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的黄金定律

2024-07-23

企业管理的黄金定律(共7篇)

企业管理的黄金定律 篇1

关键词:协调

氨基酸组合效应:组成人体蛋白的8种氨基酸, 只要有一种含量不足, 其他7种就无法合成蛋白质。

点评:当缺一不可时, 一就是一切。

米格-2 5效应:前苏联研制的米格-2 5喷气式战斗机的许多零部件与美国的相比都落后, 但因设计者考虑了整体性能, 故能在升降、速度、应急反应等方面成为当时世界一流。

点评:所谓最佳整体, 乃是个体的最佳组合。

磨合效应:新组装的机器, 通过一定时期的使用, 把磨擦面上的加工痕迹磨光而变得更加密合。

点评:要想达到完整的契合, 须双方都做出必要的割舍。

关键词:指导

波特定理:当遭受许多批评时, 下级往往只记住开头的一些, 其余就不听了, 因为他们忙于思索论据来反驳开头的批评。

——英国行为学家l.w.波特

点评:总盯着下属的失误, 是一个领导者的最大失误。

蓝斯登定律:跟一位朋友一起工作, 远较在父亲之下工作有趣得多。

——美国管理学家蓝斯登

点评:可敬不可亲, 终难敬;有权没有威, 常失权。

吉尔伯特法则:工作危机最确凿的信号, 是没有人跟你说该怎样做。

——英国人力培训专家b.吉尔伯特

点评:真正危险的事, 是没人跟你谈危险。

权威暗示效应:一化学家称, 他将测验一瓶臭气的传播速度, 他打开瓶盖1 5秒后, 前排学生即举手, 称自己闻到臭气, 而后排的人则陆续举手, 纷纷称自己也已闻到, 其实瓶中什么也没有。

点评:迷信则轻信, 盲目必盲从。

企业管理的黄金定律 篇2

1、食品一旦煮好就应该立即吃掉,食用在常温下已存放四五个小时的食品很危险。

2、未经烧煮的食品通常带有可诱发疾病的病原体,因此食品必须彻底煮熟才能食用,特别是家禽、肉类和牛奶。

3、应选择已加工处理过的食品。

4、食品煮好后常常难以一次全部吃完。

5、如果需要把食品存放四五个小时,应在高温或低温的条件下保存。存放过的熟食必须重新加热才能食用。

6、不要把未煮熟的食品互相接触。

7、这种接触无论是直接或间接,都会使煮熟的食品重新带上细菌。

8、保持厨房清洁。

9、烹饪用具、刀叉餐具等都应用干净的布擦干净。

10、用水和准备食品时所需的水应纯洁干净。

不可不知的社交黄金定律 篇3

聪明定律:最聪明的人是会掩藏他的聪明的人。

报答定律:过分急于报答他人的好意,是不知感恩的表现。

礼物定律:如何送一件礼物,比送什么礼物更重要。

真相定律:透露真相和隐瞒真相一样需要三思而行。

鞠躬定律:要么别鞠躬,要鞠躬就深鞠躬。

保护定律:保护自己不能靠圍墙,要靠朋友。

嗓门定律:双方嗓门越高,对话越难进行。

麻烦定律:人生一半的麻烦都是由于太快说“行”或太慢说“不行”造成的。

羞耻定律:骗我第一次,是你的羞耻;骗我第二次,是我的羞耻。

琢磨定律:要琢磨一个人说的话,不要琢磨说话的人。

蒙骗定律:最容易被蒙骗的人,是那些自认为比谁都聪明的人。

尊重定律:自尊是自律的源头,能对自己说“不”的人是最尊重自己的人。

傻话定律:没人不说傻话,可怕的是那些故意说傻话的人。

诺言定律:许诺慢的人实现诺言最快。

谦虚定律:谦虚是一种让别人主动发现你有多伟大的艺术。

偏见定律:偏见使一个人的思想像瞳孔——光照越强,收缩得越厉害。

荣誉定律:真想办成一件事,就别管事成后谁会得到荣誉。

朋友定律:如果我们知道朋友也会改变,就不会急着换朋友了。

关系定律:维持关系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互相合作,一种是互相竞争。

崇拜定律:我们向来喜欢崇拜自己的人,但我们不一定喜欢自己崇拜的人。

细节定律:聪明的骗子编造细节,但更聪明的骗子避免提起细节。

误解定律:对误解你的人讲真话通常会引起更多的误解。

劝告定律:劝告朋友要在无人的地方,赞扬朋友可在人多的场合。

夸奖定律:当敌人夸奖你时,你该想想自己做错了什么。

虚荣定律:我们难以忍受别人的虚荣,因为它伤害了我们的虚荣。

真假定律:生活中有些话是真的,但听上去很假;有些话是假的,却令人坚信不疑。

谣言定律:会向你散布谣言的人,也会散布关于你的谣言;肯为你说谎的人,也会对你说谎。

评论定律:避免被人评论的方法只有一个:什么事也不干、什么话也不说、什么人也不当。

想象定律:如果你发现别人不像你想的那么好,请不要生气,因为你自己也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好。

给予定律:世界上有两种人,索取者和给予者。前者也许能吃得更好,但后者绝对能睡得更香。

忘记定律:不要忘记该记住的事,也不要记住该忘记的事;忘记历史的人,必将重复历史。

沉默定律:有时你必须沉默才能被更多人听到;不理解你的沉默的人,也不会理解你的语言。

怀疑定律:信任是种美德,但怀疑让人学到更多东西;不要在没有十足的把握时去干一件事,更不要因众人的怀疑而放弃自己在做的事。

意见定律:只向能力与你相近的人征求意见;最需要听取别人意见的人,往往最不喜欢别人给自己提意见。

判断定律:接受每一个人的指责,但保留你自己的判断;判断一个人,要看他提出的问题,而不是他的答案。

缺点定律:一百个优点常常毁于一个致命的缺点;左眼看到别人缺点时,右眼要审视自己。

交友定律:在你不需要朋友的时候,要多交几个朋友。

错误定律:过失不会变成错误,在你拒绝承认它之前;和我们掩饰错误所用的方法相比,几乎所有的错误都是可以原谅的。

谎言定律:该说出真相时却保持沉默,是最残忍的谎言;谎言都很危险,只有说真话最安全。

企业管理的黄金定律 篇4

关键词:黄金分割,访谈节目,规律,电视主持

一、黄金分割定律的由来及运用

(一) 什么是“黄金分割”定律

黄金分割[Golden Section]又称黄金律, 这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数学法则。人们很早就发现, 如果将一个事物的整体一分为二, 要让它的较大部分与较小部分之比, 恰好等于整体与较大部分之比, 其比值要为1∶0.618或1.618∶1, 即长段为全段的0.618。于是, 0.618就被公认为最具有审美意义的比例数字, 被称为黄金分割。

公元前4世纪, 古希腊数学家欧多克索斯第一个系统研究了这一问题, 并建立起比例理论。公元前300年前后欧几里得撰写《几何原本》时吸收了欧多克索斯的研究成果, 进一步系统论述了黄金分割, 成为最早的有关黄金分割的论著。

(二) “黄金分割”定律的广泛应用

作为一种数学上的比例关系, 黄金分割还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音乐家早就发现, 弦乐器的琴马放在琴弦的黄金分割点, 能使琴声更加甜美。而在美术方面, 出色的艺术作品, 包括名画、雕塑、摄影等的主题, 大多在画面的0.618处。比如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符合黄金矩形 (矩形的长宽之比为黄金分割率) , 《蒙娜丽莎》中蒙娜丽莎的脸也符合黄金矩形。而在建筑学上, 希腊雅典的巴特农神庙、巴黎的圣母院、埃菲尔铁塔等著名的建筑, 都合乎这一原理。

二、电视访谈节目中的“黄金分割”

电视访谈, 也就是通过电视镜头, 展示主持人与嘉宾或现场观众就各种话题展开的交谈, 通过提供参与者发表观点和意见的机会, 体现一种平等民主交流的精神与新型的传受关系。作为一种节目类型, 它发端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的《爱德·萨利文节目》, 并且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大行其道, 其中的代表性节目《奥普拉·温弗利脱口秀》在全球广为人知。而中国的电视谈话节目, 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1]大陆的第一个电视谈话节目可以追溯到1993年1月开播的上海东方电视台《东方直播室》, 之后以《实话实说》、《艺术人生》、《鲁豫有约》为代表的一系列节目, 使得电视访谈渐达高潮。

观察电视访谈的发展历程, 我们不难发现, 它是与社会的发展程度以及普通受众对于话语权的渴望强度直接联系的。通常认为, 这种形式的出现和盛行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 体现大众传媒对个体话语权利的尊重。[2]换言之, 社会越开放, 公民的参与意识越强, 则电视访谈的市场越充分。

但是, 多数电视访谈的研究者, 都是从新闻学、传媒学的角度, 来研究电视访谈节目的特质, 往往忽略了它的艺术特征。我们应当注意到, 电视访谈, 貌似将新闻采访的现场呈现给观众, 而事实上是对采访的一种模拟和升华, 以期给观众带来不同的美感和体验。因此, 它的设计和制作, 就必须遵循艺术的一般规律, 其中也包括黄金分割的定律。

那么, 在电视访谈中的哪些部分中, 我们可以看见黄金分割定律的作用呢?

(一) 嘉宾比例

嘉宾, 是电视访谈节目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主持人杨澜曾经说过:“就像一个农民犁地、播种、杀虫、锄草, 可是如果老天不下雨, 或者放了洪水, 照样是颗粒难收, 这可遇而不可求的天气就是来宾本人。”[3]在一般人的认知当中, 访谈所邀请的嘉宾, 应当是越知名越好,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以知名的电视访谈节目《鲁豫有约》为例。它在2010年1月的节目单如下:

(为了适应日播节目的需要, 大部分节目被分拆为2-4期, 所以一个月的鲁豫有约实际上只访问了十三组人物)

20100101筑梦天下钱学森

20100105中国电影教父韩三平

20100105千变万化的刘谦

20100107韩红的为官之道

20100111陈楚生冬去春来

20100112毕业后的事业梦想

20100114走进真实蚁族生活

20100118蒋雯丽的完美生活

20100120最美80后乡村校长

201001-2十二年漫漫寻子路

20100125披露成龙传奇家史

20100128时代工人的传奇

20100129谭咏麟不老传奇

有意思的是, 这些节目访问的是名人还是非名人, 从题目上就一目了然。如果访问的是名人, 那么节目组必然将他的名字放在标题上, 以期吸引观众。而非名人则需要突出他的人生经历, 比如“十二年漫漫寻子路”、“时代工人的传奇”等。通过这个规律, 我们不难发现, 在总共13期访问中, 名人8期, 非名人6期, 名人嘉宾在所有访谈中的比例为0.615。

这个比例是偶然的吗?再来观察台湾地区十分知名的娱乐访谈节目《康熙来了》。作为一档综艺类型的节目, 它的主持人蔡康永、徐熙娣在当地十分知名, 拥有丰富的明星资源, 但是它的嘉宾同样没有采用全明星的阵容。

我们截取了2011年1月《康熙来了》的节目主题。

20110103他们在康熙的第一次 (麻衣、陈汉典、殷琪、纳豆、陈亦飞)

20110104女星A到G的身材困扰 (瑶瑶、巧巧、相莹、林佳陵、乔轩、啾啾、彤彤)

20110105跟着大厨吃就对了 (阿忠师、张智泉、郭主义、柯老大、陈志鸿、陈岚舒)

20110106康熙年终团体殊死战 (e-girl、周定纬、sigma、樱桃帮、circus)

20110107谁说她们不性感 (殷琪、小蛮、小八、GIGI、丫子、黄小柔)

20110108明星美发师八卦多 (资工弥、张克帆、王莹、makiyou、潘慧茹)

20110111让你重新认识陈冠希 (陈冠希)

20110112康熙成名二十秒挑战 (王尹平、大小芭、大小姐、果冻姐姐、焦糖姐姐)

20110113原住民过的节跟我们不一样 (卢学叡、关关、田原、雅各布、筱骏、民雄)

20110114不看局部就是美女?! (小白、小熏、张本渝、柯以柔、小祯)

20110117她们的神经比别人大条?! (柳岩、LIZ、吴亚馨、林若亚、葛晓洁)

20110118铁肺歌手大集合 (叮当、赖铭伟、林志炫、杨培安、萧煌奇)

20110119年终交换礼物大会 (蓝正龙、柯佳嬿、张兆志、杨淇、小应、蔡昌宪)

20110120女明星靴子大比拼 (穆熙妍、王心如、吴亚馨、殷琦、林立雯)

20110121吃喝玩乐就可以赚大钱! (青青小熊、林洁莹、喵喵、史丹利、胡天兰、Evonne、家宁)

20110124实力派歌手2选1 (郭书瑶、井柏然、陆瑶、BII、李爱绮、石康钧、星光七班)

20110125他们都是网络爆红人物! (刘邦耀、阿佩、王子、大元、舞棍阿伯、早餐店正妹、赵宝纶&赵丽缇)

20110126张韶涵的好友控诉大会 (张韶涵蓝波 (舞蹈老师) 、游丝棋 (彩妆师) 、高靖淳 (造型师) 、王弘洲)

20110127他们是天生的笑匠 (朱延平、小小彬、吴宗宪)

20110128他们都是内地最夯的票房灵药 (舒淇、安以轩)

20110131青蜂侠跟加藤来了 (周杰伦、导演;米榭龚德利、男主角兼编剧;赛斯罗根)

由于内地与台湾的认知差异, 其中有些初出茅庐的演艺新人, 很难用名人或者非名人来界定。大致而言, “跟着大厨吃”、“谁说她们不性感”、“明星美发师”、“成名二十秒”、“原住民”、“不看局部就是美女”、“吃喝玩乐赚大钱”、“网络曝红人物”这8期节目, 从标题来看, 即可分辨出主要嘉宾并非大家耳熟能详的名人, 编导特意选择了有故事的草根人物来进行访谈。在21期节目中, 名人的节目大约是13期, 比例为0.619。

这些节目作为相关领域内的品牌, 安排一部分比例的非名人作为嘉宾, 显然并非名人资源告急, 而是出于节目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应该注意到, 无论是社会名流, 还是娱乐明星, 都有一个从默默无闻到天下知的过程。电视访谈需要通过知名人物的出现, 获得观众对节目的期待感和认同感, 同时也要通过对非知名人物的发掘, 使得节目具有一定的公信力和前瞻性。而显然在最接近黄金分割的比例时, 容易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

(二) 结构比例

电视访谈时的结构也值得关注。虽然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但是, 由于电视访谈模拟的是人们日常交往的谈话方式, 所以在开头的时候, 主持人往往和嘉宾寒暄为主, 不会问出最重要、最敏感, 同时也是观众最渴望得到答案的问题, 因为这会使得嘉宾对整期节目产生戒备心理, 无法敞开心扉, 说出最真实的想法。而如果把此类问题放在节目最后, 也容易被嘉宾以时间原因推脱不答, 致使节目效果不佳。

那么, 到底在什么时间出现高潮最为合适呢?从观众的角度来看, 最希望看到主持人在访谈的过程中, 像侦探一样, 逐步深入, 不断发现新的“线索”, 使节目产生新的兴奋点, 带给观众更多的惊喜。而根据黄金分割的规律来说, 节目最重要的高潮部分, 就应该设置在黄金分割点上。

以央视一档知名的访谈节目《面对面》为例, 当年《面对面》的主持人王志以采访犀利而著名, 在采访学者易中天的时候, 王志在黄金分割点前后问出的问题是这样的:

王志:你听到过对你的批评?怎么看待?

易中天:听到过。没有当面的, 没有人来。看待批评, 坚持三项基本原则。第一指出硬伤, 立即改正。第二个学术问题, 从长计议。第三个原则就是讲述方式不争论。历史能不能这样讲, 历史该不该这样讲, 他的成功是学术成功还是商业的成功?这个问题, 不争论。

王志:你会因为这些批评妥协吗?改变你的风格?

易中天:第一基本观点不会改变, 因为这是我这么多年思考的一个结果, 除非他能指出我思考确实有误, 所谓有误无非是逻辑起点错了。或者是逻辑过程错了。那我认为只要起点不错, 推理过程也不错, 就像我们穿衣服一样, 我第一个扣子只要扣对了, 然后顺着往下扣, 我肯定这衣服是穿对了。那不会有问题。我不会改变。第二个讲法问题, 我从来就是这么说话, 所以让我改变说话方式是根本不可能的。我不愿意我也做不到, 那么不喜欢我这种讲述方式的, 他只有一个办法, 就是发动群众把我轰下去。他发再多的文章都没有用, 他写再多的帖子都没有用, 他在网上再嚷嚷都没有用。

显然, 对于名人而言, 提出批评意见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如果一开始就提出很多人对其的批评, 名人可能会难以接受。但是在黄金分割点前后, 双方讨论已经渐入佳境, 比较放得开, 很多敏感些的问题, 也就容易进行交流了。

我们再以央视另一档知名的访谈节目《艺术人生》为例。2011年“七一”前后, 《艺术人生》访问了一系列知名的红色歌曲的词曲作者。相对于《艺术人生》平常的明星阵容而言, 这些嘉宾的知名度要弱一些, 因此节目需要有意识地安排一些访谈之外的高潮, 而这些高潮, 也毫无例外地出现在黄金分割点前后。

将高潮部分安排在黄金分割点前后, 既是人际交流的一种需要, 也是节目吸引观众的一大法宝。从心理学上来说, 人们很难长时间地对同一个话题或者同一种交谈方式保持兴趣, 所以在节目的黄金分割点上进行调整, 重新引起观众的注意, 是十分有必要的手法。

(三) 谈话比例

很多访谈节目, 把嘉宾的发言看作是最重要的部分, 认为访谈最重要的, 就是由嘉宾来亲口讲述自己的故事。但是我们观察国内外一些知名的访谈节目, 会发现嘉宾的上镜在节目中所占的比例, 也是很有讲究的。

由于节目类型的不同, 各个访谈节目在嘉宾出镜的比例上不尽相同, 有些节目, 比如《奥普拉脱口秀》, 主持人显得较为强势, 整个访谈的气氛掌握在主持人手里, 嘉宾显得弱一些。有些节目, 如《鲁豫有约》, 相对而言更注重嘉宾的发挥。而且, 即使在同样的节目当中, 不同的嘉宾来访, 比例上也会有些波动。但是我们可以看到, 只要是成功的访谈节目, 必然不是嘉宾的一言堂, 而是通过谈话参与双方有问有答、有来有往、互相推动来完成的。双向互动的过程, 使得访谈不会沦为完全照本宣科的刻板采访。这些不可控制的内容最能够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使节目更加的精彩。

笔者所供职的福州电视台《民生面对面》节目, 以“真实、真知、真情”为节目理念, 是福州电视台唯一一档大型民生类访谈节目。通过长期的节目实践, 我们发现, 在具体的访谈节目中, 话题的组织、小结和转换等任务, 只有由主持人来完成, 一期成功的访谈节目, 必然要求主持人有适当的出镜比例和表达内容, 留给嘉宾的出镜时间, 也是以黄金分割率左右为最合适。

以一期关于幼儿园入园难的节目为例 (2011年1月23日播出) , 在下面的这个片段中, 主持人根据主题的需要, 不断提出新的问题, 同时带出问题的背景和自己了解到的一些情况, 从而使得整个讨论不会停留在表面上, 而能够逐步深入。

主持人:公办幼儿园相比私立幼儿园优势在于建设经费、办公经费、教师及保育员工资均为财政拨付。那就是说公办幼儿园是指所有幼儿都可以上得起的幼儿园, 对待这个问题您怎么看待?

家长代表:从字面上应该是这个意思, 但是目前公立的幼儿园情况确不是这样的。但是他的师资和硬件确实是最好的待遇, 但那只是少部分享受的。

主持人: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体制存在这一些问题, 但是公办园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来说都是很优越的。在前面提到的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 刘延东委员还强调, 各地要抓紧制定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提倡“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 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 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三年内解决入园困难的问题?您认为可以解决么?

幼儿园园长:我是觉得解决入园难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要针对一些幼儿园进行分级解决, 这样才能很好的缓解。还有更多的还是要家长去培育。毕竟幼儿教育不是一个可以去学习的年龄, 更好的还是让他们享受学前教育的快乐。

家长代表:我觉得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建议还是要纳入义务教育、纳入政府体制里面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儿童发展职业学院培训中心主任:有可能有的地方可以做到, 但要做到全国性解决很困难。我是觉得要改变一系列的教育制度, 必须使学前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真正完善起来。

三、具体访谈中的黄金分割:善于运用优选法来提问题

那么, 在具体的访谈中, 应当如何来运用黄金分割的规律呢?这就需要用到优选法的理论。

(一) 优选法的概念

优选法, 是指研究如何用较少的试验次数, 迅速找到最优方案的一种科学方法。在中国, 是由数学家华罗庚在生产企业中推广应用取得了成效。通常来说, 企业在新产品、新工艺研究, 仪表、设备调试等方面采用优选法, 能以较少的实验次数迅速找到较优方案, 在不增加设备、物资、人力和原材料的条件下, 缩短工期、提高产量和质量, 降低成本等。

打个比方来说, 要用优选法找到一条线上最佳的点, 就需要将这条线用黄金分割点与对称点上加以分割, 分为三部分, 然后在两个点上分别进行试验, 选出最佳的一段。以此类推, 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优点。

(二) 在电视访谈中运用优选法, 就是尽可能不问“非此即彼”的问题, 而是带有一定倾向性地诱导发问

在访谈中问到一些敏感问题时, 嘉宾经常会出现顾左右而言它的情况。比如《面对面》第十五期《王歧山·军中无戏言》中, 王志专访的是非典期间临危受命的北京市代市长王岐山。访谈一开始, 最核心的问题就已经出现了。

王志:发布会记者问的所有问题, 都不是你最害怕的问题, 你最害怕问的问题是什么, 能不能告诉我?

王岐山:实际上最害怕的问题是, 也是我们现在最需要加强的, 我在中间借着记者提问, 我们提到了一点:因为现在最重要的是污染源的切断。

王岐山为什么害怕记者提问污染源的切断呢?这是因为当时北京的疫情发展很快, 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是什么时候能够切断污染源, 控制住疫情。但是作为政府来说, 在已经采取了十分严格的管理措施后, 疫情并没有得到控制的迹象。这对于市长来说, 是一个非常难回答的问题。所以, 在接下来的采访中, 他多次以“不愿意赌博”, 也就是没有把握为理由, 明确拒绝回答王志的问题。

王志:我们眼里看到一个很镇定的一个市长、一个很坚定的市长。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北京感染的人数在不断地上升。

王岐山:这个传染病它有一个规律吧, 我觉得这个事情, 我刚才说了, 谁去预测这个数字?在当前这个条件下, 谁都近乎于是一种赌博, 是危险的。但是说实在的我们也在分析, 并不是完全没底数的。

王志:什么底数?

王岐山:就是说增长总有一个头, 增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它要逐渐回落的。我相信我们这些措施, 这些人为的工作都不是白费的。

王志:预期是多少?

王岐山:我现在不想说做这种赌博式的预期回答, 不想回答。因为什么?确实我不想预期, 现在起码向市民做这种预期, 是要严肃而负责任的。我没有相当把握的时候, 我不会讲这种话。

在这种情况下, 怎么得到市长对疫情严重程度的基本看法呢?实际上, 在这些采访中, 王志已经开始采用了优选法的方式, 从“什么时候控制住疫情”的问题退而求其次, 与王岐山市长探讨“感染人数”的问题, 这里面实际上潜藏了“感染人数不再增加=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的价值判断。但是由于感染人数是每日一报的公开数据, 作为市长无法回避, 这就使得双方的对话, 有了一个基础。

王志:你上任的时候, 我看了这个数字是当时是300不到400。

王岐山:对!

王志:昨天的数字是2705。

王岐山:对!

王志:那跟你的严厉措施这是成反比的, 说明什么问题?

王岐山:传染病有潜伏期, 传染源是在我的措施中逐渐的被切断, 隔离是一步一步的在被隔离, 社区的卫生状况包括社区整个组织、有防的组织是刚刚建立起来,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应该非常清醒地认识到:现在的措施, 要对今后的十天起作用, 不能对当天。如果说现在我们有一种措施, 能够今天布置下去, 当天就解决了。我们面临的就不是一场严峻的斗争。

王志:那我能不能这样预期十天之后一定降下去?

王岐山:我相信十天之后, 起码我们可以讨论这个问题。

在这段对话中, 由于感染人数增加的实际情况, 王岐山市长必须解释自己采取的控制措施, 为什么没有立刻发生作用, 从而也透露出了自己对于北京市整个防疫工作的判断, 在十天之内能够取得基本的成效。这一期节目是在2003年4月30日采访的, 事实也证明这就是北京市政府对非典疫情控制的基本思路。事后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本次非典的高峰期在4月16日至5月5日, 缓降期为5月6日至5月19日。换言之, 北京市政府在当时对控制非典疫情已经有了基本的把握, 但是不能够直接说出来。如果用直截了当的提问方式, 是无法得到这个“十天内基本控制”的答案的。

这种优选法提问法, 在我所主持的《民生面对面》节目中, 也经常能够发挥作用。比如在《“常回家看看”立法, 有必要吗?》 (2011年2月6日播出) 这期节目中, 我们邀请到的嘉宾, 由于年龄、家庭身份不同, 观点有所差异, 但是在开始的讨论中, 他们又不太能够放开进行争论, 我因此将这个话题形象化为“法棒出孝子”, 并且具体到法律的执行等问题上向嘉宾提问, 引导嘉宾表述不同的观点。

主持人:以前我们常说“棍棒出孝子”, 现在却变成“法棒出孝子”, 这真的做得到吗?

林焱:两股道上的车不该拧到一起。“回家看望”是情感概念, “情感”不可能通过法律强制来实现。而且, 就算你保证了回家的数量, 你能保证质量吗?质量才是最重要的。

宋原:老人手中有法棒可以不用, 但不能没有。市场经济时代, 不能只靠伦理道德维系家庭亲情, 而需增加法律动力。

张迪:“依法治孝”更应重建孝道。“法律的归法律, 道德的归道德”, 法律与道德虽然都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 但不能混为一谈。但是, 不应忘记, “法律是最低标准的道德, 道德是最高标准的法律”, 法律与道德从来不是完全割裂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 将某些道德要求写进法律条文是世界各国在立法时的一种普遍做法。“依法治孝”对于重建孝道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

主持人:依据这个法条作的判决, 今后执行起来会不会有困难?特别是强制执行, 效果会不会好呢?父母真会因为“孩子不来看自己”而把孩子告上法庭么?

张迪:不大可能。作为父母也基本能够理解子女的工作, 不至于搞得要对簿公堂。

主持人:还有什么是比将孩子孝顺父母“写进法条”更重要的?

张迪:先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整个社会也应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应当组织更多的针对老年人的活动。通过各种办法让他们重新回到社会中来。“只要老人感觉自己没有被社会排斥, 那自然就不会寂寞了。”

林焱:子女需要“常回家看看”, 政府更需要“常进门看看”, 只有两者都尽到应有的义务, 尤其是后者把工作做细做到位, “空巢”问题才能得到真正解决, 老年人的权益才能得到充分保障, 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和谐社会才能得以建立。

宋原:其实“常回家看看”更应该写入《劳动法》而不是《老年法》。

从以上访谈的实例来看, 优选法的运用, 实际上是主持人把一些枯燥的理论、概念问题, 提炼和包装成一些具体问题, 使得嘉宾容易表达自己的观点, 也使得节目能够做得较为深入。

以上的研究中, 我们发现, 黄金分割的规律, 在电视访谈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自觉地运用黄金分割定律, 来改善电视访谈节目, 将会对节目质量、访问深度以及观众的认可程度, 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易文.中国电话谈话节目发展十年回顾[J].新闻知识, 2004 (8) :39.

[2]黄匡宇.电视节目编辑技巧[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2:254.

办公室生存的黄金定律 篇5

。如果你想做到在办公室里“游刃有余”,那不妨来看看办公室里这些重要的细节,你是否注意到了。

黄金定律之一:永远排在倒数第二的位置上

做策划,开办公会,你总是抢着发言,样样都当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来做,到最后烦你的不但是那些同事,还包括你的上司也会鄙视你。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但却又不能总是落后,所以,一个舒服的状态就是知道在自己之后,还有一个排在最末位置上的同事。不是现在时兴末位淘汰吗?你只要保住你倒数第二的位置就够了。假如你身处最末一位的层级,赶紧实施紧急救助,不要让自己总保持这样的状态。因为你可能输的不只是工作成绩,还有你的工作信心。

黄金定律之二:该闭嘴时就闭嘴

小张在你面前说,小王和上司关系暖味,小王在你面前说,小张经常乱用人际关系,而你把这些都在无意中告诉了她们,完了,天下大乱就因为你的行为让所有的人都见“君”如见虎。

有时候,办公室里与同事聊天是一种团结同事最直接的方法,你会突然发现自己身处颇为微妙的境界。对你未经训练的耳朵来说,他们似乎是在争论有关工作上的小事。但是,你知道这只是表面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这两个人根本就彼此讨厌对方。你一定要克服你想插嘴的欲望,紧紧地闭上你的嘴。基本上,无论你说什么都将是错的,不是因为你缺乏解决方案或是社交技巧,而是因为没有人会在这时候喜欢裁判员。

黄金定律之三:避免被别人利用

大王看着老李生气,大王在你面前想寻求同情,你就义气用事以老李为敌。这样本不关你的事情,却自己惹的一身“骚”,和老李的关系也变的紧张起来。别傻了,这样做没人说你勇敢和智慧。

假如你真的与他们的思路相契合,那么你就该知道,他们多喜欢听自己说话。从在沐浴时唱歌,到在你的答录机上留下一长串的讯息,再到在一个会议中,把同样一件事情用不同的方法讲5遍,人们似乎永远都不会厌倦自己。假如你够聪明,你就该让他们一偿“夙愿”。假如你需要让别人知道你仍然醒着,只要不时简单地发出“嗯”或“对”就可以了。你将会被称赞是个不只会听人说话,而且还了解别人的人,就算你压根儿就不是,

避开麻烦、困难以及窘境,别像个喜好挑战的参赛者一样来过活。

黄金定律之四:发明一个容易解决的难题

也许你天生具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冲动。但是,唉,你就是懒惰。因此,你最好的 是去发明一个容易解决的难题,并且把它给解决,而不是在那寒冷残酷的世界中,寻找一个真正而且难以驾驭的难题。老总要做一个数据的调查报告,你却早早就做好了却一直没机会用,忽然这时候用上了,立刻你就成为了老总心中的救命稻草。

什么事是你恰巧碰上,或是无意间已经尝试过了的呢?也许就是在你已经准备好的一份电脑文件上,再做点小变动就可以解决的;要知道有时候耍点小聪明,搞点小手腕并不是件坏事情,以这种方式,你将会在投入最小努力的同时,也建立起善于应变、自觉、自发的名声。在巧妙地填上你所建立的“空格”后,你将被视为一个上进的特别人物。在人生这家连锁商店的经营中,你将会被视为成功的连锁店加盟商。

黄金定律之五:别兴风作浪

在工作中你喜欢搞一些恶作剧来吓吓前台的小张,你喜欢挑拨老李和上司吵架,你喜欢耍同事们以此为乐,你喜欢传播办公室的绯闻,你喜欢让每天生活新鲜刺激……可是,你有想过别人对你的看法吗?除非你正在海边,或是在一场球赛当中,否则,你千万要把“兴风作浪”给忘了。

虽然总是会有意外,但是并不需要冒着被呛水的危险去“游泳”。世上是没有不透风的墙的。要记住,让一个人对你保持好的印象很难,但改变印象却很容易。兴风作浪之人总是会给人留下坏名声的,说不定老板也会听到哦!

黄金定律之六:永远忙碌的心态

你天天上班一进办公室就开始忙碌,打开电脑,满桌的文件,手忙脚乱,小张,老李,包括和你相处不好的老王都看见了。一份工作你可以分几次来做,但每天你都有事情做是最好的工作行为,效率可以决定一切,也可以毁灭一切。

人际交往黄金定律 篇6

首因效应

45秒产生第一印象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洛钦斯在1957年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杜撰了两段故事,描写了同一个人的生活片断。故事一把这个人写成一个热情、外向的人,故事二则把他写成一个冷淡、内向的人。随后,他请两组参与者分别阅读这两个故事,并评价这个人的性格。结果参与者的评价截然不同。从而他提出了“首因效应”这一定律。

心理学研究发现,初次会面,45秒钟就能产生第一印象,主要包括容貌、衣着、姿势和面部表情等。第一印象会在后续交往中占据主导地位。“首因效应”提示我们,初次见面应给人留下好印象。人们都愿意与衣着整齐、落落大方的人交往。注意言谈举止,最好能言辞幽默、侃侃而谈、不卑不亢、举止优雅。有了良好的开始也就成功了一半。

诚信定律

不要轻易给承诺

秦末大将季布一向说话算数,信誉很高,很多人都与他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当时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后来,他被汉高祖刘邦悬赏捉拿,他旧日的朋友不被重金所惑,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厄运。

“人无信不立”,诚信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是做人的根本。一个人不讲信用,说话不算数,容易让人反感,长此以往交不到朋友;一个企业没有信誉也很难在市场上立足。

已经做出承诺,就要尽心尽力去做。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从一开始就不要应承。正如华盛顿所说:“一定要信守诺言,一定不要去做力所不及的承诺。”

面子定律

凡事为人留情面

“人要脸,树要皮”,中国人尤其好面子,做什么事都会考虑自己的面子。面子的本质是尊严,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讲,就是受人尊重、得到认可的需求。谁都希望自己在别人面前有尊严。

与人交往,即使你再优秀,也别忘了给他人留点尊严。给别人留面子就是给自己留退路,在家庭关系中尤为重要。很多家庭的破裂都源于妻子在外人面前太不给丈夫留面子,伤害了对方的自尊心。家庭不是一比高下的战场,而是举案齐眉、互相尊重的港湾。

赞美定律

学会夸人心更近

善赞美能博得人心。人人都渴望得到由衷的赞美,这会使人感到自身价值得到肯定,感到愉悦和鼓舞,并对赞美者产生亲近感,彼此的心理距离因赞美而缩短、靠近。

虚假的赞美容易引起反感,甚至留下拍马屁的坏印象。真诚的赞美要注意两点:1.赞美事实而不是人。要把赞美的焦点放在对方所做的事情上,比如说“你的书写得真好”要比说“你真棒”更容易让人接受。2.赞美要具体。针对某件事赞美会更有力量。比如“你的领带跟西服很配”要比“你今天穿得很好看”更能说到对方的心里去。每一次真诚地赞美别人,不但对方快乐,同时也会让自己获得满足。

谎言定律

心怀善意给希望

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在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述了患肺炎的穷学生琼西的经历:她看着窗外的常春藤叶不断被风吹落,感叹说,最后一片叶子代表她,它的飘落代表自己的死亡。一个画家听说了琼西的事,在一个下着暴雨的夜里,画出一片“永不凋落”的常春藤叶。琼西看到历经暴雨仍未凋落的“叶子”,绽放出笑容,重燃对生命的希望。

一个善意的谎言有时或许就能这样改变他人生命的轨道。适当的时候,说一些这样的谎言,往往可以让我们的人际关系更为和谐。比如,同事穿上刚买的新衣服兴冲冲地给你看的时候,可能你并不觉得物有所值,或有多好看,但几句善意的夸奖,却可能让对方拥有一天的好心情,朋友关系也会更加和睦。

互惠定律

帮人就是帮自己

西方有这样一个寓言:天神带一个垂死的人参观天堂和地狱。正值午餐时刻,地狱和天堂吃饭用的勺子都很长,地狱里的人无论如何都很难将食物吃进去,甚至会撒到地上,天堂里的人互相喂给对面的人,吃得津津有味。天堂和地狱的区别只在于是否互帮互助。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互相帮助、理解就是心理学上的互惠定律。美国文学家爱默生说过:“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伸出你的手去帮助别人,而不是伸脚去绊他们。人际交往就像一种回声,你对我友善,我对你也友善。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就先如何去对待别人。”对于团队而言,真诚地帮助员工,员工才能竭诚尽心地帮助团队成长。对于个人而言,真诚地帮助别人,人际交往中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异性效应

男女搭配效率高

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心理学研究也证实,有男女两性共同参加的活动,较之只有同性参加的活动,参与者会更愉快,更有干劲,表现更出色,这就是“异性效应”。心理学家还发现,在一个只有男性或女性的工作环境里,即便条件再优越,自动化程度再高,员工都容易疲劳,并且工作效率不高。

“异性效应”还存在一个最低比例。研究发现,在一个集体中,异性人数的比例不能少于20%,否则就会降低效率。另外,成员的年龄最好相差不大。利用“异性效应”,管理者可以合理搭配员工性别比例,既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又提高了团队的工作效率。

忍让定律

宽容不当滥好人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忍让。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与我们相处的人,年龄有大有小,经历不同,性格各异,为人处世的风格也不一样,因此总会存在分歧和矛盾。

遇事多忍让,做到明他人之长,知他人之短,容他人之过,才能和睦相处。吃不得亏,受不了气,一件小事就耿耿于怀,不但会让周围的人敬而远之,也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

有人把忍让看成“窝囊”。忍让并不是不讲原则,也不是提倡当“滥好人”,而是在不触犯原则的情况下,以忍让为主,得饶人处且饶人,以宽广的心胸去面对别人,与人为善。

八大黄金定律左右人生命运 篇7

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一是申请辞职,把职位让给能干的人;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三是聘用两个比自己水平更低的人当助手。这第一条路是一般人不愿意选择的,困为那样会丧失自己的权力;第二条路也不愿意选择,因为担心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从而可能替代自己。所以,一般的人都会选择第三条路。选择两个平庸的人当他的助手,他自己则可以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力构成威胁。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这就是帕金森定律,它由英国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提出。

定律启示:正视组织管理者存在的权力危机感,要彻底执行“任人唯贤”的用人标准,防止组织陷入“官僚化膨胀”的恶性循环中。认真考察,确保管理者能够绝对担任其管理角色。

二、“剌猬”法则:合理距离,和谐人际关系的法则

两只困倦至极的刺猬,因为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刺得对方怎么也不舒服,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又凑到一起。几经折腾,它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体温又不至于被扎伤。这就是有名的“刺猬法则”。人身上没有刺,但人与人之间相处也要讲究距离,距离太近或者太远都不适合彼此的交往。

定律启示:与人保持亲近并非都是一件好事,不远不近的合作关系最利于工作,不要过多干涉,除非涉及到业绩的行为。与人打交道要做到“疏者密之,密者疏之”。

三、手表定律:多不如精

如果你只有一块手表,你能很准确地知道现在的时间,而如果你同时拿着多块手表,你就不敢肯定了,因为每块表的时间都不同,你反而失去了对手表指示时间的信心。手表定律告诉我们对同一件事情不能同时采取两种不同的方法,对于一个人不能同时有多种不同的要求等。如果你手中有很多手表,除了保留其中最好的一块,其他的都应该扔掉,保留下来的手表也要尽可能的校准,使之成为你的标准。

定律启示:两种截然不同的管理方法会让人手忙脚乱,两种不同的目标会让人失去方向,对同一个人不能有两种不同要求。目标一致,策略趋同者才能齐头并进。

四、马太效应:穷者愈穷,

富者愈富

《新约·马太福音》第二十章有这样一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由于这句话广为流传,并在生活中导之以行,便成了众所周知的“马太效应”。最早提出马太效应一说的是著名社会学家罗伯特·莫顿。

定律启示:这是一个讲究赢家通吃的时代,不管你做什么,你都需要强化优势,力求形成“滚雪球效应”;无论如何,你需要至少保持一个绝对优势,千万不能在各方面都平庸无奇。要善于资本积累,然后博取更大的资本。

五、墨菲定律:做最坏的打算,朝最好的方向努力

美国空军工程师爱德华·墨菲在研究中发现,如果某一事情可以有两种或者以上的方法来实现,而其中有一种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而这一错误往往就会发生。他的这一说法在后来得到广泛流传并被总结成墨菲定律: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并且可能引起更大的损失。

定律启示:如果问题有可能发生,那它总会发生;做任何事情都应当把好坏充分地考虑清楚,不要抱有侥幸心理,那只会让你付出更大的代价。保持谨慎的乐观是成功应该具备的心态。

六、“翁格玛利”效应:说你行,你就能做得更好

“翁格玛利”效应来源于古希腊的一个神话故事,又经常被译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塞浦路斯的国王,他爱上了自己雕塑的一个少女,并且真诚地期望自己的爱能被接受。这种真挚的爱情和真切的期望感动了爱神阿芙罗狄忒,她给了雕像以生命,皮格马利翁的希望变成了现实。

这一法则本是一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术语,意思是对受教育者进行心理暗示“你很行,你能做得更好”,从而使受教育者认识自我,挖掘潜力,增强信心,从而产生良好的结果。

定律启示:心理暗示的效应远远超出你的想象,肯定别人,并给别人以信心;人的潜力需要被不断挖掘,奖励的效果远比惩罚的效果要好得多。

七、多米诺效应:一荣难俱荣,一损真俱损

多米诺效應源于一项全球普通的体育运动,这项运动就是多米诺骨牌游戏。这种游戏的规则是按照点数的大小以相接的方式把骨牌连接起来,其难点就在于骨牌一倒则俱倒,一不小心就会前功尽弃。后来“多米诺”成为一种全球通用的术语,无论各行各业,只要出现一倒俱倒的连锁反应,人们就会想到“多米诺效应”或“多米诺现象”。

定律启示:把握好每一个环节,切勿功亏一篑;该集中时就集中,该分散时就分散;不要漠视自己的局部危机,它往往是整体崩溃的开始;要懂得保护自己,免受殃及。

八、二八法则:80%的成效取决于20%的努力

1897年,著名的意大利社会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了著名的“二八法则”,又被人们称为“80/20法则”、帕累托定律、二八定律、最省力法则和不平衡原则等。这一法则最简单的描述就是:“任何一个事物80%的价值实际上集中在这一事物20%的组成部分上。”

二八法则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即投入与产出,努力与收获,原因和结果之间,普遍存在着不平衡关系。小部分的努力,可以获得很大的收获;起关键作用的小部分,通常就能主宰整个组织的产出、盈亏和成败。

定律启示:付出得越多未必得到得越多,关键看付出在哪里;特殊对待某些事物很必要,这有可能带来更高回报;做事在精不在多,力度要下在“点”而非“面”上;在重要的少数与繁琐的多数之间,应当选择前者。

上一篇:节能量预测下一篇:国内外监理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