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优势

2024-09-26

辅助优势(共11篇)

辅助优势 篇1

现代社会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成为生产生活的重要部分, 其触角也已延伸到教育教学领域, 并为教学改革带来了重要契机, 是现代教学的重要内容。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在教学媒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新课程改革也大力提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在当前教育形势下我们要加强学习与实践, 以在多媒体与数学教学间找准最佳结合点, 使多媒体成为教师制胜的法宝, 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现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优势浅谈如下几点见解。

一、化枯燥为生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为积极、最为活跃的非智力因素, 在学生的智力活动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推动着学生主动求知、积极探索。学生对数学学习是否感兴趣, 直接关系到学生积极情感的调动, 积极学习行为的产生, 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败。而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模式落后, 以教师的讲述为主, 以课堂为中心, 以教材为中心, 整个教学过程枯燥无味, 无法激起小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与浓厚的学习兴趣, 这是传统教学的一大瓶颈问题。而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将黑板变成多彩的屏幕, 将粉笔变成鼠标, 将文字教材变成图文声像的情境, 使得原本枯燥无味的教学富有生机与活力, 更加富有动态感, 更加生动活泼。

而这些绚丽的色彩、逼真的画面、直观的图片等正是小学生所喜闻乐见的, 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与认知规律, 能够激起小学生内心强烈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意识, 使学生对面前所呈现的数学知识更为关注, 从而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主动而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科学地选择各种数学素材, 制作出精美的多媒体课件, 让原本抽象枯燥的数学教学更加富有生活气息, 更加富有趣味性与艺术性, 真正成为学生所喜爱的一门学科。

二、化抽象为形象, 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与系统性, 而小学生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 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他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来自于形象事物, 获取信息的种类也是感性认识。这与数学抽象性间的矛盾是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效果低下的主要问题。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寓于各种形象直观的感性事物中, 这样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思维特点。学生可以从这些形象直观的事物中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 在自身主动思考与教师相机诱导下更能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从而使学生能够透过大量表象达到对事物的本质认识。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更利于学生从已知过渡到未知, 可以让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与探究的乐趣。

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时,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向学生形象地展示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三角形的各种实物。通过形象直观的展示可以唤起学生对相关生活的回忆, 可以让学生获取大量形象直观的认识, 帮助学生建立三角形的初步认知。然后再利用多媒体强大的功能来向学生动态展现从三角形实物到三角形图形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此节内容的重点也是难点, 学生只有深入理解, 才能真正掌握三角形的本质属性, 达到对概念的本质认识。而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 很难将这一抽象的过程形象而动态地展现出来, 我们只能是将概念强行地灌输给学生, 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 并没有真正地理解。而运用多媒体就可以化抽象为形象, 将语言难以描述的过程形象而动态地展现出来。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三角形的概念, 从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化静态为动态,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各科教学的重要目标, 数学素有思维的体操之美称, 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实现各种数学素材的优化与整合, 化静态为动态, 化无形为有形, 可以将这些抽象的概念与定理与形象直观的事物结合起来, 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 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这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如在教学长方形的概念时, 我们可以依托多媒体强大的优势, 向学生展现各种长方形的实物, 让学生展开认真的观察与思考, 让学生思考并总结长方形边与角的特点, 并让学生亲自动手来剪切长方形。这样的设计融学生的动手与动脑于一体, 通过学生的主动思考、动手、充分交流与激烈讨论总结出长方形的特征与概念。这样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究, 积极思维的过程, 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远远比直接画出一个长方形, 告诉学生这就是长方形, 让学生死记硬背效果要好得多。这样的学习并不是只局限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 真正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总之, 多媒体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对此我们要正确认识、科学对待、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善于总结, 这样才能扬长避短, 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使之成为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力杠杆。

谈多媒体辅助作文教学的三大优势 篇2

多媒体辅助作文教学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创造直观动态情境,唤起学生感情共呜

多媒体辅助作文教学通过创设直观动态情境,唤起学生真切的感受和感情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认识、交流或自我表现等高层次的需要,为写作打下良好基础。

例如:一次作文课的训练内容为:

1.起始文字:“国旗,我们向你敬礼!”

2.根据提供的起始段文字,另起一段,用150字记叙升旗过程。

3.动笔前先看北京奥运会录像资料:

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团决赛赛场。在紧张激烈的决赛中,李小鹏、杨威、黄旭、陈一冰、邹凯、肖钦这六名中国体操的悍将经过顽强拼搏,终于战胜了美国体操队和日本体操队,获得了男子团体冠军。

鲜艳的五星红缓缓地在赛场上空升起,铿锵有力的国歌声回荡在赛场的上空,运动员潸然而下的泪水,在灯光的照耀下格外晶莹……

此刻,爱国主义已经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国旗也不仅是一个纸质的标志,升旗仪式也不再是一个稍纵即逝的过程,滚烫的爱国之情和自豪的感觉涌入体内,学生已经积蓄了一腔肺腑之言。此时,教师安排学生沿着起始文字:“国旗,我们向你敬礼!”当堂作文,大部分学生都一气呵成。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里表现为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直观动态情境,为学生的体验活动提供一个真实情境。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接受了大密度的充满悬念和紧张感的信息,而且这些紧张拼搏的信息都紧扣着一个心愿:为伟大祖国夺取荣耀。这就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内心感怀和表达冲动。

二、创造迁移思考情境,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作文教学有一定的启示。维果茨基认为学生在原有知识水平上,通过进一步的创造和发挥,发现并掌握新的知识。学生创造和发挥原有知识的过程,就是“最近发展区”。

多媒体辅助作文教学可以创设迁移思考情境,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进行创造。例如:一次作文课的训练内容是:仿照《孔乙己》的肖像描写来为一个熟识的农民画像。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孔乙己画像,并同时配上原文朗诵录音:他身材很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指名朗读,比较优劣,教师略加指点:这段描写形神兼备,抓住了“长衫”这一典型细节,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特征形象,而孔乙己的长衫却“又脏又破”,一个穷困潦倒的迂腐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出现我们眼前。接着,教师放映自己的一张照片,让学生观察后完成小作文《我们这个时代的读书人》。看到熟悉的面孔出现在屏幕上,学生的积极情感被有效地调动起来,因为已有范例在前,学生很容易刻画出一个生动而具体的形象。

在这节课上,学生的学习和写作活动大致经历了四个过程:初见照片(此时学生往往遭遇“知识空白”)→接触“范例”(建构与“原有知识”的联系)→深入理解(扩大知识结构空间)→创造性写作(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突破)。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里表现为为学生提供一个“范例”,为学生的“发展”搭桥。由于学生的起点高(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又从“范例”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更容易产生质的飞跃,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三、创造想象联想情境,激发学生的想力

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作文能力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作文辅助教学可以创设想象、联想情境,让学生插上想象、联想的翅膀,去作一番心灵的游历,充分感受美的魅力。

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优势 篇3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渴望, 我们的一切意图, 一切探求, 一切理论都会落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望。适当利用多媒体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和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

二、利用多媒体加大课堂内信息的容量

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信息的输入 (吸收) 和输出 (表达) 的课, 语文教学的过程, 也是一个信息传导的过程, 或者说, 是语文信息的变换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交换、储存、处理而实现的。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 就是要大面积、大容量、高效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多媒体计算机将各种文字、声音、图像以及动画等信息有机地综合在一起。它还能对来自不同途径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 并将经过处理的信息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 建立一种有机的、逻辑的连接。这样不仅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了起来, 增加了课堂信息传递通道, 而且提高了传递信息的容量, 增加了课堂的密度, 容易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

三、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握重点, 突破难点

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的限制, 在阅读分析文章时, 往往会“卡壳”, 这是因为在大量枯燥的文字面前难于理解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所致。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学、声音、图像等方面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形象、直观的功能, 就可以变抽象为具体, 变静态为动态, 从而化枯燥为生动, 这样难于理解的也就容易理解了。教师在讲解文章的重点内容时有时候用语言描述也很难使学生全面正确理解, 这时候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一优势, 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方面的困难, 从而降低难度, 把握重点, 使教学中的难点、重点顺利突破, 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

教学《林黛玉进贾府》, 学生很难理解贾府的平面布置, 从而无法了解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图。教师上课时, 把贾府的平面布置图以及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设计成动画, 难题就迎刃而解。

辅助优势 篇4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人类生活中的一场深刻的变革,表现在思想观念、技术手段、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对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而言,要把改革引向深入,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手段必须现代化,在这方面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作文课堂教学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运用现代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辅助作文教学,能把图象、声音、文字等教学材料融合,实现教学的优化整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的发展,对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下面就对这些作用作一具体说明。

一、应用多媒体激发兴趣,寓写于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在学习中起着“小马达”的作用。任何有成就的人,他们都非常热爱自己的事业,甚至达到入迷的程度。天才的秘密在于强烈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产生无限的热情。这是勤奋的重要动力。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做到寓写于乐呢?以往的实践已证明:靠大谈作文意义、重要性之类的话并不能奏效。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直观、形象、新颖的事物激活思维,才能使学生智力活动呈现最佳状态。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很好体现这种特点。Powerpoint是一种易学易用的软件,我们可以利用该软件制作Powerpoint课件,给讲授的写作内容加点“调料”,创设情景,如我们可以通过网站下载,也可把数码摄象机、数码相机拍摄的相片,或者把收集到的`图片、照片用扫描仪通过电脑处理,设计制作成图象背景,让声、像、形同步的“动态”画面把学生置于特定的情景中,使学生触景生情,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应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1、图文并茂,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要写好作文,观察是第一步。观察是否深刻、细致,直接关系到文章质量的高低。观察深刻,感受、体验就深,就能触发写作动机,发现题材价值。由于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因此很多小学生虽然置身现实生活中,但对现实生活里的人和事、景和物缺乏细致观察,难以发现其间内在的联系和发展关系,以至于出现作文内容重点不突出、条理混乱,不能清楚地写出所见、所闻、所感。因此,需要教师多方面、多角度地引导学生按顺序、有重点地学会观察、善于观察。而多媒体计算机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具有独特的优势。

辅助优势 篇5

关键词:小学阶段;数学课程;教学手段;教学优势

就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来说,在认知水平以及认知能力方面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如果采用传统的死板的教学方式开展数学课程教学的话,根本无法达到相关课程

教学的要求。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小学阶段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还最大限度地

激发了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兴趣程度。

通过上文的阐述,我们已经了解到在现阶段多媒体

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那么多媒体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究竟有哪些优势呢?

一、动态的画面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画面的丰富与层次感。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只能通过口授或者是黑板报的形式展开相应的教学。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心理以及性格发展的特殊性,本身对枯燥的数学课程就没有什么好感,加之单调的教学方式,更是提不起学习兴趣;而对多媒体的有效应用,通过丰富的画面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呈现,不仅提高了数学课程的

课堂张力,更为学生的视觉带去了极大的冲击,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丰富的内容

就多媒体在小学阶段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来看,除了具有动态的画面感之外,同时还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和信息量。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对相应课程内容进行延伸和扩展。丰富的内容通过多彩的画面展示出来,不仅能最大限度激发学

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能提高相应的课程教育质量。

总而言之,多媒体课程教学是课改推动的必然结果,是教育领域对教学现状进行有效改革的重要途径。在具体的小学阶段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建议教师充分利

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作用,为小学阶段数学教学质量的

提高做出努力和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庆明.优化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小学电教:下,2012(10):72.

[2]陈燕.小学数学教材“实践与综合应用”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9.

(作者单位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第三小学)

利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的优势 篇6

1. 变抽象为具体

在教学中难免会遇到比较抽象, 不好用语言解释的内容, 这时可利多媒体将文字、图片、图像、声音融于一体, 化抽象为具体, 将学生带入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 让学生从声音、图像全方位地感受, 如同身临其境一般, 加深对事物的理解, 减轻了学生认知的难度, 变难为易,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始终保持较浓厚的学习兴趣, 直观地掌握课文内容。

例如,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3“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有关外星人和飞碟的内容, 学生都没有亲眼见过, 所以理解起来有点难度。通过多媒体展示外星人和飞碟的图片及文字材料, 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 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有限时间内提供大量信息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经常花较多时间板书。通过多媒体, 既可大大节约板书时间, 又丰富了课堂内容、加快了课堂节奏、加大了课堂容量, 可以使教师更加从容地挖掘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据统计, 利用多媒体可以使课堂传授知识内容增加1.5—2倍。另外, 由于使用多媒体的直观特点也大大缩短了教学难点的突破过程, 这就有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反复操练, 给学生更多时间复习巩固当堂知识, 查缺补漏。

例如,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7“What does he look like?”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学生喜欢和熟悉的明星图片, 把潘长江、李咏、姚明三人的图片同时展示出来, 学生很容易理解并掌握了short, medium height, tall这三个形容身高的词汇;利用韩庚、毕福剑、刘欢三人的图片, 学习了thin, medium build, heavy这三个形容身材的词汇。接着, 出示更多的明星图片让学生操练对话“What does she/he look like?She/He is...”。

3. 多媒体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是注意力集中的前提, 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进行的活动, 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涨的学习热情, 才能达到良好效果。而丰富生动的多媒体画面、影像资源、图文并茂、影音结合, 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多媒体英语教学实现了把空洞的文字转化成各式各样的影音图片, 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又可让学生充分享受课堂学习的快乐。

例如,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6“It’s Raining”, 学习词汇sunny, windy, cloudy, rainy时可这样设计:将一幅阳光明媚的画面展示给学生, 教学sunny;忽然风起叶落, 教学windy;接着乌云密布, 教学cloudy;最后电闪雷鸣, 倾盆大雨, 教学rainy。学生边看边接受新知识, 图文结合, 兴趣盎然, 记得牢固。

4. 突出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研究型学习是使学生变被动型的学习为投入型的学习,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主研究的积极性。应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能够真正改变学生和教师的位置, 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例如,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4“I want to be an actor.”本单元涉及很多职业名词, 如:doctor, actor, reporter, policeman, waiter, bank clerk, shop assistant等。先通过图片教学这些词汇, 在学生熟练掌握之后, 再通过图片练习对话“What does she/he do?She/He is a/an...”, 然后设计一个小组调查活动“询问父母的工作”, 进一步引导学生提问:“What does your father/mother do?”并写出调查报告, 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5. 多媒体英语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

由于学习基础、个人兴趣等个体差异的存在, 一个班级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差异可能很大。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需要平衡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 结果不是出现优秀的学生未能充分发挥潜能, 就是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感到很吃力。而多媒体英语教学就为实现因教施教提供了条件, 能根据不同学生的表现和接受能力选择不同的教学起点, 灵活地安排教学的广度、深度和进度, 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挥, 避免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小学英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篇7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具有化难为易, 转苦为乐的作用。而多媒体组合的视、听、动结合的教学方法, 各种抽拉片、复合片、旋转片, 各种色彩的投影教具、学具形成的生动逼真的语言环境, 最易于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 这种积极的心理体验便能迅速形成求知欲望, 在强烈的求知欲望的推动下, 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能力最大程度地集中到英语教学活动上来, 他们迫切地想看、想说、想动、想探索, 自觉的运用多种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同时感受, 感觉、知觉、语言、记忆、想象、思维都活跃起来, 启发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 有利于创设英语活动情景, 提高交际能力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直观教学优于一般的讲解, 利用生动、形象的电化教学手段进行听说训练, 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 而且又能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 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 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 在教学对话:“Can I help you?”时我设计了几个情景: (1) 一个学生帮助一位老大娘过马路; (2) 小猴子到小猪的水果店买香蕉; (3) 一位外国游客到超市购物。学生在这些模拟现实生活的情景中边看边说, 不仅熟悉了“Can I help you?”而且知道使用这句话的具体环境, 它所表达的意思, 以及其他一些相关句子的用法。基于情景的教学中, 学生既考虑所处的场合, 又要使所表达的内容前后连贯, 也就是要把符合环境要求的一些句子组织在上下连贯的语篇中。在学习“Can I help you?”句型时, 根据前面设计的情景, 我们可以采用对话的形式, 使学生联想以前学过的知识, 如“Thank you./Thanks”和“You are welcome”等句型和单词。并将他们用到现在的情景对话中。这样, 学生不但学习了新知识, 还复习了原有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知识整合、灵活运用的能力。我们还可以将基于相同主题的学生现场表演与计算机虚拟环境相结合, 让学生动起来、唱起来, 使课堂成为真实的语言交际的“社会性”场所, 调动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组织学生投入自然、自由的语言交际氛围, 是学生语言交际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 有利于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种种教学难点, 英语教学也不例外, 要实现最优化的英语课堂教学, 取得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益, 突破难点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许多难以名状, 而又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事物、情景, 通过多媒体教学, 可以跨越时空, 成为可感知的“直接”经验。应用多媒体融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新颖性于一体, 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简单化、直观化, 缩短了客观实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从而降低了难度, 是学生容易接受。从而获得深刻、清晰的感知, 学得快, 记得牢。

多媒体的辅助教学, 可以节省教师板书、讲解时间, 给学生提供更多活动的时间, 突出英语课“大容量、快节奏, 多变化”的特点。不仅如此, 在做练习时, 题目内容被设计成篮子, 练习题的答案设计成果子, 做练习变成了摘果子的游戏。做对了练习, 微机内还有悦耳的音乐或激励性的语言, 如“你真棒!”“棒极了!”等。面对有趣的练习, 学生思维敏捷, 精力集中, 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教学效果得以大大提高。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英语课堂评价更加丰富、精彩

传统的评价方式是教师先评价, 然后将评价的结果反馈给学生, 学生完全接受评价结果, 这不仅要浪费教师大量的时间, 而且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造成学习、评价、反馈、补救各环节的脱节。如果充分利用微机来处理每次的评价结果就非常的迅速, 并且很少会出现错误, 不但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 而且能迅速反馈教学的结果, 以便能及时进行调整。 (1) 学生自评。学生自评时一方面能及时地修改自己的作品, 另一方面能主动的通过网络浏览他人的作品, 并将他人的优点结合到自己的作品中。 (2) 学生互评。每个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都不一样, 在评价他人作品的过程中, 自己可以提高学习能力, 培养创造能力。实践证明学生间通过互评, 能加深学生对单词句型的熟练运用程度, 情景创设的能力也得到发展。 (3) 教师点评。学生练习完后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及时点评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操练机会, 使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 能独立自主的进行学习。除了一些常规的课堂训练以外, 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练习展现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利用多媒体的交互功能, 充分发挥课件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是教材内容更生活化, 具体化, 让学生身临其境, 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亲切感, 进而产生求知欲, 变被动听取为主动探索。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后, 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就能自觉端正学习态度, 与教师“同频共振”, 深入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 甚至会跳出课文的极限, 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新知识, 从而将“被动学”变为“主动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辅助优势 篇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1]。”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社会需求, 如何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优化课堂教学, 摒弃传统教学中落后于时代步伐的部分, 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已成为教育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信息技术辅助音乐课堂教学的优势

(一) 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资源

初中艺术课程的核心特点体现在其“综合性”, 寻求不同艺术门类的学科之间的内在关联, 并将其自然、巧妙综合的一种教学形态。如:在《非洲印象》这个课题中, 笔者运用多媒体课件较好的串联了非洲节奏、鼓语、非洲鼓的形态和就地取材, 利用水桶, 手工制作一面带有非洲民族元素的鼓等环节。在讲述非洲节奏这一知识点时, 是多媒体课件中的视频文件, 让学生感知到了非洲节奏的复杂多变;在讲述制作非洲鼓这一环节时, 是多媒体课件中不同的非洲鼓插图, 让学生了解到非洲鼓不同的形态和元素, 视觉的冲击, 强烈的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节艺术课中, 最大的亮点就是体现了音乐与美术, 还有音乐与舞蹈、音乐与地理等学科的跨越融合。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内容和信息, 使艺术学习更具有吸引力。假使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和自主学习;假如只是教师一言堂, 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人才也就是一纸空谈。

(二) 创造多元化的体验方式

通常人们对音乐的理解, 更多的是依赖欣赏者对生活的认知和自身的生活经历所产生的感悟, 因为音乐带给听众的想象空间是宽泛的, 这对心智和生理上都还不成熟、生活阅历不足的中学生来说, 他们更需要动态形象与音乐的巧妙结合, 这样音乐高于生活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更形象化、直观化[2]。如:《拉丁美洲音乐》这一课例中, 仅仅只有教师的语言或文字说明, 学生是无法体会或者说只能肤浅、抽象地去想象那种热情四射的音乐类型。但如果音画集合, 学生在大脑里就会形成多维的形象, 那么学生积极的参与模仿伦巴、桑巴舞步的这一环节中, 学生就会更为大胆的去尝试、去实践, 从而达到活跃、高效的课堂。这样, 《拉丁美洲音乐》的音乐旋律与具体的形象建立起的直接的听觉视觉重合, 在学生的大脑中就会达到永久的音乐形象的确立[3]。例如:笔者在教授《母爱》这一课时, 把勃拉姆斯的《摇篮曲》、舒伯特的《摇篮曲》、中国东北的《摇篮曲》、印度尼西亚的《宝贝》放在一起对比欣赏。是信息技术功能让笔者做到了这一点, 不仅丰富了多媒体的信息资源, 让学生体验、感知了多维的音乐要素。在这节课中, 笔者还让部分学生课前各自悄悄的准备一张与妈妈儿时的照片, 上传到电脑中, 授课中, 笔者将其一一展示, 先让全班同学猜猜“他是谁?”然后让本人简单介绍照片背景。母爱永远是每个孩子心中最柔软的那份情感, 并不需要大肆渲染气氛, 却能产生巨大共鸣的情感。课程的最后, 当笔者让学生们想想“作为子女, 该为母亲做些什么?”时, 笔者观察到很多同学的眼眶都湿润了, 说到动情时, 许多同学都留下了眼泪。课堂效果与目的不言而喻。

又如:初一年级上册《渴望春天》这一课例中, 笔者较为满意的将这堂唱游课型向艺术课型转变, 当然这是经过多次的反复推敲、不断探索的获得。这节课笔者认为最大亮点是运用信息技术功能让音乐与戏剧学科交叉融合。起初笔者和往常一样进行常规教学, 先听范唱, 再进入新歌学唱。当笔者播放录音范唱时, 学生越听越没劲, 教室里闹哄哄, 课堂纪律越来越差, 笔者为了调节气氛, 先让学生说说关于春天的特征, 然后再让学生寻找一切春天可以表现的音源。笔者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学生, 并允许他们离座和其他同学一起商量。很快, 课堂活跃了起来, 对这种新式的教学方式, 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一节课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下课之后, 笔者又对这一课型做了更深层次的反思;同时, 为了能在下一个班级当中, 表现得尽善尽美, 笔者又给下一个班的学生布置了前置作业, 让他们提前思考, 如何用最简单的方式捕捉到有关春天的声音, 并形象的表现出来, 可以个人, 也可以组合表现。并且, 笔者将课题改为《春之声》。没想到, 这个班的学生表现得更为充分, 创造力让人刮目相看。有的学生说:“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当然应该有小鸟的叫声。”于是他用口哨模仿小鸟的叫声;其他孩子也跟着模仿起来, 可是他们的方式方法却完全不一样, 有的孩子用双手合起来, 模仿布谷鸟的声音;有的带来了小时候玩的模仿小鸟叫声的玩具, 表现得惟妙惟肖;有的甚至还通过音色来模仿乌鸦的叫声;就连平时笔者们不经意翻书的声音, 也被学生艺术的表现出了小鸟扑扇翅膀的声音。学生的想象力实在是太丰富了, 每个生动各异的表现, 都赢来了其他学生叹服的掌声。就在这一次次的掌声中, 同学们的思维越来越活跃, 有的同学说:“春雨贵如油, 春天是一个多雨的季节。”于是, 她拿起准备好的报纸通过抖动来模仿下雨淅沥沥的声音;几位和她一起合作的小伙伴, 也拿起报纸, 不停地摩擦来表现雨声越来越大和渐渐消失的声响;还有位同学拿出一个饼干桶, 敲打出雨点落在脸盆里的声音;最出奇的是, 有一位同学竟然拿出了一个模仿雷声的玩具。实在太形象了, 这个组合配合得最为默契, 也是获得同学们赞扬最多的。另外一个组合, 也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朗读了一首宋词《西江月》, 借助词里有关春天的信息来模仿, 有风声、雨声、蛙声、鸟声、雷声、水声。最令人叫绝的是, 有位同学突发奇想, 拿起他们平时经常用到的夹子, 使它发出声响, 模仿鸣蝉的声音。同学们看了都大吃一惊, 一致认为这是最有创意的。最后, 笔者让学生又回到歌曲《渴望春天》当中, 寻找歌曲传递给他们的春天的讯息。就在这种探索的热情当中, 同学们轻轻松松学会了这首歌曲, 并在这样一个氛围当中结束了音乐课堂。尽管这堂课在同行心目中是成功的, 但经过不断的反思后, 笔者觉得还有延伸的空间。笔者还有一个不同的设想:如果以音乐为主线, 伴随着音乐的旋律, 由教师剪辑一个以动态的画面演绎、旋律与形象结合、学生根据不同的画面表达配以不同的声音, 如:“小鸡”“小鸭”以及“小鸟”、“山羊”等声音与画面具体形象衔接。这样不仅方便学生理解了生活当中的声音, 而这种声音是形象的、有趣的, 还能借助形象将音乐旋律深刻化、具体化。当笔者在给新的班级授课时, 增添了这个命名为“视听配”的环节, 顿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同学们都表现出极高的热情, 争先恐后的都想来尝试, 课堂氛围高涨。配音是属话筒前的语言艺术范畴, 在这堂艺术课中, 不仅帮助学生进行形象思维、发散性思维的同时, 还实现了有效的音乐教学[3]。

(三) 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提高创造能力

音乐本身就是一门富于创造性的学科。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中的恰当运用, 能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如:在《永恒的水》这一课例中, 笔者将全班同学分为了两大组, 并让全体同学思考同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如何运用水, 创造一种高于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当然, 笔者为两组同学各准备了一台ipad、两桶水、八个玻璃杯、一双银筷子等道具, 要求两组同学就地取材, 利用相同的道具, 创造出不同的水乐形式。在这堂课中, 两组同学都不约而同的使用了ipad, 但结果却不尽相同, 同学们的创造力带给笔者惊喜:

一组同学使用了ipad、一双银筷子、水、八个玻璃杯, 他们利用ipad, 打开wifi, 连接无线网络, 在app客户端下载了一个调音器软件, 并将水倒入玻璃杯, 同学们用银筷子不断的敲击着杯口, 通过变化水位的高低, 结合校音器的功能调试成了一个八度的音阶音高, 最后一组的同学用他们调试好的音阶为大家敲奏了从小就耳熟能详的《玛丽有只小羊羔》《老麦克唐纳的农场》两首乐曲, 一组同学惊人的表现赢得二组同学许久叹服的掌声。

二组同学最后所呈现的创作成果, 并不亚于一组同学, 他们仅仅只使用了ipad和两桶水, 利用ipad下载了酷狗音乐播放软件, 播放了一首富有动感的音乐, 用拍打水的声响模仿鼓点, 打着动感的节奏与音乐融合。一组同学给予了二组同学掌声、欢呼声并高度的评价说:这才是真正的水乐。

实践证明, 信息技术的恰当运用,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想象力。使用各种音乐教学软件、音乐制作软件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增强了学习音乐的效率, 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给予了学生学习音乐更大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三、信息技术辅助音乐教学实施成效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辅助音乐教学的实践效果, 笔者采用问卷调查分析:选取了笔者所教的班级初三年级共18 个班, 720 名学生, 问卷调查后初步统计100% 的同学喜欢在音乐课上运用多媒体设备或课件能把抽象、艰深难懂的音乐知识具象化。90%以上的学生认为音乐课应该视听结合。多媒体教学很有必要, 不太喜欢纯音乐欣赏。4%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辅助音乐课硬件设施、软件还有待改善, 如下表所示:

四、信息技术辅助音乐教学的局限性

信息技术的使用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 尽管它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 也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而恰当使用。

(一) 多媒体的使用, 永远只是音乐教师的“助手”, 切不可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因为师生之间的艺术情感交流, 是任何软件和设备无法取代的。

(二) 教师在备课阶段时要以双赢模式进行课程设计, 在授课过程中, 如果信息技术处于不稳定状态, 或者无法启动多媒体功能, 也不至于处于被动、尴尬、教学内容无法继续的境地。

总而言之, 信息技术的使用应当起的是锦上添花的效能, 恰当运用信息技术, 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课堂中的最大优势。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必然会带动教育的全面变革, 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与日俱增, 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很多程度上提高了音乐教学的效率。本文主要通过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来探索信息技术辅助音乐课堂教学的优势与效果, 在此基础上笔者根据实践总结分析了信息技术辅助音乐教学的局限, 为今后实施信息技术与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音乐课堂教学,整合,恰当运用

参考文献

[1]龚孟伟.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建构与反思.文教资料, 2006.

[2]徐玉兰.小学音乐欣赏课听觉和视觉的复合教学.小学时代:教师, 2010.

辅助优势 篇9

关键词:微课,英美文学教学,优势,作用

一、引言

英美文学课是我国高等院校给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是英语专业学生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对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起到关键性作用。英美文学是集英美国家的历史、宗教、艺术和文化等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为一体的一门课程, 能让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知晓英美国家的基本概况。英美文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有文学史与文学作品欣赏, 教师通过对英美文学史的介绍, 让学生了解文学发展史上各个时期的文学流派、文学思潮、主要作家及代表作和创作特点, 通过解读和欣赏文学作品, 教师能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学原著的能力。然而,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 英美文学教学模式面临巨大挑战。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高校越来越重视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教育, 由于英美文学知识在工作和生活中用得较少。学生对这门课程兴趣不大, 再加之课时又少, 在某种程度上, 教师在课堂上只能大概讲述英美文学的相关知识, 学生课后如果不主动翻阅相关资料的话, 就会觉得这门课程比较难且不易理解。微课因其短小精悍、占用资源容量小、方便学生灵活学习等特点恰好可以弥补英美文学教学这一不足之处, 采用微课教学是传统英美文学教学模式的有效补充, 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随时随地学习, 真正因材施教。

二、微课的特点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 各种各样的信息产品推陈出新。层出不穷的现代教育技术逐渐改变人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给英美文学教学改革带来无限可能。比如, 继“微博、微信、微电影之后, 微时代大家族又出现了一位新成员———微课”。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模式, 微课以其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学习方式灵活和传播速度快等优点日益深入到高校教学活动中。为了推动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在高校教学中的普遍运用, 各大高校也在鼓励教师们积极开展微课设计、开发及应用研究。倘若能将微课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必将有助于激发学习主体的学习兴趣, 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更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微课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 它的设计与制作都是围绕某个知识点展开, 教学重点突出, 目标明确, 是教师和学生集中解决某一知识点的教学行为。因此, 微课常常是针对某一知识点或习题等设计制作的, 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表现形式, 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与传统课堂视频不同的是, 微课时间短、选题小、设计紧凑, 更主要的是“面向学习者”而制作设计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可见, 微课教学时间短这一特点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教学内容少而精这一特点有利于突出主体和教学重点、难点;微课资源容量小这一特点可以保证几乎所有学生通过手机流畅地观看。因此, 微课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视频, 而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三、运用微课辅助英美文学教学的优势

利用微课辅助英美文学教学, 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为英美文学教学注入一股新的活力, 提供新的思路。调查结果显示, 通过微课辅助英美文学教学, 80%的学生对这门课产生了较浓的兴趣。可见微课能克服传统教学模式无法逾越的困难, 具有诸多优势。

1. 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随意性。

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 微课教学视频学习时间和地点由学习者根据自身情况随意选择。教师只要将制作好的微课教学视频上传到网上, 学生可以随时下载观看学习。

2.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虽说微课短小精悍, 但教师可以借助ppt、电影片段、图片等通过演示法让学生对知识点获得感性认识;也可以通过讲授法, 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概念性知识。

3. 反馈的及时性。

在微课教学视频的录制过程中, 教师能及时获取他人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评价, 并能最大限度地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与平时学校组织的听课评课活动相比, 微课录制可以让教师们在探索教学方法的过程中累积教学经验。

4. 知识的准确性。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 教师常常因自身业务能力不足或教学行为失误导致不能给学生准确传递知识, 甚至可能给学生传递错误的知识, 微课却可以大大降低这种可能性, 因为微课视频录制可以让老师反复确认知识的准确性之后才会上传到网上, 呈现在学生面前。微课辅助英美文学教学, 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一种必然结果, 能为英美文学课带来巨大变化, 它具有的优势也是传统教学模式望尘莫及的。利用微课教学软件具有的诸多优势可以有效辅助英美文学教学。

四、微课辅助英美文学教学的作用

1. 微课教学视频是英美文学课的有效补充。

英美文学史源远流长, 内容庞杂, 不同文学时期的作家也是流派众多、风格纷繁多样, 作品自然繁多, 再加上不同的文化思潮及语言特点等都是文学课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如此重, 但课时少, 教师常感觉课堂时间不够用, 一直在赶进度, 导致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最主要的是学生逐渐失去对这门课的兴趣。微课辅助英美文学教学后可以有效补充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微课教学视频供学生课后观看学习, 解决文学课时少、任务重的问题。微课教学视频不仅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感染性, 使学生愉快地学习英美文学知识, 而且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 消除他们对英美文学的畏惧心理。

2. 微课教学视频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微课教学视频把声音和影像合二为一, 使语言信息与具体情景相结合, 实现多维传递信息。再加上微课是一个多元化的资源包, 学生可以根据所需观看不同素材的视频, 又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随时观看。因此, 微课以其短小精悍、主体明确、学习方式灵活等特点, 恰好可以激发学习主体的学习兴趣, 让英美文学学习成为一种精神享受, 进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微课教学视频具有直观、方便、快捷、实用等特点, 能全方位刺激学生的视听感观, 用丰富生动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使学生更清楚地看到一个跨越国界和时代的文学世界, 充分调动他们学习英美文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 微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作为在线教学视频, 微课已被广泛应用于在线学习之中。再加上现代网络的发展和计算机及智能手机的普及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教师把提前设计、制作好的微课上传到网上, 学生便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要随时随地观看学习。微课学习方式自由灵活, 自主学习空间也大, 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 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可以说, 微课给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充足的视频资源。微课教学视频网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自主学习的平台, 提高了学生对文学学习的兴趣并培养了他们合作﹑探索﹑研究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4. 微课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 微课的出现丰富了教师教学工具的同时培养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因微课精简的教学内容、清晰的教学主题和明确的教学目标, 要求教师制作微课视频前对相关知识了解透彻, 对教学设计考虑周到, 这一系列工作有助于教师学科专业技能的提升和教学方法的改善。微课的出现促进了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作为混合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课在某种程度上是教育改革的催化剂。因此, 微课拓宽了教学手段的同时, 塑造了新的教育观, 提高了教师的专业能力。

五、结语

微课的学习很灵活, 除了在课堂上观看教师提供的视频外, 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随时反复观看。显然, 微课可以有效补充传统英美文学教学模式, 可以灵活应用于多种学习情景。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因此, 英美文学教师应积极利用这一先进媒体为英语教育服务, 将微课与传统教学模式结合起来, 取长补短, 以微课教学辅助传统教学, 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从而最终实现英美文学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2, (6) :19-21.

[2]胡铁生.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14, (2) :5-13.

[3]侯林梅.现代教育技术与英美文学教学[J].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2, (02) :15.

[4]黄磊.浅谈微课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优势与专业[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 (09) :39-41.

[5]徐翠锋.论微课与传统教学的有效结合[J].职业时空, 2014 (01) :75-76.

辅助优势 篇10

一、在歌曲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中怎样才能更好的增强内容的直观性,提高教学效率呢?在我们的演唱音乐课堂上需要播放大量的音像资料,如果我们仅有的只是录音磁带,课堂上要找到我们所需的音乐作品或重复播放某一音乐作品,就不可避免地要对磁带进行快进或快倒,这往往会因为不能及时找到所需的素材而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同时对于比较直观形象的内容光靠听是达不到很好的效果的。有了多媒体的帮助,我们的课堂就截然不同了,通过利用计算机播放器或者自己制作的课件,可轻松、快速地对任意一个声音、视频文件进行快进、快倒、片段播放等操作,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无限次地重复播放,还可以利用一些软件对音频和视频文件进行编辑、剪裁,自己制作出所需的音乐片段,不但节省了时间,同时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又是比较直观的音乐形象,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这是传统教学中的教具所不可比拟的。

二、在乐理知识课堂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在乐理知识课堂教学中,不但需要音像资料,通常还要展示大量的文字内容,如果没有多媒体辅助教学,只能通过板书和教师口头讲授。但由于板书的容量有限,且书写比较费时费力,不但浪费了课堂时间,教师在长时间板书时还大大减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尴尬局面在多媒体教学中就不会存在。我们利用多媒体课件把音乐符号、记号用图片展示给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用WORD文档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记忆各种音樂记号,理解音乐知识,容易使学生对乐理知识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技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音乐欣赏课是一门容量较大、知识面较广的课程。除了让学生欣赏音乐之外,还需要讲解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作品的风格、乐队组成以及作品的曲式分析,展示乐曲谱例及相关图片等。所以,音乐欣赏课对学生们来说都觉得枯燥无味,而如今新世纪的学生更是不再满足于“黑板、粉笔、书本”的传统教学模式,因为这些传统的教育技术不具备直观性、形象性、再现性、灵活性等特点,已不能引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不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学生渐渐感到音乐课没什么意思,就是放松“玩”的课。

而有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后,课本中欣赏的诗歌结合的歌曲,与人体动作结合的舞蹈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歌剧,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乐曲,与电影画面相结合的电影音乐等,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视频或者编辑软件给音乐配上生动的画面、图片或字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单一的听觉感受变为了视听结合,图文声像,给音乐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这样一来,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求知欲,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们展开丰富的联想来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很多,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我们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新《音乐课程标准》对我们提出的要求。音乐需要想象,音乐创造想象,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视听结合中放飞想象的翅膀,在身临其境中体验感情。

辅助优势 篇11

1 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优越性

1.1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人们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来开发人及人以外的一切学习资源, 去实现最优化教学目标的教学形态。以多媒体为表达手段的CAI, 也称为MCAI。它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象、动画和声音等运载媒体结合在一起, 并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 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感官来获取相关的信息, 提高信息的传播效率。例如: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中, 其图形的展开与折叠、从不同的方向看等教学内容;又如七年级下册中的《轴对称现象》这一课时, 都可以应用多媒体的鲜艳色彩、优美图案, 直观形象地再现事物, 给学生以如见其物的感受。教师可以用Flash软件设计出多面体展开与折叠方法, 从不同的方向看几何体得到的图形不一样, 设计图案:枫叶、蝴蝶、窗花、汉字、大写字母、等腰三角形、飞机、人民大会堂等图案一一展示后, 用红线显现出对称轴, 让学生观察, 亲身感受这一类图形的性质。图象显示模拟逼真, 渲染后气氛, 创造意境, 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去思维、去理解、去记忆, 最大程度地唤起了学生的“内驱力”。CAI充分利用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优势, 以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形式实现教育信息的传播, 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教育学的实践证明:学生在获取知识时仅依靠听觉, 则三小时后可保持70%, 三天后仅能保持10%;若仅依靠视觉, 则三小时后能保持72%, 三天后可保持20%;如果综合依靠视觉和听觉, 则三小时可保持85%, 三天后可保持信息量的65%。运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可以使学习者以交互方式进行学习, 有利于学生参与, 激发学生的兴趣, 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学生自觉地学习。

1.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课堂上, 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形象逼真的再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和学生探求知识的学习过程、思维过程, 把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 促进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形象的模拟思维世界, 再现思维过程促使学生多向思维、发散思维,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这一课时, 教学生如何画角是个重要内容。我用传统的方法在黑板上画给学生看, 存在着一定弊端。如:学生走神, 我在画时部分学生精力不集中, 不注意看教师的操作, 同时在我作图时, 身体会遮挡部分学生的视线等, 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教学效果。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情形就不大一样了, 我先用多媒体演示画角的步骤和基本方法, 由于用多媒体演示, 手段新颖, 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给学生留下的表象深刻, 演示结束后, 我再到黑板上示范画角, 最后让学生独立画角。这样的教学过程设计, 既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又能使学生对画角方法清楚明了, 教学效果好。

1.3 有利于节省教学时间,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中, 有时需要用较长的时间写出一串长式子, 画出图形或图像。而我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就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等时间, 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多样的数学习题, 在增加训练密度的同时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我也可以从课堂的说教和繁重的工作量中部分解放出来, 这样可以有效地发挥主导作用, 使之在教学中的激发、引导、启迪、组织、交往、评价的作用体现得更为明显,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4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

由于CAI系统具有信息量大、画面生动、内容丰富、问题多样、即时反馈等特点, 所以, 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1.5 CAI教学有利于把老师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

学生利用CAI课件进行学习, 让学生自己围绕教学目标, 进行多次、反复、多种形式的练习, 在学习、练习中CAI可以不倦地为学生辅导、评判作业、指导错误, 既让学生学习、巩固了知识, 也大大减轻了教师出题、阅卷、批改、答疑、统计等工作的劳动量, 使教师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教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策略, 教学设计等工作中去;另外CAI课件可以重复使用、又便于修改和保存, 可以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

1.6 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综合提高

教师在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学过程中, 可调动教师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促使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主动学习有关计算机知识, 钻研教材教法, 互相交流学习经验, 促使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研究风气。

2 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弊端

多媒体电脑的出现、网络技术的运用, 信息时代的到来正在给教育带来深刻的变化, 但是, 在“计算机辅教”中明显存在着一些“弊端”。

其一:不恰当地追求“多媒体”, 忽视对教学的干扰。

多媒体电脑确实能够把声音、图象、文字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形成一体化的教材, 但是作为辅助教学这一特定学科教学的电脑软件, 尤其作为辅助课堂教学的软件, 如果过多地追求“多媒体”, 特别是莫名其妙地来一段音乐, 就会适得其反, 这不仅不能增强教学效果, 反而干扰学生的思考, 干扰了课堂教学, 削弱了课堂教学效果。

其二:追求软件的“外在美”, 忽视软件的“内在美”。

“多媒体辅教”不仅是艺术, 更重要的是科学, 我认为课件应该有友好的界面, 操作简单、方便。“数学美”是数学内容的和谐、结论“奇异”的内在美, 对学生“数学美”的教育与熏陶主要在教学内容上。

其三:主次不分, 节奏过快, 以辅助教学代替教学。

计算机承担了传统教学中一些机械的工作, 如一些板书等。但计算机无法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更无法与学生进行情感、思想上的交流。学生学习是有一个认识、思考、探索的过程的, 应处理好计算机速度“快”与学生学习“慢”的关系, 使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起到“辅助”的作用。

其四:为多媒体而多媒体。

目前, 课件的制作技能才被少数教师所掌握。它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只有使用多媒体的课, 才是一节有水平的课。这种思想观念导致一些教师在公开课中, 没有从学生的年龄特征, 内容的需要, 优化教学等实际出发, 而是为了跟上时代的潮流, 满足虚荣心, 想方设法把多媒体引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如有的数学课从开始到结束, 每个教学环节都使用多媒体, 甚至以屏幕代替黑板, 以画面代替实物, 以多媒体展示代替学生的操作活动, 结果搞得学生眼花缭乱, 教师手忙脚乱, 使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不但没有发挥出来, 教学反而从传统的“人灌”变成现在的“电灌”场面, 教师成了计算机的操作员。

上一篇:网络性能技术测量研究下一篇:固定资产监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