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空间

2024-10-03

实体空间(精选5篇)

实体空间 篇1

在城市滨水区中驳岸空间可以分为水域空间与陆地空间交接处的空间区域, 包括水域空间、堤岸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陆地衍生空间的综合体, 是滨水空间水陆的临界带, 滨水开敞空间的“前沿阵地”, 是滨水区中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空间区域带。而构成滨水驳岸空间的要素可以概括为:滨水广场、滨水游步道、滨水绿化、桥、护岸以及其中的服务设施小品。

1 滨水广场及其水环境设计

滨水广场是滨水区提供交通和人们各种滨水活动的城市外部公共空间。相对于狭长且呈线性流动的滨水街道空间, 滨水广场更加开阔, 活动以静态为主, 是滨水区居民以及游客的大型活动中心。滨水广场亲临水面, 使滨水广场具有良好的景现功能, 滨水广场按功能的不同又分为商业性滨水广场、文化性滨水广场与休闲性滨水广场, 虽然它们的设计有所不同, 但均需与水能完美结合, 住往通过踏步、亲水平台延伸至水中, 有时也结合游船码头形成码头广场。另外安全性是滨水广场亲水空间设计中需要特别考虑的。

滨水区对城市居民来讲应是公共财产, 应该作为保证谁都可以到达水边, 较为容易地接近水边的公共场所来设计。这里的“公共”并不仅仅限定于受公共管理的空间, 而包括了显示各地区特性的、开放的滨水区域。

1.1 水边的广场

面向广阔水面的滨水区广场给人们的心灵上无限的解放感, 在喧噪的城市里, 可谓是恢复劳动、生活疲倦的良好去处。

1.2 码头式小广场

在水面上伸张开来的“甲板”状的广场, 给我们带来了与水的亲密感和整体感, 假如在水面上造广场的话, 广场的周围被水包围, 和水相接的水际线的长度增加, 再者, 甲板下面的流水能使人听到令人身心舒爽的潮水声。特别是, 因为潮汐的干满差很大, 滨水区不能直接和水接触的时候, 码头的广场所起的作用是极其大的。

1.3 水广场

在滨水区的水边环境中, 再造人工水景, 增加人直接与水亲近的机会, 特别是由于潮汐干满差很大而人不能与水直接接触或是水面被污染的滨水区, 就特别重要。还有供小孩玩耍的浴池、戏水池, 不限于滨水区, 哪儿都可设置, 但尽管同样可以承受日照, 设置在滨水区会感到更温暖, 在心理上, 也确实会有一种解放舒畅的感觉。

2 滨水游步道

在城市中徒步行走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行动手段, 同时与街亲近, 是理解街道的一个手段, 正因为众多的人来回行走, 使街上充满活力。在滨水区内设置游步道, 有两方面的作用, 一是人们边欣赏边愉快地行走的水边空间, 亲水性高, 谁都可以在滨水游步道上行走, 让众多的人们认识到滨水区的良好价值, 还有一方面是连续市街地和滨水区, 市街地和滨水区由于地势及自然条件往往被隔断, 而游步道则起着连接两者的作用。 (见图1)

3 滨水绿化

滨水绿化是滨水区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滨水区城市设计的重点, 滨水绿化具有生态、景观功能, 对改善滨水生态环境、美化滨水景观具有重要作用。从生态学角度看, 人类活动在各个水平和层面给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而景观破碎和生态环境破坏是全球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 滨水区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由于人工的过度界入而面临着破坏的危险, 而滨水绿化正起到减弱人工构筑物对自然生态系统破坏的作用。

按照不同水系在不同城市空间的作用, 将绿化功能分为:游憩型、观赏型、生态型三种类型。城郊结合部一般为生态型为主, 城市外围区一般为观赏型为主, 城市中心及重点地段以参与性的游憩型滨水绿地为主, 因为在这个区域, 使用的对象多为城市中的人们。在实际设计中可以根据场地的大小、使用对象的不同、因地制宜的设置绿化形式。

4 桥

滨水区的特征之一, 是分断了地域, 桥就成为连结被水分离的陆地的不可缺少的设施。同时优美的桥梁, 也成为滨水区的重要景观。而且在桥上是眺望滨水区的极好的场所, 过桥的时候, 滨水区的景色, 也时刻变幻着, 桥的美丽一言概之是它的构造美, 是追求合理性、功能性的产物。临近历史名桥的滨水区, 还能把桥作借景利用。

5 护岸

护岸是驳岸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近年来人们对于生存环境质量的重视, 亲水性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设计护岸时, 不仅仅满足于治水方面, 考虑到亲水性的设计变得有必要了。在各个水域既定的制约条件下, 如何最大限度的提高亲水性, 如何创造出受人们欢迎的滨水区环境, 这对护岸的设计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

6 设施小品

环境小品也是滨水区城市设计不可忽视的问题, 如亭子、坐凳、栅栏、雕塑、广告牌、指示牌的设计, 环境小品如设计得好, 对整个滨水环境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并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滨水区的小品设计除了遵循城市小品设计的一般原则之外, 还有其特殊性。

(1) 在水域污染以及因为防洪要求限制而使人无法接近到水体的滨水区, 小品的设计应补偿人们对于水的需求和期望。 (2) 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根据社会心理学的角色理论, 人们在游览滨水区会自动的充当某种角色, 如探险者, 就要求我们在环境设计中考虑并积极引导这一游客心理的作用, 而此时好的小品设计便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 增加以水为题材的小品设计。在景观设计中设计水景的时候, 不一定就要使用实实在在的水, 有时就是一件与水有关的小品, 如一口井、一只锚、一座旱桥等等。让人一看便会体验到水, 不管水存在与否, 这就是一种感觉。 (4) 同时不能因为“善小而不为”, 要知道以小见大的原理。如日本庭园中出现了一种很小的水景, 就是用于茶庭的洗手钵, 一钵清水, 也只是点到为止。

摘要:从城市的构成来看, 城市滨水区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 并且是城市公共空间中兼具自然地景和人工景观的区域, 而城市滨水区中驳岸空间作为水域空间与陆地空间相交接处的区域, 往往对城市滨水区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滨水区驳岸,实体景观要素

实体空间 篇2

文中首先分析了对数据库进行时态扩展的方法,然后特别探讨了将经典的面向整个数据集的连续快照模型拓展到对单个地理实体设立快照,从而提出对空间数据库进行时态扩展的方法,并基于Oracle Spatial进行了初步的实现,达到了通过一些简单的扩展支持基本的时态GIS功能的`效果.

作 者:杨绍银 陈轮 负建明  作者单位:杨绍银(黑龙江第三测绘工程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1)

陈轮(福建省测绘院,福建,福州,350011)

Z58实体消解后的空间解读 篇3

番禺路58号,原是上海手表五厂的厂房,厂房建于20世纪70年代,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为改建成企业的办公地,且用为会所,建筑改造保留了原有厂房结构,为注入新的使用功能,设计者将临街的3个跨距改建为出挑的灰空间。与街道相邻的界面用水平镜面不锈钢容器形成隔栅,容器中长有的常青藤,与城市绿化融合为一体。绿色植物隔离带将建筑与喧嚣的城市道路隔开,营造出宁静的氛围。在建筑入口空间,以水庭作为进入建筑的停留与过渡,墙面以条纹玻璃作为表皮,清透的水帘倾泻而下,形成又一道屏障。

1 实体消解

Z58的设计构想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德国建筑师布鲁诺·陶特所设计的水晶宫,这也是隈研吾在进行建筑创作中所受影响最大的建筑作品。这座于1914年建造的玻璃建筑的基本构想是以空间地面与顶棚两个水平面来确立的(见图1)。而Z58的室内空间基本也是以地面与顶棚两个水平面来确立的。为营造光与空间的对话,除了玻璃与不锈钢等反射的界面之外,空间的分割大量运用通透的玻璃,避免使用实在的墙体来阻碍空间的延续。内庭的水面营造了建筑地面的主题,将室内的水循环与室外的风景连为一体,环境渗透于建筑之中,主体与环境结合,建筑的实体感得以消解弱化。

建筑师所希望的建筑实体消解,是为了表达建筑的透明性。而这种透明性并不是单纯的视觉上的连续,而是主体与环境相互联系、融为一体的状态。这也是建筑师特别注明的实体消解,用隈研吾自己的话说就是将建筑抹去。这种抹去是将建筑的实在的形体化为更缥缈的虚化的空间围合,在对于透明性的研究与材料的广泛试验之后,隈研吾将其最虚化的外表应用于Z58之中。“用砂、石、水等几种单一的物质要素表达‘禅境’的气氛。”为了营造这种禅境,在Z58中,隈研吾创造出一种场,一种可以让人宁静的场所,而这正是人们长期生活在城市嘈杂环境之中的另一种渴望。隈研吾期望将物质与材料解脱出来,使之自由的活动,而引申为建筑,即是让空间的自由。建筑是让人从构筑中解放出来的,而外观的消解就是垂直面的消解,垂直面的消解就从构筑这个概念中把建筑解放出来。Z58的外立面通过百叶状水平排列的不锈钢植物容器,种植常春藤。通过种植柔韧植物的隐忍手法,让建筑表现出对周围环境的认同与和谐,同时减去了建筑实体的厚重,将垂直面分化为环境的一部分,这也是隈研吾一贯主张的到自然中去的体现。百叶状水平排列着的镜面不锈钢植物容器的内侧是玻璃墙体,从建筑内部,透过玻璃,可以亲切感受到百叶状植物屏障的盎然生机,“使建筑具有生命感”,建筑由此不再是钢筋水泥的简单重复,这也是隈研吾摆脱了其早期作品中受建筑材料束缚的阴影的体现。

用光线来暗示建筑物的结构,也是使建筑消解的手法。隈研吾强调“如何使用光线比细部处理更重要”虽然缘于其所受到安藤忠雄等建筑师对于光线设计的影响,但是在光线的使用中他更在意的是将建筑隐于光之中,而不是安藤设计作品中的光隐于建筑之中(见图2)。所以,在Z58的设计中,其顶层客房的天花板采用了可控的细格栅,这使得空间的感受更像是一种光的场,而不是安藤作品中墙面的围合场。

建筑空间中光的粒子作为主宰,与另一种粒子——流水形成另一种互动,使建筑的场更加活跃。玻璃的使用更加强了光的连续性,因其不能将光分割,只能是贯通,室内的光感融为一体,空间也就连为一体,建筑的实体性也就消解了。

2 空间的间隙

格栅是隈研吾作品中使用最多的手法,如同Z58立面所展现的一样,单纯的格栅是其一贯的设计元素。建筑师给出的解释源于对海的理解。

建筑师运用格栅可以理解为其消解实体的一种手段,但是笔者往更深层次思考的话,格栅的本身其实就是间隙。不论是从宏观(总平面图)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微观(详图)的角度来看,建筑师的兴趣的中心点好像都是间隙。隈研吾所谓的间隙与阿道夫路斯在现代主义初期提到的“空间”还不同。“我认为,与空间相比,空间之外的内容更为重要。”而这空间之外的内容,则是建筑与环境间的互动与认同。这种互动与认同,在传统日式建筑中的隔扇中也能找到原型。在传统日本建筑中,环境占据了很大的要素。作为围合构件,建筑的半透明的推拉隔扇更多的是一种传递作用,而围帘则正好制造了建筑与环境之间的间隙,这也可能是建筑师在不知觉中表达出的意愿的来源之一。

3 缘侧

布鲁诺·陶特在评述桂离宫时,着重阐述庭园与建筑的关系以及人在桂离宫回游时体验到的时间、空间的秩序,他极力赞美了桂离宫里竹子做的缘侧。而缘侧是庭园与建筑的媒介,也是环境与主体(人)相结合的媒介。陶特所提出的桂离宫是构成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与自然相对的解读,更激发了深受其影响的建筑师采用水、植物作为建筑空间缘侧的想法。

在Z58设计中,隈研吾运用水做缘侧,并将其悬空。建筑第5层楼的玻璃墙面以水为覆盖,悬空的水的缘侧沿着精心设计的外墙面循环。关掉阀门,静态的三面水环绕的氧气吧,是一种姿态;水动起来,波纹一路闪下去,是另一种姿态。水缘侧的边缘,以干净的玻璃作为阻截,而截断的边缘即是环境与主体自然的结合,也就是水与人的结合。

4结语

作为建筑更新的形式之一,Z58中更多的是对于环境的适应性,在平面布局中依托原有建筑的尺度,塑造更符合环境中的形态氛围。为形成弱化立面强势的同时,建筑立面的消解性与融合性,给建筑以更多的谦虚的表现,而展现给人的独特性其实是更深了一步。在建筑立面所表现的横向线条的使用以及在此之上的绿色植物,更突出了建筑的线性特征。建筑师所偏爱的或者说所要强调的消解空间,更多的是通过建筑表皮的可穿透性以及空气的流动性来实现的。

复杂环境条件下的建筑,很多情况下,更是作为一种突出来承接复杂条件的转换,Z58选择成为一种环境的背景,而这恰恰又突出了建筑本身的特性。在立面中,虽然我们感受到的是简单的形体与单一的条纹,但是通过植物———这一活性元素,提升了建筑的灵动性,这在以往很多覆土植被的建筑中也是难以表现的建筑的平面基于原有建筑的形式,可能会有创作上的限制,但是建筑师在最终采用了基本的形式组合,以内厅为主体,蕴含有传统庭院的空间秩序,并营造出更具自然意义的禅境。在局部的细节处理上,大量透明玻璃的使用延续了建筑师对实体消解后空间的追求。流水以及植物等活跃元素,则是以软性的姿态来反衬建筑的刚性,从而达到建筑整体空间的和谐,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建筑的自然性,真正达到了实体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日]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国外建筑设计详图图集16隈研吾/建筑构造细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吴耀东.日本现代建筑[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日]黑川纪章,隈研吾.日本的前卫建筑师[M].覃力,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实体空间 篇4

实体识别是判断来自不同数据源, 具有不完全相同的数据描述对象是否描述了现实世界中相同的实体的过程[1]。在分布环境下, 当用户需要处理来自不同数据源中的信息时, 如果不能解决实体识别的问题, 就会出现“识别危机”, 这对于分布环境下异构信息的重用、共享和信息的高效利用是很不利的。

2 实体识别一般过程和存在问题

在两个数据源中分别有描述世界中同一实体的数据对象A和B。F是该实体的特征属性集合, 根据特征属性在识别实体过程中的重要程度设置权重。实体识别的过程就是对实体的各特征属性采用相应的算法来判断其相似程度, 再根据特征向量中属性之间的相似程度以及各个属性的权重, 计算出实体之间的相似程度, 来判断不同数据源中的记录是否是现实世界中的同一实体。

在进行实体识别的过程中, 比较空间的大小为|A|*|B|。在这样大的空间中进行实体识别, 有很多完全不匹配的记录对也参加了运算, 造成计算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

在分布环境下, 实体的特征属性中非字符串属性之间存在上下文异构[2], 导致这类属性之间无法直接进行有意义的比较, 因此在大多数实体识别系统和工具中, 主要还是对字符串进行相似性比较, 而这恰恰是实体识别算法中代价最高、最费时的部分。如何进一步缩减比较空间、提高实体识别的效率是分布环境下实体识别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已有的比较空间缩减方法主要有blocking[3,4,5]和sorted neiboughood[6]。这两种方法由于上下文异构的存在而主要采用的是字符串比较, 本身花费的代价仍然很高。

3 基于上下文仲裁的比较空间缩减机制

本文提出的基于上下文仲裁的比较空间缩减机制, 通过在模式映射的基础上引入上下文仲裁机制, 解决分布数据源中实体的特征向量之间的模式异构和上下文异构后, 特征向量中的非字符串属性可以直接进行高效比较。一方面由于非字符串属性间的直接比较比字符串之间的比较效率高得多, 另一方面通过非字符串的比较可以滤去绝大部分不可能匹配的实体对, 极大地缩减比较空间, 达到提高实体识别效率的目的。

3.1 上下文语义形式化描述

上下文语义可以用一个四元组来描述:

Context = (D, S, CV, F)

其中D是分布环境下参与实体识别的各数据源名字的集合; S是各数据源模式的集合;CV是一个共享的上下文词汇, 可以用一个三元组CV= (CA, T, V) 来表示。其中:①CA 是一个枚举类型, 表示不同的上下文异构的分类情况。取值 UNIT、SCALE、FORMAT、PRESENT分别表示数值型属性之间的单位异构、数量级异构、日期时间型属性之间的格式异构以及枚举型属性之间的表示异构;②T⊆CA, 表示同一种上下文异构分类中具体的异构类型;③V表示同一上下文类型内部不同的上下文取值的集合;④F是定义在数据源和上下文词汇上的一组操作的集合, 用于实现对上下文语义进行相关的操作。F={b, a, c}。其中:①b是绑定操作, 用于将上下文异构类型绑定到数据源中具有上下文语义的属性上, 指明该属性上下文异构的类型;②a是赋值操作, 用于为每一个数据源中具有上下文语义的属性指定其上下文取值, 其中赋值操作受绑定操作的约束; ③c是转换操作, 用于在同一上下文类型的不同上下文取值之间进行转换。

3.2 上下文仲裁机制

要解决分布异构数据源之间的上下文异构, 至少需要三个阶段的操作:

第一个阶段是实体识别之前的预处理操作, 要求维护一个全局唯一的上下文词汇, 这个词汇包括目前较为常见的四种上下文分类, 每种分类内部的上下文类型, 同一上下文类型内部的各种上下文取值等。

第二个阶段是设计阶段, 这个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两个:第一个任务是在数据源和上下文词汇之间建立映射关系, 第二个任务定义同一上下文异构类型内部不同上下文取值之间的转换关系, 这些关系可以由规则来定义, 也可以由专门定义的函数来实现。

第三个阶段是运行时, 根据设计时定义的上下文映射, 检测参与实体识别的数据源中实体特征属性之间的上下文异构, 并根据异构情况调用相应的上下文转换规则或转换函数实现目标上下文和源上下文之间的双向转换。

3.3 基于上下文仲裁机制的实体识别预处理

基于以上描述的上下文仲裁机制, 设计一个上下文仲裁器来完成“3.2”中第三阶段的功能, 用来解决分布环境下异构实体的特征属性之间的上下文异构。具体过程如下:

(1) 提出综合查询:终端用户针对全局模式提出综合查询, 该查询是一个包含实体的特征属性的查询。

(2) 查询解析与分解:上下文仲裁器根据数据源与全局模式之间的模式映射, 将综合查询分解为与数据源模式对应的子查询。

(3) 上下文异构检测:对各个子查询中的特征属性, 对比子查询和综合查询对应的属性上绑定的上下文类型和指派的上下文取值, 判断是否存在上下文异构。

(4) 上下文转换:将各子查询推送至相应数据源执行, 返回的子结果中, 由于上下文异构的存在, 得到的子结果不能直接进行比较。根据步骤 (3) 中检测到的上下文异构情况, 针对不同异构类型调用不同的上下文转换函数, 将处于源上下文的子结果转换为统一的目标上下文, 形成仲裁子结果。此时各仲裁子结果中各实体的非字符串特征属性之间的上下文异构得到解决, 可以直接比较。

4 实验

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方案的可行性, 进行了如下实验:

分别取自本地两个大型超市中的部分实际商品信息 (分别记为数据源D1和D2) 作为实验样本, 这两个数据源中有些商品是相同的。由于这两个数据源由不同的公司采用不同的技术独立开发, 这两个数据源之间存在多种异构, 包括模式异构和上下文异构, 即使是现实世界中相同的商品在这两个数据源中有不同的描述。

采用传统的实体识别方法, 需要在|D1|*|D2|个实体对中对各特征属性逐一比较, 而且商品这一实体的特征属性“零售价”在不同数据源中虽然具有相同的模式语义, 但是由于上下文不同而导致其具有不同的意义。在实体识别过程中, 不同数据源中的这一对特征属性不能直接进行比较, 否则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而商品名这一属性, 由于数据源分别建立, 即使是同一商品其名称也不可能完全相同, 这种字符串属性只能通过字符串比较函数来计算其相似性。一方面计算量十分巨大, 另一方面绝大多数完全不匹配的实体对参加计算, 造成计算资源的极大浪费。

本实验首先应用前面介绍的上下文仲裁机制, 解决数据源之间商品的零售价属性之间的上下文异构。在实体匹配的过程中, 对于特征属性的处理如下:第一阶段, 处理非字符串属性。对于特征属性“零售价”, 为数值型属性, 解决了不同数据源之间这一特征属性的上下文异构之后, 可以直接进行数值之间的比较, 并判定当两个商品价格差在±30%时视为该属性匹配;第二阶段:对于“品牌”属性, 虽然也是字符串类型, 由于品牌名一般都比较规整, 可以直接用字符串相等的函数来判断属性之间的匹配。“商品名”属性为字符串且同一商品在不同数据源中有不完全相同的描述, 只能应用字符串比较函数来计算其相似性。在对可直接比较的两个属性:“零售价”和“品牌”进行处理之后, 比较空间的缩减情况如表1所示。

实验结果表明, 通过解决分布异构数据源之间的上下文异构, 在实体识别的第一阶段, 通过在非字符串属性之间进行直接比较可以滤去绝大部分不匹配的实体对, 极大地缩减实体识别的比较空间, 有效地提高了分布环境下实体识别的效率。

5 结语

分布环境下实体识别过程中, 由于实体的特征属性之间存在上下文异构, 导致这些属性无法直接进行有意义的比较。传统的实体识别通过ETL过程对数据进行清洗和规范化处理的方式无法应用在分布环境中。本文提出的基于上下文仲裁机制的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分布环境下实体的特征属性之间的上下文异构, 并将实体识别过程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处理:第一阶段, 通过上下文仲裁机制解决实体的非字符串特征属性之间的上下文异构, 并对这些属性进行直接比较以滤去绝大部分不匹配的实体对, 极大地缩减了实体匹配的比较空间;第二阶段, 在缩减后的比较空间中对实体的字符串特征属性进行字符串比较, 判断属性之间的相似性;最后通过各特征属性的相似性来度量实体间的相似性。实验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实体识别方案能够提高分布环境下实体识别的效率。

参考文献

[1]E-P LIM, J SRIVASTAVA, S.PRABHAKAR, et al.Entity identi-fication in database integration[C].In Proceding the Ninth IEEEInt'l Conf.Data Eng. (ICDE'93) 1993:294-301.

[2]AYKUT FIRAT.Information integration using contextual kno-eledge and ontology merging[D].Massachusetts:MIT SloanSchool of Management, 2003.

[3]M MICHELSON, C A KNOBLOCK.Learning blocking schemesfor record linkage[C].In 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AAI-06) , Boston, 2006.

[4]BAXTER R, CHRISTEN P, CHURCHES T.A comparison of fastblocking methods for recordlinkage[C].In Proceedings of the ACMWorkshop on Data Cleaning, Record Linkage and ObjectIdentifica-tion, Washington, DC, 2003:

[5]COHEN W W, RICHMAN J.Learning to match and cluster entitynames[J].ACM SIGKDD, 2002:475-480.

实体空间 篇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增强发展新动能、促进社会就业、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的重要途径, 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 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支持政策和举措, 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当前, 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有亮点、有潜力、有特色的众创空间, 已经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阵地和创新创业者的聚集地, 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充分发挥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和驱动作用, 紧密对接实体经济, 有效支撑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需要继续推动众创空间向纵深发展, 在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领域强化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协同创新, 加快建设一批众创空间。经国务院同意, 现就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 总体要求

促进众创空间专业化发展, 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低成本、全方位、专业化服务, 更大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增强实体经济发展新动能。通过龙头企业、中小微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创客等多方协同, 打造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众创空间, 吸引更多科技人员投身科技型创新创业, 促进人才、技术、资本等各类创新要素的高效配置和有效集成, 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不断提升服务创新创业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配套支持全程化。通过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工业设计、检验检测、模型加工、知识产权、专利标准、中试生产、产品推广等研发、制造、销售相关服务, 实现产业链资源开放共享和高效配置。

二是创新服务个性化。通过整合专业领域的技术、设备、信息、资本、市场、人力等资源, 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更高端、更具专业特色和定制化的增值服务。

三是创业辅导专业化。通过凝聚一批熟悉产业领域的创业导师和培训机构, 开展创业培训, 举办各类创业活动, 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更加适合产业特点的创业辅导服务, 提高创新创业者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培养更多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创新人才。

(二) 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向创业者开放创新资源, 降低创新创业成本, 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的对接, 让市场对科技成果作出评价。

二是坚持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要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重点, 扩大“双创”的源头供给, 推动科技型创新创业, 使科技人员成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

三是坚持服务和支撑实体经济发展。要与“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大数据发展行动等相结合, 促进龙头骨干企业在研发、生产、营销、服务、管理等方面改革创新, 加快发展“制造+服务”的智能工厂模式, 培育更多富有活力的中小微企业, 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 培育新业态, 催生新产业。

二、重点任务

(三) 在重点产业领域发展众创空间。重点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现代农业、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医药卫生、文化创意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领域先行先试, 针对产业需求和行业共性技术难点, 在细分领域建设众创空间。

(四) 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围绕主营业务方向建设众创空间。按照市场机制与其他创业主体协同聚集, 优化配置技术、装备、资本、市场等创新资源, 实现与中小微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各类创客群体有机结合, 有效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形成以龙头骨干企业为核心、高校院所积极参与、辐射带动中小微企业成长发展的产业创新生态群落。

(五) 鼓励科研院所、高校围绕优势专业领域建设众创空间。发挥科研设施、专业团队、技术积累等优势, 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园、工程 (技术) 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创新载体, 建设以科技人员为核心、以成果转移转化为主要内容的众创空间, 通过聚集高端创新资源, 增加源头技术创新有效供给, 为科技型创新创业提供专业化服务。

(六) 建设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双创基地。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试点建设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 推动各地发展各具特色的双创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科技园区等要结合国家战略布局和当地产业发展实际, 发挥重点区域创新创业要素集聚优势, 打造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众创空间, 与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及产业园等共同形成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七) 加强众创空间的国际合作。鼓励龙头骨干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与国外先进创业孵化机构开展对接合作, 共同建立高水平的众创空间, 鼓励龙头骨干企业与国外创业孵化机构合作建立投资基金。支持众创空间引进国际先进的创业孵化理念, 吸纳、整合和利用国外技术、资本和市场等资源, 提升众创空间发展的国际化水平。大力吸引和支持港澳台科技人员以及海归人才、外国人才到众创空间创新创业, 在居住、工作许可、居留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充分利用现有创新政策工具, 挖掘已有政策潜力, 加大政策落实力度, 形成支持众创空间发展的政策体系。

(八) 实行奖励和补助政策。有条件的地方要综合运用无偿资助、业务奖励等方式, 对众创空间的办公用房、用水、用能、网络等软硬件设施给予补助。支持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为符合条件的众创空间提供服务。符合条件的众创空间可以申报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 采用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进入技术创新领域, 支持包括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优胜项目在内的创新创业项目和团队, 推动众创空间发展。

(九) 落实促进创新的税收政策。众创空间的研发仪器设备符合相关规定条件的, 可按照税收有关规定适用加速折旧政策;进口科研仪器设备符合规定条件的, 适用进口税收优惠政策。众创空间发生的研发费用, 企业和高校院所委托众创空间开展研发活动以及小微企业受委托或自身开展研发活动发生的研发费用, 符合规定条件的可适用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研究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政策, 符合规定条件的众创空间可适用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政策。

(十) 引导金融资本支持。引导和鼓励各类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与众创空间相结合, 完善投融资模式。鼓励天使投资群体、创业投资基金入驻众创空间和双创基地开展业务。鼓励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设立天使投资基金, 支持众创空间发展。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在试点地区探索为众创空间内企业创新活动提供股权和债权相结合的融资服务, 与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机构试点投贷联动。支持众创空间内科技创业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十一) 支持科技人员到众创空间创新创业。高校、科研院所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有关规定, 落实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政策。对本单位科研人员带项目和成果到众创空间创新创业的, 经原单位同意, 可在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 与原单位其他在岗人员同等享有参加职称评聘、岗位等级晋升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利。探索完善众创空间中创新成果收益分配制度。对高校、科研院所的创业项目知识产权申请、转化和运用, 按照国家有关政策给予支持。进一步改革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使用制度, 使之更有利于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创造性和转化成果的积极性。

(十二) 调动企业参与众创空间建设的积极性。企业建设众创空间的投入符合相关规定条件的, 可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国有企业对众创空间投入较大且符合有关规定的, 可以适用有关科技创新考核政策。充分利用淘汰落后产能、处置“僵尸企业”过程中形成的闲置厂房、空余仓库以及生产设施, 改造建设众创空间, 鼓励企业通过集众智、汇众力等开放式创新, 吸纳科技人员创业, 创造就业岗位, 实现转型发展。

(十三) 促进军民技术双向转化。大力推动军民标准通用化, 引导民用领域知识产权在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运用。军工技术向民用转移中的二次开发费用, 符合相关规定条件的可以适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在符合保密规定的前提下, 对向众创空间开放共享的专用设备、实验室等军工设施, 按照国家统一政策, 根据服务绩效探索建立后补助机制, 促进军民创新资源融合共享。

四、组织实施

(十四) 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和各省 (区、市) 要加强对众创空间建设的宏观指导和工作协调, 结合行业和地方发展实际, 推进各具特色的众创空间建设和发展。加强对众创空间发展情况的监测、统计和评估。建立统一的政策信息发布平台。各地区各部门对众创空间等平台的扶持情况要上网公示, 做到公开透明, 避免多头重复支持。

(十五) 加强示范引导。鼓励各地、各类主体积极探索支持众创空间发展的新政策、新机制和新模式, 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持续提高创新创业服务能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创新要素集聚区域的管理部门要率先行动起来, 主动做好服务, 为众创空间的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 开展先行先试, 作出引领示范。

(十六) 加强分类指导。要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的具体需求, 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实现重点突破, 增强示范带动效应。要统筹考虑各地区经济发展、科技资源条件等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推进众创空间在不同区域的建设和发展。

上一篇:新四有军人下一篇:音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