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类知识产权(共12篇)
技术类知识产权 篇1
引言
企业技术创新需要通过获得市场垄断利润得以激励,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则是最有效的激励方式。然而知识产权保护是一把 “双刃剑”,对知识产权保护太强,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本随之提高,产品的扩散将会受到抑制,技术创新的速度变缓;对知识产权保护太弱,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易被其他企业模仿复制,必将减少企业的创新收益,创新热情也会随着专利产品的增多而下降。只有重视技术创新体系与知识产权战略的协调发展,才能促进经济持续增长。中国经济经历30 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逐渐提高,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已由外生的国际压力向内生的需求转变。但对于中国目前所处的阶段来说,技术仍然以模仿创新为主,正经历技术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的过渡,过强的知识产权保护可能对技术创新不利。具体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以更好地发挥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现实问题。
1 文献评述
国内外学者对知识产权制度与技术创新,技术距离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多重要且有意义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可归纳出两种主要结论:
第一种结论认为,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线性关系。Kanwar和Evenson ( 2003)利用Ginarte和Park ( 2008) 构建的知识产权保护指数GP对知识产权保护强度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利用32 个国家的面板数据估计发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有助于激励企业进行研发投资,能够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1,2]。Maloney等( 2003) 根据动态广义矩估计法对发达国家进行实证检验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的研发质量和技术创新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3]; 第二种结论表明,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于知识产权保护能否促进技术创新起着关键的决定作用。按照国内外研究对两者间关系可能出现的具体结果,又可分3 种情况: ( 1) 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U型关系。Chen和Puttitanum ( 2005) 运用发展中国家面板数据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创新产生正向作用的同时,还受到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二者之间存在复杂的 “U” 型关系[4]。( 2) 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Horii和Iwaisako ( 2007) 等研究发现,IPR水平和创新之间存在着一条倒U型曲线[5]。余长林( 2009) 等运用60 个发展中国家面板数据,考察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发现了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并且这种关系还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6]。李平等( 2013) 借助汉森( Hansen,1999) 的内生门限法检验我国的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的知识产权门槛,结果证实了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倒U型关系[7]。( 3) 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非线性关系的具体形状并不明确,主要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技术水平) 或初始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从而提出了要进行 “适度知识产权保护”的思路。王华( 2011) 研究发现,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一个国家的技术创新,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还取决于该国初始的保护力度[8]。
学者们对技术距离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得出较为一致的观点,国内外许多学者论证了技术距离与技术外溢之间存在的非线性关系,间接表明技术距离与技术创新可能存在某种非线性关系。Driffield和Taylor ( 2005) 指出,技术距离与通过技术外溢获得的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着非线性关系,当国内外的技术距离小于1. 2 时,间接的技术创新效应为正,否则就为负[9]。Acemoglu,Aghion和Zilibotti ( 2006) 认为国家的技术创新存在着技术距离门槛,如果在门槛值时无法从基于投资的战略转向创新的战略,那么这一经济体将会陷入非收敛陷阱,无法向世界技术前沿逼近[10]。已有类似研究以注重定性分析的理论模型为主,少量的实证研究也囿于国家层面的实证检验,缺乏技术差异视角下,知识产权保护影响技术创新的量化研究。考虑到我国是一个非匀质大国,各省区的平均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差异下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效果理应会有所不同,则全国制定或实施统一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最终将难以达到预期的经济效果。本文基于中国30 个省市区数据,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实证研究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差异下,我国进行技术创新的门限效应。
2 门槛模型构建
对技术创新主体而言,知识产权保护过弱会挫伤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削弱其技术创新的动力,而太过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则会抑制国家的技术创新,降低整个社会的福祉。同样地,技术距离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企业通过技术扩散和传播获得技术创新,技术距离过大不仅会削弱技术的广泛传播与吸收效果,强行引入先进技术也不利于先进技术在企业内部的推广和消化,难以达到提高企业技术水平的目的。技术距离过小同样会减缓企业技术进步的步伐,如果技术距离太小,当地企业通过技术差距带来的收益空间则非常有限。本文在进行计量分析时,以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技术差异分别作为门槛变量,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作为核心变量建立门槛模型。通过这样的设定,可以考察知识产权保护的技术创新效应是否依赖于各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技术差异门槛变量以及如何随着这些门槛差异的变化而变化。
2. 1 知识产权保护门槛变量模型
已有实证研究表明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之间确实存在非线性关系,但这种非线性关系到底是否存在门槛或是存在几个门槛值并不确定,为此根据Hansen的门槛模型[11],假设存在n个门槛( γ1,γ2,…,γn) ,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多门槛模型如下:
其中,知识产权保护水平IPRit为门槛变量,γj为门槛值,n个门槛值将观测样本变量划分为n +1个门槛区间,不同的门槛区间内,知识产权保护的回归估计系数分别为 δ1,δ2,…,δn,εit为残差项。INNit为被解释变量,表示省区i第t年度的技术创新,采用各省区专利申请受理数表示,IPRit为公式中的核心解释变量,代表i省区第t年实际知识产权保护水平,Hit表示各省区人力资本水平。
用各地区科技活动人数作为其代理变量;DIFit代表国内不同省区的技术差异; Rit表示各省际的研发资本投入,以2000 年作为基期,采用永续盘存法计算出各年的研发资本存量[12]。
多门槛回归主要是寻找使得残差平方和S( γ1,γ2,…,γn) 最小所对应的门槛组合( γ1,γ2,…,γn) ,通过 “自主抽样法”估计的P值判断第N个门槛效应是否显著,并据此判断门槛个数。Bai ( 1997) 证明多拐点模型的连续拐点是一致估计,即单门槛模型求得的门槛值 γ*可作为双门槛模型中第一门槛的一致估计量,则第二阶段门槛回归的残差平方和S2( γ2) 为[13]:
第二个门槛值为:
Bai ( 1997) 证明是渐进有效的,但 γ*却未必渐进有效,然而的渐进有效性能确保通过第三个阶段的估计得到更好的第一门槛估计值,故只要固定第二个门槛,即可重新估计:
相应更好的第一门槛估计值为:
多门槛效应检验和置信区间的估计仍然采用Hansen ( 1999)“自主抽样法” 来获得其渐进分布,通过估计P值判断原假设是否成立。
2. 2 技术差异门槛变量模型
知识产权保护通过不同的技术创新途径引致技术创新的效应不用,技术差异反映了我国企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与通过技术溢出获得的技术模仿创新能力的差异大小。由技术溢出效应与技术差异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而可以推出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关系可能存在技术差异门槛。我国地域辽阔,各省区因历史和各种现实原因导致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则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之间还可能存在技术差异门槛,为反映不同省区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创新的技术差异门槛效应,可建立如下的多门槛模型:
3 变量构造与数据处理
3. 1 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测度
对于地区差异不大的国家而言,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在整个国家和地区应无太大差异。但对于中国而言,知识产权保护存在 “两张皮” 现象,不但整个国家知识产权立法与执法不同步,而且各地区经济、文化差异悬殊,从而使得各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也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来自各地区对相同国家知识产权立法下实际执行水平存在的客观差异,因而有必要对我国( 除港澳台外) 各地区的实际知识产权保护强度进行度量。
3. 1. 1 指标构建
我国的知识产权立法主要由国家统一进行,可以认为各地区的知识产权立法强度由国家的知识产权立法水平决定,具有相同值。由于各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由知识产权立法水平与知识产权执法水平共同决定,所以各地区实际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最终取决于知识产权执法强度。根据数据可获性,借鉴朱树林与代中强的思想,重新构造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知识产权执法指标如下所示[14,15,16]:
其中: ZLit表示各地区不同年份专利纠纷立案数,MAXZLi代表相同年份内各地区专利纠纷立案数的最大值,MAXZLt表示同一地区在不同年份查处的专利纠纷立案数的最大值。专利纠纷立案数分别包括侵权纠纷、其他纠纷、查处冒充专利行为和查处假冒他人专利行为的立案数。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存在 “强名义保护、弱实际保护”的特点,实际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主要取决于实际知识产权执法水平,各省份的知识产权保护普遍存在大量侵权现象与执法相对不严并存的现象。在侵权现象比较普遍的情况下,若某个省份加强执法,则被查处的专利侵权案件数量增加,知识产权实际保护得分就高; 弱化执法,被查处的专利侵权案件数量减少,相应的知识产权实际保护得分就低。比值反映了各地区从空间维度上执法强度存在的差异,比值则表明了各地区从时间维度上执法强度的区别,由于各地区的保护强度在时间维度上具有相同的增加趋势且总体数值较大,而在空间维度各地区执法强度差异较大且普遍数值较小,为了能够真实反映各地区实际知识产权执法强度的时空差异,确定的权重为2 /3、的权重为1 /3。由于专利纠纷案件在立案之后需要经过跨期调查、审理才能最终结案,所以用累计值来表示,各地区每年的专利纠纷立案数为1985 年到该年的专利纠纷立案数的累计。因专利统计年报中2000 年与2001 ~ 2010 年专利纠纷数据的统计口径不一致,故2000 年各地区的专利纠纷立案数为1985 ~2001 年的累计值减去2001 年专利纠纷立案数。
3. 1. 2 强度测定
以改进GP方法计算2000 ~ 2012 年各省区相同的知识产权保护立法指数IGP,采用新构建的知识产权保护执法指标计算各省区知识产权执法指数ELS,可算出各省市区的实际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如表1[17]所示。
注:东部地区指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辽宁、吉林、黑龙江;中部地区指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3. 2 技术差异测度
在估算国内技术差异时,本文采用全要素生产率指标对各地区技术水平进行测度。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测定采用索洛余值法,如公式( 8) :
Yit是i地区t时刻的产出,Lαit和Kβit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在不同时点与不同地区的投入量,α为劳动的产出弹性,β 表示资本的产出弹性,且满足规模报酬不变,即 α + β = 1。只要估计出劳动产出弹性 α 与资本产出弹性 β 就可以估计出中国各地区2000 ~ 2012 年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值。估算劳动与资本的产出弹性时,采用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经济产出的指标,数据来自2001 ~ 2013 年各年 《中国统计年鉴》; 借鉴张军2003 年的方法,采用2000 ~ 2012 年各地区社会劳动者人数作为劳动投入量指标; 测算资本存量的方法采用永续盘存法,基本公式为:
其中表Kit表示i地区第t年的资本存量,Ki,t - 1表示i地区第t - 1 年的资本存量,Iit表示i地区第t年的投资,δ 表示固定资本存量平均年折旧率。按照可比价格计算资本存量的方法,利用张军2000 年当年价的资本存量数据,算出以2000 年为基期2001 ~ 2012 年我国各地区资本存量与全要素生产率。利用全要素生产率,构建技术差异计算公式为:
DIFit表示i地区在t年份的技术差异,GIit为i地区在t年份计算技术差异的指标值,MAXGIit表示在t年份各地区i对应指标值的最大值。DIFit越小,技术差异越小,对应的指标值就越大。
4 门槛模型估计
根据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差异门槛变量模型,运用Stata12. 0 稳健估计方法,对全样本进行检验以确定是否存在门槛效应。为保证各个机制空间都有足够的样本数,最多进行三门槛检验,即总样本分为4 个机制空间的估计与检验。具体设置100 个网格搜寻点,进行1000 次 “自举法” 重复,分组子样本异常值去除比例为5% 。
4. 1 面板单位根检验
为避免变量的不平稳而引起回归方程的参数估计出现偏差,需要先对每个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面板数据的平稳性检验有多种方法,本文采用LLC检验考察各变量是否平稳,检验结果如表2 所示。可以看出,所有变量的p值均在1% 的显著性水平下表现显著,因此拒绝含有单位根的原假设,全部变量都平稳,不存在伪回归[18]。
4. 2 门槛效应检验及回归结果分析
依照Hansen ( 1999) 的建议首先从单门槛开始估计,检验和构建置信区间,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搜索第二个门槛并进行估计,检验和构建置信区间,接下来对门槛的个数进行检验,从而确定是否有必要保留两个门槛,以此类推。
注: ( 1) F1、F2、F3 分别为单门槛、双门槛和三门槛的F值,其临界值是通过Bootstrap方法获得; ( 2) 括号内为t值的伴随概率p值,且所有回归系数的t值都是经过White方法修正后的稳健标准差( Robust Std. Err. ) ; ( 3) ***、**、* 分别代表1% 、5% 和10% 显著性水平。
表3 的( 1) 与( 2) 分别报告了以知识产权保护ipr与以dif为技术差异变量作为门槛变量,以知识产权保护作为核心变量( 机制依赖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计量结果。计量结果( 1) 表明,F1、F2,F3 分别在1% 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无门槛、存在单一门槛与存在双门槛的原假设,表明理论上应具有3 个绝对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门槛,但根据4 类知识产权保护区间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除了最小的门槛区间回归结果显著外,其余3 个区间回归结果都不显著,这意味着在门槛回归时,可能受其他变量因素影响,最终真正有效的门槛只有1 个。门槛效应确定之后,需要对门槛值进行估计以及对门槛估计值与真实值的一致性进行检验,也即似然比检验。表4 给出了两门槛变量的门槛值估计结果及置信区间,可以看出在5% 的显著性水平下,门槛估计值可以代表真实值。
理论上存在的3 个门槛值0. 662、1. 594、1. 797 将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分为4 类知识产权保护区间,分别为弱知识产权保护、较弱知识产权保护、中等知识产权保护与较强知识产权保护。各类不同的知识产权保护区间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在ipr≤0. 662 的弱保护下,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在10% 的显著性水平对我国的技术创新存在积极的促进效果; 在0. 662 < ipr ≤1. 594 的较弱知识产权保护下,对技术创新的效应存在不显著的负向影响,这种负向影响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进一步加强呈现降低的趋势,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ipr > 1. 797 时,负向影响又开始转变为正向,此时正向效应并不显著。
真正有效的一个知识产权保护门槛0. 662 把实际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分为两类保护区间。在小于0. 662 的弱保护区间内,每提高知识产权保护一个百分点,可明显促进我国技术创新水平上升0. 39 个百分点。在高于0. 662 的较高知识产权保护区间内,知识产权保护的技术创新效应并不显著。虽然我国在2001 年正式加入WTO,在TRIPS协定下知识产权保护立法水平迅速增强,但全国各地实际的执法水平还非常薄弱,从而使得我国的真实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还非常低,而我国当时整体的技术水平相对低下,主要以仿制国外产品和模仿创新为主,此时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微弱便于我国对国外技术进行模仿,有利于技术模仿创新。随着国内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的加大,实际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增强,通过技术模仿创新的成本逐渐变大,知识产权保护对模仿创新的反向抑制作用随之增强,结果使得各地区以模仿创新为主的技术创新效应不断降低。2008 年,国家开始制定创新型国家战略与实施知识产权强国计划后,全国各区域技术水平不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也不断提高,技术创新面临着从技术模仿创新向技术自主创新的过渡,此时知识产权行政、司法保护水平的力度加大,有利于促进技术自主创新,但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技术模仿创新的抑制作用与对技术自主创新的促进力量相互抵消,使得最终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创新的综合效应表现并不显著。
人力资本、研发资本对各地区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效应,各地区科技活动人数每增加1% ,可促使专利创新产出提高0. 4658% ; 研发资本每提高0. 01,可促进专利创新产出增加1. 4927% 。表明加大研发物质资本与研发人力资本投入能有效提升各地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易先忠( 2006) 、代中强( 2010) 等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表明,我国目前主要还是以技术模仿创新为主,处在技术从模仿创新到技术自主创新的转型阶段。人力资本与技术创新的正向实证关系表明,我国的人力资本适应以技术模仿创新为主的技术创新方式。
计量结果( 2) 表明,F1 在95% 的置信水平下拒绝无门槛的原假设,F2 在90% 的可靠性下拒绝存在单个门槛的原假设,F3 对应的p值为0. 1340,表明在10% 的显著性水平下接受存在双门槛的原假设,因此理论上说明存在两个绝对的技术差异dif门槛。如果提高显著性水平并考虑其他变量因素的影响,并结合回归结果可以发现,除了最小的门槛区间回归结果显著外,其余3 个区间回归结果都不显著,这意味着最终真正有效的门槛只有1 个。
理论上存在的两个门槛值0. 353、0. 492 将技术差异分为三类不同的差异范围,即技术差异较小、技术差异中等及技术差异较大。不同类别技术差异下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之间关系有所不同,随着技术差异的不断增大,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创新的正向促进效应逐渐减弱。具体表现为: 在dif≤0. 353 的较小技术差异区间,知识产权保护的系数显著为正,为0. 1693,在0. 353 <dif≤0. 492 的中等技术差异内,知识产权保护存在不显著的正向效应( 0. 1077) ,在dif > 0. 492的较大技术差异内,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同样存在不显著的正向关系( 0. 0116) 。
真正有效的一个技术差异门槛0. 353 把技术差异分为两类不同的差异区间。在小于0. 353 的小技术差异区间内,每提高知识产权保护一个百分点,可明显促进我国技术创新水平上升0. 17 个百分点。在大于0. 353 的较高技术差异区间内,知识产权保护的技术创新效应并不显著。这表明上海、广东、北京、天津、江苏、福建、黑龙江、辽宁与山东省9 个技术差异较小省市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技术创新有着显著的促进效应; 河北、新疆、吉林、山西、湖南、浙江、湖北、河南、内蒙古、广西10 个省区,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大的潜力,而其余的江西、陕西、安徽、云南、四川、宁夏、青海、甘肃、贵州、西藏及海南11 省区,由于整体技术水平还比较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比较微弱。人力资本与研发物质资本投入对技术创新的回归结果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仍呈现出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
5 结论及启示
技术创新作为促进技术进步的关键途径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知识产权战略又为技术创新保驾护航。知识产权保护的技术创新效应到底如何,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已有的实证研究,经济学家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本文认为,技术距离是知识产权保护影响技术创新最为关键的结构变量,基于中国30 个省市区数据,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创新影响的门限效应。研究结果发现,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之间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存在一定的门槛效应。在计量实证时,不管以技术差异还是知识产权保护作为门槛变量,结果都表明,我国的技术创新存在着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差异单门限效应。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处于门槛以下时,加强产权保护对技术模仿创新具有促进作用; 当超过门槛值后,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的技术创新具有不显著的抑制效应。技术差异小于门槛值时,增大技术差异对技术创新具有正向影响; 当技术差异超过门槛值时,技术差异的增大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实证结果还表明,加大研发资本投入,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
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创新影响的门限效应决定了那些不考虑地区差异,对各地区统一对待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将很难达到理想的实施效果。为了实现知识产权保护在全国统一立法框架下对不同的地区区别对待,实施差异化的知识产权保护,使之与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发展程度与创新能力相适应,有必要综合利用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与强制授权、反垄断政策等其他政策,实现各种政策的有效结合。尽管我国在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方面要受全国整体的保护体系建设、执法方式和手段等因素的制约而全国采取统一的保护标准,很难针对特定地区与行业单独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标准,但是在对各个地区知识产权保护的宽度标准却可以存在差异,灵活调节。对于技术水平低、技术差异较大的地区和行业,实行较窄的专利宽度; 而技术差异较小的地区与行业,建立较宽的专利宽度。
技术类知识产权 篇2
机械装备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
摘要:结合我国近年来机械领域有关知识产权方面呈现的新特点和表现新形式,阐述了机械装备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在强调对保护知识产权重要性认识的同时,讨论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与促进机械装备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指出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强化机械装备行业竞争的重要途径。
关键字:知识产权、机械装备技术、重要途径。
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 new characteristics and new performance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machinery field,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of the mechanical equipment technology in resent years.Not only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lso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and the promo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echanical equipment industry,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strengthen competition of the mechanical equipment industry.Keywords: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mechanical equipment technology, important way.The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mechanical equipment technology
1引言
据报载,一家国内大型企业曾花巨资从国外引进一项先进技术,在与合作单位进行技术合作过程中,其设计方案、技术图纸共同使用而未考虑到技术保密,没有采取任何防范措施,结果几年后,这家合作单位以同样的技术在市场上开始与其竞争。双方为此对簿公堂,结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最后不了了之,该企业有苦无处诉。还有一家科研单位,数十名科技工作者花了多年心血,研制出一种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技术装备,不久,其中一名科技人员将其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泄漏给一家民营企业,这家民营企业很快组织开发,开始在市场上与其竞争,并且抢先申请了专利,企业干生气没有办法。只所以出现这种种令人啼笑皆非的尴尬事,关键是我国机械研究、设计、制造领域的一些单位,在其技术创新同时,没有认识到保护好自己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更缺乏新历史条件下对专有技术专利的预防、预警措施,才导致这样的事发生。反思:随着国内外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的日趋完备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日益加强,作为一种无形财产权的知识产权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渐趋紧密,知识产权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现,甚至可称得上是参与市场竞争的“杀手锏”,创造、利用和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融入经济全球化并从中获益的重要条件。但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不知知识产权为何物、更缺乏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直至
造成严重后果,不仅失去了发展的机会,有些甚至威胁到企业的生存。机械行业企业也不例外,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学会和掌握如何应对知识产权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如何切实提升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竞争力,如何维护自身的自主知识产权使其得到有效的保护并转化为切实的市场竞争力等,这些都成为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知识产权不仅能成为企业自身的保护伞,更能成为企业日后参与激烈市场竞争的一把利刃,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促进企业的更大发展。对技术型企业,特别是对高新技术企业来讲,最直接、最深刻的影响就是企业要生存与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来维持,因此知识产权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做好知识产权的经营和管理,作为企业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把握主动、赢得领先优势权。面对以上形势,国内企业如何增强企业自我保护意识,特别是加强知识产权和专利权的保护,走好未来发展道路,是国内机械研发、生产企业共同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2我国机械装备技术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机械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产业。目前在我国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呈现出许多新特点。一方面,有关机械装备研究设计、制造单位、大型企业,通过技术引进,进口大量的各种机械设备与先进技术,但其技术知识产权大多是国外所有:另一方面,是在引进基础依靠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自主创新,开发出了大量的原创性先进设备技术。随着其表现形式愈复杂,愈多样化,那么,其技术的保密难度就愈大,技术泄密的可能性就愈多。如技术交流,可以导致技术的泄密;市场上的技术合作,其过程也可能导致技术泄密;科技人员调动,其技术在现代化办公条件下,完全可能流失。在金钱的诱惑下,个别技术人员也可能失去原则,将本单位技术核心部分出卖给有关竞争者等。技术就是效益,谁拥有了技术,谁就掌握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谁就会立于不败之地。在这种情况下,个别单位、有关人员欲想通过走捷径的方式,以最小的代价获得具有高含金量的专利技术,这就丝毫不觉奇怪了。
3机械装备设计知识产权保护的范畴
作为机械装备设计的知识产权主要包括:著作权的保护,专利技术的保护和专有技术的保护。本文主要阐述专有技术的保护。本单位所拥有的技术秘密,是指由单位研制开发或者以其他合法方式掌握的、未公开的、能给单位带来经济利益或竞争优势.具有实用性且本单位采取了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设计图纸(含草图)、试验结果和试验记录、工艺、配方、样品、数据、计算机程序等等。技术信息可以是有特定的完整的技术内容,构成一项产品、工艺、材料及其改进的技术方案,也可以是某一产品、工艺、材料等技术或产品中的部分技术要素。保护知识产权实际上就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就是鼓励科技创新,保护知识产权,维护权利人利益,不仅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促进自主创新的需要,也是树立国际信用、开展国际合作的需要。目前在机械装备领域,包括各级领导及技术人员在内,普遍对侵犯知识产权、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及危害性认识不足,一旦权益受到侵害,才恍然大悟。一定要认识到,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保密与自主创新同等重要。保护知识产权与自主创新是一个事物、一个统一体的两个方面,没有自主创新,就谈不上知识产权保护,而没有知识产权保护,就没有创新的大环境,创新的积极性就会受到严重伤害。
4机械装备知识产权保护的主要途径
从上述机械装备的特点、机械装备设计的表现形式及其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所属的范畴,我们可以说;做好机械装备设计的知识产权保护与保密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而严谨的工作,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与复杂度,需要认真进行探索与不断总结。作者长期以来从事本单位知识产权保护与保密工作的实践,特别是对采用CAD网络进行团队设计所形成的专有技术的保护与保密工作进行过多方面探索,因而总结出了一套自己认为行之有效的办法和途径。要做到防患于未然,首先必须把预防的重点放到完善内部专利管理制度方面,提高员工知识产权意识和保护意识,让制度约束人,使管理无漏洞,使科技人员自觉以法遵守和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在科学管理方面,应结合单位专利技术情况,制定《专利工作管理细则》、《专利申请办法》、《知识产权保护规定》及《专利申请奖励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并定期开展专利信息发布。没有知识产权保护,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创新。对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的保护与保密必须做出详细的规定,将保护知识产权贯穿到每个课题、每个工程项目全过程。对专有技术,特别是对图纸设计管理,严格实施研究室、归口管理部门和所领导的三级审批程序;设计网络、管理网络和互联网络三网分离,各自独立运行;设定个人密码、项目密码、档案密码多层保护和多级权限;实行网点运行监控、非法硬件监控、非法软件监控的网络安全监控体系和人工例行巡查制度;采用统一输出、统一复制、统一传递、统一保存的专人责任管理;控制纸制文件、磁盘文件、光刻文件并分类、分内容、分对象按不同格式外供。机械装备设计、制造方面的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内容很多。范围也较广,其表现形式也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保密措施和内容也必将随这种变化而变化。
5知识产权是强化机械装备行业竞争的重要途径
机械装备行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技术的竞争,因而技术的保密和专一成了企业之间成败的关键。知识产权保护就是这一竞争的关键,是强化机械装备行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企业应该把知识产权的保护放在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有力的证明了专利技术保护的重要性,它涵盖了机械装备行业技术发展的核心。企业之间的优劣势的表现在哪儿呢?核心竞争力。那么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就是技术了,所以一个企业想要保持和扩大它的自身优势,就得在技术保护方面下大工夫。更深入一点,技术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这句话阐述了技术保护和创新保护的精髓。所以,机械装备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重
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只有把自己的独有的关键的技术保护好了,企业才能有立身之本,才能在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产品,扩展自己的企业道路。总而言之,知识产权的保护是机械装备行业的重要保障。
总结:知识产权的保护是现今企业权益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竞争的合法机制和强化药剂。我们要对知识产权有更深刻的认识,不能停于表象,只有理解、融汇它,才能更好的运用它。国内的各大企业的竞争也好,国际之间企业的竞争也好,都需要知识产权的保护,它平衡了竞争的环境,却强化了竞争的内容,从而能更好地促使企业的发展,促进技术的进步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马晓春,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J】.森林工程,2002.3.【2】武永利,机械制造技术新发展及其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3.1.【3】苏美香.中小企业集群提升自身竞争优势的途径【J】发展研究2007.11..
【5】钟幼茶.基于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集聚化成长模式研究一以浙江省
高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 篇3
一、高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原则
第一,制度化原则。高技术企业要成立专门机构,配备素质相应的人员,在研究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注重企业内部制度与国家法律的统一,并将企业内部知识产权制度细化到技术研发、专利申请、发明创造的激励、专利的管理、专利的利用等过程中。依靠制度的完备来克服企业、政府的随机性,促进人们行为的预期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价值观念的形成。
第二,适应技术创新原则。技术创新是高技术企业发展的关键,而知识产权保护也必须适应这种不断的技术创新。如在授权审查期限、权利有效期及对技术创造性、新颖性的要求上,都应不断适应变化的技术发展。而且,由于现代科技已不同一种经验技术(高技术尤其如此),而是一种实验型技术,因此,对处于科研阶段的理论创新或尚未成果化的技术,也必须加强保护。
第三,政府推进原则。企业的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并不只是企业的事情,政府要发挥引导、推进作用。政府的推进不仅表现在制定法规、政策,而且要加强行政指导和服务。如1997年国家科技部在全国对45个企事业单位开展的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工作,就是一种较好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事业单位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制体系
应建立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为核心,包括科技投入法、科技成果登记鉴定、推广管理法及中介服务机构规范法在内的体系完备的科技成果转化法律法规体系,用以调整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主体、供给主体、转化主体以及保障主体的行为及相互关系,我国还需要制定科技投入法、风险基金法、基础研究法、产业振兴法、成果推广法等相关单行法律以配合促进科学技术成果法的贯彻和实施。同时,要提高司法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认真纠正和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切实保护科技人员的合法权益。发挥政府和市场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各自应有的作用,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加大对科技的投入,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在科技资源配置、竞争环境的培育、投入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实行有效干预,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产学研合作中所起的作用,由市场来决定科技成果转化的经济价值和科技成果转化双方的供需并通过市场开拓融资渠道,为此,要加强中介服务组织和中介队伍的建设,建立科学、公正、权威的科技成果鉴定评估的机构和体系,发展投资、创业、教育培训、资本运营、技术信息等中介服务机构,着力培养技术人才、信息、产权交易等中介服务市场,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平台,开辟畅通的渠道。
三、为高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一,国家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和扶持高技术企业的发展。在专利申请中为激发企业申请专利的积极性,国家可以予以扶持和资助。通过提供技术咨询和文献检索服务,减少或降低申请费、审查费和年费等方式,以减轻高技术企业的经济负担。在版权保护领域,可以建立版权信息中心和专门的版权交易市场方便高技术企业查询和进行版权交易。版权信息中心作为集各种版权信息为一体的信息超市,可以向公众提供信息服务,方便作品使用者进行针对性查询。版权交易市场可与著作权的集体管理机构协调存在,对版权交易的方式、条款内容等做示范性调整,使版权交易在规模上、速度上都能有所提高。
第二,加强专利管理机关、商标管理机关、版权管理机关等的人力和设备投入。审查机构的技术与设备、人员素质影响专利申请的顺利进行,在提高人员素质的同时,还要增加其人员配备和技术配备,如运用电子技术提高审查检索的速度、节约申请成本等。专利局、版权局和商标局除在技术要求上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外,还要健全档案管理和文献检索制度,掌握国内外知识产权的发展水平,为高技术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咨询服务和查询服务。
同时,知识产权监管机构还必须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行政途径打击侵权的优势在于程序简单、结案时间短、费用低等,因此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灵活性、快捷性。相对应的刑事责任的追究之立法模式、司法组织也应进行改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与社会。
第三,知识产权代理机构要强化其在知识产权获得与保护中的职能。据笔者调查,高技术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中设有的专门机构与专业人员的力量尚显不足,而对这些专门代理机构所提供的服务还缺乏了解和认同。代理机构也应通过自身宣传、推销典型成功事例以及服务专业化、优势化来获得公众的认知。专利管理机关也可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向知识产权人推荐这些代理机构,协助当事人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第四,高技术企业还可以自发地组织行业协会,进行有关知识产权保护对策与方案的经验交流,共同探讨高技术领域知识产权事务的管理与服务,并对侵权加以防范和打击,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以行业协会的名义出面对受害企业予以支持。行业协会可以与相关的协会组织建立联系,如律师协会等;可以以协会的名义聘请一些专家、创办自己的宣传刊物、发行宣传画册等等,尤其是在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在域外受到侵害时,协会可组织专门人员进行协调,提供这方面的人员、信息、技术和法律服务。
第五,必须强调的是要优化高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最外围的环境,即加强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宣传工作。这既可以使公众知晓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并发挥监督与揭发、检举作用,使不知法而侵权的现象减少,更重要的是还可以通过宣传逐步树立全民知识产权观念,培养知识产权意识,形成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环境。
四、制定技术创新阶段的保密措施
第一,对于不适用专利保护的技术创新成果,如不属于专利法保护的主题;技术创新成果极具商业价值,但不具备专利性,尽管其商业价值可能较大;专利保护风险较大的技术成果等,可以通过商业保密进行保护,达到长期、无国界的独占市场之目的。然而,企业将技术创新成果作为技术秘密保护局限性也很明显,专利保护仍然是更主要的保护形式。企业选择技术秘密保护形式应当慎重,即使是在决定实施技术秘密方式保护后,也应注意与其他方法综合运用。
第二,对于技术创新阶段,申请前的保密工作是必要的,以免技术被公开而丧失新颖性。一般而言,企业在申请专利前不宜急于召开新闻发布会、成果鉴定会,也不宜在一般展览会、报纸、杂志等媒体披露发明创造的细节。如果他人对企业拟申请专利的技术感兴趣而需要许可使用该技术,则应当与其签订保密协议,明确约定违反协议的法律责任。这样即使他人擅自泄露了发明创造的内容的,根据我国专利法规定,该发明创造仍不丧失新颖性。
五、专利申请保护范围的选择
企业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选择对于提高专利申请的质量、取得实实在在的专有垄断权具有重要意义。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是由专利申请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根据专利法原理,专利权利要求书是用技术特征的总和表示发明或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内容的。权利要求书起着界定专利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以及专利保护范围的作用。在专利申请被授予专利权后,权利要求书就是确认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的根据,也是判断他人是否侵权的依据。在企业专利申请战略实践中,有的因为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确定不当,以致一项高质量的发明创造获得的专利保护力度很低,如将本来可以获得保护的技术要点没有覆盖在权利要求中,从而失去专利保护,这是值得吸取的教训。
此外,企业在确定专利申请保护范围的问题上,为防止竞争对手实施“绕过策略”,可以实施相应的“反绕过策略”。基本思路是,将专利技术人员以外的技术人员假定为专利权人的竞争对手,从两种相反的角度评估专利申请,对竞争对手可能采取的“绕过策略”加以考虑,然后对专利申请的权利要求书进行适当修改,以使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尽可能扩大,将专利保护范围扩大到竞争对手可能想得到的技术范围。“反绕过策略”的目的在于阻止竞争对手运用“绕过策略”对付自己的专利,实施的基本要点是抢在竞争对手之前“绕过”自己的专利并就此再申请专利,防止竞争对手通过采用与自己首先发现的方法相同的方法“绕过”自己的专利。
催化技术知识产权问题探讨 篇4
1 必须了解催化技术特点
要对某方面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管理, 就要掌握这方面的技术特点。催化技术属于化工技术的一个特殊领域, 即有一般化工过程的技术特点, 也有其特性。
首先, 催化技术特点之一体现在它是重要化工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技术环节。以石油化工为例, 在炼油和化学工业中60%以上的新产品和90%以上新工艺的开发是基于催化技术[2]。
其次, 催化技术中的核心是催化剂的制备, 制备配方和工艺过程表现出一定的神秘性。德国化学家W.Ostwald认为催化剂是一种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度但是并不存在于产物中的物质。顾名思义, 催化剂就是一种具体的物质而不是一个工艺过程。
第三, 催化剂前期处理技术仍然是一个重要程序。有了制备配方和参数, 得到催化剂, 也不能保障得到预期的化学反应。催化剂使用前的处理技术一般也是技术秘诀, 要掌握这样的秘诀也并不容易。
2 催化技术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首先, 催化剂制备是催化剂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的主要方式。一个化工过程水平先进与否的主要标志就是催化剂问题。
一般来说, 催化技术知识产权最有效的保护方式就是申请发明专利, 保护催化剂的制备。通过各种实施例的说明, 把催化剂制备配方公布, 提出权利要求, 保护制备方法。当然, 在公布制备过程时, 还要留有余地, 把核心参数进行适当处理, 不能让模仿者轻易掌握。南非萨索尔公司掌握催化合成液体燃料催化剂配方, 申请了专利保护。国内很多研究机构通过各种分析测试手段分析催化剂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得到的催化剂仍然无法比得上南非催化剂, 转而想高价购买人家的技术, 但是南非开出10亿美元这样不菲的转让价格[3]。
若催化剂的制备过程简单, 没有特别的技术诀窍, 一般研究者通过了解催化剂主要组成就可以重复催化结果, 这种情况下保护的最好措施就是把配方作为秘密, 以技术秘密方式保护, 并非一定要申报专利保护。技术秘密属于商业秘密, 也许其技术并不是具有创造性, 但是具有秘密性、新颖性、实用性, 而且它也不像专利技术那样有一定的法定期限。如果需要, 可以有无限期的保护。比如可口可乐配方作为商业技术秘密已经上百年, 依然还要受到法律保护。国际知名的壳牌 (Shell) 公司和同样是知名公司的陶氏化学公司 (DOW) 下属的联合碳化物公司 (Union Carbide) 关于环氧乙烷生产的催化剂专利官司在一定程度说明了这个问题。碳化物公司研发了环氧乙烷生产工艺, 申请专利保护。但是环氧乙烷生产中使用的催化剂的主要组成就是银, 催化剂制备中没有前期处理, 只要了解组成就可以制备催化性能良好的催化剂。壳牌 (Shell) 公司就按图索骥, 制备了生产环氧乙烷催化剂。陶氏化学公司控告壳牌 (Shell) 公司侵犯他们的催化剂制备专利权 (美国专利No.4, 916, 243) 。特拉华州Wilmington法院审理判定壳牌 (Shell) 公司侵权, 赔偿陶氏化学公司1.12亿美元。壳牌 (Shell) 公司公司不服气, 决定上诉到所在地区联邦巡回法院, 声称陶氏化学公司专利中保护的不是一种物理意义上的物质即催化剂, 而仅仅是一个化工过程而已, 所以不构成侵犯催化剂配方的问题[4]。当然, 实质问题就是专利中的催化剂制备比较简单, 不需要太多的技术诀窍。
所以, 对于化工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催化剂制备的保护问题也是需要具体分析的。专利保护固然是有效措施, 具有专有性、地域性和时间性, 侵权行为容易界定, 但是技术要公开, 容易造成技术泄密, 特别是对于制备过程比较容易的催化剂而言是有利有弊。技术秘密权的特点在于它的广泛性和相对性, 只要保护措施得当, 一般不容易泄露, 保护的时间也有保障, 但是面对侵权时举证复杂, 界定困难。
其次, 有实力的公司或研究机构一般都会利用知识产权中专利申请的优先权, 这样可以形成某一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
如果某一机构研究的催化剂系列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可以核心催化技术为主, 单独或者联合其它拥有互补技术的公司, 形成催化系列专利池 (国外称专利池, 国内专利法律制度暂时没有这样的规定, 实际中称为软件包) , 这样不但可以更有效地保护催化剂技术, 而且可以促进技术的转化, 提高效率。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在浆态床费托催化剂基础开发包括煤炭气化和油品加工等技术在内的炭液化系统集成技术, 拥有专利60余项。这些专利之间形成一种互补利用的技术链。如果要得到合成油技术, 那么这60多项专利都要打包转让。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神华包头煤化工有限公司的18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 (DMTO) 技术许可合同也是如此。
3 催化技术知识产权转化与利用
首先, 如果要买专利技术, 必须有一定的识别能力。专利技术报道的结果不一定可靠, 不排除一些公司和研究机构为了某一催化领域占有制高点和占有优先权, 在研究结果尚不成熟时就率先申请专利保护。况且, 即使是已经成熟的技术, 发明者公布了催化剂制备配方和制备工艺, 但从多个实施例中的结果中也难以识别哪个是信得过的。所以, 购买催化剂专利技术时必须多渠道收集信息, 了解这些催化技术目前研究水平如何, 专利公布的催化剂结果是否离谱, 这个发明有无违背基本的科学原理, 是否符合物理化学上的热力学原理和动力学原理, 查阅发明人的背景材料等。
其次, 如果想通过专利转让得到催化技术, 也要咨询专家, 得到完整的催化剂技术软件包, 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催化剂制备配方。催化技术是一个复杂系统, 包括催化剂制备配方、前期处理过程、最优化的化学反应条件 (操作范围的确定) 、催化剂中毒预防、催化剂再生处理过程等一系列技术单元, 每个单元都与反应结果和经济性密切相关, 其正确实施也需要技术人员的精心操作。
其实, 对于有市场前景而且技术过关的催化技术而言, 转让方一般不愿意轻易把催化剂这个核心技术转让, 只是愿意提供其它单元技术, 仍然把催化剂掌握在自己手里, 或者以催化剂技术入股, 或者就买催化剂。这样转让方不仅掌握主动, 可以规避风险, 保障可持续的利益。
4 结束语
催化技术是化工技术创新能力的一个显著标志, 其相关的知识产权也体现其特殊性。是否要申请专利保护催化剂配方, 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涉及到专利转让技术时要谨慎, 要有一定的技术鉴别能力。催化技术的转让和利用也有一定特点, 应当具体分析, 方能保障利益的最大化。希望那些从事与催化剂制备有关的知识产权管理的工作人员, 领会催化技术特点和相关的知识产权特殊性, 制定适合本部门实际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桂茹.催化剂与催化作用[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8, 序.
[2]李大东.炼油催化发展趋势[J].石油炼制与化工, 1994, 25 (1) :7-14.
[3]陈铭.中国60亿美元打造煤变油, 探访南非萨索尔公司.http://www.ce.cn/cysc/ny/shiyou/200408/21/t20040821_1561326.shtml.
知识产权与国际技术贸易教案 篇5
导论
《知识产权与国际技术贸易》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有其特定的范畴和内涵,并延伸至国际知识产权法和国内知识产权制度等领域。它研究的是按一般商业条件将技术由一国境内的某一方转让给另一国境内的另一方的全部过程、方法和规律。本课程的学习意义:
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加速了生产要素、尤其是技术的国际转移,促进了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提高,促进了技术贸易参加国的经济发展,缩短了有关国家经济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进程。本课程的学习目标:
通过技术贸易课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技术贸易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律规定,尤其是领会我国新修订的《专利法》和《商标法》的基本精神;懂得技术贸易的一般程序;熟悉技术贸易合同签订和履行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拟订技术贸易合同条款的技能。
本课程的章节安排
第一章
国际技术贸易概述
第二章
世界知识产权保护概况
第三章
专利权
第四章
商标权
第五章
专有技术、商业秘密和计算机软件 第六章
国际技术贸易管理的法规和惯例 第七章
国际技术贸易合同
第八章
国际技术贸易价款的支付 第九章
技术贸易的磋商和合同履行
第一章
国际技术贸易概述
第一节 国际技术贸易的基本概念
一、关于“技术”的概念
(一)什么是技术(Technology)?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对“技术”的定义: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对“技术”的定义:
产品的制造方法,采用的工艺或提供的服务或技能 ; 技术情报或信息技术;
设计、安装、开办、维修或管理工厂或工商企业的专门知识或服务等。
(二)技术的分类
1、按技术的公开程度分:
公开技术(Open Technology)半公开技术(Semi-open Technology)
2、按技术发展阶段分
尖端技术或高新技术(High Technology)先进技术(Process Technology)传统技术(Traditional Technology)
2、按技术的表现形态分:
硬件技术(Hard Ware Technology)软件技术(Soft Ware Technology)
3、按技术的功能分:
生产性技术(Productive Technology)
非生产性技术(Non-productive Technology)
4、按技术的法律特征划分
具有工业产权的技术
不具有工业产权的技术
(三)技术的特点
二、国际技术贸易的概念
(一)国际技术贸易与国际商品贸易的联系及区别
二者的联系: 二者的区别:
1、贸易标的不同
2、交易方式不同
3、交易价格不同
4、交易履行程序不同
5、当事人关系不同
6、是否在海关统计中得以反映
7、政府干预程度不同
(二)国际技术贸易与国际投资的关系
(三)国际技术贸易与知识产权的关系
1、知识产权保护的对象是国际技术贸易的重要客体之一。(如:专利、商标、专有技术、商业秘密和计算机软件)
2、国际技术贸易合同必须符合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原则。
3、知识产权保护的对象并不都属于技术贸易的范畴。
注:版权保护的对象(除计算机软件外)都不属于技术贸易的对象。
第二节:国际技术贸易的基本方式
一、许可证贸易(Licensing)
许可证贸易的概念:技术所有人作为许可方向被许可方授予某种权利,允许其按合同约定使用该技术,制造或销售合同产品,并由被许可方支付一定数额的报酬。许可证贸易是技术贸易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式,一般只涉及使用权的转移,不涉及所有权的转移。
二、技术咨询与服务(Technical consulting and service)
三、合作生产(Cooperative Production)
四、与工程承包(Project Contracting)相结合的技术贸易
五、与对外投资(Foreign Investment)相结合的技术贸易
六、与设备买卖(equipment purchase)结合的技术贸易
七、含有技术转让的补偿贸易(compensation Trade)受方在信贷的基础上,从供方购进成套设备和技术,然后用该设备和技术生产的产品回购或其他产品的互购来偿还所进口的成套设备和技术的价款。
八、特许经营(Franchising)
1、特许经营的概念:
2、特许经营的特点:特许授予人与特许受让人存在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但特许经营企业仍然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
3、特许经营对双方的有利分析:
对于受让人来讲,可在保证自己企业独立经营地位的前提下,利用授予者的技术,尤其是商誉。
对于授予人来讲,既可扩大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又可获得一定收益。
第三节:国际技术贸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国际技术贸易的现状
二、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国际技术转移的相关理论
一、技术转让选择论(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二、技术生命周期论
在新产品阶段:企业拥有技术垄断优势,企业更愿意在本国生产,不愿意在国外生产或许可使用的方式将技术转移出去。
在成熟阶段:企业是否转让技术,取决于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若企业在国内生产出口更有利,则它不会选择到国外生产或将技术许可他人使用。
在标准化阶段:由于竞争激烈,国内生产成本高,企业则会把技术转移到国外,与东道国合作生产或许可东道国企业生产。在东道国国内市场容量小的条件下,企业更趋向采用技术许可的方式。
三、需求资源关系论
第三章
世界知识产权保护概况
第一节:知识产权的概念及其法律特征
一、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的概念
知识产权又被称为“精神产权”或“智力财产权”。
注: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Intangible Property),而且是一种私权(Private Property)。
二、知识产权的范围及分类
(一)WIPO 对知识产权较为广义的划分
(二)狭义的、传统的对知识产权的划分
一般包括工业产权(Industrial Property)和著作权(或版权,Copyright)两部分
对于工业产权保护的客体,《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具体列举了9种客体,即(1)发明,(2)实用新型,(3)工业品外观设计,(4)商标,(5)服务标志,(6)厂商名称,(7)货源标记,(8)原产地名称,(9)制止不正当竞争。
对于版权,一般包括文学和艺术作品及计算机软件,另外与版权密切相关的一项知识产权是版权的邻接权(Neighboring Right),具体包括表演者权、录音制品制作者权和广播组织权
(三)《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以下简称《TRIPS》)对知识产权的划分:
1、版权及相关权利(Copyright and Related Rights)
2、商标权(Trademarks)
3、地理标志权(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4、工业品外观设计权(Industrial Designs)
5、专利(Patents)
6、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拓扑图)权(Layout-Designs(Topograghies)of Integrated Circuits)拓扑图之所以受版权法保护,不是因为它具有“艺术性”,而是因为它象其他受版权保护的作品一样容易被复制
7、未披露过的信息专有权(Protection of Undisclosed Information)
三、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
1、知识产权客体的无形性
2、知识产权的权利可分别授予多人行使
3、垄断和排他的专有性(Proprietary characteristics)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权利人对其权利客体享有独占权;二是对于同一智力成果,法律不允许有两个以上的同种知识产权并存。(但并非意味着只有一个权利人)
4、时间和地域的有限性
知识产权具有时间性和地域性,而这种时间性和地域性又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第二节: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公约
一、《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约》
我国于1980 年加入该公约,它是我国加入的第一个 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公约。
二、《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Paris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Industrial Property)《 巴黎公约》是工业产权国际保护的第一个公约,也是迄今为止拥有成员最多、影响最大的工业产权国际公约,我国于1985 年加入该公约。
《巴黎公约》的适用范围:工业产权 《巴黎公约》的主要内容:、“国民待遇”(National Treatment)原则
“ 国民待遇” 原则并非要求完全对等的保护。
2、优先权(Right of Priority)原则(1)优先权原则的含义
如果一个特定申请人在一个公约成员国提出了工业产权的正规申请,则他可 4 以根据该申请在一定期限内(6个月或12个月)在所有其他成员国申请保护,而且这些在后申请被认为是在在先申请的同一日提出的。
(2)优先权原则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发明、实用新型、工业品外观设计和商标 ;不适用于商号(厂商名称)、商誉、原产地名称和服务名称等。
(3)优先权期间
发明和实用新型的优先权期间是12个月;工业品外观设计和商标 是6个月。
(4)优先权原则的意义
可使申请人在优先权期限内考虑在哪些国家寻求保护,不致因被别人抢先申请 或失去新颖性而失去工业产权保护的机会;可用优先权来阻止其后的任何人在优先权期限内取得专利权或商标权。
(5)我国《专利法》中有关优先权的规定
3、权利独立性原则
权利独立性原则的含义:
权利独立性原则的例外:“优先权原则”和“按原商标保护原则”。
4、最低限度保护原则
5、临时性保护原则
发明和实用新型的临时保护期为12个月,外观设计和商标的临时保护期为6个月。
三、《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Madrid Agreement Concerning the International Registration of Marks)
我国于1989年加入《马德里协定 》。
《马德里协定》是商标权的申请公约,而不是商标权的批准公约,其适用对象是商品商标和服务商标。
申请和取得商标国际注册的程序:
四、《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
(Berne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s of 1886)该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版权保护的国际公约,也是迄今为止影响最大的版权保护公约。我国于1992年加入该公约。
五、《世界版权公约》(the Universal Copyright)
我国于1992 年加入该公约。
六、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其他国际公约
(一)专利领域
(二)商标领域
(三)版权领域
第三节: 《TRIPS协议》的主要规定
一、《TRIPS协议》 的产生背景
二、《TRIPS协议》 的特点和作用、其涉及的知识产权的范围在很多方面都超过了现有的国际公约。、将知识产权保护引入有形商品贸易领域。
3、有助于各成员国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完善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各项机制。、部分地考虑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三、《TRIPS协议》 的主要规定
《TRIPS 协议》由序言和7 个部分组成。
(一)总条款与基本原则(General Provisions and Principles)
1、国民待遇原则
2、最惠国待遇原则(MFN)
3、权利用尽原则(或权利穷竭原则,Exhaus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权利用尽”原则:指知识产权所有人及其被许可人将带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合法投放市场后,其他人不需经过许可就可以使用或转售该产品。
(二)有关知识产权的效力、范围及利用的标准(Standards Concerning the Availability、Scope and Us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三)知识产权的执法(Enforce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四)知识产权的获得与维持及有关当事人之间的关系(Acquisition and Maintenanc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Related Inter-Parties Procedures)
(五)争端的防止与解决(Dispute Prevention and Settlement)
(六)过渡协议(Transitional Arrangement)
(七)机构安排;最后条款(Institutional Agreements;Final Provisions)
第四节: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状况
一、我国的知识产权立法状况及加入有关国际公约的状况
二、我国的知识产权执法状况
执法方面,我国实行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知识产权的“双轨制”,即既有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还有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
第四章:专利权 第一节:专利的概念及特征
一、专利(Patent)的概念
从广义角度理解专利的概念:
从法律意义上来说,专利是专利权的简称。
从技术发明来说,专利就是取得了专利权的发明创造本身。 从其保护的内容来看,专利是指记载着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等文献。
从狭义角度理解专利的概念:
专利仅指专利权。
二、专利的沿革
三、专利权的法律特征
1、国家机构的认可性
2、独占性(或排它性)
3、地域性
4、时间性
第二节:专利权的法律保护
一、专利权的主体
(一)发明人或设计人
发明人或设计人是指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做出了创造性贡献的人,他只能是自然人,而不可能是法人或其他单位。
(二)共同发明人或共同设计人
1、买卖方式
2、赠与方式
3、继承方式
(三)合法的权利受让人
(四)职务发明的单位
案例分析:某年初,某大学环境科研所环境化学研究室副主任陈某应某市环保局邀请,同意帮助研究有关印染污水的处理技术。陈某一直从事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工作,当时分管后勤工作。同年寒假,陈某在其大学实验室内利用废旧原料、工具及试纸,对有关厂家提供的印染污水进行实验和测试,完成了“印染污水处理方法及工艺”的发明创造。此后该大学就以该项发明创造向专利局申请了职务发明专利,并于1989年11月获得专利权。后陈某认为该发明专利权归属有误,于1990年10月诉至某市中级法院,请求判令该专利为非职务发明。
该大学诉讼期间坚持认为该发明属职务发明,主要理由是(1)陈某研究印染污水处理技术是经校方认可的,属单位交付的任务;(2)陈某当时为副主任,研究该技术是其本职工作;(3)陈某在该校实验室搞研究,利用了单位的物质条件。问:你认为法院将如何判决?为什么?
(五)外国居民、企业或经济组织
二、专利权的客体
(一)发明(Invention)
1、产品发明
2、方法发明(利用自然规律的方法)
(二)实用新型(Utility Model)
(三)工业品外观设计(Industrial Design)
三、不授予专利权的智力成果
(一)不受专利法保护的发明创造(我国《专利法》第5条)、违反国家法律(violate national law)的发明创造、违反社会公德(violate social morals)的发明创造、妨害社会公共利益(run counter to public order and public interests)的发明创造
(二)不属专利法所说的发明创造不予保护(我国《专利法》第25条)
1、科学发现
2、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Rules and methods for mental activities)
3、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Methods for diagnosis or for treatment of diseases)
4、动、植物品种(Animal and plant varieties)5、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Substance obtained by means of nuclear transformation)
四、专利权的授予条件
(一)发明、实用新型获得专利权的条件
1、新颖性(Novelty)(1)时间标准
(2)地域标准(空间标准)
2、创造性(Progress or Inventiveness)
我国《专利法》第22条规定:创造性是指同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substantive features and remarkable progress),实用新型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3、实用性(Utility or Practical Applicability)我国《专利法》第22 条规定:实用性是指该发明或实用新型能够制造和实用,并能够产生积极效果。
(二)外观设计获得专利权的条件
五、专利权的授予程序
(一)专利申请人
(二)专利的申请原则、书面申请原则、单一性原则(“ 一申请一发明原则”)
3、先发明原则(Principle of first-to-invent)(目前只有美国采用)先发明原则的优缺点:、先申请原则(Principle of first-to-file)(大多数国家采用)
5、优先权原则
案例分析:日本某公司于1998.10.3向中国专利局提交了一份名为“防眼疲劳镜片”的发明专利申请,该专利申请已于1998.5.7以相同主题在日本提出专利申请。而中国某大学光学研究所于1998年7月也成功研制了一种用于减轻因长时间观看银屏所造成眼疲劳的镜片。这种镜片和日本公司的镜片无论在具体结构、技术处理,还是技术效果上都是相同的。该光学研究所于1998年9月10日向中国专利局提交了名为“保健镜片”的发明专利申请。
问:该专利权应授予给谁?为什么?
(三)专利申请文件、请求书(Patent Request)
2、说明书(Patent Specification)
它是申请文件中比较重要和最大的文件、权利要求书(Patent Claim, 又称为请求权项)
它是申请文件的核心,可做为确定专利权范围和判断他人是否侵权的依据,具有直接的法律效力、摘要、图片或照片
(四)专利的审查和批准
1、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批程序
2、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审批程序
六、专利权人(Patentee,s)的权利和义务
(一)专利权人的权利范围
1、独占实施权
2、许可实施权
3、转让权
4、标记权
5、署名权 6、放弃权
(二)专利权人的义务、缴纳年费(annual fee)专利费从专利权生效之日 起开始计算,按年交纳。、实施专利
为防止专利权人不实施其专利,我国专利法规定了指定许可(类似于其他国家的国家征用制度)和强制许可(compulsory license)制度。
强制许可的条件:
(1)对滥用专利权实施的强制许可。(《专利法》第48条)](2)国家出现紧急状态或为了公共利益的强制许可。(《专利法》第49条)(3)依存专利的强制许可。(《专利法》第50条)
案例分析:张某研究出一种带有转轴的千斤顶,利用其可转动方向的特点,可将千斤顶所举重物任意旋转方向,便于检修人员对所举重物进行检修。张某于1988年2月7日向中国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于1990年2月16日被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某工程安装公司在张某的发明基础上又研制出一种千斤顶也带有转轴,但转轴上还带有定位锁并装有万向球,使千斤顶的主轴杆既可灵活转动,又可按任意方向偏斜角度。该工程公司于1990年5月提出专利申请,并于1991年4月被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由于该工程公司的专利是在张某的基础上发明的,因而在实施过程中涉及到张某的专利权问题。该工程公司与张某协商要求实施其专利,并给予一定使用费,张某未允,认为该工程公司侵犯了其专利权,并向专利局提出撤销工程公司专利权的请求。
问:专利局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七、专利权的侵权(Infringement)与保护
(一)专利权的保护范围的确定
(二)侵犯专利权行为的表现形式
(三)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情形(《专利法》第63条)
(四)专利侵权行为的解决办法
1、专利侵权纠纷的协商解决
2、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
根据《专利法》第57条的规定,专利侵权承担下列民事责任:停止侵权;赔偿损失;恢复专利权人的信誉。、侵权行为的刑事责任
若侵权行为构成犯罪,需承担刑事责任。
八、专利权的期限、终止和无效
(一)专利权的保护期限
发明 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专利权的期限10年,均 9 自申请日 起计算。
(二)专利权的终止(专利权的提前终止)
根据我国《专利法》第44条 规定,专利权在期限届满前终止:、没有按时交纳年费的、专利权人以书面声明放弃其专利权的(三)专利权的无效宣告
《专利法》第45条
第三节:专利文献的利用
一、专利文献的概念
专利文献是指发明人或申请人要获得专利权在申请专利时必须向专利局递交的有关法定文件及专利局定期向公众公布的所有专利文件。
二、专利文献的特点
1、新颖性
2、可靠性
3、详尽性
4、完整性
5、统一性
三、专利文献的利用价值
1、利用专利文献选择专利技术和合作对象。
2、利用专利文献进行科研检索,避免重复研究。
3、利用专利文献增强在技术贸易谈判中的地位。
4、利用专利文献进行侵权检索,避免侵权纠纷。
第五章 商标权 第一节:商标概述
一、商标的概念及沿革
二、商标的作用、表示商品或服务的来源。、表示商品或服务的质量。、商标对所有者来说是重要的无形资产(Intangible asset)。
4、商标起着重要的广告宣传作用。、商标是一个国家的企业实力,经济实力,乃至对整个国家的形象的外在表现。
三、商标的种类
(一)按商标构成分类 1、文字商标 2、图形商标、组合商标(Associated Mark)
4、立体商标
5、音响商标
6、气味商标
(二)按商标的用途分类
1、营业商标(厂标或店标)
2、商品商标
3、等级商标(Grade Mark)
4、证明商标(Certification Mark)
(三)按商标使用者分类
1、制造商标(生产商标)
2、销售商标(商业商标)
3、服务商标(Service Mark)
4、集体商标(Collective Mark)
(四)从商标之间的主从关系分类
1、主商标
2、从商标
(1)联合商标(卫星商标)(2)防御商标(Defensive Mark)
第二节
商标权的法律保护
一、商标权的主体
包括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
二、商标权的客体
三、取得商标权的条件
(一)必须符合法定的商标构成形式
(二)商标必须具备显著性 的特征
(三)必须不属于法律禁用商标的范围
新《商标法》将原法第8 条一分为二,分为第10、11 条,分别属于“绝对禁用” 和“相对禁注” 条款。
(四)必须不同于或不近似于他人在同种或类似商品已取得商标权的商标。
案例分析:“90万元买商标,不贵”
“康巴丝”商标是济南钟表厂的设计人员在70年代构思设计的,但由于当时人们对商标的认识程度不够,该商标不是由济南钟表厂申请注册的,而是在1979年由山东省轻工业进出口公司提出申请并获得了注册。80年代,国内许多企业与商标所有者签定了商标使用许可合同,也生产康巴丝石英钟,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康巴丝声誉受到极大损害。2000年8月份,“康巴丝”的原创者—济南钟表厂先与商标所有者签定了独家许可使用协议,又通过协商斥资90万元一次性买断了该商标的所有权。并对所生产的空气清新剂、电池等也申请注册了“康巴丝”商标。试对此案进行点评。
2、有时先使用原则可做为先注册原则的补充或例外,以确定商标权的归属。
3、新《商标法》第31条提出对在先权利的保护和反对商标抢注问题
4、新《商标法》首次规定了优先权原则。
(三)混合原则(无异议注册原则,Non-contest Registration)
案例分析:我国和美国都是《巴黎公约》成员国。2003年5月10日,美国某企业在本国申请注册一个饮料商标,同年12月30日又将该商标在相同商品上向我国申请注册。经商标局审查发现,我国某企业在2003年6月10日在同种商品上已申请了同 11 一个商标,商标局应当核准:A、中国企业的商标
B、美国企业的商标
五、商标注册的申请和审核、商标注册的申请需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一件商标一份申请 ;二是一件商标一类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经过审查凡符合商标法有关规定的,由商标局初步审定予以公告。、对初步审定的商标,自公告之日起三个月 内任何人均可提出异议;公告期满无异议的予以核准注册,发给商标注册证并予公告。
六、商标权的内容及特征
(一)商标权的内容、独占使用权、禁止权、转让权
4、许可使用权
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应当报商标局备案。
TRIPS及其他国际条约和多数国家的商标法中都规定了禁止对商标权实行强制许可的制度,我国也如此。
(二)商标权人的义务、使用注册商标、保证商品质量、不得擅自改变注册事项
(三)商标权的特征、独占性、地域性、时间性
我国《商标法》第37、38条规定: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10年,自核准注册之日起计算;有效期满可办理续展(Renew)。
七、商标权的侵权与保护
(一)侵犯商标权的表现形式(《商标法》第52条)
1、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商标的。
2、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的。
3、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4、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
5、给他人的注册商标的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
(二)对侵犯商标权行为的处理
1、行政保护(Administrative protection)2、司法保护(Judicial protection)(1)民事处理方式
如判令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
(2)刑事处理方式
侵权人的行为构成犯罪的将承担刑事责任。
八、驰名商标(Well-known Mark)的认定与保护
(一)认定驰名商标应考虑的因素(《商标法》第14 条)、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该商标的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该商标做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该商标驰名的其他因素
(二)驰名商标的特别保护
第六章:专有技术、商业秘密和计算机软件
第一节
专有技术与商业秘密
一、专有技术与商业秘密的概念
(一)专有技术(或技术秘密,Know-how)的概念
狭义的定义:用于工业生产方面的技术知识。
(巴黎国际商会和WIPO的定义具有代表性)
广义的定义:将专有技术的定义扩展到工业、商业和管理等各方面。
(保护工业产权国际协会和前苏联发明委员会的定义具有代表性)
(二)商业秘密(Trade secret)的概念
广义的定义:包括工业技术秘密和商业经营秘密(如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定义)
狭义的定义:仅指商业经营秘密
二、专有技术的性质特点
1、非物质性
2、经济上的实用性
3、秘密性(相对秘密性)
4、具有相对稳定性,又富于变化
5、可传授性和可转让性
三、专有技术与专利的区别
四、专有技术的存在原因
(一)技术所有人不能获得专利
(二)技术所有人不愿申请专利、申请专利时有意保留核心技术 2、技术所有人不申请专利
(三)技术所有人在提出专利申请后获取的技术
这体现了专有技术的动态性
五、专有技术的法律保护
(一)侵犯专有技术的行为
1、泄露专有技术、非法获取专有技术行为 3、非法使用专有技术行为
案例分析 :刘某是某企业山东总代理商,由于销售业绩良好,刘某与厂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2001 年厂家销售经理来济南考察,出于对厂家的信任,刘某将部分二级代理商介绍给了这位销售经理。不料,2002 年6 月,厂家想在济南搞直销,但与刘某的合同未到期,不好直接毁约,于是趁刘某出差之机,销售经理直接将产品销售给了他的二级代理商,产品价格比销售给刘某的还低,造成刘某业务销售额直线下降。问:该企业是否侵犯了他的商业秘密,可否向厂家提出索赔?
(二)专有技术的保护方式
1、合同法的保护
合同法保护专有技术的最大局限是合同条款只对合同当事人有约束力,不能约束合同以外的第三人。2、通过民事侵权行为法保护
援引侵权原则保护专有技术,权利人可以不受合同关系的约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合同法保护的缺陷;但在提起侵权之诉时,权利人要证明侵权方非法侵害了自己的权益,有时很困难。
3、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
援引反不正当竞争法需满足一个条件,即原告与被告之间需存在竞争关系,处于竞争状态。
4、通过刑法保护
5、通过工业产权法保护
国际商会制定了《有关保护专有技术的草案》
保护工业产权国际协会制定了《保护专有技术的示范法》
墨西哥立法机关于1991年6月公布了《促进和保护工业产权法》,首次将专有技术列入工业产权的保护范围,是保护专有技术法律制度的一个突破。
6、竞业避止(竞业禁止或竞业限制)
第二节:计算机软件
一、计算机软件的保护对象
计算机程序和文档
二、计算机软件的性质
作为文字作品,受《著作权法》的保护
三、计算机软件受法律保护的条件
新《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4条: 受本条例保护的软件必须由开发者独立开发,并已固定在某种有形物体上。
四、软件版权的取得和保护期
软件版权的取得大多采用“自动取得”原则,但一般要履行登记手续,登记不是取得软件版权的前提,但登记是依法提出软件版权纠纷行政处理或进行法律诉讼的前提。
五、软件版权人的权利及权利限制
(一)软件版权人的权利
根据《计算机软件管理条例》第八条的规定,软件版权人的权利包括发表权、修改权、署名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翻译权及应由软件版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二)软件版权人的权利限制
1、合理使用
2、强制许可
3、合法持有者的特定权利
六、软件版权的侵权及法律责任
七、签订计算机软件许可合同应注意的问题
1、明确软件许可方著作权的归属
(1)合作开发软件的著作权(2)委托开发软件的著作权
(3)职务软件与非职务软件著作权
2、明确规定软件使用权的性质
若未明确规定使用权的性质,一般理解为非独占的。
3、明确软件著作权的许可使用和转让的性质
4、许可使用权必须明确使用的范围
第七章 国际技术贸易管理的法规与惯例
第一节
有关国际技术贸易管理的法律、法规
一、国际上有关国际技术贸易管理的法律、法规
有关国际技术贸易管理的法律、法规,除前面提到的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公约外,其它的国际协定或公约包括:
联合国的《管制限制性商业做法的一套公平原则和规则多边协议》
联合国的《国际技术转让行动守则(草案)》(1985 年发表了修正的草案)
二、我国的有关国际技术贸易管理的立法、专门性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2002 年1 月1 日起施行)、《技术进出口合同登记管理办法》 2、单项法律、法规
《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及它们的实施细则、辅助性法律、法规
《对外贸易法》、《民法通则》、《反不正当竞争法》
《合同法》、《中外合资经营法》等。
第二节
国际技术贸易合同的法律适用
一、国际技术贸易适用法律的范围
选择适用法律的出发点:选择本国法律或对维护自己利益比较有利的其它国家的 法律或国际公约做为合同的适用法律。
1、国内立法
2、国际公约(国际公约的效力高于国内立法)
3、国际惯例
二、国际技术贸易适用法律的选择和确定
(一)当事人可明示选择适用法律(意思自治原则)
选择适用法律应考虑法律对选择的限制:、不得规避强制性的法律规范、国家参加的国际公约“ 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3、不得违反公共政策或社会公共利益、不得选择与交易毫不相干的法律
(二)当事人未明示选择适用法律时,由法院或仲裁机构采用“推定准据法” 确定适用法律
一般采用“最密切联系原则”(the Closest Connection)确定适用法律。、法院或仲裁地法律、合同履行地法律(常用来解决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方面的法律冲突)3、合同签约地法律(常用来解决合同方式和合同有效性等方面的法律冲突)4、工业产权保护国法律
第三节 国际技术贸易中的限制性商业惯例
一、限制性商业惯例(Restrictive Business Practice)的含义
限制性商业惯例的一般含义:个人、企业或经济组织,利用其垄断技术和对市场的支配优势,限制其它个人、企业或经济组织进入市场和自由竞争及条件不对等的歧视性做法。
第35届联合国会议通过的 《管制限制性商业惯例做法的一套公平原则和规则多边协议》中对限制性商业惯例的定义:
二、限制性商业惯例的特点、限制性商业惯例实施的主体
主体是个人、企业或经济组织、限制性商业惯例的分类
实行垄断支配地位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实行不公平及歧视性的做法、限制性商业惯例的后果
三、限制性商业惯例的实质
限制性商业惯例的实质是垄断与反垄断问题,也是如何保护竞争的问题。
四、限制性商业惯例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在技术方面限制受方
1、限制受方研究和发展引进的技术(见新条例第29条第3款)
2、单方面的回授条款
单方面回授条款的含义:要求技术受方将取得技术后做出的改进,在供方不给予补偿或不承担互惠义务下,转让或回授给供方或供方指定的任何其它企业。
3、限制受方从其它来源获得类似的或竞争性的技术(见新条例第29条第4款)
4、搭售条款(搭卖条款,一揽子许可)(Tying Provision,Tie-in Clause)(见新条例第29条第1款)
搭售条款的含义:让与人在把技术转让给受让人时,同时要求受让人购买另一项技术,或要求受让人向让与人或其指定处购买其不需要的原材料、零部件或中间产品等,并以此作为受让人所需技术的条件的一种不合理行为。5、对技术效力的异议或不争执条款(No-challenge Clause)或不得反控条款(No-attack Clause)
6、关于协议期满后,受方能否继续使用转让的技术的问题。
(二)在物料供应及产品销售方面限制受方
1、限制受方的销售渠道及出口市场(见新条例第29条第7款)2、限制受方购买零部件、原材料、设备或产品的渠道或来源。(见新条例第29条第5款,该条款对原条例进行了修订)
3、限制受方生产产品的数量、品种或销售价格(见新条例第29条第6款,该款对原条例进行了修订)
五、管制限制性商业惯例的立法
(一)发达国家管制限制性商业惯例的立法、美国的反托拉斯法、欧盟的竞争法、日本的反垄断法
(二)发展中国家管制限制性商业惯例的立法、墨西哥的技术转让法、巴西的技术转让合同注册规范法、菲律宾的技术管理条例
(三)关于管制限制性商业惯例的国际条约
联合国的《管制限制性商业惯例做法的一套公平原则和规则多边协议》 联合国的《国际技术转让行动守则(草案)》
《TRIPS》中的第8节:协议许可证中对限制竞争行为的控制。
(四)我国管制限制性商业惯例的立法
《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合同法》、《对外贸易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
六、我国企业在技术引进中对限制性商业惯例应采取的对策、以我国的法律为准绳签定国际技术贸易合同、了解国际组织及各国管制限制性商业惯例的法规,知己知彼,争取主动、对特殊情况应区别对待,灵活掌握
第八章:国际技术贸易合同
第一节
技术贸易合同概述
一、技术贸易合同的概念
(一)技术贸易合同的概念:
当事双方为实现技术转让特定目的而缔结的规定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性文件。
(二)技术贸易合同主体的称呼
许可方与被许可方(多用于工业产权技术的许可合同)
供方与受方(多用于专有技术许可合同)
转让方与受让方(主要用于权利的转让)
委托方与受托方(多用于技术咨询与服务合同)
让与人与受让人(新条例中的称呼)
二、技术贸易合同的分类
(一)单纯的技术转让合同
专利许可合同
商标许可合同
专有技术许可合同
商业秘密许可合同
计算机软件许可合同
技术服务与咨询合同
(二)与其他合同结合在一起的混合型合同
与商品买卖相结合的技术贸易合同
与加工贸易相结合的技术贸易合同
与投资相结合的技术贸易合同
与工程承包相结合的技术贸易合同
四、许可证合同的分类
按照许可方授予被许可方的权利范围划分:
(一)独占许可(Exclusive License)
1、独占许可的含义:、对许可方来讲,并非意味着只要与某人签定了独占许可合同,就不能再与其他人签定任何许可合同。
案例分析:A 公司将自己拥有的生产某种机电产品的技术专利,在专利有效期和专利保护的区域内,以独占许可的方式将这一技术转让给B 公司,并签定了相应的合同。在合同有效期内,A 公司又将此技术转让给同一地区范围内C 公司,使C 公司成为B 公司的竞争对手。于是,B 公司向C 公司提出抗议。问:若你是B 公司的老总,你该怎么办?
(二)排他许可(独家许可,Sole License)
排他许可的含义
(三)普通许可(一般许可,Simple License)
1、普通许可的含义、普通许可的作用:客观上起到了推广、应用新技术的作用,但也可能导致产品的过剩、滞销,导致被许可方的不必要的竞争。
(四)分售许可(分许可,Sub-license)分许可的含义:
(五)交叉许可(Cross License)
1、交叉许可的含义:、交叉许可常见于原发明的专利权人与派生发明的专利权人之间。
第二节 许可证合同的共同性条款 一、一般性条款(商务性条款)
(一)合同首部
1、合同名称
2、合同编号
3、签约日期
(二)序文(Preamble)或鉴于条款(Whereas)或叙述性条款、鉴于条款的定义:、鉴于条款的作用:、注:若鉴于条款的叙述与合同正文条款有矛盾,则以正文条款为准。、鉴于条款的例子
(三)定义条款(Definition clause)
1、定义条款的意义:
2、需下定义的词语:
与合同标的物有关的名词和术语,如:专利,合同产品
由于各国法律、惯例不同而产生不同理解的名词,如:净销售价,提成率 重要的专业性技术术语,如:催化剂,聚合物
合同中反复出现的,需加以简化的名词,如:许可方名称
(四)技术的价格和支付
二、技术性条款
(一)转让技术的内容及范围(Scope and Content)技术的内容及范围是整个合同的核心,是合同中确定双方权利义务的基础。1、基本技术的说明、授权的性质及范围
授权的性质分为两大类:独占使用权(Exclusive Rights)和非独占使用权(Non-exclusive Rights); 细分为独占许可、排他许可和普通许可。
授权的范围包括使用权、制造权、销售权及使用这些权限的时间范围和地域范围。
(二)技术资料的交付(Delivery of Technical Documents)
1、技术资料的交付计划和交付时间
根据被许可方的项目进度及其消化、吸收能力来安排。
2、技术资料的交付方式、地点和风险转移
技术资料一般以空运方式 在被许可方所在地指定机场交付。风险在技术资料抵达目的地机场后才转移。
3、技术资料的实际交付日期
目的地机场的印戳日期为实际交付日期
4、技术资料的包装要求及有关通知
5、技术资料短缺的补救方法
许可方应在收到被许可方关于文件短缺的通知后的合理时间内免费 航寄给被许可方。
技术文件交付的典型实例:
(1)出让方应按合同附件二中规定的内容、数量和时间在虹桥机场交付技术资料。技术资料抵达虹桥机场后,风险即由出让方转让到受让方。(2)交货机场的印戳日期为技术资料的实际交付日期。
(3)每批技术资料发运后24小时内,出让方应将合同号、空运单号、件数、重量等用电传通知受让方。
(4)若技术资料在空运途中发生丢失、损坏、短缺,出让方应在收到受让方书面通知后30天内,免费补寄或重寄给受让方。
(5)交付的资料应适合长途运输、防潮,多次搬运、防雨的坚固包装。
(三)技术服务和人员培训
此条款应规定服务与培训的目的、范围、供方派遣的专家人数、工作时间、受训的人数、时间、地点及费用的负担等内容。
(四)技术改进(Improvement)与发展(Development)的交换、主要内容
关于权利的划分
2、拟订技术改进和发展交换条款应注意的问题
体现对等原则,包括权利对等、费用互惠、交换期限对等。防止“单方面回授”(Unilateral Grant-back)条款 3、举例说明
在合同有效期内,双方对合同产品涉及的技术如有改进或发展,应在费用对等的条件下,将改进和发展的技术资料提供给对方使用。
改进和发展的技术,其所有权属于改进和发展的一方,另一方不得利用这些技术资料去申请专利或转让给第三方。
(五)考核和验收条款
考核对象:合同产品 1、主要内容
(1)考核验收的产品和数量
(2)考核验收的内容和方法
(3)考核测试的地点和责任
(4)考核测试结果的评定和处理、拟订考核验收条款应注意的问题
(1)考核验收条款中,一般不另行规定考核标准,以合同技术内容和范围条款规定的技术指标为准。
(2)考核验收的标准和方法,必须在签定合同时就作出明确的规定,不能留到合同执行中去协商。
(3)考核的次数一般最多允许三次,第三次仍不合格,就应协商合同的 20 处理。
(六)保证和索赔条款
1、保证条款
包括许可方的保证和被许可方的保证,其中许可方的保证(包括权利保证和技术保证)是讨论的重点。
(1)许可方的权利保证
许可方权利保证的含义 :
许可方是其所转让技术的合法所有者或持有者;
许可方有权进行转让并在合同规定的范围内保证此种转让没有侵犯任何第三方的权利;
若发生第三方侵权的指控,一般由许可方负责与第三方交涉,并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和经济上的责任。(2)许可方的技术保证
2、索赔条款
(1)索赔条款的规定方法
(2)规定索赔条款应注意的问题
规定赔偿办法不应带有惩罚的性质 要掌握赔偿金额的合理限度
三、法律性条款
(一)侵权条款、专有技术许可合同履行过程中,当事人遇到的侵权风险比专利许可合同要复杂。因为专有技术权利人的权利的稳固性会受到以下因素的破坏:
其他人独立地研究、开发出该同一技术
其他人从不为法律所禁止披露该技术的人那里获得技术 其他人非恶意地获取该技术、侵权情事发生的地点不同、侵权的情况不同,双方的责任也有所不同,但基本的责任由许可方承担。、新条例对侵权的相关规定(见前文引用的条例第24 条)
(二)税费条款
1、技术贸易中所得税的特点 2、国际上征收所得税的方法
对在收入来源地设有营业机构的纳税人,其技术使用费并入营业利润,计征企业所得税。
对在收入来源地未设有营业机构的纳税人,则采取“从源(Source of Income)控制” 的做法,一般称为“预提所得税(withholding tax)”。
3、拟订税费条款的关键是明确划分国内外税收由何方负担。划分的一般原则是:技术受方国政府对技术供方征收的与执行合同有关的一切税收,由供方支付;对受方所征收的税收,由受方支付;对在受方国境外征收的与执行合同有关的一切税收,由供方支付。
4、技术引进合同中要避免“包税条款”
所谓“包税条款”,是指凡技术受方国家政府课征的税费,一律由受方负担; 21 技术受方国境外的税费,由供方负担,即各自负担本国的税收。
税费条款的实例
技术引进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根据其现行税法对受让方征收的有关执行本合同的一切税费由受让方负担;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根据其现行税法对出让方征收的有关执行本合同的一切税费由出让方负担。技术出口合同:
在执行本合同过程中,在受方国家发生的一切税费,除按受方国家现行税法应缴纳的税费由供方承担外,其余均由受方负担。
(三)不可抗力条款、确定不可抗力的事故范围(一般采用综合式的规定方法)、确定发生不可抗力时,应采取的行动措施、确定不可抗力事故所引起的法律后果
撤销合同或延迟履行合同
(四)适用法律及争议的解决
(五)合同尾部条款
1、合同的生效
2、合同的期限
3、合同的变更或终止
3、合同的文字及签署
第三节
专利、商标和专有技术许可合同的特殊条款
一、专利许可合同的特殊条款
(一)提供专利清单说明专利的基本情况
(二)维持专利的有效性
(三)签定专利许可合同应注意的问题
1、严格区分专利许可与专利申请许可
(1)专利申请与专利的区别
公开性不同、法律状态不同、可靠性不同(2)专利申请许可合同的定义
(3)专利申请许可合同特殊条款的签定 专利申请定义的条款
规定专利申请批准或不批准专利权的处理条款 规定公布前专利申请的保密条款(4)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
二、商标许可合同的特殊条款
(一)商标的内容和特征
(二)商标权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三)被许可方使用商标的形式、单纯使用许可方原商标 2、联结商标(Associated Trade Mark)
联结商标是指将被许可方商标的主要特征与许可方商标的主要特征联结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商标,如“福日”电视机,“福达”胶卷等。
联结商标的意义:可将被许可方产品质量与许可方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制造技术联系起来,逐步树立新商标的信誉,又不会受合同有效期的影响。
3、联合商标(Combined Trade Mark)
联合商标是指将许可方原商标与被许可方自有商标并列使用,如“东风—雪铁龙”。、将供方许可的商标与制造地点联系起来
(四)商标许可的备案或注册
(五)关于产品的质量监督和控制(Quality Supervision and control)权
1、行使质量监督权的法律依据
2、拟订质量监督条款应注意的问题
(1)被许可方应防止许可方滥用质量监督条款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甚至是限制性要求。
(2)当产品质量达不到质量标准时,许可方不能单纯指责和限制,应承担协助改进的责任。
三、专有技术许可合同的特殊条款
(一)初期保密协议(Initial Confidential Agreement)
(二)保密条款(Confidentiality Clause)
1、负有保密义务的主体
一般认为,被许可方负有保密义务,但同时不能忽略许可方应承担的相应保密义务。
2、保密的客体(范围)
注意:并非所有的技术资料都是保密对象;有些资料不需要保密。3、保密措施
限定接触核心技术的人员
限定资料的存放地点和存放器具
限定使用技术资料的方式、保密期限
一般保密期限与合同有效期一致,但对于尖端先进技术的保密期限将长于合同有效期。、泄密的责任
第四节 其他形式的技术贸易合同
一、技术咨询与服务合同
(一)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的概念
(二)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的共同点、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所运用的知识是现有的、成熟的、实用的技术知识。、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的机构是完全独立的。
3、当事人的称呼与其他贸易方式不同,前者称为“委托方(受方)和受托方(供方)”,一般不能称为“许可方和被许可方”。4、技术咨询与服务机构同委托方的关系是买卖关系
(三)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的区别
(四)技术咨询与服务的业务程序、选择合适的咨询服务机构、拟订咨询服务任务书(咨询服务大纲)和报价书、磋商咨询服务条件、签定咨询服务合同
(五)技术咨询与服务合同的主要条款
该合同因课题的性质、内容差异很大,很难有一致的标准条款。、咨询的主题与范围(合同的标的)
规定咨询的主题和详细内容,最终解决的问题和应达到的技术要求。
2、供方(受托方)的责任
3、需方(委托方)的责任 4、咨询服务费的构成
咨询服务费不直接与受方的经济效果相联系。实际的咨询服务费还要受到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咨询服务项目的复杂程度、重要程度和供方的权威及信誉等因素。
5、保证与违约责任
(1)委托方的保证与违约责任
A、保证按合同约定提供必要的资料和数据 B、保证按合同约定接受咨询成果 C、保证按合同约定支付咨询费(2)受托方的保证与违约责任
A、保证按合同约定的期限提交咨询报告 B、保证咨询报告符合合同规定
(六)签定技术咨询与服务合同应注意的问题、明确区分技术咨询合同与技术服务合同、严格规定咨询服务人员的职责和义务、明确规定咨询服务时间、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对加班的规定、对税费的规定应符合中国税法的规定
二、合作生产合同
(一)合作生产合同的含义
(二)合作生产的特点
1、合作生产合同是货物买卖与技术转让相结合的综合性的合同,且期限较长。
2、合作生产的当事人往往是多方面的。
3、合作生产是双方各自生产,分别核算。
(三)合作生产的基本形式
(四)合作生产方式对技术受方的利弊分析
三、国际工程承包合同
(一)国际工程承包方式的特点、工程内容较贸易内容复杂、项目营建时间长、当事人双方承担的风险较大
(二)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的种类、按承包人(contractor)承担责任划分
(1)分项工程承包合同(Split-phase engineering contract)(2)交钥匙工程承包合同(Turn-key engineering contract)(3)半交钥匙工程承包合同(Semi-Turn-key engineering contract)是指承包人负责工程项目的勘察、可行性研究、设计、制定施工计划、工程承包、安装和试车,工程正常运转即将工程项目移交给发包人。(4)产品到手合同(product-in-hand engineering contract)承包人不仅负责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到试车投产的一切义务,而且保证工程项目使用后的一定时间内的技术指导、培训等任务,确保生产出质量稳定、产量逐步提高的产品。
2、按合同的计价方式划分
(1)固定价格合同或总包价格合同
(2)成本加费用合同或成本加酬金合同
第九章:国际技术贸易价款的支付
第一节:技术价格的特点与构成因素
一、技术价格(或技术使用费或提成费)的含义
技术的价格是指技术受方为取得技术使用权所愿意支付的、供方可以接受的使用费的货币表现。
——WIPO《技术贸易手册》
二、技术价格与物质商品价格的区别(技术价格的特点)
1、技术价格与物质商品价格的形成规律不同
2、技术的研制开发成本与技术价格不是成正比关系,物质商品生产成本与售价是正比关系
3、技术价格与物质商品价格的表示方法不同
三、技术价格的组成内容
(一)技术的研究开发费用(或沉入成本)
(二)技术转让的直接费用(或转让成本)
(三)利润补偿
四、影响技术价格的因素
(一)转让技术自身的状况、技术的研究开发成本、技术转让的次数、技术所属行业的利润状况
4、技术的法律状态、技术的生命周期及所处的发展阶段
(二)转让主体的情况、转让主体从事技术贸易谈判的经验、引进方自身的消化吸收能力、转让主体的预期收益
(三)转让的条件、转让的方式、合同条款规定的其他条件
(四)转让的环境、有关国家的政治、法律环境、技术市场环境
第二节:技术价格的估算
一、技术许可方的作价原则
1、收回转让技术的直接费用
2、收回全部或部分技术开发费用
3、承担风险的费用
4、承担的各种税收费用
5、要求得到的利润
二、技术被许可方的作价原则
1、自身开发拟引进技术的成本
2、估计新增利润
3、对技术本身的估计和了解
4、有无可供选择的技术来源
5、引进技术的间接成本
三、利润分成原则(LSLP原则,Licensor,s Share on Licensee,s Profit)(对供受双方比较公平)
LSLP(%)=(许可方所得费用/引进方利润)100% 技术价格= LSLP(%)(利润分享率)引进方利润
例题:若许可方想得到引进方生产某种产品利润的20%的份额,该产品的销售价为每台5美元,许可方估计每台引进方可获利1.5美元。求:提成率为多少?若LSLP(%)降为15%,则提成率又为多少?
第三节:技术使用费的支付方式
一、总付(Lump-sum Payment)(一)总付的定义
注:一次总付不等于一次付清,也可能是分期支付(“里程碑”式支付方式);而且总付一般也列出分项价格,便于征税和发生纠纷时确定责任范围。
(二)总付方式的适用条件
(三)总付方式对供受双方的利弊分析
(四)国际上对总付方式运用的限制
二、提成费支付(Royalty)
(一)提成费支付的定义和特点
(二)计算提成费的基础、按产品的单位和数量(固定提成)
这种方式对技术供方的风险相对较小 2、按销售价提成(从价提成)
(1)以总销售价为基础
(2)以净销售价为基础 3、按利润计算
技术供方多数不愿采用按利润提成。
(三)提成支付的辅助方式
1、按公平市场价格
2、最低提成费(维护许可方的利益,尤其独占许可下)
3、最高提成费(维护被许可方的利益)
4、滑动提成(或递减提成)(兼顾供受双方的利益)
(四)提成率
(五)提成期限
(六)提成支付对技术供受双方的有利分析
三、入门费加提成费方式(Initial Payment and Royalty)
这种方式实际是技术供方和受方相妥协的产物,兼顾了双方的利益,所以目前比较普遍采用。
四、我国企业出口技术时,对技术使用费支付方式的选择
首选方式为总付方式;其次为入门费与提成费相结合的方式;尽量避免单纯的提成费支付方式
第四节:技术使用费的清算
一、帐目的保持与核查
二、支付工具
三、清算方式
四、支付时间
第十章:技术贸易的磋商和合同履行
第一节:技术进口交易的磋商和合同履行
一、技术进口的前期准备
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编制的投资决策程序,技术进口的前期准备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一)项目的机会研究(Opportunity Study of Project)
机会研究就是鉴别拟引进项目的投资机会是否存在,又称为项目的鉴别(Identification of Project)。在我国这个阶段又叫项目建议书阶段。
引进项目的技术选择原则:、经济性、先进性、适用性
4、可靠性
5、政策性
(二)初步可行性研究(Pre-Feasibility Study)
又称为项目的初步选择阶段,一般允许有±20%的误差,所需费用约占投资总额的0.25%—1.5 %
(三)可行性研究(Feasibility Study)
可行性研究是项目的前期准备中最关键的一个阶段,它的工作质量决定着决策的正误和项目的成败。它又叫项目拟订阶段。
(四)项目的评估与决策(Evaluation and Decision)
二、对外谈判与签订合同、对拟引进技术和可能的技术供方的了解和选择、对外询价,进行技术比较和价格比较、技术谈判和商务谈判、签订合同及合同的生效
三、技术进口合同的履行(大量工作在买方所在地进行)
1、履约的准备
(1)办理进口合同的进口许可和合同登记手续
(2)办理减免税手续、技术资料的验收、翻译和合理转化(reasonable conversion)工作、设计联络、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工作、搞好合同产品的考核验收、支付使用费、索赔、做好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工作
第二节:技术出口交易的磋商和合同履行
一、技术出口交易的程序
(一)技术出口项目的选择、选择技术出口项目的社会标准、选择技术出口项目的技术标准
出口技术的研制程度;法律保护的状况;技术的使用范围;技术的生命周期阶段;后续支援和服务的配套
(二)技术出口项目的申请许可与登记
对限制出口技术审查的范围:贸易审查、技术审查和保密审查。
(三)技术出口的内部准备
1、拟订技术出口方案
2、编写技术说明书
3、办理委托
(四)对外联系选择拟出口的市场和客户
(五)技术谈判和商务谈判
(六)合同签订和生效
二、技术出口合同的履行
(1)做好技术资料的交付工作
高新技术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研究 篇6
【关键词】高新技术 知识产权 法律保护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56-02
现今社会,高新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引领了企业不断发展和壮大,国内为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陆续制定了“863计划”以及“火炬计划”等,并就计划实施了相关产业政策,极大的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良性发展[1]。但是就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其法律保护措施仍然不够完善,存在着很多现实问题,文本针对该技术目前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了法律保护相关策略。
一、高新技术知识产权概述与保护现状
1.高新技术知识产权概念
所谓高新技术,是指一种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的技术,它以现代自然科学理论和先进工艺技术为发展基础,采用最前沿科学技术进行技术研发、技术生产和技术服务。主要包括计算机、航天、信息技术、海洋科学以及生物等科学技术。而高新技术知识产权则是指上述这些前沿技术的知识产权。这些技术的知识产权与传统的知识产权一样,属于权利人自身的创造性劳动所得,具有被法律保护的权利,同时有权对其进行买卖和转让,一旦出现侵权问题,可以寻求司法救助。
2.高新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完善对高新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模式和保护措施,先后完善了专项立法和特别立法,多次修正了相关法律,就《专利法》以及《商标法》等进行了实施策略,并针对该项技术陆续实施了很多相关细则和实施条例。“十一五”之后更是不断完善了知识产权的管理和运用机制,并将其作为了国家发展战略性资源之一,将其社会地位提升至国际竞争力核心要素之一[2]。由此可见,国内对高新技术知识产权的重视。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一些差距,亟待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并加强相关鼓励机制建设等。
二、就高新技术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相关策略研究
1.加强全民的高新技术知识产权意识
为进一步提高全民的高新技术知识产权意识,必须国家层面首先加强宣传力度,使人民明确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具体的措施可以是将其纳入国家法律宣传措施中,并开展国内外大小型的学术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力求提升知识产权的社会地位,提高其影响力。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并重视高新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问题。此外,高新技术企业也应该加强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宣传和教育,普及相关知识,提高企业员工相关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必要情况下可以建立相关的鼓励机制,引导员工保护知识产权。
2.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健全相关保护体系
为提高国内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效能,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相关的制度建设和体系完善。首先,完善《专利法》等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因为该法律对专利的实质要件进行了设定,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新技术专利保护范围,致使很多高新技术难以纳入到专利保护制度范围中,对于这种法规今后应该不断予以完善,制度符合国情的高新技术单行法。在法律完善过程中可以通过法律解释来扩大保护范围。其次,将数字技术纳入《著作权法》等法律的保护范围,同时增大《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力度[3],以此弥补其他法律的保护缺陷。一系列的法律制度建立过程组成了系列的法律保护体系。整体体系的建立可以借鉴国外的相关保护措施经验,融合我国国情,进行制度和体系创新。其中,统一的《商业秘密法》的建立势在必行。
3.建立独立的知识产权管理层和团队
一个项目,一项建设要想顺利进行就必须以优秀的管理和团队作为发展基础,为了提高高新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高新技术企业内部可以设立专门的管理层,并建立独立的优秀团队。目前高新技术侵权行为时有发生,独立的、专业的管理领导层可以引导专业团队进行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可以有针对性的快速解决侵权等事件,这样便于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对企业发展意义重大。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层和团队建设过程中要确保实权的落实,并就企业的实际规模进行合理的团队创建。
三、总结
目前,国内的高新技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尚不够完善,为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发展水平,建立其良性发展环境,就必须积极建立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严格采取合理的、科学化的战略措施进行保护。只有采取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才能确保高新技术企业的良性发展,本文从意识调整、体系建立、团队建设等方面论述了该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措施,力求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的发展环境,促进其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佳,冯晓健. 高新技术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探析[J]. 人民论坛,2013(5):100-101.
[2]杨曦,门高利. 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策略研究[J]. 中国发明与专利,2010(3):89-90.
知识产权与高新技术企业 篇7
世界经济已驶入“知识经济”的快车道, 中国只能走创新型发展之路。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 把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送上了风口浪尖, 刹那间, 昔日骄傲无比的跨国公司濒临倒闭、岌岌可危。然而此时, 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型经济体的航船却扬起了风帆开始远航。现实无义, 时间无情。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正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准确诠释。
21世纪的重要标志就是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世界经济已驶入“知识经济”的快车道。以传统农业、工业为产业支柱, 以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经济发展模式已渐行渐远, 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 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已向我们走来。中国的发展要走哪条路?走资源型发展之路?我国虽然地大物博, 但若将子孙后代的资源吃光掏尽, 这无疑将扼杀中华民族的未来。走加工型发展之路?将中国变成世界工厂, 为他人生产质优价廉的产品, 牺牲祖国的青山绿水, 去换取廉价的回报, 我们将会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罪人。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 向全世界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中国要走创新型发展之路, 建立创新型国家。
技术创新是创新的核心,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 高新技术企业是创新主体的火车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的内涵非常广泛, 包括思想创新、观念创新、文化创新、技术创新等, 而技术创新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源动力。早在1912年, 德国经济学家熊比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就指出: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原因, 不是资本和劳动力, 而是创新, 而创新的关键就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及使用。100年来的沧桑巨变, 不仅证明了熊比特的论断, 也让我们清晰地看到: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还是个人, 其对于知识、对于创新的尊崇和追求往往决定自身的命运。比尔·盖茨取代石油大王、钢铁大王、汽车大王, 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富, 就是很好的证明。
谁是创新的主体?是科研院所, 还是大专院校?我国在创新主体的认定上走了弯路, 耗费了大量的研究开发经费, 研究成果与市场脱节, 推广起来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创新成果的进退维谷极大地挫伤了创新主体的积极性。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了我们, 正应了那句古诗: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什么是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中有准确的解释: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 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 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 在中国境内注册1年以上的居民企业。所以, 要想成为高新技术企业, 要想一直把“高新”的桂冠戴下去, 以下内功是非练不可的。首先, 要持续技术创新;其次, 要不断将创新成果权利化 (即将创新成果迅速转化成专利权、版权、商标权和企业的商业秘密权) , 从而形成企业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最后, 以企业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 开展经营活动。要想完成这3个要件, 不仅要有十年磨一剑的耐心和毅力, 更要有知识产权的战略性思维和放眼世界的眼光, 这样才无愧高新技术企业的称号。作为创新主体的主力军, 高新技术企业任重而道远。
知识产权奏响高新技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主旋律
知识产权与知识产权制度。知识产权是关于知识所有的一种财产权。知识产权制度是保护人类智力劳动成果的一种法律制度, 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世界知识产权前总干事鲍格婿认为:“人类的智慧是一切创造和发明的源泉。这些智慧的成果是人们美好生活的保障, 每个国家的责任是对这些创造和发明进行精神的保护。”知识产权制度赋予了创新者享有法律上的权利, 阻止他人未经权利人许可而使用, 从而成为保护创新者的权益、激励创新意愿和行动的行之有效的一项制度。当今世界, 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 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和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建立知识产权制度、保护知识产权就是要让一切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让一切创造才华充分施展, 让一切创新成果得到尊重。
什么最能彰显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资本优势、人才优势已不能作为评判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标志, 当今社会, 代表企业竞争力的是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只要拥有核心技术的专利权足够多, 就可左右市场, 引领市场, 在市场份额的瓜分中拥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和决定权。
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华为公司) , 不仅举起了中华民族自主创新的大旗, 还为高新技术企业树立了榜样。华为公司2008年国际专利申请数为1 737件, 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国际专利申请公司。截至2008年底, 华为公司已连续6年夺得中国企业专利申请数量第一, 连续3年占据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数量第一, 累计申请国内外专利35 773件。进入21世纪, 华为公司坚持以不少于销售收入10%的费用和43%的员工投入研究开发, 并将其中10%用于前沿技术、核心技术以及基础技术的研究, 近2年的研发投入在10万美元以上, 研发人员达4万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 在沃达丰、爱立信等世界电信巨头业绩纷纷滑坡的情况下, 华为公司逆势上扬, 2008年的合同额高达233亿美元, 同比增长46%。仅用了21年的时间, 华为公司从没有自己产品和技术的小公司, 迅速成长为世界电信巨头, 原因何在?动力又何在?华为人给高新技术企业完美的诠释, 仅仅拥有明亮的厂房和雄厚的资金是远远不够的, 只有掌握自主知识产权,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自己的命运, 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用什么来证明您是高新技术企业。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 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 这就是高新技术企业遵循的运作模式。在发达国家, 高新技术企业的无形资产大大超过有形资产的已屡见不鲜。美国AMGEN生物制药公司的资产评估总值是150亿美元, 它的有形资产为25亿美元, 而剩下的125亿美元是它拥有的人红细胞生成素和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2项专利的价值, 这2项专利基本上垄断了畅销生物药品的全球市场。1982年之前, 在美国具有代表性的500家上市公司的市值中, 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比例为62∶38, 到1982年变成了38∶62, 而到2002年又变成了13∶87。知识产权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的分量在不断地加重, 无形资产的价值彰显着高新技术的分量。
专利战略将高新技术企业推进了没有硝烟的战场
中国的DVD企业掉进了跨国公司早已布好的陷阱。DVD曾是中国出口创汇的高科技产业代表。然而,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一年, 跨过公司早已张网以待, 养肥了再宰的好戏如期拉开了序幕。
随着DVD技术日渐成熟, 中国各VCD企业纷纷转移生产线, 开始推出自己的DVD产品。由于成本优势, 中国国产DVD产品以同类产品15%的价格, 畅销欧盟和美国市场。据2002年数据统计, 中国DVD产量已占世界产量的90%。虽然产量高, 但国内许多DVD企业只是进行简单拼装工作, DVD的核心元器件, 如解码芯片、机芯和光学头等大都依赖进口。
2000年, 由东芝、松下、JVC、三菱电气、日立、时代华纳组成的6C DVD专利联盟, 出台了DVD专利许可激励计划, 开始与中国DVD企业就专利使用费缴纳问题进行正式谈判。2002年4月, 6C联盟与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达成专利许可协议:中国公司每出口1台DVD播放机, 支付6C联盟4美元专利使用费。2003年10月, 在第94届广州交易大会期间, 5家DVD生产企业因为拒绝缴纳专利使用费被驱逐出馆, 从此停止出口业务。同期, 其他专利权人纷至沓来。由索尼、先锋、飞利浦组成的3C联盟, 使中国出口欧盟国家的DVD产品因侵权频频被海关扣押。为此, 2002年10月, 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与3C联盟达成协议, 中国公司每出口1台DVD播放机向3C联盟支付5美元专利使用费。2004年, 同是DVD论坛成员中的汤姆逊公司同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达成意向, 向中国DVD收取每台1.0美元至1.5美元专利使用费。2004年6月, DTS公司也声称, 要强制征收国内DVD企业每台10美元专利使用费。在接二连三的DVD专利收费打击下, 曾经繁荣的国产DVD市场一片萧条。
国外专利企业对我国DVD企业征收专利使用费直接导致我国DVD生产企业硬性成本增加, 利润减少。而当时DVD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价格跌幅已高达70%, 利润率已经低到几个百分点。国内企业面临着不涨价即亏损、涨价即失去竞争优势的两难境地。2004年中期, 国内DVD生产企业已从鼎盛时期的140多家锐减到30多家。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专利战役中, 6C也好3C也罢, 大获全胜。中国DVD企业满盘皆输。
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发展历程。企业知识产权的萌芽期。从改革开放到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之前, 我国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企业开始直面市场竞争, 以商标、专利为代表的知识产权开始起步, 企业知识产权意识觉醒, 一些先进企业在技术研发的同时, 开始学习和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企业知识产权的成长期。从1985年到我国加入WTO前, 我国逐步确立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企业成为了市场主体, 在借鉴和吸收国外知识产权立法的基础上, 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 并成为一些主要知识产权保护公约的成员国。国家司法、行政对知识产权的全方位保护系统逐步加强, 企业知识产权拥有量持续增加, 知识产权管理逐步展开。企业知识产权的提高期。中国加入WTO后竞争日益加剧, 企业面临着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越来越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知识产权战略思维开始被广大企业重视和接受。
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工作面临的形势。国际方面:进入21世纪,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掀起了一场以非官税壁垒为特征的保护浪潮。据国家商务部调查, 我国对外贸易中60%的企业, 约400亿美元的贸易额不同程度地遭遇国外知识产权壁垒;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攻势更加猛烈, 外国公司在我国获得的通信、半导体类授权专利约占我国同类授权专利90%以上, 生物行业约占92%, 医药行业和计算机行业约占70%。国内企业现状: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 我国2/3的大中型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 3/4的企业没有科研活动, 完全依靠照抄或模仿别人的产品。企业普遍重生产轻研发, 重引进轻消化, 重模仿轻创新, 创新层次低, 高端发明少。有关调查问卷显示, 82%的企业没有开展过专利许可贸易, 88.5%的企业没有开展过商标许可贸易, 89%的企业没有开展过著作权贸易。企业缺乏足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不熟悉知识产权相关法律, 不善于运用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成果, 不善于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争取、保持和扩大市场竞争优势, 普遍存在“有制造无创新, 有创新无产权, 有产权无运用, 有运用无保护”的现象。制定企业专利战略, 学会“造雷、布雷、防雷、排雷”已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当务之急。运筹帷幄, 才能决胜千里, 在风起云涌的战场上, 制定企业专利战略, 用专利的手段谋求竞争优势。在WTO的大背景下, 专利战略已成为企业的优先战略, 这已被国内外企业的经验所证明, 也是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申请专利是在造雷, 跑马圈地是在布雷, 利用专利信息是在防雷, 遇到侵权要学会排雷, 高新企业要在这4个环节上下苦功、硬功, 这样才能无愧高新技术企业的称号。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为高新企业重塑中国科技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2008年6月5日, 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确定了5年内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平要大幅提高, 运用知识产权的效果明显增强, 知识产权的状况明显改善, 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要普遍提高, 到2020年, 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知识产权战略, 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颁布实施, 是我国知识产权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 将为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创造前所未有的机遇。古代四大发明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在人类文明进步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 中华民族必将重塑中国科技的辉煌和文化的繁荣, 为人类谱写最灿烂的篇章。
技术类知识产权 篇8
东方正龙此番首次参加Palm展, 即获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授予“参展商获取知识产权优胜奖”专业音响类二等奖, 其所展示的Colink CL-1200多媒体智能会议系统更是荣获了“参展产品技术进步奖”专业音响类一等奖。在参展的同时, 东方正龙也借助Palm展的平台, 向业内各界发出了诚征市场营销合作伙伴共同推广CL-1200系统应用的邀约。
IB记者:首先祝贺贵公司的Co Link CL-1200多媒体智能会议系统获得Palm展的“参展产品技术进步奖”。贵公司首次参展就获此殊荣, 而且是凭借一款会议系统产品获得了专业音响类一等奖;在您看来, 是凭借什么条件才得以取得这样的成绩呢?
郝桓成:我个人认为, CL-1200获得大家的认可最主要的一个原因, 就是它是一套基于以太网的会议系统, 走在了会议系统发展大趋势的前面。在6月6日的专家评审中, CL-1200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被评价为站在一个非常好的发展起点上。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CL-1200有着前景非常好的发展规划, 包括云计算在内的新技术的应用都在我们的发展计划之中。另外, CL-1200的会议终端是一体化的产品, 应用了触摸屏, 这些都是当前会议系统行业的主流理念所在;并且它的视频传输、双流信息交换以及语音延迟的指标也都与会议系统的发展方向相符合。还有就是, CL-1200系统的软件整体在至少半年前就已经取得了软件著作权, 硬件外观的设计也已经取得了实用新型专利, 也对它最终获奖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并且除了参展产品技术进步一等奖之外, 这一点还帮助我们取得了参展商获取知识产权优胜奖专业音响类的二等奖。
IB记者:刚才您提到CL-1200系统的软件部分取得了软件著作权。对于它的开发情况, 能否也请您介绍一下?
虚拟现实技术知识产权现状分析 篇9
关键词:虚拟现实,谷歌眼镜,全息,专利布局
科技的创新已经颠覆了很多传统并深入到了我们生活的层层面面, 而被看作“下一代计算平台”的虚拟现实显示设备使得我们对未来的生活更是充满了期待, 谷歌眼镜的出现让这种期待变成了现实。伴随着各种硬件产品的上市, 各家公司也争先布局了大量的专利巩固市场竞争地位。本文就针对虚拟现实技术相关的硬件、软件专利进行了调研。
1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历史
如图1所示, 在20世纪60年代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 专利数量也仅仅以每年个位数的量级在增长。直到20世纪90年代, 虚拟现实技术逐渐开始崭露头角, 专利数量也得到了较快速的提升。到了21世纪, 专利数量更是呈现了爆炸式增长。因此, 相信在接下来的几年甚至几十年, 投入虚拟现实技术开发的公司和院校等的数量也会继续增加, 而相关专利也仍将保持高速的发展。
2 虚拟现实技术的主要专利权人
任何产品的上市, 尤其是高科技含量的产品, 一定伴随着大量的技术研发和专利的布局。从图2可以看出, 排名靠前的是索尼、佳能、微软、谷歌、三星这五家公司。从排名前十的专利权人来看, 主要是日本公司、美国公司以及韩国公司, 这些专利权人的主要业务涉及显示面板、光学系统以及芯片等领域, 因为这些领域的技术在虚拟现实技术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因此其在各自领域的积累也助力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
除了这些主要专利权人之外, 国内还有很多的初创公司也在涉足虚拟现实领域, 如北京的蚁视科技、深圳的经伟度科技等, 这些公司的专利数量虽然不多或者还未有专利布局, 但是, 随着公司的不断壮大和技术的不断发展, 应该也会布局一些相关专利。
3 虚拟现实技术的主要技术分类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依赖于以下三大技术, 用于向使用者呈现最直观的视觉感受的用户界面和呈现方式、用于获取所需数据并将其输出为使用者的感知的传感器及反馈机制, 以及储存有其中各种数据处理算法的芯片技术。
其中用户界面和呈现主要依赖于显示系统, 而应用于虚拟现实设备的显示技术主要包括全息技术和投影技术两种。目前实现全息技术大规模量产化需要依赖强大的编码技术, 然而由于技术瓶颈目前大规模产品化仍然比较难, 因此大部分公司主要开发的还是投影技术, 并且投影技术现在仍有迅速发展的势头。而全息技术由于技术本身的优势, 业内仍然十分看好其未来的发展, 相信随着全息技术的不断成熟, 其在虚拟现实领域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
当然除了以上三大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由于广泛应用于穿戴设备或移动设备, 对于产品机械结构的优化如提升美观性、实用性和轻便性等性能也是主要厂商关注的一大热点, 相关专利数量也不在少数, 尤其以已有相关产品的公司为主, 如谷歌、微软等, 其中还包括一部分的外观设计专利。
4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领域
广义的虚拟现实技术根据是否与现实场景进行结合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类就是狭义虚拟现实, 利用完全虚拟化的3D或全息的视觉场景, 可以给用户带来科幻电影般身临其境的体验;另外一种就是增强现实技术, 它可以将由计算机软件模拟出来的虚拟场景或画面结合到现实环境中, 实现虚拟和现实的叠加, 让现实世界呈现出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觉效果。
虚拟现实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几类:第一类主要应用于娱乐、教育培训、工业等领域中, 而第二类主要用于车载、航空、军事、医学等领域中, 而相关专利数量最多的前三大应用分别为车载、航空和娱乐。用于工业的虚拟现实技术是发展比较早的, 但因为应用面比较单一, 主要以智能机械手为主, 其总体比例也仅占到10%。医学领域的专利虽然数量总体比例不是很高, 仅占到6%, 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以及健康产业的不断完善, 相信未来几年医学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多。而用于教育培训的虚拟现实技术, 也将会随着教育资源配置的不断优化, 以及远程教学的发展取得进一步的增长。
5 总结
21世纪之前, 智能产品更多的还只是停留在概念阶段, 或者实验室水平, 或者少数发烧友的宠物, 而进入21世纪的这十几年来, 我们已经见证了一个又一个智能技术的推广颠覆了我们的传统, 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虚拟现实技术就是其中一个让我们眼前一亮的技术。而想要在这个科技市场日新月异的今天, 想要在这一市场中站稳一席之地, 专利作为各个公司抢占市场最直接、最有效的竞争武器, 也必将获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瑞克.虚拟现实技术介绍及其专利申请分析[N].中国知识产权报, 2012-8-29 (7版) .
专利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 篇10
1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重要性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我国为了鼓励发明创造, 以法律形式对各种专利技术成果进行保护的有效制度。有力的保障了专利技术成果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促进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科技发展的促进作用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促进科技成果的产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以法律形式保障发明者在一定时期内对专利技术成果拥有排他的独占权以防止他人任意实施, 并通过转让或自己实施生产而取得经济效益, 从而进一步调动知识创新者的积极性。
(2)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能够促进科技成果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仅促进了科技成果的交易, 从而促进了科技资源的有效利用, 还可以有效的降低科技创新主体的研发成本。创新是国家、民族进步的灵魂, 只有不断创新, 才能使国家兴旺发达, 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能够显著提高个人或集体组织学习的积极性, 进而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专利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就是要保证发明创造, 保证新技术新产品在市场上拥有独占权, 取得发展的优势。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还保护了发明创造成果, 查处假冒专利, 打击侵权行为, 不断激励技术创新。搞好知识产权保护, 促进市场繁荣发展。
(3)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科技发展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通过法律手段规范保护专利技术成果, 首先,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可以通过对侵权人的惩罚来保护创造者得权益不受侵犯;其次,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通过授予专利技术成果创造者一定的权利来激发创造者得积极性;再次,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通过设立知识产权交易制度而帮助创造者实现其利益。因此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促进了良性技术创新机制的健康运行, 形成了一种科技技术发展的公平竞争环境。
(4)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科技发展具有引导作用。专利技术成果制度设立了公开程序, 有效的促进专利技术成果在社会公众之间交流与发展, 不仅保护了所有者, 还鼓励创造者公开自己的发明创造, 维护了科学思想的自由流动。
2 我国专利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专利技术成果保护是智力活动经过一定法律程序获得相应的专利权的过程。目前我国专利申请发展不均衡, 专利技术保护不尽人意。
(1) 法律意识淡薄。法律意识淡薄就是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 不懂或者不承认专利技术成果知识产权的商品价值。对于属于自己的技术不懂得谋求专利法的保护, 属于他人的专利不是毫无顾忌的擅自使用就是不肯支付专利技术成果的应有的费用, 导致专利申请量低下、侵权、假冒专利案件频繁出现等问题。有的还可能会造成国际纠纷, 导致严重经济损失。
(2) 未能建立健全的专利技术体系。好的结构体系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高效运行的重要条件。我国已经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确立了知识产权的重要位置。但是一些城市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地市及县区一级都没有专设机构和专管人员, 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 也没有专人管理专利技术知识产权保护事宜, 一些机构企业没有设立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管理制度, 当出现权属问题、侵权问题或者合同纠纷时往往会造成专利技术成果知识产权的流失。有些单位即使有管理制度也不实施, 而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中, 几乎没有对技术创新人员的管理规定。
(3) 不重视对知识产权保护知识, 造成大量专利技术知识产权的流失。目前我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比较差, 首先, 很多企业都没有建立自己的专利成果品牌意识, 不注重商标的保护, 常常会发生一些知名企业的驰名商标被不法商人抢先注册的现象。一些企业的专利技术成果好, 但是不申请商标注册, 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其次, 由于我国专利保护制度实行时间不长造成专利意识较弱。许多企业即使开发研制了适于企业发展的专利技术成果, 但是不主动寻求知识产权保护。
3 完善专利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1) 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专利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保护智力劳动成果的一项重要法律, 成为国家技术创新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专利技术成果的发展, 不经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 还要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 充分发挥政府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能。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协调和领导作用。
(2)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教育。为了加强专利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 首先就要提高从事知识产权保护人员的科技素质, 如果知识产权队伍素质得不到提升, 就很难搞好知识产权工作。因此, 对从业人员进行培养教育, 加强各类学习, 建立持证上岗制度。其次, 要增强各级政府领导的知识产权意识。对各级政府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知识和法规的培训要有计划的进行, 提高政府领导对专利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
(3) 完善专利法, 加强专利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成立执法队伍, 依法查处专利技术成果的各种侵权行为, 依法处理专利纠纷案件, 对侵犯专利的各种违法行为及时有效的进行惩处, 切实保护专利技术成果创造者得合法权益, 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4)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纳入企事业单位技术创新的主要内容, 把专利工作列入科技管理过程的一部分, 建立健全的适应本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制度。列入科技计划的专利技术开发项目, 在立项、研发以及项目开发完成后, 都应该向主管部门提交相应的专利检索报告,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创造科学严密的专利技术开发操作程序。
4 结语
我们应该清楚在任何情况下知识产权保护是鼓励创造、工业化和投资的一种手段。尽管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加速专利技术成果实施难度很大, 影响制约因素很多, 因此不仅要制定专利技术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实施策略, 使知识产权意识不断强化, 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鼓励专利技术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的综合机制, 不断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充分利用现有专利技术, 并不断完善创新机制, 更大的激发企业生机活力。
摘要: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重要性入手, 首先分析了我国现阶段专利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然后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完善专利技术知识产权机制措施。
关键词:专利技术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机制
参考文献
[1]孙斌, 彭纪生.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与创新政策的协同演变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10 (1) :33~35.
[2]李兵, 佟仁城.研究机构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管理评论, 2003 (8) .
[3]韩玉雄, 李怀祖.关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定量分析[J].科学学研究, 2005 (3) .
[4]李若洋, 李军磊.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综述[J].法制与社会, 2009 (7) .
技术类知识产权 篇11
关键词:生物信息技术;知识产权;保护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也是生物的时代。其中生物信息学综合了生物科学、计算机以及高等数学等学科。生物信息技术是指应用数学知识,用计算机来计算和分析从生物学实验中获得的大量数据,并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研究而得出一定的规律和结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信息技术也发展迅速,生物信息学领域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因此生物信息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逐渐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重视。不同的国家针对本国生物信息技术的发明创造建立了不同的法律法规来对其进行保护。但是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立法还不是很完善。下面笔者将会针对国外、国内对生物信息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分析。
一、国外对生物信息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
目前国际上对生物信息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分为基因、蛋白质的序列和结构的专利保护,生物信息数据库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生物信息技术硬件和软件的知识产权的保护三个方面。
从生物学角度我们知道基因控制着蛋白质的合成,而蛋白质的序列和结构决定着生物体的各项功能。由此可见研究基因和蛋白质对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尤其是人类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对两者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是一项重要且必要的任务。但是不同的国家对待此项保护有着不同的看法,各国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总体来看,可以将这些国家分为三类:相对保守型,中间型和积极型。生物技术比较落后的国家属于相对保守型,他们认为从人体中获得的细胞和基因等物质以及人的身体和器官都不能作为专利被保护。生物技术水平一般的国家则为中间型,他们同意授予从人体中获得的细胞和基因等物质专利并对其进行保护,但是不同意将人体及器官作为专利保护起来。而生物技术相对发达的国家则比较积极,他们认为除了克隆人以外的所有生物技术研究成果都应该被保护。
对于生物信息知识产权的保护,当今世界大部分国家主要采用的是版权保护法。有少数国家对本国的生物信息数据库采取部分保护甚至是不保护的措施。生物信息数据库与普通的数据库相比,本质相同但也有其自己的特殊性。如种类多,覆盖范围广,更新速度快,数据复杂多样等等。所以这将使得生物信息数据库的知识产权保护有了一定的难度。随着数据库的逐渐扩大和发展,版权保护法将无法对生物信息数据库起到保护作用。
生物信息技术的软件同其数据库一样也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所以保护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目前,国际上对这方面的保护措施也只是做了初步的探究。在硬件专利保护方面,国际上普遍采用芯片保护专利的办法。
二、我国对生物信息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
我国对基因与蛋白质序列和结构的专利保护的态度属于中间型。从我国的《审查指南》这一文献中可以看出,对于从人体中分离得到的基因,染色体等可视作化学物质被授予专利从而被保护。但是对于自然界中本身存在或没有实用性的物质不予以专利保护。
对于生物信息技术数据库的保护,我国同大多数国家一样,采用版权法来进行保护。但由于生物信息技术数据库的特殊性以及我国生物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版权法对生物信息技术数据库的保护力度还是不够。对于生物信息技术硬件和软件的保护,我们国家和大部分国家一样,通过著作权来保护软件,并有自己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硬件方面也是采用基因芯片的专利保护形式。
三、生物信息技术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在完善对生物信息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过程中,各个国家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能够发现并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就显得尤为关键。
首先,所有的国家采用的是比较常规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将生物信息技术分为三个环节来进行保护,并没有将它们系统地结合起来。此外,如果对政府资助的生物信息资源不予以适当的知识产权保护,有可能在将来运行时于资金的匮乏而导致生物信息资源的流失和研究工作的中断;或者导致生物信息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下降,使生物信息数据库的维持和数据的可靠性产生问题;还会造成资金大量投入而无法得到有效回收。因此,对政府资助的生物信息技术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也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其次,在进行生物实验的过程中往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这就使得部分内容与信息与别的数据库重复。这样,原始数据库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就受到了一定的破坏。如何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将又是一项难题,目前,如何保护原始数据人的权利是现阶段生物信息数据库知识产权保护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再次,公共数据库与私人数据库之间的矛盾也是一项不可避免的难题。目前,多数生物信息一级数据库是有政府资金支持的,因此,可以免费向公众开放,进入到公众领域的发展范畴。部分企业与个人负责的生物信息数据库属于盈利性质,必须要有法律手段的保护,两者的知识产权方面也出现了一定的冲突。有学者提出,生物资源是属于全人类的,因此,生物信息数据库使用不应该收取费用,还有部分学者认为,如果不采用必备的保护措施,将会影响这一产业的发展。为了解决两者的问题,可以采用不同的保护政策,对于免费开放的数据库,采用适度知识产权保护法,对于企业和个人成立的数据库,则采用全面的知识产权保护法。
最后,生物信息技术作为21 世纪生命科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重大前沿领域之一,对其采取必要的知识产权保护从而促进该领域的发展是不言而喻的,但保护的程度应该如何掌握,保护的力度是否合适,需要进行探讨。若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不高,则会造成生物信息技术产业在快速增长后由于不能得到应有的保护而停滞不前;如果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过大,则会导致生物技术的传播受到限制,公共利益受到损害。
四、结语
我们正处在生物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但在生物信息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为了能有效快速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国生物信息技术学家的合作与配合,共同促进各国生物信息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志胜,付君,郭超,马骞. 浅析我国农业机械发展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J].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11(09) .
[2]刘辉,许慧. 知识产权保护与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经济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06) .
[3]王润华. 对我国农业技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思考[J]. 广东农业科学. 2010(07) .
农业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战略研究 篇12
一、农业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
( 一) 农业知识产权的涵义
农业知识产权顾名思义是指人们在农业科技领域就其智力创造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目前农业知识产权的领域主要包括四类: 第一是植物新品种, 包括植物新品种保护与育种方法创新、植物新品种保护与农作物种子管理。第二是农业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研究, 具体表现为农产品及其加工的商品、生产工艺、地理标志与农产品品牌, 地理标志保护。第三是农业著作权, 这既包括有关农业的普通著作权, 还包括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第四是遗传资源、传统知识研究, 农村遗传资源和生物的多样性为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 二) 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是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的必然选择
知识产权保护是科技创新的动力, 科技的发展是农业的生命线。为了提高农业科技创新, 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不断加强对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便是必要的选择。首先, 加强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 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其次, 加强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 有利于调动农业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 鼓励科研人员进行农业科技研究。最后, 加强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 有利于加快新农村的建设步伐, 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二、农业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农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与农业有关的知识产权制度正在不断地完善进步, 《商标法》、《著作权法》、《专利法》、《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相继出台, 极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科技研究和生产发展。但是我国还没有形成适应全球化的新经济环境的以植物新品种、农业技术发明创造专利权、农业新品种商标权以及农业商业秘密保护等为重点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当前我国农业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在推动农业技术创新中仍存在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1)
( 一) 农业科研工作者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意识不足
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的农业方面的相关科研人员和农业生产者对农业知识产权这一块了解的相对较少, 对这方面的保护意思也是十分的欠缺。甚至很多人认为农业的研究成果免费提供给社会大众是合情合理的。因为这些方面的原因我国忽视了对农业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并且导致了我国很多农业方面的技术研究成果被外国盗取, 这样大大打击了农业科研人员的研究积极性使得他们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同时, 我国在农业知识产权相关方面也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进行有效的保护, 这就导致了农业知识产权的模糊地段。我国现行法律中, 农业科研人员通过合法创造的知识产权技术所带来的物质利益也得不到有效保护, 同时科研投入的成本相对较高而获得的物质利益却相对较低。 (2)
( 二) 农业知识产权管理薄弱, 创新激励机制不健全
第一, 我国对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的管理意识相对薄弱, 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目前我国没有设立专门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部门,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的部门虽然较多, 但是各个部门的交叉与冲突没有得到很好地协调。第二, 对农业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成果奖励机制不够, 科技工作者的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知识产权的积极性不高。在非市场化成果鉴定的环境下, 对农业科技成果的验收鉴定以学术论文为主要标准, 形成了一种重论文轻专利发明的机制。正是受到这种机制的驱动, 大量的农业科研与实际的农业生产并没有联系起来, 就更难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成为知识产权成果。
( 三) 农业技术创新及其成果知识产权化的协同机制不健全
“协同创新”是指围绕创新目标, 多主体、多元素共同协作、相互补充、配合协作的创新行为。习近平强调在带领中国经济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必须依托创新行为, 无论是制度创新、文化创新, 还是科技创新, 都必须全面贯彻“协同创新”这个理念。“三农”问题是贯串中国现代化过程的基本问题, 所以在农业领域要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协同创新”是一种致力于相互取长补短的智慧行为。一方面要鼓励科技工作者努力进行科技研究, 进行专利发明, 另一方面更要强调对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
三、农业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农业技术创新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 一) 增强人们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意识
当前, 公众对农业知识产权的认识是相当浅薄的, 甚至很多的人对植物新品种的保护和遗传资源的保护是完全不了解的。因此, 加强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的前提条件, 就是要提高人们对农业知识产权的认识以及保护意识。首先, 相关的涉农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以及科研单位应该带头组织学习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尤其是与农业有关的农业知识产权知识。其次, 应利用大众传媒宣传相关农业知识产权知识, 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到保护农业知识产权的重要战略意义。最后, 要真正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农业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的保护过程中来, 一方面鼓励人们进行科技创新, 另一方面学会知识产权保护的途径与方法。
( 二) 完善奖惩机制, 调动广大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
目前我国在农业知识产权方面并没有相关配套的奖惩机制因此农业科研人员在创新和保护人的工作热情较低。笔者认为, 我们应该变化目前对于相关科研人员的考核和晋升机制。建立起以科研能力和创新成果等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标准。同时要不断探索有利于创新人才发挥作用的多种方式, 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激励机制。也只有这样才能给予保护知识产权更好的保护, 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 从而给予广大的农业科研人员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 增加其对科研工作的热情。
( 三) 建立健全农业技术协同创新条件下的成果共享与转移机制
农业技术政府和科研人员想结合进行协同创新应该是他的最高形式。具体指的是参与主体是政府, 相关农业企业和相关科研院校研究机构, 在政府的指导之下, 在相关企业, 金融机构等资金主体支持之下, 进行相关农业知识产权的协同开发。对农业技术创新的理解应该包括两个层面的, 前提层面当然是要重视技术创造, 与之更重要的便是关注技术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我们不仅要努力创造, 更要尽力保护与运用。笔者认为, 我们应当在协同创新的背景下, 进一步利用整合创新资源, 建立知识产权战略联盟, 发展全面合作, 科技资源共享。通过这样的深度合作, 妥善处理创新成果的享有与创新技术的内外部转移问题, 形成科学、合理的创新成果共享与创新技术的内外部转移机制。
四、结语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为了强化农业基础地位, 我们必须更加重视提高农业竞争力。因此, 笔者愿望能够通过加强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 让知识产权成为农业技术创新的助推器, 更好的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发展, 从而带动新农村的建设, 保障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加快法治“三农”建设步伐, 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参考文献
[1]徐丽平.浅析我国农业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J].现代经济信息, 2013 (12) .
[2]李蒙娜.中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乡学院学报, 2015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