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管理(精选12篇)
秩序管理 篇1
铁路机务段是负责提供和检修机车的单位, 设备分布在本段和各个机务折返段, 点多面广, 设备管理难度大, 特别是设备的现场管理工作, 一旦设备发生故障或损坏, 直接关系到机车质量和铁路安全生产运输秩序。
当前, 现场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大部分设备操作人员只会简单操作, 不懂设备的结构、性能, 不会检查、维护、保养等, 从而造成设备异常损坏, 耽误机车的检修进度和出入段, 影响铁路的运输安全和秩序。因此, 抓好设备安全质量关键在于现场管理, 而现场管理的重点是自主维修管理。所谓自主维修是以生产现场操作人员为主, 依靠其感官 (听、触、嗅、视、味) 来检查设备, 并对操作者进行简单基础的维修技能培训, 使之能对小故障进行修理。现就如何抓好设备自主维修工作谈几点看法。
1.首先要建立健全设备管理自主维修体系, 制定各项设备管理制度和操作人员作业指导书, 使操作人员有章可循。
(1) 成立段、车间、班组组成的设备管理自主维修体系领导小组, 以分管领导为组长, 车间主任为副组长, 班组长为成员的维修体系, 明确其职责权限和责任。
(2) 建立健全设备使用、维护保养各项制度。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新员工上岗前必须培训、实习, 考试合格才能自主操作设备;新购设备时要让操作人员参与设备的安装, 熟悉并掌握设备的性能参数、结构原理;使用前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培训合格后, 才能对设备进行验收、交付使用。编制设备操作人员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包括本设备操作规程、操作程序和自检自修范围等内容。
(3) 制定设备的检查考核分析制度, 确保各项制度得到认真落实。
2.选好班组长是抓好设备自主维修的前提, 是搞好自主维修的关键。
班组长是贯彻落实设备操作规程、设备使用和维护保养等各项制度的管理者、执行者, 所以选好班组长是抓好设备自主维修的前提, 是搞好自主维修的关键。班组长要具备以下条件:首先必须精通业务, 设备操作、维护保养技能过硬。其次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认真执行设备各项管理制度、标准;再者要有管理协调能力, 设备故障处理不了, 及时报修处理。
3.实行设备承包责任制, 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提高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和自觉性。
把每台设备承包到人, 实行设备三包 (包使用、包保养、包保管) , 在岗位工作标准和作业指导书中明确相应的工作要求和标准。车间要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定期检查考核。
4.对操作人员开展作业培训, 提高自主维修技能。
员工业务素质的高低, 直接关系到设备使用、维护和保养质量的好坏, 关系到设备安全质量。一是实行“每周一课”制度, 把设备的结构、操作和维护保养等相关知识编成问答题, 作为每周一课的学习内容, 日积月累, 职工业务素质就会不断提高。二是将职工日常培训考试制度化、规范化, 将其考试成绩作为评定技术等级的依据, 调动职工学习业务技能的主动性。三是开展岗位练功技能竞赛, 对取得优良成绩者给予奖励, 并参加上一级的技能竞赛活动, 进一步激发职工学习业务的积极性。
5.定期检查考核分析和检查评比活动, 确保设备自主维修得到落实。
一是每周对设备使用、维护保养情况进行检查,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定责、考核, 对设备存在的惯性问题制定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消除安全隐患。二是每月组织开展设备检查评比活动, 主要从设备整齐、清洁、润滑和安全四个方面进行检查评比, 对评比成绩优秀的操作人员进行奖励, 对使用、保养差的进行批评, 确保设备自主维修得到落实。
秩序管理 篇2
1.每天上班必须按时签到,按照签到顺序接待客户,否则不允许接待;每位销售代表必须严格按正常排班时间上下班;作息时间: AM8:30—PM18:00(时间可根据现场工作情况作以调整)。如有特殊情况须经过现场销售经理同意后方可离开;如请假销售代表须提前一天正式向销售经理提出,如果病假必须出具医院的病假条。通常情况下周末不可以请假。当天请假一律不准假。
2.排班表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有调换必须提前一天报销售经理批准,同意后方可调换,私自换班者则按旷工处理。
3.轮到接待的销售人员需提前做好接待准备,在客户进入大厅时,应在第一时间主动上前接待(只要问及本项目情况的都视为客户,包括其他公司参观、同行跑盘、媒体、政府人员等重点客户);
4.当值的销售人员,应在接待前在轮序签到本上替前一位已接待的销售人员在轮序本上作一记号,以便于确认接待客户的次序;
5.午餐时间和午休时间,前台最少留守两名销售人员,接待岗留守一名销售人员,由当值的销售人员和即将接待的销售人员在前台做准备,如离开则轮空;
6.销售现场如出现客户投诉或客户无理取闹,则视情况处理:
原销售人员在现场,由本人负责处理;
原销售人员不在现场,则按正常接待顺序由当值销售人员义务接待,先将客户带到洽谈区询问原因,必要时先与原销售人员联系、沟通,如处理不了,则交由销售经理协助处理。
7.处罚条例:
销售人员在售楼处打架、在客户面前争吵、或在售楼处与客户争吵的,当事人即刻停盘,罚款100元,严重者给予开除;
由于销售代表原因引起同行或客户投诉,对公司造成重大影响的,或其他投诉累计超过三次的,即刻开除; 上班期间必须统一着装,按公司标准执行。如不统一,当日不得接客户,并负责做公共事务;并罚款30元/次。
上班期间大家必须到前台工作,没事不得到办公室或在前台做一些跟工作无关的事。如:上网、看电视、看娱乐节目、上网聊天等。如发现罚款50元/次。累计超过三次或严重者给予开除。
各位销售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上下班作息时间,不能早退或擅自离开工作岗位(有事离开必须知会并征得销售经理同意)。迟到或早退罚款 10元-30元,超过半小时按旷工处理,旷工罚款100元。
以上所得罚金全部作为项目活动基金
永兴规范砂石土矿开采管理秩序 篇3
砂石土矿资源丰富
永兴县地处湘南东南部,南岭构造带以北的茶永盆地南端,总面积1979.4平方公里。境内矿产资源较丰富,且种类较多,已发现有开采价值的矿种有煤、锰、铁、钾长石、大理石、石灰岩、高岭土、硅石、页岩、砂石等22种,截至2013年底累计探明建筑石料用灰岩资源储量4000万吨,水泥用石岩保有资源储量2000万吨,建筑用优质砂储量5000万吨,优质砖用页岩4000万吨,保有资源储量11000万吨。
2010年以来,通过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永兴不断提高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通过强有力的推进资源整合工作,矿权数量大幅减少,采矿权由原来110个减少到84个,非煤采矿权由原来的48个降至26个,其中设置的砖瓦用页岩、建筑用料用灰岩、建筑用砂共23个。
开采管理问题重重
近年来,砂石土矿开发开采为永兴县县域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但也积累了诸多“沉疴”,其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砂石土矿开发仍不够规范,违法违规行为仍然存在。
自开展非煤矿山整顿和规范工作以来,永兴县按照省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强力推进非煤矿山整顿整合工作,多次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受利益驱动,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违法占地建空心砖厂的行为仍存在。目前我县仍有无证砖厂37家,其中粘土砖厂12家,彻底取缔难以到位。此外,河道非法采砂现象仍然存在。为保护县城饮水源以及便江风景区,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将该县便江等其他河道列为禁止开采区。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建设中河砂的需求量逐年增多,加之受采矿权控制指标等因素制约,河道采砂仍存在无证开采的现象。
矿山规模较小,综合利用水平较低,也是困扰该县砂石土矿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2010年以来,该县48家非煤矿山关闭整顿后为26家,非煤矿山除1家较大型外,其他均为小型,砂石土矿也在其列。有的矿山规模结构分布设置不合理,如樟树镇的晒立山采石场、菜里坳采石场、中间岭采石场三家采砂场都分布在同一块段内且规模都在5万吨以下,生产规模不大,集约化程度较低,竞争力、抗风险能力较弱,制约了其发展,需待进行兼并重组。永兴的砂石土矿资源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仍较为落后,开发利用“三率”水平不高,开采平均回采率为70.5%,平均选矿回收率为79.82%,部分伴生用矿物进行一定程度的综合回收,综合利用率仅在30%-35%之间。
此外,受县级办证采矿权指标限制,砂石土矿办证矿权大为减少,全县县域经济发展受到影响。近年来,通过矿产资源整顿整合后,永兴县只保留采矿权84个,砂土石矿等县级办证矿权仅23个。因受办证采矿权指标的限制,2009年以来,全县只出让1宗砂石土矿采矿权。在此情形下,县内的砂石土矿资源开发几乎处于停止状态,严重制约了县域矿业经济的发展。
开采管理升级之道
如何加强对永兴县砂石土矿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优化其资源配置,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对全县砂石土矿资源进行整顿整合,促进其规模发展。要建立规范有序的矿业开发秩序,强化执法监管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行为,由政府牵头组织分管挂帅,国土资源等部门和乡镇联动,齐抓共管,严厉打击非法开采,从严控制限采区开采,鼓励保护性开采。针对河道采砂,早在2005年初,该县就成立了砂石整治办,组织成立砂石整治执法大队,旨在通过清理整顿规范等执法活动,理顺河道砂石开采经营秩序,确保砂石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确保河道行洪、通航、生活饮用水安全,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同时,要制定工作方案,全面规划,设定采砂禁采区、限采区和可采区并通告全县,通过强化巡查,严格执法,形成高压态势,提高违法成本,使非法采砂者不敢违法,不能违法。
此外,在深入开展矿业秩序专项整治行动中,严查粘土砖厂非法占地、无证开采、取土、破坏耕地行为,把粘土砖厂作为重点整治对象,以乡镇为单位,摸清底子,建立台账,国土部门会同安监等部门,重点打击违法占用耕地建窑和兴办粘土砖厂行为。2010年以来,共查处机砖厂违法占用案件28宗,制止违法占用耕地行为40起,责令停工停产8家,为治理土地市场秩序和保障新型建筑材料的推广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要严把国家产业政策,限制粘土砖项目立项、供地和粘土采矿权办证审批,提高砂石土矿企业准入门槛,严格实行优存劣汰,促进粘土砖厂产业转型,对原已过期的粘土采矿权不再延续登记,作注销处理,共注销粘土矿采矿许可证6个。要进一步规范砖厂的用地管理,严格执行规划供地,强化对耕地的保护和土地执法动态巡查工作,禁止在耕地上取土、禁止破坏耕地、禁止超出规划的用地范围晾坯和生产经营,最大限度控制用地规模,少占土地。
其次,要加强矿权管理,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在砂石土矿资源开发中,要加强矿权管理工作力度,适时报新设矿权计划,积极培育矿权市场,通过调查研究,摸清矿产资源家底,了解市场需求。另外,要促使矿山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由家庭作坊式管理向现代化企业管理转变,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建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体制机制,避免资源浪费,提高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动力。要适时做好矿山证照的延续、换发证工作,积极跟踪做好服务,把有限的矿权保下来,把来之不易的证照保下来,让矿山企业主放心、安心生产。
最后,要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企业效益。促进全县砂石土矿产业的发展,要遵循国家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宏观调控政策,服从国家资源战略,按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保障社会稳定发展的原则,以。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相对优势的矿产资源为基准,调整优化开发利用的矿业结构。具体说来,一方面是要稳步发展水泥制岩灰石矿产的开发利用。因水泥制岩灰石是该县优势矿产,开发条件有一定资源优势,所以应开展深度加工。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全县页岩的开发利用程度。同其他地区相比较,目前该县页岩砖开发利用率还比较低,而页岩砖市场前景表现较好,因此,需加大资金与技术投入,提升页岩的开发利用水平。另外,还要加强对硅石、钾长石、高岭土、石灰岩等非金属的开发利用。目前,该县境内花岗岩体出露面积大,资源潜力大,且是极好的建材原料,但目前没有形成较好的利用态势,效益较低。所以,必须要形成集采、加工、销售一体的格局来提升矿业经济效益,不能只局限于开采环节。
(作者单位:郴州市永兴县国土资源局)
高中课堂秩序管理的建议 篇4
现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最常见现象之一就是上课铃响了, 老师也已经进教室了, 可是同学们只顾做自己的事情。这时, 如果老师在再三维持纪律之后没有效果, 那么就是对着同学大发雷霆。这种解决方式看似能让同学们快速安静下来, 但是老师的情绪已经受到严重影响, 教学效果不难想象。
建议:教师控制情绪, 把握课堂前几分钟。
有时候“无声胜有声”, 针对这种情况, 与其不顾教师形象在班里面大喊大叫, 不如静静地打开课本, 淡定地站在讲台上, 用眼光扫视全班同学, 用眼神和行动告诉同学们现在已经上课了, 不能再讲话了。如果有个别同学依然如故, 那就可以抓个典型出来, 用开玩笑的口气说:“张×, 你快点说啊, 我等着上课呢。”这一招笔者已经尝试过多次, 屡试不爽。
二学生不喜欢老师, 与老师对着干
现象:班上捣乱的学生其实也是挑老师的, 如果学生们认为教师对他们有看法, 处理问题的方式有些偏差, 那么在课堂上, 他就会用自己的方式让教师“尝尝厉害”。而且这些学生往往对教师的批评司空见惯, 教师的话很可能对他是无效打击, 甚至他都能想到你会说什么。
建议:出其不意, 让他们觉得你跟别的老师不一样。
针对这样的顽劣学生, 需要用奇招智取, 既然他们能想到你会用什么话来批评他们, 那我们就用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方式处理, 当他们看到你处理方式与别的老师不一样、他们那一套不灵验时, 他们就会有新鲜感和敬畏感。在一节课上, 一个男同学一直扭头跟后面的学生说话, 我就说:“李×, 给你两分钟把你要对张×表白的话说完, 我们来给你见证, 两分钟之后就一起好好听课吧。”当时同学们都笑了, 李×同学就很不好意思地脸红了, 也不再说话了。
三上课发呆, 不配合教学
现象: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虽然不说话、不捣乱, 但是会发呆走神, 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 尤其在“副科”课堂上, 一节课下来, 有些同学甚至课本都不打开。这样的现象不仅在“乱班”比较常见, 在一些好班上也时常发生。
建议:不留空闲时间, 让学生尽量处于紧张的思考状态。
无论在什么样的班级, 这样的现象往往都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 教师也有一定的责任。学生走神, 大多数原因是因为没有事情可做, 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忙起来, 把课堂节奏安排得紧凑一些,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而且对于维持课堂纪律也很有效。建议可以采用问题串的形式组织教学, 在课前以问题串回顾知识,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本, 让学生思考回答课后问题, 整节课尽量使学生处于紧张、不断思考问题的状态, 这样一来, 对于一些上课比较爱走神的同学来说, 为了能回答出问题, 不在全班同学面前丢面子, 他们也就会积极思考, 没时间走神了。
四屡教不改, 对教师的教育不屑
现象: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能教育出一批优秀的学生, 桃李满天下, 收获作为教师的成就感。但是会有一部分同学不能理解教师的一片苦心, 对老师的谆谆教导不屑一顾, 针对这一情况, 首先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 学生对教师的惩罚、批评甚至奖励不屑一顾, 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在学习上得不到肯定, 那么他就期望从别的方面能取得一席之地。
建议:奖惩分明, 以理服人。
对于这样的学生, 在课堂上一般不建议直接批评, 这样很有可能浪费了大家的时间, 还达不到教育效果, 一般笔者采取的做法就是走过去轻拍一下他的肩膀, 或用眼神暗示一下。如果学生还是没有任何收敛, 那么我就让他在课下写检讨书, 规定字数, 并且告诉他如果表现良好, 就可以减少字数或不用再写了。对学生来说写检讨书是最让他们头疼的, 如果发现好好表现可以不用写, 那么他们的行为也就会收敛。另外, 也可以采取正面激励的方式, 如问问题的方式, 找一个相对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 请学生来回答, 如果他回答对了, 就用非常诚恳的方式对他进行表扬, 那么学生会想既然老师对我这么好, 那以后也就不好意思捣乱了。
五结束语
作为教师, 我们服务的对象就是学生, 我们的工作就是教育好学生。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如何跟学生的相处, 跟学生相处也是一门艺术。对他们太严格, 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甚至不愿意再听课, 太随和也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所以这个平衡点就是我们需要在工作中把握的。另外, 学生都还是没有成年的群体, 他们难免会对一些事情的评判出现偏颇, 偶尔会去误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作为教师要有神圣的职业荣誉感, 对学生表现出更多的耐心、更多的包容, 尽量多去跟学生沟通, 为做好教育工作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秩序维护管理制度 篇5
1.规范接待服务工作,树立公司品牌。
范围
1.适用于物业公司秩序维护部接待服务工作。
职责
1.秩序维护部负责本规定的实施。
工作内容
接待级别分类
一级接待:公司总经理以上领导带来的参观团或小区各种评优活动。
二级接待:公司副经理及重要业务单位或新闻媒体拍摄采访。
三级接待:一般性参观。
接待工作原则
1.认真执勤、坚守岗位;
2.保持路面畅通,无违章现象;
3.秩序维护部监控中心必须对接待过程进行录像存档。
接待程序
秩序维护部接到公司领导指示后,按接待级别进行组织实施,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一级接待由早、中班及巡逻队全员上岗,按指定岗位接待流程进行实施;.a:接待前所有队员对服装进行整烫;b:秩序维护员执勤着装统一,戴贝雷帽(冬天)、方便帽(夏天)、白手套、穿皮鞋、配戴工作证;c:巡逻班戴钢盔、白手套、腰带、着穿迷彩服、制式皮鞋、配戴工作证,按制定的路线不间断巡逻。d、监控中心值班人员准备现场录像,把所有镜头调式到指定接待路线位置;e、不当班班次队员提前30分钟到达各指定岗位;f、来宾与领导所经过的`岗位,值班队员须向来宾与领导敬礼,若与巡逻班的巡逻队相遇,巡逻队全体队员必须在相隔5米的位置停止前进,向来宾与领导敬礼,直至来宾与领导离开队形5米的位置。
2.二级接待由早班及巡逻队队员上岗,按正常岗位、接待流程进行实施;a、接待前所有队员对服装进行整烫;b、秩序维护员执勤着装统一,戴贝雷帽(冬天)、方便帽(夏天)、白手套、腰带、穿皮鞋、配戴工作证;c、来宾与领导所经过的岗位,值班队员须向来宾与领导敬礼,若与巡逻班的巡逻队相遇,巡逻队全体队员必须在相隔5米的位置停止前进,向来宾与领导敬礼,直至来宾与领导离开队形5米的位置。
3.三级接待就按正常的岗位实行实施。a、接待前所有队员对服装进行整烫;b、来宾与领导所经过的岗位,值班队员须向来宾与领导敬礼,若与巡逻班的巡逻队相遇,巡逻队全体队员必须在相隔5米的位置停止前进,向来宾与领导敬礼,直至来宾与领导离开队形5米的位置。
接待工作要求
1.所有岗位必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2.当值班长提前将准备工作完成情况汇报部门负责人;
3.接待中必须保持路面畅通,无违章、无外来人员。
秩序管理 篇6
城市环境秩序社会化管理是顺应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的新趋势,以公众参与和志愿服务为社会基础,以城市环境秩序行政管理资源跨部门整合联动为体制前提,以发挥政府规范引导和市场机制作用为运行保障,构筑政府、个人、非政府组织和社会企事业单位四位一体,集城市环境秩序问题发现防范、处置整改、监督评价于一体的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动员机制、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的总和。
推进城市环境秩序社会化管理目的在于实现“两个目标”,完成“三个转变”,夯实“五项工作”,实现由城管单一管理执法模式向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城市管理的“公众城管”、“善治城管”模式转化。
“两个目标”分别是:进一步整合政府城市环境秩序建设行政资源,变末端管理执法为全流程管理;加快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将环境建设和维护责任回归社会,建立健全各类社会单位全面履行城市环境秩序维护主体责任、社区履行协管自治责任、政府履行规划、管理、执法责任的城市环境秩序管理新格局,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目标。
“三个转变”分别是:公众参与由事后、事中的象征性、动员式的被动参与向事前的决策化、主动化、组织化的参与转变;政府在城市环境秩序社会化管理过程中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合一”向“三权分离”的转变;市场机制在城市环境秩序社会化建设中的潜在优势向现实优势的转变。
“五项工作”分别是:建立和完善城市环境秩序社会化管理体制、优化城市环境秩序社会化管理的运行机制、搭建城市环境秩序社会化参与平台、拓宽城市环境秩序社会化管理的参与主体,强化城市环境秩序社会化管理的政策、资金和人才保障。
二、北京城管推进城市环境秩序社会化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北京城市管理在推进城市环境秩序社会化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突出体现在城管志愿服务蓬勃发展,公众参与体系初见雏形,城管进社区不断深入,城市环境秩序显著改善,得到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但是,当前城市环境秩序社会化管理的水平与“三个北京”建设对环境建设的新要求、与建设世界城市战略任务相适应的环境建设新标准、与人民群众对环境建设的新期待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推进城市环境秩序社会化管理的行政资源统筹还不到位
受对城市环境秩序社会化管理科学内涵认识的局限性影响,在推进城市环境秩序社会化管理的过程中,北京市城管部门更多采取的是各个击破的定向战术,并没有对城市环境秩序社会化管理进行系统科学的设计,造成社会化管理艰难推进,在动员、组织市民参与的层次上徘徊。一方面是规划、建设、市政等直接影响城市环境建设的前端审批、建设和管理部门对规划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估和参与明显滞后;另一方面是社会工委、社会建设办、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综治办等这些专司社会建设、流动人口管理的职能部门也没有适时加入到管理队伍中来,形不成推进城市环境秩序社会化管理的行政资源合力,造成城市环境秩序建设中的“人、物”分离现象长期存在。同时,依靠城管部门组织起来的庞大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也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推进城市环境秩序社会化管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闭合循环
目前,城市环境秩序建设中的公众参与,数字化城市管理,其着眼点都在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城市管理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强调的是事后处置,而不是对整个城市存在的系统性和全局性的环境问题进行宏观监测,也就无法从源头上将城市环境秩序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推进城市环境秩序社会化管理,仅仅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发现城市环境秩序问题还不够,还必须动员各种社会力量有效防范问题的发生,引导其有效参与处置城市环境秩序问题,并对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各类环境问题的处置结果加以监督评价。也就是说,推进城市环境秩序社会化管理,要根据城市环境秩序问题的发现、处置、监督、评价等多个环节展开,特别是要发挥各种社会力量的自身优势,强化事前参与城市环境秩序治理的决策制定,切实履行相应的评价、监督职责。
(三)推进城市环境秩序社会化管理的市场化水平还有待提高
城市环境秩序社会化管理一定程度上是社会分工精细化的产物,完全依靠政府行政执法,不仅难以保障城市良好的环境秩序,还可能在无形中扼杀城市经济发展的巨大空间。实践证明,在推进城市环境秩序社会化管理中引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不仅可以有效减轻政府的执法压力,还可以降低政府与执法相对人直接冲突的概率,而且有利于培育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在推进城市环境秩序社会化管理过程中,不仅像小区卫生保洁、车辆停放、秩序管理、绿化养护、河道污染物清理等已经市场化的领域要进一步提升其市场化水平,而且大量非市场化的领域也急需引入市场机制。城管执法部门要做的就是要明确城市环境秩序建设的标准并加强监督执法,确保社会力量根据执法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的要求,规范作业行为,确保外包服务的质量。
(四)急剧增长的流动人口尚未纳入城市环境秩序社会化管理范畴
2010年7月,北京市政协的一项调研显示,近年来,北京市人口快速膨胀,“十一五”规划确定2008年常住人口总量要控制在1625万人,2009年底北京市实际常住人口已达1972万人。“十一五”前4年本市人口年均增长54.3万人,比“十五”期间年均增长近20万人。新增人口中70%是流动人口,21.7%属于户籍迁入。调查显示,在京接受义务教育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已由2000年的9万人增长到2009年的41.8万人,占学生总数的40%,其中66.9%在公办中小学就读,有些区县教育支出经费的一半用于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聚居区存在较为严重的治安隐患,2007年全市共打掉以地缘纠合的流动人口犯罪团伙870个,同比上升33%,全市流动人口涉案数由2001年的35314件增加到2008年的56098件,占全市案件的比重由71.4%上升到89.5%。大量外来流动人口的聚集无疑也对城市管理秩序构成了严重威胁。在推进首都城市环境秩序社会化管理过程中,属地化管理必须要突破户籍人口的局限,改革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分管模式,在街乡、城乡社区范围内,建立全新的、没有户籍身份限制的、以政府依法行政、公民依法自治、其他社会组织参与公共环境秩序管理和服务的整合型、互动型人口治理新模式。
三、推进城市环境秩序社会化管理,健全城管执法长效机制
借鉴国内外推进城市环境秩序社会化管理的成功经验,顺应当前北京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总结北京城管在实施重点地区长效监管、部门之间长效协调、应急工作长效发挥、矛盾排查长效化解、社会力量长效发动等城管执法长效机制建设的基础上,建议从强化城市环境秩序社会化管理的组织领导体制、加强资源整合、完善运行机制、加强平台建设、完善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加快健全城管执法长效机制。
(一)强化对城市环境秩序社会化管理的组织领导
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北京奥运期间环境秩序建设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市级统筹、部门协同、属地管理的职责分工体系。建议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市有关部门参加的市政府环境秩序建设领导小组。充分调动规划、建设、国土、环保、发展改革、社会建设等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和谋划城市环境秩序管理的积极性,为推动城市环境秩序管理的公众参与、城市环境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改革、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环境秩序决策等搭建高位协调沟通与决策平台。充分发挥城管职能作用,最大限度整合管理资源和执法力量,健全多部门协作的重点地区长效管控、综合治理长效推进、应急保障长效发挥的环境秩序保障体系。
(二)加强资源整合,打造推进城市环境秩序社会化管理的三大合力
整合推进城市环境秩序社会化管理的行政资源,拓展城市环境秩序社会化管理的链条。在城市规划建设上,要建立健全重大规划、建设项目审批事前征询城管执法部门的意见制度,探索建立规划建设实施环境影响评估机制,力争从规划建设源头上减少后期环境秩序问题的发生。要进一步强化规划、国土、建设等前端审批管理部门的日常监管职责,建立健全查处违法建设的部门联动和协调机制,有效弥补城管执法部门在违法建设认定、处罚等方面的职责空缺。在城市日常管理上,要进一步赋予城管执法部门向相关职能部门反映城市规划建设重大缺陷、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的权利,发挥城管执法部门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的信息优势,建立健全城市规划建设的矫正机制,避免城市环境秩序问题的反复发生。要进一步调动规划、建设、国土、环保、发展改革、社会建设等相关职能部门动员社会资源的行政资源优势,实现由部门动员的社会化向部门联动的社会化转变,进一步拓宽城市环境秩序社会化管理的广度和深度。
整合推动城市环境秩序社会化管理的社会资源。抓住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发展机遇,充分依托社区建设、枢纽社会组织建设、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志愿服务工作队伍建设,两新组织和商务楼与党建工作创新,全面提升城管执法公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在参与形式上,坚持政府引导、社会主导、居民为主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基本原则,变单纯的城管组织活动为社会组织活动,使市民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环境意识,增强维护环境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要在深入总结公众参与和志愿者服务实践经验基础上,借鉴国外大都市充分利用非政府组织加强城市管理的成功经验,鼓励、扶持和培育一批有社会影响力、品牌知名度的非政府组织。借鉴韩国的做法,充分尊重流动摊贩的生存权利,正视其社会弱势地位,允许和鼓励他们成立类似“首都流动摊点业主联合会”的社会组织,以维护自身利益,实现自我服务和管理。民政、社会建设等职能部门要引导其建立和完善合法合规的组织章程、维权方式和程序,逐步建立和完善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定期沟通与协商机制。
整合推动城市环境秩序社会化管理的市场资源。根据公共服务的具体属性,明确服务外包的具体方式和程序。可以考虑先在中心城区选择部分区域进行试点,全面采集相关服务商的基础信息、运行效果,为建立环境秩序社会化管理市场资源数据库做准备,进而制定城市环境秩序社会化管理的市场准入制度。在此基础上,鼓励、支持和引导参与城市环境秩序社会化管理的市场主体建立和完善符合城市发展需求、与企业特点相符的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提升环境秩序社会化管理的市场化水平。
(三)进一步完善城市环境秩序社会化管理的运行机制
建立和完善由城管执法部门牵头的动员机制。由市级城管执法部门牵头成立北京市城管志愿者协会,统领全市环境秩序建设志愿服务工作,各区县政府、管委会设立分会,街道、乡镇设立联络站,力争用3-5年的时间,将全市公众参与率提升到20%。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与环境秩序建设的有机结合和有效对接,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的激励机制,相关经费纳入市、区两级财政预算。加快建立环境秩序建设公共治理结构,构建“政府指导、部门监管、社区自治、群众参与”的管理格局。借鉴“崇文模式”,坚持权力下放和工作中心下移,把街乡作为履行环境秩序建设职能、提供公共服务、解决环境秩序问题的前沿和平台,强化城管服务和监督职能,建立具有不同区域特色的街乡治理模式。
建立和完善推进城市环境秩序社会化管理的多元参与机制。要根据社会公众、社会企事业单位、流动人口等不同参与主体的特点,分别搭建其参与城市环境秩序社会化管理的特定平台,建立健全分类化、分层次、多元化的社会参与机制,提高城市环境秩序社会化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根据参与环节和程度的不同,进一步搭建城市环境秩序社会化管理的决策参与平台、执行参与平台、监督评价平台,进一步丰富各类主体参与的内容和形式,调动其内在积极性。要根据重点地区、重点大街、重点点位和一般区域等对环境秩序管理的不同要求,有针对性地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环境管理,不断总结和优化重点地区的管理经验,树立若干典型,以便在全市类似区域推广普及。
建立和完善推进城市环境秩序社会化管理的运行保障机制。一要建立和完善法制保障机制。制定和完善推进环境秩序社会化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工作标准、考核标准、管理标准,研究制定《北京市推进城市环境秩序社会化管理的办法》,对城管执法部门在推进城市环境秩序社会化管理中的主体地位、职责权限、运行保障、志愿者队伍管理等加以明确,确保城管执法机关在管理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要建立财税保障机制。联合财政、税务等部门,研究制定针对各类参与城市环境秩序维护和建设的社会单位、非政府组织的奖励或税收减免政策,对高质量提供城市环境秩序社会化管理的服务商给予相应税收减免、固定资产折旧、技术创新等政策支持。三是加强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打造一支熟悉城管执法工作、精通城市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擅长社会管理的专业化、复合型人才队伍,进一步增强城管执法队伍在推进城市环境秩序社会化管理方面的前瞻性和持续性。此外,要逐步建立城市环境建设管理重大问题决策的社会沟通机制;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健全社会评价机制;完善信息反馈机制;强化宣传动员机制。
(四)编制推进城市环境秩序社会化管理中长期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
在进一步梳理城管执法各项职能的基础上,分类提出各领域可以实行社会化管理的具体环节和路径,并列出推进完成时间表。将推进城市环境秩序社会化管理列入城管“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十二五”期间推进城市环境秩序的重点领域、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等发展目标。近期可以考虑将流动人口聚集区域的城市环境秩序社会化管理作为工作的突破点,走重点解决当前突出问题、逐步化解历史问题、尽量预防新问题的环境秩序社会化建设的新路子,以争取在短时间内收到实效。
论重建公共管理道德秩序问题 篇7
关键词:公共管理,道德秩序,重建
公共管理道德秩序, 就是使公共管理领域处于一种有条理, 不混乱的状态并使之不被破坏。在现实的公共管理活动中, 由于权力价值观的不同、利益冲突以及道德意识的差异, 公共管理者经常有充分机会背离社会公众的意愿而采取不道德的方式来行使公共权力, 给社会公众利益造成潜在和现实的损害与威胁, 从而导致道德风险。
1 理论概念的界定与诠释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长期进化而形成的一种制约, 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下, 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公共管理道德是公共管理主体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 是用来调整公共管理活动中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个人、群体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公共管理道德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政府及其公务人员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是否体现了政府机关及国家公务人员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它对于公共管理者而言属于职业道德, 对于社会公众而言是属于社会公德。本文所讲的主要是对公共管理主体而言, 力在倡导建立一个良好的公共管理道德秩序, 让公共管理者能以道德自律, 能够使他的道德个体意识对公共管理道德形成认同, 来进行自我立法, 从而节制自己有违道德的欲望。
2 我国公共管理道德的内容
2.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公共管理领域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在公共管理现代化的进程中, 我国要特别加强公共管理领域的道德建设, 重建公共管理道德管理秩序, 以此来净化公共管理人员的心灵, 维系和强化其自觉努力地为社会和公共服务的意识和行为。首先, 加强公共管理道德建设是推进廉政建设, 有效遏制腐败的重要途径。其次, 有益于维护政府的良好形象, 公共管理人员行为的优劣, 直接关系到政府形象的良好与否。再次, 加强公共管理道德建设, 是提高管理效率的前提条件。最后, 加强公共管理道德建设, 是我国公共管理发展的需要。当前,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管理现代化的进程中, 包括公共管理道德在内的政府软件建设更具艰巨性。
2.2 我国公共管理道德的内容
我国公共管理道德的内容既包括作为个体的公职人员所应遵循的公共管理道德要求, 也包括作为群体的政府各级组织所应遵循的公共管理道德要求。前者包括: (1) 公职人员的个人品德, 包括:思想态度、思想品德等。对于公共管理活动而言, 除去人人应该具备的社会美德之外, 乐观、勇气、仁慈的公正显得尤为重要。 (2) 公职人员的职业道德, 就是从事公共管理活动的人们在其特定的工作中或劳动中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主要包括奉公、守法、忠诚及负责。组织层面的道德主要包括:程序公正、组织信任 (包括内部信任和外部信任) 、民主责任、制度激励等。
3 我国公共管理道德秩序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3.1 现状
当前, 我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 党和政府始终致力于建设一支廉洁、公正、高效的干部队伍, 并在公共道德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 从而使公共行政管理机关办事效率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 我国在公共道德建设方面仍然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 (1) “官本位”的特权思想, 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 公务员生活不断腐化。很多国家行政人员进入公共部门后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 滋生了享乐主义, 导致特欲膨胀、生活腐化。 (2) 没有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而滥用公共权力, 以权谋私, 损害人民利益。 (3) 没有处理好公共关系和个人关系而受个人亲缘心理的支配, 重视人情关系, 轻视法纪规章。 (4) 没有服务意识和责任心, 常常表现为工作不负责, 办事效率低下。 (5) 没有处理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之间的关系, 导致本位主义、地方主义思想严重。
3.2 原因分析
首先, 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给公共部门带来了不良影响。市场经济的运行, 一方面大大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利益诱导了市场化倾向导致权力市场化、人情市场化、价值市场化。其次, 我国行政体制的弊端给不道德行为留下可乘之机。新中国建立以后, 我国虽然进行过多次行政改革, 但行政体制中的一些问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再次, 我国法制建设滞后, 对权力的监督力度不够。我国对行政权力的监督, 有党内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等多种形式, 但对权力监督仍然不够, 特别缺乏完整严密的独立监督制度和相应的法规。第四, 没有抓紧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开放以来, 虽然我们党和政府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 一手抓思想政治工作,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客观上存在着抓经济建设比较紧, 抓思想政治工作比较松, 致使在少数公务人员中出现道德虚拟化, 道德越轨无惩治化的公共领域问题。最后, 传统行政道德观念的影响。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政府通过指令性计划和行政命令直接参与经济活动, 造成了权力垄断的长官经济。在传统观念支配下, 行政活动成了获得权力的手段, 无所不包, 掌握的权利越大, 获得的利益也越大, 政府成了“全能”政府, 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和行政效率的低下。
4 重建公共管理道德秩序的命题提出
我国历史上就有对基本道德要求进行高度概括的传统。“三纲五常”, 作为封建社会最高的道德纲领, 几千年来一直统治着中国人的思想。然而, 这些传统道德的规范, 并不全都是精华, 有很多是维护封建社会家国同构的宗法制度的, 与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不相容。同时, 在现代条件下, 也出现了古代所没有的新事物, 如民主、法制、高科技, 现代生活方式也与古代不同。所以, 重建道德体系, 不是恢复也不是抛弃传统道德观念, 而要对传统的道德体系进行改造, 对原有道德名目中还可以保留的要做出新的解释, 另外还要增加一些新的名目, 这样才能建立新的道德体系以适合今天的需求。
5 重建公共管理道德秩序的途径
首先, 明确公共领域的价值目标, 树立正确的公共道德价值导向。公共领域的价值目标, 就是要求政府在管理过程中要维持正义, 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其基本点在于, 公共部门要谋取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公共部门要承担公共责任;公共部门要维护社会公正。
其次, 加强公共行政道德的法律化建设, 是转型时期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在以往的公共行政道德建设中, 我们较多地强调的法律与道德的区别。其实, 道德与法是最为密切的两类社会现象。行政道德建设除了依靠思想道德教育外, 最有效的手段是将部分必须遵守的道德规划上升为法律。然而, 我国的法律建设远远不能适应形势要求, 对于公共领域行政人员的道德要求缺乏细化、具体化, 可操作性不强, 所以应尽快制定相关法律。
第三, 建立健全公共行政道德的监督机制。事实说明:没有监督的权力, 必然产生腐败, 没有监督的权力, 也必然产生不道德行为。现在我国虽有各种监督, 但往往流于形式, 显得疲软。为防范公共行政领域的不道德行为, 必须健全监督制度。
最后, 要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是公共行政道德建设的体制保障。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使经济政府转变为秩序政府;树立有限政府的观念, 即承认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 而不是无限的, 政府是受公众的委托来行使的公共权力;要精简机构, 撤销重复设置的机构, 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完善人才录用, 提拔机制。与此同时, 很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 对政府所有在职工作人员开展公共道德教育和自检互检活动。
参考文献
[1]张军, 马梦诗.道德法律化:转型时期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J].理论观念, 2002, (5) .
[2]张国庆.公共行政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469-472.
[3]张松业等编著.国家公务员道德概论[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1998.
[4]万俊人主编.现代公共管理伦理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
秩序管理 篇8
一、系统建设背景
目前, 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 (以下简称“沈阳分行”) 对签发空头支票行为的处罚采用手工方式。由于处罚程序繁杂、工作量大、流程多, 行政执法文书查阅、抄写费时, 很多市县分支行对签发的空头支票一般不予处罚,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支付结算秩序, 使客户的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朝阳中支开发了“沈阳分行空头支票行政处罚管理系统”, 对不同的审批用户采取自动提示、自动提交的形式, 大大简化了工作流程。同时根据空头支票金额及违法程度, 自动生成行政执法文书、罚款金额, 使空头支票的行政处罚工作及时、快捷、准确。
二、系统开发及运行架构
该系统应用服务器放置在沈阳分行, 利用已经建立的人民银行业务网络平台, 各地市县级分支行利用IE客户端访问分行服务器, 实现对空头支票行政处罚业务的录入、查询、统计汇总、导出Excel表、打印等功能。
系统采用B/S结构, 利用Java技术, 数据库为DB2, 打印控件使用i Report。系统运行架构如图1所示。
三、系统的功能特点
系统的功能包括录入、审核、存储、打印、查询统计、数据导出、系统维护、系统公告等。
由于省市县三级用户共用一台服务器, 为区分不同用户, 用户代码由10位数字组成:6位地区代码+2位机构代码+2位顺序号。省级用户分人行省级和商行省级, 省级用户包括系统管理员和业务主管;市县级用户分人行市县级和商行市县级, 人行市县级用户包括系统管理员、业务主管、初审、支付科领导、法律事务领导、行领导、办公室用户, 商行市县级用户包括系统管理员、业务主管、网点操作员、网点复核员、代收机构操作员。
系统根据每一类用户的最大权限, 在新建用户的时候分配给用户最大权限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权限, 并可以进行修改。
四、业务处理流程
业务处理流程包括举报录入、信息审核、立案处理、调查取证、制发行政处罚意见告知书、不予处罚或减轻处罚处理、罚款缴纳处理、强制执行处理、协助执行手续费支付、结案等。
系统可以根据用户要求 (对商业银行登记告知书无法送达, 决定书无法送达, 逾期未缴纳罚款等) 按照时间自动生成黑名单, 生成前可以进行黑名单数据的增加和删除。通过黑名单限制被处罚单位的开户、年审等, 由此督促罚款的及时缴纳。
五、系统运行效果
沈阳分行空头支票行政处罚管理系统对不同的用户只显示相应的操作菜单项, 对未完成的事项及时给予提示, 操作便捷 (如图2所示) 。
秩序管理 篇9
而种子作为农业生产和发展的源头, 是一种无法取代的基本农业生产资料。无论是在农业技术并不发达的古代, 还是在现代化农业普及的今天, 种子这一载体在农业生产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种子质量的检验
1.1 什么是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指的是其本身所具有的品种的真实性、发芽能力、品种的纯度、生活力和加工时可以达到的净、干、饱、健、壮的程度。种子质量是一种综合性的指标。单单其中一项指标都无法表明种子真正的质量。种子质量包括8项指标, 分别是真、纯、净、饱、壮、健、干和强。
种子质量有着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上来说, 种子质量指的就是它的品种品质以及播种品质。科学家认为, 广义上的种子质量应该考虑其物理质量, 这包括净度、外观、适播性、水分4项指标, 还有其生理质量, 包括活力、发芽力、遗传强度、休眠等指标。另外, 应考虑它的遗传质量, 其中包括田间、室内鉴定指标;病理质量, 包括种子带虫或病等的指标;还有产品质量, 其中包括包装、外观、标签等指标。而狭义上来说, 种子质量主要指的种子的纯度、净度、水分和发芽率4项指标。
1.2 什么是合格的种子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规定, 凡种子的纯度、净度、水分和发芽率均不低于标签上标注指标的均值就视为达标种子, 反之则为不合格的种子。
1.3 加强种子质量的监督, 严禁假劣种子下田
种子质量的管理是种子工作的核心内容, 质量的管理贯穿了种子生产、储藏、销售等的各个环节。而这其中的3项手段, 又很好地保证了种子质量。加强对各个经营种子大户的质量监督力度, 确保种子源头的质量;加强市场质量的抽样检查, 对于不合格的种子要严格处理;加强对种子的生产和销售等环节质量的监督, 重点抓好田间生产、收购及市场流通这3个环节的监督工作, 严格制定和遵循监督制度。
2 种子经营
2.1 什么是种子市场
种子市场就是种子作为商品进行交换的场所, 这个场所集中了大量的种子, 以便供给供求双方进行种子交易。从宏观上来看, 种子市场就是出于国家的宏观调控下, 从事种子研究、种子生产以及经营推广的单位和种子用户间的交换关系之和。种子、种子使用者和种子供应者是种子市场的3要素。
2.2 种子市场有哪些特点
种子市场的特点决定了种子市场的构成要素。从交易对象, 也就是从种子本身来看, 种子市场的特点如下:
2.2.1 区域性
主要表现在不同的地区具有的生产某种子的区域优势, 方便形成专业化和独具特色的地区性市场;种子还有着区域的适应性问题, 每一种种子都有最适宜其生存的区域环境。
2.2.2 复合性
种子是农业生产劳动的成果, 所以它是农产品市场的一部分。另外, 由于种植种子也要有相应的种植技术, 所以它又是科技商品市场的一部分。
2.2.3 周期性
种子市场与其他商品的市场相同, 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的现象都会交替出现。然而不同的是, 其他的商品市场供求交替的现象很难预料, 变化多不成规则, 不过种子市场却有一定的规律, 一旦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 这样的状态至少会持续整个生产季节, 短期不会改变。
2.2.4 季节性
市场的季节性主要表现在收购种子和供应种子有着季节性的要求。而这就要求经营种子的企业合理配置种子购销在旺季和淡季的有效资源。
2.2.5 技术配套
种子品质的优良性除了与播种品质、品种品质有关, 还与自然条件以及种植、栽培技术关系密切。所以种子市场不仅要提供优良的种子, 还要提供相关的优秀配套技术。
2.2.6 供求的不稳定性
种子的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巨大;种子的储存量和生活力的变化直接影响了种子市场的容量变化。产销平衡是很难达到的。所以, 为了降低甚至化解种子经营的风险, 保证种子的供应, 以避免对农业生产带来损失, 我国实行了种子储备制度。
3 规范种子市场秩序
重视市场规范, 实行主要推广品种制度, 使农民直接受益, 以提高他们的主观积极性。目前, 由于科技成果的日新月异, 种子品种过度使农民感到无所适从。所以实行主推品种制度, 能有利于经营者有选择性的经营, 以引导农民种植市场所需要的种子。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 组织专家进行研究和认证。通过以上方法, 市场上的违规劣质种子会明显减少, 而科技含量高、符合市场要求的品种却开始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主导地位, 避免了种植盲目性。
大力排查种子案件, 营造出一个公平竞争的大环境。按照《种子法》和《行政许可法》的有关法律规定, 对种子经营资质进行清理。对于不合格的经营者要严肃进行审核和清理, 使他们意识到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另外, 要对于种子市场进行清理, 重点检查经营者的经营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排查种子是否通过了审核, 标签是否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 经营者的档案是否属实等。
4 结语
由于合格的种子质量、规范的种子市场都与我国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而农业的发展又对经济的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提升起着主导作用, 所以, 加强种子质量的监督, 加大对种子市场的监管力度, 这对国家的兴亡以及人民的幸福生活都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爱青, 时侠清.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与管理[J].安徽科学技术, 2007 (10) .
[2]康玉凡, 金文林.种子经营管理学.[J].高等教育, 20011 (01) .
秩序管理 篇10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以江苏省A实验小学青年教师为具体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访谈、随堂听课、观察等, 以期了解他们课堂秩序管理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1. 学生对课堂秩序管理的满意度
随机抽样调查了A校二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各3个班级的102名学生, 调查“学生最喜欢哪种教师的课堂环境”, 结果表明学生对青年教师课堂环境的满意度低于非青年教师。在“最不满意的教师”调查中, 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3%, 而中年教师仅占24%。并且有学生在问卷上留下了“某老师 (指青年教师) 凶死了, 课堂上经常发火”、“某老师上课坐在那儿发短信, 学生吵也不管”等意见。可见, 一些学生对青年教师课堂秩序管理的满意度不高。针对这种情况, 笔者进一步访谈和调研发现, 青年教师对课堂秩序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存在偏差。“作为小学青年教师, 您目前最希望提高的是什么?”在三项选择中, 30名青年教师中70%的将教育科研理论水平的提升作为首要目标, 选择希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占25%, 而选择提高课堂管理水平的仅占5%。这与当前各种级别的“教科研样本校”的评选有关, 与教师职称评定侧重科研、论文有关。一些青年教师认为, 只有努力上公开课或者在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奖, 才能奠定自身的良好地位。而赛课、公开课由于场合的特殊 (经常是“借班”上课) 、性质的特殊 (有一定数量的观众或评委, “表演”成分增加) 、状态的特殊 (教师精心备课, 全力以赴) , 所以在这种教学过程中不需要过多的课堂秩序管理。在诸因素的影响下, 一些小学青年教师往往注重教学技巧的训练, 而对课堂秩序的建立与管理关注不够。
2. 教师的课堂秩序管理行为情况
本研究采用Borich (1990) 编制的观察量表, 该量表把教师的课堂秩序管理行为分为预防、纠偏、反应三大类。结合具体情况, 在预防这一层次下增加了“来回走动”、“停顿”两个指标, 在“纠偏”中“非语言”这一层次下增加了“做手势”这一指标, “语言”这一层次下增加了“故意请开小差的同学回答问题”[2]。随机听取了20位教师的课, 其中10位年龄在35岁以下, 即青年教师, 10位在35岁以上。其中青年教师的课堂秩序管理行为情况见表1。
表1表明, 小学青年教师预防类课堂秩序管理行为共出现149次, 低于361次的纠偏类课堂管理行为, 说明小学青年教师课堂管理的重点在于纠偏, 而不是对课堂问题行为的积极防范, 更多的是在问题发生后再采取措施。从纠偏类课堂管理行为分析, 小学青年教师语言类纠偏行为共262次, 占纠偏类课堂管理行为总频次的72.6%, 表明小学青年教师偏向于使用语言类纠正课堂的不良行为。同时发现, 在语言类纠偏行为中, “故意请开小差的同学回答问题”达82次, 其次是规则提醒、点名提醒和表扬其他同学。教师通过语言类明确的管理指令信息, 来实现对课堂教学的主动控制, 如“眼睛看黑板”、“不要随便讲话”等, 而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则习惯使用“坐正”、“不讲话”等直接指令。频繁的语言提醒不仅占用了太多的课堂时间, 而且与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不相适宜。相比而言, 间接暗示的效果要好些。这种方法既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需要, 又能做到对学生严格要求, 如接近学生、眼神接触等间接暗示行为, 相对而言却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对于青年教师而言, 课堂经验不够丰富, “眼神交流”、“手势”提醒却要求一定的技巧, 这可能是他们使用较少的原因。
表1表明, 反应类课堂管理主要是警告 (14次) 、移走诱因 (13次) 、惩罚 (延迟性) (11次) 、剥夺某项权利 (3次) 。从预防、纠偏和反应三类管理分析, 反应类使用频次最少。教师对课堂上出现比较严重的违规行为主要采取警告措施, 惩罚主要是扣星、摘掉小红花之类, 而采取剥夺某项权利的情况则很少。但是这与对学生、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有些不一致。可能是因为有听课教师在课堂上, 任课教师则较少采取惩罚类管理行为。但在日常教学中, 一些青年教师缺乏一定的耐心, 相对容易使用惩罚等反应类课堂管理措施。总之, 上述分析表明青年教师的课堂秩序管理行为重纠偏轻预防, 重直接指令轻间接暗示。
三、建议
1. 管理理念从“师本”走向“生本”
“以生为本”的课堂管理追求课堂的和谐、生动、高效, 关注师生的生命体验, 认为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秩序的建设者和创造者, 共同参与教学过程, 共同处理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环节和非预期性事件, 达到师生双方互动成长。因此, 首先要求小学青年教师要让教学过程充满魅力。教师要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 要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 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 特别是关注学业不良和行为不良的学生, 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二是课堂秩序规则的制定要注重民主性、明确性和教育性。民主性是指课堂管理制度应由班级成员共同制定。明确性是指课堂管理制度要简洁, 指向明确, 具有操作性和实效性。教育性要求课堂管理制度的制订必须要尊重学生, 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 以发展学生为目的。三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为学生搭建自律的舞台, 让日常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师生共同讨论并在班级内设立各种不同的由学生担任的“督查员”岗位, 如“课桌凳督查员”、“有效合作督查员”、“作业收缴督查员”等, 做到各项事情有专人负责, 然后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醒、提示开展自律和他律。
2. 管理手段从单一走向多元
传统的课堂秩序管理侧重于纠偏, 并非是对各种课堂问题行为的积极防范。及时预见并排除各种干扰课堂活动的不利因素, 对有效维持正常的课堂活动秩序有重要意义。一是教师要善于观察, 充分运用体态语言有针对性地预防不良行为。教师应对学生形形色色的课堂行为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对学生头、眼、耳和嘴等部位的体态动作进行分析, 结合情境作出大致判断, 以便为进一步采取措施提供依据。二是充分利用评价的导向功能, 激励学生。如夸张评价法———“这个同学很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要是针掉在地上, 他也能听出来。”赞美评价法———“这个同学的想法与众不同, 请大家给予掌声鼓励。”榜样评价法———“这一组的同学讨论得很热烈, 合作得真好, 希望其他组同学也能像他们那样。”假设评价法———“如果你在这个地方改一下, 那就全对了!你能自己改正吗?”[3]实物奖励法———“教师课前准备五角星、小红花, 课堂上发给维护课堂秩序的模范学生。”三是科学布置学习环境。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室里贴上学生的照片、展览学生的作业等, 使教室成为师生交流的有益媒介。而教师适时改变学生的座位, 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课内交往范围的扩大, 而且有助于维持课堂秩序。
3.“对症下药”加强管理
在课堂秩序管理过程中, 可能会遇到不同类型的不良行为的学生。首先, 如寻求关注类学生。受到挫折的学生往往会失去自尊, 并错误地认为只有成为注意的中心才会体现自身的重要性, 因此可能会使用各种办法来吸引别人的注意。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要放下架子, 以平等的姿态和学生进行交谈, 在合适的时间给学生以关注, 这样会促使学生重新评价自己的行为。其次, 如力量抗衡类学生。如果教师长时间没有满足受挫折学生关注的需要, 就会出现这种情况。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要避免正面冲突, 允许学生作出一定的选择, 切勿采取攻击性的行为, 以一种相互尊重、友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再次, 如报复类型的学生。失败的学生可能会进行报复, 他们把报复当作证明自己的重要性方式。针对这种情况:一是避免惩罚以防止循环报复的产生, 教师可以有策略地作出适当退让, 退让并不意味着放弃, 退让有助于保持师生之间积极的关系。二是尽可能防止伤害其他同学或破坏周围环境。三是营造相互信任的氛围, 通过持续的公正、诚恳、接受、以身作则来获得学生的信任[4]。
4. 进一步深化家校沟通
深化家校合作, 对加强课堂秩序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多样化、高效的沟通途径:一是家长会, 家长会上任课教师可以分析每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如学习与进步、优缺点等。二是任课教师主动家访, 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家庭状况, 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三是可以采取电话访谈或利用家校通短信平台, 及时与家长沟通, 反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问题。家校沟通前尽可能掌握准确的信息, 避免对学生的不客观评价。反馈的信息应科学、简洁, 便于直接解决问题, 以提高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吴艳茹.以课堂秩序为中心的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研究.天津师范大学, 2001.
[2]江路华.新课程理念与课堂管理重构——基于一所小学的课堂观察分析.全球教育展望, 2005 (9) .
[3]余跃明.让课堂“活而不乱”.中国教育报, 2002-9-4 (4) .
逻辑与秩序 篇11
和大部分人不一样,她不是被故事中的谜团所吸引,而是迷上了故事中的逻辑。她能从逻辑背后,从事情的前后因果、铺垫转折中发现一种秩序,她把秩序看做解读故事的根本,能否把握这种秩序就是一个编剧的功力。
她自己也常常奇怪,数学学得这么差,却偏偏对逻辑感很着迷,她万事都要理清一个思路,才能做下去。一般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开会时就算做笔记,也是很潦草的,可是马二做笔记要备足三支笔,一支黑的、一支红的、一支荧光笔。大家商讨剧本时,她先要在本子上把人物关系的图表画出来,还要用到尺子,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来,这样她的工作才能往下进行。她喜欢所有事情背后的章法,一切井然有序,思路才能进行。
把这个延伸到对时间的概念上,马二就成为了一个行动派,在做事前,她会做出一个详尽的时间规划表,然后严格按照表上规定的时间完成,作为一个靠写字吃饭的人,她从来不拖稿。与别人合作写剧本,她最忍受不了的就是合作伙伴拖稿,她心里清楚,做这行拖个一天半天,不会出太大问题,但是因为这件事没能按时完成,后边的事也就会相应延期,这样势必就会把她的时间表全部打乱,心中计算好的次序一旦被破坏,给马二带来的就是巨大的压力和慌乱。这一点看过《生活大爆炸》的人应该都能理解,很像是剧中的Sheldon。
所以,马二经常做的一件事就是打电话向同她合作的朋友催稿,她考虑到对方有拖稿的可能,通常把交稿日期前提两天。后来大家都知道她的习惯,就自动免疫了,每次她提醒对方,“星期五要交稿了哦。”对方都会回应一句,“知道了,周一一定给你。”
班级管理中的高中生公共秩序教育 篇12
一、高中生公共秩序行为缺失的现象
校园里经常看到少数高中生公共秩序行为缺失。主要有:课间在走廊里大声喧哗,三五成群挤在一起嘻嘻哈哈、打打闹闹,粗话脏话脱口而出,站满廊道、全然不顾过路的其他同学和老师。遇到上学、放学等候电梯不排队、不顾一切向里挤。就餐、放学的路上,不管人多人少,照样手拉手并排走,照样你推我搡,照样勾肩搭背。食堂就餐不排队,时不时地还会插队。中午在食堂就餐结束以后,在回教室或者宿舍的路上随手丢弃水果皮。高中寄宿生一般是4~8人一个宿舍,早上起身以后抢占水龙头,结果是大家挤来挤去,都赶不上早读。高中生明知道公共场所应该怎么做,但是就是不规范,更谈不上权利的行使、义务的履行。班级讨论公共秩序问题解决方案时,都不怎么积极发言, 也不愿意建言献策,明显地放弃自己的公共秩序权利。少数学生看到别的同学违背公共秩序,损害自己的公共秩序利益,考虑同学之间的关系、面子,不制止、不举报、不反对,不是履行公共秩序义务养成习惯,而违背公共秩序行为成为家常便饭。
二、高中生公共秩序缺失的原因
1.个人利益至上
我国有几千年封建制度的历史,封建社会,国家是皇帝的,皇帝是个人;土地是地主的,地主是个人。家庭作坊式的手工工场,如何会孕育公共秩序意识,加上当时人口数量少,公共资源丰富,人们在实践中就没有遇到需要处理的公共秩序问题,当然就不会产生公共秩序意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要素分配所得逐渐增大,个人利益的追求前所未有,争取私人利益逐步成为民众的主流,公共秩序的意识很难形成。学校是社会的细胞,高中生也是社会成员,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面对集体、公共利益的时候,同样选择个人利益,于是公共秩序教育就显得苍白无力。为了自己不迟到,抢先挤进电梯;为了早点赶上早读课,抢占水龙头。
2.公共空间不足
现代高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在“四、二、一”家庭,是家庭的小皇帝,从儿童时代起,就是老人、父母听他们的、为他们让路,儿童时代个人要求至上,为所欲为,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就已经埋下了个人、私欲的种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不需要秩序,更没有秩序规范的行为,自然就不会有公共秩序意识的产生。到了幼儿园、小学、 初中,学校强调每位学生怎样遵守纪律、遵守公共秩序,侧重于个人行为对公共秩序的影响,忽视公共秩序对个人的作用。很少有教师强调公共场所个人是无作为的,必须按照公共指挥、公共规范行事。许多中小学开展的疏散演练,强调以最快的速度逃离危险场所, 忽视有序疏散,把目光集中在速度上, 而不是秩序上,更加剧了个人至上的无序行为。我们看到中小学放学时学校大门外,等候接孩子的家长自动车、自行车、步行秩序混乱,少数家长就为了早几分钟接走孩子,抢道、占道、超车等, 日复一日,学生耳濡目染,怎么会自律形成公共秩序意识。如果在陈毅广场, 大家遇到公共空间险情,都有公共空间意识,没有个人意识,都能够做到有序的坚守,等待统一指挥疏散,这样的惨剧还会发生吗?问题就出在不履行义务地行使个人秩序权利,导致公共秩序权利的丧失,进而发生本不该发生的惨剧。
3.学校教育缺失
我们的高中教育,长期以来,智育第一,应试为主,把学校仅仅当成是学生长知识的地方。尤其是高中的德育工作假、大、空,当高中生十八岁成人仪式过后,公民教育应该成为高中德育工作的重点,可是高中一周仅有的一节班会课也会用来做数学题,哪有时间给学生开展公共秩序教育与体验。当学生踏进社会,一旦遇到公共秩序险情,他们压根儿就没有公共意识,本能的私欲促使他们丧失公共秩序行为,使险情更加危险。上海外滩的踩踏事故就是这样,当人潮涌动时,年轻人的私欲、急于脱离险情、保护亲人的欲望,加剧人员涌动, 加剧死亡的来临。
三、高中生公共秩序教育的策略
1.规范班主任公共秩序行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班主任的言行对学生是无声的教育。班主任首先应该成为学生公共秩序的榜样,如,停车有序,上下楼梯靠右边,等候电梯按照次序,即使学生让给你先上,也要婉言谢绝。组织集体集会按照指定位置就座,就餐要排队,不要特殊化,遇有紧急集合,让学生有序离开教室以后自己再离开等。给学生形成教师就是遵守公共秩序的人,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强化高中生公共秩序意识
一是在所有公共区域标语提示公共秩序要求,如上下楼道靠右行,就餐排队、打饭依序,等候电梯排队、进出电梯依序,课间严禁在走廊打闹、成群交流等。二是召开序列化的公共秩序教育主题班会,我怎样遵守公共秩序,公共空间的私人作为,维护公共秩序怎样做到无我,珍惜你的公共秩序权利等。三是通过板报宣传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明确公共秩序的含义,了解公共秩序中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有哪些,及时报道社会生活、学校生活中因为公共秩序问题引发的各种事故等。四是高中生公共秩序行为规范知识读本,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公共秩序知识学习和宣传。
3.培养高中生公共秩序习惯
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时间的规范约束,需要不断地重复同一种行为,需要由强制性向自律性过度。如,课间走廊流动有序,需要同一楼层的班主任联动,每次课间时值班,抓住在走廊违背公共秩序行为的学生,无论是哪个班的都要进行严格的教育。如,宿舍洗漱有序问题,卫生值日的同学第一个洗漱, 洗漱完成打扫宿舍。两个水龙头,每次两人,洗漱完成立刻离开宿舍前往教室,对不按照顺序的学生严格教育,运行一段时间以后,就会自然形成习惯。
4.形成家庭社会育人的合力
利用家长会学校告知家长接送孩子遵守公共交通秩序,严禁在校门口乱停。安保人员在校门口值班,记录乱停车的车号码,看看我们的学生是否反对家长违背公共秩序,有没有力劝家长有序等候接送。利用假日开展维护公共秩序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我是小交警”志愿服务活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时,与交通部门联系,组织志愿者到十字路口维护交通秩序,让学生体验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秩序管理】推荐阅读:
治安秩序管理论文11-02
市容秩序管理执法12-17
办公秩序管理办法06-29
经营秩序管理规定08-16
教学秩序管理制度10-02
交警大队秩序管理中队01-07
交通秩序管理工作方案06-30
大学校园秩序管理规定07-28
秩序部日常管理奖罚规定12-31
教学楼秩序管理制度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