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胸外伤的急救护理

2024-10-23

重症胸外伤的急救护理(共5篇)

重症胸外伤的急救护理 篇1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交通事业也获得较大的发展, 但随之而来交通事故发生率也呈逐年增加, 交通事故极易导致严重的胸腹部外伤。近年来重症胸腹部外伤病例增加较明显, 已成为心胸外科和普外科最常见的创伤性疾病之一, 由于发病急剧, 病情重, 且部位特殊, 发生后极易引起患者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功能障碍而致死[1];另外伤情复杂多变, 常并发其他组织脏器的损伤, 因此需及时抢救以防止患者因脏器功能衰竭而死, 抢救过程中, 及时准确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对提高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心胸外科和普外科收治的重症胸腹部外伤患者107例, 其中男67例, 女40例, 年龄19~67岁, 平均 (27.3±3.2) 岁;交通伤57例, 打架斗殴伤16例, 高空坠落伤21例, 刀刺伤7例, 其他6例;严重肺挫伤18例、心脏破裂3例、严重肝外伤15例、脾破裂7例、肋骨骨折39例、膈破裂25例;重度休克46例, 中度休克36例, 轻度休克25例。

1.2 急救及护理方法

1.2.1 院前急救

救护车抵达急救现场后, 密切配合医生迅速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 如血压、呼吸、脉搏、血象等, 监测其生命体征变化, 观察伤口部位、出血量及患者意识情况, 并迅速评估患者的伤情。对患者生命直接威胁的症状及时对症处理, 如患者口鼻因呕吐物和分泌物堵塞及时排痰、吸痰, 解除气道的压迫, 解开患者的衣扣, 利于保持气道通畅;对无力咳嗽者, 用鼻导管或支气管镜吸痰, 若患者有发绀、心跳加快等症状, 则停止吸痰, 增加供氧流量, 观察患者症状缓解后改用吸痰管吸痰。肋骨骨折致胸壁塌陷者, 若伴呼吸频率>25次/min、严重创伤性湿肺等严重影响呼吸时, 则配合医生行气管切开术, 以呼吸机辅助呼吸, 调节好呼吸机相关参数;严重肺挫伤患者采用仰卧位, 避免侧卧位, 氧流量保持3~4 m L/min以确保供氧充分;胸部开放性伤口者用胸部开放性伤口以防伤口感染, 同时使开放性气胸转为闭合性气胸, 若由于胸腔内气体过多致肺萎缩>30%出现伤侧呼吸音减弱、呼吸困难, 则配合医生行胸腔穿刺排出其他缓解胸腔压力, 对较严重者给予胸腔闭式引流;对胸膜腔内出血量>500 m L者则行胸腔闭式引流, 排出积血;伴有腹腔内脏脱出的开放性腹部损伤患者, 用大块无菌敷料遮盖脱出脏器, 并用腹带包扎, 暂时不送回腹腔。

1.2.2 安全转运及途中监护

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留置针, 观察有无针头脱落、药液渗漏等情况, 一旦出现立即拔出针头, 进行局部处理, 以减少患者的痛苦。保持气管插管、鼻导管、尿管等管道的固定通畅, 检查有无扭曲、反折等不良情况。注意清除气道分泌物, 取最佳体位, 以保持气道通畅, 同时给予持续氧疗。救护车内陪护患者,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每隔3~5 min观察一次患者的瞳孔、意识、面色、肢体活动等, 以确保转运安全, 同时做好转运记录。

1.2.3 院内救治及护理

患者安全抵达医院后, 及时搬运至急诊室, 并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 根据病情确定护理的重点。保持气道通畅, 取仰卧位, 抬高下肢15~30°以利于静脉血回流和呼吸;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以补充血容量防止休克和补充加温的平衡液以维持患者体液电解质平衡;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防止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的发生。每隔5~10 min观察一次伤口出血情况及腹部体征, 观察胸部有无压痛, 有无气体进出的响声及移动性浊音;观察胸腔闭式引流是否通畅防止敷料浸湿致感染的发生, 每日更换引流瓶1~2次, 观察负压波动情况, 若发现引流瓶内有大量泡沫, 则向引流瓶内滴入无水乙醇, 以消除泡沫确保引流通畅。定时检查各连接通道有无漏气, 检查呼吸机是否运行正常, 患者呼吸是否与机械通气协调,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呼吸参数;及时做好采血、药物试验等准备, 以利于手术顺利实施。在救治过程中, 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 减轻患者紧张, 恐惧的心理, 嘱咐患者家属多关心、照顾患者, 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术前、术后加强口腔、皮肤、褥疮护理, 防止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2 结果

本组重症胸腹部外伤患者107例, 抢救成功100例, 死亡7例, 抢救成功率为93.5%。7例死亡患者因转运过程中即存在心、肺、肝等脏器功能衰竭, 入院后抢救无效死亡。采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患者或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问卷有患者或家属自行填写。107例患者中, 对护理非常满意97例, 占90.7%, 一般满意10例, 占9.3%, 不满意0例。满意度为100%。

3 讨论

重症胸腹外伤一般是因锐器或较大暴力所致的开放性或闭合性胸腹部创伤, 伤情往往严重, 若得不到及时救治, 极易致死[3]。故及时进行准确的诊治, 并配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是成功救治重症胸腹外伤患者的主要手段。创伤致死有3个高峰时间点, 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在伤后1 h内的院前院内进行有效的救治工作[4]。护理人员提高对重症胸腹外伤症状、体征的认识, 掌握正确的急救护理措施, 养成正确的临床思维, 提高自身对伤情的敏锐观察力和预见能力, 同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有效地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对提高重症胸腹外伤的抢救成功率有着积极的作用。

3.1 抗休克

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变化, 如出现面色苍白、烦躁不安、脉搏加速、口渴、尿量减少、四肢湿冷等症状及体征, 均提示休克的可能。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积极配合抢救工作。抢救措施包括: (1) 迅速建立两个以上有效的静脉通道, 以补充血容量, 同时做好输血准备。 (2) 大出血的患者往往出现低血压的现象, 因此遵医嘱及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 确保心脑血管血液供给。 (3) 纠正酸碱平衡紊乱, 监测呼吸频率变化, 出现酸中毒及时给予碱性药物以纠正。 (4) 应用强心药物增强心功能, 提高心输出量, 以改善微循环灌注。

3.2 确保有效的呼吸功能

密切监测呼吸频率改变情况, 若出现呼吸加快、呼吸困难, 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血氧饱和度 (Sa O2) <90%, 易致通气不足、缺氧和CO2蓄积, 甚至导致呼吸、循环衰竭[5]。应及时进行高压氧治疗, 面罩吸氧, 氧流量为4~6 L/min, 并报告医生, 配合医生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观察引流液的形状、颜色、量及出气量以了解胸内损伤情况。出气量大表明存在大气道损伤;连续3 h引流量>100 m L/h, 说明胸内存在大出血, 应及时进行开胸手术, 以抢救患者生命。

3.3 确保有效的循环功能

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若出现腹痛、压痛及反跳痛、腹肌紧张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的症体征, 往往预示存在腹内脏器损伤, 及时报告医生, 配合医生做好腹穿观察有无新鲜血液流出, 若有则配合医生进行开腹手术止血, 以防大出血, 同时保持静脉输液通畅, 确保有效的循环血量。

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胸腹部外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 收集重症胸腹部外伤患者107例, 阐述院前急救、转运及院内的护理措施, 观察抢救成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本组107例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3.5%, 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100%。结论 对重症胸腹部外伤患者及时采用有效的针对性护理, 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对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重症胸腹部外伤,肺损伤,急救

参考文献

[1]薛冬兰.外科严重创伤1 08例急救护理.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 (21) :61-62.

[2]刘静, 张宇.严重创伤的院前急救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29)

[3]刘春娟, 孙继玲, 张晓丽.胸腹多脏器联合外伤的抢救及护理配合.中国临床医学, 2012, 5 (4) :108-109.

[4]曹军英.外伤性肝脾破裂54例的急救与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20 (10) :89-90.

[5]尹庄荣.创伤护理最新进展叨.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1995, 14 (6) :243-246.

重症胸外伤的急救护理 篇2

1 临床资料

近年来,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胸外科成功抢救了100余例严重胸外伤患者。其中, 男性64例, 女性36例, 最大年龄64岁, 最小年龄6岁, 平均住院日21d。致伤原因车祸84例、刀刺伤15例、枪弹伤1例。所有伤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休克、多发性肋骨骨折并肺组织裂伤、血气胸。其中1例右总支气管断裂并血气胸, 1例心包、心肌损伤, 1例左侧纵隔损伤、脾包膜下出血, 1例膈肌裂伤, 还有1例胸、腹联合伤 (肺、肝裂伤) 。本组患者经早期及时、有效地急救处理, 身体恢复良好, 无1例死亡。

2 急救护理

2.1 伤情的初步观察、分析和紧急处理

当患者急诊入院时, 接诊护士要首先判断伤情, 然后迅速将患者安置在监护室, 并通知其他医护人员到位。护士在医嘱未下之前, 就应主动采取一些初步的抢救措施, 如吸氧、吸痰、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止血、备血、心肺复苏等。同时, 要判断是否需要抢救手术, 并要视情况积极主动做好抢救手术的准备工作, 争取在“黄金一小时”[1]内使伤患者的生命体征趋于平稳。但对危及生命的首要伤情, 要积极配合医师就地紧急呼吸、循环复苏或直接送入手术室施行抢救性手术。

2.2 呼吸系统的急救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清除上呼吸道异物, 使肺尽早膨胀, 改善呼吸功能, 必要时行环甲膜穿刺或气管切开术, 这是急救护理的重要环节。无论车祸还是刀刺伤引起的肋骨骨折、肺组织裂伤, 是空气进入胸膜腔后, 伤侧肺萎陷, 纵隔器官被推向健侧, 使健侧肺也受压缩, 伤侧胸膜腔内负压消失, 使回心血量减少, 导致不同程度的呼吸循环障碍[2]。临床表现因伤情不同而有差异。本组有29例患者均有肋骨骨折并肺裂伤、血气胸, 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X线检查肺组织压缩轻者50%~60%、重者可达90%以上。当患者急诊入院后, 首先观察呼吸道是否通畅、有无鼾声、喘鸣等呼吸道不全梗阻的体征, 立即清除口腔异物及呼吸道分泌物、血痰, 仔细观察患者呼吸, 以面罩或鼻导管持续吸氧, 一般给4~6L/min。

对有反常呼吸运动者, 可用敷料覆盖胸壁软化区, 加压包扎固定。对进行性呼吸困难者, 积极配合医师行胸腔穿刺闭式引流[3], 同时积极做好急诊手术的准备工作。

典型病例:男, 24岁, 临床诊断:右总支气管断裂。患者因翻车后主诉胸痛、气短2h急诊入院。入院时意识朦胧、躁动, 测血压15/10k Pa、心率110次/分、呼吸40次/分, 检查时患者呈进行性呼吸困难, 颈部及胸部广泛皮下气肿, 全身发绀, 气管向左侧移位、胸部X线显示右肺严重萎缩呈坠落征[4], 纵隔右移, 立即将患者安置在监护室吸出口腔、呼吸道分泌物, 并给吸氧5L/min、建立静脉通道、皮试、备血、胸带外固定, 右胸腔闭式引流有大量大量气体排出持续引流气体不见减少, 其他症状无改善反而恶化, 可疑有右总支气管断裂, 经急诊手术抢救, 使患者生命得以挽救, 17d后痊愈出院。

2.3 循环系统的急救护理

肺组织裂伤、刀刺伤患者失血多, 加之开放性气胸等原因造成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易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 需要快速补充血容量和止血。失血量大或继续失血者应立即输血, 迅速而稳定地恢复循环功能。如难以控制内出血时, 应在补充血容量的手术止血。

典型病例:男, 16岁, 临床诊断: (1) 闭合性胸外伤, 肺裂伤。 (2) 腹部损伤, 肝破裂。以车祸致胸腹痛、气短半小时主诉急诊入院。入院时神志朦胧, 烦躁不安, 口唇苍白, 血压14/10k Pa、心率132次/分、呼吸32次/分。半小时后呼吸困难加重, 呼吸46次/分, 血压12/9k Pa, 腹腔穿刺抽出鲜红色不凝血, 以上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处于休克代偿期。立即建立静脉通道, 分两路液体输入, 一路平蘅液快速滴入, 一路输全血400m L, 血压仍在下降为10/6k Pa, 患者满头大汗, 端坐呼吸, 并立即将患者送入手术室, 术中清除胸腔积血300m L、胸腔积血800m L。4h后患者安返监护室, 18d后痊愈出院。

3 护理体会

通过100例严重胸外伤患者的成功抢救, 深深体会到:抢救急性胸外伤患者的关键在于珍惜伤后抢救时间。 (1) 不能机械地遵循先检查, 后诊断, 再治疗的常规治疗步骤。 (2) 护士用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业务技术能力, 对伤患者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及时、有效的处理, 使患者不失时机的转危为安, 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时间。 (3) 患者处于高度心理应急状态, 存在焦虑、恐惧、不安等心理问题, 且他们经受着病痛的折磨, 情绪低落, 治疗信心不足, 护士应向患者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 尽快消除不良因素的影响, 减轻疼痛, 用美好的语言, 优质服务于患者, 体贴、关心患者, 作好安慰鼓励工作, 以解除患者恐惧、紧张、不安心理, 树立与疾病做斗争的信心与勇气, 使患者早日康复。

总之, 通过对严重胸外伤患者入院初期积极、准确、有效的急救护理, 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 提高了业务技术水平, 丰富了专业知识, 为今后的工作积累了经验, 奠定了基础。

摘要:严重胸外伤患者入院初期必须进行积极、准确、有效的急救护理。1994年4月至1999年4月间,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创伤中心成功地抢救了100余例严重胸外伤患者, 大多不同程度地伴有休克、多发性肋骨骨折、肺组织裂伤、血气胸。在急救护理中我们突出抓了几个环节:①注意观察分析伤情和紧急处理, 如止血、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心肺复苏等;②注意做好呼吸系统的急救护理, 如吸痰、配合医师胸腔穿刺闭式引流;③注意做好循环系统的急救护理, 如快速补充血容量等。通过对100余例严重胸外伤患者急救护理的总结, 深深体会到:抢救严重胸外伤患者必须突出一个“急”字, 必须抢时间才能赢得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姚梅芳, 徐洁, 孟莉.严重创伤病员急救护理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 1994, 29 (9) :527-530.

[2]裘法祖.外科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344.

[3]李学增.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281-288.

重症胸外伤的急救护理 篇3

近些年来,我国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发病数量逐渐增加,具有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等特点。急救治疗中静脉通道的建立速度、相关辅助工作开展情况等均是影响急救抢救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患者入院后的急救护理方式选择十分必要。本文观察分析医院实施急救护理的55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旨在为重型颅脑外伤的急救护理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实施急救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55例,男30例,女25例,年龄31~62(45.43±0.12)岁。55例患者中,工业事故22例,交通事故29例,高处坠落4例。

1.2 方法

患者均实施急救护理,具体方式如下。

1.2.1 快速、准确的分诊:

护理人员需结合患者的实际临床表现进行快速、准确的分诊。针对存在昏迷状态者,头部存在伤口者,口部、鼻部或外耳道存在流血者,需认真分析是否为重症颅脑外伤,及时通知专业医师[1]。如患者存在四肢冰冷且脉搏跳动速度较慢等问题,需立刻推入抢救室中予以抢救治疗。

1.2.2建立静脉通道:

辅助患者保持俯卧位,便于静脉回流,保持头部位置侧倾位,预防呕吐所引发的窒息。护理人员要快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补充血容量。静脉通道的建立不低于2条,最好采用24号静脉留置针[2]。针对中心静脉压及外周血压均显著降低者,需快速予以补液,补充晶体液与胶体液。输血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输液反应,监测血压、心率及脉搏等。如患者血压降低,中心静脉压上升,可减缓补液速度,预防肺水肿等并发症发生。

1.2.3 保证呼吸道顺畅: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其口腔分泌物或颅底骨折致血性脑脊液易于引入到患者的肺部,进而引发呼吸道阻滞,对呼吸功能产生较大影响。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及时清除各类口腔分泌物,帮助其保持头部侧倾斜,必要时可借助吸引器吸出口部及鼻中痰液、血性液等,降低不良问题的发生率。

1.2.4 积极配合辅助检查:

护理人员要积极做好各项辅助检查,如血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检查、肝肾功能检查等,指导患者进行颅脑和胸腹CT检查,辅助医师做好各项气管切开工作,便于各项急救抢救工作的顺利开展。

1.3 评价标准

治愈:患者神志清晰,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好转:神志清晰,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无效:病情无变化或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2 结果

55例患者中,治愈23例(41.81%),好转30例(54.55%),死亡2例(3.64%),治疗总有效率为96.36%(53/55)。

3 讨论

重症颅脑外伤是急诊科中的急症、重症之一,患者发病较为突然,病情变化速度快,易于诱发颅内血肿等并发症,如未得到及时且针对性的抢救治疗,将会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与预后质量,病死率和致残率相对较高[3]。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急诊治疗中,护理人员要充分发挥护理辅助的效果,在医师未到场时,进行全面的患者疾病史询问,结合患者的实际临床症状、临床表现进行初步的病情评估,准确分诊到相对应的科室中[4]。对于部分存在昏迷状态者,需考虑是否为颅脑损伤,实施GCS评分,细致观察患者的瞳孔变化特点,预防出现昏迷等问题[5]。在面对各类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时,护理人员要保持镇静,开展各项急诊护理工作,为患者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保证呼吸顺畅,预防呕吐物误入呼吸道造成病情加重等问题的发生几率,做好各项吸氧、生命体征检测等,通过规范化、有序化的急救护理方式,发挥急救护理工作的实际价值,为患者争取更多的黄金抢救时间,积极配合医师开展各项急救治疗工作。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还需注重心理护理的价值,通常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情绪,护理人员可通过适当的心理护理干预,鼓励、支持患者,使其能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促使患者更加积极的配合各项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应用价值。

本组55例患者,治愈23例,好转30例,死亡2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36%(53/55)。结果能够看出,全面的急救护理干预对策有助于提高急救治疗的有效性,更加科学、全面的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为患者赢得更多的黄金抢救时间,提高重症颅脑外伤的抢救成功率。

综上所述,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中,需根据患者的实际临床护理需求开展全面的护理干预活动,通过科学的护理干预策略,提高抢救治疗的总有效率,降低病死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建议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晨迪.为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施行综合呼吸道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4(13):73-74.

[2]许仁艳.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重症颅脑外伤急诊手术患者的救治影响[J].当代医学,2015,21(29):120-121.

[3]梁鼎英.循证护理在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0,16(26):2521-2522.

[4]李庭玉.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不佳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92(15):198+200.

重症胸外伤的急救护理 篇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5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交通事故所致重症胸部外伤病人104例, 男78例, 女26例;年龄5岁~82岁;开放性损伤48例, 闭合性损伤56例;单侧多根肋骨骨折61例, 双侧多根肋骨骨折43例;单侧血气胸48例, 双侧血气胸42例;张力性气胸96例;创伤性湿肺53例;膈肌裂伤6例;心脏挫伤12例;脾破裂14例;入院时伴有休克63例;合并颅脑、腹部、四肢、骨盆骨折、腰椎骨折、全身多处软组织伤93例。

1.2 诊治情况

病人入院后均行X线片检查, 部分病人行B超、CT检查或胸膜腔穿刺, 其中X线片检查104例, 阳性98例;B超检查86例, 阳性84例;CT检查61例, 阳性60例;胸膜腔穿刺47例, 阳性44例。96例病人根据具体情况行紧急封闭伤口、抽气减压, 进一步清创、缝合胸壁伤口, 并做胸膜腔闭式引流术。行手术治疗61例。

1.3 结果

经积极治疗与护理, 痊愈101例, 死亡3例。

2 急救与护理

2.1 迅速接诊, 评估伤情

接诊病人后迅速对伤情做出评估, 确定受伤部位、受伤方式。本组病人均被评为重度, 以红色标志迅速送入抢救室, 立即通知胸外科会诊。尽量减少或避免搬动, 如必须搬动, 需由4人将病人托起处于水平位置, 以保护受伤的部位。迅速备齐急救物品, 如胸带、胸穿包、静脉穿刺包、胸腔引流瓶、氧气和吸痰器等物品。

2.2 紧急处理, 封闭伤口

对有严重呼吸循环功能障碍或已处于濒死状态者, 应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及时清除口腔及气管内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尽快消除胸壁软化及反常呼吸运动, 采用各种方法使软化胸壁固定以保持稳定, 从而减轻或消除反常呼吸运动;对开放性气胸应立即用消毒的厚敷料覆盖封闭伤口, 再用宽胶布、绷带或胸带包扎固定, 使开放性气胸变为闭合性气胸, 然后按闭合性气胸进行处理;对张力性气胸应尽快于伤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插入带活瓣的穿刺针排气减压;对血气胸行闭式引流。在上述紧急处理过程中, 同时进行抗休克综合治疗。

2.3 维持有效循环, 立即纠正休克

胸部外伤病人均有不同程度休克, 因此采用休克卧位, 头偏向一侧。使用静脉套管、深静脉穿刺或静脉切开,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2条或3条, 保证大量输液、输血通畅, 以便快速补充血容量和保证静脉用药。出血性休克快速补血补液, 可在中心静脉压监测下调节补液的量和速度。严重肺挫伤、创伤性湿肺限制补液量, 多补胶体液, 防治肺水肿。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2.4 保持呼吸道通畅, 充分给氧

胸外伤病人常伴有呼吸道梗阻以致窒息, 必须及时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内血液、分泌物、呕吐物、泥土等, 向前托起下颌, 将舌拉出, 将头转向一侧, 窒息可以很快解除。给予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或面罩吸氧, 对严重连枷胸、重度肺挫伤、呼吸衰竭的病人应尽早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呼吸机辅助呼吸[2], 结合血气分析结果进行调节。

2.5 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病情变化

连接心电监护仪, 加强对病人的心率、血压、氧饱和度的监测。如病人心率逐渐增快、血压持续下降, 应考虑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 及时通知医生, 做好术前准备;保持胸腔闭式引流管通畅, 每隔2 h挤压1次, 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量, 若胸腔引流量>200 mL, 持续不减少, 则说明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 应考虑有血管损伤的可能, 应做好开胸止血的准备工作;若经过及时的输液、输血, 病人的血压仍不回升, 脉搏细弱、胸部听诊心音遥远或消失、颈静脉怒张、中心静脉压逐渐增高、烦躁不安, 应考虑有心包填塞的可能, 发现上述情况, 及时通知医生, 做好急诊手术和心包穿刺准备。

2.6 监测呼吸功能, 应用呼吸中枢兴奋剂

通过对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胸廓幅度、肺部的听诊及氧饱和度的观察与记录, 评估病人的呼吸功能。病人大量出血时, 血红蛋白<50 g/L, 可不一定出现发绀的表现, 因此, 应监测呼吸功能, 如发现异常, 应用呼吸中枢兴奋剂。

2.7 鼓励咳嗽排痰, 预防肺部感染

胸部外伤时可引起反射性支气管痉挛、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加, 而病人往往因胸痛不敢用力咳嗽, 易使分泌物滞留, 而造成肺部感染。护士应向病人解释咳嗽、咳痰的重要性, 指导病人掌握有效咳嗽的方法, 如用双掌按压伤口处, 吸气时放松, 咳嗽时加压;必要时使用镇痛药物。病情允许时2 h为病人翻身、叩背1次。若痰液黏稠, 要保证足够的水分, 进行雾化吸入, 每日3次, 每次20 min。同时应注意在咳嗽吸气时, 胸瓶内如有大量气体逸出, 肺部听诊呼吸音低或消失, 表明病人肺泡可能破裂或胸腔内存有大量气体, 此时应给予病人半坐位, 迅速排出气体, 保持有效呼吸, 使病人呼吸困难症状及时得到改善。

2.8 并发伤的观察及护理

对并发胸部以外损伤的病人应注意意识、瞳孔、肢体及全身的改变, 如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部压痛及反跳痛等, 可考虑腹膜炎。如出现意识障碍、瞳孔变化, 可能有颅脑损伤。并发骨折应保持功能位置。对开放性伤口及时用无菌敷料包扎, 并了解出血情况。对于有血尿者应留置导尿管, 可观察泌尿系统损伤情况。对于胸部损伤伴有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 护士应注意观察, 及时报告医生, 以防止漏诊。

2.9 心理护理

胸部外伤多由意外事故造成, 起病急骤、病情重、病情变化快, 病人没有思想准备, 突然重伤、生命危在旦夕, 超出了病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同时病人求生欲望强烈。因此, 稳定病人的情绪是不可忽视的工作。护士应沉着、冷静、有序地进行抢救工作, 抢救时要动作敏捷, 技术熟练, 密切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同时观察病人的心理需求, 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和有效沟通, 对病人及家属提出的疑问、伤情及治疗措施预后应进行合理和必要的解释, 向病人和家属做好安慰工作, 稳定病人情绪, 减轻其焦虑、恐惧感, 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保持良好的心态, 积极配合治疗。

3 讨论

交通事故所致的重症胸部外伤起病急、病情变化快且复杂, 呼吸功能障碍明显, 休克发生率高, 可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 导致呼吸循环功能紊乱甚至衰竭, 如不能正确评估伤情并及时正确地处理, 可很快引起死亡。因此, 诊断时必须突出一个“早”字[3]。医护人员应树立时间观念, 抓住伤后1 h的黄金时机, 提高抢救成功率, 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 要求急诊护士必须掌握创伤专科理论和技能, 具有高超的急救技术和敏捷的反应能力, 还要有较强的时间观念, 准确的判断病情, 并与医生默契配合, 做到及时、合理、有效的观察急救与护理, 才能缩短抢救时间, 提高抢救成功率。

摘要:[目的]总结交通事故所致重症胸部外伤病人的急救与护理。[方法]对104例交通事故所致重症胸部外伤病人进行急救与护理, 包括评估伤情、紧急处理、纠正休克、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鼓励咳嗽排痰、加强心理护理及并发伤的观察与护理。[结果]104例病人痊愈101例, 死亡3例。[结论]加强交通事故所致重症胸部外伤病人的急救与护理有利于预后。

关键词:重症胸部外伤,交通事故,急救,护理

参考文献

[1]黎鳌.现代创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453.

[2]陈蓓敏, 陈清, 周姝, 等.机械通气治疗严重胸外伤伴呼吸功能不全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8, 22 (增刊2) :110-111.

严重胸外伤合并多发伤的院前急救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甘肃省定西市人民医院接收的59名胸外伤合并多发伤的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男40例,占67.80%,女19例,占32.20%;年龄为15~68岁。其中交通事故致伤30例,打架斗殴18例,意外伤害7例,其他4例。其中血气胸合并肺挫伤2例,合并肺挫伤及血气胸26例,部外伤合并其他部位损伤21例,其他10例。

1.2 院前急救方法

1.2.1 急救用物

充足的急救物品是保证抢救成功及安全转运的前提,医护人员应时刻保证出诊箱内有足够的常规急救药品、专业器械。急救物品应按照医院通用标准放置,做到有条理、使用方便。

1.2.2 快速出诊

胸部外伤具有发病急而且病情扩展迅速的特点,反应速度成为能否成功抢救患者的关键。急救人员应处于时刻警惕、随时出诊的状态。当医护人员接到急救命令后,立即出发,随时了解患者人数、受伤情况、事态发展等具体信息。

1.2.3 评估伤情

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迅速对致伤环境和伤患作出评估,尽量使伤员离开致伤环境。同时对患者的身体机能作出评估,如患者有生命体征则按照ABBCS(A:气道有无阻塞;B:呼吸深度和频率;B:体表出血部位;C:脉搏、血压、末梢循环;S:意识、反应)步骤评估患者伤情。同时明确患者脑部、腹部、脊椎是否存在致命伤。

1.2.4 呼吸道管理

研究表明,当患者处于昏睡状态时易发生呼吸道堵塞,造成窒息死亡。此时医护人员应立即清理患者口鼻咽腔内分泌物、呕吐物、血块,对舌后坠用舌钳外拉舌体,之后将患者头部侧放,抬高下颌,及时合理地给氧。

1.2.5 建立静脉通道

休克是严重创伤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有效的静脉通路能快速补充患者血容量,维持有效循环。有研究表明: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抢救创伤性休克时效果更好。

1.2.6 伤口处理及骨折部位的固定

根据外伤患者院前急救的处理原则,医护人员救治过程中应注意保护伤口,预防感染、避免加重损伤。为防止伤口出血和加重污染,应用敷料加压包扎伤口。当患者发生流血不止时,可采用止血带治疗。

对于合并骨伤患者,应给予简单有效的固定治疗。颅脑外伤患者应进行加压包扎。

1.2.7 转运安全

在对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后要立即转入院内或根据病情转入上一级医院进行治疗,在运输过程中,可以对患者采取平卧位或头部抬高15°~30°卧位、专人沿纵轴牵引方向托扶其头部,使头颈部随躯干移动,形成一条直线。并利用绷带、颈部固定器、棉布等进行固定,以免救护车在行驶过程中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

1.2.8 患者的体征监测

在急救过程中,应确保每位伤患身边都有至少一名救护人员对其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和应急处理。

1.2.9 保持与医院的联系

对于一些受伤较严重的患者则需要转至更高级级医院进行治疗。此时,要求急救人员及时与将转至的医院取得联系,将患者的基本情况和急救过程中的最新情况实时反映给值班人员,以便其做好接收和救护措施,保证伤患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2 结果

本研究中59例严重胸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中,经医护人员抢救、治疗后成功51例,占86.44%。死亡8例,占13.56%。

3 讨论

院前急救也被称为现场急救,指医护人员接到报警后从医院到达事发现场对伤患进行救治。院前急救与急诊处理、重症监护组成了急诊医疗体系,但也对要求急救人员专业技术和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医护人员一般按照:(1)快速出诊;(2)评估伤情;(3)保证呼吸畅通;(4)建立静脉通道;(5)伤口处理;(6)转运患者到院内救治的救治流程。研究表明,伤后10 min或60 min是决定患者生死的两个关键时间点,患者越早接受治疗,其生存率越高。而在建立静脉通道时,为了解决患者在转运的过程中可能遇到通道断裂的问题,建立静脉通路应尽可能地选用静脉留置针。因为使用静脉留置针仅在血管内留一中空软管,不易滑脱,既方便快速静脉输液及用药,又不易刺破血管,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患者躁动、体位改变、途中颠簸、快速输液、随时抢救的问题,但静脉留置针的敷贴难以粘牢,所以在固定时最好再用胶布固定两圈。

但治疗过程中还有一个应注意重要问题是,止血带结扎时间过久,易引起患者肢体缺血坏死,造成不可逆损伤。所以在使用止血带时,最好每使用止血带1 h后,松开止血带最少3 min。特别是当患者数量较多、止血带使用量大时,医护人员应做好标记和记录。

摘要:目的 探讨严重胸外伤合并多发伤的院前急救诊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急救中心2013年12月到2015年12月共59例严重胸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院前急救状况及治愈率进行统计汇总分析。结果 59例严重胸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中,经医护人员抢救、治疗后成功51例,占86.44%;死亡8例,占13.56%。结论 快速准确的院前急救大幅度提高了患者的存活率。

关键词:胸部外伤,院前急救,并多发伤

参考文献

[1]李美鸾.交通事故所致重型外伤患者院前急救与转运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6):98-99.

[2]刘述来.68例严重创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1,5(6):48-50.

[3]林莉,许红雁.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对患者血液黏滞度与红细胞免疫状态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11):1519-1521.

[4]李震宇,张磊斌,常亮,等.胸部外伤后迟发性血胸206例诊治分析[J].贵州医药,2015,39(11):999-1001.

[5]张伟珍.胸部外伤患者的急救和护理干预[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40(12):119-120.

上一篇:厂区绿化下一篇:CDMA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