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艺术性

2024-10-22

教育的艺术性(共12篇)

教育的艺术性 篇1

艺术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精神家园,人类历史的长河也因有了艺术而灿烂辉煌。如果艺术沉寂了,即使是一分钟,都无异于人类的死亡。如此形容艺术并不夸张,艺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浸染着我们的生活。艺术是什么?这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但却又没有特定答案的概念。有人说,艺术就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东西;有人说,艺术就是鲜活、生动的艺术自身;还有人说,艺术就是用敏锐、精巧的语言表述人类的经历,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

一、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现实中总会听到类似这样的言语———“我没有艺术细胞,没有那么高的艺术修养,欣赏不了高雅的艺术……”在很多人心中,都把艺术屹立于一个高高在上、难以企及的海拔之上,因为艺术是属于那些有专业修养的艺术家的。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情感障碍,传统的艺术教育难辞其咎。

“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这是对艺术教育功能的勾勒。从中不难看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但现实中,我们的艺术教育又怎样呢?

身边学艺术的孩子忽然多了起来,各种艺术兴趣班、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映衬出这种“高热度的繁荣”。而滚滚的热潮中,却不时出现一两个令人心寒的冰点。报载:一个在强压下学钢琴的女孩,为逃避每天的“苦役”,为追求一生的解脱,竟忍痛自断手筋。另有一个同样服“苦役”的男童说:“我真希望我们家穷,穷得把钢琴卖掉”。

我们的艺术教育在“繁荣”的衬托下凸显的问题却是非常严重的,在这样的怪圈中,艺术教育不可能真正繁荣起来。

一方面,艺术教育与儿童年龄成反比关系。在早期幼儿阶段,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对艺术教育都有着极高的热情,但是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学校和家长却逐渐将注意力转投在与升学有密切关系的学科上,艺术成为了可有可无的副科,特别是在高中阶段,很多学校不开设音乐、美术这些艺术学科。另一方面,学习艺术的目的显示了过高的功利性而缺失审美体验。各种艺术类培训班都是以考级拿证书为目的,在市场竞争中,这是他们取得广大生源的筹码,各种艺术考级和招生加分,形成了推动家长踊跃给孩子报名的助推器。艺术教育与技能培训挂钩,这样的艺术教育与我们的初衷相差甚远,这样的学习,使得孩子不快乐,更不用说艺术修养的提高。

二、艺术教育,路在何方

儿童的艺术天分是天生的,儿童有艺术的潜能,但为什么在成长过程中,这种天分会逐渐萎缩?归根结底,是我们的教育扼杀了孩子的艺术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众所周知,艺术是一本最佳的儿童启蒙书,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那么,怎样才能让艺术教育走出误区,回归原貌,真正发展起来呢?

首先应该对艺术教育进行再认识。艺术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的教育,其目的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审美情趣、观点、能力,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整体发展。每个学生都应该成为艺术教育的接受者。“艺术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机会,来丰富他们的生活,用声音、形体、色彩来表现他们的自我。艺术使多种感官和感觉更为活跃,它们不是形同虚设,而是持久的表达手段。教育工作者应该像关心技能发展一样关心人的发展,艺术则允许每个学习者展示他的作为人的潜能。”

艺术教育是提升个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素质的培养、艺术能力的培养、完美人格的构建要靠听觉、视觉、形体与言语这四种器官的综合运用。艺术教育通过身心一体化的训练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多层面、多渠道的体验,通过学生的自主选择、自我表达,使学生情感丰富,心灵净化,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坚持性、自尊心、自我悦纳、自我表现等个性心理特征;以全方位参与的形式,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培养学生合作与协作精神、参与意识,从而塑造完美人格。

艺术教育能促进人的人化、文化、美化。艺术教育从审美的角度塑造学生的人格,以审美的方式解放心灵,开发潜能;以律动的形态锻炼身体,增强体能,进行气质熏陶,是人的人化、文化、美化的最佳形式。艺术是与心灵一体的,它借助于音符、文字、色彩、图案、形状,淋漓尽致地表达人的内心世界,让人在不知不觉中体味生命过程的流动,体味生命本体的存在,从而把个性与情操、形和神、表和里合而为一,实现了对人的素质的培养和美化,对人的本性的培养和提升。它与人的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它能愉悦身心、陶怡情操、涵养性情,最终使人的心灵崇高、情感纯洁、理想远大。能培养学生对待自己、对待艺术、对待生命、对待生活、对待自然和社会的审美态度,从而达到审美感受和理性的平衡,使自己的身心、自己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升华和提高人的美,创造人的美和美的人生。此外艺术教育还有道德教化、促进心理健康等功能。

其次,对艺术教育的作用进行再认识。艺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枢纽。早期教育不宜过早局限在某一方面的发展、某一种技能的训练中,而应练习一种共性素质。“每种艺术都有自己的主要要素,音乐中有旋律、和声、节奏;绘画中有色彩、线条、质感;诗歌中有比喻、形象、韵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与其他教育形式相比,艺术教育包括了对色彩的感觉、对形体的感悟、对律动的捕捉,是最完善、最直接、最富有情感、最饶有趣味,也最能被孩子们所接受的教育形式。它能打通德、智、体、美、劳、心的关节,起到“1+1>2”的效果。

作为家长,不应在孩子早期就给孩子划定学习的范围,而应该以一种包容的心态来看待艺术教育,不应过分功利地追求各种考级证书和比赛,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探索、发现艺术的美,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去了解生活中鲜活的艺术,不要让“学琴”的乏味过早地使孩子产生对艺术的厌烦感。兴趣的培养要重于技能的获得,良好的动机是学习的加速器,儿童在艺术的学习中如果体验到了快乐,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将持续下去,这样的艺术教育才是我们所提倡的。

再次,艺术教育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不应只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该通过艺术的语言,去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艺术园地百花齐放,允许各种风格、流派的共存,允许不同看法、行动的存在,在音乐、舞蹈、绘画、写作等课程和活动中儿童能自由地抒发自己的体会、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人的身心是一个和谐发展的整体,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应该互相支持、协调发展。艺术教育可以全面开发人脑,点燃天才的大脑火把、激发无穷的潜能、照亮孩子成长的路,让他们在愉快的情绪、澎湃的激情、强烈的好奇、全面的参与中快乐地高效地学习和成长。

艺术活动是一种人文性、情感性的活动,是创作者体验的过程。理想的艺术教育应该一方面充分地保护儿童原有的艺术精神,另一方面不断丰富和提升他们的诗性智慧,使他们不失去自身的完整统一性,从中体悟生命、感受意义;同时,引导他们以更加多样、和谐的艺术形式充分地表达这份诗性,创造出更美的意象世界。

在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教师的培训,首先教师在思想上应该对艺术教育的价值有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在教育活动中充分体现艺术教育的精神。另一方面,努力实现艺术教育课程的综合性,艺术教育向综合方向的发展是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是向人的本性的回归。我国的艺术发展长期以来都是混生、综合的,书画本是一体,诗词与音乐不分家,说唱、戏曲等都是综合的艺术形式,人类感官的综合运用更有利于形成人的心理结构并促使人的本质发展,有利于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和艺术能力的培养。综合性的艺术教育着眼于人的本能和本质发展,避免各种感官的人为分裂,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

三、结语

艺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在于培养少数的艺术家,它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艺术审美教育,培养感受、理解、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智力,促进其自身的平衡发展。艺术教育的培养影响着人的全面发展的进程。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艺术教育观念,走出艺术教育的误区,培养真正具有艺术修养的人。

摘要:艺术教育在今天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但是, 艺术教育的发展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偏差, 本文将就艺术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 并寻找实施艺术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艺术教育,误区,审美教育,艺术修养

参考文献

[1]艾伯利斯, 霍弗, 克劳特曼著.刘沛译.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 1996.

[2]何奎莲.艺术教育问题分析及对策[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 (10) .

[3]张卫民, 肖玉.新课程背景下儿童艺术课程生活化途径探幽[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6 (11) .

[4]李佳.当前幼儿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 2007 (6) .

[5]赵世兰, 郭建民.“本能的缪斯”为“艺术热”带来的启迪与思考[J].艺术研究, 2007 (1) .

[6]江锋, 江雁, 探讨在艺术教育中培养创新思维[J].商场现代化, 2005 (12) .

教育的艺术性 篇2

内容摘要:人类创造的多元文化体系带来现代教育理念与教学体系的多元化,文章探讨根据不同地域性、不同民族民间的艺术资源,确立民族民间艺术在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中的学科基础地位,建构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艺术教育模式,立足地方文化优势,办出地方本科院校的专业特色。

关键词: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特色民间艺术传承

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是近几年在国内得到大发展的边缘学科,每所院校几乎都设有艺术类专业(美术学、艺术设计、音乐、舞蹈等),其办学思想定位、专业课程设置基本属于近亲繁殖,多共性拷贝,少个性创新,实行的是“拿来主义”。在艺术教育的统一标准模式中,大家都在异口同声说“普通话”,而忘记了最不应该忘记的原生态“地方方言”;一方面不同层次的院校缺乏的是不同层次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学特色,其教育思想的滞后性、教学课程的趋同性、教学内容的单一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暴露无遗,艺术教育缺失的是整体对国家民族主体意识和文化基因进行普通性认知教育的功能。而另一方面,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时尚流行文化每天都像沙尘暴一样在侵蚀着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领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处于边缘化、荒漠化的危险状况。把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看成是下里巴人庸俗文化,认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难登大雅之堂的还大有人在,而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传承模式已经不能有效地发挥其传承发展的功能。笔者认为,中国的艺术教育需要国家主体意识和民族文化基因的输血健身,民族民间艺术传承更需要借助艺术教育的传播认识功能来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由此看来,改变地方性本科院校的艺术教育发展现状,改变民族民间艺术传承发展生存现状,建设新的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模式势在必行。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在深化改革中,正在重组创建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兴学科,在更广阔的人类文化背景中整合、发掘民族文化的新资源,以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下的民族本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的“世界遗产年”,中国召开了将民间文化艺术作为人类文化遗产引入高等教育的专题会议,促使艺术教育工作者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内涵、价值与意义的进一步认识,全社会对艺术教育促进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发展开始予以热烈的人文关怀。构建有自身特点的创造性艺术教育办学特色,成为近年来高校教改的中心议题,重视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的挖掘、开发、应用已成为国内外艺术教育发展的趋势。国内各大艺术院校开始将民族民间艺术融入到现代艺术基础教学系统中的改革与探索,在追求现代艺术新浪潮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原创的本土精神。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发展民族的艺术教育事业,重塑具有中国特色和地方特点的现代艺术教育理念,打造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多层次艺术教育模式。这种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教育体系应该是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全方位、开放性的现代教育体系。它既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对外来优秀文化不具有排他性,又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对本土优秀文化传统善于发扬光大;同时,它也应是现代科技与民间文化传统、东方与西方审美理念完美结合的科学教育模式。

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资源,同时也是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知识资源,而艺术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传承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地方本科性院校要以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为己任,着重发挥主流文化传承教育认知功能,在追求民族文化教育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并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把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作为一门新学科,并以主动性姿态特征进入专业艺术教育,建立促进民族民间艺术传承发展的多层次艺术教育模式,推动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和艺术教育的“和谐发展”。

在艺术教育过程中,艺术教育者既是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者,又是发展者、实践和创造者。地方本科院校在建立新艺术教育模式中应发挥根本作用,要发挥作为知识群体对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创造的历史作用。把大学的艺术教育课程作为传承弘扬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实施手段,根据不同地域性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确立民族民间艺术在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基础教育中的学科地位,把本土地方性艺术资源运用于艺术教育实践,将现代教育理念与民间艺术资源相结合,寻找民族民间艺术与“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发展的共同脉络,加强对民族艺术表现形式和文化审美心理的感知与理解,注重东方艺术元素与西方现代艺术教育理念的融合。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实践”的基本办学原则,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质的复合实用型艺术人才,实现地方高等院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总体目标。

中华民族民间艺术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民间造型艺术的雄浑、博大、秀丽、丰富,民间表演艺术高亢、辽阔、豪迈、委婉的意境在不同的地域有着丰富多彩的不同表现手段和表现形式。五千年的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文化财富,感怀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温暖,带给我们的是不一般的美感和不一般的使命感。就笔者所在的地区来说,湘南五千年的湖湘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间美术(民间木刻、民间石雕、民间挑花刺绣)、瑶族歌舞(盘王大歌、蝴蝶歌、长鼓舞)等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极其丰富。华夏大地的民族民间艺术更是异彩纷呈。将这些地方民间艺术资源融合进艺术基础教育,是对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课程的有益补充,同时也是对艺术教育形式和内容相结合的实践性体验。

民间艺术作为一种历史上形成的艺术形式,启示传播延续着古老文明的智慧光芒,其艺术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更具有民族审美广泛认知性和应用的普及性;将民间艺术的实用性、题材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融合在艺术基础教育中,并与现代艺术教育学科建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拓宽现代艺术教育与本土艺术语言互通、互动、互补的广阔空间,在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加以现代教育意义的创造与更新,实现民间艺术教育功能的现代转换。通过田野采风收集的地方性民间艺术原始素材再回到课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学术化、创新化之后来指导教学,使艺术教学讲授的方式多元化、形象化,更富有感染力。民间艺术的历史背景及艺术形象所包含的生活状况、心理背景、形式创造元素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在原始的民间艺术素材中提炼创造出既有民族特点又有鲜明时代感的优秀艺术作品,使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具有本土化、民族化的教育特点,在历史发展动态中保持艺术教育的民族文化特征。

建设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应立足于不同地域性民族民间艺术资源。首先确立民族民间艺术特色课程在地方性高等院校艺术基础教育中的学科地位,开展地方性民族民间艺术教育理论基础研究与应用工作,立足本土文化优势,有重点、有计划地根据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特点来调整艺术教育课程设置,修订艺术教学大纲,构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艺术基础教育的特色课程模块,开设地方性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器乐等特色课程。依托民间艺术特点鲜明的资源优势,在现代性、前沿性的基础上撰写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特色的本土民间艺术教材,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基础理论体系,在建设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模式的实践中,实现教学科研的双向良性互动,使地方本科院校艺术基础教育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创新性,从而全面提高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

人类创造的多元文化体系带来现代教育理念与教学体系的多元化,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走进艺术教育,将极大地推动本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将为民族文化和民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人力资源。民族民间艺术与地方性高等艺术教育结合在一起,立足地方文化优势建构起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理念,既达到保护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目的,又形成有特色的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模式。提高全民族对民族文化基因的认同,使艺术教育呈现出不同的“地方方言”教育特色;多层次艺术教育模式的建立和发展,将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分享不同的文化经验,支持文化差异的发展,形成文化与教育的多元化,从而加快文化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文化艺术教育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民族地区的教育公平与平等,实现全球文化与地域文化的价值平衡。在迎接新世纪全球一体化的大挑战的同时,保持增强国家民族的主体意识和文化特征。

参考文献:

[1]唐家路,潘鲁生。中国民间美术学导论。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王继平。民间美术文化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3]张鹏。推动民族本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美术研究。。

教育的艺术性 篇3

【关键词】华德福艺术教育理念 幼儿艺术教育

史代纳认为,艺术的形式分为两大类,一是造型艺术,它以形象化的形式呈现的绘画或湿水彩画、建筑和雕刻。二是音乐,它不仅包括音乐本身,还包括诗歌和戏剧所用的语言。造型-成型艺术与外部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而音乐艺术从本质上来说是内心世界的表现,是人类心灵-灵性本质的表现,两者似乎是对立的两极,却能够共同服务于某类艺术。因此华德福艺术教育不仅仅是指艺术课或者是孤立的艺术教育活动,而是艺术融合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它的范围比纯艺术教育更广泛。它并不仅仅重视艺术技能,更是注重幼儿的生活艺术以及发展的艺术。

一、华德福幼儿艺术教育理念的基本内涵

华德福幼儿艺术教育在华德福强大的理论支持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念和实践形式。

1、注重艺术对幼儿身体、心灵以及精神各个层面的影響,通过艺术培养完整的人。

注重身心灵全面发展是史代纳人智学背景下儿童教育最重要的理念。华德福幼儿艺术教育强调身体、心灵以及精神三者的合一。在华德福幼儿园里,教师首先带领着孩子用心体验各种天然艺术材料的质地与特性,各种艺术材料,注重呵护幼儿敏锐的感官,通过看、闻、摸等形式发展幼儿的十二感官,继而展开创作的心灵之旅。当幼儿沉浸在对色彩的感受、塑形与线条的创作过程中时,他们身心得到了放松,心灵得到了很好的滋养,同时也培育了一种对生命的喜悦感与创造性。

2、以艺术化的教育方式,将艺术的阅历与科学的理解相结合。

华德福教育的艺术与各种知识之间、与幼儿自我之间建立起一种生态系统。史代纳认为把概念,特别是科学概念,转变为艺术性的形象化的尝试,更能有效地与幼儿进行交流。而只有当知识有了艺术的形式,才会变成一个人。因此智力必须把科学的理解和艺术的阅历结合在一起,而不只是把逻辑定律当做准则而已。史代纳认为每个教师都应当是艺术家,而且任何种类的课程内容在呈现给幼儿课程之前,都应当改编成艺术形式。尊重、热情和保护被史代纳看成是教育工作中的三种基本力量,对所有教师来说,这三种力量构成某种“艺术-科学”的准则,也构成了教师艺术的基础。因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史代纳将教学看成是一门艺术。

3、综合式幼儿艺术教育体验,尊重艺术教育对幼儿独特的审美情感价值。

华德福幼儿艺术教育激发和丰富孩子的感觉经验、审美体验,提倡以艺术为重心的融合式教育。它强调幼儿的艺术活动是幼儿丰富经验的反应,是唤醒而非塑造的艺术教育体验。幼儿通过艺术教育活动接受内在真实的自我情绪及情感,幼儿的艺术体验回归幼儿生活和幼儿本身。它崇尚真善美,在艺术教育中播撒善的种子,让孩子体验美的感受,因而,在华德福幼儿艺术教育中,重视幼儿童年自身的价值,艺术的表达更是幼儿心理世界的真实流露。

4、与生态融合的幼儿艺术教育,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大自然的规律。

华德福艺术教育将儿童看成自然之子,注重用生态的方式进行艺术启蒙教育。对于幼儿的艺术表达,华德福教育也提倡幼儿最质朴、最本真的创作。一是用天然的素材,二是符合自然以及充满自然气息的创造,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韵律,从而让幼儿产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大自然。这种对大自然关怀,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意识、参与大自然的生长活动是华德福艺术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二、华德福幼儿艺术教育在幼儿园的实施

1、充满艺术元素的的环境

华德福幼儿园从对活动室的布置,到活动材料的准备,都非常地考究。优雅而又自然,和谐而又温暖,尽力给予幼儿温暖、安全和爱的感觉。室内色彩以浅色为主,如粉红色的墙壁,蓝色的窗帘或植物染料染色的彩虹布料,都给人温馨舒适的感觉。“家”的感觉也是华德福幼儿园室内环境布置的一个重要特征。娃娃家会有各种天然材料做成的布偶、木碗、树枝、石头以及各种彩色的布料等,玩具也都是色彩柔和而又自然安全的。

2、丰富的艺术课程设置

华德福幼儿园的艺术活动主要包括偶戏、晨圈活动、捏蜂蜡、湿水彩等。

(1)偶戏

这是华德福幼儿园独特的活动。教师利用各种自然物品,如木头、树枝、石头,再配上植物染色的彩虹丝绸或者棉布,配合故事或诗歌,搭制成各种场景,配合着当时当季的节日或教学活动,教师或幼儿以桌子为舞台,用玩偶为道具来进行表演。偶戏将气味、色彩、声音融合在一起,滋养的是幼儿的多重感官,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艺术活动,既有故事情节,又将其他艺术因素纳入至整个表演中。

(2)湿水彩和捏蜂蜡

华德福教育认为给幼儿介绍色彩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们用湿水彩画画。教师给幼儿提供红、黄、蓝三颜色的植物染料,教师并不要求幼儿造型或画什么,只由幼儿用色彩表现自己的内在感受。华德福的蜂蜡是由蜂巢的蜡制成的,因而很安全。蜂蜡在手心的温度下会变得柔软,它能反复使用,不同于泥土或者陶土,不粘手,还透着天然的香气。在整个活动中,教师不会知道孩子如何塑型,只是作为参与者和孩子一起做,然后收藏孩子的作品

(3)音乐(歌唱)

华德福幼儿园的音乐元素充斥在每个角落,幼儿的情绪、幼儿的活动都可以通过音乐的方式表达出来。而这种音乐形式在华德福幼儿园以“轮舞”或“晨圈”的形式表现的淋漓尽致。在自由活动之后,教师和幼儿一起围成圈,手牵手,配合故事、歌曲或者幼儿的生活经验,通过身体动作表现出来。

(4)晨圈活动

每天早晨,华德福幼儿园都会进行晨圈活动,晨圈是通过歌曲或诗句中的动作,艺术性的引导幼儿活动。晨圈通过将音

作者简介:赵芷艺,女,1990.12.15。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乐、语言的规律、故事想融合,将身体运动变成艺术表现。

晨圈有三个最基本因素,一是音乐的元素,二是动作,通过姿势和意义对应起来,从而和精神的世界对应起来。三是语言,包括无意识、有意识的语言或是肢体语言。晨圈通过将音乐、语言的规律、故事相融合,将身体运动变成艺术表现。

三、华德福幼儿艺术教育对我国幼儿艺术教育的启示

1、华德福幼儿艺术教育理念可以成为主流幼儿园艺术教育的补充

华德福多样化的艺术教育形式,以及丰富幼儿的精神生活,培养健康的心灵和生活的理念,值得主流幼儿园借鉴。现阶段传统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普遍存在重技能,轻感受,幼儿对艺术的探索与表现欲望得不到满足等问题,而华德福艺术教育恰恰在这些方面做得很独到,如何保护幼儿的艺术感受力,緊紧围绕挖掘艺术审美价值有其宝贵的经验,主流幼儿园可以根据园所自身的情况进行融合。

2、幼儿园艺术教育要回归生活,关注幼儿的内在发展需求

幼儿的艺术审美活动其实是幼儿最为本真的一种生命成长活动 。然而纵观现在的幼儿艺术教育,功利化、重技能是两个最大的诟病,这就导致艺术远离幼儿生活、重说教。而华德福的艺术教育是来源生活,贴近生活,如晨圈的创作是幼儿经验的重现,同时也是经验与内在产生链接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幼儿易于接受,也比智力的方式乐于接受。在艺术教育领域,华德福教育希望通过艺术让幼儿找到原始的内在自律。在这一点上,华德福艺术教育提示我们只有将艺术根植于幼儿的生活之上,关注幼儿的内在发展需求,才能真正让幼儿感受艺术。

3、幼儿园艺术教育应重视自然的因素,幼儿的天性引领幼儿艺术教育

幼儿的艺术创作是一种源自内在、自然、最原始、质朴并伴随无限想象力的抽象创作。在华德福幼儿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自然的因素并非自然环境这么简单。只有将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都赋予自然的倾向,同时创造符合艺术本真的自然环境,才是华德福艺术教育理念内涵的真正体现,幼儿生来就有感受自然的生理基础,即天生就有敏锐的感觉器官,这就为幼儿的艺术感知和表现提供了敏锐的物质身体。实际上,幼儿的感官是无限地开放着,对于外界总是以最大的限度敞开着。不管是自然界的光与声,还是季节、温度、色彩的变化,直接给幼儿最直接的感受。而对于幼儿来说,这些都是如此新奇,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那么在这个“自然”的幼儿面前,我们就要尊重他,尊重他的人格,尊重他的天性。

4、幼儿艺术教育应从封闭走向开放

华德福的艺术化教学是幼儿艺术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典范。从一日生活到艺术主题活动,再到与其他领域的结合,华德福的幼儿艺术教育呈现出开放之势。一是恰当融合,二是提供的宽松、和谐的艺术创作环境。对于幼儿的艺术创作没有过多的条条框框,对幼儿的创作欲望没有遏制。而教师不仅重视艺术和艺术课程,而且立足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对幼儿艺术创作的宽容与支持,更是给了幼儿感受艺术,表现艺术的机会。主流幼儿园也应以开放的心态、宽松的环境给予幼儿多种艺术体验,同时鼓励幼儿创造,尊重幼儿的自发表现和创造。

结语

总之,华德福艺术教育理念与我国现行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是不谋而合的,华德福艺术教育理念是一种以人为本,关注儿童的身、心、灵,注重精神整体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在艺术教育过程中尊重儿童天性、顺应自然、强调节律等鲜明的特色,是值得我们主流幼儿园借鉴的。

【参考文献】

[1]高桥弘子编著.刘喜琴、吴文芬合译. 日本华德福幼儿园——实践健康的幼儿教育[M].台湾:光佑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7

[2]吉尔伯特·蔡尔兹著,王荣亭译.做适合人的教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2

[3]黄晓星.华德福教育—艺术化地教育[J].教育科学论坛,2001(9):49.

[4]张地容,杨晓萍.华德福艺术化教育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启示[J].当代学前教育,2008(2):41-43

[5]吴蓓.为什么选择华德福学校?[J].少年儿童研究,2004(5):10.

教育的艺术性 篇4

刘海粟从事艺术教育事业70年,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教育观。在其艺术教育观之中, 包含着一以贯之的开拓精神。在他看来, 艺术教育既要立足于专业艺术人才的培养, 又要放眼于社会群体的审美教育。

刘海粟的教育理念, 主要体现在“闳约深美”这四个字上。“闳约深美”最初是蔡元培给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专的治学警句。对于此, 刘海粟曾作过概要的阐释:“‘闳’, 就是知识要广阔;‘约’, 就是在博采的基础上加以慎重的选择, 吸收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人生有限, 知识无穷, 不能把摊子铺得太大, 以便学有专长;‘深’, 就是钻研精神, 要入虎穴, 得虎子, 锲而不舍, 百折不回;‘美’, 就是最后达到完美之境。”[1]

在刘海粟看来, 艺术是生命的表现。“任何一种艺术, 必先有自己的创造精神, 然后才能表现自己的生命;若处处都是崇拜模仿, 受人支配, 则他表现的必不是自己的生命。最高尚的艺术家, 并不受人的制约, 对于外界的批评会与, 也视之漠然。”[2]正是因为这样一种态度和精神, 因此, “研究艺术者, 应具有自己坚定稳固的态度, 不受别人的摇动!”[3]这样一种独立人格的艺术观点充分体现在其教育思想之中。在艺术的教学中, 不能囿于条条框框框, 而应该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宗旨, 从而培养出真正的艺术家。

刘海粟认为, 艺术教育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不能苛守旧规。刘海粟常以“艺术叛徒”自居, 并且拥有过人的胆略。不仅这样自居, 更是用实际行动印证自己的观点。1914年, 刘海粟在我国首倡于课堂上使用人体模特儿, 并因此而遭到封建礼教势力的围攻, 前后历经十年斗争较量才基本取得胜利。他认为“学校里一定要练习人体, 并不单是要在复杂的形体上去练习准确, 便容易去描写一切对象, 却还要启发他们无限扩张性的, 有普遍性的生命意识”。刘海粟俯察艺术教育原理形成的这一超前意识, 经过不懈的努力化为现实后, 对早年拓荒中的我国美术教育, 其功德是无量的。1918年, 他将旅行写生正式纳入教学内容, 并亲自带领学生跋山涉水, 描写神州美景。这一活动由于在国内绝无仅有, 每到一处, 常常引起不明原委的群众围观, 或误解为测量局组织打样, 或猜测为绘制月份牌图钱谋利等等。然而刘海粟的主张却是分明了然:“每欲遍游国内, 写风土人情, 供人观览, 傅吾人得以交换知识, 此于美感教育、社会教育均有绝大关系。”几十年后的今天, 旅行写生之于美术教育, 已至为寻常, 然而在当年却是未有先例的教育实践。同时, 于1919年在上海美专首创男女同校, 冲破封建禁区, 体现男女接受教育的平等权利。

刘海粟认为, 艺术教育的宗旨在于美的育化和良善的培养。他在1924年就提出:“艺术教育就是把艺术的精神, 通过教育以培养育化人类美的本能和美的感情;同时还促使这美的本能向上发展和美的感情向外表现, 普遍地培育出良善的健全的人类。”“这是他对“艺术教育”的整体命意, 也包含着他对艺术教育社会功能的价值取向。他所阐述的美, 不仅指艺术内容和形式的美, 也不仅指人类艺术创造的一种追求, 而是将生活、伦理道德意义上的良与善有机地融化其中。这一点, 从他多处的言论、文章中可以找到印证。他说:“我相信艺术是人们生命最自然的表白, 以陶冶人格至善为目标的, 足以超拔人们于悲哀和堕落, 足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换句话说, 人类有了艺术的陶冶, 方能做一个完全的人。”又说:“故救国之道, 当提倡美育, 引国人以高尚纯洁的精神, 感发其天性的真美, 此实为根本解决的问题。”这些对于艺术和艺术教育的见地, 显示了刘海粟明确的艺术理想, 他无疑是“真善美”的统一论者。有必要进一步说明的是, 刘海粟当年对“美”的意义的拓宽, 对于以审美教育为主干的艺术教育功能, 势必怀抱着超越实际可能的期望, 他的“美育”与“救国之道”说, 便显然反映了认识上的历史局限性;不过, 在20年代初的特定历史氛围中, 在那种“极残酷无情、干燥枯寂的社会里”, 却不失为有良知的艺术家们一种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坦诚流露。在他主持的上海美专的办学宣言中, 曾掷地有声地说, “我们相信艺术能够救济现在中国社会的混沌, 能够惊觉一般人的睡梦”, 也正是由于这种历史使命感的激励,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上海美专, 才得以在刘海粟及几位画友的努力下横空出世, 它裹挟着反对封建思想禁锢、弘扬民主意识的内核, 率先揭开了近现代艺术教育史的帷幕。

二、刘海粟艺术教育思想对高校艺术教育的启示

刘海粟的教育思想, 主要形成于其早期的办学实践之中。其一以贯之的教育思想, 则一直贯穿于他的教育实践之中。仔细梳理他的艺术教育理念, 我们会发现对现今的高校艺术教育仍具有非常好的启示作用:

第一, 艺术教育应注重对学生个性独立的培养。刘海粟教育思想中的个性独立理念, 对于新形势下我们的艺术教育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个性独立不仅是个人发展的要求, 更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走向。以前的宗法的, 精神的, 经济上的依附关系, 使得人丧失了个性的独立, 变得千篇一律, 无所区别。从而使得思想死气沉沉, 毫无生气。这种非个性化的教育, 使得教育成为阻碍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因素。因此, 艺术教育需要遵循个性独立的理念, 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 独立审美和创造能力为己任[4]。

第二, 艺术教育应注重学生对美的追求和良善人格的培养。刘海粟认为, 艺术教育应着重对学生在美的追求和良善人格的养成上下功夫。这种观念也一直指导着他的教育实践。艺术教育通过对艺术美的发掘与创造, 让学生在这种发掘和创造之中, 感受到美的魅力, 从而树立起对美的追求。而这种对美的追求, 会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内心境界, 进而激发学生内心的良善人格的养成。通过这样的路径, 才能尽可能地减少社会中所存在的丑恶现象, 弘扬真善美, 从而提升社会的道德水平和个人的精神境界。

第三, 艺术教育中需要培养学生“宽”与“精”并存。教育中的宽与精的关系一直是教育中重要问题, 最能表现刘海粟教育思想的便是“闳约深美”四个字, 很好的阐释了艺术教育中宽与精的关系。艺术教育不仅需要在专业领域做到十分精通, 更需要有广阔的知识背景。只有拥有广阔的知识背景, 博采众长, 才能使得自己的作品和人格得到升华。同时, 也能使自己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自己所从事的事业, 进而为自己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不竭的思想动力和思想源泉。

第四, 艺术教育需要培养学生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刘海粟为人豪放, 不拘于旧规, 敢于打破常规, 实践新的理念与做法。在其教育实践之中, 无论是男女同校还是出游教学等方式, 都开了一代风气之先。其中, 裸体模特的运用尤其掀起了轩然大波, 批评诋毁者众多, 刘海粟本人已经到了人曰可杀的地步。然而, 刘海粟不为所动, 坚持新的教育理念与方式, 顺应时代潮流。事实证明, 正因为其开一代风气之先的行为, 才促进了我国艺术教育得到巨大的发展。而这种敢于突破陈规, 勇于创新的勇气和魄力, 是新形势下我们创新艺术教育的最好学习榜样[5]。

我国当今社会艺术教育, 特别是高校扩招后的艺术教育, 过于注重人才的技能提升, 而忽略了学生个性和良善人格的培养、广阔知识背景的熏陶、创新思想的培育等等, 这些情况的存在对我国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有一定的负面作用。认真解读刘海粟先生的艺术教育理念, 从中我们仍能得到很好的借鉴和启迪, 这就是本文的现实意义之所在。

参考文献

[1]刘海粟:海粟黄山谈艺录[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4:159.

[2]艺公.纪念刘海粟, 我们有无限感慨——写在纪念刘海粟110周年诞辰活动之前[J].艺术市场, 2006, (3) :38-43.4.

[3]艾尚连, 邢香菊.刘海粟的治学经验及爱国精神[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2, (3) :128-131.

[4]封钰.刘海粟美术教育思想评析[J].南京社会科学, 1998, (12) :46-49.

教育的语言艺术 篇5

教育的语言艺术

语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撒播的知识种子,更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德国著名诗人海涅曾说:“言语之力,大到可以从坟墓唤醒死人,可以把生者活埋,把侏儒变成巨无霸,把巨无霸彻底打垮。”由此可见,语言往往能触及人的灵魂深处,对人的心灵产生巨大的震撼力。在教育工作中,艺术的语言常常能在学生的心里激起片片涟漪,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由此达到完美的教育目的。那么,教师如何运用语言的艺术魅力去感染学生、启迪智慧呢?笔者建议不妨做以下的尝试: 一 语言的规范性 语言是一个人形象的真实写照,是一个人的性格、素质、修养的外在表现,正所谓“语言是心灵和文化教养的反映”。然而教师的言行,不仅仅关乎着自身形象、素质和修养,更关乎着对一代乃至几代人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规范、高尚的语言,有助于塑造学生健康的品质;低级庸俗的语言,则容易误导学生形成残缺的性格,“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就是这个道理。 二 语言的生动性 “文似看山不喜平”,语言和作文一样,切忌干瘪平淡,如同一杯白开水,学生听起来,味同嚼蜡,很难调动起激情。有老师常常抱怨:“我一天口都讲干了,学生就是不爱听,真是孺子不可教也。”笔者认为,与其怨天尤人,倒不如自我反省。简单地说,教本身就苍白无力,加上语言的平淡无味,成人听了都会感到枯燥厌倦,更何况面对的是活力四射的孩子呢?如果教师的语言形象生动,如骏马走坡,酣畅淋漓,神韵十足,就一定能扣住学生心弦,深深地吸引学生、打动学生。 三 语言的亲和性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作为人师,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与学生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关系,而不应该凌驾于学生之上。既要做学生的良师,又要做学生的益友。对学生温言细语,循循善诱,耐心细致,就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反之,动辄就摆出师尊的架子,对学生轻则训斥,重则恶言相向,就会使师生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使学生畏而不敬,甚至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和创伤。我校班主任70%都是女性,她们具有女性特有的温柔、细腻和耐心,她们比男性更具亲和力,她们撑起了学校教育工作的半边天。 四 语言的灵活性 语言不是对词语呆板、僵化的组合,一句话或一个词在不同的环境中总会有不同的内涵,它们是非常灵活的。常言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教育的语言应根据对象的年龄、性格、兴趣、爱好等灵活地选择,并适时的进行调整。话题不当,达不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词不达意,容易使学生曲解;方式不当,还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只有选择好恰当的内容、正确的方式、合适的分寸,并把握好谈话的契机,才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五 语言的委婉性 婉言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是用语言来调剂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婉言不是虚伪的逢迎,而是一种心理的需要。在教育工作中,直言相告,于坦诚中见真情,固然很重要,但面对特殊的群体,处理敏感的问题时,却容易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抵触甚至敌对情绪。适时地运用婉言,用顺耳的语言取代刺耳的语言,就能减轻或消除对学生的情感伤害,避免不必要的难堪,收获良好的教育效果。 六 语言的幽默性 一个呆板、不懂幽默的人很难受到周围人的欢迎,同样,一个不懂幽默的教师,也很难受到学生的欢迎。俄国文学家契诃夫曾说:“不懂得幽默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作为教师,即使在平淡的、不如意的生活中,也不要让自己变得灰心丧气,更不能拿学生当出气筒,而要保持乐观的心境,让自己变得幽默。因为乐观和幽默不但可以消除彼此之间的敌意,化干戈为玉帛,营造一种和谐的人际氛围,并且有助于你自己和他人变得轻松,消除工作中的劳累。著名的教育学家维提斯洛夫曾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 七 语言的严谨性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代沟的调节剂、润滑剂,但任何事情都有其双面性,语言若表达不清楚,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初中教师所面对的,是思想尚未完全成熟、理解能力亟待提升的一个群体,而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完全理解的。断断续续的语言,使人听了满头雾水,摸不着头脑;漏洞百出的语言,则会让学生钻了空子。只有逻辑清晰、思维严谨的语言,才有无懈可击的说服力,让学生心服口服。 八 语言的个体差异性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教育工作中,教师面对的是一个群体,而不是某一个体,由于他们的年龄、性格、生理状况、心理、认知风格、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不同,所能接受的理念和承受能力也迥然不同。有的喜欢“阳光雨露”,有的喜欢“和风细雨”,有的则喜欢“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教师需要根据不同个体的特征,选择恰当的内容、适宜的方式方法、恰如其分的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 总之,教育的语言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以上拙笔不过是我的一点肤浅认识。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只有树立正确的师生观,不断丰富学识,才能掌握艺术的教育语言,成为学生敬仰的灵魂工程师。 〔责任编辑:高照〕

试论教育学中的艺术性原则 篇6

【关键词】艺术性原则 教育学原则 实践特征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3-0108-01

我们对教育学有很多的原则和理论,艺术性原则就是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而且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原则。但是,我们在学习教育学的基本原则的时候,过多地强调了教育学中的科学性和思想性,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艺术性原则,从而导致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对传授知识的方式和手段认识不足。

一、什么是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教学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中学教学原则是根据中学学校教育、教学目的,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中学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制定中学教学原则的目的是促进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自觉地按照教学规律进行教学,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原则作为教学规律的反映,具有客观性,违背了教学规律,教学原则就不能有效地指导教学活动。同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人们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受一定的社会教育目的、教学任务,以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教学原则表现出一个变化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中学的教学实践亦不断发展,又会产生新的教学原则。因而,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与教学目的的统一,又是现实和历史的统一。

二、我们制定教学原则的根据

教学原则作为基本的教学要求,应该体现教育目的的要求并反映一定社会的需要。第一,教学原则必须与教学过程的规律相适应。教学原则的获得实际上是从教学实践中获得的,是对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对教学过程矛盾性的揭示。第二,教学原则还必须兼顾教师和学生的特点。第三,教学原则还必须与中学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相联系。所以,我们从对教学原则概念和教学原则的根据进行分析之后,就可以获得一些基本的教学原则,如科学性和思想性、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适应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等等。但是,在所有的这些原则里则忽视了艺术性原则。

三、何谓艺术性原则

艺术性原则也就是要求教学者向被教育者采用一种最优的方法、措施、手段和办法等来解决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不对等的矛盾关系。或者说是已经提出了过桥的任务,但是需要过桥的工具,也就是船和桥。船和桥的适当运用就是体现了一种艺术性和技巧性。因此,提出艺术性原则是教学原则之一,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一个矛盾的过程,那么,矛盾的展现和揭露就有一个方法问题。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就是一对矛盾,在这一对矛盾中,就需要如何去有效地揭示和展现,涉及到方法和手段问题。

第二,教学过程本身也需要通过一个良好的方法来展现自己,这个方法实际上就是一个艺术性问题。任何教学过程中都会体现为一种艺术性手段的运用。如果缺乏艺术性手段的运用,那么,这个教学过程就是很单调和枯燥的,缺乏生机和活力的。如果教学中注重科学性和思想性,是正确的,但是就缺乏把科学性和思想性的东西有效表达出来的手段,所以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第三,从教学的目的来看,也需要艺术性原则。教学目的的提出,仅仅是一个任务的提出而已,并非是现实的教学结果。那么,也就需要采用一種比较好的方式把这种教学目的实现出来,而这种比较好的方式就是一种表达的艺术性和技巧性。正如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条条大路就是我们需要认真选择和思考的。不同的大路有不同的景致和效果,选择一条比较优化而美丽的大路是我们所应该要求和希望的。

第四,从教育者本身来看,也需要艺术性原则。教育者接受知识,是自愿自觉的,是有兴趣的,那么,也就是说,在教授知识的时候应该使教育者感到一种乐趣,而这种乐趣的获得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艺术性手法的体现,当然也有知识本身的乐趣,但是,更多的是一种通过艺术性的手段来适应教育者获取知识的乐趣,或者说,通过艺术性的方法来满足教育者本身获取知识的本能。

第五,从教育知识本身来看,也是如此。知识有浅有深,有抽象有具体的。而这种知识就需要把深的化为浅的,抽象的化为具体的,而这种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艺术性原则的运用。另外,知识本身也是有趣味的,而这也需要教育者采用一定的手法把这种知识的趣味性表现出来。

总之,教学原则中必须运用艺术性原则,而不是忽视艺术性原则。不能用科学性和思想性来掩盖艺术性。

四、如何实现这种艺术性原则于教学活动中

第一,要明确艺术性原则的真实含义,以及艺术性原则在教学原则中的重要性,脱离了艺术性的教育教学活动是有缺陷的,是不完美的。

第二,学习有关美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

第三,熟练运用身体的各种语言和各种教学的先进手段。

第四,要有一种洞察知识本质的智慧能力,善于与实践相结合。

第五,要有一种创新的能力和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

教育的艺术性 篇7

捷克籍民主主义教育家和实践家——夸美纽斯被后人尊崇为教育发展史上的“哥白尼”, 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奠定了西方近代教育理论。《大教学论》是他的代表作, 也是近代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在教育发展史上有很大的影响。作为一名教育者, 《大教学论》是必读书目之一。

夸美纽斯生活在16世纪末至17世纪60年代。在欧洲, 这个时期介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之间, 是封建社会开始解体、资本主义制度逐步形成的时期。当时的捷克是中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反封建的新教势力较强、文化教育比较繁荣的国家。《大教学论》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和形成的。因此, 书中较全面地论述了改革中世纪的旧教育、建立资本主义新教育的主张, 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学体系。另外, 由于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在政治、哲学、文教等一切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几乎无不披着宗教的外衣, 采取神学争论的形式。因此, 夸美纽斯的世界观和教育观带有浓厚的宗教神学色彩。

《大教学论》的正文共有33章。作者在每一章都采用大量的比喻, 选取大量生活中的常见事例, 内容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夸美纽斯提出的许多观点在当时是重大的改革和发明, 有些观点依然被后人推崇至今。如《大教学论》的扉页和《致意读者》, 提出了写作此书的主题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它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 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 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 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基督教的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 增加光明、整饬、和平和宁静。”这些观点在当今看来仍然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引人深思。又如“班级授课制”仍然是当今教学的主流模式, 他提出的适应自然和五条基本原则也对后人改革教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然而,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人们思想的改变, 有些观点已经不适合当今的教学了。如他有些观点具有浓厚的神学气息, 过于强调对上帝的虔诚;他指出:“学生只能得到适合他们班级的书本”, 这个观点在现代社会已经显得片面了, 因为学生除了要学习课堂上需要掌握的知识外, 还要接触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在阐述便易性原则时, 作者认为一切功课应采取同样的安排和对待, 课本也应用同一本版本。我们知道, 不同的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同样知识的效果和方法是不同的, 因此, 对待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安排和对待。我们也知道, 不同地域的学生存在本土文化的不同, 因此, 用同一本版本的课本也是不合理的;在论述教学的简明性与迅速性原则时, 作者认为“每班只能有一个教师”, “每学科只用一本书”, “全班应得到同样的练习”, “一切学科与语言都应采用同样的方法去教授”。这些观点都存在片面性。另外, 在阐述语文教学法时, 很多观点和方法已经不适合现代语文的学习, 如他强调语言都应采用同样的方法去教授。

总的来说,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研读此书, 对初中语文教学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

二《大教学论》对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的启示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的扉页和《致意读者》都提到写作此书的主题, 即“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诚然, 教学不应仅仅是一门艺术, 它同时也应该是一门技术。但笔者认为, 从侧重点上来看, 语文的教学侧重于艺术化的教学。

语文属于文科类的学科, 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语言课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也就是说, 如何引导学生高效的领悟文学作品中的“真”“善”“美”, 尤其是“美”成为了当今语文教师亟待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 当今教师可从以下两方面加以考虑:

1. 教师言语表达的艺术性

对于语文学科, 教师的言语尤为重要。教师的言语对学生往往起到示范的作用。因此, 掌握教师言语表达的艺术性不仅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因素, 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教师言语包括:课堂教学言语、教育言语、交际性工作言语。课堂教学上常用的是课堂教学言语和教育言语。由于语文学科是一门思想性和人文性都很强的学科, 使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正确使用教育言语显得尤其重要。语文教学中, 教育言语过多, 就会被误认为在上政治课;过少, 又会被理解为忽视人文性。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课堂教学言语和教育言语是因时因人灵活地结合在一起的, 两者之间无需刻意转换, 也无需刻意掩饰。钱梦龙先生把教学生认字读书命名为教学的艺术, 善于把枯燥的教学提升为艺术的创作。如他在上《死海不死》一课时:老师说:“你课前有没有看过这篇课文?” (学生摇头) “那你怎么能回答得这样正确?”学生说:“我在地理课上学到过。”老师说:“啊, 真好!地理课上学到的知识, 用到了语文课上, 这叫知识的‘迁移’。” (板书)

这看似普普通通的对话, 但它所产生的效果却不普通。钱梦龙先生灵活利用学生的回答, 巧妙地将课堂教学言语和教育言语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 掌握了学习方法, 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活动的艺术性

教学活动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教师通过板书、问答、言行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体现着教师发挥自己聪明才智和艺术的创造天赋。钱梦龙先生倡导的“导读法”就充分体现了教学活动的艺术性。他的课是“活”的课, 是“导读的艺术”。在钱梦龙先生的课堂上, 教师是高明的指挥家, 在教师的带领下, 学生奏出了一首首优美的交响乐。如在上《愚公移山》一课时, 他针对“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这一句, 问学生:“京城氏家里那个小孩子也跟了愚公去参加移山劳动, 他的爸爸肯让他去吗?”一下子就把一篇平实的说明文激活了。

艺术的东西总是抽象的, 让人很难琢磨, 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 但无论它怎么变, 都脱离不开“美”的精髓。教学这门艺术也是一样的, 它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 更没有固定的教学方法。因此, 那些犯教条主义错误的老师所上的课很难成就优秀的教学。这也就是为什么众多优秀的语文教师能取得很大成就, 而他们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尽管大力地宣传和推广, 仍然让很多普通老师难以企及的原因。

如何达到语文教学艺术的境界?笔者认为:

第一, 语文教学艺术的落脚点应在教学内容上。教学内容的好坏取决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综合运用的程度。首先,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因此, 教师对教材的研读至关重要, 教师通过反复研读文本, 抓住文本的精华、精髓所在, 相当于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了教学的方向, 这样教师方能自信地在课堂上游刃有余, 而不是一味地效仿名师的教学形式或一味地追求教学方法的实施。其次, 体现在教学设计上。教学设计是教师把对文本的解读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 循序渐进地传授给学生的一种预先安排。这就要求教师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具有比较强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 任何一节好课都离不开教师的优秀素质。教师的素质分为一般素质和附加素质。作为一般素质, 爱岗敬业是前提, 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教育能力是关键。教育是人类的一项特殊活动, 初中老师面对的对象不是死的产品, 也不是发育成熟的客户, 而是脆弱、敏感、尚存在很多未知数的未成年人。这个阶段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正处于敏感又充满矛盾心理的青春期。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教书育人的典范, 同时扮演着多重的角色。这些特殊性使得教师必须要比其他岗位具有更高的热情和更严肃的态度。初中生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或许会产生厌烦心理, 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教育能力。这种能力要求在教学工作中能灵活运用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在这两者的基础上, 初中语文教师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语文是要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古今中外文化传授给学生, 使学生能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因此, 优秀的教师离不开广博的知识——这里的知识不仅仅局限于本专业的知识, 还应该包括与本专业和教育有关的其他知识。

除了基本的素质以外, 初中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备思考、观察的能力。善于思考和观察有助于教师的成长, 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从而不断地实现教学的科学化创新。因此, 写教学日志是每位教师必须养成的好习惯。其次, 应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我们时常发现, 尽管我们在备课时把文本分析得很透彻, 将教案设计得很精美, 在实际课堂中仍然可能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这时, 随机应变的能力就起到了很大作用。教师能够根据课堂中的实际情况, 灵活更改自己的教学方案, 这是实现有效性教学的重要因素。再次是语言组织能力, 虽然每位教师都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 但笔者认为驾驭语言的能力对初中语文教师尤其重要。因此,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掌握一些语言学的知识和演讲、朗读方面的技巧。最后是心理调节能力。初中语文教师批改作业时间长, 学生学习成绩成效不明显, 可能需要兼任班主任, 再加上生活、薪水等问题, 造成许多教师心理压力太大, 教师很容易走入崩溃的边缘, 从而自暴自弃, 对工作失去热情和责任。因此, 优秀的教师应该适时调整心态, 学会适当放松。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教学论》内容的解读, 提炼出夸美纽斯的基本观点, 针对其提出的“教育是一门艺术”的观点进行详细论述, 着重阐释“教育是一门艺术”对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的启示。

关键词:《大教学论》,教师,艺术性,素质

参考文献

[1][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傅任敢译)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从生活到艺术的桥——艺术教育 篇8

艺术教育包含音乐教育、美术教育 (也可称作造型艺术教育、视觉艺术教育) 、戏剧教育、舞蹈教育这四大类。艺术教育从属于美育, 在美育中包含着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 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随着艺术的发展, 艺术门类不断的分化与融合, 影视艺术、媒体艺术等新兴的艺术门类的产生使艺术教育的外延和内涵不断的变化, 但艺术教育中美育的本质不会改变。

从原始社会的岩画、图案、雕刻到今天的多媒体艺术。艺术如同生活本身一样在不断的发展和更新, 它经历了人类发展的每一个时期, 并和生活一样永恒, 审美情感和审美体验是人类自觉的情感需要。但审美情感和审美体验不会自发形成和完善, 这就必须去创设情境, 有目的的培养和引导激发审美情感的产生, 并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 这正是我们艺术教育中最重要的目标之一。那么, 审美情感是怎样发生的呢?它们的形成将带给我们什么?

日本著名美学家今道友信称审美情感是日常意识的“垂直切断”。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 突然“一下子注意到那个平常不十分注目的景色时, 在那一瞬间, 我们的意识一下子脱离了日常行动体系, 而集中那一景色……, 这时我们的日常意识被垂直切断了。”

日常意识在哪里中断, 审美情感也就在哪里产生。审美情感, 就是人们欣赏着美的自然、艺术品和其它人类产品时, 所产生出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这种心理体验是人的内在心理生活和审美对象之间交流或相互作用后的结果。在艺术教育中审美情感应当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以课堂教学为例则是应当有目的的建立一种有利于形成“垂直切断”的课堂教学行为和课堂情境, 引发审美情感, 使日常意识在物象或情境的激发下转变和切断, 把“旧知”变为“新视”, “旧知”来自我们日常的意识和经验, “新视”则是我们未曾体验过的。对艺术而言这一转变带来的就是在经验范畴内了解到:“杰出的艺术不等同于照相式的精确”。

在这里取样造型艺术教育 (即美术教育) 来解读。现实状态下的学生审美经验, 一方面:在欣赏作品时主要在“像”与“不像”之间停留。如在比较欣赏荷兰画家卡培尔的写实主义作品《有帆船的海景》和莫奈的印象主义作品《日出·印象》时, 大部分学生偏向于卡培尔的《有帆船的海景》, 原因是因为作品画的“像”、很“逼真”;另一幅“不好看”、“画面太模糊, 没有把物体画清晰”、“线条太乱”, 所以不喜欢。这种现象说明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占据了大部分思维, 是一种生活化的实际浏览。学生只停留在表面的东西上, 没有深入地去了解画作的本身, 需要教师在欣赏时加以引导。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促使学生从生活经验中的实际浏览向审美经验中的美学浏览转变。

另一方面, 主要表现在对艺术表现的自信度上: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则提出了艺术表现“U”型曲线的发展模式。他认为儿童早期的艺术表现在5岁左右处于“U”型的左高峰, 大约在8~11岁之间跌到了“U”型的谷底, 这时如持续于艺术表现方面的努力, 则有可能达到“U”型的右高峰, 成就完整的“U”型发展。但在普适性教育阶段, 往往大部分学生在这一段时期因学业带来的压力等诸多因素, 在这一段时期停止了这些艺术表现的活动或只有少量的时间来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使他们冲出“U”型的低谷达到右高峰受到阻碍, 停止不前。冲淡了对艺术学习的兴趣以及对艺术表现的自信心, 并影响到自身对审美经验的提升。因此艺术教育的另一作用就在于通过艺术常识、艺术文化、艺术技能的学习, 建立和维护艺术表现的自信心, 完成儿童艺术表现“U”型谷低谷达到右高峰转变。

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一种自觉的“垂直切断”的意识, 艺术教育的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有别于其他学科, 它具有唯一的和不可替代的特性。对艺术教育来说, 应当从学生的生活出发, 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角度, 让教学行为成为一个从生活到艺术之间的转变渠道。

教育的艺术性 篇9

关键词:高校艺术教育,社会艺术教育,模式,异同,对比

在我国, 社会上主要的艺术教学模式为两种, 一种是高校艺术教育模式, 一种是社会艺术培养模式前者主要集中于各类高校, 譬如在许多学校, 特别是大量的专业的艺术院校, 为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 均设有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 并且按照按学科不同, 划分不同的高校艺术教育模式, 并成为我国艺术类教育的主要模式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和教育的发展, 高校艺术教育模式并不能满足所有艺术教育的需求, 社会艺术教育模式兴起, 大量私人艺术类培训机构的出现, 使得公众需求有了其他的选择。两种教育培养模式的兴起有着大量的异同点, 分析两者的不同点与相似点, 将这两者的优点融合, 消除二者的缺陷, 为培养出更多高艺术理论水平与高超技能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高校艺术模式与社会艺术教育模式的相同点与联系

(一)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二者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及需求类型的多样化的发展, 艺术教育成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高校艺术类教育成为此时代的主要培养模式, 为满足社会需求, 培养四有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单一的高校教育培养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深层次需求时, 社会艺术教育模式得以产生并不断得到发展, 纵观二者的发展历程, 我们不难发现, 二者的产生都与社会不断进步发展和社会对于高素质艺术人才的需求有着密切的联系, 同时二者的产生与发展, 有力推动了地域特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不断的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二) 高校艺术教育培养模式为社会艺术培养模式的发展创造了可能性

早期的高校艺术教育模式虽然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但却存在者地域性与创新性的缺陷, 无论是学科发展还是人才培养, 乃至社会服务方面, 其空间和舞台是相当狭窄的。同时单单依靠单一的高校艺术教育, 不仅难以为广大受教育者提供应有的资源保障, 而且会加大艺术教育的城乡、区域, 及需求群体之间的差距, 从而造成新的更深层次的教育不公平。为此避免上述缺陷的出现, 社会艺术教育模式得以产生与发展, 与社会高层次的需求适应, 可以肯定的是, 社会艺术教育培养模式的产生是建立在高校教育模式的基础之上的, 正是因为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 才为社会艺术教育模式的产生创在了必须的社会基础。

二、高校艺术教育培养模式与社会艺术培养模式的不同点

两种教育模式从产生到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二者却同样存在着大量的不同点, 分析二者的不同点, 找出其差异性, 为我国艺术教育模式的进化提供理论支持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 高校艺术教育模式与社会艺术培养模式的教学模式的不同

高校艺术教学模式主要是建立在以班级为单位, 以集中授课的课堂教学为基础的模式之上, 各高校根据国家相关制度政策的要求, 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 开设相似的课程, 选聘各种层次的专业教师, 制定专门的教学培养教案, 集体授课, 并进行统一的作业布置和考核, 此种模式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 多为班级为主要培训单位, 学生数量多, 较少关注学生个人素质的差异性, 同时高校教育模式有着学费相对较低的优点。而相反社会艺术培训模式则与高校教育模式大不相同, 其主要是建立在针对受训人员的个性需求的基础上, 社会培训机构为受训人员量身定制符合其自身特征的教学课程, 较多的关注学生个人素质的差异性, 培训机构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对艺术能力的培养, 强调创造性和自由性的结合, 是一种典型的差异化基础上的非统一教学模式, 其主要特点在于受训人员流动制较强, 学生数量为定额, 人数较少, 相对于前者, 学费相对较高。

(二) 高校艺术教育模式与社会艺术培养模式的教学内容不同

高校艺术教育模式注重基础教学, 目的在于让其了解所处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 培养起审美和感知能力, 注重艺术的基本理论知识, 并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同时注重与其他文化学科的渗透, 让学生建立综合的视野, 增强艺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体验, 培养多向思维方式。相反社会艺术教育模式则省略了艺术基础教学, 其培养模式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艺术理论的基础上, 主要通过培训教学提高对艺术的理解和体验创作能力, 同时鼓励在受训的过程中展示自己的特性, 展现自我, 将自由的想象和实践结合, 鼓励学生自我创造能力的展现与培养, 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挥。

结语

高校艺术教育模式在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艺术欣赏能力以及艺术基本能力方面有很好的教学资源, 有着社会培训不可比拟的优势, 同时在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视野的拓展层面上存在更大的优势, 但在学生个性的培养等方面却有所欠缺。这一缺陷, 社会艺术培养模式却有着巨大的优势, 培养学生的技巧、创作能力、艺术技能的驾驭和熟练程度方面更胜一筹, 因此随着社会潮流的发展, 建立一种高校与社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是今后艺术教学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管建华.后现代音乐教育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孙彦琴.新时期群众文化的发展与建设[J].大众文艺, 2012 (10) .

[3]李莲香.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现状与改革思路探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2008. (1) .

[4]陆挺, 陈峰.中国工科大学艺术教育模式的比较及启示——以清华大学和东南大学为例[J].艺术百家, 2010 (3) .

[5]冯杰.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大众文艺 (理论) , 2009 (22) .

教育的艺术 篇10

关键词:教育,艺术,语言,书法

教育学的奠基人之一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早就指出:“教学就是把一切知识传给一切人的艺术。”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一、教育是爱的艺术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微笑,每一句评价,每一次抚摸,甚至每一次批评,都蕴含着爱的艺术。现实生活中,许多老师苦恼于付出了爱,却得不到回报。在我看来,部分教师之所以出现上述苦恼,是因为他们只有爱的愿望、爱的动机,而不知道爱的方式和艺术。当我们帮助他人时,要尊重他人的隐私和缺陷,尽量避免触及他人的痛楚、不幸和敏感之处。这样,才能真正给予他人心灵的温暖和慰藉。只要我们懂得了这一点,把爱学生内化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再通过有针对的方式方法,就能实现教育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二、教育是语言的艺术

教师的语言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在教育教学中,要讲究语言的艺术和谈话的技巧,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一定要在语言艺术上狠下功夫,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懂得运用语言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文似看山不喜平”,语言和作文一样,切忌干瘪平淡,如同一杯白开水,学生听起来味同嚼蜡,很难调动起激情,反之,充满艺术的语言常常能在学生的心里激起片片涟漪,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由此达到完美的教育目的。

三、教育是书法的艺术

书法也叫“法书”,即汉字的书写法则,是中华民族经过了几千年的历史沉淀而形成的独特的文化艺术。那优美而富有变化的线条,能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精神享受,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书法本身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板书字形的美丑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审美水平。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的学生都有认真的学习态度;相反字写的马虎、潦草,错别字多的学生,态度会散漫,纪律松懈。因此我们要通过书法教育来磨炼学生的意志,使之形成严谨、踏实、守纪、耐心的性格品质。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指导学生写好汉字,教师必须认真研究书法艺术,具备一定的书法素养。

教育的艺术 篇11

关键词:教育艺术;对症下药;关爱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141

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有和风细雨式的、也有狂风暴雨式的;有直捣黄龙式的,也有旁敲侧击式的;有趁热打铁式的,也有制冷处理式的;有传统说服式的,也有幽默风趣式的;有语言直白式的,也有语言优美式的。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取决于教师面对什么样的学生,只有对症下药,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笔者任教的2009届(13)、(14)班的学生中,有一个男孩叫曹亚鹏,长得虎头虎脑的,而且心智像没长大的孩子,做事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周围的同学。每次上课他要不带一堆零食,要不带一堆玩具,并发出各种怪异的声音,影响学生上课。为此,笔者利用课余时间找他谈话,第一次时,笔者教育他:“上课是学习的时间,咱们应该努力学习,你自己要约束自己,吃东西和玩玩具不仅违反课堂纪律而且影响自己学习,是不应该的。”但他不以为然,在第二天的课上,仍然我行我素。后来笔者找他的班主任了解情况,得知这个学生的家庭相当富裕,并且父母溺爱孩子,使他养成了不遵守纪律的坏习惯。此后,笔者又利用课下和他谈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我们都生活在集体中,我们说话和做事要考虑周围同学的感受,你上课吃东西和玩玩具影响老师上课和同学们学习,咱们要是早晨没吃饭可以课下吃,上课就不要吃了。下课了可以和同学们一起玩玩具和游戏,上课要以学习为主”。但是效果也不明显。通过课下与其他学生聊天,笔者了解到曹亚鹏的性格、爱好及特点,并针对他比较小气这一特点想出一个新的办法。

第二天课上,曹亚鹏同学又拿出一些食品,这时笔者说:“曹亚鹏同学,有好吃的别光自个吃,老师和一些同学都没吃饭,你请我们一块儿吃吧﹗”一听这句话,他赶紧把东西收拾起来藏到书包里,并且说:“东西不多了,不够吃。”紧接着笔者又说:“下一次如果你课上再吃东西,那你就得请客,请我们全班的同学吃东西。同学们好不好?”学生们也大声配合“好,曹亚鹏请客。”接下来的课上,令笔者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曹亚鹏同学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既不吃东西了也不玩玩具了。虽然学习不认真,但是不影响正常的上课秩序。在解决这一问题上,笔者正是抓住了他小气的特点解决了问题。

今年笔者担任毕业班(13)、(14)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对这两个班的英语成绩是倒数的传闻笔者早有耳闻,并且这两个班的学生由于不喜欢以前的英语教师,所以对英语不感兴趣,在英语课上屡屡出现睡觉、写其他科作业、聊天的现象,而且有的学生不服从教师管理,和教师闹矛盾。面对这样的学生,又该怎么办呢?笔者从而先从了解学生不喜欢原来英语教师的原因入手,对症下药,从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开学的第一堂课上,笔者用流利和纯正的英语自我介绍并以对他们的美好期望作为开场白,笔者渊博的知识让他们钦佩,他们认真地听并且当听到不理解的时候,互相询问是什么意思,这时,笔者用中文给他们解释一遍,并与他们说:“同学们我们是有缘人,为什么呢?因为我刚教的毕业班也是13班和14班,恰恰你们这两个班也是13班和14班,所以我们是有缘人,我们要珍惜这段缘分,友好相处,愉快地度过初中的最后一年。刚刚毕业的这两个班在中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希望你们能够再创辉煌,甚至能够超越他们。同学们,我是真心想帮助大家学好英语,在我的眼里没有差生,我尊重每一个同学,只要你们决定改变自己,哪怕只有一点进步,老师和同学们都为你加油和骄傲!‘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时不我待,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奋发图强,做最优秀的自己!”随后,笔者送给他们一首小诗:“既然我们选择了前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义无反顾;期待梦想花开的那一时刻!”笔者坚信:Hold on to your dreams, and one day they may come true!

在以后的课堂上,笔者也是这样做的,把回答问题的机会多给学困生,并且耐心地帮助他们,提高上课的趣味性和生动性,给他们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和名人的故事来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渐渐地,学生们喜欢上了笔者,也喜欢上了英语课,他们上课的状态有了很大的改变,几乎每一个学生都在认真听讲、记笔记、积极回答问题和背诵单词、文章。在引导大家背诵单词和文章方面,笔者煞费苦心,坚持每天听写,并且每天一总结,把第二天的听写成绩和前一天做对比,在课堂上大力表扬进步大的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并对他们提出更明确的希望。比如(13)班的王家豪和高田等同学原来的英语成绩是20分左右,对英语丝毫不感兴趣,但是现在他们上课总是听得津津有味,背单词比以前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时候笔者及时地表扬他们课上状态的变化和听写成绩的提高,并且选用富含感情色彩和激励性的语言激励他们,把听写卷张贴在墙上,让全班学生参观并向他们学习。吴嘉诚同学连续听写两次都是100分,笔者给他这样的寄语“宝贝,你真棒!老师为你感到骄傲,希望以后你能够八连冠或一直保持下去!”高田同学的听写进步也很大,笔者给他这样的寄语“你的进步真大,让我又惊又喜,希望以后你能给我更多的惊喜,好期待哦!”慢慢地学生们的听写成绩都提高了,学英语的热情也日益高涨,成绩也渐渐有了好转。看到这一切笔者认为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自己的真心换来了学生的真心拥护和爱戴。而且在这期间发生了笔者和小牛的故事。

牛少卿是(13)班的学生,我们属于不打不相识。第一节英语课上,笔者让学生做自我介绍,其他学生不管自己的英语好还是差,都介绍了自己的名字,轮到一个带眼镜的胖胖的男同学时,刚才还看别人做自我介绍的他,这时候却趴在了桌上一动不动,笔者走过去问他“你怎么了?你叫什么名字?该你自我介绍了?”这时他说:“我没有名字。”当时笔者很纳闷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应该怎么处理这个学生直接影响笔者能否在这个班级树立威信。这时,笔者决定冷处理,毕竟自己还不了解班级的情况和各个学生的脾气和性格,弄不好只会适得其反,这时候笔者说:“那我问问你们班主任你叫什么名字吧。”谁知他又说:“恐怕我们班主任也不知道我叫什么”。笔者知道遇上了一个难缠的主,决定不再与他纠缠,于是对下一个学生说:“你继续自我介绍。”这节课就这样在表面的平静下度过了,但是笔者的内心并不平静,笔者明白以后必须和这个学生斗智斗勇,在斗争中赢得这个学生的心。下课后,笔者及时和班主任沟通,得知这名学生确实为一枚烫手山芋后,笔者决定对他进行冷处理。在以后的课上笔者一边认真讲课,一边观察牛少卿的课上表现,刚开始时,他爬在桌子上,什么也不做,但也没捣乱,笔者猜测他在琢磨教师的脾气和性格,所以没有采取措施。一段时间后,笔者决定趁他还没有在课堂上行动的时候采取措施,将他善良的一面呼唤出来,将他恶的一面进行转化。直接从正面入手与他谈话,笔者还没有十足的把握,于是笔者决定从他身边的人和与他成绩差不多的同学入手来感动他,召唤他理智和善良的一面。在课堂上,笔者有意叫他的同桌和前后的同学来回答问题,这几个学生的水平和他相当,并且和他关系不错,当他们有些问题回答不上来时,笔者就耐心地给他们讲解,并且发动全班的学生来帮助他们;当他们回答正确时,笔者在全班大力表扬他们。学生都感觉到了笔者对差生的格外关心和帮助,英语课上的积极性提高了很多,牛少卿渐渐地也有变化了,他开始拿出笔记本记笔记了,上课时也不趴着了,开始听讲了,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笔者决定再加点催化剂,一次上课时,笔者发现牛少卿的笔记记得很整齐,便拿起他的笔记,让全班的学生参观,并且表扬他这一段时间听课状态的进步,他红着脸,但是笔者能明显感觉到他眼神中的骄傲与喜悦。

从此,牛少卿变得越来越积极,笔者用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当他回答正确的时候及时给予表扬,当他遇到困难时大家帮助他解决难题。但是他的单词听写一直跟不上,直到有一天,他主动与笔者说:“老师,你天天表扬其他优秀的同学和进步大的同学,我也想被您表扬,咱们商量一下,下次单词听写您听写多少个?”笔者说:“20个。”他说:“老师我听写对10个,您能给我满分吗?能表扬我吗?” 笔者考虑到他的基础较差,让他背过20个单词也不现实,于是便答应了他。第二天的听写结果出来了,他果然对了10个,笔者遵守诺言给了他100分,并且在全部同学面前表扬了他。他开心地笑了,笑得那么甜,笔者也欣慰地笑了,这么多天的努力终于有了成效。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礼记·学记》中道:“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以人格引领人格、以心灵赢得心灵、以思想点燃思想、以智慧创造智慧,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者简介:许卫华,大学本科学历,在农村中学任教十多年,多次被评为先进教师,深受当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易 立. 依据英语学科反思框架反思并改进课堂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1(8).

“隐形”的教育艺术 篇12

班里有一个很聪明、很活泼的孩子, 思维非常的活跃, 回答问题也总是一鸣惊人, 给我意想不到的快乐和收获; 感情也特别的丰富, 我从心里很喜欢这个孩子。他的学习成绩不错, 作为他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 我从心底里喜欢这个孩子, 有时候甚至会想他以后会成为怎样优秀的一个人。

可是, 随着孩子的成长中, 问题也随之而来了。

新春过后, 我发现他的眼神偏于游离, 目光偏于呆滞, 总是停留在一个地方, 大大的眼睛一动不动。上课时, 也不举手回答问题了; 有时候被动的叫起来, 语言平平淡淡, 思维没有一点创新, 我在心里总是打“?”, 他在想什么呢? 下课时, 就是另一种情形了, 与前后桌交流可多了, 可是我一走进他们, 他们就不说话了, 说的什么我就一概不知。

放学时, 他的母亲找到我, 我看到的是一双急切的眼睛和一颗焦急的心, 也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她和我交流了孩子的假期表现———迷恋玩电脑游戏, 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 家里人管不了了, “希望老师多多管管他, 他很爱你, 怕他的表现让你失望;也很怕你, 最担心的就是这件事让你知道。”我听了之后, 有些措手不及, 感到了事态的严重, 因为电脑游戏一旦迷恋, 就很难拔出来;同时也感到有一种小小的喜悦, 我在孩子的心目中地位还是很重要的, 说明我当老师还是很合格的, 抓住孩子敬我怕我这一点, 我就像抓住了开启这扇大门的钥匙, 只要我们可以沟通, 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

首先, 向他妈妈了解他的家庭环境, 孩子是怎么迷恋上电脑游戏的。

他家的情况和一般的没有什么两样, 三世同堂, 爸爸是个电脑迷, 对孩子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逐渐引入歧途; 爷爷奶奶对这个小孙子自然是宠爱有加, 就使孩子的毛病进一步扩大化; 妈妈经常上班, 对孩子照顾得不那么好, 就使得事态更加严重。基于这种棘手的问题, 我很难一时间想出好办法。但这种家庭环境肯定影响孩子的发展, 所以, 我的第一步就是不能让孩子的爸爸当着孩子面玩游戏, 不能在孩子面前谈有关游戏的问题, 让游戏在孩子的脑海中不再更新。

其次, 用爱来打动孩子, 当然也要用点小技巧。

第二天早上, 我走进教室就只微笑地看着他, 看得他很不好意思, ( 可能是自己有点内疚吧) 又让他感到我很喜欢他。我想多读出点什么, 可是, 没有。剩下的就只能是交谈了。下课后, 我照样领着他的小手去我的办公室: ( 说话语气和年前一样)

“最近怎样, 有没有什么高兴的事, 让老师也高兴高兴! ”

笑, 无语。

“那有没有什么比较难做的事, 让老师来帮帮你。”

仍旧无语。

“我发现过了个新年, 你长高了, 比以前更帅了, 那你有没有发现老师有什么不一样啊?”

看了很久, “老师今天没戴眼镜。”

“是啊, 老师近视眼, 没戴眼镜, 什么也看不见, 但老师发现你今天没有洗脸, 而且还有一个小污点, 现在是不是心跳的特别快, 还有点害怕啊?”

看着他有点佩服的样子, 我知道有了初步的胜利, 剩下的就是步步为营了。

“你知道老师为什么知道这些吗? 过来, 我告诉你一个小秘密。”

我伏在他耳朵上:“老师戴着隐形眼镜了, 你干什么, 想什么, 老师一看就知道, 信不信?”

虽然他有点相信, 但仍摇摇头。

“不信啊, 那咱们就试试, 我不去你家, 明天和你说说, 你今晚回家干什么?”

他点点头。

再次, 与家长共建孩子成长的桥梁。

我给他妈妈发了条短信, 让他把孩子回家的具体情况告诉我。

第二天, 我又把他拉到我的办公室, “昨天表现很好啊, 回家后就认真做作业, 然后玩了半小时滑板, 技术有了进步了, 吃饭时妈妈还给你做了喜欢吃的红烧鲤鱼, 又弹了一小时钢琴, 弹的是《玩具》吧, 真好听; 后来就洗刷睡觉了, 不过, 中间有点小波折, 我看到你眼中含有泪水, 但是你是个坚强的孩子, 克服了游戏的诱惑, 做得很好, 孩子!”

他又高兴, 又佩服。

随后, 我又给他讲了电脑游戏的危害, 不但让人意志消沉, 不想学习, 甚至有可能失去生命, 看到他眼睛里流露出的真正悔过的泪水, 我知道, 我成功了最重要的一步。以后, 经常和他交流, 他对游戏渐渐疏远了。下课时, 还会和别的小朋友悄悄地把我的“隐形眼镜”的秘密告诉其他的小朋友, 使班里的其他同学的情况也得到好转。

现在和他妈妈交流起来, 说孩子渐渐从游戏里走了出来, 刚开始时, 还有点忍不住, 一想到老师能看到, 就强忍住, 现在直接不想这事情的, 就是晚上睡觉时, 要在被窝里脱衣服, 怕被老师看到……

现在, 他又变成那个活泼可爱、积极思考的孩子了, 我为他感到高兴。我用了一个小小的骗局, 但我知道, 孩子长大知道后, 肯定不会恨我的, 因为我的“骗”中渗透的是对他的爱……

现在, 他们几个仍然凑在一块儿, 我走近时, 他们也会不好意思的笑笑, 我猜想那是隐形眼镜的故事和后续吧, 因为游戏在班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少, 班级气象越来越好……

正如“教无定法”一样, 管理也没有定法。情感激励关键是一个“爱”字, 即热爱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寄予希望, 学生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 从而乐于接受班主任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的人, 只要付出爱心, 枯草也会发芽; 只要有一缕阳光, 他们就会灿烂。从孩子角度出发, 用他的眼光来审视事情。对他多观察、多了解, 才能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心灵的桥梁要用情感去架设, 用尊重、信任、体贴、关怀去充实。爱, 是一种力量, 一种品质, 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是班主任必备的修养;以爱为根基的情感激励, 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

摘要:正如“教无定法”一样, 管理也没有定法。情感激励关键是一个“爱”字, 即热爱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寄予希望, 学生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 从而乐于接受班主任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的人, 只要付出爱心, 枯草也会发芽;只要有一缕阳光, 他们就会灿烂。从孩子角度出发, 用他的眼光来审视事情。对他多观察、多了解, 才能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心灵的桥梁要用情感去架设, 用尊重、信任、体贴、关怀去充实。爱, 是一种力量, 一种品质, 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是班主任必备的修养;以爱为根基的情感激励, 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

关键词:班主任,情感激励,爱

参考文献

上一篇:舆论热点事件下一篇:动漫游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