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性教育策略(精选12篇)
学校性教育策略 篇1
一、营造浓厚的艺术教育氛围
1.充分认识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实施素质教育是义务教育学校的主要任务。我校把艺术教育列入教育教学计划, 认真进行安排布署, 成立了艺术教育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对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进行研究, 让学校艺术教育沿着健康轨道向前发展。
2.调动艺术类教师的积极性
我校对艺术教师做到了“三优先”“一奖励”, 即学年结束履职考核中评选优秀时, 优先考虑艺术教师;各种教育教学先进评选时优先考虑艺术教师;学校有外出培训学习机会时优先考虑艺术教师;对辅导艺术特长生获奖的艺术教师给予履职考核加分。让艺术教师看到自身价值, 激发起他们的工作热情, 让他们树立终身从事艺术教育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3.开设好艺术教育课程
我校要求开设的全部课程, 开足规定课时, 教师按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教学, 学校教导处严格管理, 以保证全部课程特别是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的落实和质量的提高, 并将“两操一活动”纳入正常的教学管理轨道, 使活动课落到实处, 减轻了学生心理压力, 促使学生主动发展。
4.抓实艺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实施艺术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 我校要求艺术教师要合理、科学地利用好有效的40分钟。如在音乐课中引进“体态律动”, 采用“听———唱———赏———动”四步教学法, 让学生在听懂、唱准、欣赏好的基础上, 编排动作随歌起舞, 尽情领略动作与节奏的和谐之美;美术课教学, 则注重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的投入, 教师采用绘画与工艺制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多方面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5.在各学科渗透艺术教育
我校注重挖掘其他学科的艺术教育元素, 虽然各学科有各学科的特点, 但是各学科中又蕴含了高度的共性, 这就是“美”, 有生活美、艺术美、人工美、自然美、形象美、抽象美等等。因此, 我校要求教师备课时要钻研教材, 充分把握教材的艺术教育渗透点, 确定渗透方法。上课时, 找准艺术教育的切入点, 努力使艺术教育与其他各科知识达到完美统一。
6.加强艺术教育教学研究
教研教改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成功之路, 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捷径。我校规定开展常规性艺术教育教研活动的时间, 要求各教研组学期初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 学期末对一学期的活动进行认真分析总结, 平时活动有详细记录, 教研主要围绕本年级在艺术教育中遇到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 把研究与教学紧紧联系在一起, 研究为教学服务, 教学为研究提供依据, 增强研究实效性。学校每学期都组织一次大型艺术教育研讨活动, 要求全体教师都参加, 让不同学科的教师都学有所获。学校专职艺术教师每学期都要给全体教师作一次艺术教育知识讲座, 而每位教师每学期都要写一篇艺术教育方面的论文或心得体会。
二、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和“雏鹰行动”
1.定期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从80年代至今, 我校兴趣小组活动由最初组建的6个小组发展到现在的鼓号、腰鼓、合唱、器乐、刺绣、舞蹈、写作、棋类 (橡棋、围棋) 、手工、美术、书法、电脑等20多个兴趣小组。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始终坚持8条原则:让学生自愿参加和自己选择原则;伸缩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学生主体原则;轻松娱乐的激励原则;精心设计每次活动的辅导教案的原则;形式多样, 富有吸引力原则;整体优化原则。6个落实:落实活动小组和小组成员; 落实活动时间、地点;落实辅导教师;落实活动内容;落实活动经费;落实评比和奖励措施。
2.定期开展“雏鹰行动”
“雏鹰行动”作为少先队素质教育的新课题在全国轰轰烈烈地拉开帷幕时, 我校与时俱进, 带领全体辅导员和全体少先队员积极投入到这项伟大的工程之中, 奏响了学校雏鹰展翅的时代乐章。将“雏鹰行动”的4项内容、“三生教育”与少先队系统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了学校独具特色的少先队“雏鹰行动”的7大工程, 即:阵地活动工程;文明礼仪工程;“五自”成长工程;艺术巧手工程;手拉手友情工程;假日自动工程;遵章达标工程。通过上述七大工程实施使我校艺术教育有了一个新的飞跃。
三、组织多彩的校园艺术活动
1.结合传统节日和纪念日开展活动
传统节日和纪念日为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提供了平台, 传统节日蕴藏了很多艺术教育成分, 它是中华优秀传统艺术教育的有效载体, 是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最佳契机。如“六一”儿童节开展校园吉尼斯活动, 给每个同学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 让自己最靓丽的一面得到充分地表现;“我会生活”中队活动, 学生利用各种水果制作出形态各异、花样繁多、色香味俱全的水果拼盘, 其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享受。
2.在校园中悬挂师生艺术作品
在公共场所看到的一般是名人名家作品, 而在我们学校中却可以看到很多师生作品与名人名家的作品悬挂在一起, 增强了师生的自豪感和对艺术的热爱, 同时也体现了学校的一种本土文化特色。
3.举行师生才艺展示活动
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才艺展演, 让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都有施展才华、表现自我的机会,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让广大师生充分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发现自我。
4.组织唱家乡歌、跳家乡舞活动
我们生活的巍山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给我们留下很多宝贵的艺术财富, 巍山还是个唱不完歌、跳不完舞的地方。学校积极组织学生传承祖先留下来的这一辉煌瑰宝, 并进一步发扬光大。学校不定期邀请地方文艺工作者到校教唱地方歌、教跳家乡舞, 组织师生演唱家乡歌曲《请到我们巍山来》《美丽的红河源》《鸟道雄关》《腾飞的巍山》等;跳家乡舞蹈《彝家踏歌欢》《山妮惹》等。在唱家乡歌、跳家乡舞的同时, 既培养了师生的美感, 也将爱家乡的情感深深植入到学生心田。
5.开展快乐课间艺术活动
早在90年代, 学校课间操就采用自编乡土教材, 结合学生的喜好和本土文化, 自编音乐操、自编彝族舞。近年来, 学校自编了彝族烟盒舞, 让全体学生在课间尽情舞动, 在身心舒展的同时, 也创造美、享受美。目前, 我们正在教学彝族打歌, 还计划将课间操改成学生自觉参与的打歌, 促进学生快乐参与, 师生同乐。
6.设立艺术特色班
学校艺术特色班起步较早, 90年代学校就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了艺术特色班,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分为口风琴班、竖笛班、口琴班、葫芦丝班, 结合学校音乐课及课外活动开展教学, 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也形成了自身特色。
四、开发艺术教育校本教材
学校自2006年起开始进行艺术校本教材的研究和开发, 编写了一批有质量的校本教材, 并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初步成效。巍山是个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古城, 自古有“文献名邦”之称, 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是南诏国发祥地, 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宝贵资源。我校积极抓住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开发了校本课程《我们的家乡———巍山》, 该书从学生的视角阐述了家乡风土人情和历史人物, 让学生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 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艺术教育的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教材。学校利用地方课时间开设了该门课程, 通过学习、实践, 增强了学生爱家乡的山水风光、爱家乡的历史文化、爱家乡的风土人情的情感。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 学校各项工作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与日俱增, 校园已成为学生们心目中的乐园、趣园, 家长心目中的满意学校, 领导心目中的放心学校。学校的学生经常应邀参加国家、省、州、县各种大型文化艺术活动, 并在活动中都取得了可喜成绩。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载体, 其内涵丰富, 意义深远, 艺术教育的实施带来成效和意义在于“教育的理性回归”“人性回归”“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我们的学生也许成不了伟人, 但完全可以成为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幸福感的人。生命没有彩排, 每一场都是现场直播, 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高度, 面对新的形势, 建设一流的学校、塑造一流的教师, 培养一流的学生, 活出人生的精彩!
学校性教育策略 篇2
新公民之友工作小组发布的公益阅读 2009-4-14 16:16:27 来自媒体:重庆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网站
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科研中心罗咏梅、刘开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随之显现,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及教育问题,是确保教育法律法规有效实施,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口素质,办让人民群众满意教育的重要体现,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沙坪坝区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措施,确定了11所定点接受农民工子女入学的学校,切实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及教育问题。定点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认真探索农民工子女教育的规律,扎实开展农民工子女教育,促进了农民工子女的健康成长,初步实现了农民工子女“进得来,留得住,有进步”的教育目标。实践证明:要让农民工子女“进得来,留得住,有进步”,必须针对农民工子女的具体情况,实施有效的教育策略。为此,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端正教育思想,促进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学生优势互补
农民工子女到城市学校就读,定点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以积极的心态接纳农民工子女,对待农民工子女。如果过不了这一关,要做好农民工子女教育工作就只是会天方夜谭。为此,定点学校的领导、教师加强学习,明确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意义,理解国家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有关政策,认识农民工对国家建设、城市发展做出的贡献。学校还对农民工子女这一特殊的学生群体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它们、认识他们,熟悉他们、热爱他们。学校领导和教师深入学生家庭,走访社区,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全面地调查分析,把零碎地、分散的情况上升为理性认识,发现农民工子女身上的闪光点。教师们看到了他们身上的吃苦耐劳、艰苦朴素、诚实善良的优秀品质,看到了他们小小年纪就肩负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难能可贵的抗挫折能力和发展潜力,逐步改掉偏见,对农民工子女不歧视、不厌弃。农民工子女也是祖国的花朵,也是民族的未来,在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他们同样是小主人,和城市学生享有同一片美丽的蓝天。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采取“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学生优势互补”策略,即以学生的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为中心,充分发掘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学生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技能以及心理意志等方面的闪光点,通过学生学习和生活实践,促进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学生的融合,从而达到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学生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技能和心理意志等方面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和谐发展的目的。“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学生优势互补”策略,体现了教育正义和公平,把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学生放在同一起跑线上,融入学生集体之中,促进了学生的和谐发展,把均衡发展要求变为了教育行为。沙坪坝区上桥中学等学校大力实施“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学生优势互补”策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二、开发社区功能,构建以社区为重点的三结合教育网络
农民工子女离开农村,离开家乡,来到陌生城市,首先面临的是生活环境的巨大差异。怎样尽快让他们融入城市生活,融入新的学生集体,是农民工子女走进城市学校的第一步,也是十分关键的一步。对于城市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来说,如何主动积极地为农民工子女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任务。为此,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在政府的支持下,积极构建以社区为重点的三结合教育网络,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使农民工子女很快融入学校生活,与城市学生一样享受优质教育。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教育网络,重点在社区。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民工子女父母干的是体力活,住的是租赁屋,社区人员复杂,治安状况差。这种生活环境对于本来就感到陌生的农民工子女,潜在着种种危机,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因此,利用好社区教育资源,突破社区这个关键环节是构建农民工子女三结合教育网络的重难点。沙坪坝区磁器口小学强化“同在蓝天下,共同进步成长”的理念,与街道政府紧密合作,学校与社区融合,开发社区教育功能,创造了新鲜的经验。他们的做法是:
开发社区的组织功能,开展社区少先队活动;开发社区的监督功能,防止农民工子女辍学;开发社区的实时监控功能,预防意外事故发生;开发社区帮教功能,提高农民工子女家长素质;开发社区的协调功能,扶助特困农民
工子女。通过开发社区教育功能,是农民工子女教育落到了实处。如学校接收了新疆来的学生玛丽娅,父母是开拉面馆的,由于生意不好,面馆倒闭,生活无着。打听到磁器口的房租便宜,便举家搬到了磁器口。经济没有来源,原来的积蓄也用尽了,一家人关在家里不敢出门。社区干部了解到这一情况以后,马上与学校联系,学校当即免去了玛丽亚的一切费用,同时,社区与磁器口管委会联系,特批了一个烤羊肉摊点给玛丽娅的父母(按规定是不允许在道旁摆摊的),这样既解决了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又从根本上避免了玛丽娅的辍学。玛丽娅入学后,学校老师、领导对她的特别关爱,使她和她的父母都非常感动。
三、组织研究团队,深入探索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沙坪坝区11所定点学校校情不同,师资力量、办学水平、社区环境等存在差异。为了进一步探索农民工子女教育规律,寻找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在区教委的领导下,11所学校组织起来,形成研究团队,成功申报了重庆市规划课题《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学校领导和教师针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立足学校实际,确立5个子课题,开展研究活动,合作攻关,成果共享。区教委加强领导并给与一定的经费支持;区教师进修学院科研中心强化指导,给与专业支持;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加强评价督导,发挥导向、激励、反馈功能,采用领导、指导、督导“三导合一”的课题研究推进方式,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研究成果已初步显现。
四、实施养成教育,促进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学生同步发展
农民工子女受家庭环境、学习环境的影响,不少学生学习习惯差、生活习惯差,为了促进他们更好更快地成长,学校把实施养成教育作为重点,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上下功夫,促进了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学生同步发展。二塘中学针对农民工子女大多来自偏远的农村,来城市后感到茫然和不适应,自卑自弃,缺乏自信心的实际,在课堂上有意识多给他们发言、提问的机会,课后多给他们谈心交流的时间,安排他们当老师的小助手,小干部。农民工子女学习上一丁点进步,一次小成功,老师都及时给以表扬、鼓励,千方百计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教师们还抽出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单独辅导;家校联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许多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2005年,重庆市教科院组织专家对学校的民工子女入学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了30名学生,20名民工子女家长。95%的民工子女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情况非常满意,100%的民工子女家长愿意把学生送入学校学习。学生满意率达95%。近三年,在区教委组织的“综合办学质量”考评中,学校获得两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一批农民工子女考上了市级重点中学。
班竹林小学在农民工子女养成教育中,确立小学低段、中段、高段不同层次学生养成教育的行为目标,(见附表:)探索家校配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途径和方法,有效提升了家长的素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市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多次到学校调研农民工子女入学情况,并现场观摩学生活动,高度赞扬农民工子女入城后的可喜变化,学校农民工子女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沙区区委翁杰明书记详细了解了学校农民工子女教育情况,也充分肯定学校农民工子女工作扎实有效。
附:小学生养成教育目标
家庭、学校教育联盟的建构策略 篇3
家庭、学校教育联盟的建构策略
现代社会获取信息资源、知识、能力的途径越来越多。我们对于孩子的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单纯只靠学校、老师教育的力量,已不能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家长与社会对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时代、未来、国家,孩子的成长都在呼唤学校教育能更有效地开展。各个学校都在建特色、找方法应对这个时代对教育的考验,重视课堂质量,拓展学生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有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实际上建设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三结合的网络结构是一个相当好的方式。这个说法和做法来源已是相当的久远。每个学校都会面对这个课题。但更多的却没有一些有实效的方法和策略。现状依然是校长一提家长投诉就头疼,上面一检查家校互动工作,看到的就是一些家长问卷调查和评分表,再就是家长会的一些资料。家长更像是学校教育的督学和挑刺员,站在学校的对立面。很多学校也把家长作为对立面,工作中采用避让、不招惹的态度。生怕因家长反映问题造成对学校的负面影响。实际上这中间存在很多的误区,也有一些可行的经营策略。
家长资源的重要性和家校联盟建构意义
学校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资源:地理资源、社区资源、文化资源。资源的运用为我们的学校教育增添了很多能量。家长资源是其中非常宝贵的资源。首先其他资源都是物质性和利益性的,可以有诚信,但没有真诚,只有家长资源,它带有家长的期望和家庭的希望,家长投入的远不止是人力、物力、才气、智慧。更多的会是饱含着心的付出。从这一点上讲,这个资源的含金量最高。
家校沟通与互动,关键还在于能否抓住家长的心,是否调动其积极性并协调发挥好这方面的能量。我们湖畔分校是一个新建的学校。教师大部分是刚上岗的年轻教师,而家长的素质又相当高,有钱的,有权的,高学历的等等,正是这一现状,我们做了很多家长这方面的工作。要利于我们的年轻老师被认可,利于我们的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在构建家校教育联盟中,我们有这样几个策略:
一、理念是先导,春风化雨,统一家校教育理念
想运用和调度好家长资源,首先要对家长进行教育理念的灌输和思想意识的引导,就像教师要开展好教学,首先要进行教育理念更新。家长会和家委会是进行这一举措的最好平台,一方面将学校育人思想文化理念传达给他们,让他们的想法和学校办学理念相一致,步调统一,让家长们认可并支持学校教育的理念,使他们自觉改进家庭教育方式,有效成为学校教育的辅助,从而目标一致地开展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在会上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文化进行说明解释。将在区外、国外学校参观的见闻与家长朋友们分享,用寓言故事、典型事例深入浅出地灌输正确的教育规律,让他们体会德育比分数更重要,言传身教比严厉说教更有效,读书、参与实践活动比钻到题海中更受益等等。另一方面,强调家长对教师的尊重,首先表现在表率的力量。只有家长做好表率,孩子才能听老师的话,尊敬师长。其次表现在认可上。家长不一定管得了家里一个孩子,老师却能带好一个班的孩子,这一点就不容小看。最后表现在对老师工作的支持上。尤其是对于年轻,缺乏经验的教室而言,家长作为年长、资历高的朋友能给予理解、指导和支持。
二、参与是过程,众志成城,为小爱献大爱
想让家长更加了解学校教育,最好的方法就是打开门让他们走进来,通过课堂、活动真真切切看到、感受到我们的教育。
1、 组建家长委员会,为学校的管理、发展献计献策,监督、支持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
我校先是以班级为单位,全班学生的家长通过各种班级沟通的形式与平台,如:家长会、宣传栏、班级家长园地、网络QQ群、电信飞信平台、家访等建立起家长间、老师与家长间的各种交流方式。在交流中,逐渐组成班级家长委员会。班级家长委员会委员是班级家长资源的活跃成员,也是班级家长资源调动和管理的核心,对班级教育资源起着带头模范作用。同时这些委员又是班级与家长间的纽带,是一种“自动、自主、义务、爱心的组织”。
2、鼓励亲子共成长
我与家长交流时,经常传递的一个观念是: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只有生了孩子,才有了当爸爸妈妈的经历,这方面的阅历和孩子的年龄是一样的。所以要和孩子一同成长,一同经历。我校制定了“家长和孩子共成长计划”。家长每月和孩子同读一本书,在育子漂流日记中交流心得大家共享。这个育子漂流日记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家长与学校、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家长之间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与心得,我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漂流日记”的模式,力求使更多家长享用成功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艺术。 “家长育子漂流日记”的形式是:班级准备一个本子,以日记的格式,每天由学生完成“孩子漂流日记”任务的时候,他的家长也完成“家长育子漂流日记”。仍然采用在班级中轮流传递。 “家长育子漂流日记”的内容是:介绍教育孩子过程中优秀的方法、经验;也提出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困惑、感想等等。 “家长育子漂流日记”的方法与经验总结是:①要尊重每个孩子,关注每个孩子的身心健康。②以身作则,重视孩子品德教育、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③永远相信孩子的潜力和能力,少唠叨,多欣赏每一位孩子。④培养孩子学会劳动,承担责任;学会宽容与感恩。⑤重视奖励及惩罚机制的使用。⑥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作孩子的好朋友,多和孩子在游戏中享受快乐。⑦培养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开展亲子共读活动。⑧加强与老师的沟通和交流,便于了解孩子在家校的不同表现。通过“家长育子漂流日记”这样的平台让家长共同探讨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等成长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如何引导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3、引导家长会为小爱奉献大爱。
我与家长经常传递的另外一个观念,就是为了小爱,要奉献大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要单单只是爱你的孩子,还要用你的爱让全班孩子都受益,那么班里的孩子享受到的就是全体爸爸妈妈的爱,孩子的受益面更广,孩子也从中学会了奉献与分享。逐渐形成了“舍小我,为大我”的班级家长价值观。家长们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和层面,有着各自的思维、性格和行为方式,都有自己的特长、专业和人脉,可为班级和孩子提供非常强大的人力支持。 例如职业资源的运用。家长从事着各自不同的职业,各种职业都带有自身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发挥家长的职业中的专业优势,鼓励家长利用自己的专业资源为班级教育服务,是让孩子们对各种职业和专业感性认识的教育资源。家长为孩子上了很多特色实践课堂,有武警爸爸讲“故事”,教做巧克力,班级同庆生日等,带给孩子很多快乐,在孩子们学到其他知识的同时,更多的是孩子们体验到了家长们对他们的关怀。还比如发挥家长的特长资源,家长有着各自的兴趣爱好。例如,在进行各项班级、年级、活动时,教师鼓励专业摄影的家长,在各项活动中做义务摄影师,让孩子在活动中留下美好的瞬间。还可以巧用家长的气质优势。每个家长都具有各自不同的气质,巧妙使用,以加速家长对孩子的社会化的作用。比如,热情、活泼、爱交际、善言辞的家长,可成为班级活动的主持人;安静沉稳、情绪稳定的家长,可成为踏实的班级后勤义务工作者等。调动家长的人脉资源。每个家长的身后都有各类各样的亲人和朋友,可邀请特长和专业明显的家长人脉关系到班级给予孩子教育和指导。
4、表彰肯定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增强家长荣誉感。
表彰是对家长积极支持和配合班级教育工作、提供教育资源、奉献爱心的义务行为的肯定和感谢,让家长觉得付出得到认同。奖励的方式可以采用口头表扬和正式表扬两种。我们学校倡导孩子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在家长为班级做了贡献以后,感谢家长,并为他们颁发奖状。同时也激励家长继续为班级教育学校教育提供更加优质的资源而努力。使家长们动力更足,热情更高。
学校组织好“家长开放日”活动,通过让家长走进校园,让家长们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在校、在课堂上的表现,同时也能够让教师了解孩子们在家里的状态。“亲子趣味运动会”是学生和家长在学校的组织下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加强了学生与家长亲子情感,锻炼了家长志愿者的组织能力,加深了家长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在外出赏菊、参观穆斯林城、心愿瓶活动中,家长和孩子共同许下愿望,在爸爸妈妈讲故事活动中,家长为孩子们推荐优秀读物,讲科普故事,开设书法、趣味文字讲座等等,让家长了解并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我校通过有效的表彰机制在家校间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教育合力。
三、合作是目的,精诚所加,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在不断的交流磨合中。学校家委会和班级家委会的凝聚力不断增强,工作能力也富有成效。家长逐渐能积极主动为班级学校组织一些主题实践活动。例如家委会投资建成了英语情境教室,出资聘请外教开展外教课,目标是要把我校打造成国际化的小学。安排家长交流讲座,组织全校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等等。为学校做了很多事情。各个班委会的家长从一开始的学校组织活动,家长被动参与,到现在形成了家长的的主动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在家长不断融入的过程中,家长不但能能充分了解学校的办学情况,又能理解教师的教育方法,更能与孩子站在一起成长。因为家长们更知道自己的孩子想参与怎样的活动,于是家校得以联合起来主动策划开展活动。例如:参观军营、奶牛场、蔬菜示范园、葡萄酒酿造基地、空军基地;到福利院、科技馆搞活动;办足球队、开万圣节舞会;组织拓展训练,采摘水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校教育更加丰富多元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自从有了家长的融入,家长的怨言少了,支持多了,老师在家长志愿者的协助下也轻松了许多,亲子更默契,家校更融合;自从有了家长的融入,家长成为了学校最佳的宣传员,亲朋好友间、同事间传达着学校的办学思路和活动的开展;自从有了家长的融入,学校的组织引领,社会的关注关爱,家长的倾情参与使学校形成了最坚实的教育网络,搭建了最宽广的德育平台。
通过学校、家长、教师的沟通、交流,让家长朋友提意见、荐良策,监督指正,使学校在社会、家长的共同关注下发展,使家校教育联盟真正发挥有利效能,让孩子成长的步伐更坚实,让家庭氛围更和谐,使学校真正拥有了让家长、社会、学生满意的教育。
职业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策略探究 篇4
一、以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 校正行为习惯
职业学校要以“德育为首、成人居先、育人为本”为宗旨, 把德育工作重心放在规范养成教育上, 校正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 帮助他们塑造良好的行为品质。鉴于职校学生的特殊实际, 必须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予以灌输, 有意识、有目的地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 帮助他们认清现实社会发展的形势和自己的地位、作用, 使他们逐步能用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教师要充满热情地从事教学工作, 爱护学生, 尊重学生人格, 以爱心排除学生的失落感, 主动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关系, 敏锐地体察学生的喜怒哀乐, 唤醒和不断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
二、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线, 培植道德情感
1. 职业意识的培养是前提。
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前提和基础。事实证明, 一个具有强烈职业意识的学生会自觉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 主动加强自身职业素质的锻炼和培养。为此, 职校应根据中职学校学生的特殊情况, 将相应的职业观和职业意识贯穿在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在学校建立一定的职业意识,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观, 增强学生的自信力和竞争力, 使学生具备受益终生的观念和品质。如, 学校可以从文明礼仪、卫生习惯、安全习惯、节俭习惯、学习习惯、诚信习惯和懂得感恩的习惯等方面入手, 实施全方位的养成教育,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职业内涵、功能、素质及职业与专业的关系等方面的认知, 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意识。
2. 职业能力的训练是关键。
职业技能的训练是职校学生教育的关键环节, 而强化实践是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 也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职业学校要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初、中级专门人才为目标, 以专业岗位的技能要求为主线, 开发实践性教学课程体系, 构建综合实践能力结构模块。按照知识、能力、素质这条运作主线, 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根本,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对现有的课程设置进行整合, 从需要和可能两方面大力强化技能训练, 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基础, 努力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育人环境, 并强调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会学”, 而且“会做”, 具备善于将专业人员的设计思想或设计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创新能力。
3. 职业理想的树立是核心。
成才先成人, 成人先立志。正确理想的树立有助于道德的养成, 而职业理想又是其个人理想实现的必备形式, 因为职业理想的树立有助于每个中职生人生目标的确定, 能增强人生前进的动力, 激励人生价值的实现。我们如能帮助学生尽快制订一个方向正确、目标实在、符合实际、措施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 就能很好地引导他们珍惜现在的学习光阴, 踏踏实实地投入到学习中, 从根本上扭转学生厌学的心理。当然, 我们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 还要注意与学科教育结合起来, 与心理素质教育结合起来, 与法制教育结合起来, 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在承认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主体人格的前提下, 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为目标, 从职高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特点和思想实际出发, 通过多元课程教学途径、方式, 创设开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 在引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中去培植道德情感。
三、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 提升道德素质
道德行为的养成仅凭说教是不可能实现的, 最重要的是实践。一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悟。尽量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这会使他们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新时期职业道德在不同行业中的要求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二要加强文艺活动教育。要经常组织多种文艺活动, 使学生在活动中学知识、练意志、施才能, 避免因精力过剩而产生不良行为。三要在参与中促升华。道德教育的关键在体验。职校要凭借自身优势, 为学生创设实习平台, 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完成对学校养成教育的社会性体验。也可设计各种寓教于乐的主题活动, 让学生参与其中, 体验社会对道德的呼唤要求和道德情感的强大作用, 进而将道德意识升华为自觉行动。
学校性教育策略 篇5
一、音乐治疗的内涵
音乐治疗是当前治疗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较好的一种方法,这是一个系统干预过程,是根据心理治疗师、音乐元素、当事人三方面要素开展的音乐治疗活动。心理治疗师以音乐元素为媒介,有结构、有目的地调整音乐的节奏、力度、音色,为学生开展演奏、聆听、歌唱等音乐活动,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问题。音乐治疗分为小组音乐治疗与个体音乐治疗,在音乐体验过程中,能够使学生达到心理宣泄、心理治疗、心灵沟通等效果,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心理达到健康的目的。音乐治疗是心理健康教育治疗的辅助手法,是集医学、心理、音乐为一体的治疗方法,其在治疗过程中除了要遵循中立、保密、真诚等基本原则以外,还应该遵守学习启发、循序渐进与体验的治疗原则。因此,学校应该有效运用音乐治疗方法,为学生开展音乐治疗活动,舒缓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的。
二、音乐治疗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一)改善人际关系
学生进入学校教育环境中,会面对新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同时又开启新的人际交往活动。当前,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以自我为中心,在家中被家长视为珍宝,在融入学校教育时,很多学生都感到不适应,因为教师与其他学生都不会像父母那样骄纵他们,使学生的心理形成一定的落差。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一些学生由于总以自我为中心,遭到他人的排斥,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更为孤立的性格,同时心理健康问题也随之而来,这样的性格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而学校有效运用音乐治疗方法能够缓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音乐治疗是一种非语言与社会性的交流形式,其在治疗过程中不分人群、地区,通过音乐无形的力量与音色去感染学生,舒缓学生的紧张情绪,使学生能够重新认识自己,增强学生的幸福感,改变以往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与人相处。
(二)缓解心理压力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运用音乐治疗法能够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帮助学生释放心理压力。在学校教育中,笔者经常会看到由于心理压力过大,导致学生精神紧张、失眠、考试怯场等现象发生。这些都是心理健康问题给学生带来的隐患,由于生活与学习的因素,使学生形成了心理健康问题。学校要想进一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问题,应该有效运用音乐治疗方法,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通过优美的音乐疗法,能够使学生镇定,忘却烦恼,达到心理宣泄、心理治疗、心灵沟通等效果。
三、音乐治疗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策略
(一)加大音乐治疗方法的宣传力度
音乐治疗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达到心理健康状态,其与学校音乐教育有所不同,学校音乐教育是教授学生音乐理论知识与技能的科学,而音乐治疗是使学生心理达到健康的`教育活动。音乐治疗不能够单独使用,其只有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相结合,通过心理咨询师的有效引导,才能够发挥音乐治疗的根本作用,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学校还应该加强音乐治疗的宣传力度,积极推广音乐治疗方法,使学生与教师对其具有一定的认识。只有学校不断推广音乐治疗方法,才能够让学生与教师感受到音乐治疗方法的魅力,一同感受音乐治疗方法的成效,为学生灌输正确的教育理论,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治疗中。此外,学校各科教师也应该重视音乐治疗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推广音乐治疗方法,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全新的认识,并不是只有得心理健康疾病的人才去看心理医生,要让学生认识到音乐治疗方法是帮助学生走出困境的治疗方法,能够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在轻松的音乐中得到心灵的净化,从而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发展。
(二)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学校可以将音乐治疗方法融入到学校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学校的音乐课堂教学为音乐治疗方法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同时也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辟了新的渠道。将音乐治疗方法渗透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能够使学生在音乐体验中坦然面对自身的缺点,重新认识自我,缓解学生由于生活与学习形成的疲劳,使学生能够从音乐中获得一种幸福感,从而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音乐治疗方法与学校音乐课程体系相结合,使学校音乐课程与音乐治疗方法有效结合,不仅能够丰富学校音乐课程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够运用音乐治疗净化学生的心灵,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的,缓解学生的心理疲劳,解决学生心理压力问题。将音乐治疗渗透到学校音乐课程体系中,学生能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更好地表达自我,减轻心理压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发展。
(三)开展音乐治疗活动
在学校教育中,最容易为学生开展的就是校园实践活动,通过学校为学生开展的校园音乐活动,教师可以将音乐治疗方法融入到活动中,使学生在音乐实践中缓解心理压力,从而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辟新的教育途径。在实践音乐活动中,音乐治疗师可以发挥指导作用,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开展适合学生的音乐治疗活动,如音乐游戏、音乐演唱会、音乐剧表演、合唱等,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到活动中,使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释放自我,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的,从而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发展。此外,学校采取音乐治疗方法来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健康问题,通过音乐治疗能够有效地为学生排解学习与生活中的压力,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改变以往的认知偏差,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例如,学校可以运用广播定时为学生播放音乐治疗歌曲,在食堂等学校的公共区域安装音响,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听取音乐治疗歌曲,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认真聆听歌曲,从而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的。
(四)构建音乐治疗室
笔者认为,学校要想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采取以下两项措施:第一,学校应该重视音乐治疗的重要性,积极为学生构建音乐治疗室,并为音乐治疗室提供软硬件设施,使音乐治疗能够有效开展。如果学校的条件有限,可以采取就地取材的方法,运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室,为学生开展音乐治疗活动。第二,学校还应该培养音乐治疗师,使音乐治疗师能够协助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一同为学生舒缓心理问题。音乐治疗师应该知晓心理健康教育学知识与音乐治疗学方面的知识,从而更好地为学生开展音乐治疗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包含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基础等知识内容;音乐治疗学方面的知识包含作曲理论、音乐理论、音乐基础知识等。音乐治疗师还应该在医学方面具有一定的造诣,能够正确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具备良好的素养,从而顺利开展音乐治疗活动。
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治疗是心理健康教育治疗的辅助手法,其是集医学、心理、音乐为一体的治疗方法,能够使学生达到心理宣泄、心理治疗、心灵沟通等效果,有效解决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心理达到健康目的。因此,学校应该积极推广与宣传音乐治疗方法,将音乐治疗方法融入到学校音乐知识体系中,构建音乐治疗室,为学生开展音乐治疗活动,使学生能够身心健康成长从而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钟代琴.团体音乐治疗工作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探索[J].才智,(32).
[2]唐新.“心灵乐吧”——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探索[J].河南教育(高教),(12).
[3]解永菲.论音乐疗法对于促进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J].黄河之声,2014(19).
[4]陈芳.中小学音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实践与探索[J].艺海,(6).
[5]曹雪花.论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科学定位[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4).
[6]姬晨.从课程标准修订探索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哲学观[J].音乐研究,2012(4).
[7]蓝仁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试谈音乐教育文学化[J].职业,2012(14).
[8]盛滋波.实践哲学范式下的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思考[J].当代音乐,(20).
[9]黄琼莉.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大众文艺,2016(10).
学校性教育策略 篇6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心理学;教学策略
一、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现状
近年来,为完善国家的教育体系,改善就业结构,全面培养各层次合格的劳动者,我国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使更多的学生迈入中职学校的大门,我国于2012年扩大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多,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一)客观问题
1.学生年龄跨度大,接受能力参差不齐。从本校2012级学生的年龄分布情况来看,年龄最大的21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5岁。由于学生年龄跨度较大,接受能力存在的个体差异较为明显,因此在授课时常常遇到一些学生已经听懂并熟练掌握了知识,而另一些学生还一脸茫然地看着老师,完全跟不上讲课的节奏的问题。
2.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差距较大,生活水平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家庭比较富裕,吃、穿、用都不必发愁;有的学生来自贫困家庭,低保收入不足以维持其日常生活,还需要依靠课余打工赚钱,因此常常面临休息时间不足,上课缺乏精神的问题。
(二)主观问题
1.学生学习目的不相同,学习的主动性千差万别。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学生喜欢学前教育专业,喜欢小孩子,对幼师这一职业充满向往,因此在学习中积极主动,总是希望尽可能多的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还有部分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没有兴趣甚至对小孩子十分反感,但在家长的坚持下才不得不选择这一专业的,因此她们对于专业课的学习充满敌意,别说主动学习,就连必须上交的作业也采取投机取巧的方式完成。
2.学生缺乏教师的认可,自信心明显不足。有的学生一直以来被扣以“差生”的帽子,也是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无法继续升学而不得不就读中职院校的。她们往往认为自己天生就不聪明,无法在学习中取得良好成绩,因此不会用心读书、学习知识。
二、教育心理学课程的特点
1.心理学是一门涵盖多种专业领域的科学,其研究涉及认知、行为、人格等多方面,目的是为了描述、解释、预测和影响行为。
2.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它既有教育学的性质任务,同时还有心理学的性质任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教。
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相对实践课来说,显得枯燥,往往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另外,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在以往的学习中很少会接触到理论性较强的学习,因此,她们常常找不到适合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一门全新的课程。
三、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心理学的教学策略
想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使用相应的教学策略。针对中职生现状和教育心理学课程的特点及教学难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如下策略:
1.启发式教学策略。填鸭式教学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传授大量的知识,但就长期效果来看优势远不如启发式教学。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活动结果的预见,而且是学生学习的目的。大量的事实证明,如果学生缺乏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那么即使他们掌握了新方法和技术,也很难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运用启发式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理解和运用能力。
一种方式是先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如“写出在你心目中小孩子有哪些独特的方面”。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既可以了解到她们对问题的认识情况,又可以调动她们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另一种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把全部教学内容“和盘托出”,而是有意在内容上制造一定的“空白地带”,让学生拥有创新的“开发区”,同时训练了她们的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综合性和独特性。例如,在讲解时间知觉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时向学生们提出这样的问题:新入园的孩子哭着问你“老师,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时应该怎样回答。这是一个很容易出现的问题,学生们大多积极动脑,给出了不同的回答。
有的学生说:“妈妈下班就来接你了。”
我问:“小孩子问妈妈什么时候下班,该怎么回答?”
学生答:“妈妈四点钟下班。”
我问:“小孩子继续问什么时候到四点钟,又该如何回应?”
学生答:“……”
此时,学生没能给出更好的答案。我引导道:小孩子对于时间概念并不清晰,什么样的事情能让他们有时间有大致的概念呢?
学生们答道:“他们熟悉的事情。”
随着引导和讨论,学生们最后得出了“吃完晚饭妈妈就来接你回家”这个比较恰当的答案。
2.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策略。讲授法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单纯的讲解往往不能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是现在较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具有直观的特点,比起传统的讲授它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中职学生实践经历较少,对幼儿的了解不够,只依靠理论讲解并不能让她们了解小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为了让学生们了解幼儿真实的生活情况,笔者播放过一部叫做《幼儿园》的纪录片,该片呈现出湖北武汉一家全托制寄宿幼儿园,一群天真无邪的可爱孩子在镜头前展现他们最真实的一面:他们会为了对父母的依恋而大声哭闹、会为了和小朋友偶然的争执大打出手、会为了穿不上衣服以及摆不好椅子而脾气大发、也会为了星期四和星期五的先后顺序讨论不休。在看过此片之后,很多学生表示之前对于幼儿和幼儿园的认识存在误差,通过看片自己对幼师这份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也表明了自己会避免片中老师的错误做法。
角色扮演教学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方式,在扮演不同角色(幼师或幼儿)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体会工作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及幼儿的各种想法、反应。
3.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曾说过:“如果让我举出一项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因为它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该学习策略不但能够提高学习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她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讲授幼儿的气质类型时,笔者先介绍了气质的概念、类型和代表人物。然后将学生们分成四个小组,让她们根据幼儿在生活中的表现对典型气质类型的案例进行分析(每个小组负责一个类型)。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变成了课堂上的主角,她们积极思考,共同讨论,更好地掌握了所要学习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刘红燕.关于专科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的思考——基于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现状[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01)
[2]郁倩倩.浅谈合作学习在职高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5(1)
[3]刘秀珍.中等师范学校幼师学生专业素养提升的教学策略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0
浅谈学校实施责任教育的策略 篇7
一、为何实施责任教育?
1.历史呈现责任, 学生成长需要责任教育。责任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 我国自古以来就强调做人要有责任心, 青少年学生正是培养习惯、形成正确人生观的关键阶段, 进行责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一大批有责任心, 以国家、民族的前途为己任的名人, 他们传递着责任精神的思想标杆, 是青少年学生学习“勇于负责, 敢于担当”的精神食粮。
2.现实呼唤责任, 学校发展必须进行责任教育。目前, 社会处于大的变革时期, 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呈现出不均衡发展的状态, 许多不良思潮冲击着学校的办学方向, 冲击着老师的教育教学, 冲击着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些现状给学校的发展造成阻力, 迫切要求学校实施责任教育, 要求学校从师生的思想上入手, 从师生责任入手, 在学习和生活中尽到自己的责任, 做好自己的事。
3.未来需要责任, 社会进步渴求责任教育。社会的发展进步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 然而这些人才都有一个共同的品质和素养, 那就是有责任心, 做事“勇于负责, 敢于担当”。而责任心和责任意识的培养正应该从小学生抓起, 逐步培养, 这就需要学校在日常德育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和教育教学等活动中逐渐渗透责任教育, 持之以恒地训练学生做好自己的事, 尽到小学生的责任。
二、如何实施责任教育?
1.构建责任文化, 营造责任氛围, 让师生幸福地生活在责任文化的环境中。学校利用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责任教育的氛围, 宣传责任教育的理论知识, 让责任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 (1) 在办公室、教室张贴《教师宣言》、《学生宣言》及实施责任教育的方法和管理制度, 让教师学生清楚自己的职责和完成责任应遵循的制度。 (2) 在教学楼、学生公寓的走廊上悬挂责任名言警句, 张贴各年级段责任教育的目标和训练重点, 让全体师生在学习生活中处处都能用责任规范自己的言行, 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尽到责任。 (3) 在校园文化墙上面定期展示“责任”有关的故事、散文及规章制度, 让师生明白“小学教师的责任”、“小学生的责任”是些什么, 让师生明白怎样做到“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
2.宣讲责任故事, 学习责任名言, 让师生从优秀人物身上吸取责任的力量。学校通过各种活动, 向教师、学生宣讲责任故事, 学习责任的名言警句, 对师生进行德育教育, 从这些优秀人物身上和包含哲理的言语中受到启迪, 逐渐培养责任心。 (1) 以历史名人、一代文宗陈子昂为榜样, 激励师生以国家的发展为己任, 敢于担当, 敢于展示自我。 (2) 以学校杰出校友李言荣、刘长秀为榜样, 激励师生做到勤奋上进, 做好本职工作。 (3) 以学校优秀教师、学生中的“校园责任之星”为榜样, 激励师生尽职尽责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
3.弘扬责任精神, 强化责任岗位, 以考核考评为契机抓实抓好师生的责任教育。
(1) 考评教师履职尽责与教师常规工作考核相结合, 培养“负责任、勇担当”的教师队伍。学校从教师业务学习、备课、改本、上课、批改作业、测试和实验等教师的日常工作入手, 形成教师责任考核细则, 以考查教师履职尽责情况, 从而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的成效。学校把每月对教师履职尽责考核情况, 纳入期末绩效考核里面, 同时作为评选先进和优秀的重要依据。责任教育和教师的日常工作考核考评密切结合, 更好地督促教师工作的责任心。 (2) 学校实施班级岗位分工管理制度, 以“责任银行”模式在学生中评选“责任之星”, 树立履职尽责的典型, 在学生实际的学习生活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 (1) 学校将班级日常事务设为60个固定岗位, 这些岗位涉及到礼仪、卫生、学习、安全等方面, 每个学生必须至少履行其中的一个岗位。责任银行就是为了考核学生履职尽责情况, 帮助和督促学生“尽到自己的责任”而设立的。 (2) “责任银行”以少先队大队部为总行, 大队辅导员任总行长, 负责各年级支行工作统筹、安排, 负责每学月“校园责任之星”的表彰、宣传;各年级组长为支行行长, 负责指导和监督各班储蓄所正常运转, 负责每学两周“年级责任之星”的评选和每月学校“责任之星”的推荐;各班为单位成立储蓄所, 各班主任为储蓄所所长, 负责班级储蓄所工作正常运转, 负责每周“班级责任之星”评选和“年级责任之星”的推荐。 (3) 学校责任银行总行一月一总结, 每个年级一月评出1名“校园责任之星”, 张示他们的履职事迹, 并要求老师和家长举行颁奖授章仪式。“责任银行”这种训练和督促学生责任意识的活动, 贴近生活地培养了学生遇事敢于担当, 做事细心认真、讲究质量的习惯。
三、实施责任教育有何效果?
1.师德师风明显好转, “三静”教师大量涌现。通过责任教育活动的开展, 学校教师进一步明白工作职责, 精神状态和工作状态明显改观。责任教育真正让学校教师做到“三静”, 即:“干净为师作表率、清静育人提质量、平静生活乐奉献”。
2.校风学风班风明显好转, “三静”学生明显增多。责任教育让学生知道该做些什么, 该怎么做, 能够安心地搞学习, 能够做好力所能及的小事, 很多学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三静”学生。责任教育规范了学生行为习惯, 进行了道德品质教育。
3.家长、社会对学校理解度、支持度大大提升,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合力愈来愈强。通过学校的责任教育, 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的教育融为一体, 对学生的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之, 学校实施责任教育是一件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它既是对学校师生的一项最基本要求和最常见的德育教育, 又是学校师生能够发展提高的最基本保障, 是学校逐渐形成深厚底蕴和发展壮大的最好最实在的着力点。
摘要:历史呈现责任, 学生成长需要责任教育;现实呼唤责任, 学校发展必须进行责任教育;未来需要责任, 社会进步渴求责任教育。构建责任文化, 营造责任氛围。宣讲责任故事, 学习责任名言。落实责任目标, 践行责任承诺。弘扬责任精神, 强化责任岗位。
职业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策略研究 篇8
1、我国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的普及我国职业学校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 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采取怎样的措施都影响着职业学校教育事业的开展, 想影响着学生的素质提升。从目前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现状来看, 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着以下几个方面:
1.1、体育教学缺乏针对性
第一, 我国许多的职业学校中体育课程的开展都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规范性, 许多年前体育就被划分为职业学校的必修课程, 但是大多数的职业学校对体育课堂的教学都只是停留在可有可无的思想层面上, 一般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都让学生进行自由活动, 不仅仅没有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也没有实在意义上的教学内容, 更存在着有些职业学校不开设体育这门课程, 往往在课程表上都有体育课, 但是也只是为了应付教育部门的监督与检查, 体育课有名无实。即使有些学校都开设了体育这门课程, 大多数的体育教师的教学计划都只是应付了事, 上课的时候安排的课堂学习计划都是随心所欲。
第二, 大部分的职业学校在体育的教学内容与方法选取上都缺少针对性。大多数的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都比较单调, 往往体育课都成为了学生的“课余活动时间”。职业学校的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设置应该与现阶段一些比较流行的体育运动项目结合起来, 让学生能够自主的选择一些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例如:羽毛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短跑、长跑等等。这些运动项目都比较受到学生的喜爱, 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
1.2、学生对体育的认知程度不够
学生自身对于体育这门课程的认知程度欠缺也是导致职业学校体育课程开展受到阻碍的原因之一。 五年制大专班的一二三年级的中职阶段学生年龄与四五年级高职阶段的年龄相比较而言还属于一个低年龄段的学生, 对体育的认知能力明显比高职阶段学生低很多。经过调查发现, 许多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就不喜欢体育课, 他们都缺乏自我克制能力与顽强的意志力, 没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所以, 在体育课堂上或者在体育竞技的赛场上, 他们的情绪自我调控能力很差, 对集体活动的热情不高, 不愿意参与到体育竞技活动中去, 缺乏社会适应能力。例如:在每年学校举行的运动会上, 大部分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 甚至有些学生参与了运动项目也经常会出现退出比赛的现象, 表现出他们作为“独生子女”怕吃苦、怕累的心理。
1.3、职业学校体育教师倦怠情绪严重
通过调查与分析表明, 在许多的公办职业学校中的体育教师怠慢情绪明显比民办学校教师要明显的多。 在一定程度上都说了民办学校的教师更有责任感, 而公办学校的生源都比较稳定, 体育教师的工作稳定性比较高, 所以引发了许多教师都缺乏一定的工作积极性。相对来说公办职业学校生源质量较好一些,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然而, 随着普通高考的持续发烧, 中职生源质量呈不断下降趋势, 和普高生源相比较出现了很大的反差, 因此教师还很难适应。特别是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 大多数的体育课堂都是在室外操场上, 教师都怕学生出现纠纷, 出现“教学事故”, 所以, 在教学的组织工作方面增加了难度。所以, 久而久之许多体育教师都出现了倦怠的情绪。而对于民办职业学校来说, 好的教育是学校的信誉, 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 吸引更多的学生, 所以大部分的民办学校教师的倦怠情绪比较低, 学生更配合教师的工作。
综上所述, 我们能够发现目前在国内许多的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 职业学校作为普及教育的重要组成, 上述问题都需要引起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 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 改善教育现状, 促进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健康稳定的发展。
2、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中职学校的体育课堂的教学现状来看, 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如何能够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老师的工作热情, 让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育改革中来, 最终能够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还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2.1、转变教学方法
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能够进行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在整个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自主学习, 让每个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与身体素质的不同, 制定符合自身需要的学习计划, 全身心的都能够投入到学习与训练的过程中来, 从而能够取得一定的专业技能, 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体验到体育课堂的快乐。还应该鼓励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相互交流, 互相学习, 达成自身所设定的学习目标。教师应该设计一定的情景教学, 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欲望, 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 及时的解决问题, 从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2.2、改善体育课堂的教学氛围
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应该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符合素质教育的时代发展要求。 培养出未来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素养高的人才, 在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将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整个课堂的主人, 教师起到的就应该是指导的作用。可以采用一些比较轻松的教学方法, 从而让体育课堂教学的氛围变的更加轻松。例如: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队伍中去与学生一起训练, 跟学生能够成为朋友, 树立一个好榜样。这样就能够创造出许多个性和特色的教学方法, 让整个体育课堂的教学氛围都活跃起来, 能够让学生在一个比较轻松的环境下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
2.3、加强理论知识的指导
职业学校的体育课程的理论知识教学对于学生终身身体素质培养与锻炼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甚至可能影响着学生的一生。所以, 职业学校在对体育理论知识教材的选取方面更要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去选材, 开设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理论课程, 让各种体育锻炼与体育训练能够在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下开展。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 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师应该多传授学生一些对以后步入到社会走到工作岗位上更加受用的体育方面的理论知识。特别是要结合不同学生的不同专业, 给学生传授一些对未来生活与工作有帮助的知识。例如:医疗保健知识、科学的养生办法等等。从而能够让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适应社会实践, 真正的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让体育课堂教学更有现实意义。
3、结束语
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顽强的意志、具有无私奉献的品德, 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 让素质教育得以真正的贯彻和落实。总体来说, 职业学校的教育工作是以发展学生身心为核心的一个过程, 使学生全面发展的集中体现。 我们只有以学生的未来工作以及他们未来的生活作为教育的出发点, 从而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身体健康、知识丰富的高素质人才。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引发了职业学校在内的一些体育教学与教育改革的推进。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开始更加重视对教育方面的改革与推进, 使得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就主要探讨了我国现阶段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具体的改革策略, 目的是为了能够提高我国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教育水平。
关键词: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郭敏刚.我国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现实审视与路径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 2014.
[2]吕慧.后工业社会视野中的体育 (与健康) 课程标准[D].山西大学, 2011.
[3]卢伯春.中小学体育名师的培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3.
学校教育科研管理的优化策略 篇9
当今中小学教科研工作要想取得新发展, 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管理策略。
做好教科研项目的申报和论证
教育科研项目的申报, 目前主要有三种形式: (1) 推荐申报, 即先由教师申报课题, 然后经初步筛选后向上推荐, 经各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组织专家论证、审议和表决通过后, 最后以议定书或计划表的形式正式立项。 (2) 招标, 由各级教育科研部门提出选题范围和选题原则, 发布课题指南, 然后由教育科研人员投标, 经过专家论证, 最后双方签订科研合同或协议书。 (3) 指定专门单位申报, 即把有关课题交给相关的单位或人员去实施。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我们都应尽可能做到: (1) 所研究的课题范围不宜过大, 应是学校能够承担的; (2) 研究项目的性质不宜是纯思想、纯理论的, 应以应用研究为主; (3) 研究项目时间不宜过长, 力争在两到三年内完成。时间一长, 由于种种不确定因素, 如, 校领导班子的更换, 教育形势的发展等, 会对原来项目的实施产生不利影响。
另外, 学校要对所申报的课题进行论证, 保证课题的科学性、实用性, 避免重复研究: (1) 科研室对申请立项的课题进行初审。 (2) 校长对建议立项课题进行终审。 (3) 少数需要多部门、多学科协同攻关的重大课题, 采取指定或公开招标形式, 由科研室确定立项。
建立教育科研计划管理机制
教育科研计划按时间划分, 有长期计划, 也有中、短期计划。一般来说, 中小学教育科研计划采取中、短期计划形式, 时间为1~3年。中、短期计划较具体地向教育科研人员提出了课题研究的任务、方法和要求, 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每学期初, 学校应认真制定全校范围内的教育科研工作计划, 对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目的、任务、重点、难点以及解决措施都要全面安排。而各年级组、教师个人又要在学校科研计划的指导下, 制定出本学期具体的研究计划。这样, 教师心中有数, 能够避免教育科研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从而使教育科研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组建教育科研组织机构
为保证学校教育科研的展开,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教育科研管理机构及组织系统。现在多数学校已经成立了教育科研室, 有些民办学校称为教育科研部。就隶属关系来说, 学校教育科研机构行政上受校长领导, 业务上接受校行政以及区 (县) 、市教科所的指导。
学校教育科研机构的职能应该定位在以下方面: (1) 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 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本校的教育改革, 做好校长的参谋, 为学校决策出谋划策。 (2) 利用举办教育理论讲座等方式, 组织教职工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 普及教育科研知识。 (3) 编制本单位教育科研计划, 组织学校课题申报工作。 (4) 检查课题执行情况, 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5) 组织专家鉴定课题成果, 并对科研成果给予奖励。 (6) 定期编辑学校“教育科研信息”“教育科研论文集”等, 及时反映国内外教育发展动态、校内外教育科研课题进展情况。 (7) 加强科研资料室建设, 做好课题研究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管理, 订阅科研杂志, 收集有关科研资料, 为课题研究提供服务。 (8) 监督检查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
强化教育科研过程监督与管理
协调和检查教育科研实施情况, 实施过程管理, 是科研管理重要的环节。学校科研管理部门需要对教师的科研工作进行阶段性检查和随时随地的技术指导。对一些长期性研究项目, 可采用“滚动式”, 分步实施, 逐年完成, 逐步检查评审;大型课题项目, 如“学校整体改革的实验与研究”, 涉及研究范围较广, 需要分解为若干子课题, 组织多学科力量协作进行, 故对其检查评估也宜分层次、分阶段进行。而技术指导的方式可以包括安排科研讲座、经验交流, 以及聘请高校或教育研究机构的顾问“走进学校”, 进行实地指导。
完善教育科研信息管理
教育科研信息管理主要包括教育科研的情报与档案管理。情报资料是开展教育科研不可缺少的条件, 在课题研究中, 研究者及时准确地掌握教育科研情报, 可防止重复无效的劳动, 也能增强科研信心。
科研档案是人们从事教育科研活动中形成并经过整理的科研文件材料, 是反映本单位科研活动的真实历史记录。任何教育科研课题, 不论是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 从选题、调研、实验、出成果到科研文件的整理归档, 是一个完整的过程。通过实施科研档案管理, 可以全面反映科研活动的过程, 同时也为后人检索资料提供方便。学校要根据科研工作的需要, 建立科研信息资源库, 聘任兼职教研员, 让其负责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 建立研究档案, 最大限度地利用好信息资源, 为科研工作服务。
积极促进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与转化
教育科学研究成果, 是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实践活动所取得的具有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的成果。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管理, 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检验该成果的科学性、可行性, 同时也能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 形成一种浓郁的学校教育科研氛围。
学校性教育策略 篇10
党和国家对武术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一直都给予高度的重视,时至今日,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现状却令人担忧,虽然曾三令五申地指出:“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加强武术教育”,但现实的实施情况并不乐观。
2001年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表明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学校体育改革已步入新的阶段。然而,学校武术教育改革却收效甚微,而且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已显露出来。
建国后,对“唯技击论”的批判,武术的防身功能被淡化,降低了武术的魅力,使武术走上“唯套路”的发展之路。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以竞技武术套路的基础训练内容为教学内容,以发现和培养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为主旨,造成无论是中小学的武术教学大纲、教学进度,都带有浓厚的竞技武术教学模式,同时课堂教学、课程考核、课外武术训练亦有相同的色彩。
回眸一个世纪以来的我国学校身体文化教育,竞技武术套路动作要求的单一性易引起枯燥、乏味的感觉[1],学校武术在一个全面西化的身体教育场域里“惨淡经营”。我们始终在走一条西方的身体教育之路,传统的民族文化在其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少,越来越弱化,不论是教育教学理念的形成,还是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都是如此,我们都是在模仿西方的教学内容。
作为中华民族身体文化的代表———武术,目前仅仅是众多“身体运动”项目中的一个项目,不论是在小学,还是初中、高中的教材体系中,一个在校生所接受的武术教育的时间只有几个小时甚至更少,[2]我们在失去自身特色的同时还需要反问自己:当下承担身体教育的教师,已经是完全西方体育化的程式,所拥有的一切身体文化的知识、技能储备已经完全具备西方的色彩。西方体育文化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我们学到了多少?有研究[1]指出:武术在中小学的开展很不乐观。已开课学校中,教学内容以套路为主,有70.3%的学校没有开设武术课,有些学校甚至没有增加武术内容,学生的武术认知也比较模糊。据笔者的体验和进行的观察可知,大学武术教育现状也不乐观,武术课教师主要由一般体育教师担任,武术专业教师只占29.2%,所占比例达70.8%。现实和理想的矛盾使人们对学校武术教育的独特性提出质疑。大学学校武术教育主要以技术教育为主。
以上诸多问题造成了学校武术教育的尴尬境况。学校武术教育亟待进行一场全面的改革,谈不上学校武术教育对当代社会人的生存发展起到什么作用,照此下去,学校武术自身的存在都是问题。
2 学校武术教育尴尬境地之解读
不管从小学到大学,从普通高校到专业性院校,使学校武术教育陷入目前尴尬境地的核心原因,其课程内容基本是以套路为主、间或有散打,或二者都有,传授的均是被“分解”的武术,基本上处于“互不往来”的境地。使得武术的多元性和整体性得不到反映,这也导致了人们对武术认识的进一步错位,缺失了对习武者武术内在精神的培育,忽视了武术技术及其应用的整体性,学校武术教育价值的实现沦为空谈,以至使习武者的和谐发展没有了基础。
随着社会的兴衰更替,武术的技击性逐渐被压制和削弱,尚德轻力、重文轻武等思想的影响得到广泛发挥。在学校武术教育中武术的“遭遇”更是如此。如果武术以其技击性在古代军事战争中作为一种军事手段,及统治者出于维护其统治而采取“禁兵”、“禁武”的策略,那么还不足以使其成为对人进行身心教育的内容,使武术的技击性不能彰显,人们有意无意地认为武术只是茶余饭后供人欣赏的身体艺术,或是能活动筋骨的花拳绣腿,那么,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的背景下,我们能容忍西方体育的竞争性,不思奋起吗?当西方体育充斥学校课堂时,我们还能无动于衷吗?我们不能驻步不前,不能因殪废食,正是因为武术具有学校教育内容的独特性。我们更要充分挖掘中国武术的技击性,武术作为学校教育内容的独特,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规则之制约、德礼之规范的悖论造成的。
跆拳道、柔道、空手道等项目在中国的火爆,我们没有理由来压抑武术的技击性及表现出来的竞争性,它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它是适合当代人与社会发展需要的。不能再以“打架斗殴”和安全性等来形容、质疑和排斥武术。老一辈武术人的相继离去和武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尴尬,并不代表技击武术随之退出了历史舞台。虽然作为技击武术的时光不再那么辉煌,但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尴尬现实需要我们回答:如何发挥武术在现实社会中的作用?如何继承和发展武术?实践证明,仅有规则限制的散手或与体操无异的套路,是武术的被边缘化和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遗失,另一方面也引起了广泛民众的嘘声。
历来已久的尚德轻力、重文轻武等原因,造成了中国人体质的孱弱和性格的懦弱,那么,在这既崇尚竞争又追求和谐的当代社会中,我们若沉迷于没有载体的、实质内容的、具体情境的武术教育,沉迷于用西方体育模式来改造和发展武术,继续沉迷于武术博大精深的赞美里,武术的传承和发展终究是一场梦而已。在这既崇尚竞争又追求和谐的当代社会中,武术也只能是一种简单的技术模仿,武术这一矛盾的结合体如何应对这种现实并发挥作用呢?使它的作用不仅仅停留于生物层面。武术不仅仅具有体育属性,正如于志钧先生所言:“反观西方击剑和日本剑道,今天都蓬勃发展而不失其技击性,为增强各自民族的武勇精神和抗拒强暴的身心素质做出贡献,值得我们深思。”这就决定了武术的作用不仅仅是健身。在学校武术教育中,仅有武术技术的学习而没有武术内涵的培养,疏于对学生进行武德、武礼教育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对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极为不利,仅有尚武的行为而没有对武德、武礼的指导。对学生的培养来说是不全面的。
3“以拳种方式传习武术”之策略
因为学校武术教育价值能够实现,主要依赖于拳种整体性作用的发挥,以武术技术为载体而表现出的文化内涵,正是学校武术教育价值的意义所在,所以,应加强对各类拳种的保护,并以拳种方式传习武术。因此,将拳种的功法、拳架、推手、散打、散兵等的学练融为一体,使学生身心和谐、与社会和谐、与自然和谐,以武术技术的传授为载体,加强武术文化内涵的体悟。学生通过学练武术,一方面能促进不同文化的交融与发展,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另一方面又能使己身心俱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共为世界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编.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6.
[2]王岗.对学校武术教育问题的思考[J].搏击.武术科学, 2007, (10) .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女生的培养策略 篇11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女生;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8-0076-02
学前教育女生,她们是今天的受教育者,同时,又是明天的教育工作者。所以,提升学前教育女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就是为中国基础教育的明天助力、加油。笔者担任学前教育班主任工作多年,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经验。
一、制度先行:我管你,从头到脚,事无巨细
制度先行、制订班规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法宝”,是形成良好班风的保障,是保证学生学习、克服不良习惯、促其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高一新生刚入学时,面对陌生的学校、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她们难免出现迷茫和混乱,这时,尽早、及时地制定班规就能帮助她们了解学校、熟悉老师、认识同学,起到稳定军心和指导行为的作用。
师生见面的第一堂课,笔者通常会给学生来个“下马威”,明确地告诉她们:“身为你们的班主任,我管理你们,是比你们父母还要严厉的、从头到脚、事无巨细的那种‘管!”然后,再向她们详细地逐一介绍已经制订好的班规,让她们从开学伊始就清楚地明白学校和班级“准军事化”的管理模式。
当然,严明制度也并不可能一劳永逸。我们学生的素质和心理特点决定了班规在执行过程中总会遇到挑战和反复。最初会遇到的最常见的莫过于头发、指甲、衣着等仪容仪表问题了。女生都爱美,烫发、染指甲对她们而言,简直是必不可少的潮流元素。所以,当笔者发现班里有个女生染了指甲、大家都在偷偷关注笔者的反应时,笔者并不讶异,而是淡定但及时地在主题班会中和她们探讨了“知书达理,让外表展现心灵”这个话题。笔者从知识水准与道德水准应协调发展开始谈起,说到学校关于仪容仪表的有关规定,并与他们分享笔者对于“美”的理解和体会,再建议她们争取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象有机地统一起来,呼吁她们让自己的“青春”更“清纯”,留下值得自己珍藏的回忆。当看到一双双静观笔者反应的或质疑、或挑衅的目光逐渐变得敬服和柔和时,笔者知道管理目标已经达成,心底无比欣慰。
二、教学为主:我要你,德艺双馨,术德兼修
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的绝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这个角色,还应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就意味着我们对学前教育学生的培养目标应是德艺双馨、术德兼修。
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乡村,少部分来自城镇。她们的生活经历、生活环境、人生观、价值观、审美意识等各不相同,在教育培养过程中应充分分析现状、结合实际,以弹唱跳画等专业技能为载体,以塑造女生健全人格为重点,为培养优秀幼儿教师提供教育教学保障。教学实践中,笔者常常鼓励学生向“通才型”发展。因为扎实的专业理论可以帮助她们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了解幼儿、分析问题、指导实践、把握好教育的契机与方法,从而更有效地对幼儿施加影响。同时,未来的社会呈综合化发展,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也在迅速崛起,我们的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时要面对的幼儿,是一群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虽表面粗浅但却又极其广泛的天真孩童,这就要求我们的学前教育学生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也应尽可能地广泛涉猎,主动建构起以能力为核心的专业素质结构,才有益于幼儿的主体性、创造性、意志和人格品质的培养。所以,对学前教育学生实行纯“艺术化”的培养已不再能满足幼教事业的需求,让我们的学生向“通才型”发展才是一大趋势。
三、师爱无声:我对你,言传身教,率先垂范
笔者一直坚信:真正的教育都是从爱开始的。师爱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我国学前教育的泰斗陈鹤琴先生在《怎样做人民的幼稚园教师》一文中写道:“热爱儿童是做一个优秀教师的起码条件。”可见,师爱对于幼儿的培养至关重要。笔者常常对学生说:“以后,身为幼儿教师,你得爱孩子,有包容心、有爱心、性格温和。不仅要爱漂亮的孩子,也要爱长相一般甚至丑陋的、有缺陷的孩子;不仅要爱聪明的孩子,也要爱成长速度缓慢甚至是迟钝的孩子;不仅要爱听话的孩子,也要爱调皮的甚至有许多行为问题的孩子;不仅要爱家庭背景富裕、社会地位高的孩子,也要爱平民的甚至家境贫寒的或单亲或留守家庭的孩子……”而身为她们的老师,笔者力争做到言传身教、率先垂范。
笔者班里有个性格冷漠且桀骜不驯的女生,她常常以生病为由请假以达到逃学的目的。一天,当她又一次打电话告假时,笔者放下了手头的工作,特意上街去买了水果,专程驱车到她家“看望”她。看得出,笔者的到来使她分外愕然,她开始为她的谎话感到羞愧。笔者依旧装傻,继续送上关切和问候,临走,再假装无意地和她约定了返校上课的时限,并叮嘱她:“别忘了下周将举行的‘幼师专业技能大赛哦!养好身体,我们班还得靠你拿荣誉呢!”这些话,绵里藏针,既轻松地传达了对她的关爱,又巧妙地给了她上学的压力和鞭策。那次,她最终不负众望,在学前教育专业技能歌唱比赛中,取得了一等奖,为班集体争得了荣誉,且从此不再厌学逃课。
师爱是一面魔镜,有了它,你可以放大学生的优点、淡化学生的缺点。当你不会把你的学生当魔鬼看待时,学生自然就会展露出她们天使般美好的一面,回报于你。笔者相信:曾享受和沐浴到师爱的学生,她们最终也将成为传递师爱的火炬手!
作为未来幼儿教育的专业工作者,千百万求学在职业学校的幼师女生们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延续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她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将来幼教事业发展的进程和方向。因此,只要我们坚持从制度入手,以教学活动为载体,将无声的师爱化为其努力的动力,定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幼儿教师,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陈熟浅谈如何做好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2012
[2]吴雪莉浅谈职业学校的班主任管理工作[J]新一代,2010(4)
[3]甘坤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
[4]胡文艳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教育研究[J]科技信息,2008(1)
[5]周小宝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与管理初探[J]天津教育,2000(5)
农村寄宿制学校养成教育培养策略 篇12
我在寄宿制学校工作了一年, 目睹了寄宿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 寄宿生的行为习惯不容乐观, 现状及原因如下。
一、家庭教育与学生的成长息息相关
1. 走进校园, 可以看见个别学生行为礼仪太差, 不会使用礼貌用语;
没有形成好的卫生习惯, 饭前便后不洗手, 衣服脏了也不知道换洗。尽管学校经常宣传预防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但真正实施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造成这种结果, 是因为移民学生较多, 他们大多来自偏远贫困地区, 有的刚刚解决温饱, 部分家长忽略了在养成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
2. 有的学生和家长交流较少, 和学生发生冲突时不知怎么处理, 不能谦让, 打架斗殴的事常有发生, 有的学生对有困难的同学不能主动帮助。
问题的原因在于受不良影视、不良家庭教育影响, 加上现在家长较忙, 无暇顾及孩子的家庭教育, 放任自流。孩子放学就在自己家学习或做家务, 缺乏沟通,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没有行为准则。
二、传统的教育观念桎梏了学生习惯的养成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凭成绩论英雄, 只要成绩好就一好百好, 忽视了学生品德方面的教育。尤其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没有被好好引导, 个别学生破罐子破摔, 习惯越来越差。这些现象与我们提倡实施的素质教育要求相悖。因此, 大多数学生不主动学习, 如果再疏于管理, 这些学生就成了真正的双差生。
三、学校常规教育与学生习惯的养成相脱节
教学楼内随处可见垃圾袋, 有的学生视而不见。有的学生做错事不承认, 撒谎欺骗教师。虽然教师利用晨会、班会等途径进行说服教育, 但往往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学校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少, 班主任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 不够彻底, 不抓反复。长此以往, 学生就会形成说谎话, 不诚实, 自我约束能力差等恶习。
寄宿制学校对学生来说, 首先面临的是生存的挑战。针对这一特殊群体, 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抓养成教育。
一、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关键
1. 寄宿制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学生在家里大都过着小皇帝的生活, 不愁吃穿。到学校后一切都得自己料理, 教师要求学生像刷牙、洗脸、叠被、系鞋带、清理房间、洗餐具, 妥善保管自己的东西, 这些生活小节要自己合理安排。同宿舍的学生相互学习, 相互帮助, 慢慢适应学校的食膳。我相信, 经过多年的寄宿生活, 学生养成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定会为将来走向社会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实行目标管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规、班规、校规就是规矩, 学生的行为准则, 行动指南, 都是养成习惯的好方法。教师应发动学生, 一起讨论、制定《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住校生标准》《星级宿舍评比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使学生、个人、班集体都按照规章制度去做, 这样可以极大促进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3. 开展各种活动, 强化训练学生的自理能力。
(1) 自理能力竞赛。开展叠被子, 穿衣服, 整理房间等竞赛,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2) “爱我寝室、美化寝室”评比活动。放开手, 让学生自由地去美化自己的寝室, 我们不注重美化的结果如何, 主要通过活动, 增强学生热爱集体的观念, 感受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 (3) 开设“厨艺大比拼”寓教育于生活中。
4. 让学生参与管理。
学校里有许多琐碎的事, 如果全靠教师去管理, 工作量很大, 让学生参与管理会提高学生的管理水平, 如宿舍楼道内的盆花, 每人承包一盆, 按时清理垃圾、浇水, 培养主人翁意识。每个寝室中选拔寝室长, 在全校学生中抽出管理能力强的学生组成监督岗, 让学生参与管理, 逐步培养一批“精兵强将”来协助教师参与管理。
二、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不容忽视
1.学校加大卫生设施, 资金投入。在校园的各个角落, 特别是卫生死角处, 放置垃圾筒, 让每一个学生养成不乱丢果皮纸屑的良好卫生习惯。每个宿舍统一发放洗漱用品, 要求东西摆放整齐, 按时打扫卫生, 宿舍的教师及时检查, 给学生营造一个整洁的环境。
2.通过宣传、提高认识。 (1) 利用集会, 红领巾广播播音时间, 结合最近发生的由不卫生而致病的学生的例子, 提高警惕, 认识讲卫生的重要性。 (2) 以班级、宿舍为单位再深入学习卫生知识。 (3) 聘请卫生院医生, 结合季节性流行病对学生进行《预防流感》《手足口病》等有关卫生方面的教育。
3.结合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 (1) 开展以卫生知识, 文明举止, 保护环境等为主题的班队活动。 (2) 开展宿舍, 文明示范班级评比活动。通过评比活动, 有力地调动宿舍、班级、学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由卫生认识上升为卫生习惯。 (3) 建立校监督岗和班监督岗。 (4) 开展个人卫生检查。 (5) 利用红领巾广播站进行坏习惯剖析。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红领巾广播站的小记者们把一些不讲卫生、卫生习惯差的行为报道出来, 来约束学生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