补充调查,或结合日常变更登记逐步补充完善房屋及附属设施信息。各省(区、市)应按照工作计划,积极推进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本级财政给予必要的支持。

(四)进一步加强登记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已完成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省份,要进一步规范已有登记成果,提高成果质量。各地要继续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登记信息化数据库建设,逐步建立数据库共享机制,实现数据实时更新,在满足现有工作需求基础上,统筹考虑与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信息化建设的衔接,实现登记发证成果的数字化管理和信息化应用。

三、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顺利进行

(一)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各级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领导小组办公室继续负责本地区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有关政策措施分工的通知》(国办函[2014]31号)要求,相应增加或调整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市(县)党委、政府强有力的组织、协调和保障,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牵头负责,与同级财政、住建、农业、林业部门密切合作,确保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积极稳妥、规范有序推进。严格执行已有工作机制和制度,认真落实月报季报等有关制度。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在2014年8月31日前将相关工作计划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二)切实保障经费落实。相关地方政府要按照2013年、2014年中发1号文件要求将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切实保障工作开展。

(三)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各地应结合建立和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建设的要求,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加强宣传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农房等集体建设用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重要意义、工作目标和法律政策,争取广大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工作氛围。

(四)加强督促指导及验收。全国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继续实行“一省一策”、“分片包干”、“定期上报”等工作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对工作进度缓慢、工作质量不高的地区,进行重点督导。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在本省(区、市)基本完成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基础上,对尚未完成工作任务的地区,进一步加强督促和指导,集中研究解决难题,限时完成工作目标,同时组织好验收总结,切实保证工作成果质量。

附件:农村地籍和房屋调查技术方案(试行)

国土资源部

财政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农业部 国家林业局

二○一四年八月一日

附件:

农村地籍和房屋调查技术方案(试行)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发[2013]1号),切实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地籍调查推进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3]97号)要求,进一步积极稳妥、规范、有序地推进农村地籍调查工作,全力保障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顺利进行,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工作目标

全面查清农村范围内包括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等每一宗土地的权属、位置、界址、面积、用途、地上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的基本情况,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提供基础资料,为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奠定基础。

二、工作任务

紧密围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依据《地籍调查规程》等要求,以“权属合法、界址清楚、面积准确”为原则,重点完成农村范围内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的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同步开展地上房屋及其附属设施的调查工作,建立农村地籍调查数据库,并通过农村日常地籍调查、土地登记等工作,保持调查成果的现势性,满足国土资源管理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农村范围内国有土地、地上房屋及附属设施可参照本技术方案执行。

(一)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调查。以集体土地所有权成果为基础,调查农村范围内的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的权属状况,获取每宗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权属、位置、用途等信息,测量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的地籍要素,填写地籍调查表,测绘地籍图,制作宗地图。

(二)农村房屋调查。在开展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调查的同时,调查地上房屋产权状况,测量房屋的房角点和房屋边长,量算房屋面积,并将房屋调查成果记载在地籍调查表等地籍资料中,实现农村房、地调查的同步开展和调查成果的统一管理。

(三)农村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充分利用已有的软、硬件平台,参照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的相关技术规范,建设农村地籍调查数据库,实现对农村地籍调查成果的图形、属性、档案等信息的一体化存储、管理与应用。

三、技术路线与方法

(一)主要技术依据。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

《地籍调查规程》(TD/T1001—2012)

《房产测量规范》(GB/T17986.1—2000)

《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1015—2007)

(二)技术路线。

以满足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为出发点,立足于已有的工作基础,严格依据国家有关调查规程和标准,借助航天航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和数据库等技术手段,充分利用已有土地调查成果和登记成果,通过外业调查、复核审查、内业建库,完成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及房屋等地上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等工作,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提供依据。

(三)调查方法。

农村地籍调查方法的选择要充分兼顾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等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以充分保护土地权益、维护交易安全为基础,统筹考虑基础条件、工作需求和经济技术可行性,避免重复投入,因事、因地、因物,审慎科学地选择符合本地区实际的调查方法。原则上,同一地区内可以采用多种调查方法共同开展调查工作。对于调查精度影响土地产权人切身利益的,可采用解析法或部分解析法,确保权属清晰,面积准确,以保障土地权益,维护交易安全,如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征地拆迁地区等;对于偏远地区或分散、独立的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或不动产生命周期较短,建筑物、构筑物更新速度较快,且调查精度不影响权利人切身利益的,可采用更为简便易行的调查方法,在做好指界工作基础上,在确保宗地界址清楚、空间相对位置关系明确的前提下,实地丈量界址边长,计算宗地面积,以尽快完成调查工作,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如按户补偿的增减挂钩拆旧地区等。

四、工作程序和内容

农村地籍调查工作主要包括:准备工作、权属调查、地籍测量、房屋调查和成果归档与建库等内容。

(一)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组织准备、宣传发动、资料收集、技术设计、表册与工具器材准备、队伍落实和人员培训等。各地应围绕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目标,统一部署,同步开展。调查前,应系统收集整理土地及房屋权属来源资料,开展实地踏勘、资料分析等,并结合地方工作基础,做好技术设计,准备调查所需的表册与工具器材,落实调查人员和队伍。权属调查应由县(市、区)国土部门组织,发挥乡镇政府、国土所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自治组织等基层力量,共同配合完成,也可选择专业队伍、聘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村民委员会成员或村民代表参与权属调查。地籍测量可根据需要由专业作业单位协助完成。

(二)权属调查。

权属调查是地籍调查的核心,是保障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关键。权属调查主要包括:核实宗地的权属情况,实地指界,丈量界址边长及相关距离,绘制宗地草图,填写地籍调查表。

1.制作工作底图。选用大比例尺(1:500~1:2000)的地形图、正射影像图或已有地籍图作为基础图件,充分采用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已形成的地籍区、地籍子区界线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并标注乡镇、村、村民小组及重要地物的名称。参考已有的地籍调查、土地登记等资料,会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村民委员会成员或村民代表,在工作底图上划分宗地,并预编宗地号。对新型农村社区或搬迁上楼等无法确定独立使用面积的,可定为共用宗。

2.权属状况调查。借助工作底图,结合现场核实,调查每宗地的土地坐落与四至;调查核实权利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单位性质、行业代码、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及其身份证明、代理人姓名及其身份证明等,对于宅基地调查,除了调查记录土地权利人的情况外,还应调查权利人家庭成员情况,复印权利人家庭户口簿等资料,对无权属来源的集体建设用地,根据实际情况调查记录实际使用人;调查核实宗地的土地权属来源资料,确定土地权属性质、土地使用权类型、使用期限等,以及宗地是否有抵押权、地役权等他项权利和共有情况;调查核实宗地批准用途和实际用途。

3.界址调查。对土地权属来源资料齐全,界址明确,经实地核实界址无变化的宗地,无需重新开展界址调查;对土地权属来源资料中的界址不明确的宗地,以及界址与实地不一致的宗地,需要现场指界;对于无土地权属资料的,根据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规定,经核实为合法拥有或使用的土地,可根据双方协商,实际利用状况及地方习惯,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认可并公示无异议后,进行现场指界。实地指界前,通过送达指界通知书、公告、广播、电话等方式提前通知,确保土地权利人及相邻宗地权利人按时到现场指界。指界时,调查员、本宗地指界人及相邻宗地指界人同时到场,根据指界人指定的界址点,现场设置界标,确认界址线类型、位置;指界后,将实际用地界线和批准用地界线标绘到工作底图上,并在地籍调查表的权属调查记事栏中予以说明;实地丈量宗地的界址边长。同时,应丈量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的相关距离或条件距离。

4.宗地草图绘制。根据权属状况调查信息、指界与界址点设置情况、界址边长及相关距离丈量结果、房屋调查情况,按概略比例尺绘制宗地草图。宗地草图必须现场绘制(可直接在地籍调查表上绘制,也可另附纸绘制),有基础图件资料的地区,可持打印的相关图件到现场,根据指界和丈量情况做好现场记录,形成宗地草图。

(三)地籍测量。

在权属调查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地籍测量准确获取界址点位置,并计算宗地面积。地籍测量包括控制测量、界址点测量、地籍图测绘和面积量算等。控制测量可根据需要确定是否开展,对于仅丈量界址边长不测量界址点坐标的地区,无需开展地籍控制测量。

界址点测量完成后,按照要求,测绘地籍图,编制宗地图。其中,对于不测量界址点坐标的地区,应依据权属调查结果,绘制宗地相对位置关系图,以满足登记发证的急需。由图解法测量获取的界址点坐标,不得用于放样确定实地界址点的精确位置,可利用宗地草图上实际丈量的界址边长,采用几何要素法计算宗地面积。

(四)房屋调查。

在农村地籍调查中,针对农村房屋实际情况,实地调查农村宅基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地上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产权状况,结合地籍测量一并开展房屋测量。房屋调查要重点调查房屋的权利人、权属来源情况、建筑结构、建成年份、批准用途与实际用途、批准面积与实际面积等要素,形成房地一体的农村地籍调查成果。

对尚未开展农村地籍调查或有房地一体化调查需求的地区,可将农村房屋及附属设施的调查工作统一纳入农村地籍调查工作中。已经完成农村地籍调查或工作尚未完成但已全面部署推进的地区,可结合本地实际,或统一开展农村房屋及附属设施的补充调查,或待日后通过日常变更调查的方式逐步补充完善房屋及附属设施信息,逐步实现房、地调查成果的统一管理。其中,对已登记的房屋,只需要记录房屋登记的相关信息,无需重新开展调查。

1.房屋产权状况调查。依据房屋产权人提供的准建证、村镇规划选址意见书、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房屋买卖、互换、赠与、受遗赠、继承、查封、抵押等其他房屋产权证明,记录产权人,并将产权证明留复印件或拍照留存。产权共有或有争议的,记录共有或争议情况。其中,对于在现行规划建设管理制度实施前建设的房屋,应提供村镇规划选址意见书等资料,对于实施之后建设的,应提供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等资料。

依据《房产测量规范》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调查房产建筑结构、层数、建成年份、批准用途与实际用途,核对房产面积是否批建一致等;对村民整体搬迁上楼的,还应该调查记录房屋所在自然层次和房屋编号。对于农房中的一房多户,应现场确定房屋分户界址和权属情况,需要现场指界的,应经房屋产权人现场指界,明确界址并现场确认签字。房屋产权状况调查形成的结果可记录在地籍调查表的“权属调查记事”栏内。

2.房屋测量。房脚点测量宜采取与宗地界址点测量同样的技术方法,一并开展。房屋边长丈量在宗地的界址边长丈量时一并开展,对确实无法丈量房屋边长时,应丈量至少两条房脚点与界址点或房脚点与邻近地物的相关距离,便于间接解算房屋边长和求解房屋面积。对于新型农村社区或搬迁上楼等高层多户的,可参照《房产测量规范》开展房屋测量。对于已有户型图的,可通过核实户型图获取房屋内部边长,对于没有户型图的,需实地测量房屋内部边长。

3.面积量算。依据实地丈量的房屋边长计算房屋占地面积,结合房屋层数计算房屋建筑面积。对于高层多户,有户型图的,可通过实地丈量的房屋边长和核实户型图获取的房屋内部边长计算房屋建筑面积和套内面积,无户型图的,需要实地丈量的房屋边长和实地测量房屋内部边长计算房屋建筑面积和套内面积。

4.调查结果记录。一是要将房屋权属状况信息和房屋测量结果记载在地籍调查表中;二是要在宗地草图中标识房屋,并标注房屋边长,房屋的楼层、结构以及争议情况等信息;三是要在地籍图的测绘中将房屋要素纳入;四是成果资料的整理归档以及数据库的建设都要将房屋调查的信息包含在内。

(五)资料整理归档与数据库建设。

上一篇:使用机制下一篇:做好课堂点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