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是毒药(精选3篇)
公允价值是毒药 篇1
一、公允价值产生的理论基础
(一) 决策有用观理论的出现
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要最终服务于会计目标。美国会计界在20世纪70、80年代形成了两个代表性的会计目标流派, 受托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受托责任学派强调受托人的经管责任, 重点放在受托人与委托人的关系上, 受托责任观的理论基础是委托代理理论, 它要求会计真实、客观地反映经营者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因此历史成本是最好的选择。历史成本原则是财务会计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属性, 投资者、债权人和企业答理当局都是根据历史成本编制的财务信息来做决策的。近年来随着会计环境的转变, 历史成本原则开始受到人们的批评。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编制的会计报表既无法反映资源受托者的真实经营业绩, 也不能提供对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于是会计理论和实务中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也不纯粹了。“成本与市价孰低”规则在有价证券和存货计价上打开了缺口。随后重置成本、现行市价、现值等计量方法在金融工具、长期资产、长期负债、长期投资等项目中开始应用, 并逐步向其他资产和负债项目推广, 不同计量方法并用的多元模式已经成为事实。
(二) 决策有用观理论的界定
决策有用观出现较晚, 它是在资本市场得到长足发展, 并成为企业的主要筹资场所之后才在会计理论界被人们认同的, 该观点认为:会计应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 强调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是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美国FASB在第1辑概念公告中, 将财务报告的目标主要确定为三个方面:首先, 财务报告应该提供对现在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作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和类似决策有用的信息。这类信息对于那些了解经营和经济活动人来讲, 应当是可以理解的。其次, 财务报告应该提供有助于现在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评估来自股利或利息、出售或赎卖证券所得、到期证券或借款的清偿的实得收入的金额、时间分布和不确定性的信息。最后, 财务报告应提供关于企业的经济资源、对这些资源的要求权 (企业把资源转移给其他主体的责任和业主权益) 、以及使资源和对这些资源的要求权发生变动的交易、事项和情况影响的信息。概括地讲, 财务报告的目标就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 而FASB的概念公告对决策有用信息分别从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分布及不确定性的信息和企业经济资源的信息等角度来界定。在资本市场成为企业的主要筹资场所以后, 决策有用观得到更多的认同,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被普遍接受,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与此同时, 历史成本计量由于只关注过去而不重视未来, 导致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 要求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呼声则日渐高涨。因此会计目标开始更多地倾向于决策有用观。综上所述, 受托责任观的产生源于两权分离, 受托者和委托者责权明确, 其关系通过直接沟通来维系, 借助契约进行严格界定。投资者和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所有权或收益的要求权是具体的、明确的, 会计上也是可操作的。但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 企业股权的分散化程度越来越高, 委托和受托的关系逐渐被淡化。尽答形式上委托者 (股东) 可以通过董事会对企业经理层实施控制, 但实质上大多数股东仅以证券市场为媒介与企业间接沟通。大量分散的股东一般不再关注自己持有股份所代表的资产份额, 而更重视其股份能够带来的收益或利得。在会计方面, 股东更想了解企业当前经营状况和未来经济前景的信息。而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财务信息在表达企业当前经营状况方面欠佳, 在反映经济前景方面也无能为力, 客观上要求会计必须改革其计量体系, 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所以, 资本市场的发展、股权分散程度的提高是推动会计调整目标, 进而改革其计量体系的最根本因素。可以推断, 资木市场越发达, 社会对财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要求越高, 公允价值也将越受重视。
二、公允价值的界定及其应用
(一) 公允价值的定义
对公允价值的定义, 从最初的FASB第67号公告 (Par28) 、87号公告 (Par264) 到第7号概念公告 (术语段) 所下的定义看基本是一致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 公允价值是双方在当前的交易 (而不是被迫清算或销售) 中, 自愿购买 (或承担) 或出售 (或清偿) 一项资产 (或负债) 的金额。英国会计准则对金融工具公允价值所下的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 亦即在非强制性或非清算性销售中, 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交易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的金额。这些定义虽然表述上略有差异, 但本质一致:双方在自愿、公平的条件下进行交易;价格是双方达成的, 任何一方有异议都不会形成公允价值;存在交易前提, 这里的交易可以是现在的, 也可以是尚未实现的预期交易。我国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定义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平交易中, 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企业, 不打算或不需要进行清算、重大缩减经营规模, 或在不利条件下仍进行交易。因此公允价值不是企业在强制性交易、非自愿清算或亏本销售中收到或支付的金额。公允价值属性反映现值, 强调了客观性、公允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原则, 为了保证公允价值的正确运用及操作性。通过上述比较可看出, FASB和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基本相同, 即公允价值体现了交易的公平性, 是交易的双方在自愿而不是被迫的前提下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从各国对公允价值所下定义可以概括出其基本特征是:公允价值的本质都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 是市场而不是其他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交易双方平等、自愿、熟悉情况是构成公允价值的要素;公允价值立足于当前交易, 过去的交易价格在发生时虽然也符合上述要素, 但只能称之为历史成本。
(二) 公允价值的本质
从国际和我国对公允价值的众多定义中不难看出, 公允价值概念中的核心词“公平交易”, 公允价值最大的特征就是来自于公平交易的市场, 是参与市场交易的理智双方充分考虑了市场的信息后所达成的共识。这种达成共识或一致的市场交易价格即为公允价值。因此, 公允价值实际上是与公平市场的交易价格相一致的, 其本质就是市场对计量客体价值的确定。关于会计计量的目的理论界有两种观点, 一是经管责任观;二是决策有用观。前者关心会计计量的可靠性, 是面向过去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目的在于事后反映;而后者则关心会计计量的相关性, 是面向未来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目的在于决策。但用公允价值计量, 最为致命的缺点在于公允价值确定的主观性, 其可靠性将会受到怀疑, 这也是我国对相关准则进行修订的主要原因。
(三) 公允价值运用
公允价值得以推行一是公允价值能够真实反映资产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或企业在清偿债务时需要转移的价值。实证研究己经表明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相比更具相关性。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已在一定范围内使用这种计量属性, 因而具有实践基础。二是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公允价值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的会计准则采用, 国际会计准则也将其作为重要的计量属性运用在各项准则中。针对特殊交易或事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具体体现。三是推广公允价值计量符合会计的配比原则要求。目前一般认为配比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收入与成本、费用要保持时间上的配比, 即某一时间的收入必须与某一时间的成本、费用相对应;另一方面则要求进行配比的收入与成本费用之间应具有经济内容和性质上的必然因果联系, 即不同收入的取得是因为发生了与之相适应的不同成本和费用, 而不同成本和费用的发生是为了获得不同的收入。除了有前述两方面的含义以外, 还应有在计量方面进行配比的含义。目前, 收入和成本、费用在计量的单位方面是配比的, 都是采用货币计量单位。但是在计量的属性方面却不配比, 收入是按现行市价计量, 成本、费用却是按历史成本计价。从以上可看出, 为了使得会计核算符合配比原则就有必要在会计核算中推行公允价值计量。由此类推同样可得出, 推行公允市价计量也是符合会计的相关性、稳健性和一致性等会计原则要求的。
三、公允价值与相关计量属性的关系
(一) 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关系
历史成本是指取得一项资产时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值。历史成本实际上也是一种交换价格, 只不过在时间上, 历史成本代表资产或负债在获取事项发生时所达成的价格, 是基于过去的交易。由于历史成本是过去市场上的交易价格, 已排除了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笔者认为这个成本是公允的、合理的。假定市场不发生大幅度变动, 那么历史成本与市场价值并不会产生严重的背离, 从而保障了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与有用性。历史成本属于过去时态, 只能用于初始计量并供以后各期进行摊销和分配, 不存在后续计量问题。而公允价值强调必须动态及时地反映企业的价值变化, 即使交易或事项尚未发生, 只要有证据表明某项资产或负债项目的市场价值或预期价值发生了变化, 财务会计就必须在表内进行反映, 同时还需要在表外进行披露。公允价值并未强调时态, 既可用于初始计量, 也可用于后续时期的重新计量;历史成本是以实际发生的交易为前提并从企业投入价值角度所进行的计量, 而公允价值既可以基于实际交易也可以是假定的, 并不要求站在企业角度来区分投入或产出, 而是站在市场的角度采用公平成交价来计量。从表面上看, 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存在很多差异, 历史成本应用于交易或事项发生时某一项目的初始确认, 只要该资产在后续期间继续为企业所持有, 不予处置, 那么尽管资产的市场价格以后发生变动, 在以后的年度, 可不必进行后续确认的计量, 即不必重新估价。而公允价值要及时反映企业价值变化。但从深层次看, 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还是有很大的关联性。正如FASB在SFAC7中指出:若无反证, 历史成本也可以是公允价值。因为历史成本是过去交易或事项的市场价格, 公允价值在确认时, 首先也考虑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 因此, 历史成本代表了某项资产或负债在初始确认时的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相比, 有如下特征:一是形成公允价值的交易和交易双方可以是假设的。形成公允价值的交易及交易双方, 并不一定是特定的或现实的交易及交易双方, 而可以是假定的或虚拟的交易及交易双方。这样, 公允价值就可以被看作是“最可能的”交易价格。而在历史成本会计中, 对于资产或负债的确认与计量是在交易真实发生时进行的。也就是说, 在历史成本会计中, 形成历史成本的交易的双方是特定的, 真实的。二是相关性优于历史成本。公允价值反映的是在特定时点和特定的经济状态下, 市场对资产或负债的定价。公允价值的变化, 也反映市场对资产或负债的价值所认可的变化。公允价值可以说是会计环境变化的产物。也就是说, 公允价值是反映现行经济情况对资产或负债的影响在市场上的评价的, 它是随着经济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而历史成本反映的是在资产获得时或负债形成时市场对其价值的评价, 市场对其定价所发生的变化只有在资产转让清算或负债偿还时才被反映出来, 即被确认为利得或损失。三是公允价值比历史成本计量提供了更好的基础, 它不仅反映了管理层取得或销售资产和发生或清偿负债的决策, 而且反映了其继续持有资产和承担负债的决策的影响。历史成本计量忽略持有资产或承担负债决策的影响, 因为它只是当售出资产或解除负债时, 才反映公允价值变化的影响, 而不是在持有资产或承担负债的期间反映。总之, 与历史成本相比, 公允价值具有信息及时、充分、因面向市场而客观可比、全面反映管理层决策水平等特性。
(二) 公允价值与现行成本的关系
现行成本也称重置成本、现时投人成本。现行成本属于公允价值的范畴, 因为现行成本是市场确定或可观察的市场金额。现行成本强调站在企业主体角度的投入价值, 公允价值强调站在独立于企业主体的市场角度的市场价值。一项资产在初始确认之后, 只有现行成本才能表示在现时取得相同资产所需要的交换价格, 如果存在可以买进或卖出类似的有效市场, 这种重置交换价格就能反映出资产的现行成本, 此时的现行成本也符合公允价值确认标准, 在这方面, 公允价值和现行成本达到统一。对于产成品等企业自制资产而言, 其现行成本一般要低于公允价值, 因为公允价值还包括了卖方的利润。
(三) 公允价值与现行市价的关系
现行市价也称脱手价值, 是指资产在正常清理条件下的变现价值或现时现金等值。如果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是现行市价, 那么全部的资产、负债都应按变现价值重新估算其价值。现行市价不强调市价的“公允性”, 即对交易的市场是否公开、活跃无特定要求, 公允价值则强调市价的“公允性”;现行市价完全依赖于可观察的市场价格, 而当不能得到可观察的市场价格时, 公允价值还可基于可得到的最佳信息进行估计确定。公允价值强调实体是持续经营的, 自愿的当事人都是市场参与者, 自愿并且有能力完成交易。由此, 公允价值是现在的市场交易价格, 现行市价就是公允价值的具体体现。
(四) 公允价值与可实现净值的关系
可实现净值又称预期脱手价值, 是指在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情况下, 对某项资产在正常交易过程中可能带来的未来现金流人或流出的价值。对于还要进一步加工的资产而言, 可实现净值要求以产品预期完工后出售所得的现金流入扣除加工成本及销售费用后的净额来计量, 公允价值则直接指该原材料本身的公允价值;可实现净值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现行市价和可变现净值均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 可变现净值和现行市价这两个计量属性是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相同的是他们都反映资产的变现, 不同的是, 可变现净值属性属于预期的未来销售或其他未来事项, 而现行市价是在当期正常清算情况下的处置变现价值。一些短期的应收应付项目在时间不长、物价稳定的情况下也可以认为是近似公允的。
(五) 公允价值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关系
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是指以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或产生的未来现金净流入为依据, 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 采用适当的贴现率进行计算的资产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价值的公允性取决于预期的现金流量、时期和贴现率等因素。任何一个现金流量和贴现率相结合都可得到一个现值, 但不是每个现值都代表公允价值, 只有现金流量、时期和贴现率这些因素被普遍认同而非个别或特殊个体认同时才可以作为公允价值。现在计价技术的发展, 如金融理论经典之一的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 使我们有理由相信计量技术的发展可以应对未来现金流量在金额和时间上的不确定问题, 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更公允、可靠。严格地讲, 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不是一项独立的计量属性。因为它本身包含了两种不同的表现属性:即根据管理当局的特定用途来估计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和从市场参与者对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期的角度所估计的现值。SFAC7指出, 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只是一种资产或负债的摊销方法, 是在某项资产或负债已经按历史成本、现行成本或现行市价确认并计量之后, 用于摊销这些成本和价值。可见, 按照SFAC7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本身不能称为计量属性, 它仅仅是确定公允价值计量金额的一种手段。
四、结论
会计计量要素的“二要素论”认为:会计计量包括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会计计量模式的构成必须在计量单位上是明确的, 在计量属性上是明晰的或相互独立的, 两者中任何一个不明晰都不能视为真正意义上的会计计量模式。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虽然在计量单位上明确, 但在计量属性上却很难做到明晰。公允价值并不特指某一种计量属性, 只是一种观念的代表。不同的资产在不同的情况下, 其公允价值可以表现为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也就是说, 公允价值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一种潜在的价值, 它需要通过某一具体的计量属性得以体现。一般而言, 市价是最符合公允价值定义的, 并且与需要运用未来现金流量估计的计量方法相比, 可观察到的市场定价更可靠, 更容易确定。从这个角度而言, 历史成本、现行市价和现行成本在不同的状况下, 都是符合公允价值的定义的。所以与前五种计量属性相比较, 公允价值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计量属性, 而仅仅是其他计量属性在市场交易条件下的一种再现和重复。因此, 公允价值本身并非特指某一具体的计量属性, 而是一个检验标准, 体现的是一种计量观念。
摘要:随着我国会计与国际趋同步伐的加快, 公允价值逐步成为关注焦点。2006年新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一种计量属性。本文从公允价值的产生背景出发, 探讨了公允价值的含义、本质, 重点分析了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 认为公允价值是一个检验尺度, 体现一种计量观念。
关键词:公允价值,决策有用观,计量属性,检验尺度
参考文献
[1]卢浩:《刍议公允价值》,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2]高伟:《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导报》2004年第1期。
[3]黄桂杰:《公允价值的困境解析及其对策》,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公允价值是毒药 篇2
其实,女人的温柔,也是女人用来杀人于无形的最好武器,不仅在事业 中,也在最让女性苦恼的两性关系中。
身为一个女人,你尽可以潇洒、干练,像女强人一样地去工作和生活,但有一点不能少,你必须温柔。女人的温柔是天性,也是女人征服世界的天然武器。
女人用了温柔,那么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可以传情达意。有实验发现,一个女人向外界传达完整的信息时,语言只占7%,声调占38%,另外的55%需要由体态语言来传达。当女人想要表达思想,或传递情感认知时,女人是不同于男人的,男人可以只用语言或简单干脆的手势,女人往往需要用能表达自己情绪的小动作来让对方得到感知,而这些小动作的外部表征,常常就是温柔,
管理资料
其实,当女人温柔到了极处,就是一种力量。温柔不是娇嗲,温柔有真假之分。娇嗲是一种故作姿态,而真正的温柔是一种发自女性内心的魅力,它不是声色,不是语言,是女人的力量和气场。
说起来,温柔里面包含着有关于爱的深刻的东西,它来自生命的骨髓。温柔的血液,是女人发自内心的善意,它是女人对于世界,对于男人,对于子女,对于世情,所照见的美好的东西。所以,常常有男人在择偶时说:可以不漂亮,可以不贤惠,但一定要温柔。温柔,是中国的千年古训中根植的女性理念,而这种理念,一次次证明了女性恒久的魅力。
和一个温柔的女人在一起,这女人浑身散发出的温柔气息就像浸入体内的“毒素”,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深入下去。做一个温柔的女人吧,让更多人一步步逼近你的温柔“陷阱”,却心甘情愿被你征服。
文/芯 蕊
溺爱是男孩成长的毒药 篇3
爱孩子,那是做父母的天性。但是,万不可溺爱,溺爱只会害了孩子。千万不要让溺爱成为男孩成长的毒药。
教育男孩,最怕溺爱。一个在溺爱中长大的男孩,别指望他会有出息。爱孩子,只能放在心里,表现出来的时候,该狠还是要狠一点。要舍得让孩子吃一点苦头,也不要对孩子的要求全部给予满足。一味的溺爱,以孩子为中心,是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对他们的成长不利。因为“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有这样一件不幸的事:年迈的父亲用榔头猛击熟睡中的儿子的头部,导致儿子昏迷数日。儿子躺在医院,父亲精神恍惚,剩下一个老母亲,守着一个破碎的家庭伤心操劳,而这不幸的发生与父母对儿子的溺爱有着直接的关系。
这对夫妇中年得子,对儿子是百般疼爱,从来都是什么都依着儿子,他要什么就给什么。儿子是个较内向的男孩,平时不爱和人交往,学习成绩也平平,但这并不影响做父母对他的爱。
高中毕业了,儿子没考上大学,父母将他送到一所大学去读了两年书,从来没有离开过身边的儿子是他们时刻的牵挂,夫妻俩每个星期都要到儿子的学校去看他,生怕他有什么不适应。
大学毕业了,做父母的并不鼓励儿子主动去找工作,他们对儿子说:你是大学毕业生,可以找份好点的工作。意思就是不能让儿子累着了、苦着了。于是,儿子也就心安理得的在家过了两年,但是什么工作也没找到,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啊!不得已,做父亲的给儿子找了份很普通的工作,儿子去上了不到一个月的班就回来了,说是不适应,而这一回来,就在家待了4年,4年中不出家门一步。
儿子刚回家那阵,父母怕他在家寂寞,给他买了电脑,从此,儿子就生活在了那个虚拟的世界里,再也不出来了。每天,从入夜开始,儿子就开始在网上泡着,第二天早上才开始睡觉。他在网上做些什么,做父母的一点也不知道,因为儿子的房间从来不要他们夫妇进去。平时两代人之间基本上不交流,儿子也从不跟父母一起上街,他需要什么,也不跟父母说,只是写在一张小纸条上,让父母给他带回来。有一次,儿子要父亲给他带东西,父亲忘了,儿子于是大发脾气,把家里的电视机都砸坏了。
对儿子的这些行为,做父母的十分担心,但是却没有反对,只是一味由着他,但是想起老两口年纪一把了,这么下去,儿子的以后怎么办呢!父亲为此渐渐变得不爱说话了,心中的压抑堆积起来,得了忧郁症。父亲住院了,儿子也不出门,更不去医院看望,而母亲不得不在照顾了丈夫之后又回家给儿子做饭。
也许是因为对儿子失望,也许是一时的想不开,父亲在出院回家那天早上就发生了开头的那一幕惨剧。
上例中惨剧的发生,都是父母溺爱的结果。这样的男孩,如此自闭、冷漠、寡情、无能,几乎等于一个废人,更谈不上什么男子汉了。这是孩子的悲剧,更是父母的悲哀。
一般来说,在家庭中,家长溺爱孩子,最典型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特殊待遇。由于重男轻女的思想以及独生子等原因,男孩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2)轻易满足。有的父母对儿子的要求无原则地满足,儿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甚至不顾给自己造成沉重的负担,满足儿子过分的需求。这种男孩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而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3)剥夺独立。作为男孩,应该具有强烈的独立精神。可是有的父母为了绝对安全,不让儿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让儿子变成了“小尾巴”,父母或老人时刻不离开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男孩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4)大惊小怪。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顽皮淘气是男孩的天性,他们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可是,有的父母却忽略了这些,儿子稍微有点闪失,就惊慌失措,大呼小叫。从此,孩子就打下了懦弱的烙印。
(5)当面袒护。有时爸爸管教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儿子还小呢。”有的父母管教孩子,奶奶爷爷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男孩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是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和睦。
以上的五种溺爱方式不是每个家庭全部都有的,但是一般家庭会占有几种,或各种都有轻度表现,这是值得警惕的。我们要以科学的爱来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