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电子学(精选10篇)
医用电子学 篇1
医学电子学是一门电子技术与医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新兴技术学科, 其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 学科知识的广度、跨度较大, 教学内容涵盖了理工科院校电子学课程的相关内容, 同时又有别于理工科的电子学课程, 其特点是要突出体现在医疗仪器上广泛使用的电子技术的内容[1,2]。可以说不了解医用电子学就不可能掌握现代先进的临床诊疗方法和现代数字化技术工具[3]。医学生学习医用电子学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为进一步分析、了解现代医学仪器的原理、正确地使用和维护医学仪器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
医学电子学是医学影像本、专科的专业基础课, 我校已开设医用电子学这门课多年, 但授课效果并不理想, 主要问题是医用电子学的内容极其丰富, 所涉及的学科范围相当广泛, 给学生的学习掌握带来一定的困难。我校自2009年采用的教材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刘鸿莲主编的医用电子学, 全书共分13章, 内容多且广, 我校的理论教学计划是54学时, 而2011年实行学分制之后, 由原来的54学时减为36学时, 内容多、学时少给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另外, 医学生数理基础较差, 综合运用数理知识的能力也相对较差,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子学的学习。教师在有限的学时内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教材上的基本内容, 学生却听得一头雾水。在教学过程中就学习效果多次与学生进行探讨, 大部分学生反映内容比较多且比较杂、电路图复杂、内容连贯性差, 学不懂, 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兴趣。鉴于以上问题, 我们在教学中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1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针对医学院校中医用电子学课时少、内容多的特点, 以及学生所学知识将主要在医学领域运用的人才培养特点,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 主要考虑以下3个方面。 (1) 医用电子学这门课程中电路名称多且结构、功能各异, 这些电路之间的关联性书本上强调的也很少, 知识点之间的孤立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是学生学不懂的主要原因。如何使教学内容条理化、脉络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教学大纲, 我们确定了较为简单而且实用的医用电子学教学内容, 把这些内容以一个框架的形式列出来。框架中包含教学的基本内容和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为了使内容更加的连贯, 要对每一个典型电路讲明它的适用范围、能用来解决什么问题及其局限性, 从而引出下一个内容。这样, 在讲到某一部分内容时, 就可以知道它的来龙去脉, 预先给学生们比较系统的知识框架, 有助于学生听课时理清头绪, 提高听课的效率和效果。例如在讲直流放大器时, 存在级间工作点的相互影响及零点漂移问题。为了解决级间工作点相互影响的问题, 需引入不同的级间耦合电路;解决零点漂移问题需引入可以抑制零点漂移的差分放大电路, 由差分放大电路引出了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2) 考虑到医用电子学内容多, 学时少, 教学对象是医学生的特点, 在教学内容上做了适当的调整, 主要就是把学时重点放在学习基本电路原理和实际电路的模块功能上, 对一些内容少讲或不讲, 让学生在较少的学时内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 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介绍分立元件的内容时, 重点介绍三极管放大原理、放大电路的动静态分析方法及稳定工作点的放大电路, 常用放大器则以直流放大器、分压式稳定工作点的单管放大器和差动放大器为主, 对功率放大器只作一般介绍, 对场效应管等内容略去不讲, 多级放大电路内容则让学生自学。内容上的这种调整较原来泛泛的讲解全部的知识点有明显的效果, 学生在学习中能把握住重点, 学习变得有目的性, 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3) 要突出医用特点。在讲透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尽量介绍现代医学仪器中最新的医学应用实例, 使学生了解电子技术在医学仪器上的应用,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电子学的欲望。如为了结合影像设备的技术发展和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介绍了高频电路和医用仪器干扰的抑制和安全用电基本知识, 为本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作一些铺垫。
2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2.1 简化数学推导
考虑到教学对象是医学生的特点, 我们在教学上把重点放在理解电路原理和应用上, 省略大部分复杂的数学推导, 仅强调结论和它的应用, 因为知晓电路的原理和用途比了解其繁琐的推导过程更重要。
2.2 强调典型电路, 注重归纳总结
为了更好地掌握电路分析方法, 在授课过程中, 尽量找一些现代医学仪器的典型电路原理进行分析。一般来说, 医学仪器的原理是由几个基本的电路组成, 而基本电路已经在各章节中做过详细分析, 这种分析医学仪器典型电路原理的方法既可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又可以掌握分析复杂的实际电路的方法, 从而增强同学们学习电路的信心和兴趣。如讲完基本集成模拟运算放大电路后, 分析了心电示波器的放大电路, 它是由已经学过的非常重要的差动放大器与集成运算放大器组合而成。还要注意在介绍完某一部分的一系列电路后, 要注意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特别是一些电路的相同点、不同点及各个电路的优点和不足等。如几种功率放大电路的优缺点比较和作用、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四种形式的不同点等, 这样能使学生更牢固的掌握好学过的内容, 且对学习的知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 实验教学改革
3.1 重视实验教学
电子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巩固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对理论课的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 实验课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因此, 必须重视电子学实验课的教学。
3.2 改革实验项目
改革前的电子学实验课由于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不够透彻, 加上实验仪器陈旧、实验内容老化, 学生兴趣不足,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的教学效果。我校在2011年进行了全校性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 以此为契机我们修订了医用电子学教学大纲, 改革了实验内容, 购买了模拟电子实验箱, 编写了新的实验讲义。新实验讲义中, 针对可供使用的现有仪器共编写了11个实验[4], 按影像专业教学计划, 本科医用电子学开设6个实验, 专科医用电子学开设4个实验, 其余的实验由学生自愿选做。学生自己设计电路可以做更多的实验, 有利于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去掉了三极管初级测量这种简单的验证性实验, 增加了差分放大电路、模拟集成运算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这种综合性较强的实验, 也增加了心电信号的测试、温度测量和医用传感器等设计性的实验, 提高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改革后的实验内容在强调电子学基本原理和电子学实验基本技能的同时, 尽量地贴近医学实际。充分体现电子学在医学上的应用, 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电子学对医学发展的重要作用[5],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我们对医用电子学教学改革进行的探索与实践,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课堂教学中简化数学推导、注重典型电路的讲解和结论的归纳总结, 以及对医用电子学实验的调整优化, 有助于降低学习难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甘平.提高医用电子学教学质量的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 2006, (9) :829-830.
[2]李福新.医用电子学实验方法改革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探讨[J].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7, 20 (5) :745-746.
[3]刘鸿莲.医用电子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5-65.
[4]计晶晶.医用电子学实验指导[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13:38-54.
[5]匡宝平, 苗丽华.医用电子学实验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 2009, (6) :26-27.
医用电子学 篇2
根据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辐射特性,屏蔽是其辐射防护的主要方法。
NCRP报告反映了医用电子加速器机房的屏蔽防护研究现状,我国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满足人们对电离辐射防护日益提高的需求。
[关键词]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辐射特性屏蔽
1 前言
医用电子学 篇3
【关键词】 医用电子仪器;高职院校;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01
1 引言
随着国内医疗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医院对引进医用电子仪器的投入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要想确保医电仪器能够可靠运行,必须有强大的医电仪器生产、维护人才作为依靠,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有效带动了医电仪器相关行业的兴起,也直接刺激了当今高职教育对于医电仪器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专业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而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则是高职院校医学器械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该学科的实践性极强,对提高学生专业基础以及实践技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另外,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能否正常开展的关键所在。同时,随着新的医疗器械不断研发成功,并投入到现今的市场之中,这也对于新时期高职院校医疗器械专业学生要求越來越高。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必须注重于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的改革,以适应现今市场对于人才岗位需求,实现“无缝对接”。
2 对接岗位需求的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设置特点
基于对接岗位需求的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进行设计时,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2.1重视实践能力培养
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作为医疗器械类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在其知识构建上应该注重与实践技能、市场能力需求相一致,课程设置上应该注重于基础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统一,体现课程的实用特性。
2.2以工作岗位需求为基础
现今高职院校所培养出的医用电子仪器维护人才多是高级应用型人才,以一线操作动手为主。特别在开展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时,更应该充分考虑到今后该专业所面临的就业方向,对于就业方向的各个岗位需求进行深刻剖析,确定未来就业岗位能力需求标准,比如岗位的专业能力需求、社会能力需求等。按照分析结果进行有效的课程设计,可以进一步实现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与岗位能力的匹配。
2.3符合多样化的需求
由于每个学生自身都存在较多差异,包括其个性、兴趣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因而,高职院校在进行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设置时必须考虑到个体差异化这一因素,结合现实学生对于课程的需要来进行有效引导,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对接岗位需求的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的构建
3.1对接岗位能力要求,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在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的设计阶段,应该准确定位现今医疗器械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应该组建专业团队深入到一线医疗器械厂家、维修等行业进入深入调查,实时掌控现今岗位性质变化趋势,并且对于毕业学生进行相关调研,了解毕业生就业岗位工作性质、任职能力需求等相关信息;另一方面,根据前期调研结果,进行有效分析、汇总,筛选出有用信息,并以此为基础,成立由政府部门牵头,高职院校以及大型医疗器械的知名行业专家组成的课程研发团队,对于医疗器械就业方向、岗位需求变化进行有效探讨、分析,确定未来岗位需求变化,找准现今市场需求,比如对于医用电子仪器分析与维修、医学影像设备等先进设备的维护保养等相关技能。
3.2丰富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加契合现实企业真实工作,教师可以有效采用项目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可以把现今企业的项目计划有效借鉴到当今的项目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从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学到的知识有效解决企业遇到的项目困境。比如在对于学生进行模拟医疗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设置成可控放大器、调光灯、稳定电源等项目,对其学生进行分组,并委派相关任务,由学生自身根据课程所学知识进行查阅资料、设计、选择元器件进行组装实验,而后由教师进行验收点评总结。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真实接受到企业工作任务,拉近与现实岗位能力需求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3.3对接岗位培训资源,有效实施课程教学
在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大仿真工作环境的投资力度,确保在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中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式,通过模仿当今医疗器械企业的车间布局以及现场生产管理模式,创建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训室,在实训室内科学规划成资料区、实训区以及教学区等各个区域模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企业员工角色进入实训室,体验正规的企业管理模式以及真实感受现实的工作氛围,并在学校教师以及企业专家共同引导下,完成医用电子仪器等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切实增强教育实效。
4 结语
近年来,随着市场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医用电子相关行业崛起速度可见一斑,但是现今高职院校培养出的人才却难以胜任岗位需求。而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是医疗器械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一门理论和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专业基础课。所以,本文主要从高职院校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教学现状出发,阐述了现今对接岗位需求的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设置特点,并从科学制定教学目标、丰富教学方法以及对接岗位培训资源,有效实施课程教学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唐琳.项目教学模式在电子电工课程中的有效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19).
[2]董海新.浅谈医用电子维修员职业技能鉴定培训[J].职业,2010(5):109-110.
[3]冯奇,毛伟,徐茂,等.完全开放式的医用电子仪器综合示教仪的研制[J].中国医疗设备,2012(9):30-32.
[4]吴德贻.医疗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前景[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1(3):53-55.
医用电子学 篇4
近几年, 我校已在临床医学检验、影像专业顺利开设此课程。然而, 由于该课程内容丰富, 涉及学科范围广泛, 学生掌握其知识并加以应用就有很大难度。因此, 如何更好地开设并检验该课程的效果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最直接的方法, 因此试卷就成为检验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在医学院校, 医用电子学的很多研究主要是针对教学、实验及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探讨, 而对于教学最终效果研究甚少。同时, 医用电子学仅在小范围、小专业开设, 学生、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每次考试学生只求及格, 或片面认为该课程的知识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几乎不会用到;教师也是草草阅卷, 对试卷是否真正适合学生、是否真正检验了教学质量根本不做深究。本文选取最直接的原始资料———医学影像专业医用电子学期末试卷, 并对其进行分析, 旨在使教师, 尤其是青年教师养成检验与分析试卷的好习惯, 勿将每次考试视为“走过场”。同时, 根据统计结果找到相应的改进措施, 以期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1 数据的采集
我们选取2013级影像班期末试卷50份, 试卷主要有客观性 (二值问题) 试题和主观性 (非二值问题) 试题, 共6种题型, 分48道小题, 采用百分制, 60分及格。考试完毕进行流水阅卷, 主客观题评判合理。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 将50份试卷的成绩录入, 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考试成绩整体情况统计及分析
本次考试成绩呈正偏态分布, 全班50人, 不及格的33人, 优秀、良好无一人, 班级平均分54.17分, 标准差为10.33分, 仅标准差符合一般情况 (期末考试成绩标准差应控制在10分左右) [3,4], 具体见表1。以上数据表明, 此次考试没有达到考核目的, 未能成功检测出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 我们将从试卷入手, 查找学生失分的直接原因, 希望可以快速有效地改进教学方法, 在以后的教学及试卷命题工作中有的放矢。
3 试卷情况分析
单选题中某些题难度为0.00 (得分率为100%) , 表明题目过于简单, 没有太大价值;有些题则相反, 难度为0.96 (得分率仅为4%) , 题目过难, 几乎没有学生回答正确。针对以上问题, 任课教师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对某一知识点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讲解。针对难度较大或较小的题目, 应继续改进和完善, 以备后用。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填空题中, 有些题目难度系数太小, 题目简单, 有待改进。主观性试题中, 难度基本适中, 在没有大变动的基础上可以继续使用。
4 试卷整体情况统计结果及分析
4.1 试题难度分布情况统计 (见表2)
一般来说, 难度系数P>0.6为偏难题目, P<0.3则属于简单题目, 介于二者之间的则难度适中[5]。表2显示了各种题型的难度分布情况, 如单选题共15小题, 难度大于0.6的占33.33%, 难度小于0.3的占46.67%;在电路计算题中, 容易的占100.00%;电路分析题中, 难题占60.00%。教师根据该统计结果, 应在今后的命题中合理调整各种题型的难易比例, 并安排适宜题量。因此, 表2的结果不仅仅为试卷中各种题型的合理度做出了判断, 更为今后提高命题质量提供了保证。
4.2 试卷得分率、难度、区分度情况统计 (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 电路计算和填空题这类客观题的难度相对小 (得分率较高) , 而主观性试题, 如电路分析题相对难度较大 (得分率低) 。从题型分析中我们得知, 学生学习的灵活性不够, 只是死记硬背, 遇到分析、设计等问题时没有解题思路。从根本上讲, 即学生对知识点不求甚解, 对课程内容间的关系理解不透彻。同时, 我们可以用区分度D来分析, 一般情况, D<0.15表示区分度差, 0.15≤D<0.30表示区分度良好, 而D>0.30表示区分度很好[6]。分析表2得知, 电路计算、电路设计题区分度分别为0.45、0.38, 区分度很好, 其他题型区分度良好。同时, 试卷整体区分度D>0.40为优, D<0.20为差, 并且整体区分度以0.25为宜。本试卷整体区分度为0.24, 相对来说, 可以很好地考查与区分好学生与差学生。
4.3 各类题型得分情况统计结果 (见表4)
表4显示了各类题型的最高分、最低分及平均分。在简化函数、电路计算、电路设计题等主观性试题中最低分均为0分, 且平均分均偏低。从表4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学生在解决这类主观性试题时无目的、方法欠佳。因此, 在教学中应适当增加一些综合分析题的讲解, 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5 改进措施
通过此次试卷分析, 可为医用电子学理论教学提供大量信息, 现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措施, 希望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5.1 改进教学方法
医用电子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又比较枯燥的课程, 由于增加了医学知识, 教师更应提高自身水平, 不能仅仅局限于电子知识的传授。因此, 当务之急就是要大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要潜心研究教材, 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 还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 如条件允许, 可以从最基本、最实用的医疗器械入手, 缩短学生对生硬公式及复杂电路图产生的距离, 打破传统的教学内容体系, 使学生积极主动从多渠道获取知识。
5.2 完善试题库
在分析试卷、数据采集的基础上, 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试题库的质量。同时, 将试题按照难度系数、区分度的不同进行分类, 这样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 选择难度适中的题目进行命题, 不断提高试卷命题者的水平。
5.3 增加实验操作性试题
为适应社会对医用电子仪器专业人才的需求, 我们在教学中应适当调整医用电子学的课程设置, 注重加强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建设。教师除了传授理论基础知识外, 还应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强化实践环节, 满足高职高专专业理论与实际操作融合的要求。在考试中, 同样应增大实验操作性试题的比例, 检验学生的理论基础, 使其能将理论与实际训练很好地结合。
6 结语
通过本次试卷分析, 我们及时查找出了影响试卷质量和学生成绩的直接原因, 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旨在总结经验, 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 使考试及分析工作不流于形式, 并为青年教师检验教学效果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和方向, 为今后改进教学法、提高命题质量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陈仲本, 况明星.医学电子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2]朱小芳, 郭树怀.影像电子学基础[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3]盛骤, 谢式千, 潘承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
[4]王一任, 曾小敏, 王乐三, 等.医学统计学试卷分析与教学改革思考[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11 (2) :161-162.
[5]赵一衡, 方进博.护理管理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与教学思考[J].护理研究, 2013 (32) :3692-3693.
医用电子学 篇5
用衰减法对6 MV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轫致辐射X射线能谱进行测量,并利用模拟电子-光子耦合输运的Monte-Carlo程序EGS4对已知的治疗头几何结构、靶材料和电子源等特征的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轫致辐射谱进行研究.实验测量结果和EGS4模拟计算结果符合较好.
作 者:张松柏 黄斐增 韩树奎 赵洪斌 包尚联 作者单位:张松柏,黄斐增,包尚联(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重离子物理研究所,北京,100871)
韩树奎(北京肿瘤医院,北京,100036)
赵洪斌(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重离子物理研究所,北京,100871;北京医疗器械研究所,北京,100011)
探析现代医用电子设备的维修 篇6
一、定性分析
总结了以下几点对于产生设备产生故障的有效解决方法之一, 就是最直观的去发现目前设备故障的原因。
(1) 问。要全面了解如果发生电子仪器故障的全部过程, 在之前是否有过故障、什么样的故障, 如何维修和维修后的使用情况。这样如此来判断是人为还是自然因素导致的故障产生, 这些都是发现故障的重要线索。
(2) 观察。首先用最直观的方法去观察产生故障原因, 例如金属膜的颜色, 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的故障原因。其次就是观察内部, 比如开关按钮、有无撞伤迹象、元件有无烧坏或者冒烟、电解电容漏液情况等等, 通过最直观的观察发现故障位置。
(3) 闻。首先可以先闻有无烧焦气味, 可能是电流不稳导致部分器件烧坏, 应该马上断电避免其他部件也产生故障, 然后更换新的元件。其次是开机后听其声音, 是否有异常。
(4) 温度。检查电子仪器的部件发热温度是否异常, 注意检查前要先把电源断掉, 如有发现温度过高, 要进一步找出根源进行修理。
(5) 轻敲。有些可能是焊接点或者接触不良而导致的故障, 应该轻敲或者扭转与摇动或者震动来让故障再次发生, 从而找出原因。
这些步骤缺一不可, 要一一检查。这样的方法既简单又方便。不需要其他设备来测试检查, 也大大提高了检查的效率, 直观且方便, 对一般故障 (如分立元件组装的仪器故障) 特别有效果, 我们称这样的方法为定性分析。
二、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主要是采用各种测验仪器通过科学地方法进行检测出设备的故障问题, 在运用定量分析过程中可以通过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用仪器观察发现, 最后通过分析检查得出结果。
(1) 故障分析。这是我们找出故障的关键步骤, 首先我们应该对发生一些复杂且不容易发现的故障的现代医用电子仪器, 先找出发生故障的状况与如何产生之间是否有一定联系, 是什么联系。根据原理加以分析和推理, 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不过我们能够分析出故障还是要在熟悉仪器设备的基本特性和原理的前提下。
(2) 检查。我们分析与推理后, 就要对我们得出的结论进行验证。检查时是同时把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一起运用。
(1) 检查程序。先检查仪器设备的外部, 后检查内部;先检查仪器设备的元部件后检查主机;先检查电源后线路;先查找经常出现的故障, 后再检查是否为特殊故障。
(2) 检查方法。检测方法分两种。第一种为测量法, 是指通过各种仪器设备进行测试各个故障点, 从而采用定量分析检查的方法。也就是通过各种数据得出的测试结果进行故障的分析和观察, 从量的方面来分析推测故障发生的结果, 也有两种测量方法分别为静态工作点的测量和动态测验分析。静态工作点的测量是让仪器设备处于一种静态的特定的工作状态下, 对可疑的电平点进行测量, 能够快速的找出故障问题。这种测量的静态参数一般比较适合用于分立元件、集成电路或者是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故障。动态测验分析是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检测下无法找出问题, 这种不在静态测量中出现的故障, 而在连续工作的情况下才会产生, 这种在某些动态参数才会偏离正常值的故障才会产生。动态分析是可以通过编制一些较简单的程序, 运行程序后出频率或者示波器显示出组件波形而记录与分析确定故障位置。这种方法常用于多种医用电子仪器的测量, 根据不同机型运用不同的步骤与电子测量设备。第二种方法叫做分割法。逐步缩小分割故障范围, 把元部件再分割成线甚至点, 采用短路或者断路的方法。断路的方法就是先把疑似故障点的电路断开, 然后通电察看同样的故障是否出现, 如果不出现了, 就在把疑似故障的位置在分割试验, 通过不断的缩小范围而直至找出障碍点。短路法就是输出输入的地方 (如果是直流电压加隔直电容) 来使其短路, 如果障碍消失则短路点的前面就是故障位置, 那么继续朝后短路, 直至发现故障点。
三、仪器设备的维修
根据以上所建议的程序和方法找出故障点的原因和位置, 我们随之的就是要对其进行维修。维修的原则有以下几点:
(1) 尽量在维修的时候保持仪器原来状态, 不要随意变动其线路, 如果要换元件, 需要用相同规格的替代, 不能够导致仪器原来的性能有所变化。
(2) 电子仪器的高频部分一定要非常注意, 特别是元器件之前的位置和方向、还有接地线的长度。这些都是为了避免电磁耦合和寄生振荡的出现。
(3) 不能够盲目的去旋转和转动电子仪器的元器件。
(4) 在维修时不能够走神, 精力集中, 操作避免粗心大意要精细和细致, 对于工艺也是非常之讲究的。
(5) 一般故障产生都是一些元器件衰老损坏等原因产生的, 那么在更换电子设备的元器件过后, 就得对全机或者设备的局部进行各种参数的调试, 以达到正常为止。
(6) 在最后修理好仪器后, 我们要对整个机子的技术参数做最后的整体测试与检验。
(7) 在做完了所有的全面检查以后, 我们还要对电子仪器设备进行试机。例如做通电的实验、设备是否绝缘的性能测试、模拟有信号注入的实验, 最后经过多种试机后, 才能够进入临床的使用。
(8) 在进行电子仪器设备进行维修的时候, 我们同时也应该做好当时的维修记录, 这既是进行资料的积累, 又是总结了经验, 为今后我们提高维修技术奠定了很好的方法和基础。这样长期坚持下去, 既可以提高我们的分析能力, 又可以使我们在今后能够快速的判断出故障所在提供了多种经验。
结束语
在此, 我们对医用电子仪器设备的维修技术总结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对仪器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设备维修的全部过程进行了归纳。这些都是紧紧相联系, 又可以分开或者穿插在其中进行的方法, 也是我们对不同种类的医用电子仪器设备进行维修的普遍规律。总而言之, 对于医用电子设备的维修不能够过急于, 心态一定要好, 要循序渐进。因为仪器设备的运行是关系到医院患者的检查结果和治疗效果的, 有些甚至会影响到病人的生命安全。所以我们在维修医用电子设备的时候, 不能够操之过急、敷衍了事, 一点点不注意都可能造成很多不必要的严重后果。因此维修者对于维修工作程序和原理要熟悉掌握和运用, 按照程序一步步的检查与分析, 最后对其进行维修, 也要踏实的继续提高自己与维修工作技能, 为我们医疗电子设备的维修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本文对现代医用电子设备的维修进行了深入的探析, 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法进行分析, 最终对仪器设备的维修做出了一定总结和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医用电子仪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维修技术
参考文献
[1]程旭辉, 施咏军.浅谈医用电子设备的基本维修方法[J].医疗装备, 2006, 19 (1) .
[2]谢志伟.现代医用电子设备的维修[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13) .
医用电子医疗器械市场分析 篇7
1. 市场现状与特征
(1) 市场现状。2007年全球电子医疗器械市场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同比增长13.3%。全年市场份额达到920.6亿美元。随着对电子医疗产品应用的普及, 电子医疗器械在医疗器械整体市场中所占比重进一步增加, 达到47%。
(2) 市场特征。美国占全球市场主导地位, 美国经济发达、科技领先, 电子医疗器械市场发展最早最成熟, 在全球电子医疗器械市场所占比重也最大, 在全球电子医疗器械市场中所占比重2007年达到45.5%。欧洲和日本市场紧随其后分别占全球市场的25.4%和12.9%。美国、欧洲、日本这三个发达国家和地区共占全球电子医疗器械市场的83.9%, 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亚太地区增速最快, 虽然美国、欧洲、日本占据全球电子医疗器械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 但是亚太 (除日本) 却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2007年亚太 (除日本) 地区电子医疗器械市场同比增长18.7%, 超过全球市场13.3%的增长速度。
2. 主要国家和地区发展概况
美国、欧洲和日本是全球电子医疗器械市场中最为重要的几个国家和地区。美国是全球电子医疗器械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近年来一直保持稳定的增长, 2007年美国市场规模达到419.3亿美元, 占全球市场的45.5%。2007年美国市场同比增长11.7%, 连续4年增速保持在两位数, 近年来, 美国企业不断加大对研发的支持力度, 使得美国在电子医疗器械领域始终处于领先水平。美国市场的稳定高速增长带动了全球电子医疗器械市场的快速发展, 欧洲电子医疗器械市场主要由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几个发达国家组成, 2007年欧洲电子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到234.1亿美元, 同比增长14.9%。由于欧洲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明显, 老年病人医疗设备市场将不断扩大, 包括主要是电子医疗设备的各种治疗设备及病情监控设备。2007年日本电子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到118.6亿美元, 占全球市场总额的12.9%, 日本的经济发达, 人口基数较大, 使日本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电子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第二大国家, 近几年来日本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增速也都保持在两位数。
二、中国电子医疗器械市场概述
1. 市场现状
由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以及医院信息化进程加快, 中国电子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继续加速增长。2007年中国电子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到243.2亿元人民币, 市场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同比增速为16.3%, 超过了全球市场13.3%的同比增长率。
2. 市场结构分析
(1) 产品类型结构分析。电子医疗器械按物理原理进行分类, 可分为:医用电子仪器设备、医用超声仪器设备、医用激光仪器设备、医用生化分析仪器、医用射频与核磁仪器设备等。其中医用电子仪器设备占有超过50%的市场份额, 2007年市场规模为126.8亿元人民币。
(2) 市场层级结构分析。中国一二级市场 (北京、上海、广州, 以及主要省会城市) 电子医疗器械普及度高, 主要采购需求来自产品更新换代, 市场增长平稳, 而增长最为突出的是五六级市场 (行政区划的县级与乡镇市场) , 2007年同比增速为24.6%。得益于2007年初启动的医疗体制改革, 政府加大了对基础公共卫生网络, 尤其是县级、乡镇级医院和卫生院的投入, 给医疗器械市场注入了活力, 五六级电子医疗器械市场在整体市场中的份额不断扩大, 由2005年的10.7%达到2007年的12.0%, 增长率居于各级市场之首。
三、2008年~2010年中国电子医疗器械市场预测
电子仪器市场是中国电子医疗器械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007年医用电子仪器占有市场总额的一半以上。医用电子仪器应用广泛, 市场广阔, 2007年同比增长14.4%。预计在未来三年, 医用电子仪器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 增速将保持在15%左右。
产品结构上医用电子仪器主要可分为心电图及其他电图机、监护仪器、电子治疗急救装置、电子压力测定装置、血流量容量测定装置等几类, 其中心电图及其它电图机所占比例最大, 2007年占医用电子仪器市场份额的24.2%。
总之, 随着现代医学和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 医学电子仪器的发展日新月异, 促进了医疗事业的蓬勃发展。与此对应, 医学电子仪器的种类、档次、数量也得到迅猛发展。中国有13亿人口, 31万个医疗卫生机构, 医学电子仪器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是全球医学电子仪器十大新兴市场之一, 已成为除日本以外亚洲最大的市场, 2007年, 医疗体制改革启动后, 政府加大了基础公共卫生网络的投入, 无疑会给医学电子仪器生产商带来较大市场空间。
摘要:在我国经济强劲发展、医疗电子市场稳步向前、医疗技术与高科技不断深入结合的大背景下, 大量先进的医疗电子产品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从而推动中国医疗电子市场规模稳定增长。现国际知名医疗电子企业依然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从市场发展趋势来看, 基础医疗市场将成为未来医疗电子厂商争夺的重点。本文就全球医用电子医疗器械市场和我国的现状进行了客观地分析, 并对2008年~2010年国内电子医疗器械市场做了预测。
浅谈医用材料电子报表的设计 篇8
关键词:医用材料电子报表,设计,应用
1 报表设计原则与信息数据采集处理方式
电子报表要符合医疗器械分类管理和医院财务制度的要求, 数据信息客观准确有效, 能够为决策层的正确决策提供及时的数据信息。按医疗器械管理要求, 从医疗器材管理软件系统直接提取所需数据。为便于管理者掌握重要数据且易于记忆的要求, 精心选择重要数据、设计绘制报表尽可能用张纸完成医疗器材统计分析及报表。
2 常用报表设计制作
2.1 采购入库明细表是医疗器材最基础的数据, 是其它分类报表的数据源, 提供完全而详细的入库数据内容, 是日常维护和数据录入的动态表格。一般应包括医疗器材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进价、金额、生产厂家、销售公司、记账日期和医疗器材代码等。其中医疗器材代码应包括医疗器械分类代码、财务代码和符合本单位要求的实用分类代码。由于目前并无统一而标准的分类代码, 不同主管部门所使用的代码不能兼容, 所以必须同时使用几种代码。在保证数据准确、不违反财务制度的情况下, 利用电子表格软件的导入和排版编辑功能, 可以设计出相当完美的电子报表。
2.2 医疗器材出库明细表同采购入库明细表一样, 出库明细表也是日常性动态管理表格。其主关键字应是领用科室分类代码。
2.3 医疗器材财务分类报表由于目前对消耗性的医疗器材财务报表仍然沿用传统的分类, 即敷料、胶片、低值易耗和其它, 因此, 报表也要能够按照这4种分类进行统计查询、分类或汇总输出。如财务分类报表模板用Excel制作, 通过手工录入方式所得。卫生材料月报表包括品名、在库期初数、入库数、发出数期末余额等栏目, 有公式或函数的使用, 自动合计求和。利用单元格地址数据引用功能, 上期余额数据自动转入为下月表的期初数。年底自动生成年汇总报表。
3 易耗器械账表的设计
首先要求在管理软件字典库的物品属性字段中增加“易耗器械”标志, 一旦发生此类器械的出库操作, 自动增加到相关科室的易耗器械账上;而报废转账时, 自动从账上减去相应器械。可随时进行查询、打印输出, 以便定期查账, 强化物品管理。医疗器材出入库统计分析报表, 统计数据不是信息, 只有进行横向比较或与目标值比较、分析, 产生指导作用时, 才具有信息的属性。医疗器材统计分析工作是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一个直观简捷、图文并茂的统计报表, 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使领导获得最需要的信息。医疗器材购入和出库数据是医院制订预算、控制库存和提高供应效率的重要依据;各科领用数据是实行全成本合算、效益分析和调整分配政策的必要参考信息。从医疗器材管理软件得到的入库、出库和库存数据, 通过整理, 输入到电子表格统计分析模板, 即得到一张A4纸大小的统计表。
总之, 规范、实用的电子报表对于准确掌握和指导医疗器材是一种十分简捷、有效的工具。熟悉医院管理学、医院信息医疗器械采购供应流程, 掌握HIS管理系统和电子表格的应用技巧是做好医疗器材统计分析的必须和必要的前提。
参考文献
[1]王若乔, 叶志霞.临床路径研究现况与展望 (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9, 16 (2) :125-126.
医用电子仪器的管理要点及维护 篇9
1 医用电子仪器管理与维护的意义
1.1 可以延长医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寿命
医用电子仪器的种类不断更新, 不同医用器械设备的使用年限各不相同。因此对医用电子仪器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以及进行恰当的维护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损坏率, 延长医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年限。
1.2 提高设备的使用率与完好率
当代医学领域中, 医疗仪器是医学诊断的最重要部分之一, 大多数诊断离不开医用电子仪器。所以为了提高医疗诊断以及治疗的正确性, 我们必须保障医疗设备的使用率。与此同时, 为了保证医用仪器的正常使用, 医护人员还要保证设备的完好率。因此, 加强医用电子仪器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对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1.3 降低医院运营成本, 提高效益
现代医院为了对患者的病症进行精确诊断和治疗, 引进并使用了大量的医用仪器, 这使得医疗仪器的采购费用在医院的整体花费中占据着很大的比例。要想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则必须提高医用电子仪器的使用率和完好率, 对医用电子仪器进行合理科学的管理以及正确的保养, 这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医疗过程的效率, 还能降低医院运营成本, 提高医院的整体效益。
2 医用电子仪器管理要点及维护措施
2.1 管理方法
首先, 医用电子设备的使用需要一系列的制度来规范, 例如安全管理制度、运行稳定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应急预案等, 因此完善现有的医用电子仪器管理方法和制度, 以及优化整个医用仪器管理流程, 是实现医用电子仪器管理和维护工作的重要保证;其次, 切实将医疗设备管理落实到具体的小组和具体的人员, 制定专业的管理方案是对医用电子仪器管理和维护有效的重要环节。
2.2 维护措施
对医疗仪器的维护要根据电子仪器的种类分别进行, 例如:对光学医用仪器的维护主要是对其光电检测部件进行防潮、除霉、除尘、除污的处理;对医用电子仪器中机械传动设备的保养工作主要是进行除锈、上润滑油、除污等的处理, 每天定时完成对维护保养工作的记录, 还需要有专业人员签字确认;若仪器出现任何异常情况, 检查人员要做好记录并及时上报。总之, 科学的维护措施对于延长医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寿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3 检修方法
医用电子仪器的检修工作模式通常包括3 种, 即自修、外包以及自修与外包。自修主要是指医院内部对仪器进行维修, 但随着信息化的发展, 仪器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 医院内部的维修人员水平难以跟上这些器械的发展, 因此这种模式越来越不适用;外包就是通过医院与外部维修公司签协议, 让外部公司对医用电子仪器进行维修工作, 但是由于医院具有特殊性, 使得该模式往往不能保证及时性;自修与外包模式则结合两者的优点, 因此最受国内医院的青睐, 也值得现代医疗行业推广。
总之, 为了保证医用电子仪器的管理和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定要建立相关规范, 提高医用器材使用人员的操作水平、规范其操作方式;不断学习相关医用电子仪器的知识, 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 以更好地服务于大众, 为医院创造出更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医用电子学 篇10
1. 振动隔离设计
医疗设备中的计算实例(所有计算公式来源于参考文献)
台式超声产品中,显示器的固定如下图1所示,请计算设备在以0.35mm的振幅,5~100Hz扫频垂直方向振动时显示器的最大振幅,以及验证铸铝件是否可能会在振动中断裂。
铸铝的阻尼比,D=0.008;E=71000 Mpa;I=bh3/12=2500 mm4
该弹性系统的刚度,
根据公式计算共振频率:
可以知道系统在5~100Hz内都没有产生共振,因此隔振系数范围为:
所以最大振幅为:
振动相位差:
最大相对振幅计算:
键盘在最大相对振幅时有最大的应力,最大振幅时的应力:
悬臂梁的最大应力产生在悬臂根部:
铸铝ADC12的抗拉强度为228MPa,屈服强度σ0.2=154Mpa,所以该产品键盘在振动中理论上不会变形和断裂。只是安全系数不足,加上材料缺陷和疲劳强度,还是可能会出现变形的问题的。
也可以用这个方法对主机脖子的根部强度进行计算校核。
2. 外部激振的隔离设计
外部激振,是指支撑基础保持稳定,而外部直接给设备振动部件施加周期性外力的情况。模型如2所示:
医疗设备中的实例计算
硬盘振动问题。原来的设计(图3)与机箱刚性连接,振动直接传递到整机,使得操作面板振动的感觉比较明显。我们打算采用橡胶圆柱减振弹簧结构固定硬盘,避免硬盘的振动传递到整机上。橡胶减振柱(Φ12.7×9,橡胶硬度40度,横向负载小于2.5kg)。我们从理论上计算看这款减振柱是否能起到减振作用,以及计算校核在振动实验中是否可能会脱落。
硬盘重量为0.78kg。硬盘的振动应该是因为盘片的质量不平衡高速旋转导致的,而硬盘盘片的转动是纵向的,所以振动方向也应该是纵向的,而振动频率就是盘片的转速:f=7200/60=120(7200转/min的硬盘)。
我们把硬盘因盘片高速旋转产生的不平衡周期力当作激振外力,硬盘当作主动振动的设备,主机箱是基础。只要硬盘通过减振器传递到主机箱的力足够小,就能起到减振作用了。下面我们来计算硬盘传递给主机箱的力,即计算激振力传递系数η。
计算橡胶弹簧横向刚度(动态刚度):
K=7.67×4=30.68N/mm(计算公式和过程请看参考文献。
橡胶减振的阻尼比为D=0.08(参考相关书籍上计算例子的橡胶阻尼比)
按公式(12)可以计算得
跟原来的螺钉连接,η=1相比而言,减振效果是相当明显的。实际装配验证,确实效果非常好。
下面计算校核振动实验的强度:
根据公式(6)计算共振频率:
共振振动频率在5~100Hz范围内,所以硬盘在振动实验中会产生共振,其相对振幅:
校核强度:
根据上面计算的橡胶柱刚度(横向,1个),计算橡胶柱变形产生的力:
共振时产生的力小于2.5kgf,所以使用该减振柱是安全的。
3. 振动隔离设计的误区
打螺钉前,加上软垫就能起缓冲作用
从前面隔离系数的计算中可以看到,如果减振连接部分在振动方向施加力时不能产生自由变形的化,是不会有减振效果的。如下图A、B所示的例子,用软垫然后打上螺钉,螺钉拧紧后就变成刚性连接了。即使螺钉不打死,但是螺钉的垂直方向的拉力也是很大的,比如M4螺钉打紧后有50~60kg的拉力,半紧状态也有20~30kg拉力。除非部件在振动时的力远超过螺钉的拉力,否则起不到减振缓冲作用的。而象下图C、D、E所示,设备和基础部分完全用弹性材料隔离,才有可能起到振动或冲击的隔离作用。
刚性连接都不利于振动隔离
当我们使用图6所示方案C、D、E试图进行振动隔离时,需要进行隔振系数的计算。考虑到刚度的情况,有可能根本无法设计出合适的结构,使得隔振系数小于1。如果是这样的话,还不如用刚性连接,刚性连接隔振系数至多等于1,而不会扩大振动。
只要是加了弹性环节,就有减振作用
和上面一点的情况相似,增加的弹性环节,通过减振计算(或实验验证),隔振系数有可能大于1,则不但没有起到减振左右,反而把振动放大了。所有的减振措施都是有针对性的,对不同质量,不同振动频率的隔离都是有区别的。
4. 振动隔离设计的基本形式
如图4所示C、D、E,是比较常用的减振结构方案。其中的橡胶柱、软板、软垫可以用其他弹性结构和材料代替。注意减振器的设计,一般减振器还要一定的阻尼,否则在共振点会产生非常大的振动,造成结构的破坏。
如果振动不能隔离,就一定要保证振动源与设备的连接刚度,还有设备各部件之间的刚度,避免振动被放大。比如上面所说的硬盘振动问题,其实硬盘本身振动比较小,但是因为硬盘固定在刚度不好的机箱薄板上,还有操作面板与主机的连接有一定的弹性环节,使得振动被放大了。
我们在设计中经常使用EVA垫,其实有时并不是真的起缓冲减振作用,而是增加强度的。如图6所示方案B的软垫就起到加强设备安装板的作用。因为如果设备安装板比较薄,或面积大导致刚度比较低,使用EVA弹垫是增加刚度的一个好办法,并为弹性环节增加阻尼,可以明显减少振动的放大系数。
5. 冲击隔离设计
我们说冲击隔离,包括包装对设备的保护,和设备内部对精密易损件的隔离保护。
我们这里只考虑冲击时间比较短的情况(撞击时间<1/10缓冲材料固定周期),比如跌落、撞击。这种情况都可以转化成速度阶跃的冲击计算。
5.1 线性缓冲系统速度阶跃冲击的计算
冲击试验方法采用标准IEC 68-2-27,加速度为5g,脉冲时间为11 msec,波形为半正弦波,每轴向正负方向各3次冲击。
下面我们用冲击计算法计算产品案例1中的键盘结构是否满足垂直方向的冲击强度要求。跟静态计算不同,静态计算只是简单地将显示器的重量乘上加速度来计算负载,冲击计算要考虑脉冲时间。
首先根据冲击实验的条件计算脉冲完成后的速度:
速度跃变,从V~0
按无阻尼、有阻尼进行计算:
umax=0.313mm(公式13),有阻尼时0.309mm(公式16)
amax=369m/s2=37.7g(公式14),有阻尼37.2g(公式15)
(静态计算的负荷:P=ma=10×5×9.8=490N,相对来讲小很多!)
根据计算结果,该键盘在冲击实验中可能会产生变形,如果材料有缺陷,也有可能会产生断裂。
计算amax的意义在于,如果显示器内部有些器件只能承受30g的加速度冲击(即元器件的脆值),而在本计算中,amax=37.2g,因此可以判断该器件在冲击实验中可能会损坏。
5.2 非线性缓冲系统
弹性系统的变形-力函数不是线性关系时,也可以利用速度阶跃的能量法进行计算。由于计算复杂,这里介绍比较简单有效的图解法步骤。
基本步骤:
(1)根据变形-力函数绘制变形-力曲线图(如果有现成的参考曲线则略过这步,也可以用实验数据绘制曲线)
(2)根据变形-力函数和能量积分公式绘制变形-变形能曲线图,或根据变形-力曲线图绘制变形-变形能曲线图(变形-力的面积即为变形能)
(3)根据冲击条件计算V值或表达式,然后根据1/2mv2(或积分公式)计算变形能
(4)根据变形能和变形-变形能曲线图查到变形值
(5)根据变形值和变形-力曲线图查到负载力
(6)根据公式a=F/m计算最大加速度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不在详细描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