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因素

2024-11-01

交通安全因素(共12篇)

交通安全因素 篇1

近几年, 道路上的车辆越来越多, 交通事故发生的次数越来越多, 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1 影响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

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有很多, 人是影响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 驾驶员遵守交通规则, 有熟练的开车技术。行人遵守交通规则, 不乱闯红绿灯, 就会减少车祸的发生。道路在交通安全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路况好, 道路平坦整洁就有利于行车安全。相反, 如果路况差, 道路崎岖不平就会很容易发生车祸。天气因素, 也是影响交通的重要因素。

道路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道路对交通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林区, 道路崎岖不平, 山路陡峭, 车辆很难行驶, 所以经常发生交通事故。后来, 山路经过了修整, 道路平整了许多。交通事故发生的次数也明显减少。由此可见, 道路影响交通安全。在城市, 路况好的地方发生交通事故的次数也相对于路况差的地方少。道路的转弯处, 十字口, 这些都是交通事故高发地点。在乡村地区, 近几年有关部门把泥泞的土路改成了板油马路, 就很大程度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有关报道也说明了道路在交通中的重要性。所以道路对交通安全有重要的影响。

环境也会影响交通安全。环境因素主要是自然环境因素。许多交通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恶劣的天气造成的。由于不好的天气, 引起许多交通事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北方, 到了冬天就会下雪, 下雪后路面湿滑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自然就会增多。在我国的很多地方, 到了夏天都会出现连续性降水, 如果路面上的积水没有及时排除, 也会影响交通安全。夏天还会出现高温天气, 天气太热人就会感到疲劳, 这就会对人们开车的状态产生影响。近几年许多城市雾霾现象十分严重, 这些恶劣的环境都会对交通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车辆也会给交通安全带来影响。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驾驶员的生命安全。车的安全系统是发生车祸后保护驾驶员生命安全的重要装置。车上的其他重要组成部分, 也会直接影响到交通安全。汽车制动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刹车, 如果能及时刹车, 就有很大可能避免车祸的发生。轮胎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果在行车中轮胎爆裂, 尤其是前轮爆裂, 汽车就会急剧偏行, 造成翻车事故对安全行车影响极大。如果轮胎质量不好。出现爆裂现象就会导致交通事故, 造成人员伤亡。

2 维护交通安全的措施

保证交通安全, 首先要遵守法律法规。驾驶员除了要有熟练的开车技术, 遵守有关交通的法律法规是必不可少的条件。驾驶员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 所以要加强对车辆驾驶人员的安全教育。驾驶员一旦违反交通规则, 就有很大可能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所以驾驶员就要严格要求自己遵守交通规则, 特别是避免酒后开车, 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负责。行人也要遵守交通规则, 不能擅自翻越护栏, 横穿马路。要自觉维护交通安全。执法人员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 严禁酒后驾驶, 无证驾驶, 违章驾驶, 疲劳驾驶。加大对违法行为如超速行驶, 违法停车等处罚力度。对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严肃处理, 加大执法力度。维护交通安全

车辆影响交通安全, 所以有关部门从汽车出厂时就要对汽车进行全方位的检测, 汽车质量达到安全标准才能出厂。汽车生厂商要提高生产技术, 不断科研创新。生产出安全性能高的汽车。汽车使用者在汽车出现问题时要及时检测, 及时维修, 及时保养。不符合安全标准的汽车不能上路。还要保证车内整洁, 不能摆放易碎物品, 这样发生车祸时才不会给自己造成更严重的身体伤害。对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负责。还要如果汽车达到使用年限, 汽车使用者就要对汽车及时处理, 避免在出现在道路上。如果是汽车发生的交通事故, 要比自行车等非机动车后果严重。所以, 要更加注意车辆的安全问题。

道路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 所以要及时对不平整的道路进行维修, 及时清理道路上的障碍物, 保证道路的平坦整洁。在城市中, 要合理的对道路进行规划, 尤其是十字路口和转弯处, 要保证驾驶员能够看到从其他方向行驶来的车辆。避免发生交通事故。在乡村。一些土路, 一旦下雨, 路面就会泥泞不堪。车辆行人很难行驶。所以, 要加强乡村道路的维修, 保证路面通畅。在山区, 路面崎岖不平, 还会有从山上滚落下来的碎石, 所以要加强对山区道路的清理。保证交通安全。

恶劣的气候环境也会影响到交通安全。对于恶劣的气候环境, 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在冬季, 要及时清扫道路上的积雪, 防止积雪融化后, 路面湿滑, 发生交通事故。在大雾的天气, 驾驶员开车更要谨慎小心防止发生交通事故。在夏季出现连续下雨的天气时, 要及时排除道路上的积水, 在夏季晴天时, 天气一般会比较炎热, 高温天气人易产生疲劳, 所以驾驶员要避免在高温天气下长时间开车, 适当休息。近几年, 城市的环境被污染, 雾霾天气严重。在大雾天气, 车辆一定要减速慢行, 开启雾灯、尾灯。充分利用灯光提高能见度, 看清车辆及行人动态, 同时还可以提醒前后车辆注意, 以保持安全距离。在大雾的天气中, 一定不要超速行驶。要保证视线清晰, 这样才能保证交通安全。

随着交通安全问题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 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所以分析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 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摘要:经济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道路上的车辆不断增加。车辆增多就会给交通安全带来影响。影响交通安全的不仅包括车辆, 还有道路, 交通环境, 人等许多因素。这些都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分析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 就能更好的维护交通安全。

关键词:交通安全,道路,车辆,人,环境

交通安全因素 篇2

一、前言

对于生活在北京的人们来说,堵车似乎已成为交通生活的一部分,或多或少的影响着人们的出行决策。特别是近些年,随着交通需求急剧膨胀,交通拥堵的情况日渐恶化。造成拥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综合的,本文将从需求与供给的角度分析造成北京拥堵的原因。

二、因素分析 2.1需求

2.1.1机动车保有量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北京市民选择购买小轿车。一方面,小汽车是可以“门对门”的交通工具,方便人们出行;另一方面,保有豪华汽车能体现人的财富和地位,许多富起来的北京人渴望通过买车来显示自己的地位。据有关部门统计,截止至2012年2月北京小汽车保有量已突破500万大关,增幅为3.6%。虽较2010年相比,增长速度放缓,但是市民对小汽车的需求依旧旺盛。

2.1.2交通出行结构不合理

据统计,2010年六环内居民各种交通出行方式选择中,小汽车出行比例已达34.2%,直逼公共交通(含轨道、公共汽(电)车)39.7%,这样的交通出行结构正朝不利于城市环境的方向发展。2.1.3出行需求大

北京是经济政治中心,国际化大都市,各方人口都涌向北京,使得北京的人口日益增多,而产生的交通需求也持续增长。2010年底,六环内日均出行总量大2904万人次,增幅5.8%。其中小汽车出行有993万人次。这样大的需求量如果不能充分满足必然带来交通拥堵。2.1.4出行者交通文明意识薄弱

行人、司机安全意识薄弱,闯红灯、抢路、超车、非法占用车道这样的事屡见不鲜。有时还会酿成重大交通事故,引起封锁路段,造成大堵车。2.2供给

2.2.1交通布局规划不合理

某些路段的通行能力小于在高峰时期的车流量,造成一定程度的拥堵。这原因一个是当初设计不合理;另一个是这片地区的的商业或住宅的迅速发展,使其交通需求增大,而当初设计是没有考虑进去。还有路口设计、交通标线、信号灯设计不合理,令司机强行并道,引发混乱。

2.2.2土地资源紧张

北京是寸土寸金的地方,本身要拓宽路或在修路十分困难。修建道路尽可能以节约土地为主,立交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然而设计不合理的复杂立交又会降低通行能力,导致拥堵。而有些环路、快速路的高架桥下仍被作为停车场,未充分利用,降低了土地利用率。2.2.3公共交通规划发展不合理

公交站点密集,路线繁多,没有专用车道。公共汽车频繁进出站,经常使社会车辆难以行驶,造成交通拥堵。而向轨道运输这类不侵占其他车辆道路的公共交通,发展的规模还不够,不足以吸引更多的人从小汽车转移到公共交通上来。

三、解决方法

3.1小汽车限行、限购

之前北京市一直实行尾号限行政策,有一定的效果,但2012年是否继续执行还是未知数。还可以在某些路口的高峰时段,实行限制左转的规定。北京市实行的限购政策对市民买车的热情也确有降温作用,令小汽车保有量的增长趋势有所缓和。3.2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世界上大城市的交通发展经验证明,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交通拥堵的根本出路。现如今,北京市公共交通的乘坐成本是相对廉价的,适合大众生活需求:地铁票价2元。公交市内1元,分段计价部分12公里外每公里一元,部分10公里外0.5元每公里。公共汽车Ic卡4毛,学生卡2毛。这样低廉的成本吸引了很大客流。但是出行结构中小汽车的比例仍跟大,所以公共交通还必须在准时性、舒适性等方面有所提高。3.3优化交通布局

要将北京市一些设计不合理、不人性化的交通标志、表现、路口等影响交通流畅的因素,重新规划,反复考证,做到科学合理人性化。对于某些通行能力差的路段,在不影响土地利用的情况,适当拓宽马路。3.4加强交通文明建设

要对公民加强宣传教育,使其了解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公安交管部门要加大对重点路段、重点时段的管控力度,以防重大交通事故。对公路交通秩序混乱、易阻塞路段,非机动车、摩托车交通违法及机动车乱停乱放等行为进行专项整治。

四、总结

交通安全因素 篇3

关键词:公路设计;交通安全;因素;对策

一、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

山区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不足,使得公路在修建时就采用减少填挖量的形式来节约建设资金,直、造成纵坡度较大情况。一般情况下,山区农村公路纵坡度在7-9%之间,有的乡村道路纵坡度甚至达到12%以上。

国家实施西部开发以来,随着农村公路路面硬化量程不断增加,原本路面宽度较窄的山区农村公路,路面变为更加狭窄。例如路面宽度3.5m的村道,路面硬化后变为3~3.5m不等宽。在农村公路相交叉时,由于相交道路的宽度较小,因此所形成的交叉口面积也小。随着农村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从村小型交叉口将会越来越多。山区农村公路设计时,如不进行考虑改善,小型交叉口带来的安全问题将越来越突出。

就以普洱市思茅区为例,据不完全统计,12年交通事故接案5337起,一般案件88起,死亡63人,受伤99人。13年接案6517起,一般案件52起,死亡43人,伤54人。

2014年1月日至12月31日,普洱市全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共受理一般程序处理的道路交通死亡事故300起,死亡328人,受伤181人,财产损失1797250元;共受理一般程序处理的道路交通事故399起,死亡328人,受伤334人,财产损失2912600元。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较大道路交通事故1起,死亡3人。

近年来,关于媒体报道的大型事故越来越多,各种血淋淋的教训让我们胆战心惊。而分析事故的原因可知,这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结果,是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的。这其中,驾驶人员的人为原因是其中的一方面,非人为因素包括道路状况、汽车故障、公路设计、道路养护等也是其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在事故频发的公路地段,公路设计的不合理往往是最为主要的原因,因此,重视公路设计的交通安全因素,是减少事故最根本的手段。

二、公路设计应考虑的交通安全因素

1.道路行车视距因素

行车视距是当前公路设计中保证交通安全的最重要因素。在设计阶段,充分考察道路情况进行合理的行车视距规划,不仅有利于驾驶人员正确的判断行车状况,保证行车安全,还有利于在事故出现时驾驶人员能够有充足的操作时间反映,以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目前我国在进行公路设计时,主要考虑这样三种行车视距:停车视距、超车视距和会车视距,依据现行法律,在公路设计时,超车视距往往是最长的。我国各级公路依建设规格不一样使得行车视距的标准不一,高速公路和目前在使用的一级公路由于在建设施工中采用快、慢两种车道,因此对超车视距和会车视距并没有要求,对于一级以下的公路则要求必须满足会车视距。具体设计要求是在两辆车相对行驶的情况下,同时制动所能满足的停车要求,因此,会车视距必须要在停车视距的两倍以上才能充分保障行车安全。由于双车道行车的特殊性,为道路通行安全考虑,必须在驾驶有效操作的三分钟内的路段设置满足超车视距的超车路段。

在公路的设计时,还要考虑行车视野因素,公路沿线视野要开阔,要基本满足行车超速时的视距要求。对于公路中央的隔离带要合理设计,隔离带的防眩设计以及植被的选用种植要考虑是否会遮挡驾驶人员的视野,要注意检查、验算行车视距。除此之外,道路景观的设计也要充分考虑视野问题,尽量不要将景观设计在隔离带开口处,以避免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双车道公路的设计,要着重考虑通行能力以及车辆通行速度所带来的超车视距,对于满足不了超车视距的路段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行车安全、道路通畅。

2.平面线形因素

我国各地区环境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不一,进行公路设计时,必须深入了解当地的气候、地形、地质等因素。平面线形必须与具体环境中各种各样的条件相协调,同时,还要考虑线形的连贯性与顺畅性。

一般情况下,长直线不宜过长,在使用圆曲线时,要合理规划,尽量使用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的半径,保证设计的合理性。要注意线形的流畅性,在长直线的曲线上不应突然连接半径不一致的曲线,尽量不使用半径最小的曲线,给道路施工带来阻碍。公路施工跨度较大,从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到地质条件较差的地段,技术设计要合理过度,避免突变造成的施工困难。

公路设计也要合理考虑生态环境,设计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平面线形要顺地势的曲线而设计,不仅增加美观感,减少工程量,还可以尽最大努力保护环境,减少生态破坏。但不可否认的是,一味的以自然曲线为主设计,必然导致设计的曲线路段大于直线路段,对于驾驶人员来说,十分不利,曲线路段更容易使驾驶员疲劳,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必须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景观等多种因素,确保公路设计的最佳适用性与经济性。

3.纵断面线形因素

公路纵断面的大小不仅直接影响行车视距,还会对车辆的动力性能产生影响。在持续长坡的行驶中,汽车持续使用低速档,容易造成水箱破坏,尤其是对载重汽车和功率较小的汽车产生较大的影响。另外,在长坡路段,载重汽车往往行车速度会有所减缓,严重影响后面车辆的行驶速度,在道路情况不乐观的路段超车将导致交通事故频发。在大纵坡路段,由于超长时间的刹车,导致刹车过热,影响车辆制动能力,使得车辆制动减弱,严重的情况还会导致刹车失效从而使得交通事故频发。因此,在大长纵坡路段必须严格遵照设计规范,对上坡、下坡进行设计,在持续上坡路段可以设计爬车道,提高道路通畅性能,较少事故发生,保障行车安全。

因此,在大长坡设计时,尽量降低坡度,在坡度较高、较长的行车路段,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减缓行车速度,可以设置路标,提醒驾驶人员注意坡段长度,缓速行驶,避免制动失灵造成事故。同时,在坡度较高路段加宽路肩,加大停车视距,设置标志警醒司机安全行驶。除此之外,在公路路面可以加大摩擦系数,提高刹车能力,还可以设置紧急停车带,在道路两侧设置安全碰撞措施,防止汽车失控造成更大的损失。

4.平面交叉因素

道路交通交叉点是指道路与道路之间重合的部分,即一般意义上的十字路口,是公路交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公路设计还存在诸多缺陷,在很多交叉点没有做合理的设计,导致问题诸多,比如:抢道、占道,驾驶人员无特定的道路行迹可循,因此在道路交叉点的行车抢道、占道现象可谓家常便饭,不仅容易引起交通混乱,还会使得车辆事故频发,造成不必要的人财损失。在公路平面交叉设计中,在行车视距内要尽量避免出现障碍物,同时,在道路两侧设置交通标志,比如:停车让行标志、减速行驶标志,以及采取交通管理輔助措施,减少交叉点的行车安全问题。

三、结语

如何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减少安全事故是当前阻碍发展的一大难题。公路设计作为公路项目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在保证公路质量、提高道路行车安全方面至关重要。本文从视距、平面线形以及道路交叉点等方面分析总结建设经验,希望能供有关人士参考。

参考文献:

[1]刘晓明.道路交通系统安全分析论道路交通安全[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3,5(23):56-63.

交通安全因素 篇4

1.1平面线形设计在公路设计中的重要性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意识、对生活质量、生活环境的要求随着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速度相应的都呈现增长趋势,人们不再拘泥于以往的只求生存这一局面上,而是更加注重生活品质的享受性,这些现象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很大的联系。公路建设问题涉及到人们的出行、交通、生产、生活等基本需求,因此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对其的重视度也与日俱增,因此保障人们的交通安全,加强公路建设力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注重公路交通安全的前提是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公路设计方案,在公路设计中需要考虑平面线性设计的重要影响,将驾驶员的视觉方向、心理因素、自身习惯等因素考虑在内,可以很大程度的减少因驾驶员无法熟练控制车速、操控不当、反应不灵敏等原因而发生的交通事故,这类事故普遍因为驾驶员行驶在不合理设计的公路上,未能及时做出反应而酿成的悲剧,对他人及自身的安全和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坏。所以,综上所述,在公路设计中平面线性设计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必须将驾驶员的视觉和心里效应考虑在内,从而建立一个良好的行驶视觉效果,

1.2视距设计在公路设计中的重要性

与平面线性设计一样也对交通安全有重要影响的另一种因素是视距设计,一般而言,公路视距主要分为平面视距、纵断视距两种。视距设计可以使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加强对车辆的控制、增强紧急情况反应时间、创造良好的行驶环境,从而避免发生交通事故。视距设计主要包括停车视距设计、会车视距设计、超车视距设计等,其中超车视距设计是需要注意的,它是视距设计中最长的,同时也是行驶过程中危险系数最高的环节。超车需要足够的时间及空间,设计视距最大的原因是为了让驾驶员在突发情况下能充分反应并加以应对,更进一步的保障其生命安全。然而,要注意由于车辆的高矮和驾驶员的身高是不同的,所以在设计视距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公路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进而确保公路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

1.3纵断面线形设计在公路设计中的重要性

纵断面线性设计与平面线性设计和视距设计一样,都对交通安全起着决定性至关重要的作用,纵断面线性设计主要在车辆行驶至路面较长、坡段较大的路段时,通过影响汽车的动力性能的发挥效果进而影响公路交通安全,此路段经常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如果重载车辆在上坡的过程中长时间使用低速档,就会对车辆的水箱产生影响,严重时甚至会使水箱发生开锅的现象,进而发生极为严重的交通事故。

2公路设计创新化的具体举措

当今社会的科学和经济体系日益完善,公路行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经济建设分支,发展速度之迅猛。但是引人深思的问题是,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发展迅速的同时建设技术也有待考究。若公路的设计技术仍然退伍落后,不能满足人们需求,就会造成一系列严重的事故。所以公路建设行业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改善原有的发展模式和体系,并进行有效地改进措施,规避因公路设计从而产生交通事故的风险,也可以促进这一行业发展的联动性,从而更好地服务人们,降低交通事故额危险系数。

2.1改进公路平面线形设计

通过对公路平面线形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改进措施:首先,在进行公路设计时,要注意直线路段的长度不要过长,并根据公路交通的实际情况计算出合适的长度。需要注意的是,此环节的圆曲线半径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旨在使前后线性具有协调性。其次,在行驶的车辆由良好的路段驶入复杂路段时,为了保障车辆能够更好地应对突发状况,要对曲线技术指标进行合理的过渡,目的是使驾驶员有足够的时间做好准备,并使其尽早地发现前方路段的实际情况,以免发生突发状况时不能及时反应,减少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最后,实际的地理环境也是在公路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重要因素,在进行公路设计之前,要对公路的情况展开实地考察,使设计方案更具有操作性和实施性,这样可以保障公路设计结果能更好地保护环境,而且还可以为驾驶员提供视觉最佳的交通环境。

2.2改进公路视距设计的方法及措施

针对在公路视距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而言,可以通过以下措施给予分析解决:首先,就超车问题而言,在进行公路视距设计的过程中,要全面考虑行车的超车时间与空间,为驾驶员的超车提供足够的空间,使其达到交通设计标准,在极大程度上为驾驶员及行人的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增大交通安全系数。其次,在开展公路设计过程中,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必须遵循相关公路设计规定标准,尤其是具有特殊功能的公路而言,在行驶时间内要保障超车路段满足国家标准需求。最后,通常情况下,在公路设计中会有人工构造物以及边坡设计的情况存在,在对其进行设计之前要做好预算工作,避免由于涉及不断而影响驾驶员及行人的视线。然而,在设计过程中必然会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那么就要在这些路段设置相应的交通标志,以此确保驾驶员和行人的安全。

2.3改进纵断面线形设计的措施

在公路设计中,纵断面线形设计主要是针对长、大纵坡而言的,实际设计过程中,要实地考察长、大纵坡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在对连续上坡公路路段进行爬坡车道设计时是按照平均纵坡标准进行设计的,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上坡车辆动力性能的发挥效果,从而提高交通的通畅度以及公路的通行能力。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公路纵断面进行设计时要尽量避免或者不使用极限值,如果遇到必须采取极限值的情况,则要在设计之前进行制定降低车速的有效措施,并在长、大纵坡等特殊路段设置警示交通标志,提前告知驾驶员或者行人,以此减少公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结束语

虽然公路设计在这一行业中很重要,但是人们也应该有目的的完善不足,从而更好地加大公路行驶安全系数。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严谨遵循科学的技术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将驾驶员和行人的危险程度降到最低。公路设计中考察当地公路的实际情况尤为重要,不断根据现实人们的需求来改善设计,争取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的需求和为他们的出行带来安全保障。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动了相关行业的飞速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和需求水平也在不断攀升,公路行业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基础的行业,与人民的通行、生活密切相关,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我国当今形式分析研究表明,城市人口集约化加大,车辆通行数量也逐年增高,加大了公路的承重负担。因此在建设公路过程中,要考虑公路实际承载情况、交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等多种因素。本文主要通过对公路相关设计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得出一些相应的预防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科学化规范公路建设,公路设计,交通安全,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郭斌斌.浅析山区高速公路线形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J].山西交通科技,2011.

[2]陈文胜.浅析公路线形设计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J].中国科技信息,2013.

建筑施工不安全因素及安全管理 篇5

摘要:安全生产管理是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及有关单位对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监督等一系列的活动。为了保证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无论是行政管理还是技术管理都要分析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根据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有效的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安全管理模式;明确安全生产任务、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采取有力的管理手段来保证有效的技术措施得以实施;搞好现场安全检查以及现场安全事故预防等管理工作。

一、建筑施工现场不安全因素

(一)人的不安全因素

能够使系统发生故障或发生性能不良的事件的个人的不安全因素和违背安全要求的错误行为。

1、个人的不安全因素

包括人员的心理、生理、能力中所具有不能适应工作、作业岗位要求的影响安全的因素。

(1)心理上的不安全因素有影响安全的性格、气质和情绪(如急躁、懒散、粗心等)。

(2)生理上的不安全因素大致有5个方面。

1)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不能适应作业岗位要求的因素。

2)体能不能适应作业岗位要求的因素。

3)年龄不能适应作业岗位要求的因素。

4)有不适合作业岗位要求的疾病。

5)疲劳和酒醉或感觉朦胧。

(3)能力上的不安全因素包括知识技能、应变能力、资格等不能适应工作和作业岗位要求的影响因素。

2、人的不安全行为指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是人为地使系统发生故障或发生性能不良事件,是违背设计和操作规程的错误行为。

(1)不安全行为的类型

1)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设备。

4)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体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攀坐不安全位置。

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在机器运转时进行检查、维修、保养。

10)有分散注意行为。

11)没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

12)不安全装束。

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2)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

1)系统、组织上的原因。

2)思想上责任性的原因。

3)工作上的原因。

(3)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

1)工作知识的不足或工作方法不适当。

2)技能不熟练或经验不足。

3)作业的速度不适当。

4)工作不当,但又不注意警示标志。

(二)组织管理上的不安全因素

组织管理上的缺陷,它也是事故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作为间接的原因共有以下方面。

1、技术上的缺陷。

2、教育上的缺陷。

3、生理上的缺陷。

4、心理上的缺陷。

5、管理工作上的缺陷。

6、学校教育和社会、历史上的原因造成的缺陷。

(三)物的不安全状态

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包括机构设备或环境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1、物不安全状态的内容

(1)物本身存在的缺陷。

(2)防护保险方面的缺陷。

(3)物的放置方法的缺陷。

(4)作业环境场所的缺陷。

(5)外部的和自然界的不安全状态。

(6)作业方法导致的物的不安全状态。

(7)保护器具信号、标志和个体防护用品的缺陷。

2、物的不安全状态的类型

(1)防护等装置缺陷。

(2)设备、设施等缺陷。

(3)个人防护用品缺陷。

(4)生产场地环境的缺陷。

二、安全生产管理内容及安全生产责任制

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依法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在安排与布置生产内容的时候,针对施工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予以消除。

(一)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和安全管理的主要任务

1、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内容

(1)建立健全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3)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4)搞好岗位培训安全教育工作

(5)进行多种形式的安全检查

(6)做好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7)认真贯彻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的安全技术措施

(8)搞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等

2、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任务

加强劳动保护工作,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安全施工管理,搞好安全生产,保护职工人身安全和健康。

(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主要内容

1、一般工程安全技术措施。

2、特殊工程安全技术措施。对于结构复杂、危险性大、特性较多、施工复杂的特殊工程,应编制专项的安全措施。

3、季节性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由于建筑产品生产过程受到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制约,所以在施工过程就要考虑不同季节的气候对施工生产带来的不安全因素,可能造成各种突发性事故,从防护上、技术上、管理上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安全生产责任制

1、建筑生产中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所有安全规章制度的核心,它是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依据,是企业岗位责任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2、建立和实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目的就是:通过建立和实施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从组织领导上统一起来,把“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从制度上固定下来,从而增强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使安全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志管成线,群管成网,责任明确,协调配合,共同努力”,真正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

3、制定和实施安全生产责任制原则就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遵循“各级领导人员在管理生产的同时必须负责管理安全”原则。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要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

(四)贯彻执行安全技术措施要求

1、要认真进行安全技术措施的交底。工程开工前,由生产、技术负责人、编制人员将工程概况、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向参加施工的有关管理人员和职工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经批准的安全技术措施具有技术法规的作用,施工生产过程必须认真贯彻执行。遇到因条件变化或考虑不周必须变更安全技术措施内容时,应由原编制、审批人员办理变更手续。

3、加强施工现场对安全技术措施实施情况的检查。

4、安全技术措施中的各种安全防护设施、装置的实施应列入施工任务单,责任落实到班组或个人,并实行验收制度。

5、建立健全与经济挂钩的奖罚制度,确保安全技术措施在施工生产中落实到位。

三、建筑施工安全检查

(一)安全检查的目的

是为了发现隐患,以便提前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

1、通过检查,发现生产工作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不卫生的问题,从而采取对策,消除不安全因素,保障生产安全。

2、通过检查,预知危险、清除危险,把伤亡事故频率和经济损失率降低到社会容许的范围内。

3、通过安全检查对生产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预防。

4、发现不安全、不卫生问题及时采取消除措施。

5、利用检查,进一步宣传、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6、增强领导和群众的安全意识,纠正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提高安全生产的自觉性。

7、通过互相学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取长补短,促进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好转。

8、掌握安全生产动态,分析安全生产形势,为研究加强安全管理提供信息依据。

(二)安全检查的内容

安全检查内容主要是查思想、查制度、查隐患、查措施,查机械设备、查安全设施、查安全教育培训、查操作行为、查劳保用品使用、查伤亡事故处理等。

(三)安全检查的要求

在施工生产中,为了及时发现安全事故隐患,排除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纠正违章作业,监督安全技术措施的执行,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必须对安全生产中易发生事故的主要环节、部位,由专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监督检查,不断改善劳动条件,防止工伤事故发生。

1、在进行每种安全检查之前都应有明确的检查项目和检查目的,内容及检查标准、重点、关键部位。

2、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检查出来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处理。

3、必须登记在安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作为整改的备查依据,提供安全动态分析,根据隐患记录和安全动态分析,指导安全管理的决策。

4、要认真地、全面地进行系统、定性、定量分析,进行详细地安全评价。

5、针对大范围、全面性的安全检查,应明确检查内容、检查标准及检查要求。并根据检查要求配备力量,要明确检查负责人,抽调专业人员参加检查,并进行明确分工。

6、针对整改部位整改完成后要及时通知有关部门,派员进行复查,经复查整改合格后,方可进行销案。

7、要认真、详细地填写检查记录,特别要具体的记录安全隐患的部位、危险的程度。

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管理工作,它涉及到建筑行业的各个方面,我们随时都绷紧了这根弦,消除了各类安全隐患,就消除了各类事故。

(四)安全检查的主要形式

安全生产检查形式有多种。从具体进行的方式上分有定期检查、专业检查、达标检查、季节检查、经常检查和验收检查。

四、建筑施工基本安全要求

1、龙门吊、塔吊等做好基垫处理工作。提升设备必须先检查合格后才准使用。

2、钢管脚手架必须规范搭设,必须编制好安全施工技术方案。

3、严禁使用落后淘汰的施工机具、设备和工艺,否则,按要求凡是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顶格处罚。

4、安全防护设施必须按技术标准做好。

5、认真规范施工现场用电,必须做到“一机一闸”、“一箱一漏”和“三相五线制”等。

6、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7、搞好安全管理内业资料管理,搞好安全评价工作。

8、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

9、安全管理人员要经常性地深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把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做到“三铁”,铁的纪律、铁的手腕、铁的心肠。

抓典型、抓事故预防、抓基础工作、抓隐患查处和整治工作是安全工作的重点。

10、严禁乱留施工洞,有的留置是很危险的,可能导致房屋垮塌。

11、要求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对自己负责、对单位负责、对人民负责、对社会负责。

如果出了重特大安全事故,在经济上要倾家荡产,在政治上有可能剥夺政治权利,在心理上要后悔莫及。

12、安全工作我们必须坚持长抓不懈,是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作,我们大家要时刻绷紧这根弦,安全工作,抓与不抓、重视与不重视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并且抓安全生产工作不是一个或几个人能抓好,要大家齐抓共管。

13、要求大家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和单位规章制度,明确各自有什么职责,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14、工地办公室应设在施工现场空地内,而不能设在正在建设的房屋内。

15、加强消防通道、消防设施、避雷等安全设施的管理,杜绝事故发生。

校车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篇6

关键词:校车安全 交通事故 影响因素

2011年11月16日,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重大校车安全事故引起国务院安委会、教育部、公安部等各级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做出一系列部署,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由此掀起了一场彻查校车安全隐患的全国性行动。今年两会期间,校车安全更是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汇报,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同时,我国的校车生产企业,如恒通、安凯、海格、长安等做了大量研发工作,设计并生产出新型校车,并提出系统解决校车问题的方案,如江苏金龙海格智慧校车运营管理系统。此外,地方政府也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如浙江德清校车运营管理模式。

1、校车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1.1直接影响因素分析

校车事故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可概括为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主观原因是人的因素,其中包括校车驾驶员、乘员、其它驾驶员、非机动车驾驶员和行人;客观原因包括校车技术状况、道路状况、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1.1.1人的因素

人因是导致校车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因素。公安部曾对全国范围内1年中道路交通事故主要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发现87.37%的交通事故是由駕驶员的原因引起的,导致人死亡的占到78.56%。驾驶员的违章操作和失误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但人为因素中有大部分可以通过有效的管理加以控制和预防。因此,校车驾驶员是导致校车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因素。

1.1.2车辆因素

车辆性能不好也是影响校车安全的隐患。虽然在校车事故原因的统计数据中,直接由车辆问题引起事故的比例并不高,但这并不意味着车辆因素对于校车安全的影响不大。从某种程度上说,车辆的结构和性能完好、车辆的技术状况良好以及安全化的设计,对于减少校车事故发生的概率、降低校车事故的伤害程度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1.3道路因素

道路因素作为道路交通的基础设施和车辆行驶的根本条件,在校车事故的发生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道路方面包括道路拥挤、路况和道路结构。从道路设计来看,许多道路的线形、视距、车道宽度、转弯半径、超高、加宽等都不符合规定,而且存在路基松软,坡度过大,视线不良等状况。这些都从客观上增加了道路校车伤亡事故的发生率。

1.1.4环境因素

恶劣的气候条件是校车安全的隐患。在雨、雾、风、雪等恶劣天气条件下,道路上行驶的车辆危险性较大,驾驶员的视线受影响,车辆难控制,行车安全系数会随之下降。

1.1.5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包括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人才和安全教育。目前有关校车交通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安全体制还不够健全。校车安全教育缺少全面系统性,局限于交通管理部门,尚未形成全民校车安全教育局面。有些现存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管理条块分割和冲突现象仍然存在。道路交通管理和路政管理人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某些执法人员没有经过严格训练,执法水平低,执法力度不够大,执法易受人情和行政干预等。这些社会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校车安全水平的提高。

1.2间接影响因素分析

校车安全事故的背后,是地方政府为节约学校管理成本,农村撤点并校操之过及,再加上政府大力提倡发展学前教育,却又很少投入前提下,导致幼儿、小学生 “上学路远”,带来校车需求急速增加,政府在解决孩子“上学路程过远”问题上,又疏于系统设计和管理。

1.2.1城市化进程

在推行“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一方面由于户籍限制,外来人员未纳入当地公共教育系统,以致农民工子女学校和民办学校兴起,为了争夺生源,许多学校提供校车接送服务,但是大部分都是不合格校车。另一方面“中学进县,小学到镇”等撤点并校成为规模,由传统的“一村一校”变为“多村一校”,但在整合过程中,也导致了一系列问题,校车的需求应运而生,从而为校车留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故城市化进程是校车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1.2.2教育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投入占国内财政支出的比例较少,小学、学前教育特别是民办幼儿园等基本上是靠自身收取的学费维持生存和发展,学校根本就不具备经济条件购买充分满足学生需求的校车。同时,分配到各地教育系统的投入不均,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学校水平参差不一。此外,国家鼓励民办学校的发展,以满足当地教育的需求。因而教育投入不足也是滋生校车问题的又一重要原因。

1.2.3校车问题产生路径

由上述引发校车安全的间接因素,我们可以梳理归纳出校车问题的产生途径,如图1所示。

图1 校车安全问题产生路径

校车安全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教育资源的短缺与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要从根本上解决校车问题,避免校车事故的发生,应从缩短学生上学距离上下功夫。

2、结论

只有寻本探源,消除各种安全隐患,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和减少校车交通事故的发生。校车驾驶员是导致校车事故发生最主要原因,而上学距离远是产生校车问题最根本原因。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甘肃省庆阳市“11·16”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情况的通报,

安委办〔2011〕43号.

[2]李满贺,王文来.民工子弟学校校车安全问题及对策[J].道路交通理,2005-12:30-31.

交通安全因素 篇7

近些年来,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城市人口数量逐渐增加, 使得车辆数量也不断增长, 对于公路的承载能力要求更加严格。所以, 在进行公路设计的过程中, 需要依据公路的交通承载能力等情况开展公路设计工作, 从而提高公路交通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

2 平面设计

2.1 直线长度

2.1.1 长直线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直线长度在公路平面线性设计中其要素主要为两种, 即长直线以及短直线, 若直线线性过长或者是过短都是埋下安全隐患。例如, 直线过程, 那么驾驶者的反应力以及感知力都会受到影响, 不能及时调整汽车的形势状态, 且使得驾驶者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不断增强, 忧患意识弱化, 认为长直线的行车视野较好, 超车便捷, 行车速度也会不断上升, 动视力下降。一般情况下, 和静视力相比, 动视力低出20%左右, 在特殊情况下会低出30%以上。随着行车速度的增加, 驾驶者的有效视野范围会不断变窄, 因此在长直线形下行驶对驾驶者有催眠作用, 其反应和应急能力有所弱化, 最终造成行车判断失误, 引发交通事故。例如, 若汽车的行驶速度为100km/h, 则公路长直线的线性长度需控制在1500~2000m左右, 当超出该范围是则会埋下安全隐患。若直线长度大于3000m, 则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也会提高。

2.1.2 短直线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短直线是平面线形的重要因素, 据相关研究结果表明, 公路线性中直线的最大长度需要控制在3min行程以内, 这样才能保证交通安全。反之, 公路上若汽车的最大行驶速度为120km/h, 则3min中驾驶行程为6km, 驾驶者行驶在两个同等弯曲的短直线时, 驾驶者开过第一个弯道就会认为前方的第2个弯道和第2个弯道是同一个弯道, 使得驾驶人员基础保持相同的速度过第2个弯道, 但是这样会使得汽车偏离原有的行驶轨道, 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 高速公路上相邻两个弯道中的短直线就是两个曲线之前设置的直线路段。若其最小长度大于驾驶速度, 驾驶速度为60km/h, 那么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应大于设计速度的2倍。因此, 若设计速度小于40km/h, 则可以参照上述设计标准进行设计。若地形地貌较为复杂, 最小直线长度可以适当减小, 但是最小也必须大于设计速度的3倍。

2.2 平曲线

平曲线对车辆安全行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圆曲半径对车辆安全行驶的影响。汽车在顺着曲线行驶时会产生较大的离心力, 其会沿着圆弧的外侧滑移, 特别是在半径比较小时, 其产生的离心力会比车轮同路面产生的摩擦向心力大, 这就会造成安全事故率提高。车辆在圆曲线行驶时, 需要适当的减速, 速度降低幅度越大, 就越容易引发事故。速度差小大小和事故的发生可能性呈正比关系。部分双车道路线设计的标准比较低,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尽量采用较小的曲线。所以道路的曲线半径较大, 就会使得相邻路线的半径比较小。所以, 需要合理选择圆曲半径, 同时还需要对相邻曲线的技术指标进行综合考量, 并考量中间线的长度, 保证线路的流畅和连续性, 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2) 平曲线转角也会对交通安全造成影响, 平曲线转角的大小也会对驾驶员的视距造成影响, 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其视线是局限在一定角度内, 可将曲线的安全角度控制在20°以内。若曲线转角超出这一范围, 就会埋下安全隐患。 (3) 平曲线长度, 若平曲线的长度较小, 就会使得驾驶员的集中力较高, 对机动车辆的操作也会增加, 若有不慎则会引发安全事故。平曲线设计如图2所示, 公路平曲线的最小长度标准如表1所示。

3 纵断面设计

3.1 坡度

纵断面线性设计分为纵向坡度和变坡点出的竖曲线两类, 如果纵向坡度过陡, 变坡点过高, 坡道过于长, 就会给汽车上下坡时带来很多困难, 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据调查表明, 25%的交通事故发生在坡道部分, 发生在平原地区和丘陵地区的交通事故分别占17%和18%, 明显低于坡道部分。施工人员在纵断面线性设计过程中没有准确把握坡度的大小, 坡度不平缓, 坡道过长就会严重影响行车安全。目前, 最严重的纵断面线性的坡度问题表现在山区桥涵和涵洞两端的跳车。如果施工人员在设计纵断面线性时没有注意到台背的材料构筑和台身不同, 就会影响沉降的均匀性, 当桥梁、涵洞和平面地形的结合处出现一些细小的裂缝, 浸入雨水之后, 就会导致路基病害, 甚至造成桥梁坍塌, 严重威胁行车安全。

3.2 坡长

在地面高差相等的情况下, 坡度同坡长之间存在着反比例关系, 纵坡的长度以及坡度对汽车的安全行驶具有较大的影响, 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若上坡长度过长, 则汽车在上坡的过程中发动机会长期维持高温状态, 增加油耗, 容易引发熄火, 若是在气温较低的天气, 地面会发生冰冻, 车轮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较低, 不会出现溜车现象。与此同时, 坡长不合理也会影响驾驶员的视距, 在间接性上坡路段设计时, 造成驾驶员对坡度的判断不准确。 (2) 汽车在下坡过程中因为惯性和重力加速度, 使得车速不断提升, 为了实现对车速的严格控制, 就需要连续踩踏制动, 若汽车制动器踩踏频率过高, 就会造成制动失灵。依据国家相关调查数据显示, 下坡过程中如果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比上坡发生事故的概率高, 因此, 需要对坡长进行科学设计。

3.3 竖曲线半径大小

坡顶和坡底是事故概率最高的位置, 为了有效避免交通事故, 需要在相邻纵坡线的交点处加设一段竖曲线, 从而发挥其缓冲作用。较为常见的形式有凸形竖曲线和凹形竖曲线。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主要有: (1) 缓和冲击, 汽车在曲线段行驶时就会产生离心力, 降低驾驶员的舒适度, 也会对汽车的悬挂系统造成影响, 因此需要对离心加速度进行严格控制, 可控制在0.7m/s2; (2) 车视距离。设置凸型曲线的主要作用是给予驾驶员足够的视野, 缩小盲区面积, 若竖曲线的半径设置不合理, 就会对驾驶员的视线造成影响。

4 横断面设计

4.1 路面宽度

(1) 路面宽度, 理论上路面宽度越大越有助于安全行驶, 如果是双向道路路面宽度高于6.5m, 此时交通安全事故要低得多。但是如果路面的宽度过大, 那么驾驶员往往会加大行驶速度, 利用空余车道进行超车, 也会增加交通安全隐患; (2) 中间带宽度, 设置中间带宽度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合理的车辆分流, 预防车辆灯光照射疲劳, 对路面进行美化。设置合理尺寸的中间带能够有效的预防交通安全事故, 中间带的设置尺寸一般在4~5m较为合理, 车道宽度设计标准如表2所示。

4.2 路拱横坡

路拱的主要作用是避免路面出现积水, 可顺利将雨水或者是其他积水顺利排出, 但是需要对行车的安全性进行深入研究, 汽车在通过路拱过程中会随着水平力的增加使得汽车的不稳定性提高, 对汽车的制动造成影响。 因此, 在设计路拱时需要就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路面类型等进行考量, 如路段为中等强度降雨地区, 那么路拱的坡度需应控制在2%左右, 但是若所处地区属于强降雨地区, 那么需要适当增加路拱坡度。

5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 车辆数量不断增长, 为此, 需要对公路进行合理设计, 保证公路的运行安全。 为了保证公路交通安全, 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 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对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从而维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函,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路作为与人们生产生活等日常行为密切相关的行业, 其发展水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就公路设计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进行分析, 并提出完善措施。

关键词:公路,设计因素,交通安全,影响

参考文献

[1]孙浩航.浅议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对交通安全的影响[J].引文版:工程技术, 2016 (8) :36~37.

[2]郝建涛, 英鹏程, 张英, 等.黑龙江省道路线形设计在道路交通安全对策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 2016 (5) :79.

交通安全因素 篇8

目前, 虽然我国一直很重视公路交通的建设, 但由于一系列人为原因或环境因素导致我国一些地段公路设计的不合理, 因而交通拥挤情况严重, 公路交通事故死亡率逐年上涨, 引发了社会大众的担忧。同时, 在进行公路设计时交通安全因素考虑的不合理, 严重影响了我国公路运输市场的秩序, 使得公路运输业不断萎缩, 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此, 在公路设计中一定要考虑安全因素的影响, 以缓解交通拥挤的情况并减少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从而保障公路交通的安全性与交通运输的通畅, 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2 公路设计应考虑的交通安全因素

2.1 平面线形因素

在公路设计时, 公路的平面线形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并与地势、环境和景观相协调, 以实现平面线形的平衡连续性, 满足符合驾驶员的视觉、心理及驾驶习惯的要求, 从而减少、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1) 平面线形设计与地形、景观、环境之间的协调。在对公路进行平面线形设计时, 首先应考虑采用与地形、景观相协调的线形, 顺着地形的平滑线修筑的公路比以直线为主、填挖的公路要美观, 且可避免修建公路而带来生态环境的破坏。但同时应考虑到连续性的曲线线路长度长, 成本高, 且易使驾驶员感到疲劳等问题, 因此, 应结合当地路况、资金、排水、防护等多种因素而选择最优方案。 (2) 公路的直线区断不宜过长, 曲线半径适宜为好。在设计过程中, 长直线和线形较好的路段应该注意, 由于实际行驶车速可能比设计车速高, 所以, 连接长直线或线形较好的曲线段不可采取最小圆曲线半径。从设计地形较好区段到地形较差的区段时, 我们要注意曲线技术指标的过渡, 以防路段突变。当道路条件和交通环境较好时, 线路的平曲线半径要与实际行车速度相适应, 回旋线参数的选用要符合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离心加速变化的要求。

2.2 平面交叉因素

公路的平面交叉处位于交通的枢纽地带, 需规范化。在平面交叉处, 对交叉口进行渠化处理, 达到对视距进行引导的作用, 同时在三角区不得出现阻碍视线的事物。在设计时, 为使交叉口的视线更加清晰, 可以采取一些辅助性提示设备, 如警示牌、交通信号、地面行车标线等, 使驾驶员和行人能清晰的辨别, 促进交通的通畅。

2.3 纵断面线形因素

公路的纵断面线形的设计不仅决定着视距的设计, 还影响着车辆动力性能的发挥, 大多数的长、大纵坡是交通事故的多发地段。由于不同车辆的动力性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如载重汽车和功率小的汽车的动力性能较差, 遇到长上纵坡行使缓慢, 影响后面车辆的行驶, 从而超车频繁, 在长下坡地段, 连续性刹车使制动效能减弱, 易引发交通事故。为此, 在纵断面设计时, 对长上坡与长下坡路段按平均纵坡进行控制, 还可设置超车车道, 在坡度较大的长下坡路段尽头设置缓坡段, 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减少事故。

2.4 视距因素

(1) 注重沿线视野和视距的设置, 达到允许出现超车的行车视距的要求。在平曲线内侧进行建筑物修建或挖土施工时不得妨碍视线;在中部或边缘隔离带安置绿化植物或其他事物时, 不得临近分隔带开口处, 且大小尺寸、排列方式与密度应当适宜, 以免对驾驶员或行人视野造成影响, 以上这些都是视距设计的必然要求。 (2) 行车视距是公路设计时应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行车视距有助于驾驶员对公路行车环境做出准确的判断, 规范驾驶行为, 增加驾驶员的有效操控时间, 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不同等级的公路有不同的视距规定, 等级较高的公路, 中间设有隔离带, 采取停车视距的形式, 对超车、会车没有要求;而等级较低的双向行驶公路, 其会车视距应是停车视距的两倍。

2.5 平纵面线形组合因素

平纵面线形组合的设计对交通安全至关重要, 若平纵面线形的组合不协调, 则会使道路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 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在设计平纵面线形组合时, 应注意以下几点:长直线路段不能和坡度大、半径小且长度短的竖曲线相组合;长的平曲线不能涵盖过多的短的竖曲线;长的竖曲线不可与半径较小的平曲线组合;凸形竖曲线顶部或凹形竖曲线底部不可重合平曲线拐点;禁止短平曲线与短竖曲线的组合;一般不把小半径竖曲线的起始点设在桥梁、隧道的始末点或较大的平交口, 以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2.6 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因素

交通安全设施是驾驶员行车的重要指导, 主要包括标志、标线、信号、通讯设备等, 为驾驶员提供禁止、警告、指示、导向等信息, 以便驾驶员拥有足够的反应时间, 减少或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在进行安全设施设计时, 要保证标志的汉子、数字、字母的高度符合交通要求, 大小、尺寸、颜色位置适宜, 传达信息简易、明确, 以保证驾驶员能准确看清与领会, 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3 公路设计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3.1 考虑公路的经济合理性

在公路的设计上, 要遵循因地制宜、方便施工等原则, 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充分从多方面对公路设计进行综合考虑, 如对材料的选择, 要选择优质材料, 施工路段的地质、水文条件要好, 保证公路的经济适用性和合理性。

3.2 考虑公路的安全可靠性

在公路设计的过程中, 要充分保证公路的强度、稳定性和持久性, 以确保公路的安全性。在设计过程中, 充分考虑行人与车流的安全, 做好防撞栏设计, 使用强度好、高度适宜的防撞栏杆, 以免车辆撞坏栏杆冲到人行横道上, 导致事故的发生。对于地震多发区地段, 要用标志加以提示, 做好防震措施。

3.3 考虑公路的适用耐久性

在公路设计中, 要注重公路基宽适应当前与以后规划期内的交通流量, 保证公路的负荷量经受得住交通流量, 不会出现变形和裂缝的情况, 以保证公路的适用性与耐久性。同时, 要保证公路的两端在紧急情况下, 便于车辆的进入和疏散, 不会造成堵塞的现象, 以免发生交通事故。

4 结束语

在交通事故日益严峻的今天, 公路的安全设计应该贯穿于公路设计过程的始终, 做好源头上的控制, 充分对各个安全因素进行考量, 以减少和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保证我国的公路交通更加的畅通与安全。

参考文献

[1]刘鑫, 薛墒.浅析公路设计应考虑的交通安全因素[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 03 (17) :190.

交通安全因素 篇9

1. 公路在设计中要注意到的原则

1.1 要遵循连续、均匀、不突变的原则

在进行道路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尽量保证道路的行车路线优美, 不要突然出现急转弯等道路设计。因为对于任何一个汽车的驾驶者来讲, 尤其是刚刚上路不久的新手, 行车条件和行车路线的突然改变, 会使得驾驶者的情绪变得很紧张。除此之外, 由于道路的形状组成的尺寸差过于明显也会使得驾驶员的情绪变得不自然, 潜意识中会出现担心的状态, 会出现是不是要发生交通事故的想法, 出于对驾驶者行车舒适度的考虑, 公路的设计必须要考虑到驾驶员在行车时的舒适度的考虑。在公路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公路的优美姿态, 路况不能在突然之间发生很大的变化, 要让驾驶员的行车的过程中保持一个舒适放松的心态。

1.2 要遵循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的原则

对驾驶员行车过程中造成影响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自然景观也是影响驾驶员情绪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公路沿线景观的好坏也是会对驾驶员的驾驶情绪产生影响的, 从而影响到道路的交通安全问题。因为, 如果在驾驶的道路上风景宜人, 那么就会使得驾驶者身心愉悦, 感到放松, 没有了紧绷的精神, 那么发生交通意外的事故的概率也就会随之下降。相反, 如果沿路的景观单调、乏味, 甚至是没有任何可以欣赏的地方, 那么驾驶者在驾驶的过程中就会产生视觉疲劳, 由于无聊而放松警惕, 那么就会使得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加大。所以, 在进行公路设计的时候, 对于道路两边的自然景观的设计一定不要掉以轻心, 让驾驶者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驾驶氛围中可以让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能大大的降低。

2. 在设计公路时应考虑到的交通安全因素

2.1 行车速度对于交通安全的影响

在公路交通中, 对于不同的路段, 不同的地理条件, 行车的速度也会有不一样的要求。类似于若是在山区的公路上驾驶, 由于地形环境的特殊性, 公路设计会比较复杂, 公路会出现高低起伏, 转弯次数多、转弯角度比较大等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将道路的行车速度设计的比较低, 从而保证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有最大的安全系数。而同样的, 若是在城市中, 由于人流的密集程度上升, 尤其是在早晚高峰期, 以及校门口都是人流量密集的时间段和地点, 那么对于这样的道路星辰速度也要有相应的合理的设计, 如果行车速度过快就会使得交通事故容易发生, 而若是担心交通事故发生就将车速降低到很低, 那么行车速度过慢也会导致交通拥堵, 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地降低。而对于多变得天气, 类似于南方的梅雨季节, 要考虑到行车速度的控制, 还有有些地区雾霾比较严重, 以及到了冬季北方的大雪天气导致路面很滑, 这些情况都会使得发生交通意外事故的概率有所提升, 所以一定要控制好行车的速度以保证交通安全。

2.2 公路的线形设计

有关于公路交通的线性设计, 主要有平面设计和纵面设计, 还有平纵结合的设计情况, 其中平面设计中还包含着直线设计和曲线设计, 纵面设计主要包括竖曲线设计和坡度的设计。由于方法种类多样, 所以在进行道路的线形设计的时候, 想要最大限度地合理化, 还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直线的线形设计具有施工简单、勘察难度低、距离短等优点, 但是在直线距离过长时, 会使得驾驶员在驾驶的过程中渐渐地感到枯燥, 从而在心理上放松警惕, 从而发生交通意外事故。而曲线线性的设计, 主要是为了保证两段公路在连接的时候的顺畅。影响曲线设计的直接因素有行车的速度和公路的横断面等。但是, 同样的, 曲线路段的设计也不能太长, 因为曲线路段在经过的时候驾驶员一定要保证精神的高度集中, 注意到前方和后面的驾驶状况, 若是曲线的路径过长, 那么就会使得驾驶员渐渐的产生疲劳感, 无法集中精神驾驶, 那么就会使得在曲线路段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上升。对于纵面线性的设计, 一定要考虑到连续性, 因为不连续的纵断面的出现会使得驾驶员看不清前方路况, 从而导致紧张失误。并且在进行坡度设计的时候, 一定要避免出现坡度陡、长度大的情况发生, 因为车辆在爬坡的过程当中, 行进的速度一定是缓慢的, 阻碍到了后车的行驶速度, 而有些驾驶员会选择超车, 进而诱发交通安全事故。

2.3 公路路宽的设计

在进行公路的路宽设计的时候, 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宽度, 不能够过宽或者过窄, 公路宽度设计的不合理, 也是导致交通意外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道路过窄会导致或大或小的交通事故的发生, 而道路过宽, 也会造成当地的土地资源的浪费, 并且过宽的道路也会使得驾驶员放松警惕。所以, 在进行路宽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视情况而定, 比如在地形复杂的山岭地区, 由于受到施工难度大的原因限制, 可以将公路设计得较窄, 但是在收费站等车流量密度较大的地区一定要加宽公路, 确保车流顺畅。

结语

总之, 这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 只有经过实地考察, 才能设计出最完美的方案。

参考文献

[1]孙璐, 李颜平, 钱军, 等.基于交通冲突技术的交织区交通安全评价[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3 (1) :13.

交通安全因素 篇10

在交通安全风险形成的过程中, 作用于交通事件的各环节存在着彼此之间功能关联, 加上不同风险性质的匹配关系, 从而导致各风险事件会在交通事件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最终改变着交通事件中的风险流量和风险性质。我们把它称作交通安全风险耦合效应。因此, 交通安全系统的耦合风险是指交通安全体系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体系在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过程中, 由于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而可能引起的影响及偏离预定目标的综合。而交通事件各环节间关联度以及风险性质间的匹配度也决定了耦合效应的不同形态。在研究交通事件耦合风险的过程中, 如果把交通事件风险看作是一个由许多风险事件组合而成的复杂的风险系统, 则某一时刻的风险状态取决于系统中各风险的存在方式和耦合程度。

本文根据交通安全事件影响因素的特点, 提出基于耦合分析的交通安全风险分析方法。应用该方法, 不仅可以判断交通安全事件各环节作用过程的安全风险, 而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事故的个体风险有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可以确定影响交通事件安全风险的基本风险事件的重要程度, 为管理部门确定安全管理工作重点、提高安全管理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一、交通事件安全耦合风险分析

交通安全系统是一系统工程, 这个系统由人、设备、环境、管理等要素构成, 系统要素按照一定的组织、标准和顺序运动。交通安全风险来源于系统的运动过程, 系统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各要素作用过程不同, 其参与的要素构成也不同, 如恶劣的天气环境、交通设施设备的故障和管理的疏忽等。因此, 交通安全风险在不同的作用过程中是变化的。交通安全风险由各环节要素作用过程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及后果重要度决定。设交通事件过程中某一危险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集合为T= (T1, T2…, Tm) , Ti表示第i个安全事故, i=1, 2…m, 引起全部Ti发生的风险事件集合为X= (x1, x2, …, xn) , xj表示第j个风险事件, j=1, 2…n, 对于安全事故Ti有:

(1) 式中, R表示安全耦合风险;k表示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 S表示安全事故后果严重度。

1、安全事故发生概率的分析

对于交通安全系统的某一危险点来说, 该危险点的全部安全事故模式就是耦合风险事故T= (T1, T2…, Tm) 的全部最小割集。在安全事故Ti中, 一般有多个最小割集, 只要存在一个最小割集, 安全事故就会发生, 因此, 安全事故Ti的结构函数为:

(2) 式中, Gir表示Ti的第r种事故模式或第r个最小割集;r为Ti的最小割集序数;v为的最小割集数;xj∈Gir表示风险事件xj属于最小割集Gir。那么对于危险点的安全事故T的结构函数为:

若各个最小割集中彼此没有重复的风险事件, 安全事故Ti发生的概率可按 (4) 式计算:

(4) 式中, kTi表示Ti发生的概率;kj表示风险事件xj的发生概率, 一般很难给出准确的数值, 多是通过历史数据统计结合经验判断的方法给出基本事件发生概率的区间值。

若最小割集中有重复事件时, 必须用布尔代数消除每个概率积中的ν重复事件, 即将 (4) 式展开得:ν

(5) 式中, r, s是Ti的最小割集序数;表示属于任意两个不同最小割集的风险事件概率和的代数和;xj∈Gir∪Gis表示Ti的第j个风险事件或属于Ti的第r个最小割集, 或属于Ti的第s个最小割集;为任意两个最小割集的组合顺序。

设k为交通事件过程发生事故的概率, 那么对于耦合风险事故T= (T1, T2, …, Tm) , 有:

2、安全事故后果严重度的分析

根据对道路交通事故经济损失费用的组成, 可将交通安全事故的后果严重度划分为四大部分, 如表1所示。

根据上述的交通事故后果严重度评价体系, 交通安全事故后果严重度S计算模型为:

(7) 式中, Dab为评价指标;c为四大部分中的指标总数。

交通事件过程的安全耦合风险R是由耦合事故各Ti的后果严重度和发生概率决定的。根据 (1) 式和 (4) 式有:

对耦合的风险事件要用布尔代数对上式进行化简计算。

二、风险事件的重要度研究

通过 (8) 式可以计算出交通事件的安全耦合风险, 不同的风险点, R的值越大, 风险就越大, 就越需要引起重视。那么对一个风险点而言, 不同的基本事件引起交通风险的概率和引发的交通事故的严重性各不相同, 交通安全管理的重点就是要发现并控制最容易引发事故和引发严重事故的基本事件。

1、结构重要度分析

结构重要度是指不考虑基本事件自身的发生概率, 或者说假定各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相等, 仅从结构上分析各个基本事件对风险度的影响程度。结构重要度分析一般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一种是精确求出结构重要度系数, 一种是用最小割集或最小径集排出结构重要度顺序。由于交通风险中风险事件数目较多, 因此, 在分析结构重要度时, 可采用最小割集法。

风险事件xj对安全事故Ti的结构重要度, 可采用近似计算:

(9) 式中, ITi (j) 表示风险事件xj对安全事故Ti的结构重要度的近似值, ITi (j) 值越大重要度越高;nj为xj所在的最小割集中包含的风险事件的数目。

(9) 式只能计算xj对一个安全事故Ti的结构重要度, 在耦合事故T= (T1, T2, …, Tm) 中, xj的结构重要度为xj对T中全部安全事故的综合结构重要度, 考虑到不同Ti的安全耦合风险RTi不同, 则在 (9) 式的基础上可得xj对T的综合结构重要度为:

(10) 式中, 表示Ti中所有风险事件结构重要度的代数和;w是Ti中风险事件的序数;ni是Ti中风险事件的总数。根据 (10) 式可以计算出, 耦合事故T所包含的所有风险事件xj的结构重要度IT (j) , IT (j) 值越大结构重要度越高。

2、概率重要度分析

风险事件xj发生概率kj变化引起事故安全耦合风险R的变化程度称为风险事件对R的概率重要度Ig (j) 。由于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变化主要会影响耦合事故T的发生概率k, 只要对R中自变量kj求一次偏导, 就可得到风险事件xj的概率重要度:

根据 (11) 式可以计算出, 所有的风险事件xj的概率重要度Ig (j) , Ig (j) 值越大概率重要度越高。

3、临界重要度分析

临界重要度也称关键重要度。风险事件的概率重要度, 反映不出减少概率大的风险事件的概率要比减少概率小的容易这一现象。因此, 从系统安全的角度考虑, 用基本事件xj发生概率的相对变化率与安全耦合风险R的相对变化率之比来表示基本事件的重要度, 这就是临界重要度, 其计算公式为:

根据 (12) 式可以计算出, 所有的风险事件xj的临界重要度IG (j) , IG (j) 值越大临界重要度越高。

三种重要度, 结构重要度反映出耦合事故T结构上风险事件的位置重要度, 概率重要度反映风险事件概率的增减对耦合事件T发生概率的敏感性, 并反映出对安全耦合风险R的影响, 而临界重要度则从敏感性和自身发生概率大小双重角度衡量风险事件的重要程度。IT (j) 、Ig (j) 和IG (j) 较大的风险事件是交通安全管理过程中重点控制和管理的对象。

三、结论

本文将风险耦合分析方法引入到交通安全风险分析管理中, 对交通安全风险耦合过程的分析, 是对交通事件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度的度量, 其实质是度量交通事件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对交通安全风险耦合过程的分析, 不仅提供了有效控制安全事故发生、降低安全风险的途径, 而且为交通行业管理部门提供了判定交通事件安全程度的理论依据。对交通行业管理部门来说, 了解交通安全事故的构成要素、发生可能性和后果严重度尤为重要。

摘要:本文根据交通风险事件的特点, 在风险耦合分析方法的基础上, 从交通事件发生概率和事故严重度的角度分析了交通事件过程的安全耦合风险, 并从单个风险事件在耦合风险中的结构重要度、概率重要度和临界重要度分析, 得出交通安全管理过程中重点控制和管理的对象, 为交通行业管理部门确定安全管理工作重点、提高安全管理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交通安全,风险分析,风险耦合

参考文献

[1]赵学刚、魏朗: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预警模糊评判模型[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09, 40 (4) .

[2]镇海燕、王炜:基于GIS的城市交通安全管理研究[J].交通与计算机, 2002 (3) .

[3]路峰、刘东、马社强、姜文龙:道路交通安全综合评价体系评价指标的筛选与确定[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1) .

[4]何寿奎:基于证据融合的城市交通安全风险综合评价[J].华东公路, 2007 (5) .

道路因素对交通安全性的影响研究 篇11

关键词:交通安全性;道路因素;研究分析

长期以来,交通事故不断发生,造成了多少家庭巨大的创伤,具体数字还能表示出来,但那些痛苦和损失是弥补不回来的。交通事故频频发生,究其原因到底是什么,大多数人的看法是由人和司机的违规与失误造成的。道路的平衡一旦打破,就极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人员对道路的影响是最大的,无论车子怎样运作,没有人事万万不可能活动的,所以简单来说,影响道路与交通的关键点就是人,人事维持平衡的准则,也是破坏准则的肇事者。道路是人基本活动的平台,它的作用是完全不能衡量的,有了道路,才有交流发展,同时道路也影响着环境。人们每天基本都会走动,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段通过,道路上几乎是24小时全无停歇的。排除人,还有各式的车辆,敢问如果道路设计的一点技巧都没有,全无章法,那么这么大量的人流和车辆如何安全无误的进行各自的活动?

1 道路的活动因素影响交通安全性

道路并不是一条大道通到底,也不是走到哪就是哪,那么要把交通置于何地,交通安全一直是长久不变的话题,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交通事故的数字只增不减,人们的防范意识不增反减,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道路可以说和交通是密不可分的,道路因素影响着交通安全,活动在道路上的人其实大体上是被道路控制着,道路会限制人的走向、思想。这些无意识的影响可以大大降低事故的发生,因为人是事故发生的根源。

2 交通标线与线形设计直接影响交通安全性

道路上的斑马线提醒着人要走该走的路,车道线规定着行车的限制,道上的方向箭头让车辆规律的行驶,交通指挥灯让所有在道路上活动的个体遵守着平衡。但即便如此,还存在缺陷,使问题发生,人们意识的不足有一大部分来源于道路的漏洞。道路的设计要考虑到各个不同的建筑物,所处的路段与行车的困难程度,有的道路设计的相当费劲,以S型曲线为主线,还正好顶在下坡路上,类似这样欠缺的考虑不在少数,试问这些恶劣的道路条件直接诱发的交通事故该如何负责?道路条件的好坏影响着人的活动,而人的活动又直接影响着交通安全性。如果将这些隐藏的因素排除,那么交通的安全性会明显增大,而人的错误判断、失误也会大大减少,正视道路因素对交通安全性的影响是必须施行的措施。

3 道路条件对交通安全性的影响

道路方面的因素涉及的范围很广,但也正视这种小小的细节可以产生出一场悲剧,忽略是不能要的,我国的高速公路相比之下较为安全,因为高速公路限制了车子的运行、方向以及机动性,在只有车辆行驶的道路上,流线型的公路只有共同的方向,一定范围内的车速,不断活动的机能,这样大大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两相比较下,我们便能很容易的发现问题,这些差别统计后,反映出目前一至三级公路的现状。

4 道路交通设备的使用影响交通安全性

交通问题突出后,各项指标都一调再调,但这样不仅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只会混淆视听,道路上的规律平衡要由内在一点点的调整改变,成功率才会大大提升,表面大的变动打破了平衡,那一段时间内都是凌乱的,对交通安全没有热河好处。道路要按一定的方案进行改革建设,老旧的规则不一定适合现代的快速交替,大量发展的道路新型产品不断叠加,有时也会成为一种负累,也是人们极容易进入的一个误区。

5 路面性能对交通安全性的确保有很大作用

对交通安全性起着长远影响的道路因素还有路面状态,道路的倾斜角度、曲线、距离、宽度都是考虑范围,路面的性能也非常重要,材质的好坏,是否耐久防滑关系着安全水平。现今的路面标志很多,这些有规律的附着在地面,引导人和车辆遵守规则,使整个路面保持流通,不发生堵塞和碰撞,但同样要让这些符号简单易懂,让人懂得这些符号的含义,这些都是一条条警戒线,交通安全性的防护罩,有着丰富的交通信息。交通标线针对路况和人流作出解释,这种诱导不可否认的对交通安全性有很大的贡献,但不得忽视夜晚的情况,夜晚是最易发生事故的时段,这些平时起着关键作用的东西在有些昏暗的地点犹如隐形,在明亮的道路上还勉强尚可,可是一些疏于防范的地方就不管用了。

6 道路直接引发的事件与间接引发事件

道路制约着交通,更直接影响着交通。从根本来说,道路因素引起的交通安全隐患有两种方式。道路本身引发的事件和不稳定因素引发的事件,变化的道路持续着这种状态,不稳定因素产生的问题常常得不到正视,因为间接作用的效果不能直接反应在发生的事故上,很容易姑息成患,因对这种认识的不全面,导致不断重复相同的事件,仔细观察的话还是能发现道路因素里的不稳定是幕后的凶手。车辆和人事不断移动的,遇到不同的环境和情况时是会作出不同反应的,这点改变不了,那么只能对环境和情况限制,在安全的范围内不断变化。道路条件不能满足驾驶人与人本身时,它就是一个危险源,从安全性的角度来说,道路应符合大部分驾驶者的心理。

7 道路隐形因素的巨大影响

由驾驶者或者人自己形成的失误因素而导致交通事故一般都被认为是肇事者的错误,由人负责,在这种状况下容易忽略起着垫脚石的因素,这些因素也许并不是十分危险,但在某一特定情况下,哪怕只是小小的一笔,也能导致事态最终的发展。对道路因素的认识不足,让交通安全面临危险,要能看到隐含的问题。

管理因素在交通安全性里也占有一定比率,人员对相关方面的制约管理阻止一些恶劣情况的发生,一般管理人员在经过长时间的管理之后,特别在偏远的地区容易倦怠,疏忽之余就会被钻了空子。综合道路所有因素,直接导致交通安全性的岌岌可危,把握住道路因素,也是在保护生命。各个阶段的人有其不同的特点,要分析透彻推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年龄较小的阶层缺少常识和应变能力,年龄较大的不能注意到身边的危险,这些问题只要得到合适的解决,就能无限降低事故的发生量。

道路上的一切起着相互牵连的作用,一环扣一环,任何一环出了问题那么整个大环就会起連锁反应,也许只是很小的一点问题,影响确实巨大的,就如蝴蝶效应一般。要加强对道路因素的研究与分析,找出问题加以解决,降低道路因素对交通事故发生的影响,要不断完善道路因素的安全,取得飞跃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朱玉清.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及措施[J].华章,2009(07).

[2]张浩.道路条件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15).

交通安全因素 篇12

1 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分析

人、道路、车辆、自然和社会环境以及管理是对道路交通安全造成影响的基本因素, 其中最为主要的三个影响因素是人、车辆和道路。下面着重介绍下这三个影响因素。

1.1 人

大量关于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统计数据表明, 人自身不安全行为在所有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中占据了80%-85%的比例, 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这里的人既包括机动车驾驶员, 也包括没有任何防护的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员这种处于弱势的交通参与者。

车辆驾驶员。据有关数据表明, 在我国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当中有90%是由驾驶员方面原因引起的[1]。首先, 驾驶员自身没有清醒的思想认识, 行车速度过快, 与其他车辆之间没有保持安全距离。同时, 性格特点、精神状态和情绪以及驾驶经验、技术等都会影响到驾驶人员驾车过程中的注意力、操作规范性。其次, 不论是行人, 还是驾驶人员, 往往会出于节省体力、时间、油耗等考虑, 行人不走应该走的人行道、地下通道或过街天桥而去冒险翻越交通护栏;驾驶人员在遇到堵车情况时常常选择把车开入非机动车道或是于瓶颈路段互相争道。最后, 行车时车外环境时刻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据一项调查显示驾驶员在1 千米的行驶路程中就会遇到300 种左右的信息, 要做出75 次决策。驾驶员需要在对这些进行分析、判断后才能采取行动, 操纵汽车行驶, 这种反应特性除了受驾驶员本身影响外, 也会受到车外环境影响。

1.2 车辆

首先, 不同类型和大小的车辆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比如, 车体大小、长短、高度等, 且不同类型车辆在设计车速与限行车速上都所不同, 速度差的存在致使车辆在换道、超车的时候存在更多安全风险, 比如, 相较于小汽车, 货车和大型客车有更大的惯性, 需要更长的制动距离, 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往往不能及时减速停车。其次, 车辆驾驶视野、照明、操作的稳定性、制动性、动力性以及包括制动系统、电气系统和转向系统在内的安全性能等车辆技术情况也会影响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安全隐患。随着车辆技术的发展进步, 由车辆本身技术性能造成的交通安全事故所占比例已经在逐渐减少, 车辆维修保养不到位、未及时做报废处理等则使得机动车辆的性能有所下降, 当行驶在道路状况不佳或遭遇恶劣天气时极易引发交通安全事故。最后, 车辆安全设施方面也会给车辆行驶安全带来一定影响, 进而影响到道路交通安全。车辆上的安全装置有主动安全装置和被动安全装置之分, 比如, 客车车辆的后视镜损坏、遮阳板掉落、刮水器坏掉和喇叭失效以及制动防抱死系统失效等就属于主动安全装置失效;安全带和保险杠、安全气囊以及灭火器、安全锤、应急开关门等的损坏属于被动安全装置失效[2]。普通的货物运输车辆除了存在上面介绍的安全设施方面不安全因素之外, 还存在超重和货物重心太高以及偏载等不安全因素;危险货物运输车辆会额外增加一些诸如设计缺陷、私自改装、警示标志不清晰、安全附件失效以及货物包装有缺陷、车厢底部有缝隙、未配备安全防护装置和应急处理器材等不安全因素, 比如, 危险化学品运输车内罐体出口裸露在外面、压力表故障等。

1.3 道路

肩负着交通运输重任的公路、桥梁和隧道以及相应附属设施的道路是整个道路交通系统中的基础设施, 是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之一。相较于人和车辆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道路会对道路交通整体的安全性造成影响。能够对道路交通安全构成影响的道路因素有道路交叉口、路面条件和道路的几何线型以及特殊路段、交通安全设施等。比如, 特殊路段中隧道路面有坑槽、坑洞、照明差、隧道窄、桥涵路面宽度和轴重存在限制、立交桥出口较多、车流量大、路面积雪、结冰、直线过长或过短等等。

2 道路交通安全的综合评价

2.1 简述道路交通安全综合评价

道路交通安全综合评价中需要以某个特定道路交通系统为评价对象, 然后通过定性或定量分析将该系统安全特征客观描述出来, 进而做进一步比较、评定[3]。对于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来说, 对道路交通安全进行综合评价是其首要任务, 评价的重点和核心是道路交通安全状况以及变化趋势, 并把对道路交通安全有影响的因素及其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制约程度确定下来, 从而为道路交通安全的改善提供有效参考依据。在道路交通安全综合评价当中既可以客观反映出道路交通的安全状况, 又可以将道路交通的安全症结解析出来。总的来说就是在对特定区域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做出评定的基础上预测出交通安全发展态势, 提出相应预警, 为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决策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2.2 评价应遵循原则及评价方法

为使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更有针对性、更容易被接受, 在评价方法的选择和使用上要保证其可以对事物本质做真实反映和评价;基础数据尽量少, 且容易获取;有清晰明了, 且简单易于操作的评价过程;与当前我国道路交通实际情况联系紧密;保证评价方法具有可比性等, 即科学性、可行性、实用性和可比性原则。只有这样评价方法才更加可行、易于接受, 评价结果才更加可信, 能够为改进措施的提出提供可靠依据。对区域交通安全整体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就是综合评价法, 其属于一种多层次、多因素的分析方法, 是在对交通事故同影响因素间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以事故同各种影响因素间存在的定量函数关系为根据建立模型[4]。相较于其他评价方法, 综合评价方法需要更多的信息量, 有着更复杂的评价过程, 当前阶段有所应用的综合评价方法有建立在神经网络上的交通安全评价法、建立在主成分法基础上的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方法以及理论体系较相对较为成熟的灰色评价法与模糊评价法。

结束语

人、道路、车辆、自然和社会环境以及管理都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 在实际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当中, 需对这些影响因素及道路交通安全受这些因素的制约程度有清楚掌握, 注重在交通道路交通安全评价中合理运用综合评价方法, 为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摘要:全世界每天都有3000多人死于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之中, 年死亡人数高达120万, 还有5000万人在交通安全事故中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预计等到2020年, 每年死于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人数将达到234万。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一直呈上升趋势, 严重危害了我国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频繁发生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这个问题, 为了寻找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性的有效办法, 对能够对道路交通安全造成影响的因素及道路交通安全的综合评价方法展开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刘冬梅, 李秀岭, 魏秀兰等.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J].青年时代, 2015 (9) :109-110.

[2]程巧梦, 张广泰, 王立晓等.基于AHP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J].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4, 16 (5) :1-4, 30.

[3]刘汉超.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探究[J].科技与创新, 2015 (15) :47, 50.

上一篇:山区农民的增收之路下一篇:航空兵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