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新规

2024-08-31

贷款新规(精选4篇)

贷款新规 篇1

自2009年开始,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分别颁布了关于信贷业务的“三个办法和一个指引”, 规范信贷业务流程, 这就要求《信贷实务》课程应当根据金融实践的变化进行相关的调整, 通过教学改革来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和实践性。

一、贷款新规和《信贷实务》课程建设关系研究

1. 贷款新规对课程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贷款新规包括, 《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 简称“三个办法和一个指引”。与传统贷款规则相比, 贷款新规尤其强调的是贷款的全流程管理。贷款新规要求金融机构信贷的一般操作程序应划分为贷款申请、受理与调查、风险评价、贷款审批、合同签订、贷款发放、贷款支付、贷后管理、回收与处置九个程序, 每一个程序中都有新的一些具体规定和规范, 这些新的规范都为《信贷实务》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方向。

2. 课程建设应将贷款新规与教学实际情况结合, 实现业务实践和教学实际协调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要结合教学特征与最新的职业规范结合, 实现两者的协调合作并且要为职业教育的教学服务。《信贷实务》课程的建设要不仅要考虑到贷款新规对于教学的指导意义, 同时也要考虑到其对教学的适用性。在实践中不能简单地将贷款新规直接应用于教学, 要将贷款新规与教学特点结合, 不能将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混淆。高等职业教育首要的功能是教育, 贷款新规的核心也是关于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问题, 这就为两者的结合提供了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两者的共性结合起来, 并充分考虑金融专业教育的特点, 重新建构《信贷实务》课程的相关内容, 通过实践业务操作来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二、贷款新规与《信贷实务》课程结合具体步骤

1. 根据贷款新规对原有课程内容进行更改

近年来, 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 原有的贷款管理的相关法规已经不能够适应金融管理尤其是金融风险管理的要求。例如传统的贷款中更多将贷款划分为贷前、贷中、贷后三个步骤, 这种粗放式的管理出现了贷款挪用现象普遍, 合同管理水平低下, 骗贷现象严重等信贷风险。贷款新规是涉及贷款受理与调查、风险评价与审批、合同签订、发放与支付到贷后管理等各个环节的贷款全流程管理。贷款新规的颁布实施改变了以往银行贷款粗放式管理经营模式, 进一步向精细化管理进行转变, 这种转变就要求《信贷实务》课程必须在教学内容上有所调整, 将贷款新规的精髓引入到《信贷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之中。

2. 将贷款新规融合到《信贷实务》课程内容设计过程之中

贷款新规的内容相对于原有的课程内容有了新的变化,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将贷款新规输送给学生, 必须将贷款新规与的课程内容设计结合起来。通过科学的设计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学习中工作, 工作中学习, 通过对信贷流程的操作, 在流程中掌握信贷业务及贷款新规的内容。例如课程教学内容根据完成信贷业务岗位工作任务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以及行业发展的需要来确定, 根据完成商业银行信贷岗位的工作任务的需要, 课程中可以设置岗前准备、信贷申请和受理、信贷审查和审批、信贷合同签订、信贷发放和支付、贷后管理及回收、信贷案例等教学项目。

3. 结合现代化教学设施进行教学工作, 提高学生参与的时效性和积极性

《信贷实务》课程具有极强的综合性特征, 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金融基础知识, 还要具备相应的财务及法律知识储备, 并且要和现实银行的信贷业务相结合, 需要参考大量银行现实的金融产品做参考。这些就说明本课程的教学需要结合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来开展教学工作。《信贷实务》课程是非常注重流程操作和规范的课程, 这些都需要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会和理解贷款流程及要求, 单纯的课堂教学不能满足课程和学生的要求, 这就需要在课程教学中结合最新的信贷业务软件及信贷业务实验室来进行模拟训练, 充分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网络化的教学环境中, 既可以提高教学的时效性也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信贷实务》课程与贷款新规结合的未来趋势

随着我国金融业务的不断发展, 信贷业务主体不仅限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 小额贷款公司及网络金融的不断发展, 需要大量的具备良好的信贷管理实务人才, 高职学生具有的是比较好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将银行成熟的信贷风险控制流程和互联网商务活动地结合起来, 结合我国金融业的现代化和网络化, 主动将商业银行授信业务课程与新型金融机构的需要结合起来, 实现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共赢。

摘要:2009年中国银监会发布了有关信贷方面的贷款新规, 新规范的发布就要求在课程建设方面将《信贷实务》的课程内容按照贷款新规的要求进行调整, 将贷款规则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从而探索出既有利于掌握知识, 又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课程方案。

关键词:贷款新规,信贷实务,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邱俊如.基于工作过程的商业银行授信业务课程开发[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09年第20期186-188

[2]谢清河.贷款新规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基于关系银行业务理论分析[J].企业经济, 2011年第4期48-51

[3]解读贷款新规[M].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0

贷款新规 篇2

XX银监分局:

我行自贷款新规颁布实施以来,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运作,狠抓落实,贷款新规贯彻执行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贷款新规贯彻落实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分工,为落实贷款新规提供组织保障。

自银监会下发“三个办法一个指引”以来,我行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贯彻执行贷款新规工作,成立了由行长任组长的贷款新规贯彻执行工作领导小组,并指定相关部门负责此项工作,工作小组多次下发文件,督促各支行、总部营业部落实贷款新规规定。

二、扎实推进,狠抓落实,为贷款新规顺利执行提供制度保障。

按照新规要求,我行及时转发了中国银监会发布的《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并根据我行现状,制定了《XX市商业银行固定资产管理办法》、《XX市商业银行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XX市商业银行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测算办法》。这些制度的制定和下发保 1

证了贷款新规在我行的有效执行。

三、完善流程管理,设立相应岗位,为贷款新规的严格执行提供程序保障。

根据贷款新规的全流程管理原则,我行将原来的贷款流程进行了重新修改,将贷款的管理细分为九个环节:即贷款申请、受理与调查、风险评价、贷款审批、合同签订、贷款发放、贷款支付、贷后管理和回收与处臵,每个环节都明确了具体要求,并重点突出了贷款审批及贷款发放环节,对于贷款审批环节,要求继续按照“审贷分离、分级审批”的原则对信贷资金的投向、金额等贷款内容和条件进行决策;对于贷款发放环节,我行着手设立独立于贷款调查、贷款审批的贷款发放岗位,无论是贷款人受托支付还是借款人自主支付,在借款人使用借款前,必须经发放岗位人员进行审核,防止贷款挪用带来的信贷风险。

四、广泛宣传、加强培训,为贷款新规的有效落实提供理论知识保障。

根据我行贷款新规贯彻执行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安排,XX市商业银行多次下发文件、订阅相关资料,对贷款新规的立法背景、核心条款、实施要点、法律责任及贷款新规在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等进行了系统的阐释,受到了基层工作人员的一致好评,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为了更好的落实贷款新规,总结执行中遇到的困难,交流经验,总部组织了两次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各支行行长参加的贷款新规讨论会,会上,大家讨论了新规执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交流工作经验。通过对制度和实例相结合的讨论,加强了大家对新规要义和精髓的理解,讨论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除此之外,我行扩大培训范围,积极参加银监会及协会组织的贷款新规培训活动。在7月初由协会组织的贷款新规培训中,我行组织各支行一把手及信贷部门的负责人、具体业务操作员近40人参加了培训。通过此次培训,大家对贷款新规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为贷款新规在我行的贯彻执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截至2010年11月末,我行累计发放贷款436笔,金额总计360661万元。其中:公司类贷款174笔,金额总计356837万元;个人贷款262笔,金额总计3824万元。在我行全部新增贷款中,除个别政府协调贷款外,所有流动资金贷款都对资金需求量进行了测算,并严格按照借款人的实际需求发放贷款,贷款达到受托支付要求的,全部采用了受托支付方式,确保了信贷资金按照合同约定用途使用。个人贷款全部采取信贷员双人面签的操作方式,有效防范了因不符合规定代签、信贷员内部欺诈等违规现象的发生。

我行执行贷款新规的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及问题:

一、客户接受程度不同,有些借款人一时难以理解新规的要义,还存在着我借的款,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的传统思想,给受托支付的执行增加了一定的困难。

二、在落实全流程管理过程中,新设了部分岗位,但由于人员紧张,部分基层单位的相关岗位尚未配备人员,导致部分岗位职能作用未能真正体现出来。

下一步,我行落实贷款新规的措施:

一、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贷款新规的规范和执行

一是要制定好实施细则,完善贷款操作流程,对受托支付做出明确规定,对衍生出的贷款新风险制定出防范措施;二是积极开展贷款新规培训,对执行中需注意的环节、流程的操作给予详细讲解;三是建立信息反馈平台及时解决办法贯彻实施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二、强化岗位职责,加强贷款新规的执行力度

贷款新规出台后,积极应对,并对原有的信贷岗位体系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贷款申请与受理、审查与审批、发放与支付、贷后管理等各个环节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岗位,确保贷款用途符合约定,建立贷款各操作环节的考核问责机制。

XX市商业银行

贷款新规 篇3

1. 加强资金流向监管, 有效防范贷款挪用风险。

“贷款新规”的核心内容是, 银行不只是把钱贷给借款人, 还要进一步跟踪、监督、控制借款人怎么花钱, 把资金投到哪里去, 具体的用途是什么, 是否按照约定的用途使用, 其采取的方式是通过受托支付, 直接将资金划到借款人交易的对手方, 最大限度的确保资金流入经济实体和约定的项目、领域, 实现了贷款的拨付和使用管理的有效结合。

2. 按照进度拨付和收回资金, 提高了还款来源保障。

对于银行业机构而言, 把信贷资金放出去, 抢占市场份额固然重要, 但是把放出去的贷款及时、全额收回来更重要。按照“贷款新规”的规定, 银行可以根据信贷资金使用进度, 要求借款人制定并执行资金回款计划, 对借款人应收账款等方面情况进行有效监控, 对其资金回笼状况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 能够确保借款人还款来源及时、充足, 有效防范还贷风险。

3. 介入借款人重大经营事项, 加强对借款人的日常监管。

“贷款新规”规定, 贷款人可以通过签订账户管理协议, 进一步强化对资金回笼账户监控, 加大对借款人的日常经营行为的参与程度, 实现对借款人重大事项进行适度的有限管控。

二、“贷款新规”在基层的实际执行效果情况

1. 对银行业机构信贷经营产生的积极影响。

一是促进信贷资金真正进入实体经济。实践证明, 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实践, 目前, 各银行业机构信贷资金受托支付比例显著提高。二是信贷规模利用合理, 资金利用效率明显提高。“贷款新规”的实施, 促使银行深入了解企业经营和资金需求情况, 从而更有利于其合理安排调度信贷资金, 在信贷规模总体偏紧的情况下, 使有限的信贷资金可以有效应用到更需要的行业和企业中。三是强化资金流向监控管理, 贷款挪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信贷资金受托支付方式对涉及外地客户资金的支付管理更为有效, 银行监督使用, 做到了笔笔清楚, 有效防止了企业信贷资金的挪用, 保证信贷资金严格按照约定用途使用, 真正投向实体经济。四是贷款经营模式发生转变。“贷款新规”的有效实施, 改变了以往银行贷款粗放式管理经营模式, 进一步向精细化管理进行转变, 尤其是要求银行实施从贷款受理与调查、风险评价与审批、合同签订、发放与支付到贷后管理等各个环节的贷款全流程管理。对原有的贷前、贷中、贷后的贷款“三查”, 进一步发展为“查、核、控”等多层面、多角度, 更加符合银行业审慎经营的基本要求, 对于规范银行经营, 促进银行业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对实体经济资金使用效率提高产生的积极影响。

一是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加快,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信贷资金直接支付给收款人, 减少了中间环节, 资金周转效率加快。二是有效避免大量信贷资金账上闲置, 减轻企业的利息负担。按照实际进度和需要分期、分批拨付和收回贷款, 可以避免一次到位部分资金暂时闲置问题, 节约企业的财务成本。

三、“贷款新规”在基层执行中面临的挑战

1. 受托支付手续繁琐, 对部分客户的资金使用带来不便。

一是资金支付证明材料多, 企业除需要提供用款申请和书面支付委托外, 还需提供发票、货运单据、商务合同、供货清单、工程进度表、工程量清单、结报单等资料。二是审批环节多, 一笔资金支付除要进行信贷部门多人、多环节审核, 有权签批人签批外, 还要由会计部门对放款手续进行会计审核, 然后才能由信贷人员在系统中发起借据申请。三是由于在实际业务办理过程中会受到发生交易滞后、交易对手发生变化等不确定因素影响, 导致部分借款人及交易对方不一定接受受托支付方式, 而选择自主支付方式。

2. 银行对客户资金监管可能受到其他方面因素制约。

由于银行受托支付只对直接承贷人有监测管理的权利, 难以对第二手 (卖方) 的资金使用和交易行为进行有效监控, 实际交易过程中, 多数业务是以产品购销合同为贷款提款的前提条件的, 贷款投放后, 如果买卖双方发生纠纷, 未严格按合同履约, 资金发生转移或挪用, 势必影响银行信贷资金的及时收回, 潜在一定风险隐患。此外, 部分个人贷款品种受托支付实际操作难度较大, 如出国留学类助学贷款, 不论是用于学费支付还是生活费用支出, 都发生在境外, 进行受托支付均有较大难度;个人汽车贷款, 如采取异地购车方式, 需要客户先筹措资金提车, 办妥抵押后方能发放贷款, 贷款资金只能划转到借款人个人账户, 无法按受托支付方式办理。

3. 信贷规模与信贷需求存在期限错配现象。

去年, 国家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收缩信贷规模, 导致商业银行资金规模紧张。由于新规要求贷款要实贷实付, 按真实交易向企业发放贷款,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出现企业需要提款时, 受银行当期信贷规模和行业限额的控制, 信贷资金发放受到影响, 无法及时满足企业提款需求, 造成企业用款不便, 进而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4. 银行对于一些大型集团企业的资金支付管理难度较大。

大型集团客户内部均设有资金管理中心, 实行“资金集中管控”, 采用高度集约化的资金运作模式, 对成员企业资金进行统一管理, 要求成员贷款资金必须进入集团资金池, 由集团总部统筹安排, 加上大型集团客户贷款金额较大, 用款额度较大, 用款频繁, 而按照管理要求, 提款和支付需要逐层审核, 这就增加了程序流程。集团客户的统收统支行为严重影响了贷款资金的监督支付, 但由于集团客户处于强势地位, 银行推动的难度较大。

四、有效落实“贷款新规”的建议

1. 加强学习和宣传, 为其贯彻实施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是继续加大对商业银行的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的培训力度, 保证银行职员准确理解新规内容, 自觉学习并掌握规则, 确保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贯彻执行。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和宣传范围, 使“贷款新规”在商业银行以及社会经济活动中, 在有信贷业务需求的市场参与者中形成共识和深入人心。三是及时向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客户宣传贷款新规, 解释贷款新规要求, 争取理解支持, 使“实贷实付”、“受托支付”的精髓为客户所了解和掌握, 为贷款新规的深入贯彻落实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 尽快出台实施细则, 加强规范化管理水平。

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 适当精简受托支付所需的资料, 减少审批环节和部分, 提高支付效率;对增值税票等资料滞后实际业务发生的情况, 明确处理程序和保障措施;对因贸易纠纷产生的或有应收、应付资金交易风险, 进行有效规避;对交易对手方转移资金的现象制定规范和处理方法, 明确规则和具体条件, 使之更易于操作。

3. 搞好对企业信贷需求的测算, 科学合理分配信贷资源。

在当前银行业机构信贷规模相对趋紧的情况下, 各商业银行总行下达的贷款目标基本上以月或季度为区间下达, 而贷款需求则自有其规律, 对于各银行业机构信贷人员来说, 只要其按照行业、企业规模、贷款紧迫度等等精细划分, 精确测算缺口以满足不时之需, 贷款需求则能够合理解决, 不会出现期限错配现象。

4. 解决集团企业资金池监管难题, 建立完善资金监控机制。

贷款新规 篇4

培训班讲课要点

主讲人:起草小组赵论语

一、《固定资产贷款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固贷办法》”)的适用范围

(一)什么产品适用于•固贷办法‣?

无论银行内部如何界定贷款品种(产品),即使某些贷款品种不以用途进行划分,只要用途为固定资产投资,均执行•固贷办法‣。如我行的经营性物业贷款。

(二)如何界定“固定资产投资”

•固贷办法‣以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对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指标的解释,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的判断标准。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解释,“固定资产投资”分为: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四个部分。基本可归纳为纳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总投资50万元以上(含)的,属于“固定资产投资”。

二、《固贷办法》的核心

贷款的使用管理是•固贷办法‣的核心。相关条款:“第七条 贷款人应与借款人约定明确、合法的贷款用途,并按照约定检查、监督贷款的使用情况,防止贷款被挪用。”本条款要求贷款用途的描述应明确,不应太笼统,以便于贷款 发放与支付管理的有效落实。

三、固定资产贷款应具备的条件

•固贷办法‣第九条,规定了八项贷款人受理的固定资产贷款申请应具备的条件,与以往的制度相比,并无新意。核心条件为本条第(六)、(七)项,即强调项目资本金制和项目合规性。项目资本金应符合中国银监会转发•国务院关于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通知‣(银监通„2009‟7号)的相关规定;•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银监发[2004]5l号)对项目合规性进行了明确,客户未按国家规定取得项目批准文件、环保批准文件、土地批准文件以及其他按国家规定需具备的批准文件之一的,或虽然取得,但属于化整为零、越权或变相越权和超授权批准的,商业银行不得提供授信。

对于风险完全市场化,没有政府背景的项目要严格控制各项条件的落实。非项目类固定资产贷款可豁免某些条款。

需要指出的是,•固贷办法‣与中国银监会•关于当前调整部分信贷监管政策促进经济稳健发展的通知‣(银监发„2009‟3号,以下简称•通知‣)存在一定的冲突。•通知‣明确,对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导向、项目业主信誉良好、相关政府部门已同意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或已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的项目,在项目资本金能按期按比例到位、各类风险可控及贷款回收安全的前提下,允许银行业金融机构在 一定额度内向非生产性项目发起人或股东发放搭桥贷款。

四、固定资产贷款合同

•固贷办法‣将合同单列一章,主要是落实“契约原则”这一市场经济的核心要素,各商业银行的合同最起码应包括•固贷办法‣点到的内容。贷款人应与借款人约定具体的贷款金额、期限、利率、用途、支付、还贷保障及风险处臵等要素和有关细节。其中需要指出的是:(1)提款条件。按进度付款、项目资本金至少同比例到位,房地产项目更严格(我行要求房地产项目资本金先行到位原则);(2)账户监控。专门账户不一定是•账户管理办法‣中的“专用账户”,可为“一般账户”;贷款发放账户和还款准备金账户可以是同一账户。(3)借款人承诺。要求借款人承诺进行合并、分立、股权转让、对外投资、实质性增加债务融资等重大事项前征得贷款人同意等的约定。在实务中,如借款人上市公司,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40号)第四条规定,在内幕信息依法披露前,任何知情人不得公开或者泄露该信息;第四十一条规定,上市公司就公司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及其他事件与任何机构和个人进行沟通的,不得提供内幕信息。该承诺较难落实。

五、发放与支付

(一)独立。要求贷款人设立独立的部门或岗位,负责贷款发放和支付审核。“独立”是指独立于经营(营销)部 门或岗位。

(二)贷款资金的使用。分为贷款发放(即贷转存)、贷款支付(借款人存款账户→合同约定的收款人账户)。

(三)受托支付

1.单笔支付金额。根据•固贷办法‣第二十五条,以及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的通知‣(银监办发„2010‟53号)中,关于固定资产贷款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单笔支付金额小于50万元人民币的,可采取借款人自主支付方式的规定,受托支付单笔支付金额超过项目总投资5%且超过50万元,或单笔支付金额超过500万元的应采用贷款人受托支付方式。贷款人应根据孰低原则,确定支付方式。由此,项目总投资小于1000万元的固定资产贷款,单笔支付金额小于50万元的,即使超过总投资5%,仍可以采取自主支付方式。

2.交易对手。原则上应是为项目提供商品或劳务的第三方。可用于臵换项目现有负债(股东借款、银行借款、发债、信托计划等);臵换项目前期投入(资本金比例之外)。

3.实贷实付。贷款人受托方式下,贷款发放就是为了支付,不能对外支付(如已过票据交换时间的)就意味着不允许发放。特殊情况:由于借款人提供的资料错误等,造成退款的,应及时处理,事前约定,借款人应在规定时间内提交 新的资料,尽快完成支付,否则有权提前收回贷款。

4.结算方式。主动付款的结算方式最理想,我行上海地区目前最常用的是贷记凭证支付,支付管理可控。支票为被动付款,使用支票结算的,为了落实“实贷实付”,支票开出时贷款不能发放,等支票委托收款时,再办理贷款发放手续进行支付。这样就违反了•票据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支票的出票人所签发的支票金额不得超过其付款时在付款人处实有的存款金额。出票人签发的支票金额超过其付款时在付款人处实有的存款金额的,为空头支票。禁止签发空头支票。

(四)自主支付

1.单笔发放金额。可超过500万元,发放和支付分开。2.支付期间。•固贷办法‣并未对借款人自主支付贷款资金发放至对外支付的期间进行具体规定。贷款人应根据审慎原则,每次放款金额以项目未来一定时间的实际需要为基础确定,防止贷款资金长时间滞留于借款人账户的情况发生。上海银监局在•关于上海银行†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执行情况快速检查的意见‣(沪银监发„2010‟56号)中指出,我行部分自主支付提款日与支付日相隔时间较长,如上海莘庄商务发展有限公司5000万元动拆迁安臵贷款,2010年1月14日放款,至检查日(2010年1月28日)尚未支付使用;上海净河投资有限公司1.3亿元贷款2010年1 月8日放款,1月19日才对外划付。

(五)资本金到位。根据国务院•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的通知‣(国发„1996年‟35号),1996年开始,对各种经营性投资项目,包括国有单位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房地产开发项目和集体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资本金可分批到位,资本金的到位应有充分的证明资料,并与贷款配套使用。也就是说,到位的资本金与发放的贷款应同时使用,如只用贷款不用资本金,导致资本金通过其他渠道流出,形成实际资本金不足。

(六)化整为零规避受托支付。指很短时间内(同一天),向同一交易对手,多笔接近受托支付标准上限的支付。

六、贷后管理

主要包括建立质量监控制度和贷款风险预警体系,项目超支处理,抵质押物、现金流、账户的动态监控,违约责任和相关措施以及不良贷款处理等内容。对于超支项目,原则上应要求借款人或项目发起人承担,贷款人可在合同里对此进行约定。

七、参照执行

全额保证金类质押项下固定资产贷款参照执行,属于低风险业务,可适当简化执行,但发放与支付管理应参照执行。

八、生效施行

上一篇:制冷机组下一篇:农村留守儿童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