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秩序(精选12篇)
课堂秩序 篇1
摘要:本文基于翻转课堂的基本理论和具体操作方式, 从如何维持好翻转课堂的课堂秩序着眼, 分别从充分的课前互联网准备、合理的教学设计、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恰当的导入课程和合理安排空出的课堂时间5个方面讨论维持翻转课堂课堂纪律的问题, 为翻转课堂的研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翻转课堂,课堂秩序
翻转课堂, 又称反转课堂, 简单的说就是改变“课上教师讲授、课后学生写作业”的传统教学模式, 利用教学视频在课下向学生传递新知识, 而课堂时间则开展协作学习、实践练习等主题学习活动[1,2,3]。
翻转课堂, 是在信息化环境中, 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的学习资源, 学生需要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的学习, 在课堂上师生再一起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的教学模式[2,4]。有些学者认为, 教学视频不能作为翻转课堂的核心, 传统教学流程的颠覆[2,5]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思考才是翻转课堂的真正含义。
我国对翻转课堂的实践刚刚起步, 只有个别学校开展了翻转课堂的教学实验。总体来讲, 国内反转课堂的研究资料中, 介绍的较多, 研究的较少, 理论分析性的多, 实践应用性的偏少, 并且大部分集中于中学、小学课堂教育教学的探讨, 涉及高等教育的应用研究则非常少[2]。
而在翻转课堂中, 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秩序会变成什么样子, 笔者没有发现类似的报道。我们总结本校2013级大专助产专业的《医学遗传学与优生优育》的课程经验, 得出想要在翻转课堂中维持较好的课堂纪律, 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充分的课前互联网准备
新一代信息技术 (包括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云计算) , 可以引发和推动教学系统的变革, 同时也为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供技术保障[7]。而翻转课堂, 就是在信息化、网络化、多媒体教育环境下, 该课程教师向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 (以教学视频为主, 辅以电子教案、课后习题等) , 学生课前学习教学视频, 师生在课堂上进行作业答疑、协作探索研究以及互动交流[2,4]。教学视频 (称为微课) 要求短小精悍, 是翻转课堂最重要的教学资源, 其常常针对某特定的专题或知识点, 时长在7-12分钟之间, 通过网络视频播放器, 具有暂停 (做笔记) 、快进 (选择性听讲) 和回放 (复习) 等多种功能, 方便学生做笔记和思考,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4]。美国加州河畔联合学区进行反转课堂教学后取得的教学效果超出预期:结果显示, 基于i Pad平板电脑的数字化教学视频组 (实验组) 中, 获得“优秀”或“良好”的学生人数是78%, 传统纸质教材组 (对照组) 中, 只有58%的学生获得了相似排名[8,9]。从这个事例中, 我们可以看出移动互联网对翻转课堂的重要性, 在这个阶段需要教师准备的东西很多, 包括录制教学视频, 上传教学视频, 学生提前学习到相关内容, 在课堂上就不会无所事事, 而是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2 合理的教学设计
翻转课堂通过颠倒安排知识传授 (教师讲授) 及知识内化 (学生消化吸收) 的过程, 使师生角色发生互换, 并重新规划和安排课堂时间的配置, 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颠覆性的革新[4]。以往已经有许多老师安排设计了经典的翻转课堂时间。2011年, 格斯丁构建了一个环形的模式, 设计翻转课堂4阶段模型, 将翻转课堂分为体验参与、概念探索、意义建构和展示应用4个阶段[10]。2012年, 桑新民等提出太极学堂概念。2013年, 钟小流等提出太极环式的翻转课堂模型, 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教学准备阶段、记忆理解阶段、应用分析阶段和综合评价阶段4个阶段[4]。通过教学设计, 我们可以对每个教学环节进行预测, 把学生的课堂时间安排得紧密而有意义, 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一种学习的状态, 课堂秩序就不会出现由于学生自学而导致的混乱状态。
3 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
翻转课堂的最主要的价值观念就是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翻转。课前, 学习者在家利用教育者所上传的教学视频和其他相关教学资源进行学习。课堂时间则用来解决问题, 概念深化, 合作性学习[8]。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告诉我们, 教育的目的不是教学生掌握多少已有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1]。基于这些教学目的, 在完成课前教学视频的录制, 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材料之后, 我们针对本校2013级大专助产专业《遗传与优生学基础》的部分课程进行反转课堂的试验教学。把43名学生随机分为4个组, 给予的教学目标分别是:第一组, 能够在课本上找出相应内容;第二组, 能够准确回答老师提问的问题;第三组, 能够在全班范围内讲解所学习内容;第四组, 能够在全班范围内讲解所学习内容, 并能够对教材细节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结果证明第三组的课堂秩序最好, 第一组和第四组最差。这表明, 学生有一定的压力才会主动去学习, 而压力太大又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4 恰当地导入课程
翻转课堂的标准流程是“学生在课前观看学习教学材料———课堂上做练习、完成教师布置任务———遇到苦难向教师求助, 教师指导———课后教师总结提升” (传统课堂的流程是“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堂讲解———学生课后练习”) [2]。在翻转课堂中, 如何把课程自然流畅地导入, 而不是生硬地使之进入课堂, 是对老师的一个考验。翻转课堂的课程导入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所以, 课程导入的方式, 需要老师斟酌研究, 加以灵活运用。
5 合理安排空出的课堂时间
翻转课堂之所以获得成功, 是因为学生“吸收内化” (通过课堂讨论实现) , 使学习过程的效益得到有效提升[3]。解决课堂空出时间的问题, 很少有文献报道, 如果课堂的空出时间不能得到有效的把握, 翻转课堂将是一次失败的尝试。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 在前期的教学实践中, 虽然有翻转课堂的负面报道, 但是翻转课堂逐渐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 我们需要利用翻转课堂的优点, 使其服务于教育教学, 而且要改善翻转课堂的不足之处。很显然, 翻转课堂是一个新生的事物, 很多优点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而一些不足也没有完全暴露。在课程中引入翻转课堂的时候, 我们要有试验的态度、学习的态度, 不要认为翻转课堂是万能的, 也不要认为翻转课堂一无是处, 要实现翻转课堂的发展, 需要我们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疏凤芳.基于翻转课堂的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研究——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J].软件导刊, 2014:13 (4) :193-195.
[2]汪晓东, 张晨婧仔.“翻转课堂”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 2013:23 (8) :11-16.
[3]朱伟丽.基于翻转课堂的文检课教学设计[J].图书馆杂志, 87-90, 112.
[4]钟晓流, 宋述强, 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 2013: (1) :58-64.
[5]关中客.颠倒教室究竟颠倒了什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2 (5) :19.
[6]金陵.“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2 (9) :18.
[7]雷军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9 (20) :67-69.
[8]宋艳玲, 孟昭鹏, 闫雅娟.从认知负荷视角探究翻转课堂——兼及翻转课堂的典型模式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 2014:1:105-112.
[9]杨刚, 杨文正, 陈立.十大翻转课堂精彩案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2 (3) :11-13.
[10]Gerstein, J.The flipped classroom model:Afull picture[EB/OL].2011:[2012-1219].http://user gener at ededucation.wordpress.com/2011/06/13/the-flipped classroom-model-a-full-picture.
课堂秩序 篇2
各教学单位:
根据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工作需要,按照本学期教学工作总体部署,为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确保课堂教学秩序,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经研究决定开展课堂教学秩序专项检查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检查目的
本次课堂教学秩序专项检查活动旨在确保课堂教学秩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为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全面务实通过创造优良的课堂教学环境。
二、组织领导
本次课堂教学秩序专项检查活动由评建办牵头、教务处、教学督导办公室配合组成联合检查组,共同负责本次活动的组织领导。
三、检查对象与内容
凡本学期在我校承担课堂教学任务的所有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含室外体育课、户外写生课、实验室实验课、全校任选课等)均为本次专项检查的检查对象。
本次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教师出勤(含迟到、早退、请假、旷课、调课等)情况、学生出勤情况、教师课表执行情况、教学进度执行情况、课堂教学资料(教案、教材、进度表、课表、课堂考勤记录等)使用情况等。
四、检查方式与方法 本次课堂教学秩序专项检查活动采取教学单位自查和学校联合检查组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教学单位自查为主。
校联合检查组将于本通知下发之日起3天后开始对各教学单位进行不定期随机检查。
本次课堂教学秩序专项检查以“现场查验”方法进行,即检查组成员直接进入教室(或其他课堂教学场所),现场确认教师身份、清点学生到课人数、查看教师当堂考勤记录、核对教学进度、检查教师教学资料,检查组当场纪录,任课教师现场签字确认。
五、检查时间
本次专项检查活动自通知下发之日起开始至本学期末结束。
六、检查结果处理
1.凡教学单位在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整理汇总并于自查活动结束后2天内以书面形式连同整改意见上报评建办。
2.凡联合检查组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相关教学单位须于接到检查组通知后2天内以书面形式说明原因并将书面材料上报评建办。凡无正当理由又不按规定上报材料者,评建办将在全校范围内对相关单位进行通报。
3.凡检查中发现的迟到、早退、旷课、私自调课、学生出勤率严重偏低(不足三分之二)、无教案上课等情况,经查实无正当理由者,由教务处依据学校相关教学管理规定和教学事故认定办法对当事人进行严肃处理。
4.本次检查结果记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并将作为本评先、评优、晋职、晋级、考核等的重要依据。
七、检查要求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此次专项检查工作,接通知后要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由党政负责人亲自安排布署此项工作。
规范高校本科课堂教学秩序的设想 篇3
关键词 高等教育管理 高校教学管理 课堂教学规范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而课堂教学则是教学工作的重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因此,明确职责,加强管理,规范课堂教学秩序,显得十分必要。
1影响正常课堂教学秩序的因素分析
在高校课堂教学活动中,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因素为师生缺课,师生迟到早退,教师调课,调换教室,教室内电教设备、降温增温设备出现故障,教室的桌椅损坏等,严重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高校出现课堂教学秩序不规范、不正常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部分师生对此重视不够,误认为大学提倡自由风尚,上不上课是学生的自由,不少学生不去上课,老师听之任之,学生靠苦背书、借同学讲义应付考试。二是生活方式不当、作息时间安排不科学使然,不少学生和部分青年教师晚上在网上“活动”往往转钟,早上要么起不了床,要么起的晚不能及时赶到教室。长此以往,不仅养成了难以改变的不良生活习惯,学习成绩追不上去,而且极有可能搞坏自己的身体。三是许多高校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存在误区,辅导员通常对学生的学习关心、指导不够,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不畅,对于破坏课堂教学秩序的行为惩处不力。
2规范课堂教学基本秩序的相关要求
2.1关于师生缺课、师生迟到早退问题
对于学生上课缺课、迟到早退,应由学生管理部门会同任课教师及时进行督促清查,达到一定次数且屡教不改者,任课教师在评定课程成绩时可直接给以不及格认定。对于教师上课缺课、迟到早退,先由所在院系进行教育引导,屡教不改且属于教学责任事故者,依据学校教学事故处理办法和有关规定给以惩处。
2.2关于调课
任课教师除了学校教学安排调整、个人参加学术会议或生病外,原则上不得调课。调课需严格按照以下规定程序进行:调课至少一天前,由任课教师向所在教学单位提出申请一式两份,所在教学单位教学负责人审核签字,教学管理部门主管处长批准,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人员作出具体调课安排,所在教学单位负责告知学生。教学管理部门、任课教师所在教学单位各留存一份调课申请表。若遇特殊情况需临时调课的教师,可电话告知所在教学单位的教学秘书,由其按以上规定当日补办手续。教学管理部门每日将调课信息在学校教务管理系统中予以公布。
2.3关于调换教室
任课教师在教学活动无法进行的情况下才可以调换教室。提倡多媒体设备出现故障时,教师能够继续开展教学活动,不应由于过分依赖现代教学手段而调换教室。调换教室需按照以下规定程序进行:任课教师先征得教学楼管理员的同意,在原教室黑板上标明调换教室信息,在教学活动结束前后告知所在教学单位的教学秘书,由所在教学单位的教学秘书当日以书面形式报教学管理部门存档备案。同时,各教学楼管理员作好调换教室记录。
2.4关于多媒体教室设备的维护
学校教室管理或计算机网络管理部门负责教学楼多媒体教室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修理。学校教室管理或计算机网络管理部门每日应安排专门人员在教学楼巡查,每周应对所有多媒体教室普查一遍,及时发现设备损坏情况,并告知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学楼管理员,尽量避免教师在开启设备后才发现设备故障的情况发生。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设备过程中发生故障时,应告知教学楼管理员,教学楼管理员及时告知实验室管理或計算机网络管理部门。需要调换教室的由教学楼管理员作出安排。一般设备损坏应当日修理排除,重大设备损坏应在3个工作日内修理排除。
2.5关于教室桌椅、电灯、电扇等设施的维修
后勤部门负责教室桌椅、电灯、电扇等设施的日常维修。每周应对所有教室普查一遍,及时发现设施损坏情况。一般设备施损坏应在当日修理,重大设备损坏应在3个工作日内修理。教学楼管理员负责教室粉笔、黑板擦的配备和供应,每日应对教室巡查一遍,及时查漏补缺。
3规范课堂教学基本秩序的督查
(1)教学管理部门应配合教学督导部门,采取开学、期中、期末普查和平时抽查等形式,对课堂教学进行日常督查。其他干部通过课堂听课方式对课堂教学进行监督。
(2)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应于当日汇总教学管理部门,由教学管理部门根据学校的教学安排对调课、调换教室等信息进行核实。
(3)对教师随意缺课、调课、提前下课,以及其他教学责任事故或异常情况,教学管理部门依据学校教学事故处理办法和有关规定,对当事人或当事单位提出处理建议,必要时上报学校办公会批准通过。学校组织人事部门按学校决定对当事人或当事单位进行处理。学校财务处按照组织人事部门的处理决定予以相应的经济处罚。
课堂秩序 篇4
一、课堂管理的内涵
(一)课堂管理的定义
课堂管理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管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遵循一定的规则,有效地处理课堂上影响教学的诸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1]。课堂管理实质上就是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
(二)课堂管理的内容
课堂管理包括课堂物质环境的安排,课堂秩序的建立与维护,课堂规则、纪律的管理,对学生行为的监督,课堂教学管理,时间管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及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等。这些内容构成了课堂管理的有机整体。本文所讨论的课堂管理主要是课堂秩序管理这一方面的内容,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和维护课堂秩序。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如果教学不进行课堂管理,那么各种散漫、无组织、无纪律的言行就会蔓延开来,从而使课堂教学无法进行下去。教育家赫尔巴特曾经说过:“管理并不是要在学生心灵上达到某种目的,而是创造一种守秩序的精神。”因此,课堂管理就是教师维持教学秩序的一种手段。
二、课堂管理的重要性
培养人才在各类型、各层次高校中居于中心地位。教学即人才培养的过程,因此它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课堂是教学的基本单元。虽然说高校学生的培养强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但是课堂中教师教学的引导和提示恰恰是这种学习方式效率和效益的根本。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基础。
很多大学教育者都有这样的共识:课堂教学质量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水平和教学实践,还取决于有效的课堂管理[2]。有效的课堂管理行为,不仅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约束和控制有碍于学习的问题行为,而且有利于激励学生潜能的发挥,引导学生从事积极的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搞好课堂管理不仅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而且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三、高校现存的课堂秩序问题
现在有很多高校学生,经过12年的寒窗苦读,特别是高三一年的锤炼后考上大学,感觉自己已经完成了任务,到大学后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特别是对学习的要求,不再像高中时期那样,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学习。当然,大学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除学习之外,其他活动也要积极参加,从而培养自己全方面的能力。但是,现在大学里滋生着一些不良风气,在学生中存在着“大学不逃课不旷课是不完整的大学生活”、“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大学考试,考前一周背背就好”等不良思想,严重侵害着大学生的心灵。同时,在学生中间还存在着没有远大理想、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缺乏动力、心态浮躁、学习时间少、厌学情绪、课堂气氛沉闷、没有学习目标、学习目的功利化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集中表现就是在大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严重旷课现象。根据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对528名本科生进行的调查显示,53%的学生有旷课经历,24.6%的学生旷课频繁[3]。有的学生甚至一学期只在最后的考试中出现一次,连任课教师是谁都不清楚。伴随着旷课、逃课而来的就是考试之前的临时抱佛脚了。大多数学生都是靠着考前教师划重点,借同学笔记复印,通宵几个晚上,然后直接上考场,结果成绩也不错,屡试不爽,因此学生对日后的旷课也就更加大胆了。特别是在高年级学生中这种现象尤其常见,大三、大四的学生旷课次数比大一、大二学生多25%[4]。除了旷课,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也不容乐观。许多学生,该上课时也按时去了,但人在心不在,对教师的讲课内容全无兴趣,不是玩手机、听音乐、看杂志、交头接耳,就是睡觉。他们也把努力集中在最后两周的时间,考试也能保证不挂科。但是,这样的成绩真的能代表学生的水平吗?学生真的学到知识了吗?我想答案是明确的。这样带来的最直接后果就是课堂教学质量的下降,学生没有掌握应有的知识或者知识掌握不牢靠,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进入高校学习的学生身心发展都较为成熟,所以在高校的教学中教师都非常注意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课堂管理已不像中小学那样过多地要求严格的纪律约束。由于高校各科教学时数有限,课堂几乎是满堂灌,师生之间的互动非常少。教师只顾传授知识,对学生的注意力、行为变化较少关心。而课堂秩序问题的出现,只要不影响教师的情绪和正常授课,教师通常都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高校学生课堂秩序问题不仅存在于一般本科院校中,也存在于那些重点本科院校中,但是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看法。由于在重点本科院校中,学生的整体素质较高,各方面的能力水平也较高,当他们出现旷课现象时,并非是真正的不学习。他们只是不进行课堂内的学习,而是去图书馆或实验室自学。他们在课堂上也经常根据教师的课程内容自己选择学习材料钻研,而没有听教师的讲课。因为这些学校大部分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强,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因此出现在他们身上的课堂秩序问题经常是被允许的。而在一般本科院校中,大部分学生旷课后并不是进行自学,而是做些与学习完全无关的事情,如沉迷于网络游戏、兼职等,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对这些学生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四、完善高校课堂秩序管理的具体措施
由于各个学校学生的情况不同,对课堂管理也有不同的见解,因此本文所提的措施主要是针对大部分一般本科院校中那些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他们需要通过教师的外力作用来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
(一)建立一套网络管理制度加强学生的出勤率
在高校的教学活动中,课堂是其核心内容。高校的任务、使命绝大部分都要通过课堂辐射出去。通过课堂学习,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学到丰富精深的科学知识。教师的讲解也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加强对知识的记忆。正常情况下,听课堂上教师的讲解比学生自己在课下自学的效果要好很多,因此,提高学生的出勤率,转变学生的课堂态度,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
要提高学生的出勤率就必须加强任课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小学、中学期间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是很严格的,尤其是在学习方面。学生在学习上面有教师和家长的双重压力,能够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学习上,自由也受到一定的限制。进入大学后,学生的生活方式由中学阶段在学习方面由“教师严格监管”和在生活方面由家长“一切包办”的方式转变为在学习方面由老师“引导与启发”和生活方面由学生“自主与自立”的方式,因此,在大学,学生可以自由地学习生活。伴随着这种自由就是旷课、逃课现象的出现,所以,加强任课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保证学生的出勤率是十分必要的。当然,这里所说的管理并非是中学时期那样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而是要通过采取某种手段让学生履行做学生的义务——按时上课。
点名是教师保证出勤率的主要手段之一。现在有很多学校规定,学生的出勤率是学生是否具有该学科考试资格的依据,如学生在该学科规定的课时里,无故缺席4次将被取消参加该科考试的资格。任课教师也会在自己的课堂上宣布出勤率将占学科最后成绩的百分比。但这些效果甚微,其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执行力度不够。虽然学校规定旷课几次不能参加考试,但真正因为旷课而被取消考试资格的学生几乎没有。任课教师规定的出勤率占最后成绩的百分比也对学生约束不大,因为最重要的还是最后的考试成绩,况且有些教师对学生的出勤情况并不进行严格、客观的评分,只把考试成绩作为最终成绩,因此学生对点名也熟视无睹,照常旷课。
针对这样的情况,建立一套完善的网络管理制度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促进了教学管理的便捷。现在基本上每个学校都建立了自己的校内网络,教学也采用多媒体教学,因此,学校可以建立一套网络管理系统帮助教师进行管理。在每学科开课前,教务处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选课形成最终的名单,任课教师在学期期间随机地对学生进行点名,点名时不是用纸质的名单,而是用教务系统中的网络名单,该名单有多种功能。当教师点名时,教师会把旷课的学生作上记号,系统会自动保存,每点一次名,系统就会累积保存一次,然后根据学校的规定,如果旷课4次就被取消该科考试资格,那么当一个学生缺课4次时,系统就会自动显示该生被取消了考试资格,即使该生参加了最终的考试,教师最后在教务处网上录分时也录不了,因为系统已经自动生成该生的记录,需要补修该学科。该系统不但可以显示某个学生在某一学科的出勤状况,还可以显示其总的出勤状况。如果学校规定所有的课程累计旷课5次以上就被取消所有评优、奖学金、助学金的资格,那么当某个学生累计5次旷课,系统就会自动显示其无参加评优、奖学金、助学金的资格。该系统还可以对请假的同学进行记录,同样可以累计请假次数,以防止学生为了逃避被记录旷课而采取请假的方式。系统在期末还可以帮助教师统计学生的出勤状况以及请假情况,为最后的计算成绩提供便利。因此,从教师的角度看,利用该系统不但可以帮助教师很好地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还可以减少一些教师的不作为。从学生的角度看,当教师利用该系统点名时,可以从投影仪上看到整个过程,具有透明性与公平性。学生也可以了解自己的出勤状况,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此外,学生还可以在课下登录教务处网站系统,查看自己的具体情况。
(二)开展互动式教学,鼓励对话,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虽然利用网络管理保证了学生的出勤率,但并不能保证学生都能专心听讲。事实上,上课打瞌睡、走神、做自己事情的学生大有人在,特别是那些所谓的“政治课”。讲台上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台下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因此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是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重要的一环。
开展互动式教学,鼓励对话是督促学生参与课堂的有效途径。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双边的教学活动。互动式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师生间相互促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角,知识内容的传递主要是靠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参与度较小,特别是大课,上课的学生太多,师生间的互动几乎没有。大学课堂里最常见的师生互动形式即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或让学生参加课堂讨论。课堂提问与讨论打破了教师唱“独角戏”的情况,但学生参与的广度是有限的。由于大学里提倡的是自由,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只是让学生自由回答,有想法的就回答,当没人回答时教师就会自己解答。通常情况下,参与回答的都是那些思维比较活跃、成绩好的学生干部及人际地位高的学生,其他学生已习惯于对教师的提问保持沉默,他们不思考,或者即使有了想法也不敢更多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因此在课堂上回答教师问题的人总是那么固定的几个学生。而课堂讨论则是把所有同学分成小组,教师提出一个论点后,小组同学自由讨论。当教师要总结同学的观点时,每个小组都会派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的讨论结果,通常情况下也都是由组里比较优秀的人做代表,而那些比较不积极的学生最多在小组讨论时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甚至有些学生连小组讨论也不参与。因此,要打破这种状况,教师必须改变思想。当提问时,除了让那些踊跃发表意见的学生回答问题外,教师应主动点名让那些平时较少参与问答的学生回答问题。当学生回答不上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让其慢慢学会思考问题。对那些上课走神、不专心的学生,教师的随机点名会让他们产生压力,从而促使他们认真地听课。那些有想法但没有勇气表达出来的学生,在教师的外力作用下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得到教师的鼓励后,会建立起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在以后的互动环节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同样在小组讨论中,教师也应多随机点名,让所有的同学都积极参与本小组的讨论,作好代表本小组发表论点的准备。因此,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认真地观察学生的反应,多提问题,鼓励师生对话,与学生展开广泛的互动。在这样的压力下,为了能使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更好一些,有些学生就会在课前先预习一下上课的内容,有助于理解教师的讲解,并在讨论回答问题时有更精辟的观点。而那些不参与课堂教学、不听课的学生也会多少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迫使自己融入课堂中。
试验心理学家赫瑞特拉所做的实验表明,知识持久记忆的情况是:人们一般能记住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5]。因此,互动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广泛参与度,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与记忆,有利于知识的牢固。当学生把知识转变为自己的东西后,学生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当然,每门学科的课时是有限的,如何展开师生间的互动,各任课教师应根据本学科的具体特点作具体的安排。总之,只有教师与学生的互相作用、共同参与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袁振国.课堂管理的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6.
[2]何云剑,何红华.大学课堂管理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7,(30).
[3][4]李小红.高校学生旷课急需高校教学管理改革——对A大学学生旷课现象的调查与思考[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S2).
如何做好课堂教学秩序的调控 篇5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战场,课堂秩序良好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前提和重要保证,良好的课堂秩序可以营造出一种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奋发向上,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保证教师的教学顺利进行,使教与学都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课堂教学秩序的形成是很多因素综合起作用,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调控策略的正确灵活运用。十年的教学生涯,以及长时间的观察与探讨,让我对课堂教学秩序的调控有以下几点认识和体会。
1.弱化课堂秩序差的意识形成良好的教师期望和学生期望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有把课堂秩序“管”好,把课堂40分钟用好,把学生教好的愿望,我们总是想方设法的维护课堂教学秩序,使课堂教学能够顺利的有条理,有计划的开展下去,但这种努力并不都是有效的,除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缺乏兴趣,学习品质不够良好,和教师的教学艺术不足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取决于教师对学生期望的高低,教师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搞上去,但有的教师遇到学生上课讲话就感到不耐烦,并很容易生气,于是就告诫学生说:“你们班和某一个班相比相差甚远”,“你们班的课堂纪律是全校最差的”,“你们这个班一点希望也没有”如此等等。教师的本意在于激励学生“知耻而后勇”,实际上这样的言论不仅不能使学生变的好起来,课堂秩序得不到好转,相反会越来越糟糕,越来越不如人意,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没有对这个班形成良好的期望,学生也就认为自己所在的班级不如其他班,一种集体自卑感就会慢慢在整个班级滋生,即使平时表现优秀的学生也会产生逆反自卑的心理。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德“期待效应”理论上也正说明了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期待的目光,用亲切的语言和微笑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教师一定要从正面肯定学生作出的努力,形成良好的教师期望,弱化学生课堂秩序不好的意识,而应该让学生有这样一种意识。课堂秩序之所以不理想,只是由于个别学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自我控制能力差造成的,但我们相信一定会变好的。这种意识不断强化,在学生头脑中扎根之后,就会使学生对这个班级产生积极地心理期待,激发学习热情,也使学生更严格要求自己,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2.区别学生课堂失控行为,实行分类调控
课堂秩序不理想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讲话的学生声音大,教室里很嘈杂,影响了教室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但教师不能因为就此认为所有的学生都不努力,将所有的学生推到自己的对立面,而应该用言语艺术和正确传递教师期望的方法从情感上“笼络”大部分学生,争取打部分学生的支持和配合,课堂教学秩序就会逐步好转。
对于那些自控能力差,有意制造课堂混乱的学生,我们应多与这些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放下架子与他们做朋友,逐步拉近与他们之间的距离,使这些学生“亲其师”,进而达到“信其道”的目的,我们还要做学生成长的导师,帮助他们找到一些行之有效地克服缺点的方法。
3.良好的学习动机和不当的学习方法之间的矛盾
有些学生希望在课堂上多学点知识,同时也想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状态,但这些学生往往不能静下心认真思考,一遇到问题就想和其他同学讨论,这种讨论声和少数学生的讲话声交织在一起,就会使课堂秩序显得混乱进而影响到老师的教学和其他学生的学习,结果事与愿违。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学生只顾自己的学习,无祝其他学生的需要,忽视了整个班集体的利益和良好的教学秩序对每一个学生的要求,我们的职责在于教会他们怎样过集体学习生活,不能因为个人的喜好而损害别人的利益,影响了他人的学习,要学会关心别人,顾全大局,不孤立地看问题。即使是讨论问题也要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们还要对这类学生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加强公众意识的培养,不能简单批评了事。
4.经常犯错与偶尔犯错之别
有的学生是偶尔犯一次错误,讲一次小话,我们只要轻描淡写的点到即可。有的学生属于经常性犯错,屡教不改,这样的学生是我们上课时重点关注的对象,除了课外要与他们加强交流外,课堂上要不断地找到他们的兴趣点,使这些学生的主要力相对的保持集中。
一般说来,教师不易在课堂上经常地停止讲课来维持教学秩序,因为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影响教学进度,同时使更多的处于听讲状态下的学生中断自己的思维,分散了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调控,使课堂秩序保持稳定。(1)教师目光的运用。(2)来回走动。(3)回答问题。
课堂秩序 篇6
【关键词】班级管理;支持性班級秩序管理策略;英语课堂教学
一、制止课堂中不良行为策略的应用
学生正处于身体以及心智成长尚未成熟的阶段,学习情绪不够稳定,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他们上课时常常会“分心”、“走神”,从而导致课堂秩序的涣散,这个时候,维持课堂秩序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有些教师当课堂上出现学生违纪时,却习惯于使用简单的方法来处理,如批评、大声禁止、罚站,甚至于把学生赶出课堂等方法。尽管这些方法对引起违纪学生的注意力有一定作用,但是,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导致了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制止学生不良行为时,应讲究一定的技巧,从而保证有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以便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1.随时发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面临许多新的情境,造成各种干扰。学生也会随着各种干扰从而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突然发问去提醒学生。提问的内容可以选择刚刚讲授的知识也可以选择相关的知识。
2.故意犯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因为某一项活动的持续时间过长从而导致注意力不够集中,同时学生也会认为所学内容已经掌握得不错,思想开小差,从而干一些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事。所以英语教师可以利用故意犯错从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常会犯一些语音、常识、词组搭配等方面的错误,如果这些错误在教师身上,学生会觉得非常可笑,在笑的同时,从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
3.进行小组竞赛。中高职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和较强的表现欲。如果个别学生不认真听课可以采用小组间的竞赛,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小组间的竞赛可以是多方面的,比如词汇可以采取单词接龙、编故事接龙、看表情(动作)猜单词和自编对话等。但小组间的竞赛要加以正确的引导,以避免出现评比的不公评性。
4.短暂的停顿。在英语课堂中,如有学生不认真听讲却与同学聊天,这时教师可用立即停顿片刻去引起全班同学的注意,从而使课堂处于极为安静的状态,以便引起违纪学生的注意。但是此法停顿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导致全班同学注意力的分散,也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影响个别学生对学科产生不良的偏见。
二、在课堂问题处理行为中惩罚的策略运用
1.抓住时机,合理惩罚。当课堂问题行为刚一发生时,学生往往会传递出某些“暗示”或“信号”,这时教师应该敏锐地“接受”这些“信号”,从而迅速作 出反应。如学生在平时上课不喜欢抬头直视教师,但是他在某一堂课上却小心翼翼地观察老师,这说明他心中正忐忑不安,生怕被老师发现他正在进行中的“行动”。对于所有这些反常的信号,我们都应及时地巧妙地作出反应。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性,具体情况,合理灵活地使用。
2.公平对待学生。在使用惩罚时,教师应该对所有的学生公平,万万不可以采取“双重标准”,更加不能采取“欺软怕硬”。无论是对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学生,无论是女生还是男生,教师都应做到一视同仁,从而公平公正。
3.惩罚时,班主任应做到对事而不对人,否则会引起微波效应。微波效应指的是如果教师惩罚了某一学生,非但不能够使犯错误的学生受到教育,反过来会引起别的同学对该学生的同情,甚至对老师引起反感。因此当学生犯错误了,教师应根据情景,描述出与学生行为有关的事情,而不要去评价学生的人品或人格。教师的惩罚对象是学生错误的行为,而非他个人,对事不对人,就事论事,不翻旧帐,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更不能因为一个学生的错误行为波及到整个班集体,这样既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还会使学生产生怨恨心理。
4.惩罚时,教师必须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学生犯了错误,他们自己已经感到很懊恼,如果教师再一味加以指责,他们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破罐子破摔,放任自流,这是我们都不愿看到的。相反,如果我们教师能艺术地对学生施以惩罚,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诙谐的语调,戏谑的方式远比一本正经地拉长了脸训斥学生的效果要好得多。
成功的英语课堂教学管理,关键并不在于学生违纪后的教师的行为,而是防患于未然,以避免错误重犯。这从而就要求我们广大英语教师在进入课堂以前做好充分准备,这不仅包括课本知识的准备、心理知识的准备、教学方法的准备以及班级中突发事件处理的准备,只有这样,才可以使我们的英语课堂更精彩。
参考文献:
[1]孙锦涛,纪登训.成功班主任全书[M].人民日报出版社,2000-01.
[2]林建华,曹树.中学班主任与心理指导[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高中课堂秩序管理的建议 篇7
现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最常见现象之一就是上课铃响了, 老师也已经进教室了, 可是同学们只顾做自己的事情。这时, 如果老师在再三维持纪律之后没有效果, 那么就是对着同学大发雷霆。这种解决方式看似能让同学们快速安静下来, 但是老师的情绪已经受到严重影响, 教学效果不难想象。
建议:教师控制情绪, 把握课堂前几分钟。
有时候“无声胜有声”, 针对这种情况, 与其不顾教师形象在班里面大喊大叫, 不如静静地打开课本, 淡定地站在讲台上, 用眼光扫视全班同学, 用眼神和行动告诉同学们现在已经上课了, 不能再讲话了。如果有个别同学依然如故, 那就可以抓个典型出来, 用开玩笑的口气说:“张×, 你快点说啊, 我等着上课呢。”这一招笔者已经尝试过多次, 屡试不爽。
二学生不喜欢老师, 与老师对着干
现象:班上捣乱的学生其实也是挑老师的, 如果学生们认为教师对他们有看法, 处理问题的方式有些偏差, 那么在课堂上, 他就会用自己的方式让教师“尝尝厉害”。而且这些学生往往对教师的批评司空见惯, 教师的话很可能对他是无效打击, 甚至他都能想到你会说什么。
建议:出其不意, 让他们觉得你跟别的老师不一样。
针对这样的顽劣学生, 需要用奇招智取, 既然他们能想到你会用什么话来批评他们, 那我们就用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方式处理, 当他们看到你处理方式与别的老师不一样、他们那一套不灵验时, 他们就会有新鲜感和敬畏感。在一节课上, 一个男同学一直扭头跟后面的学生说话, 我就说:“李×, 给你两分钟把你要对张×表白的话说完, 我们来给你见证, 两分钟之后就一起好好听课吧。”当时同学们都笑了, 李×同学就很不好意思地脸红了, 也不再说话了。
三上课发呆, 不配合教学
现象: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虽然不说话、不捣乱, 但是会发呆走神, 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 尤其在“副科”课堂上, 一节课下来, 有些同学甚至课本都不打开。这样的现象不仅在“乱班”比较常见, 在一些好班上也时常发生。
建议:不留空闲时间, 让学生尽量处于紧张的思考状态。
无论在什么样的班级, 这样的现象往往都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 教师也有一定的责任。学生走神, 大多数原因是因为没有事情可做, 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忙起来, 把课堂节奏安排得紧凑一些,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而且对于维持课堂纪律也很有效。建议可以采用问题串的形式组织教学, 在课前以问题串回顾知识,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本, 让学生思考回答课后问题, 整节课尽量使学生处于紧张、不断思考问题的状态, 这样一来, 对于一些上课比较爱走神的同学来说, 为了能回答出问题, 不在全班同学面前丢面子, 他们也就会积极思考, 没时间走神了。
四屡教不改, 对教师的教育不屑
现象: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能教育出一批优秀的学生, 桃李满天下, 收获作为教师的成就感。但是会有一部分同学不能理解教师的一片苦心, 对老师的谆谆教导不屑一顾, 针对这一情况, 首先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 学生对教师的惩罚、批评甚至奖励不屑一顾, 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在学习上得不到肯定, 那么他就期望从别的方面能取得一席之地。
建议:奖惩分明, 以理服人。
对于这样的学生, 在课堂上一般不建议直接批评, 这样很有可能浪费了大家的时间, 还达不到教育效果, 一般笔者采取的做法就是走过去轻拍一下他的肩膀, 或用眼神暗示一下。如果学生还是没有任何收敛, 那么我就让他在课下写检讨书, 规定字数, 并且告诉他如果表现良好, 就可以减少字数或不用再写了。对学生来说写检讨书是最让他们头疼的, 如果发现好好表现可以不用写, 那么他们的行为也就会收敛。另外, 也可以采取正面激励的方式, 如问问题的方式, 找一个相对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 请学生来回答, 如果他回答对了, 就用非常诚恳的方式对他进行表扬, 那么学生会想既然老师对我这么好, 那以后也就不好意思捣乱了。
五结束语
作为教师, 我们服务的对象就是学生, 我们的工作就是教育好学生。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如何跟学生的相处, 跟学生相处也是一门艺术。对他们太严格, 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甚至不愿意再听课, 太随和也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所以这个平衡点就是我们需要在工作中把握的。另外, 学生都还是没有成年的群体, 他们难免会对一些事情的评判出现偏颇, 偶尔会去误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作为教师要有神圣的职业荣誉感, 对学生表现出更多的耐心、更多的包容, 尽量多去跟学生沟通, 为做好教育工作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课堂秩序 篇8
1 当前教师在课堂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对当前教师在课堂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总的来说包括很多方面,主要的影响因素集中在学生、教师和环境三个方面。那么要想发展好以课堂秩序为中心的课堂管理,首先就必须对其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
1.1 学生方面的影响因素
学生是课堂的主要参与者,因此,他们也是影响课堂管理的最主要因素,以下就是我们的分析:
1)挫折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通常会注意到班级内部总有一部分人,他们学习成绩不好,与人相处的也不好,对于班级的秩序或者是学校的管理制度等表现出的不适应或是厌烦情绪,他们通常会把自己的消极情绪表现出来,这就会影响其他学生的情绪。同时,他们的这种挫折感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态度,从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这就是课堂管理工作的问题所在。
2)寻求注意
其实每个人都一样,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别人的注意,他们渴望自己被别人肯定,因此有一部分人就会做一些过激的行为来表现自己。这一部分人,他们可能是因为成绩不好或其他的原因而不被人们所重视,所以他们就会故意在课堂上做出一些举动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这就严重影响了课堂管理工作。
3)生理因素
对于大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都是发育已经完全,对于男女之间的事就会特别好奇,因此,当他们面对这些男女问题的时候就会手足无措。如果学生生理上出现问题,他们就会在课堂上表现出很大的焦虑,对于男女关系处理不合理等也会使他们焦虑,而他们的这些行为在课堂上表现出来就会严重的影响课堂秩序。
1.2教师方面的影响因素
1)教师教学不当
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给学生传授知识,因此他们在开展课堂之前,必须首先对自己所教学的科目进行很好的准备,也就是说他们必须做好备课。而这里所说的教师教学不当就是指教师由于备课不充分,缺乏教学组织能力,或他们自身表达能力差而造成课堂出现问题。这种情况在当前教学过程中是很常见的。教师对于课本知识的准备不充分,就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失去学习兴趣,他们就会把注意力分散到其他事物上,那么就会造成课堂管理工作过程中产生问题。
2)管理不当
这可能是教师引起课堂秩序混乱的最主要因素。教师是教育和管理学生的,因此他们对于学生的某些行为就会产生一定的反应,就会惩罚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公开责骂、体罚自己的学生,有的教师甚至花费一节课的时间来训斥学生,这对于学生而言,不仅仅是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教师一节课的课程目标也不能够被完成。这样一来,课堂秩序就会混乱,不仅引起了学生的不满,也使得教学内容要被推迟。
3)丧失威信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失去威信,这样的教师也是经常会见到的。当然了,教师一旦失去了威信,他们就很难更好的管理学生,学生对于教师的管理就会出现不理不睬的局面,这样会极大影响教师的课堂管理。当然了,教师在学生中失去威信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可能是教师自己教育方式不恰当造成的,也可能是教师知识水平达不到学生要求造成的等等。教师一旦在学生当中丧失了威信,那么他们就很难进行班级的管理。
2 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师课堂管理工作的策略探讨
2.1 教师要对自己的工作尽忠尽职
作为一个教师,首先需要拥有的就是一份强烈的责任心,必须要舍得为学生付出,更要能做到对这个工作的热爱。兴趣是每个人最好的老师,一名教师,他要做好班级课堂管理,首先就应该对这个工作充满热爱,能够做到对自己的工作尽忠尽职。社会在变化,学生们的思想观念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现在的学生不再像以前的学生那么听话,那么服从管教。由于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我们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家庭一般孩子比较少。独生子女越来越多,那么这种情况下,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就越来越严重,这就使得学生在学校就很难被管理,更不用说是实现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师课堂管理。再加上社会环境的变化,学生读书不再是为了能拥有一份好的工作,可能他们只是被送去了学校让学校帮忙看管。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的工作就很难顺利进行。对于不听话的学生教师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去引导鼓励。所以,教师真正的工作不仅仅在于把自己的教学任务做好,他更重要的职责是去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步伐走,让学生不断的在教师的引导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们才能更好地遵守课堂管理秩序。
对于学生出现的不良品行,教师要尽可能的帮其纠正,让他们可以很好地提高保护自己的能力,可以很好地去分辨善恶丑美。同时,教师也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督促学生好好学习,让他们学会遵纪守法,这样班级的管理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教师的工作艰苦复杂,他们需要花费很大的耐心和对工作的热爱,只有这样才能为祖国培育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学生。
2.2 教师要尊重学生,用爱心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发展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被赋予了生存权、人格权,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去尊重别人。对于教师来说,他们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尊重是必需的,只有他们首先尊重了学生才能更好地被学生尊重,在学生尊重教师的情况下,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会更加顺利。因此,教师必须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去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1)尊重学生
对于教师来讲,他们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必须做到的并且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去尊重学生。学生是有人格的,而且新时期提倡新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学生的学习组织者、班级管理者、学生各项事物的领导者,学生可以是老师的朋友。而要做到朋友这一点,教师就要放低姿态去贴近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沟通,而不是用老师的威严去命令学生。尊重学生是新时期建立师生关系的关键。教师尊重了学生就会在学生中树立一定的威信,那么以课堂为中心的课堂管理工作就可以更好地开展。
2)用爱心去关爱学生
爱心也是教师进行班级管理的一个必备素质。当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的时候,教师必须时刻站在学生跟前,及时去了解学生的一些心理波动。教师应该时刻有着对于学生的一种爱心与关心,让学生可以更加愿意与教师亲近。当教师情绪不稳定的时候,他们就很容易把自己的情绪带到课堂,这样不仅影响了课堂效率,也会间接地使学生心理受到一定的影响,会有一定的阴影。因此,教师必须首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更好地走近学生。教师的爱心关怀是学生建立良好人格的必要领路者。爱心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他们必须具备的品质,因此,教师必须时刻让自己的爱心闪光。教师用爱心去关爱学生,学生就可以体会到教师的用心良苦,那么他们就会更加主动地去维护课堂秩序。
2.3 充分发挥班委会作用,实现班级奋斗目标
教师是班级的管理者,他们要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因此,他们的工作负担很重,因为他们还要备课、上课、批改学生作业,还得时刻为班级里发生的操心,可以说教师压力是很大的。因此,他们有时可能会力不从心。这个时候,他们就可以给自己在班级里找一些帮手,帮助他们管理班集体。这就体现了班级委员会的重要性,教师必须凭借自己对学生的了解去从班级中寻找一部分可以帮助自己的人。教师必须首先选择一个班长,这个人要工作认真负责,并且要受学生拥护。班委会成员不仅仅要为班级服务,还可以极大地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所以,教师要想更好地建设班级,必须拥有一个好的班委会。大部分班委会成员都是由学生公开投票选出自己心目当中的最佳人选,他们是那些受到学生喜欢的人,这样他们就可以更好地为班级服务。好的班委会的建立,不仅仅可以提高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中发生的事情,处理班级问题就更加方便快捷,他们也可以更好的从事教学工作。通过班委会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以课堂为中心的课堂管理工作就更容易进行。
参考文献
[1]冀伟伟.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研究[D].西南大学,2011.
让信息技术课堂秩序“软着陆” 篇9
强硬的措施却“治标不治本”, 面对信息技术课堂的秩序问题, 我们不妨聆听学生心灵的声音, 下面的“软着陆”策略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投其所好, 寓教于乐。爱玩是学生的天性, 如果把学生的这种天性适当地加以利用, 把游戏和教学内容很好地结合, 教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高兴, 教师何乐而不为呢?我梳理了教材的所有章节, 将一些课程巧妙地和游戏融合起来。比如,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是一节理论课, 依靠教师讲解、演示的效果并不好, 往往是教师讲得卖力, 学生听得无聊。我找来“解剖青蛙”F l a s h互动游戏。打开F l a s h文件, 一只鲜活的青蛙跳了出来, 利用游戏里准备好的大头针、剪刀、手术刀, 将生物学中解剖青蛙的过程展现得栩栩如生。如果操作步骤不恰当, 解剖就不能顺利进行下去。这个互动游戏让信息技术和生物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 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达成了教学目标。这堂课让学生大呼过瘾, 直到一年后学生复习本节课内容时, 只要提到“解剖青蛙”, 学生就能将本节知识点流畅地说出来。可见, 了解并合理利用学生的心理需要, 能让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暗藏玄机, 出奇制胜。如何更好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动机呢?我在创设学习情境上做起了文章。一次, 我在上课前打开了广播系统。上课铃响有一分钟了, 我故意没有开始上课, 学生都很疑惑, 开始小声议论。这时, 我对着麦克风说:“上课了!”计算机屏幕上出现了一个自动打开的文本文档, 上面写着:请大家不要玩游戏了!学生看到都笑了。我知道
/高文蓓
学生注意的不仅仅是文本中的内容。接下来, 我让学生注意到我的手没有操作鼠标, 然后对着麦克风说:“打开课件!”计算机自动打开了事先做好的课件。大部分学生感到非常惊讶, 议论纷纷, 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我精心创设的情境将传统的“上课了”变成了智能化的导入。由于本堂课的导入吊足了学生的胃口, 学生一直沉浸在浓厚的探究气氛中, 没有一个学生私下玩游戏。下课铃声响了几分钟后, 学生才恋恋不舍地离开机房。事实证明, 有趣、新颖的学习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甚至可以超过游戏对学生的吸引力。
细分任务, “抱团取暖”。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不同, 课堂任务完成速度差异非常大。信息技术能力强的学生在“拓展任务”完成后就无事可做;基础差的学生因为不会操作, 自信心受挫, 容易产生对学习的抵触心理。通过观察, 这一头一尾的两段学生是最会在“非常”时段里干“私活”的。何不让他们“结对子”呢?于是, 我重新调整学生的座位, 将基础好、中、差的三类学生安排在一组, 尽量保持组间平衡。同时, 我引入了竞争机制, 通过协作完成课堂任务快的小组可以获得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如教学《因特网信息的查找》一课时, 我要求学生完成对“上海世博会”相关信息的查询。为了避免四人小组中能力强的学生“一锅端”的大包大揽现象, 我事先和学生一起分析, 将大任务细化成三个“子任务”和一个总结性任务, 总结性任务必须在三个“子任务”都做好的基础上才能完成。这样一来, 为了确保速度, 小组内的其他三个学生必须同时承担分工, 完成各自的“子任务”, 能力最强的学生则在他们的基础上提炼和总结。在获得更多自由活动时间的诱惑下, 这种“抱团取暖”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做, 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 避免了干“私活”现象。
高等学校课堂秩序失范问题探析 篇10
1高等学校课堂秩序失范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首先, 课堂秩序是稳定和规范教学秩序的关键。众所周知, 创建一流的高等学校, 既要有高水平的科研, 还要有科学、规范的教学秩序, 而学生到课率的高低、课堂纪律的好坏是评定教学秩序规范与否的两个关键因素 (虽然教学秩序的维护是关系教师、学生、学校管理制度等多个方面的复杂问题, 但是笔者认为, 再好的制度与规范, 也还是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执行, 所以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 。因此, 课堂秩序是影响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秩序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整体进程的关键。
其次, 高等学校课堂秩序失范已经成为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大学生越来越不好教, 大学课堂越来越不好管, 这不是笔者个人遇到的特殊现象, 在我国高等学校具有普遍性。所以, 整顿课堂纪律, 规范课堂秩序已经成为新时期高等学校发展中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
再次, 规范课堂秩序是当前高等学校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从本质上说, 规范课堂秩序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切实推进依法治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秩序失范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大学生。对主动失范的大学生而言是虚度光阴、荒废学业, 对被动失范的大学生而言是学无所成。课堂秩序失范间接的受害者是国家和人民, 宝贵的高等教育资源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教师辛辛苦苦的劳动没有换来理想的成果。所以, 从根本上说, 课堂秩序失范害人害己, 贻害无穷, 必须尽快规范, 给高等学校一个规范的课堂。
2高等学校课堂秩序失范的原因
如前所述, 教学秩序是关系教师、学生、学校管理制度等多个方面的复杂问题, 所以, 课堂秩序失范的原因也必须在其中探究, 笔者试分析如下。
第一, 高校扩招。1977年恢复高考, 当年全国考生有570万人, 录取新生27万人, 录取率仅为4.7%;1978年录取率为6.8%。改革开放以来, 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高等教育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高等教育的覆盖面不断扩大, 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发展。通过扩招, 极大地满足了社会对高等教育多方位的增长需求, 推动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 使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足足加快了10~15年。2008年, 全国高考录取人数约600万人, 录取率为57%。2008年的录取人数是1978年的15倍, 录取率相比则提高了50个百分点。从1978年到2008年, 普通高校共录取5 386多万名大学生, 其中1999年我国实施高校扩招政策, 至2008年的录取人数约4 010万人, 这10年的高考报名人数占改革开放30年来报名总数的50%, 录取人数占录取总数的75%。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 大学生数量急剧膨胀, 高素质大学生的比例大不如以前, 大学生整体素质降低。我国的高等教育也由过去的“精英化教育时代”转入现在的“大众化教育时代”。
第二, 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 (1) 在市场经济逐步建立的社会大背景下, 我国社会正处于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的过程中, 旧的道德观念、礼仪规范受到冲击, 新的还没有建立起来。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意识、礼仪规范整体滑坡。生长在这种环境下的“80后”、“90后”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些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 反映在大学课堂上就是不守纪律、没有礼貌、秩序混乱。 (2) 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非正常因素的干扰等, 导致了学生觉得学与不学一个样, 学好与学坏一个样, 许多大学生无心学习, 课堂上心不在焉。
第三, 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滞后。连续几年的扩招, 使我国高等学校的发展仅仅局限于外延式发展的范畴, 没有与内涵式发展同步推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我国高等学校还没有确立一套规范的、完善的教育教学规章制度,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高等学校开设大课堂。今天的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高等教育的资源还非常有限, 短期内还不能满足迅速扩大的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把“精英教育阶段”我国绝对数量相对偏少的高等教育资源, 平均分摊到急剧增加的大学生个体身上, 每名大学生个体享受到的高等教育资源少得可怜。面对数量急剧增加的大学生, 高等学校短期内还不能迅速增加高等教育资源, 为了应付教学, 各高等学校只能采取开设大课堂的办法。把原本30~50名学生编制的教学班成倍扩大, 使200~300名学生挤在一起听课。在这样的大课堂上, 教师即使是神仙, 也无法使教学纪律、教学质量、教学秩序、教学效果达到小班授课的程度。
(2) 教师对学生的管理缺失。在“精英教育阶段”, 大学的招生名额很少, 学生不但整体素质较高, 而且懂得上大学的机会来之不易, 非常宝贵, 知道珍惜, 学习上特别自觉。那时候, 大学教师上课只管讲, 不需要操心课堂纪律。但是,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改革开放30年了, 仍然有许多教师在思想观念上没有与时俱进, 没有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认为大学教师的任务只是传授知识, 不应该管理课堂纪律———学与不学是学生自己的事。作为当代大学教师, 我们必须知道, 管理学生已不只是班主任、团组织和辅导员的事情, 也是每位任课教师的责任与义务, 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树立管理学生的意识, 既要“传道、授业”, 还要帮助学生“解惑”。
还有些教师不敢管学生, 因为伴随高等学校改革的推进, 现在高等学校教师管理普遍实行聘任制 (评聘相结合的聘任制) , 所以学生有机会给教师的授课打分;又因为评分与教师的职称评定、聘岗有直接关系, 尤其是教师的待遇与此直接相关, 所以有些教师因为担心对学生管理严了会影响自己的评教结果, 故而不敢管学生, 一味地迁就、甚至讨好学生。岂不知, 正是这种迁就破坏了课堂纪律, 也害了学生。
(3) 大学教师的学养有待提高。现在大学讲坛上, 学养深厚, 能把书“由薄读厚”, 又能把书“由厚讲薄”且受学生喜欢的良师益友型名师寥若晨星, 更多的大学教师属于有知无识型, 不能博得学生的敬佩。
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是高等学校制订了重科研轻教学的政策。因为没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我国高等学校对待科研和教学“一手重一手轻”, 特别是对教师实行以发表论文多少为基础的职称考评和聘用制, 而对教学则较少关注, 于是导致部分教师在科研方面呕心沥血、披肝沥胆, 而教学却成为副业。由于教师不钻研教学, 课堂上既没有前沿知识, 也没有鲜活的语言, 再加上千篇一律的、呆板的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教学内容没有吸引力, 教学方法不生动, 课堂秩序不失范倒有些怪了。大学是我国国民教育的最高阶段, 教书育人始终是我国高等学校第一位的任务。教师之所以为“师”, 就在“教”字上, 教师要博学多才, 教学才能言之有物, 学生才能学有所得;教师要多才多艺, 教学才能言之有道, 学生才能学有所成。教师应该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下工夫。在备课过程中, 不但要备教材, 还要备方法, 更要备学生。授课过程中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 以学生最易接受的方式进行讲解, 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 增加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一旦学生对课堂教学感兴趣了, 课堂纪律自然就不是问题了。
秩序造就汽车天堂 篇11
德国汽车的技术与质量是世界最棒的,这一点在中国在世界有口皆碑。德国的交通路网也是世界最发达的。这些都是成为汽车天堂的硬件。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分为几个等级:跨地区道路网230700公里,高速公路11500公里,联邦公路41300公里,各州公路86800公里,地区公路91100公里。德国的公路边大都是郁郁葱葱的森林,因此遇到阴天下雨,即使大白天,法规要求汽车全部打开大灯行驶。高速公路的沿途还有设施完备的休息站,内有餐厅,超市和加油站。一些大的休息站还备有儿童游乐设施,方便全家老小出游的人休息。
在德国开车和在中国应该遵守的交通法规几乎一样,但遵纪守法的意识大相径庭,因为德国人严格遵守这些法律和法规到了一丝不苟的程度。秩序的软件是我们与汽车天堂的差距。
比如违章右侧超车,其实在国内的法规也不容许,但国内的司机右侧超车的比比皆是,为什么呢?因为国内公路的左线塞满了慢车,所以只能在右侧超车。在中国驾车者的意识里,我开快开慢别人管不着。常见初学驾车的女士,举着手机高谈阔论的男人,不紧不慢霸占着快车道,后面堵着心急火燎的一大串车。而在德国,时速开不到120公里的车是轻易不敢上左线的。即使在左线行驶的车,一旦发现后方有更快的来车也会主动让到右侧。决没有“慢车霸道”的行为。
再比如行人优先,在德国,车辆在红灯时遇到行人走过人行横道,会早早减速停车;行人在绿灯应该车辆行驶的时候,绝不会踏进马路半步;只有在没有信号灯的人行横道上,行人才有永远的优先通过权。行人和车辆的相互尊重和默契造就了良好的交通秩序。而且最重要的是遵守这种秩序是无一例外,即使街痞也没有乱开乱走的。想起国内新颁布的交法,首创关注“弱者”,行人时时处处有优先通过权。即使在封闭的高速公路上,司机撞了违章横穿道路的行人,也要赔个倾家荡产。开车上路变得时时提心吊胆,哪有乐趣可言。无视守法者利益,矫枉过正到了如此愚昧可笑的地步。看来国内的汽车社会法制化进程还要走很长的路。
德国人人有车,却没有中国驾车一族的浮躁——抢行,斗气,遇到刮蹭甚至大打出手。德国人开车心态平和。从岔路上主路,必然停车让过主路上正常行驶的车辆,真是“宁停三分,不抢一秒”。人人遵守这个规矩,在主路上开车反而觉得轻松,看见岔路上有车来,你不必头皮发紧准备刹车,放心踩下油门高速通过就是了。秩序就是效率。我曾遇到一个正在施工的路段,两条道路的来车要并到一条窄路上去,两边的车排起长龙,但是没有人焦急地按喇叭,或者越过别人往路口硬挤,在路口形成一个死结。德国人有秩序地一边一辆地并入窄路。如同一条合拢的拉链。通过速度大大提高。
不过在德国也有一些和中国不同的交规,其中喝啤酒后可以开车就是一条。德国法律规定驾车者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应不超过0.8。当然,对于我这样喝一杯就栽倒的人还是要量力而行。此外在德国开车时可以抽烟,而且烟头可以随手乱丢(德国的大街小巷随地都是烟头)。这方面,我们中国人有更文明的习惯,值得自豪。
浅谈体育教学课堂秩序的创设 篇12
一、无序课堂的产生
课堂秩序的有序与无序, 属课堂评价的范畴。就我们通常说的课堂秩序标准而言, 外表看来安静、整齐的课堂就是有序课堂。在这样的所谓标准课堂里, 教师讲解、示范, 学生模仿、练习, 形式上看整齐有序, 而学生是有声无声的盲目、被动地接受, 这样的课堂未必就是有序的课堂。当然那种放羊式, 无人指导, 学生听之任之, 无所事事, 课堂上一盘散沙, 下课后学生感慨, 运动技能没学到、身心健康未发展, 一无所获的课, 就更谈不上是有序了。这种以有形或无形, 有声和无声的方式偏离课堂目标的都属于无序课堂。这一现象的出现, 主要原因在于教师选用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形式学生不感兴趣, 或者是教师对课堂出现的问题忽视、无视、处理不当, 导致学生厌学、消极练习、抵抗、极端行为, 甚至逃课。无序课堂就自然而然地在这种氛围中产生了。
二、课堂秩序的改进
课堂秩序的改进应该是师生共同行为的结果, 学生是共同行为的主体, 但过去多数的研究关注的只是教师管理课堂的策略, 考虑的只是教师, 把教师作为改进课堂秩序的主体, 很少从学生的需要来进行分析、研究。在体育教学中只一味强调教师讲解示范, 教学时间、练习密度、运动负荷的掌握、队伍的调整等, 教师走一步, 学生跟一步, 强制合拍、整齐统一, 结果学生被动、紧张, 随之而来的就是教学偏离教学目标。
素质教育实施以来,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学生的主体地位被重新确立。作为教育的服务对象, 学生有自己不同的需要, 教师应充分重视和尊重, 这样才能建立充满活力和秩序、优质和有效的课堂, 所以改进课堂秩序的关键, 就是关注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需要就是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 它包括知识、运动技能、情感、态度和方法等传授内容的选择。要做到这一点,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求体育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生理特征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发展学生个性, 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其中, 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 学生学习积极主动, 轻松愉快, 学有所获, 这样的课堂自然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有序课堂。
三、有序课堂的创建
控制论的一个基本观点“信息是秩序之源”告诉我们, 创建有序体育教学课堂的关键是有效组织课堂的信息。它包括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运动负荷、练习密度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师的能力与态度等方面的信息。作为体育教师, 在教材的选用、目标的预计、方法和手段的运用都应和学生共同来探讨, 要时刻注意课堂动态, 正视、重视、及时处理来自学生反馈的信息, 促使教学过程有序地进行。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⑴培养学生的果敢意识。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敢说敢问、积极探讨的意识, 不能认为“我是教师我说了算, 学生你只能听、服从”, 否则久而久之学生的锐气磨了, 剩下的就只有奴性, 还谈什么果敢。
⑵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和时间。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展示自己的做法, 不能一看到学生有和教师想法做法不同的就“一棍子”, 只有给学生时间机会, 才能使课堂有序开展。
⑶尊重学生的权利。就是说无论学生反馈的信息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教师首先都必须尊重, 即使有过激言行, 教师也只能采用善意的批评。因为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欠周全, 不一定成熟, 所以教师要正视妥善处理。决不能粗暴、讥刺挖苦或变相体罚, 这样不利于教学的开展, 会出现厌学、抵抗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