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标题的比较性研究

2024-09-21

新闻标题的比较性研究(共9篇)

新闻标题的比较性研究 篇1

凌鹤撰写的《擦亮新闻的眼睛———党报标题制作的几点体会》是众多关于新闻标题的文章中比较优秀的作品,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拟题, 出新, 进行多维度思考。文章提出:“有学者说:相同内容的新闻, 以各报标题精当与否, 可知其人才如何, 发行多寡。”这样的观点让人信服, 并且颇具新意。多媒体时代的来临, 给新闻工作者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不仅要抢时间抢新闻, 更要具备对同一新闻事件的独特解读能力。而新闻标题的优劣对吸引受众, 引导读者来说至关重要。

文中, 作者表达了关于制作新闻标题的几点感受, 即:新闻标题应该“大气醒目贵在形神兼备”;“活泼灵气美在宛若天成”;“出新添彩重在不逾矩”。从实践角度来说, “形神兼备, 活泼灵气, 出新添彩, 不逾矩”确实是好标题应该具备的品质。其中, “不逾矩”尤显重要。越来越多的新闻工作者意识到了新闻标题的重要性, 花大力气进行标题制作, 有时甚至搞噱头, 夸大其辞, 片面追求出新出彩, 严重违背了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在读者中造成了恶劣影响, 甚至破坏了媒体形象。这样的结果实在是得不偿失。在提出“不逾矩”的要求之后作者进一步论述了怎样才能体现党报标题的政治性、宏观性、权威性、准确性。即:忌文不符题, 忌望文生义。作者还在论述“不能文不符题”时举出了一则生动的例子加以佐证。例证法在全文中多次出现, 增强了可信度和说服力, 令人印象深刻。

综观全文, 作者步步深入, 层层剖析, 理论结合实践, 为我们分析了党报标题制作中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表达方法通俗易懂, 文字表述唯美压韵, 可以说是雅俗共赏, 深入浅出。值得注意的是, 文章本身的标题就异常成功———《擦亮新闻的眼睛》, 不仅充满动感, 而且极为形象。总之这篇文章给广大的新闻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为新闻标题的制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关于新闻标题的文章数不胜数, 我们不妨在此进行一次新闻标题的比较性研究, 分析孰优孰劣, 进而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首先来看罗文全的文章。他在《标新才能更好立意》中, 也对新闻标题的制作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即:用新奇的标题刺激读者的阅读欲望。首先, 作者用“标新才能更好立意”作为文章的题目恰到好处而且别出心裁, 令人过目难忘。然后文章具体详尽地论述了各种“出新”的方法, 可谓面面俱到。同时,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事实进行说明, 显得充实可靠, 浅显明了。美中不足的是, 作者仅仅强调了“标新立异”在新闻制作中的重要性, 忽视了“标新立异”的尺度问题。把握不好或许会衍生出虚假新闻, 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黄立平的《人物语言在新闻标题中“先声夺人”的艺术》也是一篇好文章。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以个性之声夺人”, “以幽默之声夺人”, “以亲和之声夺人”, “以新鲜之声夺人”。单从观点来看, 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吸引力, 并且对仗工整, 文采斐然。在论述手法上, 作者采用了总论点结合分论点的手法, 层层递进, 引人入胜。作者借鉴了文学作品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表达手法, 提出标题制作中也可以运用这样的写作方法, 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这种观点不仅新颖, 而且具有可操作性, 我们可以在制作标题的时候加以借鉴。

田瑾和夏俊的《试论时政新闻标题的视觉化》可说是颇具前沿性的一篇文章。视觉化是指具有画面感, 在具体形象生动的基础上, 更有电视镜头图象化的特征。时政新闻标题的视觉化, 指通过简练的标题文字让人产生图象联想, 增强可读性, 突出新闻, 画龙点睛。视觉化和新闻标题结合起来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而其带来的效果也不容小看。它能够给我们营造出画面感, 增强阅读的趣味性。同时作者告诉我们, 并不是所有的标题都适合“视觉化”。正所谓“适可而止”, 过度运用必然会带来负面影响。全文理论性强, 论述鞭辟入里, 语言严谨准确, 如果能够更加通俗化, 这篇文章就更会加完美。

新闻标题可谓常说常新, 我们从各个角度研究都可以得到不同的认识。有人说, 新闻标题作为“一瞥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地创新和制作, 有人说, “读题时代”的来临给我们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有人说“题好一半文”, 没有好的标题, 内容的质量也会大打折扣……总而言之:新闻标题至关重要, 值得我们学习和实践的空间也很大。对新闻标题进行比较性研究, 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 凌鹤, 擦亮新闻的眼睛——党报标题制作的几点体会, 记者摇篮, 2007, 4月

(2) 黄立平, 人物语言在新闻标题中“先声夺人”的艺术, 新闻写作

(3) 田瑾, 夏俊, 试论时政新闻标题的视觉化, 新闻记者, 2007年11月

(4) 谢蓬勃, 论报纸新闻标题制作中情感因素的运用, 南昌高专学报, 2007年1月

(5) 宋庆武, 关于电视新闻标题之浅见, 记者摇篮, 2007年4月

(6) 罗永斌, 浅析电视新闻标题, 东南传播, 2007年, 第四期

(7) 袁保霞, 论网络新闻标题制作的和谐美, 2007年1月

(8) 袁海燕, 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分析, 文学艺术研究, 2007年11月

新闻标题的比较性研究 篇2

英汉网络新闻标题中缩略词使用对比研究

本文以英汉网络新闻标题中的缩略词为语料,依据它们的构词特点,分别对英汉语的缩略词进行了分类,把英语缩略词划分为五类,把汉语缩略词划分为六类,又按照它们在构成方式上的.近似程度,进而将它们分别归纳为两大类和三大类.文章以语言的经济原则为指导,通过对英汉各类缩略词的使用频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造成它们在使用率方面异同的原因.

作 者:王瑞昀 Wang Ruiyun 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上海,83刊 名:语言文字应用 PKU CSSCI英文刊名:APPLIED LINGUISTICS年,卷(期):2005“”(1)分类号:H08关键词:缩略词 英汉网络新闻标题 对比研究

英汉语新闻标题的语言及修辞比较 篇3

新闻英语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 与文学英语相比, 有其独特的语言和修辞特征。新闻英语不仅是最鲜活的语言, 更是各类语体的集大成, 新闻英语中既有市井俚语, 也有各学科的术语;既有诙谐轻松的饭后谈笑, 也有措词严谨的政治用语。内容涉及政治、外交、经贸、科教、文体、民生、宗教、环卫、能源、交通等, 可谓包罗万象。因此, 做好新闻英语的教学和研究无疑是重要而具有实用价值的。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 张健教授认为好的新闻标题犹如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 起着传神达意和吸引读者的作用。若标题得势, 则全文皆振;标题失势, 则全文皆靡。[1]为了能吸人眼球, 新闻标题在措词和措辞方面就非常讲究。可以说新闻标题就是一篇超级浓缩的“美文”, 不仅要意美, 也要音美、形美。本文将重点探讨英汉语新闻标题的措词和措辞特点, 从语言和修辞两个方面对英汉语新闻标题进行比较研究。

英汉语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

无论是汉语新闻标题, 还是英语新闻标题, 它们的共同点就是简明扼要, 是对整个报道内容的高度提炼, 可谓一字涵千言。[2]由于英语和汉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文字, 在实现新闻标题的“简要”这一目标时, 两种语言采用的表达手法是不尽相同的。不同点首先反映在词汇上, 因为在语言诸要素中, 词汇是最活跃、最敏感的部分。

(一) 英语措词重“小词”, 汉语措词重“大词”

由于英语是字母文字, 字母越多的单词占据的空间就越大。为了让新闻标题简短, 英语新闻标题中的措词自然要首选那些短小的单词。这就是说, 在表达同一意思时, 英语新闻标题倾向使用“小词”。这些短小易懂、形象生动的措词不仅能增强新闻的简洁性和可读性, 而且还能美化版面、节约篇幅。而汉字无论笔画多少, 所占空间都是一样的, 汉语表达非常重“意象”, 因此, 汉语新闻标题在措词时喜欢选用浓墨重彩的“大词”。由于汉语中四字格表达具有独特的音韵美, 尤其是汉语成语, 不但音韵和谐, 而且意蕴丰富, 汉语新闻标题中的四字格运用自然就很常见。如某一重大活动或会议开幕, 英语标题在表达“开幕”时, 常用的词是open, 而汉语标题通常会在“开幕”前加上“隆重”二字;如是闭幕, 一定会是“胜利闭幕”或是“圆满结束”, 而英语则是end。我们比较下面两个英汉语新闻标题就能很好地理解二者的这一区别。

1.‘Young Marshal’dies at 101

这是报道张学良将军去世的英语新闻标题, 措词非常简洁, die简短得不能再简短了。顺便提一下, 英语新闻标题中的引号与汉语新闻标题不同, 通常是使用单引号, 而不是双引号。相对于英语新闻标题, 下面的汉语标题不但措词上力求浓墨重彩的“大词”, 而且力求文字对仗工整, 采用“多层式”标题, 运用汉语中独特的四字格表达, 做到标题意美、音美、形美, 以其创意和文采来吸引读者。汉语标题如下:

2.捉蒋传奇人物

张学良先生仙逝

两岸政要唁电不绝

(二) 英语标题忌“动词”开头, 汉语标题偏“动词”开头

西方媒体都标榜“公正、客观”地报道新闻真相。英国的《泰晤士报》甚至打出“We take no pride in prejudice”的品牌广告语[3], 意思是“对于有失偏颇的报道, 我们并不引以为豪”, 旨在说明自己的报道是客观公正的, 不以偏见而感到骄傲。而英语中以动词开头的句子都是祈使句, 而祈使句表示命令、请求、禁止、劝阻等, 其作用是要求、请求或命令、劝告、建议别人做或不做一件事。因此, 祈使句显然不能作为英语新闻标题。西方著名的新闻媒体, 如美联社、路透社、《泰晤士报》、《纽约时报》等, 甚至中国的英语报《中国日报》都在它们的“编辑手册”中专门提醒编辑“Never begin a head with a verb”。与英语新闻标题不同的是, 以动词开头的汉语新闻标题却非常普遍。究其原因, 主要是中国的新闻报道, 特别是政治性的新闻报道, 总有些“宣传”的功能, 尽管也是秉承客观与公正, 但是由于带有“宣传”的目的, 难免会有让读者或听众要去做什么, 而不能做什么的“主观导向”。此外, 汉语新闻标题偏爱动词开头句, 这与中国的口号与标语文化有关, 而汉语中的许多口号都是以动词开头的祈使句, 很多口号都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比如陈胜、吴广提出的“伐无道, 诛暴秦”口号, 抗日战争时期的“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以及“为人民服务”、“讲学习, 讲政治, 讲正气”、“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等口号都是中国某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一种反映, 有其积极作用。可见, 汉语新闻标题采用“口号式”语体是完全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简洁明快、朗朗上口的“口号式”标题具有很强的震撼力、感染力。如下所示:

1.切实巩固前两批成果扎实抓好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 (《人民日报》, 2009-09-02)

2.维护稳定促团结保障民生谋发展 (同上)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永不枯竭的动力 (同上)

4.让公平和正义的旗帜高高飘扬 (《文汇报》, 2010-02-22)

(三) 英语新词多是“生造词”, 汉语新词多是“新意词”

二战以来, 随着政治、经济和科技等领域的不断变化和飞速发展, 出现了许多新事物、新景象。反映这种变化的语言必须产生新词才能与之相适应, 因此, 英语中涌现出了大量的新词。新闻媒介是在第一时间向大众传播各种新事物、新思想的重要阵地。要表达各种新事物、新思想, 就必定会使用众多新词语, 难怪有人将新闻媒体戏称为“使用新词的庞大机器和杜撰新词的巨大工厂”。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这一事实我们不容否认, 因此, 当今众多领域出现的新事物、新思想自然要用英语来表达。到目前为止, 英语中的词汇大约有200万, 其中50%是二战以后产生的新词。根据《伯恩哈特词典伴侣》的统计, 每年进入他们计算机数据库的新词和新意多达1500~1600个。[4]据有关学者研究, 英语新词的形成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传统构词法构成新词, 包括派生法, 如preschooler (学龄前儿童) ;合成法, 如soft-landing economy (软着陆经济) ;缩略法, 如flu (influenza, 流行性感冒) , PC (个人电脑) ;拼缀法, 如lunarnaut (lunar+astronaut, 登月宇宙航行员) ;类推法, 如snowstorm (暴风雪) →sandstorm (沙尘暴) →brainstorm (头脑风暴) 。二是赋予旧词新的词义, 如net原指任何“网”, 现在的一个新意是“因特网”。三是吸收外来语作为新词, 如来自汉语的fengshui (风水) , 俄语的sputnik (人造卫星) 。四是杜撰新词, 这类词在商标品牌命名中最多, 如Rolex (劳力士) 手表。可见, 除了第二种形成方式外, 英语中的新词都是生造词, 所以英语词汇每年都在增加。

而汉语中的汉字数量却是相对固定不变的, 汉语中出现的新词只是旧词被赋予新意而已, 并不是生造出来的汉字。而今最为流行的汉语新词“囧”、“雷人”、“山寨”、“躲猫猫”、“蚁族”等都不是生造词。“囧”本义为“光明”, 从2008年开始在中文地区的网络社群间成为一种流行的表情符号, 成为网络聊天、论坛、博客中使用最频繁的字之一, 它被赋予“郁闷、悲伤、无奈”之意, “囧”被形容为“21世纪最风行的一个汉字”。“蚁族”原意是一种昆虫族群——蚂蚁, 而现在被赋予了新意, 指“80后”这个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 即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接合部的大学生。“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 他们是有如蚂蚁般的“弱小强者”, 他们是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因此称这些汉字为“新意词”, 也就是有了新的含义的汉语字或词。值得一提的是, 由于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的强大影响, 汉语中出现了许多从英语中借来的词, 很多英语借词频见于各类新闻媒体中, 也常用于新闻标题, 如卡拉OK, X光, CT, CD, DVD, T恤, WTO, APEC等, 其中一些词已收录在《现代汉语词典》中, 成为汉语中独特的“新词”。

(四) 英语标题“重点化”, 汉语标题“总体性”

在揭示新闻事实的精华内容方面, 汉语标题倾向于“总体性”, 着眼于尽可能详尽完整地囊括新闻内容。读者只需一览标题, 即知全文概要。英语标题在揭示新闻内容方面远远不如汉语标题那样具有深度与广度, 而是采取“重点化”手段, 着力于以精练的文字概括出新闻中最重要的某一点或方面来吸引读者。[5]

在形式上, 汉语标题, 特别是重大新闻的标题, 常采用引题、主标题、副题的多层式标题, 而英语标题的形式则是单层式标题。例如:

1.终结韩国人在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项目上连霸纪录

周洋以一敌三

90后创造历史

中国代表团单届冬奥会金牌数历史性地增加到3枚

(《文汇报》, 2010-02-22)

而同一天的《中国日报》上的这则新闻的英语标题就简单得多:A Shy Star thrust into the Games’Spotlight

由于英语标题突出重点, 与汉语标题相比, 省略就用得很多。省略成分多是虚词, 不会影响表达。例如:Obama toUrge Oversight of Insurers’Rate Increases (The New York Times, Feb.22, 2010)

该标题中, 美国总统Obama只用其姓, 省略了名。翻译成汉语时, 我们采用“名从主人”原则, 不用补充出总统的名。但是, 在汉语新闻标题中不能只用中国领导人的姓, 而省略其名, 或用名而省略其姓, 都是有悖中国的姓名文化传统的。因此, 西方媒体中采用省略手法称“胡锦涛”为“Hu”, 翻译成汉语时, 一定要遵从我国的姓名传统文化, 将“Hu”译为“胡锦涛”。因此, “Hu Elected Chinese President”这则新闻标题翻译成汉语一定要将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胡锦涛当选中国国家主席。此外, 例句中的标题在to前还省略了is;Oversight前省略了冠词the, 补全如下:Obama is to Urge the Oversight of Insurers’Rate Increases

英汉语新闻标题的修辞特点

作为新闻标题的措词是为了强化主题、吸引读者, 而措辞便是记者的匠心所在。[6]我们已分析了英汉语新闻标题词汇语言的独特风格, 新闻标题语言首先要简洁明了、新颖幽默, 如果仅仅是平铺直叙则很难吸引观众的眼球, 丧失了关注率就更谈不上信息的传播了。其次, 新闻标题语言更要富有韵味, 也就是新闻标题语言应该是“韵文”。因此, 新闻标题常常会借助修辞手法, 使语言表达具有音韵美、形式美、内容美、意境美, 从而增加报道的可读性、生动性和吸引力。英汉语新闻标题中常采用比喻、押韵、夸张、对偶、排比、双关、用典等修辞格, 我们将主要分析英汉语新闻标题在运用修辞手法时的不同之处, 以便更好地翻译新闻英语标题。

(一) 英语标题重“音韵”, 汉语标题重“形美”

为了能让标题吸引读者, 英汉语新闻标题都比较注重表达的韵律美, 在用韵方面, 英语标题胜过汉语标题, 英语中不但有尾韵, 还有头韵和元音韵, 后两种押韵在汉语中也有, 分别称为双声和叠韵, 但在汉语标题中却很少运用, 而英语标题中的头韵和元音韵修辞格却用得很多。由于汉语单音词较多, 即使是复音词, 其中词素也有相当的独立性, 因此对偶表达是汉语的一大特点, 是汉语中特有的一种艺术手段, 这一修辞手法能使表达内容在形式上和意义上显得整齐匀称, 给人以美感。汉语中的很多四字格就是形美、意美的对偶表达。如汉语政治口号“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抗美”与“援朝”形成对偶, “保家”与“卫国”形成对偶, 同时“抗美援朝”与“保家卫国”也形成对偶。这样形式上整齐划一的表达自然有很强的美感。因此, 汉语新闻标题很喜欢用对偶句式, 由于对偶句本身就具备音韵和意境美的特点, 因此, 这样的新闻标题无疑会给读者一种美的享受——意美以感心, 音美以感耳, 形美以感目。如下所示:

1.科技护鸟东滩添翼 (《文汇报》, 2010-02-22)

2.绿满三晋功在千秋 (《新华每日电讯》, 2009-09-02)

《中国日报》是中国目前唯一进入西方主流社会和被国外媒体转载最多的报纸, 以“语言隽永”著称[7], 我们选择了几条运用押韵修辞手法突出“音韵”美的新闻标题, 如:

1.Stimulated Stimulus (头韵, 元音韵) (Dec.19, 2008)

2.Plastic is not so Fantastic (尾韵, 元音韵) (Dec.31, 2008)

(二) 英语新闻标题的修辞翻译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要在译文中再现英语新闻标题中的修辞美, 就应该充分发挥汉语表达的优势, 采用四字格, 以“形美”转译汉语标题中缺少的头韵或元音韵, 同样能够起到音韵美。如下所示:

After the Booms Everything Is Gloom

繁荣不再萧条即来[8]

英语新闻标题中的“Boom”和“Gloom”构成尾韵 (rhyme) , 而汉语译文通过“再”和“来”, 也达到了押韵的效果, 两个四字格, 构成对偶句式, 读来朗朗上口。另一译文“一别繁荣, 一片愁容”[9]也是两句八个字, 不但首尾都押韵, 而且把原文的事实性陈述化成了形象性描述, 给人一种行文紧凑、一气呵成的感觉。

结语

我们简要阐述了英汉语新闻标题的语言和修辞特点, 重点是关注两种不同新闻标题在语言表达和修辞运用方面的差异, 旨在更好地了解新闻英语在标题中的独特措词与措辞。在解析两者的措词特色时, 我们指出英语措词重“小词”, 汉语措词重“大词”;英语标题忌“动词”开头, 汉语标题偏爱“动词”开头;英语新词多是“生造词”, 汉语新词多是“新意词”;英语标题“重点化”, 汉语标题“总体性”。在解析两者的措辞特色时, 我们主要论述了它们之间一个最为显著的区别, 一个重“音韵”, 一个重“形美”, 并探讨了充分发挥汉语表达的优势, 采用四字格, 以“形美”转译汉语标题中缺少的头韵或元音韵的英语新闻标题的修辞翻译。

摘要: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深入研究英汉语新闻标题的语言和修辞差异, 有助于促进新闻英语和新闻翻译的教学。本文从语言和修辞两个方面对英汉语新闻标题进行了比较, 旨在更深入认识新闻英语的语言特征, 并更好地欣赏新闻英语中的修辞韵味。

关键词:新闻标题,语言,修辞,比较

参考文献

[1]张健.新闻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1]张健.新闻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2]曹明伦.谈英语报刊新闻的基本特点及其翻译[J].中国翻译, 2005 (6) .[2]曹明伦.谈英语报刊新闻的基本特点及其翻译[J].中国翻译, 2005 (6) .

[3]唐见端.英语新闻标题翻译技巧[J].新闻记者, 2005 (9) .[3]唐见端.英语新闻标题翻译技巧[J].新闻记者, 2005 (9) .

[4]汪榕培.英语词汇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4]汪榕培.英语词汇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5]张健.新闻英语文体与范文评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5]张健.新闻英语文体与范文评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6]许明武.新闻英语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6]许明武.新闻英语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

[7]方梦之, 毛忠明.英汉——汉英应用翻译综合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7]方梦之, 毛忠明.英汉——汉英应用翻译综合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8]刘其中.新闻翻译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8]刘其中.新闻翻译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新闻标题动词的使用 篇4

正义性,并让人隐约感到美机有问题,而《中国时报》和《自由时报》两报却都用被动语态 “遭中共战机拦截”,这似有美机受到了“中国战机”欺负的意味;从话题(详见后文中的 解释)上看,《联合报》以“中共战机”为主语,说明它是从中国的视角进行报道的,相反,《中国时报》和《自由时报》以“美侦察机”为话题说明了它们是从美国的视角进行报道的;从动词上看,《联合报》用“坠毁”明确指出了中国所蒙受的损失,而《中国时报》和《自 由时报》却用“擦撞”对事件进行了弱化处理;同时,“坠毁”和“擦撞”这两个动词都处 于焦点位置(详见后文中的解释),这样《联合报》就取得了强化中国损失的效果,而《中 国时报》和《自由时报》则更为弱化了事件的严重程度。由此可知,《联合报》的立场倾向 于中国,而《中国时报》和《自由时报》的立场偏向于美国,不过在偏向程度上,两报还有 细微差别:《中国时报》的副题为“北京指美机突转向肇事”,它的报道视角转为中国,说明 其立场属中间偏美;而《自由时报》的副题是“EP一3在南海执行任务突生意外’,报道视角

仍是美机,且“在南海执行任务”的短语让美机的行为具有了正当性,说明其立场最为偏美。同日,《今日美国》的主报道标题是: ④、美中喷射机相撞,美国军机降落中国

在这则新闻标题中,不但把美国“间谍机”用情感色彩较少的“美国军机”这一通称来 标示〔事发后第四天的社论中才指出它是“间谍机(sPyplane)”〕,而且还把不相同的中国 “军用飞机”和美国“间谍机”同化为相同的“喷射机”,这弱化甚至褪去了美国“间谍活 动”的不光彩形象。

《纽约时报》的反应也相近,它这天的标题是: ⑤、美国飞机与中国战机相撞后留在中国

这个标题在飞机的称谓上用了更为普通的“美国飞机”,因而在弱化美国“间谍机”色 彩上比上则标题走得更远,但与此同时却毫不含糊地指出是“中国战机”,其用途和倾向可 谓一目了然。

在动词的所有配价中,是否同时出现以及哪一个出现哪一个隐藏,其含义的重点会有所 不同。新闻记者往往借助这种方法和手段来实现自己对事实的理解,并隐含自己的主观倾向。如1986年7月1日,英国发生了“一位号称神枪手的警察抓捕抢劫犯时,在9英寸的

距离内射杀了抢劫犯正在熟睡中的五岁的儿子”的事件,对它的报道,英国报纸的标题有以 下IL种: ③、“号称神枪手的警察在9英寸的距离内射杀了一男孩”;④、“警察射杀了一男孩”;⑤、“一男孩被警察射杀”;⑥、“一男孩被射杀”;⑦、“抢劫犯的儿子无意中被射杀”;在第③个标题中,动作“射杀”和其“行动元”:“警察和男孩”以及重要“状态元”

“9英寸的距离内”全部出现。由于这一标题把动词的“配价”全部交待了,因而“男孩死 亡的责任”应由谁负一目了然,并且警察很难脱咎于“误杀”,因为他既“号称神枪手”,又 是“在9英寸的距离内”开的火。同时“号称神枪手”与“在9英寸的距离内”的共现,使 得报道带有了讽刺的口吻和色彩。显然,此标题更多地是站在被害者的立场上。而在④个标题中,动作的“状态元”“在9英寸的距离内”和“警察”的“本领”— “号称神枪手”省略了。这一标题虽然清楚明了地把男孩死亡归罪于警察,但由于省略了“号 称神枪手”和“在9英寸的距离内”,读者根据常识,很容易认为男孩的死亡是警察误射所 致,同时,那份讽刺色彩消失了。与第③个标题相比,此标题给予受害者的同情少了,而给 予警察的同情却多了。

在第⑤个标题中,主动句改为了被动句,受事①“男孩”被放在了突显的主语位置上,而施事②“警察”却用介宾短语引出,处于非焦点的位置;同时动作的“状态元”处于完全 缺席状态,因此,与第④个标题相比,它无疑取得了弱化“警察”的责任的效果。在第⑥个标题中,不仅仍然采取了被动句的形式,“状态元”仍然处于完全缺席状态,而且“施事”也被隐没了,因此,与第⑤个标题相比,由于“施事”的缺失,使得“男孩 的死亡”的责任不明。

在第⑦个标题中,受事由“男孩”改为了“抢劫犯的儿子”,而且还把“在9英寸的距 离内”变换为“无意中”。这一更换给受众造成这样一种感觉:他的死亡不必引起“大惊小 怪”,甚至是“罪有应得”。显然,“为警察开脱责任”是这一个标题制作的动机。

由于给予受事即“男孩”的同情与给予施事“警察”的同情成反比,因而,上述五个标 题在给予受事和施事的同情上就形成了一个连续体:

①受事(Patient)指受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影响的实体,如此例中的“男孩”就是受到了动作“射杀”的影

响的实体。参见戴维·克里斯特尔:《现代语言学词典》(沈家煊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260页。

②施事(agent),与受事相对,指某一行动得以产生的“施动者”、发出者,如此例中的“警察”就是“射

英汉新闻标题的对比研究 篇5

关键词:新闻标题,语言特点,对比研究

一、引言

标题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新闻内容的集中与概括, 是整个新闻事件的精华提炼。可以说, “一条好标题本身就是一则短新闻”。[1]中西方文化在思维、表达、审美等方面的差异, 使得英汉新闻标题的语言除了具有一些共同特点之外, 更具有各自迥异的鲜明特征。

二、英汉新闻标题的基本原则和共同特点

英汉新闻标题的语言使用, 是为了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新闻主题、选择新闻, 都遵循着一定的基本原则。英语新闻的写作一般遵循所谓的“ABC原则”, 即精确性、简洁度和清晰感。[2]也有学者将其写作原则描述为:“准确具体、鲜明简洁、生动活泼”。[3]而汉语新闻媒体所遵循的原则为准确、简洁、通俗、具体。由此可见, 英汉新闻标题所遵循的原则有共通之处, 那就是准确、简洁、具体。

英汉新闻标题都具有相同的功能和撰写原则, 决定了两者具有共同的语言特点。首先, 英汉新闻标题都具有言简意赅, 突出核心词汇的共性。为了节省空间并让人一目了然, 英汉新闻均采用了省略无实意词汇及广泛使用缩略词的策略, 并以此突出标题中的核心词汇。比如Donors/Worried by Clinton Campaign Spending;《上合组织不会做北约的“陪练”》。其次, 英汉新闻标题都刻意避免生僻词汇, 而偏爱新、热词的使用。为了让标题通俗易懂, 英汉媒体都尽量选择一些简单日常的词汇, 避免使用抽象复杂或生僻词汇。比如World Eyes Mid-East Peace Talk;《团结是中国前进路上的空气和水》。此外, 由于新闻通常热衷报道新事物, 要紧跟时代潮流, 英汉新闻标题中往往都会出现反映当今热门话题的新、热词语。比如Telecoms Made in China Put Britain“at Risk of Cyber-attack”;《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航天梦助力“中国梦”》。

三、英汉新闻标题差异对比分析

虽然英汉标题具有一些共同的写作原则和特点, 但是由于文化差异、语言表达习惯各具特点等原因, 英汉新闻标题在词汇用法、语法特征、结构形式和修辞风格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一) 词汇用法

1. 名词与动词。

英语新闻标题偏爱使用名词, 而且名词并置的现象极为普遍。这是由于在英语中, 名词是最重要的实义词, 具有较强的表意功能, 同时又具有广泛的语法兼容性, 是支撑句子的重要成分, 所以, 在英语新闻标题中, 其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类词汇。比如Age Invaders。而在汉语新闻标题中, 动词则被频繁使用, 并且时常被放在开头引出一条标题, 如《听移民新生, 看万州巨变》。这是因为汉语中的动词支撑着整个句子主题, 具有强烈的指向性意义, 词类划分明确, 其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动词可使新闻标题获得更强的指向性和更为直观的信息效果, 能更好地吸引阅读者。

2. 缩略词。

为了达到节省空间、简洁精悍的目的, 英汉新闻标题常常使用缩略词, 但由于英汉语言结构本身的差异, 两者在缩略词的使用上有一些不同。英语属于表音文字, 英语缩略词的构成是以字母、音节和单词为基础的。所以, 英语新闻标题中的缩略词的形式为首字母缩略词, 如IMF, 节略拼缀词;stagflation, 其中, 首字母缩略词最为常用 (70%) , Ex-NBA All-star Forgives Sterling。而汉语是表意文字, 一个汉字一般代表一个单音节词或语素, 因此在汉语新闻标题中, 以单音节的字为单位进行词语缩略, 形成了节略词, 如“政要”, 标志语素替代简化词;“哈佛”, 统括合称简化词, 如“一降两保”, 其中的节略词在所有缩略词中的使用率占比达到61%。比如《<粤澳合作框架协议>在京签署》。

3. 修饰性词汇。

英语新闻标题中很少用形容词或副词, 而汉语的新闻标题会常使用这类词语, 这种差异是由中西两种审美观和语言表达习惯的差异造成的。英语标题强调语言的平实、简单, 回避华丽辞藻的堆砌, 更注重事实的陈述, 以达到简洁客观的效果, 如China Launches Manned Spacecraft。而汉语标题更讲究文采, 寻求语言的生动鲜明, 并且表达喜用四字格, 这就造成标题中形容词、副词频现, 如“隆重”“亲切”等这类词在汉语标题中经常出现, 但英语标题中这类词却很少出现。比如《中国电视30年:精彩纷呈波澜壮阔》。

(二) 语法特点

1. 时态。

由于英语具有明显的时态标志, 为了增强新闻的时效性和直接感, 新闻标题在时态的选择上多用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和一般将来时, 但会尽可能避免过去时态。这种使用一般表现在描述已发事件的特殊语法, 被语法学家称为“历史现在时”, 在新闻学中被称为“新闻现在时”。[1]比如Japan Sends Dubious Signals of War。由于汉语动词本身没有时态变换形式, 汉语标题的时态标志不太明显, 一般通过语义暗示, 或者借助“昨”“日前”“明天”等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衬托时间关系。比如《第十一届亚运会昨在京隆重开幕》。

2. 省略。

虽然为了言简意赅、突出核心内容, 英汉新闻标题都倾向删除某些语法成分或无实意词语, 但由于两种语言语法特点存在差异, 导致两种标题删略的成分略有不同。英语标题通常省略冠词、介词、连词and以及动词to be (系动词、助动词) 等词, 如Freedom of Speech/not Mo’s Mission;英语标题中的定语从句常被省略简化为不带介词的名词词组代替, 如, Parents Win Preschool Fee Case。而汉语标题则经常省略个体量词、连词、助词以及小品词“的”, 如《“中国/四/金花全部出局”》。不论英语还是汉语的新闻标题, 省略都是在不影响信息传递的基础上进行的非重点词的删减。

(三) 常用结构形式

由于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阅读习惯不同, 英汉新闻常用的标题结构不同。英语标题较多采用单层式标题, 偶尔使用“主题+副题”的形式。这是因为英国人和美国人是直线式思维方式, 喜欢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另外, 受到英语单词长短不一、语法结构复杂等语言特性的限制, 为节省空间, 标题只能趋于重点化处理。而汉语标题多采用“引题+主题”和“主题+副题”两种模式, 单层式标题偏少。这是由于中国人是螺旋式的思维方式, 行文多习惯于先做好充分的铺垫, 烘托气氛, 最后得出结论。此外, 汉字呈方块状, 适当延长标题能有效增加标题的信息量, 而所占空间却远比同等字数的英语标题少。这些使得汉语标题倾向于用复合式标题揭示新闻精华内容的总体性。比如《副热带高压今开始“撤退” (主题) 广州明天雷阵雨后天中到大雨 (副题) 》。

(四) 修辞风格

虽然英汉语新闻标题有时会通过使用双关、典故、比拟等修辞方式体现匠心独运来引起读者兴趣, 但与汉语新闻标题相比, 英语新闻标题的修辞手法使用频率要低很多, 标题表意更平实、直白, 讲究质朴、明确, 很少有辞藻堆砌的现象。而汉语标题则更为积极地使用修辞手法, 讲究文采及对仗, 使标题更形象生动, 增强标题的感染力。比如《准备几枚报复美国的“贸易炮弹”》《乒乓跳水要“包圆儿”》。此外, 一些英汉标题中各具特色的修辞方式, 也使两种标题的修辞风格差异更加明显。比如英语标题较汉语标题来讲更注重头韵的应用, 如Curling Stone Start Sliding Monday。而头韵这种修辞手法在汉语标题中却很罕见。汉语标题也常用一些英语标题不太运用的修辞手法, 如明喻、反复、排比等, 如《传递知识传递力量》。

四、结语

英汉新闻标题所遵循的原则具有共通之处, 并且都有言简意赅和偏爱新、热词等语言共性。但由于思维方式、文化背景以及目标读者的不同, 英汉新闻标题具有迥异的语言特征。两者在词汇、语法特点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汉语新闻对复合式标题的青睐与英语新闻对单一式标题的偏爱, 使得两者在结构形式上的差异对比明显。汉语标题比英语标题在修辞上更丰富, 语言更加生动活泼。准确、透彻地掌握这些差异, 既可帮助读者了解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区别, 增强自身对外语新闻的理解能力, 也有利于译者更加恰当地进行英汉新闻标题的互译, 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张健.新闻英语文体与范文评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3, 31.

[2]张健.英语报刊阅读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2:15-16.

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研究 篇6

一、英语新闻标题的词汇特征

(一) 名词的大量使用

在英语中, 名词有很多功能。例如, 一个名词可以用作形容词修饰另一个名词, 名词可代替短语或从句等。那么, 用简单的名词短语表达复杂的句子即成为可能。而英语新闻的标题总是力求用最少的形式来表达尽可能多的意义, 故常大量使用名词。这些词的运用不仅能增强新闻的简洁性和可读性, 而且还能节省版面篇幅。

(1) 名词修饰名词

The New Whiz Kids

London Taxi Drivers

Labor Milestone

Divorce New York2Style

(2) 名词代替短语或从句

a.“Monkey Boy”Comes Back from the Wild (monkey boy代替the boy like a monkey)

b.Corruption Reports against Police Rise (corruption reports代替re-ports on corruption complaints)

c.Hi2tech Project Highlights 5 Areas (hi-tech project代替he project which is aimed at hi-tech)

d.Atlanta Olympics Are the Biggest in History (Atlanta Olympics代替the Olympics that has been held in Atlanta)

虽然名词可使英语新闻标题更加简洁, 但有些简洁的新闻标题会让读者产生歧义。例如, State Government Staff Burn Bags就可以有两种理解:

a.bags were burnt by state government staff

b.burn bags of state government staff

可见, 为了能够理解标题的正确意思, 读者就要读完报道才能做出自己的判断。

(二) 短小词 (midgetwords) 的使用

受时间与篇幅的限制, 新闻写作者尽其所能使用最少的语言符号传达最多的信息。他们尽量使用确切而又简单的词。如用cut代替reduction;表示“破坏”或“损坏”一词意义的动词, 标题一般不用damage, 而用一些较之简短的词, 如hit, harm, hurt, ruin或wreck等, 以此获得明确生动, 更主要是简洁的效果。让我们来看两个例子:

a.Bush Faces Test Before Second Term (China Daily, Aug.26, 2003)

b.New ATMs Hit Chinese Market (China Daily, Sep.4, 2003)

上面的例子中短小词 (face, hit) 的运用使得标题生动、简短, 有着很强的表达力, 既可使语言通俗口语化, 又可节省版面篇幅。但也有一些常用的短小词读者需要平时留心积累并记忆。

例如:Bombs Claim 40 Australia Makes Bid to Lure More Asian Tourists Family Planning Urged in India以上例子中的短小词claim, bid, urge的意思分别为to kill, agreement, promote.以下表格为一些此类短小词与其同义的较长的词:

Headline word Headline meaning Example

air to make known TV Airs Facts on Arms Delivery assail to criticize strongly Soviet Assail Us on A-Testback to support Union Back Peace Move claim to kill Bombs Claim 40 deal agreement Pay Pits Deal Hope drive campaign, effort Peace Drive Succeeds eye to watch with interest Women‘s Group s Eye Court Vote diplomat American Envoy Taken Hostage ink to sigh Thailand, Malaysia Ink Sea Treaty laud to p raise PMLauds Community Spirit pit coalmine Pit Talks End stem to prevent or stop Rainy Season Refugee Exit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简短词的使用非常有效, 正如俗话说的“一字千金”。标题用字越简练、越有韵味, 才会成为一个比较耐读的标题。有趣的是, 有时越简单的词越容易迷惑读者, 然而人们的好奇心会引导人们往下读。正因小词的短小精悍, 所以它们被反复地用于新闻的标题中, 这是英语新闻标题的一个突出特点, 我们却很难看到它们被应用于其他英语文体之中。

(三) 缩略词和缩写词的应用

为节约空间, 大量的缩略词与缩写词被引进到英语新闻标题的词库中, 其使用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吸引读者去发现所使用的缩略词真正的含义。利用词的第一个字母代表一个词组的缩略词, 就叫做首字母缩略词。缩略词通常被用于代指某个组织的名称或是人们的工作职务等。

例如:

a.EU’s Future:the Vision and the Slog EU=European Union (欧盟)

b.Sp lintered PLO Struggles to Stay Alive

PLO=Palestine L iberation Organization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c.World Bank, IMF-Do They Help or Hurt Third World

IMF=InternationalMonetary Fun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缩写词也频繁地被使用以节省空间。

这类词涉及那些由剪裁和缩短形成的词汇。与首字母缩略词不同, 他们的意思几乎每个本土读者都可以容易地领会和掌握。例

如:

a.No Hope for 118 Crew of Russian Sub sub=submarine

b.University Entry Hard for Would-Be Vets

vet=veteran

c.Put the Book Back in Sci-Fisci=science fi=fiction

d.America‘s Exam Anxiety

exam=examination

e.Big Biz Eats Others, Small Fry Are Eaten

biz=business

(四) 换喻形式的应用

标题经常利用换喻形式称呼各类人或物。用地名、建筑物名称指代该国、该政府或有关机构甚至整个事件, 可使表达更生动且具有联想意义, 给人以简洁有力而又幽默巧妙的印象。如:用Wall city (华尔街) 指代美国金融中心, Pentagon (五角大楼) 指代美国国防部, Downing Street (唐宁街) 指代英国首相府、英国政府或内阁等。

二、新闻标题的语法特征

英文报纸中, 新闻标题在动词时态使用方面不遵循英语语法规则, 在大多数情况下, 标题采用一般现在时表示各种情况。标题用一般现在时, 给人直接感、现实感, 目的是增强新闻的吸引力。即使是过去发生的事情, 也不用过去时或过去完成时, 而用一般现在时。

例如:Schools Ask Parents for Money Toward Book

Markets Finish Forgettable Year

A Ground War Begins

Trash Man Finds Bottles from Ancient Tomb

此外, 报纸标题句式高度浓缩, 采用省略方式来凝练语言。英语标题常省略句子中非关键的语意成分, 即常省略虚词如冠词、系动词、人称代词、连词, 以及省略被动语态、疑问句或进行时的助动词等。例如:

a.37 Killed in Italian Plane Crash=37 Killed in (an) Italian Plane Crash

b.Rail Chaos Getting Worse= (The) Rail Chaos (Is) Getting Worse

c.Italian Ex-Mayor Murdered= (An) Italian Ex-Mayor (Is) Murdered

d.Anne and Baby Are Well=Anne and (Her) Baby Are Well

e.Woman Kills Husband, Self= (A) Woman Kills (Her) Husband (and) (Her) Self

三、英语新闻标题的修辞手段

为标新立异、出语不凡, 英语新闻标题常使用各式各样的修辞手段, 来达到生动、形象、幽默、讽刺的效果。西方新闻界十分注重新闻的趣味性, 因此, 在英语新闻标题中常用双关, 夸张, 押韵, 拟人等修辞手法。

例如:African Statesman Still Sowing Seeds for Future (双关)

A Vow to Zip His Lip (夸张)

Dare Devil Who Dared (押韵)

Courage Knows No Gender (拟人)

结语

报纸标题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文章内容的浓缩和概括。标题犹如广告, 它向读者“推销文章”, 它要“产生引人注目的效果”。报纸又要节省版面, 容纳更多的内容。这些报纸文章的写作、编辑和阅读等多方面的特殊要求, 共同决定了英语报纸新闻标题在词汇、语法和修辞等方面的特色。

参考文献

[1]许明武.新闻英语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出版翻译公司, 2003.

[2]周学艺.美英报刊文章选读:上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3]王家关.时事英语阅读与翻译菁华50篇[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2.

[4]王丽娜.英美报刊英语精读:第二册[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4.

“读题时代”新闻标题的研究 篇7

一个标题的好坏有时往往意味着这条新闻报道的 “存活期”与“影响力”。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新闻标题作为新闻的“眼睛”“广告”,它对引导读者的阅读有巨大的作用,读题便成为阅读新闻信息的首要过关条件。 现在的媒体发布黄色新闻的状况同普利策与赫斯特的时期相似,读者可以通过快速阅读新闻标题来了解新闻内容的概要,并以此决定是否要详细阅读新闻内容。当今社会处于这种阅读新闻状况下的新闻传播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读题时代”。1)科技的发展培养了受众阅读标题的习惯。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快捷,同时,也使得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 在日常生活中,各种信息充斥在个人的每一分每一秒, 受众在阅读各种信息时便培养了以阅读标题来决定是否阅读详细新闻内容的习惯。2)城市化进程促使受众关注与自己更相关的新闻。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使得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时间便成为大众比较重视的元素。 在众多与自己相关的信息中,快速阅读标题即可获取有效信息的方式是最为省时间的。3)媒体的竞争为受众阅读标题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媒体之间越是不断竞争, 相似的新闻信息会不断出现,以差异化发布新闻信息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重要。面对同样的新闻信息,标题拟的够不够有吸引力便成为受众选择阅读的前提。

2 “读题时代”新闻标题的现状分析

2.1强调新闻标题的新奇醒目,文题不符

有些新闻为了吸引受众的注意,在标题的使用上会对新奇字眼使用大号字体。而在网络上,便会试图以更新奇的词汇来吸引网友的注意。过分夸大便会使题文不符。

2.2使用煽情或夸张字眼,刻意吸睛

有些新闻大打煽情牌,受众经常在被煽情故事弄得思绪一塌糊涂后而无法关注到想要看到的新闻信息。长此以往,受众便会只在浅层次进行表面性思考,而忽略了深层次的理性思考。

2.3使用粗糙庸俗的色情字眼,粗制滥造

中国媒体在报道黄色新闻时,在具体操作上,除去原本的煽情、夸张等手法的运用,黄色新闻中所包含的色情含义却在被不自觉地放大。媒体为了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使用粗糙庸俗的色情字眼拟写新闻标题。

2.4使用及开拓新兴词汇,引人入胜

在进行新闻标题的拟写时,使用时尚词汇、网络流行词汇更会拉近受众的距离。在整个“读题时代”的新闻标题上,进行新兴词汇的使用既能反应反映社会上出现的各类新事物、新现象,更是一个吸引受众阅读及点击的不可忽略的重要方法。

2.5拟定标题趣味化,幽默诙谐

在快节奏中生活的人们,正在慢慢通过“读题”来获取高质量信息。而在标题的拟定时,幽默诙谐的趣味化语言便成为标题吸引受众经常使用的手段之一。虽然新闻标题拟定趣味化可满足受众心理需求,但是过度趣味化新闻亦会带来不同的效果。

3新闻标题中“标题党”现象的负面影响

3.1导致新闻标题普遍死板无新意

受众都有猎奇心理,更对易产生联想的新闻标题感兴趣。若一个媒体使用夸张庸俗的字眼来吸引受众的注意,为了阅读量或点击率,其他媒体亦会纷纷效仿。大量媒体的标题拟定形式的模仿,会导致新闻标题普遍呈现出死板无新意的粗制滥造局面。

3.2挫伤新闻工作者积极性

每一份行业里都有优质工作者和相对劣质的工作者。为尽可能多地获取受众对本家媒体的关注,许多媒体从业人员会拟定“博出位”的新闻标题。而此种标题一旦被受众关注,那些认认真真坚守新闻职责的工作者的从业积极性便会被挫伤。

3.3误导受众进行深层思考,偏化舆论导向

一则新闻标题若将煽情字眼作为新闻标题中的主要元素推出,由于过度煽情,浅之会影响受众对新闻信息的判断及思考,重之甚至能阻碍真实的信息传播,偏化舆论导向,造成不必要的社会麻烦。

3.4败坏社会风气,不利于社会先进文化的发展

新闻标题作为社会最直接、最真实、最迅速的反映和记录工具,不管是使用煽情、夸张、庸俗、色情或者过度趣味化的语言都会败坏社会风气,导致庸俗文化的放肆生长,从而阻碍了先进文化的扎根与发展。

4针对“读题时代”“标题党”的对策分析

4.1强化媒体社会责任,严守“把关人”职责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新闻工作者作为新闻标题的拟定者和把关人,需要严格加强自身的自律精神,强化自身在新闻标题拟定上所坚守的社会责任。同时还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新闻专业教育学习,不仅严格控制自己的写作习惯,更监督其他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标题拟写。

4.2鼓励公众监督,加强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

公众实则为整个新闻市场的受众。公众监督力度越大,新闻标题的现状就会越来越规范。相同,与新闻相关的职能部门也要在各个媒体发布的新闻标题上进行关注监督,而且新闻单位之间也应该相互监督。

4.3完善新闻法律法规,改善新闻传播的环境

针对一些过分露骨、暴力、色情的新闻标题,国家及政府应该不断完善新闻法规,拟定有关新闻各项相关的法律,从法律层面上来滤清过分黄色新闻的新闻标题, 并且对蓄意营造“标题党”而引起混乱的媒体及相关从业人员进行严厉惩罚,从而改善新闻传播的整体环境。

4.4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理性分辨新闻信息

目前,有些国家或地区有在小、中、大学进行媒介素养教育,中国亦可借鉴此类媒介教育方法。媒介素养教育为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如若实行下来,对一般公众分辨新闻信息的能力会有一定的提升。从而受众针对 “读题时代”的新闻标题具有理性区分的能力,亦能远离标题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培养理性阅读信息的能力,在信息爆炸的当下,反观历史,以自律的心态来分辨新闻标题中所赋予的含义,并对不当的新闻标题进行监督。

参考文献

[1]魏红,余荣宝.电视和报纸新闻标题构成形式比较[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5(1):42-44.

新闻标题的比较性研究 篇8

一、新闻标题制作常见问题研究

近些年来, 我国社会节奏越来越快, 信息时代也已经到来, 很多报纸为了追求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力, 新闻工作者已经不再对新闻标题制作工作用心, 更加不会具有精益求精的精神, 很多新闻工作者都变得随意和放松, 这也就导致社会中出现了很多似曾相识并且晦涩难懂的新闻标题, 这些新闻标题的产生使读者对其望而生畏。概括而言, 新闻工作者在制作新闻标题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新闻标题制作存在着题文不符的问题

新闻标题一直都是新闻的开阔以及新闻的浓缩, 因此, 新闻标题并不能够脱离开新闻事实而单独的存在。但是, 当前很多报纸上都存在着很多文不对题以及张冠李戴的新闻标题, 比如说, 有些新闻报道的标题脱离开新闻报道的实际情况, 既不能概括新闻内容, 更不能对新闻报道的内容进行阐述。从本质上来看, 新闻标题必须要能够简明扼要地概括新闻报道的内容, 更要反映新闻报道的事实。

(二) 新闻标题制作存在着沉闷冗长的问题

在制作新闻标题的过程中, 必须要做到精练、简洁以及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虽然新闻标题字数有限, 但是, 新闻标题必须在说明新闻报道问题的同时做到没有副题, 不造成累赘, 不拖泥带水。纵观我国新闻行业, 有一些党报新闻, 特别是那些时政新闻, 往往会使用副标题、主标题以及引标题三者齐全的这一标题形式, 这一类新闻标题的字数往往会在六十个字之上, 很多读者都会感到这一类新闻标题十分冗长和沉闷, 使人出现喘不过气的感觉。这样冗长的标题并不具备特色、形象性以及生动性, 通常对于这一类标题, 很多读者都没有欲望看一眼, 更加不会阅读全文。在这里, 需要新闻工作者明确的就是, 新闻标题并不是导语, 更加不是新闻本身, 新闻标题通常是新闻的眼睛, 那些浓眉大眼的新闻标题往往会对读者自身的阅读心理进行忽视, 这样不仅造成了读者在视觉上面产生疲劳, 更加会直接降低新闻自身受关注程度以及新闻标题自身的可读性。

(三) 新闻标题制作存在着模式化问题

很多新闻工作者在制作新闻标题的过程中都套用固定的模式, 比如说“某某某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某某某赢得了一致好评”“某某会议在某某地召开”“某某地高考状元某某某”等等, 这一类新闻标题在报纸上经常出现, 一点新意也没有, 很多读者看到了这些标题就会产生审美疲劳, 干脆对其避而不见, 这一类标题的出现已经成为了当前新闻标题制作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

二、新闻标题制作常见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 制作新闻标题要从实际出发

新闻中最为基本的功能就是进行信息的传播, 受众不管是听广播、看电视还是读报纸, 最为本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需要的信息。然而, 新闻标题一直都是对新闻内容的一种高度和精彩的概括, 通常会直接反映新闻工作者报道的新闻事件里面最为精彩、最为关注以及最为重要的信息。所以, 在新闻标题的制作过程中, 新闻工作者必须要采用一种平实和朴实的语言来将新闻里面最为重要的信息进行准确地报道和传递, 将新闻事实的主体有效地凸显出来。

(二) 制作新闻标题要满足信息需求和受众求知欲

对受众的求知欲望进行满足已经成为新闻标题制作的一个十分重要和根本的功能, 相对于一些全新情况以及全新的问题而言, 在媒体发表这一类新闻报道的时候, 新闻标题就能够直截了当地来把自己将要报道的新闻内容和问题放在读者们的眼前, 这样能够引起受众最为直接的高度关注。

(三) 制作新闻标题要准确简洁

新闻标题制作必须要做到言简意赅, 这是制作新闻标题最为基本的要求和前提。在《致马克思》中恩格斯已经明确指出, 新闻标题制作要简单和不费解, 笔者认为, 想要使新闻标题做到鲜明、准确、生动以及简单, 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具有很好的文字和语言功底, 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具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概括能力, 从而实现新闻标题的简明和扼要。

结语:本文中, 笔者首先从新闻标题制作存在题文不符的问题、新闻标题制作存在沉闷冗长的问题以及新闻标题制作存在模式化问题这三个方面探讨了新闻标题制作中的常见问题, 接着又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新闻标题制作常见问题的对策。■

参考文献

[1]李小琴, 徐百灵.喀什地区电视媒体发展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以喀什电视台为样本分析[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1 (02) .[1]李小琴, 徐百灵.喀什地区电视媒体发展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以喀什电视台为样本分析[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1 (02) .

[2]陈力丹.标题要准确地告知基本事实——读几组新闻标题后不得不啰嗦的话[J].新闻与写作.2011 (12) .[2]陈力丹.标题要准确地告知基本事实——读几组新闻标题后不得不啰嗦的话[J].新闻与写作.2011 (12) .

[3]熊芳芳, 赵平喜.党报如何创新节假日报道——以《江西日报》为例[J].新闻爱好者.2012 (23) .[3]熊芳芳, 赵平喜.党报如何创新节假日报道——以《江西日报》为例[J].新闻爱好者.2012 (23) .

[4]刘志新.高校文科学报专业网刊的发展策略探讨[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2 (06) .[4]刘志新.高校文科学报专业网刊的发展策略探讨[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2 (06) .

新闻标题的比较性研究 篇9

新媒体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 也改变了新闻生产的过程。

一方面, 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受众的阅读习惯。此前受众习惯通过报纸、广播等方式来接收新闻, 新媒体改变了这种模式, 受众越来越习惯依赖新媒体来获取资讯。这也是新媒体发展的必然结果。不仅如此, 人们了解新闻内容本身的方式也不同, “标题党”受众不在少数, 很多受众会习惯通过新闻标题来判断新闻价值, 看标题再来决定是否要阅读新闻全文。

另一方面, 受众接收、阅读新闻方式的改变, 必然会对新闻生产带来影响。新闻媒体更讲究时效性、更贴近受众, 但也会出现利用煽情、夸张的手段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而这种趋势, 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新闻标题反映出来。

二、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专业主义诞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 是政党报纸解体后在新闻界发展起来的一种“公共服务”信念[1]。关于新闻专业主义的界定, 黄旦做出了总结:实践的不断推动, 形成了后来人们所理解的专业主义基本理念。第一, 报刊的主要功能是传播新闻, 同时还要干预和推动社会;第二, 在性质上, 报刊是一个独立专业, 因此, 它必须是自主的, 尤其是在政治上不依赖任何派别, 更不做政府的喉舌;第三, 报纸的目的是为公众服务并反映民意;第四, 报纸的运转是靠自己的有效的经营, 尤其是广告收入;第五, 报纸的约束机制是法律和职业道德自律, 尤其是后者。[2]新闻专业主义可以通过三个关键词来概括:自由、真实、服务公众。[3]

新闻专业主义是相对的概念, 具体特征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不同时期对于新闻专业主义的要求也不同。

三、新闻标题与新闻专业主义的联系与冲突

新闻标题, 是在新闻正文内容前面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或评价的简短文字, 与新闻内容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 是新闻的眼睛。新媒体环境对新闻标题的制作必然产生影响。布迪厄所研究的“场域”理论表述:新闻的制作和发布是处于新闻生产场当中的, 在此新闻生产场中, 资本占有特殊的主导位置。为了寻求自身地位的突破和资本积累, 媒介间会展开竞争。为了吸引受众, 有些媒体会降低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坚持, 利用夸张、煽情、暗示性的标题来博眼球。此外, 众多新闻APP、新闻网站普及发展, 对新闻的时效性更为重视, 导致发布内容的质量难以保证。

本文将在各类不当新闻标题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标题, 梳理分类, 进行研究。

(一) 搞文字游戏, 挑战道德底线

这类新闻标题通常言语低俗, 利用文字巧做文章, 挑战社会的道德底线。2013年6月28日, 《聊城晚报》刊载题为《李天一他妈的要求高, 律师不干了》的新闻报道。同一案件中, 2013年9月上海《新民周刊》第35期刊载题为《李某某他妈的舆论战》的报道, 引起很大反响。

“李天一他妈的”这六个字存在较强的歧义, 一解为李天一的母亲, 指代梦鸽女士;二解“他妈的”属于国骂, 带有侮辱性的意味。第二层不妥更为敏感, 律师不干了中的“干”字, 被很多受众解释为带有色情性质的动词。由于此案在社会中造成了人们对富二代的普遍不满, 这个标题在贴吧中被网友建帖讨论, 传播广泛, 影响恶劣。

这两则报道因违反新闻媒体的职业道德, 且违反了国家新闻出版的相关规定, 有失社会公德, 被上级主管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

(二) 概括事实不准确, 表达方式不恰当

在这类新闻标题中, 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表述不当, 断章取义。

2006年8月16日, 《新京报》刊登了标题为《溺水男子呼救引来百人围观却无人下水施救》的新闻报道。百人围观、无人救助很博人眼球, 事实上河里布满淤泥, 深达5米, 市民若贸然施救更不理智。围观者虽未下水但也帮忙报警求助。新闻标题表述不当, 概括不准, 违反了新闻专业主义中的“客观”“准确”的具体要求, 断章取义误导受众。

2. 对特殊人群随意定性, 存在歧视。

2005年5月19日新浪新闻中心发布名为《垃圾部落, 彩虹桥下好碍眼》的新闻。“垃圾部落”指的是拾荒大军, 而使用“碍眼”这样的形容词明显带有歧视、鄙视的意味。人权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 不应因为是拾荒者的身份就对他们怀揣歧视的态度而使用鄙视性词语。不仅是对乞讨人群定性随意, 而且对某些地区的犯罪分子称谓上也有失公允。“汉川帮”“诈骗之乡”等词语都是不适宜的形容, 却在新闻报道中广泛出现, 这是缺乏社会责任与良知的表现, 同样有悖新闻专业主义的要求。新闻媒体要时刻注意恪守公允原则, 避免给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带来不应有的歧视与伤害。

(三) 误导性强, 引起歧义

舆论导向是新闻宣传的生命, 新闻媒体在报道新闻时总会表现媒介的态度, 这种态度的表达很容易在受众间形成舆论。倘若媒介为了追求新闻的吸引力, 在新闻标题中使用误导性言辞, 很容易给受众传达错误导向, 形成不良的社会舆论, 对社会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2006年1月11日, 新浪发布了标题为《统计局调查报告显示全国仅37.1%的人感到安全》的新闻。乍看标题, 读者会认为62.9%的国民都感到不安全。但调查中有安全、基本安全、不安全几个选项, 认为安全和基本安全的占到91.9%, 比2004年上升了1%。这个标题虽然是事实, 但所传达的意义与事实相反, 存在误导。

(四) 利用标题引导舆论的不满态度

2015年10月15日, 中国男足在亚洲杯预选赛中, 客场与印尼1∶1战平。《青岛晚报》发布新闻《丢印》, “印”既指印度, 暗指丢人。网易新闻刊登《烂泥扶不上墙!国足三次辜负习主席期待》的标题, “辜负主席”指赛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印尼时, 专门提到了国足的本场比赛, 并给予期待。作为一篇新闻, 此类标题就是利用球迷的不满, 使用“烂泥扶不上墙”“丢人”这样的文字迎合受众情绪。新闻专业主义要求媒介反映民意, 但是这类标题对于国足队员和球迷而言是一种语言的暴力, 不仅违背重在参与的体育精神, 同时也影响了受众对体育精神的理解。

(五) 将未经核实的“传闻”作为事实报道

为了吸引眼球, 有些媒体会利用炒作、杜撰等手段发布虚假新闻或未核实的传闻。2013年10月24日, 《黑龙江晨报》刊发报道《老汉开房见网友遇到儿媳妇》, 因为标题充满戏剧化, 还被多家新闻媒体转载, 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后来经过调查, 此报道是记者编造, 报社未深入核实和严格把关, 致使此虚假低俗新闻被刊发。杜撰新闻是对受众和社会的不负责, 完全违背了新闻专业主义的要求。

分析了几类不符合新闻专业主义的新闻标题, 我们会发现新媒体环境下, 新闻媒体对于新闻专业主义的把握更为随意。缺乏专业主义会导致媒介公信力的下降, 也会误导受众, 甚至易引发群体事件。

四、新闻标题缺乏专业主义的原因

(一) 商业逻辑进入新闻生产场的必然结果

新闻是媒介新闻生产的产物, 代表媒介声音。商业化逻辑进入新闻生产场, 新闻是作为新闻资产进行传播的。在竞争逻辑下, 媒介往往会降低对专业主义的要求, 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为第一准则, 以收看率及其能拉到广告的程度作为第一考量。布迪厄在《关于电视》中指出, 商业逻辑进入文化生产场的结果之一就是“快速思维”的形成。这同样适用于新闻生产场, 快速思维意味着在新闻发生后要以最快的速度发布新闻, 这种速度与新闻的质量往往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 这也是新闻标题失范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 新媒体大环境对新闻生产的负面影响

新媒体形成了一种公民记者的大环境, 新闻传播过程中把关人作用的缺失, 使进入大众视野的新闻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另外, 新媒体在处理新闻过程中缺乏经验, 新闻来源基本是传统媒体, 新闻同质化现象严重。因此, 即使是“失范”的标题及内容, 也会在传播过程中得到认同。甚至, 个别媒体为了寻求点阅率, 即使同样的新闻内容, 也会将标题文字改得更耸人听闻、更戏剧化, 力求抓住受众眼球。

(三) 新闻专业主义内涵的变化易导致新闻生产失范

新闻专业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概念。随着新闻生产实践不断丰富更新, 存在一个“扬弃”的过程。在网络资源极大丰富、信心传播渠道极大扩张的现实情况下, 新闻专业主义自身也更讲求趣味性, 更迎合受众。那么, 落实到新闻媒体的新闻生产过程中, 如何把握这个度就成为关键。媒体也同样在实践中摸索, 实现效益与公信力的双赢。

(四) 新闻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参差不齐易造成信息处理失当

新闻从业人员是新闻生产线的主力, 既包括新闻记者, 也包括新闻编辑。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涉及新闻教育的问题。我国很多高校都开设有新闻学、传播学专业, 有意培养新闻工作者。然而中国的新闻教育不同于美国的职业教育, 往往更加注重理论层面的学习, 新闻专业的学生在新闻实践的过程中本身存在差距, 对于新闻内容及标题的把握就容易失范。

《纽约时报》作家安东尼刘易斯评论说:新闻界在争夺受众的竞逐中, 存在着诽谤性丑闻和煽情性新闻驱逐严肃新闻的倾向。记者写稿存在着“自己清楚, 误以为别人都明白”的心理误区;编辑在设计标题时, 往往也会出现这种情形, 新闻标题应该在制作的过程中就精雕细琢, 避免歧义, 记者编辑都参与审读, 层层把关才会出精品。[4]

公民记者的时代, 每一位公民都是新闻的发布者、传播者, 拥有自己的信息采集渠道和新闻发布平台, 在处理新闻的过程中更为随意而自由, 这样就会导致一些不符合新闻专业主义的新闻内容进入大众视野, 造成不良影响。而网络环境的监管还处于探索实验阶段, 对于这样的新闻内容, 还缺乏行之有效的应对举措。

缺失新闻专业主义的新闻标题往往追求猎奇性、煽情性, 利用暧昧不明来吸引受众, 利用新媒体环境下迎合受众趣味为自己的失范行为开脱。媒体不能保证受众对新闻的消费程度, 既然无法干涉受众的阅读方式, 就要在新闻生产的源头下力气, 追求商业元素的同时也要提高新闻质量, 改善标题质量, 真正践行新闻专业主义。

参考文献

[1]徐锋.新闻专业主义对我国新闻业的参照意义[J].新闻记者, 2003 (6) :33-34.

[2]黄旦.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32.

[3]于晓辉.网络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专业主义[J].青年记者, 2011 (33) :38-39.

上一篇:切开取石术下一篇:动态监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