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厨房任重而道远

2024-09-16

中央厨房任重而道远(精选2篇)

中央厨房任重而道远 篇1

1“中央厨房”缘何成了“冷锅冷灶”

随着新媒体融合之势, 中央对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 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 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提出了要求。由此, 人民日报社推出了全媒体中心——“中央厨房”, 2016年2月19日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宣布人民日报的全媒体正式上线运营。然而从宣布至今“中央厨房”仅仅推出了全国两会、里约奥运会、航天员系统负责人解读太空生活、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共四道大餐, 其余时间都是歇锅冷灶。如果从它2015年3月试运行开始计算, 一年半的时间总共运行了17次。无独有偶, 新华社也于2015年7月7日开启了“中央厨房”, 然而它的全媒体运行次数也是屈指可数, 传统媒体的转型突破, 并没有因为穿上互联网的“盔甲”登上信息化传播的高峰, 穿上视频的华丽外衣实现突破性转型。

其实, “中央厨房”在国内早有先例, 早在2007年6月, 《广州日报》就成立了“滚动新闻部”, 负责报纸、手机和网络的三个部门联合发稿。然而当时滚动新闻仍作为报纸的附属服务产品存在, 其内容亦依附于报纸, 尽管经过了简单的加工, 并未形成针对新媒体平台的编辑和运营规范。内容同质化, 造成内在的竞争力被消解的困境, 两三年后《广州日报》停止了“滚动新闻部”的运行。今年7月31日, 全世界媒体融合的样板报纸《塔帕论坛报》宣告停刊, 这家媒介融合先驱的倒掉昭示了媒体融合的艰辛之路。

2“中央厨房”的定义和培育“中央厨房”的初衷

“中央厨房”本是餐饮业应用机械化、自动化设备, 集中规模采购、集约大批量生产餐饮半成品或成品的生产场所。其主要生产过程是将原料按照菜单或订单制作成成品或者半成品, 以冷链或常温的形式物流配送到各连锁经营门店场所进行二次加热或者销售组合后销售给顾客, 也可以直接加工成成品或销售组合后直接配送销售给顾客。[1]采用中央厨房配送后, 比传统的配送要节约30%左右的成本。

纸媒的“中央厨房”则是指, 记者采集的同一个内容包含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素材, 进入全媒体数据库, 或者叫做“成品稿库”。报业集团内部的各种子媒体, 包括报纸、杂志、网站、手机报、微博、微信、客户端等, 根据需要对这些素材进行二次加工, 重新“排列组合”, 生产出各种形态的终端新闻产品。最后, 按照传播速度的快慢, 通过多种媒介逐级发布、传播。通过内容的集约化制作, 实现新闻信息的多级开发, 以提高传播效果, 节约传播成本。这种模式被称为“一个产品, 多个出口”, 或者“一次采集, 多渠道发布”。[2]

纸媒培育“中央厨房”的初衷是在媒体融合的新背景下, 信息化竞争的需要, 通过对传统采编流程的再造, 实现“一次采集, 多次生成, 多元发布”的新闻运营, 从而有效地整合人力、信息、渠道等方面的资源, 节约成本, 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 扩大传媒影响力。然而实践并不尽如人意, 它没有实现餐饮业“中央厨房”的降低成本、提升效益, 反而造成了纸媒内部内容同质化竞争力的消融和平台、人力、运营成本的上升, 传播效果也十分受限。

3“中央厨房”“开火少”的原因分析

3.1 内容的同质化和高昂的运行成本

我们以《人民日报》的中央厨房为例, 它的运行模式为, 见图1[3]

前方记者 (采集员) 提供多元素材, 后台编辑 (加工员) 根据不同素材, 进行分类加工, 编辑成文稿、图片、音视频、游戏等不同产品, 然后由技术员进行包装设计, 再由推销员通过后台18种语种翻译把产品同步推送给各终端和国内合作媒体, 中间由信息员来进行协调, 协调记者采访计划、端口和媒体发稿需求。指挥员全面统筹所有媒体的相关报道。

对比传统纸媒, “中央厨房”增加了推销员和技术员的角色, 有了同步推送环节和视频产品, 却并没有实现餐饮业“中央厨房”不同地方内容的集纳和对不同市场的统一配送, 从原材料到加工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就材料源头而言, 信息采集的源头相同, 只是整合了报纸、杂志、网站、手机报、微博、微信等多个平台资源, 从表面上看“中央厨房”的菜品的确丰富了, 但这是将传统媒体上的资源优势转嫁到新媒体之上。相似的内容在同一媒体品牌的不同平台传播时, 就造成了媒体内部进行竞争, 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原有子媒竞争力。

从运营成本来看, 高昂的全媒体硬件、软件成本和新岗位、新人才的需求造成了人力成本、技术、平台运作的成本上升, 加之, 全媒体目前并没有撬动社会资源, 没有找到有效的盈利模式, 经济压力让“中央厨房”举步踌躇。

3.2 传统运行思路的桎梏——缺乏受众导向思维

纸媒的主流媒体, 强调的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往往忽略了受众的感受。比如,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头条号”, 以10月1日至22日这个随机时段为例, 领导人出访, 接见外宾, 近期时政要点、大政金融方针占内容总量的80%左右, 关注百姓生活的话题较少, 仅有《30年扶贫标准和扶贫人口如何变迁》、《网约车6大新政, 数据解读网友真实态度》《党报90后“双主播”带你探秘太空之家》3篇。主题相对集中、内容统一, 这样的平台仅仅是延续了报纸原有的宣传思路, 少有创新。再看看新华社的全媒体——《新华全媒头条》以相同时间段为例, 内容最新的是10月20日的, 内容更新滞后, 网站标题内容分别为:《五大动向读懂大众消费时代》《让实体经济的“本钱”越来越厚实——青岛制造启示录》《全球制造业争夺之青岛策——探访青岛制造业的战略高地》《山之望——直击中国扶贫大迁徙》《天马行空33天———神舟十一号航天员太空生活全揭秘》, 主题新闻不乏普通受众关注的热点, 对当下消费的趋势, 太空生活的向往, 但是内容含量非常有限, 总体还是倾向于宏观经济分析, 仅仅是青岛制造就占了主题新闻的40%, 内容不可谓不单薄, 而且新闻多以图片文字为主, 视频形式几乎没有, 互动游戏更是没有。

看一下商业知名网站腾讯和新浪, 打开腾讯首页, 14个醒目的栏目导航印入眼帘, 涵盖新闻、财经、视频、体育、娱乐、时尚、汽车、拍客等等, 范围之广泛, 内容之丰富自不待言, 另外, 它的新闻会自动根据用户所在地生成本地新闻, 在用户使用QQ时, 还会自动推送弹出新闻, 这是传统印刷媒体中央厨房不可企及的。同时, 就板块设置而言, 滕讯首页涉及今日话题、今日热播 (综艺剧、综艺) 、今日图话、今日星座运势等娱乐性较强的板块, 很能迎合80、90后的兴趣。新浪网站首页导航栏同样涉及了丰富的类别, 涉及新闻、财经、科技、体育、娱乐、汽车、博客、游戏等共计15个类别。从网页栏目设置来看, 涵盖图片、专栏、热点、新闻、文史、军事各个方面, 几乎不同年龄、不同文化、不同爱好的受众都可以找到自己的需求, 差异化、精细化突出。

做上面的对比, 并不是主张传统纸媒培育“中央厨房”改弦易辙, 而是应该加强对受众的关注。当今全媒体受众主体究竟是谁, 从新媒体主要载体——互联网为例分析, 根据CNNIC的报告——2016年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从年龄结构来看, 截至2016年6月, 我国网民仍以10-39岁群体为主, 占整体的74.7%: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 达30.4%。从学历结构来看, 截至2016年6月, 我国网民依然以中等学历群体为主。从职业结构来看, 截至2016年6月, 中国网民中学生群体占比仍然最高, 为25.1%;其次为个体户/自由职业者, 比例为21.1%;企业/公司的管理人员和一般职员占比合计达到13.1%。[4]由此可见90后、85后已经成为互联网的主要群体, 他们有着“个性鲜明、独立不羁、渴望自由”的特点。这样的群体对媒体的个性化需求更强, 兴趣广泛, 少于传统的束缚, 有更多灵性张扬的心理需求, 更偏重互动、娱乐、游戏, 因此传统纸媒的“中央厨房”对他们的影响力十分有限。

3.3 多媒体人才匮乏

9月19日, 《人民日报》记者李浩燃发表了一篇文章《“一个人的编辑部”照亮了什么?》办一份正式发行的报纸需要多少人?《史凯威新闻》给出了答案:1人足矣。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边陲小镇史凯威的一家地方报纸其运营者苏珊·阿西娅分饰记者、编辑、设计、排版、发行等多角, 凭一己之力出版包含16个版面的双周刊, 还兼顾报纸网站、社交媒体等平台的更新维护。“全能型”“多面手”等标签, 反映着媒体融合的趋势, 也意味着传统的专业知识界限、专业技能界限都在被突破。时代告诉准备投身该行业的人们, 只有成为采编、播音、主持、制作等多方面的行家里手, 既熟谙新闻传播规律又具备全媒体传播能力, 才能在“融”媒体环境中游刃有余。

由此可见, 当今“中央厨房”时代, 三星米其林需要“红案”、“白案”样样精通, 不同菜系菜品都能信手拈来的“特级厨师”, 眼下, 传统纸媒的全媒体平台上有类似苏珊·阿西娅这样的人才, 估计是凤毛麟角。所以, 人才匮乏也是制约“中央厨房”运行的主要原因。

3.4 滞后的体制机制, 缺乏“他山之石”

目前纸媒“中央厨房”的运行方式, 仅仅在组织架构上增加了技术员和信息员的角色, 对采编队伍缺乏专题化、项目化的细分;薪酬激励体制也没有改变“计件制”的考核方式, 缺乏传播效果的考量。另外, 存在单打独斗的现象, 纸媒既要做文字、也要做图片、还要做音频、视频甚至游戏互动节目等不同类型产品, 实际上报纸擅长深度, 电视擅长形象, 广播强调感染力, 网站要求快捷丰富, 微博微信需要活泼抢眼, 因此不同类型的产品应该请不同的制作主体来完成, 大家分工合作, 最后根据点击率、广告投放, 利润分成, 利益共享。

4“中央厨房”常态化的思路

4.1 树立市场化理念, 紧扣受众需求

要真正实现“中央厨房”广采博收、全方位发布、影响力扩大的特质, 首先就要确立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思维, 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 分析受众年龄、性别、文化、职业、喜好, 运用全媒体的特点, 满足受众需求。为受众提供分众化、差异化、精细化可定制服务, 建立内容传播与社交、服务相融合的互联网社群项目。不断推出受众喜欢, 具有较强吸引力、感染力和思想性的内容产品。

4.2 运用新媒体思维模式, 丰富海量内容

强化文字、数据的可视化, 形象、简化, 信息片段化, 增强信息传递的互动性。从不同岗位而言, 指挥员需要在对受众信息准确把握下, 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把采编思想融入市场理念之中。采编人员需要强化发散性思维, 尽可能向多个方向进行新闻扩展, 找出新闻爆破点的突破口, 赢得更大的效果反响。加工员不仅仅是单纯的内容形式的再加工, 而是持续创新, 丰富海量内容。从而让“中央厨房”真正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4.3 打破原有机制的藩篱

首先, 改变原有采编组织架构。专题化、项目化、具体化推进改革。资源配置以首席人员为中心, 以首席擅长的领域来划分板块, 分类上岗。同时, 可以根据临时设置的不同栏目, 分成不同小组, 运用新媒体思维策划栏目板块。

其次, 改变原有薪酬体制。告别传统媒体“计件制”转为以“点击量”为主要考核指标, 多重评价机制相结合的加权考核办法。通过对稿件的转载、评论、点赞来综合评分。

4.4 构建新型产业运营体系

利用市场机制, 探索政府财政资金扶持、集团配套资金、社会融资、上市公司证券化等多种途径, 推动“中央厨房”的成熟。用好自己的钱, 撬动社会的钱, 对接资本市场, 整合各行各业资源。

4.5 培育全媒体人才

通过“走出去, 引进来”的方式, 培养既懂内容又会多种技术的人才, 让他们成为全媒体的中心, 以他们为中心构建采编小组, 从而促进整个队伍水平的提升。

4.6 促进技术升级转型

要在打造平台级项目上有新突破, 打造以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个性化推荐等互联网技术驱动的项目。同时, 探索以技术和运营为主驱动的面向新生代的社交新媒体, 在技术应用上有新突破。

“中央厨房”还是一个新生事物, 从思维架构到组织架构、运营模式、技术转型方方面面都还有待调整, 这块奶酪做大, 实现生产扁平化, 效益最大化, 才能真正实现在这场无硝烟的互联网信息化战争中, 占据自己的一席位置。信息化时代, 改革日新月异, 只有与时俱进, 才能生存发展。

摘要:通过分析两家具有典型代表性纸媒开办“中央厨房”运行频率较低的现象, 分析它们在运作思路、运行机制、运营成本以及人员构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文章通过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来进行综合论证探索纸媒构建“中央厨房”的新出路。提出转变运行思路——树立以受众需求为导向;打破原有体制机制, 构建项目制小团队, 推行“点击率”薪酬考核制度;运用全媒体思维, 强化文字、数据的可视化、形象、简化, 信息片段化, 增强信息的互动性;构建新型产业运营体系, 充分运用社会资本撬动“中央厨房”发展;打造云计算、大数据等平台级项目;培育内容和技术型相结合的核心首席人员等, 多种途径促进“中央厨房”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央厨房,纸媒,全媒体

参考文献

[1]许庆生.浅谈大众餐饮中央厨房的精细化管理[J].当代经济, 2015 (2) .

[2]陈国权.四问报业“中央厨房”[EB/OL]. (2015-03-27) [2016-09-20].http://media.people.com.cn/n/2015/0327/c40628-26759279.html.

[3]新华网.一图揭示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的核心“机密”[EB/OL]. (2016-02-27) [2016-09-20].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16-02/27/c_135135947.html.

[4]CNNIC.2016年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民结构[EB/OL]. (2016-08-03) [2016-09-20].http://www.199it.com/archives/502889.html.

海吉星的中央厨房 篇2

园区内设立的中央大厨房,配备了300台平价流动售卖车,以海吉星物流园作为配送基地,直接开进全市布置的900个住宅社区流动售卖点,供应蔬菜、肉、禽、蛋等近80个品种。平价流动售卖车的配送时间分为早晨一轮和下午一轮。每天清晨四五点配送中心会准备当天的农副产品,第一轮流动售卖车在配送中心装载货品后,要求必须在早晨7点到达全市各个配送点。第二轮流动售卖车则在中午时分装车,下午两点半统一出发前往各社区。平价农副产品流动商店可实现价格优惠、质量安全、覆盖广泛、供应充足、管理现代等特点。把果蔬精深加工环节上移至物流园,从而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物联技术应用,可追溯的食品安全监控体系,提供一个安全高品质的采购平台

海吉星引进第三方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覆盖农药残留、常规理化、微生物、营养成分及转基因成分等检测项目,检测结果也更具公信力。同时,通过农产品物联网,采用智能信息技术,及时准确获得供应链各环节信息。在蔬菜基地,通过RFID终端设备,将基地蔬菜写入周转筐芯片,并通过物联网系统,把检测信息发送到批发中心和配送零售环节。提供可追溯服务,集合农产品的检测结果、产地来源以及流向等信息,消费者通过溯源码即可获取产品信息,实现进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的功能。一旦发现质量安全有问题,几分钟内,即可追溯到源头,及时进行处理。

流转高效率,大货装卸物流与交易商流有机分离流

在果品、蔬菜、冻品等品类交易区的设计上,8座现代化的交易大厅设计为直通式建筑,每栋建筑都有畅通的装卸货台。人车分流,汽车不进入交易区,由清洁环保电瓶车作为场内装卸运转的工具,防止对食品二次污染.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是以投资、开发、建设、经营和管理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业务的企业,是首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目前国内农产品流通行业首家上市公司。经过20多年已发展成为总资产约70亿元、净资产37亿元的大型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企业集团。在国内20多个城市投资经营管理了30余家大型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和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初步形成了一个全国性农产品交易、物流及综合服务平台,成为国内经营管理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第一品牌。2009年公司下属批发市场农副产品年度总交易量达到2225万吨,年度总交易额达到911亿元,约占全国规模以上批发市场交易总额的10%。

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白坭坑社区丹平路以东平湖物流基地内的深圳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园是深圳唯一的一级农产品批发市场,“海吉星”物流园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年销售量600万吨,交易额300亿元。2011年9月28日,深圳最大的“菜篮子”布吉农批中心市场整体搬迁至平湖,也是华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配套最齐全、辐射范围最广阔的绿色、安全、高效的农产品现代物流枢纽,为深圳、香港及珠三角地区2000万居民的“菜篮子”供应和绿色食品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不同于钢材类、机电五金类、建材类、小商品类、轻纺服装类、汽车、工程机械类物流园区等,作为农产品物流园区,首要考虑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特征:农产品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地域性”特点,但农产品消费却具有“普遍性”和“全年性”的特征,生产和消费之间存在时空的差异。同时农产品产品的生命周期短,保质保鲜困难,时效性很强,一日之内农产品的价格变化也较大,农产品的生长特性决定了市场对农产品物流的依赖程度较大。因此,在农产品物流园区规划时就要考虑以下要点:  科学合理的功能分区及规模;

 如何实现园区内农产品流通集散的高效率;  园区内部交通的通畅性;

 针对不同物品存储保鲜要求的冷链措施;

  农产品价格信息的实施采集更新;

物流园区如何实现与上游基地和下游批零环节的顺畅连接

让我们来看看,海吉星的先进性是如何做到的:

 交通通畅性,区内单向动线组织和区外交通互联

上一篇:web搜索下一篇:化工实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