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因素

2024-08-10

安全因素(精选12篇)

安全因素 篇1

档案安全风险因素可以说是决定档案安全风险后果发生的频率、大小的各种主、客观条件。档案安全的风险因素复杂多样, 需要对其进行深入认识和研究。只有将风险因素一一掌握, 才能有效地遏制风险的产生。档案机构是档案管理的主体, 而档案机构又处于一定的社会、自然环境之中。据此可以将档案安全风险因素划分为档案机构内部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三大类。

一、档案机构内部因素

1. 档案管理业务因素。

档案管理业务因素具体包括档案管理方法、档案管理流程两个方面。档案管理方法是否科学, 档案管理流程是否完善都是影响档案安全的风险因素。

2. 基础设施因素。

档案馆 (室) 是保管档案的主要场所, 其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影响到档案安全状况。无论是档案馆总体设计、档案库房防护, 还是档案馆设备的安排都应将保证档案安全放在首要的地位。在档案馆的总体设计方面, 与档案安全联系较为紧密的当数档案馆防灾设计, 主要是指针对天灾 (即自然灾害) 所采取的一些防护设计。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所引发的严重伤亡震惊世界。地震专家对历次地震的分析显示, 人员伤亡总数的95%以上是由房屋倒塌造成的。可见, 地震中最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是建筑物。档案馆也应汲取这方面的教训, 做好档案馆的防灾设计工作。

3. 档案管理制度因素。

档案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是造成档案安全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档案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具体表现为不健全、不配套、不更新、不执行。第一, 不健全, 是指没有制定有关制度, 或者即使出台了相关制度, 但是对某些事宜却未作规定;第二, 不配套, 比如针对相同事宜, 不同制度中的规定相互矛盾;第三, 不更新, 比如有些制度一经制定就再无修改, 不能做到与时俱进;第四, 不执行, 制度形同虚设。部分单位却没制定档案安全管理制度, 档案安全管理工作没有提到议事日程, 未能做到有章可循, 存在不少漏洞, 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

4. 组织和人员因素。

组织因素主要是指档案安全管理职责在机构中的分布。人员因素是指机构的内部管理人员。组织因素和人员因素是两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方面。如果没有设立针对档案安全的专门组织, 就会导致没有负责档案安全的专门人员;如果档案机构内部人员没有档案安全意识、观念, 将会致使档案机构缺少档案安全管理组织。人员因素主要包括档案人员的安全意识、档案人员职业道德。档案安全不仅包括档案实体安全, 还包括档案信息安全。档案人员既要有保护档案载体安全的意识, 又要有档案保密意识。而档案工作者职业道德包括忠于职守、爱岗敬业;遵纪守法、严守机密;博学求进、公正服务。由此可以看出, 档案人员职业道德要求档案工作者应当保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以确保其作为历史证据的可靠性;保守所管理档案信息内容的机密, 增强保密观念, 培养良好的保密习惯。

二、社会环境因素

1. 规范体系因素。

在整个规范体系中, 法规具有最高的权威和最强的执行力。法规因素方面的不足将严重影响档案安全管理的质量。在法制规范体系中, 制度和标准是法规的重要补充。法规、制度、标准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不健全。关于档案安全这一重要问题, 在档案界最高法律《档案法》中, 也仅仅在提到档案工作原则时以一个原则的形式提到。在制定一些部门规章的时候, 人们也只顾及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研和开发利用等工作, 而把档案安全工作晾在一边。

2. 社会档案意识因素。

社会档案意识, 是指人们对档案的认识水平以及社会上对档案的普遍认识程度。社会档案意识对档案安全的影响在于:在社会档案意识比较强的地方和单位, 对档案的重视度也就高, 人们也就注意保管档案, 档案安全保护意识也就强;反之亦然。

3. 人祸因素。

人祸是指不可抵抗的人为灾难, 如战争、恐怖袭击、纵火、盗窃等。战争对档案安全的危害是毁灭性的。战争时期, 人的生存都成问题, 何谈保护档案安全。只有当防灾意识普遍建立, 档案部门才有可能做好抵抗各种灾害的事先准备并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尽管天灾人祸不可预测, 但还是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预防人为灾害的发生, 同时在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发生之后, 进行适当的补救, 比如异质异地备份、“双套制”等都是防范和补救天灾人祸造成的档案安全风险的典型措施。

三、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主要是指自然灾害因素, 就是所谓的“天灾”。天灾是指不可抵抗的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时时、处处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 包括地震、洪水、龙卷风、飓风、暴风雪、暴雨、火灾、虫害等多种情况。档案处于一定的自然物理环境中, 自然物理环境的突发灾难必然对档案造成破坏, 对档案安全造成威胁。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档案的损失就是一个真实的案例。汶川特大地震使四川省档案事业遭受重创。全省203个综合档案馆有118个不同程度受损, 4个档案馆坍塌或濒于坍塌, 56个档案馆被鉴定为D级危房;375万卷档案处于D级危房之中, 302万卷档案处于危险之中, 档案保管保护设备设施损毁5 511台 (套) ;地震灾区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档案也遭受不同程度毁坏。尤其是记录羌族文化历史和多民族和睦共居的、具有不可替代性和唯一性的8万余卷北川档案, 全部被埋, 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安全因素 篇2

饲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动物养殖业的发展,关系到动物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近年来,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企业或个人在饲料的生产、经营和养殖等各个环节,违法添加违禁药物,违规添加药物或使用不合格的饲料原料,给动物养殖带来损失的同时,也给动物产品的质量带来了隐患。

影响饲料安全的因素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个方面。人为因素主要指为达到某种目的(如促进养殖动物生长或预防病害),人为地往饲料中添加某些有害药物。自然因素主要指由于自然的化学因素或工农业造成的环境污染而使饲料原料带有有害物质,也包括原料中天然存在的有害物质。

一.人为因素

1.1滥用违禁药物或不按规定使用药物添加剂。

我国农业部于2001年9月发布了《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规定了33种饲料药物添加剂的适用动物、用法与用量、休药期、注意事项等,以及24种不能添加到饲料中使用的饲料药物添加剂。2002年2月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公告,发布了《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共5大类40种。强调严禁在饲料中添加未经农业部批准使用的饲料药物添加剂。但在实际生产中,有些饲料厂不按规定执行,仍在使用一些已禁用的饲料药物添加剂。动物养殖过分依赖抗生素等药物,产生了许多问题,如动物饲用抗生素后导致药物残留,引起耐药菌株扩散,对动物、人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引起动物菌群失调,抑制动物的免疫力,继发二次感染。同时使用的大量药物通过食物链被人体吸收,产生致癌、致畸形、致突变。

1.2过量添加微量元素。

从营养学角度考虑,动物对微量元素的需求是必需的,但非常有限,饲料中如果添加的微量元素超出允许添加范围就有可能导致动物中毒或身体不适。个别饲料生产企业为迎合养殖场(户)对家畜外观上的喜欢,把微量元素按常量元素进行添加。比如在猪饲料中超量添加微量元素铜,目的是让猪的粪便干燥、颜色发黑,长期饲喂含高铜的饲料,铜就会在猪肉中大量沉淀。人类如果食用了含有高铜的猪肉,就会影响健康,而没有被猪吸收的铜还会通过粪便的排泄污染环境。饲料中过量铜锌的使用,可以引起养殖动物中毒。而且,大量铜锌随粪便排出,严重污染了环境。砷化物在肠道中具有抗生素作用,能促进增重和改进饲料利用率,同时砷也是一种必需元素,因此饲料生产厂家也使用砷制剂。然而,砷的吸收率低,通过粪尿排放到农田、河流,严重污染环境,同时,它们还富集在动植物中,特别是水生生物(鱼类、贝类)中,最后转移到人类食物链中,危害人类健康。1.3饲料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毒物及交叉污染.采用先进的炙加工设备,科学地控制好加工工艺参数,能破坏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减少营养物质的损失,提高饲料品质。但若工艺条件控制不当,饲料中复杂的添加物在粉碎、输送、混合、制粒、膨化的加工过程中,矿物元素、氨基酸、维生素等有机物会发生降解,矿物元素之间由于氧化-还原反应等形成了一系列复杂的化合物,这一方面降低了饲料中有效成分的效价,另一方面又产生了有害物质引起污染。

二.自然因素

2.1饲料中虫害、螨害与鼠害

2.1.1虫害:饲料在贮藏过程中常受到虫害的侵蚀,造成营养成分的损失或毒素的产生。常见的虫害有:玉米象、谷象、米象、大谷盗、锯谷盗等。它们不仅害饼,使其损失高达 5-10 %,而且还以粪便、结网、身体脱落的皮屑、怪味及携带微生物等多种途径污染饲料,有些昆虫还能分泌毒素,给畜禽带来危害。

2.1.2螨害:在温度适宜、湿度较大的地区螨类对饲料的危害较大。因螨类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下寄生,它的大量存在加剧了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形成二氧化碳和水,使能值降低、水分增加,导致饲料发热霉变、适口性差、动物的生长性能下降。

2.1.3鼠害:鼠的危害不仅在于它们吃掉大量的饲料,而且会咬死雏禽、仔禽、仔猪,造成饲料的污染,对饲料厂包装物、电器设备及建筑物产生危害,引发动物和人类疾病的传播。

2.2饲料中的微生物污染

2.2.1霉菌:目前已发现可产生霉菌素的霉菌有 100 多种,其中能导致使人畜中毒的主要有:曲霉菌属、青霉菌属和镰刀菌属等。霉菌可以通过适当的干燥或添加防霉剂进行控制,一旦霉菌素产生就很难去除。目前虽有一些物理、化学或生物法脱毒,但常因工序繁杂或费用较高均难以在生产中应用。

2.2.2霉菌毒素:较常风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素、玉米赤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单端孢霉菌毒素,其中黄曲霉毒素毒性最强。

a、黄曲霉毒素: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有玉米、棉籽、花生及其饼粕。动物摄食了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均表现出很强的细胞毒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其中以雏鸭最为敏感,其次为仔猪、雏鸡、种猪、种鸡等。黄曲霉毒素属肝脏毒素,以引起动物的急性肝炎、肝细胞瘤有肝癌、血凝不良、机体免疫机能下降为主要特征。对于成年动物,是耐受性较强些,但仍会抑制生长、降低饲料利用畜、导致毒素在畜禽产品中残留。

b、玉米赤霉烯酮:易受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的饲料主要有:玉米、小麦、大麦、高粱、燕寿等。它主要由镰刀菌产生,可引起畜禽发生雌性激素亢进,猪最为敏感,可使母猪阴道红肿、发情延迟或发情,影响公猪的精子开成和性欲。

c、单端孢霉菌素: T-2 毒素和呕吐毒素等单端孢霉菌素存在于玉米、小麦、大麦、黑麦及燕麦中。主要由在线镰孢霉产生。该类毒素的靶器官是肝和肾,属于组织刺激因了和致炎物质直接损伤皮肤和粘膜。主要影响畜禽采食、使其生长减慢、呕吐、血痢、严重的皮炎、出血、饲料利用率降低。

d、沙门氏菌:是细菌中危害最大的人畜共患病原微生物,为有鞭毛的杆状细菌。易受沙门氏菌污染的饲料为鱼粉、肉骨粉、羽毛粉等。在我国对畜禽威胁较大的沙门氏菌病为猪霍乱、牛肠炎、鸡白痢等。

2.3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

2.3.1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主要有:蛋白酶抑制因子、碳水化合物抑制因子、矿物元素生物有效性掏因子、颉抗维生素作用因子、刺激动物免疫系统作用因子等。它们的存在干扰了饲料中养分的消化、吸收利用。

2.3.2饲料抗营养因子副作用豆饼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血降低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活活性、;增加胰酶分泌、使细胞凝集素、抗蛋白胰腺肥大(鸡)肠壁损伤、增加内源蛋白分泌损伤、影响生长、死亡花生饼黄曲霉毒素、抗胰蛋折酶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影响生长、导致畜禽慢性中毒棉籽饼游离棉酚、环丙烯脂肪酸影响赖氨酸及矿物元素的有效性、改变鸡卵黄膜的通透性,导致蛋白变红、变褐、产蛋畜下降菜籽饼噁唑烷硫酮瘀、异硫氰酸酯影响碘利用、适口性和生长速度、引起甲状腺肿大和损伤;酯单宁、腈刺激粘膜,导致下痢芝麻饼植酸、草酸干扰矿物元素的生物有效性,形成蛋白复合物羽扇豆生物碱影响口性、生长麦类及其加阿拉伯木聚糖,B-葡聚排水状和粘稠粪便,阻碍养分和消化酶扩散,随低饲料工副产物糖及其它非纤维素多糖能值、影响脂肪和氨基酸的消化率。导致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下降。

2.4饲料中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

2.4.1农药污染:近年来,有机氯、有机磷农药造成饲料污染并危害畜禽健康的事件时有发生,有的到了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这些物质中,除有机磷在田间分解较快外,大都在自然界稳定性较高,不易分解。如六六

六、DTY,这两种农药虽于 1987 年就已停止生产,但由于它们的使用已有 30 年、DDT 需 4-30 年才能分解消失,因而仍需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4.2工业“三废”的污染:工业“三废”能从多渠道渗透到饲料中,常见的有:砷、铅、汞、镉、铬、3,4-苯、N-亚硝基化合物、氰化物、氟化物等。生产中 Hg1,Cd10,As50,Pd30,Cr300(鸡),Mo500。若长期饲用受工业“三废”的饲料,其体内将富集大量的有害物质,引起致癌、致畸、致突变,并通过肉、蛋、奶等转移给人类,造成公害。

2.4.3营养性矿物质添加剂带来的污染: Ca、P、Cu、Fe、Mn、I、Se、Co 之间既互相协同又相互制约,它们的不足,过量或相互比例不平衡,均可造成畜禽生长发育不良或中毒。如饲料中的 Ca、P 比例不平衡或维生素 D 缺乏,会引起畜禽软骨病或骨质疏松症,蛋壳质量下降;高 Ca 阻碍 Zn 的吸收;高 Cu 引起 Fe、Zn 缺乏,使仔猪生长减慢、发育不良、血红蛋白下降、甚至死亡; Se 用量少,安全系数仅 50 倍左右,若超量添加就是一种剧毒物质;食盐既是畜禽的必需营养物质,又是调味剂,当添加过量或虽未过量,但因混合不匀,造成局部过量,雏鸡、小猪吃了都易中毒;长期饲喂未经胶氟处理的磷酸氢钙或过磷酸钙,会导致氟中毒,而氟中毒会干扰 Ca、P 的吸收。

2.5饲料中非营养性添加剂带来的污染

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饲料添加剂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尤其是抗生素、激素、抗氧化剂、防霉剂和镇静剂的使用对预防疾病、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生长速度起着巨大的作用,但若不严格遵守使用原则,控制使用对象、安全用量及停药时间,就会使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肉、蛋、奶中残留,并通过畜禽的排泄物污染环境。

在配合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可促进畜禽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预防畜禽疾病,增进动物的健康状况等,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Krjider 指出抗生素添加剂可获得 5-8 倍的赢利。但是,长期使用某种抗生素可使某些疾病原菌突变成抗生菌,引起抗药性问题。另外,还存在畜禽产品中药物残留问题,如链霉素降解作用很低,四环素的降解产物甚至比四环素具有更强的溶血或肝毒作用。砷制剂作为动物生长促进剂,短期内可抑制肠道有害微生物和寄生虫加速机体同化作用,促进蛋白质合成,改善皮营养,提高饲养效率,但是长期使用砷制剂将中枢神经系统失调,脑病和视神经萎缩的发病率升高。

饲料工业发达的国家都制定了抗生素等添加剂的用法用量规定。我国农业部于 1989 年元月颁布了《首批饲料药物添加剂品种及使用规定》,提出了可在配合饲料中添加的药物品种、畜禽对象、年龄上限、最高和最低用量、停止使用期以及使用的注意事项,还规定了一些药物添加剂不能同时使用。因此,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等添加剂,须严格按规定进行。

2.6 转基因饲料原料引发的食品安全性问题

校车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篇3

关键词:校车安全 交通事故 影响因素

2011年11月16日,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重大校车安全事故引起国务院安委会、教育部、公安部等各级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做出一系列部署,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由此掀起了一场彻查校车安全隐患的全国性行动。今年两会期间,校车安全更是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汇报,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同时,我国的校车生产企业,如恒通、安凯、海格、长安等做了大量研发工作,设计并生产出新型校车,并提出系统解决校车问题的方案,如江苏金龙海格智慧校车运营管理系统。此外,地方政府也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如浙江德清校车运营管理模式。

1、校车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1.1直接影响因素分析

校车事故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可概括为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主观原因是人的因素,其中包括校车驾驶员、乘员、其它驾驶员、非机动车驾驶员和行人;客观原因包括校车技术状况、道路状况、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1.1.1人的因素

人因是导致校车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因素。公安部曾对全国范围内1年中道路交通事故主要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发现87.37%的交通事故是由駕驶员的原因引起的,导致人死亡的占到78.56%。驾驶员的违章操作和失误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但人为因素中有大部分可以通过有效的管理加以控制和预防。因此,校车驾驶员是导致校车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因素。

1.1.2车辆因素

车辆性能不好也是影响校车安全的隐患。虽然在校车事故原因的统计数据中,直接由车辆问题引起事故的比例并不高,但这并不意味着车辆因素对于校车安全的影响不大。从某种程度上说,车辆的结构和性能完好、车辆的技术状况良好以及安全化的设计,对于减少校车事故发生的概率、降低校车事故的伤害程度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1.3道路因素

道路因素作为道路交通的基础设施和车辆行驶的根本条件,在校车事故的发生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道路方面包括道路拥挤、路况和道路结构。从道路设计来看,许多道路的线形、视距、车道宽度、转弯半径、超高、加宽等都不符合规定,而且存在路基松软,坡度过大,视线不良等状况。这些都从客观上增加了道路校车伤亡事故的发生率。

1.1.4环境因素

恶劣的气候条件是校车安全的隐患。在雨、雾、风、雪等恶劣天气条件下,道路上行驶的车辆危险性较大,驾驶员的视线受影响,车辆难控制,行车安全系数会随之下降。

1.1.5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包括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人才和安全教育。目前有关校车交通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安全体制还不够健全。校车安全教育缺少全面系统性,局限于交通管理部门,尚未形成全民校车安全教育局面。有些现存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管理条块分割和冲突现象仍然存在。道路交通管理和路政管理人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某些执法人员没有经过严格训练,执法水平低,执法力度不够大,执法易受人情和行政干预等。这些社会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校车安全水平的提高。

1.2间接影响因素分析

校车安全事故的背后,是地方政府为节约学校管理成本,农村撤点并校操之过及,再加上政府大力提倡发展学前教育,却又很少投入前提下,导致幼儿、小学生 “上学路远”,带来校车需求急速增加,政府在解决孩子“上学路程过远”问题上,又疏于系统设计和管理。

1.2.1城市化进程

在推行“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一方面由于户籍限制,外来人员未纳入当地公共教育系统,以致农民工子女学校和民办学校兴起,为了争夺生源,许多学校提供校车接送服务,但是大部分都是不合格校车。另一方面“中学进县,小学到镇”等撤点并校成为规模,由传统的“一村一校”变为“多村一校”,但在整合过程中,也导致了一系列问题,校车的需求应运而生,从而为校车留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故城市化进程是校车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1.2.2教育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投入占国内财政支出的比例较少,小学、学前教育特别是民办幼儿园等基本上是靠自身收取的学费维持生存和发展,学校根本就不具备经济条件购买充分满足学生需求的校车。同时,分配到各地教育系统的投入不均,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学校水平参差不一。此外,国家鼓励民办学校的发展,以满足当地教育的需求。因而教育投入不足也是滋生校车问题的又一重要原因。

1.2.3校车问题产生路径

由上述引发校车安全的间接因素,我们可以梳理归纳出校车问题的产生途径,如图1所示。

图1 校车安全问题产生路径

校车安全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教育资源的短缺与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要从根本上解决校车问题,避免校车事故的发生,应从缩短学生上学距离上下功夫。

2、结论

只有寻本探源,消除各种安全隐患,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和减少校车交通事故的发生。校车驾驶员是导致校车事故发生最主要原因,而上学距离远是产生校车问题最根本原因。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甘肃省庆阳市“11·16”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情况的通报,

安委办〔2011〕43号.

[2]李满贺,王文来.民工子弟学校校车安全问题及对策[J].道路交通理,2005-12:30-31.

影响生产安全的心理因素 篇4

美国学者威廉姆斯和汉斯经过研究发现, 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原因有:生理和心理、管理、环境和设备, 以及技术和经验等4个方面。其中, 生理、心理以及管理因素是直接影响员工心理健康状况, 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其中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包括:生理状态不佳, 如听力、视力不良, 反应迟钝, 疾病、醉酒、疲劳等生理机能障碍;怠工, 反抗、不满等消极情绪, 以及疏忽大意、侥幸、过度注意等消极或亢奋的工作态度等。管理的原因则包括:领导者对安全问题的疏忽, 管理方法粗暴简单, 人事配备不完善, 操作规程不合理, 缺乏安全规章或规章执行不力等。

另外, 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经过对7万5 000起工业伤害事故的调查, 发现98%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其中, 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为主要原因的事故占88%, 以物的不安全状态为主要原因的事故仅占12%, 而后者又与人的管理不善、维护不良等有关。

从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角度, 研究者对全球数百起重大安全事故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结果发现:员工的习惯性违章和身心健康问题是绝大多数事故发生的共同和根本原因。比如, 美国三厘岛核电站事故就是由于操作员的操作失误导致。

违章心理因素

违章心理, 是威胁安全生产的“第一杀手”。一项调查显示, 75.9%的员工认为生产中的操作失误主要是由侥幸、冒险、逆反、草率等心理造成的。

1. 侥幸心理

明知安全的操作规程, 也具备相应的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 但由于不愿意付出必要的劳动, 怀着侥幸心理, 采用自以为巧妙的方法来达到“省力”“方便”的目的。心怀侥幸, 是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常见心理。

调查显示, 68.2%的员工都曾有过因心存侥幸而不遵守操作规程的情况。侥幸心理具体表现在:明知按自己的做法有一定的危险, 但总认为灾难不会落到自己头上, “不至于那么巧”“一次不会有什么问题”, 操作中图省事, 凑合着干, 结果导致事故发生。

2. 冒险心理

由于曾经有过冒险尝试却未出事的经历, 而形成的藐视危险, 敢于冒险的心理定势, 并逐渐对蛮干产生一种自我肯定和自豪的心情。有了这种心理的员工, 在关键时刻往往容易感情冲动, 不假思索地采取冒险行动。

冒险心理主要表现在:自以为有胆量, 敢于冒风险, 缺乏冷静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明知发生事故的几率比较大, 甚至危险已经很明显, 仍然不顾客观环境, 不顾行动后果, 一味盲目行动, 铤而走险。

3.逆反心理

某种特定情况下, 人在好胜心、好奇心、求知欲、偏见、对抗情绪等心理状态的影响下, 会做出与常态心理相反的对抗行为。

在生产过程中, 逆反心理虽然不是特别普遍, 但也仍在相当一部分人中存在。逆反心理一般表现为:自以为是, 固执己见, 对于外界约束和引导存在抵触心理。通常, 这与管理方法简单粗暴, 以罚代管, 以责代教等管理行为有关。

4.草率心理

由于对事情的发生和发展缺乏预计, 办事没有计划, 而草率行事;同时, 由于责任心差, 遇事急于求成, 工作忙乱, 经常顾此失彼。

草率心理的具体表现有:情绪不稳定, 缺乏耐心, 粗心, 敷衍了事, 责任心差;计划性和预见性比较差, 喜欢轻举妄动, 兴趣转移快。

身心健康因素

在生产过程中, 员工也很容易受到来自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 从而增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几率。根据我咨询机构针对某电力企业的调查显示, 当前员工困扰并咨询的问题按频次从高到低依次是:情感家庭如婚姻关系、婆媳相处等) 、工作压力 (如失眠问题、抑郁情绪处理等) 、子女教育 (如孩子早恋、学习问题等) , 以及职业生涯发展 (升职、自我提升) 等几个方面 (如图1) 。

在已有的大量研究基础上, 心理专家综合得出, 影响生产安全的员工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心理应激、工作和生活压力、心理疲劳和环境适应等4个方面。

1.心理应激

应激, 是指人在受到各种外界强烈刺激 (如亲人去世、家庭矛盾、人际冲突等) 时所出现的普遍性身心反应。具体表现在, 出现坐立不安、注意力分散、易激动等行为;以及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

在应激状态下, 员工的感知觉、思维和反应能力都很难正常发挥作用, 极易出现操作失误, 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因此, 员工应激心理的及时、有效处理, 对生产事故的预防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生产安全事故中, 导致应激的刺激源主要有3种:

工作本身比如, 操作失误、工作时间紧张、工作环境不利、企业变革等都会诱发员工的应激反应;

人际冲突比如员工与客户、同事和上下级间的冲突, 也是重要的应激源;

员工个人原因 比如失恋、家庭矛盾、子女教育、亲人去世、受伤疾病等都是应激反应的诱发因素。

如图1所示, 情感家庭、子女教育、职场人际等不利刺激都是诱发应激反应, 影响和困扰员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2.工作和生活压力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岗位竞争, 很多企业的员工和领导者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企业竞争使得安全生产的标准不断提高。研究发现, 26〜40岁的员工承受的压力最大, 这些压力主要来自安全生产的需要, 以及严格的安全管理与考核制度的要求。

与此同时, 除了做好本职工作, 员工还要承担照顾家庭、教育孩子、职业成长、人际关系等的压力。这些压力累积在一起, 很容易产生超负荷的心理压力, 从而导致降低对组织的认同感、心理满意度;缺乏工作热情, 并可能导致离职倾向以及情感衰竭、企业人际之间关系紧张、士气低落、敌对态度等问题, 这些不良情绪和行为都会给安全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

3. 心理疲劳

疲劳, 可以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其中, 生理疲劳主要是由于睡眠不足、噪声、加班、倒班等因素引起, 可以通过休息的方式得到及时有效的缓解;而心理疲劳, 即对工作产生的厌倦心理, 则很难缓解, 它往往成为生产事故的潜在“杀手”。在很多企业, 尤其在生产一线的员工中, 由于长时间工作、24小时连续倒班、作息不规律等原因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情绪紧张、思维迟缓、分析判断能力下降、心情低落、行动吃力、易疲乏等身心反应。如果感觉自己出现上述身心反应的时候, 说明已经处于心理疲劳状态。

心理疲劳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伴随生理疲劳而产生的紧张感、倦怠感和厌烦感, 导致工作兴趣低下;另一方面是由于心理问题导致, 比如, 工作压力大、注意力高度集中、内心矛盾冲突、思虑过度、工作不称心、人事关系不和谐等都会诱发心理疲劳。

一项调查显示, 因疲劳诱发安全事故的多发时间依次是:后半夜, 凌晨, 交接班时和午餐后;而疲劳反应则依次是:身体不适, 注意力不集中, 分析判断能力下降, 头痛, 头晕, 肩颈酸胀, 视力模糊等。

4. 环境适应

随着全球电力、煤炭等大型产业的快速发展, 也给员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尤其是对外派和海外员工来说, 更是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影响安全驾驶的“七大因素” 篇5

因素一:酒精和药品

驾驶员饮酒后,会影响对速度、距离和判断能力,也能造成视觉模糊集疲劳感和入睡感,从而造成事故;很多药品或治疗感冒、头疼、过敏的处方药能导致睡意或晕厥。

因素二:情绪

人逢喜事精神爽、遇到不幸情绪低,好的或坏的情趣都能使你分心,大约90%的肇事司机处于兴奋或恼怒状态。

因素三:疲劳驾驶

如在高速公路上高速行驶距离过长,出现“公路催眠”;长距离驾驶后,未得到适当休息;完成一整天工作后,连续驾驶数小时;为了防止疲劳驾驶,理想的安排是,连续开车两小时,休息15分钟。

因素三:出车前看电视

出车前长时间看电视,易发生车祸。科学家曾做过实验,请来一组司机,让他们未看电视前开车,并指定行驶路线,结果都能够准确无误地到达目的地。随后让他们看4小时电视,再按照原来的路线行驶,结果有9%的司机莫名其妙地走错了路线,20%的司机认错了灯光信号。这些出了问题的司机感到疲乏,引起视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疲劳,看电视时间断,可使视力降低30%,连续看4-5小时,相当于喝几盅白酒。

因素四:饭后15分钟

午饭后易困倦,特别是夏秋季节,气温高,司机工作了一上午,视觉、体力和大脑都已疲劳,对道路、信号灯等外界环境反应慢,这一段时间被称为“危险的15分钟”。此时最好安排午休,然后再开车。

因素五:音响声音过大

过高的音乐声使司机难以正确判断情况,音响超过95分贝时,车祸次数大幅增加。车内音乐声略高于发动机的声音为宜。

因素六:不吃早餐

人到早上已有十几个小时未进食,腹中空空,血糖较低,如再不吃早餐,血糖水平更低,一旦低于700MG/100ML,出现冷汗、头昏、眼花、无力、记忆力下降,反映迟钝。

因素七:吸烟

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篇6

关键词:交通安全因素

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目前高速公路里程已超过1万km,随着全长1.7万km“两纵两横三条重要路段”基本建成,到2010年,“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基本建成,高速公路全长将达到3.6万km。但是,目前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问题突出,高速公路百公里事故率比普通公路高出3倍多,而世界发达国家高速公路死亡事故率仅为普通公路的1/2~1/10。因此,研究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原因,制定相应的管理法规和措施,对提高高速公路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有积极意义。

一、人员因素

人员因素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最关键因素,包括驾驶员、行人、乘客等。

驾驶员在驾驶车辆过程中,通过感官(主要是眼、耳)从外界接受信息,产生感觉(主要是视觉和听觉),然后经过大脑一系列综合反映产生知觉,在此基础上形成所谓“深度知觉”。驾驶员就是凭借这种“深度知觉”形成判断(如目测距离、估计车速等)。可见,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素质及反应特性对保障交通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大约90%的道路交通事故与驾驶员有关。机动车驾驶员必须取得从业资格证书才能从事道路运输,并严禁酒后驾车。

行人的遵章意识、交通行为会对道路交通安全产生明显影响。一些交通事故就是由于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导致的。加强行人的法律法规教育,规范他们的行为,将会对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产生重要作用。

二、设备因素

道路交通中的设备因素包括道路、车辆和安全设施等。

车辆具有良好的行驶安全性,是减少交通事故的必要前提。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包括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主动安全性指车辆本身防止或减少交通事故的能力。它主要与车辆的制动性、动力性、操纵稳定性、结构尺寸、视野和灯光等因素有关。被动安全性是指发生事故后,车辆本身所具有的减少人员伤亡、货物受损的能力。提高车辆被动安全性的装置有:安全带、安全气囊、安全玻璃、安全门、灭火器等。

交通安全设施包括交通标志、路面标线、护栏、隔离栅、照明设备、视线诱导标、防炫设施等。安全设施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对驾驶员和其他出行者进行引导和约束,使驾驶员对车辆的操纵安全而规范,使其他出行者与机动车流保持合理的隔离,从而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另一方面能够在车辆出现操控异常后,有效地对车辆进行缓冲和防护,尽可能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又一重要因素,科学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是减少事故、防患于未然的必要條件。

我国目前的公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按照中央、地方和经营业户的“三级管理”模式。我国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管理的主要工作由交通部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交通部主要职责包括:负责全国的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指导监督地方交通部门工作;拟定道路运输的行业方针政策、部门规章、技术标准和发展战略并监督执行;维护道路运输行业的平等竞争秩序:负责道路运输、汽车维修市场、汽车驾驶学校和驾驶员培训工作的行业管理;负责运价政策的拟定和汽车出入境运输管理;负责交通行业统计和信息引导;对国家重点物资运输和紧急客货运输进行调控。

四、道路几何线形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1、平面线形

平面线形可分为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3种,圆曲线和缓和曲线合称为平曲线。

①直线。直线是高速公路的主体线形。就直线与道路交通安全之间的关系而言,直线的最大长度小于3min行程对交通安全比较有利。对于高速公路,若以最大设计车速120km h计,3min的行程为6km。据调查,我国平原地区高速公路许多路段的一次直线长度都超过6kin,有的长达10kra以上。实践证明,过长的直线段易使驾驶员因景观单调而产生疲劳,导致注意力分散;另外,驾驶员在长直线路段容易开快车,致使车辆在进入直线路段末段后的曲线部分的速度仍然比较高,一旦遇见紧急情况或遇到弯道超高不足或其它偶然干扰,往往导致车辆倾覆或其它类型的交通事故。

②平曲线。平曲线路段与交通安全紧密相关的重要因素有:平曲线最小半径、超高、视距。调查表明:高速公路平曲线路段的事故率与平曲线半径大小存在着相关关系。当平曲线半径R~<400m时,事故率倾向显著增加,其原因多为驾驶员在开始转弯之初未能及时调低车辆速度而引起车辆行驶状态的突变所致。此外,小平曲线半径可能使汽车在运行中出现视距不足,也是其原因。

2、纵断面线形

纵断面线形主要表示道路前进方向上坡、下坡的纵向坡度和在两个坡段的转折处插入竖曲线。

①纵坡度。纵坡度与交通安全紧密相关的因素有:坡度、坡长。一般情况下,下坡行驶的事故数量要比上坡行驶的多出1~2倍。下坡行驶比上坡行驶具有较大危险的原因是必须急刹车时下坡行驶的制动距离要比上坡行驶的长,同时下坡时为克服下滑加速度又需频繁刹车,制动器容易发热失灵而引起事故,特别是雨天或有冰雪时,更有滑溜的危险。在连续上坡的路段,机动车水箱易沸腾、气阻,以致行车缓慢无力,甚至发动机熄火,机件磨损增大,驾驶条件恶化。因此应限制各种纵坡长度。

②竖曲线。竖曲线路段与交通安全紧密相关的因素有:变坡点处的曲率与坡长、视距。纵坡在2%~3%范围时,事故率变化不大;当上坡超过3%或随下坡增大时,事故率均呈上升趋势。上坡超过3%使事故率升高的原因主要是,驾驶员在车辆速度改变的过程中的趋驶心理影响稳定驾驶;随下坡增大使事故率升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下坡时的惯性作用使得车辆的行驶速度越来越快,与此同时,驾驶员又未及时减速,从而导致车辆超速行驶而诱发交通事故。

五、交通环境与道路交通安全的关系

1、交通量与道路交通安全

在影响驾驶员行车的诸多交通环境因素中,交通量的影响起着主导作用。交通量的大小,除直接影响着驾驶员的心理紧张程度外,也影响着交通事故率的高低。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大,高速公路上跟车间距过小以及高速行驶、操作不当等常导致交通事故。因此,行车中妥善控制行车速度,是减少交通事故的重要环节,这对高速行驶的汽车尤为重要。

2、交通信息与道路交通安全

不同的信息特征,经驾驶员分析、判断后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和决策,驾驶员的不同反应、决策与车辆行驶状态、道路条件的不同组合,构成的道路安全性高低不同。因此,在高速公路交通工程构造物的设置及交通信息的显现与传递方面,要尽量避免在信息传递与显现过程中给驾驶员带来过激反应,以使驾驶员能在一种轻松的交通环境中驾车行驶。与此同时,也要避免提供高安全感信息而使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放松警觉。

浅析影响油库安全的因素 篇7

一、储备物资自身特性

后方油库储存着大量的油料,其自身的危险性是由本身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决定的,例如:易燃易爆性、挥发流动性、有毒性等。危险物资的这些特性,会危及自身安全,进而影响整个油库的安全。

1易燃、易爆性

油料是可燃性物质,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燃烧。油料的燃烧性是以油品的闪点划分的,有些油品的闪点和燃点很低,非常容易燃烧,火灾的危险性就很大。同时,油蒸汽与空气充分混合,并达到一定的比例范围,遇到火源就极可能发生爆炸事故。

2易挥发、流动性

在常温下,油品表面存在蒸发现象,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热运动不断加剧,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因此具有逸出液体表面能力的分子数增加,挥发性就越强。油料的挥发性大极易形成爆炸危险性环境以及形成对环境的污染。挥发带来轻质馏分的减少,不但造成数量的损失,同时也使油料质量变坏。油品多呈液态或半固体状态,比重一般较轻,易于运用管道输送。但是,一旦管路、容器破损或闸阀关闭不严、超出容器应装容量,就容易造成跑、冒、滴、漏,不但造成数量损失、污染环境,而且容易发生燃烧爆炸事故。一旦事故发生,油料漫流,油流到哪里,火就容易着到哪里,给火灾扑救带来困难。

3有毒性

大多数石油产品都具有一定的毒性。油料是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其中芳香烃毒性最大,环烷烃次之,烷烃最小。油蒸汽经口、鼻进入呼吸系统,使人体器官受害而产生急性和慢性中毒。空气中汽油蒸汽含量为0.28%时,经过4~12分钟,人便会感到头晕;含量达到1.13%~2.22%时,便会发生急性中毒,使人难以支持;当油蒸汽含量更高时,会使人立即昏倒,失去知觉,甚至有生命危险。油蒸汽的慢性中毒会使人产生头晕、疲倦和嗜睡等症状,经常与油品接触的皮肤会产生脱脂、干燥、皮炎。

二、人员因素

在油库的管理运行过程中,人员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对象,既可能是“危险因素”的携行者,也可能是危险因素或违章作业的制止者。可以说,人员的因素是油库安全诸多影响因素中最复杂的因素,也是影响油库安全的关键因素。油库人员对油库安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觉悟

油库所属人员的思想觉悟高、工作责任心强,对安全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危险隐患、激发因素就会减少,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就小。反之,油库人员工作马虎、粗枝大叶、不负责任,甚至有的个人主义膨胀,进行有意破坏,就可能留下事故隐患。

2业务素质

油库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决定于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和实际工作能力。受过安全教育的人员,事故发生率要比没有受过安全教育的人员少,而在安全技术知识不足的情况下,工作必然会带来一定的盲目性,这就对油库安全构成了威胁。

3工作作风

工作雷厉风行、令行禁止,不论领导在与不在,不论白天还是黑夜,不论假日还是平时,都能始终自觉执行操作规范和规章制度,这是油库安全管理的必要条件。如果作风松懈,管理不严,有章不循,就会导致违章现象严重,事故不断。

4人体功能

人体的视、听、嗅、触功能以及脑的综合分析判断和记忆能力等,是进行生产、作业和工作的基本功能,但这些功能是有限度的,受各种因素影响的。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外界干扰,有时会造成有些人员心神不安、身体不好、睡眠不足、精神不佳、过于劳累,导致其人体功能下降,从而产生失误;有时目标要求超出人体功能的极限,也会产生工作失误,从而引发事故。

三、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是使人、物、设施在环境中进行有效协调和组织行动的因素。其中人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动力,是进行“有效组织协调”的主导者。在油库运行过程中,安全管理的目的是尽可能对人、物资、装备等进行协调和组织,避免危险的发生。建立规章制度,落实管理组织,完善安全措施,加强法制教育,明确安全责任等都是协调人、设施、环境、物资,并使之进行安全生产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规章制度是搞好安全管理,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才能保证人的行为、设施状况等不超越其规定的范围,这是安全的基本保证。搞好安全管理,必须落实各项安全措施、组织措施(安全组织、安全监督等)及技术措施(遥控、报警等)。在管理上必须有章必依、违章必究,制度要付之实施,措施要行之有效。

四、设备设施

后方油库设备设施是指储存、运输、检验油料及其安全的装备和设施,它们是实施油料保障的基本手段,是完成保障任务的物质技术基础。如果设备设施配套齐全、技术状况良好、位置适当,就具备了安全完成任务的重要条件。设备设施不全、质量低劣、位置不当,如油库建在泄洪道上、滑坡地区或通风系统堵塞、电气设备不防爆、设备带电、灭火剂失效等,不仅难以完成任务,而且有可能酿成安全事故。设备设施对油库安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设施的技术性能

设备设施的机械强度、抗腐蚀性能和密封性能差,能大大增加危险品泄露可能。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和防爆性能不符合要求,则将大大增大电气火花引起的燃烧和爆炸事故。消防设备的技术性能差,则能增大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2设备设施的技术状况

设备的技术状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技术性能会不断下降,可靠性也随之变坏。设备设施陈旧,技术性能下降,装备破坏、磨损、锈蚀状况以及老化程度等都会直接影响安全。

3设备设施安全防护能力

许多设备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安全防护能力,而有些则要专设安全防护装置,如正负压报警、油气浓度报警、防溢报警等都应当准确、可靠,杜绝失误。提高整体的安全防护性、快速反应能力和自动化水平,会更有利于保证安全。

五、环境因素

事物无不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在这个环境中各种事物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影响油库安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气象、地质等自然环境因素,工作、生活的人造环境因素,还有社情、社会风气、民俗等社会因素。环境因素既影响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又激发物的不安全因素。

1自然环境

自然因素,如山洪、飓风、雷暴、阴雨、寒流、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的破坏力极强,当油库遭受到自然灾害侵袭时,安全将受极大影响。

2人为环境

人为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噪声、照明度、颜色等,不但会使人员受影响导致失误,而且也使设备设施出现隐患,影响油库安全。

3社会环境

人为因素与航空安全 篇8

关键词:航空安全,人为差错,机务维修

1 航空安全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 民航事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 飞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机务维修人员使用的设备和程序也越来越复杂。但是, 航空维修有一个主要的方面没有改变, 即大部分的维修工作仍然是由人来完成, 然而“人”由于受到自身心理、体力、智力、反应能力等的限制, 总会有失误的时候。因此越是对人的依赖性大的设备, 人的因素就越重要。随着新材料和电子系统的使用, 对航空器维修的要求有所增加, 机务人员必须具有更丰富的知识和技能。此外, 由于航空业竞争日益激烈, 效益必然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 航空营运人为降低成本, 提高飞机的利用率, 要求减少飞机停厂维修时间, 因此, 维修人员经常要在夜间进行高度复杂的工作, 承受巨大的时间压力。这些因素都致使维修差错成为影响航空安全的突出问题。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统计资料显示, 所有飞行事故的80%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所以人为因素是当今航空飞行安全的最大隐患, 同时也是提高飞行安全水平最有效的手段。人始终是航空运行复杂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 无论航空器多么先进, 它必须由高质量的人去操纵和管理, 但是从人的行为学角度来看, 人的行为是会发生错误的。人的行为由思想、情绪、能力、行为动机等因素所决定, 也可以说人的行为是思想、情绪、能力、行为动机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所以说差错是人类正常行为的构成部分。随着飞机总量的不断增加, 若不采取措施减小人为差错, 事故数量也会不断增加, 因此加强对人为因素的研究和应用势在必行。本文将从飞机维修方面谈谈人为差错对航空安全的影响, 探讨避免发生差错的方法和对策。

2 人为因素理论

人为因素源于美国, 在西欧称为人—机工程学, 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者将其发展为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它把人、机、环境看作一个系统的三大要素, 在深入研究这三者各自性能的基础上, 从系统的总体性能出发, 通过三者间的信息传递、加工和控制, 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的复杂系统, 并且具有安全、高效、经济的综合性能。这里简单介绍一下SHEL模式。

SHEL模式 (见图1) 是在航空维修人为因素领域使用最为普遍的模型。认为航空系统由软件、硬件、环境和人四个要素组成, 它的名字由模型中各个部分的第一个字母构成。

(1) S—软件, 维修程序、维修手册, 检查单等。

(2) H—硬件, 工具, 设备。飞机结构、驾驶舱设计、操纵系统和仪表配置的特性等。

(3) E—环境, 维修条件、工作环境、管理方式等。

(4) L—人, 包括维修人员、主管、计划员、经理等。

SHEL模式用简化的方法表示复杂系统, 具体形象的表述人为因素的研究范围、基本要素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在模型中各个方块界面之间要相互匹配, 有一处不匹配就意味着一个人为差错, 人处于模式的中心地位, 被认为是系统中最重要的, 同时其适应能力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说人是航空活动的主体, 随着飞机安全性、可靠性的提高, 人为因素已成为当今航空业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3 预防人为差错的方法

飞机总是要由人来操纵的, 但是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 飞机使用要求的不断提高, 对飞机的操作技术也日趋复杂, 然而“人”由于受到各方面的限制, 总会有失误的时候。因此越是对人的依赖性大的设备, 人的因素就越重要。但是人的行为也是可以控制的, 人们可以通过学习、沟通、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 积累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 从中找出有效的防范措施, 减少失误的发生。为有效的提高航空安全水平, 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思路来尽量避免人为差错的产生。

3.1 加强培训力度, 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

面对科学技术进步对劳动力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 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对于避免人为差错、保证飞行安全、提高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企业领导要立足于现状、着眼于未来, 重视员工教育和培训, 切实加强培训部门人、财、物的投入。其次培训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和模块大纲, 尤其要加强员工入场、上岗、岗位调整、在职业务的培训和复训工作, 并要注意加大“人为因素”培训的比重。再次, 要明确规范员工的行为, 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 要求员工要自觉遵守各类规章制度, 必要时要强制执行, 从一开始就加强安全教育, 责任义务教育, 加强责任心, 培养员工热爱工作、吃苦耐劳、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3.2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

在实际工作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人是最重要的生产力, 是最宝贵的财富, 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管理人员要合理配置和利用人力资源来最大限度的开发员工的潜能, 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还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为人坦荡、正确处理和对待个人利益得失, 注意研究和掌握员工的心理特征和活动规律, 对症下药, 即实现个性化服务和管理。在用人方面, 应当坚持“用人之才、记人之功、容人之过、解人之难”的原则, 要善于捕捉每个人的闪光点, 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充足的机会, 创造一种和谐的工作关系, 提高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3 树立“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是保证航空器持续适航的有力手段, 其基本目标是对飞机、发动机及机载设备的故障或损坏前各种有意义的变化特征加以认识、分析、评估、处理和监控, 以确定各类维修管理要求。

首先, 加强维修管理, 细化管理程序。“工程管理手册”、“质量保证手册”等是航空维修单位和个人的行为准则, 在编写“手册”或“程序”时, 应充分利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成果, 考虑工作人员的心理和个性特点, 从安全角度出发, 尽量减少操作人员出现差错的机会, 使各项维修活动有序进行。其次, 加强组织管理, 注重细节控制。加强信息管理,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进行同步监督检查, 要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可靠性、准确性、经济性, 真正使公司或个人吸取教训, 加强沟通, 舒畅信息通道, 要讲实话, 讲真话, 出现失误不隐瞒, 及时上报采取补救措施, 减少差错的产生。

4 结语

影响人为差错的因素很多, 但只要应用科学的方法就能提高人的可靠性, 减少人为差错的发生。当出现差错时, 不仅要从操作者自身找原因, 还应从管理、制度等多方面去查找, 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信息, 并及时制定出纠正措施, 这样才能够真正意义上避免差错的产生。因此, 提高工作质量, 从一点一滴做起, 杜绝人为差错的发生, 是保证飞行安全, 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最有效最基本的基石。

参考文献

[1]朱丽君, 刘珂.人为因素和航空法规[M].兵器工业出版社.

[2]李伟, 林国樑.航空安全与事故防范[J].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3]高培建, 人为因素与航空安全[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4]凌晓熙, 人为因素对航空安全影响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 2007.

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 篇9

1 影响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

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有很多, 人是影响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 驾驶员遵守交通规则, 有熟练的开车技术。行人遵守交通规则, 不乱闯红绿灯, 就会减少车祸的发生。道路在交通安全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路况好, 道路平坦整洁就有利于行车安全。相反, 如果路况差, 道路崎岖不平就会很容易发生车祸。天气因素, 也是影响交通的重要因素。

道路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道路对交通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林区, 道路崎岖不平, 山路陡峭, 车辆很难行驶, 所以经常发生交通事故。后来, 山路经过了修整, 道路平整了许多。交通事故发生的次数也明显减少。由此可见, 道路影响交通安全。在城市, 路况好的地方发生交通事故的次数也相对于路况差的地方少。道路的转弯处, 十字口, 这些都是交通事故高发地点。在乡村地区, 近几年有关部门把泥泞的土路改成了板油马路, 就很大程度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有关报道也说明了道路在交通中的重要性。所以道路对交通安全有重要的影响。

环境也会影响交通安全。环境因素主要是自然环境因素。许多交通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恶劣的天气造成的。由于不好的天气, 引起许多交通事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北方, 到了冬天就会下雪, 下雪后路面湿滑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自然就会增多。在我国的很多地方, 到了夏天都会出现连续性降水, 如果路面上的积水没有及时排除, 也会影响交通安全。夏天还会出现高温天气, 天气太热人就会感到疲劳, 这就会对人们开车的状态产生影响。近几年许多城市雾霾现象十分严重, 这些恶劣的环境都会对交通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车辆也会给交通安全带来影响。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驾驶员的生命安全。车的安全系统是发生车祸后保护驾驶员生命安全的重要装置。车上的其他重要组成部分, 也会直接影响到交通安全。汽车制动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刹车, 如果能及时刹车, 就有很大可能避免车祸的发生。轮胎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果在行车中轮胎爆裂, 尤其是前轮爆裂, 汽车就会急剧偏行, 造成翻车事故对安全行车影响极大。如果轮胎质量不好。出现爆裂现象就会导致交通事故, 造成人员伤亡。

2 维护交通安全的措施

保证交通安全, 首先要遵守法律法规。驾驶员除了要有熟练的开车技术, 遵守有关交通的法律法规是必不可少的条件。驾驶员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 所以要加强对车辆驾驶人员的安全教育。驾驶员一旦违反交通规则, 就有很大可能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所以驾驶员就要严格要求自己遵守交通规则, 特别是避免酒后开车, 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负责。行人也要遵守交通规则, 不能擅自翻越护栏, 横穿马路。要自觉维护交通安全。执法人员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 严禁酒后驾驶, 无证驾驶, 违章驾驶, 疲劳驾驶。加大对违法行为如超速行驶, 违法停车等处罚力度。对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严肃处理, 加大执法力度。维护交通安全

车辆影响交通安全, 所以有关部门从汽车出厂时就要对汽车进行全方位的检测, 汽车质量达到安全标准才能出厂。汽车生厂商要提高生产技术, 不断科研创新。生产出安全性能高的汽车。汽车使用者在汽车出现问题时要及时检测, 及时维修, 及时保养。不符合安全标准的汽车不能上路。还要保证车内整洁, 不能摆放易碎物品, 这样发生车祸时才不会给自己造成更严重的身体伤害。对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负责。还要如果汽车达到使用年限, 汽车使用者就要对汽车及时处理, 避免在出现在道路上。如果是汽车发生的交通事故, 要比自行车等非机动车后果严重。所以, 要更加注意车辆的安全问题。

道路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 所以要及时对不平整的道路进行维修, 及时清理道路上的障碍物, 保证道路的平坦整洁。在城市中, 要合理的对道路进行规划, 尤其是十字路口和转弯处, 要保证驾驶员能够看到从其他方向行驶来的车辆。避免发生交通事故。在乡村。一些土路, 一旦下雨, 路面就会泥泞不堪。车辆行人很难行驶。所以, 要加强乡村道路的维修, 保证路面通畅。在山区, 路面崎岖不平, 还会有从山上滚落下来的碎石, 所以要加强对山区道路的清理。保证交通安全。

恶劣的气候环境也会影响到交通安全。对于恶劣的气候环境, 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在冬季, 要及时清扫道路上的积雪, 防止积雪融化后, 路面湿滑, 发生交通事故。在大雾的天气, 驾驶员开车更要谨慎小心防止发生交通事故。在夏季出现连续下雨的天气时, 要及时排除道路上的积水, 在夏季晴天时, 天气一般会比较炎热, 高温天气人易产生疲劳, 所以驾驶员要避免在高温天气下长时间开车, 适当休息。近几年, 城市的环境被污染, 雾霾天气严重。在大雾天气, 车辆一定要减速慢行, 开启雾灯、尾灯。充分利用灯光提高能见度, 看清车辆及行人动态, 同时还可以提醒前后车辆注意, 以保持安全距离。在大雾的天气中, 一定不要超速行驶。要保证视线清晰, 这样才能保证交通安全。

随着交通安全问题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 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所以分析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 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摘要:经济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道路上的车辆不断增加。车辆增多就会给交通安全带来影响。影响交通安全的不仅包括车辆, 还有道路, 交通环境, 人等许多因素。这些都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分析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 就能更好的维护交通安全。

孕妇用药不安全因素分析 篇10

关键词:孕妇,处方,不安全因素,分析

妊娠期是妇女生理上的一个特殊时期, 此时药物的安全应用不仅关系到孕妇的身心健康, 而且影响到胎儿的正常发育, 因此应尽量避免影响孕妇不安全用药因素。本文通过对我院的孕妇门诊处方中孕妇用药合理、安全性分析, 以期找到影响孕妇不安全用药的主要因素, 从而安全、合理、谨慎地选择使用药物, 保护母婴健康。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12月妊娠期妇女门诊处方1439张, 去除其中欲人工流产患者处方261张, 有效处方为1178张, 年龄19~42岁, 中位年龄29.3岁, 其中, 年龄<20岁16例 (1.4%) , 20~25岁189例 (16.0%) , 26~30岁587例 (49.8%) , 31~35岁322例 (27.3%) , >36岁64例 (5.4%) 。

1.2 方法

依据卫生部颁布并于2007年5月1日起施行的《处方管理办法》判断处方内容格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05年版、《新编药物学》第16版和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将药物在孕妇中应用的危险等级、药品说明书等标准综合判断用药安全性。

2结果

1178张有效处方中格式欠缺254张占21.6%, 药物应用不安全因素106张占9.0%。格式欠缺包括:前记缺项、正文涂改、后记不全等。药物应用不安全因素包括选药、用量与用法、不良反应、联合用药和其他不安全因素。其中有68张同时出现处方格式欠缺和药物应用不安全因素。处方格式欠缺具体条目分布见表1, 药物应用不安全因素分布见表2。

3典型病例

3.1 不安全的选用药物

例1.29岁, 孕24+周, 过敏性皮疹, 处方:氯苯那敏片4mg, 维生素C片0.2g, 葡萄糖酸钙片1.0g, 每天3次, 口服。分析:氯苯那敏竞争性阻断组胺H1受体的作用甚强, 对中枢抑制作用较轻, 抗胆碱作用亦较弱, 是最常用的抗组胺药。服后10~30min生效, 能持续3~6h。临床主要用于皮肤黏膜的过敏性疾病, 如荨麻疹、枯草热、过敏性鼻炎药疹、虫咬、神经性皮炎等。但氯苯那敏可致胎儿肢体短缺、唇裂及脊柱裂等, 属于选用药物不安全。例2.35岁, 孕8周,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处方:盐酸胺碘酮片0.2g, 每天3次口服。分析:胺碘酮含碘量约为其分子量的40%, 10%~25%的胺碘酮和其代谢产物经胎盘转运, 母体和婴儿肺中药物浓度较肝内浓度高, 但新生儿的血浆药物浓度远比母体水平低, 在FDA中属于D类 (有危险性, 只有当危及生命或其他严重情况而其他较安全药物无效时才能使用) , 有无致畸作用意见不一[1]。应用胺碘酮后胎儿可出现心动过缓和QT间期延长等, 严重的可出现甲状腺功能减低、早产、低体质量儿、智力低下等。目前对妊娠期胺碘酮的应用尚无定论, 总体认为, 该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但也具有潜在毒性作用的药物, 考虑到本药对婴儿发育和健康的严重后果, 孕妇暂禁用。

3.2 不安全的药物用量与用法

例3.39岁, 孕19周, 眼干燥症, 处方:维生素A胶丸5000U, 每天2次, 口服。分析:维生素A具多种生理功能, 孕妇对维生素A的需要量较非孕妇多25%, 孕早期母血中维生素A浓度下降晚期上升, 临产降低, 产后回升。所以适当补充维生素A是必要的。但维生素A孕妇的正常用量为每天5000U[2], 所以每次5000U, 每天2次。属剂量过大。若补充量过大, 由于维生素A可破坏胎儿软骨细胞, 胚胎按无脑→眼缺陷→腭裂→脊柱裂→肢体残缺顺序出现骨骼畸形、指趾畸形、腭裂、眼畸形、脑畸形。

3.3 未重视不良反应

例4.31岁, 孕26周, 慢性单纯性阑尾炎, 头孢他啶注射液2.0g+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甲硝唑注射液500mg, 每天2次静脉滴注。分析:甲硝唑有广谱抗厌氧菌和抗原虫的作用, 临床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厌氧菌引起的感染, 如呼吸道、消化道、腹腔及盆腔感染, 皮肤软组织、骨和骨关节等部位的感染以及脆弱拟杆菌引起的心内膜炎、败血症及脑膜炎等, 此外还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口腔厌氧菌感染。甲硝唑的常见不良反应除有恶心、呕吐、厌食、腹泻、腹痛等消化道反应, 还有血液毒性的严重不良反应。精神患者、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3.4 不安全的联合用药

例5.41岁, 孕18周, 心房颤动, 处方:地高辛片0.5mg+乐力钙1片, 每天1次口服。分析:钙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一种元素, 它本身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孕后期由于胎儿所需钙质剧增及孕妇本身的需要, 为维持血钙水平, 钙摄取量应为每天1115mg, 由于我国的膳食钙吸收量较低, 需要适当补充钙质, 以满足妊娠期需求, 故妊娠期补钙有助于优生优育和孕妇健康。地高辛是强心苷类中效洋地黄类药物, 通过与心肌细胞膜上K+-Na+-ATP酶结合, 促进Ca2+内流, 使肌浆内Ca2+浓度升高, 加强了心肌的兴奋与收缩偶联, 而发挥强心作用, 常用于治疗急、慢性心功能不全和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房扑等。钙剂与地高辛联合应用时由于Ca2+浓度升高可使地高辛的作用增强, 发生地高辛毒性反应的可能性增加, 由于钙和地高辛的分子量<600, 非常容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对胎儿心脏造成不利影响[3], 属于联合用药的不安全因素。

4讨论

孕妇的安全用药关系着整个社会和家庭, 关系着下一代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妊娠期用药状况的调查显示[4], 约有80%的孕妇在妊娠期间接受过药物治疗, 平均接受2.9种处方药, 而不包括非处方药的使用。在孕妇必须用药时, 要充分考虑母体、胎盘、胎儿3个方面的因素, 根据孕妇和胎儿的药理学特点, 充分权衡利弊, 谨慎地选择使用药物。

通过对我院门诊药房孕妇处方中进行安全性评价分析中发现:影响安全用药的最大潜在因素是处方的书写欠缺。处方前记是患者的基本情况描述和简单病情介绍, 包括:门诊号、费别、科别、年龄、性别、姓名和临床诊断等项目。正文是药物治疗方案的制订, 包括:药品名称、剂型、剂量、用法、药物品种、结束符号等项目。后记是医师和药剂人员对处方中内容的认可和责任确定, 包括:医师签名、调剂人员签字、审核人员签名等。处方中内容可以让药师取药时对用药进行再次审核, 处方内容的部分缺失可能造成药师的审核关的缺失, 在无核对系统中错误率为5.3%~20.6%, 在双核对系统的错误率0.6%~3.5%[5]。孕妇处方的书写, 建立完善的处方审核系统可以有效降低孕妇用药的不安全因素。

药物应用不安全因素占9.0%, 说明对孕妇用药的安全性需要继续加强教育, 而且对孕妇不安全用药的危害性要继续加强宣传。32张处方中药物选择和26张处方未注意不良反应, 需强化医师、药师的业务学习, 提高对药物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的认识, 才能及时避免孕妇用药不安全因素的出现。目前, 在许多的药品说明书中出现: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用药安全性资料不充分, 或安全性未确定, 或经验较少等字样。与国外的药物研究相比, 毒理研究不到位, 显得比较粗糙, 甚至有3%的说明书缺少孕妇用药项[6], 药品说明书管理需要继续加强。

虽然药物是治疗疾病的武器, 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 但使用不当非但不能治病, 反而容易致病, 研究表明, 人类出生缺陷由药物引起占2%~3%[7], 药物的致畸作用取决于药物本身的致畸性能、妊娠时期以及与其他因素的相互作用。为防止药物的致畸作用, 在妊娠前3个月应避免使用药物, 新药尤其慎重。孕妇患病时需要及时接受治疗, 但应了解所用药物对胎儿生长发育及孕妇本身有无影响。因此, 对准母亲用药应十分谨慎, 尽量避免不安全因素的出现, 以免给母婴带来意外的危害, 从而保证母体与胎儿的安全和健康。

参考文献

[1]黄飞翔.妊娠期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5, 3 (12) :1087-1089.

[2]陈新谦, 金有豫.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684.

[3]程爱英, 费健康.影响孕期用药的因素[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5, 25 (6) :554-555.

[4]程娟娟.妊娠期药学服务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国药房, 2009, 20 (29) :2317.

[5]马传新, 刘邦国, 马晓燕.投药错误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药学实践杂志, 2000, 18 (3) :175-177.

[6]杨洁江, 丁湘贵, 高菊琴.100份抗生素药品说明书中对特殊人群用药说明缺项的调查[J].中国药业, 2007, 16 (12) :52-53.

进出港不安全因素剖析 篇11

关键词: 进出港 环境因素 人为因素 对策

近年来,发生在进出港的船舶碰撞事故极为频繁,险情更是层出不穷。究其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根据本人多年来的航海实践和亲身体会,有如下感受供同行们一起探讨。

1 外部环境对进出港船只的影响

其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航运业的迅猛扩张,而船队的发展超越了港口的发展,可航水域显得越来越狭窄,通航密度提高,同时也造成了通航环境的恶化。虽然港口设施在不断完善,港口的现代化管理在不断地提升,但这些都还远远跟不上突飞猛进的航运发展,这些情况在第三世界的国家中尤为突出。就拿我国的情况来讲,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猛发展,带动了航运业的迅速拓展,由于港口的发展跟不上船队的扩张,因此港口的负面因素马上凸显出来。其实,港口的各级管理层都非常清楚,限于各种原因,他们也显得束手无策。我们且不说内河的情况,就说连接江海的水域,百吨左右的小型船只,诸如小吨位的运沙船、运石船、运矿船、运煤船、运油船,以及仅能装运十几只、几十只的小型集装箱船只随处可见,这些小型船只大部分属于个体经营,其设备简陋、船员素质低下、安全意识薄弱,为了多赚钱往往超载航行。由于这些小型船只投资小,所以发展迅速,它们占用了港口的大部分航道不说,还常常违规操作、违章航行、横冲直撞,大船让小船的情况司空见惯,让难得来一次我国的外国船员,说起这些会心有余悸。我国的港口章程往往针对的是大船,其实面对那么多的小船,港口管理人员确实难以应付。到过美湾的船员都知道,密西西比河不但航道弯曲复杂,水流湍急,而且通航密度也是较高的,但他们发展的顶推驳船船队显然大大降低了通航密度。一个顶推船队,往往有三四十艘驳船所组成,要是几个船队的驳船分散独立行驶,那么可想而知,密西西比河的江面上将会是如同点点繁星,怎么能辟出航道让大船安全通行?而且一个船队仅用一台高频进行通话,如果独立行驶就变成几十台高频在交叉通话,港口的联系肯定会杂乱不堪。

另外,在我国的许多港口,航道中存在着毫无规则的各类捕鱼船只及其渔网,尤其在鱼汛季节,侵占主航道的情况极为严重,是妨碍进出港船舶航行安全的一大障碍,许多造成大船间碰撞、擦碰、搁浅、碰撞渔船等,都是在避让渔船的过程中发生的。

其二,在我国,目前绝大多数的港口都装有VTS服务系统,各港口的海监、航政部门也在时刻关注着港口的安全,但他们的能力仅仅是顾及大船动态,而无法或者说能够顾及小型船舶和渔船的通航情况的能力极为有限。我想假如马路上的警察只管机动车而不管非机动车,或者说警察只管大人是否乱穿马路,而不管盲人和小孩是否遵守在马路上的行走规则,那么交通事故一定会层出不穷。在国外,许多著名的复杂航区,如日本的内海,其通航密度那么高,但发生事故的概率极低,原因还是在于港口的管理手段上,从目前我国的港口管理情况来看,要想遏制海上事故的发生,那显然是难以做到的。

其三,我国的港口设施与发达国家相比差异较大,特别是航标的设施与设置差距更大。如航标的密度不高,发光强度较弱,重要转向点和进出口的关键位置的灯标不显著,导航设施落后,这种情况在能见度不良或风浪较大时对进出口船舶的航行安全影响较大。

其四,港口的无线电通信管理较为混乱,严重干扰了进出港船舶的安全。我国的甚高频无线电话的通话恐怕是最乱的,日本、新加坡、欧洲等几大港口及其主要的内海、海峡等,每天进出口船舶的数量并不比我国的几大港口少,但人家的高频电话显得较为平静,一般双方联系上后马上转至其他频道进行通话,讲话语气也较平和简练,听上去也没有那么吵闹。而在我国的大部分港口,高频电话乱哄哄的,骂人、聊天、无休止的谈论、很不文明的高声讲话,吵得头脑发胀,必定会分散操船者的注意力,也必将影响进出港船舶的航行安全。

其五,我国沿海是海损事故的多发海域,其复杂的港口条件,如某些港口地理环境复杂险要,航道狭窄,潮流湍急,弯道多并且弯曲度大,船舶密集,导航设备简单,对船舶的操纵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上述情况,是影响进出港船舶安全的主要因素。

2 我国引航员队伍与国外的差别

我国的引航员资源不同于国外,相当一部分直接来自于各航海院校,经过一段时间见习培训就担任引航工作,而大多数国家的引航员都是来自于船员,且有较资深的船长资历,尤其在一些较为著名的大港口对引航员的要求都较高。没有足够资历的引航员一般来讲引航技术是不全面的,因为航海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进出港情况千变万化,他涉及操船者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反应程度,尤其是操船经验决定着操船者本人的操船风格。近年来,船舶数量急剧增加,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充实到引航员队伍,当一大批年轻人迅速加入到引航员队伍时,使得引航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所下降。如有些年轻的引航员经验不足,但脾气却不小,往往很难与船长很好地进行沟通交流,听不得船长的意见,很容易让船长产生反感的情绪,虽然在指挥船舶的操纵上法规赋予船长的绝对权利,但为了密切与引航员的关系,有时船长只好采取偷车偷舵的办法来纠正一些措施,我想这种情况必定会对船舶进出港航行安全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3 船长的责任

其一,船长的工作压力。众所周知,每年出台和修订的许多国际公约、国内法规以及行业的各种规则、规定,对船长的压力很大,船长不但需要其知识及时得到更新,更主要的是需要面对港口国、船旗国、反恐组织、行业部门、企业内部的各种检查。可想而知,船长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由于体制的关系,我们的船员较之国外的船员还难以管理,举个例子:船上的垃圾管理,特别是塑料垃圾的管理就让船长老是操心,尽管再三讲,但还是在生活垃圾中常常发现塑料和其他垃圾,为此船长就要在这方面多花费一份精力。

其二,船长的心理素质。有的人天生就是胆大心细,但另一些人天生就是胆小如鼠。有的船长面对复杂的航区能够沉着应对,平安无事,其实除了丰富的航海实践经验外,靠的就是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另一些船长遇到不太复杂的航区就惊慌失措,甚至有些在引水还未上船前,就显得手足无措。航海是个风险性很大的行业,航行中,尤其在复杂航区、进出港期间,险情随时可能出现,胆大心细的人面对险情很容易化险为夷,胆小如鼠的人可能就是不同的结果。所以说不良的心理素质也是容易酿成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三,船长的敬业精神和业务素质。船舶在进出港口的过程中,其业务素质主要体现在是否具有良好的船艺,即操船的水平,当然操船水平主要还是靠经验的积累,而敬业精神主要体现在责任性。如果仅仅具有丰富的经验而没有责任性,那么再好的技术可能也会无法避免事故的发生,反过来只有高度的责任性,而没有高超的技术也会很容易酿成事故的。所以说,作为船长不但要有丰富实用的操作技能和善于化解风险的能力,同时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加强对人的因素、自然因素、船舶因素的综合分析,要经常进行对在不同环境下各种危险因素的预测、评估和采取相应的预防、应急措施,以实现对船舶操作过程的预控,从而提高化解风险能力。

4 团队精神

进出港期间,船长、引航员、值班驾驶员、值班水手、值班轮机员等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团队。船长和引航员是这个团队的指挥员,其他人员是队员,但船长始终是这个团队的最高指挥,在这个团队中必须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相互监督,服从指挥,这样才能避免瞭望疏忽,有利于及早发现险情;避免措施失误,以利于应对紧迫局面;发扬集体的智慧,弥补个人能力(如技能、经验、心理、体能等)的不足。作为一船之长,在任何时候都应将遵守规则放在首位,在狭窄水道、进出港、复杂航区、能见度不良时应及早使用安全航速,因为在这些水域发生的事故,大都与航速过快有关。因此,应避免犯规行为,技术上的失误将会直接威胁到进出港航行的安全。

影响电子档案安全的因素探析 篇12

一、自然因素

影响电子档案安全的自然因素主要指各种雷电、水灾、火灾、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 这些自然灾害的发生会直接威胁到共享系统中的电子档案安全。如风、雪、雷电、暴雨、地震、洪水、气压增减、烈日曝晒、霉菌腐蚀、微生物侵害、物理擦伤碰撞、化学反应等以及不适宜的温湿度、光照、有害气体及磁场环境所引发的生物或化学变化, 光盘、磁性载体变质、变形、易磁化、发霉, 均会破坏记录信息, 导致数据丢失或声像失真;软磁盘、磁带若长期置于较强的磁场环境下, 磁带、磁盘上的氧化铁粉等磁性物质容易产生磁化, 显现磁性而丢失信息。

二、环境因素

电子档案信息的产生、存取、传播和利用等离不开计算机及网络环境, 这对电子档案所依存的系统环境和网络环境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如果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和网站的环境不符合要求 (如电源质量差, 温湿度不适应, 无抗静电、抗磁场干扰设施和无防尘、防火、防水、防雷电、防漏电、防盗窃设施等) 就会影响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另外, 环境因素除了上面所提到的硬环境外, 还包括软环境, 也就是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社会环境。此外, 如果保障电子档案安全的政策、法律、法规没有建立或不健全, 电子档案保管缺乏资金支持等情况, 也会使电子档案面临一定程度的危险。

三、人为因素

第一类是蓄意破坏。蓄意破坏是故意破坏电子档案的内容及其所依赖的载体、系统和网络环境等, 以获得某种利益及达到某种目的, 一般包括非授权访问、篡改和伪造三种方式。非授权访问, 即合法网络用户未经管理员同意, 擅自获取相关的电子档案信息, 造成泄密事故;篡改, 即合法用户经管理员同意后获取电子档案, 然后将合法获取的电子档案信息进行非法篡改, 以供自己所需;伪造, 即合法用户将获取的电子档案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伪造, 然后再发送给其他用户, 形成虚假信息等。第二类是管理疏忽。管理疏忽包括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保密意识、责任心不强, 没有建立起相应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制度等。管理疏忽是造成事故发生的最大隐患。据调查, 在已有的网络安全攻击事件中, 约70%是来自内部网络的侵犯。比如, 内部人员故意泄漏内部网络的结构;安全管理员有意透露其用户及口令;内部员工恶意编写破坏程序在内网上传播或者通过各种方式盗取涉密档案信息;机房管理不严, 存有恶意入侵条件等。第三类是不当操作。电子档案载体本身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 其结构性能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不正确的操作往往使光盘和磁性载体损伤, 从而引起光盘、磁盘读取错误、磁带卡带等现象。比如, 光盘在使用过程中, 强行弹开光驱或磁盘读写过程中突然停机, 都会加重电机和机械的磨损。不正确的操作不仅危及数据安全, 而且还有可能使维持以上重要功能的反射激光信息中断, 导致已存储的数据资料被删除、文件信息丢失。

四、技术因素

1. 信息技术发展和更新过快。

电子档案不仅对计算机系统具有依赖性, 对支持性、辅助性、工具性软件也有很大的依赖性。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计算机软、硬件及信息处理方式以大约2~5年就更新换代的高速度, 使得电子档案的有效性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不及时采取措施保存原有的软、硬件系统或将原文件迁移到新的技术环境中, 就无法有效地获取文件信息, 实现电子档案的保存及应用价值。

2.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计算机病毒是能够通过改变计算机其他程序而使其“感染”的程序, 它附着于计算机系统中其他可执行程序 (宿主程序) , 并依赖其宿主程序的执行而进行未经许可的复制和破坏。在感染阶段, 计算机病毒进行自身代码的广泛复制。在攻击阶段, 计算机病毒则进行该病毒程序所拟订的破坏。

3. 电脑黑客的破坏。

上一篇:学生热情下一篇:中国金融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