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强险条例

2024-07-27

交强险条例(精选9篇)

交强险条例 篇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汽车逐渐走进千家万户, 成为许多人的交通工具, 同时也使交通情况变得不容乐观。交通事故中受害人是社会中的一大弱势群体, 如何对他们就行救济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大难题。于是, 交强险制度就应运而生了。但是, 现在在交强险条理的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争议和问题, 是制度本身的原因或者是其他情况, 需要进行分析探索。

一、我国交强险条例中存在的问题

交强险从2006年7月1日实施至今, 已经走过近七个年头, 制度也在实施过程中逐步被完善, 受害人也从中受益颇多。但是, 交强险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 摩托车、拖拉机的投保率偏低

由于这些车主大部分生活在农村, 风险意识和投保意识较差, 而且保险公司拒保或者变相拒保, 切购买方式繁琐, 导致摩托车、拖拉机的投保率极低。而摩托车、拖拉机的安全隐患却是极大的, 一旦发生交通事故, 车主往往是无力赔偿的, 导致受害人不能得到及时的救助, 不利于社会和谐。

(二) 对于没有取得驾驶资格、醉酒驾驶的赔付规定不科学

《交强险条例》第22条的规定中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在无证、醉酒驾驶的情况下, 保险公司也应该对受害人进行一定的赔付。从法律角度来看, 如果我们认真分析《道交法》第76条、《交强险条例》第22条、《交强险条款》第9条可不难看出:保险公司承担保险赔付的责任。从立法宗旨来看, 交强险具有社会保险性和公益性的特征, 在救助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 责任保险应承当起救济的责任。交强险是一项惠民政策, 具有以人为本的理念, 具备公益性质, 所以更应倾向于保障受害人的权利。另外醉酒驾驶和酒后驾驶没有严格分清楚, 大致很多保险公司以酒驾为由拒绝赔付, 这既不符合法律规定, 又损害公民利益。

(三) 赔付责任限额规定不合理

设立交强险的目的就是为了及时救助受害人, 减少他们因为自身经济条件有限而产生的社会矛盾, 所以交强险责任限额的设定很重要, 限额过低达不到保护受害人的效果, 限额过高则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不利于长远发展。交强险虽然对赔付责任限额制定在逐步完善, 但是还是有不合理的地方:第一, 死亡伤残赔付限额规定不明确, 因地而异, 价钱不一, 容易产生矛盾和纠纷, 所以应实行同意的死亡伤残等级赔偿限额, 使人民的生命权得到平等的保障。第二, 医疗赔付限额过低。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医疗费用也随着增长, 但是, 铁打不动的赔付限额却与现实相脱节。有些事故赔付额对于受害者来说是杯水车薪, 使受害者可能因为得不到及时救治而造成保险公司和受害者双重损失。这既增加了道德风险, 也违背了设立交强险的初衷。

(四) 救助基金制度的缺陷

每一个制度都不是孤立的, 需要一系列的配套制度支持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但是, 从实行情况来看, 社会救助就近制度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救助基金无垫付限额, 相关制度并未对垫付限额作出规定。而事实情况是, 一旦发生交通事故, 抢救费用花费往往是巨大的, 如果对抢救费用不限制, 肯定会出现资源浪费等问题, 所以要及时的出台相关规定, 避免救助基金分配不均的问题。另外, 还存在着救助基金具体管理规定过于含糊的问题。管理主体不明确, 垫付程序不简单, 来源比例规定不明确的现象依然存在。

(五) 抢救费用垫付制度规定不合理

从《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22条中可以看出, 在无证驾驶或者醉酒的情况下, 保险公司只赔偿限额内的抢救费用, 对于垫付的费用, 保险公司有向致害人追偿的权利。但是关键是具体垫付的数额应该是多少呢?垫付究竟依据哪一个?垫付制度亟待及你不完善。

二、交强险条例实施工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交强险的出台不是为了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而是为了解决交通事故发生后受害人得不到及时救助而产生的社会矛盾的。其目的, 主要是为了尽可能减少交通事故受害者的损失。所以国家采取强制措施, 但是, 毕竟是一项新制度, 在实施过程中, 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我们要根据我国国情, 吸收国外先进经验, 逐步完善这项制度。针对前面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我认为可以从提高投保率, 修改一些不合理的规定, 健全救助基金制度, 确定保险公司的先行垫付义务来完善交强险制度。

(一) 多管齐下, 提高投保率

整体投保率不高, 拖拉机和摩托车的投保率更是低, 很多农村的机动车至今仍处于无保险的状态。如何过大强制交强险的覆盖面是机动车第三者强制保险制度能够达到立法目的的关键。我们可以加强各个相关部门之间的配合, 建立健全信息平台, 实现数据共享, 进而提高强险的投保率。同时也应该改制定提高摩托车和拖拉机交强险的覆盖面的措施, 主管部门要从各个环节加强管理, 加大查处力度, 提高宣传力度, 使广大车主的安全意识提升, 进而扩大交强险的覆盖面。相应的处罚措施也应该被制定用来警示为投保交强险的车主, 发达国家在这一方面做得很好, 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网盘国应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对未投保交强险的车主制定严厉的处罚措施, 杜绝未投保就驾驶车辆上路的现象。

(二) 修改规定, 弥补法律漏洞

《交强险条例》第22条明显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表达不明, 需要重构。责任限额也应该被提高, 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 完善救助基金制度

为了保证救助基金的正常运作, 需要对救助基金的限额、管理、来源做一些说明。可以设立救助基金的赔偿限额, 使救助基金的风险处于课控制的范围内。另外要明确救助基金的主管部门, 主管部门不应是政府部门, 同时, 还要扩大救助基金的来源, 救助基金的来源目前还是较少, 可以考虑无人继承的墙绘保险赔款、其他罚款、拍卖车牌号等方式来筹集基金, 更好的救助需要救助的人。

(四) 明确保险公司先行垫付的义务

《交强险条例》中详细规定了保险公司和救助基金的垫付义务。往往交通事故发生后, 交警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判断出事故的责任人, 而医疗机构在没有费用保证的情况下往往拖延时间或者直接拒绝治疗, 这样不利于对受害者进行第一时间的抢救, 可能因此造成更大的损失。所以, 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 让保险公司先行在交强险的限额内垫付抢救费用。等到判定事故责任书出来以后, 明确了责任人再进行追偿, 这样既避免了医疗机构的后顾之忧, 也能及时抢救伤员。达到保护受害人的目的。保险公司是交强险的重要主主体, 承担着事故受害人主要的救济功能, 对抢救费用的垫付也有丰富的经验, 所以, 先行垫付具有可行性。

三、结束语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是一项全新的保险制度, 我国保险发展史上有重要的意义, 促进我国交通事故受害人保护制度的进步。两项陆续出台的法律, 《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也标志着我国正式与国际接轨, 实现了机动车交通事故的规则原则的客观化和损失承担的社会化。尽管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 但是, 总体来说, 相关法律法规都在逐步完善和被人们理解。相信我国的机动车责任保险制度会越来越健全, 进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摘要:强制保险制度能救济交通事故中的受害者, 缓解社会矛盾, 维护社会安定和谐。但是由于这个制度引自国外, 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尤其是摩托车、拖拉机投保率极低。本文抓住这几个关键问题, 进行了论述, 提出合理的措施。

关键词:交强险,实施,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曹维洋.我国交强险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J].企业家天地 (下旬刊) , 2010, 5 (5) :47-48.

[2]余友飞.新保险法实施后交强险第三人的保险赔偿请求权问题研究[J].浙江金融, 2012, 8 (3) :122-124.

[3]褚佳磊.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存在的问题[J].活力, 2012, 16 (14) :53-55.

[4]徐素萍.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若干问题研究[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 4 (6) :167-169.

交强险条例 篇2

交强险的建立,一是保障交通事故中的受害人能得到及时经济赔付和医疗救治;二是有利于减轻交通事故方(投保人)的经济负担,化解矛盾。但从交强法实施实践中看来,其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事故方一定的赔偿责任,却并未保证受害人得到快速的救济,事故方也不能完全从事故赔偿责任中摆脱出来,其表现主要有如下几点:

1、对受害人救助不及时。受害人受伤入院后,一般由事故方垫付医药费,当事故方无能力支付或不愿继续支付的情况下,被受害人得不到及时救济。虽然《机动车交通事故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规定交警部门向保险公司发出通知,保险公司在责任范围内垫付医药费(即一万元),但实际生活中,一是交警部门极度不配合开具支付令,二是开了支付保险公司一般不会支付(之所以说一般,听一位湖北朋友说,他们那儿可以)。

2、增加受害人或事故方的理赔难度。受害人伤亡后,保险公司应在十一万元(有责任的前提下)限额内承担赔偿责任,但实际中,保险公司很难痛快赔付。由于保险公司不用承担诉讼费(强盗逻辑),所以其通常是不见到生效判决不会主动掏钱。这种做法无疑增加了受害人或事故方的维权成本。

3、基于以上二点,事故方往往被卷入长时间的事故处理。事故方为避免陷入漫长诉讼,或者经不起受害方的一哭二闹三堵门,干脆先自己掏腰包,然后再找保险公司索赔。而此时保险公司却说这也不能赔,那药也超标,最后总要砍掉一部分,剩下的由投保人自己买单。当赔偿金额较大,而事故方又没有能力赔偿的情形下,受害人和事故方只好进入漫长的诉讼程序。

4、在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情况下,保险公司是否积极赔偿还影响到事故方的刑事责任问题。打个比方,张某交通肇事撞死了一个70岁的农村大爷,按法律规定赔偿金额在15万元左右,而张某赔偿能力有限,此时如果保险公司能第一时间拿出理赔款来,余款由张某补足,然后取得受害人家属谅解,则张某取保候审或免于刑事处罚可能性非常大。但因为保险公司(包括其它险种,如第三者责任险)不积极理赔,制约了民事赔偿能力,导致肇事方身陷囹圄。在交通肇事故中,民事赔偿能力决定刑事责任的承担,虽然不太合理,但司法现实践中普通存在。

5、增加事故方的财产损失。交通事故中最让人痛恨的做法是“扣车”。事故无论大小,交警部门的工作习惯是一律先行扣车。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并未授权给交警扣车的权利,如需扣车也只是鉴定的需要,鉴定完成就必须放车。但现实中,交警往往滥用职权,扣车没商量,取车拿钱来,没钱车就一直扣着,直扣到诉讼后保险公司理赔完。我曾碰到过一个案子,交警扣押的是一辆装满钢材的大型货车,货车停运一天的营运费就是近三百元,扣在交警大队的停车费是一百元一天,货车风吹日晒半年后的修理费花了二万多,另外因钢材生锈、迟延交货、价格下跌等原因遭遇货主索赔高达十万。

6、诉讼案件增多。受害人索赔难、保险公司理赔难,最后造成双方对簿公堂。受害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后,不但要求保险公司给予赔偿,同时作为民事诉讼被告主体的有驾驶员、车主等一起告上法庭。这种诉讼机制,虽有其合法性但一味的依靠法院解决的处理机制,使法院的诉讼案件骤增,无形诉累,浪费社会资源,保险公司、驾驶员或车主都要浪费财力、物力去应付诉讼。

造成以上情形的存在,主要原因是交强险保险金赔付程序不完善引起的。结合司法实践,我认为交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加强立法:

一、设立可由受害人直接要求保险公司理赔程序,保障受害者的直接请求权。对于这点,《机动车交通事故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31条虽然规定了保险公司可以向受害人赔偿保险金,但又规定因抢救受伤人员需要保险公司支付或者垫付抢救费用的,需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通知。这些规定虽肯定了受害人有权获取保险金,但将赔偿给谁的主动权交给了保险公司,或给予了一定限制,即公安机关通知、被保险人申请。设定“公安机关通知”,实际上是为权力寻租提供了法律的外衣,而“被保险人申请”基本无效。所以应取消这些限制,明明白白地给受害人理赔请求权。

二、设定保险公司赔付交通事故强制保险金的时限,界定拒不履行约定赔偿保险金的法定情形。对拖延、拒不履行约定赔偿保险金的行为予以严惩,且要赔偿权利人和各项经济损失。赔偿保险金的时限可以如此规定,交通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无论事故责任认定书是否作出认定,应先保障将无责任交通事故的医疗费赔付给受害者。事故责任认定书送达后,若保险公司、被保险人对事故认定被保险人有责任无异议,应在事故认定书送达后一个月内,依据已发生的有效的证明资料,进行伤残赔付。这就涉及到一个分阶段赔付问题,我觉得只要规则制定明细,可操作性强,是没有问题的。当然,这些都有待立法专家时行详细论证。

三、因保险索赔引发诉讼保险公司应承担诉讼费。《交强险条款》第十条规定:“下列损失和费用,交强险不负责赔偿和垫付:……

(四)因交通事故产生的仲裁或者诉讼费用以及其他相关费用”,我认为本条规定不合理,应予以取消。首先它违背了诉讼费用由败诉方交纳原则的相关法律规定;其次,它降低了保险公司诉讼成本,无形中助长了保险公司消极理赔的气焰。因为其消极理赔行为,不但不会受到制裁,反而得到了鼓励。

四、引入对受害人的“暂付款制度”。我们知道,在发生了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的之后,对事故责任人的认定需要一个过程,而对于交通事故的受害人而言,他最急需的是一笔抢救费用。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国外的交强险制度大都规定了“暂付款制度”。所谓暂付款制度,是指“在调解机关或司法机关尚未就机动车交通事故的损害赔偿责任范围和赔偿金额做出决定,受害人因而不能行使直接请求权时,受害人可以向保险公司请求一定金额的临时性赔付款的制度。”日本和美国均有这一制度。然而,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条例》,均无此规定,这不利于实现交强险的“保障车祸受害人获得快速救济”的立法目的。因此,笔者建议,我国未来的交强险制度应首先推行“暂付款制度”,以保证对受害人给予及时的救助。

五、要加强建议社会诚信体系。在处理交通事故案子中,我发现保险公司不积极理赔潜在原因是,“趁火打劫”的人不少。如受害方过度治疗,理赔时漫天要。医院方面不按要求用药、滥用药、谎报用药,甚至与执法部门串通,给予回扣,与患者串通,更换药名,医治其他疾病的情况时有发生。大家都觉得保险公司的钱,不要白不要。保险公司也无暇处处监督,索性让索赔方上法院,那么监督、审查理赔合法性的责任都交给法院了。诚信的缺失,导致索赔、理赔均难。所以重建社会诚信,也是非常必要的。

交强险经营调查分析 篇3

一、交强险经营现状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交强险从开始实行到现在, 经历了四年多的时间, 并在2008年根据实行以来的经营情况对交强险费率和保额进行了一次调整, 然而交强险是盈是亏仍是人们讨论的热点, 对于交强险费率合理与否也一直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交强险是强制性责任保险, 每位在杭上牌的车主都必须购买杭州交强险。车主可以到保监会核准的20余家中资财产保险公司办理交强险业务。杭州聚集了全国很多的保险公司, 购车的杭州市民需要挑选好的保险公司为自己保驾护航。由于各家保险公司经营策略、网点多少、资金实力、承保数量等各方面的差异, 会产生交强险在承保、理赔服务方面的差异。

2010年8月, 保监会发布了《中国保监会关于2009年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情况的公告》, 公告中显示, 从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 交强险共承保机动车8, 502万辆次。保险责任已到期的保费605亿元, 保险责任未到期的保费增加63亿元, 赔付472亿元, 赔付率比2008年增长9.4个百分点, 经营费用186亿元 (含营业税37亿元) , 费用率比2008年降低1.8个百分点。2009年, 交强险经营亏损29亿元, 其中, 承保亏损53亿元, 投资收益24亿元。

将该公告数据结合2006年开始交强险业务到2008年底的数据来看, 从2006年7月1日到2009年底, 交强险开办3年半以来, 累计经营亏损8.5亿元。从30家经营交强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的专题审计报告中可以看到, 30家公司中有23家公司的交强险经营都出现了亏损, 仅有7家交强险经营盈利, 如不考虑投资收益, 承保实现盈利的仅有平安、大地、天平、安邦、安华等5家公司, 而这5家公司中只有天平与安华的承保利润高于2008年。各家公司的报告显示, 多数公司的经营费用均呈下降趋势, 但赔付率普遍提高, 导致赔付率提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投保率过低。

交强险是通过国家法律强制机动车所有人或管理人购买相应的责任保险, 其可以提高第三者责任险的投保面, 最大限度地为交通事故受害人提供及时和基本的保障。交强险首年投保率仅为38%, 占机动车比例达到65%的摩托车和拖拉机拖了后腿, 分别只有26%和15%。给交强险投保率拉后腿的摩托车和拖拉机车主大部分都是来自农村, 这就决定他们的保险意识不够强, 很多农民购买了拖拉机甚至不上牌照, 认为麻烦也没有必要, 就更不用说给拖拉机上保险的意识了;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对拖拉机交强险的宣传也不够积极, 这是因为根据最新交抢险的规定, 一辆6座以下的私家车每年交纳950元的交强险保费, 出了险后保险公司可以赔偿12.2万元。而一辆拖拉机每年只交纳几十元、上百元, 却也可以享受到6万元的赔偿待遇。

(二) 救助基金不到位, 保险代替基金承担损失。

根据《交强险条例》的立法初衷以及救助基金的设立目的, 救助基金垫付适用于受害人无法得到交强险赔偿的情形。机动车肇事后逃逸, 如果无法确定其是否投保交强险, 或无法确定交强险的承保公司, 此时由救助基金垫付抢救费用使受害人能够得到及时的救助, 如果可以确定交强险的承保公司, 则应该由保险公司代替救助基金实施人道主义救助。我国还未对救助基金的设立、运行、筹集、使用、管理、监督、赔偿范围、赔偿标准等具体问题做出规定。现阶段救助基金的来源包括了按交强险的保费的一定比例提取、对于未投保交强险的机动车所有人和管理人的罚款、向责任人追偿的资金、救助基金和孽息, 从救助基金的来源看, 交强险保费的一定比例的提取是救助基金的主要来源。这样无论是保险公司支付还是救助基金垫付, 赔偿都是从保费中出, 一方面救助基金的来源过少;另一方面这种做法的实质是将救助基金的偿付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救助基金一旦发生亏损, 基金和保险公司将面临巨大的偿付压力。

(三) 抢救费先行垫付难以执行。

《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保险公司可以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 也可以直接向受害人赔偿保险金。但是, 因抢救受伤人员需要保险公司支付或垫付抢救费用的, 保险公司在接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通知后, 经核对应当及时向医疗机构支付或垫付抢救费用”。但上述规定实施起来难度很大。因为目前保险公司依然按照交强险实施以前的流程进行赔偿, 即由被保险人先行支付受害人的抢救费用, 待事故处理完毕后, 被保险人再凭相关证明和单据向保险公司索赔。在抢救费用超过交强险责任限额、机动车辆未投保交强险或机动车辆肇事后逃逸的情况下, 由社会救助基金垫付抢救费用;在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或醉酒的、被保险车辆被盗抢期间肇事的、被保险人故意制造交通事故的情况下, 由保险公司先垫付抢救费用, 再向致害人进行追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垫付通知中对事故原因确定往往含糊不清, 不能明确由保险公司还是社会救助基金垫付医药费, 造成保险公司在实际操作中执行困难。

二、相关对策建议

(一) 实行地区差别费率。

我国地域辽阔, 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居民收入水平、医疗卫生水平、消费水平都存在很大差异, 这些因素的差异将导致相同的交通事故在不同地区的赔付标准会有很大差异, 从而造成责任限额在经济发达地区偏低,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偏高。另外, 各地区道路交通状况、司法环境等因素的不同, 也将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和赔付率等方面的差别。从30家保险公司的交强险审计报告中可以看到, 各家保险公司的各机构间的盈亏差异及各方面数据相差较大。实行统一的费率并不一定利于我国交强险的发展, 反而可能造成各地发展不一致, 拉大不同地区间的差距, 建立与各地区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差别费率将有利于各地交强险业务的协调发展。

(二) 合理运用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记录。

我国的交强险费率实行与被保险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交通事故记录相联系的浮动机制。但以前除个别省市外, 其他地区都只将交通事故记录与浮动系数相联系。建议尽快将费率浮动与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挂钩。但又不能笼统的将所有交通违规行为都作为费率浮动的依据, 在我国现有的道路交通情况下, 将所有交通违法行为都与费率浮动相关联是不合理的, 应有所区别, 只要是属于驾驶人能够主观控制的并属于交通事故诱发因素, 与交通事故的发生有密切联系的违法行为, 如酒后驾驶、超速行驶、逆向行驶、闯红灯等行为都应于交强险的费率浮动相联系, 并对这些行为进行最高档次的上浮, 以起到警示和激励的作用, 最大限度地发挥交强险的促进道路交通安全、维护社会大众的安全与权益的作用。

(三) 调整对财产损失的赔偿。

目前, 我国交强险对财产损失部分的赔偿限额为2, 000元, 无责财产损失赔偿限额为100元。虽然现行交强险财产损失限额比2006年实施的赔偿限额有所提高, 但是在仅有的2, 000元财产赔偿限额是否有必要仍值得商榷。从被保险人的角度来看, 不管有无承保商业三者险, 2, 000元的赔偿对于被保险人的影响并不大。从保险人的角度看, 一方面在交通事故中, 车辆损失的几率大于人员伤亡的几率, 也就是说在大多数的交强险案件中, 实际上并未产生人身伤亡方面的赔付, 而是只有财产损失方面的赔付, 这使得交强险赔款中有很大部分是产生在交通事故的财产损失部分;另一方面如发生交通事故, 无责一方的保险公司会因为仅仅100元的无责赔款而产生同样的理赔费用, 而这100元的赔款能对被保险人起到多大的作用?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到, 我国交强险财产损失部分的赔偿增加了交强险的经营费用和赔款支出, 但并未对被保险人和受害人有多大的帮助。我国交强险的主要目的是使交通事故中的受害人受到人身伤亡时的赔偿能够有所保障, 因此是否能够取消2, 000元的财产损失赔偿限额而提高相应人身伤亡赔偿限额或降低相应的保费, 这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四) 加大监管力度和内部管控。

2009年交强险经营费用虽然比2008下降了1.8个百分点, 但目前经营费用仍处于一个较高水平, 高额的经营费用是大多公司亏损的原因。而违规支付手续费、未按照统一的保险条款和基础费率承保交强险、违规浮动交强险利率等情况在很多公司都存在。加强对经营费用以及承保理赔环节的监督管理, 控制成本支出, 增加经营费用的透明度, 有助于改变目前交强险业务亏损, 也关系到广大投保人利益。

摘要:交强险是一项全新的保险制度, 具有强制性、广覆盖性及公益性的特点。交强险制度的建立, 对完善我国立法体系、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道路交通安全, 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 交强险作为我国第一个由国家法律规定实行的强制保险制度, 在制度设计上还存在诸多缺陷, 致使交强险在实施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

关键词:交强险,强制性,投保率

参考文献

[1]曹维洋.我国交强险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家天地, 2010.5.

[2]毛庆平.谈我国交强险在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中外企业家, 2009.18.

交强险新规定 篇4

20交强险新规定

依据国务院《机动车交通事端职责强行保险条例》第八条的有关规则,从207月1日起签发的机动车交通事端职责强行保险(以下简称交强险)保单,依照本办法,实施交强险费率与路途交通事端相联系起浮。详细的保险费计算方法如下:

交强险终究保险费计算方法是:交强险终究保险费=交强险根底保险费×(1+与路途交通事端相联系的起浮比率a)。

交强险费率起浮要素及比率如下:

a1 上一个年度未发作有职责路途交通事端 -10%

a2 上两个年度未发作有职责路途交通事端 -20%

a3 上三个及以上年度未发作有职责路途交通事端 -30%

a4 上一个年度发作一次有职责不触及逝世的路途交通事端 0%

a5 上一个年度发作两次及两次以上有职责路途交通事端 10%

a6 上一个年度发作有职责路途交通逝世事端 30%

那么为什么一定要购买交强险呢?

交强险,车主必须知道的险种,因为它是国家强制要求每位车主必须购买的保险。是不是不购买这个险种就不能上路,它的作用是什么?下面我们就一一去解读交强险,了解这个“霸王”的保险险种。

交强险是什么?

交强险的全称为“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它是我国首个由国家法律规定实行的强制保险制度。依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规定:交强险是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不包括本车人员和被保险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

不缴纳强险的后果

不缴纳交强险,按照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有权扣留车辆,并处与应缴纳保险费的2倍罚款。说得很明白,这个交强险是强制性的,必须缴纳。这个就要讨论为什么要强制缴纳这个保险费的问题?这就要从交强险的作用说起。

随着国内汽车的不断增多,交通事故频繁但很多责任人没有能力去补偿受害人的损失,给受害人和家庭造成生活的困难无法弥补。如果有交强险的介入,当责任方无能力补偿时,保险公司可以帮受害人及家庭减轻因交通事故造成的困难。

交强险标志

交强险有个标志,上面标明是那一年的交强险,车主只要贴在前挡玻璃上就行,习惯都贴在前档玻璃的右上角。

可是,在找素材时发现5辆车有4辆都没有贴交强险的标志,不知道是车主没有缴纳交强险还是没有贴,如果交了没贴有什么后果?

没贴这个标志被视为没有缴纳交强险,如果不能立刻马上拿出相关的证明,那车辆就会交警扣留。如果遗失了,手续就麻烦了。奉劝各位车主如果缴纳了交强险,还是老老实实的帖在前档玻璃上吧,免去不必要的麻烦。

交强险费率,交强险多少钱?

交强险的基础费率共分42种,家庭自用车、非营业客车、营业客车、非营业货车、营业货车、特种车、摩托车和拖拉机等八大类42小类车型保险费率各不相同,对同一车型,全国执行统一价格。下面就只挑家庭自用车作说明:

据最新的收费标准,现在家庭自用车6座以下的需缴纳950元/年,而6座以上的得缴纳1100元/年。6座以下的家庭自用车比调整前降了100元,稍微减轻了车主的负担。

交强险的计算方式

交强险的费用是可变动的(第一年除外),不过这要看车主的表现。它的计算公式如下:

最终保费=基础保费×(1+与道路交通事故相联系的浮动比率)×(1+与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相联系的浮动比率A)

根据规格,下浮比率最低只能下降30%,就是说车主连续3年安全行车没有出过险,那他的浮动比率就可以下降30%;而上浮比率最多也上浮30%。通过这些奖罚措施,对于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交强险的赔偿标准及范围

交强险的赔偿有责任限额,第一,满*通事故受害人基本保障需要。第二,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者支付能力相适应。第三,参照了国内其他行业和一些地区赔偿标准的有关规定。其中,又分为有责赔偿和无责赔偿。

1、有责任的赔偿限额

机动车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有责任的赔偿限额比有责任的低许多,其中死亡伤残赔偿的限额为110,000元,医疗费用赔偿的限额为10,000元,而财产损失赔偿的限额只有2,000元,最高的赔偿限额为12.2万元。

2、无责任的赔偿限额

机动车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无责任的赔偿限额比有责任的低许多,其中死亡伤残赔偿的限额为11,000元,医疗费用赔偿的限额为1,000元,而财产损失赔偿的限额只有100元,最高的赔偿限额为1.21万元。小编看到这个瞬间感到人的生命真TM不值钱,但从中发现,遵守交通规则对车主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 以下三种情况的保险公司不予赔偿

车主交了交强险,保险公司就一定会赔偿吗?可以很肯定的回答,不是。总会有意外。出现下面三种情况中的一样,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的财产损失,保险公司一概不承担赔偿责任。

1、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或者醉驾

2、被保险机动车被盗抢期间肇事

3、被保险人故意制造道路交通事故

车主朋友不要存在侥幸的心理,以为撞了就撞了还有保险会帮忙埋单。如果有这样心理的车主,还是奉劝你先认真阅读交强险赔偿的前提标准是什么。

● 总结:交强险只是众多保险中强制的一项,比如还有第三者险等,它最大的作用是保障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的损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驾驶员可以肆无忌惮的在道路上横冲直撞不用付责任。发生交通事故,无论谁的责任,相信大家都不愿意,安全行车,尽量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才是王道。

征收金额变更

交强险是每位车主每年必须交的,目前6座以下车型的固定金额是950元,而这次交强险新政将改变这一征收模式。依据国务院《机动车交通事端职责强行保险条例》第八条的有关规则,从年7月1日起签发的机动车交通事端职责强行保险(以下简称交强险)保单,依照本办法,实施交强险费率与路途交通事端相联系起浮。保险费计算方法:交强险终究保险费=交强险根底保险费×(1 与路途交通事端相联系的起浮比率a)。

浮动要素比率:

a1 上一个年度未发作有职责路途交通事端 -10%

a2 上两个年度未发作有职责路途交通事端 -20%

a3 上三个及以上年度未发作有职责路途交通事端 -30%

a4 上一个年度发作一次有职责不触及逝世的路途交通事端 0%

a5 上一个年度发作两次及两次以上有职责路途交通事端 10%

a6 上一个年度发作有职责路途交通逝世事端 30%

交强险实施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分析 篇5

一、如何明确区分醉酒驾驶和酒后驾驶

根据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的规定,饮酒和醉酒所要面对的处罚是不同的,这本来是件没有争议的事,但问题出现在一直没有给予饮酒和醉酒一个明确的分界线。

对策:根据《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于检验》,当驾驶人员血液中所检验出的酒精含量高于或者等于20毫克每百毫升但同时小于80毫克每百毫升,此时驾驶人员为饮酒后驾车,因此不在交强险的负责范围之内。反之大于80毫克每百毫升的,就可定义为醉酒驾驶,此时我们就可根据交强险,向致害人索取赔偿。

二、无过错责任和过错责任

很多人不能理解什么是无过错责任,就是无论当事人主观上有没有过错,都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而交强险采取的正是这种无过错责任的处理方式,也就是说无论被保险的人是否在交通事故中有过错,保险公司都会在责任范围内给予赔偿。这种方式与商业三责险实施的过错责任是截然相反的。由于它和三责险的不同赔付的原则下产生的处理结果截然相反,使很多人迷惑。

对策:任何事情的划分还是需要依靠法律,因此,希望能够尽快的出台与交强险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措施。因为新制度是离不开配套的法律法规的,即使是交强险也没有例外。我们都知道,现在很多的国家和地区都在实施交强险制度,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我们需要根据经验在实践中改善我们的制度,尽早出台与交强险相关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的制定需要遵循“以人为本”这一原则和特点,使受害人能够尽快得到合理的赔偿并且使赔偿有据可依。

三、实行抢救费先行垫付的难题

一般来说抢救费是不给予垫付的,但这却成了交强险条款的一大特点,因此这一问题也饱受争议。虽然这确实是好的方面,但是实施起来确是非常困难的。目前为止,垫付的通知书该以什么样的程序和途径转到保险公司,以及抢救费用的清单在全国各地都不相同,这些都造成了“垫付难”问题的产生。而关系到相关颠覆措施的法律法规也还没有出台,造成了保险公司无法兑现先垫付的承诺。

对策:虽然保险公司有很多家,但应建立一种统一的协调机制,这种机制需要简化无责赔付的有关手续,各家保险公司积极配合合作,当发生交通事故时,有交强险的无责方仅仅提供相关的索赔资料就可以,其他的由全责方背后的保险公司全权负责,然后双方的保险公司最后再进行结算,既省时间也提供了方便。

四、基金是否会成为“空头支票”

很多人发现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到现在还迟迟没有发行,会不会使交强险“一切为了人民”的设计初衷成为无法兑换的“空头支票“呢?在法院进行判决时没有可依据的东西时我们能否继续期待它?

对策:加大交强险的宣传力度。因为当宣传力度增加,投入交强险的人越多就会越受重视,就越有利于完善交强险的制度,我们可以要求对交通事故的受害人给予有效的经济保障和治疗,如果制度涵盖到这一方面,就能够节约不少的时间去处理问题。该种方式还有利于帮助交通事故中的肇事方减轻其承担的经济负担,可以达到一举两得的作用。此外,我们还可以设置一个“奖优罚劣”的制度,以此来促进驾驶人员提高自身的道路安全意识,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使保险的社会保障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对交通安全知识进行广泛的宣传。这样的宣传当然不能仅对有车一族进行,没有车的人民群众也要进行知识的普及,对于人们抱有怀疑的问题,相关部门要耐心详细的解释说明,要做到以人为本,一切为了群众,使每个人都能真正认识和了解交强险的重要作用。

此外,有必要针对交强险的实施制定出完善的社会诚信制度,在交强险的推进下,与交强险相关事故的发生率也逐年升高,从保险公司报案情况来看,多数事故都是轻微刮擦,为了减轻投保人负担,对于此类小事故,尽量建议私下解决。而当事人对于事故责任的认定主要是由当事人诚信来决定,为此,必须要制定出完善的社会诚信制度。

总之,对于和商业三责险或者是其他汽车保险,要详细说明其与交强险的关系,尽管处理方法不同,但从源头上来看都是为了服务于人民,这样就可以打消人民对于交强险的不信任和顾虑感,让交强险迅速“安家落户”,让人们可以更好的接受它。

参考文献

[1]余友飞.新保险法实施后交强险第三人的保险赔偿请求权问题研究[J].浙江金融,2012(03).

[2]徐素萍.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若干问题研究[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6).

[3]曹维洋.我国交强险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05).

对交强险费率结构的几点建议 篇6

费率因子和浮动机制是确定车辆保费和费率的主要因素,对于汽车强制保险的费率厘定,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基本上都是通过两个步骤完成,第一个步骤是根据车辆的风险程度的不同(先验费率因子)计算出各类型车辆的基础费率,第二个步骤是根据历史经验事故次数再对算出的基础费率进行相应地调整。根据汽车强制保险实施历史和国情的不同,不同国家在这两个具体步骤的操作上关注程度不一,从而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有些国家对车辆的风险分类考虑较为细致,因此先验费率因子较多,相对而言对费率浮动机制方面考虑的较少,费率浮动系数显得数量较少且相对简单。而有些国家对车辆的风险分类考虑较为简单,因此先验费率因子较少,相对而言在费率浮动机制方面考虑的较多,费率浮动系数数量较多,较为复杂。尽管各国对先验因子和费率浮动机制方面关注程度不一,但是都是要尽可能的达到保险费率与风险成正例的目的,使得投保人的保费负担尽量公平合理。

与大多数国家相同,我国交强险的费率厘定也是通过这两个步骤完成的。我国交强险的费率厘定上采用了两个费率因子,分别为车辆类型因子和使用性质因子,根据这两个因子同时结合座位数/吨位数将所有车辆的风险类别划分为42个,42个风险类别分别对应不同的交强险基础保费,也就是新车初次投保交强险时的标准保费。

与商业车险不同,我国的交强险实行独立核算,经营的原则是不亏不赢,因此自诞生之日起就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2008年在社会公众对交强险提出了质疑,认为保费高、赔偿限额低,经营中存在暴利。为平息公众的质疑,中国保监会调高了交强险的赔偿限额,同时调低了大部分车辆类型的保费。伴随着赔偿限额和保费的调整,交强险的经营效益开始恶化,逐步沦为亏损业务,各财险公司对交强险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开始的欢迎承保逐渐变化为有选择的承保,并且对其中的部分严重亏损业务以各种理由变相地不予承保。交强险业务从盈利到亏损,除了赔偿限额和保费调整方面的原因外,在费率结构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合理之处,以下从几方面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个人的几点建议。

一、我国交强险在费率公平性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从交强险费率结构方面来看,在费率水平准确反映被保险车辆的风险水平上还需要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主要表现有:

(一)交强险实行全国统一的保费模式,无地区差异,因此客观上存在地区之间的费率不公平

自2006年7月1日交强险正式实施后近6年的经营情况来看,不同地区之间的赔付率相差极大,从保监会公布的数据看,交强险在东部沿海和中部、南部经济发达省份地区的赔付率较高,而在北部和西部省份地区赔付率则相对较低,赔付率最低的青海和西藏地区与赔付率最高的江浙、广东地区,赔付率相比相差两倍以上,由于全国各省份的交强险保费完全相同,这就意味着北部和西部地区用本地区的交强险的保费补贴了东部沿海和中部、南部经济发达省份地区。

虽然交强险业务在最初实施时曾明确说明:各地区可根据本地区交强险业务经营的情况,实现地区差异化的交强险费率。但是自正式实施至今已5年有余,实施地区差异化交强险费率仍然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其中的原因非常复杂,不一而论。

(二)不同车辆类别之间的费率不合理

交强险业务在实施初期,由于缺乏相应数据支持,费率制定不尽科学合理,曾引起了“暴利说”的质疑。2008年保监会在巨大的社会压力之下,调高了赔偿限额,调低了大多数车辆的费率,从调整后三年多的实际情况看,目前交强险不同车辆类别之间的费率仍存在不尽合理之处且日益突出,具体表现为营业性车辆交强险赔付率较高,而非营业性和家庭自用交强险赔付率较低,这表明不同车辆类别之间的保险费率存在明显的不合理之处,实质上是风险较低的车辆在交强险保费上变相补贴了风险较高的车辆。保险正常运行的前提是不同风险状况的被保险人缴纳的保险费与其风险水平成比例,而目前我国的交强险保费恰恰在这方面存在不足,调整不同车辆类别之间的保费是当务之急。

(三)赔偿限额分布不合理

目前交强险实行分项限额赔偿制,赔偿金划分为死亡伤残赔偿金、医疗费用赔偿金、财产损失赔偿金三大类,各类赔偿金之间不能相互使用。具体为:被保险机动车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有责任的:死亡伤残赔偿限额110000元人民币;医疗费用赔偿限额10000元人民币;财产损失赔偿限额2000元人民币。被保险机动车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无责任的:死亡伤残赔偿限额11000元人民币;医疗费用赔偿限额1000元人民币;财产损失赔偿限额100元人民币。

由于交强险的医疗费用类赔偿金限额仅为1万元。而在有的交通事故中,受害方花费了高昂的医疗费用后,最终未造成伤残后果,反而得不到交强险的完全赔偿。如果同时被保险机动车未购买商业第三者责任保险,就会造成受害方无法拿到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赔偿的情况发生,由此产生的矛盾日渐突出。鉴于此,部分法院开始对交强险的分项赔偿限额提出质疑,2008年9月5日,北京市昌平法院在总结相关案件后,专门向中国保监会发出司法建议,建议取消交强险赔偿金分类限额。

但是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回复并未得到司法部门的认可,部分法院开始对交强险的分项赔偿限额说不,2011年10月成都中院就曾终审驳回保险公司的上诉,理由是保监会自行制定的《交强险保险条款》并非部门规章,且与《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冲突,不能作为依据。目前法院不认可交强险分项限额赔偿的案例越来越多,甚至部分地区法院系统以与全国人大颁布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相违背的理由正式发文明确对交强险分项限额赔偿的规定不予认可。《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是由国务院于2006年颁布实施的,其中第23条规定了交强险责任限额划分为死亡伤残赔偿限额、医疗费用赔偿限额、财产损失赔偿限额以及无责任赔偿限额。而《道路交通安全法》是由全国人大2005年颁布实施的,从法理上来说,全国人大颁布的法律的效力要高于国务院颁布的条例,因此法院的行为可以理解,但是客观上却使交强险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处境,因此从维护交强险的法律地位方面来说,迫切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调整。

(四)费率浮动办法不合理

目前我国交强险的费率浮动采取随车因素,即续保时的交强险保费根据该车在上一保险年度是否发生有责保险事故来确定浮动比例。在交强险业务开始实施的初期,由于当时家庭自用车辆相对较少,单位车辆(营业和非营业)较多,驾驶人员相对固定,费率浮动仅采取随车因素是完全合理的。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汽车大量进入家庭,私家车的拥有量越来越大,同时部分家庭开始更换新车或购买第二台私家车,家庭自用车辆的数量已经超过营业和非营业车的数量,因此交强险费率浮动仍然只采取随车因素就显得有些未与时共进了。对于更换新车或购买第二台车辆的家庭来说,不管之前连续几年未发生保险事故,新车的交强险都要按照基准费率执行,同时我国现行的交强险费率浮动办法在基础保费差异方面考虑较少,因此费率浮动的结果就显得不够公平合理。

现行交强险费率浮动办法中还存在另一个问题,即没有充分运用车辆的损失经验,下浮限制条件较上浮要多,在确定费率下浮比例时,根据过去三年的损失经验来进行确定 (如连续三年及以上保险年度未发生保险事故才能享受30%的费率下浮) ,而在确定费率上浮比例时,仅根据过去一年的损失经验来进行确定,对消费者来说存在着一定的不公平,同时从精算原理方面来说,也有欠妥之处。合理的做法应该是以家庭为单位,对家庭自用车辆的费率浮动增加随人因素,同时对费率上浮和下浮,都根据过去3年的损失经验来进行确定,尽可能的提高浮动结果的公平合理性。

三、完善交强险费率结构的几点建议

综上所述,现行我国交强险在费率结构方面存在着不够公平合理地问题,费率水平与风险水平不成正比,因此对完善交强险费率结构提出以下几点个人建议:

(一)适当增加费率因子

强制保险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因此在实行初期我国交强险费率厘定只考虑使用车辆类型和车辆使用性质两个较为简单的费率因子是情有可原的,随着时间的发展,应充分结合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汽车强制保险和我国商业汽车保险的经验,充分利用被保险车辆的各种有效风险信息,增加交强险的费率因子。

现行交强险费率最明显的一个缺点就是没有地区差异性的体现,而事实上,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交通密度、气候条件以及人的性格特点和驾驶习惯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被保险车辆的风险水平必然不会完全相同。从世界上其他国家汽车强制保险的发展经验来看,地区之间也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以美国马塞诸塞州为例,2007年全州个人汽车强制保险业务被划分成了33个区域,不同区域之间的费率相差最大达到3倍以上。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地理、气候、交通密度之间的差异要远远大于美国马塞诸塞州,因此在交强险的费率厘定中,增加地区因素对公平投保人的保费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二)将交强险医疗费用赔偿限额调整为死亡伤残赔偿限额的50%,或者打通死亡伤残和医疗费用赔偿限额,同时剔除交强险中的财产损失赔偿部分

从目前世界各国实施的汽车强制保险的历史来看,机动车强制保险的保障重心始终是因人身损害而产生的医疗、收入损失等基本、急需的费用,而且保障的受害人范围不断扩大,保障程度不断提高。基本上来说,欧美国家的汽车保险赔偿包括人身和财产损失部分,这与其汽车强制保险发展历史长,社会法制体系较为完备有直接关系。而在20世纪中后期开始建立机动车强制保险制度的日本、我国台湾地区等多数亚洲国家和地区,以及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均未将财产损失纳入强制保险的保障范围。

从本文之前的分析看,交强险医疗费用分项赔偿限额较低,不能充分保障在交通事故中受害人的医疗费用补偿,是造成我国法院系统不认可交强险分项赔偿限额的根本原因,而如果单纯取消医疗费用分项赔偿限额,就需要提高交强险的基准保费。同时由于交强险财产损失赔偿的存在,客观上降低了商业第三者责任险的投保率。因此综合考虑,建议借鉴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经验,将医疗费用赔偿限额调整为死亡伤残赔偿限额的50%,或者打通死亡伤残和医疗费用赔偿限额,以彻底解决交强险面对的尴尬法律境地。同时剔除交强险中的财产损失赔偿,以此手段促进商业第三者责任险投保率的提高,由于商业第三者责任险的赔偿不分人身和财产损失,因此一方面可在更大范围内提高对交通事故中受害人的赔偿保障范围,同时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保险公司商业车险的保费规模和利润率,弥补和平衡交强险提高医疗费用赔偿限额后带来的亏损。

(三)避免重复性的奖励或惩罚

从国外汽车强制保险发展的历史经验过程看,在费率厘定中可能会存在重复性的奖励或惩罚。近些年国外在避免重复性的奖励或惩罚方面进行了实践应用,譬如,美国马塞诸塞州2007年将个人汽车驾驶员分为“有经验的” (获得驾驶执照6年以上) 和“缺乏经验的” (获得驾驶执照6年以下) 两类,“有经验的”驾驶员的强制保险基础费率较低,而“缺乏经验的”驾驶员的强制保险基础费率相对较高。而在费率浮动方面,发生相同事故次数或违章次数时,那么“有经验的”驾驶员的费率上浮要大于“缺乏经验的”驾驶员。这种浮动办法虽然还没有彻底解决费率厘定中存在的重复性奖励或惩罚问题,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该问题的严重性。交强险作为强制保险,应最大程度的体现出公平性和平稳性,因此在制定交强险的费率浮动办法时,应该采用先进的精算技术,尽可能避免重复性的奖励或惩罚,不仅公平投保人之间的保费负担,同时还要注意费率浮动结果的平稳性,将被保险车辆各年的保费水平变化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保费发生大起大落的情况。

摘要: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我国当前交强险费率结构所存在的不合理之处, 提出了通过适当增加费率因子、调整费用赔偿限额、防止重复性的奖励或惩罚等方面来完善费率结构并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建议, 对完善我国交强险的费率结构有积极性的意义。

浙江省明确拖拉机交强险投保政策 篇7

《通知》明确界定拖拉机机型。根据《农业机械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16151-2008)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7258-2004) 国家标准和农业部、中国保监会《关于切实做好拖拉机交强险实施工作的通知》 (农机发[2007]6号) 的规定, 兼用型拖拉机是指既可以通过挂接农具从事田间作业, 也可以通过铰接牵引挂车从事运输作业的拖拉机, 包括手扶式拖拉机、小型方向式拖拉机、带牵引挂车的大中型轮式拖拉机等。运输型拖拉机是指货箱与底盘一体, 不通过牵引挂车可从事运输作业的拖拉机, 也即指符合浙江省农业厅、浙江省公安厅《浙江省上道路行驶拖拉机注册登记技术要求》的拖拉机。保险公司办理拖拉机交强险时, 应严格执行以上界定标准, 不得要求拖拉机所有人将兼用型拖拉机按运输型拖拉机投保。

稳妥实施拖拉机交强险地区费率制度。自2010年5月1日起, 凡符合《农业机械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16151-2008) 国家标准和浙江省农业厅、浙江省公安厅《浙江省上道路行驶拖拉机注册登记技术要求》的运输型拖拉机, 其交强险费率在原标准基础上按发动机功率大小分别上浮30%和40%, 具体费率如下:

1.发动机额定功率小于或者等于14.7 kW的运输型拖拉机, 交强险费率标准为700元/台。

2.发动机额定功率大于14.7 kW的运输型拖拉机, 交强险费率标准为980元/台。

兼用型拖拉机交强险费率维持原费率标准不变, 即发动机额定功率小于或者等于14.7 kW的兼用型拖拉机, 交强险费率标准为80元/台;发动机额定功率大于14.7 kW的兼用型拖拉机, 交强险费率标准为120元/台。

浅谈拖拉机购买交强险的相关问题 篇8

2008年和2009年, 保险公司把保险单交到监理站, 监理站再交给片区农机工作组代为销售。工作组下乡村检查, 遇到未购买交强险的拖拉机, 可以现场销售给他, 这给拖拉机业主很大的方便, 也给拖拉机补检审工作很大的方便。2010年开始, 保险公司要求拖拉机业主必须到县城保险公司去购买交强险, 同时提供身份证复印件、驾驶证复印件、行驶证复印件、拖拉机照片、电话号码等资料。这让许多拖拉机业主觉得麻烦, 或延迟或放弃购买交强险, 不参加年检, 为拖拉机安全运行埋下了隐患。工作组下村检查, 遇到未购交强险和未年检的拖拉机也不好处理。如果只对拖拉机

进行临时补检, 不管交强险, 这就违反了道交法;如果只是责令业主整改, 让他自己去县城购买交强险和补年检, 绝大多数被当作耳边风;如果现场我们代收其交强险费, 对拖拉机进行临检, 这又会出现问题:一是我们不可能当天收保险费, 当天就去县城保险公司开票, 那么一旦拖拉机交钱后出事, 谁来赔付?二是前面提到的保险公司销售交强险需要的几种资料当场也不易收齐, 往来交付手续不便。

交强险条例 篇9

8月20日晚,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公布了30家经营机动车交通事故强制保险业务 (下称“交强险”) 保险公司的交强险专题审计报告, 以及其中14家保费规模超过10亿元公司的交强险精算报告。

报告显示, 随着具备交强险经营资格的保险公司数量从2008年的26家增至2009年的30家, 保险公司的报亏也在进一步扩大——从2008年的16家增至23家。

即使在出现了3倍于上年度投资收益的情况下, 仍无法弥补大规模的承保亏损。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 保费规模列财险业第一位的人保财险, 交强险业务出现了12.24亿元的经营亏损, 吃掉了前两年半累积经营利润的一半。

仅5家承保盈利

30家公司的交强险审计报告显示, 交强险整体经营状况并不乐观。

2009年, 交强险经营整体亏损29亿元, 承保亏损53亿元, 投资收益24亿元。而细观30家公司, 基本每家都出现了整体赔付率上升、承保亏损增加和累计经营利润的缩水, 这似乎与“不盈不亏”的经营原则相去较远。

统计数据显示, 2009年, 30家公司中, 只有7家交强险经营出现盈利, 其余均处于亏损状态;而若排除投资收益对承保亏损的弥补, 承保实现盈利的仅有平安、大地、安邦、安华和天平5家, 其中只有后两家的承保利润较2008年有所增加, 这也导致其余25家公司开办交强险以来的累计经营利润均出现了负增长。

其中, 承保规模最大的人保财险, 2008年交强险经营利润达20.11亿元, 稳坐头把交椅;而2009年, 却出现12.24亿元的经营亏损, 成为是年交强险经营亏损最严重的公司, 并因此将两年半累计的24.59亿元经营利润吃掉一半。这还是在取得9.07亿元投资收益后平衡的结果, 其2009年的承保亏损更是高达21.31亿元。

其余公司中, 中华联合和国寿财险亏损也较为严重, 分别达到了6.51亿元和4.79亿元, 远多于上年度亏损最严重的都邦财险, 当时都邦亏损2.19亿元。

在绝大多数保险公司都受益于2009年资本市场的好转、出现投资收益增长的情况下, 亏损更多来自于赔付率的上升。30家公司中, 仅少数几家赔付率略有下降。人保财险简单赔付率 (赔款支出/保费收入) 从56%提高到66%, 在30家公司中处于较高水平, 简单赔付率最高的为安邦财险和大众保险, 均超过了87%。

值得庆幸的是, 决定承保结果的经营费用在多数公司呈下降趋势, 9家公司简单费用率 (经营费用/保费收入) 处于30%以下, 上年仅为3家。其中, 人保财险和平安财险更是降至24.2%和26.4%, 后者加上不到45%的简单赔付率水平, 使平安财险以1.27亿元交强险承保利润和3.84亿元经营利润居行业首位。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赔付率的提高主要是受2008年基础费率下调、限额增加、费率浮动等因素影响。此外, 人身伤害赔偿标准的逐年上升和汽车维修成本的提高, 也导致赔付率增加和亏损提高。

人保财险精算报告指出, 人身伤亡赔偿标准中的死亡补偿金和残疾赔偿金根据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确定, CPI上涨使包括丧葬费、交通费、护理费、康复费、住宿费、误工费在内的多项支出成本上升, 物价指数的上涨, 尤其是工业品出厂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 直接导致汽车修理行业的价格上涨, 增加了交强险财产损失的赔付成本。

“可以预见, 随着收入水平及物价水平的不断上升, 交强险的赔付水平将会保持不断上升的趋势。”人保财险精算报告称。

谁推高了赔付率?

“从最终赔付率看, 影响交强险的主要因素有出险频率、案均赔款以及单均保费。”一财险公司精算部负责人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 单均保费的下降也推高了赔付水平。人保财险精算报告显示, 交强险单均保费存在明显的周期性, 下半年要低于上半年, 原因主要是下半年是新一轮无赔款费率优惠的开始, 且2008年2月1日的费率下调使得2008年上下半年单均保费比2007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从趋势看, 单均保费存在进一步下降的趋势。

这主要是受到2008年2月费率下调和2007年7月开始实施的费率浮动办法 (即费率与道路交通事故挂钩, 未发生有责任道路交通事故可享受费率优惠) 的影响。

按人保财险的数据, 费率浮动办法导致交强险的优惠幅度逐年上升, 2008年下半年优惠幅度达11.4%, 2009年下半年达14.9%。“由于最多优惠幅度可达到30%, 2010年上半年仍有大量客户进行第三次费率浮动, 预计稳定后费率优惠幅度有可能进一步下降。”该人士称。

反观人保财险和平安财险的交强险经营结果, 单均保费的差异也起到了一定作用。2009年上半年和下半年, 人保的单均保费分别为830元和786元, 平安为840和847元。

平安精算报告对此的解释为, 承保台数占比最大、费率水平仅120元左右的摩托车占比大幅下降, 使承保结构发生变化所致。而单均786元保费, 使人保财险2009年下半年的最终赔付率达到了85.1%的高位。

与单均保费降低相对应, 却是风险保费的提高。风险保费指每承保一辆车, 保险公司平均需要负担的赔付成本。

2009年上半年和下半年, 人保财险的风险保费分别为694元和669元, 较2006年下半年的410元出现较大增长, 平安财险也从2006年下半年的436元升至2009年下半年的627元。

一财险公司精算部负责人表示, 2008年交强险死亡伤残/医疗费用责任限额从5万元/0.8万元, 上升至11万元/1万元, 导致风险保费迅速上升, 高于单均保费增长速度, 导致了终极赔付率逐步走高, “风险保费与交强险单均保费无关, 但当交强险的单均保费无法弥补风险保费以及保险公司必要的经营管理费用、营业税费时, 保险公司交强险经营就会出现亏损。”

另一方面, 根据2010年起监管部门明确要求2010年从交强险保费收入中提取救助基金的比例为交强险保费收入的2%。

上一篇:竞争设计下一篇:早期病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