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指挥车

2024-11-01

通信指挥车(共11篇)

通信指挥车 篇1

摘要:应急通信指挥车以卫星通信系统、微波通信系统及光缆等常规通信系统组成通信平台。本研究对通信传输系统、计算机及控制系统、现场视频系统、单兵移动监控系统、应急通信现场无线指挥调度系统等系统构建和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应急通信,指挥车,通信系统

1 引言

应急通信指挥车系统, 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应急通信设备投入突发事件的发生地点, 进而将突发事件现场情况以语音、图像等方式汇报至指挥中心, 有效提高政府应急部门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作为国家应急平台体系中重要的支撑子系统——应急通信保障指挥系统, 其核心是二个平台:应急通信平台和指挥调度平台。二者犹如人的骨骼系统和神经系统, 支撑起国家应急通信保障系统。近年来, 应急通信指挥车不仅是一个现场的指挥中心, 还是一个计算机网络中心、通信中心、监控中心、信息发布中心、各类信息的综合应用点及无线专网信号临时增补覆盖范围等。

2 应急通信指挥车的通信系统

应急通信指挥车以卫星通信系统、微波通信系统及光缆等常规通信系统组成通信平台, 通过卫星链路、微波通信及光纤接入等三种方式直接接入Internet和专网, 加上多媒体应用系统, 组成一个多种手段、反应及时、决策快捷的“数字化移动指挥中心”。

2.1 通信传输系统

⑴卫星通信传输系统:车载应急卫星通信站可以通过卫星链路与地面站进行音、视频通信;具备与地面站数据传输功能, 可以通过卫星链路从地面站接入Internet和专网。

⑵微波通信传输系统:通过微波通信传输系统, 就近接入电信运营企业基站传输, 通过光缆专线将现场信号传送至市应急指挥中心。

⑶光纤接入系统:通过紧急布防应急光缆, 铺设应急通信指挥车到附近的电信运营企业光缆接入点, 通过光缆专线将现场信号传送至市应急指挥中心。

车内所有设备可以安装在定制机柜中, 可以通过无线传输设备将单兵背负的摄像机拍摄的视频, 通过专用通信线路 (含卫星、微波、光缆等方式) 传输至市应急指挥中心。主要传输内容有:图像传输:应急卫星通信车与市应急指挥中心进行对等的图像传输时, 音、视频信号经过图像编解码器压缩, 传输到路由器, 形成统一的数据流, 通过卫星等多种方式传输到市应急指挥中心。其传输速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组合 (2~4Mbit/s) ;数据传输:应急卫星通信车具有2路数据接口与市应急指挥中心连接进行双向传输。复用器的以太网接口是与外部以太网接口连接并交换数据, 执行桥接算法, 通过HDLC口与收发数据缓存交换数据, 通过复用处理模块等处理后进行传输。两个复用器的以太网相当于网桥, 把应急通信车的局域网连接到应急专网;语音传输:在应急卫星通信车的复用器FXS端口直接接3部电话, 而在应急指挥中心复用器FXO接口通过3路用户线连接到指挥中心程控交换机中, 实现与应急指挥中心电话专网或市话公网的交互。3部通信电话中的一部做为传真机使用, 另外两部可以任意拨打公网电话。指挥中心电话中的任一部电话可以拨打车上的电话, 实现互通。

2.2 计算机及控制系统

通过2套专业车载工控机、车载专用工业级服务器与24端口网络交换机 (具备POE功能) , 采用TCP/IP方式接入指挥指挥中心网络, 实现现场计算机组网及资源共享, 并可与指挥中心交换信息。采用宏控可编程中央控制系统, 用无线LCD触摸屏及专门的操作软件可实现对全车设备的集中控制, 并拥有设备状态显示及一键复位功能, 减少车载设备控制部分。此外, 还需设置有线控制, 可确保所有设备正常操作使用。

2.3 现场视频系统

通过高解晰、低照度摄像机20倍自动变焦镜头及全天候防护罩 (温控感应带雨刷器) , 配备最新型气动升降系统及特制的摄像云台, 可实现全天候、全方位的现场监控功能。升降杆可以方便快捷地将顶部的灯、摄像机云台等设备举升至所需要的高度 (大于6m, 抗风能力160km/h) 可以停留在任意高度。在不使用升降杆时, 电动顶舱门关闭, 整个升降杆和设备处于密封状态, 保护升降杆顶的设备。

配备车内摄像系统1套, 同时配备2路有线DV摄像。连接车内视频接收设备的线缆 (对) 采用防水标准BNC, 长度为100m。线缆采用电动线缆盘收放。车辆通过配备车载型嵌入式数字硬盘录像机可对现场进行录像, 1TB的硬盘可连续录制30天的录像资料, 并可按需回放显示。该设备还可通过USB接口及数据端口与车载电脑或其他设备相连接, 便于录像资料的导入和导出。利用8×8音、视频矩阵及画面管理设备 (包括画面切换和分割功能) , 实现图像的多种形式编辑, 便于选择性地传回指挥中心。车载工控机的光盘刻录功能可记录下事发现场的情况。

2.4 单兵移动监控系统

专用单兵移动监控系统就是基于COFDM通信方式为基础, 再结合先进的图像压缩、数字纠错和加解密、数控等先进的现代通信技术组成的无线多媒体传输系统。该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单兵发射单元和单兵接收系统。

单兵便携发射机集成图像压缩编码、OFDM调制、功率放大等单元模块, 实现将AV标准视频流信号调制到无线信号并发送出去的功能;而单兵接收机则反向将接收的无线信号还原为清晰的视频信号, 以供直接输出和监视器显示。

2.5 无线集群专网信号临时增补覆盖

集群设备按一个机柜2路载波考虑, 以便满足容量的需求。另外还需配备分合路器和双工器以满足天馈系统的需求。车载移动基站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⑴车载移动基站:要求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 可方便地安装在通信指挥车内使用, 通过车载卫星链路设施提供的E1传输通道, 与TETRA系统交换中心连接。这样, 不仅可以提供现场紧急部署TETRA数字集群系统无线覆盖, 而且还能提供紧急现场与整个TETRA网络的跨站无线调度通信服务。⑵车载移动基站链路设备:主要包括车载卫星天线、卫星天线驱动伺服机构、卫星通道E1接口接入设备等。⑶车载移动基站电源设备:主要包括UPS后备电源、柴油发电机及配电稳压设备等。⑷传输链路:由于TETRA车载移动基站的机动灵活性和位置不确定性, 一般很难采用固定无线或光缆有线方式作为传输链路, 考虑到其使用频度较少 (通常是遇有重大活动或执行重要任务时才会使用) , 因此采用租用卫星链路方式实现基站联网的链路传输, 同时保留微波及光缆有线方式作为传输备份。

2.6 应急通信现场无线指挥调度系统

发生突发事件时, 为了让事件现场各种无线通信手段可以灵活组网, 可以使用美国RAYTHEON公司的应急无线高度指挥系统。该系统可以互连12个电台或电话, 并将其最多可分成7个组或网络。该系统可以匹配传统的模拟电台、集群通信、P25电台、卫星电话、手机、数字集群和PSTN (公共电话网) 等多种通信方式, 利用Vo IP技术进行广域通信。为了满足实际业务需要, 它还具有连续运转记录文档、预设启动程序、交叉互通能力、优先级中断、指挥控制权、监听 (视) 等功能。

参考文献

[1]陈仿杰, 雍海风, 王维平.小型应急指挥通信车工程设计的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 2012 (7) .[1]陈仿杰, 雍海风, 王维平.小型应急指挥通信车工程设计的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 2012 (7) .

[2]李伟坚, 王雅娟, 吴赞红, 等.基于无线互联的电力卫星应急车1+1配置方案[J].卫星与网络, 2011 (8) .[2]李伟坚, 王雅娟, 吴赞红, 等.基于无线互联的电力卫星应急车1+1配置方案[J].卫星与网络, 2011 (8) .

通信指挥车 篇2

为认真贯彻执行省局下发的《警务无线通信指挥调度专网使用管理规定(试行)》,确保省局建立的全省XX系统警务无线通信指挥调度专网(以下简称无线通信专网)的正常使用管理,确保调度指挥通信联络的及时畅通,结合我狱工作实际,特制订本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无线通信专网是XX省XX管理局依托电信运营商3G移动通信技术,用于全省XX系统内部指挥调度业务的专用移动通信网络,包括定位报警管理平台、移动通信终端(以下简称“警务通”),以及相关附(配)件等。

第二条 无线通信专网的使用管理必须坚持省局要求的总体规划、分级管理、管用结合、保障执法的原则,坚持统一设计方案、统一技术标准、统一部署建设。

第二章 管 理

第三条 省局无线通信专网实行三级的管理。省局信息科技

—1—

处为一级,负责专网的建设规划、规章制定,技术支持,审批考核及维护协调组织;XX信息技术科为二级,负责我狱专网设施的建设、管理、使用及维护;使用“警务通”的人员为三级,负责所配发通信终端的日常保管、使用和保养。

第四条 XX信息技术科主要负责人为无线通信专网管理第一责任人,承担管理责任。信息技术科指定专门人员做好日常管理维护工作,并将管理人员名单向省局信息科技处报备。

第五条 XX应严格按照省局规定的人员范围配发“警务通”。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购置通信终端入网。

第六条 XX信息技术科应根据情况及时购置和调配“警务通”。新调入、录用的属于配发范围的人员,由所在单位提出申请,送XX分管领导审批,信息技术科按规定及时进行配发。

第七条 信息技术科应严格按照省局关于无线通信专网“警务通”号码资源统一规划和分配,在本单位号段范围内配置使用。并负责制定XX“警务通”号码表,及时将警务通号码分配前和调整后报省局信息科技处备查。

第八条 XX需增配“警务通”时,由信息技术科按照省局《警务无线通信指挥调度专网使用管理规定(试行)》第十一条规定的型号要求确定机型,经XX领导审批后,将详细型号、数量及资金来源,报省局信息科技处审核批准,按规定程序购置。

—2—

第三章 使 用

第九条 无线通信专网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通信保密规定使用,使用人员须自觉遵守国家和上级有关保密规定。

第十条 XX人民警察执行日常勤务、处置突发事件及履行人民警察其他职责时使用“警务通”通信。“警务通”不得用于其他非工作用途,严禁出售、转让或转借他人使用。

第十一条 “警务通”的配发,须严格办理领用登记手续,做到专人专机、专机专用,落实个人保管责任,防止丢失、被盗和非正常损毁。

第十二条 配发“警务通”的人员须严格按设备操作规范和管理规定要求使用,并保证处于常开常通状态。

第十三条 XX无线通信专网定位报警管理平台设在XX总值班室,由值班人员值守,保持24小时不间断运行。

第十四条 严格执行无线通信专网应专网专用规定,专网设备和“警务通”要与公共通信网隔离。确因工作特殊需要“警务通”接入公共通信网的须从严控制,由所在单位提出申请,XX主要负责人签署书面意见,由信息技术科报省局信息科技处审批。

第十五条 使用可与公网通信“警务通”的人员须严格遵守

—3—

司法部关于狱内使用移动电话的规定。

第十六条 在省局规定的范围外,进行无线通信专网功能扩展的,须经省局信息科技处同意并组织验收合格后,方能应用。

第十七条 XX信息技术科对专网通信费用按协议规定审核确认并及时缴纳费用,确保通信联络畅通。

第十八条 无线通信专网设备的更换、坏损、报废,应及时向省局信息科技处及相关部门办理报批手续,不得擅自处置。

第十九条 “警务通”使用人员发生调出、辞退、退休等情况时,由所在单位及时收回交信息技术科。

第二十条 配发使用人员丢失“警务通”应立即报告信息技术科。信息技术科及时办理停机。

第四章

维 护

第二十一条 信息技术科建立专网设备和“警务通”管理台帐,详细记录规格型号、配备使用、领用交接、维修保养等基本情况,并及时做好变动登记。

第二十二条 无线通信专网设备和“警务通”终端,应按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进行日常保养、电池充电等维护工作,不得随意拆改,避免碰撞、受潮、锈蚀等。

第二十三条 无线通信专网设备和“警务通”使用过程中,出现非人为故障需要维修的,应及时向信息技术科报告并送交,—4—

信息技术科专网管理人员应及时联系设备生产厂家或电信运营商到指定地点维修,不得擅自送交其它单位修理。

第五章 考 核

第二十四条 信息技术科负责对各单位警务通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出现下列情况要追究相关单位及责任人的责任。

(一)警务通出现故障不能正常通话,不及时报告信息技术科,影响正常通迅的;

(二)未经报批擅自更换专网设备、更换购置“警务通”、造成网络设备坏损和发生失泄密事故的。

第二十六条 凡属下列原因之一造成“警务通”损坏、丢失的,责任人应赔偿损失,情节严重的追究相应责任。

(一)个人使用维护不当造成损坏的,维修材料费用个人承担50%。

(二)违反操作规程或擅自拆卸造成损坏的,维修材料费用个人全部承担。

(三)非工作原因造成丢失的,购置费用按现行价格由本人承担。

(四)私自转借他人使用的,一经发现即予收回,并通报批

—5—

评,造成后果的应严肃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本细则由XX信息技术科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XX以前制定的有关移动集群通信专网管理规定与本文不符的,按本细则执行。

第二十九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通信指挥车 篇3

【关键词】卫星通信;自动跟踪;MSP430单片机

0.概述

卫星通信作为当今通信传输领域的三大支柱之一,以其传输距离远,覆盖范围大,通信方式灵活多样,以及不受地理和自然环境影响而成为应急通信的主要手段。近年来,车载卫星通信成为油气田应急指挥系统中的重要通信方式之一,它可以在现场迅速展开天线,并快速自动寻星,提供迅速、有效的即时通信,保障了油气田生产过程中突发事件时的应对能力。现在,车载卫星通信系统作为一种小型化的能实现自动寻星和跟踪锁定的卫星通信系统,主要呈现出业务临时的特点,这就面临着如何快速,准确的找准卫星的问题。本文以基于MSP430的车载GPS终端与电子罗盘相结合为例,阐述车载卫星系统寻星及跟踪锁定功能的实现。

1.基本原理

本系统的核心为天线快速跟踪平台,能实现自动对星,跟踪锁定卫星信号。该平台将天线伺服控制系统和机械传动系统整合在一起,通过高灵敏度的传感器感知系统的方位,俯仰和极化角度值,并通过坐标变换和耦合分解计算出天线转动的补偿角度。

2.硬件部分

天线控制系统框架图

天线伺服控制系统核心采用T I 公司的MSP430F149 单片机。该单片机是一种超低功耗的混合信号控制器,具有16 位的RISC结构,CPU 中的16 个寄存器和常数发生器使MSP430 微控制器能达到最高的代码效率,在8MHZ 的晶体驱动下,指令周期为125us。灵活的时钟源可以使期间达到最低的功率消耗;数字控制的振荡器(DCO)可使元件从低功耗模式迅速唤醒,在少于6us的时间内激活到活跃的工作方式。片内的A/D 转换器有较高的转换速率,最高可达200kbps。为了能够快速准确的采集数据,采用美国KVH 公司生产的C100 电子罗盘,它采用磁通门技术,航向精度可达到0.5°以内,通过其数字接口,可提供地球磁场X、Y 轴的水平分量,通过电子罗盘,来采集天线起始方位数据。利用G-503 GPS 获取天线系统所在地的经纬度。利用AT-201-SC倾角仪测量天线的倾斜角度,倾角仪通过硅微机械传感器测量以水平面微参面的双轴倾角变化,输出传感器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和俯仰角度。极化的调整使用的是直流电机,通过采集极化电位器的电平值,来得到相应的极化角度。方位和俯仰通过步进电机进行驱动,通过减速齿轮和齿轮带带动天线运动。通过MAX202EWE 和F16V8 组成的片选电路进行GPS,倾斜仪数据,电子罗盘数据的信号通道的切换。通过信标接收机来识别卫星信标信号。

3.软件部分

系统加电开机后,首先进行主控单元MSP430F149 的初始化,包括端口,模数转换,时钟,定时器,串口等的初始化。初始化完成后,读入倾斜仪数据,并进行判断。一般情况下,天线最初都处于收藏状态,倾斜仪的读数为负,天线的俯仰需要上抬,使天线俯仰转动轴平行于水平面,天线的方位轴线垂直于水平面。此时主控电路会读入GPS 和电子罗盘数据(AL)。GPS 所得到的系统所在地的经纬度为(θL,ΦL), 卫星的经度用 表示。通过以下的公式计算出天线所在地的理论方位角(θs),俯仰角(Az)和天线馈源的极化角度值(Pol):

Az=tan-1 (1)

EL=tan-1

(2)

通过和可以判断出天线的走步方向及走步的角度值。当天线走到理论方位后,天线会上抬到理论俯仰角。然后会把馈源转到理论极化角。由于理论值和实际值存在着一定的误差,所以在天线走到理论位置后,方位要在理论方位正负15°内进行搜索,俯仰方向会在上下5°内进行搜索。当接收的信标信号的agc电平与背景噪声的差值大于门限值的时候,天线便进入跟踪状态。接下来天线根据信号电平的变化进行螺旋式搜索,轨迹由大变小,直到信标信号agc 电平最大,此时天线便进入锁定状态。我们可以认为天线已经对准了卫星。如果天线在搜索状态时没有找到卫星,会重新回到理论位置,进行新的搜索,如此循环,直到最后锁定卫星。

4.结语

本文给出了车载卫星定位系统的硬件与软件的整体实现方式。经试验证明,本套系统具有很好的性能指标。能够快速准确的找准卫星,具有很好跟踪性能。

【参考文献】

[1]丹尼斯·罗迪.卫星通信.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5.

对应急通信指挥车的诉求 篇4

一、我国应急通信体系的特点

我国现阶段的应急通信体系,在辅助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时有以下特点:

⊙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相对那些人口少、领土面积小的欧洲、美洲国家而言.管理起来难度要大得多,各省各地及直辖市的人民政府,每一个信息都要慎重且紧凑有序的上报、下达。

⊙经历2008年冰雪灾害、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等突发事件.国务院通常是在当天就迅速作出决策,而且领导人也随之直接到达第一现场,即国家各级层面的应急反应机制非常高效。

⊙我国现在的总体经济水平还比较落后,很多应急的理念也是刚刚开始建立,全方位的应急通信保障体系的建设在逐步推进完善,这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实践探索并进一步改进的过程。

⊙现阶段的应急通信装备分属多个部门,设备规格、信息体系各不相同,在整体协调,信息互通与共享上存在较大的问题,迫切需要相关的产品标准来统一协调,变单兵为集群协作。

⊙部分机构、企业有很好的高科技成果,由于种种条件制约,没有转化为切切实实的科技产品,特别是转化为适用于通信指挥车这种小批量特种车辆的产品,无法真正获得实际的应用。

纵观这几次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通信指挥还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为现场的移动办公室、信息中心、指挥中枢。

二、应急通信车配置不必相同

随着我国对于应急事件的处理越来越重视,大家也尝试着购置了一些应急通信类的产品。可是随着使用次数不断增多,经验日益积累,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买来的设备都好用、实用,应急改装中常见的误区有:车体过于庞大,通过性不好,很难到达第一现场,设备过于庞杂,一味求全求新,不以实际效用为主导;没有对不同类型通信车的功能和需求作出实际的调研分析.设备堆砌感严重.用于不同应急场景下的通信车相互雷同。

军队、公安、消防、医疗、搜救、指挥者随行、新闻机构、环境监测等行业应急需求及特点不同,没必要安装相同的设备,只需要配置同样的卫星网络、传真、视频、电话、电力系统。

每个行业有自己的特点,应急指挥也应不同。

(1)应急医疗车没必要安装短波电台,语音调度系统,正负压汽车舱体。因为现场医疗不承担特种通信任务,应该装备类似于电力系统、灯、手术台,应急医疗车只是要在艰苦的环境中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医疗救助装备。

(2)新闻机构最需要的可能是便携小巧的通信设备,如小型卫星设备、恶劣环境可用的笔记本电脑、摄/照相机等等,而一些现场广播、会商平台也不需要。前方记者只管收集资料,至于发布机构如何汇编,是后台的问题。

(3)环境监测则需用中等偏下、通过性良好的车型,诸如正负压这些设备都是需要的,因为环境监测有可能会去危险区域,如核泄漏、有毒气体、超高/低温的场所,还需配备水清洁设备、各种环境指标检测设备等。

(4)指挥者随行可能需要很大的车辆作为指挥中心,但也要考虑到跟进问题。这种指挥车上的各种通信设备,可以做得复杂多样一点,以供指挥者多手段地进行指挥。

三、关注通信指挥车改装

受客观条件制约,车辆改造设备偏向于采用市场上的部分成型装备,但这些产品指标很多也不适合在特种车上使用,埋下很多隐患,造成很多故障。

⊙特种车改装车型、车辆本身的性能、技术指标、动力参数、承载能力等,保证车型本身能经受恶劣条件的考验。

⊙电力改造方面,很多进口车辆装有取力轴,可以利用取力轴的方式供电,可大部分的国产改装则采用的是在车内加装燃油发电机,对此要有充分地考查。

⊙焊接拼装方面要从实际使用出发,认真把关工艺要求,经得住时间与恶劣环境的考验,预埋件、焊接处要合理牢固,不得破环车辆的整体结构,以免降低使用寿命。

⊙各类附件(如螺栓、螺母、线鼻子、卡子等)要从专业厂家订购,或进行自主制作加工,要保证在行驶过程中不发生由于小部件损坏而影响车辆正常使用的重大故障。

⊙长期不进行演练或保养维护,也不安装固定支腿,造成轮胎长期单方向积压,高速行驶有爆胎隐患。⊙某些线路采取一次性封闭安装,优点是美观,缺点是调整难,加装难,检修难。应该采用开放式或者线槽式安装。

简单、专业、可靠、便于使用、便于维护,这是改装应急通信车需要提高的部分。应急也是战斗,是在极其恶劣条件下执行任务,所以对应急通信车应该按照军用标准参照执行。

四、统一行业标准任重道远

为什么在灾害现场有上百辆应急通信指挥车辆,数以万计的工作人员,互相之间却很难互联互通。因为在改装应急通信车时没有遵循同一个标准,大家对于一些东西的先进很敏感,但是并不实用,甚至为了一个新的东西,要把之前好不容易完善的东西推翻一大部分。

这给了我们两方面的提示:一个是在改装过程中尽量考虑到未来的接口问题,把一些现在技术无法实现的瓶颈,留出软硬件接口,以及扩展的设备空间,不要把改装工程搞成不可逆的:另一个是对于新技术设备的应用,一定要考查其完整的适用性,再将其投入实际应用。国家也应该有相应的机构,专门研究各种应急设备的适用性,保持技术领先5年,把各种设备在应急车辆上反复测试,拆装调整,花费一些科研上的经费,弥补整体上几十倍上百倍的资金浪费。

避免试管化的测试。所谓试验往往都是在常态理想环境下作的测试,却没有人深入研究它,不把测试产品拿到非常态、恶劣环境中进行测试,这样到了关键时刻是要出问题,那时一切就晚了。可以借鉴军品的测试经验,演练各种复杂气象、地质条件下的使用情况(如酷热到海南岛,酷寒到漠河,沙漠到新疆,高原上西藏,潮湿多雨上四川,台风气候到东南沿海),只有在各种实战环境考验下还能完好运转的装备才是好装备。

五、互联互通,协同作战

互联互通是统一标准中的非常重要的部分,而且意义十分重大。目前在通信指挥当中用到的通信手段大致有海事卫星、VSAT、短波、超短波、微波等。可能在未来还会有其他的通信技术产生,但是通信的目的是为了指挥通畅,提高效率,形成统一的作战整体。国家应急预案中一个很重要的理念是,即使某个战斗个体的能力再强,如果没有形成全网连通模式的话,仍然是一个信息孤岛。现在我国应急通信最大的问题是,标准多元化,没有形成完善统一;有的是因为设备种类不同造成的,也有的是因为通信协议不同造成的,还有的是因为频率不同造成的;这些不同在平时的个体演习中,无法凸显出问题,但当突发事件来临时,需要各单位大规模协同指挥统一作战,问题就层出不穷,各种通信手段无法发挥真正的效能。

通信指挥车 篇5

建设方案汇报

***市应急办 ***市信息化办公室 二〇〇八年七月

***市政府应急通信与指挥调度平台(以下简称“应急平台”)是以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为支撑、软硬件相结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技术系统,具备多种语音、数据、视频等通信手段的融合和互为备份、实现包括现场信息、调度信息、预案等在内的各种信息的集中处理,为实现快速、科学、有序、高效地指挥调度提供技术保障功能。

一、***市应急指挥技术体系的现状及不足

目前,我市已建成***市应急联动指挥中心,作为日常性的社会治安、消防、急救、交通事故处置部门,应急联动中心已实现了110、119、122、120等个报警电话的整合以及多警种的联动,为***市提供集中统一的报警电话接听、警情处理、指挥调度、紧急状态控制等服务。

另外,我市各部门还建设了多个专业系统,包括防汛指挥系统、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信息系统等等。这些系统为各专业部门的日常和应急业务工作提供信息支撑。

作为应急管理和处置的重要基础设施,我市还先后建设了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和“天网”视频监控系统。其中,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作为政府无线调度共网,与应急联动系统同期建设,为应急联动及市政府、公共事业等各部门提供无线指挥调度的通信保障手段,具有快速、有效、及时以

及便于管理和互联互通等特点。目前,公安、卫生急救、市城管局、市交通委员会等单位已经成功应用本系统。

“天网”系统也已建成覆盖重点场所、主要街面的视频监控系统。目前主要用户有公安局、防汛、城管等。

与此同时,自然灾害也暴露出现有应急指挥调度技术手段的不足,主要如下:

(一)通信不畅,缺乏统一、可靠的政府应急通信保障平台:信息通信是应急指挥的“神经”,在自然灾害中,有、无线公众通信网均遭受严重破坏,政府又缺乏统一、可靠、有效的专用有、无线通信手段,尽管临时建立了一些应急性通信系统,但由于其覆盖范围、使用方式等方面的局限,以及互联互通存在问题,难以完全满足抗震救灾和应急指挥的需要。

(二)信息不全,缺乏一个全面的应急资源数据库平台:在此次自然灾害中,涉及卫生、自然灾害、气象、交通、民政、公安、建设等众多部门,科学的决策应建立在综合分析各种信息的基础上,但现在尚无有效的技术平台支持这种应用,各部门都是独立的信息系统,缺乏更新和信息交换共享机制。因此有必要建立市级统一的应急资源数据库平台,实现应急资源信息的信息共享,为突发事件分析、指挥调度和事后处理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

(三)缺乏一个统一指挥调度的管理平台:应对大型突发事件,需要全面掌握各方面的信息,并综合研判,科学决策。我市目前已建成的应急联动系统,实现了卫生急救及多警种的统一接

警、分类处警,可以处理各种个体性、小规模事件,但无法应对大型群体性事件。面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如何综合协调不同部门实现对突发事件的高效处置、及时信息发布、灾后救助和事后恢复重建等等,需要一个信息化统一的指挥调度的管理平台,不仅要实现事件的接报、分派、处置、反馈等,保证处置工作的规范性、有序性,同时也要提供现场管理与过程跟踪功能。

二、***市应急信息平台建设目标

依托政府应急平台,在公共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通过多种形式保障至少一种通讯形式畅通,并通过统一沟通平台尽可能实现与多种终端的信息互通,实现信息的无壁垒沟通。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证至少有一种可用的通信方式将远端的信息传送到应急指挥中心。

依托政府应急信息平台,建立一套统一的技术规范、数据标准、数据交换格式,形成一个整合、标准、开放的应急数据库平台。打破各部门间的信息壁垒,促进社会、企业、政府间的应急资源信息共享,解决“信息荒岛”和“信息孤岛”。为突发事件分析及资源调配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处理平台。

依托政府应急信息平台,构建起为指挥机关与各职能部门建立起信息化沟通桥梁,实现突发事件的统一指挥调度,形成规范化的“信息统一接报、分类分级处理、事后反馈评估”的三段式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不断增强政府完成多样化应急指挥任务

的综合能力。

三、***市应急信息平台建设原则

(一)统一规划的原则

我国的应急信息平台体系包括国家级应急平台、省级应急平台、部门级应急平台、地市级应急平台、县级应急平台、面向公众紧急信息接报平台以及面向公众的信息发布平台。我市应急信息平台的建设将按照统一规划、分级建设思路进行,本次建设主要包括***市应急平台、面向公众紧急信息接报平台以及面向公众的信息发布平台,同时与省级、国家级应急平台实现互联,并接入部门级和县级应急平台,我市各区县按照“***市应急平台的统一规划”进行建设区县级应急平台,并与市级应急平台互联。

(二)平战结合的原则

平时: 战时(灾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以及我市政府应急预案构筑了中国应急管理机制的“软环境”,但从应急管理的发展需要来看,应急处置机制还需一个强有力的“硬环境”——应急信息平台来支撑。

突发事件的应对采用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做到平战结合,“防

病与治病并重”,对各种无法抗拒的突发事件必须有强大的抵抗力,***市应急平台需要考虑突发事件发生,出现极端情况下的应急响应,建立我市应急平台的灾备体系:包括网络通信链路、系统平台、数据库和软件系统、通信设备、背负式发电装置等软硬件的灾备,如平时主要依托电子政务网、***市公共呼叫中心和800M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作为应急平台的网络通信支撑,战(灾)时将租用卫星电话、微波通信等通信网络提供通信保障。

(三)资源共享的原则

应急指挥的核心宗旨就是争取在最短的事件调动多个部门、单位相互协调、共同实施,有效解决突发公共事件,这就需要各种信息与资源的整合,部门、单位之间才能协调“作战”,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关的应急资源的数据标准,建立全市统一的应急资源数据库,实现应急资源数据的整合和资源共享。

(四)实用为主的原则

面对各种复杂的突发事件,往往要求应急平台在 图像为指挥人员提供综合的多媒体信息。

同时,建立统一的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实现突发事件的“信息统一接报、分类分级处理、事后反馈评估”的应急处置流程。

强大的互联网作为新兴通信工具,在自然灾害中的应急通信作用也日益突出,此次自然灾害发生后,某政府网站在电力、通信瘫痪、人员惊魂未定的情况下,网站发布小组坚守岗位,克服种种困难利用互联网持续披露灾区信息,使该政府网站成为所有心系灾区的人们了解灾情的重要渠道,让大家在 等多媒体融合通信。

 政府呼叫中心平台扩容、升级及备份  卫星通信系统(车) 有、无线通信互联互通系统  无线采集、发布  视频会议会商系统

***市12345呼叫中心已经覆盖了38个政府部门,可以在此基础上扩展成为“***市应急呼叫处理中心热线”,并将部门覆盖到政府所有市级部门和区县政府,同时考虑到容灾需要,建设应急指挥平台备份中心。

平台战(灾)时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保障,平时作为政府非应急热线,也可为大型活动、展会、体育赛事等提供通信保障服务。

(二)应急资源数据管理系统

在应急指挥和应急事件的处置中,需要用到各种应急资源信息,如水务、气象部门的水情信息、雨量信息、卫生部门的医院床位信息、血浆信息、公安部门的户籍信息、监控图象(天网)信息,等等。这些信息数量巨大而且随时都在变化中,因此,应急信息资源的完整性和及时性直接影响对事件处理效果,各种相关应急信息资源是应急决策的基础和依据。目前,各类应急信息资源往往存在于各相关部门,为实现对各类应急信息资源的统筹使用,建立统一的资源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建设应急资源数据管理系统,将在充分利用现有各部门成果的基础上,实现各类应急资源的归集整理、集中管理、分布更新、共享共用。

 GIS  与人口、法人、宏观经济基础数据库的接口  天网接入系统

 应急资源信息采集、管理、分析系统  预案管理系统

(三)应急指挥调度与辅助决策系统

基于融合通信,构建U字形应急处理模式,建设指挥调度系统、视频会商系统、大屏幕系统等,实现突发事件的统一指挥调度,形成规范化的“信息统一接报、分类分级处理、事后反馈评

估”的三段式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

平台提供各类事件的分发处理、文件消息分发、应急物质调度、医疗救护调度、人员调度协调、虚拟团队管理等等功能。

建设面向公众的应急信息门户,作为***市政府门户网站的二级子站点,主要面向公众为广大市民提供应急防范知识、应急处置知识、应急信息发布等功能,其主要目的是要在灾害来临前对公众普及灾难知识,在灾害发生时提供统一的对外宣传口径。

 市长公开电话(政府服务及事务调度系统)升级(日常使用)

 统一信息采集及发布系统  政府事务调度系统(平时使用)

 政府应急实时现场态势管理系统(应急状态使用) 虚拟团队管理系统

 辅助决策系统

 人员救助及物资管理系统

(四)备份系统

重要系统及核心应用的备份及快速部署

通信指挥车 篇6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消防通讯指挥;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10-055-01

在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电子信息技术取的飞速迅猛的发展,全世界早已进入“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知识化、自动化的全球一体化的新时代。于此同时电子信息技术在消防通信指挥领域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计算机控制为中枢、各种信息技术为手段的现代化消防指挥体系也越来越完善,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现代消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计算机火灾报警技术的开发应用、GPS车辆人员定位技术及GIS地理信息系统的综合应用、远程通信指挥系统应用等。本文主要就目前电子信息技术在消防灭火救援指挥七个方面作下简要概述:

1、综合通信指挥平台的建立

这个平台涵盖了执勤值班、应用信息、大屏幕显示、视频监控、网络传输六大功能,既可以通过119直接接警,又可以实现110与119电话语音的“三方通话”,还可以直接调用公安、城管等单位的视频信息观察火灾现场和路面车辆情况,而且由于采用了ITS技术,可以将火灾警情的文字描述自动转换成有声语言通过扬声器进行广播,大大缩短了中队接警出动的时间。这一平台还有一个显着特点,即其安全性能高于国家标准,配置了具有双备份、双机并行功能的呼入排队机,并增设安装了6路模拟应急电话,有效地解决了电话多、呼入难和系统故障无法呼入的问题,确保了整个系统实现接处警全天候运行。

2、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

辅助决策系统顾名思义就是在指挥中心接受到火警时,系统会根据受理信息,自动确定火情大小、火灾类别、是否是重点保卫单位等信息,同时调出此单位所有信息及作战预案,并直接传送到中队接警终端;若着火单位不是重点单位则系统进入专家系统,接警人员可通过专家系统调用数据库内容查询分析出着火单位所在区域的电话号码、所属单位类别、火灾类别、所属中队实力、着火物质、火势大小等因素,自动生成出车命令。

3、GPS远程监控定位系统

主要分为车载定位及个人定位两种GPS监控设备,车载GPS监控设备,主要用于消防车辆、行政车辆,该平台主要由GPS卫星导航系统、手机短信发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三个子系统构成。GPS卫星导航系统通过与全市消防部队所有行政车辆和执勤车辆安装的GPS导航仪连接,具备了对车辆进行管控、对行车路线进行实时跟踪和行车轨迹回放等功能。个人GPS设备,可以实现对人员位置进行管控、对行进路线进行实时跟踪和行进轨迹回放等功能,并且具有与支队119指挥中心进行实时通话的功能。

4、GIS消防地理信息系统

GIS消防地理和定位系统可在帮助接警人员确定着火单位的具体位置,通过矢量化的电子数字地图的形式,把辖区地理位置、公路铁路交通线网络、重要建筑分布、水系分布、行政划分、消火栓分布等重点单位分布信息实时显示在电子地图上,GIS消防地理和定位系统还有多级别缩放、着火点标注、分层显示、报警点显示并将着火单位周边的各种情况通过打印机将图形打印输出并可直接传送至指挥中心LED大屏。在中队车辆出动后,配合安装在消防车上的GPS定位系统,GIS消防地图上可实时显示出动消防车辆位置、移动方向、行驶速度、行车路线等要素,并自动预计到达时间。在出现重大火情灾害时,通过此系统可及时直观的了解增援车辆的具体位置等信息,在发现处警车辆行驶方向或行车路线错误时及时予以提示。

5、计算机录音系统

119指挥中心接警系统在接到报警电话时,计算机会自动记录下通话内容,并将通话的电话号码、时间一起存储在接警终端内,指挥中心人员可随时便捷的查询、删除、拷贝、播放录音文档。

6、远程通信指挥系统

主要是在出现突发紧急情况时,综合利用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通信资源,保障应急指挥、紧急救援通信畅通。应急通信既依托公用通信网,又是公用通信网的重要延伸和补充。移动通讯卫星指挥车的配备与应用将会极大提高消防指挥中心在野外及偏远地区以及发生重大灾害事故时的应急通讯能力,在火情灾害瞬息万变的今天,及时掌握火灾场现场信息对指挥人员正确下达命令、调度力量显得尤为重要,要达到这一要求就需要建立一套远程通讯指挥系统,此系统可在现场建立临时移动通信指挥中心,实时传输火场图像、声音等信息、确保通讯畅通。通过无线网络或卫星传输将火警受理形成的出车指令,作战预案、图形等资料发往移动通信指挥中心。

7、重点单位远程监控系统

重点单位远程监控系统就是把全市重要建筑及重点场所进行联网监控在火灾易发重点部位安装可视监控探头并对其火灾报警系统进行联网,通过远程监控中心对各监控点的影像和声音进行采集,实时地将信号传送到指挥中心,如某重点单位发生火情,指挥中心可第一时间接到报警,通过报警部位摄像头了解现场着火情况,并及时调动力量减少火灾损失,保护重点建筑。

电子信息技术已经全面的应用于消防指挥的各个方面,怎样合理的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已经成为新时期消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管理模式与一体化资源共享的消防管理技术将会成为消防工作将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陆永刚,虚拟现实技术在消防系统中的应用[J],消防安全与管理,2002

[2]张纪,谈遥感和计算机技术在城市消防规划中的应用[J],地理空间信息,2004

通信指挥车 篇7

电子通信设备的大量增加,人防通信指挥车内部的整体布置越来越密集,密麻的电缆、元器件使得电磁环境十分的复杂,系统之间相互的电磁干扰,系统之间的性能不能正常的发挥出来。根据人防通信指挥车的特点,其面临这下面集集中常见的干扰。

1.1 自然干扰

无线电噪声和电磁辐射是人防通信指挥车当中收到的自然干扰。无线电噪声来源广泛,其中有外层空间、地球的大气层、地面建筑、地表一下等都能够探测到它们的存在。无线电噪声最主要的是来自暴风雨、闪电、太阳等。在太阳活动的高峰期,太阳斑的能量的爆破,给地球带来了大量的电磁辐射。大功率的高频信号也会产生强烈的高频电磁波,以空间辐射的形式向四周进行扩散,对器件的电路形成干扰。值得一提的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人防通信指挥车受到的自然干扰基本是不变的。

1.2 导线对导线的干扰

人防通信指挥车当中存在的最普遍的干扰是导线对导线的干扰,各个系统和器件之间的电缆的布设为这种干扰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导线和导线的干扰可以分为电容性干扰和电感性干扰两种。电容性的干扰是客观存在的,并且能够量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控制。对于电感性干扰,通信指挥车可以通过控制封闭回路所包围的面积以及电路之间的互感来改善电磁环境,从而能够提高电磁的兼容特性。

1.3 接地和接地阻抗引起的干扰

屏蔽和接地作为抑制电磁干扰的重要的手段,目前在人防通信指挥车当中应用广泛。人防通信指挥车熵的电子设备都会利用自身的金属外壳和车体实现屏蔽和保护接地。部分的人防通信指挥车会利用通信指挥车的车体和电源的负极相连,形成回路。接地电的不同,在车体当中会产生地电流,当车体向地面引入电流的时候,该电流就会在人防通信指挥车当中形成电磁波干扰。

1.4 天线耦合效应

天线是通信电子设备当中电磁能量发射和接收端,该处是最容易形成辐射干扰,也就是天线能量之间的相互的耦合。天线之间互耦的强弱表征了天线之间相互干扰的强弱。天线之家的互耦可以分为阵列天线互耦和独立天线互耦。人防通信指挥车上的耦合效应多数是独立天线互耦,可以采用适当增大天线之间的距离来降低耦合效应。

2 通信指挥车电磁兼容的设计

某通信指挥车的电磁兼容有如下的要求:

(1)通信指挥车对于频率在100KHz~10GHz带宽内的电磁干扰的抑制的能力不低于40d B;

(2)通信指挥车上的任意的电台进行满功率的工作的时候,整个车上的系统应该能够正常的工作;通信指挥车当中所有的设备满功率的时候,其他的设备要求能够正常的工作。

2.1 设备电磁兼容的设计实现

对于设备电磁兼容的实现,首先对与车上的计算机、电台、电源等设备要优先选取质量可靠,符合国家《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要求》规定的新型的设备要求。在进行设备集成的过程当中,要遵循敏感设备和强信号源之间空间隔离的元测,计算机、综合电源、电台设备采用了分散的布局的方式,距离应该尽量的源,高频的反馈线在进行走线的时候相互之间不能交叉,设备之间也应该放在便利的位置便于接地。对于天线的耦合效应,在天线的安装的时候要充分利用空间隔离,加大水平和垂直间距或者使极化之间不匹配。

2.2 通信指挥车舱体电磁兼容的实现

2.2.1 通信指挥车舱体板片和舱体组合

通信指挥车方舱采用了发泡大板结构,内外蒙板为整张的防锈铝板,内填聚氨酯发泡材料,因此壁板能够具有良好的屏蔽的效果。舱体组合当中影响电磁屏蔽的主要部分是板片之间的连接处,在通信指挥车车舱体设计组合成型的时候,为了能够确保舱体各大板片之间的电连接可靠,需要将壁板外蒙板的凸出的部分折弯,然后采用氩弧进行满焊,使其具有连接的导电性。

2.2.2 门、窗、孔口的屏蔽

通信指挥车的车门是舱体屏蔽的泄露电。如果要得到高性能的屏蔽门,除了需要处理门缝的泄露外,对于门框以及舱体的连接,锁紧机构和铰链等都要有严格的设计要求。在进行车门的安装的时候,门和门框需要采用铝型材质,并且需要导电氧化,使其保持较高的导电性能。对于舱体和门框的接触面进行油污的取出,杂物和氧化膜的处理,然后涂上导电胶进行安装。舱门的门锁采用了三点锁的紧闭的结构,确保门和舱壁之间具有良好的电连接。屏蔽窗采用了铝型钢材结构,嵌入和双层的玻璃,屏蔽玻璃采用了双层钢化玻璃内夹金属丝网的结构。

2.2.3 接地设计

整个人防通信指挥车配有了7根接地地钉,6根地钉和整车的车皮接地组成接地网,1根地钉和整个通信指挥车的测量地相连接。相邻的两根接地地钉之间间隔2米左右,车皮地和接地网之间距离为1至3米左右,接地网和测量地之间的距离大于5米。

3 电磁兼容检测

接地网接地采用了降阻剂,整车的接地电阻测试为9.1欧姆。按照GB/T12190-1990规定的测试,测试的数据在100KHz~10GHz的贷款内,电磁干扰的抑制能力不低于40d B。

4 结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的发展,电子设备无论在数量还是种类都在不断的增加,电磁环境日益的复杂。在这种复杂的电磁环境当中,减少电子设备之间的骚扰,使得各种的设备能够进行正常的工作,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另外的一个方面,恶劣的电磁环境也会对人类生态造成不良的影响。

摘要:在人防通信系统当中,有限的车体空间和频谱资源条件下,电子设备的数量正在不断的增多,设备的灵敏度也在不断的提高。由于车内电台、电源等干扰源的干扰,通信指挥车的电磁信号失真严重。人防通信指挥朝着系统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必然会出现多功率多型号多视频设备在同一辆通信指挥车工作,在同一个低于多型号的通信设备的互通。特别是在战时复杂多变的电磁环境当中,电磁兼容的问题会更加异常凸显。

关键词:人防,电磁兼容,设计

参考文献

[1]路宏敏.工程电磁兼容.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通信指挥车 篇8

指挥信息系统, 是指以信息为主导, 以通信和计算机网络为依托, 由各类高效能软件支持的传感器、传输设备、处理系统和信息终端组成的新型指挥系统。指挥信息系统的指挥形式由“树状”向“扁平”转变, 控制方式由“直线式”延时控制向分布的“节点式”实时控制转变, 平台结构由“平面链接式”向“立体栅格式”转变。通信指挥平台的合理运用, 将对整个通信部队的作战指挥能力提供强力支持。

1指挥信息系统在通信部队的应用现状分析

1.1训练科目少, 缺标准、缺人才

指挥信息系统的概念提出以来, 各部队院校, 各作战部队都对其进行了各个方面的研究和探讨, 对指挥信息系统在应急作战、常规训练中提出了许多有效的见解和看法, 但是目前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全面的、通用的训练科目、训练方法、训练内容。大多通信部队的作战力训练还停留在机械化时代。

此外, 各作战部队主体, 往往提出了自己小范围的训练标准, 各个标准之间缺乏通用的模式, 在训练和演习过程中, 指挥信息系统却不能依据统一标准进行指挥。另一方面, 指挥信息系统所需要的人才还存在欠缺, 技术设备的运用缺乏思想火花的碰撞, 指挥信息系统在作战能力提升上还略显呆板, 缺乏灵动性。

1.2数据支撑少, 缺融合、缺共享

现有的指挥信息系统应用训练, 还是以单模块、单系统为主, 系统运行真实数据请领困难, 模拟数据尚未建成, 很难组织多功能模块的综合组网演练。

各系统数据之间融合与共享机制运行不畅, 各种资源、各种数据还没有高度融合, 融为一体, 在开展一体化指挥行动时, 指挥构成、力量编组、资源分配上无法做到“互联、互通、互操作”, 在指挥能力上无法实现资源整合以及效能倍增。

1.3训用连贯差, 缺互通, 缺应用

目前, 通信部队的指挥作战还主要应用在演习过程中, 平时训练的少, 训练也主要在本部队内部训练, 缺少与相关部队、院校的联合训练。

此外, 在训练和演习中, 基础数据工程未引起重视, 信息种类不全, 格式不一, 数据库互不关联, 作战指挥能力弱, 大多数武器装备尚未与情侦、指控系统实现交链, 实时获取信息和抗精确打击能力弱。

对于通信部队需要什么样的指挥信息系统研究的成果不多, 论证不深、分析不透, 平台如何提高指挥作战能力, 作战指挥信息流程如何设置, 数据格式怎么确定。这些问题都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普遍存在建、学、用、训结合不紧的问题。

2指挥信息系统在通信部队出现短板的原因分析

2.1思想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误区

指挥信息系统概念提出以来, 各通信部队虽然都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进行了学习、探讨、演练, 但是, 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误区, 老的作战理念、作战思维还在影响着通信指挥系统的建设者、使用者、训练者, 还没有跳出老式作战理念的范畴, 效果出现偏差。

2.2军事训练上还存在一定的失衡

不管是新兵训练、还是老兵的常规训练, 都还是依据老的模式进行, 没有进行有效的突破。指挥信息系统的内涵包括了“化物”和“化人”两个方面, 但是目前指挥信息系统的“化物”物质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但是在“化人”上着力不够, 欠账较多。没有紧贴指挥信息系统展开专业人才的训练和培养。

2.3普及运用上还存在一定的断档

通信部队的指挥信息系统在普及运用上的扩散力还不够, 指挥信息系统本身不能自动发挥通信指挥功能, 不能生成指挥能力, 只有通过人的指挥运用才能发挥其才能, 因此, 目前的指挥信息系统在通信部队的普及运用还是存在欠缺, 缺乏大量实践运用产生的扩散效应。

3指挥信息系统在通信部队的建设对策

3.1统一指挥, 统一标准

围绕应急作战准备, 统一指挥体系, 统一作战计划、组织指挥和具体行动, 依据统一的标准指挥信息系统建设, 实现系统构成要素有机链接。

运用统一的标准对各种指挥信息系统及其配套软硬件, 以及通信指挥系统武器装备以及配套产品的基数体质, 结构模式、功能形态和互联互通互操作等进行规范统一。

统一指挥、统一标准的前提下, 开展训练科目研究, 依据训练科目, 依据指挥信息系统, 训练专业素养人才。

3.2强化手段, 融合数据

通信部队在指挥信息系统应用上要完善侦察、通信等网络系统, 增加对卫星通信、微波通信和侦察雷达、火控雷达的干扰装备, 组建具有网络进攻与防护能力的专业分队。抓好数据库建设, 加强对敌各种用频装备电磁参数、侦绕频段、发射功率等情况的掌握, 为指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依据通信部队任务需求, 对指挥信息系统平台进行适应性完善, 整合各方有利资源, 集成现有指挥信息系统各类数据资源。

3.3普及运用, 有机结合

推动指挥信息系统在通信部队的建设, 必须把高标准、高质量的建与战备、训练和日常工作的广泛应用紧密结合起来, 实现建用互动, 以用促建, 确保指挥信息系统在应用中发挥效益, 提升指挥能力。深化对指挥信息系统各系统组织运用的研究, 强化各系统之间的运用, 坚持从领导做起, 全员扩散, 突出指挥信息系统指挥训练, 促进官兵掌握其主要性能, 并创造性地进行组织运用, 实现人与系统的有机结合。

4结束语

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 为军事指挥系统的更新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新时期, 我国的军事指挥系统正处在改革的重要阶段, 本文对通信部队的指挥信息系统在实际运用上进行了初步分析, 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不足, 训练科目少, 缺标准、缺人才, 数据支撑少, 缺融合、缺共享, 训用连贯差, 缺互通、缺应用等, 并对如何提高通信部队利用指挥信息系统, 提高整体作战能力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对提高指挥信息系统在实际中的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薛振权.通信兵基于信息系统的组训方法探析[J].军事通信学术, 2012 (5) .

[2]吕东, 彭庆光.信息化条件下通信兵训练应处理好四个关系[J].国防信息学院学报, 2013 (5) .

公安交通指挥通信系统 篇9

以往的公安交通管理是以道路设岗、纠察违章、现场处置为基础开展工作,而通信工具主要依赖无线手持电台。这种传统的通信手段在处理大的交通事故、车辆资料查询、城市道路疏通、大型集会现场时常常会显得效率低下,力不从心。建设以车载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为核心的交通指挥通信系统,对于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水平,提高交通管理部门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综合处置能力,迅速恢复事故现场的交通畅通,扩大交通安全宣传范围,提高国民交通守法意识,保障类似奥运会这样大型活动的交通管理指挥调度,应对突发事件等具有超乎寻常的重要作用。

1 系统组成及链路预算

1.1 系统组成

交通指挥通信系统由“动中通”卫星移动通信车、中心站,大、小型指挥车组成,系统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系统采用计算机统一监控管理,具有图文显示、声控告警功能;中心站监控计算机能通过卫星信道遥控卫星移动通信车车顶的摄像机方向旋转;卫星移动通信车、大小型指挥车之间可组成无线局域网和有线局域网;考虑到系统的扩容和发展,中心站天线的口径和各种设备预留了余量,在工程设计中预留了卫星网络管理功能,用以对通信指挥车和日后增加的通信车的频率、功率、带宽进行管理、按需分配,节约卫星资源。

1.2 链路预算

以亚洲3号卫星Ku波段转发器参数为例对系统链路参数进行了预算,预算条件列于表1,预算主要结果列于表2,预算的结果也同时适用其他Ku波段卫星。

从表1,表2所列数据分析,可得出下述结论:

(1) 如果中心站、通信车互传的Modem仅使用Viterbi译码,降雨时要满足BER≤10-7,则要求ODU发射功率56.2 W;如果Modem使用Viterbi+RS码,则ODU输出可降低约2.4 dB;如果Modem采用Turbo编码,则ODU输出可降低约4 dB;

(2) 综合考虑各种因数,卫星Modem使用Turbo编码,通信车配置40 W ODU,中心站配置16 W ODU。

(3) 为提高系统可靠性,中心站ODU、Modem和LNB均采用1∶1热备份工作。通信车的ODU、Modem采用1∶1热备份工作,由于“动中通”天线极化需要实时调整(极化程序跟踪),馈源旋转部分无法承受1∶1冗余LNA的旋转空间和重量,故LNA采用冷备份工作方式,综合业务复用单元也采用冷备份方式。

2 系统功能

交通指挥通信系统要具备多种场合应用和灵活多变的能力,在卫星移动通信车、大小型指挥车上配置多种通信手段,以满足在不同场合、不同状态下对通信系统的需要。交通指挥通信系统具有话音通信、数据通信、图像通信、图像采编及显示、信息存储、电视电话会议、网络管理和监控、GPS卫星定位和GIS地理信息导航等功能。

2.1 设备配置和业务功能

2.1.1 话音通信

卫星移动通信车配置卫星话音通道,提供多路话音通道并预留扩展插槽;配置海事卫星话音通信终端,在海事卫星网络覆盖区提供一路话音通道;配置中国移动GSM通信终端,在中国移动GSM网络覆盖区提供一路话音通道;配置公安网数字集群通信终端,公安网同频同播通信终端,在公安网覆盖区内各提供一路话音电路;同时配置公安网车载数字集群通信基站,在公安网覆盖区以外可以建立临时集群通信的覆盖网络,通过卫星通信链路与交通管理指挥中心进行通信。

2.1.2 数据通信和图像传输

卫星移动通信车配置一路卫星高速数据通道和一路异步数据通道,可提供双向图像传输和数据传输;配置中国联通CDMA通信终端,在网络覆盖区提供一路数据通道和一路单向低速图像通道;配置移动数字广播电视(DVB-T)终端,接收数字图像;

2.1.3 局域网通信

卫星移动通信车配置局域网接入设备,保障车辆之间进行有线、无线局域网接入。

2.1.4 电视电话会议系统

卫星移动通信车配置电视电话会议终端,利用局域网将指挥车中电视电话会议分会场通过卫星通信系统接入公安专网,实现网内电视电话会议互通。

2.1.5 图像采编及显示

卫星移动通信车外配置一架摄像头,并配置升降自动云台,用于满足现场图像采集的需要;配置专业级摄像机一套,并具有无线图像采集和传输功能;配置显示器,为采编人员提供显示监控的功能;配置音、视频编辑设备,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编辑、切换等;

2.1.6 信息存储系统

卫星移动通信车配置磁盘存储设备,用于图像、数据及话音的实时存储。

2.1.7 网络管理和监控

卫星移动通信车和中心站均配置网络管理和监控设备,用于对站内设备的管理和监控,同时通过卫星链路中心站和通信车可以相互遥控,对设备进行管理和监控。

2.1.8 GPS卫星定位和GIS地理信息导航

卫星移动通信车配置GPS卫星定位终端和GIS地理信息导航终端, 通信车通过卫星信道向中心站上报车辆所处位置,同时通过GIS地理信息导航终端获取车辆所处位置周边的地理信息。

2.1.9 信息安全

卫星移动通信车和中心站通过配置群路保密设备,可实现网络和信息安全。

2.2 系统总体主要技术性能

(1) 卫星数据业务速率

总速率: 大于双向2 Mb/s,其中: 图像:384 kb/s~2 Mb/s,话音编码:4.8~64 kb/s。

(2) 传输协议:

帧中继

(3) 传输质量

Eb/N0≥7 dB, BER优于10-7。

(4) 互联互通

可接入地面电话网、移动电话网、广播电视网、国际互联网、公安内部网。

3 终端网络的构建

本系统是一个以中心站和卫星移动通信车为交换节点的复合式网络,在该网络中可进行话音、图像、数据等业务的交换。各站终端均以IP网络为主体构建,终端网络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

3.1 网络结构

(1) 端站1(卫星移动通信车)与中心站之间通过卫星链路进行通信;端站2(大型指挥车)、端站3(小型指挥车)通过有线或无线接入方式与端站1连接,组成一个以卫星移动通信车为交换节点的集中式网络。

(2) 端站1、端站2、端站3与中心站之间通过中国联通的CDMA网络组成一个以中心站为交换节点的集中式网络。

(3) 端站1、端站2、端站3与中心站之间通过内部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方式和CDMA方式组成一个以中心站为节点的集中式道路查询网络。

3.2 话音业务

卫星移动通信车话音业务由IP电话和模拟电话组成,通过卫星链路接入中心站电话网,并通过实时通信服务器与专网和公网连接;大、小型指挥车通过有线或无线局域网接入卫星移动通信车,通过卫星链路与中心站电话网连通,实现话音通信。

3.3 图像业务

卫星移动通信车、大型指挥车、小型指挥车和中心站通过代理服务器相互控制其图像源,实现远程图像切换。各端站的IP网络通过卫星链路连接到中心站的代理服务器,由中心站的网管中心授予各端站代理服务器适当的权限,就可以通过代理服务器接入指挥中心的主控制终端,控制其权限内的局内所有视频源。中心站也可通过同样的方式控制各端站的视频源。

3.4 数据业务

数据业务主要是将各端站的终端通过卫星链路接入中心站的数据查询服务器,便于各端站及时查询相关信息。

3.5 系统监控

通过Delphi软件平台编写的专用监控软件对系统内各主要设备的状态进行监视和控制,并用RS 232,RS 485和LAN接口进行本地和远程控制。

3.6 系统安全

由于系统有多种接入方式,因此极易造成系统病毒感染和系统冲突。在系统设计时将系统划分成多个VLAN并封闭其多余的端口,能有效防止全系统病毒感染。设计时合理配置三层交换机,可避免系统出现广播风暴造成系统拥塞。

系统终端业务IP网络如图3所示。

4 结 语

“动中通”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可广泛应用于高数据率卫星通信、新闻采集、公安值勤、打击恐怖主义等领域。本文介绍了以卫星移动通信为核心的交通指挥通信系统的组成、系统链路预算、设备配置和功能,并详细描述了终端网络的构建。该系统在北京公安交通管理局投入运行一年多来,软、硬件设备工作可靠,性能稳定。系统的建设对于加强首都道路交通管理,提高交通管理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综合处置能力起到了保证作用,该系统也可以推广到其他行业使用。

摘要:建设以车载卫星移动通信为核心的交通指挥通信系统,对于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水平,提高交通管理部门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综合处置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介绍以卫星移动通信为核心的交通指挥通信系统的组成、系统网络结构、链路预算、系统设备配置和各种功能,并详细描述了终端IP网络的构建。

关键词:移动卫星通信,公安交通管理,IP网络,车载卫星

参考文献

[1]甘仲民,张更新,王华利,等.毫米波通信技术与系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康学海.北京公安交通指挥通信系统方案论证.内部资料.

边防通信调度指挥工作探析 篇10

关键词:边防通信,指挥工作,探析

目前, 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 我国国防事业和边防事业也应充分应用现代先进信息技术, 从而更好地完善我国国防事业和边防事业系统中的不足。边防部队指挥中心通信指挥调度站作为边防部队各机构中交换信息和共享信息的桥梁, 负责着分析信息和整理信息, 所以, 这需要边防部队各个调度站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 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这对于推进国防事业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在边防部队指挥中的通信指挥调度

1.1通信站呼叫转移台

目前, 结合我国当前边防部队指挥中心调度站设置情况, 每一站都建立与之相对应的通信警台, 在通信呼叫过程中, 边防部队所有呼叫频台都被其他调度站台所运用中, 确保通信指挥员可以在调度台的作用下, 点击各个频道, 发起实施呼叫和维护通信线路, 也就是两条链线:一是语音通路;二是数据命令通路。从某方面上来讲, 数据命令通路负责着要为整个信息系统调度台, 其中调度台需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 在整个计算机网络中, 可以使调度台与多功能无线服务器进行紧密连接, 在成功连接之后, 数据命令通路在系统矩阵的作用下, 实时控制整个系统, 最后将全部信息传达到各个搭配车台中的有线控制接口、无线控制接口之中。在每次传达通信信息中, 都要制定出与其对应的语音通话流程方案。首先, 从坐席的耳机之中发出语音, 在达到坐席对应的控制器之中, 将语言传输到警台对话机讲之中, 然后在利用调度交换机对每个用户进行制定语音接口, 这样才能使语音指令可以满足控制系统的要求。其次, 既可以采用有线接口控制器, 也可以采用无线接口控制器, 对准车胎频道和语音频道, 最终传达到移动台之中, 这就顺利完成一次语音通话的传输。

1.2呼叫指挥通信站调度台

在应用移动台呼叫指挥通信展调度台过程中, 在选择与整个移动台相对应的频道之后, 也就可以发起信息呼叫。首先, 通信信息在通过移动台之后, 或者通过高增益的天线事前, 应该选择相对应的频道移动台展开传达, 在成功传递信息之后, 所传达的全部信息都会在有线接口和无线接口的作用下, 控制器会成功接收到这些信息, 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及时处理和输出。

二、构建边防部队指挥中心通信指挥调度系统

在边防部队指挥中心通信指挥调度系统之中, 包括着两个重要系统部分, 一个是硬件系统, 另一个是软件系统。硬件系统包括有线、PPT控制装置、坐席控制设备、有线设备等等。软件系统包括录音软件、维护接口、无线服务软件等等。所有存在无线接口或者有线接口的控制器主体, 在通常情况下, 都可以由有线、接口相互联系、无线终端等等展开科学有效的操作, 控制好和连接好所有信息。

同时, 有线接口和无线接口通过控制终端, 可以为整个调度系统提供出更多的功能, 也可以详细分析各通信网络信息, 提供出科学合理的服务功能, 对每一个客户端的信息实施有效互动。除外, 也可以采用无线连接, 插入和监听多个频道, 及时接收数据和交换数据, 在这样的情况下, 所交换的数据都具有较强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边防部队指挥中心可以放心使用这些数据。

三、通信指挥调度系统所具有的优势

在制定边防部队指挥中心通信指挥调度系统方案过程中, 可以充分实现通信指挥中心形式多样的呼叫功能, 比如:群组呼叫、单呼叫功能等等, 可以充分实现调度台和各移动台之间, 互相交流信息和选择信息, 在交流过程中, 既可以独立进行通话, 也可以选择群体通话, 同时也能面向整个系统采用广播式呼叫方法。如果通信指挥调度系统处于插入状态中, 那么可以使指挥调度员更能全面掌握好具体通话状况, 也能进行通信调度, 无论在哪一阶段中, 各个类型的通信资料, 既可以通过有线终端进行查阅, 也可以通过无线终端进行查阅, 同时, 在资料中也包括着通信时间、通信设备型号、通信详细内容等等方面。

在整个边防部队的指挥调度系统之中, 可以综合方案的维护功能, 也能参照信息功能, 对系统进行多元化维护, 确保信息系统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提高信息交流和互换的安全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在边防事业发展过程中, 边防部队通信调度指挥工作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边防部队通信调度指挥工作应充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 完善通信调度指挥结构中不足之处, 确保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应用功能, 显示出多种优势, 解决好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保障通信指挥调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促进我国国防建设安全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旭.军用通信网络中抗毁性的作战仿真分析[J].中国新通信, 2015, (19) .

通信指挥车 篇11

关键词:通信指挥管理信息系统,SOA,柔性,工作流管理

0 引言

多样化军事任务需要多样化的通信保障。由于军事行动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通信指挥控制系统集成在支持数据柔性集成的同时, 也必须支持依据指挥控制流程的任务重组和系统重构。传统的通信指挥管理信息系统集成, 提供给用户的是一种固定结构的刚性系统, 无法满足不同通信保障任务编组对通信指挥管理信息系统的个性化需要。另外, 刚性结构的信息系统也不能适应多样化军事任务及战场环境常常变化的特点, 缺乏灵活性, 因此, 构建柔性通信指挥管理信息系统是实施多样化军事任务通信保障的迫切要求。

1 系统概述

通信指挥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上、中、下3级, 每级由指挥所通信指挥系统、通信部队指挥系统和通信指挥管理支撑系统3部分构成, 共同形成上下贯通、指挥顺畅的网络化、一体化的通信指挥管理体系, 其系统总体构成如图1所示。其中, 中级通信指挥管理系统包括各军种作战集团 (群) 指挥部通信指挥系统, 下级通信指挥管理系统包括各类作战部队通信指挥管理系统。通信部队指挥系统是各级指挥所所属通信部/分队实施指挥控制的信息系统。通信指挥管理支撑系统是支撑各级通信指挥机构掌握通信保障情况, 实施通信指挥调度的业务支撑系统。

通信指挥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信息收集、通信资源管理、信息处理、综合计划、信息显示、指挥控制、模拟训练等功能子系统组成。

① 信息收集子系统:自动采集各种网络管理监测设备的网络运行状态信息、自动及手工上报的通信保障情况, 为指挥员提供实时准确的通信保障情况;② 通信资源管理子系统:维护通信资源数据。通信资源包括动态数据和静态数据, 是通信指挥决策的基础数据;③ 信息处理子系统:主要完成信息登录、格式检查、通信计算、战损估计、情况综合等;④ 综合计划子系统:通信指挥人员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判断, 在通信保障信息的支持下, 完成通信保障计划的编制;⑤ 信息显示子系统:以文字、图形图像等多种形式, 为通信指挥人员近实时提供形象、直观、清晰的通信保障综合情况;⑥ 指挥控制子系统:对所属通信部队下达通信保障指示, 实施通信指挥控制。

2柔性需求分析

为保障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需要, 通信指挥管理信息系统在系统体系结构、运行、数据等方面应具有柔性特征, 这种柔性主要体现在下述方面:

(1) 结构柔性

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规模、作战样式、作战地域等要求通信指挥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具有伸缩性。首先, 系统规模随通信保障任务规模的变化而变化, 参与各通信保障任务的通信指挥信息系统、通信部队指挥系统及通信指挥管理支撑保障系统以及各系统内部功能子系统不尽相同, 其次, 系统可以集成新的系统以及原有系统, 动态地替换功能构件, 或迁移到其他平台。

(2) 运行柔性

支持组织结构、信息流向、通信指挥作业流程等通信指挥要素的动态调整。首先, 系统要支持多种指挥决策方式, 包括问题求解方法、知识处理方法、数学建模方法、数据挖掘方法等等;其次, 系统要能够灵活地组织这些求解方法;另外, 求解过程中允许用户进行适当的干预;最后, 系统的运行逻辑应具有某种程度的动态可修改性。

(3) 数据柔性

数据柔性的具体形式:① 软件可以挂接不同形式的数据源:数据源可以是文本、XML文本、EXCEL 表、数据库等多种数据源, 这些数据可能存放在本地或网络上不同的位置;② 能够采用多种数据形式进行数据的交换;③ 允许数据结构、数据范围和数据类型的变化。

柔性数据集成可屏蔽不同数据源数据在存储格式、语义和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使用户以一致的方式方便快捷地进行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

(4) 系统开放性

系统必须具备系统开放性以保证上述3种柔性的实现, 这种开放性同时为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的链接提供方便。

3技术实现

3.1总体技术体系结构

采用面向服务 (SOA) 的体系架构, 通过企业服务总线技术和工作流管理技术来实现系统柔性。如图2所示, 在面向服务的通信指挥管理体系结构中, 系统中的基础共用、通信通用和各分系统的通信专用软件被包装成各种通信指挥业务服务, 通信指挥工作流管理服务依据通信保障任务要求对服务组件进行流程编排, 实现通信指挥流程的动态整合。

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中共有3 种角色, 它们分别是服务提供者、服务请求者和服务注册中心 (UDDI) 。其中服务提供者负责通信指挥服务功能的具体实现, 并通过注册服务操作将其所提供的服务发布到UDDI, 当接收到服务请求者的服务请求时, 执行所请求的服务。服务请求者则是服务执行的发起者, 首先需要到UDDI中查找符合条件的服务, 然后根据服务描述信息进行服务绑定和调用, 以获得需要的通信指挥功能。而UDDI则用来为服务提供者提供注册服务, 提供对服务的分类和查找功能, 以便服务请求者发现服务。

通信指挥管理门户是一个将系统的所有应用和数据集成到一个信息管理平台之上, 并以统一的用户界面提供给用户的信息门户。它基于Web系统, 向分布各处的通信指挥管理用户提供通信保障信息, 帮助用户管理、组织和查询与通信保障相关的信息。

通信指挥人员使用计算机终端通过浏览器登录WEB门户站点, 完成用户登录及查询浏览数据、分析报表及指挥决策支持信息, 并进行相关通信指挥管理操作。根据通信指挥业务的需要, 用户也可以从浏览器上下载客户端软件进行安装, 通过web服务, 完成通信保障信息的处理和通信指挥控制。

3.2服务封装与发布

系统中的服务包括适用于各级各系统的基础服务、通信通用服务和专用通信服务。各种服务均封装为WebServices 服务软件包, 使用WSDL向UDDI注册。当通信指挥作业流程需要服务时, 服务消费者首先向UDDI发送查找请求、收集并选择合适的服务, 获得需要服务的位置以及服务接口的WSDL 描述信息, 然后通过SOAP协议从中获得相应的服务。

为便于各通信指挥管理系统独立执行通信保障任务, 各系统既相互关联, 又自成体系。各系统设置应用服务器, 管理维护所需的各种服务。其中, 总部级系统中的应用服务器为主服务器, 负责各基础服务软件、通信通用服务软件的版本管理及发布。

系统中的UDDI具有自主性、自治性、协同性和智能性特征, 并呈树状级联结构。总部级通信指挥系统中的UDDI为根节点。每一UDDI负责本系统服务的注册与查找, 同时, 也负责所辖下级各系统的服务的注册与查找。各级的UDDI级联工作, 下级的UDDI向上级UDDI复制所拥有的服务注册信息。当执行通信保障任务时, 依据通信保障任务对部队编成编组的需要, 对参加本次保障任务的系统/子系统进行组织结构、功能子系统等进行整合与编排, 实施系统重构。重构系统时, 一般可指定原高级别系统中的UDDI为重构系统的UDDI, 该UDDI可动态搜集获取所需的服务注册信息并为重构系统提供注册与查找服务, 从而实现全系统内的通信服务动态更新与使用。

3.3工作流管理

工作流管理系统完成通信指挥工作流的定义和管理, 并按照在计算机中预先定义好的工作流逻辑推进工作流实例的执行。其主要目标是对通信指挥过程中的活动、环节发生的先后次序以及各步骤相关的人力或信息资源等进行管理, 从而实现通信指挥流程的自动化。

工作流管理包括工作流过程定义, 工作流部署, 工作流引擎。针对特定通信保障任务, 先要进行工作流过程定义, 对业务流程进行描述, 然后进行部署;当任务执行时, 工作流引擎读取工作流过程定义, 依据现有的通信服务资源进行作业单元的自动组装, 实现通信保障任务流程自动化流转, 保证任务在正确的时间传递到正确的人进行处理。

考虑到战场环境的复杂多变, 在工作流管理系统中引入智能agent, 针对通信指挥流程执行过程中出现信息不足或者请求资源不可用等情况, 由agent捕捉工作流运行时环境、资源和用户三者的语义关系, 通过策略匹配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备选方案, 保证通信指挥流程的柔性运行。

3.4数据柔性

为实现系统的柔性集成, 各种数据源均被封装成粒度不一的数据服务, 根据元数据结构, 不同粒度的数据服务可以按照需要随意组合, 以满足更为复杂的信息访问请求。数据不再以点对点的方式而是以数据服务的方式获取。这种集成是动态的, 可以随时根据需要组织数据的集成方式, 得到不同的集成视图, 实现按需集成, 方便地获取最新的数据。

另外, 数据服务也可以与由其他应用、系统封装而成的非数据服务协同运作, 通过流程编排与管理, 一起完成更为复杂的功能。

柔性数据集成体系结构由数据源适配层、服务包装层、服务层、数据访问层组成。其中, 数据源适配层由包装数据源的各类适配器组成。它们遵从标准接口方式编写, 能动态加载, 可独立地为新数据源编写适配器, 并方便地接入系统。数据源的类型不限, 可以是数据库、文本文件、XML文档等。

服务包装层将数据源适配器包装成标准WebServices, 这样就将对数据源的API访问模式转变为服务的提供模式。该层的服务包装器可同时包装多个数据源适配器, 从而能对来自1个或多个数据源的数据进行逻辑处理, 以将其转变为更有意义的信息。服务包装层隔离对数据的访问细节和对数据的逻辑处理细节, 又可以解决并发访问问题。

服务层调度服务的执行, 驱动数据集成的处理。它将数据集成请求转变为对服务的调用请求, 查找适当的服务、绑定服务并调用服务。数据访问层提供相应数据源的内容及格式、与该数据源有关的应用系统、使用此数据源的安全性需求、非功能特征等。它主要负责元数据管理和目录服务, 也以Web服务的形式提供, 用户可以很方便地以一种标准的方式访问它。

为了解决不同系统的数据语义异构性的问题, 集成框架提供语义服务。语义服务根据数据获取服务提供的数据语义信息, 通过本体推理在不同数据源间实现不同模式间的语义匹配和映射。

4 结束语

本文从多样化军事任务对通信保障的需求出发, 分析了通信指挥管理信息系统的柔性需求, 说明了系统结构柔性、运行柔性及数据柔性的技术实现。通信指挥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 其技术实现方法还依赖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与管理, 同时, 网格服务技术、智能协同技术和智能移动代理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系统柔性的提升, 相关技术在柔性系统中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峻.公开情况信息搜集分析系统总体设计[J].无线电通信技术, 2008, 34 (3) :38-40.

[2]王恒, 刘振宇.基于SOA的动态数据集成框架[J].计算机与现代化, 2008.15 (3) :35-37.

[3]姚志林.基于本体的工作流为中心协同工作关键技术的研究[D].吉林大学, 2007.

上一篇:泰国环境影响评价下一篇:我国新农村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