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设计

2025-01-12

课程改革设计(精选12篇)

课程改革设计 篇1

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课程极为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它是从课堂教学到工程实际, 由书本理论知识到综合运用实践的初步尝试;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它是复习和巩固已学过的多门课程的过程, 又是查阅、使用各种技术资料、工具书等的一次训练;所以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毕业设计的一个预备训练过程, 也就是说做课程设计过程中训练的各种能力和方法在做毕业设计中都会用到, 而且会更深入。举个简单的例子, 机械设计通用零件的设计特点需要通过图、表查得很多参数进行计算, 但如果最基本的图表都不会查, 那做毕业设计时一定会很吃力。也就没有办法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因此, 对课程设计这一教学环节, 应给予充分重视。为此, 笔者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1 设计动员、接触实物, 激发学生设计兴趣

向学生阐明本课程设计的意义和重要地位, 使学生对设计充满期待, 趁热打铁, 带领学生去实验室做减速器拆装试验, 让学生对减速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了解减速器的原理、各零件的作用和结构, 尽量创造更多的条件使学生接触各种不同的减速器及其工作过程, 使学生能够把书本上静态的图片和理论与实际工程中的动态的实物和工作过程联系起来, 启发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问题, 探讨问题的学习过程。

2 为保证课程设计质量, 要求学生必须手绘图纸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 计算机辅助设计已经成为了一个热点, 而且很多高校早已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取消了手绘图纸的要求, 但是笔者认为对于学机械的学生-未来的工程师, 除了要熟练应用计算机软件完成计算机绘图外, 还要必须掌握一定的本专业的基本功即具有手绘机械图纸的能力。这也可以让那些想投机取巧的学生望而却步, 因为不管设不设计都必须手绘图纸, 还不如就自己设计, 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感受机械设计的过程、体会到工程设计的特点、学会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

3 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

第一, 应利用好网络。网络是当前最发达的信息传播渠道之一, 保证网络的畅通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但糟糕的是, 有的学生直到做毕业设计时还不会使用校园网上的电子期刊资源。因此教师除了要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图书馆资源查阅电子期刊资料外, 学校还应顺应大学生个人计算机空前普及的情况, 在寝室、图书馆以及研究室等场所向学生开通校园网, 最大程度的发挥网络资源的利用率。第二, 搞课程设计的过程中, 应给学生提供固定教室、定时考勤, 随时掌握学生的设计情况, 以便随时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改善教学效果。第三, 教师的定时不定时指导和答疑。特别是答疑环节很重要。通常课程设计都安排在本门课结束后的几周之内, 由于学生在做课程设计之前都刚刚学完理论课程, 所以在设计过程中难免会有/疑难问题, 因此答疑环节也是学生设计能力得到实质性提高的环节。

4 严格考核制度

课程设计必须以答辩的形式进行考核, 并且要有不及格率。答辩表面上是一个检查学生设计结果的形式或者是一个给出学生成绩的过程, 但实际上答辩有这样几个优点:第一, 因为有答辩和不及格率的制度, 学生会有一定的压力, 从而会一定程度的端正设计态度, 同时在思想上也会形成难以投机取巧、抄袭或蒙混过关的概念, 这样会达到一种相对良好的设计状态和结果;第二, 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时, 会因为有答辩, 而去刻意地为答辩做准备, 比如说仔细读图检查错误、检查设计计算过程、检查设计说明书等, 只要有不懂的地方学生都可以去抠, 去讨论, 这样准备答辩的过程也是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过程, 不但能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相对扎实, 而且还会使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 从而对这门课的学习甚至对本专业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提高了教学效果的同时,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 通过答辩会给学生一个相对更公平的成绩, 能够一定程度地调动学生的课程设计的积极性。总之, 严格考核制度, 给学生以一定的压力, 使学生具有忧患意识, 并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变压力为动力, 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5 设计题目的分配

笔者认为对于设计题目的分配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方面, 设计题目应具有多样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 生产实践中出现了许多新装置、新设备, 因而“机械设计”的课程设计题目也应作相应的调整。除了传统的减速器设计题目之外, 还可增加行星齿轮传动设计、谐波齿轮传动设计、带式无级变速器设计等题目, 通过这些新课题的设计, 除了可激发学生的设计兴趣之外, 还可切实提高学生的设计工作能力。另一方面, 设计题目的分配应因人而异。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工程设计, 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设计思路和基本设计方法, 而据了解, 当前大多数高校的课程设计基本都是一人一题, 这可以使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设计任务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但由于每位学生存在着学习能力上的个体差异, 因此笔者认为设计题目的分配不一定非要一人一题。对于能力一般或者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以组为单位来选择一组内容相同但参数不同的设计题目, 这样可以使这个层次的学生避免走过场而毫无收获, 同时他们在设计的过程中还可以相互交流, 相互学习, 并且还可以十足的锻炼学生的团队精神。总之, 通过这种设计题目分配方式, 可以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通过课程设计都能学到本领, 具备应具有的能力。

6 展望

总之,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改革方向, 应当以使学生得到基本训练, 提高学生能力为出发点, 当然, 课程设计的改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需要在实际教学中的不断探讨和实践, 笔者愿意和各位同仁们一道投身于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中。

课程改革设计 篇2

课程名称: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课程代码:MPRC3006 英文名称:Course Design For Die Design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

学分/学时:2学分/2周 开课学期:第7学期

适用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金工实习、工程材料、模具设计基础及模具CAD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 大纲执笔人:朱伟珍

课程负责人:朱伟珍 大纲审核人:杨宏兵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

课程性质: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是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针对塑料模具设计的特点,以单分型面注射模、多分型面注射模为例,着重介绍了一般模具设计的内容、方法和步骤,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培养学生运用模具设计技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本课程是模具设计课程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模具设计工作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概述、塑料模具设计的内容、模具装配图的设计、零件工作图的设计、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总结及答辩。通过相关功能模块的指导和实验训练,使学生掌握具体塑件模具结构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够设计针对模具结构设计的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模具设计及其他相关课程的基本知识来解决工程实际中的具体设计问题,以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课程的知识。

2.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初步掌握塑料模具设计的内容、步骤和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结构设计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3.通过课程设计,提高学生查阅技术资料和手册的能力,熟悉并正确应用有关的技术标准。

4.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认真负责、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课程教学、自学、作业、讨论等内容和要求,指明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重点内容:;难点内容:∆)

1、概述(0.5天)(支撑教学目标2)1.1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的目的 1.2塑料模课程设计的内容 1.3 塑料模课程设计的步骤 1.4 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 目标及要求:

1)掌握塑料模具课程设计的目的; 2)熟悉塑料模课程设计的内容; 3)掌握塑料模课程设计的步骤; 4)了解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2、塑料模具设计的内容(3天)(支撑教学目标1、2、3)2.1 模具结构型式及注射机的初步确定 2.2 分型面及浇注系统的设计 2.3成型零件的设计 2.4脱模推出机构的设计 2.5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设计 2.6

模架的确定和标准件的选用 2.7

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 2.8

排气系统的设计 2.9

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  目标及要求:

1)掌握塑件成型特性的分析、塑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明确生产批量、计算塑件的体积、确定型腔数量、确定注射成型工艺的方法,初选注射机; 2)掌握分型面及浇注系统的设计原则,合理选择分型面及浇注系统结构; 3)根据注塑件的结构特点,合理设计成型零件的结构及其固定方式、脱模推出机构、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 4)合理选择模架和标准件;

5)合理设计模具的排气系统和温度调节系统。

3、模具装配图的设计(2.5天)(支撑教学目标1、2、3、4)3.1 简单模具装配图的设计步骤和方法 3.2 多分型面模具装配图的设计特点 3.3带有侧抽芯模具装配图的设计特点  目标及要求:

1)掌握简单模具装配图的设计步骤和方法∆;

2)熟悉多分型面模具装配图及带有侧抽芯模具装配图的设计特点; 3)合理绘制具体塑件模具装配图∆。

4、零件工作图的设计(2天)(支撑教学目标1、2、3、4)4.1 型芯(凸模)类零件工作图 4.2 型腔(凹模)类零件工作图 4.3模板类零件工作图 4.4模具零件材料的选择  目标及要求: 1)掌握型芯(凸模)、型腔(凹模)、模板类零件工作图的设计方法; 2)

掌握模具零件材料的选择原则; 3)合理绘制零件工作图∆。

5、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总结及答辩(2天)(支撑教学目标1、2、3、4)5.1 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5.2课程设计总结 5.3课程设计的答辩  目标及要求:

1)掌握编写的规范化、计算的正确性、内容的完整性等要求; 2)

从课程设计学习到的知识及能力;

3)充分理解模具结构的工作原理及各零部件在模具中所起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式上,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综合运用讲授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法、启发法和自学指导法,通过引入问题和启发式教学,使学生更加明确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内在学习动机,提高课堂的积极性。在目前的实验教学条件基础上,及时采用实验练习法,强化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以单分型面注射模、多分型面注射模为主要内容,分概述、塑料模具设计的内容、模具装配图的设计、零件工作图的设计、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总结及答辩等5个模块,各知识模块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学生所设计的具体模具,给学生提供相关参考资料,引导学生自学拓展,强化对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工程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

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本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说明如下:

1.概述、塑料模具设计的内容。教学内容涉及具体的模具设计内容。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任务驱动法和讨论法相结合。设置明确的模具设计目标,训练学生完成模具设计的主要内容,予以适当指导,及时强化教学内容。

2.模具装配图的设计、零件工作图的设计。教学内容涉及模具装配图、零件工作图的设计步骤及方法。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自学指导法和讨论法相结合,强化对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工程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

3.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总结及答辩。教学内容涉编写的规范化、计算的正确性、内容的完整性等要求。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和自学指导法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按要求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编写,顺利完成答辩。

在教学方法的实际执行过程中,每个教学环节都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同时,以上教学方法需要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效果、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程度不高时,应适当调整教学方法,适当增加演示法或现场教学法,或在讲授后续教学内容时,引导学生前后联系,结合前置难点内容进行讨论,强化知识掌握。在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较好,系统性较好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或增加发现学习法和自学指导法,设置具体应用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解决方案。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考核方式:平时测验及作业,设计计算说明书及图纸,答辩

成绩评定方式:平时成绩15%,设计计算说明书及图纸70%,答辩15%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伍先明.塑料模具设计指导[M].3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 参考书目: [1]

宋玉恒.塑料注射模具设计实用手册[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4. [2]

李德群.塑料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3]

申开智.塑料成型模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4]

李建军,李德群.模具设计基础及模具CAD[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5]

课程改革设计 篇3

关键词:设计竞赛;课程改革;广告设计

中图分类号: J5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4-128-2

1 设计竞赛对教学改革的作用

1.1 优化教学情境,促进实践教学

由于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根深蒂固,在众多高校中教师还在沿用以往的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教学形式,没有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学生被书本上的知识和课堂中的练习内容所局限,思维能力不能得到全面的锻炼与发展,练习作业缺乏实践意义,没有切实的实践项目以及及企业作为支持,学生的创造性不能得到全面的开发。由于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单一,导致最终的评价也很单一。由于广告设计课程的改革需要,越来越多的设计竞赛受到了教师和学校的重视,成为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的平台。2005年以来至今,越来越多的广告赛事在高校中逐渐普及且成熟,赛事通过向企业和社会征集命题的形式,使学生能够在比赛的过程中体验到企业的切实需要,给广告实践教学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学生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然要将企业文化、企业产品等进行具体深入的剖析,才能做出优秀的作品,因而在比赛的过程中,企业的品牌文化也得到了学生的认识,能够在学生群体中得到良好的传播效应。通过比赛实现了学生企业二者的双赢。并且对促进广告设计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

1.2 设计竞赛有助于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在准备和设计比赛作品时,为了能更好的给予学生意见和帮助,教师需要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并且增强个人的实践动手能力。从事高校教育的年轻教师一般是来自高校设计专业的本科生或是设计艺术学研究生,刚刚接触教师岗位,在创作手段、设计能力方面都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但是随着知识的更新和技术的发展,广告设计正在与时俱进地发展,教师对设计趋势的把握,对最新最好的广告案例的搜集影响着授课的质量。高校教师应该全面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与实践水平,将自己的体验和能力通过课堂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保证学生能够符合社会岗位需求。教师要提高对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在设计比赛中我们能够看到指导学生对于教师自身水平的要求更高,对教师综合能力的要求不断加强。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才能够符合教学需要,提升自身职业价值,符合时代要求,以至于帮助学生制作精良优秀的获奖作品。

2 设计竞赛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价值

2.1 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如何提升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师生在课堂上位置的互换,使学生处于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帮助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教师起到辅助的答疑解惑的作用。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以教师的知识讲解和实际演示为主,学生被动进行学习,学生的课堂兴趣难以保证,以竞赛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在开始就将任务布置明确,并且告知学生教学的目标,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参赛作品即作业,将自己的设计思维和实践成果通过参赛的形式,拿到市场上去接受检验和评价,让学生意识到设计比赛的意义和价值,从而让学生认真努力制作作品,参与设计竞赛,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觉地去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不仅提升了学习的自主性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一开始有学生自动分组,进行策划方案的分析与理解,并且制订分工细则,确保每一步都有具体的人员负责,而教师更多起到的作用是辅导与答疑,提供学生专业技法、思维方式等意见,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广告设计课程更偏向于实践,因而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意思维是该课程的培养重点。学生需要在该课程中消化以往的理论知识,并且综合已学习的各方面设计技能来进行学习。如何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使其符合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参与设计竞赛是一条捷径,因为设计竞赛中的选题大多为客观存在的,具有重要的参与价值。如第二十五届时报金犊奖中“永和豆浆”的广告设计,永和豆浆的传播目的是宣传永和豆浆品牌,增强在人们心目中环保健康的理念,并且使喝豆浆变成一种时尚而有趣的行为,学生在分析选题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以设计师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保证学生从企业吸引消费者的角度去解读命题,从现有的目标受众中,分析出潜在的客户和目标客户,针对这些人群制定自己的设计方案和策划活动。进行作品设计的全过程,会涉及到学生全方面的能力。参与到设计比赛的过程中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这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并且要处理好小组中的人员关系。通过设计竞赛的参与,让学生加强了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并且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和职业水平,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努力加强了职业技能的提升。

2.3 扩展学生的视野

在参与到设计比赛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宣讲会能够接触到更多的设计名家和设计大师,也能够在往届的设计作品中汲取经验,提升审美水平和设计水平。并且设计竞赛经常涉及到多个省市区,在参与设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到各地方设计的发展状况,也能够通过现有的网络接触到更多的设计教师或者设计上志同道合的同伴,不但提升了学习水平,其社交能力也得到了综合的提升。

2.4 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更侧重于学生综合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往往忽视了社交能力的提升。由于设计比赛的复杂性较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要求较高,因而在进行作品设计时,学生需要通过分组的形式来完成比赛。这就给现在较为自我和独立的“90后”大学生一个新的挑战,需要在参赛的过程中多方协调,取长补短,听取他人的意见,并且合理发挥小组中每个人的能力,确保知识的共享和信息的沟通,在表达自己的同时也要学会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民主共融的学习氛围,使小组的能力最大程度得到发挥。

2.5 树立学生的竞争观念

学生在大学期间,很少有机会以自己的实践能力与同学同台竞争一决高下,并且校园的竞争范围也较小,具有竞争力的学生少之又少。在校的学生就像被保护的象牙塔之中,导致学生在初入社会时,面临多方的竞争显得极为不适应。学生在校的竞争能力需要通过设计竞赛来提升,通过竞赛学生能够综合科学的分析自己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什么样的水平,通过奖项的评比,学生能够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并且通过比赛提升了他们的竞争观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在社会上的残酷竞争。

2.6 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广告设计教学的重点即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通过竞赛的方式来招募广告创意,也正是由于在大学期间,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和无拘无束,能够更具有创意性,从而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影响和收益。可见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弥足珍贵,教师可以通过参与比赛的形式帮助学生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提升创意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3 结语

通过设计竞赛,学生可以在自己专业技能学习上找到方向,教师也能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水平。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清楚自己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教师在指导学生制作的过程里,可以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吸取更多有益的经验,能够更好地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与水平。引入竞赛的广告设计课程,满足了企业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新需要,也提升了课程改革的进程,是一项对于企业、社会、教师、学校、学生多方收益的活动。

参 考 文 献

[1] 陈彦卿.普通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社会性研究[J].艺术与设计,2011(8).

[2] 叶军“.项目驱动”为导向的图形创意课程教学探讨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35).

[3] 朱珉睿.竞赛在广告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作用[J].艺海,2008(5):106.

[4] 李心峰.中国二十世纪学术视野中的“民族艺术”[J].民族艺术,2001(1):116.

课程改革设计 篇4

有人认为家具设计属于室内设计的范畴,其实不然,家具存在于各种环境中,不管是室内环境,还是室外环境,因为人们在环境中的各种行为和活动是以家具为凭介物进行的。除了我们平时看到的家庭家具、办公家具、酒店家具等这些室内家具,也有各式各样的户外家具,比如放置在小区,公园、广场、街道等一些公共场所里的家具。对于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来说,家具设计是环境设计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开设家具设计的课程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家具设计课程又有它的特殊性。

1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家具设计课程的现状

1.1 教材缺乏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家具设计课程有他的特殊性,它不但要考虑功能、材料、构造、形态、经济性、安全性、审美性等因素,还要考虑家具与空间的关系,它不同于工业设计专业与家具专业的家具设计课程。但是,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家具设计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多为产品设计的教材,教材中缺乏家具与空间设计的相关内容,虽然现在也有一些室内设计的教材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但是篇幅很有限,涉及的面很窄。有关家具与空间设计这一部分内容只能靠课堂上老师的讲解来弥补,对于环艺专业的家具设计课程,急需系统地讲解家具与环境设计内容的教材。

1.2 与其他专业课联系不紧密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家具设计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程联系不紧密,甚至这门课程成了纯粹的产品设计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毫无关联,这是目前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家具设计课程应该和其他的专业课程相关联,比如应该与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方面的课程紧密结合,它与环艺其他专业课程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不是一种割裂的关系。

1.3 师资水平问题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家具设计课程的教师应该具备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以及家具专业的技能和知识,这门课要求教师具备多学科的知识,目前能达到这个要求的教师很少,多数教师只具备某一个专业的知识,而对其它专业知识了解的很少,另外,教师很少到企业或其他高校进修,缺少实践经验,教师知识结构的不完善,会对这门课程知识的讲解造成一定的影响。

1.4 课程与实践脱节

家具设计课程需要学生去实践,但是目前许多学校和专业并没有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实践机会,学校既没有和企业合作,也没有建立学生的实习基地,学生没有机会走出去看看,学生对材料、工艺不懂,只有依靠老师、书本上的知识闭门造车,设计作品与实际相差甚远,设计作品只能看,不能投入实际生产,最终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兴趣的丧失。

2 家具设计课程在体制上的改革

2.1 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相结合

高校的人才培养机制往往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有很大的差异,为了使高校的人才培养跟上时代的发展,高校应该加强与社会和企业的交流与沟通,及时掌握行业的新动态,包括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并及时进行反馈。这样的话环艺专业在制定家具设计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时,就可以按照市场的需求去设置,课程内容和学生能力培养等问题可以按照行业需要去制定。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学校可以聘请著名企业的技术人员、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也可以请他们参与到具体科研教学中来,使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联系起来。

2.2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

家具企业要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企业内部要有自己新产品的设计与研发团队,而对于企业来说培养设计研发人员的费用很大,周期很长,而高校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为企业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回过头企业又可以为高校的毕业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所以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对双方都是有好处的。另外,企业通过与学校进行科研项目的合作,以解决企业遇到的实际的问题、困难,而高校与企业的合作获得了大量项目科研课题支持,促进了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发展。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也为家具设计课程带来了家具行业中许多前沿的信息,这些新技术、新材料又为家具设计带来了新的活力,所以校企合作达到双赢的目的。

2.3 建立实训基地

家具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使学生具备这样的能力,就要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所以学校有必要建立家具实习和实训基地。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和实训基地,学生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到实习基地进行实践环节的训练,在实训环节中,学生遇到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学生对家具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产品的研发程序有了清楚的认识,并且在以后的家具设计过程中,避免了由于对家具生产工艺、材料不懂而造成方案设计无法实施和使用的局面。

2.4 加强师资的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们的教师一直处在相对封闭、落后的文化与教育体系中,许多教师一直生活工作在封闭大学校园中,从来没有走出去看看,这样导致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脱离于社会与市场的需求。并且多数没有留学的经历,普遍缺乏中西方文化与教育的交流,缺乏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同时又缺乏实际设计工作经验和市场、工程、新材料与新技术的知识。所以,学校对师资的建设首先是要注重教师个人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校应该设立专门的资金,鼓励和支持教师到国外去深造和学习,到国外的知名企业和学校去进修,学习国外家具企业先进的工艺技术,学习国外高校家具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以便回国后能把这些先进的经验用到家具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来。

3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3.1 加强家具设计与其他环艺专业课程的联系

家具设计课程要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其他相关课程服务,保持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家具是人们使用空间的中介物,不管是室内空间还是室外空间都有与之配套的家具。作为环艺专业的学生要有能力为室内和室外空间设计和布置家具,在室内空间中,家具除了对其进行装饰以外,还可以组织和划分空间。通过家具设计课程学习,环艺专业的学生能够根据不同室内空间尺度、性质、风格量身订做适合的家具。学生能够从家具色彩、材料、造型等方面使得家具和整体环境协调,学生能够掌握家具在外部空间中数量,位置、分布和材料的选择。由此我们可看出,对于环艺专业的家具设计,不仅仅是功能、材料、形态、经济性、安全性、审美性等的考量,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家具和空间的相互关系,考虑家具的尺度以及风格是否和使用的空间匹配等问题,所以环艺专业的家具设计课程应该与其他课程关联起来才有意义。

3.2 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方式上改变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能够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使学生产生兴趣的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法,教师在教学中扮演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比如,在家具设计课程中,老师给所有的同学提出一个实际案例,让同学来解决存在的问题,老师不会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办,用什么方法去实现,而要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找到解决的方法。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学生还要经过缜密地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学生的答案随时由求教师给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生的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这是一种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双向交流。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这种不断变换教学方式,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不断转移,有利于学生始终维持最佳学习状态。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真实性,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实际的案例,所以这种教学形式形象、直观、生动,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教师在课堂上不是一个人在讲解,而是和学生一起讨论思考,学生在课堂上也不是被动学习,而是共同探讨问题。案例教学能够调动集体的力量和聪明才智,所以在家具设计课程中因引入案例教学法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3.3 实践能力的培养

家具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针对学生普遍动手能力差的情况,应该增加对学生实践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家具模型和实物的制作,模型和实物的制作不仅仅是老师讲解具体的材料、制作的工具、制作的步骤、制作的方法,而是要把模型和实物制作与实际结合起来。最有效的办法是把家具设计与企业的产品开发结合起来,高校应该努力和有实力的家具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使学生有机会去了解企业的产品开发,了解市场和分析消费者的具体需求,在对市场调研基础之上,学生的设计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定位也比较准确,设计就可以和企业新产品开发联系起来。学生利用企业便利的设备和生产车间,自己动手完成模型和实物的制作,在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有问题还可以请教企业的技术人员,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提高了专业技能,增强了实际操作能力,学生了解了家具企业的生产工艺,这为以后家具的设计提供了技术的参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成了从市场的调研,方案的设计、图纸的绘制、模型制作、到实物的制作一个完整家具设计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学生真正掌握了家具设计课程的知识和技能。

3.4 建立家具设计的评价体系

在家具设计的课程中,家具设计评价不应该只是以教师个人为主,应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考量,首先,以使用者和市场需求作为基本的评价标准,以尺度,人性化设计、功能、材料、安全、审美等多个角度去考量。其次,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作为评价的标准,以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节省,废旧材料的再利用作为考量。最后,从家具的再制造角度去考量,家具的结构、形态、材料的使用等都要考虑到家具的再制造技术与工艺。

参考文献

[1]马振山.家具产业人才培养中校企合作模式分析[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8(7):86-87.

[2]祝爱平.室内设计专业中家具设计课程的优化[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9(6):68-69.

[3]冯昌信.构建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特色的实践与探索[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8(1):60-61.

[4]袁进东,夏岚,胡景初.1949年以来我国家具设计专业教育回望与思考[J].装饰,2009(6)第194期:120-121.

课程改革设计 篇5

一、题目

1、实用的通讯录管理

2、单科课程成绩管理

3、多功能网址收藏管理

4、图书信息管理

二、调试环境

TurboC++3.0或者VC++6.0 所有同学必须提交实验报告电子版一份,内容包括: 1.课程设计说明书

2.源代码和注释、编译链接生成的目标文件、可执行文件(请将所有文件压缩成rar格式一并提交)

三、注意事项

(一)独立完成

任何人不得抄袭、拷贝。凡发现实验报告或源程序雷同,涉及的全部人员后果自负。

(二)一人一题

一人一题,要求独立完成,清考学生可以自选任意一题。

(二)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 课程设计说明书有以下内容:

题目一 实用的通讯录管理

题目简述

现代社会人们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通信录的建立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旨在建立一个通讯录系统,系统中保存着各人员的姓名、电话、Email以及与本人的关系(亲戚、同学、朋友、同事等)等信息,通过该系统的简单界面可以对通讯录进行新建、浏览、查找、更新、删除等操作。

具体要求

1、基本功能:(1)添加记录

先判断链表是否已经存在。若不存在,需首先自动新建一个链表,然后再添加一条或多条通讯记录。(2)显示记录 显示当前所有记录。(3)查询记录

按名字查找,并显示该记录。(4)通信录排序

按姓名的字母顺序排序,涉及到冒泡等排序算法。(5)删除记录

实现逐条删除和删除全部记录两种功能。(6)更新记录

修改已存在记录的信息(提示:需首先判断该记录是否存在)。(7)按关系显示记录

只显示与本人有指定关系(亲戚、朋友、同事、同学)的记录。(8)保存记录

存储所有记录到某个文件(.txt)或缺省文件(Phonebook.txt)。(9)读入记录

从某个文件(.txt)或缺省文件(Phonebook.txt)读入所有记录。首先判断当前是否有记录在进行操作,若有,进行存储或放弃存储,然后释放内存空间,之后才能从文件读入记录。(10)退出

结束通讯录软件操作,释放内存后退出。

2、数据录入提示(1)Name 联系人姓名。为了实现排序,可以输入英文或拼音的姓名,便于调用字符串比较等函数进行比较排序。(2)Tel 可以为固定电话号码或手机号。(3)Email 输入时要根据@判断一下是否是正确的email地址格式。Email地址首位不能是下划线’_’,斜杠‘’或‘/’,点号‘.’等(类似对输入数据的判断可作为扩展,不是必须实现的功能)。(4)Relation 可以为Relative, Friend, Workmate或Classmate中的一种,用于进行条件显示,即只显示与本人有某种关系的记录。

3、其他实现提示

对于每一项功能,应该对可能出现的异常操作进行处理,如提示重新输入或给出错误提示后成功返回主菜单界面,以免软件运行异常退出或挂起。

除了基本功能和异常处理,鼓励进行以下扩展或改进:

 有创意的设计

 采用改进程序性能的其他方法(如执行效率、访问速度、占内存量、灵活性、可移植性等) 友好的输入界面;

 对输入数据的对错判断等;  功能扩展;

 程序的简洁明了和可读性等。

主要数据结构

结构体Address: 包含Name, Tel, Email, Relation(与本人的关系)以及Address类型的指针(用于链表操作)等成员变量。

具体技术

1.指针、结构体的应用

2.单向链表的建立,插入,添加及删除等 3.文件的读写

4.简单算法:如排序算法等 测试要求

1、要求准备至少有10条记录的通信录文件(addrlist.txt),便于进行上机测试;

2、对空链表、没有记录或没有文件等情况进行处理的验证;文件操作是否正确的验证;对记录进行操作的相关测试等;

3、就某些功能实现情况及其实现细节进行现场解答。

4、编译环境可为Turbo C++ 3.0 或 VC++ 6.0。

题目二 单科课程成绩管理

2.1 题目背景

依照学校教务处的规定,各位每门课的成绩的给出要依据三方面的内容,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期中和期末均为满分制,平时成绩则主要由平时作业组成,可能由4次到5次等,每次10分。这三项按照任课组老师指定的百分比计算总评分,例如可能总评分=平时成绩×20%+期中成绩×20%+期末成绩×60%。

现在我们希望大家给老师们做一个这样的单科课程成绩管理系统,要求能够实现上面所说的要求,具体的规范如下。2.2 程序功能

本程序利用单链表存储结构完成对学生成绩的动态管理,要求实现如下的基本功能。

2.2.1 菜单操作

在屏幕上显示菜单,通过输入0-X之间的数字调用相应的功能函数。2.2.2 创建链表

即输入学生成绩信息,按照提示信息输入学号、姓名、各个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注意:申请内存空间,验证输入数据是否符合要求,设置输入结束标志。2.2.3 显示链表

显示当前链表中的所有记录。注意输出格式的直观。2.2.4 删除记录

删除指定学号的记录。注意删除记录要释放该记录占用的内存空间。2.2.5 查询记录

按姓名查找并显示该记录。(可扩展为按照姓名和学号两种方式查找)2.2.6 插入记录

插入记录需要输入插入位置和新记录信息。输入某个记录的学号,新结点将插入在这个指定记录之前。2.2.7 更新记录

修改已存在记录的分量信息。2.2.8 保存文件

将学生成绩信息保存到指定文件(wgrade.txt)中。2.2.9 读取记录

从指定的文件(rgrade.txt)中读入所有记录。2.2.10计算: 根据结点的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来计算每个人的总评分和所有人的平均分(平时的成绩的次数可通过N的宏定义来进行,而每项所占的比例可以在计算的时候进行输入)2.2.11排序

根据总评分进行排序,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2.2.12统计:

统计各个分数段的人数,不及格的,60-69的等,并保存到文件total.txt中。2.2.13退出

结束软件操作,释放内存后退出。2.3 数据结构

将一个学生的信息当作一个结点,这个结点的类型为结构体,其中至少含有下列类型的信息:学号、姓名、平时成绩(可多次)、期中成绩、期末成绩、总评分、名次,以及指向后续结点的指针等。2.4 功能扩展

可扩展程序功能,例如可集中录入某次平时作业的成绩等。鼓励有创意和实用的扩展。

2.5 测试要求

1、要求准备分别至少有10条记录的课程成绩文件(score.txt),便于进行上机测试;

2、对空链表、没有记录或没有文件等情况进行处理的验证;文件操作是否正确的验证;对记录进行操作的相关测试等;

3、就某些功能实现情况及其实现细节进行现场解答。

4、编译环境可为Turbo C++ 3.0 或 VC++ 6.0。

题目三 多功能网址收藏管理

题目简述

信息社会我们离不开Internet,网址的保存和管理将变得十分必要。本课题旨在建立一个多功能网址管理系统,系统中保存着各网址的命名、网址、收藏日期以及类别(学习、体育、音乐、健康等)等信息,通过该系统的简单界面可以对通讯录进行新建、浏览、查找、更新、删除等操作。

具体要求

1、基本功能:(1)添加记录

先判断链表是否已经存在。若不存在,需首先自动新建一个链表,然后再添加一条或多条通讯记录。(2)显示记录 显示当前所有记录。(3)查询记录

按命名查找,并显示该记录。(4)网址的排序

按网址的字母顺序排序,涉及到冒泡等排序算法。(5)删除记录

实现逐条删除和删除全部记录两种功能。(6)更新记录

修改已存在记录的信息(提示:需首先判断该记录是否存在)。(7)按关系类别显示记录

只显示与网址有指定关系(学习、体育、音乐、健康)的记录。(8)保存记录

存储所有记录到某个文件(.txt)或缺省文件(favorite.txt)。(9)读入记录

从某个文件(.txt)或缺省文件(favorite.txt)读入所有记录。首先判断当前 7 是否有记录在进行操作,若有,进行存储或放弃存储,然后释放内存空间,之后才能从文件读入记录。(10)退出

结束通讯录软件操作,释放内存后退出。

2、数据录入提示(1)命名

自己对网址的命名。为了实现排序,可以输入英文或拼音的姓名,便于调用字符串比较等函数进行比较排序。(2)域名

可以为ftp或www。(3)收藏日期

输入时要判断一下是否是正确的日期格式。(类似对输入数据的判断可作为扩展,不是必须实现的功能)。(4)类别

可以为学习, 体育, 音乐或健康中的一种,用于进行条件显示,即只显示与网址有某种关系的记录。

3、其他实现提示

对于每一项功能,应该对可能出现的异常操作进行处理,如提示重新输入或给出错误提示后成功返回主菜单界面,以免软件运行异常退出或挂起。

除了基本功能和异常处理,鼓励进行以下扩展或改进:

 有创意的设计

 采用改进程序性能的其他方法(如执行效率、访问速度、占内存量、灵活性、可移植性等) 友好的输入界面;

 对输入数据的对错判断等;  功能扩展;

 程序的简洁明了和可读性等。

主要数据结构

结构体Address: 包含Name, Domain, Date, Sort(与网址的关系)以及Address类型的指针(用于链表操作)等成员变量。

具体技术

1.指针、结构体的应用

2.单向链表的建立,插入,添加及删除等 3.文件的读写

4.简单算法:如排序算法等 测试要求

1、要求准备至少有10条记录的通信录文件(favorite.txt),便于进行上机测试;

2、对空链表、没有记录或没有文件等情况进行处理的验证;文件操作是否正确的验证;对记录进行操作的相关测试等;

3、就某些功能实现情况及其实现细节进行现场解答。

4、编译环境可为Turbo C++ 3.0 或 VC++ 6.0。

题目四 图书管理系统

3.1 程序功能

3.1.1 必须实现的功能

 图书信息录入功能,包括图书信息的插入、修改和删除。

 借阅人员信息录入和修改功能,包括借阅人员信息的插入、修改和删除。 借书功能;  还书功能;  预约功能;  统计输出功能:

 统计馆藏书籍总数、已借出图书总数、在馆书籍数等  统计过期书及其借阅者信息;

 所有图书的列表输出、所有读者信息的列表输出功能。3.1.2扩展功能(加分) 借阅人违章罚款功能

 图书的分类统计功能(如按出版社、中图分类号、出版年份分类等) 借阅权限设定,如:

 对读者进行分类,设置不同的最大借阅数量;  有超期书籍禁止借阅等。 违章统计,如:

 统计违章次数超过x次的所有读者

 按违章次数对有违章情况的读者进行排序等。3.2 提示与实现要求 3.2.1基本数据信息

图书资料基本信息:图书编号、中图分类号、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ISBN、版次、定价等。

图书的扩展信息:借阅状态(空闲、借出和预约)、借阅人或预约人(借书证号),借阅时间。

读者的基本信息:借书证号、读者姓名、读者单位、读者类别(本科生、研究生、教师)

读者的扩展信息:已借图书的册数等。3.2.2 数据结构

用两个链表分别存储图书信息和读者信息,具体的链表结构由同学们自行设计,可以采用较简单的单链表,也可以采用较为复杂的链表结构,如对于图书,可以先建立中图分类号的链表,对于每种分类则可以再组织一个单独的链表;对于读者,则可以先建立读者单位链表,为每个单位建立一个单独的读者链表。注:中图分类号可以在网上搜到,为了简化设计,不要求同学们细化中图分类号,只考虑大类,如:TB 一般工业技术,TD 矿业工程,TE石油、天然气工业,TF 金工业,TG 金属学,TH 机械TJ 武器工业,TK 动力工业,TL 原子能技术,TM 电工技术,TN 无线电电子学、通信技术,TP 自动化技术、计算技术等。3.2.3 功能提示

1)、图书和读者信息的插入功能:参照在链表中插入一个节点的方法。2)、图书和读者信息的插入功能:参照在链表中插入一个节点的方法。3)、图书和读者信息的删除功能:参照链表的删除操作方法。4)、图书和读者信息的修改功能:在链表中寻找相应的记录并修改。

5)借书功能:图书状态由空闲变为借出,借书读者的借书册数等相关信息发生变化。(可选:有超期图书的读者不能借书,超过借阅权限数不能借书)。6)还书功能:图书状态发生变化,由借出状态变为空闲或预约状态。7)预约功能:图书借出时才能由其他读者使用预约功能,该图书归还后只有预约读者才能借出。

8)统计功能:“统计馆藏书籍总数、已借出图书总数、在馆书籍数、统计过期书及其借阅者信息”等功能都可以通过遍历整个链表的方式得到;所有图书的列表输出、所有读者信息的列表输出功能同样可以用遍历链表的方式得到,要求输出结果分别存在books.txt和reader.txt文件中。测试要求

1、要求准备分别至少有10条记录的图书信息文件(bookt.txt)和读者信息文件(reader.txt),便于进行上机测试;

2、对空链表、没有记录或没有文件等情况进行处理的验证;文件操作是否正确的验证;对记录进行操作的相关测试等;

3、就某些功能实现情况及其实现细节进行现场解答。

4、编译环境可为Turbo C++ 3.0 或 VC++ 6.0。

附录二: 编程规范

1、空行

每个函数定义结束之后都要加空行。

在一个函数体内,逻揖上密切相关的语句之间不加空行,其它地方应加空行分隔。

2、代码行

一行代码只做一件事情,如只定义一个变量,或只写一条语句。这样的代码容易阅读,并且方便于写注释。

代码行最大长度宜控制在70至80个字符以内。

长表达式要在低优先级操作符处拆分成新行,操作符放在新行之首(以便突出操作符)。

if、for、while、do等语句自占一行,执行语句(包括{})不得紧跟其后。不论执行语句有多少都要加{}。这样可以防止书写失误。

3、空格

关键字之后要留空格。

赋值操作符、比较操作符、算术操作符、逻辑操作符、位域操作符,如“=”、“+=” “>=”、“<=”、“+”、“*”、“%”、“&&”、“||”、“<<”,“^”等二元操作符的前后应当加空格。

一元操作符如“!”、“~”、“++”、“--”、“&”(地址运算符)等前后不加空格。

4、对齐

 程序的分界符‘{’和‘}’应独占一行并且位于同一列,同时与引用它们的语句左对齐。

 { }之内的代码块在‘{’右边数格处左对齐。

5、注释

每个函数之前需要对该函数的功能和接口进行说明。

边写代码边注释,修改代码同时修改相应的注释,以保证注释与代码的一致性。12 不再有用的注释要删除。注释应当准确、易懂,防止注释有二义性。错误的注释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6、标识符命名

课程改革设计 篇6

关键词:教育思路 教育观念 教育模式

近年与广告业相关的各设计产业异军突起,方兴未艾,已进入一个稳定发展的成熟时期。包装业作为广告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迎来了行业极速发展的春天,随着中国的入世和高科技网络信息对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渗透,人们将包装不仅当作一个盛装物品的容器,而且希望能体现自己个性和品味,所以艺术设计专业的包装设计课程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新的设计理念、新的设计思潮和新的设计手段要求对包装设计人才的培养要有新的培养方式,这就要求我们高职师范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必需进行包装设计课程的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需要。

1.改革课程教育观念

包装设计是一门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典型课程,它实践性强,艺术品位和创新意识同样要求很高。在我国其行业市场仅仅是在近几十年来才有了丰富的社会实践内容,随着高科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和我国经济与全球经济融合程度的深化,对包装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苛刻。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教育教学观念的改革与更新、是包装设计教学改革的先导和首要任务。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摒弃包装设计传统的教育思想,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适应包装行业市场的变化,树立全新的包装设计教育观念。要通过包装设计课程改革实现以下转变:在包装设计教育理念上,由片面的强调专业理论教育向重视全面设计素质教育转变;在实践教学上,由验证教学相关理论向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创新设计精神转变。有意识的去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特别是包装设计相关材料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手绘表现、制图、设计制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等,包装设计课程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这一转变,对于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这也是搞好包装设计课程改革的前提。

2.改革课程培养模式

2.1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校企联合办学是当下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育培养模式,通过与设计公司、装饰材料商店和装饰企业签约建立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安排毕业生顶岗实习。另外,积极与业内知名包装企业合作,开设以企业命名的包装设计实训班,根据市场需要为包装设计企业量身制定相关课程及授课计划,专门培养其所急需的人才。在课程教学中,企业还可以根据需要安排自己公司设计师作为课程的客座教授,开办学术讲座,将最前沿的业界动态、前瞻性的学术理论、最新的创意思维、最新的制作工艺、最新的经典作品等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大大缩短职业知识技能由市场环节到教学环节的传导路径与周期。

在这种模式的具体实施中,一方面可以发挥学生创意特长,以设计小组形式直接参与到企业实际设计流程之中。比如企业在进行某食品的包装设计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概念性设计方案的比赛,对较好的设计成果进行相应的奖励,从物质与精神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结合相关专题包装设计课程,安排学生对企业已完成的包装设计项目进行再分析与再设计,最后让学生将自己的设计成果与企业实施采用的设计成果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得到锻炼与提高。

2.2 导师工作室制培养模式

包装设计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其教育方式也有自身的规律,即有赖于大量的言传身教来传授诸多美学与技术综合知识技能,所以无论是西方包豪斯模式还是我国的师徒制传统,均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其核心便使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有机地融合,展开个性化教学与情景式教学,这种培养模式在当前仍然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从我国现阶段实施的研究生导师工作室制来看,导师制的效果是明显的,所以在本科阶段一些比较特殊的课程上引入导师工作室制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同时,这也是与国外先进人才培养模式相接轨的一种体现。目前,许多国外的设计型大学都设立了导师研究室 (工作室),本科生从三年级开始就与研究生一起进入导师的工作室,参与导师主持的各种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实践工作。这种培养模式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工作条件和实践环境,可缩短或免去学生进入企业后的二次培训周期,使学生在实践、创意等多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较快地进入工作状态;而且也促使教师不断深入实践,使知识更新和学术水平与时俱进,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3.改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其决定着课堂中学生是否能学到实用的技能知识。我们必须摒弃陈旧的和脱离实际的教学内容,适应市场需求,这也是职教课程的基本出发点。课程教学要主动去适应市场,了解市场变化,及时增加新的、前沿性的教学内容,特别是与实践环节相关的教学内容,因此,应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结构性的调整。我们以100%来表示一门专业课程的总学时,在其理论课时和实践环节课时的分配比例中,应将70%课时用于具体案例的讲解和设计实践,而将理论知识传授的课时保持在30%左右就可以了。课程教学内容的比例结构调整后,学生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触具体的包装设计实践,学生可以从中学到具体环境条件下的包装项目设计创意、各种包装材料的价格与运用、各种包装装饰造型的实施手段与工艺等,从而达到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意性思维、拓宽设计视野的目的。而这一切正是现在学生所缺乏的,同时也是现代包装设计企业聘用毕业生所看重的。

4.改革课堂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其决定着是否能在课堂中切实有效的实施教学目标。各个学校因为社会环境不同和办学特点,教学方式也应多种多样,使课程教学适应当地社会需求。

4.1开放式教学方式

当前,包装设计行业在广告产业催化下发展越来越快,任何课程教师都没法完全而及时地掌握所有的新材料、新技能、新知识。为了适应行业和市场的发展变化,学校应当与包装设计相关的公司、企业建立联系,在包装设计课程的课时分配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课时,聘请相关专家来校讲学,使学生了解更多新的、前沿的专业知识,同时加深企业对学校和学生的了解,为学生拓宽就业渠道。另外,每年各城市都会有丰富多彩的土特产展销会、旅游工艺品展销会、家用电器展销会、服装及饰品展销会等,课程中应组织学生参观这些展览会,不仅能够使学生学到很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也能感受到包装设计行业的蓬勃发展,使他們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

nlc202309011820

4.2互動式教学方式

现代包装设计技术及其管理人才都需要具有较为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注重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互动讨论式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这方面能力的最好方法。实施时,教师在课前收集实际的包装设计相关课题资料,选择好课题,在考虑趣味性、实用性的同时,精心组织,鼓励学生动脑,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组讨论,分析题目、归纳问题、查找资料、提出设计方案、写出提纲或发言稿。然后,要求各小组自行选派代表发言,发言者可以各抒己见,但语言必须规范,逻辑性强,修辞恰当。发言完毕后,再由其它组同学就此方案提出不同的意见和建议,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通过这种互动式教学可以很好的调动课堂学习气氛,让学生们都参与其中,对于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

4.3 课堂仿真式教学方式

就当前高职师范领域内的教育理念来说,是越来越重视工作过程。所以,现在高职师范院校课程的内容安排与工作过程结合越来越紧密。课堂仿真式教学方式就是适应这种变化的有效办法,即在课堂教学中仿真模拟企业实际工作流程与工作要求的新教学方式。所以包装设计课程易采取一一对应仿真教学,即整个课程的设计实训过程完全按照企业包装设计项目的实际开展过程和方法来组织教学。在这种仿真式的实训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除原有身份外,同时还模拟企业各不同设计部门中的角色。教师模拟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一般不参与细节工作,只负责宏观管理和方向性指导;学生则根据自身特点和能力模拟企业中不同岗位的相应角色,从而完成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在一一对应仿真教学课程中,专门安排课程答辩环节来对应实际企业的投标活动并将课程考核标准与实际投标评价标准结合起来,在学生潜意识中潜移默化地形成现代包装设计及其管理人才的职业素养。

4.4以赛促教教学方式

在包装设计课程的作业环节中引入国内外各种设计竞赛一直都是一种比较成熟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结合了当前的课程教学过程和内容,以设计竞赛题目为核心,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包装设计竞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设计创作,增加对包装设计的感性认识和实战经验,体验实际工作中设计招投标的一些概念。由于学生竞赛往往是以流行趋势为主题,且侧重于概念性的设计和方案式的创意,对深化设计的要求不是很高,所以这种模式也能充分调动包括低年级同学在内的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对专业教育起到良好推动作用。

包装设计课程改革,不仅展示了教师的实力;扩大了学校影响;密切了校企之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能使教师迅速有效的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加快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更新,将社会生产一线资源全面迅速地转化为教学资源。随着我国对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视以及国家教育政策的引导,教学和市场接轨是大势所趋。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包装设计课程的职业教育定能开创出一个既有中国特色,又能与国际教学接轨;既能培养高素质学生,又能适应社会和市场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李龙生.传承与创新[J].美与时代,2002.(6):13-14.

[2]宋协伟.为了完善的设计[J].艺术与设计,2006.(5):16-19.

[3]朱铭,荆雷.设计史[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1.86-88.

[5]刘莹.现代艺术设计理念纵横谈[J].美与时代,2005.(6):65-67.

课程改革设计 篇7

关键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引言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一个教学实践环节, 是学生第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能力训练, 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如:工程力学,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 等) 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步骤, 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及今后的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

目前很多学校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内容还停留在运动分析及减速器设计上, 仅涉及很少的连杆机构设计, 且设计过程千篇一律, 学生之间没有协作和交流;大部分学生是机械式的模仿设计, 而非主动积极思考。这种训练没有体现出学生的设计能力, 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 已远远落后于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因此, 为适应现代化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 提高学生机械设计的创新能力, 课程设计的改革势在必行。

1 教学改革的措施

1.1 改革设计题目, 注重学生素质培养。

由于齿轮减速器设计融合了“机械设计”课程中许多典型的机械设计问题, 长期以来, 本校一直把“两级或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作为《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首选题目。因此每届学生都做同一类型的减速器, 相互抄袭严重, 师生深受其害。随着机械学科的发展、相关学科的出现以及其对机械设计人员不断提出的新要求, 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对机械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齿轮减速器作为设计题目就呈现出了诸多弊端。所以, 为了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必须对课程设计的选题进行改革, 抛弃“多年一题”的现象,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设计题目和内容上进行改革。

1.2 设计任务的布置。

为使学生做好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可以在《机械设计基础》实验中安排学生做个减速器拆装实验。进行实验时, 可以先让学生参观陈列柜, 然后再进行减速器拆装, 以使学生对解减速器的构造、组成, 减速器零部件及附件的结构形状、作用、装配关系和润滑密封方式等, 以及减速器的加工制造、装配和应用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任务要求学生必须在两周时间内集中完成减速器的设计。这就造成学生设计不仅时间紧, 工作量大, 也影响最后的效果。因此, 本人曾尝试在讲授《机械设计基础》的机械设计内容时, 就把课程设计任务布置给学生, 让学生以课外作业的形式完成课程设计的部分设计计算 (如:简单四杆机构、带传动、齿轮传动、轴的结构强度设计、轴承的选择、键和联轴器的选择及校核等) , 至于绘制装配图和零件图及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则可在课程设计专用周进行。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学生有充裕的时间高质量地完成课程设计, 也使学生的基本设计能力得到扎实培养, 进而使学生在学习机械设计基础理论教学内容的同时, 巩固所学的知识, 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活学活用,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获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1.3 设计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为培养学生正确、熟练地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集等参考资料进行设计及全面考虑安全使用、经济等方面的设计要求和创新的能力, 指导老师在课程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正确把握教师指导与学生主动思考的关系。本课程的要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老师主要是指明设计思路,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解答设计中的疑难问题和按进度进行阶段检查。为了培养学生对资料的处理能力和提高他们的创造性设计能力, 针对现在“90后”学生依赖性强的特点, 指导老师在设计过程中可多做些提示, 如:列出一些参考书目, 鼓励学生自己去查资料, 发挥设计的主动性, 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此指导教师只是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提示, 而不是让学生处处被动地依赖指导教师查资料、给数据、定答案。

(2) 将学生的模仿型设计转变为思考性设计。目前, 学生总有个坏习惯, 那就是照搬指导书。其实, 课程设计和产品设计一样, 都属于创造过程。而设计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劳动, 任何设计都不可能脱离前辈长期积累的资料而凭空臆造出来, 所以熟识、掌握和使用已有的各种资料, 可避免许多重复工作, 加快设计进度, 进而提高设计质量。当然任何新的设计任务总有其特定的设计要求和具体工作条件, 必须具体分析、创造性地进行设计, 而不能盲目地机械地照搬资料, 得要知其然, 还要知其所以然。所以, 我们要求老师只给学生以必要的提示, 鼓励学生自己去动脑思考, 引导学生把参考已有资料与创新恰当的结合起来。

(3) 正确处理好理论计算与实际要求的关系。现在的学生很看重根据书本公式得出的计算结果, 认为它就是“圣经”或“金科玉律”, 进而就把设计单纯的理解为理论计算。针对这一现象, 老师在讲授《机械设计基础》中机械设计内容时, 就得让学生明白:在理论计算中为了方便或简化计算, 常舍去很多次要因素, 把问题理想化, 但在生产实际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 并非是理想状态。所以, 为了考虑到实际因素的影响及适应生产的需要, 通常在理论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加以修正或乘以经验系数、安全系数等, 这是因为工程上任何机械的尺寸都不能完全由理论计算来确定, 而必须综合考虑零部件关系、加工装配工艺、经济性、使用维护等方面的要求。当然, 有些零件的尺寸参数得精确计算确定, 而有些则只能采用类比法或由经验公式来确定。通过这样才可使学生真正了解工程设计计算与力学计算之间的区别及掌握利用经验数据进行设计和处理数据的方法, 进而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为今后的创新设计和实际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4) 在课程设计中采用计算机技术。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 提倡学生使用AUTOCAD、CAXA软件作图, 也提倡使用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PRO/E和UG建构三维模型, 实现运动和装配仿真。这是因为通过立体模型的建立不仅让学生对自己所设计的零件或系统有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 也可验证所设计的零件和系统各部位之间的位置和运动关系是否正确, 会不会发生干涉等, 及时发现并解决在设计中未能全面考虑的问题或存在的缺陷, 使学生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机械创新设计的能力得到加强。

1.4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创新意识的培养, 若没有创新的意识, 就谈不上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由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所以学生对创新过程的自主参与有利于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现在国家、省或自治区定期都会举办一次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这些比赛, 施展自己的才华, 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激励, 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创新设计的过程当中来。特别是当学生获得比赛奖励或由此取得相关专利时, 这无疑会让学生产生更大的成就感,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积极性, 形成浓厚的校园科研气氛, 达到研学结合、以研促学, 从而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 结论

为了进一步提高《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 这里从以上几个方面对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浅述, 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在本校已取得一定成效的改革措施。但培养机械设计创新型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仍需在前进中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梅瑛, 李瑞琴.《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探讨[J].山西科技, 2008 (2) :56-57.

[2]沈晓玲, 平学成.《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改探索[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7 (24) :175-176.

[3]李秀莲, 董晓英.《机械设计》课程改革的探讨[J].农机化研究, 2004 (1) :258-259.

[4]汤长清.《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探讨[J].现代技能开发, 2000 (4) :55-56.

[5]林远艳, 秦英华.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设计基础》实践环节改革[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3) :31-32.

课程改革设计 篇8

关键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技能训练

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设计和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综合运用和巩固《机械设计》课程和有关先修课程所学的理论和知识, 都会安排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进行为期3周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该课程设计属于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 而且每个学校均对此环节非常重视, 纷纷投入力量进行教学改革研究[1,2,3,4]。

1 设计小组的组成

在该课程设计中, 采取以设计小组来进行课程设计。一是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二是激发学生领导潜能。三是方便学生互相学习。四是方便教师指导。一般一名指导教师指导一个班的学生, 分组后一个组的成员在一起, 教师更容易熟悉学生。

2009年,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采用按学号顺序分组的办法, 5~6人一组, 但在教学指导中教师发现小组的学生差异很大, 有的小组学生普遍基础不好, 导致设计工作难以进行。2010年起, 学校采取了以学习基础来划分设计小组的办法, 每个组分配一名成绩好的同学为种子学生, 每个组内包含一名基础成绩差的同学, 其余3名同学按照学号顺序来分配小组。经过2010年到2013年的教学实践证明, 这样划分设计小组效果不错, 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2 设计地点的选择

课程设计起初选择在教室进行, 设计过程中需要的手册、标准等由学生从图书馆借来使用。由于手册多而且多数比较厚重, 同时受教室墙壁的阻隔, 妨碍了图书的共享。2012年起, 图书馆进行了相应的改造, 开辟了自然科学阅览室, 藏有工程类的样本书和期刊。阅览室的环境特别方便学生进行手册查询, 也弥补了设计手册复本的不足, 提高了学生设计的效率。

3 设计过程的控制

课程设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由学生独立完成的。为使学生尽快进入设计角色, 并自始至终地保持积极主动完成课程设计的热情, 在设计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1) 明确设计任务, 给出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和考核要求, 让学生尽快熟悉设计对象。由主讲教师就课程设计目的、要求、设计任务、题目等安排向学生交底, 对设计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共性问题启发提示。

2) 帮助学生理清设计思路, 落实掌握设计方法。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展览中将减速器设计过程中“边计算、边画图、边修改”的思路和方法作为重点。设计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经验设计、设计计算与结构尺寸确定等方面的正确运用和处理, 使学生体会设计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 将强度、结构、工艺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设计过程加强和巩固, 使设计结果满足设计要求。

设计计算和结构设计是设计能力的2个主要方面, 而结构设计是确定零部件形体的主要阶段, 也是一个难点, 为此提出结构设计要完整、清楚地表达设计意图, 准确、合理地满足设计要求, 把2/3的时间用于装配草图设计、装配图的绘制。同时课程设计全过程中突出结构设计, 提倡学生独立思考, 鼓励设计新颖结构, 将结构工艺性和经济性作为评价结构设计合理性的主要方面。

总之, 组内的每个学生都需要完成装配草图设计、装配图的绘制。而拆零件图的工作, 则由小组成员协作完成。

4 设计结果的评定

课程设计完成后, 按小组进行结业答辩。设计综合成绩按照图纸质量、说明书、答辩情况及综合设计表现, 按百分制评分 (平时60%, 答辩40%) 岗位系数见表1, 零件难度系数见表2。

另外, 还设计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结业答辩记录表。

5 结论

综上所述,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的有效改革,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分小组进行课程设计有助于学生互学, 还培养了团队精神。

2) 在图书馆开展课程设计, 提高了设计效率。

3) 加强课程设计的过程控制, 确保每个学生得到锻炼。

4) 小组答辩, 在竞争环境中, 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韩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分层实训[J].太原大学学报, 2007 (2) :77-78.

[2]周亚焱.目标教学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中应用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 2008 (2) :91-92.

[3]李阳星, 李光煜.机械设计系列课程改革实践[J].黑龙江教育, 2009 (9) :82-84.

课程改革设计 篇9

《家具设计》是紧随国内设计学科的兴起而逐渐成长起来的一门专业性极强的课程,也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以及市场的需求而不断独立的专业课程。同时,随着大众的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个性化以及定制家具也应运而生。可见《家具设计》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所以该课程适应时代潮流与趋势的教学改革也是势在必行。

目前,《家具设计》课程通常为附着在环境设计或者艺术设计学科内的专业课程,甚至是附着于材料专业内的学科,在高校具备必要的条件时,才能单独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方向。然而现实的状况是国内大多数高校《家具设计》仅仅是一门课程而已,而且这门课程的教学定位与教学计划存在着问题。

二、环境设计专业中家具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

1、前期基础课程对《家具设计》课程影响不足

在现有的教学体制中,环境设计的基础课程包括三大构成、装饰制图、3DMAX、以及AUTOCAD等几门学科基础课。但是,这些学科基础课针对家具设计的教学内容却少之又少。比如3DMAX课程开设的目的仅仅是作为室内设计专业的表现技能课,而装饰制图也只是针对室内外装饰工程施工图纸表现技法辅助课程,这样不但会影响学生在家具设计课程实践时设计思维的表达能力,同时也会让学生认为家具设计课程与环境设计专业并没有相关性,从而对家具设计课程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2、课程教学的课时不足

家具设计在环境设计专业设立之初,其定位仅仅是与《餐饮空间设计》设计或者《宾馆酒店设计》并行的一门设计类课程,于是普遍都只安排60—80课时左右的教学任务量。可是,无论是《餐饮空间设计》还是《宾馆酒店设计》,都有专业理论课程的支撑,如《室内设计原理》。而开设在环境设计专业的重《家具设计》并没有开设适合本课程的支撑课程,要想在60课时内完成好家具设计课程的教学任务几乎等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3、对家具结构的教学内容重视不足

由于当前客观条件的局限,在国内大多数综合性大学,家具设计很难成为专业方向。加之基于课时的紧张,教师往往把《家具设计》理解成为家具造型设计,随之而来的便是——学生在课程中也只在意家具造型的美观,很少考虑家具的内在结构,也没有考虑设计方案如何得以实现从而变成产品,以至于大多数设计方案都缺乏稳定性以及结构美感,终影响学生在家具设计市场的行业竞争力。

4、对家具制作工艺与家具设备的教学重视不足

因为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专业方向,在环境设计专业编订培养方案时,鲜有考虑家具制作工艺以及家具设备对家具设计课程的重要影响。学生如果不能理解家具制作工艺以及熟练掌握家具设备的使用方法,那么学生在实践设计时将“纸上谈兵”。简言之,若学生连家具设备的都不了解,何谈制作?因此,环境设计专业中的家具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迫在眉睫,特别是教学实践环节的更新与改革。

三、环境设计专业《家具设计》课程改革途径与方法

1、调整部分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

首先,将装饰制图课程增加家具制图课程内容的部分,使学生对家具设计有一个基本认识,同时能提升学生对家具结构的表达能力,从而对家具设计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其次,在3DMAX课程中增加家具建模的教学模块,这样就能很好的解决学生在家具设计课程中的造型表达问题。再次,在AUTOCAD也应该增加家具大样图、结构装配图的绘制实训以增强学生对家具组装以及内在结构的理解。通过对这几门课程教学模块的调整,使学生明白室内与家具其实是密不可分课程,也能够深刻地认识到家具设计课程的重要性。

2、丰富家具设计的理论教学内容,增加课时总数

对环境设计专业来说,家具设计课程要达到人才培养方案的预期效果,就必须在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上深入改革,在不影响整体课程安排的基础上,适当的增加家具设计课程的课时量,从而达到全面而且丰富向学生教授家具设计的课程理论。

3、优化家具结构模块的教学方式

在家具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应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同时家具设计的课内实训应走向市场,走向工厂。只有当学生亲历了家具生产的第一线,并深入细致的做了大量考察之后,才能使学生的设计方案具有结构美感,才有可能设计出顺应市场、符合时代需求的家具结构形式。

4、加强家具设计实训场地建设,增加实训课时

实训教学改革就是要打破家具设计实训课程固有模式,从实训具体内容出发,深入加工现场,实地学习。要使家具设计实训课程更好的达到培养计划的预期效果,不仅要加强校内实训室的建设,更要加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实训指导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进入实训基地教学,通过现场演示与讲解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家具材料的特性,通过学生实际操作,熟练掌握家具设备的不同功能与使用方法,以期培养出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的实践性创新人才。

四、结语

家具设计是高校设计学科中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既可以结合环境设计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也可以独立成为一门专业方向。所以,符合现代潮流与趋势得家具人才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因此家具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也是大势所趋,本文在改革与探究中,研究总结了适应环境设计专业内的家具设计改革方法,从调整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模块、增加实训课时以及改进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与阐述,从而提高家具设计课程教学的质量,培养出动手能力与设计能力兼备的实践型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家具设计”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董宏敢中国林业教出版社育,出版时间:2011,(03)

[2]我国本科家具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张文超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7.

课程改革设计 篇10

1《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教学调查问卷

1.1调查对象与内容

调查对象为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150名在校学生。调查内容为:1)对《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实践课程是否感兴趣?2)对目前的《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学时设置和时间安排是否满意?3)认为一名教师指导多少学生比较合理?4)完成课程设计后的收获有哪些?

1.2调查方法

主要通过发放纸质问卷、电子问卷及组织座谈会等方式进行调查研究。

1.3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对《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非常感兴趣及比较感兴趣的学生共占93.33%,基本感兴趣的占5.33%,不感兴趣的人数为1.33%,由此说明道桥专业的学生对该实践课程的学习十分重视,学习热情很高。对《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学时的设置和时间的安排,超过四分之三的学生认为不合理。《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学时数为1周(14学时),而设计内容包括道路选线、定线、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和横断面设计等,涉及到的内容较多,仅用一周时间完成有些困难。《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安排的时间段内同时也安排了其它课程的考试,学生无法专心完成课程设计。因此,设置多少学时和如何安排课程设计时间才能有效提高课程设计成果质量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另外,82.00%学生认为一名教师指导学生的人数应在30人以下,10.00%学生认为一名教师指导学生的人数在30~50人之间。三分之一的学生觉得完成课程设计后很有收获,掌握了线形设计的设计方法和步骤,有近乎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课程设计走形式,收获甚少。由此可见,如何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2《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措施

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教学改革的措施。

2.1合理安排课程设计的学时和时间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完成从选线到横断面设计的一整套内容,而设计的过程是需要反复调整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仅仅一周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应适当延长课程设计的学时,至少需要1.5周的时间。另外,将课程设计的时间设置在考试周以外的时间,对于学生而言,当考试和课程设计不能同时应付的时候,只能舍弃课程设计了,从而导致课程设计成果质量下降。或者将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和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重叠进行,学生边学边做,这样既方便指导教师答疑,又不会觉得时间不够,保证课程设计的质量,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2合理安排指导教师人数

限制一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最多不要超过30人,过多会使得指导教师精力不足,而且指导与管理上也会不精,容易引起过程管理上的松散,课程设计教学质量下降。

2.3设计题目多样化,适应学生的不同需求

常规的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题目只有一个,所有学生同用一张地形图,设计背景一样,只是在设计速度和道路等级上有所不同。为了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适应不同学生的能力和需求,在设计题目和内容上提出几点建议和对策。

1)制定多种设计题目供学生选择,比如公路设计、城市道路设计,公路设计中又可以根据不同地形制定不同的题目,比如平原微丘区公路设计,山岭地区公路设计等。设计题目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选择有兴趣的设计题目,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课程设计成果的抄袭率。

2)在设计内容中设置几个选做内容,让能力稍强的学生可以充分锻炼动手能力。

2.4采用手工计算和软件计算相结合的方法

在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过程中,可采用先手工设计计算,再用设计软件进行计算的方法[2]。只有经过手工计算的环节,学生才能较好地掌握设计理论、计算方法,了解各个设计参数选用的合理依据,熟悉设计规范,加深对线形设计的理解[2]。充分理解了设计思路后,再使用设计软件进行设计计算,不仅能提高设计计算速度,又能提高计算机应用的能力。

2.5强化过程管理,完善评价体系

为了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应加强课程设计的过程管理工作,建立有效且完善的评价体系,对课程设计整个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把控。

1)制定严格的出勤考核制度。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出勤率是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实践环节,达到实践目的的基础[3]。安排固定教室作为课程设计专用教室,要求学生到专用教室完成课程设计,指导教师轮流考勤和答疑,对缺勤严重的学生必须实施一定的惩罚措施,如警告、成绩降级、取消资格等。

2)设计现场个人考核。在课程设计期间,不定期对每位学生进行现场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提问、现场操作等方式,实行现场打分[3]。

3)增加笔试或者答辩考核。为了引起学生对课程设计的重视,检验学生是否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内容,有条件的话可以在课程设计结束后增加一场课程设计笔试或者答辩,并把笔试或者答辩成绩计算到总成绩中。

4)综合成绩由以上三项成绩,结合最终成果成绩,按照一定比例得出。对平时成绩不及格的坚决不予通过,对设计成果很差的坚决要求重做或不予通过,以保证课程设计的质量。

3结语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为实践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要做好课程设计的教学工作,应加强学生和指导教师对课程设计的认识,师生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不断创新,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摘要:为了提高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专业素质,针对目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教学经验,通过调查问卷及座谈会方式,分析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中的几个环节,探讨了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调查问卷,教学改革措施

参考文献

[1]黄文雄,张系斌,谭利英.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高教论坛,2007(1):100-104.

[2]师郡,李颖.“道路勘测设计”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实践教学,2011(194):139-141.

高职书籍设计课程改革初探 篇11

当今时代日新月异,随着数字化浪潮的来临,传统行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书籍设计在新的形式下也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新媒体和网络的出现,使书籍的载体发生了改变,印刷工艺的不断提升,使设计师更有表现个性的空间,表达的语言也日趋多元化。

书籍设计行业出现了一定的发展趋势

1.书籍的时代美感

在书籍设计发展的历史横河里,每个时期的书籍设计都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相呼应,体现着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审美文化。建国后50年代末至60六十年代初的书籍装帧设计作品看,其设计模式,就是把民族图饰纹样与设计理念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热情而庄重、和谐而稳重的总体风格,展现新中国的时代形象。文革时期的图书是一片红色的海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书籍受到日本和西方设计文化的影响,形式多元化,设计风格朴素实用,书籍材料丰富,注重整体感。当今新材料,新印刷工艺的出现,使书籍呈现出时代的美感。传统用于书籍装帧的材料基本局限于纸、塑料、金属、木材、织物、皮革等,现在出现合成的高分子的材料,以及传统材料新用法,新型油墨的出现都使书籍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形态。如具有吸光、蓄光、发光的功能的夜光油墨,一本在白天看上去很普通的书籍,但一旦关上灯书籍就会显现出光泽,具有强烈荧光效果,比较适合在夜间模式下轻松的观看。对纸张进行烫金,涂料的加工,UV工艺的广泛应用,印刷工艺的发展使书籍更具时

代性。

2.书籍的精气神

现在市场上很多书籍都只注重外包装,追求形式美,但往往忽略了书籍的内容和个性,注重图片文字的排版,使得书籍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当今读者的眼光在不断提升,新媒体,电子书的出现,使阅读变得方便,而且电子书的免费性也吸引了大量的读者。所以现在如何让纸质书籍更有吸引力,让读者重新发现紙质书籍的魅力,是值得设计师所思考的。书籍整体设计的理念,书籍内容的准确把握,从书籍的开本大小,版式,装订方式,印刷,材料的选择,印刷工艺等,进行整体的设计,体现出书的“书卷气”,和它的内在精神。

3.书籍的国际化趋势

当今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发展,使中国的设计师更多的能在国际的设计舞台上学习,交流。外来的设计理念,形式,方法,对书籍设计也有着深刻的影响。中国设计师更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强化书籍设计的“中国元素”,让书籍设计的审美更与国际接轨。在国际书展上,中国设计师屡屡获奖,使书籍的阅读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很多设计师参加国际设计组织,使我们的书籍设计更具国际化。

根据当今书籍设计行业的特点和发展现状,我们发现高职书籍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以下几个不足

(1)在课程目标上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没有作为教育的关键与核心,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锻炼,使学生缺少创新精神,设计没有个性。另外,学生对电脑过份依赖,只注重对图片、文字、线条、色彩的排版,使作品缺少个性。没有对设计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只关注形式美,而忽略了书籍的材料、印刷工艺、开本大小、书籍形态。没有整体设计的概念。没有将书籍设计从传统的二维形态,转化为三维的立体形态。对于设计理念还不能很好理解和运用。书籍设计是要注重实用与艺术并存,围绕怎样使书籍成型,包含书籍的形式、材料、印刷工艺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应该去斟酌的,而不仅仅是就其外观及形式上的花哨。所以在书籍设计的教学中应该把系统知识提高到理论上去认识,通过课题练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倡创新,鼓励具有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的设计。

(2)采用虚拟设计任务,使学生缺乏实战的体会,从而不能很好的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提出虚拟任务,学生不能切身体会设计的过程,使得他们没有基于市场进行准确的定位以及没有经过理性的分析而进行创意,使作品流于形式,只注重形式美,而缺少实用性。

(3)教学评价体系单一,往往是课程结束时,收齐作业,在课程中没有进行集中讲评,规范作业进度,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对作业进度没有紧迫感,要交作业时,容易形成集中赶工的情况,导致过程监控失调,作业质量不高。

书籍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施

1.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书籍设计是要将艺术与工艺相结合,围绕怎样使书籍成型,包含书籍的形式、材料、版式、印刷工艺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应该

去斟酌的,而不仅是只追求形式。所以在教学中要把书籍设计的知识系统化,理论化。通过安排不同的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倡创新,鼓励具有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的设计。以传统书设计作为基础的训练,以概念书籍设计锻炼创意思维能力,以新型电子书籍设计为实验性探索,以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教学智慧设计出具有创新性的、有深度的、有广度的的新颖课题,才能使学生在多彩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创新能力的同时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法

其做法有两种:一种是实际书籍进行模拟设计训练,另一种是与出版社合作,让学生参与真实的书籍设计项目。模拟真实的工作过程,使学生经历真实的工作任务。项目化教学能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与一体,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创意,制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企业的项目检验学生的能力,最终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实现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向新型的教学模式的改变。

3.建立实训基地,构建工作室

通过建立印刷教学实训室、实习基地及工作室,从真正意义上使学生提高实践技能。实训室能为学生完成书籍设计制作提供平台,使书籍设计学习能有条件的进行动手操作,更好的掌握课程的相关技能知识。学生进行简装本、平装本的设计制作,再进行精装本设计与制作,以及概念书籍的设计与制作,循序渐进,完成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训室为书籍设计教学提供打印、线装、胶装、纸张切割等书籍设计需使用的设备,学生在完成电脑制作样稿后可以进行书籍制作实践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课题的要求以及创新理念,不局限于以往传统的表现材料、工具以及设计意识,鼓励学生做尝试性的综合材料的运用。

4.重视过程评价,企业设计师,老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组织学生自评

重视工作过程,严格考勤。每周讲评学生的作业,及时发现问题,通过班级讨论的形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课程结束按照平时成绩40%,考试成绩60%的方式。这样就避免了学生最后集中赶作业的情况。聘请企业专家,同行教师,以及学生对设计作品经行考评,使学生能适应自己工作岗位的要求。

结语

书籍承载着文化,书籍设计是集文化精髓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在当今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教师要开拓自己的眼界,与时代接轨,更新理念,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教学质量,注重课程改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达到满意的效果,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课程改革设计 篇12

1 本课程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我国高校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从题目、内容及做法上一直沿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列宁格勒加里宁工学院的作法。不可否认, 到目前为止, 这套体系对工科机械类学生的基本能力培养仍具有现实意义。但这套体系主要培养的是从事细节设计的设计人员, 对于设计的全局性问题的研究考虑不够, 因而, 对于培养具有更广阔视野的设计人员来说就显得有些欠缺。

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日新月异,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向机械行业渗透, 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机械概念。新的设计、生产和制造方法不断涌现, 生产模式由“少品种大批量”转为“多品种小批量”。而当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现状却与当今的科学技术发展很不适应。长期以来, 设计被误解为仅仅是翻手册、套公式、照葫芦画瓢。课程设计命题单一陈旧, 内容主要围绕传统的齿轮减速器设计, 以教授传统的经验型手工设计为目标, 计算机技术没有成为有效工具反而成了包袱, 常常使学生机械僵硬地模仿,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2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改革的措施

2.1 改变传统的课程模式, 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改变课程设计任务发放时间, 将课程设计上延到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去。一开始就将任务书下发给每一位同学。使师、生在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始终围绕设计这个主线教、学。学生预先了解课程设计内容,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广泛地收集资料和考虑各种复杂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进行某些创造性思维。同时设计这个主线还可以把所学知识串起来, 循序渐进, 使学生感受到本课程各部分内容的有机联系, 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避免过去经常出现的课程设计做完了才明白机械设计学的是什么。

加强青年教师的工程背景训练。对于新分来的青年教师, 只要没有工程背景, 就必须下实验室, 定期下工厂锻炼, 指定导师, 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常言道:师傅敢脱鞋, 徒弟敢下水。只有教师具备了基本工程设计能力, 才可能教出更高水平的学生。

课程设计是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关键环节, 创新能力应该如何培养呢?美国耶鲁大学校长莱文认为, 教学中不给学生特定内容, 而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批判思维的能力, 严密分析的能力, 从不同视角看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育对社会的贡献是最大的。同样, 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 不应该受到原有模式的限制, 要采用多样化形式。在设计的形式上, 不仅可以设计计算说明书和设计图纸, 也可以采用学生自己设计的实物形式, 或者是计算机设计的实物形式。在选择设计的题目时, 可以是老师指定的设计内容, 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题目,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设计和创新能力。

2.2 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各种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

计算机绘图已成为各大企业主要的绘图方式, 因此高职生必须具备熟练的计算机绘图能力。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应用计算机绘图, 既可以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绘图能力, 又可以减轻绘图压力, 同时有助于一些学生对所设计的结构进行创新。目前, 对高职生来说, 应用最多的绘图软件主要是CAD和Pro/E, 但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 原本想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 同时利用计算机绘图便于修改的特点, 使学生在课程设计时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方案论证、结构设计创新方面上来。实践证明多数学生将主要精力投在了计算机绘图软件的使用上, 因此反而增加了工作量, 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细节设计能力必然下降。更有甚者, 有的同学拷贝其他人的零件图, 为此, 我们要求学生必须用手工绘制出方案图及装配图的草图, 并经指导教师签字方可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和绘图, 这样也便于教师视学生基础设计能力的高低因材施教。

2.3 增加感性认识和工程观念, 建设“校企合一”的教学环境

应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能力为重点, 依托校内生产企业或者是校外实训基地, 将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紧密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中, 适时布置学生阅读设计指导书中有关内容, 并完成相应的课程设计内容。如讲完机械传动一篇后, 即可介绍减速器一章, 安排学生观看减速器录像并进行减速器装拆实验, 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布置学生自学指导书传动装置总体设计部分, 然后进行传动方案的拟定或分析, 完成传动装置总体设计及传动零件设计。学生能初步感受到工程设计的特点, 逐步进入设计角色。在真实的环境中培养训练学生的设计能力, 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更高, 更有动力, 设计效果会更好。同时, 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以及学生的意志力、团队意识、社会责任感等, 学生的未来执业能力会明显增强。

3 结束语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永恒的课题, 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就必须使教学和实际生产相结合。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必须打破原有模式的限制, 其改革应紧跟时代的步伐。谁先取得成功, 谁的学生就会被社会承认, 就会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 节约宝贵的时间, 使学生在课程设计中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机械系统和结构的创新。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学生打造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平台。

摘要:总结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发展的历史, 分析了新形势下课程设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结合实践体会, 提出了在继承传统、把握学科底线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和计算机运用能力的措施。

上一篇:办公家具下一篇:高中英语阅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