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复习效率(共12篇)
生物复习效率 篇1
初中生物复习时间短, 内容多,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夯实基础, 培养能力, 收到好的复习效果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 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 制定科学周密的复习计划
中考生物只占30分, 特别是现在又放在初三考, 学生对该科并不重视, 因此老师们应先强调这次考试的重要性, 明确告诉他们在高中没有一定的生物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将很难学好生物。这次复习不仅要帮助同学们顺利地通过中考大检阅, 更要帮助同学们将两年来所学的生物知识, 进行整理、归纳、补缺补漏, 为升入高中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对学生的思想动员, 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保证学生以良好的心态进入总复习。我们学校在初三开始复习, 课时少 (每周一节课) , 战线长, 扣除期中、月考、节假日和学校的艺术节, 大概有16节的复习时间。如何短时间里复习好四本书, 这就需要我们制定好复习计划。我们的复习阶段一般可分为两轮, 每一轮的复习要达到什么目标、做什么、怎么做、时间安排、用何资料, 都要翔实。同时教师的计划在复习前, 要向学生说明, 让学生心中有数, 自觉地与老师配合, 做好教与学同步, 发挥共振的功效。
二、研读教材、标准和考试说明, 把握中考方向
1.研读教材、标准和考试说明。《生物课程标准》是中学生物教学的基本依据。教材是学生复习的根本, 任何复习资料都不能代替教材。因此, 在总复习中必须重视教材的阅读。阅读教材时, 要全面看教材内容, 如:教材上的基本原理和核心知识、有关习题、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及有关实验现象等。在看书过程中要画出重点和难点, 了解哪些知识属于记忆性内容, 哪些属于理解性内容, 哪些属于综合运用内容。同时还要做到知识间的相互联系。通过看教材, 让学生逐步建立起知识网络, 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考纲》规定了一个地区中考命题的范围、内容及具体要求, 我们应对考点进行分解和细化, 做到任务和目标明确, 这样就能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 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同时也便于检测学习效果, 提高复习效率。因此, 生物总复习既要重视教材, 又要深入研究“两纲”。要对照近几年的全国各地的中考题, 找出考点和热点以及在教材中的落脚点, 把教材适当深化和提高, 使复习既全面, 又突出重点, 抓住热点。
2.针对考试模式, 研究中考生物试题。研究近几年的中考生物试题, 可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某些重要的知识点和考点经常是变形后再考, 因此在生物总复习中, 必须认真研究历年的中考试题, 特别是近几年考题。把握考试趋势和试题变化, 少走弯路,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3.可利用复习材料进行系统复习、夯实基础, 这样系统性强, 便于理解、记忆, 基础打得牢固、扎实。 (1) 第一轮复习为“全面复习打基础”阶段, 要求:抓纲务本、夯实基础、全面复习、单元过关。初中生物学虽然只有四本书, 但专业术语多, 记忆的内容多, 知识点多而零散, 学生在复习时常常产生记忆困难, 此外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 也造成记忆困难。由于对知识记忆不清也影响了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 在中考复习中, 生物课还是要回归教材, 回归到基础知识上来。老师按课本的章、节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教师给出知识框架, 重难点、易错易混点则空出来, 让学生填写, 并在书上勾画出来, 使之加深印象。然后让学生及时背。最后利用《全品中考》一书上的范例与练习题练习。做到讲练结合, 避免只讲不练或只练不讲的做法, 尤其是后期复习, 要做到精讲精练。 (2) 第二轮复习为专题复习 (或归类复习) , 可按:专题一%科学探究;专题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专题三……等主题进行复习。这样的复习能使知识浓缩概括, 使繁杂的知识简单化, 零乱的知识条理化, 相互之间逻辑化。经过加工整理, 就可以用简单明了的公式、符号和图表等多种形式, 将知识纳入有机的体系之中。能使书本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 既利于记忆储存, 又便于提取使用。
为了强化重点、难点及疑点、误点、弱点、考点, 精讲, 有必要做综合练习。由于生物学试题多以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立意命题, 密切联系实际, 考查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因此仅仅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 并不意味着会应用、会解题, 所以进行模拟考试来训练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定时、定量和规范的模拟训练, 培养学生规范的考试习惯, 促进学生查缺补漏, 反思基础知识, 这有利于学生形成严谨、认真的答题习惯, 提高应试能力。但是, 大家应慎做模拟题, 可选做近2年的中考题, 以便进一步明确中考题目的命题思路和方式, 也可以检测一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在审题、解题的能力方面是否还有欠缺, 方便最后的复习巩固。
三、重视对学生复习方法指导, 提高复习效率
掌握必要的复习方法, 对提高复习效率很有帮助。概括起来, 生物中考复习中, 一般要使用到以下复习方法。
1.分析综合法。分析是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为各种属性, 各个部分、要素或阶段分别加以考虑的一种思维方法;综合则与之相反。如做光合作用实验时, 我们可以按照实验设计的内容将其分解成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加以考虑。比如说这些实验的过程与方法、对照类型、单一变量、结果与结论各是什么。
2.归纳概括法。对零散的知识点要进行概括和归纳。如:我们学过的生物类群主要有哪些?怎样对它们进行分类?
3.比较复习法。把有关的知识加以对比, 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如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复习这些内容时可以采用比较法。
4.联系实际法。把所学的知识与各种实际联系起来, 可以提高复习效率。例如, 复习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时, 可以联系生产实际 (为增大有机物净积累量, 可松土、适时灌溉、适当加大昼夜温差等) , 植物生长时要适当促进细胞呼吸, 而储存粮食时则要抑制细胞呼吸。
5.串连复习法。把几个相关知识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呈现出来。如花的结构、传粉的方式、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等几个知识点就可以采用串联复习法构建一个知识网络。
6.图解法。不仅利用教材上的图解, 还要指导学生自编图解。这样可以使复杂知识简单化、条理化、网络化、直观化, 便于识记。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可用图解: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可用图解: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来复习。
7.识图法。这不仅有助于识记生物形态结构知识, 而且对各结构生理功能甚至对生命活动过程的识记都有帮助作用。
总之, 生物总复习时间紧, 任务重。教师要科学地安排复习时间, 运用恰当有效的复习方法, 正确处理好教材、新课程标准、“考纲”、练习题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于学生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双基”知识, 中考试题考查能力也离不开“双基”, 因此, 生物总复习仍然要在抓“双基”上狠下功夫, 想方设法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同时训练学生对知识再加工的能力。还要认真分析、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题, 增强复习的针对性, 摸清中考试题涉及的考点、知识点、热点、特点以及变化趋势, 突出中考题的示范作用, 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摘要:课堂是教师复习的主战场, 如何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是每一位教师的毕生追求。复习中既要减轻学生负担又要提高复习效率。
关键词:提高,生物总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3]生物教学参考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生物复习效率 篇2
高一生物提高复习效率的方法
要掌握规律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生物有自身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以及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过程。掌握这些规律将有助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学习线粒体就应该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①外有双层膜,将其与周围细胞分开,使有氧呼吸集中在一定区域内进行;②内膜向内折成嵴,扩大了面积,有利于酶在其上有规律地排布,使各步反应有条不紊地进行;③内膜围成的腔内有基质、酶;④基质、内膜上的酶为有氧呼吸大部分反应所需,因而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这样较易理解并记住其结构与功能。学习生物同其他学科一样,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如学习减数分裂过程,开始只要弄清两次分裂起止,染色体行为、数目的主要变化,而不能在上新课时对染色体行为、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与遗传三定律关系、与有丝分裂各期图像区别等一并弄清。后者只能在练习与复习中慢慢掌握。
设法突破难点
有些知识比较复杂,或是过于抽象,同学们学起来感到有困难,这时就应化难为易,设法突破难点。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复杂问题简单化。生物知识中,有许多难点存在于生命运动的复杂过程中,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而抓主干知识,能一目了然。例如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纺锤体、核仁、核膜的变化,我们若将其总结为“前期两现两消,末期两消两现”,则其他过程就容易记住了。动物体内三大物质代谢过程复杂,可总结为“一分(分解)二合(合成)三转化”。对一些复杂的问题,如遗传学解题,可将其化解为几个较简单的小题,依次解决。(2)抽象问题形象化。要尽量借助某种方式,使之与实际联系起来,以便于理解,如DNA的空间结构复杂,老师一旦出示DNA模型,几分钟即可解决问题。因此,学习生物常常需借助图形、表格、模型、标本、录像等形象化的手段来帮助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
课堂上要明确复习目的,注意反思,及时总结
复习的目的是综合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综合能力。而课堂则是复习的主阵地,课堂上的复习内容是老师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并结合同学们的实际情况精心组织的,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上课时要注意理解老师是怎样理清知识的条理、怎样处理综合问题的。这时,务必紧跟老师的节奏、听懂老师的讲解、理顺知识的难易、释破自己的疑难。老师一般都有针对性的练习,不妨通过这一段的练习,多练多问,解决自己的困惑。
下课后多想想,梳理知识,强化记忆
课后要抓紧自己的时间来进行反刍消化,基础的掌握、难点的强化都在课后。应利用下课后的一段时间,或者自习课,或者临睡前的一段时间,大脑像过电影一样把本节的内容再现一遍。有的学生可能觉得没有时间,但只要有心就会有时间,能力就是在自主学习之中养成的。
学好高中生物知识的方法
①复习时要突出主干知识、重点内容
主干知识内容不仅包括学习的重点,同时是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内容。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细胞内的物质代谢、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的基本定律、伴性遗传、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遗传育种、生态系统、免疫、克隆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生态工程等等。对这些主干知识内容的理解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才能以此去分析和解决新情景的问题。要力求做到知识点、能力点、薄弱点、应用点和考查点心中有数,那种不分主次泛泛复习以及题海战术,无疑都是有害的。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其培养目标与学生学习方式、能力、技能和态度有着紧密的联系,与研究性学习的培养目标和学习方式是相辅相成、交互作用的。因此,我们在复习时要重视实验知识的产生过程,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掌握好与生物实验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③要讲究科学的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指导着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思维方法在学习中的具体表现。现阶段是掌握方法、提升能力的关键性复习阶段,讲究科学的思维方法很有必要。正确的思维方法,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知识的运用,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分类、系统化、具体化、归纳、演绎推理等基本思维方法,一定要掌握好,并且牢牢抓住。
④强化训练、多思善问
能力考查是近年来高考的“主旋律”,现阶段能力提高可以通过强化训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达到及时检查复习的效率。现阶段强化能力的训练,老师认为应该以做中等难度题为主,在保证准确的情况下,力求提高解题速度。应当检查自己是否具备适应高考的题型和题量,还有适应高考的审题、题意分析等各种能力。
考生应当接触新情景的习题,加强识读图表能力的训练,善于从图、表提供数据的处理过程中理解试题,作出正确结论,以提高解题质量。善于归纳总结,想一想该题运用了哪些概念、原理?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属于哪一类,彼此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经过比较,以少胜多,抓住了代表性,就可以以一当十。这就要求考生找出题目原型,摸索解题规律,以后再做类似习题就可以运用规律性方法解题。
另外,现阶段的训练试题涉及的知识面广,有时要用到整本书,甚至跨课本。解这类试题,必须站在知识的全局和整体的高度来思考问题。对一些一时想不通的问题,一定要问,问老师、问同学,千万不要轻易放过。
快速学好高中生物的方法
1、首先要培养起对生物的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反复的看书。其他的理科或许看书还起不到特大的作用,惟有生物,是一定要看课本的,包括大字,小字,注释等等,反复看,画上不同的重点,比如主干知识,第一遍看了没记住的,第二遍看了没记住的,做题时提到的等等。并且生物是理科中和生活联系最紧密的。
2、作对比。比如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酶合成调节和酶活性调节,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等。
3、注意总结。学到一定程度就要注意总结,比如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各种育种方法等等。
4、流程图和背诵结合。上课认真听讲,就会发现其实很多生物过程老师讲的很细致,结合课本,在脑中反复想动态的画面和流程,比如有丝和减数分裂,有氧呼吸三个过程等。
如何提高初中生物复习课效率 篇3
关键字:初中生物;复习课;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238-01
有教师曾言初中生物是初中理科当中的文科,需要学生对知识点进行适当地记忆,才能达到掌握的要求,而并非像物理、化学这些科目,只要上课听懂了,加上教师指点一二,便能举一反三,有效掌握知识,因此,做好初中生物复习工作是搞好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复习工作,为初中生物开辟专门的复习时间,并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一、初中生物复习课现状
就目前初中生物复习的现状来看,情况不容乐观。首先,部分老师并没有开辟专门的复习课供学生复习,只是平时上课让学生勾画书上的重点字词,期末考试前一两周,再让学生背诵,这样的课称不上是复习课。其次,部分教师开设复习课课时较少,某些教师一个月才开设一节生物复习课,将本月所讲的所有知识点进行月末大总结,走马观花地将内容简单提一下,并不能解决学生太多疑问。最后,某些教师复习课的效率很低,以上复习课就给学生布置背诵任务,并不会进行相应的习题练习,或者是知识点拓展,学生只是死记硬背教材词句,谈不上培养学生对生物这一科目的学习兴趣培养,这导致很多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后发现生物学习十分吃力,根本不像初中一样只是记记背背就能解决问题,致使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大打折扣,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生未来学习兴趣、方向的培养和发展。为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设复习课,并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对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十分必要。
二、提高初中生物复习课效率的策略
笔者在总结多年初中生物复习课教学经验,以及观摩总结其他优秀生物教师复习课授课经验的基础之上,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初中生物复习课的效率。
(一)多效记忆。虽说记忆不是复习初中生物的唯一途径,但是,初中生物的学科特点却决定了教师在复习课中可以运用多效记忆的方法来提高初中生物复习课的效率。初中生物就学科知识而言,并不是太难,大都是一些十分基础的知识,教师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为此,通过多效记忆的方式掌握知识对于初中生物复习课来说,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采用多效记忆的方法,即教师需要运用多种记忆方法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例如,对于人体各个器官的名称、结构、作用的掌握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是难题,教学设备充足的学校,教师可以采用实物展示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教师在复习课时,拿出相关的实物教具,让学生对于人体各个器官的分布和称谓有一个直观形象的认知和了解。教学设备资源缺乏的学校,教师可以采用画图记忆法帮助学生掌握,教师在复习课上让学生根据教材的参考图片,模仿参考图片画画人体各个器官的结构,并标上名称等,通过画画来记忆对于高中生而言是一项十分有趣的记忆活动,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绘制生物结构图片,也能够牢固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二)讲练结合。教师在进行复习课授课时,除了运用多效记忆的方法帮助学生巩固记忆教材知识以外,还应当在复习中加入一定的练习,使学生通过记忆、练习对知识达到全面牢固的掌握。为此,教师应当在课前准备一些练习材料,讲练结合。
运用讲练结合的方式提高初中生物复习课的效率,首先是准备练习材料,教师一定要精心准备练习材料,若只是在教材、参考资料上随便选择一些练习题来训练则毫无作用。笔者建议,教师在准备练习材料是要做到两点,一方面,练习题应当具有针对性,针对学生近期学习、作业中反馈出的问题,针对教材重点知识;另一方面,练习题应当具有实用性,复习课出现的练习题主要目的是为了辅助复习工作,因此,习题的难易应当适度,适合更多的学生用来检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不是盲目地求多、求难。这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积极搜寻学生知识掌握方面的缺陷和薄弱点,使复习课的宝贵时间能够用到刀刃上。准备练习资料是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部,在练习资料准备好之后,教师便要恰当地利用练习资料,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定期复习。复习课的时间安排也很有讲究,初中生物课一周也不超过5节,若是每周安排一节复习课,势必会浪费大量的教学时间,影响教学进度;倘若是一个月才安排一次复习课,学生在自己一个月之前学习了什么知识,早已抛至九霄云外,这也加大了复习课的复习难度。为此,定期安排复习课十分重要。
对复习课的实践安排首先应当与整个教学进度相适宜,若是学期教学进度安排十分紧张,则教师可适当压缩复习课的课时,若学习教学进度安排十分轻松,则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复习课的课时,在复习课上对知识进行拓展。最恰当的复习课安排应当维持在每两周一课时,专门用于复习。此外,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用课前几分钟,或者课后几分钟复习,不要把所有复习任务都流到复习课上解决,这样会大大降低复习课的效率。
(四)严格要求。提高初中生物复习课的效率,除了做到以上三个方面以外,还需要严格,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因为教学计划紧张而任意减少复习课的课时,影响复习进度。教师更要严格要求学生,制定严格的复习标准,不能因为只是复习知识就降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复习课也要像新授课一样对学生严格要求,才能保证复习课取得较好的效果。
当然,除了从以上四个方面来提高初中生物复习课效率以外,教师还应当做好新授课教学工作,在讲授新知识的时候就将知识讲到位,学生学到位,这样可以大大节约复习时间,使教师有更多的教学时间能够投入到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上来。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开设一些课外活动,向学生讲授有趣的生物学知识,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使学生无论是在新授课还是在复习课中,都十分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全面提高初中生物复习课效率。
参考文献:
[1]肖霞.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物复习课效率的探索[J].学园,2012(10):159-159.
生物复习效率 篇4
所谓“知识结构”就是生物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各种要素的构成形式及其内在关系。如“细胞的结构”, 其体系是“细胞概述———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这里包含了许多知识要素, 学习时必须将这些知识要素通过一定的方式整合起来, 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建立知识结构的主要方式有:将所学的内容提纲挈领, 提炼出知识要点, 对知识要点进行串联整合;将头绪纷繁的各部分知识按其内在联系, 运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数字、符号等构成网络图。
一、提炼知识, 整合章节性知识结构
课本中的知识结构体系是高考复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结构。现行的浙科版教科书采用章、节体系编写, 标题高度准确地反映了研究对象的不同层次, 是中学生物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结构, 统领着学科的全部内容。如“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 、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 (第三节) 。这三节内容提炼出的知识点经整合的知识结构是:动物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同时必须维持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动物的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负责调节动物的生命活动, 使之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并维持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而神经系统由亿万个神经元构成, 其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 通过传导和传递来调节生命活动。内分泌系统包括能分泌不同激素的腺体和细胞, 这些腺体和细胞分泌的激素调节身体的生长发育和多种活动, 内分泌系统也受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
整合章节性知识结构, 有助于提高学生概括、分析、综合和归纳等方面的思维能力。
二、整理“复合型”知识, 提升知识结构
生物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各个要素都在发展变化并相互制约影响, 进而共同控制了生物的活动。因此, 研究生物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概念和原理不断被揭示、不断被解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随着研究的深入, 许多知识结构之间发生了联系, 形成了跨度大、容量多的“复合型”知识结构。在高考中, 这些“复合型”知识结构也成为考查理解运用能力的重要载体。在复习过程中, 可以运用画图、对比等方法将前后关联的知识串联起来, 达到知识结构的重组提升。如:
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间期:DNA复制—基因突变—诱变育种
从上述可以看出, 细胞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中DNA的变化和染色体行为的变化可以使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相应发生改变 (这是原理) , 进而使生物发生了各种变异 (形成概念) , 这些变异不仅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也为人类的生产育种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产生实际应用价值) 。从这样的角度进行分析理解, 就形成了“细胞增殖—生物变异—科学育种”三个层次的“复合型”知识结构。
建立“复合型”知识结构, 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在散乱中逐步走向完整, 在单纯中渐渐变得丰富, 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就能从纷繁复杂的知识中找到相互联系的纽带, 正确分析, 做出选择并解决问题。
三、利用背景资料, 深化知识结构
分析近几年来的高考试卷, 不难发现非选择题大多是从某一问题入手, 多角度设问, 涉及面广, 跨度大。这体现了高考“注重现实及实践”的特色。同时, 命题情景与生产生活及最新科技发展相联系, 试题立意新, 重点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 以课本资源为载体, 深化知识结构
建构主义者布洛非认为, 知识是围绕着关键概念的网络结构所组成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知识并非教师传授得到,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下, 借助他人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构建方式获得的。在学生身边最基本的学习资料就是教科书, 它包含的丰富的知识就是考试内容的一种具体体现形式之一。教科书中涉及的许多经典实验和研究方法都可以成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和表达能力的素材。我们可以将教科书中不同章节的相关知识点综合起来, 使各个知识点之间相互照应, 融合为新的主题, 以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结构。
如“大肠杆菌”学生最早是在课本中第二章的细胞种类中接触到的。因此以它为载体可以考查细胞结构的相关知识。它的细胞质中有质粒, 是最常见的运载体之一, 而体内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也与基因工程形成了联系点, 它本身也是较常用的受体细胞, 因此以它为载体可以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它的拟核区有DNA, 这也是它在自然状态下发生可遗传变异的唯一来源, 科学家还利用它研究DNA的复制方式, 这些知识都可以用“大肠杆菌”为背景建立联系。课本中“噬菌体侵染细菌 (大肠杆菌) ”的实验可以通过改变标记元素、延长实验时间等条件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分析。同时, 这一侵染过程涉及了“中心法则”的相关内容, 因此, 教学中利用“大肠杆菌”这一课本资源作为情景, 借助一定的习题设置, 可以使知识间的联系更加突出, 更加具体形象, 也使学生意识到知识前后的相关性, 在复习时有助于他们建立知识网络, 深化知识结构。
(二) 以学科研究新进展为资源, 深化知识结构
许多学科研究热点和新的进展成为高考的试题背景, 旨在考查学生是否利用所学的知识原理去解决不熟悉的问题, 这也是高考能力考查的内容之一。另一方面, 学生对于科学的发展有浓厚的兴趣, 他们乐于在新的情景中尝试解决问题。因此, 复习时, 教师可以将这些新的研究进展作为背景, 通过编制相关试题分析蕴涵的问题, 帮助学生掌握分析思路和解题方法, 从而达到深化知识结构的目的。
如2008年两个科研小组从不同疾病的患者身上提取细胞重新编程, 使其“变身”为干细胞。另一个科研小组跳过胚胎阶段, 把胰腺的外分泌细胞直接改造成了另一种类型细胞———贝塔细胞。这些细胞重新编程领域的相关发展, 都可以考查学生的相关知识储备。2009年, 诺贝尔生理学奖颁给了研究“引发衰老和癌变的端粒酶”的三位科学家。不难看出, 在这些领域的研究都与“细胞的生命历程”有着密切关联, 以此为背景构建试题既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又可以在新情景中深化学生该部分的知识结构, 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例1端粒 (左图染色体末端所示) 通常是由富含鸟嘌呤核苷酸的重复序列组成。它们能防止不同染色体末端发生错误融合。但细胞每分裂一次, 端粒就会丢失一部分。端粒酶可利用某段RNA序列作为模板合成端粒DNA, 对端粒有延伸作用。下列有关推理不合理的是 ()
A.染色体末端发生错误融合属于染色体变异
B.细胞的衰老与端粒的减小有关
C.端粒的延伸是转录的过程
D.细胞分裂次数越多, 其染色体上的端粒就越小
例2德国科学家豪森是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奖者之一。他的研究证实宫颈癌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之间有联系, 为研究疫苗奠定了基础。
(1) HPV有100多种亚型, 其繁多的变异株的变异来源是_____, 这种变异的特点是_____。
(2) 理论上说, 将纯化的HPV在_____中培养、增殖。收获病毒后用灭活剂杀死, 但要确保灭活HPV的_____不被破坏, 并且能被人的免疫细胞识别, 这样就能得到有效预防宫颈癌的疫苗了。
(3) 当人体感染HPV时, ____细胞将它们吞噬消化, 使其抗原分子降解为多肽, 然后与该细胞的_____结合, 形成复合体, 移动到细胞表面呈递出来。这些复合体的作用之一是能活化_____, 使其分泌白细胞介素-2以促进____细胞分裂分化成_____, 从而帮助机体顺利进行免疫应答, 保护自身。
(4) HPV疫苗的作用是使一部分淋巴细胞在反应阶段形成_____, 当______病毒再次入侵时, 机体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包括_____。再次感染时的免疫反应所具有的显著特点是_____。
(三) 利用高考真题强化模拟, 深化知识结构
高考试题都是经过精心构思、科学加工产生的, 它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知识结构, 又能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 因此也可以利用高考题将蕴涵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 从而深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例3 (2008年北京卷) 白菜、甘蓝均为二倍体, 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0、18。以白菜为母本、甘蓝为父本, 经人工授粉后, 将白菜的雌蕊离体培养, 可得到“白菜-甘蓝”杂种幼苗。请回答问题:
(1) 白菜和甘蓝是两个不同的物种, 存在_____隔离。自然条件下, 这两个物种间不能通过______的方式产生后代。雌蕊离体培养获得“白菜-甘蓝”杂种幼苗, 所依据的理论基因是植物细胞具有_______。
(2) 为观察“白菜-甘蓝”染色体数目和形态, 通常取幼苗的_______做临时装片, 用_______染色。观察、计数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
(3) 二倍体“白菜-甘蓝”的染色体数为_______。这种植株通常不育, 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为使其可育, 可通过人工诱导产生四倍体“白菜-甘蓝”, 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
这是以育种为背景的一道高考试题, 要求学生对实验的选材、处理及变异原理等进行分析, 体现了对“生物学概念及原理”进行考查的目的。通过题干信息可知它是由白菜的卵细胞 (n=10) 和甘蓝的精子 (n=9) 结合而成, 由于这样的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 在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 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 所以通常是不育的。可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得到可育的四倍体“白菜-甘蓝”。幼苗中细胞分裂活动最旺盛的是根尖的分生区, 在有丝分裂的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可数, 是对染色体进行观察和计数的最佳时期。
例4 (2006年北京卷) 用35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 (含20条染色体) 的DNA分子双链, 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5P的培养基中培养, 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 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5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
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
B.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
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10
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10
此题考查的是DNA复制及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变化。由于DNA是半保留的复制方式, 所以复制2次后, 有1/2的子代DNA含标记元素。中期由于着丝粒未分裂, 因此带标记元素的DNA和不带标记元素的DNA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即20条染色体都含标记元素。后期由于着丝粒分裂, 染色体增加到40条, 则有20条中的DNA含标记元素, 因此答案为A。借用本高考试题可以巩固细胞增殖的相关知识, 包括各时期DNA数目和染色体数目、行为的变化, DNA复制的过程, 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等。
在复习时, 为了使试题的解答能更好地巩固知识结构, 可以对它进行改造, 如对例4进行改编, 以”小鼠的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作为背景, 再与原题进行对照, 可以将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进行对比归纳, 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以检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细胞分裂的知识结构。
复习中, 通过利用教材、学科进展、高考试题等资源创设学习背景, 能帮助学生适当地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并在新情景中将知识以相互联系的形式保存在了大脑中, 使知识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提升。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 任何能力的考查都是以对知识结构的考查作为基石的。学生如果没有构建好知识结构就无法形成相应的学科思维能力, 面对新的试题自然也就无法从容应答。因此, 复习时教师要利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优化、重组, 将各个散落的知识按内在联系合理构建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在加工整理知识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 更重要的是通过不断地概括、比较、思考, 发展了学科思维能力, 逐渐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 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附:本文所举例题参考答案
例1 C
例2 (1) 基因突变突变率低, 不定向性
(2) 哺乳动物的活细胞抗原决定簇
(3) 吞噬MHC蛋白辅助T细胞致敏B淋巴记忆B细胞和效应B细胞
(4) 记忆细胞HPV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产生抗体数量多且速度快
例3 (1) 生殖杂交 (有性生殖) 全能性
(2) 根尖 (茎尖) 醋酸洋红 (龙胆紫、碱性) 有丝分裂中期
(3) 19没有同源染色体配对的现象 (染色体联会紊乱) 染色体变异
生物复习效率 篇5
1基础
有的同学本身数学基础差,再加上考研数学要求掌握消化的内容较多,暂时感受不到自己的进步。有部分考生对考研数学的基本定理停留于记忆层面,理解不透彻,对重要的数学法则,重要的结论不熟练,更不擅于运用。
对于很大一部分考生来说,在解决数学综合试题和应用题的能力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综合能力较差,而这类题的分值又往往较高,这就出现了一个比较极端的矛盾,那就是“这个题看上去不难,为什么我就是不会做”。其实很多考生都面临过这种情况。如果你也遇到了这种问题,那你就要从自身开始着手,分析一下你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在所有出现这类问题的考生中,绝大部分是因为基础不扎实,所谓不扎实并不是指你没有记住这些知识,而是你不能灵活运用,换句话说,你并没有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变成你自己的东西。这种情况,大家需要多参照练习题的答案,搜集答案中的解题思路。
解决办法:把学习程度好的同学当作比较对象是件好事,但是经常这样比较会导致自己信心的降低,因此在与其他人比较的同时,重要的是对自己学习过程的纵向比,看自己现在和过去相比进步了多少,这样巩固自己的信心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同时应该参照自己的目标院校分数,给自己制定阶段达标计划,只要这个阶段达到了目标就可以了。
2时间
导致学习低效率可能是时间掌握不够好,没有充分利用时间,并且没有在自己最有效率时间内学习。
很多同学看起来非常刻苦,几乎时刻不离考研自习室,你能看到他大多数时间都在复习考研数学,但事实上有一部分同学并未真正投入到学习中,这就造成了学习效果的差异;还有一部分同学则对自己的实力过于自信,或者认为自己其他科目更需要提高,便在考研数学复习的时间分配上出了岔子,这也是在考研数学复习上效果不大的原因之一。
解决办法:每天制定时间表,按照计划学习,找出一天中自己最有效率的时间,把最需要记忆掌握的东西放到这个时间段。 在前期积累强化阶段可根据自己的记忆习惯、学习习惯,在后期强化冲刺阶段考生则要适当调整复习策略。
3注意力有的考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时三心二意,自习室有个风吹草动都要扭个脖子瞧一眼,很就容易使思考过程不断被打断从而无法建立起数学的学科知识体系,进而导致效率不高。
解决办法:人的注意力是有时间限制的,考研需要耐力和毅力,每次走神时,就要告诫自己现在的首要目标是考研,其他活动都可以往后延缓,所有的其他事情都是小事,不值得的自己费心,每天给自己定一个紧凑的时间表,如果时刻都有任务要做,也不会总走神的。
4心理素质
考研不仅是“持久战”、“信息战”更是一场“心理战”。心理素质不仅在考研复习的过程中发挥作用,更会在考试的考场上有更大作用。
很多同学在考研数学的复习中,甚至在整个考研复习的过程中,容易受其他人影响,看到别人情绪波动自己就定不下心来;看见不考研的同学在节假日游山玩水,自己也蠢蠢欲动;看见同班同学找到好的工作便开始惴惴不安;看见有的同学放弃考研跟着也想放弃。这样的同学总是显得不够坚定,而考研需要的是有一颗坚定、且坚持的心。
解决办法:建议找几个一起考研的同学一起学习,大家互相鼓励,遇到事情共同解决. 这几个同伴应该是心静比较稳定的人,大家性格可以互补或者有一个人可以影响大家,有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是非常重要的。拿一个每天踏实学习的人当作榜样,看看别人是怎样每天学习的,多讨教。
考研需要长时间的努力,考研数学复习的效率提升也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潜心学习。只要在不断地巩固强化中掌握正确合理的考研复习方法,不断进步,最终考研成功。
提高考研数学复习效率的经验
1、高数
①简介:数一三本课程中,尤其以高数为重,因为考研数学满分150中,高数56%,线代22%,概率22%。这是明面的,但是在线代概率中,都会涉及到高数的知识,尤其是概率,概率中的分布函数以及概率密度,都是以高数的二重积分为基础,所以实际上高数所占比例远远大于56%,可以说接近75%。
②学习:在高数的学习中,我个人的推荐是,先粗读一遍课本,不会的跳过即可,实在读不下去就不用读,然后配合各大老师的视频基础班,配合着学一遍,我看的张宇的视频。这时候要把课后习题做了,这时候课后习题不一定全做,不会做的看答案即可,努力看懂,我相信你看完视频之后,大部分课后题即使做不出,答案也能看得懂,我个人复习的比较晚四月份开始,上册第一遍看完的时候大约到六月这边,学习不努力,所以看的比较慢。我的建议是,上册看完之后,就再去看上册的加强班,上下册分开学,不要一遍学完上下册再回头看,那样遗忘的比较多。这时候,老师会带着你做一些有点难度的习题跟考研题,同学们,考研的题并不是都难的,所以不要害怕,有很多送分题的。这时候,你要做一些市面上的题了,我的推荐是:基础班的时候做课后题,强化班的时候做市面上的题(我做过一些,我推荐强化阶段做汤家凤的1800,或者张宇一千题A组,李永乐的660有些难度,可以放一放)。强化班的时候,一定要努力学透,题目可以不会做,但课本一定要吃透,因为题型千变万化,你可能没见过,但是当你学会考点的时候,早晚都会做,只是个阅历问题。所以我尤其推崇做题,考研数学也是个刷题的过程,我搜刮了一些题库,这里没法发文件,等会建个群我把文件共享在里面(只有数学类)。然后学完上册就学下册,下册比上册烧脑一些,所以要更努力,基础尤为重要,一定记得吃透定义。这时候应该会来到暑假里,我暑假没有回家,在这里学习,整个假期就是刷题,刷的也是自己找的题库。然后暑假也启动了线代概率的学习,因为当时觉得时间不够了,所以两门一起学的,在这里说一句,线代概率确实比高数学的快一些,时间也短一些,我高数上付出了巨大的时间,这么可能间接导致后面两门学起来轻松一些。
2、线代
线代也是这么个流程,看课本,看视频,基础加强化,不过因为线代题型较少,分值占的少,所以学起来要快一些,但是线代的定义更多,并且不是很好理解,线代课程的关系是一脉相承,跟高数不一样,高数可能你上一章不会这一章会,但是你线代如果说上一章不会,那你后面的可能都不会了。这里推荐一本资料是李永乐的线代讲义,我做过张宇的,但是张宇的略难一些,看个人。视频也是看张宇的。你们可以挨个老师看看,喜欢哪个老师就看哪个,这个也是看个人。线代的学习可以说是三本中最简单的,但是计算量比较大,所以线代的题一定要动手做,因为线代的思路很简单,但是你不一定做对,就是因为计算能力不过关,他跟高数不一样,高数难的是思路,思路有了题目迎刃而解,可以说两门的学习方法是不一样的,因为高数考思路,所以你要海纳百川,多刷题长见识,线代是题型较少,题目千篇 一律,但你不一定做对,这就要求你做的又仔细又快,所以在暑假就要把自己的计算能力提上来。
3、概率
概率的学习,可以说跟高数的联系千丝万缕,我的概率是在暑假学的,我的概率视频看的张宇,然后觉得没看懂。又看了王式安的,讲道理,王式安的概率讲的比张宇好一些。概率的学习就不用课本了,因为课本相当复杂,这里我也建议买一本李永乐的概率讲义。概率的很多题型都是表面考概率实则考高数,这样他把两科结合起来,就看起来难一些,概率的题型相比之下变化也不算大,但是还是比线代难一些,概率还是重理解一些,不过概率常考的就是那一些,所以就多刷题,但是概率的题并不多,所以要精做,一定要学有所得。
4、看完课本以后
浅谈如何提升高中生物复习效率 篇6
【关键词】高中 生物 复习 有效性 教学
高中生物复习是梳理知识结构还是抓重难点?还是题海战术?还是……如何才能有效提升高中生物复习效率——这是高中生物教师都在积极探究的高考问题,学生们也亟需这样的复习“秘籍”——高中生物教师要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复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构建条理化的生物知识体系,探索性地学习生物课程,养成终生受用的生物科学素养,体现“以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提升学生的学生求异、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学习发展往能力型方向转化,真正实现高效率好效果的高中生物复习质量。
一、放飞学生“问题”思维,提升高中生物复习效率
传统高中生物复习课上,总有生物教师主导课堂,生物复习问题也是教师根据教材统领的,很显然,这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发散思维,真正发现自己生物课程学习的问题所在,复习效果也很难提升,事倍功半。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体现新课程理念,指导学生把基础知识扎扎实实打牢固基础上,放飞学生的问题思维,自己查摆或相互查验所学生物有哪些知识不清晰,实践不熟悉,框架不分明,解答不明确……形成学生的生物复习问题库、错题集、难题簿等等,体现生物复习的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生物复习探究能力和发展思维,即探究性复习中地探究发端于问题,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消灭生物知识盲点,内化成生物知识体系架构,解答问题时游刃有余,从而有效提升高中生物复习效果。
二、善于总结复习方法,提高高中生物复习效果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发展,高中生物高考试题向能力型和综合型等方向转化。这些都要求增强学生的分析、推理、综合、表达等能力的培养。而针对某方面的高中生物题型或知识点要有不同的复习方法,这样才能提升复习效果,事半功倍。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以问题导“学”和问题导“习”,引导学生善于总结复习方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提高学生自主复习和可持续复习的能力,强化学生复习能力和归纳总结,创建一种开放式的发展性复习方法,适应不同学生个性化学习提升,真正促进学生知识有意义建构,完成生物课程知识的掌握内化。例如,复习细胞器结构和功能时采用分类整理法,可用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复习比较,更利于分层记忆;图解类题型必须掌握读图技巧,要明确图解中的结构和物质的名称,再分析结构和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要培养学生在无图解的情况下,可以尝试画图解辅助学习方法,这也是图解归纳法的应用;特别是对于表面看起来一些孤立、凌乱的知识点,其实质是有一些共性点在隐藏着的,可以采用联想迁移法进行复习等等。类似比较复习法、串联复习法等,都是学生在面对不同生物复习知识点时可以纵横向比较、串联、迁移、内化的复习“利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更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深化,大大提升高中生物复习有效性。
三、巧用思维导图提升高中生物复习质量
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为生物教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创建了软硬件基础。这其中,思维导图为高中生物教学与学习提供了可视化的图形表达,让学生可快速有效地梳理知识点,把各分块的知识联系起来,归纳整理成系统的知识,形成树状或网状结构,从而在学生头脑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且也便于理解和记忆,更有助于学生思维水平提升,促进大脑潜能开发。有了思维导图做为学生生物复习辅助工具,让学生提高审题能力,掌握解题神奇“钥匙”,明确问题的条件与目标,解答思维拓展有了张力,能突破思维常规,展现生物解答发散过程,实现科学解题。
教师与学生可以合力制作复习思维导图,这是对生物课本知识内容的高度浓缩和升华,要善于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善于总结条框,做到理清知识点顺序关系,逻辑关系厘清将其串联,明确知识点之间联系,形成线面展开,拓展网络知识状,更要深入掌握各知识点的理解、解答特点,抓主流抓重点,把所有相关生物知识点都高效地整理成形象生动的思维导图,辅助学生复习,增强解析能力,从而提升高考解答准确性,提高生物学业成绩。
生物复习效率 篇7
一、巧用“一题多变”, 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例如对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这一知识点, 可以采用变式训练的方式加以巩固和强化。
【例1】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 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 (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 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 , 其中正确的是 ( ) 。
解析:本题可直接根据知识点判断: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膜内外电位情况是外正内负, 受到刺激后变为外负内正。从刺激点开始兴奋沿神经纤维双向传导。故答案为C。
[变式]如图甲所示, 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 在神经纤维的表面, 放置两个相距1~2厘米的电极a和b。
(1) 在图中刺激点给予较强电刺激, 则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为 ( ) 。
解析:本题考察的知识点仍然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但考查形式有所改变, 结合物理学知识对知识点进行了整合与变化。分析得知刺激点兴奋后a点膜外先变为负电位, 此时b点仍为正电位, 电流表指针向左发生偏转, 之后兴奋传至b点, b点变为负电位, a点此时已恢复正电位, 电流表指针向右发生偏转。故偏转情况为1、2、3、4或4、2、3、1。
(2) 依据观察到的电流表指针偏转 (向左为正, 向右为负) 情况, 绘出的曲线如图乙, 正确的是 ( ) 。
解析:本小题进一步结合数学模型设置问题, 巧用曲线图将神经纤维受刺激前后电位变化情况进行了描述, 在对第 (1) 小题正确分析的基础上, 得出正确答案为D。
二、巧用“一题多变”, 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节中涉及基因频率的相关问题, 是复习时需要把握的重点。针对基因频率的计算问题可以采用“一题多变”的方式加以复习和巩固, 以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2】某种群中AA、Aa、aa个体数目分别为30、60、10。求A和a的基因频率。
解析:根据基因频率的定义, 可以推出如下公式 (N表示不同基因或基因型个体的数目) :
A的基因频率=NA/ (NA+Na) = (2NAA+NAa) /2 (NAA+NAa+Naa)
a的基因频率=Na/ (NA+Na) = (2Naa+NAa) /2 (NAA+NAa+Naa)
结合公式计算出A、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60%和40%。
[变式1]某种群中AA、Aa、aa个体所占比例分别为30%、60%、10%。求A和a的基因频率。
解析:本题中并未给出不同基因型个体的数目, 而是给出不同基因型个体的比例 (即基因型频率) 。将上述公式进行变化可得如下用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的公式:
A的基因频率=AA的基因型频率+50%×Aa的基因型频率
a的基因频率=aa的基因型频率+50%×Aa的基因型频率
将题目中的条件直接代入公式, 计算得出A、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60%和40%。
[变式2]某种群中aa的个体所占比例为0.01%, 则杂合子出现的机会是多少?
解析:本题利用上述公式无法得出题目所求。此时需要用到遗传平衡定律中的计算公式:
在理想种群中种群基因频率保持不变, 若A%=p, a%=q (p+q=1) , 则
AA的基因型频率=p2, Aa的基因型频率=2pq, aa的基因型频率=q2。
本题中已知aa的基因型频率=0.01%, 则a的基因频率=1%, A的基因频率=99%, 则根据遗传平衡定律的计算公式, 杂合子Aa出现的机会 (即Aa的基因型频率) =2×99%×1%=1.98%。
[变式3]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 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 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15人, 患者为5人, 男性患者为11人, 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为多少?
解析:因为伴性遗传的基因型存在特殊性 (男性Y染色体上不含有相应基因) , 因此不能直接套用上述公式。伴性遗传应根据基因频率的定义来计算基因频率, 可得出下列计算公式 (设正常及色盲的控制基因为B和b) :
B的基因频率
b的基因频率
将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代入公式计算得出色盲基因 (b) 的频率=6%。
三、巧用“一题多变”, 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中与能量流动有关的计算问题也可采用变式训练的方法加以突破, 同时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例3】有如下食物链:植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人。若植物的总同化量为1000kg, 则人最多、最少从该食物链增重多少千克?
解析:根据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为10%~20%, 总结出如下公式:
人最少增重=1000kg× (10%) 3=1kg。
[变式1]如上题食物链, 人增重1kg, 最多、最少消耗绿色植物多少千克?
解析:根据上述公式, 计算得出:
最多消耗绿色植物=1kg×103=1000kg,
最少消耗绿色植物=1kg×53=125kg。
[变式2]如下图食物网, 人要增重1kg, 最多、最少消耗绿色植物多少千克?
解析:本题不清楚人的各种食物所占比例, 故只能利用极值法进行计算。因为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会逐级递减, 故食物链越长能量损耗越多。则求最多消耗多少绿色植物, 应该选取最长的食物链 (植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人) , 并要按照传递效率10%来计算;求最少消耗多少绿色植物, 应该选取最短的食物链 (植物→人) , 并要按照传递效率20%来计算。过程如下:
最多消耗绿色植物=1kg×103=1000kg,
最少消耗绿色植物=1kg×5=5kg。
[变式3]如上图食物网, 若人的食物中有1/4来自植食性动物, 1/4来自肉食性动物, 1/2来自于绿色植物。则人增重1kg最少、最多消耗绿色植物多少千克?
解析:本题知道具体的食物比例, 应利用分解法把人增加的重量分解到三条食物链中分别计算, 求最多消耗量用10%计算, 求最少消耗量用20%计算。过程如下:
从食物链1 (植物→人) 增重0.5kg,
从食物链2 (植物→植食性动物→人) 增重0.25kg,
从食物链3 (植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人) 增重0.25kg,
则最多消耗绿色植物=0.5kg×101+0.25kg×102+0.25kg×103=280kg,
最少消耗绿色植物=0.5kg×51+0.25kg×52+0.25kg×53=40kg。
生物复习效率 篇8
一、制订较为详细的复习计划
要做到复习的有序与有效, 必然需要有计划与有目的。而且必须让学生也熟知该计划, 这样学生也能制订自己的个人复习计划, 从而使学生避免只能跟着老师走的弊端。计划虽然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调节, 但是要尽量做到基本跟教学进度吻合, 这就要求在制订计划时一定要同组老师充分讨论, 考虑总体复习的时间, 复习的重难点, 需要多少的训练加以巩固等细节, 仔细推敲计划的实施过程可能遇到的困难, 确保计划可行且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二、课前制作出课件, 落实基础知识
高考考的是能力, 然而能力却不是凭空而来的, 能力建立在基础扎实的前提之上, 没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 不可能具备良好的学科能力。因此, 集体备课时, 我们首先就是由中心发言人按照考试说明的考点要求列出本单元的基础知识, 然后大家进行讨论, 确定学生的易错、易忘内容, 从而设计出基础知识的复习课件, 进而在课堂让学生来完成复习。个别知识学生已经遗忘或者不清晰的由教师进行补充与讲授。
三、课堂突出重难点, 落实能力培养
生物学科的地位决定了我们的主要阵地是课堂, 而课时数少, 提高课堂的复习效率就显得更为关键。通过对2012年考试说明的解读, 我们认为复习时, 要着重细化知识点, 回归课本, 使知识网络化、序列化、专题化。其中, 细胞代谢与增殖、遗传变异、生命活动调节、生物与环境等重点内容要重点复习, 做到过程、原理、规律清晰、能熟练应用。在具体操作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 重新整合课本知识, 提高复习的兴趣。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 学生在上复习课时老提不起兴趣, 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学没有新意。因此我们在教研的过程中注重变式教学的研究, 如复习必修一细胞呼吸方式的相关内容时, 我们就不是直接给出设计方案来让学生分析细胞呼吸的方式, 而是先提出植物体 (或酵母菌) 可能的几种细胞呼吸方式, 然后让学生设计出相应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并且根据学生设计出的可行方案, 让学生加以适当变化来研究植物体的光合作用。使学生对相关实验设计的要点能够进行一次对比, 从而更加清晰地理解到各自的实验原理与方案。再如必修二DNA的复制与选修中PCR技术进行对比, 转录、翻译的内容与基因工程的过程进行对比, 就能使这些知识的掌握更加清晰, 而且可以节省复习的时间, 提高效率。
2. 重视变式训练, 提高解题技巧。
复习中要避免学生陷入题海战术的误区中, 一个关键的要点就是要让学生进行变式训练从而找出题目的共同特点, 对所学的知识、概念进行归纳与总结, 从而做到知识的系统化与网络化。做变式训练时, 还应注意到知识的基础性、层次性、思维性、综合性等。
例题:现有氨基酸800个, 其中氨基总数为810个, 羧基总数为808个, 则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依次分别为 ( )
A.798、2和2 B.798、12和10
C.799、1和1 D.799、11和9
则可有变式1:下列据图所作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
A.该蛋白质中含有2条肽链
B.该蛋白质中含有124个肽键
C.该蛋白质的形成过程中, 相对分子量减少了约2232
D.该蛋白质中含有N原子个数为143个
变式2:蛋白质分子能够被肽酶降解, 至于哪一个肽键断裂则决定于肽酶的类型, 肽酶P能断裂带有侧链R4的氨基酸与相邻氨基酸的羧基基团之间的肽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肽链中含有氨基和羧基各一个
B.在肽酶P的作用下, 通过脱水缩合能够形成两条肽链
C.肽酶P可以催化1处的肽键断裂
D.该肽链中共有肽键4个, 可以称之为四肽
3. 重视实验探究, 培养学生能力。
从历年的高考试题及2012年的泉州市质检与福建省质检题都可以看出现在的考试更加注重能力的考查, 在复习中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 获取信息的能力:要通过具体试题教会学生从题目文字、表格、坐标图、装置图、流程图等当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如题目文字中的关键字母一定要标出, 做仔细思考, 表格与坐标图中首先要分析自变量与因变量, 还有一些特殊的数据与特殊的点, 从而获得解题的入手点。装置图与流程图则应与课本所学的知识进行关联, 从而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2) 实验与探究能力:首先, 我们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 通过集体备课对考试要求的16个课本实验进行了归纳与整理, 并制成幻灯片, 让学生熟悉其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并作出适当的评价。其次, 我们还收集与整理了每个实验常见的考查方式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最后, 我们进行了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的专题复习, 重点强调实验依据的原则, 实验目的与实验原理的确定, 实验步骤的设计与表达, 实验结果的分析, 实验记录表的设计等。
(3) 理解能力:要求学生一要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并把握其内在联系, 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要知其然, 还要知其所以然。二要能以适当的形式 (如文字, 图表, 图解, 数学方式等) 来阐述生物学基本知识。三是要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知识进行解释、推理, 做出合理的判断, 得出正确的结论。
(4) 综合运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我们在集体备课时通过对高考真题的研究, 探寻其规律并加以归纳与总结, 然后对学生进行专题的复习以及学法, 解法的指导。如坐标曲线图, 就要通过具体实例训练学生根据横坐标与纵坐标分析曲线中的一些特殊点 (如起点、平衡点, 交叉点, 转折点等) 的含义获取信息, 并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与表达方面的训练。再如对一些综合运用题进行变式训练,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变通性, 达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四、精选精练, 巩固复习效果
复习效率如何一方面取决于课堂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还跟课后的训练、巩固密切相关。我们根据学校的安排, 以及知识的重要与难易程度, 每周选取一定量的习题进行一次的小测。具体操作时, 我们强调命题老师选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 必要性:体现在应该是考试说明要求的知识内容, 而且要是学生易忘易错的题。
2. 新颖性:新颖的题目更能检测出学生的能力水平, 也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
3. 综合性:现在的高考中, 题目都是高度综合的, 基本不出现考查单一知识点的题目, 因此训练时, 也应注意题目的综合度, 但也不宜难度过多, 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训练的效果。
4. 开放性:这样的题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 提高思维的逻辑性与严密性, 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总的看来, 高三生物复习是一个知识积累和能力提高的过程, 若是我们能够在教学中多进行教学研究, 与他人合作与交流, 注意不同观点的碰撞与总结, 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集体的智慧使学生更好地提高复习的效率, 在高考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福建省教育考试院.2012福建省理科综合考试说明.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2.1.
生物复习效率 篇9
“生本教育”是一种为了学生好学而进行设计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其最大的特点是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探究、突出合作。“生本教育”理念强调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的最重要资源。从方法上,它强调做到“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如何应用“生本教育”理论提升生物课复习效率是一个值得进行实践探究的问题。
课例研究是兴盛于日本和美国等国家的一种校本教研方式,它是一种在日常教学基础上持续地对教学实践进行改进直到问题解决的研究活动。课例研究以课例为载体进行规范深入的教学研究,教师彼此之间的对话强调聚焦主题,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提升教研活动品质和课堂教学效率有较好的效果。将课例研究用于研究提升生物复习课的效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如何开展高中生物复习课的课例研究呢?本文拟结合实例加以详细阐释。
一、确定研究主题和教学内容
课例研究首先必须明确研究的主题,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开设与主题相一致的研究课,围绕主题来设计和实施教学。如上文所述,高中生物复习课存在着各种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有些学校以“生本教育”理论为指导实施了教学改革,强调突出先学后教(强调前置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合作学习任务的布置和生成)、遵循“自学—组内讨论—组间展示讨论”学习程序等手段的应用为特征。本次课例研究选择了一所正在开展这项教学改革的学校,该校学生已初步养成了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但对于如何应用“生本教育”理论来提升高中生物复习课的效率仍存在一些迷思。为此,课例研究小组确立以“应用生本教育理论提升高中生物复习课的策略研究”为主题展开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要求必须选择一个合适的内容单元,这样将有助于搭建一个对话交流的平台。为此,课例研究小组选择了浙科版必修3中的《体液调节》一课进行复习,体液调节涉及的常见激素有: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等。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理解激素分级调节的机制和过程;二是了解常见激素的主要作用,理解体液调节的主要特点。
二、带着目的观察 集思广益改进
课例研究的一般程序是“教学实践—交流改进—教学实践—再交流改进”, 参与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课堂教学观察,提出修改意见,然后共同完善课堂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
旨在改进课堂教学的研究都是在教学中进行的,所有参与人员都需要进入课堂集中关注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观察,从而对主题进行思考和判断。为使各位成员的观察更有针对性,课例研究小组围绕本次主题提出了如下一些任务:1分析预学任务的布置和完成情况;2观察小组合作任务的布置、展示及完成情况,并评价其实施效果;3在执教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中,哪些对突破复习课教学效率方面有效果?哪些对复习课效率提升不明显甚或没有效果?请结合具体的教学情景陈述;4除了本次执教教师所尝试的教学策略外,你认为还有哪些策略可以尝试?请结合具体的教学情景陈述;等等。
课堂教学改进的研究特别需要发挥群体的实践智慧来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研讨过程中,每位教师都应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将一个个问题分析透彻,把自己的思考与判断说个明白。这样,每位教师才能将自己从不同侧面看到的问题和从不同角度进行的思考汇聚在一起,进而形成比较全面和立体的透视。当然,这些问题和思考都必须围绕事先确定的主题而展开。
此次课例研究的流程为:一位教师先上课,大家围绕主题进行问题探讨,提出改进建议;再由另一位教师根据大家的建议,第二天跟进再上,然后组织大家讨论,最后形成相关结论。具体过程如下。
(一)第一次上课
值得肯定的方面:执教教师采用列表比较回顾8种激素的分泌部位、作用部位、化学本质和生理作用等内容;采用模型构建(学生自主构建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模型和血糖调节模型)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并且在每个任务布置前均通过创建的情境引出,如“山居多瘿、海藻治瘿”、“寒冷环境下的人体御寒方式”和“运动员长跑过程体内血糖的变化曲线”等,努力体现“学为主体”的教学要求,注重与学生的对话交流,重视通过量化的方式对班内各小组进行评价激励。
问题发现:学生机械识记、照本宣科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对创设情境的应用仅限于教材知识的回顾,缺乏对知识点的深入分析,综合应用能力不强;课堂活动呈现表面繁荣现象;学生的思维密度不够;教学时间浪费现象明显,完整性的知识、能力目标没有达成。
原因诊断:(1)预学任务检查环节存在的问题。教师课前布置了8种激素的相关知识回顾,要求学生完成后上交,本堂课教师只抽看了部分学生的完成情况,执教时针对每种激素仅从每个学习小组中随机叫一名组员回答,根据该组员的回答情况给该小组评分,随后在PPT中出示准备内容,用时约10分钟。这个环节时间浪费过多,8位学生的回答停留在自己预学时抄写的内容上,教师缺乏讲解的针对性,未暴露学生的主要问题,导致知识回顾的针对性不强,更谈不上知识的综合和生成。
(2)小组合作展示环节存在的问题。该环节教师布置的任务是“写出人体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要求先阅读教材,3个小组完成血糖来源的整理和展示,3个小组完成血糖去路的整理和展示,教师组织了组间评价修正,最后用PPT展示相应的模式图作为总结,用时10分30秒。这个环节任务难度低,新课教学时学生就有相应内容的笔记,也可通过直接查阅教材得出,缺乏合作学习的价值,这个展示活动偏离了本节复习课的重难点。
(3)缺乏典型例题的训练。教师在构建完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模型和血糖调节模型之后,没有结合典型的高考题或模拟试题进行课内训练,不能起到很好的巩固知识和应用的作用。
改进建议:(1)预学任务的布置和检查。预学任务要求学生在针对8种激素完成表格的基础上,找出一两个特别值得注意的规律。课堂上先展示学生预学中的典型问题,请同学予以评价,然后进行各激素间的共性问题如化学本质、作用部位及激素的作用方式、体液调节概念和特点等的概括。
(2)小组合作任务要围绕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展开,可创设一定的情境(如生活中的场景或例题等)引导学生深刻领会激素反馈调节原理。
(3)重视高考题或习题的选择和课内练习,发挥练习的训练巩固作用。
(4)部分超纲内容应避免。如体温调节中肾上腺素的作用,血糖调节过程中下丘脑对胰岛分泌相应激素的调控,均已超出考纲要求,应删去,以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第二次跟进课
课堂发生的积极变化:教学组织变得全面,学习的针对性明显加强,学生在体液调节方式的识记和深化理解方面有了明显提升。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改变预学任务的布置和检查。按建议布置了延伸思考题,课堂上教师出示了学生填写中的典型问题,如错填、漏填现象,并一一评价,然后将学生想到的好问题作了归纳呈现。过渡到动物激素的化学本质(多为蛋白质或多肽)、一般作用方式(经体液运送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而引起靶细胞的响应)和体液调节概念。用时8分钟。
(2)创设情境有效突破重难点。本节课创设了二个情境。第一,让学生分析在寒冷环境中人体会发生哪些反应,引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再分析哪些激素会增加、哪种激素会迅速增加、这些激素是否会一直增加?引导学生构建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模型。第二,通过一个实验设计题(探究促甲状腺激素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还是甲状腺来调节的)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和展示,内化反馈调节的机理,同时针对高考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作了演练。复习的针对性明显增强。用时30分钟。
(3)将血糖调节过程统一到反馈调节体系中。低血糖环境可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升高,高血糖环境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使血糖降低,这种机制也属于负反馈调节。将体液调节中的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和血糖调节很好地整合入反馈调节体系,便于学生理解应用。
问题发现:课堂内学生的活跃度明显下降,教学要求特别是实验设计题存在偏难现象,全班只有少数学生能顺利完成解题,超出了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师生互动及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不够充分,也不够顺利。
原因诊断:(1)教师提的一些问题过大或过难。问题或习题的难度要适合学生的水平,以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最佳。如“人进入寒冷环境会有哪些反应”这种问题就过于宽泛,学生不易马上回答。又比如实验设计题,题干文字多,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器材直接作开放性的实验设计、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难度太大。此外,有些问题提出后就立即请学生回答,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导致师生交流不顺畅。
(2)小组合作的组织不够合理。问题出示后即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生缺乏独立学习的基础,导致小组合作效率低下。小组展示环节只请了一位学生上台展示,有较大偶然性,不一定能代表多数学生的普遍问题,导致问题的生成和分析不够到位,应加大典型问题的展示和评价。生成性的学习成果较少,复习课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就会下降。
改进建议:(1)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和调控。合理控制好问题的难度,比较合适的问题是指班内多数学生独立解决会有些遗漏或困难,但经小组讨论能基本解决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应按“自学—组内交流—组间展示讨论”的程序组织比较好,有助于问题的充分解决和生成。
(2)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有效激励,评价方式更加多元化,质性和量化评价相结合,重视通过有效设问和适当追问等形式,挖掘分析课堂中生成的疑点、亮点和残缺点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率。
三、梳理改进脉络 提炼结论观点
课例研究是一种比较规范的研究,不仅要求对研究的过程进行记录和整理,同时还要对课堂教学改进的脉络进行清晰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成果文本,提炼出有价值的结论或观点,从而保证后续研究更加深入。
通过上述专题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如下清晰的脉络:第一次课试教———运用了列表比较、模型建构和师生对话等多种教学方法,但铺垫不够,预学情况分析和展示不够,小组学习任务的针对性不强,致使整体的知识目标没有达成,复习课效率较低;第二次课改进———通过加强对预学情况的展示、加强对相关知识的总结提升、加强典型例题的巩固分析等方法,增加了复习的难度,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学习难度偏大,小组合作调控不够得法,影响了复习课的效率最大化。
根据课例研究小组对两次教学的持续研讨与改进,我们认为应用“生本教育”理论提高生物复习课效率,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点。
(1)预学的有效设计和展开是提升生物复习课效率之基础。预学问题的设计要紧扣复习课目标,要体现“简单、根本、开放”的原则。“简单”指预学问题的数量少、便于完成;“根本”指预学问题要直指课堂教学的核心知识或核心能力;“开放”指预学问题要有一定的发散性。教师及时分析检查学生的预学情况,抽取典型问题并进行展示作为复习课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及课堂教学的展开点,这样能提高复习课的针对性,使课堂教学更符合学情,也就更易于取得实效。
(2)合作学习任务的有效设计和组织是提升生物复习课效率之关键。合作学习任务的布置要直指本节课的重难点,要能达到多数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的效果,合理控制好问题的难度和角度。合作学习的组织程序一定要按“自学—组内学—组间展示学”的程序实施,教师的作用是发现学生学习中生成的典型性问题或答案,并及时组织评价和点拨提升,这是复习课中难点突破和升华的关键环节。
优化复习教学,提高复习效率 篇10
一、章节复习——善于转化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指出“学习有两个过程, 一个是从薄到厚”, 前者是“量”的积累, 后者则是质的飞跃, 教师在复习过程中, 不仅应该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典型的例题进行反思, 而且还应该重视对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由“量”到“质”的飞跃这一转化过程。按常规的方式进行复习, 通常是按照课本的顺序把学生学过的知识, 如数学概念、法则、公式和性质等原本地复述梳理一遍。这样做学生感到乏味又不易记忆。针对这一情况, 我在复习概念时, 采用章节知识归类编码法, 即先列出所要复习的知识要点, 然后归类排队, 再用数字编码, 这样做可增加学生复习的兴趣, 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最主要的是起点了把章节知识由量到质的飞跃, 实现厚薄间的转化。例如, 复习“直线、线段、射线”这一节内容, 我把主要知识编码成a、b、c、d。a——一个基础;b——两个要点;c——三种延伸;d——四个异同点。这种复习提纲一提出, 学生思维立即活跃, 有的在思维, 有的在议论, 有的在阅读课本, 设法寻找提纲的答案, 我趁势把知识进行必要的讲解和点拨, 其答案如下:a——一个基础。是指以直线为基本图形, 线段和射线是直线上的一部分。b——两个要点。 (1)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 两条直线相交只有1个交点。c——三种延伸。三种图形的延伸。直线可以向两方无限延伸;线段不能延伸;射线可以向一方无限延伸。d四个异同点。 (1) 端点个数不同; (2) 图形特征不同; (3) 表示方法不同; (4) 描述的定义不同;事实证明, 这种善于转化的复习确实能提高复习效率。
二、例题讲解——善于变化
复习课例题的选择, 应是最有代表性和最能说明问题的典型习题。应能突出重点, 反映大纲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和要求。对例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发挥例题以点带面的作用, 有意识有目的地在例题的基础上作系列的变化, 达到能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在变化中巩固知识、在运动中寻找规律的目的, 实现复习的知识从量到质的转变。例如, 在复习二次函数的内容时, 我举了这样一个例题: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0, 0) 与 (1, 1) , 开口向下, 且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3。求它的解析式。因为二次函数的图象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 由题意画图后, 不难看出 (1, 1) 是顶点, 所以可用二次函数的顶点式y=a (x+m) 2+n, 再求得它的解析式 (解法略) 。在数学中我对例题作了变化, 把题例中的条件“抛物线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3改成4”, 求解析式。变化后, 由题意画图可知 (1, 1) 不再是抛物线的顶点, 但从图中看出, 图像除了经过已知条件的两个点外, 还经过一点 (4, 0) , 所以可用y=a (x-x1) (x-x2) 的形式求出它的解析式。再对例题进行变化, 把题目中的“开口向下”这一条件去掉, 求解析式。再次变化后, 此题可有两种情况 (i) 开口向上; (ii) 开口向下。由于条件的不断变化, 使学生不能再套用原题的解题思路, 从而改变了学生机械的模仿性, 学会分析问题, 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达到了在变化中巩固知识, 在运动中寻找规律的目的。从而在知识的纵横联系中, 提高了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三、解题思路——善于优化
一题多解有利于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去思考问题, 可以优化学生思维, 因此要将一题多解作为一种解题的方法去训练学生。一题多解可以产生多种解题思路, 但在量的基础上还需要考虑质的提高, 要对多解比较, 找出新颖、独特的最佳解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优解思路。在数学复习时, 我不仅注意解题的多样性, 还重视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各种解题思路和方法, 提炼出最佳解法, 从而达到优化复习过程, 优化解题思路的目的。如:已知2斤桃, 1斤桔子, 4斤梨共价6元, 又知4斤桃, 2斤梨, 2斤桔子共价4元, 现买4斤桃, 2斤桔子, 5斤梨应付多少钱? (解题略) 本题妙在不具体求出每种水果的单价, 而是使用整体解题的思路直接求出答案为8元。又如计算 (6a+b/2) (3a-b/4) 这是一题多项式的乘法运算, 本题从表面上看无规律可找, 学生也习惯按多项式系数, 发现第一个因式提出公因数2后, 恰能构成平方差公式的模型, 显然后一种解题思路优于第一种解题的思路。再如, 计算若此题把各因式计算后再相乘, 很繁琐, 若能把各因式逆用平方差公式, 再计算、约分, 可以迅速地求出结果。在复习的过程中加强对解题思路优化的分析和比较,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品质和思维发展, 能为学生培养严谨、创新的学风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习题归类——善于类化
生物复习效率 篇11
关键词:高三生物;冲刺阶段;技巧与效率
一、冲刺阶段复习技巧
(一)立足教材,夯实基础
在复习过程中,基本概念及理论的复习在整个复习中起着奠基和支撑的重要作用。在复习时,首先一定要静下心来,抓好基础知识。课堂上要紧随老师,依据《课程标准》的不同要求逐个突破知识点。课下对当天学过的知识进行消化,加强对一些重要概念、原理和重要结论的理解记忆,同时把自己平时容易混淆的概念、记不住、说不准的知识,做题时易产生畏惧心理的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并及时解决面临的疑问,努力把每一个概念、原理及规律彻底弄清楚、弄明白,争取不能有知识上的盲点,真正变课本知识为自己的学问。如分别搞清楚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三种分裂方式的本质区别及基本概念。
(二)有所侧重,重点突破
在回归课本、抓基础的同时,冲刺阶段还要重点“攻坚”,突出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细胞的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与变异和生物与环境等知识是高中生物知识的主线,也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复习这部分知识时要特别留心。考生可以结合手上的资料,分析涉及的题型,对经常出错的题目进行归纳和总结,力争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生物的实验与探究是拉分的关键。考生应该提炼出众多实验的共性特点,将实验类型和方法设计运用到新情境中,学会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及结果。
(三)研究交叉学科,强化有机渗透
生物教材中涉及的化学、物理的知识点很多。如:水体的富集化问题。河水中的化合物含量(化学)、河水的生态平衡(生物):如果以此为背景出题,其情境格外新颖。尽管高考“理综”并未实现理、化、生三门学科的相互渗透,实行的只是三科“拼盘”,但在复习时有意识地相互渗透。对于培养学生的整合思维也有很大帮助。
(四)关注热点,提炼信息
社会热点强化知识的应用,突出能力的考查,是高考命题的常用素材。在冲刺阶段,考生要关注生物科技进展、社会热点、科学史中的经典实验、重大事件、生产生活实际等内容,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复习“遗传和变异”时,要注意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航天育种、转基因育种、克隆等,注意将这些情景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培养获取有效信息、编码信息、迁移信息的能力。
(五)挖掘知识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冲刺阶段,考生应跟随老师把课本相关的知识组织起来,形成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可通过概念图、衍射图等方法建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考虑到种子相关知识是高考的热点,提出以“种子”为核心概念,引导学生绘制概念图。通过概念图的构建,在知识上,使原来零散的、模糊的概念系统化、清晰化;在能力上,可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与探究,的理念。冲刺阶段还应以专题的形式对知识点进行横纵向联系,引导学生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理解记忆。
二、提高复习效率的几种途径
(一)考试后及时讲评
及时评讲、及时反馈。学生完成一套试卷经历了识记、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复杂思维过程。考试刚过,他们对试卷的印象十分深刻,对成绩和未知解答的渴望十分强烈。若此时充分利用学生对知识在大脑中形成的记忆表象,抓住学生的薄弱环节引导反思.有针对性的讲评,容易纠正错误,梳理知识,强化记忆,从而提高复习效率。否则时间一长,学生对试题内容和解题思路就会淡忘,寻找正确答案的积极性就会降低,不利于对错误的纠正和知识的弥补。
(二)精心准备讲评试卷
试卷讲评的目的之一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有二层含义;一是解决试题中的问题,二是解决学生在解答问题时暴露出来的问题。因此,作为试卷讲评的主导者教师必须要做到“知己知彼”。所谓“知己”,是指教师要知晓试题的答案和命题者的意图,做到对题目有清醒的认识和把握。这样可以讲“清”,这是对讲评试卷的基本要求;所谓“知彼”,就是要知学生,要了解学生答题的状况、答题的心理,要分析学生的知识构成和能力层次,寻找学生思维过程中的障碍和漏洞,从而使试卷讲评具有针对性,突出重点,避免千人一面。
(三)教师的科学讲评
调整教师的角色,淡化教师“讲”,强化学生自主“学”,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试卷讲评是综合因素互动的特殊教学现象,涉及师生、生生、个体与群体、群体和群体之间的综合互动,应巧用分析、归纳和比较的方法,重在点拨。知识和能力的形成是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只有通过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合作交流,相互补充,才能巩固知识,形成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尽可能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增加教师与学生讨论问题的时间。让学生尽量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同一个问题,允许学生对试题“评价”做出“反评价”。
(四)使学生劳逸结合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如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学习中,则会严重扰乱机体内部的平衡,并导致疾病。如果突然停下忙碌的事情而无事可干,原来的生物钟就会打乱,心理上会无所适从,考生会产生失落、不安和心慌等心理现象。所以考生在考前还是按原来正常的作息时间作息。应该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加强锻炼,适当活动;合理饮食,注意营养,保证睡眠,精力充沛,使自己的身体处于最佳状态,保证学习效率。
总之,高中生物冲刺复习,不能重复基础知识,也不能过于综合而脱离基础知识。如何把握高考生物知识的要点,培养学科综合能力,考生应有的科学复习策略等,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几点经验,以此抛砖引玉,与老师们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南仁杰.生物复习中关于知识网络的构建[J].考试周刊,2009(8):15-17.
优化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效率 篇12
一、依据课标来整合教材,高屋建瓴,整体把握
首先,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现行人教版教材将模块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作为独立模块分开编写,存在着不能很好体现历史发展时间顺序的瑕疵。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目录,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驾驭历史发展的脉络。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历史概念,教材按时间顺序用三课来具体讲述( 秦确立,汉至元发展,明清加强) ,假如忽视知识的前后联系,就无法从整体上对该概念进行把握,更无法把握它在整个历史长河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影响。其次是注意单元与单元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联系重组单元知识,活化教材的内在联系,达到高屋建瓴、整体把握的高度。如政治史第一单元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和第四单元列强武装侵略间存在的因果关系,第二单元希腊的民主罗马的法律和第七单元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之间的渊源关系等。
其次,必须进行专题整合、比较。现行新教材是以专题形式展开教学的,侧重于历史的由来、发展、演变的轨迹梳理。如探究“西方人文精神的现实意义”时,可以综合联系政治史中的第一、第四、第六、第七单元内容,通过联系比较来达成整体认识:
( 1) 中西方古代政治文明的不同特征是什么?
( 2) 为什么古代中国会走向专制、西方会走向民主?
( 3) 两种不同政治文明的特点对各自近代历史产生了怎样不同影响?
( 4) 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概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现代民主政治的曲折发展历程? 曲折的根源?
这样设计,包含了横向和纵向知识的整合、联系和比较,实际上就完成了“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政治发展模式” 的专题复习。
再次,要能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聂幼犁教授在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中说: “在历史学习中既要将历史现象放到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中去审视,又要把历史现象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观察,也就是兼融宏观与微观,在把握历史大局、历史线索或历史框架的基础上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和相互关系。”[2]不同阶段的历史发展往往会体现出显著的“特点”,这就是所谓的历史阶段特征。理解并归纳每一阶段的特征,方便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特性。如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这段历史感觉很难把握,原因是历史跨度大且历史事件众多繁杂。但如果学生能抓住不同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并分析概括其对应的历史阶段特征,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 五四运动) ———中共诞生———国共合作 国民大革 命———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再如江苏2008年高考“老孙归社”这一选择题,从历史特征上找突破口就能排除三大改造时期的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 1953—1956) ,人民公社生产组织( 1958) ,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1978年后) 。阶段特征的把握不是靠死记硬背, 而应该是对不同时期的历史史实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感悟得出,这一过程实质上也是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升思维能力的过程。
二、用新的史学观念、史学理论指导教学
随着各地高考试题的推陈出新,原来陈旧的应试方法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现今高考的要求。正如黄牧航教授所说: “新课程给我们带来的变化,不仅止于课程观念和教学观念,其实更体现在史学观念上———如果不转变史学观念,所谓转变课程观充其量是使教师成为一个更优秀的资料收集者。”[3]早在2007年高考广东卷就曾以“两个过程”视角和现代化视角来考查过中国近代史,而江苏高考卷2012年的第18、20题都是围绕全球化视角来考查, 2013的第23题罗斯福新政则涉及了更多史学研究新视角 ( 计量史学、人物心理学等) 。当时学生初接触到这些全新的视角时,多数是无从下手答非所问。其实这些设问角度新颖别致的高考试题恰恰体现了历史《考试大纲》“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因此在平时学习中新的史学理论、史学观念的输入就显得很有必要,当然,史学理论观念不能高踞于历史事实之上,游离于历史史实之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做到将理论性的分析认识与历史史实的运用紧密结合。不同的史学观念因其侧重的历史视角不同,表面看其切入点可能存在很大差异,但最终却是殊途同归,即引领我们从不同角度对历史事件进行多维度理解和诠释。
三、用科学的方法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
历史学习中要对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人物形成科学认识,理解它们各自在历史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与局限性。如新课标明确要求认识( 太平天国运动) 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这实际上改变了老教材将其定位在反封建的贡献上,新课程则侧重强调其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即农民阶级在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从而揭开了近代民主革命序幕。沿着这种思维我们就会提出疑问: 民主革命为什么不是资产阶级来领导完成而是农民阶级首先代替资产阶级来承担这个历史使命? 这就是太平天国失败的时代局限,因为当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还没有产生。又比如洋务运动的进步性体现在哪里? 主观目的是否也具有进步性? 它对中国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如何理解维新变法思想的进步性? 维新变法的最大历史功绩是什么? 辛亥革命在当时最大的功绩及其对中国近代史所起的奠基作用? 如果能将这些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把握准确到位,那么整个旧民主主义时期先进的中国人探索的内容、作用、结果也就谙熟于心了。
四、注重学习过程中教学情境设置的新趣性和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发展,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因此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培养成为新课程下历史高考考查的核心内容。”[4]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和运用,运用生活化、新趣性、时代性的素材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高考材料呈现形式丰富多样,设问角度新颖别致,注重考查考生迁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这就要求在平时复习中应注重以问题探究为中心,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平台,促成学生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实现迁移能力的发展。如: 对历史原因的探索,可以从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入手; 也可以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入手; 甚至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探索分析原因。又如由历史事件的表象来深入挖掘历史事物的本质属性,在此基础上综合各方面因素,总结出历史事件发展的一般规律。 如辛亥革命失败的直接原因是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根本原因则可以推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这才是中国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的根本。
五、热点追踪古今联系,生成运用学科知识来认识现实问题的能力
江苏高考考纲曾明确指出: “考试内容要实现与高中新课程内容的衔接,进一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从中不难看出中学历史教育的定位应该是以学生认识社会、理解现实为目标,因此我们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用学科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高考试题往往以社会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为素材切入命题,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现实感,全面考查考生的人文素养。因此我们要关注时政热点,注意从现实去追溯历史,理解当今一些社会重大问题的由来; 还要将现实联系历史,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挖掘历史对现实的借鉴意义。复习中瞄准社会焦点热点,将与国家重大政策有关的时事热点加工成新材料、新情境呈现给学生( 如改革开放30周年成果、中美关系、儒家思想和和谐社会建设、体制创新与社会发展等等) ,以此作为考查的切入点来深化拓展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评价,取得了较好的备考实效。
在新课程改革的机遇下结合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在复习中通过调整复习“方法”,优化复习策略,取得较好的高考效果是完全可能的。复习方法的调整还能够转变传统历史教学中的弊端,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增强学生学史的能力,从而真正提高高考成绩。
摘要:侧重优化高中历史复习方法来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整合教材,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感知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用新的史学观念、史学理论来指导教学,注重学习过程中教学情境设置和教学方法、热点追踪、古今联系的相互关系,运用学科知识认识现实问题的能力等多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增强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复习效率。
【生物复习效率】推荐阅读:
高一生物提高复习效率的方法11-04
生物二轮复习06-30
生物中考复习09-02
生物复习课模式及复习措施08-25
高三生物复习计划10-23
高考生物复习策略08-24
高三生物复习课10-11
高二生物会考复习10-25
中考生物复习建议06-09
高中生物复习课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