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降耗

2024-10-02

提质降耗(精选4篇)

提质降耗 篇1

摘要:楚雄卷烟厂要在激烈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 就必须不断强化其市场竞争力。在生产过程中, 楚雄卷烟厂实施各种提高产品质量、合理降低消耗的科学方法, 以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 不断提升竞争力。

关键词:楚雄卷烟厂,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

云南红塔集团楚雄卷烟厂, 属国家大二型卷烟工业企业。从1997年开始, 楚雄卷烟厂就规范了合同的管理, 从制度上、工作程序上逐步完善, 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合同管理办法, 连续多年被评为“重合同、守信用”单位。近年来, 楚雄卷烟厂紧密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任务目标, 坚持不懈推进车间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 成效显著。

一、提质降耗的竞争力分析

目前, 卷烟生产正朝着低焦油含量、疗效、无毒、无烟的第三代安全保健型产品方向发展, 烟草产品市场需求日趋多样化。楚雄卷烟厂适应烟草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变化, 不断开发新产品, 开拓新市场, 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以保持企业长期发展的势头。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的目标可以概括为生存、发展和获利。影响企业实现目标的因素很多, 主要因素有二:一是产品质量;二是成本。也就是说, 企业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质量管理, 应用现代科技成果, 创造优质名牌产品, 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成本管理, 采取现代技术和管理措施, 节约人力和物力消耗, 控制各项费用开支, 以降低成本实现企业目标。

提高质量与降低成本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提高产品质量就意味着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减少废品率, 降低产品返修率, 从而节约材料、人工、费用的消耗, 使产品成本得以降低。楚雄卷烟厂开展了产品设计和制造质量的经济分析工作, 深入挖掘企业潜力, 探求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 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成本是影响企业竞争与效益的重要因素, 产品的质量与成本之间互为因果关系, 在一般情况下, 高质量的产品是建立在高成本基础之上的, 成本是原因, 质量是结果。但有时企业的高成本却是因为产品质量不好造成的。一是生产过程中的废品损失和返回品的费用加大了生产成本;二是伴随质量低劣出现的产品质量不稳, 使得产品售后的服务费用增加, 这些不良影响可能会造成未来潜在销售收入的损失。所以可以认为提高质量就是降低成本。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一个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 就必须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就必须改变靠高耗费而获得效益的做法;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带来的效益, 就必须以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 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和信誉。可见, 提高产品质量, 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企业中的生产人员和各级管理人员对此有了明确的认识, 并把提高产品质量作为楚雄卷烟厂的中心工作来抓, 同时, 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都环绕这个中心并为它服务。产品质量是用户永恒的需求, 也是现代企业获利的关键, 好的质量是现代企业获得市场竞争力的惟一保证。

二、提质降耗的不利因素

为了达到提质降耗的目的, 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楚雄卷烟厂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 还必须关注以下两个不利因素。

1. 设备管理的力度不大, 重视程度不够

设备投入使用后, 在平均寿命周期内, 设备在实物形态上保持完好, 处在正常工作状态。但由于设备本身原因和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和深度不同, 设备的各个组成部分寿命周期也不可能完全一样, 因此, 要保持设备在寿命内正常工作状态, 就必须对设备进行维护。然而, 由于缺乏设备综合管理的思想, 企业设备维修以经验为主, 对故障预测、诊断、维修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开展不多。所以, 一些设备效能发挥不高, 设备更新改造步伐缓慢, 设备技术的适应能力不强等, 直接影响了企业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

对设备资产作用的认识不足。传统的设备管理只注重功能性, 即侧重于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忽视设备资产的经营性, 导致设备整体技术水平低、设备利用率低、重复建设率高。如果通过对设备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管理、营运, 就能降低产品成本, 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

2. 员工质量意识有待增强, 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市场竞争的核心在人才, 企业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人才是知识、技能这些智力资源的载体,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但由于挖掘人工成本方面的潜力不够, 生产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导致企业的整体质量水平受到影响。

企业的生产成果有时与企业设置的目标存在差距, 重要的原因是职工的素质不高、质量意识淡薄, 以及他们自身的知识和技能的不足、管理者对职工质量意识教育的力度不够, 都会影响企业的整体质量水平, 降低企业产品形象, 这将削弱楚雄卷烟厂的市场竞争力, 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三、提质降耗的措施

楚雄卷烟厂在生产过程中, 要实现提质降耗的目标, 还须在以下几方面真抓实干, 并贯穿于价值链的各个环节。

1. 加强设备管理

楚雄卷烟厂车间内部的主要设备多数是进口的, 其自动化程度高, 运行稳定。但其运行时间长, 价格高, 科技成分大。这些设备能直接为楚雄卷烟厂创造效益, 管理好这些设备能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1) 技术培训。设备寿命的长短、生产效率的高低还取决于工人对其的合理使用。对于新设备, 车间应派出工人到拥有同类机型的其他烟厂学习;对于引进机台, 要做好资料的整理工作, 使机修工、电工能够从资料中掌握机台的原理和结构, 并进行一定的改进。通过对设备的前期运行跟踪, 对新设备的质量、性能进行评价, 做到心中有数, 使新设备迅速取得良好的效益。

(2) 设备的维护保养是设备正常运转的客观要求。由于各种部件、零件相互磨擦, 使其技术状态不断发生变化, 会出现干磨擦、零件松动、声音异常;由于设备的跑合磨损, 各部位故障也不断变化。所以维护保养设备, 对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提高生产能力, 延长使用寿命的作用很大。

(3) 配件管理应是车间设备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现卷接、包装多为进口设备, 其配件价格昂贵, 管好配件能够为企业节约大量资金。应该使用计算机进行管理, 由计算机终端统一打印提货单据和入库单据, 贮存采购订货合同和供货信息, 以便随时查询库存备件和资金变化情况, 以满足生产要求。

(4) 设备的技术改造是生产发展的客观需要, 是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然要求。通过技术改造, 调整产品结构, 降低能耗, 提高质量。车间开展了立卧打烟机改造、烟丝膨胀等大型改造项目。如经过立卧打叶机联合生产, 能使烟丝的造碎率、梗中带叶、叶中带梗等工艺参数得到很好的实现, 为生产高档卷烟提供了设备保证。

2. 加强质量教育, 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废品损失

结合ISO9002标准, 对全体职工进行质量教育, 提高职工的质量意识。各车间工人无论什么工种、什么岗位, 都把自己的操作、行为与质量结合起来;操作讲操作质量, 检修讲检修质量, 在职工中树立起质量就是效益, 质量就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的思想。产品质量是决定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 在商品竞争中质量好、价格便宜的商品, 销路好, 获得的效益也就越大, 利润就增加。

3. 加强基于“开源”和‘节流“工作

重视和强化全局的、长远的成本管理, 换言之, 要注意:从动态角度实施对成本的计划与控制;从全局角度动员全车间职工重视和参与成本及成本管理;充分发挥专业职能部门管理成本的作用, 同时努力促使专业控制与群众控制相结合;产品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综合性指标, 要不断降低产品制造成本, 必须依靠群众, 降低产品制造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 合理降低人工成本

在提高劳动者素质与科技进步的基础上, 以更大程度的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前提, 适度提高人均年工资标准, 做到工资绝对增加, 人工成本相对节约即合理降低工资成本。借鉴国内先进经验和做法, 合理定岗、定员, 进一步挖掘人工成本方面的潜力, 优化劳动组合, 合理控制工资性支出, 目前, 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人整体素质并不高。在技术工人中, 高级工仅占少量的比例, 此外, 人员构成也很不合理, 辅助类人员和管理类人员过多, 因此需优化劳动组合, 以合理控制工资性支出。

5. 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减少低值易耗品消耗

技术如果被武装到高素质、高技能、高热情的员工身上将会发生巨大的作用。生产经验丰富, 技术水平高的工人, 加工产品耗费的低值易耗品少, 而技术水平低, 缺乏生产经验的工人, 加工产品耗费的低值易耗品多。这样比较, 技术水平高的工人每年可节约一大部分低值易耗品的消耗, 所以提高工人生产技术水平是降低制造费用的好办法。要想大幅度节约工具费用, 就要不断地开展岗位培训和技术竞赛, 重奖优胜者, 调动职工钻研技术的积极性, 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制造费用。

合理降低成本, 降耗增效, 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因而, 在实践工作中, 只有不断探索并实施各种提高产品质量、合理降低成本的方法, 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才能保证企业恒久发展, 才能推动楚雄卷烟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华:初探员工质量意识的管理.科技经济市场, 2006年第六期

[2]丹尼斯·卡尔顿等:现代产业组织.上海三联书店, 1998年9月

[3]夏宽云:战略成本管理.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0年

[4]栾庆伟:成本管理新模式.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1年

提质降耗 篇2

关键词:脱丙烷塔,装置,技术

我公司于2005年建成投产的50万吨/年催化裂解DCC联合装置中的23万吨/年气体分馏装置, 能够最大限度地生产精丙烯, 为甲乙酮、壬基酚等化工装置提供充足的原料, 并发展以碳三、碳四为基本原料的具有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 延伸了产品链条。

装置自生产运行以来, 脱丙烷塔和丙烯塔操作波动大, 碳四和碳三纯度低、能耗高。针对这一状况, 笔者反复研究操作现象, 核算工况数据, 发现压力波动是影响各塔塔板效率和能耗的关键。根据这一结论对气分装置进行稳压改造, 改造后产品质量、收率明显提高, 能耗降低, 经济效益显著。

1 装置的操作波动特点

1.1 脱丙烷塔操作状况分析

脱丙烷塔塔顶压力最大为1.6MPa, 最小为1.3MPa, 变化幅度库0.3MPa, 标准差为0.06MPa, 表明脱丙烷塔波动大且频繁。脱丙烷塔塔顶碳二加碳三平均含量为97.2%, 最大为99.6%, 最小为92.4%, 标准差库0.45%。脱丙烷塔塔底顶碳二加碳三平均为3.6%, 最大为5.8%, 最小为0.2%, 标准差为2.89%, 表明塔底产品指标波动较大。

1.2 塔压波动影响分析

精馏塔的正常操作需要保持恒定的压力, 而塔内压力的波动对塔的操作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当塔的压力发生变化时, 塔内气液平衡受到破坏, 与压力相对应的各种平衡关系随之受到破坏, 整个塔的操作将随之改变。塔的压力升高, 则塔顶馏分产量减少, 轻组分浓度增加, 塔底产品产量增加, 纯度降低。反之, 则塔顶馏分产量增加, 轻组分浓度降低, 塔底产品纯度提高, 液相量相对减少。在正常的操作中应在工艺指标范围内恒定压力。气体分离装置所处理的是带压的液化气物料, 液化气具有沸点低, 蒸气压大且各组分之间沸点接近的特点。当分离过程中精馏塔压力发生微小变化时, 液化气即以很大的速度挥发并产生携带现象, 或气相凝结使精馏塔内气液相分布发生很大变化, 并对分离产生直接的影响。

当脱丙烷塔塔压从1.3MPa以0.06 MPa的波动幅度上升到1.6 MPa。在此过程中从脱丙烷塔温度、物料组成变化, 可以看出压力波动0.06 MPa所导致的温度变化约为3℃, 相当于碳三组分的含量从0.5%变化到5%所引起的温度变化。在压力波动较大情况下, 精馏塔操作的直接表现就是产品质量在很大范围内波动和塔板效率降低。脱丙烯塔和丙烯塔的塔板效率仅为40%, 而国外及国内某些煤油厂的气体分离装置塔板效率可达到60%到80%。塔板效率降低意味着必须通过回流比来保护产品的质量, 这样就大大增加了装置的能源消耗。因此气体分离装置降低能源的前提条件是必须保持压力稳定。如果塔压力控制精度达到±0.01MPa的控制目标, 塔的操作状态将会有很大程度的改善, 塔板效率也可望有较大幅度提高。如果塔板效率从现在的40%提高到60%, 其它指标不变, 塔板效率提高后, 气体分离装置各塔的回流比可以下调相当辐度, 从而使装置的蒸气能耗降低。

2 技术改造后装置状态分析

2.1 针对气分塔塔压波动的技术改造

根据以上结论可知影响气分装置塔板效率的关键因素是塔压波动, 如何稳定塔压呢?

采用两种办法:a.把脱丙烯塔塔顶压力管径由DN40扩为DN50以此提高塔压升压速度。b.关小冷凝器E-102循环水冷量, 控制脱丙烯塔顶回流温度为33±2℃, 降低因冷后温度过低造成的系统压降, 同时节约循环小用量, 降低能耗。

2.2 改造后脱丙烷塔操作状况分析

脱丙烷塔压力分布频率可以看出, 脱丙烷塔最大压力为1.6MPa, 最小为1.5MPa, 标准差为0.02MPa, 2006年检修与2005年以前压力波动下降15.92%压力波动大幅度下降, 表明脱丙烷操作稳定性明显提高。碳二加碳三最大含量为99.6%, 最小为92.4%, 平均为97.8%, 标准差为1.45。2006年与2005年相比塔顶碳二加碳三含量平均为0.1%, 最大为0.16%, 最小为0, 标准差为0.12, 06年检修后脱丙烷塔底产品碳二加碳三含量和波动程度均明显下降, 脱丙烷塔底碳四质量和操作稳定性有较大提高。

3 改造后的经济效益统计

脱丙烷塔操作稳定后, 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逐渐降低回流比, 针对丙烯塔进行同样改造取得明显效果, 技术改造后脱丙烷塔和丙烯塔塔底丙烯含量分别降到0.02和5%以内, 碳三收率提高2%。2006年9月到2007年8月比2005年碳三收率提高2%, 此项改造一年总计创造经济效益100.328万元。

4 结论

通过对气分装置的稳压改造和统计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稳定塔压是气体分离装置提质降耗的关键:

a.气体分离装置塔压越稳操作波动越小, 塔顶塔底产品纯度越高。

b.气体装置塔压越平稳, 碳三和碳四产品收率越高。

提质降耗 篇3

1 开展先导试验, 引领三采技术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初, 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率先在国内开展小井距三元复合驱先导试验, 取得日油增加6.7倍、提高采收率13.4%的成绩, 使该项目居于国际领先地位。之后, 黄原胶驱、黏土胶驱、交联聚合物驱、二元复合驱、预交联增效聚合物驱等多种方法的化学驱油先导试验相继在孤东油田落户, 均取得较好的降水增油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高二元复合驱增油效果, 针对孤东油田油藏特点, 孤东采油厂根据二元复合驱的客观规律和进程, 进一步细分为注聚前调整阶段、注聚未见效阶段、逐步见效阶段、低含水稳定阶段、含水回升前期、含水回升后期和后续水驱共7个阶段;针对不同注聚阶段采取相应的调整和动态管理, 建立预警指标定期进行比对, 准确把握各开发单元生产动态, 实施针对性治理。由于在分阶段抓住了治理重点, 各阶段增油效果均较为显著, 保持了二元驱的高产、稳产生产态势。孤东二元复合驱项目累计增油270×104t, 提高采收率3.82%。孤东三四区二元复合驱项目被评为中国石化“十一·五”油气田勘探开发优秀项目、胜利油田优秀油气藏开发方案一等奖。2011年11月10日, 孤东七区西63+4四类油藏先导试验正式投注母液, 开启了二元复合驱油理论在IV类大孔道油藏驱油的艰难探索。

2 依靠技术创新, 实现系统提质降耗

依靠技术创新, 不断改进注聚生产工艺是提升注聚系统运行效率, 降低注聚单耗, 提升注聚质量的有效途径[3]。注聚黏度是扩大聚合物溶液波及体积、提高注聚质量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孤东采油厂从提高黏度保留率出发, 针对矿场实际积极开展现场黏度影响因素分析, 深入分析三采注入工艺中使用的阀件、设备的特点及注聚工艺流程设备对黏度的影响, 不断优化工艺运行参数, 提高了工艺的适应性。

过去, 注聚站均为分散—熟化罐—转输泵—储罐—外输泵—过滤器—注聚泵—静混器—注聚井固定模式, 存在渗漏点多、系统黏度损失大的问题。孤东采油厂在设计建设七区中注聚工程时, 全部取消了储罐及转输泵, 形成了无倒罐流程注聚工艺, 不仅使注聚工程投资减少15万元, 而且降低了管理节点和管理难度, 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针对六区3-5水射流分散装置因返水导致聚合物溶液混合不均, 组织技术力量对水射流分散溶解装置进行升级改造, 通过在水射流口加装电动阀、调整P2C控制程序等技术攻关, 彻底解决了生产难题。为消除铁离子产生的不利影响, 把孤东六区3-5、七区西54-61、七区西63+4、八区等注聚项目的高压污水管网设计为碳钢管线, 母液外输管网、单井管线全部采用玻璃钢管线, 同时将三四区等老区块的高压管汇整体更换为不锈钢管线, 有效解决了聚合物溶液的黏度降解、管线腐蚀结垢和再次利用的难题。

随着现代化技术手段广泛应用和信息化程度提高, 自动化监控技术在注聚生产系统得到应用, 具有高智能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特点的无人值守注聚站也将投入现场使用, 注聚生产将实现远程实时调控、数据自动汇总, 注聚生产时率有望大幅提高, 注聚系统整体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3 依靠精细管理, 促进三采整体管理水平提升

随着三采技术的快速发展, 采油厂注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 管理注聚站达到10座, 注聚用设备由2004年底221台 (套) 至2013年底增加到678台 (套) , 管辖注聚井由125口扩至337口, 工作量变成过去的3倍多。与一次采油、二次采油相比, 三次采油技术工艺流程更为复杂、自动化程度高、管理节点多, 而且每个注聚生产环节都有各自的质量控制点、安全隐患点、运行关键点和效益挖潜点。要保证整个注聚系统的平稳高效运行, 就必须从点滴之处入手抓好每个注聚环节、每个生产细节。通过建立健全“生产管理点滴提升、成本管理点滴节约、科技成果点滴转化、安全环保点滴防范、队伍管理点滴培育”5项点滴管理机制, 把精细管理文化理念融入具体的规章制度, 覆盖到注聚生产的每一个过程, 使管理行为充分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 促进了三次采油整体管理水平提升。

1) 抓好生产节点分析与控制, 发挥最大效能。以“保证注聚质量、提高增油效果”为方向, 抓住三次采油的关键环节和关键点, 积极构建生产管理点滴提升机制, 对注聚生产实行全程跟踪管理, 确保每一粒药剂发挥最大效能。根据工艺特点把注聚过程细分为母液配制、母液输送、配注执行、取样化验、药剂管理等5个环节, 从药剂检测、污水水质监测等多方面加强控制管理, 坚持每天对聚合物母液配制、喂入等10多个取样点进行定点取样监测, 使注聚全程实现有效监控。

加强三采药剂质量监督, 严格三采药剂质量关。加强三采药剂质量检测分析, 完善聚合物干粉、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和甲醛等药剂的管理制度, 严格检查考核, 做好来料的接收登记、数量核实把关和现场使用管理, 并按三采药剂来料数量, 按一定基数进行检测, 有效监控了进入现场的三采药剂质量, 从源头控制注聚质量[4,5]。同时, 加大现场检查监控力度, 对注聚质量实施全程监控, 做到不漏检, 入厂三采药剂抽检率达到100%;进一步健全完善注聚质量相关资料, 建立日跟踪数据系统, 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 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监督, 及时掌握注入产品质量情况, 做到产品质量合格率100%, 确保三采区块三采药剂质量。

加强三采用污水水质监督, 确保污水水质质量。从现场调查研究分析情况来看, 三采用污水水质质量对聚合物溶液黏度降解影响大。为提高污水水质质量, 强化污水水质监控, 在三条注聚用污水线上增加设置了5个取样点, 做到每5天检测一次水质, 不同区块注聚站每天检测一次水质的工作要求, 发现污水水质矿化度、钙镁离子、含油量、悬浮物和SRB菌等水质指标不符合要求的, 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整改, 确保污水水质合格达标。

加强注聚井单井管理。大力实施以“分准、配准、查准、调准”和“勤检查、勤分析、勤调整”为主要内容的“四准三勤”单井注入管理, 让每一口注聚井注入动态始终保持均衡。

开展含水回返井治理, 增强注聚增油效果。为提高注聚增油效果, 减缓后续水驱后含水回返, 开展了含水回返井治理, 同时加强低效油井提液工作, 增强注聚增油效果。

加强注聚全过程质量监控管理。加强注聚过程质量监控, 提高注聚生产各个环节的运行质量。针对井口黏度指标偏低的情况, 对单井井口黏度指标进行重点取样监督;加强注聚质量分析, 对注入不正常的注聚井进行原因分析, 避免主观因素造成不能够正常注入情况的发生;加强注聚设备管理, 提高设备运行质量。通过深入现场对聚合物配置黏度保留率、母液浓度、母液黏度、井口化验黏度、瞬时注入量等注聚产品质量指标和现场人员进行资料比对和抽样检查, 找出影响注聚质量的关键点, 实现了全方位立体注聚质量监控。

2) 树立节约和效益意识, 把节约放在首位, 积极开展精细挖潜活动。采油厂以“精细管理、挖潜增效”为重点, 着力构建起成本管理点滴节约机制, 通过扎实开展“一袋干粉一吨油工程”活动, 定期召开班组成本精细分析, 使抓成本、促节约的精细管理理念融入生产全过程, 确保了干粉药剂“颗粒归仓”。

3) 树立安全生产就是效益意识, 倡导绿色低碳生产。大力倡导安全环保点滴防范理念, 广泛开展“安全有我、我能安全”主题教育, 从注聚系统风险评价及防范控制入手防范安全事故, 安全管理节点实现超前预警和全过程监控。

4) 树立以人为本观念, 不断提升员工素质。通过“点滴式培训”工作的有效实施, 让“点滴课堂”在一线班组实现全覆盖, 在“每天学习一点点, 每天实践一点点, 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氛围中提升员工素质, 培育一流队伍, 为推动注聚精细管理提供了保障。

4 实施效果

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紧紧依靠管理与技术领域的创新, 不仅掌握了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化学驱增油技术, 而且为三次采油配套工艺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矿场经验, 实现了开发应用和技术储备的结合, 形成了独具孤东特色的聚合物驱保黏、聚合物驱注采调整、聚合物驱地面注入工艺等化学驱配套技术系列。

1) 注聚增油效果十分明显。注聚驱油三采年产量也由2004年的74.3×104t增至2013年的91×104t, 占采油厂总产量比重达到41%, 三采注聚区目前已成为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重要的产量接替阵地。

2) 注聚系统注聚单耗降低。注聚单耗由2008年的5.557 k Wh/m3下降到2013年的5.109 k Wh/m3, 下降了0.448 k Wh/m3, 注聚系统运行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3) 注聚整体质量得到提升。把好了三采药剂质量关, 注聚用化工原材料, 如干粉、交联剂、石油磺酸盐和表活剂、甲醛等产品的质量监督合格率均达到100%;把好了采油厂注聚用污水水质关, 2013年全厂污水水质合格率达到84.5%, 与2012年相比提升了9.2%;把好了单井聚合物注入浓度和单井聚合物黏度关, 注聚配注合格率、注聚浓度合格率等注聚质量指标有了明显提高。

4) 注聚配套工艺技术得到进一步完善。二元复合驱技术、交联聚合物驱油技术、注聚站生产自动监控技术、注聚泵变频调速技术、注聚站智能无功自动补偿技术等三次采油配套工艺技术更加成熟, 独具孤东油田特色的聚合物驱保黏、聚合物驱注采调整、聚合物驱地面注入工艺等化学驱配套工艺技术得以推广应用。

5 结束语

先进的技术和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方法理念是企业能够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的两个“轮子”, 也是实现企业高效、低耗、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源动力。依靠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提升注聚质量, 降低注聚单耗, 增加注聚增油效果, 增加油田开发效益, 既是老油田开发生产的需要, 也是提高高含水油田原油采收率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 油田开发企业只要重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工作, 积极推广应用三次采油新技术、新工艺, 强化精细管理, 定能收到注聚系统降耗、提质和增效的效果。

摘要:利用三次采油技术提高油气采收率, 稳定油田老区产量是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针对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注聚三采开发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依靠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两个“车轮”驱动, 实现了注聚系统的降耗、提质和增效。实践证明, 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是实现注聚系统降耗、提质和增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技术创新,精细管理,注聚质量,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朱益飞.推进管理创新提升质量效益[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07, 23 (8) :47-48.

[2]孙焕泉, 张以根, 曹绪龙.聚合物驱油技术[M].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2,

[3]郭万奎, 程杰成, 廖光志.大庆油田三采采油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2, 21 (3) :1-6.

[4]朱益飞, 董玉忠, 张士杰, 等.精细管理提高油田注聚质量[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0, 26 (2) :60-62.

提质降耗 篇4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改造提升制造业。生产制造企业通过优化结构、改善品种质量、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 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 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在此背景下, 各制造行业顺应形势把改造提升工作提到了日常工作议程, 也成为各卷烟厂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我厂的四组KDF2滤棒成型机最早的购置于2003年, 维修技术人员通过多年的观察研究, 发现该设备在运行中主要存在以下三项问题:一是纤维丝束进入一级开松箱时偏移过大, 影响纤维丝束的开松效果, 致使生产出的滤棒吸阻、硬度不稳定, 数值飘移过大, 造成不合格产品增多;二是KDF2嘴棒成型机在停车时跑条受防护罩位置限制, 在跑条检测部位堆积, 检测开关位反应不灵敏, 造成跑条太长, 可长达12m以上, 原材料浪费严重;三是热熔胶、冷胶喷嘴供胶时, 多余的胶液易滴到下方的成型纸上, 常常造成成型纸断纸而设备停机。以上三项问题导致KDF2嘴棒成型机产品质量不稳定, 设备小停车频繁, 丝束消耗量大, 每台设备每班消耗丝束达10㎏。基于以上原因, 我们确定对设备进行改造。

2 改造思路

为提高嘴棒质量, 降低设备停机次数, 减少纤维丝束的消耗, 我们组织相关维修技术人员针对KDF2嘴棒成型机设备存在的三项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 制定出相应的改造思路:

1) 在纤维丝束进入一级开松箱以前加装一个丝束导向环, 解决丝束进给偏移问题;

2) 对影响跑条检测的剪刀防护罩进行重新设计改造, 解决跑条过长问题;

3) 在成型纸与喷胶嘴之间加装一个大小合适、位置合理的接胶盒, 解决滴胶断纸问题。

3 技术方案

我们针对制定的改造思路, 制定出相应的技术改造方案:

1) 在纤维丝束进入一级开松箱之前, 加装一个可以左右调整的导向环, 导向环采用Ф10㎜的不锈钢条自制而成, 圆环直径为70㎜, 导杆总长为240㎜, 最大调节幅度为80㎜, 导向环可根据纤维丝束进给开松幅度的需求进行左右调节, 既方便快捷, 又能解决纤维丝束漂移问题。具体实施情况见图1;

2对嘴棒跑条检测系统进行改造, 设计改装剪刀防护罩, 在正对脉冲检测开关的部位开一个长7cm、宽5cm的缺口, 可使跑条能够快速脱离检测范围, 提高跑条检测的灵敏度, 确保跑条信号迅速被传递到PLC内, 设备及时停机, 同时又不破坏剪刀防护罩的防护作用。具体实施情况见图2;

3) 自行设计制作一个大小合适的接胶盒加装在热熔胶、冷胶喷嘴与成型纸之间的合理位置, 接收喷嘴滴下的胶液, 防止胶液落到成型纸上, 造成断纸停机。具体实施情况见图3。

为保证接胶盒既可接住一定量的废胶液, 防止废胶液滴落到成型纸上造成断纸停机, 又不影响设备正常送纸, 同时还要美观, 不影响6S现场, 我们进行了认真的设计, 经过反复试验修改后, 自制出了精巧实用的接胶盒。

4 改造效果

1) 改造后解决了纤维丝束的漂移问题, 改善了丝束开松效果, 提高了滤棒产品质量。改造前滤棒吸阻、硬度都不稳定经常出现超标现象, 改造后滤棒吸阻、硬度明显得到了稳定;

2) 大大降低了设备小停车, 减少了跑条长度, 从而降低了丝束消耗。没改造前每次跑条长度达12米左右, 改造后跑条长度减少到2m左右, 丝束消耗由原来的每班40公斤左右减少到18公斤左右, 大大降低了丝束消耗, 每天三班生产共节约丝束66公斤左右。1公斤丝束按40元计算, 每天可节约66公斤×40元/公斤=2640元, 每月按22天生产计算, 每月可节约丝束66公斤/天×22天=1452公斤, 价值约5.8万元, 每年可节约近70万元, 经济效益显著。

参考文献

[1]杨明忠, 朱家诚主编.机械设计.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1.

[2]高钟秀编著.钳工基本技术.北京:金盾出版社, 1996.

[3]秦曾煌编.电工学.电子技术,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4]任嘉卉主编.公差与配合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1990.

[5]《机修手册》第3版编委会.机修手册.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1993.

上一篇:外周血指标下一篇:提高课堂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