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

2024-10-03

音乐生活(共12篇)

音乐生活 篇1

在音乐课程改革中, 我们音乐教师要重新审视音乐课程的标准、理念, 音乐教学应该尽可能地做到生活化、社会化、多元化与个性化共同发展, 利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 挖掘音乐学科与校园音乐生活的结合点, 从而增强学生课堂内外的联动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音乐欣赏教学与校园音乐生活整合的意义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但将其列为新课程的重要理念, 为此还专门设计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 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 要求学生在“考查”“体验”“探究”等各项活动中感受生活、体会人生、观察社会、领略自然、发现和解决问题。在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中, 流传着一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 看到的记得住, 动手做更能学得好”。这句话生动地强调了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与校园音乐生活的整合不仅是当前课改的要求, 也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它可以使学生保持持续的学习兴趣, 增强联系生活实际的意识,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培养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 增进独立思考的能力, 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并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二、高中音乐欣赏课的现状分析

对高一450位学生在音乐欣赏基础知识和音乐类型方面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结果如下:有80%的学生喜欢通俗音乐, 有26%的学生喜欢校园音乐, 有34%的学生喜欢古典音乐, 有6.7%的学生喜欢民族音乐。这表明大多数学生喜欢通俗音乐, 校园音乐和古典音乐也不乐观, 而喜欢民族音乐少得可怜。但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光华灿烂的珍宝, 可有这么多的同学却不喜欢, 的确令我一时无从下手, 学生喜爱音乐, 但又不喜欢上音乐课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尝试, 本人从中也掌握了学生上音乐欣赏课的心理动态, 造成这个现象的关键是我们教师没有把握好学生喜爱音乐的切入口。

另外, 我校学生85%来自农村, 音乐的基础比较差, 人教版的音乐教材对于这一层次的学生来说, 显然是起点偏高, 如果照本宣科, 不同程度上会扼杀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导致恶性循环。

三、音乐欣赏教学与校园音乐生活整合的探索

高中音乐鉴赏的内容可以说是纵横古今几千年, 横贯东西几万里, 包含了各类及中外各个时期的音乐作品 (民歌、艺术歌曲、群众歌曲、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歌剧舞剧音乐、管弦乐、交响乐和协奏曲等) 。可谓是琳琅满目, 丰富多彩, 仿佛是艺术百花园中的鲜艳花朵。我们可以依据学生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借助于不同的探究方式, 在课堂的欣赏教学实践中了解音乐艺术, 关注音乐人文, 关注校园音乐生活, 从而应用于校园的音乐实践活动。

1. 从音乐欣赏启始课入手,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校园音乐生活

本人通过多年的调查研究, 形成了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启始课教学的一点浅薄之见。我在问卷调查、学生座谈和课前唱的一些音乐活动中, 发现学生对通俗音乐有着特殊的情感, 我就利用学生的这一亮点, 以《走进通俗歌曲》这样一个贴近学生心灵世界的内容为主题, 用3课时作为本校学生音乐的启始课, 系统地介绍和感受了80年代优秀的通俗歌曲, 特别是70年末、80年代初当时国内的政治背景和人们的价值取向对音乐文化的影响, 如《我的中国心》《龙的传人》《童年》《我多想唱》《外婆的澎湖湾》《兰花草》等等, 这些歌曲启发了他们对通俗歌曲真正意义上理解,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通俗歌曲, 有选择地欣赏通俗歌曲。学生通过这3节课的学习, 激发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同时通过这些歌曲的欣赏, 也初步地了解了音乐的基本要素, 如节奏、节拍、旋律、速度、力度、音色等等。

2. 体验校园音乐生活, 坚持良性发展的导向,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提升学生音乐欣赏的品位

在通俗歌曲泛滥成灾, 学生鉴赏能力和选择能力还有待提高的今天, 学校应支持良性的发展导向, 充分利用广播台和校园电视台, 构建绿色音乐生活氛围, 渗透中国民族音乐和经典的西洋音乐,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品位。如中国作品《茉莉花》《小白菜》《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梁祝》等等。

3. 搭建校园音乐生活的实践平台, 实现课堂内外联动,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在实践中展现其才能, 增强求知欲。

在欣赏教学中, 让音乐欣赏的学习充满成就感。本人根据教学进程有计划地开辟了广播台和电视台的音乐节目, 同时在高一年级组建不同的音乐研究性学习小组和课外音乐兴趣小组:

(1) 乐评兴趣小组:对音乐感悟强且写作出色的学生和演讲水平高的学生组成广播台乐评栏目工作人员, 搜集整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欣赏后感文章, 利用中午和课外活动时间, 每周播出一期, 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乐评能力。

(2) 音乐欣赏研究性学习小组:负责广播台音乐欣赏栏目, 该小组既要参加音乐教师每两周组织的欣赏专题讲座指导以外, 还要根据高一年级欣赏教学的进程, 搜集相关的音响及文字解说资料, 每周播出二次。该小组还要负责广播台诗歌和、散文欣赏和校园新闻播报的配乐。根据学生手反馈的统计情况来看, 有85%的学生喜爱这些栏目。

(3) “海之音”点歌台小组:该小组负责广播台点歌栏目, 小组成员除了负责搜集曲目以外, 还要指导点歌学生所点曲子的品位。

(4) 学校还组建了校合唱队、舞蹈兴趣小组、音乐高考兴趣小组, 校园内歌声、琴声飞扬, 营造了良好的校园音乐生活氛围。

搭建校园音乐生活的实践平台, 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提高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有效地促进了音乐课堂教学, 使课堂学习变得生动而实在, 激起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扭转了被动教学的局面, 学生在实践中自我价值也充分得以肯定和实现。

总之, 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与校园音乐生活的整合, 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 也是广大学生渴望已久的实践开拓, 是课堂教学与实践最有效的磨合。实现课堂内外联动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活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 提高了他们实践美, 鉴赏美的品位, 培养了他们关心学校、热爱学校, 积极参与学校管理的主人翁精神。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2001年6月7日发布) 教基[2001]17号

[2]《普通高中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 (人民音乐出版社普通高中音乐教科书《教师用书》2003年7月版)

[3]张前:《音乐欣赏心理分析》, 人民音乐出版社

[4]王次炤:《音乐美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音乐生活 篇2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高中音乐《音乐与生活》,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音乐与生活》是今年高中课改音乐鉴赏教材广东版的第一单元。本单元由“生命之歌”、“情感之声”、“生活之音”、“自然之韵”四部分组成。单元中选择的音乐内容充分体现了音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生活之音”是本单元的第3节。

本节课承接了“生命之歌”中论证的“人们从诞生的那一刻起,音乐就陪伴着人生,见证着人生每一个神圣的仪式,伴随着人生每一段丰富的经历”,贯穿了“情感之声”中展现的“音乐是人内心世界(情感、意志、欲望)的表露,是人情感的抒发与宣泄,音乐美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来源于情感的力量”,所以,“生活之音”中选择了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并始终伴随人类各种生活的音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音乐,同时,能感悟:“音乐就是生活,生活就是音乐”,进而激发学生构建自己的音乐生活的愿望。

本节内容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的鉴赏作品都是运用现实生活中具体的生产劳动场景、活动为素材创作出来的精品佳作。

2、 教学目标:

根据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感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音乐作品的体裁、演奏、演唱的形式,了解钢琴组曲、合唱组曲和标题音乐的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能够记录《打字机》、《盖邮戳》音乐的节奏;能够熟悉模唱《钟》、《赶摆路上》的音乐主题;能够从《永恒的水》观赏中得到启发,并积极参与尝试创作一首“纸乐”。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能从音乐音响感知中得到和快乐,获得感悟与启发;能够思考作曲家如何运用生活中的各类素材创作音乐作品;能够关注生活中的音乐,感悟“音乐就是生活,生活就是音乐”的朴素哲理。

3、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根据以上制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在课堂表现上都是“善于听不愿说”,在表达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分析方面过于依赖教师的讲解,因此,制定以下的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本节课的作品鉴赏让学生感知音乐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体会两者相融共通的联系;感受音乐表现艺术的魅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音乐,思考作曲家如何运用生活中的各种素材创作音乐作品;启发学生感知音乐的表现形式并作出一定的评价;尝试自行创作一首“纸乐”。

二、说教法: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这是音乐教育重要的指导思想。因此,要坚持以聆听为主的教学原则。同时,也要紧紧围绕音乐鉴赏的本质,不能流于欣赏的简单的感性认知。在音乐鉴赏活动中不但要听辨音乐的变化,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了解音乐表现的方法手段,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情感的辨别力、表现力和理解力,倡导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的.感知和体验,真正提高鉴赏音乐的能力,符合从感性—理性—感性的认知规律。

为此,我拟定了调查法、启发法、分析法、比较法、合作法、联想法、想象法、演示法等授课的基本方法,灵活运用于实际课堂教学的操作中。具体的做法在后面的教学程序中我再细说。

三、说学法:

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成为了教学过程的重中之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积极、主动、高效地参与学习,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我在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时,能够紧紧围绕课程目标,运用体验、比较、探究、合作等学习方法,启发学生在对音乐形态与音乐情感的体验中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建立一定的音乐思维空间,爱护并鼓励学生保留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其二、通过对比音乐的不同体裁、形式、风格、表现手法等,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音乐的初步能力,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探究和创造活动。其三、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包括课前准备),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做到会提出问题、能分析问题、懂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学会加强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享受学习的快乐过程。

“浸入”音乐世界,享受音乐生活 篇3

一、音乐源于生活

“音乐源于生活。”我们的周围无时无刻都充斥着音乐,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现实生活都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各种各样的音响。有鸟儿愉快的叫声,大风呼呼的怒吼,小溪潺潺的流水声,闹市喧哗中夹杂的歌声,等等。这些不同的声音传递到幼儿的耳朵里,这些声音在大人的世界是平凡无奇的,然后传递到幼儿的耳朵里都是神奇又美妙的。一次次的好奇,引导幼儿去倾听声音,去寻找声音,去推开音乐殿堂的大门,丰富他们对于声音的感性经验,为他们学习音乐,欣赏音乐奠定生活基础。

此外,音乐中的音乐形象是一种广泛的对音乐意境的生动想象。而浸润式音乐教学正是通过让幼儿倾听音乐,唤起幼儿对相关的视觉印象、听觉印象以及有关事物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例如,当幼儿们听到轻快悦耳的乐曲,就会自然地把它跟小鸟的叫声和跳动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出小鸟在翠绿的树林里跳跃欢唱的情景,乐曲中多种声音的不同表现力,都可以引起幼儿的多种遐想。同时,幼儿也可以随着旋律激起的感情去感受,并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来进一步发展想象,理解接受音乐。

二、音乐源于活动

铃木先生曾说:“音乐的功能并非仅仅是给儿童以精神的愉悦和性情的陶冶,更重要的是,学习音乐是开发孩子智力的有效手段。”从铃木先生的阐述中,我们看到了音乐的重要性。音乐教育不仅仅是给予幼儿身心的愉悦和放松,更重要的是给予幼儿想象的空间,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让幼儿在日常的活动浸润中丰富自己的感官感受,享受音乐带来的美感,进而身心获得全面发展。

在幼儿园开展音乐浸润式欣赏教学,可以使幼儿通过音乐浸润式教育环境,自然地去倾听和欣赏音乐,而这种浸润也不说盲目和随意的,它是一种有目标的潜移默化式教学方式,它使得儿童以音乐为环境,在幼儿每日的生活中都贯穿和渗透音乐旋律。同时,教师再配合着音乐旋律为幼儿讲授音乐背景,并随时回答幼儿对于音乐的提问,这就使得幼儿像学母语一样自然的沉浸其中,无意识的欣赏和学习音乐,让幼儿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感悟音乐,让音乐伴随幼儿一起成长。

三、音乐源于课堂

为了体验音乐浸润式教学,我们结合我园实际进行实验。为了鼓励幼儿自己参与音乐,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在课堂区域游戏中进行儿歌游戏教学,给语言赋予音乐的节奏,让幼儿即兴朗诵学过的诗歌。我们发现,幼儿会逐渐自己加入节奏进行朗诵,有时还可以变换节奏。音乐有不同种类,我们让幼儿自己挑选,让他们大胆地表现自己对于音乐真实的感受。这使得我们看到了音乐浸润式教学的简单成效。然后,我们引导幼儿打击乐器创造声音,让他们感受音乐或缓慢或欢快。幼儿逐渐也自己掌握,有的幼儿竟可以无意识地自己打击出一段美妙的音乐,这就是音乐浸润式教学的魅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对乐器摸一摸、拍一拍、玩一玩、听一听,各自体验自己的奇妙音乐感受,其中不乏提出许多问题。例如,此款乐器为何会发出这种声音。而教师就会耐心给幼儿进行解释,无论幼儿是否听懂,潜移默化的语言会留在他们脑海,成为他们懵懂的音乐知识启蒙。通过这次实验,我们看到幼儿的心情是愉悦的,他们在一场游戏中尽情地表达着自己。虽然他们可能不会意识自己表达的就是音乐,可是在没人约束他们的场景里他们自己不成熟的进行音乐创编,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了他们倾听音乐以及即兴表演的兴趣和能力。我们还在游戏中投放CD机,让幼儿自己感受,自己表达。在整个游戏中,我们尊重每一个幼儿的每一个想法,每一种富于创造力的声音。我们惊讶于幼儿竟然能够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嘴巴进行声音的表现。他们在无意识中创造出很多新鲜的动作。他们的想象力是无尽的,这使我们惊讶和振奋。没有我们的干预,幼儿自己依然可以很好的甚至超出我们想象的表现自己、表现音乐、表现他们的声音。

四、音乐浸润式的优势及要求

(一)优势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到,音乐浸润式教学的确是通过无意识学习来倾听音乐,对于儿童学习欣赏音乐有着独特的优势。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如下。

1.音乐欣赏可以愉悦幼儿身心,带给幼儿愉快的审美体验。

2.幼儿可以自由且轻松愉快地接受音乐洗礼,学习音乐内容,进而完成对于音乐的想象。

3.音乐欣赏同其他娱乐活动联系,会加深幼儿对音乐的印象。

4.教师讲授音乐背景,引起幼儿好奇心,引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5.引发幼儿的音乐兴趣,进而使得幼儿的音乐表达更加趋于完善,也领引幼儿学习乐器,加固音乐兴趣。

6.能够引导幼儿主动进行音乐技能练习。

(二)要求

音乐浸润式欣赏教学强调的是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它是语言、音乐、节奏和律动的结合,它在无意识中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表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游戏或者其他方式,让幼儿喜欢上音乐活动,并引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而相对的,在教师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要主动进行音乐技能练习,让自己沉淀更多的音乐知识,能够运用自如地将自己掌握的音乐背景知识传授给幼儿,对幼儿进行良好的指导。

2.教师要涉猎诸多乐器,并要喜欢所学的乐器,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授给幼儿乐器知识。

3.教师要对幼儿音乐浸润式教学方法更加了解,而且要努力把这种教学方法充分渗透到各种音乐教学中,并在音乐欣赏教学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

4.要与家长进行结合,在家长面前肯定音乐浸润式教学方法,鼓励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结合,从而和家长一起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和音乐修养。

音乐是幼儿生活的灵魂。幼儿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感悟音乐、创造音乐。我们采用音乐浸润式欣赏教学是为了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表现音乐,渗透式地让幼儿愉快学到音乐知识,帮助其愉悦身心,全面发展。音乐浸润式教学使得幼儿自主倾听音乐,自己想象音乐意境,从而自然而然地唤起他们对于音乐的试听印象。当他们听到欢快悦耳的音乐时,他们就会自然而然想到愉快的事物。幼儿根据乐曲中传递的不同声音在自己头脑中构建相似的场景,引起他们的各种遐想。随着旋律的响起,他们会更容易理解音乐,更容易审美音乐。

正如前文所说,音乐是人们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幼儿在唱唱跳跳中受到音乐的熏陶,在听听玩玩中感受音乐的美,既开拓了自己的视野,也锻炼和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我们爱幼儿表现的音乐,因为那是天然不加雕饰的旋律。音乐,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丽,更加绚烂多姿!

音乐生活 篇4

关键词: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教学,原本的音乐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学前音乐教育研究的重点顺应世界儿童音乐改革浪潮经历了三个重要转折: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焦点主要是儿童的音乐概念发展;80年代初至80年代末的焦点主要是一般思维力和创造力发展;20世纪90年代国内研究者开始对国民教育价值取向进行全面反思, 而素质教育成为90年代教育的新视点[1]。在这改革开放后的二、三十年里, 中国儿童音乐教育观念已逐渐成熟, 教学模式日渐更新, 教学内容日趋合理, 教学方法亦呈多元化。在此过程中, 以匈牙利的柯达伊、瑞士的达尔克罗兹、德国的奥尔夫、日本的铃木镇一等为首的国外优秀音乐教育体系的引进与发展亦为上述成就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世纪伊始, 世界学前教育组织 (OMEP) 和中国学前教育界已充分意识到艺术教育与审美是培养人格、提升境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在对知识世界和规范世界的批判之下, 热切呼唤儿童艺术教育回归到生活世界中来, 让枯竭冷漠的教育回到真实、鲜活、丰富的生活世界中来, 让它获得源头活水, 这既是儿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还是儿童作为一个生命体应该享受的权利。[2]

2001年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将幼儿教育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领域, 并指出:“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即各个领域并非各自分立, 而是相互交流、相互会通的。艺术教育作为领域之一除了有其艺术教育的功能之外, 在不同的领域的交叉和融合过程中还发挥着中介作用。这种中介作用是其他各个领域都不能比拟的。所以说艺术教育在整个幼儿园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3]。相比较于传统的艺术教育, 《纲要》在艺术教育的价值观念、人文内涵以及其对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影响方面均有极大的改变。其在艺术教育的价值观念上更为关注帮助幼儿通过艺术活动激发情趣、体验美的收获以及成就感, 在艺术教育过程中感受美、发现美乃至创造性地表现美, 以期培养审美能力, 强调自我表达, 最终赋予幼儿满足感与成就感。在艺术教育的内容与组织形式上提出应与幼儿周围的生活环境相契合, 此契合绝非朴素意义上的相同或结合, 表现为内容具有生活性、形象性以及愉悦性的特征, 强调内容本身是否隐含强烈的人文精神及与其他领域是否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形式上则具有开放性、宽容性、自主性等特征, 其更为关注儿童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既能自由感受生活之美, 更能超越常理与常规, 以卓越的创造精神来创造生活之美。

其实这本不是新鲜的话题, 早在古代《吕氏春秋·古乐》便有记载:“帝颛顼生自若水, 实处空桑, 乃登为帝, 惟天之合, 正风乃行, 其音若熙熙凄凄锵锵。帝颛顼好其音, 乃令飞龙作乐效八风之音。命之曰‘承云’, 以祭上帝”“帝尧立, 乃命质为乐, 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听凤凰之鸣, 以制十二律”。可见聪慧的古人早已发现模仿是音乐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音乐赖以实现的物质材料——声音——本身是先于音乐而存在的。模仿若天然的教育带领人们感受自然的音响, 向自然学习。此外, 人亦是相互学习, 例如《淮南子·道应训》中论述了音乐的起源:“今夫举大木者, 前呼邪许, 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即人们是在共同劳作的过程中为发表意见方渐渐练出复杂的声音。可见音乐本是来自生活, 如美学家滕敬尧教授近年来所提倡艺术教育的“创生观”, 即创造从来都是“有众生有”, 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回归儿童生活, 还要充分切实地利用本土文化, 达到同质与异质文化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近年来以南京师范大学为首的研究人员明确地提出了自己在学前音乐教育发展研究中所持的基本立场:从“生态和谐”和“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出发, 力争将“自我中心、相互对立、强调孰轻孰重的状态”, 转化为“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强调相互支持和共同发展的状态”, 并具体地提出:1) 适当的知识技能是获得审美体验的基础;2) 完美的艺术作品是获得审美体验的媒介;3) 高主体性参与的实践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途径;4) 审美体验的获得是一切教育价值实现的根本保障, 我国学前音乐教育的发展返回到了追求全面和谐发展的轨道[4]。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无疑为这一新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示范, 上述改革的立场中提出的教育理念无一不贯穿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精髓, 新课程的实践也很大程度地借鉴了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实践。于此,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自身所蕴含的生态性、自主性、开放性、即兴性等价值特征已逐渐被大家所认识、所关注。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核心概念是“原本的音乐”。关于此概念的特点是以奥尔夫先生本人的解释为蓝本的前提下, 众研究者具有的共识, 即民族性、根源性、实践性、综合性、即兴性、音乐性。即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相对于传统的音乐教育具有时代的意义, 即音乐的教育不再囚禁于古典音乐的藩篱, 音乐的传承不再局限于纸质文本。基于某种意义上来说,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更像是帮助儿童重返音乐艺术诞生的元年, 感受那来自自然纯朴的音乐, 从本质上来说更像是对音乐的发生与发展历程的复演。

卢梭早在18世纪便提出“顺应儿童的天性”这一精彩而具里程碑的命题。现代音乐教育则在儿童音乐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这一思想在儿童音乐教育中具体化。“音乐始自人自身”是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立论点。因此他认为儿童是音乐创作的积极参与者, 而并非是传统意义上被动的听众。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的设计理念就是:“倾听自己”, “从内心出发”, 从“玩和奏”开始。而奥尔夫的歌唱、演奏、舞蹈、形体合为一体的音乐教育行为也是基于对儿童感受音乐后主动表现的观察[4]。他认为:“不是音乐配合某一动作, 或是动作配合音乐, 这两者是自然地结合为一的。”[5]

1980年, 亲赴德国学习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廖乃雄教授将此教学法首次介绍至国内, 从此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开始在中国进行漫长的本土化之旅。在这30余年里,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中国音乐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幼儿园音乐教育自然也不例外。它给中国儿童音乐教育界秉承了数千年的重技能的教育理念带来的冲击远没有消退, 在教学实践中也产生了许多的困惑。其困惑主要集中在如何冲破文化的坚冰把握改革传统音乐教育模式的力度, 如何让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合理的本土化, 乃至如何正确地理解奥尔夫教育体系中精髓——“原本的音乐”……

三十载春秋已过, 今日不同于往日。幼儿园教育改革已然开始, 对于儿童音乐教育给予了新的启示。幼儿园音乐教育即将回归生活, 幼儿园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已成为不可回避的事实, 富有生态教育性的奥尔夫教学法到底是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被正确地认识, 合理地使用还是流于表面效果和形式上的模仿乃至“被全然误解地使用"呢?

参考文献

[1]许卓娅.20世纪我国学前音乐教育发展概述[J].早期教育, 2001 (03) :8-9.

[2]黄进.生活·生态·创生:“今日之儿童艺术教育”国际研讨会综述[J].早期教育, 2002 (11) :10-11.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7.

[4]杜悦艳.回归本原:论现代儿童音乐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

音乐生活化 篇5

节奏是音乐构成的三大要素之一,是音乐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培养幼儿节奏感是十分必要的。但长期以来,幼儿园节奏活动往往与幼儿的生活经验脱离,幼儿大多在教师灌输式、机械的教学中进行节奏技能的训练。幼儿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缺乏学习的兴趣和乐趣。为了解决上述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幼儿园节奏活动进行生活化尝试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园健全人格的形成。音乐是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具有感化人、塑造人、拯救人的作用。因此,音乐具有教育功能,是开启儿童智能的另一把金钥匙。有音乐伴随的人生是幸福的,有音乐伴随的童年是幸福的。音乐的基本要素是节奏与旋律。德国当代著名儿童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基本要素是节奏,每一个有生命的人都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而节奏的感觉又完全依赖于运动,不过需要诱发、培育,进而为音乐所用。”良好的音乐节奏感是认识音乐,驾驭音乐的基础,节奏能够反映出不同的音乐情绪,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实施中,教师较多采用讲解、示范的方法,使幼儿在整个音乐活动中缺乏自我探索、感知音乐的能力,而是多于模仿,被动接受老师所灌输的音乐知识,使幼儿音乐素养得不到提高。提高幼儿音乐素质,节奏感的培养是一个重要内容。通过节奏向学生传授音乐、语言、舞蹈和表演,使他们表现音乐既有即兴性,又有独造性。怎样从节奏感培养入手,提高幼儿音乐素质,我们音乐教研组决定以此为课题内容进行研究。

二、研究意义和价值

心理学研究发现:在关键年龄进行音乐能力的培养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节奏的最佳阶段,同时也是培养音乐素质的基础时期,因此,在幼儿园内进行音乐节奏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让幼儿在节奏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及理解、领悟音乐节奏的元素是尤为重要。

我们希望通过实践与研究,探索出符合我园实际的幼儿节奏感培养的方式方法,让幼儿真正体验音乐节奏、喜欢节奏、表现节奏,在节奏中感受音乐的美妙,理解、领悟音乐节奏元素并且提高对音乐欣赏的能力,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智力,建构孩子终身发展的能力。同时提高教师们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教育教学能力,进而提升我园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教研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培养目标

1.培养幼儿良好的音乐节奏感,会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的节奏,帮助幼儿初步掌握小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和技能,让幼儿在音乐节奏活动中感受音乐的美妙、理解音乐节奏、提高音乐欣赏能力、表现能力。

2.通过音乐节奏教学实践探索中班节奏教学的有效方法、策略。3.提升教师的音乐专业技能和音乐素养,加快教师专业成长。

(二)培养内容

1.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培养孩子倾听的兴趣,培养幼儿对音乐节奏的兴趣。2.在音乐活动中,即唱歌、律动、音乐游戏、音乐欣赏等等,培养幼儿感知音乐的节奏、节拍。培养孩子们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头、手、脚及身体其它的部位来感知音乐节奏,并且运用小乐器、自制乐器学习打击乐。

3.根据幼儿园中班幼儿的特点和已有经验,设计符合我园实际的系列音乐节奏活动内容。

4.探索幼儿园节奏活动中的组织方式和教学指导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根据不同阶段要求将观察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科学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以期达到最佳研究效果。

1、前期研究内容主要采用观察法、文献研究法等,从多角度收集资料,分析了解我园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现状,对比前人的研究,找准突破口。

2、具体研究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逐步探索幼儿园节奏活动中的组织方式和教学指导策略,设计符合我园实际的系列音乐节奏活动内容。

3、总结阶段,主要采取经验总结法,把不同阶段的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形成研究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5月——6月)

1、深入了解本园中班幼儿在音乐节奏感方面的情况。

2、学习、查阅相关的幼儿音乐教育方面的书籍、资料,如 “幼儿游戏化音乐教育丛书”、“许卓娅音乐教育活动设计”、“幼儿的音乐素质与能力训练”等等,拟写研究计划。

3、培养幼儿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培养孩子倾听的兴趣,初步培养幼儿对音乐节奏的兴趣。

(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6月——2013年4月)

1、进一步激发幼儿对音乐节奏的兴趣,让幼儿主动发现、感知节奏,理解、喜爱节奏。在音乐活动中,即唱歌、律动、音乐游戏、音乐欣赏等等,培养幼儿感知音乐的节奏、节拍。培养孩子们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头、手、脚及身体其它的部位来感知音乐节奏。

2、运用小乐器、自制乐器学习打击乐,让幼儿用多种表现形式表现节奏。

3、结合各类可利用资源,开展一系列活动,设计系列音乐节奏活动内容。

4、撰写专题小结、教学案例、论文。

(三)整理阶段:(2013年3月—5月)

整理相关活动资料、照片、教案,撰写教案集、研究报告。

技术路线:本课题遵循“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行动研究技术路线,以完成研究目标和内容。

六、研究成果

(一)、创设充满音乐的生活环境,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陈鹤琴先生提出:“音乐的真正价值在于我们和音乐接触,可有节奏的美,使身体各器官和精神引起共鸣共感,而表现美好的行动;由和声的美,使人感到和谐,从而培养团结友爱的精神;再由旋律的美,使人感到永久的统一,而养成统一性。因此,我们要凭着音乐的生气和兴味,渗透到儿童的生活里面去,是儿童无论在工作、游戏和劳动的时候,都能有意志统一、行动合拍、精神愉快的表现,是儿童生活音乐化。”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把节奏活动贯穿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培养儿童倾听习惯,以促进良好节奏感的形成。艺术审美活动本身来自生活又复归生活。那么幼儿的节奏活动也是如此。幼儿的节奏活动时间不应该仅仅局限于集体教学活动,还必须为幼儿创造充满节奏的生活环境。第一,创设富有音乐节奏氛围的日常生活环境。

我们在活动室里播放优美的轻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这样既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同时起到安定幼儿情绪的作用。让幼儿置身于音乐的环境之中,帮助他们提高对节奏的感受能力。为节奏活动中创造性的发挥打下基础。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温馨、优美的良好环境,形成一种宽容、和谐、富有弹性的大家庭式的教育氛围,对于幼儿来说是对其个性和健康发展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于是,我们把音乐节奏活动那个融入孩子的一日生活中,创设一个充满积极、优美、温馨的音乐学习氛围。

我们选择轻快地儿童乐曲作为晨间入园的乐曲,让美妙的乐曲伴随着孩子们开始新的一天。在日常生活活动中,适时地穿插了音乐元素,餐前餐后我们和孩子一起随音乐拍击身体进行节奏练习,并且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锻炼幼儿的创造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播放固定音乐的形式来代替教师的某些指令,在结束游戏、收拾玩具时音乐提示幼儿,培养幼儿倾听音乐的习惯。

在一日活动各环节的衔接中,让儿童倾听不同的节奏型,不仅能培养其对节奏的感受能力,而且激发了其愉快的情绪,还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良好的常规意识。如:利用餐前准备的时间进行身体节奏训练、创编小律动、认识并学习使用一些小乐器,倾听音乐中的节奏等。倾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良好习惯,听力是幼儿学习节奏的基本要素,于是我们利用这些零散的时间,给孩子进行听力游戏,让幼儿进行短乐句节奏的模仿练习,帮助孩子提高对节奏的感知能力。第二,结合具体的节奏活动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游戏环境。

为了让幼儿能够有更多地接触节奏活动的机会,我们将节奏活动中常用的打击乐器投放到区域活动中。并且筛选了一些生活中的材料进行加工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自由的选择进行节奏活动。在音乐和表演区中我们投放了幼儿常用的打击乐器,供幼儿自由探索。在幼儿对于打击乐器的音色有了一定得认识的基础上,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物品,如勺子、玻璃瓶、雨花石等作为乐器,进行节奏活动。我们还将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制作成半成品的乐器,让幼儿自己尝试加工创造,进行节奏活动。幼儿与教师一同探索结合打击乐器的音色,将废旧的物品制作成乐器。将平时教学活动中的节奏图谱放入区角,孩子们自己会邀请伙伴来进行演奏,甚至有的孩子自己指挥;此外,在提供音乐游戏的乐曲时,幼儿也能将教学中的学习过元素应用到其他音乐节奏游戏中,极大地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二)、迁移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更有效地进行节奏感的培养

陈鹤琴先生提出:“最优良的材料,是取自儿童的生活经验,与他所学的各项科目取得联系。”我们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将节奏活动与各领域活动有机的结合,力求更好地将音乐融入幼儿的整个生活,达到音乐的境界。

随着实践的深入,我们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在日常生活中抓住儿童的兴趣点,以此为中心,改编或设计新的音乐活动方案。

如:音乐活动《萤火虫》作为音乐欣赏活动的素材,通过故事情节、语言描述、倾听音乐以及身体动作的参与,带领孩子共同体验歌曲和谐、舒缓的意境。活动中,孩子们变成一个一个像小星星一样的萤火虫,感受音乐优美流畅的旋律,伴随着自己轻盈的舞步,飞在美丽的夜空中。

比如:音乐活动《奇妙的舞步》,教师让孩子从音乐中听辨高低旋律变化,模仿天上飞的动物、地上爬的动物,在活动中孩子根据自己对动物的生活认知经验,自由创意装扮各种动物进行角色扮演,在整个音乐活动中孩子们始终保持了较高的学习兴趣,在边玩边学中幼儿萌发了对音乐的兴趣,形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

在音乐教育实践中我们还发现,对于年龄越小的孩子,我们越要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游戏化、趣味化的情境中感受音乐,感受节奏。

在《大象和小蚊子》活动中,教师结合幼儿对大象和小蚊子的直观形象的了解。尝试请幼儿自由选择大鼓和手摇铃两种乐器,表现大象走路的缓慢与沉重和小蚊子飞舞的轻快;又用蛙鸣筒的响声表示大象甩尾巴赶蚊子。在结合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借助动物的形象特征与乐器演奏的音色相对应。整个活动孩子沉浸在愉悦的情绪中,大胆的创造着自我,怀着喜悦之心去发现、去接纳、去欣赏,同时也获得着自我的成就与满足。

幼儿是有探究的欲望,教师应有意识地向幼儿提供探索、创新的机会。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尝试让幼儿演奏陌生的乐器。在自由的摆弄中让幼儿探索乐器的演奏方法,发现乐器的声音。首先是先让他们了解各种乐器的声音,是清脆?是浑厚?是长?是短?怎样敲声音才会好听。然后让幼儿自己给乐曲配上伴奏并说出他们的理由,再练习合奏。例如在音乐《大象和蚊子》伴奏时我把孩子分成四组,每个组分别给予碰铃、响板、鼓、沙锤,先让孩子倾听这四种乐器的声音,然后再让孩子讨论用哪种乐器表现大象和蚊子,用哪种乐器表现大象和蚊子叮的声音。孩子只要学会看节奏图谱就可以演奏了,老师的手势到哪个组,哪个组的孩子就配合音乐给乐曲伴奏,孩子们在这之前没有经过任何训练和配合,一曲下来每个孩子都兴奋不已,用来音乐可以这样来感受的,对乐理基本上不懂的孩子竟然可以做的这么好。等到孩子们对上述的学习内容掌握熟练到一定程度时候,还可以让孩子尝试创编节奏,或是进行综合练习。在歌唱教学中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编歌词。在语言活动中,我们让幼儿有节奏地朗诵儿歌、诗歌。在美术活动中,我们让幼儿根据听到的音乐进行绘画。结合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开展了利用身体动作帮助孩子认识节奏的活动。

(三)、合作互助是课题活动的有力支撑

1、与幼儿合作互助创设幼儿园音乐节奏环境

皮亚杰建构论中指出:“幼儿通过游戏和尝试活动,在不断选择、探索中,在与他人及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将所获得的信息整合成一个组织的建构,这就是知识。”可见环境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在这方面我园的做法是:(1)提供各种形式的音乐让幼儿欣赏,同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作为班级的背景音乐。(2)在班级的区域环境中投放各种可以用来制作乐器的材料。让幼儿探索创造各种自制的乐器,并运用乐器进行节奏活动。

2、与家长合作互助快乐亲子 陈鹤琴先生指出:“怎样才能是有生气、充满欢乐的儿童生活音乐化呢?家庭和大众生活材料,也是不可忽视的。不然音乐又陷于学校的囹圄中,而一出校门,便失去了生命,所以我们一定要使家庭音乐、学校音乐、社会音乐熔于一炉,而是儿童整个生活,达到音乐的境界。”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尝试多种形式的家园互动,形成音乐教育的合力,使幼儿的整个生活都充满音乐。我们鼓励家长在家庭中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在家中播放优美的音乐,让幼儿自由寻找节奏、创造节奏。

(四)、师生共同成长与发展是课题研究成果的主要表征 幼儿的成长

1、激发幼儿对节奏活动的兴趣、体验审美愉悦。

通过这一年课题活动的实践研究,全园幼儿对于音乐活动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在活动中他们充分的感受了音乐给他们带来的美的享受。孩子们发现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美妙的节奏和音乐。在贴近自己生活情趣的活动中尽情的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2、提升音乐创造力不断自我超越。

幼儿的发展是不断地自我超越的的过程。幼儿在从事各种音乐活动的同时,在奠定了一定得生活经验和音乐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中,不断地创新实现自我超越。

3、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与天赋,使其个性得到自然的发展

每个幼儿都具有创造的潜能与天赋。孩子们喜欢进行打击乐器的演奏,喜欢自己创造各种的乐器,喜欢用自己的身体创造节奏甚至进行节奏的即兴表演。对音乐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活动中总是忘我的投入。我们提供足够的时间、丰富的材料,鼓励他们把想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节奏,自由、轻松、愉快地进行表现。在这一自然而然的过程中幼儿的创造性逐渐丰富,不用成人的单一模式教导幼儿单纯性模仿,不急于让幼儿学会音乐技能,顺应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感受节奏活动的快乐。教师的成长

1、课题研究与园本教研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我园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实践反思三个途径,作为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切入口。

1)注重在教育实践中的学习与反思

实践—反思是教研的关键。从教师的角度看,进行教育反思是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必由之路。我们以一个个鲜活的教学案里例为载体,结合对观察的记录与分析,优化教学过程。如:在音乐活动《提灯笼》中,通过细致的观察教师们发现孩子们在进行音乐游戏时总不能根据音乐来走出两步一蹲的舞步。于是大家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如:孩子对基本舞步要有前期经验的积累,能够熟练的掌握;在孩子创编后应该在教师帮助下对所创编的内容整体的回顾和梳理,使得孩子明白根据音乐的节奏什么时候走,什么时候蹲,什么时候转个圈;有的教师还提出教师要有目的的选择同乐曲性质相匹配的舞步,以增加舞蹈的美感„„基于对教育实践的反思,使得研究目的更加明确,内容更为细致。

2)人人参与·不断提高研究效益

以往我们对课题的研究常常会局限与课题组的成员,研究的受益面比较窄。而与园本教研相结合后,全园教师都成了研究的收益者。我们每个学期都要确定一个月为音乐教学活动展示月,从中我们进一步领会到:我们所设计、组织的音乐活动要以儿童为本,强调主动性,要改变儿童被驱使进行活动的被动地位,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儿童审美情趣,体验创造、自我表现的快乐和成就感,大家感到收获颇多。在对观摩活动的研讨过程中,我们还就打击乐器演奏活动教育教学要点组织了专题学习。在音乐活动教学目标方面,我们从三个方面共同梳理了制定目标时常用的词汇。如:“音乐”素质发展要求方面的相关词汇有“感受”、“熟悉”、“理解”等;“学习”素质方面的相关词汇有“通过„„”、“利用„„”、“借助„„”等。

2、竞技结合,提高素养

我们结合课题开展组织教师基本技能训练,内容包括:教师对音乐的鉴赏分析能力、教师的即兴伴奏、教师的乐理知识、对乐器的认识、舞蹈表演知识等等。

3、锻炼骨干、促其成长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给青年教师压担子,促其在工作中成长,在压力中上进,在提高中完善。承担我园音乐活动的对外展示、汇报、组内的观摩等等。组织协调、工作魄力大大提高,形成较为独立的工作局面。

七、研究后的思考

1、由于时间关系,研究人员精力有限,对理论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其实还有许多方面值得深入研究。今后我们将不断获取新信息,更新固有观念,寻找更为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音乐素材,不断探求有效的教学方法,打造本园的办园特色。

用音乐装点生活让生活如花灿烂 篇6

一、合理选择音乐,促进幼儿快乐生活

(一)、从力度上进行选择

力度在音乐中主要表现为音量的大小,是幼儿对音乐情绪的判断之一。人们讲话往往越激动、越紧张,声音就越响,反之亦然。同样,在音乐中强的力度常常传达一种强烈的情感,中等的力度往往表现一些亲切、温和、诚挚的情感,弱的音量则可表现宁静、神秘等。所以,我在让幼儿收玩具时就会选择一些声音较大的音乐,并将音乐的音量适当放大,让幼儿体会一种紧张感,从而加速收拾玩具;而在幼儿进餐时,我又会选择一些声音较弱的音乐,并将音量适度降低,让幼儿在安静的气氛中悠闲的进餐。

(二)、从节奏上进行选择

通过对节奏的掌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验作品的情感内容;通过在不同活动中选择节奏速度不同的音乐,让幼儿产生不同的情绪,有助于幼儿体会下一步该干些什么。在幼儿进行游戏时,我会放一些欢快活泼、节奏又不是太快的音乐,像是《娃哈哈》《粉刷匠》等音乐,幼儿就会高高兴兴的玩游戏,并且遵守秩序;而在幼儿准备午睡的时候,我则会放一些舒缓轻柔、节奏较慢的钢琴曲或是古典民乐,像是《摇篮曲》《雪绒花》等音乐,幼儿听后会渐渐沉下心来,安安静静地轻松入睡。

二、用心感受音乐,培养幼儿一日常规

幼儿一日常规就是需要幼儿经常遵守的规则和规定,是幼儿在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那么,我们在一日常规中融入音乐,让幼儿用心感受音乐,那么相信会使我们的幼儿一日常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寻找幼儿感兴趣的音乐,然后帮助幼儿了解音乐的内涵,熟悉旋律、风格、节奏、音高等方面的变化,引导幼儿熟悉音乐,从感情上产生共鸣。

(一)、教学活动前的音乐

在组织教学活动前,我常给孩子们弹奏些曲调比较安静的音乐,让他们来欣赏《小黄莺》。在《小黄莺》音乐的欣赏中编上一些情景指导性语言,如:小黄莺开始唱歌了,你们听……这样孩子们就和着歌曲的节奏开始一边拍节奏一边演唱。当他们跟着我有表情地把歌曲唱完之后自然也就安静下来了,很自然地过度到主题教学当中来。

(二)、区角活动时的音乐

在幼儿喜爱的区域活动过程中,我适当选择了一些曲调、风格、节奏不一样的曲子给孩子们来欣赏,让孩子们自己来分辨在区域角里的音乐分配,如:在进入区域活动前,我准备了《进行曲》,他们一听就知道要排队有序地去取活动卡;在玩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放一些曲调缓慢、安静性的轻音乐给幼儿听,不能过多的让音乐去干扰孩子们的游戏,只是为孩子们的游戏创设一种富有情趣的环境;在结束区域活动时,可以放一些节奏欢快、活泼、明朗的歌曲来有意识的提示幼儿快速地整理好区域角里的游戏材料。

(三)、排队集合时的音乐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有许多时候要求幼儿排队集合,以前不是听见我扯着大嗓门发令就是我使劲地敲打着铃鼓让孩子们排队,我真觉得累啊!现在,我先让幼儿学会欣赏《小小解放军》的音乐,理解旋律中音乐的感觉,知道旋律中描叙的是解放军叔叔在行进时的动作是非常的敏捷,迅速。在讲述的过程中,给幼儿配上一些肢体语言,如:拍手、跺脚——快速排队,双手放在胸前——队伍排直,招招手——开始行进等等,每次集合的时候,就请幼儿来学习解放军叔叔,看谁学得最好,动作做快,合着旋律的节奏排队集合。而我在组织幼儿排队时不需要大声地说话,更不需要铃鼓来帮忙了,使用以上编排的肢体语言就可以轻松的把队伍集合好。

我知道要用音乐来培养幼儿的一日常规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我们要做到持之以恒,每天每一环节的音乐都要做到定时运用,不随意更换时间和音乐的播放顺序,以保证音乐指令的整体性、一贯性。从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积累,让幼儿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养成常规。

三、科学融入音乐,提高幼儿活动质量

我们要将教育活动音乐化,就要将音乐融会贯通于各种活动中,发挥音乐本身对幼儿内心的感染性,对幼儿个性化表现的鼓舞性,借助音乐帮助幼儿更充分地认知、理解与创造,提高幼儿的活动质量。

我尝试在其它活动中,自然地融入音乐。在体育活动“快乐岛”中,第一个环节为运动做准备的时候,让幼儿戴上头饰,在音乐的伴奏下扮演小海龟,自由做小海龟爬行、游泳等动作;在第二个游戏环节中我将旧报纸比作大海里的快乐岛,音乐响起,小海龟围着快乐岛游泳,音乐停下来,两只海龟同时在快乐岛相互拥抱、保持身体的平衡,以脚不离开插板为准,我与幼儿一同游戏,音乐结束后寻找在快乐岛上的没有朋友的小海龟,让海水吞噬掉小海龟,让幼儿明白一定要有朋友才能找到快乐岛;最后在让幼儿做放松活动的时候,我为幼儿提供了一段音乐,坐在插板上,想象自己在船上,在平静的大海上飘荡……这时音乐的融入,既提高了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更提升了活动本身的意义,促进了幼儿认知、情感、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发展。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萌芽时期,我们的教育顺应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借助音乐,因势利导,不仅能激发幼儿积极向上的性格,而且还能增进幼儿爱美的情趣,使之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为幼儿未来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未来的探索中,我们还将继续加强一日环节中的随机音乐教育,让幼儿感受更多优美的音乐,让音乐最大限度的融入到我班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来,真正做到用音乐装点生活,让生活如花朵般灿烂多彩。

再谈音乐与生活的关系 篇7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先人踏着水波, 轻唱诗歌向我们缓缓走来, 飘渺的声音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数千年前他们与音乐之间的故事。

从人类诞生之时, 音乐就一直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着一席之地。从我国最古老的乐器——古琴, 到现在源于西德的电子音乐, 随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同时, 音乐也一直没有停止它前进的脚步。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 音乐充斥于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藏诗三百首, 首首经典, 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诗经》的分类, “风”“雅”“颂”, 就是根据音乐的不同区分开来:风为地方民歌;雅为贵族音乐;颂为祭祀舞曲。以管窥豹, 从这点我们就已经可以体会到音乐在几千年之前对于人们生活就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本文开头那首《关雎》中, 琴瑟代指音乐, 这里的音乐起到向心爱的女子表达感情的作用。音乐, 情之所生, 至情生雅乐, 而美好的音乐又促使了感情的又一轮萌生, 音乐常常与感情息息相关。

高山流水的故事, 众人皆知, 相传伯牙善弹琴, 钟子期善听琴。伯牙弹到志在高山的曲调时, 钟子期就说“峨峨兮若泰山”;弹到志在流水的曲调时, 钟子期又说“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死后, 伯牙不再弹琴, 因为没有人能像钟子期那样懂得自己的音志。后遂以“知音”比喻对自己非常了解的人。伯牙将自己的感情寄于音乐, 音乐是他交谈思想的工具, 其琴声成为他的标志, 在寄情于音乐的过程中找到了珍重一世的知音。鲁迅先生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斯世当同怀视之。”知音难寻, 通过音乐使丝毫不相干的两个人的命运紧紧相连, 珍重一生, 音乐可以将尤为难得的知音带到你身边。在现代的生活中, 这种情形更是越来越多。大到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音乐的传播最为广泛, 将民族音乐传向国外, 将现代音乐融进传统音乐中, 不仅促进了音乐文化的发展, 更促进了两国友谊。小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通过欣赏音乐, 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拥有相同爱好的人, 交上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发现更多美好动听的音乐。音乐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 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惊喜。

在西方国家音乐同样带给人们情感的交流。众所周知的德国音乐大师贝多芬, 创造了许多杰出的音乐作品, 却一生未婚。然而有一首曲子让他给后人留下了一段浪漫的佳话。1808-1810年间, 贝多芬已经是近四十岁的人了。他教了一个名叫特蕾泽·玛尔法蒂的女学生, 并对她产生了好感。这段师生恋虽然未曾开始, 但是使贝多芬灵感倍出, 在这种情况下, 他写了一首《致特蕾泽》的小曲赠给她。这首曲子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致爱丽丝》。强烈而真挚的情感促使美好的音乐作品诞生。充满感情的音乐作品, 在作为人类情感表达工具的同时也陶冶着人类的情操, 冶炼着人的精神, 提纯着人的思想。音乐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与文学也维系着紧密的关系, 例如《诗经》《楚辞》, 《汉乐府》《宋词》《元曲》等, 音乐与文学就一直没有分开过, 同为人类精神文明的典型代表, 二者在若干年中相互磨合, 相互整合中不断创造着精神文明的奇迹。音乐在人类文学的发展上具有一种特殊的作用。在古代, 音乐主要分为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在宫廷中, 音乐有着相对比较严格的要求, 以音乐来表现统治者的威严、高贵, 或用音乐为统治者歌功颂德, 或把音乐作为享受、娱乐的手段之一。以优美纤细、典雅端庄为其基本风格特征。而在民间, 因为没有太多的限制, 虽然没有技术精巧的乐师, 众多谱曲者, 然而民间音乐者由于不断将自身生活元素加入音乐的创作中, 不断创新, 改进, 大胆做尝试, 于是成就了音乐史上的许多经典, 譬如乐府, 宋词, 元曲;也成就了众多杰出的词人, 譬如晏殊, 柳永。这些文人在朝堂上郁郁不得志之余诉之花街柳巷间, 将一身才气奉献于词曲创作中。音乐成了文人发泄感情, 寻求红颜知己的必要工具。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高山流水, 此时音乐虽然已没有了那份至高至雅, 但也在人们不得意的生活中发挥了排解忧患, 慰藉心灵的空虚, 调解心情的重要作用。现代生活的人们同样如此, 由于生存压力越来越大, 人们生活似乎越来越不顺心, 与人的交往也越来越不和谐。越来越多的人投诸于音乐寻求心灵的安宁。且不说近几年流行音乐的发展如火如荼, 各类明星的演唱会从国内开到国外, 音乐会、戏曲表演此类节目往往也是座无虚席。目前, 在农村正盛行着一种风俗, 如果哪家有婚丧嫁娶之类的事情, 就会请来一些有组织的民间文艺团体, 这些人会根据客户的要求, 来帮助他们渲染一下或悲或喜的气氛, 从而获取报酬。在大学校园里我们经常会看见年轻人在音乐的陪伴下学习玩乐。在餐厅等场合也可以看见人们听着古典轻柔的音乐进食。音乐在现代人的生活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人手一部ipod, 对音乐挑剔的人更是在音响耳麦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物资。可以说, 音乐在某些方面极大地带动了电子商品的经济发展, 给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精神文明促进物质水平的提高。

另外音乐分五行, “宫”“商”“角”“徵”“羽”。古人云, “是以闻其宫声, 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 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 使人倾隐而仁爱;闻其微声, 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 使人恭俭而好礼。”不同的音律给人带来不同的感情, 久而久之, 潜移默化中造就了人们不同的性格。

音乐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学习, 科学研究证明, 音乐主要促进人的左脑发育, 而学生在一天紧张的学习后, 左脑过度使用, 而右脑却极少的参与学习, 这时候如果听一段音乐, 它的影响将是潜移默化的, 它会使左右脑同时发育, 更好地促进智力的发展。这就是为什么每个校园在课间休息的时候都会插一段舒缓的音乐, 让学生充分放松大脑, 以便于更好地进行下面的学习。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奇妙的声音时刻影响着我们的情绪, 让我们愉快或痛苦。比如各种仪式上的进行曲所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 在婚礼上, 你会听到《婚礼进行曲》, 神圣、庄严, 给人以幸福感。在葬礼上你又会听到《葬礼进行曲》, 哀伤、沉重, 催人泪下。在运动会上当你听到雄壮有力的《运动员进行曲》时, 不由得会使你精神抖擞、跃跃欲试。哄着孩子睡觉时, 轻唱着《摇篮曲》, 使其陶醉于其中, 进入梦乡。

音乐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 篇8

一、音乐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生活化的音乐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音乐中美的音色、美的节奏、美的和声及美的旋律能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 构建美好的音乐艺术形象。通过让学生演唱生活中的音乐,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使学生具备赏析音乐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 历史上很多音乐大家都是通过自身对生活的感悟进行音乐创作。如今, 将生活化的音乐教学融入到音乐教学中, 本身就是充满魅力的, 可以使传统的音乐教学不会显得枯燥无味。在音乐教学中, 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可以将音乐作品的情绪、人文内涵和思想倾向展现在学生面前, 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明白音乐的创作背景, 培养学生鉴赏和评价音乐的能力, 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积极的音乐学习态度,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美好的音乐艺术, 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培养理想人格。

二、音乐生活化教学策略

1. 联系生活, 创设音乐教学情景

音乐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陶冶学生情操, 但在进行音乐学习的过程中, 很多学生往往注意力不集中, 而且一些音乐教师语言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只是照本宣科、枯燥无味地进行说教, 完全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情况就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音乐的兴趣, 即使班级有喜欢音乐的学生, 但是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学生的爱好也会渐渐打消。因此, 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 需要紧密联系生活。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让学生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歌曲以故事的形式讲述出来, 然后再由教师分析谁讲得准确。很多歌曲的创作背后都蕴含着一定的背景故事, 教师可以将这些故事讲解给学生听, 增强学生对该歌曲的兴趣, 同时要让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情感, 并自觉地融入到歌曲的学习中去。音乐具有表现人类情感的特点,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化元素, 可以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例如, 在学习《七个小兄弟》时,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中的美, 可以创建一个音乐环境, 让学生进行表演。选取班上七个学生表演音乐中的七个音符, 每个学生代表一个音符, 七个学生排列后站在台上, 让班级其余学生按照七个学生站位顺序读出每个人所代表的音符。通过游戏的表演, 让学生走进音乐的世界, 并将这种教学带到生活中, 让学生能牢记七个音符, 不断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音乐的美,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2. 联系生活, 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随着当前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 多媒体技术已逐渐运用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在新课改的推动下, 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新时代下教学的重要技术支撑。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个美好的音乐情境, 通过多媒体搜索网上具有生活形式的音乐, 并将音乐演绎成教学手段, 通过故事穿插在教学环境中, 帮助学生聆听音乐以及感知音乐, 使用形象化、趣味化的语言解说音乐知识, 加深学生的印象。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 在音乐的引入阶段,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幻灯片等引导音乐, 引导学生体会感知生活中的音乐旋律。例如, 在多媒体教学情境下,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音乐旋律, 让学生根据自身在生活中的音乐积累, 猜出音乐的名称, 给予猜对的同学以适当奖励。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 可以使音乐教学显得非常生动有趣。同时, 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 也会不自觉地跟着乐曲哼唱, 也是对自身音乐学习的一种巩固。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还能提高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音乐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音乐的表现形式也是多元化的。音乐教师在教学中, 可以充分发掘有效的音乐资源, 用优秀的音乐作品, 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 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音乐往往能承载学生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感悟, 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 通过音乐可以使学生对生活中的事情进行回忆。例如, 在学生演唱《大海啊, 故乡》这首歌的时候, 就会有学生因为音乐旋律勾起自己的回忆, 让学生沉浸在生活化的音乐中。同时, 也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培养学生的美感表现力。教师还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促进学生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音乐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陶冶学生情操。在音乐教学中, 将生活化元素融入音乐课堂中, 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美感表现力, 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摘要:对音乐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提出音乐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观。

关键词:小学,音乐,生活化,策略,审美

参考文献

[1]郑莉, 金亚文.基础音乐教育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戴建芳.浅谈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8 (07) .

[3]陆鹰.让小学音乐课趣味迭出[J].江西教育, 2015 (09) .

音乐生活 篇9

一、安波

安波 (1915-1965) 作曲家, 民族音乐家。山东省牟平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先后任东北文工团团长、鲁迅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和音乐部部长、东北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院长、驻越南民主共和国文化专家、缅甸联邦教育部专家、中国音乐家协会辽宁分会主席、辽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工作部部长、全国文联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民间艺术研究会理事等职。1964年, 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

安波的创作活动始于30年代末, 作有歌曲300余首 (已发表140多首) , 秧歌剧、歌剧等多部, 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党的使命、人民的呼声、国家的命运、民族的愿望和时代的要求。仅1938年, 一人就搜集民歌200余首, 获得“小调大王”的称号。其中, 最受欢迎的是秧歌剧《兄妹开荒》。在这部作品中, 安波创造性地运用陕北的民间音乐, 生动地反映了解放区大生产运动中劳动人民的革命热情, 对秧歌运动的开展及新歌剧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1964年, 他在大型革命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任编导和音乐组长, 大胆地将诗歌、朗诵、歌曲、舞蹈、歌舞等多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 描绘了辉煌壮丽的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历史画卷。

1945年抗日日战争胜利后, 任东北“冀察热辽军区文工团”总团长、“冀察热辽联合大学”、“鲁迅艺术学院”院长等职务, 在紧张的战斗和工作之余, 创作民歌联唱《人民一定能胜利》 (安波词)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安波词) 和儿童歌舞《秋收歌舞》 (路文、张凡词) 等。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 他担任东北“鲁艺”音乐部部长、东北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辽宁分会主席、中共辽宁省委文化部长、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等职务。安波一生创作约有300余首歌曲, 多事他本人创作歌词, 这些作品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题材充分的反应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社会主义建设在各个时期的历史风貌, 给我们后来的研究工作者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安波创作思想的灵魂是“人民”和“生活”。他勤奋好学, 具有较高的音乐修养、文学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 又熟悉英语、日语、鳄鱼等多国语言, 他对工作有火一般的热情, 既出色的完成各项领导工作, 又对音乐各个领域积极的进行研究、探索, 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因此, 安波对中国50、60年代的音乐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李劫夫

李劫夫 (1913-1976) 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原名李云龙, 曾用名李捷夫, 吉林省农安县人。1948年来到东北, 先后担任“东北音工团”党支部书记、副团长, 东北“鲁艺”音乐部副部长、“东北音乐专科学校”校长、“沈阳音乐学院”院长。这时期是李劫夫歌曲创作的高峰时期和成熟期, 其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品有歌剧《星星之火》、歌曲《歌唱咱们的新国家》、《摇篮曲》、《哈瓦那的孩子》等120余首, 以及为毛泽东诗词谱曲的《沁园春·雪》、《送瘟神》、《娄关山》等57手作品。1964年出版了《劫夫歌曲选》 (春风文艺出版社) , 举行了“劫夫歌曲作品音乐会”。1971年因政治原因隔离审查, 1976年12月17日于沈阳病逝。

李劫夫音乐创作的体裁几乎都是歌曲, 其题材内容的丰富可视为一部中国从红军长征到“文化大革命”的革命历史画卷。有反应长征壮举的《忆秦娥·娄关山》, 反应抗日文化团体的《西站团团歌》, 歌颂抗日英雄的《狼牙山五壮士》、《歌唱二小放牛郎》, 歌唱东北抗联英雄事迹的歌剧《星星之火》, 反应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的《我们走在大陆上》, 以及反应“文化大革命”的歌曲。

李劫夫的歌曲可视为中国式的歌曲风格。他多年积累了山东、陕北、山西、东北等北方地区大量丰富的民间音乐素材, 再次几点钟凝练成神采飞扬的旋律, 构成了典型的中国歌曲风貌。他一生作有2000余首歌曲, 现存有600余首。他以平凡的音乐才能, 于50、60年代特定的历史背景中, 在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哺育下成为一个成功的作曲家。其创作歌曲既继承了聂耳、冼星海的革命音乐创作的创作传统, 又使传统革命歌曲模式通过社会主义群众歌曲形势得到新发展, 其丰硕的创作成果, 成为中国近现代音乐中的瑰宝。

音乐家安波、李劫夫于抗日战争胜利后来到东北, 在严峻的东北解放战场上, 他们用音乐鼓舞广大军民的斗志, 为东北的解放贡献了力量。新中国成立后, 根据革命事业的需要皆进入领导岗位, 他们兢兢业业, 鞠躬尽瘁, 把毕生的精神和力量献给了东北音乐的创作事业上。

参考文献

《东北现代音乐史》, 凌瑞兰, 春风文艺出版社1998年5月

《鲁艺在东北》, 郝汝惠, 沈阳市, 辽海出版社, 2000年

还高中学生“生活化”的音乐课堂 篇10

一、 课堂语言生活化

教师课堂语言运用得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马克思说过,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音乐语言具有独特的美, 具有抽象性和非语义性的特征, 同时也容易产生与学生的距离感。这就需要音乐教师有极强的驾驭课堂语言的能力, 要尽量选用生活化的语言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尽快把学生带入所要听赏作品的意境中。如在讲授《黄河大合唱》时, 由于作品创作的年代离学生现在的生活较远, 他们很难进入到作品中, 更不愿去理解作品。我在导入环节加了这样一句话:“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 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我们的家乡滨州就坐落在黄河的岸边。”简单的几句话, 学生感受到今天所讲述的内容就在我们的身边, 缩短了与作品的距离感, 也打开了学生鉴赏《黄河大合唱》之门。

二、 课堂意境生活化

建构主义特别强调在真实而富有意境的情境中进行教学。课堂意境生活化的成功设计, 必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形成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 高中教师要创“奇境”,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讲授《非洲歌舞音乐》时, 我曾扮演成非洲部落的首领把鼓语带入到课堂里, 告诉学生这是从广袤的非洲大地传来的鼓声, 让学生在对非洲鼓语的好奇中展开对非洲歌舞音乐的探究与学习。非洲鼓语的这层神秘面纱对学生产生了一种好奇心, 带着这样一种好奇之心, 学生在学唱非洲歌曲、欣赏非洲音乐时必定产生一种自发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调动起来了, 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会随之出现。在课堂上学生会主动地做出与老师所发出的鼓语的回应, 学生也会在听到非洲音乐时主动地做出简单的非洲舞蹈动作, 整个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了。这是对音乐教育“愉悦性”原则的实践, 也有助于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 教学工具生活化

高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从身体外形看像一个成年人, 但在她们的内心还保留着孩子那种活泼好动、乐于体验参与的性情。教师在组织教学时, 除了让学生安静地聆听外, 更要通过具体的音乐实践使其感受体验作品之美, 其中音乐的教学工具将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受经济条件、地区差异的影响, 学校在给音乐老师配备教学工具方面可能会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 甚至有些学校根本没有能力提供太多的教具。面对这种情况,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工具。

我们经常会发现在幼儿园、小学的手工课上学生特别感兴趣, 不用老师去教, 好多孩子都可以利用家中的废旧物品制作出各种精美摆件。受此启发, 我在讲授高中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家——聂耳》这一节时, 为了让学生体会打击乐加入作品《金蛇狂舞》中的作用, 把家中的锅碗瓢盆带入到课堂里。学生在敲敲打打中感受到了人们赛龙舟的热烈气氛, 体会到了作品的民族特色。“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 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动起来了, 主动参与到了教学中, 这也是我们音乐课教学的初衷。

四、 课堂场地生活化

过去上课, 铃声不响教师不进课堂。现在, 我改变过去的做法, 教师在门口等侯学生, 就像迎接远方的客人那样热情, 面带微笑, 让学生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中听着课前音乐进入课堂, 把学生看成知心的音乐朋友。另外, 在音乐教室里张贴生活化的富有艺术气息的图片, 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器材, 这些也是创设生活化课堂的必要条件。

音乐家当初在创作音乐作品时, 正是有了亲身的体验, 有了对生活、事物的真切感受, 才创作出如此佳作。当学生在鉴赏音乐时, 教师也要给他们创造生活化的场地, 让学生体验到音乐所表现事物的真实感。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把课堂搬到操场, 搬到田野。如在讲授高中歌唱模块《踏雪寻梅》时, 正值下雪, 老师把学生带到户外观赏真实的雪后梅花, 让学生尽情地玩耍, 体会雪后之自然美景。当他们再来演唱歌曲时, 就不会出现对歌曲表现生硬、苍白无力的情况。在讲授绛州鼓乐《滚核桃》时, 鉴于学生缺少对农民凉晒核桃的了解, 可在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实地观察核桃的种植及晾晒过程。有了生活的体验, 学生在聆听作品时, 就会主动地联想到“头”部分音乐的快慢、强弱变化是在描述人们把核桃从麻袋中倒出来散落一地的情景, 在做节奏模仿时也会体会到丰收后人们喜悦的心情。

家居无线音乐生活 篇11

Nuforce新智Air DAC苹果/PC轻松在家创建一个无线音乐网络

NuForce宣布旗下Air DAC无线系统主要使用在个人音频流方面。NuForce Air DAC允许用户从电脑/iOS设备上将音乐无线传送到其他设备上,无需缓冲且不会受到干扰,同时能够保存音乐的CD品质,是家庭和办公室进行无线音频流的最佳选择。

Air DAC无线系统包括一个无线发送器(NuForce iTX for苹果设备/uTX for 电脑USB)以及一个无线接收器(Air DAC),运行2.4GHz频带。Air DAC无线接收器可以和任何配备有合适的TX发送器的设备组合成一个无线音频网络。

我们可以将iTX/uTx插在IPOD,IPHONE,IPAD或者PC电脑上,通过iTX/uTX无线传输音频讯号到,Air DAC接收器上,由接受器输出到固定有源音箱或者是功放的模拟立体声接收端子。同时Air DAC不单单可以满足单个空间的无线音乐传输,如果我们在每个房间都配有Air DAC接收器的话,我们就可以组成一个无线的背景音乐系统。您只需要拿着IPHONE,IPAD或者笔记本电脑,就可以随意控制家中的各个空间的背景音乐。从此我们的家庭娱乐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这款无线系统有两种接收器

1)Air DAC uWireless System无线系统

NuForce uTX Transmitter插入电脑的USB槽,它会将数字音频数据发送至Air DAC接收器uTX的无线范围在15—30米之间。

2)Air DAC iWireless System无线系统 NuForce iTX Transmitter是一个小小的接收器,将其插入苹果设备的插槽。iTX的无线范围在10—20米之间。

除了iTX除了可以直插苹果设备以外,还可以搭配I DO设备一起使用,已得到更好的高保真立体声效果。

苹果音乐亦Hi-Fi——iQuake-52

产品参数:

-内置200W高功率放大器

-20毫米丝膜球顶高音单元

-中低频单元采用碳纤维防磁保护材质

-支持USB接口

-支持:iPhone iPod,iTOUCH,iPod nano,iPod nano,iPod Classic,

MP3 播放器/便携式音频播放器,AirPort Express等

随着苹果公司不断推出新品,“果粉”的队伍在快速的扩张。很多其他公司也看到了这一商机,纷纷想着让自己的产品能与之连接,唯恐错失了“果粉”的青睐。

来自美国的家庭影院音箱品牌——Earthquake大地震,推出的iQuake-52无线/有源HIFI音箱。可以与苹果的iPod、iPhone、itouch等产品连接,只需要将iPod、iPhone轻轻插在iQuake-52上,此时iPod、iPhone瞬间变成了一个音乐点播台。动情的音乐,让人沉醉。

iQuake-52外形时尚靓丽,功能新颖,同时拥有HIFI级音箱的音质。iQuake-52拥有5款不同的颜色可供选择,用以搭配不同风格的家居。

iQuake-52由两个扬声器组成,其中一个顶部有iPod连接插槽。同时iQuake-52配有一个遥控器,你可以远程控制音量。音质方面,在丝膜球顶高音与碳纤维中音组成的二分频书架箱中,还内置了200W的功放电路,只需插入iPod,就能进行音乐播放。中频饱满、细节充沛,HIFI级音箱的音质,这才是iQuake-52的精髓所在。

对于既是“果粉”,又是HIFI发烧友的用户来说,Earthquake 的这款iQuake-52让音乐欣赏模式彻底的改变了。

一种新的影院操作体验,将您的影音空间智能化,Apple TV应用

技术参数

大小及重量:高度:0.9英寸(23mm)

宽度:3.9英寸(98mm)

包装配置:Apple TV、铝制苹果遥控器、电源线、文字资料

深度:3.9英寸(98mm)

重量:0.6磅(重量因不同的配置和制造过程而异)(约0.27kg)

Apple TV 是IT时代新的起点,数字家庭的模型,Make it simple, 让用户不再查觉技术的存在才是技术真正的价值。

所以我们将Apple TV与影院系统结合起来,让我们的视听空间从此多了一种新的操作模式。让我们的影院智能起来。

接下来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Apple TV的实际性能吧!

Apple TV以HDMI、色差端子连接宽屏幕电视或其他视听设备,该产品不附带任何线材(电源线除外),因此用户必须自备HDMI或色差端子连接线。 苹果网站标明,Apple TV仅支持增强或高分辨率型的宽屏幕电视,经过Maclife指出,如果电视机不支持宽屏失真以及使用视频编码优化垂直图像宽高比,那么以色差端子连接非增强或高分辨率型的电视机,将会发生纵向变形的情况。 音频方面支持数字光纤及模拟音频( RCA端子 )。 该设备借由以太网、无线网络( 802.11b,g.n) 来连接至用户的计算机。 USB端口则是用以诊断和服务的功能。 Apple TV配备标准的Apple Remote,由于Apple Remote是一款通用型的遥控器,因此Apple TV附有配对功能,以防止与其他Apple Remote产生冲突。该功能默认值为"尚未配对",因此任何Apple Remote皆可操控该设备。

尺寸不大,很小巧,上面哑光,中间LOGO部分使用烤漆的。有5个接口,分别是电源,HDMI,USB,光纤和以太网接口。中间一圈都是钢琴烤漆的,由于磨砂哑光的衬托更加突显他的华丽。底面用上了磨砂设计,流线型设计和简洁。

Nufoce DAC9与苹果完美结合

这款产品能够和当下发展迅速,引导潮流的苹果产品结合。实现一个真正的无线HIFI的体验。我相信影音娱乐的革命年代已经到来了。苹果将颠覆人么对影音娱乐的认识。在享受完美音画的同时,操作也将会变成一种生活品质的体现。

接下来让我看看,这台DAC-9能做些什么!DAC-9的USB输出支持取样率只有24bit/96kHz,但DAC-9采取了模组化设计,只需更换模组,就可以接受96kHz以上的高解码文件。只需升级芯片规格,DAC-9就可以一直保持高规格。DAC-9采取以简御繁的方式,通过测试和聆听发现升频取样的弊端很大,因此DAC-9只接收24bit/192kHz讯号(S/PDIF)进行转换,但不提高升频。

为了能保证更好的信噪表现,更低的背景噪音,DAC-9使用两组数模转换芯片。DAC-9可以通过遥控操作来调整音量大小,因此它具有前级功能。有些爱好者可能会担心音量经过一个衰减器可能会影响音质,但DAC-9也可以转换成固定音量输出,以确保信号的完整性。

你已经在 iTunes 中收集了大批数字音乐收藏,并将其按心情整理成不同的播放列表。现在你想在HIFI音响设备上而不只是在电脑扬声器上欣赏。有了 AirPort Express 便可以做到。

AirPlay 可以将电脑中 iTunes 音乐库中的音乐无线传送到家里的任意立体声音响或扬声器。你所需要做的只是将 AirPort Express 插入音响或扬声器附近的电源插座,然用音频线连接在一起。

苹果Apple随身专属设备NuForce Icon iDo

器材规格

型式:iPhone / iPod Touch / iPad专用DAC耳扩

数字输入:USB(iPhone / iPod Touch / iPad专用)

最高支持解析率:24 bit / 48 kHz

模拟输出:RCA最高2V rms

数字输出:Coaxial RCA

失真:0.01%, 1kHz, 1.2 Vrms

频率响应:10Hz to 20kHz (-0.5dB).

信噪比:> 95dB

相容性:iPod touch (第3代,第4代),iPod classic (自2009年起的第6代),

iPod nano (第6代),iPhone 4,iPhone 3GS,iPhone 3G,iPad 2,iPad

电源:6.5V, 2.3A, 100-240VAC

尺寸:6 x 4.5 x 1 寸

近几年,苹果的随身装置已经成为潮流炙热产品,每当有iPhone或iPad推出新版本,抢购或预定人潮总能成为新闻焦点。大家都习惯透过苹果随身装置听音乐,也因此,让它的相关周边商品衍生出很大的商机。

NuForce也推出了一款有趣的新产品-Icon iDo,算是iPhone周边商品中相当有趣的一个,如果你是果粉,就一定会喜欢这款产品,它可以直接将存在iPhone / iPod Touch / iPad中的音乐文件,通过Icon iDo内的DAC做数模转换,让iPhone / iPod Touch / iPad成为高级讯源。

不同于市面上其他品牌的放大器,NuForce推出Icon iDo耳机放大器,真的把iPhone / iPod Touch / iPad当作储存装置,数字信号输出至Icon iDo的DAC,让苹果随身装置也有机会播出高品质音乐,重要的是,价格不到万元,确实会让人心动行动。

可能大多数人不知道,实际上很多宣称其具备iPhone连结功能,可播出iPhone里存的音乐,实际上都只是经由iPhone的3.5 mm耳机输出,将模拟信号传输至放大器。iPhone这样的随身设备并非以聆听为主要诉求,因此其音乐播放品质也不可能太好(至少以发烧友的标准而言),透过一条3.5 mm转RCA信号线把音频信号传输给放大器,即便放大器再高档,效果也有限。

外形上Icon iDo延续NuForce之前推出的Icon。由于Icon iDo的功能单纯,面板只有要一个音量调整旋钮。面板中央有一个压克力透明细缝,当调整音量时,细缝内有一排LED灯会显示音量大小。另外Icon iDo还是耳机放大器因此有一个3.5mm耳机插孔。背板上配置了一组USB(TypeA)端子,可以利用Apple专数30pin to USB线,直接将数字音乐信号传输至Icon iDo。同时背板上还提供一组RCA输出,除此之外,还有一组S/PDIF RCA数字输出,你可以将Icon iDo连上更高档的DAC。Icon iDo可支持的最高解析率是24 bit / 48 kHz。只要是苹果随身装置能唱的,Icon iDo应该都能播,支持任何格式。不过,Icon iDo它只能供iPhone / iPod Touch / iPad使用,这是它的方便性,却也是局限性,因此你不能把它当作一般的USB DAC使用。

先在音响系统上比较iPod Touch以3.5 mm转RCA端子连接至放大器,以及iPod Touch用数字输出由Icon iDo再输入放大器两者的差别。比较后发现差异显著,一旦用过Icon iDo,大概就不会想用iPod Touch的耳机输出了。

使用Icon iDo后包括背景的信噪与声音的毛噪感降低了许多,提升了动态表现、细节表现,与音质音色,声音更具有活力、能量感,质地也更纯粹、干净。另外比较了MP3和WAV2个格式,经过Icon iDo之后声音提升的幅度有无不同,毕竟,iPhone或iPod Touch的容量有限,很难储存大量的WAV档。结果我发现MP3被提升的幅度更大,原本MP3档透过音响系统播放出来的些许嘈杂感减低了,声音变得更流畅、更厚实,也更耐听了。

接下来测试Icon iDo耳机放大器的表现,使用后发现Icon iDo可以让耳机声音变得更通透更干净,音色非常清晰,让人很难想像是iPod Touch播出来的声音。Icon iDo耳扩的声音和NuForce的Icon HDP耳扩前级有着类似的声音表现,都属于轻快亮丽的类型。Icon iDo更重视背景的干净与解析力,音色较为硬朗,音像较小,空间感开阔。

Icon iDo的空间感开阔,因此很容易分别出声部的定位与层次感,如果你偏好音场表现,Icon iDo会是恰当的选择。如果你更偏好使用iPhone / iPod Touch / iPad听音乐的人,Icon iDo也能大幅提升听音乐的乐趣。拥有苹果产品的值得将此物纳入囊中,让你的IPhone/IPad也一起发烧起来。

无线极乐享受——NuForce BT-860无线耳机

产品规格:

结构: 2.0电源(有源)书架上扬声器系统

单元: 5“Kevlar低音,20mm的丝膜球顶高音扬声器

输出功率: 150W peak power total (50W RMS / 75W peak per channel), AES

输入: 双 1 / 8“立体声迷你插孔

输出: USB Type A (power charging only), RCA L/R audio

(full-range, non-adjustable)

电压: 115/240V,50/60Hz的手动切换

频率响应: 50Hz-22kHz +/-1.5dB

信号 /噪声比: >95dB (typical A-weighted)

功放类型: Dual Class AB monolithic

串扰:<50db

总谐波失真:THD:<0.05% at all power settings

体积(高x宽x深):10.0”(H) x 7.0” (W) x 7.75” (D)

重量: 12.6Kg/27.75lbs 一副

如今耳机已经成为外出必备行装,每天上班、下班浪费在路程上的时间越来越 久,利用上下班搭车的时间享受音乐,成为了当下人们必不可少的一件事。随着 需求量的上升,耳机的水平也在急促提升,购买一副昂贵的耳机也大有人在。不是有钱人多了,而是人们对于耳机的音质有了更高的要求。

除了对于音质的要求,耳机的造型也是人们对于购买的第一映像。除了入耳式 的流行,头带式的耳机也成为当下潮人的必备装饰。 NuForce公司推出了一款时 尚设计的完美交汇的无线蓝牙耳机——BT-860。

虽然有很多耳机厂家都推出过无线蓝牙耳机,但是我想无论是外形还是音质方面,NuForce BT-860绝对能算得上是蓝牙耳机里的佼佼者。

BT-860支持MAC和IOS设备,只需插上iPhone,iPod touch或iPad便可以聆听到 完美的音乐。除此之外,BT-860也可以用来控制手机,支持拨打和挂断电话。

从外形上BT-860相当有吸引力,由柔软触感的磨砂黑色塑料材质制成。耳机上 有五个按钮:右侧的按钮控制前进/后退,音量向上/向下,电源按钮控制的所有 其他功能:开/关,配对模式,暂停音乐,接听/挂断。

作为耳机,BT-860是强大的,声音表现非常丰富,低频也很有震感。即使是在拥挤的公车、地铁里听歌,BT-860也可以做到阻碍外界的噪音。BT-860的电池寿 命非常好,在待机模式下电池可以持续整整十天。

时尚潮人们,如果你们正在寻找一款良好的蓝牙耳机,那么BT-860绝对能成为 你的首选产品。无论是音质还是外形,BT-860都可以达到你想要的效果。

AUDIOENGINE 无线音箱尝鲜记

很多的朋友家里的电脑一般都在书房里,那怎样才能让客厅里的家人听到电脑里的音乐呢?用电脑声卡连光纤接功放?一台合并式功放、一条长长的光纤?投入太高了!IPOD只能支持耳机,那有什么便捷的办法可以让IPOD接上音箱,大家一起聆听呢?用耳机线转模拟线再接入功放?听听都麻烦!!

audioengine5虽然体积小,但低音超强,就算是低音超强的扬声器也不及Audioengine 5,优势在于其低音非常贴近原音。从歌曲到电影,澎湃的真实感铺面而来,无论音量如何,都能保持如此强劲的低音。

中音自然,高音通透Audioengine扬声器可复制音乐的音场,用音调透明准确、细节清晰和谐波均衡来形容中高音最适合了。真实重现原始声音是我们一直努力的目标,务求人声与音乐保持各自的完整性,让人有忽略扬声器存在的感觉。现在我们已经做到了,希望能得到你们的认同和支持。

内外兼备

采用Kevla低音单元搭配圆顶高音单元,内置功放,易用的连接端和简介的外形,这些都能与客厅、卧室和一台电脑融为一体。箱体用钢琴漆手工而成,眩目的涂层使Audioengine 5充满了艺术色彩。

无线连接功能

Audioengine 5配有电源介面和USB介面,支持Audioengine W1适配器、Sonos, Squeezebox, Apple Airport Expres进行无线音乐播放。电源介面支持可携式与家用音像设备,mini-jack介面便于位置调整。

USB充电功能

Audioengine 5内含USB无线发送器与接收器,可通过ComboPortTM介面接收iPod信号,新型介面相容iPods等电子产品。

农民工音乐生活现状的调查分析 篇12

在我国,农民工的群体极大,而且其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但是他们的付出与回报并不对等,特别是在精神文化生活层面,这也引起了很多社会学者的普遍关注,且农民工的生活困境及精神困境在不断的报道出来。

马斯洛人本哲学中提出了人的需求层次,其中精神需求建立在物质需求之上,当人民的物质需求得到了基本的满足,则他们会追求一定的精神需求,而精神需求又包含了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音乐作为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的是农民工的社交需求,属于相对比较低层面的需求,但是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农民工的音乐生活并不乐观,且关于这方面的研究非常有限,文章依次为切入点,通过数据更加直观的展示农民工音乐生活的现状及发展。

二、农民工音乐生活现状调查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为主,访谈调查为辅的方式,对农民工音乐生活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总结其中的规律,为以后的研究奠定基础。

(一)调查的方案设计

本调查问卷分为三部分,选择题、判断题与填空题,考虑到大部分农民工文化水平有限,本调查搭配访谈调查,辅助调查的方式。在选择题中设置了五个问题,其中4个单项选择,1个双向选择;判断题则根据其现状设置了6个不同问题;填空题采用从简的方式,只设置了三个。本调查主要针对的是农民工音乐生活中的资源获取、音乐类型、音乐接受范围等问题,样本选择在流动性较大的北京市某城区。因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较多,且相对比较规范,调查容易展开,且调查的数据更具备代表性与针对性。本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257份,其中有效问卷205份,主要针对北京的流水线工人、服务生、营业员、临时工等。

(二)调查结果分析

笔者对问卷进行仔细分析,同时结合一定的访谈记录,总结出农民工音乐生活存在以下几个特点,笔者下面将进行一一分析。

其一,音乐占据了农民工重要的生活,但是其音乐活动形式有限,活动单一,效果有限。通过调查发现,音乐在农民工业余生活中占据主体地位,有着听歌习惯的农民工高达96%,但是他们很少参见实体的音乐活动,经常参与的只有34%左右,而偶尔参与的占到了68%。访谈中,农民工参与音乐活动的主要途径有广场舞与KTV两种,其中广场舞门槛低,参与度高,而KTV消费水平过高,大部分农民工参与性不强,而音乐会、文艺汇演这种只有在一些大型的工厂中的特定节日中才会出现,参与性更是少之又少。除了以上音乐形式的活动外,大部分农民工依靠麻将、打牌、听歌或者看书消磨个人时间,少量农民工有个人电脑。另外,80-90后农民工一般主要从网吧获得音乐的熏陶。

其二,音乐的种类上,农民工接触的音乐形式主要是流行歌曲与网络歌曲,其他音乐资源明显匮乏。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农民工只能接触到流行音乐,而谈到其他音乐形式,他们一般不理解,而有些农民工喜欢乐器,但是因财政拮据,根本无法真正接触到乐器。另外,针对一些交响曲或者民族音乐,大部分农民工表现出的是毫无兴趣,他们甚至听不懂歌曲在唱什么。他们选择歌曲的唯一衡量标准便是共鸣,以为问及他们为什么喜欢流行歌曲时,大部分回答是“很喜欢歌词”,或者“感觉写的就是自己”。

其三,音乐的获取途径单一,音乐欣赏设备简陋。在农民工音乐获取中,手机与电脑是主要设备,特别是当今智能手机的盛行,几乎大部分年轻的农民工手里都有一部智能手机,而手机上一般都安装听歌软件,这给他们听音乐提供了便利,但是也局限了他们获取音乐的途径。而在音乐的听取设备上,他们大部分是通过耳机听取音乐,或者直接用手机扩音器,总体上来说,他们听取的设备相对比较简陋。

第四,虽然音乐占据了农民工大部分精神生活,但是他们对音乐的认知差距很大。大部分农民工肯定了音乐在他们生活中地位,但是这种决定地位产生的理由差别很大,其中娱乐、交流与时尚占据了主体,其他理由层出不穷。当然,这也验证了音乐的社会文化功能多样性。

第五,大部分外出农民工喜欢流行音乐,其中网络歌曲为主体。问卷调查最后一项是对其喜欢的歌手及歌曲的统计,其中大部分是网络歌曲,而凤凰传奇成为了其最喜欢的歌手,有180人填写,高达62票。网络歌曲占据了农民工音乐的半壁江山,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农民工更喜欢通俗易懂的音乐形式,且其获取音乐的途径有限。

(三)调查及审视

笔者曾经也是农村人,有一些亲戚、朋友扎根农村,在经济的大潮中,有一批亲朋好友来到城市,他们也给笔者提供了除了单纯数据调查外的一手资料,因此笔者有必要根据自己的经历与以上数据进行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及笔者的亲身接触,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基本上没有能力去高档区域消费,特别是KTV,会所等,但是在业余生活中,他们一般与音乐经常打交道,同时也会刻意的收听一些歌曲,但是这些以网络歌曲为主。另外,他们一般听歌是为了消磨时间,而不是为了追求音乐,因此听歌中并非专心听歌;在歌曲的获取上,他们大部分是请人下载,或者自己下载的方式,也有些工友之间相互传送音乐;在收听方式上,一般是通过手机听歌,有些也会购买收音机听电台,当然也有部分工友会购买相对更加专业的MP4等设备听歌。

通过调查分析还发现,虽然农民工已经将音乐作为其生活的一部分,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去听音乐,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消灭时间,或者仅仅是为了休息或者时尚,这他们的业余时间,音乐仅仅是一种娱乐手段,是对他们匮乏精神生活的一定程度的补充,是一种宣泄的方式。因此农民工的音乐生活仅仅是停留在基本需求层面,对他们的精神生活改善帮助不大,亟需专业的音乐指导与培训。

三、结语

通过调查发现,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农民工的待遇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得到了一定的拓展,对于音乐的获取途径、收听范围、普及范围等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但是,农民工音乐生活仅仅停留在消磨时间与追求时尚的基础层面,还需要社会的广泛引导与改善。

摘要:音乐代表的是一个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基于物质生活的更高追求,农民工是社会发展的特殊群体,他们大部分以物质生活为主要奋斗目标,闲暇中也会参与一些社会文化生活,陶冶自己的情操。文章以我国典型城市为例,分析我国农民工音乐生活的整体现状。

关键词:农民工,音乐生活,现状,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蔡志龙.《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匮乏问题的思考》.载《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

[2]苏琴琴.《网络歌曲文化分析》,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上一篇:实体空间下一篇:丛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