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课堂点评论文

2024-09-20

做好课堂点评论文(精选4篇)

做好课堂点评论文 篇1

现在新闻类节目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节目中新闻主播、主持人对新闻事件个人观点式的点评已成为一种新常态,特别是在地方台的广播节目中,针对新闻事件做一番独具个人见解的点评越来越重要。但是,当前的很多新闻点评却是空话连篇、词不达意、以偏概全,甚至主持人自己都不能自圆其说,这是亟待改进的。作为新闻节目的主播、主持人对热点新闻进行适当的点评是非常必要的,关键是怎么点,怎么评,需要具备什么样的专业储备才能做好新闻点评。

新闻类节目中新闻点评的特点是将新闻的客观性与评论的说理性有机结合起来,具有鲜明的导向性,且具有广泛的公众性。从新闻传播社会性的角度来分析,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中有关的新闻评论主要发挥着信息的传递者与纽带、客观播报与舆论引导、把控现场节奏与自我协调等多方面作用。所以播音员主持人做好对新闻的观点性点评很重要,因为他们的观点代表的不是其个人的观点,而是媒体的公信力和政府的声音。因此,播音员主持人要做好新闻点评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必须讲政治

新闻工作者必须讲政治这是基本的要求,通过话筒镜头传递出的一定是党和政府的声音。播音员主持人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更应该注意自己代表的是党的声音,传递的是党的政策,架起的是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只有胸怀大局才能传递好党的声音。如果没有足够的政治修养,播音员主持人的新闻点评就会是无根之木。

2 具备良好的新闻素养

新闻素养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而坚持不懈的过程,这就要求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具备与世界同步的新闻素养,让自己时刻处在“新闻”当中,让自己的思想不松懈。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必须了解中国国情,必须对中国社会现实有正确的认知,还要具有国际视野,包括对社会新闻的敏感度、对新闻事件真实、客观、公正的价值判断等,都是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具备的新闻素养。如果不具备良好的新闻素养播音员主持人的新闻点评就会枯燥乏味。

3 具备扎实的新闻播音功底

播音员主持人是新闻传播的重要一环,必须具备扎实的播音主持功底,才能实现新闻报道工作最终能够“冲得上,打得赢”的要求。现在新闻节目的播报形式很多,不管哪一种形式,没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就不可能通过新闻准确地发出党的声音,更好地表达立场,充分地传递政策,更好地为受众服务。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播音员主持人不具备良好的播音功底,所点评的新闻就会缺乏一定的公信力。

4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特别是新闻评论类节目的播音员主持人,是节目中非常活跃的因素,又通常在“无稿”的状态下进行新闻评述,在演播室,向受众播报新闻信息、与新闻人物专访对话以及和前方记者连线报道等都需要播音员主持人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内心力量综合而无形的暗示,是一个人文化修养和专业知识、社会知识积累的综合体现。如果播音员主持人不具备良好的心里素质,在无稿点评时易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传播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5 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都说要做一名有良心的新闻工作者,如果站在世界前沿观察社会的新闻工作者缺失了社会责任感,后果将不堪设想。作为节目播出最后一环的播音员主持人离受众只有一步之遥,对社会持什么样的态度、观点,如何用自己的声音和身体语言向受众传递弘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的舆论导向,怎样向受众传递小我与大国的关系,怎样理解小爱与大爱的奉献融合等,都是播音员主持人具备多少社会责任感的具体工作体现,如果具备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新闻点评中就会有的放矢,形成具有良好正能量的舆论氛围。

6 具备走基层的能力

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是播音员主持人做好节目、贴近生活的基本要求,中央也强调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深入基层,了解百姓的真实生活状态,反映百姓的真实诉求,让党和政府的声音切切实实传递到百姓的耳朵里……所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不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说的就是这个问题。所以,播音员主持人要具备走基层的能力,只有这样内心才会丰富,才能从思想深处了解百姓的所思所想,在新闻点评中才能有感而发,才能收到好的传播效果。

总的来说,对播音员主持人来说,新闻点评是新闻实质的延展,是对新闻的观点补充,应该精做、细做。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稍有不慎便事与愿违,所以如何在新闻节目中做到有分量而又恰当的新闻点评,是一个值得相关从业者认真思考并积极践行的。

做好课堂点评论文 篇2

简历

版主/管理员寄语

locust_j(2009年7月28日 11点00分51秒):

该帖已收录至简历版精华置顶贴:中英文简历制作技巧及经验、简历投递技巧精华合集贴(点击查看)

本帖最后由 locust_j 于 2009-7-28 11:02 编辑 在网上看到一片文章,感觉还不错,放上来分享一下~~多多支持

简历,顾名思义就是简单的履历。要将目标、优势、实力浓缩进小小一张A4纸时,大部分人都感觉彷徨,或为阅历丰富难以压缩而惆怅,或为资历甚浅而焦躁。那么,一份出色的简历究竟应具备哪些因素?HR又有哪些制作简历的忠告?如果你正在争取面试的机会,不妨静下心,接着往下看。

为什么是你?为什么是我?

经过这些年的思想灌输,大部分求职者都有这样一个意识:HR阅读每封简历的时间相当有限,花15秒进行简历的粗略浏览,而阅读感兴趣的简历不超过120秒。那么,在如此短的时间内HR评判简历“不合格”、“合格”或是“优秀”的基准是什么?

Dell(中国)人力资源经理Jessica认为优秀的简历无非是求职者对自己和目标职位的高度认识。即why you? Why me?——著名的PRI(Position-Relevant Information)原则。企业需要你具备什么的软性素质,在你的简历中应当体现出这些软性素质,并将对方不需要的删除在简历之外。只有当简历高度契合招聘要求时,求职者才可能获得面试机会。

这也提醒我们,我们不应该只拥有一份简历模版。但目前,仍有超过62%的人只拥有一份简历模版。

细节决定成败

简历中一些细枝末节的信息往往被我们所忽视,Jessic认为这些细节不是构成优秀简历的绝对的因素,但是绝对会影响到面试机会。

基本信息:联系电话应保持12小时畅通,如果电话发生“空号”、“忙碌”或“不在服务区”内的现象,HR还会再拨打一次,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家庭住址只要写明具体方位即可,保护个人隐私可以选择在此时充分体现;居住地应与目标企业所在地相吻合,减少企业对成本控制的忧虑。

求职意向:希望行业、目标地点两项最好与目标企业相同;目标职能数量不宜超过5个,且应有相关性,避免企业对简历产生“目标不明确”的想法。

教育经历:仅从最高学历或大学学历写起即可。获奖情况应根据目标职位的性质有选择的列入。如应聘软件工程师,应避免“获得高中跳高第三名”等描述出现。

培训经历和证书:对于大学生来说,计算机证书和英语等级证书是加分值;对于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职场人士,内训经验和注册证书将直接影响晋升和加薪乃至跳槽机会。

(以上字段为前称无忧标准简历模版字段,这个简历模版字段也是招聘系统中HR筛选简历常用字段)

工作经验描述把握三个点:关键词?数字?结果

毫不夸张的说,HR前15秒钟的简历审查时间全给了工作经验栏。只有当工作经验符合职位要求,HR才会花100秒的时间去深入阅读包括个人信息,自我评价,教育经历等在内的个人相关资料。因此,工作经验描述的质量决定获得面试的几率。

那么,怎样能使“工作经验”看起来诱人?如何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用最有效的信息展现出工作能力呢?无忧专家建议:要避免用直白的口吻来描述工作经验,而要遵循“用关键词说话、用数字说话、用结果说话”的原则。

用关键词说话:什么是关键词?通用的关键词有“团队意识、创造力、抗压力”等,这些关键词可以从企业发布的职位招聘信息中获得。而某些职位有特定的关键词,如销售职位的关键词有“营销意识、加快”等。由于HR前15妙对简历的浏览实则是对关键词的扫描,Jessica建议可以多花一些时间去寻找职位潜在的关键词。

用数字说话:大脑对数字信息的接受和传递更为敏感,且把工作能力量化,能使抽象的能力描述变得清晰起来。例如,我们可以尝试将“卓越的书面表达和交流能力”改成“为1500个用户写了专业术语指南”。

用结果说话:结果就是业绩,在简历中的结果描述中,我们应使其程度化。例如,我们可以尝试将“在分析客户需求上有过成功的案例”改成“创造和实施了一种全面的需求评估机制,来协助对服务和员工预测需求”。

应届毕业生写简历重点打造两个点:实习?社团

企业发布的职位信息中都要求求职者需要有或多或少的工作经验,这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无疑是一大软肋。应届毕业生的简历需要强调实习经验及社团活跃度,来突出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

用实习说话:Jessica表示学生在大二阶段便可以尝试去实习一些岗位,相当多的知名企业都校园招聘活动,学生应当积极参与。实习企业知名度越高,则毕业后的就职起跳高度越高。在面对求职时,如果实习经验相当出色,科目平均分也可能变为一个次要条件。

Jessica回忆道:“在成都电子科大招收销售实习岗位时,由于录取者会直接安排到厦门工作半年,所以设下的起点要求很高——科目平均分要在85分以上,英语至少要过六级,还

需要有相关的社会经验等等。我们一个晚上收到了大约两千封简历,从中挑选了四五百封,其中有一封简历特别吸引我。这个学生科目平均分才80分,英语也只过四级。他的实习经验这样描写‘我曾在成都某电器城卖数码相机,我当时采取了三条策略(具体的),超过指标的200%,打败了同组卖SONY的同学。’虽然他有很多硬性条件都没有达标,但是他非常有条理突出了自己的经历和成绩。于是,我们给了这个男孩一个面试机会。最终,我们录取了他,第二年,他成为了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我们将他选送去参加当时在迪拜的一个顶尖销售俱乐部。”

用社团活跃度说话:例如在社团中曾经担任过社长,有时就代表着有领导能力。曾举办过社团活动,有时就代表着具有组织力、协调力、谈判力、团队协作力等。HR往往把小社团映射成大企业,通过对环境的转嫁,HR会认为学生在社团中的表现在企业中同样成立。

所以,在大学里,我们除了不能错过谈恋爱,同样不能错过实习和社团活动。

跨行业求职简历强调三个点:语言能力?软性技能?目标行业认知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跨行对财务类、行政类岗位的影响并不大,但对于技术类、市场类岗位,换行的壁垒则可大可小。当积累的工作经验因为跨行而付诸东流,企业便不会买求专职者的账。

我们要谨慎规划自己的职业,避免半路出家的情况发生。但总有计划跟不上变化的时候,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为增加个人竞争力,我们可以从外语能力、软性技能、目标行业认知度三个方面来为简历添份量。

突出外语能力:语言的数量或精通程度都是简历的添金剂。“精通行业/专业数语”、“熟知某国人文风情”、“掌握三/五国语言”在如今仍是好卖点。

软性技能出众:软性技能具有无形的、感性的、不确定性等特征。诸如一个人的沟通能力、分析能力、人际关系、领导协调力,还有一些可开发的潜质和能力。研究表明,越往高层职位发展,软性技能所占的比重就越明显。

目标行业高认知:这是唯一能够突显自己不是个局外人。一份观点鲜明的行业报告足以换到一份工作,不过需要在企业真正有招聘需求的情况下。要了解某个行业的最新情报,可以参考无忧行业指数。

但,我们应该意识到,对于跨行者而言,简历始终是绿叶,人脉才是真正的红花

谈谈教师的课堂点评 篇3

在日常教学中,由于教师对课堂点评认识不够,把握尺度不准,或者缺乏必要的机智和底蕴,常常出现以下情况。

一是不作点评。轻视学生的思考成果,漠视学生的思维过程,一声“坐下”了事。

二是小题大做地赞赏。对十分简单没有多少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回答后,老师赞赏性的评价满天飞。

三是一味地肯定。忽视学生可能出现的偏差,甚至对学生回答中的错误不作辨析和更正。

四是轻易地否定。发现不了学生的闪光点,对不符合标准答案者,一律予以否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此外还强调,阅读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的体验和理解”,充分体现了课堂点评的激励功能、引导作用。适当的点评应该是对事实的肯定,对精神的唤醒,对行动的鼓舞,也是对含混的廓清,对偏差的纠正,对错误的否定。

怎样使课堂点评更加适当呢?

一、倾听欣赏

倾听是一门艺术。教师在倾听过程中,应该了解归纳学生发言的要点,理清学生思维的过程,发现闪光点和偏颇失当之处。从欣赏孩子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情感思想全心全意地关注,调动全身心的能量,领会学生的意图,捕捉学生思维活动的信息和情感体验的状态。这是课堂点评的前提和基础。

二、平等沟通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点评过程是师生间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协商和相互让步的过程。由于文本解读的多样,个人生活经历的不同,对同一文本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体验和感悟。所以,教师应变裁判者、控制者为信息交换者、合作者和指导者。课堂点评应该是师生思维的碰撞,只有凭着平等的态度,才有可能产生碰撞,才有可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三、真实准确

夸张失实的表扬,会使学生思想上产生模糊与片面性问题,不痛不痒、不能切中肯綮的评价会消解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理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这样才能实事求是地分析,恰如其分地评说,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使不同的学生获得最大可能发展。这是科学精神在课堂上的体现。该肯定的肯定,该引导的引导,该否定的否定。以鼓励为主,批评时讲究批评艺术,让课堂点评成为真正的交流。

四、适时适度

教学行为的随机性、生成性和偶发性决定了课堂点评的时效性。这要求教师要抓住时机,及时调控、指正和辩驳,进而达成共识。学生的发言可能是错误的、片面的,对此,需要教师为学生拨云见雾、去伪存真,需要教师以敏捷的教学机智,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迅速作出反应。这种反应是即时性的,往往不给教师留下计划和反思的时间。

表扬固然能激发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而内部动机的激发才是让学生保持主动性、积极性的内驱力。课堂表扬如果缺乏足够的含金量,不会深入学生的内心。这不仅让学生感到厌倦,也显示了教师点评能力的不足。

五、激励引导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学习获得成功,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赞扬,作为初中生,这种心理需求比较明显。点评是通过激励引导,使学生有所发展。可以是赞赏肯定的方式:让学生的精彩发言得到老师和其他学生的由衷赞赏。可以是引导归纳的方式:学生的发言可能是零散的,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思维的碎片及时整理出来。可以是追问激疑的方式:在教师的追问下,学生混乱的思路会清晰起来,肤浅的认识会深刻丰富起来。可以是否定纠偏的方式:解决学生认识上的偏差、理解上的错误,会使学生向前跨出一大步。总之,教师要根据课堂情境,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用激励性的话语来滋润学生的心田,引领学生思想情感的发展。

课堂永远是丰富多彩的,教师科学合理的点评来自于对学生的热爱,来自于深厚的学识功底,以及机智的教学品质。让我们将教师的点评变成点石成金的魔棒,把课堂变成师生思想情感交相互动的磁场。

《桃花心木》课堂教学点评 篇4

1.理解并熟读课文揭示的育人哲理。

2.在教师引导下,体会课文“层层设疑,寓理于事”的表达方法。

3.借鉴课文句式,练习表达阅读感受。

教学过程

一、听写训练

1.今天我们学习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一齐读课题。林清玄的文章清而不玄,富有哲理,耐人寻味,深受人们喜爱。听老师念一段话,这段话就是林清玄写在《桃花心木》课文里的,请你用心听,仔细听。这段话共有几句?

2.交流。

评价:这就叫会听!这段话非常特别,每句话都有“在不确定中,我们……”,排列整齐,是一组排比句。

(点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一个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听一段话,能听出几句,怎么听出来的?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教学设计,但却是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语感训练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听。让学生从句子的停顿,从每句话开头的相同捕捉到这段话的结构。掌握这段话的形式特点,使学生的语感从迟钝到灵敏。从而习得言语,积淀语感。)

3.老师告诉你们,这段话不但句式非常特别,而且很富有哲理,富有哲理的话我们应该会写,谁上黑板听写第一句?其他同学拿出笔在自己本子上听写。

点拨:

(1)老师再念这三句话,请你听清楚,记住了,因为只有听得进,才能记得住、默得出。

(2)师巡视点评坐姿、书写美观及速度,并相机请第二位、第三位同学上黑板默写。

4.评价。

第一句话是谁写的,请他自己大声读一读。

评价要点:听得是否准确,写得是否正确。

(点评:通过听写这段话,侧重培养的是学生的听记能力。且教师在巡视指导的过程中,从学生的坐姿、书写美观及速度进行点评,并以此作为能上黑板听写的权利,训练的是学生基本的语文能力。体现的是教师实实在在教语文,学生实实在在学语文。)

5.这三句话太重要了,含义太深刻了,不但要会默写,更应该铭记在心,请一个同学读读这三句话,看谁能读出自己的理解。

(点评:从听到记至读,并不是简单游离于外的语文能力训练,而是把课文中最富含育人哲理的段落以不同的形式融进学生的头脑,刻入学生的内心,并且在熟读中成诵。)

6.总结:看来同学们能把这段话真正读进了自己的心里。相信大家都能读到一个词:独立自主。这段话就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不确定中,要学会独立自主。(板书:独立自主)

(点评:独立自主,这是整段话的核心词,也是整篇文章的中心。而这段富含育人哲理的话是全文学生理解的难点,但是学生通过自己熟读,对整段话能够进行初步的感悟,当然这种感悟可能还处于欲求而不得的朦胧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教师应敢于告诉,敢于帮学生提炼,真正起到对学生的主导作用。)

二、联系全文,深入理解这段话

1.不确定,指的是没有规则,不固定。对于桃花心木的树苗来说,种树人的哪些行为表现是不确定的,是令人感到奇怪的?自己读读课文,读到让你感到种树人奇怪的语句就把它画下来,再读一读,看谁能用自己的朗读表现种树人的奇怪。

2.你从哪里感受到种树人的奇怪的。把你找的句子读一读,让我们一听就能感受到他的奇怪。

点拨:

——你们所找的令人奇怪的表现是看得见的,因为句子里都带有奇怪、有时、偶尔等词,明确告诉我们他的行为是奇怪的,可是种树人让人感到奇怪的还有许多地方是看不见的,是需要你用心去读的。谁能发现?

——这些需要用心去发现的地方可能没有直接去写他的表现,而是通过作者的角度去体现的。

学生读:种树人来浇水的时间,浇水的量都不按规律。奇怪!他来我家喝茶的时间不一定,奇怪!树苗莫名其妙枯萎,而他则带树苗补种,未卜先知,奇怪!是懒吧,又好像不懒,是忙吧,又好像不忙,两次猜测,又两次推翻了自己的猜测,实在想不明白,确实奇怪!一连向种树人提了四个问题,是以为他有太多令人奇怪的表现。还是奇怪!

(板书:奇怪???

懒?忙?

???? )

(点评:哪里让你感受到种树人的奇怪?似乎是一个单纯从内容上着眼的问题,是没有多大价值的教学环节,因为学生一读就懂,其实不然。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能读到奇怪,但未必能真正读懂奇怪。所以这一环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状态而进行。在学生几乎都能发现种树人浇水的时间量等不按规律的基础上,教师适时点拨:这些句子中都有表示奇怪的词。如句子中一连用了五个有时,侧重让学生关注的是作者如何表现奇怪;再点拨:用心去发现眼睛看不到的奇怪,侧重的是引导学生捕捉言词语句背后的东西。即读懂言外之意。)

3.种树人有那么多令人奇怪的表现,让作者、让我们感到疑惑,怎么会这么奇怪呢?所有的疑问都能在种树人的话语中找到答案。读完之后一定能让你恍然大悟。

(1)指名读第一段话。其他同学思考:种树人的表现为什么那么奇怪?

(2)交流:是为了让树学会自己扎根,寻找水源,独立自主,成就百年的基业。

(3)再指名读。

——注意种树人是笑着对我说,读的时候你要记得在你面前似乎有那么一个人,脑袋里满是疑问,而你正在解答他的疑问。

(4)听了种树人的这段话,我们所有的疑问都能明白了,那为什么下面还有一段话,而且还要语重心长地说?再请你读读种树人说的第二段话,是不是重复了呢?

(第二段话讲了如果每天给桃花心木浇水,浇一定量的水,那树必然会枯萎,从反面告诉我们他这样做的原因。两段话一正一反解答了我们心中的疑问,让我们印象更加深刻。)

(5)男女生朗读这两段话。

(点评:种树人有那么多奇怪之处足可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此时。教师带领学生去读懂种树人的两段话可谓是水到渠成了。如何读懂,第一步,读出种树人所说话的意思。直接提问:种树人的表现为什么那么奇怪?引导学生以简洁的语言来提炼,这是高年级必须具备的概括能力。第二步,以第二段话是否有必要为契点。激发学生阅读第二段的兴趣。为什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关键还是能由学生的问题出发。老师能看到学生看不见的,提学生没发现的且确实有道理的,学生自然能主动地去阅读、去发现。)

(6)我们读懂了这两段话,如果每一棵桃花心木的树苗跟人一样有思想,会开口说话,它们会理解吗?

假如你就是这片桃花心木树苗中的一棵,你会理解吗?

现在老师就是这么一大片桃花心木树苗中的一株,而且奄奄一息,等着种树人给我浇水,等了一天,种树人没来,等了三天,种树人还是没来,等了一个星期,他还是没来。我就要枯死了,我心里抱怨,我心里怨恨!而你们就是我的同伴,你们会眼睁睁看着我枯萎吗?愿意劝慰我吗?

点拨:怎么劝慰呢?可以借用种树人说的话,也可

以借用这段富有哲理的话。

教师抛出话题(略)。

(7)看来桃花心木苗们都能理解种树人的这段话,所以看看你们都长得这样生机勃勃、优雅自在。由此,作者由树想到了人,得出了这个道理,不只是树,人也一样。齐读这句话。

(点评:如果说前面直接阅读种树人说的两段话是从文字中寻找答案,解决心中的疑问,那么这一情境的设置所进行的说话练习则是抓住学生的情感之线,使学生进行内化的过程。首先,学生内化的是文本的语言,因为要能够劝慰必须学会借用,借用种树人说的话或者全文富含哲理的话,在借用的过程中自然把文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其次,是内化种树之理。只有清晰地懂得其中之理,才能有理有据地进行劝慰。

整个第二板块的教学设计承接的是第一板块的教学。在第一板块学生对育人之理的这段话只是朦胧解读的基础上,循着作者奇怪——疑问——恍然大悟这一条心理变化的线索。在具体的语言情境和具体的事情发展过程中。把朦胧的解读转为清晰,由作者的感悟转为学生的体会。)

三、回顾全文,领悟写法

1.情景创设。

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不确定而感到担忧的时候。你的语文老师可能会拍拍你的肩膀,对你说:……(指名学生朗读这段话。)

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不确定而感到不安的时候,你的数学老师可能会微笑着对你说:……

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不确定而感到彷徨的时候。你的英语老师可能会严肃着对你说:……

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不确定而感到徘徊的时候,你的思品老师可能会苦口婆心地对你说:……

2.当有那么多老师反反复复、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这样一个人尽皆知的人生道理,其他什么都不跟你说时,你会有什么感觉?

3.这样重要的道理,这样深刻的人生哲理,如果简单直白地重复了无数次,也会变成令人厌烦的唠叨,可是作者林清玄不就是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独立自主”的道理吗,你觉得唠叨吗?他是怎么告诉你这个道理?他又是怎么一步步告诉这个道理的?请同学快速浏览全文,边读边想:他是怎么告诉你这个道理的?他又是怎么一步步告诉这个道理的?

提示:先怎么写?再怎么写?最后才写什么?

4.交流归纳。板书(寓理于事层层设疑)

寓理于事:文章先写种树人种树,再写种树人的回答,最后才写了这个道理。通过一件事情来写道理,在读这件事情的时候自然得出这个理,这不是唠叨。

层层设疑:作者怎么一步步写种树人种树这件事情的呢?

作者先不急着写这个道理,而是设置了一个又一个的疑问,层层设疑,留下悬念,吊足我们的胃口,让我们迫切地想知道种树人这样种树的理由。吊足胃口之后才娓娓道来,真叫千呼万唤始出来啊!当然不唠叨。

5.总结:作者借一件事情寓一个理,这件事情在写的时候一个疑问接着一个疑问,层层设疑,引人入胜。全文语言质朴自然,就如品一杯香茗,清新隽永,让人回味,这就是林清玄散文的特点。

(点评:“作者斯有路。”高年级学生的阅读不能只停留于感受到一份情。悟到一个理,读到一件事,而更应注重对学生篇章结构的教学。新课标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第一板块:理是什么?第二板块:读懂道理。第三板块:关注文章如何写出这个理。整个教学就以这样的层次展开。并且在这一环节中以一个情境的设置充分引起学生发现的兴趣,在发现中领会全文的表达方式,领悟作者林清玄的写作特点,体现的是阅读就是为了更好地写作这一教学原理。)

四、迁移写话,深化理解

1.布置作业:林清玄善于用他锐利的眼睛,透过平常的事物发现人生哲理。小故事中蕴涵着大智慧。但是对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与思考。请同学课届完成一个作业:面对这一个个不确定,我们会有怎样的思考呢?请你课后也能以“在不确定中,我们……”的句式写上一两句话。

2.总结:相信大家在思考和写的过程中对独立自主有更深刻的体会。虽然我们现在的生活都享受在父母的安排中,基本都是确定的、固定的,但是相信大家今后在人生中遇到那些“不确定”的生活境况时,我们的心中,会有一棵桃花心木,有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点评: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教学中,直接打动人的心灵,意识和良心是教育艺术的核心。”“打动”正是“介入”的结果。课堂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真实的生活出发的,不能从生活的土壤里连根拔起。为了生动而生动,使教学环节成为课堂上调节气氛的精致装饰品。作者从生活中悟出的道理。再由学生回到生活,在生活中思考,打动的就是学生的内心,介入的是学生的生命。学生在运用作者的语言结构的表达中。习得语言,真正完成生命语言的嫁接,这种习得是深刻的。

上一篇:使用权确权下一篇:高职院校党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