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地选择

2024-07-22

就业地选择(精选9篇)

就业地选择 篇1

一、房价的现状与影响

1. 高房价的现状。

当前, “蜗居”、“蚁族”、“房奴”等热词表明高房价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不可承受之重”。有研究表明, 日本东京上百区中, 2012年在售楼盘均价仅一个区在1亿日元即660万人民币以上, 60%区均价为3千万~5千万日元, 即人民币200万~300万之间, 这与中国一线城市不相上下。但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至少要40年再翻4番才可达日本今日水平。从2003—2013年, 中国房价的非理性增长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2. 高房价与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的关系。

在高房价的背景下, 大学毕业生们正面临走向社会进行择业的问题, 那么, 高房价究竟对他们的择业有没有影响, 有多大的影响?本文从房价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地选择的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

高房价和大学生就业是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两个问题, 他们看似风马牛不相及, 事实上却是相互联系的。在一定程度上, 房价上涨过快抑制了就业, 主要体现在其影响社会产业结构的平衡上。房价上涨过快将大量的资金引向房地产业, 使实体经济受到抑制。房地产属于资金密集型而不是知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 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尤其无法对更多的大学生创造就业机会。此外, 通过调查表明, 高房价从心态上会对大学生的就业地选择产生重要影响。住房属于必需的生活资产, 房价上涨过快导致待就业大学生就业心态失衡, 中低收入职业根本无法达到购房预期, 但留在一线城市工作, 虽然收入增加, 但又会有除房价之外物价和生活的压力, 在调查中, 有超过半数大学毕业生因为高房价的现实压力而最终放弃在一线城市工作。

二、高房价下大学生对就业地域选择调研

1. 高房价下大学生对就业地域选择调研数据分析。

大多数学生希望留在一线城市工作, 但房价的节节攀升和生活、就业的现实压力缺使他们望而却步。在对285位在校生的调查中, 超过65%的人认为自己理想工作城市的房价水平高, 甚至达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 因此, 他们中的大部分最终放弃了在自己理想城市工作的愿望。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 有54.39%的同学会选择一线城市作为就业地, 40%的同学选择二三线城市就业, 3.5%的同学选择出国就业, 仅有1.75%的同学选择前往偏远地区或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进行就业。由此可见, 大多数大学生仍然是选择毕业后在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工作, 发展水平低的城镇和农村则只在少数同学的考虑范围内。

毕业后愿意选择在北上广工作的学生数量为16.14%, 但由于面临更现实的选择, 只有11位表示会留在北上广工作。关于愿意选择在这些地区工作的原因, 依据调查结果, 有58.33%的学生认为其所想从事的工作在该地区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 对于大多数不愿意留在一线城市工作的应届毕业生来说, 房价太高成为首要原因, 影响重要性达67.71%。同时, 我们也看到, 绝大多数应届毕业生选择国内一线城市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就业发展机会更高, 但仍有部分毕业生因生活更为安逸而流向非一线城市, 并有数量增多的趋势。

2. 针对高房价对大学生择业地域的影响调研结果分析:

高房价会对大学生的就业地区产生影响, 进而对一个城市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影响。当今社会大学因为扩招, 大学生人数激增, 而对于一个城市和社会的长远发展来看, 大学生能在这个城市有一个稳定的能维持生存和发展的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调查报告显示, 24.9%的大学毕业生由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房价过高, 而不得不降低标准选择其他中小城市。但从长远来说, 买一套房子要比租一套房子更合算。假设他买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 那么总价为108万元。假设20内年还清, 那么平均每月要付款4 500元。也就是说, 一个大学毕业生在二十年内, 他每月的平均纯收入必须超过5 000元, 他才可能在北京定居。

另外, 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 即由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转型, 因此, 在未来的20年内将有大约8亿多农业人口要转变成工业人口, 或有3~4亿农民要到城里找工作。相当于国家每年要能提供3 000多万个新增职位给他们。那么, 如果每年的经济增长率保持12%不变, 则新增职位所能提供的平均工资最高只能达到1 500元。

所以说, 如果房价维持在目前的高位十年到二十年, 即使不再增长, 那么在可见的将来, 收入也不会明显增加的前提下, 大部分大学毕生无法在城市定居, 只能去二三线城市或者农村。这样在长远来看, 必将损害这个城市长远发展前景。

再有, 现今许多二三线城市的房价比收入都高, 因此大学生就业更应该要考虑工作地, 导致大学生就业流向不平衡, 一些城市人才流失严重。金融危机之后, 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失业率也上升了, 并且现在中国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而需要的是工人和更多的体力劳动者, 但这并不能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房价过高使大学生就业压力更大, 这个问题已不容忽视。

3. 针对调研结果提出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 超过90%的学生认为政府有必要对房价进行宏观调控。此外, 介于以上分析, 高房价对大学生就业地选择以及对城市和社会发展的会造成的不利影响, 因此, 政府在对房价进行宏观调控的基础上, 还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帮助大学生解决住房问题。其中, 提供经济适用房是大学是大学毕业生最希望得到的帮助, 达到76.14%;其次是政府提供廉租房, 达到51.23%;提供低息住房贷款和发放住房补贴等。

三、结合现状与调研结果提出建议

对于房价趋高的问题, 政府应对房价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宏观调控, 包含两个部分:首先, 要调整和优化房地产市场的结构, 保证和增加有效供给, 对收入不高的人群提供足够的房源和采取有效的措施。其次, 要利用各种宏观调控工具来调控房价, 着力控制投机性的住房需求。同时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房价就能够趋于比较平稳。为解决高房价问题, 尤其是帮助大学生群体解决住房问题, 政府解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 调整住房供应主体结构。

近年来, 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缓慢, 大量中低收入家庭的刚性需求被推向市场, 推动了商品房价格上涨。最根本的调控之道在于, 政府要真正成为住房供应的重要主体之一, 完善多层次、广覆盖的住房保障体系, 使更多居民通过保障渠道解决住房问题, 降低对商品房的依赖。

2. 调整住房土地供应结构。

房地产供应结构不合理, 症结之一在于土地供应。当前, 中国不少城市以盈利为目的经营土地, 形成了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导致商品房用地需求的比重过大, 严重挤压保障房和安居型商品房用地供应。因此, 必须大力调节土地供应结构。其中, 保障性住房用地占居住用地供应总量的比重要达到1/3, 由于欠账多、缺口大, 近期保障房用地供给的比重应不低于40%。同时, 加大对安居型商品房的土地供应力度, 为落实“建设70%以上中小套型中低价位住房”的要求提供用地保障。

3. 调整住房供应产品结构。

当前住房产品结构不正常、不协调, 除了保障性住房供应不足之外, 大户型高端住宅比例过高, 适合普通居民购买的中低价住房数量却日益萎缩。结构失衡, 诱导了大量非理性消费和投机性需求涌入市场, 抬高房价, 催生泡沫。因此, 要合理规划、大力调整住房产品结构。对于保障性住房, 2020年以前供应规模应占所有住房的25%以上, 其中, 小户型、大批量、低配置、高密度的廉租房和廉价房应分别占保障性住房的60%、20%左右, 大户型、高配置的人才公寓占20%左右。对于安居型住房, 由于中国大多数住房消费者收入水平较低, 购房能力有限, 当前要严格执行“70/90”政策, 安居型住房供应规模达到40%以上。低密度、大套型住宅过度供应仍要严格限制, 比重控制在30%左右。

4. 调整住房供应价格结构。

在调整供应结构的基础上, 住房供应分为完全市场化的商品房、半市场化的安居型商品房和非市场化的保障性住房三部分, 在价格管理上就可以做到“政府的归政府, 市场的归市场”。其中, 保障性住房主要由政府负责投资建设, 其租金和售价实行政府定价;安居型住房限套型、限房价, 享受土地、税收等政策优惠, 适度降低发展商的利润率, 由政府进行刚性限价干预或实行指导价;市场化商品住房则由市场自主配置资源, 价格由市场自主形成, 政府不必过多干预。

5. 调节投资消费比重结构。

调结构重要内容之一, 是严格区分住房的消费和投资两种功能, 运用差别化的信贷、税收、土地等政策, 强化对市场供应结构、收益分配的杠杆作用, 合理调整住房作为投资品和商品的结构比例。对满足刚性需求的商品房实行较低税收、较低贷款利息, 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对房地产投资则要严格限制, 通过提高首付、调高税率、加重利息等手段, 提高投机操作成本, 深入精准抑制投资和投机性购房, 让房地产回归民生本质。

6. 其他。

除此之外, 大学毕业生这个群体具有特殊性, 他们中的大部分是属于既买不起商品住房, 又不符合各类保障性住房条件的“夹心层”人群。对于这部分人群, 本文提供了一个新的建议:政府可采用公共租赁住房的方式为他们解决住房问题, 即政府在以市场化价格提供公寓出租的同时, 向符合条件的人群发放租房券用于抵交租房费用。这种措施能使租房者拥有了充分的权利从而使租房成为一种可行的选择, 这是其能解决住房问题的关键。在政府提供公寓出租的情况下, 租房者拥有以下两个层次的权利, 一是租房者只要按时交纳房租, 就能居住在这座房子里, 不存在房东赶走租房者的可能;二是租房者可以在不破坏房子结构的情况下按自己的意愿进行装修。

具体的解决方案是:政府首先选择地段用于建设出租公寓, 以小户型为主, 专用于出租。房屋验收后, 通过公开招标, 选择物业公司对政府公寓进行分包。采用两轮投标方式, 第一轮由政府评判, 仅以出价来选择, 去掉低出价的公司, 剩下的竞标者以相同的价格 (即交给政府的租金部分) 参与第二轮竞, 标第二轮则由居民委员会评判, 从中选择服务最佳的物业公司。签订一定期限的合同, 中标的物业公司负责出租给住户, 自行决定每套房屋的具体出租价格, 与住户签订一定期限的合同, 按时向住户收取租金 (包括物业管理费) , 同时物业公司也负责房屋的维护及物业管理, 大的房屋修缮需要居民委员会和物业公司一起向政府申请, 由政府出资, 以避免物业公司在该小区有固定资产投资, 避免演化为类似出租车公司这种垄断公共资源的组织, 分包合同到期后, 再次以相同方式公开招标, 选择新的分包商, 每次的招标均是对价格的重新定义。不对物业分包公司及租房者设置准入条件或者较少的条件限制, 为租房者办理居民证, 拥有本社区的所有居民权利。如果该居民在本地纳税和缴纳社保, 则可进一步获得本市的所有公民权利和公共服务。低收入人群可申请政府补贴, 通过审核后发放实名制的租房券, 可用于抵偿部分或全部房租。通过政府出租公寓同时带动和规范民间出租屋, 民间出租者也可以收取租房券并到政府换取现金, 并登记该租赁关, 系缴纳房租, 税租房者以完税凭证在入住期间获得该社区的公共服务。

四、结语

通过调查和分析可知, 与个人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发展机遇是影响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地的主要因素, 而房价的现实压力也会极大的影响他们的选择。在毕业生逃离北上广的背后, 我们发现, 房子是个大问题, 也正是因此, 他们要在归属感和就业前景间做出选择。面对高房价的巨大压力, 除了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和大学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外, 政府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对房价进行宏观调控, 帮助大学毕业生们更好的解决住房问题。

房价问题是房地产多方面结构失衡长期累积的结果, 控房价是治标, 调结构是治本。只有切实解决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 促进形成合理住房供给结构, 才能有效控制房价, 促进经济社会整体良性发展。2013年的两会中, 政府也强调当前是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关键时期, 房价上涨预期增强, 不同地区房地产市场出现分化, 今后要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工作,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据此, 国务院也发布了新“国五条”, 包括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和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及用地供应等。而现在新政的具体细则还没出台, 新政产生的影响, 还需要一段时间之后才能显现。

本次调查仅局限于广西三地 (南宁、柳州和桂林) 地区的部分高校, 收集的数据虽不能全部体现当今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但这些数据和分析也反应了高房价对大学毕业生的压力。而对房价的调控和对在高房价情况下大学生对就业地的选择, 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涉及政府、学校、学生等各个方面。对于政府来说, 要重视学生就业工作, 对房价采取适当的调控措施;对学校来说, 应承担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 还是应该调整自己的就业观, 加快适应中国国情。只要各个方面共同努力, 从实际出发, 问题就能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乔金燕, 谷永祥.调查报告:高房价——消费者不能承受之重[J].市场研究, 2006, (1) :12-15.

[2]薛秀泓.对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几点建议[N].中国改革报, 2006-01-12 (5) .

[3]韩丹.当前中国城镇廉租房制度创新模式探索[J].改革与战略, 2008, (11) :18-22.

[4]王政武.优化制度安排下大学生住房问题的思考[J].改革与战略, 2010, (8) .

就业地选择 篇2

选择大于努力,选择前后都要努力,努力成就更多更好的选择。

关于自己:

1.你是谁?

清晰正确的自我认识和定位能够助自己一臂之力。

2.你有(会)什么?

知道自己有哪些优缺点,针对性地加强、规避或者弥补、延伸。

3.你想做什么?

做自己擅长的、专业的、喜欢的事要更容易成才。

好好罗列一下,形成一份好的简历,不宜妄自尊大,更不宜妄自菲薄。

关于工作:

1.有什么工作?

视野应该足够的开阔,社会何止360行?那么你知道的有多少?好好研究招聘网站上的那些行业、职业分类,或许有自己不知道的但比较值得去做的工作。一定条件下可以考虑转行。

2.哪些你能做?

能做的其实有很多,那么你的优势在哪里,也就是自己的竞争点。但每份工作为了挑选人才必然会设置一系列条件,为了提高效率,卖个好价钱,根据自身条件需要确定自己60%以上90%以下有把握的职业,那种很容易录用的格外需要小心有坑。

3.你的条件是否在单位的考虑之内?

这一条其实可有可无,意思其实就是要符合单位的要求,破格入围笔试、面试甚至录取的很少,除非你已经在本职业内深耕有了一定成绩。

4.最适合你的是什么?

人有时可能不知道自己想做的,但能够选择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也是极好的。剩下的里面应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兴趣、性格、理想、自身资源等等筛选出最适合自己的,而不是最好的,最好的未必自己能做、能做好,即便看似能做的也未必适合自己,比如券商,且不说它的`门槛,进入之后也是比较依赖资源的,当然了,资源可以积累,但单位可能不这么想,或者自己积累坚持不下去呢岂不可惜?

5.工作的相关情况你了解吗?

比如不同体制、不同编制、不同行业、不同职位、不同地区、不同层级等工作的特点,包括工作职责、环境、人际、收入待遇、成长性等,真正了解后可以防止真正进入后有被忽悠或者后悔的想法。这份工作需要的东西又有哪些?

关于创业:

对于大部分小伙伴,不建议一毕业就创业,当然了因人而异,同样参考前面的“关于自己”。

关于深造:

深造可能不适合放在这里,但却是一条不算差的路子。但一定要知道,深造不是躲避就业,而是积蓄能量,更加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了解行业,为了以后更好的就业。当然了,深造不限于校园里。

关于心态:

1.不妨先就业再择业。

一定不要有非某某工作不可的想法,否则可能带来的是失落。

2.了解自己,自信地欣赏自己。

相对而言,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人,但这还不够,可以通过父母、老师、同学等人更加立体地了解自己,但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不否定也不盲从。就算自己有很多不足,也要展示出自己的自信,自信是一种正能量。

3.不要高不成低不就。

如果所谓“高的”“好的”去不了,所谓“低的”“差的”未必不能成就事业,成就自己,这样也是能督促自己进步的。当然了,这只是曲线救国,未来仍需努力,可以通过晋升、跳槽、深造等实现。

4.自己的事自己做。

成年人应该有规划意识,最好有全局意识,毕竟时间一去不复返。可以参考他人意见但不要依赖,决定权在自己手上。

5.一定不要有一心求稳定的心态。

即便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这些单位确实很稳定,但未必是你所喜欢的,如果想混日子最终很可能是碌碌无为。稳定的环境下一样要创造出自己的价值。

就业地选择 篇3

上海一直是人们眼中经济繁荣的代名词, 上海的全日制高校大约有60个, 随着扩招政策的推行, 每年的上海毕业生人数也是逐年不断增加, 那么, 在就业问题上, 除了选择什么职业以外, 还有一个被人们忽视的问题, 选择职业之前, 我们要先确定在哪里工作。如果是回生源地工作, 应该做怎样的准备, 如果是留沪工作, 又要做哪些努力, 培养哪些技能, 而毕业生做出不同选择的深层次根源又是什么呢?

首先, 分发的289份有效问卷中, 女生比例高达六成以上, 虽然难以避免男女比例的差距, 但在分析过程中我们会尽量排除性别因素的干扰。其次, 调查过程中大二和大三的学生所占比例最大, 是调查样本的主体人群。大一的学生刚进入大学, 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没有明确的思考过, 而大四的应尽毕业生们早已确定了自己的选择, 对我们的调查影响甚微, 正处于大学阶段中坚力量的大二大三学子们, 才是我们想要了解的群体。

有20%的学生没有对毕业后进行有效规划, 对于就业还是继续深造等问题犹豫不决, 甚至并没有考虑过。有10%的学生选择出国深造, 虽然比例并不高,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观念的转变, 比例已经逐步提升, 原因主要有几点:第一, 学校本身竞争力较弱 (尤其不是985或211类的普通一二本高校) ;第二, 很早就有出国意向;第三, 国外深造镀金后, 更有利于自己今后的事业发展。

近三成的学生选择考研, 继续学业。这也是大学生毕业后的主要选择之一, 现在高校招生比例不断扩大, 大学生本身的优势已经逐渐下降, 许多职业要求硕士研究生学历, 尤其是以教育机构为主, 本科毕业生不具有报考初高中及以上学校的资质, 这也成为大学生毕业后选择中, 与就业并列的第二大选择。

剩下接近40%的学生则选择直接就业, 比例最大。从当前形势来看, 我国经济近几年来出现下行趋势, 又为毕业生本身就困难的毕业形势设置了障碍。以金融会计类高校为例, 大部分在银行就业, 相比其他学校专业的学生, 就业方向比较明确。除此之外, 还应纳入考虑的一点是, 上海本地学生对于考研的兴趣并不大, 读研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更好找工作, 尤其是对外地生源来说, 考研可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而这些对于本地已经拥有优势的学生来说, 考研并不具有诱惑力。

如果毕业后就业, 你会选择哪里呢?上海, 你的家乡或是其他地区?调查显示, 近七成的大学生选择留沪, 那么, 上海就业的“魅力”何在?我们将被调查者分为两个群体, 一个是上海籍的学生, 一个是非上海籍的学生。上海籍的同学生长在这里, 享受着优良的教育和医疗等资源, 自然选择去别的城市打拼生活的人少之又少。

对此在调查之前我们有三个猜想:

第一, 上海是我国经济、交通、科技、工业、金融、会展和航运中心之一, 2014年GDP总量居全国第一, 经济发展不仅在国内属于领头地位, 在世界范围内也占有一席之地, 拥有“东方巴黎”的美誉。同时, 2013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 位于浦东境内, 并在2014年将原来的28.78平方公里扩展到120.72平方公里, 自贸区承担着促进我国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和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的重担, 备受重视。

第二, 上海基础设施和医疗条件位于全国前列, 据财经报道网上统计, 上海作为医疗最好的城市入选最适合养老的十大城市。除此之外, 上海的薪资水平也一直为人们所羡慕, 新浪网2013年第一季度统计, 上海市以人均月薪7112元排名全国首位。

第三, 喜爱上海的人文环境, 被这里的高楼林立, 现代化高速发展所吸引。

关于毕业去向, 有20%左右的同学还没有自己的想法, 到底是继续深造还是直接就业, 很迷茫, 这也是当下“毕业就失业”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人民对于外部世界的了解较之以前有了更多了, 人们的想法和观念也在慢慢地发生变化, 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将孩子送到国外去留学, 调查发现, 有10%的大学生选择毕业后出国深造, 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 自己本科的院校综合实力不高, 竞争力相对较弱, 毕业去向主要集中于各大银行;第二, 家庭经济情况较好, 一直有移民的打算, 另外认为国外的工作压力比国内小一些;第三, 出国留学镀金之后, 回国再就业更容易些, 且在晋升方面更有优势。

此外, 有30.45%的毕业生选择国内继续读研。这也是目前大学生毕业后的主要选择之一, 尤其对于本科院校并不知名的学生来说, 考研意味着人生的另一种可能。因为考研时, 你有众多的选择权, 不论院校还是专业, 这也给了很多本科对院校或者专业不满意的同学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此外, 很多工作单位对于职位的招聘要求不断提高, 有些甚至一直遵循着“非211、985不招”的老传统, 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一部分工作能力强但学历不够的同学, 这也是当下很多大学生不想就业的另一个原因。当然, 还存在着这样的一部分同学, 由于待在校园里十几年, 对于社会的恐惧使得他们还不想一毕业就踏入社会的大圈子。

剩下的40%的同学则选择毕业后直接就业, 比例最大。这一结果也与调研学校的生源比例有关:沪籍与非沪籍的比例为3:7, 而这40%的“考研党”们几乎都是非沪籍学生。从当前的社会大环境来看, 近三年我国经济疲软, 出口下滑, 消费拉力不足, 就业困难, 2015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 将近780万毕业生整体就业压力比较大。而本次调查对象所在高校属于经管类院校, 主要培养金融、会计、审计、财务管理、工商管理以及保险精算等专业人才, 毕业后的对口工作就是银行, 上海银行众多, 需求量大, 这也吸引了很多外地学生的眼球, 成为就业的助推剂。针对上海本地的同学来讲, 他们对于考研的兴趣不大, 在我们的调研对象中, 上海学生选择考研的寥寥无几, 通过采访, 我们发现, 上海生源因为有固定住所、上海户口以及地缘便利条件 (会讲上海话, 对于上海的了解也远多于外地生源) , 所以就业比较容易, 对于他们来讲, 考研的影响并不大。同时, 本科院校极低的考研率也成为他们选择不考研的重要原因, 退一步来讲, 即便考上了, 2年或三年后还是选择回来上海就业, 这还不如直接就业发展空间更好。

我们的调查对象分为两类群体:一类是上海籍学生, 一类是非上海籍学生。上海籍的学生由于从小生活在这里, 亲戚朋友都在这里, 所以很自然的选择留在本地就业。另外, 上海本身集聚了全国乃至国际最优势的资源, 不论在教育方面还是医疗、出行等方面, 由于地处黄金地带有发展较早, 所以, 不论现在还是未来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外地人都想来这里以期获得更高的薪资福利待遇, 当敌人就更没有离开的理由了。而对于非上海籍学生来讲, 除了以上这些优势, 他们更期待的能在这里打拼出自己精彩的人生。我们的调查对象都是90后, 普遍生活条件并不差, 而且选择来上海读书本就希望能在这里有不一样的发展, 所以他们选择这里的原因不仅是让人羡慕的薪资待遇, 更是对于别样人生的追求。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 作为21世纪的当代大学生与过去相比更是有自己独立的想法, 对于在上海上学的外地生源来说每个人的想法和选择都不一样, 但在社会的大背景下还是有很多共同的因素, 那么, 他们在选择工作地的时候主要考虑的因素有什么呢?

我们作为其中的一份子, 根据自己的考虑做了相应的、全面的选项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接近50%的学生首要考虑的条件是就业机会多, 毕竟选择在上海上大学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上海是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 在上海资源丰富, 就业机会多。生理需求是马斯洛需求理论中最基本的需求, 作为当代大学生大学毕业后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自己养活自己, 这就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就业问题,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 虽然上海压力比较大, 但是与高风险高收入的原理一样, 上海同样会带来比其他二、三线城市更多的机遇, 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 能力自然是首屈一指的, 只要自己把握住机会, 前景就会一片光明。只有15.22%的学生在工作地的选择时考虑的是父母亲人在身边, 工作在自己家乡附近。虽然, 有的人是希望在上海有更好的发展, 但是在一些人的眼里自己的生活只要衣食无忧就行, 不必要一定要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挣扎, 可能自己的家乡虽然在二、三线城市但是同样很富有, 不用自己费力挣钱, 但是又一颗年轻的心, 希望去大都市看一下, 就选择了上海作为自己的大学。家里的孩子就自己一个希望以后回到父母身边, 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 这样也无可厚非。但是据“15%”的数据可以看出, 这样的大学生还是有一颗争强好胜的心的。与此相当, 一个选项是生活质量高的城市, 环境好, 适合居住, 比例高达25.26%, 位居第二。每个人的最求和选择是不一样的, 家庭的环境影响, 从小受到的教育不同, 有人喜欢“乘风破浪会有时, 只挂云帆济长海”的刺激人生, 也有人喜欢喜欢“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惬意人生, 前者固然使人生精彩, 生活、阅历丰富, 但是谁又能否认后者的人生不同样其乐无穷呢?

毋庸置疑, 留在上海工作要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这些压力都会成为你在沪工作的阻力。那么众多的大力之下, 大学生真正认为最大的阻力是什么呢?

在上海呆过的人都应该知道, 在上海, 有一大最突出的问题——住房。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 住房将会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普通的稍微偏远的地方, 三、四个人一个月的租金是800, 但是多数的毕业生在刚开始时一个月只要3000-4000, 是想你一个的工资自己每花一分, 也没孝敬父母, 就先交给了房东, 该是多么的艰难。虽然在上海机遇多但是依然有人担心自己找不到工作。我们也同样调查了上海同学, 在他们的眼里, 上海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工作不好找以28.72%的比例险胜位居第二的房子问题 (27.68%) 。可见, 在上海最大的压力就是工作和房子。在上海, 想要长久发展, 很多事情都要上海户口, 但是上海户口并是一件易事, 对于女生可能还不是太难, 只要嫁给一个上海男人就行, 但是对于一个男人来说, 要养活自己的家庭, 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 在上海肯能就会比较艰辛。与此同时, 我们还了解到, 没有人脉与关系, 生活不易以12.11%和比例为7.27%的难以融入生活环境同样是考虑因素。

高考作文要恰当地选择文体 篇4

【遇到低碳你会写吗】

——以“低碳生活”话题议论文为例

高考在即,而高考作文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考生语文科目总分的高低,因此对考生而言,认真备考作文和慎重对待作文应该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临考之前,笔者想告诉考生的是:要保证作文得到理想分数,审题后考生一定要慎重地恰当地选择作文文体。

在高考作文的要求里,考生可以自主选择作文文体(除诗歌文体外),例如常用文体记叙文、散文和议论文等。一般来说,文体选择恰当,有利于考生更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因此,考生应该根据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决定文体的取舍,将自己的作文能力发挥到最大极限,努力争取理想的分数。

今年高考语文明确五大能力的考察,其中之一便是作文能力。作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如果具体分解,可以有文体选择、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思想情感等多方面的具体表现,但对考生来说,笔者认为恰当地选择文体的能力应该放到应试作文的第一位。

想想看,在从小学到高中12年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学得最多的就是记叙文、散文和议论文三种文体的文章。根据语文学习目标的要求,12年的学习,学生应该能非常熟练地写作记叙文、散文和议论文才算合格。但是,就高考作文来看,不少考生却不能熟练地运用记叙文、散文、议论文常见的写作方法,还有不少考生连语句通顺都做不到。

学生的作文能力将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时,常常表现为各种文体文本,例如,机关应用文,经济合同文本、媒体新闻稿,文学中的诗歌、散文、小说和剧本,各门学科的专业论文。可以说,文体的形成是社会实践需要促成的发展结果,是人类语言形式发展成熟的结晶。培养文体意识,就是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时必须具备基本的写作能力而准备。

我国的语文教学一直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并且总结了不少不同文体的写作知识,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从不同的学段说,小学阶段,注重记叙文的写作,初中阶段注重记叙文、散文、简单议论文的写作,高中阶段则注重记叙文、散文、议论文的写作。

而从思维能力角度说,高中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议论文的写作水平上——学会对自己和周围世界发表看法。写好议论文的难点也在于作者对周围世界的深刻理解和认识,要做到深刻,就必须多读书,多观察社会现象,多进行写作练习,知识面要广博。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就议论文的写作方法而言,我国语文界在教学中总结了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两大方式,总结了举例论证(例证法)、比喻论证(喻证法)、引用论证(引证法)、正反对比论证(对比法)等具体方法。

作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关系最为密切,一切文本都可以说是作者的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折射,从这个角度说,语文即生活。在学习过程中,语文重视

积累,重视思维,这又要求我们明白光有生活还远远不够,一个人要提高写作水平还得重视思想和语言的积累。

例如,作文题目内容如果是当前的热点话题“低碳生活”,考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文体特长分别选择记叙文、散文和议论文。

对有些擅长议论的考生而言,则最好选择议论文文体。一旦选定,脑海里就会有清晰的文体模式出现,顺理成章地确定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这时候,不妨在技术上做一点快速处理:在草稿纸上冷静、迅速写出对于低碳生活的认识——低碳生活的实质是环境保护所需要的人的新的生活方式,其核心是要求人尽量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自觉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以便科学地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

人口、资源、环境是人类面临的三大基本现实问题。低碳生活话题与后面两个基本问题密切相关。

当读到“低碳生活”这样的话题时,只要平时关注低碳生活的理念,你的大脑就会自动搜索有关低碳生活的写作资源,例如: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处处会留下“碳”的足迹:

当你打开电视欣赏节目时,你是否想到,远处的工厂正在大量燃烧煤炭为千万电视提供电能?你是否知道,我国每度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了752克?

当你在享受早餐的牛奶和鸡蛋时,是否会想到,隔壁的养殖场正在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几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伴随着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你想过一条牛仔裤与环境的关系吗?在国际贸易中,一条牛仔裤从生产到销售,有可能要周游世界,生产它要排放二氧化碳,运输它汽车、飞机、轮船要排放二氧化碳,综合起来考虑,与一条牛仔裤相关的碳排放量是惊人的。

你想过一听可乐与环境的关系吗?一听可乐含有6克左右的二氧化碳,假若销售10亿箱可乐,就是240亿听,这些可乐被打开被喝掉后,就会有14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进大气里。如果再把运输可乐的汽车、船只排放的二氧化碳折算出来,我们还会漠视那区区6克的二氧化碳吗?

你想过一辆汽车与环境的关系吗?当汽车驶过时,且不说它带起的烟尘怎样令人不快,只说一辆汽车,行驶1万公里就会排放10吨二氧化碳,而飞机排放二氧化碳的量比汽车还要惊人。我们要反思,每个城市有几百万辆汽车,它们一年要排放多少二氧化碳呢?

那么,我们该怎样创造低碳生活呢?种树、步行、减少乘车、开车出行次数、减少使用家用电器的时间、反对一次性使用浪费资源和能源,等等,最后明确,自觉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告别陋习,多选择绿色消费的新理念是我们的责任。这些方面做好了,我们的理性、科学的新的消费理念就会对不理性、不科学的生产行为起到引导作用,保护资源和环境也就才有可能落到实处。

当诸如此类的写作资源在你的脑海里闪烁的时候,关于“低碳生活”话题的作文就不难写了。你可以用这样的资料写议论文。

大问题要从电视、牛奶、鸡蛋、牛仔裤、可乐、汽车之类与资源、环境、消费直接相关的的小事物着手思考,从中发现这些小事物与大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发现能力也就是作文综合能力的体现。

考生根据以上所积累的写作资料,适当加工一下,写出一篇800字的文章应该不成问题。

每种文体都有其鲜明的语言形式特点,因此,文体明确了,文体语言特点也就清晰了。如果文体选择不清晰,就会影响你的作文质量,进而就会影响作文的得分,影响语文科目的总分。

总之,不管写什么样的题目,文体一定要选择好,基本原则是:你擅长什么文体,就选择什么文体(除非有规定)。

发展方式转型:要365不要315【时评类】

中国的消费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世界各大经济实体无不看重这一点,少有不去竞争这个大市场的。而我们自己却经常有意无意地忘记了这一点,于是,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商家为了短期利益而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几乎每月都有伤害消费者的事情在发生,甚至有坑害消费者身体健康乃至生命的悲剧在上演。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市场已经经历了太多的不幸,承受了太多的悲情了。当前,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某些国家对中国的贸易壁垒和摩擦日益增加,国际市场日渐紧缩,政府提倡发展方式转型,国内市场更显其无比重要的战略意义了。

国内市场如此重要,需要倍加珍惜。只有珍惜国内市场,才能培育好国内市场,建设好国内市场,让国内市场成为人民放心的市场,消费者才能乐于国内市场消费,国内消费市场才有生机与活力,生产与流通才能活跃起来。以此为基础,生产、经营和发展方式转型也就能够落到实处。由此看来,发展方式转型,关键在于消费市场的良性发展。

国内消费市场健康与否,单调的统计数字通常不能产生

多大说服力。而真正能够说明问题的,还是消费者的消费意向。比方说,如果国内婴儿奶粉出现问题,消费者必定会产生信心动摇,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选择消费国外产品;如果某地豇豆出现了问题,你或许会选择不买了,但如果大米出现了情况,你就不能选择不买了,而只能选择购买国外的了。基于这个简单的道理,如果我们的市场在一个地方、一个环节、一个产品或一个行业上欺骗了消费者,或许对国内消费市场整影响不太大,但这种丧失诚信而牟取市场利益的行为一旦产生示范效应,其后果恐怕是连危言耸听这个词都难以表达出其令人担忧的恐怖了。

为了国内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为了促进发展方式转型,我以为政府必须提高“两个力度”。一是提高打击市场违规力度,增加市场违法犯罪成本,经济处罚和刑事处罚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二是提高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把消费者权益保护提高到事关国家经济生活和发展方式转型的战略层面上来予以保护,让国民在国内享受最好的消费服务,让最好的消费服务首先服务于国内消费者,让公民真正感受到国内消费的优越感、荣誉感和自豪感。形成这样的国内消费市场,我们的经济生产目标和发展方式转型必定顺利步入良性运行轨道。

基于这样的考量,消费者就不能只有“315”了。基于这样的考量,消费者权益保护真正需要的当是“36

5”,而不是“315”。

学会智慧地选择文体 篇5

一、掌握命题隐性的文体要求。中考作文对文体一般都有明确的要求, 如“文体自选”“不可写成戏剧”“除诗歌外, 其他文体不限”等。少数考题虽然没有明确规定, 但在提示语中往往也有隐性要求, 如“请结合自我经历, 写出真情实感”, 命题者显然是希望考生写成以记叙或抒情为主的文章。忽视了文体上的这些要求, 文章再美也是白费心机。如湖北荆州市2007年中考作文题为“我最好的朋友”, 要求考生“写一篇六七百字的文章, 以记叙为主, 要有描写, 并适当抒情和议论”。考题显然是要求考生用记叙文写作, “并适当抒情和议论”。如果考生不注意这些隐性要求, 而过分突出抒情与议论的成分, 或干脆写成议论文等, 那就违背了考题的文体要求。

二、选择适合自我的最佳文体。广大考生, 有的长于想象, 善于用曲折有致的情节表现题旨;有的擅长描写, 能够细腻地描绘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有的精于分析, 惯用精辟的说理来论述自己的观点。考场上, 我们应该学会扬长避短, 充分展示擅长的本领, 收到“人无我会, 人会我优, 人优我新”的效果。2007年北京市一篇满分作点。考分作文是用议论文写作的:

正是由于有了“孟母三迁”这样的浓情关爱, 孟子的学习有了动力, 他成了中国历史上耀眼的圣人;也正是由于有了“岳母刺字”这样的深切期望, 岳飞的志向有了动力, 他成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英雄……

另一位擅长记叙的考生则巧设悬念, 用一个小故事来引出文章:

我要求爸爸讲一讲其他的故事, 爸爸不说话, 却神秘地走到那典雅的书橱前说:“看书吧, 书里有看不完的故事……”

同样写“动力”, 文体不同, 风采各异。前者借论据将丰富的积累展示得淋漓尽致;后者则抓住一个细节, 用流畅的文笔将生活状写得有滋有味。

退耕地造林的树种选择 篇6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有些单位对退耕地的使用不尽合理,草率应付,由于不善选择树种,不善选择林地,从而使树苗成活率大为降低。影响了造林的成效,退耕地也没有真正收到应有的效益。一般说,退耕还林是以生态和社会效益为目的的绿化工程。那么树种的选择,首先要保证成活率,发展是硬道理,成树成林才是最重要的。我们从实践中体会到树种的选择一定要本着适地、适树、适时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到本地区的自然物候条件,熟知树种的生理学特征,选择最优化的树种,达到成活率和效益比的最大化。东北地区特别是哈尔滨丘陵地带,由于干旱少雨,灌溉的农区水土不够平衡,农林用水之间的矛盾相对比较突出,在某种意义上说,水的确是制约林业发展的致命因素。其次我们必须正视北方高寒地带这一地质气候的因素,在选择树种时,尽可能选择具有较强抗寒、抗旱能力的优良树种。以确保它们能够正常越冬,战胜持续低温的极端恶劣天气。

笔者根据实际工作的经验,向媒体推荐几种适合退耕还林地栽种的一些优良树种。

1 绿柳

这是哈东地区最常见的乡土树种,可以在雨后实施栽植。把柳条棍截成半尺长,趁着雨后土质湿润及时栽插。要领简单,劳动强度不大,一般男女老少都可操行。柳树喜湿喜荫,其成活率都是相当高的。

2 沙棘

这种植物具有抗寒耐旱、适应性较强的特性。多生长在河谷滩地处。它的根系相当发达,尤其是固有的根瘤,的确是改良土壤的好东西。它还能生产果实,果实里面含有氨基酸和大量维生素,可用于食品加工。此外,它的种子油还具有较高的医药价值,树叶还可充作饲料,可以说沙棘浑身是宝。据“三北”防护林工程部门的同志介绍,沙棘的好处有些尚未发掘出来。单是它的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就在哈东地区带来巨大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效益。据资料称:沙棘果实里富含的氨基酸和维生素可作为食品的添加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这种添加剂纯绿色、无污染,推广的价值很高,是哈东地区丘陵地带特别适宜选栽的树种。

3 杨树

在北方乡镇公路两侧习惯栽种杨树。科学鉴定表明杨树特别能够抗旱抗寒,它们生长快、材质好、树龄长,亭亭玉立,枝摇叶舞,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哈东千里平原、丘陵及松嫩平原湿地周边,杨树的栽植极为普遍。近年来,由于农田喷施药物,有些杨树长了毒包病,所以要采取积极措施看护好杨树林,保护好“三北”林带景观。

4 榆树

作为乡土树种,其抗逆性、适应性、抗寒抗旱性都很鲜明。在黑龙江省广大乡村拥有很大的市场。榆树还有很好的观赏价值,经过修剪的榆树,还可成为一种自然生态的景观。由于榆树的特性,在退耕地栽植,易于成活,可以广为栽植,让榆叶飘香,绿意绵延,成为自然生态的景观。

5 山杏

山杏在我国北方地区有着广阔的自然分布,这是因为它的适应性极强所致。一般树龄适中的山杏,生长健壮,果实饱满。通常在6月下旬—7月中旬,其果实由绿变橙黄,果肉变软,味道特别酸甜开胃。山杏的栽培主要是整地、播种、遮荫、灌溉、松土、防止病虫害等一系列环节。整地就是要使土壤长期优质疏松,土质疏松才有利于苗木的生长。播种是壮苗丰产的重要措施。田间管理中的遮荫、灌溉与松土是为了减缓苗床表土板结,防止水分蒸发。间苗、补苗则是为了保证苗木的产量和质量。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有效措施,才能使苗木茁壮成长。

6 文冠果

这是我国东北大部分地区常见的一种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上世纪50年代引入本地区,1970年后在我国东北地区得到了大力推广,成效十分显著。我们了解到文冠果的种子出油率平均为33.8%,为优质食用油。这种树木具有抗旱、抗寒和适应强的特点。其抗旱耐寒力远胜于榆树、沙枣、胡杨等树木。文冠果树完全可以作为退耕还林地的优选树种。

山核桃造林地选择分析 篇7

1 气候条件

1.1 气温

山核桃喜温暖, 怕高温、日灼, 比较耐寒, 要求年平均气温15℃以上, 1月平均气温2.5℃以上 (山核桃必须经受60~80 d连续5℃左右的低温, 否则不结果或结果少) , 昼夜温差较大, 绝对最低气温不低于-16℃。4月中旬至5月中旬如遇倒春寒, 则会严重影响山核桃树雌雄花序的发育、开放和授粉, 造成大量落花而影响山核桃的结果量。

1.2 降水

山核桃喜湿润, 怕干旱, 其正常生长过程需要有充沛的雨水, 要求年平均降雨量1 300~1 500 mm, 年平均相对湿度79%以上。4月下旬至5月中旬山核桃花期如遇阴雨连绵天气, 则对其开花、授粉十分不利。5月底至6月山核桃幼果生理落果期如雨水过多, 则会造成大量幼果掉落。7—9月山核桃果实发育期如遇长期干旱天气, 也会引起大量生理落果, 并影响果肉生长, 使山核桃果肉饱满度下降, 空果率提高[1,2]。

1.3 日照

山核桃为中性偏阴性树种, 要求弱光、散射光, 以年光照时数1 700~l 800 h、日照率40%~43%为宜。山核桃在幼苗幼树阶段喜阴, 怕日灼, 而随着树龄的增长, 其对光照的要求也逐渐增加。进入成林投产后需要有充足的光照, 在水、肥条件得到保证的前提下, 光照充足有利于花芽分化、开花结果和果实质量的提高, 否则会形成树冠狭窄徒长、冠顶结实、单株结果少的低产林分[3]。

1.4 风

山核桃属风媒花树种, 4月下旬至5月中旬山核桃花期微风有助于传播花粉, 促进授粉。山核桃适宜生长在背风的地方, 不宜选近风口、迎风坡造林, 否则生长结果不良。初夏如遇大风, 则极易把嫩叶吹干, 影响叶片生长及其根系功能, 猛烈的大风还会将果实吹落, 甚至吹断树枝、树干, 吹倒树木, 降低山核桃产量。

2 自然地理条件

2.1 适宜的地域

山核桃集中分布于东经118°~120°、北纬29°~31°浙皖交界的天目山区, 主要包括浙江省的临安、淳安、桐庐、安吉和安徽省的宁国、旌德、歙县、绩溪等市县, 浙江省的建德、富阳、长兴、开化及安徽省的石台等市县也有少量分布。山核桃新造林地宜选择在现有山核桃集中栽培区及其周围中低山区等地域, 在远离山核桃中心产区的地域发展山核桃则应作慎重考察。

2.2 地形地势

在山核桃生长的适宜地域内, 地形、地势对山核桃的生长发育及结果影响很大。其中主要包括海拔高度、坡向、坡位、坡度等几个因子, 它们可以影响光照和热量的分布, 影响降水和空气湿度以及土壤肥力, 进而影响山核桃的生长发育与开花结果。

2.2.1 海拔高度。

其是山地地形诸因子中变化最为明显的因子之一。海拔高度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山核桃的生长发育及其结果产量, 但在不同的海拔范围, 海拔高度影响山核桃产量所产生的作用方向有所不同。骆咏等[4]研究表明:当海拔低于550 m时, 海拔高度与山核桃产量呈正相关;而当海拔高于550 m时, 则呈负相关;并且山核桃适宜分布的海拔上限在逐年上移。在浙皖两省交界的天目山区, 海拔50~1 200 m都有山核桃分布, 且纬度越低, 垂直分布越高, 但最适宜山核桃栽培且生长结实良好、自然产量较高的是在海拔250~850 m的地区。高温干旱是丘陵、平原地区发展山核桃的限制因子, 在海拔250 m以下的平原、丘陵地带, 由于地形开阔, 阳光直射, 光照强, 气温高, 易受高温干旱危害, 且地下水位高, 土壤排水不良, 人工造林难以成功, 不适宜山核桃栽培。850 m以上海拔对山核桃的产量虽有影响但不明显, 其果实出仁率和仁含油率也并无明显下降, 但随着海拔的进一步升高, 由于气温降低, 生长季节缩短, 山核桃的营养器官和果实都相对变小, 会使山核桃果实质量等级下降, 从而影响其经济效益。因此, 要使山核桃栽培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效益, 不仅要注重栽培管理措施, 首先还应注重选择最适宜其生长和结果的海拔范围。

2.2.2 坡向。

坡向与太阳辐射强度和日照时数有关, 通常根据太阳对各坡面辐射的强弱, 将坡向划分为阳坡 (南坡) 、阴坡 (北坡) 、半阳坡 (东坡) 、半阴坡 (西坡) , 阳坡光强、温暖而干燥, 阴坡光弱、冷凉而湿润。山核桃是中性偏阴性树种, 尤其是在幼苗幼树阶段, 喜阴怕旱、怕日灼, 进入成年结果阶段后对光照的需求增加, 要求有充分的光照。山核桃产区80%以上现有山核桃林分生长在阴坡或半阴坡, 且生长结果和果实经济性状都略优于阳坡。半阴坡和半阳坡的造林地大多适宜山核桃生长, 阴坡和阳坡造林地能否适宜栽培山核桃则要视海拔、土壤、坡位、坡度等因素而定。在低山丘陵, 阴坡、阳坡均可造山核桃林, 如果土壤水肥条件优越, 由于阴坡光照不如阳坡充足, 阳坡的山核桃生长、结果好于阴坡, 故宜选阳坡造林;反之, 如果土壤干燥、瘠薄, 阴坡的山核桃结果反而比阳坡好, 这是由于低山丘陵的海拔和相对高度不高, 太阳高度大, 在生长季节, 阴坡光照可以满足山核桃的要求, 同时由于阴坡相对阳坡其土壤和空气湿度较大、温度较低, 抵御高温干旱危害的能力相对较强。山核桃生长结果在海拔500 m以上, 阳坡好于阴坡;在海拔500 m以下, 阴坡好于阳坡。在海拔高的山地, 尤其在地形复杂、峰峦重叠的深山谷, 更要注意林地坡向的选择, 因这些地带湿度大, 温度相对较低, 故宜选择光照条件好、缓风的阳坡、半阳坡造林。但不论海拔高低和坡向如何, 在山区均不可选山脊、迎风坡、山谷积水处造林, 否则生长结果不良。孤立山包也不适宜营造山核桃林[5]。

2.2.3 坡位。

山坡可划分为上坡、中坡和下坡3个坡位, 坡位的变化实际上也是光照、水分、养分和土壤条件的生态变化。坡位不同, 土壤厚度、有机质积累与含量均存在差异, 直接影响山核桃的生长发育及开花结果, 生长在山坡中下部的山核桃无论长势、产量等均高于山坡上部。有研究表明, 不同坡位土壤养分表现出向下汇集的趋势, 下坡位土壤养分含量高于上坡位和中坡位养分含量。因此, 山核桃造林地宜选择在山坡的下坡或中坡, 山脊及孤突的山顶等部位不利于山核桃的生长结果。

2.2.4 坡度。

坡度是指坡面的倾斜度, 按照坡面的倾斜度可分为平坡 (5°以下) 、缓坡 (5~15°) 、斜坡 (16~25°) 、陡坡 (26~35°) 、急坡 (35~45°) 和险坡 (45°以上) 。不同的坡度除对光照有影响外, 主要是对水土流失强度的影响较大。坡度越大, 水土流失越严重, 土壤越瘠薄。坡度也是影响山核桃溃疡病的主要因素, 当坡度大于25°时, 病害发生最为严重;缓坡一般病害明显较轻;但过于平坦的林地由于排水等问题, 病情反而加重。现有不少山核桃林生长在坡度较大的陡坡、急坡甚至险坡, 对这些地带的山核桃林如果采取免耕, 一般水土保持尚好, 但产量不高不稳;如果采取人工耕作, 则势必导致水土流失, 山核桃林可持续经营难以保障。要建立高产、稳产、高效的山核桃林分, 在各生长发育阶段要对林地土壤进行不同程度的中耕抚育、施肥等管理。因此, 为了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山核桃宜选择在25°以下的斜坡、缓坡和平坡造林。在陡坡造林, 必须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 如采用梯地、水平带状整地方式, 尽量保留原有地被物或合理种植林下植被等。

2.3 植被群落

自然植被群落是反映土壤的酸碱性及肥力状况的重要指标, 具有指示性作用, 同时植被群落的种类成分和结构影响土壤肥力。一般来说, 凡是自然植被群落是由阔叶乔灌木树种和喜湿、喜肥、耐荫植物组成, 且植被茂密的, 土壤都较湿润、肥沃;反之, 以针叶树种和禾本科杂草或芒萁等蕨类为主的, 则土壤质地都较差。浙西和皖南山核桃的自然分布地域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 自然分布的主要次生植被有青冈、木荷、苦槠、青栲、石栎、麻栎、紫楠、石楠、冬青、樟树、山槐、黄檀、檵木、乌饭等植物。经营粗放、呈半野生状态的山核桃林, 多与松杉、竹、栎类及棕榈、华东野核桃、山茱萸等混生。在阔叶树种如壳斗科植物为主的植被下, 易形成柔软死地被物, 易分解, 死地被物中矿质营养含量高, 灰分多, 土壤为微酸性;而针叶树则相反, 易形成粗糙死地被物, 难分解, 营养元素含量低, 多呈酸性反应, 肥力低。因此, 山核桃造林地宜选以壳斗科、豆科等阔叶乔灌木和喜阴湿的草类为主的茂密植被分布的林地。山核桃为喜钙树种, 在马尾松、山矾、桃金娘、各种杜鹃、铁芒萁、狗脊等生长的强酸性土壤, 不适于山核桃造林;而柏木、蚬木、南天竺、竹叶椒、园叶乌桕、喜树、棕榈、蜈蚣草、岩凤尾蕨、铁线蕨等生长良好的钙质土, 是山核桃适宜生长的地方[6]。

3 土壤条件

土壤是山核桃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 土壤条件包括母岩类型、土壤种类、土壤质地、土层厚度、土壤结构、土壤肥力、土壤酸碱性及土壤湿度等众多因子, 它们都是影响山核桃生长发育和结果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 在选择山核桃造林地时务必予以综合考虑。

3.1 土壤母岩

以石灰岩、千枚岩、板岩、石灰质页岩、片麻岩、花岗岩等母岩类型为好。

3.2 土壤种类

以黑色石灰土、山地黄壤最好, 其次是由砂页岩发育形成的黄红壤及红色石灰土。一般黑色石灰土土壤最肥沃, 水、肥、气、热比较协调, 能充分满足山核桃生长结果所需的养分和水分, 因而表现出高产;而幼年石灰土及由花岗岩发育而来的黄红壤, 因石砾含量过高而保水保肥性能差, 由第四纪红土发育而来的红壤, 黏性大, 通气性差, 养分较缺乏, 产量均较低。

3.3 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以砂壤到轻黏土为宜, 砂土及重黏土不适宜山核桃生长。一般壤土因为大小孔隙比例适宜, 水气协调, 同时具有一定的养分含量, 故山核桃生长结果好, 产量高。而轻黏土虽具有较强的保肥能力, 但由于通气透水性能方面不如壤土, 因而对山核桃根系发育及其养分吸收具有一定的影响。

3.4 土层厚度

山核桃为深根性树种, 要求土层深厚。如果土层瘠薄, 在夏季干旱年份, 会影响到山核桃的生长发育和结实率及果实质量, 甚至会引起整株枯死。同时, 土层厚度与山核桃溃疡病的发生也有密切关系, 溃疡病病情随着土层厚度的减少而加重。洪游游等[2]对山核桃林土壤肥力的研究认为:在土壤及母岩类型等一致的情况下, 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 山核桃产量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但土层厚度达60 cm以上时, 产量便无明显差异。因此, 营造山核桃丰产林的土层厚度应该在60 cm以上。

3.5 土壤结构

山核桃造林以表土疏松、心土较紧实、通气透水性强、保水保肥性好、土壤容重小的团粒状结构为好。团粒状结构对土壤的水、肥、气、热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土壤肥力水平高, 因而产量高。而呈块状结构的土壤, 由于保水保肥性差, 土壤肥力低, 产量较低。一般土壤容重小说明土壤疏松透气、有机质含量高或土壤结构好, 土壤的水、肥、气、热协调, 有利于山核桃根系发育及生长结果, 因而表现出高产性能。反之, 土壤容重大, 土壤紧实板结, 通气透水不良, 有机质含量低, 不利于根系的发育及其对养分的吸收, 则产量较低。

3.6 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应。在同一栽培区域内土壤肥力的高低是决定山核桃生长优劣和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山核桃高产林土壤自然肥力最低指标为:在山核桃根系分布区里, 土壤有机质达到1.6%以上, 速效钾含量不低于55 mg/kg, 阳离子交换量在17 cmol/kg以上。

3.7 土壤酸碱性

土壤酸碱性 (通常用p H值表示) 是土壤的一个重要属性, 也是影响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它直接影响土壤养分的存在状态、转化和有效性。土壤的酸碱度不同, 其供肥和山核桃的生长发育状况会有差异。山核桃林的土壤p H值以5.5~7.2的微酸性至中性生长结果最好, 土壤p H值5.0以下的强酸性土壤, 盐基饱和度很低, 生长不良, 山核桃易早衰且果实不饱满。另外, 山核桃优树基本上分布于微酸性至中性土壤上, 土壤p H值太高或太低都会对山核桃果实的品质产生不利影响[6]。

3.8 土壤湿度

土壤湿度即土壤的干湿程度, 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而变化。土壤湿度影响林地气候、土壤温度、土壤通气性和养分分解, 是土壤微生物活动和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土壤湿度过低, 形成的土壤干旱, 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进行, 降低山核桃的产量和品质, 缺水干旱非常严重的情况下, 甚至会导致山核桃树的凋萎和死亡;土壤湿度过高, 恶化土壤通气性, 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使山核桃根系的呼吸、生长等生命活动受到阻碍, 严重时会造成根系霉烂, 从而影响地上部分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 山核桃应选择土壤湿润、排水良好的地方造林。在长期积水或地下水位较高处, 不适宜山核桃造林, 否则生长不良或不能生长。在干旱的丘陵地带, 应选土层深厚的山岙、山脚或阴坡造林。

参考文献

[1]黎章矩.山核桃栽培与加工[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2]洪游游, 唐小华, 王慧.山核桃林土壤肥力的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 1997, 17 (6) :1-8.

[3]傅松玲, 丁之恩, 周根土, 等.安徽山核桃适生条件及丰产栽培研究[J].经济林研究, 2003, 21 (2) :1-4.

[4]骆咏, 傅松玲, 张良富, 等.海拔高度对山核桃生长与产量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 2008, 26 (1) :71-73.

[5]郭传友, 陈楚.山核桃果实品质与土壤性质的相关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 2008, 14 (21) :122-123.

造林标准地的选择及验收工作探讨 篇8

我国的林业产业不断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由小到大、由弱变强, 已经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与国外林业相比, 我国林业既有一定的优势, 也有多方面的劣势, 优势和劣势并存, 所以还要重视营林建设, 全面了解和掌握整地造林的方法, 不断地发展森林的后备资源, 使之为森林永续利用做出贡献。

造林地的清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 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 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 还可以改变小地形, 使透光增加或减少, 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 增加透光度和透水性, 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的物理性, 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 因而, 整地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前提, 同时也有利于造林施工, 提高造林质量。

林业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造林工作是一项基本建设, 造林施工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造林后的成活、成长和造林的发育。每一季造林结果后, 都必须分小班 (或地块) 认真测定面积, 鉴定质量, 进行验收工作。

以往的造林验收工作, 只是从外部测定造林面积和栽植密度, 对于各树种的栽植质量问题没有检查规定和具体的验收办法, 因而往往不能确保施工质量, 致使大面积造林成活率下降。因此在造林质量验收时, 必须首先对造林地进行认真的解析鉴定, 待达到质量要求后, 才能测定密度, 量算面积, 予以结算。

2 标准地的选择

在验收造林时, 应选取一定数量的标准地。根据规定, 造林小班面积不到10hm2的, 标准地面积应占小班面积的5%;小班面积在10hm2以上的, 标准地面积酌情减少。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地形复杂, 土壤不均, 很容易出现稀、密不匀现象。因此, 在山区标准地可以多抽些, 面积比例大些, 块数多些;在平地株行距好掌握, 土壤差别不大, 易于作业, 可以少抽些。

目前, 采用的标准地形状有两种:一种是矩形, 一种圆形。矩形标准地适用于平地, 有易于挖方、测量、不改算的优点, 面积以10m×6.67m为宜;圆形标准地, 适用于山坡地, 它有两个优点:一是点多、面广、代表性强;二是在山坡上直接圈出水平面积, 可省去改算步骤。

圆形标准地的半径是2m。以测者的右脚跟为圆心, 右手将2m长的直竿向前水平拿起, 一边紧靠右脚的侧方中线, 即圆心, 开始记一点, 进行圈数。在圈山坡上部时, 可将直干水平抬高;在圈山坡下部时, 将水平放低。为了准确地圈定山坡下部, 可在竿子外头 (2m处) 吊一垂线。这样就可把直径为4m的圆形水平面积直接圈出来。

在山坡上采用矩形标准地, 一方面不易挖方, 另外还得改算水平, 增加许多麻烦, 多有不便。验收标准地在小班内的分布, 应用机械抽样法设置。在造林小班内先作对角直线, 或依小班的最长边作以平行直线, 然后在直线上每隔一定距离选一块标准地。因为造林工作在操作中规定了一定的株行距, 施工时按株行距进行栽植。在山坡上设置标准地, 直线要通过山坡的上部和下部, 并应照顾到地形复杂的地方。

3 造林地的清理与整地方法

(1) 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 把造林地上的藤条、灌木、杂草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树头、站干、倒木等清除掉, 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3种方式。清理方法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化学药剂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是机械, 清理后归堆和平铺, 并用火烧方法清除, 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 杀死灌木和杂草。

(2) 整地的方式为全面和局部整地, 局部整地可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全面整地对象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 主要适用于平坦地区。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 包括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

带状整地是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地的土壤。山地地区的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撩壕等, 平坦地区的整地方法有:犁沟、带状、高垄等。块状整地是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的整地方法, 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平原应用的方法有:坑状、块状、高台等。

4 植树造林常用的方法

4.1 播种造林法

又称直播造林, 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播种造林适用条件:适合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 如栎类、核桃楸、红松和山杏等大粒种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 各种灾害较轻, 对于边远山区且人烟稀少等地区更为适宜。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穴状、缝插、条播和撒播等, 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包括消毒、浸种和催芽等措施, 对保证春播、早出芽, 增强幼苗抗旱能力, 减少鸟兽、危害极为重要。

4.2 植苗造林法

又称栽植造林、植树造林, 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原料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 生长稳定。因此, 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要求相对地说不那么严格。但是, 在造林时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损伤或挤压变形和失水, 栽植技术要求高, 要先育优质壮苗。植树造林法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广, 是应用最广泛, 采取最多的一种造林方法。

4.3 分殖造林法

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 (干、枝、根等) 的地下茎作为材料直接进行的方法, 其特点是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 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高, 这种方法适用于营养繁殖的树种, 如杨、柳等。

5 标准地数据的查定

标准地圈 (方) 定后, 作如下几项工作:以线为界, 查标准地内的总株数;查栽植不合格的株数;查合格苗地下部分。不管是插条或带根苗木, 都要从侧方慢慢挖出。插条苗要查出苗的长度和粗度够不够, 有无机械损伤, 有无倒插和折苗现象。对带根苗木, 要查看植苗坑挖的大小、窝根的严重程度等。以上调查内容, 均登入记载表。各项数据记载完后, 把所挖出的苗木重新栽好。在标准地内, 有一株苗有几种不合格现象, 只计算一次。例如一株柳干, 长度不够, 粗度不够, 有机械损伤等, 只计算粗度不够。埋苗者一株算一株, 折苗者, 一个种植点一株。

6 造林小班的鉴定和结算

根据造林小班标准地调查记载表, 计算出每亩合格苗, 不合格苗和毁苗株数, 各占每亩栽植总株数的比率, 加起来应等于100%。栽植不合格苗不应超过20%, 否则造林质量就不高, 对国家来说就没有保存价值, 应进行返工, 纠正不合格部分。根据每亩合格苗株数, 计算出全造林小班的株数。总造林株数按定额折算工日, 计算报酬。如果有毁苗现象, 应从这一部分工资中扣除。对于不合格苗, 暂不付款, 待秋季造林大检查后再决定付多少, 造林要以成活率为标准。

造林要以成活率为标准, 但成活必须以造林质量为基础。因此, 造林验收工作必须全面地、认真地进行。不但要检查验收造林的地上部分, 而且要认真验收造林的地下部分, 才能不断提高造林质量, 确保造林成活率。

参考文献

[1]李党军.抗旱造林技术措施[J].陕西林业, 2008 (4) :39.

[2]林永信.林业实用大全[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1988.

[3]石家琛.造林学[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1992.

就业地选择 篇9

1 苗圃地选择

苗圃地选择是否适宜得当, 直接影响到今后苗木的产量、质量、育苗成本和生态景观。苗圃地选择要综合考虑地形、土壤、水源、病虫害等自然因素和经营条件, 要通过对自然资源和经营条件进行外业调查, 按照圃地与造林地基本相似的原则选择苗圃地, 以利于增强适宜性, 缩短缓苗期。

1.1 选择恰当的位置

园林苗圃地要选择在交通运输方便、靠近城镇居民点附近、远离城市污染源, 这样既能保证电力的正常供应, 劳动力、技术管理的投入, 又能缩短苗圃地与城镇之间的运输距离, 可以降低成本, 提高绿化成活率, 方便大规格苗木的装卸。

1.2 适宜苗木生长的地形条件

利用农用地建苗圃, 地形开阔平坦, 对苗木生长无太大影响;山地坡度为1.0°~3.0°, 最大坡度不得超过5°, 以防止水土流失, 降低土壤肥力。要选择有利于苗木生长的小地形建立苗圃地, 对低洼积水池、过水地、两山夹沟光照很弱的谷地、风害严重的风口处, 以及雨季易发生山洪和泥沙堆积地、山地易发生滑坡、崩塌的地段都必须慎重考虑。

1.3 土壤条件

要求土壤耕作层较厚 (50cm以上) , 有机质含量丰富、给水便利、土层结构与排水性良好, 土壤以中性或微碱性、微酸性 (针叶树PH值为5.0~6.5, 阔叶树PH值为6.0~8.0) 的砂壤土、壤土或者轻壤土为宜。

1.4 水源条件

苗圃地在干旱时灌溉要方便, 雨季排水要方便, 郊区建苗圃要防止城市污水对苗木的毒害。

1.5 病虫害情况

调查当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种类, 尤其是病害和地下害虫。蔬菜地、烟叶地用作苗圃会加重病虫害的危害, 不宜建立苗圃。

2 园林苗圃土地利用区划

做好苗圃土地利用区划是搞好生产、减少消耗、美化圃容、提高土地利用率的重要环节。应根据所培育树种的特性, 结合自然条件、经营条件, 围绕实现科学化、现代化、机械化的目标, 本着优质、高产、低耗的原则, 对园林苗圃进行土地利用区划。苗圃应包括生产用地和辅助用地两部分。

2.1 生产用地区划

生产用地是指苗圃进行育苗的区域, 要尽量使各生产区保持完整, 不要分隔成相互独立的几块。生产用地不低于苗圃总面积的75%, 主要包括: (1) 播种区。该区要求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灌排方便、背风向阳等。幼苗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弱, 所以管理要求精细, 安排在苗圃中自然条件和经营条件最好的地段。 (2) 营养繁殖区。该区培育扦插苗、压条苗、分株苗、嫁接苗, 要求与播种区相似。 (3) 移植区。在移植区中扩大株行距, 增加营养面积, 因此面积较大, 移植区应靠近繁殖区和大苗区, 这样有利于苗木移植。 (4) 大苗区。大苗区株行距大, 培育的苗木大, 根系发达, 所占面积也大。将其分布在苗圃四周, 靠近移植区和交通主干道, 有利于苗木外运。 (5) 母树区。该区可以为苗圃提供优良种子、插条、接穗、根蘖等繁殖材料, 因此占地面积小, 不宜太大。 (6) 试验区。该区主要栽植从外地引进的新品种, 观察其生长、繁殖、栽培情况, 应设置在地形和土壤比较复杂的地段。 (7) 温室大棚区。该区是苗圃生产场所中投资较高区, 但也是生产率和经济效益较高区。区位设置应距离管理区较近, 便于管理。土壤条件要好, 地势要高, 降水时节能够及时排涝。

2.2 辅助用地区划

辅助用地即非生产用地, 主要包括道路系统、排灌系统、防护林带和管理区, 一般辅助用地不应大于苗圃总面积的20%~30%。

2.2.1 道路系统

苗圃中的道路是连接各耕作区之间与开展育苗工作有关的各类设施的动脉, 一般设有循环路和一、二、三级道路。要在苗圃四周设置循环路, 一级道路是苗圃中的主干道路, 最好设置在苗圃的中心线上, 宽6.0m~10m, 高于耕作区20cm, 并呈十字交叉型。二级道路与一级道路垂直, 与各耕作区相连, 宽4.0m~6.0m, 高于耕作区10cm;三级道路是沟通各耕作区的道路, 宽2.0m~4.0m, 与二级道路垂直。这3个等级的道路应相互交叉垂直, 沟通联系整个苗圃, 有利于苗圃间的交流和苗圃与外部的交流。

2.2.2 排灌系统

灌溉条件包括水源、提水设备和引水设施, 引水设施有地面渠道和管道, 苗圃中多选择明渠引水, 明渠分为三级。主渠就是把水由水源处直接引入苗圃的渠, 宽度2.0m;支渠与主渠垂直, 将水由主渠引向各耕作区, 宽度2.50m;主渠与支渠垂直, 宽度1.0m, 渠道应与道路结合设置, 多与道路平行或者垂直。排水系统与灌溉系统用同一个渠道, 耕作区小排水渠与步道相结合, 大排水渠设在苗圃的最低处, 将废水直接排出苗圃。苗圃中可以采用滴灌与喷灌的灌溉方法, 虽然投资较大, 但从长远来看能够节省大量资金。

2.2.3 防护林带

为了避免苗木遭受风沙危害, 在苗圃的四周应设置防护林带, 以降低风速, 减少地面蒸发及苗木蒸腾, 创造小气候条件和适宜的生态环境。防护林带应选择适应性强、生长迅速且树冠高大的树种, 并且兼顾速生和慢生、常绿与落叶、乔木和灌木相结合。

2.2.4 管理区

上一篇:中美农产品下一篇:地价、房价与地方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