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综合评价指标

2025-02-02

财务综合评价指标(共12篇)

财务综合评价指标 篇1

1 前言

科学公允地评价公司综合财务状况已成为各利益相关者的共识, 评价主体对于评价结果准确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会计信息的爆炸、财务指标的繁多、多重的综合评价制度又使得分析能力尚且不足的评价主体无所适从, 提高综合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以及评价结果对于决策的有用性十分必要。因此, 如何恰当的选择财务指标是综合财务评价有效实施的必要前提。现阶段, 各种综合财务评价方法对财务指标的选择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 不同评价主体对财务指标的选择随机性加大, 且广泛存在着指标选择不合理的问题。

2 现阶段财务比率指标选择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近年来, 综合财务评价的方法不断丰富, 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也日益完善, 但企业在选择财务评价指标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2.1 缺乏反映企业未来发展能力的财务指标

传统的综合财务评价体系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进行评价时, 所选用的财务指标大多是传统的财务比率指标, 这些指标以会计数据为依据, 是对企业前期经营情况的反映。因此, 综合评价的结果是面向过去的, 即是对企业历史经营成果的评价, 缺乏企业未来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 随着企业股东多元化以及财务数据使用需求的转变, 这些财务指标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2.2 财务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明显, 造成评价内容被重复考虑

目前广泛使用的功效系数法、综合评分法实质上是加权的合成法, 运用这种方法的前提应该是各个加权成份之间的相互独立。而现阶段企业选择的财务指标之间显著相关, 缺乏应有的独立性, 就造成了衡量内容的重复考虑, 必然会夸大缺乏独立性的指标的实际影响力, 而相应地另外一些相对独立的指标则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程度, 这样必然会影响评价体系的科学性, 最终使评价结果不真实。单从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来看, 包含的指标类型众多, 所包含的财务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较强, 某些指标的衡量内容明显相互交叉重叠。例如资本保值增值率、资本积累率和净资产收益率这三项指标就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实际上这三项指标的功能几乎完全重叠。

2.3 评价主体不明确

在我国, 颁布业绩评价体系的初衷是服务于国家对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 相当于股东对公司的评价。但业绩评价主体越来越多元化, 如债权人、供应商、中小股东等, 这些评价主体对财务评价的需求是不同的, 但现实中却没有出现专门服务于他们的评价体系, 因此除股东之外的利益相关者往往就借鉴这两套体系进行评价活动, 这样得到的评价结果并不能满足他们的决策需求。

2.4 在构建指标体系时未考虑行业因素影响

目前综合评价模型仍以混合行业研究为主, 忽视了行业特征的差异。行业不同, 资本结构、资产结构、费用结构、收入确认方式、盈利模式以及现金流入流出形式等会呈现出来不同的特征, 不同行业间的财务比率会有显著的差异。虽然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体系根据行业不同确定各行业的标准值, 依然没有在选择指标和确定权重时考虑行业因素。

2.5 未考虑成本效益原则

有的指标体系在建立时只考虑体系的综合性, 追求衡量内容的全面性, 没有实际考虑特定评价主体的信息获取能力, 违背了成本效益原则。如《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中使用了不良资产比率和技术投入比率, 需要用到年末不良资产总额和本年科技支出合计, 这些数据在外部利益相关者看来都很难获得。

3 财务比率指标选择的依据与原则

3.1 依据

对于上述存在的问题, 其原因之一在于企业在进行财务指标选择的过程中对财务指标的选择依据尚不明确。结合综合财务评价的特点及目标, 选择财务比率指标的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评价主体。即综合财务评价的信息使用者。评价结果是为评价主体服务的, 不同的评价主体对评价指标的需求是不同的, 因此, 企业在进行综合财务评价时应首先考虑评价主体的特点, 再选则相应的财务比率指标。

(2) 所处行业。如上文所述, 不同行业所反映的财务信息特点是不同的, 如果选取统一的财务比率指标笼统的反映企业经营信息是是不科学的, 不能反映行业特点, 也不利于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

(3) 评价期间。即企业在进行综合财务评价时应当确定评价的期间是面向过去还是面向未来, 现阶段企业选取的财务比率指标大多是面向过去的, 是对企业以前各期经营成果的评价, 缺乏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及相关财务指标的选择。

3.2 原则

企业在选取财务比率指标的过程中, 除了要参考上述依据外, 还应当遵循下列几个原则:

(1) 全面性原则。传统的综合财务评价方法的内在要求是对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获现能力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缺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分析, 科学的财务比率指标体系要求在指标的设置上必须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以保证评价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2) 相对独立性原则。如前所述, 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是企业进行综合财务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目前广泛使用的综合评分法、功效系数法等的应用前提是各个指标之间的相互独立, 因此, 应该尽量保证指标之间的相对独立, 避免出现指标衡量内容交叉重叠的局面。

(3) 决策相关性原则。决策相关性原则指财务指标必须与经济决策相关, 以避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失误。综合评价的目的是为特定的决策提供理性的财务信息支持, 为了达到这一点, 指标的选取必须切合决策需要, 即满足特定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4) 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是指为计算指标而进行的数据收集要可行, 选用那些较容易被评价主体通过公开的途径及时准确获得的信息。如果某项指标对于评价结果很有用, 但获取这项指标数据非常不易, 一般来说应该放弃这项指标, 转而选取其他可以与这个指标反映基本相同信息并且易于获取的指标来替代。

4 财务比率指标体系的构建

4.1 面向过去的财务比率指标的选择

面向过去的财务比率指标理论上来说属于传统综合财务评价的范畴, 即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获现能力五个方面的能力进行分析, 之所以面向过去, 是因为企业在评价以上各项能力时依据大多为传统的财务比率指标, 这些指标来自于会计账户的数据, 通过选择相应的财务比率指标, 企业及信息使用者可以了解到企业最近一段期间的经营成果, 但与此同时, 仅仅根据这些财务指标以及所评价的企业能力, 信息使用者并不能够准确判断出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对于这方面的财务比率指标选择, 国内外的研究较多, 所构建的财务指标体系日益完善, 目前通用的财务比率指标体系如下表1所示。

对于表1的内容, 要说明以下两点:

第一, 表1为通用的财务比率指标评价体系, 并没有考虑评价主体和所处行业的影响, 因此企业通常并不能应用其直接进行综合财务评价, 而应当根据具体的评价主体, 同时结合所处行业的特殊性, 在上述体系中进行扩充, 提高财务比率指标的针对性。例如, 针对债权人的综合财务评价, 选取的财务比率指标应当突出偿债能力评价, 并额外提供现金流量对债务的保障信息;针对中小股东的综合财务评价, 则应当增加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等有关盈利能力的指标。

第二, 表1中的财务比率指标并不需要全部进行反映, 原因在于上述指标之间是存在相关性的。根据选择财务比率指标的相对独立性原则, 若上述指标全部包含在评价体系当中, 反而会因指标间的重叠而造成评价结果的失真。就如何确定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应当根据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 计算各指标的数值, 并应用SPSS等软件系统加以分析。例如, 流动资产周转率与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流动资产中比重最大的就是存货与应收账款, 存货与应收账款的营运状况几乎就决定了流动资产的营运状况, 所以这三个指标不能同时被纳入最后的指标体系, 最终选择哪个指标要根据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来决定。

根据上述财务评价体系计算得出的财务比率指标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 但正如上文所述, 这些财务比率指标并不能反映企业未来的信息, 因此还需要面向未来的财务比率指标来加以补充。

4.2 面向未来的财务比率指标的选择

所谓面向未来, 即是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考量, 近年来, 决策有用观逐渐取代了受托责任观成为了财务报告的目标,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更加关注企业的未来发展能力, 并据此做出相应的决策, 因此, 企业的综合财务评价应当提供给信息使用者更多关于企业未来发展的信息, 这也是综合财务评价体系中所欠缺的。

因此, 需要在财务比率指标的选择过程中, 加入更多反映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 总结起来, 可分为两个方面的财务比率指标:创新能力指标和利益相关者利益保障指标。

(1) 创新能力指标的选择。

企业的创新活动是企业的基本活动之一, 随着我国科技的高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转变, 企业的创新能力在企业发展战略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的创新行为往往会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但由于其对经营当期的影响较小, 因而在传统的综合财务评价体系当中常常被忽略。

根据企业创新的对象以及创新过程, 可将企业的创新能力分为五个方面: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自主管理创新能力、自主制度创新能力、自主组织创新能力、自主市场创新能力, 相应的财务比率指标如表2所示。

表2仅为企业在评价自身创新能力时提供必要的参考, 企业在选取相关指标时, 应当根据企业自身及所处行业的特点对指标体系加以扩充, 但总体而言, 企业应当遵循科学的指标设置原则, 以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 以自主管理创新能力为观念, 以自主制度创新能力为支撑, 以自主组织创新能力为保障, 以自主市场创新能力为依托, 构建一个科学完整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2) 利益相关者利益保障指标的选择。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是指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中受组织决策和行动影响的任何相关者, 通常情况下,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的所有者和股东、员工、债权人、供应商、客户、政府机构以及社会公众等等。近年来, 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受到广泛关注, 利益相关者能够通过自身与企业的利益关系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效果, 会对企业当期及未来期间的经营活动产生影响, 企业只有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 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 在综合财务评价中应当加入利益相关者利益保障指标。

由于传统的综合财务评价体系的评价主体为企业所有者, 因此, 此处讨论的企业利益相关者不包括股东 (中小股东除外) 。针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选取的财务比例指标如表3所示。

引入上述财务比率指标能够反映出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贡献程度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 进而可以评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企业在选取利益相关者利益保障指标的过程中, 应当根据自身情况及相关原则选择恰当的财务比率指标, 同时还应当考虑特定的评价主体, 对于不同的信息使用者确定所提供信息的侧重点。例如, 以客户为评价主体的综合财务评价应当增加有关产品安全与质量的财务指标, 如产品成本率、产品的修理退换比率等;以政府为评价主体的评价体系则应当重点突出企业纳税义务的履行情况。

对于上述面向未来的财务指标体系, 目前的研究仍然比较匮乏, 在企业的实践当中重视程度依然不足, 这也是现代财务比率指标体系的主要缺陷之一。随着企业利益需求的多元化,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经济决策过程中, 其所提供的信息甚至超过了传统财务比率指标所反映的内容。本文将企业面向未来的财务比率指标划分为创新能力指标和利益相关者利益保障指标两个方面, 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选择其他类型的财务比率指标。需要说明的是,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企业自身长足发展和自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传统的财务评价也需纳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要求。因此, 财务比率指标的选取应当以体现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最终目的。

5 结束语

本文阐述了如何在现有的财务比率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科学的财务比率指标评价体系, 提出企业在选取财务评价指标时应当综合考虑面向过去和面向未来的财务比率指标, 并且针对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利益相关者利益保障水平构建了相关的指标体系, 能够为企业在相关领域的评价活动提供参考, 属于在决策有用论下对企业综合财务评价体系的改进和完善。

但与此同时, 本文仅仅提供了构建科学财务比率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 所构建的仅为基本财务指标体系, 并未区分特定的评价主体及行业特点, 这也将成为未来完善财务比率指标体系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陈秀华.基于指标相关性的财务综合评价体系优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2.

[2]郑惠尹.企业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财务评价体系构建策略[J].企业经济, 2010, (09) :33-35.

财务综合评价指标 篇2

有关函数 FV 中各参数以及年金函数的详细信息,请参阅函数 PV。

FV 函数语法具有下列参数(参数:为操作、事件、方法、属性、函数或过程提供信息的值。):

Rate必需。各期利率。

Nper必需。年金的付款总期数。

Pmt必需。各期所应支付的金额,其数值在整个年金期间保持不变。通常,pmt 包括本金和利息,但不包括其他费用或税款。如果省略 pmt,则必须包括 pv 参数。

Pv可选。现值,或一系列未来付款的当前值的累积和。如果省略 pv,则假设其值为 0(零),并且必须包括 pmt 参数。Type可选。数字 0 或 1,用以指定各期的付款时间是在期初还是期末。如果省略 type,则假设其值为 0。

宗地地质条件较好,地基承载力相对较强。

AVERAGE(number1, [number2],...)

AVERAGE 函数语法具有下列参数(参数:为操作、事件、方法、属性、函数或过程提供信息的值。):

Number1必需。要计算平均值的第一个数字、单元格引用(单元格引用:用于表示单元格在工作表上所处位置的坐标集。例如,显示在第 B 列和第 3 行交叉处的单元格,其引用形式为“B3”。)或单元格区域。

Number2,...可选。要计算平均值的其他数字、单元格引用或单元格区域,最多可包含 255 个。

NPV(rate,value1,[value2],...)

NPV 函数语法具有下列参数(参数:为操作、事件、方法、属性、函数或过程提供信息的值。):

Rate必需。某一期间的贴现率。

Value1, value2,...Value1 是必需的,后续值是可选的。这些是代表支出及收入的 1 到 254 个参数。Value1, value2,...在时间上必须具有相等间隔,并且都发生在期末。

NPV 使用 Value1,Value2, … 的顺序来解释现金流的顺序。所以务必保证支出和收入的数额按正确的顺序输入。忽略以下类型的参数:参数为空白单元格、逻辑值、数字的文本表示形式、错误值或不能转化为数值的文本。

如果参数是一个数组或引用,则只计算其中的数字。数组或引用中的空白单元格、逻辑值、文本或错误值将被忽略。IRR(values, [guess])

IRR 函数语法具有下列参数(参数:为操作、事件、方法、属性、函数或过程提供信息的值。):

Values必需。数组或单元格的引用,这些单元格包含用来计算内部收益率的数字。

Values 必须包含至少一个正值和一个负值,以计算返回的内部收益率。

函数 IRR 根据数值的顺序来解释现金流的顺序。故应确定按需要的顺序输入了支付和收入的数值。

如果数组或引用包含文本、逻辑值或空白单元格,这些数值将被忽略。

Guess可选。对函数 IRR 计算结果的估计值。

Microsoft Excel 使用迭代法计算函数 IRR。从 guess 开始,函数 IRR 进行循环计算,直至结果的精度达到 0.00001%。如果函数 IRR 经过 20 次迭代,仍未找到结果,则返回错误值 #NUM!。

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需要为函数 IRR 的计算提供 guess 值。如果省略 guess,假设它为 0.1(10%)。

财务综合评价指标 篇3

传统的绩效评价体系只由纯粹的财务指标构成,其最初形式为单一的财务指标(如利润、净资产收益率等)。但在实践中,人们发现单一财务指标体系无法全面衡量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便开始采用由多个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是由美国杜邦公司创立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这个体系以净资产报酬率为源头,利用各财务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企业综合经营状况及经济效益进行系统分析评价。

不可否认,“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所代表的传统业绩衡量系统以量化分析为立足点,面向企业内部,注重战术性反馈,在工业经济时代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面对今天科技企业的经营环境却显得力不从心,其原因主要在于:

1.传统业绩评价体 系以财务衡量为主,它对有形资产的刻画淋漓尽致,而对于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本、内部流程等却无能为力。但事实上这些无法衡量的方面恰恰构成了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价注重于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忽视了企业发展的外在因素,如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竞争对手的财务状况、客户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企业的创新能力等。

3. 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价偏重于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而忽视了企业创造未来价值的潜在能力。

财务综合评价指标 篇4

一、时序多指标动态决策方法原理与步骤

(一) 时序多指标动态决策方法原理

时序多指标动态决策问题的原理是:已知有m个可行方案S1, S2, …Sm;n个评价指标P1, P2, …Pn;l个时间样本T1, T2, …Tl, 将各方案在不同时段的指标进行综合考虑的排序问题。

(二) 时序多指标动态决策方法步骤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 初始条件设置。设评价指标集为P={P1, P2, …Pn}, 相应的评价指标权向量为w= (w1, w2, …wn) T, 其中 设时间样本点为Ti (i=1, 2, …m) , 可以表示年度、季度和月份等, 相应的时间权向量为λ= (λ1, λ2, …λn) T, 其中 设被评价方案集为S=*S1, S2, …Sq, ;被评价方案Sk对应于时段Ti、评价指标Pj的指标值记为akij。指标权向量w和时间权向量λ的确定有多种方法, 如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为了使得到的最终评价结果更好地反映动态特征, 需要综合考虑评价指标的好坏程度 (即绝对值) 和增长程度两种情况, 这里采用一种动态综合评价方法——理想矩阵法。

对于k个决策方案Sk的决策矩阵是:

对于时间样本点Ti的评价系数矩阵记为:

第二步, 决策矩阵和系数矩阵的规范化。通常, 指标有效益型、成本型、固定型和区间型之分。效益型指标是属性值愈大愈好的指标;成本型指标是属性值愈小愈好的指标;固定型指标是属性值稳定在某个固定值为最佳的指标;区间型指标是属性值以落在某个固定区间内为最佳的指标。根据指标分类的不同, 对指标集P可作如下划分, 令

式中Ωi (i=1, 2, 3, 4) 分别为效益型指标集、成本型指标集、固定型指标集和区间型指标集;Φ为空集。

考虑到不同指标的量纲可能不同, 为便于分析, 需将评价系数矩阵Ak (k=1, 2, …q) 进行规范化 (无量纲化) , 即将矩阵Ak转化为Bk。这里, 矩阵Bk中的元素bkij采用如下的规范化方法:

(1) 对于效益型指标, 令

(2) 对于成本型指标, 令

(3) 对于固定型指标, 令

式中a=ij为指标Pj针对时段Ti的最佳稳定值。

(4) 对于区间型指标, 令

式中[a1ij, a2ij]为指标Pj针对时段Ti的最佳稳定区间。

为便于反映方案指标值的动态变化情况, 将标准化处理之后的方案决策矩阵Bk转化为无量纲化后的规范化评价系数矩阵Ci, 记为Ci= (ckij) q×n (i=2, 3, …, m) , 再令

公式 (8) 中dkij表示对于时间样本点Ti的指标增长程度 (即绝对增长量) 。于是, 可构成对于时间样本点Ti的“增长”评价系数矩阵, 记为Di。

第三步, 求增长矩阵和集结矩阵。为综合考虑评价指标的好坏程度和增长程度, 可将规范化后的矩阵Ci (i=2, 3, …, m) 和增长矩阵Di (i=2, 3, …, m) 进行集成, 得“综合”评价系数矩阵为Ei= (ekij) q×n (i=2, 3, …, m) , 其中Ei中的元素为:

公式 (10) 中, α和β表示相对重要程度, 并且满足0≤α, β≤1, α+β=1, 特别当α=1, β=0时, 有ekij=ckij, 表示只考虑各指标的好坏程度;当α=0, β=1时, 有ekij=dkij, 只考虑各指标的增长程度。还需指出, 式 (10) 中dkij的意义是:dkij>0表示对指标好坏程度的一种奖励;dkij<0表示对指标好坏程度的一种惩罚。

为便于进一步分析和计算, 可将矩阵Ei转回为基于被评价方案的评价系数矩阵Ek, 即:

第四步, 构造正负理想矩阵。对于矩阵Ek (k=1, 2, …, q) , 构造正理想矩阵E+和负理想矩阵E-分别为:

其中, 矩阵E+和E-中的元素分别为:

第五步, 计算“欧氏距离”。矩阵Ek与E+、E-之间的“距离”分别是:

第六步, 计算贴近度, 方案排序。第k个被评价方案对理想解的相对贴近度为:

显然0≤gkA≤1, Ek越靠近E+而远离E-, 则gkA越大, 则相应的被评价方案应排在前面, 也就是根据gkA的大小进行排序。

二、时序多指标动态决策方法财务指数综合评价实例

(一)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本文应用时序多指标动态决策方法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参考目前国内一些股票分析软件, 从中选取反映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典型评价指标数据, 综合考虑每个指标的好坏程度和增长程度, 得到的综合财务指数值使评价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动态特征。本文选取湖北省10个上市公司为样本, 时间跨度为2006年6月30日至2007年6月30日, 时序为五个年报和季报时间点, 时段为四个季度。采用上市公司年报和季报中的指标数值。选取动态时序及上市公司研究样本如表1所示。

考虑到上市公司的自身特点, 为较全面反映上市公司财务状况, 可建立如表2所示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上述10个指标值均可从股票分析软件系统中得到。其中指标P1~P3, P7~P10均可看作是“效益型”指标, 即指标值愈大愈好;指标P4~P6通常可看作是“区间型”指标, 即指标值在某一最佳区间内为最好, 而最佳区间可由专家根据被评价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确定。

(二) 评价方法的应用

首先进行初始条件设置。已知评价指标集为p=p1, p2, …p10, 其中指标p4、p5、p6最佳区间分别设为[0.4, 0.5]、[1.5, 2]、[0.8, 1.3];设10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均为0.1, 则权向量为ω= (0.1, 0.1, …, 0.1) T;设4个时间段的权重均为0.25, 则相应的时间权向量为λ= (0.25, 0.25, 0.25, 0.25) T。根据上市公司10个指标的实际值, 计算出5个时间样本点的评价系数矩阵。其次, 略去系数矩阵的规范化, 求增长矩阵、矩阵集结和综合系数矩阵, 构造正负理想矩阵, 计算“欧氏距离”, 得到贴近度 (评价指数) 和方案排序结果, 如表3所示。

三、时序多指标动态决策方法财务指数评价问题及应用趋势

(一) 评价方法的相关问题及改进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评价指标的选取。财务评价以定量指标评价居多, 本文的研究也是以定量指标为例。但全面的财务评价也不能忽视定性指标的作用, 如财务外部环境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更多地取决于定性指标。在基于时序多指标动态决策方法的财务评价中, 如涉及定性指标较多, 可将其作定量化处理再进行评价。如德尔菲专家评分的方法得到指标的实际值, 再进行动态分析和评价。此外, 评价方法只是一种工具, 要想得到科学、可靠的评价结果还有赖于评价指标选取的全面性、综合性、科学性。

二是评价指标权重确定。专家评分法和层次分析法是常用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但都有主观性缺陷,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熵值法”是一种客观赋值方法, 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能较好地避免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的主观性。为避免主观赋权法的主观性, 在指标体系中若各个评价对象在该指标上区别不是太大, 说明该指标对于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值的贡献不大, 那么, 赋予该指标的权重系数就不应太大;反之, 各个评价对象中资料相差很大, 则其权重系数的绝对值就应越大。各年度的原始观测数据可用%xij) (i=1, 2, …, n;j=1, 2, …, m) 来描述 (即.xij) 表示被评价对象第i年度第j项指标的原始观测值) 。用wj表示评价指标xj的权重系数, 为使评价结果客观、可比, 可将原始数据.xij) 进行标准化处理。处理后的标准数据变为.zij) , 则各年的综合评价值yi为:

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 原始数据标准化。

第二步, 将标准数据zij转化为比重值Pij, 公式如下:

第三步, 计算各指标的熵值ej, 公式如下:

第四步, 计算指标的信息效用系数 (即信息的差异性系数) dj, 公式如下:

由以上步骤可知, 指标j的实际值差异越小, 熵值越大;相反, 实际值差异越大, 则熵值越小。另一方面, 如果指标j的实际值差异大, 则表明对评价对象的作用比较大, 其权重应定得大一些;相反, 权重应定得小一些。因此, 权重与熵值应是互补关系。

第五步, 计算客观权重wj, 公式如下:

三是增长矩阵和集结矩阵的求法。本文实例中的增长矩阵采取“差值法”, 集结矩阵采取“加权求和法”。得到指标的绝对动态增长值, 对评价结果的反映具有一定局限性, 如采用相对动态增长值来进行评价则结果更合理。求相当增长矩阵和集结矩阵的方法如下:第一步, 求相对增长率矩阵。令bkti=akti′/ak (t-1) i (k=1, 2, …, m;t=2, 3, …, s;i=1, 2, …n) , bkti表示对于时间点Tt, 方案Sk的第i个指标Gi的相对增长率, 于是可得对于时间点Tt增长率系数决策矩阵, 记为Bt, 它考虑了指标的增长情况。第二步, 矩阵集结。为综合考虑指标的好坏情况和增长率情况, 可将规范化矩阵At′和增长率矩阵Bt (t=2, 3, …, s) 进行集结, 得“动态综合”决策矩阵Et= (ekti) m×n (t=2, 3, …, s) , 其中ekti= (akti′×bkti) 1/2 (k=1, 2, …, m;t=2, 3, …, s;i=1, 2, …n) 。

四是计算方法的简化。时序多指标动态决策方法的财务指数评价随时段跨度增大和指标数量增多而愈加复杂, 数据计算量十分巨大。尽管计算全部借助Excel软件完成, 仍然十分繁琐、费时费力, 这增加了评价的成本和难度。因此, 需要采用更高级的数学软件 (如Mat Lab等) 和计算方法。

(二) 评价方法的应用趋势

一是财务竞争力评价和绩效评价应用。财务竞争力评价和绩效评价在评价实质上一样, 但两者在方法应用的初始条件设置上略有差别, 如表4所示。两种评价在后续计算过程中方法基本一致, 最后采用得到的综合财务指标数值进行比较和评价。二是财务预警应用。财务预警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的一种逆向评价, 其评价值越大则警情越严重。由此可见, 在评价结果上, 财务预警与财务竞争力评价、绩效评价是相对的, 即财务竞争力越强, 绩效越好, 财务预警警情越小;反之亦然。财务预警中的应用程序如表5所示。

参考文献

[1]王香柯、王金柱、周永华:《时序多指标决策问题的决策方法研究》,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2]王欣荣、樊治平:《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动态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4期。

[3]张旭梅、李志威:《具有动态指标偏好的多指标决策方法》,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7年第4期。

[4]戴文战、邹立华等:《一种基于奖优罚劣原则的多阶段多目标决策模型》,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6期。

[5]谢丹凤、陈武、陈俊:《动态多指标决策的理想矩阵法及应用》, 《科技与管理》2005年第3期。

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篇5

实践表明,建立企业综合评价制度,对促进企业讲究经营道德、提高经济效益、履行社会责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正在进行实行市场体制的各种建设,其间不可忽视建立严格、有效的企业综合评价制度。企业综合评价制度,一般包括评价基本目标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和公开评价结果四个方面。本文专门研究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试图为统一人们这方面的认识和实务做法提供一些基本思路。

一、评价模式的基本结构

我国目前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有四套:一是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八大指标;二是 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十项指标;三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六类十二个指标;四是资本增值保值考评指标体系,包括一个主导指标和若干个辅助指标。前两个指标体系,由财政部发布,第三种指标体系是国家经贸委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四种指标体系来自于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的规定。多头重复,缺乏严肃性和有效性,这可能是我国目前企业评价制度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我们姑且不去深究这些评价制度实际效果如何,就各发布部门对比所作的说明本身来看,如此多重的企业评价制度实无必要。笔者认为,目前多头评价企业的状况必须改变。在中国,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宏观上只能设置一套,否则,整个企业综合评价将出现无序混乱、难以规范的.局面。

二、评价目标

企业综合评价的主要目标,是指建立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公开考评制度应起到哪些作用。科学、合理、有效的企业综合评价制度,应该能有力地促进企业注重财务目标、财务实绩和财务纪律。从具体的操作功能上讲,企业综合评价必须具有导向效能,即:它的实施将使企业自觉地兼及长期发展和短期利润,并能讲求经营道德和履行社会责任,严格做到遵纪守法。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要以充分满足上述要求为出发点。

企业财务目标,规范意义上说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用我们通常的说法,是使企业有较强的发展后劲。对此衡量,一般从两个方面入手:1.立足过去若干年财务实绩指标,看企业是处于发展、停滞或萎缩状态。2.依据当前企业在技术、人力、产品市场及信息等资源开发上的投入社会责任的履行状况,看企业前景好坏。财务实绩是指企业拥有资源的利用程度和质量,一般以资产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等指标衡量,这方面国内外已有很多成熟的指标体系可资运用。财务纪律,这是我们以往企业评价中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的一个方面。现有的各种企业评价制度之所以没有取得多大的实效,可能与此直接相关。从理论上分析,企业综合评价失去了对财务纪律的导向功能,则财务目标和财务实绩评价也就只能是形式而最终失去了积极意义。在实践中,一个企业若不能很好地执行财经纪律,那么,财务实绩必然是虚假的,财务目标最终将被架空。因此,离开了企业遵守财经纪律的评价,对企业财务目标和财务实绩的评价就肯定是空洞的甚至是毫无意义的。基于此,我们认为,必须把财务纪律纳入企业综合评价范围。总之,一个科学合理的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制度,仅要求企业关注财务目标和财务实绩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往往无法取得积极的效果,应该具有强烈的促使企业自觉地执行财经纪律的功能。由此,我们明确了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的三个基本内容:财务目标、财务实绩、财务纪律。

三、指标总量

企业综合评价应包括多少指标,这显然是一个应该明确的问题。在我国,企业评价有多种称法,如“企业经济效益评价” 、“企业活力评价”、“企业素质评价” 、“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企业实力评价”、“企业综合评价”、“企业财务社会评价”、“企业经营评价”等。这些评价含义虽略有不同,但基本目的和核心指标大体相同。就我们掌握的资料来看,在评价指标总量上,理论界和实务界存在着很多不同的看法和做法。

1.美国:

(1)华尔(A.wall)企业评价指标7个。(2)经营出现在美国企业目标中的财务指标9个。(3) 企业财务评价常用指标11个。(4)邓一布莱德里特公司定期公布的主要行业财务指标14个。(5)企业认为最重要的

财务综合评价指标 篇6

摘要:通过分析传统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建立财务评价绿色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和思路,并以绿色财务内部收益率、绿色财务净现值以及绿色动态投资回收期等几个主要指标为例,讨论了项目财务评价绿色指标体系的构建,该指标体系不仅考虑了项目的财务效益和费用,还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外部成本作为企业的一项潜在费用考虑在内。同时,对指标计算过程中如何确定环境污染治理费用和污染治理过程中新创造的收益,以及财务评价绿色指标体系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财务评价;绿色指标体系;负外部效应

中图分类号:F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07(2009)05—0053—04

项目财务评价的目的是投资主体根据项目的直接财务收支计算项目的费用和获得的效益,寻找最有利的投资项目或方案。…财务评价只考虑项目直接支出的费用和获得的效益,而不考虑间接费用和间接效益,如项目对环境的污染和治理污染所要支出的费用等等。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的粗放经营的增长方式和环境管理被弱化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的恶化,必将导致政府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对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等负外部效应进行矫正。根据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政府将对环境问题所产生的外部效应采取行政手段直接调控,由企业承担生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治理费用。因此,在进行项目财务评价的过程中,应考虑由于项目对环境的污染所产生的外部成本,评估项目在考虑外部成本情况下的财务可行性,降低项目实施后的风险。基于此,本文探讨了项目财务评价的绿色指标体系。

一、传统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一般的大型项目都需要进行项目经济评价,项目经济评价的第一个层次就是财务评价。财务评价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中心内容,是进行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财务分析结果的好坏,除了要准确地估计基础数据之外,还要采用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只有选择正确的评价指标体系,财务评价结果才能具有指导意义。

传统项目财务效益分析指标体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做不同的分类。按决策目的可分为绝对效果评价指标和相对效果评价指标两大类;按指标的性质可分为时间性评价指标、价值性评价指标和比率性评价指标;按财务效益分析的目标可分为反映财务盈利能力的指标、反映清偿能力的指标和反映外汇平衡分析的指标;按是否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可分为静态评价指标和动态评价指标两大类。本文将按最后一种分类对项目评价中使用的各种指标进行探讨。

财务评价的主要指标包括:静态投资回收期、借款偿还期、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资本金利润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财务净现值率,以及动态投资回收期。其中前8个指标是静态指标,后4个指标是动态指标。2002年由原国家计委办公厅发文试行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中要求,项目的经济评价应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并以动态分析为主,其核心是在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基础上,计算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和投资利润率等指标,并以财务内部收益率作为项目的主要盈利指标。静态指标经济意义明确、直观、便于计算,其中静态回收期指标我国一直把它作为筛选项目的一个主要指标,但是由于静态指标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不进行复利计算,有可能导致对项目作出错误的评价。在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价指标中,最常用的是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根据《财富》杂志对500家大公司中的100家公司所作的投资项目评价指标运用的调查结果,内部收益率、净现值的使用位居榜首。但是,在传统的项目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中,无论是动态指标还是静态指标,都只将项目实际产生的效益和费用作为指标计算的依据,而没有将项目的外部成本作为企业的一项潜在费用加以考虑,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政府加大环保力度,将外部成本内部化,就有可能导致本来盈利的项目成为亏损的项目,依靠传统项目评价指标所作出的决策成为错误的决策。

二、建立财务评价绿色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和思路

项目财务评价是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分析预测项目的财务效益和费用,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评价指标,考虑拟建项目的赢利能力、清偿能力,据以判断项目的财务可行性。项目投资财务效益评价的结果是国家各级政府、银行贷款机构、各企事业单位及各类投资主体对投资项目进行审批决策的重要依据。但是现有的财务评价指标是从企业、投资主体或银行的角度来评价项目的可行性,考虑项目实际产生的效益和费用,而不考虑项目所产生的外部成本。但随着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必将对企业产生的负外部效应进行矫正,将外部成本内部化,由企业承担环境污染及污染治理的费用。所以,对于由项目产生的外部成本,虽然没有体现在项目的财务费用中,但有可能随着政府环保力度的加强,在项目运行中转化为企业的财务费用。因此,投资者在进行财务评价的过程中,有必要考虑环境污染及污染治理的费用,对项目的财务可行性进行评估。

与传统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相比,绿色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不仅要考虑项目的财务效益和费用,同时要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负外部效应,即对环境的污染所造成的外部成本考虑在内,作为企业的一项潜在费用,这样可以帮助投资者对项目的盈利性作出更为全面的评估,降低由于环境政策改变所造成的投资风险。此外,由于企业在环境污染的治理过程中有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收益,因此,绿色财务指标体系的建立需要考虑企业在污染治理过程中新创造的收益。应用绿色财务指标体系对项目的财务可行性进行分析,将企业可能发生的潜在成本及潜在收益考虑在内,将为投资者提供更为谨慎的评估结果,帮助投资者全面地评价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三、财务评价绿色指标体系的构建

按照是否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可以将财务评价绿色指标体系分为静态评价指标和动态评价指标。在考虑项目外部成本的情况下,绿色指标体系与传统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相比,体系结构并不发生变化,评价标准也不发生变化,但是各指标所代表的经济含义却不同于传统的财务评价指标。本文只讨论绿色财务内部收益率、绿色财务净现值以及绿色动态投资回收期等几个主要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其他指标在考虑项目的外部成本后,计算公式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

(一)绿色财务内部收益率(GFIRR)

公式(1)中:t——年份;n——寿命期或计算期;Cl,——现金流入量;CO——现金流出量;A——环境污染治理费用;B——污染治理过程中新创造的收益。公式(1)中的GFIRR即为绿色财务内部收益率,即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将项目的外部成本作为企业的内部成本来考虑,各年净现金流量累计之和为零时的折现率。用绿色财务内部收益率

与基准收益率进行比较,来判断项目的可行性。

(二)绿色财务净现值(GFNPV)

公式(2)中:i——指定的折现率;其他符号的经济意义与公式(1)一致。绿色财务净现值除了按一定的折现率,将方案寿命期内不同时点的净现金流量折现到基准年之外,同时将项目寿命期内每年所产生的负外部效应,也就是将环境污染的治理费用和污染治理所创造的效益考虑在内,按确定的折现率折现到基准年。

(三)绿色动态投资回收期(GT*)

绿色动态投资回收期是指在给定基准折现率i。下,用项目的净收益现值回收总投资所需要的时间,但计算项目每年的净现金流量必须考虑项目产生的负外部效应,也就是项目每年环境污染治理的费用和污染治理创造的收益。

令Dt=Clt-COt-At+t,式中符号所代表的经济意义与公式(1)一致,在考虑绿色动态投资回收期时,Dt为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则

GT*=(T0-1)+E/F

公式(3)中,To——累计折现值开始出现正值的年份;E——第(To-1)年累计折现值的绝对值;F——第To年净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四)环境污染治理费用和污染治理过程中创造收益的确定

财务评价绿色指标体系的应用,其难点就在于环境污染治理费用和污染治理过程中创造收益的确定。环境污染治理费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环境政策,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征收庇古税和实施排放量限制是我国政府改善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

庇古税是指政府对给环境造成污染的企业征税,用税收来弥补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之间的差距,以矫正企业的负外部效应。庇古税又称为排污收费,是世界各国在环境保护中最为通用的一种经济手段,是针对排污者向空气、土壤和水排放废弃物或产生噪声而征收的费用。排污收费是对生产过程的收费,收费数额取决于排放的污染物的数量、质量和对环境造成的损失。如果政府对企业征收庇古税,那么对企业而言,财务评价绿色指标体系中的环境污染治理费用就应该等于政府的排污收费,企业以纳税的方式支付了环境污染治理费用。同时,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存在污染治理过程中创造的收益,或者说创造的收益为零。

政府控制污染的另一种措施就是排放量限制,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限制企业向空气、土壤或水中排放废弃物或产生噪声不能超过某一标准,对于超过标准排放污染物的行为,应该追究排污者法律责任,即给予行政处罚。如果政府实施排放量限制,超标排放的代价将是企业无法承受的,企业排放的污染物不能高于限制标准。因此,企业必须将排放的污染物数量控制在标准之下,那么在财务评价绿色指标体系中的环境污染治理费用就应该是企业为了使排放的污染物在限制排放量以下而产生的额外支出,包括处理超标污染物所需的初始投资以及日常的运行费用。此外,对某些项目而言,在污染物治理的同时会产生额外的产品,变废为宝,从而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产生额外收益,此时,指标的计算必须将这部分收益考虑在内,在其他情况下,这一项取零。

可见,对企业而言环境污染治理费用和污染治理过程中创造的收益取决于政府可能采取的环境政策。政府采用何种措施矫正企业的负外部效应,决定着企业环境污染治理费用和污染治理过程中创造收益的高低,因此,正确把握政府未来的环境政策是确定这两个变量的关键所在。

四、财务评价绿色指标体系的优势

绿色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考虑了项目的财务效益和费用,同时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负外部效应,即对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外部成本考虑在内,作为企业的一项潜在费用来计算各评价指标。外部成本内部化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因此,一些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而在目前的环境政策下又处于监管真空的投资项目,应该采用财务评价绿色指标体系,以帮助投资者对项目的财务可行性作出更为全面的评估,避免因国家环境政策的改变而造成的经营风险。与传统的指标体系相比,投资项目财务评价绿色指标体系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新体系更能体现谨慎性原则,有利于降低项目的投资风险

社会因素、政治环境和经济状况的变化是项目经营风险的主要来源,财务评价绿色指标体系不仅考虑项目的财务效益和费用,同时将项目产生的外部成本作为一项潜在费用来考虑,对费用的发生内容和发生数额的估计更加充分,能够帮助投资者更为全面地了解项目的财务可行性。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是投资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在对项目未来的运行状况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分析其财务可行性,是项目决策的主要依据,财务评价绿色指标体系充分考虑了环境政策改变对项目财务可行性的影响,这样将有效避免由于国家环境政策的改变而造成的经营风险。

(二)新体系更具前瞻性

绿色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将项目产生的外部成本作为一项潜在费用来考虑,体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自然资源与环境,防治资源污染和生态恶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项战略性任务,随着我国政府环保力度的加强,必将对项目所造成的负外部效应进行矫正,由企业承担环境污染的治理费用,从而增加项目的运行成本,使用传统项目评价指标对项目的财务可行性进行分析就有可能导致投资者作出错误的决策。

五、结论

本文以绿色财务内部收益率、绿色财务净现值和绿色动态投资回收期为例讨论了项目财务评价绿色指标体系的构建,并就环境污染治理费川和污染治理过程中创造收益的确定,以及财务评价绿色指标体系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进行了论述。应用绿色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对项目的财务可行性进行分析,将项目产生的负外部效应作为项目可能发生的潜在费用考虑在内,能够帮助投资者更为全面的评价项目的财务可行性,降低由于政府环境政策改变所造成政策性风险。

参考文献:

[1]赵国杰,工程经济与项目评价[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2]姚玲珍,华锦阳,工程经济学[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4

[3]陈新春,黄江英,环境问题的外部效应及政策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3(5):18—19

[4]芦兵,对建设项目财务评价指标的分析[J]会计之友,2005(4):66—67

[5]贾小燕,对应用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指标的探讨[J],中国工程咨询,2006(3):32—33

财务综合评价指标 篇7

现在高校对财务和会计数据全面系统分析评价,一般采用“高等学校财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用该指标体系分析学校财力资源的配置状况,掌握学校财务的总体实力,分析和比较学校的办学效益,检查和监测学校的财务风险。“高等学校财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了以下38项指标,表1汇集了这些指标的类型和名称。人们一直在运用这套来源于经验的指标体系,但对该指标体系是否设置科学、是否有效并没有提出异议,亦没有相关论文来论证该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本文就想利用极大不相关法对这个来源于经验的指标体系从数据统计的角度来进行更深入的了解、检验,并通过实证方法验证其科学性和有效性,并为高校财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供科学的分析依据和合理优化意见,建立一套优化和改进的“高等学校财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使该体系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和完整。

2 指标体系的优化分析

在综合评价工作中,评价指标的选取、评价指标的分类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到综合评价的结论。本文从指标的选取和分类两个角度来分析研究了原“高等学校财务综合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并获得预想的研究结果,提出了优化建议。

2.1 指标分类

对指标的优化过程本文使用两个步骤来实现:聚类分析,在“高校财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38个指标中,既有正向指标,也有逆向指标,其中的逆向指标有B06,CO1,C02,C05,CO6,C07,C08,C09,C10,C11,C12共11个。

可以看出,在“发展潜力”这个指标类中,多数指标是逆向指标。功效系数转换公式为:

(1)正向指标处理公式:

(2)逆向指标处理公式:

式中,X:为各评价学校中某指标的原始值;X':为各评价学校中某指标的功效系数值。

由功效系数转换公式可以看出,对于正向指标,功效系数转化并不会影响各指标原始值的相关性,但对于逆向指标,功效系数转化将完全改变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原始值间的相关关系。

我们大致可以将高校财务评价指标划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基本反映了高校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包括A01,A02,A03,A04,A05,A06,A07,A08,B07,C01,C02,C03,C04,C05,C07,C08,C09,C1O共18个指标,这些指标在高校财务综合评价体系中起到了主导的作用;第二大类基本反映了高校的运行绩效,包括B01,B02,B03,B04,B05,B06,B08,B09,B10,B11,B12,B13,B14,B15,B16,B17,B18,C06,C11,C12共20个指标。对于第一大类,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两个小类:第一小类由指标A01,A02,A03,A04,A05,A06,A07,A08,B07,C03共10个指标组成,基本反映了高校的综合实力;第二小类由指标C01,C02,C04,C05,C07,C08,C09,C1O共8个指标组成,基本反映了高校的发展潜力。从38个指标的构成来看,第一大类的第一小类主要反映的是高校的收入或者说一定时期的支付能力,这些指标的显著特点是它们在高校之间一致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性,而且这种不平衡程度反映在高校的规模和知名度的差异,因而具有相当的延续性,这些指标来源于高校财务工作展开的基本因素,对评价结果会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我们也可以发现,这一层次的指标大多是同一总体(A01:总经费)的不同组成部分;第一大类的第二小类主要反映的是高校资产的负债情况和财务风险的承受能力,这些指标的显著特点是指标在不同学校之间具有较大的弹性;第二大类主要反映的是高校财务运行的成绩和效益,由于这些指标的特点是其原始值在各高校之间变化幅度小。其中,关于描述校办产业的比率性指标在聚类分析中全部归于第二大类之中,这说明校办产业的运行有其独有的企业性质的一面。

通过以上聚类分析,本文认为,C03(年末存款净余额)的性质实际反映了高校在下一财政年度可动用的资金资源,也反应了高校的支付能力,因而可以考虑并入高校综合实力这一类中;B07(教师人均科研经费)也是对学校实力的反映,将其归入高校综合实力这一类中也是可以给予考虑的:校办产业的运营基本服从于企业的运营性质,它的资产状况和盈利能力(B15,B16,B17,B18,Cll,C12)可以考虑单独分为一类。除以上三个方面以外,本文认为“高等学校财务综合评价体系”对指标的分类是比较合理的,而且其选用的指标之间的互补性也是比较好的。

2.2 指标的筛选优化

在综合评价工作中,经常遇到从总体中选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指标反应总体的问题。这里,本文将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即在既定的指标总体中,筛选掉那些不具代表性或代表性弱的指标。“高等学校财务综合评价体系”给出的指标就是本文讨论的指标总体,本文将该体系给出的分类作为既定分类来分析筛选指标。筛选指标有两种途径:一是从指标体系出发:另一种是从数据出发。本文是对“高等学校财务综合评价体系”指标体系的优化,在体系已经给出的前提下,这里采用后一种方法筛选指标,从而达到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的目标。

筛选指标的方法有很多,如条件广义方差极小、主成分法、极大不相关法等。这里,本文选用运筹学中的极大不相关法筛选指标。极大不相关法是建立在变量的相关矩阵基础之上,通过计算分析一个变量同余下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成为复相关系数)实现的。其计算过程如下:

首先计算指标的相关矩阵R,

其中i,j=1,2…P(p为同类中指标个数)。rij称为指标i与指标j的相关系数、它反映了两指标的线性相关程度。一个指标与余下的指标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即复相关系数,通常记为ρi。

ρi的计算方法是:先将R分块。将R中的第i行、第i列经过置换,放在矩阵的最后一行,最后一列,此时:

于是ρi2的计算公式是:

算得ρ12…ρP2后,其中值最大的一个,表示它与其余变量相关性最大,指定临界值D之后,当ρi2>D时,就可以删去指标i.

对“综合实力”的指标A01-AOS计算每一个与其余七个指标的复相关系数如下:ρ1=1,ρ2=1,ρ3=1,ρ4=0.967628993,ρ5=0.955056248,ρ6=0.799263453,ρ7=0.812672248,ρ8=0.969757687。

选择D=0.98,则可删去指标为A01或A02或A03分别删去A01,A02和A03

再计算剩余七个指标的复相关系数结果如下:

删去A01:ρ2=0.928365186,ρ3=0.979849324,ρ4=0.967665617,ρ5=0.955062458,ρ6=0.799291093,ρ7=0.812672248,ρ8=0.969757687。

删去A02:ρ1=0.976371416,ρ3=0.981465614,ρ4=0.967665617,ρ5=0.955062458,ρ6=0.799291093,ρ7=0.812672248,ρ8=0.969757687。

删去A03:ρ1=0.995807238,ρ3=0.988541327,ρ4=0.967665617,ρ5=0.955062458,ρ6=0.799291093,ρ7=0.812687665,ρ8=0.969694272。

为了保留尽量多的指标,防止删去一个指标后又存在复相关系数大于0.98的指标导致继续删除指标,本文建议删去A01,保留后7个指标作为综合实力的指标构成。实际上,在指标涵义上,存在A01=A02+A03,因而产生了原始的八个指标出现ρ1=1,ρ2=1,ρ3=1的情况。

对“运行绩效”的指标B01-B18计算每一个与其余17个指标的复相关系数

如下:ρ1=0.754631276,ρ2=0.94631681,ρ3=0.920865192,ρ4=0.863840597,ρ5=0.829746242,ρ6=0.653699932,ρ7=0.670084356,ρ8=0.574195431,ρ9=0.500744523,ρ10=0.796285904,ρ11=0.763671747,ρ12=0.665560014,ρ13=0.486011765,ρ14=0.361941642,ρ15=0.809546012,ρ16=0.501802132,ρ17=0.810936645,ρ18=0.655427708。

不用删除指标。

对“发展潜力”的指标C01-C12计算每一个与其余11个指标的复相关系数

如下:ρ1=0.903818921,ρ2=0.957251033,ρ3=0.909787537,ρ4=0.902805222,ρ5=0.658956169,ρ6=0.409866289,ρ7=0.642557152,ρ8=0.879829177,ρ9=0.774842319,ρ10=0.931836458,ρ11=0.712253409,ρ12=0.477932496。

不用删除指标。

通过对指标体系的极大不相关检验分析,本文认为“高等学校财务综合评价体系”对指标的选取是比较适当的,指标之间基本不存在过渡重复反映相同信息的情况,所选的指标至少是全面并且有效地进行高校财务评价的合理集合。

3 评价优化结果

使用2009年教育部部属71所高校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等学校财务综合评价体系”对指标的选取和分类是比较适当的,其选择的指标都恰当地放映了高等学校财务运行的一个方面,而且指标所反映的信息实现了较好的互补。然而,通过使用2009年教育部部属71所高校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发现“高等学校财务综合评价体系”还有待进一步改进,该体系在指标的分类和选取上仍存在以下需要改善的地方:

(1)删除A01(总经费);(2)将C03(年末存款净余额)并入高校综合实力中;(3)校办产业的运营基本服从于企业的运营性质,它的资产状况和盈利能力__(B15,816,817,B18,C11,C12)单独分为一类,可称为“校办产业”类。

优化后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数据统计理论方法和实证研究校验,更加科学、合理、有效。

新指标体系用来分析评价学校财力资源的配置状况,学校财务的总体实力,以及学校的办学效益,检查和监测学校的财务风险等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摘要:本文对现有高等学校财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分析、评价,选用运筹学中的极大不相关法筛选指标并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

关键词:财务综合评价指标,优化,评价

参考文献

[1]张素琴.高等学校财务综合评价体系的再研究[J].统计与预测,2004.

财务综合评价指标 篇8

今日的中国传媒业正在产业化的趋势下不断发展:一方面, 新的纸媒体和广电媒体新栏目大量出现, 各类报纸、杂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大城市的报亭书摊;另一方面, 传媒业在股市迅速形成强势板块, 这些媒介组织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的规模化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2001年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 传播与文化产业被定为上市公司13个基本产业分类之一, 传媒业终于在新的行业划分中占有一席之地。值得注意的是, 随着中国加入WTO, 媒介产业正越来越受到资本行业的关注和重视, 国内产业界已经或正在寻求与媒介联手的最佳方式与途径, 国际大型媒介集团也伺机着陆中国媒介市场, 中国传媒业将面临产业化和国际传媒“大鳄”的双重挑战。在此背景之下, 本文作者通过SPSS统计软件, 主要采用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对15家中国境内上市的传媒公司的主要财务指标进行系统分析, 由此来了解中国传媒企业的经营绩效, 最后对这15家企业进行绩效排名并对重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

二、研究设计

(一)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本文在指标的选取上参考了传统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 从以下4个方面选取指标:

(1) 偿债能力指标。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客观要求公司以一定比例负债经营。它一般根据股本的机会成本与借贷资金成本的比值来确定最适度的借贷杠杆规模。偿债能力指标反映了企业负债的风险水平和可续经营的能力, 是衡量企业经营风险的必备指标。本文选取的指标为:资产负债率X1、流动比率X2和速动比率X3。由于上述三个指标均为适度指标, 而对于适度指标, 应首先确定适度值k, 然后再按公式 (Y=1/[X-K]) 将其正向化。这个公式的转换原理是:反映了适度指标的实际值与其适度值之间的偏差。偏差越大, 说明实际值离适度值越远, 也就越不好。所以Y是一个逆向指标, 对之求倒数就可把适度指标转换成正向指标。为了便于理解, 本文所采取的是在无量纲处理方法中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 即借助模糊数学中隶属函数的概念, 以定量指标所使用的评分值中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为标准, 对适度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适度指标类模糊量化模型用于处理适度指标类数据。该类指标以适中为最好, 数值过大或过小都不好。适度指标类的模糊量化模型为:

其中:xjmod为第j项评价指标的最适度值;Rj为第j项评价指标无量纲化处理后的评价值;xj为第j项评价指标的原始评分值;xjmax为对第j项评价指标评价时, 采用的评分值中的最大值;xjmin为对第j项评价指标评价时, 采用的评分值中的最小值。 (2) 经营效率指标。经营效率反映的是公司运营中资本运作的效率问题, 经营效率指标衡量管理者如何以最小的资产 (现金流) 获取最大的回报。本文选取的指标为:存货周转率X4、总资产周转率X5和应收账款周转率X6。 (3) 盈利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是指公司的获利能力。它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反映了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的产生的利润水平。它是衡量企业收益与资本回报的核心指标。本文选取了净利润率X7、净资产收益率X8和每股收益X9。 (4) 成长性指标。股份有限公司成长的基础是公司获利能力, 其根本目标是股东价值最大化。公司在成长性方面的表现, 直接关系到企业持续增长的目标以及股价的市场表现。本文选取的指标为主营收入增长率X10、净利润增长率X11和总资产增长率X12。

(二)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本文选取了2008年在沪、深两市已上市的15家传播与文化类公司为研究样本。

所选的15家上市公司分别为:1赛地传媒、2华闻传媒、3中信国安、4电光传媒、5天威视讯、6歌华有线、7中视传媒、8北巴传媒、9时代出版、10中卫国脉、11交大南洋、12广电网络、13东方明珠、14博瑞传播、15出版传播。所需数据主要参考了这15家传播与文化类公司的年度报表,

(三)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了如下分析方法:

(1) 聚类分析法。聚类分析是根据“物以类聚”的道理, 对样品或指标进行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讨论的对象是大量的样品, 要求能合理地按各自的特性来进行合理的分类, 没有任何模式可供参考或依循, 即是在没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进行的。基本思想是根据事物本身的特性研究个体分类的方法。聚类原则是同一类中的个体有较大的相似性, 不同类中的个体差异很大。本文采用层次聚类法, 在聚类分析的开始, 每个样本自成一类;然后, 按照某种方法度量所有样本之间的亲疏程度, 并把最相似的样本首先聚成一小类;接下来, 度量剩余的样本和小类间的亲疏程度, 并将当前最接近的样本或小类再聚成一类;再接下来, 再度量剩余的样本和小类间的亲疏程度, 并将当前最接近的样本或小类再聚成一类;如此反复, 直到所有样本聚成一类为止。 (2) 判别分析法。判别分析是根据表明事物特点的变量值和它们所属的类, 求出判别函数。根据判别函数对未知所属类别的事物进行分类的一种分析方法。在聚类分析中一般人们事先并不知道或一定要明确应该分成几类, 完全根据数据来确定。而在判别分析中, 至少有一个已经明确知道类别的“训练样本”, 利用这个数据, 就可以建立判别准则, 并通过预测变量为未知类别的观测值进行判别。本文主要是通过判别分析, 来检验聚类分析对上市公司分类的结果。 (3) 因子分析法。因子分析是一种在研究多种财务指标体系相关性的基础上, 用较少的指标来替代原来较多的数据。但是可靠性仍然有保证。设函数P=f (X1, X2, …, Xn) , P为公司财务报表评价综合得分, X1, X2, …, Xn为企业的财务指标数据。从统计数据中得到函数f中的参数值。作为应用, 将某企业的财务指标X1, X2, …, Xn代入, 得出其S值来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可以通过因素分析的主因素分析方法确定X1, X2, …, Xn中哪些指标是主要的, 且重要的程度是多少, 即每个财务指标的权重。这样可以在统计基础上得到评价公司财务状况的模型。最后, 对模型进行回归检验。创建模型的原理如下:设原始变量:X1, X2, X3, …, Xm;主成份:F1, F2, F3, …, Fn;则各因素与原始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

写成矩阵形式为:X=BF+E, 其值X为原始变量, 向量B为公因素, 负荷系数矩阵Z为公因素向量, E为残差向量。因素分析的任务就是求出公因素负荷系数和残差。如果残差E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数学模型变为X=BZ。如果Z中各分量之间彼此不相关, 形成特殊形式的因素分析.称为主成份分析。主成份分析的目的是把系数矩阵R求出。因素分析的一个重要目的还在于对原始变量进行分门别类的综合评价。如果因素分析结果保证了因素之间的正交性 (不相关) 但对因素不易命名, 还可以通过对因素模型的旋转变换使公因素负荷系数向更大 (向1) 或更小 (向0) 方向变化, 使得对公因素的命名和解释变得更加容易。进行正交变换可以保证变换后各因素仍正交, 这是比较理想的情况。如果经过正交变换后对公因素仍然不易解释, 也可以进行斜交旋转, 或许可以得到比较容易解释的结果。因素分析的基本步骤:设样本数为n。选取的财务指标数为X, 则由样本原始数据可得矩阵X0;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标准化矩阵X;计算相关系数矩阵B;计算特征值与特征向量;计算主因素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 确定主因素个数;计算主因素载荷, 解释主因素;构造企业财务综合评分模型。

a.Convergence achieved due to no or small change in cluster centers.The maximum absolute coordinate change for any center is.000.The current iteration is 2.The minimum distance between initial centers is.805.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 聚类分析

首先用聚类将公司分类, 然后判别检验结果。

(1) 按照偿债能力指标分类, 结果如 (表1) 、 (表2) 和 (表3) 所示。 (表1) 是SPSS指定的初始类中心点。由于需要快速聚类成4类, 因此指定了四个初始类中心点。 (表2) 是快速聚类分析的迭代历史过程表。可以看出总共进行了两次迭代:第一次迭代后形成的类中心点和初始类中心点的距离 (Change in Cluster Centers) 分别为:0.239、0.187、0.111、0.305;第二次迭代后类中心点没有发生变化或变化很小, 距离为0.000。快速聚类分析经过两次迭代即完成。 (表3) 是说明快速聚类分析后的各个类包含样本的情况, 由此可知, 按照偿债能力分为四类:4、8、10、12为第一类, 偿债能力最高;5、11为第二类, 偿债能力较高;2、6、13、14、15为第三类, 偿债能力一般;1、3、7、9为第四类, 偿债能力较低。

(2) 按照经营效率指标分类, 结果如 (表4) 所示。由此可知, 按照经营效率指标分为四类:5、6为第一类, 经营效率最高;8为第二类, 经营效率较高;4、10、12、13为第三类, 经营效率一般;1、2、3、7、9、11、14、15为第四类, 经营效率较低。

(3) 按照盈利能力指标分类, SPSS软件分类结果如 (表5) 所示。由此可知, 按照盈利能力指标分为四类:6、13为第一类, 盈利能力最高;10、14为第二类, 盈利能力较高;3、5、15为第三类, 盈利能力一般;1、2、4、7、8、9、11、12为第四类, 盈利能力较低。

(4) 按照成长性指标分类, SPSS软件分类结果如 (表6) 所示。由此可知, 按照成长性指标分为四类:4为第一类, 成长潜力最高;12为第二类, 成长潜力较高;2为第三类, 成长潜力一般;1、3、5、6、7、8、9、10、11、13、14、15为第四类, 成长潜力较低。

(5) 判别分析。通过判别分析得出的分类结果, 与以上根据聚类分析的结果相符, 在这就不列表表示了。根据以上SPSS软件的分析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如 (表7) 所示。可以看出我国传播与文化类上市公司的成长能力即可持续发展能力普遍较低, 偿债能力普遍较强, 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 因子分析

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这15家上市公司进行综合排名。 (1) 提取公因子。从 (表8) 中可知, 前四个特征根的方差贡献率达到71.355%, 可提取前四个因子, 即用这四个因子代替原来的12个指标, 基本上可以反映原始信息。 (2) 公共因子命名解释。用最大方差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 得到了旋转后的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 (见表9) 。因子旋转前后累计方差并没有改变, 也就是没有影响到原有变量的共同度, 但却重新分配了各个因子解释原有变量的方差, 改变了因子的方差贡献率, 使得因子便于解释。由 (表9) 可知, 第一个公因子主要由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决定, 代表了企业的偿债能力;第二个公因子主要由总资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决定, 代表了企业的经营效率;第三个公因子主要由总资产增长率、主营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决定, 代表了企业的成长性;第四个公因子主要由净资产收益率决定, 代表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3) 因子得分。通过SPSS相关程序处理, 得到了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见表10) , 就可以将标准化变换后的数据带入因子得分函数, 从而得到每个企业的因子得分。 (4) 确定公共因子的权重。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代表该因子的“信息含量”, 为使各权重系数之和为1, 因此, 根据 (表8) 中因子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 确定公共因子的权重:W1=20.649/71.355=0.289;W2=20.450/71.355=0.287;W3=16.235/71.355=0.228;W4=14.021/71.355=0.196。最终得到业绩评价的总指标:S=0.289*F1+0.287*F2+0.228*F3+0.196*F4。 (5) 根据各公司业绩总指标值进行排名。根据公式可以得到这15家上市公司在各个方面的排名, 如 (表11) 所示。

四、结论

本文对15家传播与文化类上市公司财务指标进行了分析并进行综合排名, 了解到博瑞传播、东方明珠以及歌华有线综合实力较强并具有较好的经营业绩。 (1) 博瑞传播公司的短期估值较高, 但长期潜力依然很大。商业印刷和广告业务是公司未来几年业绩的主要增长点。公司印刷厂在规模与设备先进性上都具有核心竞争力。现有报纸印刷轮转设备总计达到100万张/小时的生产能力, 其中彩印能力尤为突出。预计2009年印刷业务收入为3.7亿。公司是《成都商报》的首席广告代理, 而《成都商报》目前日均发行量60万份, 在成都市取消了对报纸扩版的政策限制后, 商报可通过扩版来增加广告收入, 预计《成都商报》广告收入年增长率有望保持15%。而且公司目前只代理商报30%的广告业务, 未来有可能进一步提高代理比例。 (2) 东方明珠拥有大股东全力支持。其大股东上海文广集团是位列中央电视台之后的全国第二大传媒集团, 大股东已明确表示集团有好项目, 要让东方明珠参与;在集团内进一步整合资源, 避免低水平的竞争和消耗。公开增发所投项目提升公司长期投资价值。公司将公开发行不超过8000万股, 所募集资金将主要投向东方有线网络、太原有线电视网络、上海地铁电视开发项目等六个项目。作者认为这将进一步整合上海文广集团的媒体资源, 壮大自身实力。其中, 增持东方有线网络和太原有线网络将随数字电视用户规模的上升, 对ARPU值 (每个用户每月收入) 和公司业绩的提升贡献将非常大。上海计划到2012年建成13条轨道交通线, 使得60%左右的出行人口 (800万人) 通过轨道交通出行。公司正是在此背景下, 投资2亿元拟与上海申通地铁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 建设上海轨道交通全网络下车厢、站台、站厅的电视媒体平台。地铁轨道经营垄断特征明显, 作为户外媒体, 有望受益于世博会的召开, 业内人士普遍看好此项业务未来的发展前景。 (3) 歌华有线未来发展因素趋好:一是强大的政府支持:歌华有线目前已经被北京市政府确立为北京市文化信息产业的龙头企业, 为公司未来两年的数字电视平移争取更多优惠政策奠定了基础, 已经落实了2004年至2008年所得税全免。二是北京市场文化娱乐消费进入高速增长期:2006年北京人均GDP为6210美元, 按照国际经验数据, 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 文化娱乐消费市场将进入高速增长阶段。三是内生性增长:公司数字电视整体平移进展顺利, 目前数字电视用户已超过40万, 公司目标到年底预计发展100万户, 2008年底发展150至200万户。同时公司在06年对董事会和管理层进行了换届, 其管理团队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并大量引入了独立董事, 优化了公司治理结构, 大幅提升了经营管理效率。歌华目前还联合产业链上下游来共同推广高清数字电视, 而通过基本收视费的提价和针对高端消费人群的付费频道收费的增加, 将极大提升公司的收入。四是外生性增长:外生价值的增长则可能来自于大股东的资产注入, 以及奥运建设带给公司的额外受益等。

参考文献

[1]薛薇:《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2]张芯:《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3]朱丽莉、王怀明:《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因子分析》,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4]刘秀芹:《因子分析法在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9期。

[5]Bernardin HJ.Performannce appraisal- assessinghuman behavior at work.Kent publishing.1996.

财务综合评价指标 篇9

关键词:财务报表,财务分析

一、财务分析的意义

众所周知,企业财务的目标是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要实现这一财务目标,则要求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均以盈利为目的,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要围绕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展开,而财务分析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财务分析是通过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进行计算,通过指标的大小和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对企业相对应的四种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及时发现企业财务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投资者可以避免投资损失;对于企业管理者则可以及时解决问题,采用正确的策略来提高企业利润。

二、行业背景和公司介绍

我国的经济在最近几年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各种行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人均收入不断增长,在十几年前,汽车对于大部分国人而言还是稀有商品,但是现在,已经成为了各家各户的必备品之一,从我国的汽车保有量数据的变化,就能窥探出我国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2014年底,我国的汽车保有量数据为1.54亿辆,到了2015年度,这一数据增加到了1.72亿辆,同比增长了11%。由此可见我国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但是汽车对我国消费者而言属于一次性投入,而且汽车具有一定的使用年限,较为耐用,消费者不会频繁购置新车,但是由于汽车需要保养和维修,因此消费者经常需要购买汽车零部件。这就促进了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高速发展,不仅如此,全球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全球化,也使得我国的汽车零部件行业不断的扩大海外市场,增加出口,在这种情况下,就导致了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速度整体高于我国汽车行业发展速度。

宁波华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一家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和销售企业,该公司原为宁波华翔电子有限公司,2001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5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是我国一家规模较大的以生产汽车零部件为主的上市公司。因此,本文选取该公司相关财务报表数据,对其进行财务分析。

三、公司财务报表

四、企业财务分析

(一)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通过观察宁波华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可知,企业在2015年的营业收入为98.1亿元,比2014年度的87.1亿元增长了12.59%。虽然营业收入大幅增长,但是企业2015年度净利润仅为4.16亿元,比2014年度的7.21亿元减少了42.3%。2015年企业净利润比2014年度下降了3.05亿元,净利润率由2014年的6.02%降低至1.64%,总资产报酬率2015年实现1.68%,与去年的总资产报酬率相比下降了5.01%。2015年净利润率和总资产报酬率都有明显降低的趋势。说明该公司盈利能力下降,风险程度较高,受到国家经济波动的影响大。

而华翔公司盈利能力降低的原因是由于2015年国内车辆销售下降,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之下,华翔公司的汽车零部件销量也大幅度减少,进而导致了企业的利润出现了下降。不仅如此,在2015年度,华翔公司的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虽然公司及时采取了相关的补救措施,积极对存在质量问题的零部件进行免费维修和更换,并研发新产品投入生产进行替代,但是企业的形象依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失,导致了销售业绩的下滑。汽车零部件行业所主要面对的客户是企业客户,而非终端消费者,因此华翔公司的客户非常集中,表现为客户数量少,但是采购量却非常大。这就导致华翔公司对大客户的依赖程度十分高,一旦大客户出现问题,不再大量采购,就会对华翔公司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而汽车行业受宏观经济周期影响比较大,因此风险程度较高,华翔公司若想要提高营业收入,应保持一定程度销售规模,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控制成本费用水平,提升知名度和产品质量,尽量稳定其销售量,拥有较稳定的客户源,拓展其销售渠道。

(二)企业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分析,是指通过计算相关的营运能力指标,通过对指标数据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原因进行分析,来研究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与效益的过程。

通过之前分析的盈利能力,说明公司在2015年的销售数量虽有一定的下降,但后期的销售数量的提升,使得2015年华翔企业的销售额为80.4亿元,还同比增长11.2亿元,存货余额也保持稳定。华翔公司的存货周转率在2014年度为6.08次,2015年度小幅增长至6.1次,存货周转率的上升趋势,表明公司存货的储存适当,能够使生产和产品的销售处于平稳状态,说明了企业合理的存贷结构和优质的质量。合理的结构保证生产和销售任务能够顺利地进行,优质的质量使产品有效地流动,从而达到提高存货周转率的目标。

华翔公司的固定资产周转率从2014年度的5.95次下降到2015年度的5.68次,降幅为0.27%。华翔公司固定资产周转率的下降,说明其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较差,存在闲置的固定资产,没有发挥固定资产的全部价值来为企业创造利润。

华翔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从2014年度的1.11次下降到2015年度的1.03次,降幅为0.08%,总资产周转率的下降说明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不佳。

(三)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华翔公司在2015年度的负债总额为48亿,比2014年度的37亿增加了11亿,其中大部分增长来自于流动负债的增长。但是华翔公司2015年度流动资产却较2014年度没有较大的增长,导致企业在2015年度的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双双下降。企业的流动比率从2014年度的1.44下降到2015年度的1.33,降幅为0.11%;速动比率从2014年度的1.03降低到2015年度的0.98,降幅为0.04%。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的下降,说明华翔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在2015年度出现了下降。

另一方面,在2015年度,华翔公司的应收账款为18.07亿元,同比增加了4亿左右,而应收账款周转率就是依据销售额和应收账款额计算的,应收账款的增加导致周转率的下降。华翔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从2014年度的6.73降低到2015年度的6.1,降幅为0.63%,这说明华翔公司在2015年度产生的应收账款较多,同时回收速度也出现了下降,容易产生坏账风险,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和偿债能力。华翔公司的应收账款主要来自于企业的赊销业务,赊账销售能在短时间内是销售额增长,会有坏账的可能性,管理者要控制好两者的平衡,从中获得较高的利润。

资产负债率是企业全部负债与全部资产的比值,反映了企业的整体负债水平,是用以评价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资产负债率水平,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通常的资产负债率在40%~60%之间,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可以使企业动用更高的财务杠杆去撬动收益,但财务风险也随之增高,企业管理者所要做的,就是在利润与风险中寻得平衡点。华翔公司2015年的资产负债率指标比2014年的数值指标更接近50%,表明企业更好的利用财务杠杆,能够利用现有资本投资,获得较多的生产资产,扩大筹划管理的规模,得到更多的投资利润。

(四)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在上表中,发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与2014年相比,下降了6.9%,而总资产的增长率反而有上升的趋势。一般来说,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加是与总资产相应增加的,而该公司在2015年度总资产增长率为22.52%,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只有12.59%,两者的指标相差较大。2015年的经营的发展速度减慢,导致数据的显著下降。而总资产增长率的增长会受到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两方面的影响。虽然在2015年度,华翔公司的总资产增长率达到了22.52%,比2014年度的21.53%有所增加,但其增加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企业营业收入的增加,而是负债的增加,因此这种增加并不是一种好的增加。2015年,华翔公司的净资产增长率出现了极大的变化,由2014年的51.30%转变为-42.31%,主要是因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重大失误,导致出现产品质量的问题,致使宁波华翔公司的信誉度下降,销量下降。还有因为近年来,环保、节能减排意思的增强,车辆销售量也受到了影响,导致车辆零部件的销售也有所下降。

五、财务分析总结

2015年宁波华翔公司整体经营有明显的下滑表现,实现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59%,营业利润同比下降29.49%,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6.37%,实现净利润同比下降42.31%,三大利润百分比的下降表明企业整体业绩出现一定幅度下滑,企业品牌竞争力减弱,针对以上不足之处需要做出企业策略调整。

提高宁波华翔企业的盈利能力,提高利润率,而单单增加销售量是不够的,还应提升商品的价值,提高研发能力,开发自主品牌,提高品牌的自主创新能力;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壮大以及国际化步伐的加快,精英人才奖成为企业在产业转型升级中所必须的关键因素,提升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成本控制能力等。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节约资源要求的加大,积极增加自然纤维和碳纤维的项目投资。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能力,强化汽车电子技术,进一步加速智能汽车的发展和新材料的研发能力。

2015年,宁波华翔企业由于出现翔产品质量问题,企业形象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失,导致销量大幅下降,整体业绩不佳。而且,企业由于议价能力较差,产品过多的通过赊销,虽然短期使企业销售量提升,销售利润也随之增加,但是却给企业埋下了坏账损失的风险。因此,华翔公司应当加强和改善应收账款管理,不能仅仅集中于眼前的利润,还要树立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现代发展目标,将应收账款比率控制在安全范围内,确保企业正常运行,控制赊销风险。提升资产周转率,使存货和流动资产的利用率提高,利用闲置资产,进行投资性活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财务综合评价指标 篇10

安徽华信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由叶简明创立,十余年来,在叶简明的带领下,华信人团结一心、风雨同舟,始终以保障和服务国家能源安全与发展为己任,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以贸易带动经济、经济带动人才,成功进入能源全球贸易商行列。近年来,紧随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华信国际加快实施战略转型,着力打造能源产业投资与金融服务协调共进的国际投行,推动了企业持续快速发展。2014年公司营业收入超2200亿元,进入《财富》世界500强和世界品牌500强,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企业,连续四年获得中国十大慈善企业称号。

华信国际是一家能源企业,目前在我国,能源领域企业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但是也有一些新能源产品的推出,例如太阳能、风能、天然气、页岩气等等,目前都处于高速发展当中,随着全球对能源需求越来越大,能源危机的临近,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被开发和研究出来,这对华信国际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目前我国的能源领域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因此就我国而言,同业竞争不是特别激烈,但是并不是不存在竞争,在一些能源企业较多的地区,仍然存在较为激烈的竞争,但是总体而言,竞争不是很激烈。但是,在国际市场上,能源企业数量十分庞大,竞争十分激烈。

二、财务分析

(一)资产负债表分析

上表是华信国际2013~2015年度资产负债表分析,从数据上看,企业2015年度的总资产比上年增加77.59%,从303666万元增长至539306万元,增长235640万元。负债总额比上年增长634.14%,其中主要是流动负债的增长,因此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构成较大压力。

(二)利润表分析

上表是企业2013~2015年度利润表分析,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到企业2015年度营业收入比2014年度增加了47%,从2014年度的541760万元增长到2015年度的798333万元,增长256573万元,同时,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投资收益从2014年度1223万元增长到2015年度的16003万元,增长14780万元,增幅1208.50%,增长达到12倍,而营业外收入从2014年度的419万元增长到2015年度的2352万元,增长1933万元,增幅达到461.33%,同时,2014年度净利润为10557万元,而2015年度净利润为19423万元,比2014年度增长8866万元,增长83.98%。

(三)现金流量表分析

上表是企业2013~2015年度现金流量表分析,可以看到,企业2015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较2014年下降104.03%,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增长94.64%,但是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却下降22207.48%,导致2015年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出现了下降,下降105.06%。而且经营活动现金流下降,说明企业主营业务业绩不佳。

三、盈利能力分析

上表是华信国际最近三年的盈利能力指标,可以看到,在2015年度,华信国际盈利能力指标比往年要好一些。以净资产收益率为例,2015年度为5.46%,而2013和2014年度仅为1.69%和3.95%。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华信国际在最近三年间的主营业务成本率几乎无太大变化,这说明华信国际的盈利增长并不是主要来自于成本控制。事实上,华信国际只是一家民营能源企业,规模相对于国有大型企业以及众多的跨国能源巨头而言还是比较小,这些大型能源企业是华信国际的主要供应商,这些能源企业由于资金规模庞大,占据着大量的市场,具备一定的市场支配地位,有时候甚至具有一定的垄断市场能力,因此议价能力较强。而采购成本又是华信公司成本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无法有效降低采购成本,是导致华信国际主营业务成本率始终居高不下的原因。

同时可以看到,2015年度的主营利润比重比2014年减少许多,而非主营却增加很多,这说明华信国际2015年度利润增长主要来自非主营业务。

华信国际面临的新进入者的威胁十分的小,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未来可能有更多的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能源领域,值得华信国际警惕。这就要求华信国际在未来立足于主营业务利润的增长,将主营业务做好、做强,以应对未来可能的竞争,保持盈利的持续性,依靠非主营利润的增长只能是暂时的。

(一)偿债能力分析

2015年度华信国际的短期偿债能力有所下降,流动比率从2013年和2014年的6.76%和7.34%,下降为2015年度的1.72%,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也出现了下降,分别是1.71%和4.99%%。从资产负债率来看,2015年度升高至了42.89%,因此长期偿债能力也在下降。因此,总体而言,企业的偿债能力是在下降的。

目前我国的政治环境稳定,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国家政策也对民营企业和能源企业予以支持。最近一些年来,政府对于能源领域越来越关注,相关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而且我国已经加入W T O,并且与其他很多国家签署了自贸协定,最近还在推行一带一路经济带政策,为企业走向海外市场提供了机遇。

在我国的经济趋势发展良好,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华信国际在最近几年间加快了发展速度,进行了许多投资活动,新建了许多工厂,并走向海外市场。在这个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银行贷款和商业贷款,这是造成华信国际资产负债率在2015年度升高的主要原因。

(二)营运能力分析

上表是企业最近三年的营运能力指标,从中可以看出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在降低,2015年度降低至4.3次,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在加长,2015年度达到了83.71天,这说明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较慢,催收能力不强,存在坏账风险。

华信国际2015年度的存货周转率为51.58次,比2014和2103年度有大幅度的增长,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也呈现增长态势。

华信国际存货周转率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我国消费者对于民族企业呈现支持的态度,尤其是品质优良的民族企业,而且我国消费者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华信国际立足于本土,了解我国消费者实际需求,因此能提供更多的本地化服务,为扩大销售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不仅如此,华信国际在生产和经营当中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每年都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研发新技术和新工艺,争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公司拥有众多的高学历研发人员,并拥有许多专业技术人员,为公司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因此华信国际的产品质量在不断提高,并且物美价廉,在市场上比较受欢迎,存货周转速度较快,不存在库存积压现象。

(三)发展能力分析

上表是企业最近三年的发展能力指标,从中可以看到,仅有净利润增长率在2015年度出现了降低,但依然有83.98%,并不算很低,其他指标都在上升,因此综合来看,未来发展能力不错。

华信国际作为一家本土民营企业,对于本土消费者的需求十分了解,可以推出一些满足本土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并提供更多的具有特色的本地化服务。而且,我国消费者对于民族企业产品也越来越支持,这是华信国际所具备的优势。另一方面,华信国际拥有众多的高学历人才,众多的专业技术人员,为企业的研发和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提高了企业的研发能力,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这也是华信国际所具备的优势。

但是,华信国际仅仅是一家民营企业,相比于国内很多的大型国有能源企业,例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延长石油等企业来讲,不仅资金规模较小,在技术实力、科研实力、销售实力等各方面都比较落后,而且相比较而言,很多消费者都比较相信大品牌,相信具备一定品牌知名度的品牌,中石油、中石化经常参与社会活动,履行社会责任,知名度高,而华信国际在普通消费者当中的知名度就比较低,这些都是企业的劣势。

我国正在积极推进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建设,与许多国家和地区进行经济上的合作,加入W T O,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实施出口退税,降低关税,建立自由贸易区,保税服务器等众多措施,为华信国际走向海外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综合评价和预测

综合全文可知,华信国际在2015年度营业收入比2014年度增加了47%,从2014年度的541760万元增长到2015年度的798333万元,增长256573万元,同时,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投资收益从2014年度1223万元增长到2015年度的16003万元,增长14780万元,增幅1208.50%,增长达到12倍,而营业外收入从2014年度的419万元增长到2015年度的2352万元,增长1933万元,增幅达到461.33%,在这种情况下,华信国际2015年度净利润较上一年度出现了增长,2014年度净利润为10557万元,而2015年度净利润为19423万元,比2014年度增长8866万元,增长83.98%。

从盈利能力方面来看,企业盈利能力在2015年度出现了增长,预计还能继续保持这个趋势;

从偿债能力方面来看,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都在降低,但是资产负债率并不算特别高,如果企业未来将短期债务变为长期债务,缓解短期偿债压力,那么短期偿债能力就会增加,长期偿债能力有所下降;

从营运能力来看,企业应收账款回收周期过长,因此预计未来有可能产生大额坏账损失,企业应当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控制应收账款水平,加强催收工作,防范坏账风险;

财务综合评价指标 篇11

关键词经营敏捷性;评价指标;模糊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 F406 文献标识码:A

1 企业经营的敏捷性

企业经营要具备敏捷性.所谓敏捷,主要意思是:行动迅速而协调、有柔性;头脑聪明、敏锐,能迅速思考,作出推断;灵活、活泼.一个具有经营敏捷性的企业才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才能够根据市场变化迅速完成必要的自我调整,敏捷而灵活的企业还能主动寻找新的市场机遇,具有创新能力.

美国敏捷论坛(Agility Forum)关于企业经营敏捷性的解释是:敏捷可以与产品的生命周期联系在一起,表示快速;敏捷可以与大批量定制生产联系在一起,表示适应性;也可以与动态联盟联系在一起,表示畅通的供应链和各种方式的联系;敏捷可以和企业重组联系在一起,表示生产过程的不断改进;敏捷可以和一个具有自学习、自调整能力的组织形式联系在一起,表示一系列的职业培训和教育;敏捷可以和精益生产联系在一起,表示更高的资源利用率.作为一个描述性的单词,企业经营敏捷性似乎可以通过它的字面意义和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联系在一起.对一个企业而言,经营敏捷性意指企业在一个不断变化、不可预见的环境中,能够驾驭变化,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从而快速、灵敏、有效、积极地响应市场变动、满足顾客需求,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的能力;企业经营敏捷性也意味着企业能以快速、低耗的方式完成任何必须的调整;企业经营敏捷性还意味着开拓、创新能力,企业应能够不断开拓创新来引导市场、赢得顾客.

企业经营敏捷性往往不够.企业普遍存在着经营管理不善、僵化等现象.大多数企业以不变应万变,简单地随其自然,企业经营管理无法适时进行调整与变革,企业对外部环境反应迟缓,一旦环境发生变化,企业管理就整体失效,企业因而迅速走向衰亡.因此,企业应加强经营敏捷性的训练与培养,构建一个具备市场反应程度、企业组织柔性、企业管理适应性与企业文化创新性、企业经营业绩等特点的企业经营管理方式,以增强企业活力.本文运用模糊评价的方法,构建评价模型来探讨判断企业经营敏捷性.

2 企业经营敏捷性的评价

2.1 选择评价指标的原则

与企业财务评价或公司业绩评价不同的是,企业经营敏捷性评价主要集中于企业是否适应环境变化.评价的指导思想虽然要考虑企业运作的经营业绩,但更多的是考察企业是否具有迅速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一个敏捷、灵活的企业,是取得良好管理绩效的前提,这是评价的假设条件.

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1)系统性原则.企业经营敏捷性评价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作,它应该全面地考虑体现企业经营敏捷性的各项内容.因此,必须以系统理论为指导,视企业经营敏捷性评价为一个系统,分清评价系统的层次以及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

2)可操作性原则.在确定企业经营敏捷性评价指标体系时,要考虑各项数据的可获得性,以便在运用评价模型时,可以切实可行的运用和使用有关数据.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企业经营敏捷性评价指标复杂多样,有些评价指标可以直接量化,有些评价指标则不能直接量化.这就要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为便于评价,要尽量将定性因素转变为定量因素.

4)合理有效性原则.在评价中,应以足够的指标来描述企业现状.但评价指标不能太多,否则会造成打分、统计和获取数据的困难.所以,在确定指标体系时,合理有效成为应坚持的方针.

5)与企业经营业绩相结合原则.在评价企业时,除了注重企业经营敏捷性的基本特征之外,还要添加企业经营的业绩评价内容,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企业经营敏捷性.

2.2 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构建

2.2.1 评价指标体系

在构建企业经营敏捷性的评价指标时,一方面严格按照企业经营敏捷性来进行识别判断;另一方面又要既保证指标数量适中,不仅有企业经营敏捷性方面的指标,还有经营业绩方面的指标,也要考虑相应数据的可获得性.

评价的指标体系为:

1)市场反应程度指标.市场反应程度指标体系主要包括:①行动快速包括收集信息快,及时、准确、传递信息快,企业中不存在任何信息障碍;②企业决策快,能根据环境变化、市场变化及时判断决策,调整战略方向及产品方向;③新产品研发上市快,才可能不贻误商机,赢得成功的机会;④进入新兴行业快是指能抢在竞争对手之前进入前景较好的新行业,获得先入优势;⑤学习模仿快是指能较快地学习其他企业、其他行业的合理技术、合理知识与经验唯我所用,避免被动落后,最终被淘汰的恶果.

2)企业组织柔性指标.企业组织柔性指标表现在企业内部与外部两方面.在企业内部反映出企业结构的柔性,能够灵活地跨越职能部门建立起价值流小组,更好地完成以项目为中心的生产经营活动;在企业外部,能建立与供应商、资源提供者、用户、经销商等的灵活的合作伙伴关系,还能通过灵活多样化的企业联盟,整合外部其他组织的资源能力,来弥补自身“战略性资源”的缺口,共同建立竞争优势.企业组织柔性指标还包括企业组织边界模糊,没有明显的内部外部之分,企业组织更加具有弹性、可变性.随市场与竞争需要,企业规模可大可小,企业组织类型多样化,组织效能相应改变.

3)企业管理适应性与企业文化创新性指标.企业要灵活经营,就要权力下放,上下级相互信任,让员工自主管理,实行民主管理.其次是企业内部能够自我否定,不断地遗忘过去的成绩,力图发现新问题,对自己提出新要求.在企业内部提倡创新,容忍失败,鼓励尝试新方法新技术.

4)企业经营业绩.企业经营业绩方面的指标是企业经营敏捷性的最终体现.由于不是企业经营能力的全面评价,而是企业经营敏捷性评价,故只是挑选了几个反映企业综合业绩的典型指标,主要是:销售收入增长率,资产负债率,现金流量/利润,市场份额,顾客满意度.

综合上述4类指标,可得图1所示的企业经营敏捷性评价指标体系.

2.2.2 评价模型

1)评价指标集

根据4个一级指标市场反应程度、企业组织柔性、企业管理适应性与企业文化创新性、企业经营业绩,4个一级指标中包含的19个二级指标,分别建立评价指标集:

对于一级指标,有:X=(X1,X2,X3,X4),

对于二级指标,有:X1=(X11,X12,X13,X14,X15);X2=(X21,X22,X23,X24);X3=(X31,X32,X33,X34,X35) ;

X4=(X41,X42,X43,X44,X45).

2)确定各指标层的权重

设Xi对X的权重分别为b1,b2,b3,b4,则对应的权重矩阵B=(b1,b2,b3,b4).又设Xij对Xi的权重矩阵分别为:

W1=(W11,W12,W13,W14,W15);W2=(W21,W22,W23,W24);

W3=(W31,W32,W33,W34,W35);W4=(W41,W42,W43,W44,W45).

对于以上权重,可以通过逐对比较法或古林法(A.J.Klee)进行确定.

3)确定判定评语集合

对于上述评价指标体系,相应采用如下评语集合:

Y={Y1,Y2,Y3,Y4,Y5}={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

4)计算处理

第一步:确定xi的模糊评价判断矩阵Ri.单独考虑二级指标评价隶属于各评语的程度,可以利用古林法(A.J.Klee),得到相应的判断矩阵Ri.

R1=r111r112r113r114r115r121r122r123r124r125r131r132r133r134r135r141r142r143r144r145r151r152r153r154r155,R2=r211r212r213r214r221r222r223r224r231r232r233r234,

R3=r311r312r313r314r315r321r322r323r324r325r331r332r333r334r335r341r342r343r344r345r351r352r353r354r355,R4=r411r412r413r414r415r421r422r423r544r545r431r432r433r434r435r441r442r443r444r445r451r452r453r454r455.

第二步:确定一般指标的模糊综合评判集合Ai

由Ai=Wi×Ri得到一级指标的模糊综合评判集合Ai=(ai1,ai2,ai3,ai4,ai5);A1=W1×R1=(a11,a12,a13,a14,a15);A2=W2×R2=(a21,a22,a23,a24);A3=W3×R3=(a31,a32,a33,a34,a35);A4=W4×R4=(a41,a42,a43,a44,a45);A=(A1,A2,A3,A4)T.

第三步:确定最终评价对象的模糊评价矩阵E

E=B×A=(b1,b2,b3,b4,b5)a11a12a13a14a15a21a22a23a24a25a31a32a33a34a35a41a42a43a44a45=(e1,e2,e3,e4,e5).

第四步:对E作归一化处理

由于所有ei的和可能并不等于1,需要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即e′i=ei/∑ei(i=1,2,3,4,5), 得到E′=(e′1,e′2,e′3,e′4,e′5) .

e′i分别对应前面的评语要素Yi,即从概率的角度来说,对该项指标与集合评价值吻合程度的判断分别隶属于强度Yi的可能性是e′i.

第五步:判断

上述计算处理结束后,一般做法是根据最大隶属原则进行判定.对于企业的经营敏捷性问题,只要满足“很好”和“较好”的概率之和达到一个可能接受的下限即可.从而可以认定这样的企业具有经营敏捷性,能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至于下限的确定,并没有现成的资料可参考.一般取数值0.75为下限.如果取值过高,很可能与企业经营敏捷性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

通过对不同备选项的上述处理,可以基本判断出哪些企业具有经营敏捷性.

3 应用案例

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的飞翼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简称“飞翼电子”).公司1987年成立于香港,主要从事智能化储物柜、智能化立体车库、智能化立体仓库等电子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及销售.工厂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中心地带,工厂面积1万多平方米,职工人数约150人.由于电子行业技术进步很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很短,企业在开发、设计、生产及销售等方面,均要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因而要求企业经营敏捷.“飞翼电子”的企业经营是否具备了敏捷性,本文进行如下评价.

3.1 确定各指标层的权重

采用古林法(A.J.Klee),评出Xi对X的权重矩阵:

B=(b1,b2,b3,b4)=(0.25,0.20,0.20,0.35).

同时,评出Xij对Xi的权重矩阵:

W1=(W11,W12,W13,W14,W15)=(0.2,0.2,0.2,0.2,0.2);

W2=(W21,W22,W23,W24)=(0.25,0.25,0.25,0.25);

W3=(W31,W32,W33,W34,W35)=(0.2,0.2,0.2,0.2,0.2);

W4=(W41,W42,W43,W44,W45)=(0.2,0.2,0.2,0.15,0.25).

3.2 确定判定评语集合

按照企业经营敏捷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应的评语集合:

Y={Y1,Y2 ,Y3 ,Y4 ,Y5}={很好,较好,一般,较低,很低}.

评语确定标准如表1所示.

3.3 确定Xi的模糊评价判断矩阵Ri

利用古林法(A.J.Klee),对二级指标进行评定,对“飞翼电子”企业经营敏捷性各项指标的评语,分别为:

收集与传递信息X11=较好;决策反应X12=较好;

新产品研究上市X13=一般;进入新行业X14= 一般;

学习模仿X15=一般.

内部组织调整灵活X21=较好;与供应商和经销商关系X22=一般;

建立外部联盟整合资源X23=一般.企业组织边界模糊X24=一般.

权力下放基层X31=较好;民主及参与管理X32=较好;

反思自我否定X33=一般;鼓励创新与容忍失败X34=一般;

追求创新X35=一般.销售收入增长率X41=较好;

现金流量X42=较好;资产负债率X43=一般;

市场份额X44=一般;顾客满意度X45=较好.

3.4 计算处理

由以上来自企业的二级指标的评语,得出评语矩阵:

R1=0100001000001000010000100,R2=010000100010

R3=0100001000001000010000100,R4=0100001000001000010001000.

将上述各数值代入下列公式计算:

A1=W1×R1,A2=W2×R2,A3=W3×R3,A4=W4×R4

A=(A1 A2 A3 A4)T,E=B×A

得出“飞翼电子”企业经营敏捷性的模糊评价矩阵E:

E=(e1,e2,e3,e4,e5)=(0.0227,0.3705,0.3580,0.1435,0.1053).

因为∑ei=1,所以不需要进行归一化处理.

3.5 对企业经营敏捷性的判断

由于“飞翼电子”企业经营敏捷性满足“很好”和“较好”的概率之和为0.393 2,小于前文所说的0.75的数值下限,而“飞翼电子”企业经营敏捷性满足“一般”、“较低”、“很低”的概率之和为0.606 8.由此判定“飞翼电子”企业经营不具有敏捷性,不符合企业经营敏捷性所要求的市场反应程度、企业组织柔性、企业管理适应性与企业文化创新性、企业经营业绩4个方面的经营敏捷性很好或较好的要求,因此“飞翼电子”需要提升其经营敏捷性.

参考文献

[1] 汪江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的机制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10):32-37.

[2] 张媛媛.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组织创新研究[D].天津:天津商业大学管理学院,2008.

[3] 魏江,叶学锋.基于模糊方法的核心能力识别和评价系统[J].科研管理,2001,22(3):21-26.

[4] 樊智锐.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2003.

[5] 王惠吴,吴冲锋,王意冈.企业敏捷性评价指标体系[J].系统工程,1999,19(5):33-37.

[3] 麦强.基于复杂环境的高新技术企业核心能力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2003.

Weights of Agility Appraisement Index

and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or Enterprise Operation

GUOLi-guo1,2

(1.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rbin,Helongjiang 150040,China;

2.Economic and Financial DepartmentPanyu Polytechnic,Guangzhou,Gudong 511483,China)

Abstract The agile enterprise operation is reflected by a series of indicators. Four first level indicators are rapid market responsive, flexible organization, adaptable business management and corporate culture innovation, business performance. Four first level indicators include nineteen secondary indicators. An evaluation model of agile enterprise operation was constructed by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n the basis of real example, evaluation system, and evaluation model, we made a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or enterprise.

财务综合评价指标 篇12

企业经营者是企业各种经济资源中最有思想、情感、追求和能动性的一项经济资源, 也是企业的灵魂。他不仅影响和决定了企业其他生产经营经济资源的价值和使用状况, 而且其本身就是企业实力及价值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经营管理者的地位和作用, 决定了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对经营者的管理, 而对经营者管理的核心是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问题, 而对企业经营者如何进行有效的激励与约束又取决于如何正确评价经营者的工作绩效。

目前, 企业市场急剧变化, 要求企业经营者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要有新的视野, 同时, 变革传统的绩效评估体系。这对于中国企业强化管理规范化,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也具有深刻的意义。

由于目前我国企业处于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现实状况, 评估企业经营者的主体也不一致, 有上级主管部门、董事会、股东大会、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职代会等, 对我国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估的可行性模式进行探讨应该是今后企业管理研究的重点, 应根据企业外部治理机制的改变、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改变进行探讨。

1 非财务评价指标的引进

为了克服传统的企业经营者绩效评价的缺陷, 本文所构建和提出的企业经营者绩效评价模型, 一方面, 要能确切地反映出由于经营者的努力, 企业前后各期实际运营结果的差异并可以进行比较;另一方面, 要能衡量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经营者的运作, 企业的经营业绩水平在本行业中所处的地位。然而, 由于个别会计报表和财务数据往往不能对企业的运营状况和经营业绩作出综合完整的评价, 为此, 构建了一个新的评价模型, 并引进了非财务评价指标。

2 评价模型设计

企业经营者绩效评价模型由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构成, 财务指标由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经营效率和发展潜力4个模块构成。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是企业财务评价的两大基本部分, 一个企业要生存首先要能获利, 同时也必须具备相当的偿债能力以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而企业的经营效率高低又直接体现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经营效率的小幅变动往往会引起利润的显著变化, 发展的企业其发展潜力尤其需要重视。非财务指标由顾客导向指标, 内部营运指标, 学习、创新指标和企业文化建设指标4个模块构成。在具体评价指标的选取方面, 要求各指标间既能相互补充, 又不重复;既能全面综合地反映企业经营业绩, 又简便实用, 同时还要具有代表性。企业经营者绩效评价模型结构如图1所示。

3 评价指标的说明

3.1 财务指标

(1) 盈利能力

获得经营利润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 也是企业能否生存与发展的前提, 它不仅关系到投资者的利益, 也关系到债权人和企业经营者的切身利益。利润的高低并不能直接衡量盈利能力, 因为利润额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生产经营的成绩, 还取决于生产经营规模的大小和经济资源的占用量等。盈利能力的大小主要是以投入产出的比值来衡量, 可以从资产获利能力和企业全部产品的综合盈利能力两方面来分析。总资产报酬率指标表示每一元资本的获利水平, 反映企业运用自己实际占有和支配的资本所能获利的程度。销售利润率反映企业全部产品的综合盈利能力。只有资产占用少, 综合盈利能力强的企业才是获利能力强的企业。

总资产报酬率=税息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 (1)

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产品销售净额 (销售收入) (2)

(2) 偿债能力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付各种到期债务的能力。只有具备良好的偿债能力, 企业才有条件和基础实现快速平稳发展。一般用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两项指标来分别衡量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流动比率主要反映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付担保。这一比率越高, 债权人的安全程度越高, 企业的经营风险越小。但对于企业来说, 流动比率过高会使企业的大量流动资金白白丧失了再投资的价值。一般认为, 生产企业的最低流动比率为2左右。因为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最差的存货约占1/2, 余下的流动资产至少要等于流动负债。长期债务是企业的主要债务。资产负债率反映总资产中有多大程度上是通过借款筹来的, 体现了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 借款越多获利越多, 同时财务风险也越大。而举债比率过小, 则不利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按通行标准, 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 过高或过低都对企业发展不利。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3)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资产 (4)

(3) 经营效率

衡量一个企业资产运营的好坏要看企业资产运用的经营结果是否得到充分的体现。由于企业经营所得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有不同的意义, 因此, 反映企业资产运营的指标也就不同, 通常可用应收账款周转率和产销平衡率两项指标来进行分析。应收账款周转越快, 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越少, 可以节约大量的流动资金。这一指标能很好地反映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产销平衡率指标反映企业生产成果为社会所承认的程度, 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率。若产销平衡率过低, 则说明产品销路较差。

产销平衡率=产品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 (6)

(4) 发展潜力

企业的目标之一是财富最大化。一个有远见的经营者决不会只把眼光停留在目前的运营状态之上, 企业的发展潜力亦是不容忽视的。据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 对企业的排序一般都以销售额为依据。在市场环境中, 销售收入表示被社会承认的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 是企业最终的总量成果。销售额的持续增长预示着企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 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不断增加也显示了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故选择以下两项指标来分析:

销售增长率=本期销售收入/上期销售收入 (7)

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 (8)

3.2 非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一般反映的是过去, 很难衡量公司的未来情况和发展预期, 若只用财务指标进行考核可能助长经营者的短期化行为, 无益于公司的持续发展。要改革这一现状, 就必须引进非财务指标, 将以财务指标为基础的绩效评价体系扩充成一个更广泛的指标体系, 财务指标只是其中一部分。

(1) 顾客导向指标

现代企业是以顾客为中心的企业,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企业越来越认识到争取市场、赢得并长期留住顾客的重要性, 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成为企业的竞争热点。评价顾客满意度就是要确定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是否满足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顾客的欲望和要求。市场占有率反映了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的占有程度, 即反映了顾客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认可程度;市场应变能力反映了企业对市场 (顾客) 的关注程度。故采用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应变能力两个指标来分析:

市场占有率= (S1+S2+…+Si) /K (9)

市场应变能力=企业新产品开发率/行业新产品开发率 (10)

式 (9) 中, Si表示企业第i种核心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其值等于该产品销售收入与同行业产品销售收入总额之比;i表示企业核心产品数;K表示市场占有率修正系数, K= (企业固定资产原值+企业年末定额流动资金平均余额) / (行业固定资产原值+行业年末定额流动资金平均余额) 。企业新产品开发率= (在研产品品种数+储备产品品种数+投产新产品品种数) /现有生产产品品种数。

(2) 内部营运指标

内部营运指标主要反映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水平。营业利润率指标反映每收入一元钱所取得的报酬水平;生产能力利用率从企业的实际生产结果角度反映组织结构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组织、协调作用的强弱。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 (11)

生产能力利用率=年实际生产能力/计划生产能力 (12)

(3) 学习、创新指标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亦更加重要。企业新产品产值率从创新结果角度反映创新实力的强弱。故采用员工培训率和企业新产品产值率来分析。

员工培训率=培训员工数/企业员工总数 (13)

企业新产品产值率=创新产品销售额/企业产品销售额 (14)

(4)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共同的价值观与行为规范, 聚合力反映企业文化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因其引导、凝聚、约束功能而产生的效果。企业文化适应性反映企业文化是否注重顾客因素, 企业内是否具有创新的氛围, 企业对待风险的态度, 企业经营中的灵活性等问题。

聚合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行业全要素生产率 (15)

企业文化建设投入率=某时期用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总额/某时期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总额 (即各项业务销售收入之和) (16)

4 评价方法

4.1 指标权数的确定

设全体评价指标的集合为G= (G1, …, Gm) , 各比较对象为H= (H1, …, Hn) 。这里的比较对象既可以是同一个企业的不同时期, 也可以是不同企业的相同时期。当需要对企业前后各期运营状况作评价时, 则取企业各期的值作比较。当需要评价该企业在同行业中所处的地位时, 则取该企业所在行业内其他企业的值作比较。如果对于不同的比较对象Hi, 指标Gj的值都是相同的, 那么不妨将Gj指标的权数定为零。反之, 若指标Gj对于不同的比较对象Hi十分敏感, 在不同的比较对象Hi中差异非常大, 导致强烈影响最后的评价结果, 那么应该给指标Gj赋予较大的权数。简而言之, 应该对变化较大的指标给予较大的权数, 对变化较小的指标给予较小的权数, 以尽可能地体现不同比较对象间的差异。

基于上述思想, 下面采用离差最大化的方法来确定权数。

首先, 设Mij为第j个指标第i期 (或是在第i个企业中) 的值, 为了使不同指标之间具有可比性, 对Mij作标准化, 标准化后的值记为Nij。标准化规则如下:对于指标值越大越好的变量定义为极大型变量, 如本评价系统中的指标 (1) 、 (2) 、 (5) 、 (6) 、 (7) 、 (8) 、 (9)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对于指标值有最优稳定值的变量定义为稳定型变量, 如指标 (3) ;对于指标值处在一定范围为优的变量定义为区间型变量, 如指标 (4) 。

式中, max Mj表示第j个指标在所有比较各期 (或各企业) 中的最大值;min Mj表示第j个指标在所有比较各期 (或各企业) 中的最小值;以下同。

式中, Mj*代表评价对象第j个指标的最优稳定值。

对于区间型变量:

式中, [a, b]是Mij理想的变化区间, 即在此区间, 第j个指标的值处于理想状态。a, b值可根据本企业的历史资料而定, 也可以取行业内的平均水平。

原始数据Mij经以上变换后得到的Nij满足0≤Nij≤1, 且Nij越大, 说明该指标越接近最优水平。由此可知, 对于不同的评价对象, 最后的综合得分越高, 企业的运营状况越好。

设评价指标权数为:W= (W1, …, W16) τ≥0, 且满足单位化约束条件: 。

又设加权规范化矩阵为D, 则:

式中, WiNij为第i个比较对象第j个指标的综合指数。再设Vij (W) 表示第j个指标的第i个比较对象与其他比较对象之间的离差之和:

Vj (W) 表示第j个指标的各比较对象两两之间的离差之和:

根据离差最大化法的思想, 评价指标的权数应该使所有指标的各比较对象间的总离差最大, 即使 ) 最大。因此, 可以构造如下目标规划:

解出该目标规划的最优解Wj*为:

将Wj*归一化, 得:

4.2综合评价

求出指标的权数后, 即可求出第i个比较对象的综合评价得分为 。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 Nij的值越大表示该指标值越佳, 所以, 综合评价得分越高, 表明企业的经营状况越好。因此, 只要取得相关的数据资料, 并作规范化处理后, 即可简便地作出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杨芳.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探讨[J].集团经济研究, 2005 (S12) .

上一篇:PC网络下一篇: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