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以下儿童(精选12篇)
5岁以下儿童 篇1
摘要:目的 为了解番禺区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情况, 有针对性的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对番禺区2006年至2010年意外死亡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番禺区5岁以下儿童意外病死率为1.07‰, 是番禺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位死因;0岁组儿童首位意外死因是意外窒息;14岁组儿童意外死因是溺水。结论 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提出不同的干预措施, 减少因意外导致的儿童死亡。
关键词: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 儿童感染性疾病和营养性疾病逐渐得到控制, 越来越多的报道显示, 意外死亡已成为威胁儿童生命安全的重要原因。为制定适合番禺区儿童意外伤害干预措施, 本文对番禺区2006年至2010年儿童意外死亡资料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番禺区2006年度至2010年度上报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
1.2 所有5岁以下儿童死亡, 经核实后均填写儿童死亡报告卡, 上报番禺区妇幼保健院, 区保健院由专人负责审核。死因分类按国际疾病分类 (ICD-10) 进行。将意外死亡分为意外窒息、交通意外、溺水、意外中毒、意外跌落和其它意外6种原因。
1.3 所有资料录入计算机, 用EXCEL进行资料整理, 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儿童意外病死率及占儿童死亡比例
2006年至2010年全区活产数为128446例, 5岁以下儿童死亡772例, 其中意外死亡138例, 占儿童死亡的17.88%, 5岁以下儿童平均意外病死率为1.07‰。
2.2 儿童意外死亡年龄构成
0岁儿童死亡552例, 意外死亡35例, 占6.34%;1~4岁儿童死亡220例, 意外死亡103例, 占46.82%。
2.3 不同户籍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情况
1 3 8例意外死亡儿童中, 6 5例为常住儿童, 意外病死率为0.81‰;流动人口儿童73例, 意外病死率1.50‰, 明显高于常住儿童 (χ2=13.33, P<0.01) 。
2.4 儿童意外死亡死因排序及构成
138例意外死亡儿童中, 溺水死亡56例, 占40.58%, 排第一位, 其次为意外窒息和交通意外, 分别占26.81%和13.04%。35例0岁儿童意外死亡中, 意外窒息死亡29例, 占82.86%;103例1~4岁儿童意外死亡中, 溺水54例, 占52.43%。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3.1 番禺区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的特点
从资料分析结果可看出, 5年来我区意外死亡儿童138例, 儿童意外病死率平均为1.07‰, 占儿童死亡的17.88%, 已经成为番禺区儿童死亡的第一位死因。结果显示, 我区儿童意外死亡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幼儿期和学龄前期, 意外死亡成为主要死因, 这与南海、上海报道一致[1,2]; (2) 婴儿期意外死亡主要是意外窒息, 幼儿期和学龄前期则以溺水死亡为主, 与从化报道一致[3]; (3) 流动儿童意外病死率明显高于常住儿童。
3.2 儿童意外死亡的干预措施
儿童意外伤害属于疾病范畴, 发生的基本条件由宿主、媒介物、环境三大因素所构成, 媒介物作用明确, 而宿主和环境因素比较复杂, 通过寻找其发生的规律, 提高对其认识, 可以预防和控制达到减少意外伤害发生和降低病死率的目的[4]。因此针对番禺区儿童意外死亡的特点, 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2.1 针对不同年龄期儿童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意外窒息是婴儿期意外死亡的主要死因, 意外窒息主要包括呛奶、被褥唔鼻窒息、异物梗阻等, 预防措施: (1) 教会家长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 (2) 不要让婴儿睡在父母之间, 有条件的让婴儿独自睡; (3) 较大婴儿, 随着动作的发育, 喜欢把手抓的东西往嘴送, 在此阶段, 父母尤其要注意避免让婴儿接触一些较小的物品, 另外也要避免喂食容易引起窒息的食物, 如糖果、果冻、瓜子、花生等。溺水是幼儿期和学龄前期儿童意外死亡的首位死因, 番禺区地处珠江三角洲, 区内河流纵横交错, 预防儿童溺水尤为重要。首先我们要做好各种防护措施, 如河边的防护栏、警示牌等;其次加强宣教工作, 让家长照顾好自己的孩子, 告诫儿童不要到河边、池塘边玩耍等。
3.2.2 重视流动人口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工作
番禺区经济相对发达, 流动人口日益增多, 到目前为止, 流动人口已经超过100万, 其中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 而流动儿童的父母大都是进城务工者, 他们本身素质不高, 安全意识不强, 平时工作繁忙, 孩子们缺乏监管, 容易发生意外。因此流动人口儿童及家长意外安全常识宣教, 提高其意外防范的意识, 是儿童保健工作者的重要工作之一。
3.3.3 做好常见儿童意外伤害的现场救治方法的宣传
除了重视意外伤害的预防外, 意外伤害发生后第一时间的救治也相当重要, 有必要对一些常见意外伤害简单的现场处理方法进行广泛的宣传, 提高群众对意外伤害的救治能力, 对意外发生时能在第一时间采取适当的救治措施, 从而一定程度上减少意外死亡的发生。
儿童意外伤害是可以预防的, 建议由政府相关共同参与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 全面系统监测儿童意外伤害情况。尽快建立有效的儿童意外伤害防范体系, 减少儿童因意外导致的死亡, 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郭艳, 马美美.2006年-2008年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分析[J].医学与社会, 2010, 23 (6) :42-43.
[2]史爱玉, 倪益群.上海市崇明县1991至2005年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09, 7 (20) :35-37.
[3]方琳.从化市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现状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研究, 2008, 19 (5) :440-441.
[4]宋玮婷.宁德市婴儿意外窒息死亡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6, 14 (3) :309-310.
5岁以下儿童 篇2
如今,超市里卖的和姜有关的食品越来越多,如姜糖、姜茶、姜片等,大部分都包装精美,可作为零食食用。其中最受欢迎的莫过于姜糖了。
冬春两季是食用含姜食品最好的时间,按照中医理论,生姜性味辛温,入肺、胃、脾经,主要作用是发表、散寒、止呕、开痰,经常含块姜糖有助提高抵抗力,预防风寒感冒。
5岁以下儿童 篇3
评价儿童生长发育的指标
评价参数: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的健康儿童的体重、身高的测量数值,与所检查儿童的体重、身高数值进行对照,看看被检儿童的生长发育处于什么水平,这些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健康儿童的体重、身高的测量数值就是参数。以下为几种常见参数:全国九市标准和WHO标准,运用WHO标准评价我国儿童生长发育水平及营养状况更为合理[4]。
评价指标:身高和体重是评价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常用的指标。采用年龄、体重、身高3个变量值,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身高别体重。①生长迟缓:指儿童按年龄的身高低于标准身高中位数减两个标准差。它反映儿童慢性营养不良。②低体重:指儿童按年龄的体重低于标准体重中位数减两个标准差。低体重率常用于作为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③消瘦:指儿童按身高的体重低于标准中位数减两个标准差。它反映近期急性儿童营养不良。
不同地区5岁以下儿童的营养不良患病情况
儿童营养不良包括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和微量营养素缺乏。根据WHO的报告,发展中国家儿童营养不良问题严重,地区差异显著[5]。2006年0~5岁儿童中有25%中度低体重,9%重度低体重,31%生长迟缓,11%消瘦。该人群主要集中在南亚和非洲中西部,中度低体重儿童分别为42%和28%,生长迟缓分别为46%和36%,消瘦分别为18%和10%。此外,发展中国家儿童贫血患病率约是发达国家的2倍多,分别为42%和17%。1990年以来中国各个地区都不断地进行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调查,2000年陈明霞等对中国不同地区5岁以下营养不良儿童进行调查[6],低体重率10.13%,生长迟缓率14.38%。其中城市地区低体重率3.0%,生长迟缓率2.9%;一般农村低体重率10.2%,生长迟缓率15.1%;贫困农村低体重率21.0%,生长迟缓率30.7%。2006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9.9%,低体重率5.9%,消瘦率2.2%。于冬梅等2009年中国贫困地区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15.9%[7],低体重率7.8%,消瘦率3.7%。各种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城市,贫困地区明显高于经济发达地区。
儿童营养不良危险因素分析
相关家庭与社会因素:儿童生长发育与居住地的地理环境、经济水平,具体到家庭收入水平密切相关[8]。居住地偏远、交通不方便,食物生产及运输困难,导致家庭食物资源匮乏及品种单一,这是影响膳食营养的直接因素。影响家庭食物资源的因素,还包括家庭生活习惯、营养知识、态度等多种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农村地区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增加,随之而来的是留守儿童的增多和母亲看护的减少。这些变化直接影响着儿童母乳喂养状况和膳食质量。研究显示,农村外出务工妇女的子女,6个月以内母乳喂养率仅61%,其他职业的农村妇女的子女在此期间母乳喂养率91%;务工妇女的1岁以下子女生长迟缓率12.9%,而在家乡务农和从事家务的妇女的子女生长迟缓率5.38%[9]。
安全饮水:安全饮水是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卫生设施和疾病状况的重要指标,自来水的使用率与儿童营养状况密切相关。饮用生水和非自来水者,水质不卫生是导致小儿胃肠感染的诱因,也可直接导致营养不良[10]。
添加辅食时间和种类:12~35个月为生长迟缓和低体重发生的高峰期,此后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在坚持母乳喂养的同时,未能得到及时的、营养良好的辅食添加[11]。6个月以后营养不良发病率逐渐上升,小儿生长快,母乳营养逐渐不能满足小儿需要,但许多家长缺乏科学喂养知识,未能及时添加或添加不当,品种单一,还有部分小儿由于辅食添加太迟,断奶时留恋母乳,不愿接受其他食物喂养而导致营养不良也是一个原因[12]。
喂养和饮食习惯:4个月以内小儿的喂养方式可影响小儿的营养状况,非母乳喂养儿营养不良患病率高。小儿4~6个月后,应按辅食添加原则及时添加各种食品,添加过晚或不当可引起各类营养缺乏病,导致营养不良[13]。喂养和饮食因素与儿童营养状况密切相关,缺乏科学喂养、偏食与挑食、饮食习惯,是导致营养不良的重要因素[14]。
疾病:经常患病是儿童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15],由于儿童患病后一方面会引起食欲下降,食物摄入和吸收减少,而且某些疾病如肠道寄生虫病等也会影响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另一方面某些疾病增加营养物丢失和消耗而引起营养不良。其中儿童期发病率较高的呼吸道感染、腹泻、贫血及佝偻病与营养不良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16]。
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的干预进展
5岁以下营养不良儿童常同时存在生长迟缓、低体重和微量营养素缺乏等多种问题,营养不良的发生也是由多种原因引起,各种原因之间又相互影响,因此通常在对特定环境分析的前提下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综合干预。1998年UNICEF在“地区技术援助项目”中提出[17],针对7个亚洲国家儿童的社区基础干预活动应包括生长促进(生长监测、母乳喂养促进和适宜辅食添加促进)、疾病管理(腹泻前后的喂养、口腔卫生状况等)、微量营养素补充(儿童6个月龄开始的维生素A补充、贫血流行地区的铁补充)、促进碘盐食用、驱虫、食物补助。
营养相关知识教育:应加强培养基层儿童保健工作者并大力开展群众性营养相关知识教育,相关的营养知识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及学龄前儿童喂养。父母的营养知识和态度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喂养。教育方式可采用:①卫生行政部门针对基层儿童保健医师定期组织保健相关知识培训,使基层保健医生正确的营养知识及指导合理喂养方法,有效的实施从婴儿的定期生长监测、疾病管理、儿童免疫、营养治疗到相关儿童营养保健工作;张丹霞等研究表明[18],通过3年的社区健康干预,进一步降低了婴幼儿营养不良患病率。②针对儿童父母及看护人,可采用健康讲堂、保健机构设置宣传板报及发放营养知识宣传资料、通过网络媒体宣传合理喂养知识等,帮助群众树立相关营养意识、掌握营养知识和技能,为最终达到或影响其相关营养行为打下基础。1990~1995年在全国27个省101个县实施的“儿童营养监测与改善项目”表明[19],采取营养教育为主的改善措施,特别是针对儿童喂养的关键环节,对减少儿童营养不良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5岁以下儿童的食物保障:促进6个月内的纯母乳喂养,促进6~24个月的辅食添加。宣传断奶期的喂养方法,给小儿及时的、循序渐进的添加合理的多种辅食[20]。向居民广泛宣传平衡膳食,在农村贫困地区推动大豆及豆制品消费,以弥补动物性蛋白质摄入的不足;提高辅食添加的量和质,提高辅食中动物性食物、豆类以及蔬菜水果的添加率[21]。食物强化和营养素补充,可在短期内快速改善营养不良状况。针对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中矿物质及维生素缺乏的主要问题,这项措施是纠正和预防相关营养缺乏病的主要途径。Grotto等研究表明[22],强化或补充维生A可减少6~59个月儿童死亡率;给正常儿童补充预防剂量锌,则其患腹泻、严重腹泻或痢疾、持续腹泻和下呼吸道感染的几率较少,儿童死亡率下降[23];对已患有腹泻的儿童补充锌可使腹泻的持续时间、次数、下呼吸道感染率和死亡率下降。
改善卫生保健设施及开展综合性干预措施:卫生保健设施及生活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儿童的患病情況。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应加大对社区儿童保健及农村卫生机构儿童保健硬件设施的投入,如提供儿童保健体检用的房屋、保暖设备、测量称、身高尺、配备专业的儿童保健医生。对中重度营养不良的儿童实行三级转诊制度,在条件好的儿童保健门诊开展:营养咨询门诊、定期健康及营养知识讲座、个体或集体儿童膳食分析、儿童饮食行为干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定期检查、中医中药治疗辅助治疗、患病儿童的规范管理等综合性干预措施。周萌泥等研究认为[24],采取合理的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营养不良患病率,是改善儿童营养状况的有效手段。中医中药可以促进胃肠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利用,并能对患儿全身器官系统功能进行综合调理。
改善贫困地区儿童的居住环境:贫困地区儿童的住房、卫生条件等方面落后于城市,营养性疾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城市,政府应对贫困地区儿童开展“营养扶贫”行动,并将其纳入政府扶贫目标,制订相应政策措施,提供必要资金支持,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及卫生条件。另外应在全社会广泛宣教饮用自来水的意义所在,特别是在无条件使用自来水的广大农村,应该尽量提倡使用深井水和管道式供水等[25]。
综上所述,营养不良仍是威胁我国5岁以下儿童健康状况的严重问题,营养干预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需要社会多方面力量的支持及多种方法途径的全面分析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加强国家营养政策和计划的制定,通过改善经济状况、规范管理儿童疾病等方面,对大范围、持续减少儿童营养不良起到环境支持和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爱东,赵丽云,于东梅,等.中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的研究[J].卫生研究,2008,37(3):324-326.
2 徐萍,王桂香,刑杰,等.吉林省0~4岁儿童营养不良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00,15(1):45-46.
3 杨晓光,王志宏,何宇纳,等.我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状况及变化趋势[J].营养学报,2005,27(3):185-188.
4 马兆和,胡梅影,等.评价儿童生长与营养不良的指标选择[J].中国妇幼保健,2000,15(8):520-521.
5 UNICEF.The state of the world’s children 2008[M].UN Plaza,NY:UNICEF,2008.
6 陈明霞,何武,富振英,等.2000年中国不同地区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J].卫生研究,2003,32(3):249-253.
7 于冬梅,刘爱东,于文涛,等.2009年中国贫困地区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状况及影响因子[J].卫生研究,2011,6:714-718.
8 宋红潮,梁友芳,黄婉萍,等.2350名0~7岁儿童营养不良及生长发育状况的观察[J].广西医学,2004,26(11):1650-1652.
9 叶运莉,李爱玲,张俊辉,等.儿童营养不良危险因素研究的系统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4):4672-4673.
10李谈,吴红永,郭金龙,等.詹州市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及危险因素调查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116-117.
11杨晓光,王志宏,何宇纳,等.我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状况及变化趋势[J].营养学报,2005,27(3):185-188.
12邱行光,陈曦,黄艳春,等.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4,19(5):90-91.
13常素英,富振英,何武,等.中国儿童生长发育现状和趋势分析[J].卫生研究,2000,29(5):270-274.
14李进华,尚涅,范松丽,等.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病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4611-4612.
15蒋汝刚.151例儿童营养不良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1):73-75.
16Onis M,Monteiro C,Akre G,et al.The worldwide magnitude of 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an overview from the WHO global database on child growth[J].Bull WHO,1993,7(1):703-712.
17UNICEF.The state of the world’s children[M].Oxford U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18张丹霞,梁巍,郑南,等.社区健康促进模式对婴幼儿营养缺乏病的干预效果[J].广东医学杂志,2007,28(5):804-806.
19何宇纳,翟凤英,李滢,等.农村学龄前儿童营养改善效果分析[J].卫生研究,1999,28(3):172-175.
20李希翎,梁沂,夏黎,等.南京市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分析.江苏卫生保健,2006,2:90-92.
21赵后,扬俐,刘道辉,等.贵州省安顺市6岁以下儿童营养及健康状况调查[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0,10:66-69.
22Grotto I,Mimouni M,Gdalevich M,et al.Vitamin A supplementation and childhood morbidity fromdiarrhea and respiratory infections:A meta-anal ysis[J].J Pediala,2003,142(3):297-304.
23Sazawal S,Black R E,Ralnsan M,et al.Effect of zinc supplementation on morality in children agcd 1~48 months:A community-bascd randomised placebo-conlrollcd trial[J].Lancet,2007,369(9565):927-934.
24周萌泥,焦喜涛.0~6岁儿童营养不良干预措施的研究[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6,18(6):462-465.
25鲍凤华,杨兰珍,陈联玲,等.三明市梅列区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探讨.现代医药卫生,2001,8:79-80.
5岁以下儿童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中山市城区及部分镇区上报的2008~2010年间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调查表, 共计357例。
1.2 方法
依据卫生部统一制定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调查表》收集包括死者姓名、出生日期、出生地点、死亡日期、死亡诊断、死亡地点等信息。死因选择病案首页第一诊断,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的标准ICD-10进行分类。
1.3 统计分析
将收集的资料输入计算机, 建立数据库。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构成比之间的差异, 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原因的相关因素, 统计学处理均借助SPSS 16.0软件进行操作, 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中山市2008~2010年间共死亡357例5岁以下儿童, 年龄为出生当天至4岁, 其中:男性219例 (61.34%) , 女性138例 (38.66%) , 男女性别比为1.59∶1。
2.2 死亡原因及分布
2008年至2010年间中山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357例, 死因顺位前三位的分别是:早产90例, 占25.21% (90/357) ;围生期疾病、先天异常均为59例, 比例为16.53% (59/357) ;其他死因的构成比及死因顺位见表1。
围生期疾病死因中,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位第一位 (16.95%) , 先天性肺炎位第二位, 比例为11.86%, 肺出血和新生儿呼吸衰竭并列位于第三位, 比例均为11.86%。先天性疾病死亡中, 先天性心脏病位第一位且占有绝对优势, 比例为64.41%, 先天性畸形位第二位, 占15.25%。两类疾病的其他病因比例及顺位见表2、表3。
2.3 年龄别死亡原因分布
2008年至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357例, 其中新生儿 (自脐带结扎至生后满28天) 死亡216例, 占60.50%;婴儿 (小于1周岁) 死亡79例, 占22.13%;1~4岁 (不含4岁) 死亡62例, 占17.37%。死亡构成比呈现随年龄增长而逐步下降的趋势。
对新生儿而言, 以早产、围生期疾病和先天异常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分别占38.89%、24.54%和14.35%;对婴儿而言, 以先天异常、神经系统疾病和围生期疾病为最主要死亡原因, 分别占27.85%、7.59%和7.59%;在1~4岁儿童以意外死亡、神经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为最主要死亡原因, 分别占22.85%、19.35%和12.90%, 见表4。
3 讨论
5 岁以下儿童病死率是对地区卫生状况及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衡量、评价指标, 尤其可以反映出当地妇幼卫生状况。本文通过对2008年至2010年中山市部分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出: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前三位的分别是:早产 (25.21%) ;围生期疾病、先天异常, 比例均为16.53%。围生期疾病中, 肺部疾病和心脏病是两大主要因素。新生儿死亡比例最大, 可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60.50%。另外, 1~4岁儿童中, 意外死亡比例最大, 达22.58%。因此加强对新生儿死亡特别是早产的预防成为我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防治的重点。因此本文建议: (1) 加强孕期保健, 对孕妇定期进行产前检查, 以便尽早发现问题;一旦发现高危因素则需在医院进行严密监护, 使母子的安全得到最大的保障;定期产检对降低早产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2) 要积极预防和治疗妊娠期急慢性疾病, 在孕期应多卧床休息, 并采取左侧卧位, 以改善子宫、胎盘的血循环; (3) 孕妇在整个孕期都应注意生理及心理健康、避免精神创伤, 注意安全, 保持快乐心情。
根据WHO提出的预防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措施及国内先心病流调干预研究报告, 以及本文的分析结果, 建议: (1) 应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开始, 加强以先天性心脏病为重点的出生缺陷防控工作; (2) 启动配套的健康促进与教育计划, 提高育龄妇女及其家庭对先天性心脏病知识的知晓率; (3) 同时采购设备与培训人员, 建立和健全预防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缺陷超声产前筛查网络; (4) 建立和完善孕妇的产前检查制度, 争取每个孕妇在孕20~28周期间接受一次以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为主要目的超声检查, 同时也可对胎儿其他大体结构异常进行筛查, 发现异常早期处理[2,3]。
另外, 本文呼吁, 将包括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在内的伤害纳入到疾病预防控制的重点对象, 全社会行动起来, 加强学龄前期及幼儿的保健工作, 对幼童应加强看护, 以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预防围生期疾病也不可松懈, 继续做好新生儿复苏技术培训, 推广儿科医生到产房查房制度, 提高儿科的抢救水平[4,5]。同时应加强新生儿出生后一周内的保健, 对新生儿进行家庭访视, 及时指导喂养、保暖, 发现感染征象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通过以上种种措施, 最直接、最主要的目的是为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和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刘霞, 刘春芳.1996-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9, 24 (31) :4406.
[2]The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Birth Defects of ICBDMS.Guidelines for thedevelopment of national progrmnmes for monitoring birth defects[R].Rome:WHO, 1993:17.
[3]卫生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中国妇女发展纲要 (2001-2010年)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2001-2010年) .妇幼卫生目标实施指南[S].2002:22.
[4]韦再华, 谢学勤, 高燕琳.北京市2003-2007年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 2009, 26 (4) :396-397.
六岁以下的儿童故事400字 篇5
这时,住在这棵树上的两只松鼠爬了出来并阻止它们,说:“这棵树是我们的,你们不要在这建鸟巢了,我们不想被你们吵到。”
麻雀说:“你们就让我们在这搭个窝吧,我们好不容易才找到这安全的地方建窝,而且我们的孩子就快出世了。”
松鼠说:“那就更不行了,到时会更吵到我们的,你们快走吧,再去寻找别的树。”
麻雀夫妇无奈地去继续寻找其它树了。
过了一段日子,长毛狗和朋友们在去玩的途中,走累了,大伙就在一棵树下歇息。
突然,长毛狗“哎呀,哎呀,哎呀”地叫了三声,因为它感觉到有三个东西砸到了它的头,然后顺着背部滑了下去。
它以为是谁用东西扔它,正准备发火时,它和朋友们看到了三只小麻雀在地上挣扎着,三只小家伙好像还没学会飞呢。
“它们三只准是从树上摔下来的。”小花猫指着头顶上的大树叫道。大伙顺着小花猫指的方向望去,那儿正好有个倾斜着的鸟巢,于是,它们赶紧温柔地抱起小麻雀们检查有没有受伤。
这时,麻雀爸妈飞回来了,当它们看到鸟巢是歪着的,孩子们也全不见了时,都非常的着急。它们看到了自己的孩子正被长毛狗它们抱着,就一个身子直飞了下来。长毛狗它们对麻雀爸妈说了是怎么的一回事。
长毛狗对麻雀爸妈说:“麻雀爸妈,你们把巢建在这棵树上太不安全了。”
“是啊。”小猪也开口了,“你们应该找个更安全的地方。”
麻雀爸妈听了难过地叹了叹气,就把有关找树和遇见松鼠的事告诉了大伙。大伙听了都认为松鼠们这样做太不应该了,太自私了。
于是,大伙放弃了去玩,都帮麻雀爸妈找安全的建窝地方去了。
轮滑 5岁以下少儿不宜 篇6
特邀专家 邓京城
首都儿科研究所骨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小朋友进行适当的运动有助生长发育,但有些运动却是“少儿不宜”的,如果经常做一些超负荷的运动,就会适得其反,影响骨骼发育,造成损伤。
轮滑小将当心危险
随着天气转暖,各大广场、公园、小区里又冒出了一个个轮滑俱乐部。看着小朋友脚上飞转的“风火轮”,别说孩子,就连家长的心里都有些蠢蠢欲动。
然而,看着轮滑小将们从身边“嗖、嗖”地飞驰过去,家长们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儿——孩子这样玩真是太危险了,摔倒受伤怎么办?如果长期玩轮滑,会不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呢?
剧烈运动要等5岁以后
在如此快速的运动中,需要小朋友的身体具备相当的平衡感,也需要有敏捷的肢体反应。除此之外,滑旱冰时,不仅要集中精力控制好自己的身体,还要当心路面的情况。如果孩子的年龄比较小,自我控制的能力就会比较差,过早进行这种剧烈运动,很容易发生危险。
一般来说,5周岁左右的小朋友,他们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等能力发展较快,注意力、控制力也都有明显提高,这时才可以尝试轮滑运动。
除此之外,像跆拳道、舞蹈、体操这些强度大的运动最好都在5岁以后再开始练习。如果过早练习,不仅小朋友的运动能力跟不上,还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容易造成损伤。
要注意强度
轮滑玩久了,腿部会比较累,就连成人有时也受不了,所以小朋友玩轮滑更要注意时间和强度。
小朋友在训练过程中,不能长时间持续练习,基本上是“多次少时”的原则。一般每次练习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左右,年纪越小时间强度越低。如果每次玩完之后孩子都大汗淋漓,那肯定就是运动过量了。切忌平时不玩,然后逮到一次机会使劲玩,过度疲劳对孩子的身体损害很大。
小心扭伤关节
滑旱冰时主要靠膝关节、踝关节用力,掌握平衡,但是小朋友的肌肉、韧带还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稳定性差,这些部位也特别容易发生扭伤。
此外,玩轮滑不小心跌倒时,第一反应就是用手撑地,这种“硬碰硬”最容易造成肘部、腕部骨折。所以,小朋友运动时,家长必须让他戴好护腕、护肘、护膝及头盔等护具,减轻摔倒时的伤害。
当小朋友在运动时扭伤了,家长首先应该让孩子保持静止,然后再让孩子试着轻微地活动活动。如果出现肿胀、畸形或者不能负重的情况,就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运动与畸形
别担心练成罗圈腿
小朋友能踢足球吗?有一天,我和宝宝在楼下公园里踢足球,有个家长就过来劝我:“别让孩子踢足球,踢足球都是罗圈腿,而且屁股一边大一边小,腿也是一边细一边粗,多难看啊!”踢球导致罗圈腿的说法我也听说过,真的是这样吗?
专家解答:
目前,医学上还没有结论认为踢足球、滑旱冰等运动会影响腿部发育,造成罗圈腿,所以,民间流传的这种说法并不科学。足球运动员中发生罗圈腿的状况也并不多见,如果真的造成罗圈腿,也可能是因为他们长期进行特殊训练的结果。
O形腿也叫罗圈腿,虽然与踢足球无关,但婴儿期过早地站立或行走会对婴儿的骨骼发育造成一定影响。幼儿的骨骼骨质软,硬度小,但韧性大,如果一岁以内就学着走,由于站立不稳,就会向内或向外用力,导致两边软骨发育不平衡,时间久了,容易影响腿部骨骼发育出现膝内翻或膝外翻,即常见的O型腿和X型腿。
无论是O形腿还是X形腿,不仅影响美观,严重的还会导致孩子经常出现下肢关节痛,走不稳、跑不快,生活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对于这种情况还是要积极治疗。
运动与发育
多数运动都能长个儿
那天在电视上看到一个节目,很多小朋友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习体操了。突然想带宝宝去学体操,但是好像学体操不仅辛苦,还可能影响长个儿,于是我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妈妈们有这样的想法吗?这体操学了到底好不好呢?
专家解答:
“你看,国家体操队好像就没有高个子的!”……许多家长都误认为练体操的长不高,其实是个子高的都转行了。练体操,个子矮的重心相对来讲就低一些,落地动作更稳。另外个子小巧的做动作更好看,小个儿在空中能翻3圈,高个儿也就能翻两圈。所以,体操队里谁如果个子蹿高了,就可能去改练别的项目了。因此,不是他们长不高,而是选拔时就倾向于挑选小巧的。相反,小朋友如果经常练习拉伸动作,还可以起到帮助长个儿的作用。
孩子身高受父母遗传、营养、体能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其中,运动对小朋友的生长非常重要,但是有些运动确实不利于孩子长个儿。目前已经证实,举重、举哑铃、长跑等反而不利于孩子的身高增长。
除负重运动以外,许多运动都对孩子长高有好处,例如,跳绳、跳高等跳跃运动;舞蹈、体操等伸展运动;打篮球、踢足球等全身运动,都可以起到帮助全身骨骼伸展和延长的作用。
同时,孩子运动时也要注意运动适量,只有适量、合理的运动才对孩子有益,无论何种运动一旦强度过大都会适得其反,可能造成伤害,抑制孩子生长。
运动与损伤
小朋友骨折愈合快
跆拳道、武术这类踢踢打打的运动能让小朋友参加吗?听说有个孩子就因为练跆拳道导致小腿骨折,后来好像还留下了个后遗症。小朋友受伤了咋办?会留下后遗症吗?
专家解答:
小朋友活泼好动,磕磕碰碰总是难免的,但是小朋友生长旺盛,如果发生骨折,多数情况都能够比较快地愈合,还能够自行纠正,也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需要注意的是,小朋友的骨骼与成人有很大不同,摔伤后应及时到小儿骨科就诊,以免留下隐患。
小朋友的运动损伤中,最麻烦的就是损伤到骺软骨,一旦出现损伤就会发生骺板早闭,进而导致生长失衡出现畸形。除此之外,还有些比较严重的损伤是伤及小朋友的关节韧带和膝部的半月板,这类软组织的损伤也可导致合并症和后遗症的发生。
要想减少这些运动损伤,关键是运动前做好热身,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拉韧带,活动髋、膝、踝等关节,至少热身10分钟。除此之外,运动也要循序渐进,不要一下子运动过猛,尤其不要做高强度、高难度的运动。有些孩子因为年纪小,往往做起动作没深没浅,因此,做运动一定要在家长或者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并佩戴好护具。
相关链接
这些运动要小心
儿童发育尚未完善,例如器官功能都较弱、肌肉骨骼都没发育完全,因此,进行有些运动就要特别小心。
一、拔河
比赛时运动强度大,对抗性强,需要很大的静止力和耐久力。拔河还容易造成腕关节脱臼和软组织损伤,严重的还会引起变形,影响儿童体型健康。
二、掰手腕
儿童四肢各关节的关节囊比较松弛,坚固性较差,掰手腕就要小心发生扭伤。
三、极限运动
孩子处于生长发育期,器官各方面还没有成熟,自然很难承受极具“挑战性”的极限运动。比如超过儿童身体自身承受能力几倍的大运动量,就有可能导致儿童肌肉疲劳损伤。另外,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孩子,关节中的软骨还没有完全长成,长时间过度磨损膝盖软骨,日后容易形成关节炎。
5岁以下儿童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来自1999年10月1日至2007年9月30日, 全县24个乡镇卫生院上报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报告卡, 监测报表和漏报调查登记表。监测对象为所辖区内户籍和非户籍居住1年以上的5岁以下儿童。
1.2 方法
通过县乡村三级保健网的妇幼保健人员和县人民医院防保科的死亡报告卡的上报, 县乡村三级层层把关, 每年进行一次死亡漏报调查, 查漏补报。死因诊断和分类, 按国际疾病分类 (ICD-10) 进行评价。
2 结果
2.1 我县2000-2007年的死亡率变化趋势
8年共上报活产数14 095例, 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分别为155例、216例、239例, 死亡率分别为11.00‰、15.32‰、16.96‰, 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 经χ2检验, 不同年份间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顺位
我县5岁以下儿童死因前3位为:早产、出生窒息、先心, 1~4岁儿童死因前3位分别为溺水、交通意外、意外窒息, 意外事故死亡是我县1~4岁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 8年来的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顺位, 见表2。
2.3 5岁以下儿童死前就医情况
我县8年平均61.5%的5岁以下儿童死前在县级以上医院就诊, 呈逐年上升趋势, 经χ2检验,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死前住院治疗的比例为54.4%, 门诊为36.8%, 未就医比例为9.2%, 显示了仍有部分儿童死亡前未得到有效治疗和保护。见表3。
2.4 不同性别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
2000年至2007年共上报活产数14 095, 其中男童7 183人, 女童6 912人, 男童死亡124人, 其死亡率为8.80‰, 女童死亡115人, 其死亡率为8.16‰, 经χ2检验, 不同性别间无统计学意义 (χ2=0.083, P>0.05) 。
3 讨论
3.1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从表1可见我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007年比2000年同期的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下降了4.50、10.57、11.86个百分点, 这是我县实施母婴健康工程, 加强儿童系统保健管理, 健全了儿童死亡报告制度, 全面开展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加强产科质量建设, 改善产儿科急救条件, 规范产、儿科的各种医疗常规, 强化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 降低了新生儿出生窒息死亡有关。同时也与我县规范开展孕产期保健, 开展产前筛查, 发现胎儿畸形及时追踪随访治疗性引产, 减少了严重出生缺陷儿的出生有关。
3.2 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
从表2可见, 我县近几年来, 5岁以下儿童死因前3位基本为早产、出生窒息、先天心脏病, 说明我县孕期和产时保健水平较低, 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的关键是改善和提高孕期、产时保健水平。同时应加强优生优育科普知识宣传, 不断提高孕产妇保健意识, 自觉接受保健服务, 加强营养, 避免感染, 预防疾病, 谨慎用药, 避免接触有害有毒物质, 定期进行产前检查, 发现胎儿畸形及早终止妊娠, 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加强婚前保健工作, 开展一级预防, 预防出生缺陷, 降低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我县1~4岁儿童死因前3位分别为溺水、交通意外、意外窒息, 意外事故死亡是我县1~4岁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 应加强安全教育和宣传, 大力开展防范儿童溺水等意外伤害知识的宣教, 推广适宜救护技术, 一旦发生意外伤害, 能及时得到有效急救;加强对危险源的管理, 经常检查, 发现隐患及时排除, 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3.3 死前医疗保健服务情况
5岁以下儿童的死前保健情况是儿童生存状况优劣的综合因素的反映, 也是影响儿童死亡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儿童死前医疗保健服务可以从儿童死前治疗、死亡地点、及死前诊断级别得以反映。本资料显示, 8年来我县239例死亡儿童中, 有61.5%的儿童死前在县级以上医院得到治疗和抢救, 呈逐年上升趋势, 经χ2检验,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仍有9.2%的儿童由于各种原因死前未得到有效的医治, 这大部分原因是意外伤害发现时已死亡, 或部分因家庭经济困难等所致, 为此加强保健知识的宣传及健康教育工作, 提高群体保健意识也是我们今后妇幼工作的另一个重点。
参考文献
[1]王少芳, 王福钊.滨州市2000-2004年婴儿死亡回顾[J].中国妇幼保健, 2006, 21 (19) :2 681.
5岁以下儿童 篇8
1 资料来源
来自1999年10月1日至2009年9月30日各乡镇卫生院、县医院、中医院、殡仪馆上报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资料。
2 方法
按《浙江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和《丽水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实施。死因诊断和分类按国际疾病分类 (ICD—10) 进行评价。
3 结果
3.1 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变化趋势
2009年全县活产数4 411人, 5岁以下儿童死亡43人, 婴儿33人, 新生儿20人, 死亡率分别从2000年的19.84‰、13.66‰、9.7‰下降到9.75‰, 7.48‰, 4.53‰ (P<0.01) 。新生儿、婴儿与5岁以下儿童死亡构成比例, 见表1。
3.2 10年5岁以下儿童死因排序
见表2-4。
注:A:新生儿死亡率占婴儿死亡百分比B: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比。
4 讨论
4.1 10年儿童死亡率
由表1可见, 我县的5岁以下儿童、婴儿、新生儿死亡率从2000年的19.84‰、13.66‰、9.70‰降至2009年的9.75‰、7.48‰、4.53‰, 总体呈下降趋势。自2004年起下降不明显, 与丽水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趋势接近, 死亡率明显高于浙江省水平, 死亡率的下降与母婴健康工程项目的开设、婚前保健的开展、产科质量的提高以及儿童死亡监测、漏报调查等措施有关。
10年总计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67.49%, 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73.59%, 新生儿、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大多数, 做好围产期、婴儿期的保健是降低儿童死亡率的关键。但在2003年、2004年、2006年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60%以下, 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4.2 10年死因顺位分析
从表2—4可见, 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是溺水、早产、先心、出生窒息、先天异常等。2009年意外窒息死亡也进入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3位, 婴儿死亡的第2位, 新生儿死亡的第3位, 是往年没有的。意外窒息死亡的增加提示应加强对年轻父母进行安全保健意识教育, 从而降低意外窒息死亡率;2003、2006、2007三年的5岁以下儿童、婴儿死亡第1位均为先天性心脏病, 可能与自愿婚检、婚检率明显下降有关, 所以加强婚检、产前筛查、孕产期保健是降低先天异常儿童死亡的重要因素;婴儿和新生儿的主要死因基本相似, 均是早产、出生窒息、先心、先天异常等。从主要死亡原因分析, 今后的保健重点仍然是健康教育、婚前体检、产前筛查、住院分娩、新生儿疾病筛查、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保健等工作。
4.3 10年死亡儿童就医情况
2009年我县死亡儿童的就医率达到了88.38%, 明显高于2008年的80.40%和2000年74.46%;儿童在医院的死亡比例也逐渐增高, 如2009年比2000年增加了23.8个百分点, 说明群众的保健意识逐渐增强, 育儿水平、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0年来, 未就医死亡共有109人, 占18.11%, 大多是溺水、车祸等意外死亡来不及抢救而造成, 少数才是经济困难和重视程度有关。为此, 加强保健知识的宣传及健康教育, 提高群体保健意识也是我们今后的妇幼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281.
[2]Slolmon D, Davey D, Kurman R, et al.The 2001 Bethesda system:terminology for reporting results of cervical cytology[J].JAMA, 2002, 287 (16) :2114.
[3]朗景和.迎接子宫颈癌预防的全球挑战与机遇[J].中华病理学杂志, 2002, 37:129.
[4]Hutchinson ML, Isenstein LM, Goodman A, et al.Homogeneous sampling accounts for the increased diagnostic accuracy using the Thinprep Proceccor[J].Am J Clin Pathol, 1994, 101:215.
[5]Grace A, McBrearty P, Troost S, et al.Comparative study:conventional cervical and ThinPrep pap tests in a routine clinical setting[J].Cytopathology, 2002, 13 (4) :200.
[6]Zanniser D, Linder J.Thinprep Papanicolaou testing to reduce falsenegative cervical cytology[J].Arch Pathol Lab Med, 998, 122 (2) :139.
[7]Dehbashi S, Honarvar M, Riaz MN, Comparison of cotton swab-spatulaand cytobrush-spatula for cervical cytology[J].Int J Gyneacol Obstet, 2002, 76 (2) :185.
[8]Hutchinson et al, Utility of liquid-based cytology for cervical carcinoma screening:results of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couducted in a region of Costa Rica With a high incidence of cervical carcinoma[J].Cancer 1999;V87-2, 48-55.
5岁以下儿童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0~2009年章丘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上报的报告卡及有关报表。
1.2 方法
按照《山东省妇幼卫生监测报告工作手册》要求进行监测, 每年对信息人员进行一次专业培训, 建立了儿童死亡登记报告制度。辖区内各医疗保健机构有专职人员负责儿童死亡监测工作, 建立活产儿出生登记簿, 发现死亡及时填写死亡报告卡并于每月5日上报, 每季度上报活产情况及儿童死亡统计表, 并进行出生、死亡漏报调查和妇幼卫生信息质量控制, 儿童死因按国际疾病分类进行, 对所有儿童死亡报表, 建立市乡村三级质量控制系统, 内容包括审核报表、个案报告、核查出生死亡漏报情况等。
2 结果
2.1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死亡构成比
2.1.1 全市10年间活产数为96236例, 5岁以下儿童死亡1258例, 死亡率为13.07‰, 其中新生儿死亡822例, 死亡率8.54‰, 婴儿死亡1081例, 死亡率为11.23‰, 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76.04%, 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65.34%, 婴儿死亡率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85.93%。见表1。
2.1.2 10年间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依次为:先天畸形, 早产和低出生体重, 出生窒息, 意外, 急性呼吸道感染。先天畸形为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 见表2。
3 讨论
3.1 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从2000~2009年全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来看, 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观察监测结果动态变化呈波浪式下降趋势。这与在全市开展母婴安全工程、提高产科质量及爱婴医院工作有较大关系。
3.2 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新生儿占较高比例。
2000~2009年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76.04%, 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65.34%, 婴儿死亡率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85.93%。由此可见, 年龄越小, 所占的比例越高, 说明控制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3.3 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变化特点
先天畸形位位于首位, 出生缺陷是造成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 早产、出生窒息均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婴儿组除先心病以外, 肺炎、意外伤害也对婴儿的生命造成威胁。由于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普及因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死亡的儿童越来越少, 而因环境因素造成的疾病增多。1~4岁组死因顺位则以意外伤害为首位, 与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活泼好动、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控能力差有关。
3.4 干预措施
5岁以下儿童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自2001年1月~2005年12月全市妇幼机构死亡监测网报表和国家生命统计年报。
1.2 方法
死因诊断和分类采用《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所用的方法, 对监测人员统一培训, 建立以妇幼保健机构为中心的儿童死亡监测报告网, 使用乌鲁木齐市统一印制的儿童死亡报告卡。死因分类依据国际疾病分类 (ICD-9) , 并由专人核实资料, 查漏补漏, 进行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死亡情况
乌鲁木齐市2001~2005年活产婴儿数为64 823例, 5岁以下儿童死亡759例, 死亡率为11.71‰。其中新生儿467例, 死亡率7.20‰;婴儿死亡601例, 死亡率为9.27‰;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77.70%, 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61.53‰;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79.18%。 (表1)
2.2 主要死因及构成比
2001~2005年乌鲁木齐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759例, 新生儿死亡顺位为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其他新生儿病、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其他先天异常、肺炎。婴儿死亡顺位为早产和低体重儿、出生窒息、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肺炎、其他新生儿病、其他先天异常。1~4岁儿童死亡顺位为意外死亡、先天性心脏病、肺炎、脑膜炎、白血病、其他肿瘤。 (表2)
注:A早产和低出生体重;B出生窒息;C肺炎;D其它新生儿病;E先天性心脏病;F其他先天异常;G其他呼吸系统疾病;H意外死亡;I脑膜炎;J其他肿瘤;K白血病。
3 讨论
3.1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2001~2005年间, 本市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低于1998年全国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分别为50.2‰和61.0‰) , 同时也低于2003年国家两率 (为25.5‰和29.9‰) [1], 提前完成“两纲目标”。分析其原因是乌鲁木齐市作为新疆首府城市, 经济文化基础较好, 政府对妇幼保健工作重视, 积极创建爱婴医院, 加强产科质量管理, 改善产、儿科急诊救治条件, 加大母婴保健知识宣传力度, 建立完善的妇幼保健三级网, 提高了广大群众的保健意识。乌鲁木齐市两率低于2003年国家两率, 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人为的因素, 只有避免监测漏报, 才能使监测数据更具客观性、科学性。
北京市密云县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4.73‰, 而乌鲁木齐市为10.66‰。北京市具有优质的医疗资源, 早在80年代中期就开展了围产儿死亡评审, 制定了产科检查制度、新生儿抢救常规等[2]。要向发达地区学习, 开拓新的思路, 做好孕前保健、围产保健工作, 提高产科质量、防止宫内缺氧、做好复苏工作, 减少儿童死亡。
3.2 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析
5年间新生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61.53%, 死亡年龄越小所占的比例也越高, 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是引起新生儿、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分别占新生儿死亡的25.48%和25.27%, 占婴儿死亡的19.97%和20.13%, 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15.81%和15.94%。因此, 必须要加强产科、儿科业务人员的理论及操作技术培训, 做好产前、产时保健工作以预防窒息及早产和低出生体重的发生[3]。进一步作好孕前保健工作, 搞好围产保健技术服务。儿科医护人员要熟练掌握复苏技术, 降低新生儿出生窒息的发生。2005年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为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位, 应引起高度重视, 要做好儿童保健尤其是新生儿、婴儿期的防护工作, 降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3.3 1~4岁儿童死亡分析
1~4岁儿童死亡首位是意外死亡, 而意外死亡中主要是溺水、意外跌落和交通意外, 因此要加强散居儿童和集体儿童的管理。向家长进行宣教, 提高家长的保健防范意识, 很多意外死亡是可以避免的[4]。通过宣教提高保健人员和儿童自身的安全意识, 预防减少儿童发生意外死亡。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不可忽视的措施, 因此要采用多种宣传方式, 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普及儿童保健知识, 增加人群自我保健意识, 努力改善孕妇和儿童生存环境和社会环境, 最大程度地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姚筱红.遵义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及2 487例死因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6, 14 (4) :430~431.
[2]杨卫平, 侯云霞, 等.北京东城区1990~2001年5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结果与干预研究.中国妇幼保健, 2003, 18 (7) :437~438.
[3]四川省城都市卫生局“三网合一”监测质量控制课题组.1999~2001年成都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中国妇幼保健, 2003, 18 (10) :586.
5岁以下儿童 篇11
儿童的应变能力较差,面对马路上车来车往,骑自行车最容易出事。12周岁以下的儿童头部重量较大,而胸背部活动度相对较小,骑自行车时由于车身倾斜、颠簸或急刹车,难免头向前俯冲。他们较稚嫩的椎周组织与肌群,无法有效保护尚未强壮的椎骨,有可能使椎体发生倾式、仰式或摆式错位。笔者就接诊过几例小学生因骑车而导致颈脖歪斜的病例。
为了防止儿童意外伤害,家长不应让孩子骑自行车;学校以及班主任应严格规定:12周岁以下的学生不准骑自行车上学;交警叔叔若发现小学生骑自行車,应扣留车辆,通知其家长来认领。另外,我国的所有大中小城市应给小学生们带上“生命卡”,上面有照片、学生姓名、出生日期、血型、以前所患疾病、对什么药物过敏、所在学校、紧急情况联系人及电话(手机)号码等内容,以备急用。据悉,我国许多省市都有明文规定:12周岁以上的儿童骑车上学需随身携带“交通安全联系卡”,违者学校将予以记录,并予批评直至处分。
说到这里,看到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有健壮的身体,过早地让他们从事某些健体运动。殊不知有些健体运动不仅不利于孩子身体锻炼,反而容易造成伤害。如拔河比赛,儿童的脏腑正在发育中,心肌柔软、心壁薄、容积小,植物神经对脏腑调节功能尚不完善,不能负担像拔河这样的大力量对抗。此外,拔河是一项对抗性较强的运动,往往会使儿童的手掌皮肤被绳索磨破,甚至由于双方拉扯时间过长,在强烈的外力作用下易引起脱臼或软组织受伤,严重的还会引起肢体变形,影响儿童体型健美。其次,不宜过早练肌肉。因为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是先长身高,后长体重,而且肌肉含水分较多,含蛋白质和无机盐很少,力量弱,易于疲劳。10岁以下的儿童也不宜玩碰碰车。因为少年儿童的肌肉、韧带、骨质和结缔组织等均未发育成熟,非常脆弱,受到强烈震动时容易造成扭伤和碰伤。
儿保专家指出,少年儿童可以进行跳绳、弹跳、跳皮筋、拍小皮球、踢小足球、打小篮球、游泳等体育运动,这些项目既有助于增加少年儿童的身高,又不会伤害身体。
5岁以下儿童 篇12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吉林市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管辖区内10个县 (区) 上报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报告卡及补漏调查资料。
1.2 方法
监测方法依据《吉林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 死因分类依据国际疾病分类 (JCD-9) 。吉林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每年对10个县 (区) 上报资料进行死亡补漏调查, 以保证资料的准确性。
2 结果
2.1 各年龄组死亡率
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见表1。2009~2001年相比, 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下降50.87%、51.58%、49.39%。
2.2 各年龄组死亡构成。
年龄组死亡构成见表2。
2.3 死亡原因及顺位。
5岁以下儿童死亡前5位死因见表3。
3 讨论
3.1 吉林市2001~200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且下降速度较快, 9年间新生儿死亡率下降50.87%, 婴儿死亡率下降51.58%,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49.39%, 说明了吉林市通过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 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后应继续做好监测工作。
3.2 2001~2009年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86.03%~95.18%, 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76.38%~85.47%, 符合儿童死亡构成一般规律, 与宜春市报道[1]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基本一致。提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是降低婴儿死亡率, 尤其是新生儿死亡率。围产儿、新生儿仍然是今后保健工作的重点。
3.3 9年中5岁以下儿童死亡主要原因为:早产、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窒息、先天异常、诊断不明, 这些因素仍为威胁儿童生命的主要原因。今后还需加强孕产妇的系统管理和高危管理工作, 提高住院分娩率, 降低早产发生率;加强“ARI”病例管理工作, 提高村级人员诊断疾病的能力, 继续做好基层产科技术人员对新生儿出生窒息抢救知识培训, 做好产科和儿科的协作;进一步加强围生期保健工作, 通过对遗传病检查、产前诊断、产前检查, 减少先天异常的发生。为儿童的健康成长, 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和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5岁以下儿童】推荐阅读:
14岁以下儿童01-24
5岁及以下儿童11-10
15岁以下人群10-05
5岁儿童必背古诗09-08
0-5岁儿童怎样学习舞蹈10-06
社保按照以下流程操作5则范文09-12
0岁6岁儿童06-12
12岁儿童06-09
36岁儿童10-29
尽快完成以下工作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