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价值问题管理

2024-11-25

道德教育价值问题管理(共12篇)

道德教育价值问题管理 篇1

1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内涵概述

众所周知, 一直以来我们都习惯于把思想政治教育称为党和国家一切政治工作经济工作等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这种描述充分显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家和社会各方面所处的重要地位和价值。要说明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问题, 我们首先应该说明一下什么是价值。

“价值”有很多的概念, 有政治学、经济学上的概念, 还有人类学、社会学上的概念, 而本文的“价值”则是指哲学上的概念, 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中的“价值”, 即客体自身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客观需求的一种特殊属性, 也就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特定的满足和被满足关系。

为了更好的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概念, 除了需要说明“价值”的概念之外我们还需要对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加以说明,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社会或阶级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施加影响, 使人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明确了什么是价值, 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 再根据不同的学者对其持有的不同观点再对学术界的各种不同观点加以整合和总结, 我们可以得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内涵: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即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用性和其存在的意义, 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这种作为价值的客体对于作为价值主体的人们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的满足。

2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 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任务的实现, 是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的结果, 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到底有哪些呢?

目前, 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有各种各样的划分, 我们重点讲一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

2.1 社会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 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主体需要的满足, 主要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所产生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等等。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把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政治理念、政治观点等传授给受教育者使其具备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各种政治素养, 增强其政治认同感以及提高其关心政治及参加政治生活的积极性, 以利于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和落实, 以更好地实现国家的政治目标、维护和促进社会的政治稳定和发展。经济价值是通过把各种先进、科学的各种理念传授给受教育者, 由此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鼓舞人们以极大地热情投入到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去, 促进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文化选择文化继承、文化交流和传播的作用, 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吸收各种外来文化的精华, 增强其文化认同感、文化自信感, 更好地促进与世界各优秀文化的交流和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2.2 个体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 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以其属性和功能对个体等各个主体需要的满足, 主要是指培养受教育者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 充分开发和发挥个体的各种潜能和创造力, 主要包括丰富人的政治、文化知识, 提高人的政治素质, 帮助人们认同并自觉的遵守社会规范、激发人的精神动力, 充分调动人们学习和工作积极性创造性, 塑造人们健全的人格等各个方面。

思想政治教对各类主体都有着重要价值作用, 主要就是其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 而我们一直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 其在我国一直都是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 也一直扮演着国家政治的代言人的角色。然而殊不知其实其个体价值才应该是首要的和第一位的, 试想, 如果个人价值都得不到实现何以实现社会和国家的价值呢?只有当其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都得以充分实现的时候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才能真正算得上是得以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才算是真正完成。

3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可以说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和落脚点。如果其价值得不到实现那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 那么如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呢?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才能实现。

首先, 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必须采取一定的方法, 比如理论教育法、实践教育法、榜样教育法等等, 最主要的途径就是灌输法, 但灌输并不是简单的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强行灌输给受教育者, 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正确科学的方法, 根据时代、社会和受教育者的客观需要来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和手段, 并不断地改进、创新出新的、更有效的教育方法, 以此来更有效地进行教育, 更好地引导人们的行为。同时还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的思想等实际情况, 把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到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去, 使其符合人们各个方面的需求。

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现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复杂过程, 仅仅依靠一定的教育方法和途径还远远不足以实现其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必须不断的丰富和更新, 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对活生生的、有感情、有思想的人的教育, 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 人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意识呈现多样性和变动性, 所以必须根据受教育者思想和情感的变化发展来不断的丰富、完善、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使其满足受教育者思想、感情发展的需要。

另外,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实践, 只有、也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其价值。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现其缺点和不足, 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其理论知识转化为真实的行动。除了这些以外, 我们还需要不断的优化一切和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内外部环境。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意义, 也即是其有用性。认清这个问题意义重大。但是一直以来由于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没有足够的重视和研究, 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是一个很薄弱的环节。重新对其价值进行认识和研究可以使我们正确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功能和作用, 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符合新时期新时代社会和人们发展的客观需求, 能够更好地增强其实效性和有效性, 促进其价值的实现。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内涵

参考文献

[1]冯达成.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初探[J].学术论坛, 2002 (3) .

[2]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道德教育价值问题管理 篇2

1.判断题:

从现实看,为债权人创造价值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投资者与管理者的普遍共识。()N、错

Y、对 对

错 提交答案

正确答案:错。请选择正确答案,重新提交。

答案解析:从现实看,为股东创造价值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投资者与管理者的普遍共识。

2.判断题:

通过考核经济增加值,着力引导企业资本投向更加合理,资本结构更加优化,资本纪律更加严格,资本效率进一步提高。()N、错

Y、对

正确答案:对

3.判断题:

股价上扬的确对提升市值有直接影响,所以股价最高化就是市值管理追求的目的。()N、错

Y、对

4判断题:

经济基础指标计算具有非常简便。()N、错

Y、对 对

错 提交答案

正确答案:错。请选择正确答案,重新提交。答案解析:经济基础指标:

1.EVA是典型代表,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利润。

2.优点:考虑了股东资本成本;进行了会计调整,有利于克服管理者短期行为。

3.缺点:计算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5.判断题:

会计调整的目的是纠正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现象,消除会计计量中的一些不能真实衡量企业价值的部分。()

N、错

Y、对 对

错 提交答案

正确答案:错。请选择正确答案,重新提交。

答案解析:会计调整的目的是纠正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现象,消除会计计量中的一些不能真实衡量企业价值的部分。

6.判断题:

如果按EVA的方式考核可能会发现许多央企的资产是负值。()N、错

Y、对 对

7.判断题:

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替代原则”。()N、错

Y、对 对

错 提交答案

正确答案:对。请选择正确答案,重新提交。答案解析:成本法模型:

1.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替代原则”,其具体做法就是分别求出企业各项资产的评估值并累加求和,再扣减负债评估值,最终得出企业净资产评估值。

2.优点:具有较强的简便性、客观性和可比性。

3.缺点:评估成本较大;难以反映企业组织资本的价值;忽视了企业各单项资产间的整合效应。

8.判断题:

市场法中的基数是现金流量。()N、错

Y、对

9.判断题:

市净率是市价与每股净资产之间的比值,比值越高意味着风险越低。()N、错

Y、对 对

错 提交答案

正确答案:错。请选择正确答案,重新提交。

答案解析:市净率是市价与每股净资产之间的比值,比值越低意味着风险越低。

10.判断题:

收益法模型应用有严格的假设前提。()N、错

Y、对 对 11 知识点测试 判断题:

在三种类型价值评价指标之中,以经济增加值(EVA)为代表的经济基础指标被认为最科学。()

N、错

Y、对 对

错 提交答案

正确答案:对。请选择正确答案,重新提交。

答案解析:在三种类型价值评价指标之中,以经济增加值(EVA)为代表的经济基础指标被认为最科学。

12.判断题:

无锡尚德破产的原因是盲目扩张,片面追求规模;管理层风险意识淡薄。()N、错

Y、对 对

13.判断题:

在企业三大目标中,获利是终极目标。()N、错

Y、对 对

错 提交答案

正确答案:对。请选择正确答案,重新提交。答案解析:企业三大目标:

1.生存——基本前提;

2.发展——关键途径;

3.获利——终极目标。

14.判断题:

中国企业数量众多,但企业的生命周期短,重复走着“一年发家,二年发财,三年倒闭”之路,能做强做大的企业更是寥寥无几。()

N、错

Y、对 对

15.判断题:

企业三种经营理念中包括规模最大化。()N、错

Y、对 对

16.判断题:

2016年世界500强中国入围企业质量不高,服务、科技型企业入围寥寥,代表在未来经济的领域中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不强。()

N、错

Y、对 对

错 提交答案

正确答案:对。请选择正确答案,重新提交。

答案解析:2016年世界500强中国入围企业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1.中国上榜行业分布畸形,上榜企业反映中国经济短板,而非竞争力。2.中国银行业利润垄断,全球最赚钱的公司前5位,被中国四大行垄断。3.服务、科技型企业入围寥寥,代表在未来经济的领域中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不强。4.中国房企入围数量全球最多,中国经济对房地产过度依赖。

17.判断题:

规模最大化包括收入最大化和产能最大化两种表现。()N、错

Y、对 对

18.判断题:

利润最大化不会导致企业管理层出现短期行为。()N、错

Y、对 对

19.判断题:

企业价值的决定因素是收益、增长和风险。()N、错

Y、对 对

20.判断题:

收入可持续增长体现的是成长能力。()N、错

Y、对 对

21.判断题:

企业经营管理发展趋势有从追求规模与速度向追求质量与效率转型。()N、错

Y、对 对

22.判断题:

在企业三大目标中,获利是终极目标。()N、错

Y、对 对

错 提交答案

正确答案:对。请选择正确答案,重新提交。答案解析:企业三大目标:

1.生存——基本前提;

2.发展——关键途径;

3.获利——终极目标。

23.判断题:

当前,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企业融资选择正在发生明显变化。比较明显的趋势是大集团向国际融资、大企业向市场融资、小企业向民间融资、新企业向私募融资。()

N、错

Y、对 对判断题:

在管理会计的应用中,大部分企业目前运用了管理会计的全部职能。()N、错

Y、对 对

错 提交答案

正确答案:错。请选择正确答案,重新提交。

答案解析:在管理会计的应用中,大部分企业目前也只是运用了管理会计的部分职能,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25.判断题:

华润集团的6S管理体系包括内部审计体系。()N、错

Y、对 对判断题:

平安公司的风险控制贯穿整个管理流程。()N、错

Y、对 对

27.判断题:

GKN的预算理念是:预算不是会计师为会计目的准备的会计工具,而是为确保集团战略目标实现的组织手段。()N、错

Y、对 对

28判断题:

预算是公司战略实施的支持系统。()N、错

Y、对 对

29.判断题:

预算对战略实施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分解目标、落实责任。(N、错

Y、对 对

30.判断题:

预算管理的功能包括目标确立。()N、错

Y、对 对

31.判断题:

预算的执行强调刚性和柔性相结合。()N、错

Y、对 对

32.判断题:

合理配置资源就是合理安排“人财物”资源。()N、错

Y、对 对

33.判断题:

预算编制程序应该是上下博弈、分权为主。()N、错

Y、对

34.判断题:

预算管理委员会是预算管理决策机构。()N、错)Y、对 对

35.判断题:

实施预算管理的三项基本原则是标准化、全面性、适应性。()N、错

Y、对 对

36.判断题: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它不涉及到公司战略,只影响到日常管理。()N、错

Y、对 错

37.判断题:

全面预算单靠一个部门的努力可以实现预算管理的功能。()N、错

Y、对

38.判断题:

资产负债率等结构类指标,要测算出最大风险承受下的指标限制,并实施标准管控。()N、错

Y、对

39.判断题:

固定预算适用于变动成本费用预算的编制。()N、错

Y、对 对

错 提交答案

正确答案:错。请选择正确答案,重新提交。答案解析:弹性预算适用于变动成本费用预算的编制。固定预算适用于固定成本费用预算的编制。

40.判断题:

固定预算适用于变动成本费用预算的编制。()N、错

Y、对 对

错 提交答案

正确答案:错。请选择正确答案,重新提交。答案解析:弹性预算适用于变动成本费用预算的编制。固定预算适用于固定成本费用预算的编制。

41.判断题:

全面预算从内容上包括经营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N、错

Y、对 对

42.判断题:

经营分析的本质在于满足经营管理层的需求。()N、错

Y、对 对

43.判断题:

经营分析的本质在于满足经营管理层的需求。()N、错

Y、对 对

44.判断题:

水平分析法的多维度应用中,与预算标准相比可以看是否进步。()N、错

Y、对 对

错 提交答案

正确答案:错。请选择正确答案,重新提交。答案解析:水平分析法的多维度应用:

与历史数据相比——看是否进步。

与预算标准相比——看实际与目标的差异。

与同行业数据相比——看与行业水平差距。

45.判断题:

一般项目比重越大,说明其重要程度越低,对总体的影响越小。()N、错

Y、对 对

错 提交答案

正确答案:错。请选择正确答案,重新提交。

答案解析:一般项目比重越大,说明其重要程度越高,对总体的影响越大。

46.判断题:

趋势分析法只能用指数化反映,不能采用图形的形式。()N、错 Y、对

47.判断题:

财务比率判断标准只有历史标准、预算标准、行业标准三个。()N、错

Y、对 对

错 提交答案

正确答案:错。请选择正确答案,重新提交。

答案解析:财务比率判断标准:经验标准、历史标准、预算标准、行业标准

48.判断题:

财务指标包括正指标、逆指标、适度指标。()N、错

Y、对 对

49.判断题:

因素分析法包括连环替代法与差额计算法。()N、错

Y、对 对

50.判断题:

有的专家称图解分析法为一目了然的分析方法。()N、错

Y、对 对

51判断题:

有的专家称图解分析法为一目了然的分析方法。()N、错

Y、对 对

52.判断题:

经营分析的关键包括首先应该了解业务部门的考核指标。()N、错

Y、对 对

错 提交答案

正确答案:错。请选择正确答案,重新提交。答案解析:经营分析的关键:

首先应该了解管理层的信息需求和关注点。

其次应该了解业务部门的考核指标。

需要了解企业的行业性质、经营模式与业务流程。

应尽可能构建主要财务指标的因素分解模型。

需要与对该指标直接负责的业务部门一起挖掘原因。

53.判断题:

食品属于周期性行业。()N、错

Y、对 错

54.多选题:

经营分析的主要步骤包括()。A、计量经营指标实际结果

B、比较发现重要不利差异

C、二维分析差异形成原因

D、针对原因提出管理建议 A B C D

55.判断题:

绩效管理的第一个环节是绩效计划,它是绩效管理过程的起点。()N、错

Y、对 对

56.判断题:

绩效改进工作的成功与否,是绩效管理过程能否发挥效用的关键。()N、错

Y、对 对

57.判断题:

很多绩效考核实施的不成功,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有效合理地运用绩效考核的结果。()N、错

Y、对 对

58.判断题:

EVA方法强调评价指标是唯一的。()N、错

Y、对 对

59.判断题:

EVA目标值的确定原则上不低于前三年平均值或上年完成值。()N、错

Y、对 对

60.判断题:

平衡计分卡的缺点在于没有兼顾非财务业绩计量。()N、错

Y、对 对

错 提交答案

正确答案:错。请选择正确答案,重新提交。答案解析:平衡计分卡的优点在于:

(1)将目标与战略具体化,加强了内部沟通。

(2)有效地实现了指标间的平衡,强调了指标间的因果关系。

(3)兼顾了不同相关利益者的利益,有利于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

(4)兼顾非财务业绩计量,增强了过程控制和结果考核的联系。

61.判断题:

财务部门是典型的EVA中心。()N、错

Y、对 对

错 提交答案

正确答案:错。请选择正确答案,重新提交。

答案解析:典型的EVA中心:总公司、子公司、分公司、独立的事业部、项目组等。不能成为EVA中心:财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研究开发部门等。

62.判断题:

EVA中心划分的两条标准是可计量和可控制。()N、错

道德教育价值问题管理 篇3

一、艺术教育的价值

从应然层面看,艺术教育的功能或作用其实意味着艺术教育对人、对社会的发展有多方面的教育价值。

首先,艺术教育是提升人自身精神世界的需要。通过艺术的手段,艺术教育塑造和重建着人的灵魂,开发、丰富着人的精神世界,完善着人的心理结构。因此,艺术教育一定是与人的生存状态、生活状态和发展状态密切相关的。实践表明,艺术教育开展得好与否,是教育回归本真是否彻底的表征。艺术教育与教育的本质(即教育是人的生存方式)是高度一致的。教育要充分发挥它的功能,切实体现它的本质,就必须重视艺术教育。只有这样,它才能够重构人的精神世界,开发人的精神结构,丰富人的精神生活,使人真正成为能够自我驾驭、自觉存在的人。

其次,艺术教育能满足社会对多样人才的客观需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总是多样的,我们需要工程师,需要医生,需要广大的技能型人才和普通的劳动者,这是因为他们都在各个不同的领域创造财富,保障我们能够有起码的生存条件。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当基本生存问题得到解决之后,人们会对精神生活产生新的向往、追求。于是,宗教、艺术等各种各样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就会出现。今天,我们的物质财富已经比较富足了,人们普遍地需要更高的精神享受,艺术自然进入到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我们不仅要培养更多创造艺术的艺术家,也需要大面积地提高人们对艺术的感知觉能力、鉴赏能力和发现美的能力,从而满足社会对艺术的需求。

再次,艺术教育能满足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科学家爱因斯坦是著名的小提琴手,他年轻时从事的第一份职业就是萨克斯演奏员;哲学家黑格尔,是一名出色的长笛演奏爱好者;科学家、思想家培根,是一位音乐爱好者。现在,我们的学生们有很好的科学文化知识的积累,但是缺乏基本的艺术素养。没有激情,没有灵性,学生就难以激活知识,进而创造知识。不懂艺术,难以出科学大师。我国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教授,曾经专门写了一篇《唐诗与数学》的文章,他认为自己在数学王国里取得的一系列进展,都与唐诗有关。他将严谨的数学之美与唐诗艺术之美统一起来,认为它们相互印证和相互启迪。如果缺了艺术这条腿,素质教育是不是非常悲哀?

最后,艺术教育是实施创新型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艺术教育能把人的精神世界升华到最自由、最广阔天空、最具个性化的境界,能令人进入一个自我的、天马行空的精神世界里自由地生活。这时,人又是最感性的。唯其如此,这种人才最有灵性,才最具有创造力。这种人才能够将对知识的积累转化为对知识的应用,在对知识的学以致用过程中,人能够充分激活已掌握的知识,迸发无穷的灵感。灵感的迸发是什么?就是创造力。从来没有见过没有激情、没有感性直觉的人能够有创造力。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一个人要提出新观点,他一定在日常生活当中有很感性的一面。一个没有相当感性的有激情、有直觉的人,他不大可能有新观点、新创造。可以说,感性的激情和直觉,就是创造的生活基础和精神源泉。所以,我们应该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感性的激情和直觉。

二、当前艺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艺术教育应然层面的教育价值,并没有在现实层面获得实现。这意味着艺术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问题。

1.艺术教育对象——学生的文化素质偏低

众所周知,我们目前的教育体制和人才评价,通常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即文化课考试评价。因此,那些虽有志于艺术学习并有浓厚艺术兴趣的学生,当在学科文化考试中,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的时候,很容易产生下列几种问题:一是学习目标不明确;二是学习的信心不足;三是由于没有学习目标、学习信心,往往学习动力也不足,容易产生得过且过的情绪和心态。文化素养不好,专业学习怎能不受制约?这是当前艺术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一般地,智识是相通的。当一个学生的文化水平达不到基本的要求时,他对艺术的理解、体验和感悟,也会显得相对迟钝。当一个学生的文化素养相对好的时候,他就更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当然,艺术很倚重灵性。没有灵性,艺术就没有了灵魂和美好。灵性有天赋的成分,也是后天培育的结果,艺术教育的培养模式,要发扬天赋优势,培育艺术灵性,养成美好道德。可以说,如果文化素养没达到一定的水准,学生很难做到三个坚守:人生理想和志向的坚守,艺术追求和理想境界的坚守,道德操守的起码坚守。

2.应试教育目标不利于艺术教育人才培养

目前,在基础教育领域,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依然具有极强的应试倾向,这严重挤压了艺术教育的生存空间。艺术教育的课时保障、教材选用、器材保障,都不容易达成应有的标准。例如,按国家的规定,艺术课程应占到总课程的9.4%到11%,但现在普遍开课不足五成,特别是农村学校,多数无开设。在学校教育工作中,艺术教育实际上被边缘化。为了扭转艺术教育的颓势,有人提出,像体育一样,将艺术也纳入中考。殊不知,艺术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考试起不到学科教学的效果。为此,我们对艺术教育的定位要合理,我们应该独辟蹊径,探寻艺术教育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考核办法,建立艺术教育自己的评价指标体系。这有赖于所有的教育管理者和艺术教师的共同努力。

3.艺术教育师资的质和量都不足

首先是数量不足。据统计,当前,按照教育部的艺术教育基本要求进行师资配备,达标率不到60%。不仅数量不足,更重要的是质量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提高教师的素质,继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艺术教师尤其如此。但我们还没有建立艺术教师继续教育的正常机制。同时,我们艺术教育的教师工作激励机制没有实事求是地建立起来。

4.艺术教育范式与学生需求的脱节

艺术教育应该实行小范围教育,实践性教学、技能性养成,这是艺术教育的范式。但是,我们的艺术教育目前很难做到这一点,学生有不同兴趣,有不同的潜力,学生难以有效参与,难以全情投入。显然,我们艺术教育的培养范式与学生的需求脱节,这极大地影响着艺术教育实效性的提高。

5.艺术教育保障不力,现有条件比较差

钢琴、管乐队、弦乐团等等,这都需要很大的投入,甚至需要有专门的音乐室、音乐厅、美术室等。在目前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本来我们应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性教育目标,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实现我们艺术教育最终目标。然而,一些人却好高骛远,致使基层从事艺术教育应有的信心严重不足。

三、实施艺术教育的若干对策

1.明确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不能以应试教育的标准衡量艺术教育

在我们的艺术特色学校,升学率应该是一项重要的业绩衡量指标,因为,尽可能让更多学生得以升入高一级学校深造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这并非意味着我们可以为了升学率的提高,而不顾及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换言之,我们不能因为要提高升学率而牺牲大多数学生艺术素质的全面、扎实、稳步提高。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应是:“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毋庸置疑,贯彻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应将养成学生从事艺术的习惯放在重要的地位。根据学习理论,习惯养成需经历四个环节:首先是认识,然后通过态度认同,再通过行为实践,最后养成习惯。在认识环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怎样使用乐器,怎样素描,而且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艺术,深入理解艺术对人们生活、职业选择、职业生涯,甚至人生创造的价值和意义。一旦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艺术的价值、意义,自然就会向往艺术和参与艺术。第二环节,要引导学生将艺术认识转化为对艺术的情趣和认同,这种情趣和认同很大程度上反映为学习艺术的态度。假如一个学生能不顾一切地参加合唱活动或者其他什么艺术活动,那就说明这个学生的学习态度非常端正。第三环节,要将这种态度变为一种实实在在的持续的行动,在学习艺术的行动过程中逐步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提高自己的艺术技能,形成自己的艺术审美。第四环节,要想方设法地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地坚持艺术活动,如此,艺术学习、艺术感受、艺术体验和艺术创新的习惯才能养成,如此,某种艺术情趣将永远地栖息在个体生命之中,成为学生自然而又自觉的行为特征。作为艺术教师,如果不把学生艺术习惯的养成放在重要的地位,就只是技能型老师,徒为教育工具主义者而已。更严重的是,在工具主义指导下,我们的艺术教育指导思想势必落空。

(二)遵循艺术教育的原则

艺术教育的原则涉及正确处理三对关系:一是普及和提高的关系,二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三是竞赛准备和习惯养成的关系。这三个关系非常重要,普及是艺术教育的基础,是艺术教育的主要取向,是艺术教师努力的基本方向。在此基础上,选拨优秀苗子,集中培养,推动尖子生提高。如此,既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又有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这是我们要坚持的第一个原则。既要重视我们现在应试教育当中艺术特长生考试出好成绩,上好学校,出好人才,也要重视利用尖子生的示范、辐射和带动效应,促进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提高全体学生的艺术素养,这是第二个原则。第三个原则,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对所有学生进行渗透性的艺术养成。我们应该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竞赛的激励功能,要鼓励个性表现欲强的学生采取适当的方式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艺术理解和艺术感悟。因此,所有开展艺术教育的学校应将参加艺术竞赛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不回避;同时,也要指明,参加竞赛,目的在于通过竞赛,带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地参与,促进艺术的渗润和习惯养成。

(三)按照艺术教育的内在规律,理论结合实际,促进艺术教育

当前,教育教学理论在艺术教育中的贯彻是比较薄弱的。试想,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我们很难避免不会背离艺术教育规律,那么我们教育的实际效果就会大打节扣。为此,从事艺术教育的老师,一定要自觉学习和掌握相当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将教育教学的理论要求与艺术教育实践过程有机结合,以实现艺术教育的事半功倍。依循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提倡通过课题形式,探索适切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艺术教育模式,是促进艺术教育的必然选择。

(四)将有关的艺教特色或精神有效融入整体的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区别于社会其它机构的地方,就在于它是培育人的机构,是一个文化机构。文化机构就是文化的特色,文化的渗润,文化的熏陶。一所好的学校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风范、特有的精神内涵。北京大学前校长梅贻琦说过:大学,非高楼大厦之谓也,大师之谓也。大师是什么,是大学精神文化渗养的标兵,我们高校不是热衷于对大学精神的讨论吗?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大学精神是引领大学文化前进和塑造大学文化特色的缰绳。大学如此,我们的艺术教育何尝不如是。为此,所有从事艺术教育的老师,都应以校为家,以从事的艺术教育事业为安身立命的根本,不惧荣辱,不吝心力,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教学特色;学校管理者则有责任将有关的艺术教育特色提炼、提升,渗入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实现一代流传一代。这相当于立下一座教育的艺术丰碑,深深地镌刻在学校的精神传承榜上,以此滋养和激励学校芸芸后学与后继。

(五)发挥艺术教育的整体优势,加强各艺术学科之间的相互配合、激荡共进

要反对“文人相轻”“以邻为壑”的倾向。现实中,教音乐的看不起教美术的,教美术的看不起教舞蹈的,教舞蹈的也看不起教美术的,教美术的看不起以国画为主的,教国画的又看不起以油画为主的。艺术教育本身已经够“弱势”了,大家应该团结起来,发挥学科融合的优势,发挥学科融合激荡共进的功能,将艺术教育变成学校的一大特色,变成学校精神的内在根基。

此外,艺术教师队伍建设,艺术教育的基本保障(包括室场设施、设备器材、经费投入等)等等,都需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前者主要是适当增加艺教数量,提高师资素质,建立有效激励和师资培训机制;后者的关键是经费投入的保障机制建设问题。

(此文为作者在广东省阳江市艺术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整理稿,有删改。)

课堂教学中的道德价值问题 篇4

一、教育的目的是形成人的知识、能力、德性

教育之所以能够产生和发展是因为它对人具有重要价值。但教育价值的体现, 只能通过学习知识、形成能力和德性来实现。教育满足了人的需要既促进了人的发展、提升了人的价值, 也实现和提升了教育自身的价值。人所有活动的目的是满足人的需要。教育需要的本质是个人对知识、能力和德行的需要, 社会对合格公民和专业人才的需要。人的所有需要的满足都需要一定知识、能力和德行, 也都需要教育。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形成人, 教育的基本和直接目的是形成知识、能力和德性。而道德既有由人的不变本性决定的永恒性, 也有由民族文化特点和社会发展形成的时代性文化特点决定的文化性和时代性。不同文化背景的道德和德育的具体目标、内容和方式就多层面或多元的, 但对仁慈博爱、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高等层面善的追求应该是一元的或者是一致的。相反, 虽然不同文化背景的道德和德育对最高层面善的追求应该是一元的, 但具体目标、内容和方式则应该是多元的。

二、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也有一定的道德价值引领作用, 做人胜于知识, 过程重于结果

对于正值求学期的孩子, 主要接受的是学校教育, 又以课堂教学为主要的教育形式。随着新课改观念的步步深入人心, 课堂教学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与以前单纯的授受式课堂, 逐步的演变成了今天的这个主体间指导性学习, 师生双主体在平等交往、主动对话、相互理解的过程中, 形成、表现、发挥着各自的主体性。课堂中所进行的活动, 也远远不止传授知识那么简单。社会上的各种困惑, 对学校的教学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力。长期以来, 我们的课堂教学试图寻找一个因果关系的存在, 以一个清晰的观点和价值中立的视角去解决课堂中的道德价值问题都是无疾而终。在今天这个复杂多元文化的社会背景下, 物欲开始纵横发展, 如何调和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的关系, 在人类的整个生活中, 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导致学校里的教学活动也存在着许多道德价值冲突和道德价值混乱的困境, 需要我们用合理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来处理这个问题。然而老师在课堂上, 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文化价值选择问题时, 缺乏主动应对, 甚至没有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析, 使学生的道德价值思维处于混乱冲突, 迷失自我。

三、德育教育教师人人有责

德育问题, 并不是只有德育课上才讨论的道德价值问题, 其实, 道德价值问题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萦绕,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学校里的每一个环节, 无不渗透着道德价值问题。道德既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 又是一个影响人生的问题。因此, 作为一名教师, 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真善美教给学生, 同时教育学生与假丑恶做斗争。在学校里, 大到整个校园, 小到每一个老师, 每一个学生, 都对自己甚至是他人, 有一定的影响。数学老师, 在陪学生畅游数学题海时, 不忘教学生解题的快乐, 做事情的毅力与决心。语文课上, 品味每一篇经典的文章与片段, 不忘陶冶情操的同时, 让学生懂得珍惜我国五千年的文化经典。地理课上, 师生一起钻研世界各地版图, 不忘欣赏景色秀美的大好山河的同时, 让学生珍惜这波澜壮阔的大好河山。生物课上, 不忘让学生爱护一草一木……

四、老师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道德引导, 但并非道德说教

困惑不解的教师, 就像患有心脏病的医生帮助心脏病患者一样, 去帮助困惑的学生:其方式是循规蹈矩。对儿童来说, 与操持明确的价值观的教师打交道当然不发一处, 但是依据这种道德价值理论行事的教师能帮助学生。我们认为没有理由说价值观较不明确的教师能帮助儿童。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教师能否控制其行为, 以至于能把重点集中在学生的实际需要上, 体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对于青少年儿童, 喜欢崇拜偶像的心理, 对自己喜欢的老师更是顶礼膜拜。我认为, 教师在必要的时候不必吝啬自己所教学科的那一点时间, 可以静下心来, 给学生评论一些在课堂上所涉及的道德问题, 应相当坦率地表明他们的观点和价值观。教师应该努力阐明某种价值并激发学生思考, 而不是仅仅向被动的“消费者”兜售某种观点。道德说教所带来的后果往往是学生的极力反对与漠视, 往往适得其反。教师应努力倾听学生的呼声, 尤其是要留神倾听他们的态度、信仰、兴趣、苦恼、活动、抱负、目标和情感, 并及时加以指导。

五、在教育评价方面, 注重德育的评定

从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来看, 教育评定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从评定思想上来说, 仍然未从升学选拔的尺度上完全转变过来, 从理论基础上也比较薄弱, 对学生个体素质的测评仍是一个难题, 尤其是对学生在非认知因素、思想道德素质、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的评定仍存在很大的问题。作为实践工作者, 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不能只抓住升学选拔这一个尺度, 应转化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评价和为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而评价还没有真正成为大多数人的实践活动。从日常的作业评定与学期末的评定上, 有意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进行有倾向性的评定。在家长和学校的合力下得以发展。

综上所述, 在这个物欲纵横、社会转型的时代, 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以及道德观, 也要在课堂教师教学的引领下, 加以指引和教育。让每一个课堂不仅充满着对于知识的有效掌握, 更不忘道德教育的有力引导。

摘要:当代中国教育道德价值缺失。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然而人们的道德水平却在不断地下降。“我爸是李刚”、大学生“药家鑫事件”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聚焦社会现实, 这种青少年学生偷盗、抢劫、杀人等现象竟然屡见不鲜。面对这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 作为教师, 反思我们的教育, 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恐怕不仅仅承载着知识传授的任务, 还肩负着教会学生道德价值的选择和文化理解的使命。那么, 课堂教学如何教会学生进行合理的道德价值选择?教师又应该如何从自身做起, 面对当今社会这个西方意识形态不断入侵, 复杂多元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给学校课堂带来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教育价值,课堂教学,课堂价值,道德价值,教学评价

参考文献

[1]郝文武.教育哲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9:95.

[2]赵文平.教学价值研究:教学论亟须深入关注的领域[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 (7) .

道德教育价值问题管理 篇5

介于高职院校管理的复杂性,想要达到可持续发展必然要以学生为中心,建立正确的管理模式。在注重学生的氛围和学习环境的基础上,同时关注学生的心里建设,建立健全的人格。高职院校要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在保证正常学生课程的前提下,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从而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进而不断渗透到每一位学生当中。在紧抓学生政治思想的同时关注学生的生活,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就业上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提高社会生存能力。结合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就业四个方面的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价值引导方法。

3.2进行素质教育,落实思想政治教育

一个人的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影响整个人生的职业规划,提高学生的素质,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积极组织课外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当中明确自身地位,树立集体荣誉感,懂得团队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学生个体差异明显,结合学生个人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想和素质。由于就读与高职的学生大多自律能力差,培养学生素质,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3狠抓思想素质教育的同时注重技能培训

作为高职院校一直以来都尤为重视技能教育,在教育模式改革的情况下仍不可以轻视技能培训。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多形式、多领域的实践活动,进行技能的实际操作,从而消化课堂上的书本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教育制度一直在改进,在实践教学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以价值引导为中心的教育制度是解决当前高职院校管理问题的重要手段。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明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定正确的价值引导方式,必将做到人才素质和技术培养的统一,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金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叶[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12):99-101.

管理教育的价值 篇6

世界营销之父科特勒说,常规的企业满足市场,伟大的企业创造市场。科特勒担任了行者集团的全球营销顾问,多次对公司的管理层进行培训,带进了很多国际先进的理念。

行者集团高层管理者率领大批海外留学归来 PHD,MBA 及国内一百强院校毕业的优秀的 PHD,MBA 及 EMBA,在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教育方面颇有心得。企业的成长与每一个人的智慧成长息息相关,只有开启中层管理者、市场管理者和生产管理者的智慧之门,管理教育的价值得到升值,那么全面的创造伟大市场的时代就要到来。

管理教育如何升值

如何实现管理教育价值的升值,即如何把管理之道融化到每一个人的灵魂个血液中去,那么很多间接经验似乎很容易成为堵塞前进的路障。全面质量管理、360 度反馈、ERP…… 形形色色的管理工具和手段让那些渴望长盛不衰的企业管理者们眼花缭乱,但这些工具和方法的实效究竟如何?它们果真是制胜法宝吗?它们中哪些至关重要、必不可少?哪些是有则更好、没有也无妨的?

甄别这些所谓方法论使得企业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费用,但是管理人员水平不仅没有提高,思维还反而抓不主要矛盾并解决了。间接方法论果真值钱吗?两位商学院教授和一位麦肯锡顾问意欲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它们组织了一项叫做 “ 常青树项目 ” 的开拓性研究,分析了160 家公司在 1986 ~ 1996的10年期间所采用的 200 多种管理工具,从中探寻成功企业的管理规律。结果发现,居大多数管理工具和技巧与企业的业绩没有任何直接的因果关系,最基础的企业经营要素才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所在。

所以我们常说垃圾管理法则信息搞乱了管理者的思想架构,搞垮了本来良好运转的企业,还化光了企业所有的钱。可能听起来是一句笑话,但是很多企业就不小心落得这样的结局。

我们始终认为:在一家有成长前景的公司中,高素质的领导层是重要资产,他们知道如何找到所需要的人,整合公司的全部资源,并对现有的中层管理层甚至最普通的职员进行管理教育。

“4+2”管理教育法则

什么是良好的管理教育,即选择怎样的教育思想可以获得价值增值,管理学者做过这样的测试: 160 家公司被分成 40 组,每组由同行业的 4 家公司组成,即成功者、失败者、攀升者、滑坡者。企业的“4+2”成功法则,即在 4 个首要及管理实践 ----- 战略、执行、文化和组织结果上要做到个个优秀,而在 4 个次要管理实践 ---- 人才、创新、领导力和兼并合作中选取 2 项做好,便能长期拥有良好的财务业绩。

通过对上述 4 类公司案例的研究,说明有些公司正是因为奉行了“4+2”法则,在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或者业绩不断攀升,而另一些公司由于没有遵循“4+2”法则,在竞争中始终处于落后地位或者业绩不断滑坡。

通过对大量数据和信息的研究,我们得到以下结论:

1.战略方面,制订和保持界定明确、沟通充分、重点突出的战略化制订何种战略更重要。2.执行方面,如何执行比执行什么更重要。3.文化方面,创造一个鼓励高效绩、高标准的氛围比营造一个快乐的工作环境更重要。4.组织结构方面,不管按照何种形式来架构组织,关键的是要能精简工作、减少官僚主义。

研究者发现:成功企业不仅设法留住人才,而且创造环境培养人才;领先企业对那些能够推动行业变革的突破性创新孜孜以求;CEO是否能和员工建立良好的关系、能否及时发现机遇和问题所在,都和公司的命运息息相关。

“4+2”管理理念如何得到贯彻,对企业的全部管理者进行风暴式的管理教育的很重要的。我们看到那些在行业中总是胜人一筹的公司都无一例外地贯彻了“4+2”成功法则,坚守这一法则的公司保持优秀业绩的可能性在 90% 以上。“4+ 2”法则指导管理可以找回企业经营之根本,明确哪些管理实践是重中之重,哪些管理实践是可以忽略的。在进行管理教育的过程中,价值通常体现在对理念执行的结果上。

管理教育之习惯管理

我们通常对企业管理教育的结果进行相应的检查,通查有二十四项内容,看贯彻4+2后有没有变化。

表达技巧、创造力与创新、化变革为动力、领导团队、习惯管理、项目管理、与虚拟团队共事、制定目标 、谈判 、商务写作、坚持团队目标、给与和接受反馈、财务基础、发现与解决问题、绩效评估、领导与激励、授权、以客户为中心、员工指导、主持会议、招聘、准备商业计划书、与上级相处、处理沟通困难 。我们来说一说上面24项中的习惯管理:我们常说“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已是为人们所熟知的名言。这里的“命运”,不仅仅是个人的命运,同样也是企业的命运。

因为企业是都是由个人组成的,企业员工没有好习惯,企业也绝难交上好运。有见于此,很多企业都不断地去寻找培养员工好习惯的解决方案。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人们又发现,这七个习惯在实践中也面临很大的障碍。

习惯一:主动积极,是个人愿景方面;二:以终为始,是自我领导方面;三:要事第一,是自我管理的方面;四:双赢思维,是人际领导的方面;五:知彼解己,是理心交流的方面;六:统合综效是创造性合作的方面;七:不断更新,是自我成长的方面。不断更新就是如何在生理、社会情感、心智及心灵几个生活面中,不断更新自己、提升自己。这个习惯提升了其它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

如何当好一个管理者

管理教育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可以有效地帮助管理者明确自己在企业中的基本功用,我们说管理其实包括管与理两方面,只要功能包括管理的计划职能,组织职能,控制职能,最为重要的是管理是决策,管理是资源的整合的观点,管理是领导的观点。所以管理者有十大角色:从人际关系方面来讲的三个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从信息关系方面讲的三个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从决策中来的四个角色:企业家、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我通常从以上方面来理解我们的忙碌,并尽量努力做好每一个部分,做好之后就是增长价值。

道德教育价值问题管理 篇7

一、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修养培养的重要性

第一, 从个人角度讲, 一个人天生并不是医生, 但是医生天生却是一个人。医学生在成为医生之前, 首先要学会做一个纯粹的、道德高尚的人。爱因斯坦曾说过:专业教育可以使人“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 但是却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他们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具有鲜明的辨别力, 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 而不像一个和谐的人。”医学院校的专业教育给予学生的是一门生存的技术, 但是属于社科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却可以给予他们看待这个世界和人生的方法论。

第二,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形成更高的政治认同———培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进而塑造完美的人格。这既是执政党的要求, 又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从这两个角度来看, 思想政治教育对包含中医院校专业在内的所有大学生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当前中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当前中医院校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中医院校学生的主要问题就是人文素养较差,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承受力差。很多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障碍以致休学、退学, 甚至自杀。在某中医院校大学生新生问卷的调查中, 竟然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潜在一定心理问题。

2.自我意识强。现在的一些学生个人倾向明显, 目中无人, 自我观念较强。在校园里, 大声喧哗, 说粗话的现象屡见不鲜。而医学是建立在治病救人, 救死扶伤的利他主义上的, 培养的是学生对集体和社会的责任感, 这些现象与中医校园文化显得格格不入。

3.人文意识淡薄。受功利主义的影响, 中医院校里一些学生重实用、轻思想, 重眼前、轻长远, 认为思想政治课程枯燥乏味, 没有实际意义, 对自己的人生没有太大的作用, 因此课上表现消极, 旷课现象时有发生。再加上医学院校的学生学业课程任务较重, 专业课占据了其大部分时间, 思想政治课更无暇顾及, 学生不关心政治, 不关注时事, 因此学生的人文素养显得非常有限。

(二) 当前中医院校思想政治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内容和形式较为僵化。中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其他高校政治教育如出一辙, 和其他高校的教育模式一样, 把脱离了中医药文化特色的知识强制灌输给学生, 导致学生兴趣不高, 消极怠工, 从而影响了整个中医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教师队伍缺乏专业性。高等中医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师大多毕业于综合性大学或者师范院校, 具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 但却缺乏必要的中医药学知识, 无法将中医优秀文化和思想政治理论进行很好的结合。

3.高等中医院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作为非专业课, 思想政治教育在医学院校里面受到的重视程度不高, 这是很多包括中医学院类等专业性较强的大学里存在的共同现象, 学校在教育经费以及教育科研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投入较少, 关注不够。

4.教育成果水平较低。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往往呈现周期性长等一些软性特点, 再加上缺乏有效的考评体系, 因此教育过程往往处于被动状态, 整个教育过程趋于表面化, 各项教学活动往往虎头蛇尾, 教学效果较差。

三、加强中医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 寓中医药学文化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药文化蕴含了丰富的德育资源。中医文化里的伦理观, 例如“仁”、“和”、“精”、“诚”这些蕴含在中医理论的人文智慧, 是中医院校独有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医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工作应借助于中医药学理论和其特有的人文特质这个重要的切入点, 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塑造拥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乃至世界观的符合现代化建设要求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

(二) 加强中医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长期以来, 我国的医学院校教育过分关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忽视医学职业精神的培养, 职业精神和专业教学的脱节较为严重, 导致学生职业观念发生偏差, 毕业后的医学生对待病人缺乏基本的人文关怀以及对社会和患者的责任心, 使得社会对医师群体产生了信任危机。因此高等中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突出“博及医源, 厚德载物”的职业精神的培养, 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引导与人格完善等方面的功能的优势进行系统的职业精神教育, 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职业精神教育的始终, 这样, 既能满足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的要求, 也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医学院校要求的体现。

(三) 加强教师职业精神的培养, 培养教师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还需要培养教师的职业素质, 不断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格魅力归根到底是由教师的能力决定的。这要求教师在讲台上能够认真钻研业务, 所讲授的思想理论既要有足够的深度和广度, 又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教师本人对自己讲述的理论在授课过程中充满信心, 保持热情, 用真心感染学生, 才能真正教会学生用理论解决现实问题, 让学生体会到政治理论对学习和生活的指导作用。

(四) 改革思政教育形式, 完善思政教育的考核机制。

1.丰富课程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思想政治教育授课的过程中, 课上不仅要结合具有学校人文特质的案例、热点等问题进行讲授, 同时还要采取各种教学形式, 包括课堂讨论、课外阅读、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 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可以用与相关学科以及专业的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报告等形式, 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社会能力, 激发学生对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的责任感。

2.全程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细致的考核。考核的形式可将出勤、课堂表现、调查报告、论文、期末考试等环节纳入考试范围, 成绩考核不再局限于课堂。

3.创建调查报告组和学习组。通过创建团体, 团队评比结果, 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团队成绩依据的是团队成员的表现, 表现积极的同学, 不仅会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还会帮助团队其他成员。而平时不善于表现自己, 比较消极的同学, 在团队的压力下, 也会转变自己的学习态度融入团体活动中去。这种团队模式既能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 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责任感, 教学效果较为良好。

(五) 学校加强对于思政教学的关注, 构建有利于思政教学发展的人文环境。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整个中医院校人文教育的核心, 其工作内容涉及各个部门的系统工作, 学校领导应加大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和关怀, 切实改善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条件, 从办公场所、报刊资料、科研经费等方面一一落实。着力打造中医药特色的校风、学风, 营造中医药学院充满浓厚中医药文化氛围的和谐校园环境。同时, 借助中医文化的先进理念, 丰富校园文化形式, 通过讲座、校园网络等形式将思政教育渗透到学生日常教学和管理中去, 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

在变化日新月异的今天, 青年教师应更加积极地去拓展中医院校思政教育的人文内涵, 紧跟时代步伐的要求, 不断挖掘新的教学方法, 培养越来越多优秀的中医药人才。

摘要:当前高等中医院校内思想政治教育环节较为薄弱, 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本文立足于教育的价值定位, 全面思考提高中医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 并根据改革的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试图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工作, 提高中医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水平。

关键词:中医药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曹士东.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德育研究, 2007, 5

[2]彭恩胜, 方志新.中医药类大学生思想特点调查分析与思考[J].中医药导报, 2006, 12

[3]孙光荣.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战略的思考[J].中国中医药, 2005, 10

[4]毕海燕.论高校文化素质的教育与人才的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9, 5

[5]杨威, 宋毅, 崔辉等.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价值定位[J].医学与社会, 2008, 2

浅论语文课程的价值观教育问题 篇8

之所以要选择这一课为例, 主要基于如下考虑。首先, 国家总理参与评课, 当时很轰动, 关注这一节课的人肯定不少, 由此再读原文的人估计更多。借助这一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会更易于进行富有意义的交流。其次, 笔者实在不敢不揣冒昧, 在大家面前从概念层面讨论什么是价值观教育, 因为这种“宏大叙事”稍不留神就会有自言自语之嫌, 容易导致误解的产生。

一、当前的语文课程教学与时代对价值观教育的诉求不相称

1. 从课程目标的达成度来看, 《芦花荡》一课的价值观教育目标尚未达成

从课后温家宝的肯定性点评我们可以推断这节课的几个教学环节:用4分钟默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从叙事的要素角度学习如何写人和写事;朗诵课文;升华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课后温家宝对其中的速读默读能力、思考概括能力和朗读能力训练赞赏有加。对此笔者表示赞同。因为, 阅读课须有必要的语文能力训练作为基础。但是, 如果从课程目标达成度的角度来考察一番这节课就会发现, 其实《芦花荡》一课止步于语文能力训练, 并没有抵达文化深层心理结构的核心——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从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看, 这节课仅仅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维度目标, “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目标均未完全达成。“知识与能力”的教学, 相当于传统意义上的“双基”教学, 还不是实施新课改之后所倡导的“三基”教学[1];停留在“知识与能力”层面上的教学, 属于表层教学, 还不是深度教学[2]。

这节《芦花荡》淡化小说的文体特征, 漠视孙犁作品语言质朴、意境清丽的风格特征, 将一流作家一流作品的鉴赏让位于语文能力训练, 使得课堂因失落兴味盎然的人文信息而变得索然无味。作为当前万千语文课的代表, 《芦花荡》一课表明, 语文教育的“钟摆”在遭遇“去知识化”、“去技能化”的批评, 语文教育的现状暴露了人文教育力量过于强大而工具性教育相对薄弱的趋势之后, 又“摆”回到语言学立场上去了。

2. 从课程资源的利用来看, 《芦花荡》的价值观教育资源尚未生成

先从公共期待视野的角度考察《芦花荡》的历史地位。孙犁是“荷花淀派”创始人和代表, 以对话推动情节发展、语言简朴、意境清丽, 是孙犁小说的总体特征。《芦花荡》与《荷花淀》并称为孙犁的代表作, 同属于诗化小说, 偏重于阴柔、纤丽风格。作者规避伤感情调, 提纯生活, 美化生活, 以文字为媒介, 将“纷涌的战争映衬在白洋淀的月光苇影”里, 向读者展现了一种如诗如画的, 或许只有在《诗经·蒹葭》里才能欣赏到的清丽意境。

再从社会学阅读理论的角度来考察《芦花荡》的造境意图。孙犁自己写道:“善良的东西, 美好的东西, 能达到一种极致。在一定的时代, 在一定的环境可以达到顶点。我经历了美好的极致, 那就是战争。我看到农民们的爱国热情, 参战的英勇, 深深地感动了我。我的文学创作, 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我的作品, 表现了这种善良的东西, 和美好的东西。” (孙犁《文学与生活的路——同<文艺报>记者的谈话》) 。据此可见, 作者一石二鸟, 继承中国古典文学的优良传统, 将“善良的东西, 美好的东西”——抗战时期白洋淀农民美好的人情人性——化作清丽之境, 让人审美, 是作者的创作目的;同时, 清丽意境也是作者孙犁用来刻画人物形象, 烘托白洋淀农民人性美、人情美的又一手段。

从上述考察可知, 这是一篇语言简朴、意境清丽的名家名作。执教者应该把它当作文学作品来教, 引导学生从语言和意境两个角度展开鉴赏, 从语言鉴赏和意境鉴赏两个渠道通往价值观教育。

《芦花荡》语言质朴, 以对话描写为主。为此, 教学任务之一应是引导学生以弄清小说怎样刻画人物形象为切入口, 花费尽量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体味小说中人物的言语和行动, 看看老头儿说了什么, 做了什么, 为什么那样说、那样做, 从中把握老头儿是什么样的人物。因为, 只有通过这样的鉴赏分析, 人物形象才能清晰可见, 主题归纳也才能水到渠成, 顺理成章。毕竟, 一个人说什么话, 选择什么样的行动, 背后总是有价值取向在引导着他。

《芦花荡》一文意境非常清丽, 为此, 本课的另一教学任务应是引导学生鉴赏意境, 即在关注呈现出何像的基础上, 推进到如何呈像, 为何呈像。毕竟, “意境”是个重量级的概念, 涵括了中国传统艺术所有门类的艺术特征, 潜藏着中华民族“中和之美”的审美价值追求。

语言鉴赏是发掘文本价值观教育资源的通途, 但《芦花荡》弃而不走;意境鉴赏是发掘文本价值观教育资源的另一通途, 《芦花荡》也弃而不走。总之, 这节《芦花荡》没有完全去引领学生触摸孙犁质朴的文学语言, 更遑论从语言入手, 把握人物形象, 欣赏意境, 由此推进到价值观的确立了。

在全球化背景下, 人类意识已从“寻求合规律性”转为“寻求合理性”, 哲学家们所关心的问题从“心智问题”转为“交往与合作的问题”、“心事问题”和“权利、义务和制度问题”。[3]与此相恰切, 语文教育有责任也有义务引领学生在认识事实的基础之上学习价值观念, 建构与社会生活相适应的价值观。遗憾的是, 当前的语文课堂只教学生认识事实, 不教或很少教学生价值观念, 即便偶有提及, 也多停留在认知层面。因此, 从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看, 语文教材的文本意义只发掘了一半, 另一半是被忽略掉了的。

二、当前语文课程渗透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上述分析足以表明, 当前的语文课堂上, 目标明确的价值观教育处于空无状态, 至此, 如何在语文课程中进行价值观教育便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导引人类社会生活的精神力量有二:一是事实认识, 一是价值观念, 二者不可偏废, 也不可互为替代。有效的价值观教育, 应多措并举, 内外结合, 形成合力, 共同生成价值观教育的资源。

1. 确立语文课程的主导文化立场

所谓语文课程的文化立场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将本课程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纳入教学全过程的课程思维方式和教学策略。截至目前, 我国所确立的主导文化立场非常鲜明。2006年底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 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成一项战略任务。2007年底中共十七大首次将其纳入报告中,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2012年中共十八大明确地用24个字来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正在确立文化立场, 所以, 虽然语文教师在生活中可以也应该乐于张扬自己的文化立场, 但是在课堂上必须执行教育行政部门确立的主导文化立场, 而不是以随意张扬自己的文化立场为乐趣。语文教师要在切实理解国家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背景的基础上,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主导价值观融入语文课程, 并坚决贯彻执行。

2. 提高语文教师价值观教育资源内在生成的素养

语文教师是语文课程价值观教育资源得以内在生成的主体力量和主导力量。为此, 语文教师应当了解当前全球化以及全球化给中小学生带来的价值冲突现状, 以便使价值观教育做到有的放矢;语文教师应当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及其出台背景, 为确立语文课程的主导文化立场做好充分准备;语文教师应当努力提升自身的哲学修养, 尤其是价值哲学修养, 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西方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思想资源有充分的了解;语文教师应当学习哲学解释学, 因为, 哲学阐释学是语文课程价值观教育的方法论, 解释学的方法同样适用于价值理解。

3. 研制价值观教育的目标体系与内容体系

价值观的确立是一个渐变的发展过程, 这就决定了学校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必须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序列。但就笔者的观察所得来看, 目前语文教育实践中的价值观教育是笼统的、不明晰的、杂乱的, 甚至内容由高向低倒置。三维目标中, 价值观内涵到底是什么, 语文课程中要实施哪些价值观教育, 具体到每篇文章、每个课时实施什么样的价值观教育, 如何实施, 都不甚明了。因此“价值观教育的内涵、价值观与德育的关系等基本问题需要进一步厘清, 各学段价值观教育的主要目标与内容以及衔接等问题需要明确”[4]。

价值观教育目标应细化在语文课标和教材中。在现行语文课标中, 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只在总目标中出现, 子目标和课标的其他部分中均未提及。目前已出版的语文教材也没有涉及, 在具体实施中估计会因自由度太大而被忽略掉。因此, 待各学段的价值观教育目标和内容体系及其衔接明确之后, 应该考虑将价值观教育目标细化到听、说、读、写等子目标之中, 课标的其他部分也应有所说明, 应将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作为一个序列由低级到高级排列, 以教学内容的形式“捆绑”于语文教材中。目前语文教材排序以阅读为主线, 但是未来的语文教材很可能会以习作作为主线, 不管如何, 价值观教育在语文课程中并没有获得独立的地位, 我们只能从中渗透, 所以其内容序列只能作为教材排序的副线。教材文本的阅读提示和课后练习应是价值观教育的用武之地。

4. 价值观教育要当下与未来并举

《纲要》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为此, 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考虑如何充分生发学科课程中价值观教育的资源, 使价值观教育在各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得以落实, 由此帮助学生获取事实认识和价值观念的双重精神力量, 走出现代文明的困境, 真正成为“生活主体”。具体到语文课程, 价值观教育既要着手于当下, 帮助学生化解信仰危机, 又要着眼于未来, 帮助学生确立价值理想。

价值观教育之所以要着手于当下, 主要是基于如下价值现实: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市场意识, 而市场意识又基于交换意识, 交换意识又基于承认各自独立的平等意识, 平等意识又基于分立、独立的意识。城乡一体化进程则要求公民具有契约意识、公民意识。《纲要》规定:我国要在2020年成为人力资源强国。2012年2月,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技工作大会上指出, 要在2020年成为创新型国家, 实施创新教育是现今大中小学教育的不二选择。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两大思想资源作为支撑:一是积极的劳动观, 二是平等的地位观。而在我国传统价值体系中, 劳动观非常低调, 缺乏应有的平等观念和独立意识。传统价值观与现实诉求方向正好相反, 需得花大力气去消解传统价值观带来的不利影响, 重构新的价值观。

价值观教育之所以要着眼于未来, 主要基于长久以来中华民族的信仰很模糊。更为重要的是, 长期以来, 我国学校教育片面强调教育的功利价值, 忽视甚至排斥教育能促进个人自身发展的非功利价值, 因而导致教育内容和学校生活变得相当贫乏和单调, 学生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相当空虚贫乏, 以至于严重影响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许多学生以将来是否有用作为衡量知识价值的标准, 缺乏学习热情, 计较个人利益, 漠视他人, 没有责任心, 情感低俗。许多人, 甚至包括一大部分教育工作者在内, 似乎并不懂得学习不仅仅具有外在作用, 而且还有丰富人的精神生活的内在价值, 甚至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能使人获得乐趣和享受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打造教师的一双慧眼——谈“三维目标”教学的研究.上海教育科研, 2010 (2) .

[2]郭元祥.知识的性质、结构与深度教学.课程·教材·教法, 2009 (11) .

[3]赵汀阳.哲学的中国表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道德教育价值问题管理 篇9

一、生命价值教育的内涵及存在的问题

1. 生命价值教育的内涵

狭义的生命是指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延续过程, 广义上的生命是指有机体的个体存在状态。生命价值则是指个体的生命在个人、他人、社会和自然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也就是对个人、他人、社会和环境所作出的贡献。这种贡献既包括物质价值, 又包含精神价值, 既包括生前的贡献, 又包括身后的影响。所谓的生命价值教育, 是指教育者应用一定的手段使得受教育者充分认识生命价值及其意义, 从而充分认识生命, 珍爱生命, 充实和发展生命的一种实践活动。

2. 当前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存在问题

面对大学生诸多不理智和漠视生命的行为, 高校逐渐认识到开展生命价值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目前, 我国许多高校已经着手实施生命价值教育,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从教育内部来看,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观念方面。几千年来“师道尊严”、“君臣父子”的观念仍然影响着当代人。要求学生对尊重教师, 这是无可厚非的, 关键是这种被要求的尊重会逐渐演变成教师对所教知识的绝对权威, 演变成学生对教师的绝对服从和信赖, 而对所存的疑问缺乏思考和反思能力。学生对教师尊重有佳, 可是教师不能公平地对待每位学生, 尤其是那些发展迟缓而学习落后的学生。对于这些发展迟缓的学生, 教师关注度的降低会打击这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利于身心发展。家长也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学生, 在规划学生成长蓝图时完全没考虑学生的意愿和兴趣。教育观念的落后和强权使学生丧失主体地位, 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2) 课程体系方面。当代大学的课程体系仍然以必修课为主, 针对学生兴趣设置的选修课过少, 同时选修课也不够灵活。这种课程结构不利于因材施教, 不利于发掘学生的特长, 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部分学生疲于应付规定的课程, 没有时间思考和生命价值相关的问题。生命价值教育要求教育内容丰富, 范围广阔, 涵盖物质生命价值教育、精神生命价值教育和社会生命价值教育的内容, 然而, 目前的课程体系在这方面还有欠缺, 亟待改进。

(3) 教学过程方面。目前大学的教学过程存在诸多问题。首先, 教育方法落后。填鸭式, 灌输式及强压式仍然是大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 讲课方式缺乏讨论性、活动性、研究性和创造性, 没有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教学形式单一, 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 也就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其次, 教育载体单一, 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校园文化活动等对大学生吸引力更大的教学载体进行生命价值教育, 反而仍然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枯燥和乏味的, 也就不能较好地实现教学目的。再次, 教师队伍单一。通常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被认为是辅导员的教学任务, 和任课教师关系不大。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我们应该发动全体教育人员参与其中, 形成全员育人的观点。最后, 教育评价体系不科学。传统的评价方式是以分数为准, 以成绩作为唯一手段, 这种只注重学习成绩的评定标准比较片面也不科学, 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4) 教育目的方面。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时候, 对学生的培养是实行标准化和统一化模式的, 培养出来的人也如流水线上的产品缺乏个性和特点。这种只注重知识和技能传授的教育目的无疑忽视了生命健全发展的需要, 也就很少引导学生对生命价值、生命意义的思考。在这样教育目的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对生命价值观模糊不清, 对生命意义也缺乏深刻思考。当他们面对困难的时候往往会退缩, 不知所措, 甚至采用极端手段走上不归路。

以上问题是教育过程中出现的, 我们应该从根源上分析症结所在, 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

二、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存在问题的根源分析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一定的环境, 同样每个人的生命价值观的形成也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大学生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的环境就显得十分重要。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可以粗略地划分为校园内和校园外, 校内很好理解, 校外包括家庭和社会。下面就逐一地分析其对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的影响。

1. 家庭和社会环境因素

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起点站, 好的家庭教育会使学生的教育赢在起跑线上。这就犹如跑步比赛, 起点好就会占用一定的优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良好的家庭成员关系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有了良好的家庭环境, 社会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虽说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但是这个阶段大学生的心理发育还不成熟, 社会历练也不够, 在面对社会出现的一些不公和腐败等丑恶现象时难免产生心理失衡, 也会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失望。在这个时候如果这种不良情绪不能得到排解, 就有可能导致不理智行为的发生。

2. 学校教育因素

这里所说的学校教育包括幼儿园至大学的所有学校教育。学校是承担培养人才的专门机构, 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场所, 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担负着重大的责任。然而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校教育的重心放在知识和就业技能的传授上, 也就忽视了生命价值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变成知识的接收器, 没有自身的特征, 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思考过少。在面对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时, 显得不够成熟, 抗压能力不够, 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和心理, 从而走向极端。另外, 大学教育中人文教育不够, 忽视人文道德、人文关怀的人文教育, 片面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是当前大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人文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使他们学会关爱他人, 情感独立, 使他们增强意志力。现有的思想政治课无非传授学生理论知识, 忽视其人格教育, 这对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很不利的。

三、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实施途径

1. 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家庭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影响和形成是潜移默化的, 因为它是大学生最先成长和接受教育的环境。现在父母把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放在孩子的文化学习上, 对其人生观教育关心甚少。家长不应该忽视孩子的人生观教育, 而应该注重培养其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只有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孩子才能够健康地成长。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应该通过自身的人格感染使孩子更加贴切地感受生命的活力和价值。

社会这个大环境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不可小觑。为了确保学生能有健康的成长环境, 我们应该呼吁社会相关机构做出努力, 和家庭、学校一道营造对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有利的环境拓展生命价值教育的渠道。例如, 利用媒体的影响力加大对正面积极材料的宣传力度建设健康的社会环境, 营造社会成员文明礼让、相互关爱的社会氛围。

2. 学校教育

学校作为学生的成长重镇, 其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校不应只是传播文化知识的场所, 更是育人的场所。对于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从而更好地实施生命价值教育,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重建高校教育价值取向。不同的学校价值取向, 将会带来不同的学校教育。学校的价值取向应该与人的全面发展相契合, 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学校价值为依据。生命价值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爱生命是生命价值教育的理念, 那么也就可以作为学校价值取向的一个方面。学校将培养懂得生命真谛, 懂得关爱他人, 负有责任感的学生为目标, 而不是将学生培养成仅仅只是知识和技能的载体。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 就应该直面大学生的生命需要, 通过学校教育促进大学生成长。

(2) 建立完善的高校课程体系。首先, 明确生命价值教育的课程理念。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应只是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而应该是丰富生命的过程。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知道怎样积累知识和经验之外, 更重要的是懂得生命的真谛。这就要求学校的课程以丰富和发展人的生命为起点, 促进大学生自由健康地发展。其次, 确立体现生命价值教育的课程目标。生命价值教育的课程目标应该是与大学生的生活、生命、成长和发展联系在一起的, 使大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长融为一体。最后, 建立体现生命价值教育的课程结构和内容。课程结构应该是合理而全面的, 以体现全面发展的目标。课程内容则应该迎合学生兴趣和自身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基础性和实用性为本, 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总之, 生命价值教育课程改革, 应该使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结合, 贯穿教育过程中。

(3) 寻找生命价值教育的科学教育方法。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枯燥和乏味, 很难吸引住学生的兴趣。生命价值教育如果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 就必定会事倍功半, 因为学生会将其看成是变相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提不起劲。这就要求我们改变教学方法, 例如以戏剧表演式的方法带领学生进入情境, 然后讨论所要教授的主题。生命价值教育是一项触及心灵的教育, 必然会对教学方法要求精益求精, 当然也值得广大教师为之奋斗终生。

四、结语

生命价值教育是一项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协作努力的系统工程。要注重三者之间的融通合作, 才能将生命价值教育有力地实施下去。只有这样, 社会才能成为一个友爱和谐的社会, 生活其中的人们才能享受作为一个人的真正幸福, 更加深刻地体会生命的重量。

摘要:生命价值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潮, 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当代大学生漠视生命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 无不叫人寒心。这无疑暴露出当代大学生在生命价值教育方面的缺失和不足, 也是给高校生命教育的当头棒喝, 探索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就显得十分必要和有意义。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存在问题,生命价值教育,根源

参考文献

[1]邓小英.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及路径选择[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9 (5) .

[2]贺才乐.生命价值教育:当代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J].思想教育研究, 2006, (12) :54.

[3]林常清.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及其策略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 2009 (10) .

[4]谢小云.论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重构[J].观察与思考, 2010.

[5]阳林.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现状与创新的思考[J].科技教育, 2010 (33) .

道德教育价值问题管理 篇10

然而, 在课程教学实践中, 方法教育的价值取向似乎进退两难.方法教育不应是新的教育理念下的课堂“装饰”, 更多地需要教学技艺;但受教学时间、应试“效果”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方法教育面临可操作性难题, 成了发展性评价师生的困惑.所以, 在物理知识与方法的教与学中, “作秀”现象普遍, 依旧走着老路:奉行“知识与技能”至上的一维目标, 以填鸭式教学方式单纯灌输知识和追求结论的现象十分明显, 在示例教学中尤其突出.“重方法”成了噱头:师生“为解题而解题”, 重“量”轻“质”, 重 (解题) “知识”轻“方法”.

由此, 我们以开放问题的示例教学为入口, 以教学设计流程为突破口, 凸显物理教学的科学育人本质就是为学生的发展和未来赋予活力, 据此考察科学方法教育的可操作性价值取向.

一、开放性示例是师生践行科学方法教育的平台

通过开放性物理问题示例, 引发学生主动地探究学习, 成为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教学探讨的热点.在新知识的教学中, 设疑激趣的情境设计是物理知识教学的预见性准备;通过课堂操作的引导与“互动”而引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技艺和策略;在应用知识即学以致用的教学中, 示例教学成为学生同化、顺应和巩固所学知识的需要, 更是他们通过“实训”去感悟或内化所学科学方法的必要过程.

1. 模型开放示例

把质量为m的小球用通过球心的轻质细绳竖直悬挂后, 再用另一轻质细绳沿水平方向拉住, 此时先前的细绳与竖直方向成θ角.试探究:水平细绳在与小球连接点处突然断裂时, 小球获得的加速度.[1]

2. 分析

(1) 题意分析

题意简单且为学生熟悉, 审题的重点成为发掘隐含信息, 探索新建模型: (1) “轻质细绳”隐含不计细绳的质量; (2) “探究:细绳……, 小球的加速度”隐含:材质不同的细绳, 可能影响小球获得的加速度, 即启发假想:细绳为弹性、刚性两个极端化的理想绳模型.

(2) 思路解析

本题为条件开放型力学问题, 需要探究小球在不同绳子模型下的加速度, 即需要运用物理学理想化方法中的理想模型法解题.

(1) 确定研究对象:直接对象为小球m, 细绳为建模对象; (2) 画小球m的受力分析图如图1.

A.弹性绳 (如图2) : (1) 在水平细绳突然断裂的瞬间, 拉力T′=0.因为弹性绳不能“瞬变”, 即它恢复形变的反应是“迟钝”的, 故张力T的大小和方向维持不变; (2) 水平细绳突然断裂, 小球在水平方向失去平衡, 获得加速度ax, 而竖直方向仍然处于平衡.

于是, 正交分解T, 可得:

式中, 加速度ax的方向水平向左.

可见, 水平绳突然断裂瞬间, 小球在理想弹性绳模型下, 获得水平加速度ax, 绳中张力大小, 维持不变.

B.刚性绳 (如图3) :在水平细绳突然断裂的瞬间, 拉力T′=0.若细绳刚性无形变, 则它对外界影响的反应是“瞬变”的, 即张力T的大小将应对水平绳断裂的影响而发生“突变”.此时, 重力的两个作用效果为:径向分力mgcosθ拉紧细绳、切向分力mgsinθ使小球瞬间获得切向加速度而做变速圆周运动.

于是, 对重力mg进行切向和径向的正交分解:

即加速度a=a切与竖直方向成 (π/2-θ) , 指向左切下方.

可见, 水平绳突然断裂瞬间, 小球在完全无弹性的刚性绳模型下, 只有切向加速度a切;无向心加速度, 绳中张力T=mgcosθ.

C.实际绳情形:实际的绳既不是完全刚性的, 也不是完全弹性的.由此, 可以推断细绳断裂瞬间的小球加速度大小介于二者之间, 即

方向则介于水平向左和左切下方之间.

3. 疑难·反思

本题为 (细绳) 条件开放性力学问题, 涉及的知识包括力的分解、力的平衡、牛顿第二定律等, 为广大学生熟悉, 几乎不存在知识障碍的问题.理想模型法、 (分析) 综合法、假设与猜想等物理探究的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正是探究小球加速度的法宝.如果下意识地专注本题要用什么知识, 就会定势地作出T′消失的瞬间, T的大小维持不变 (与绳子的材质无关) 的想法, 在模糊意识下断然认为ax=gtanθ, 而无法说出成立的条件.

所以, 在示例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显性方法教育”和“隐性方法教育”结合的形式, 即在示例教学中隐性地渗透, 总结时显性地指出方法[2], 让学生感悟“科学方法是把知识和能力联系起来的桥梁”:只有具备了相应的方法, 才会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开放性示例的教学是实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着力点

一般地讲, 开放性问题涉及综合“所学知识”和整合“诸种科学方法”来解决问题, 对学生应用知识和方法的能力要求高于普通问题.因而, 开放性示例是实施科学方法教育的“平台”, 它既是学生巩固和应用物理知识的“训练场所”, 更是学生体验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实训基地”, 是物理教师实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着力点.

1. 失重开放示例

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物体用轻质细绳连接, 跨放在定滑轮的两端 (m1≠m2, 滑轮质量、摩擦均可忽略不计) , 而定滑轮用相同的细绳悬挂在天花板上, 如图4所示.试估算:在m1和m2的运动过程中, 连接二者的细绳张力的大小范围.[1]

2. 分析

(1) 题意分析

题设情境为学生熟悉, 审题的重点成为发掘隐含信息, 构建“整体失重”情境. (1) m1≠m2:启发假设m1>m2, 则连接体中的m1以竖直向下的加速度下降、m2以同样大小的加速度上升, (显然) 张力T<m1g< (m1+m2) g;反之, m1上升、m2下降, 张力T<m2g< (m1+m2) g; (2) 滑轮质量、摩擦均可忽略不计:表明滑轮与轻质细绳为理想情形, 不考虑其影响; (3) 以“估算……张力”为点拨, 启发猜想:结论需用不等式来“半定量”地表征上下限, 可依据一定的物理方法和知识来推测之.

(2) 思路解析

本题是答案开放的连接体问题.一般首先考虑隔离体法, 但由于是估算张力大小的上下限, 即“半定量”的答案形式, 所以放弃基于“隔离”分析、“列方程”求“精确解”的传统思路, 而选择基于对连接体“失重、超重”定性分析的整体法, 即把滑轮、m1和m2三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 (连接体) , 以整体 (或全过程) 为研究对象, 探究整体 (或全过程) 的规律或特点, 寻求已知量与待求量之间的关系.

(1) 确定研究对象:滑轮、m1和m2三个物体构成的整体 (连接体) ; (2) 系统中滑轮处于平衡, 而m1和m2则处于“失重”或“超重”状态, 据此可估测张力与整体重力间的定性关系; (3) 本题适用“分析综合法”, 根据“力的平衡”知识和“失重、超重”条件知识来“定性”推理和判断.

(3) 构思求解

(1) 先用“隔离法”处理定滑轮.设悬挂定滑轮的细绳拉力为F, 连接m1和m2的细绳张力为T, 如图5所示.不妨认为, 题设滑轮在力学系统中为平衡态, 故F=2T;

(2) 现用“整体法”处理力学系统整体:m1、m2和滑轮.因为m1≠m2, 所以整体 (m1、m2和滑轮) 的“重心”会随着较重的一个物体下降而下移, 即整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a, 于是整体处于“失重”状态.据此判断:整体 (或定滑轮) 对外部悬绳的拉力F′ (=F) < (m1+m2) g;

(3) 综合以上两式, 可得

最后, 得到三个估算答案:T<m1g< (m1+m2) g、T<m2g< (m1+m2) g和T<21 (m1+m2) g.显然, “整体失重法”的答案0<T<21 (m1+m2) g为最佳!

3. 疑难·反思

学生的定势思维习题, 表现为又用“隔离法”求解连接体问题.对m1、m2分别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即可列出相应的二元一次动力学方程组, 而后联立求解可得张力最后通过代数演绎 (推理) , 即利用数学不等式 (m1+m2) 2>4m1m2, 可获得关于张力的信息.结果, 把本题弄成了一道具有中等难度的标准计算题, 而且要求解题者必须具备一定的不等式演绎技巧.事实上, 普通学生是难于得出的估算结果的!利用“失重、超重”知识和条件, 也是估算的一种思维策略和方法.学生一般只在“显性”问题即涉及或被问及“失重、超重”问题时, 被动地联想这些知识和条件.本题的障碍:一是“方法性”障碍, 追求“隔离”, 忽视“整体”;二是“知识性”障碍, 要么是缺乏“演绎技巧性”不等式知识, 要么是缺失“开放性”的整体失重感知.显然, 在本题的估算中, 学生最缺乏的还是物理方法或方法性知识!

在示例教学中, 践行教与学的“方法价值”观, 就是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开放性示例的教学, 是物理教师培育学生感悟物理方法、形成科学思维的一片沃土:因为科学素养的核心是科学探究能力, 而物理学的探究方法、思想和逻辑思维方法, 是沟通物理知识与探究能力的桥梁.所以, 在课堂教学中, 教给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和思维方法, 成为我们给予学生最具生命力的东西———方法性知识.

开放问题具有变异性、方法性、发散性等特点, 所以, 开放型物理问题的示例教学, 是教师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价值取向的重要途径和抓手.如果选择开放而典型的适量物理问题进行示例教学, 在教与学的“心灵碰撞”中, 学生就会受到科学方法的“隐性渗透”和熏陶;教师若能在总结或点评中及时指出所用的方法, 即显性地指出物理学方法或逻辑思维的方法, 那么学生就会进一步受到方法的“显性教育”, 从而在不断揣摩中学会相应的科学方法.

总之, 开放性物理问题, 可使学生感知:“知识不等于能力”、“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让教师 (教学) 反省:只埋头讲知识, 不注重科学方法的渗透教育, 教给学生的知识只是一堆钝器.

参考文献

[1]朱龙祥.物理教学思维方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道德教育价值问题管理 篇11

【关键词】社会热点问题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 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179-02

社会热点问题主要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受到人们关注且引起广泛影响的国内外重大事件和重大问题,以国内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领域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也可以是突发性个体或者群体事件等通过不同途径广泛传播之后在社会上造成重大影响的基本现象[1]。从公众参与度来看,在任何领域内发生的或者说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事件等问题都可以被归纳为社会热点问题。现阶段,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其中有部分问题和社会矛盾等均可以被归纳为社会热点问题,很容易引起社会大众的关注,一些事件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等不容忽视。高校学生即使对于新鲜事物的兴趣较为浓厚,接触面积更为广泛,综合素质普遍比较高,但是仍然是一个政治敏感性参差不齐的群体。大学生对于社会问题有着自己的想法,能够对相关问题进行独立思考,但是往往由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因此在认识中会出现偏差,无疑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2]。

1.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1.1利用灌输方式进行主流思想的传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涉及到的辅导员思政教育和思政课等内容较多,此类教育活动普遍存在行政命令特点[3]。也就是说,强制性地将主流思想传输给学生,高校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即使主流思想对大学生的行为和思想作风的塑造等起到重要作用,如果仅是单纯地利用强制性灌输方式,高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必会下降,不仅仅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与此同时还会让学生出现逆反心理,无法获得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4]。

1.2利用具有负面影响的掩盖式教育教学方法

掩盖式教育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是在现阶段的学校管理工作中,学校普遍利用阻隔的方式和态度进行消息封锁,不利于顺利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5]。现阶段大学生具有非常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一旦对高校学生进行隐瞒真相行为,学生只会越来越想知道事情的真相,长此以往,高校学生对于学校的态度会大打折扣。在高校学生来看,学校中一旦发生负面事件,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的知情权,一旦学校使用掩盖手段,反而会丧失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时机。基于此,学生对于逐渐对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为消极[6]。

2.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高校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长远健康发展,因此对于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非常重要[7]。由于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综合素质不一样,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再加上各大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尽相同,所以使得全国范围内大学生的思政工作难以取得全面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进行地比较久,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各个高校的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也更为严重。现阶段来看,全国各大高校基本上都开设了思政教育课程,但是仍然停留在以理论为主的阶段中,传统的说教对于学生的思政心理所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在当前多元化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各个高校的思想政治比较有工作很难关注到每一位高校学生的心理发展,因此如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成为当前思政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最大困难。

3.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一般情况下,社会热点问题主要体现在既定的历史时期,与此同时反映出了更为明确的社会深层次矛盾。在社会热点问题的具体表现中,个体事件有很大几率受到部分群众的传播,也有可能被有心者进行加工处理传播,事件发生本身的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甚至出现真假难辨的情况,对社会的稳定与不和谐发展存在很大威胁[8]。部分鼓励人们积极进取和弘扬社会正义的时间对社会的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高校学生作为一群高素质人才应该对社会热点作出自己的正确判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结合好社会热点事件,具体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社会热点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

社会热点问题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与此同时此类社会问题所产生的影响会延伸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9]。社会热点问题会反映出更大的影响力,举例来说,体现出当今社会的基本思想浪潮反映出人们群众的归属感,彰显人们群众的共同利益和共同需求等。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将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等紧密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引导学生将社会热点问题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对社会的现实问题进行深入了解,达到更为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3.2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政教育的基本工作内容

现阶段大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较为单一,内容过于陈旧,大多数是对基础理论知识的传输。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1)很多高校的思想教材内容较为滞后,大多数内容对于政治理论进行简要阐述,学生缺乏相应的学习动力;(2)高校不够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政教师忽略了思政教育工作属性,教师与学生均普遍认为思政课对日常学习不够重要,最终直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够理想。基于此,将社会问题引入到思政课程中,一方面能够有效改善课堂教学氛围,另外一方面有助于优化课堂教育教学内容,广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

3.3社会热点问题影响高校学生的思想动态

要想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教育效果,首先需要把握好高校学生的思想动态,继而做好针对性的预防工作,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导[10]。对于高校教师来说,需要保证好较高的责任心和政治素质,引导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按照学生的思维方式能够充分了解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使用沟通艺术,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与此同时注意不同学生的不同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可利用好校园网论坛和贴吧等获取学生对于当下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清楚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继而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观念等。

3.4彻底改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开展多种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高校学生应该积极主动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来开展主题教育,也需要积极探索和改善宣传教育活动形式,避免出现形式主义和本本主义等形式。举例来说,让学校的领导干部或者邀请一些经验较深的教授深入到学生中间,真正清楚了解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内容,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把握社会热点问题的方向,还能够让教授真正了解到学生的思想状况,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社会热点问题应用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实际中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的,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是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对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来掌握高校学生的思想动态工作,继而进行合理的引导。现阶段互联网的发展使得高校学生逐渐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传播的主要群体,基于此,利用社会特点问题改进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方面是新形势下需要大力研究的重要课题,另外一方面也是高校无法回避的客观问题。

参考文献:

[1]颜亮,马金珠.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7):93-94.

[2]朱慧芸.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5):139-139.

[3]杨洁.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探讨[J].才智,2014,15(21):143-143.

[4]崔巍.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研究[J].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4,14(11):52-52.

[5]雷艳平.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探讨[J].中外交流,2016,15(16):87-87.

[6]陈红英,俞艳华.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3(35):168.

[7]宋宝志.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探讨[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16(9):16-16.

[8]斯琴高娃.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探讨[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15(6):40-41.

[9]宁凯峰.社会热点问题对高校思政教育影响与对策研究[J].现代交际,2015,16(11):163-163.

[10]张昱.试论社会热点问题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1):44-45,46.

作者简介:

道德教育价值问题管理 篇12

一、“微信”的兴起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 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 微信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等功能, 更灵活、智能, 且节省资费。微信一经开发上市便迅速崛起, 用户数量激增。2013年1月微信用户达到3亿, 目前已经突破6亿, 且仍在继续增加。

二、微信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分析———与人人网、微博比较

(一) 整体背景:自媒体时代的到来

美国著名硅谷IT专栏作家丹尼·吉尔默曾经在自己的文章标题中写道:“草根新闻源于大众, 为了大众。” (We the Media:Grassroots Journalism 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 这句话非常贴切地阐述了自媒体的特点。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自媒体迅速兴起, 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格局已经完全改变。在自媒体时代, 信息不是某种静止的状态, 也不是单向信息流动状态, 而是动态的多元化的相互作用的状态。网络传播本身就改变着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 冲击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第三次浪潮就这样开始而来一个真正的新时代———非群体化传播工具时代, 一个新的信息领域与新的技术领域一起出现, 而且这将对所有领域中最中意的领域———人类的思想, 发生深远的影响。总之, 所有这一切变化, 变革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也改变了我们连接世界的能力”[1]。以往, 思政工作单向度地自上而下进行, 学生是单纯的信息接受者, 如今, 学生变为了信息寻求者和信息消费者,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 使每个人都成了信息的主人。

大学生是比较乐于尝试和接受新生事物的人群, 因而是网络用户分布广泛的人群。自媒体成为塑造当今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把双刃剑。当今大学生中使用最普遍的社交网络主要有人人网、微博和微信。微信尚属于新生事物,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意义尚未受到重视。

(二) 微信的价值分析

1.更广泛的用户基础。

人人网作为SNS社交网站, 有过辉煌业绩。由于微博、微信及各类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兴起, 人人网对用户的吸引力及用户黏度已经大不如前。尽管人人网独立登录用户由2011年12月的3800万增至2012年12月的5600万, 但仍无法和微博、微信的用户数量和用户活跃程度相提并论。截至2012年12月底, 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已超过5亿, 同比增长74%。日活跃用户数达到4620万[2], 报告的数据显示, 在新浪微博的用户构成中, 18至25岁的用户占所有新浪微博核心用户的65%。学生和白领是目前新浪微博的主要用户[3]。然而, 随着微信的兴起, 因为其与人人网、新浪微博用户很大部分是重合的, 微信的兴起分割走了人人网和微博的大量的活跃用户。市场研究机构Global Web Index2013年2月公布了全球社交网络的用户活跃度数据, 报告中特别指出, 在中国市场, 新浪微博的用户活跃度下降了近40%。腾讯微博则以将近60%的负增长居于榜单末尾[4]。截至2013年2月, 根据腾讯官方公布的信息, 微信用户从年龄分布来看20-30岁之间的青年占了74%, 而微信用户职业分布, 大学生占了64%, 其次是IT行业和白领, 这三类人占了微信用户总数的90%[5]。

2.更强大的社交功能。

(1) 传播形态上, 微信更适应社交需求。社交媒体和社交网络的根本性差异在于“关系”的定义及“关系”两头所扮演的角色。微博将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定义为“粉丝”, 具备明显的媒体属性, 你关注另一名微博用户, 或者因为对方是明星, 或者是“草根名博”……社交网络的游戏规则是, 你与对方成为“好友”, 是因为他在生活中的身份与你相关———同学、同事、朋友、家人……所以微博上看到的是信息爆炸, 但是真正与自己直接相关的则少之又少。而微信的语音优势、定位功能, 都显示强大的社交网络功能, 更偏重私人化的沟通工具。

(2) 用户使用需求定位上, 微信也更适应社交。很多微信用户将微信当做免费的语音电话使用, 只不过这种语音是略有延迟的。从发布的内容看, 因为用户圈比微博更加熟悉、单纯和牢固, 微信的内容比微博更加私密和生活化, 较少探讨宏观的政治经济、国计民生等“大”问题, 其传播定位在娱乐、个人展示等小众层面。很多人会觉得微博“门槛”更高, 而微信则更轻松和亲切。

3.互动结构上交互性更高。

微博是一种“广播”, 微信是一种“窄播”。从产品定位上而言, 微博偏媒体, 而微信重社交。微信上发布消息的到达率是100%, 传播到达率远远高于微博。以新浪微博为例, 其中的“僵尸粉”和无关关注者很多, 而微信的用户却一定是真实的、私密的、有价值的。微信和微博最大的区别在于精准二字。微信上, 用户之间是对话关系, 微信普通用户之间, 需要互加好友, 这种对等关系更受人青睐。而微博普通用户之间则不需要互加好友, 双方的关系并非对等, 而是多向度错落、一对多。用户发送一条微博, 其他人是否看到是有随机性的, 而微信, 则是一对一的。微博更重传播, 微信更重交流。

微信用户主要是双方同时在线聊天, 而微博则是差时浏览信息, 用户各自发布自己的微博, 粉丝查看信息并非同步, 而是刷新查看所关注对象此前发布的信息。这种同时与差时也决定了微信与微博的功能与内容之差。

人人网是中国最大的实名制SNS社交网站, 手机的基础就是随时随地的人与人的沟通, 相比PC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天生是以社交为基础的。在移动互联网上的社交, 不需要像在PC端那样注册、登陆, 以人为中心, 以位置为基础, 基于关系链快速组织起来的社交网络最符合人们对成本效率的需求, 这一点也是整个数字商业代际变革发展的基础。微信依托手机通讯录和QQ好友, 更便于联络。因而, 微信以其独特的设计更适合人们的社交需求。

三、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一) 校园网络舆情监控难度增加

在当今的“微时代”, 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渠道与信息发布的高度自由性等特点赋予微用户高度的话语权, 舆论主体可以发布任何信息, 尤其是微信, 以手机为主要载体, 信息以“裂变循环式传播”, 用户可以在极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 却很难及时地过滤掉各种垃圾和虚假信息。而且信息一经发布就会被不断地以几何级数的扩展速度复制, 得到广泛传播。许多大学生缺乏冷静的头脑, 往往在未确认信息的真实与否之前就参与了传播, 使大量的虚假信息横行于网络。尤其是在“群聊”时, 无论是“意见领袖”的主导, 还是参与者的畅所欲言, 最后往往形成意见趋同的局面, 信息一旦传播, 容易引起共鸣, 不利于教育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6]。“微时代”下, 舆论主体的多元化和个体舆论主体的话语权增大导致的不可控性, 加大了校园网络监控的难度。

(二) 主流价值观渗透难度增加

主流价值观是指在特定的时代背景、特定的文化状态下社会上或者社会上某一特定人群中绝大多数人认可的占据优势地位的价值观, 是对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规范、对处理人与人关系的基本准则、对协调人与人关系的基本要求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共识, 对其他的非主流价值观起调配作用, 具有一般性、公认性和导向性特点[7]。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较为单一, 而微信中传播的信息, 图文并茂, 外表显得更加亲切。美国社会心理学家M·米德说:“在现代社会中, 同辈群体的影响甚至大到改变传统的文化传递方式的地步。”从学生行为影响来看, 受同辈人影响要远大于老师的影响。因此, 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阶段, 面对微信上多维的信息, 很难具备冷静的分析辨别能力, 容易被误导。

(三) 目前仍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盲区

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之中, 微信用户并不多。有学者研究, 针对上海某高校的学生工作队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只有8.92%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通了微信, 这些人中, “方便与亲朋好友联系”的占52.84%, “为了体验新鲜事物”的占33.56%, 而选择“为了更好地做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仅占6.8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微信的了解不多, 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目的开通微信的更是微乎其微[8]。根据笔者在某985院校辅导员队伍中的随机调查, 使用微信辅助学生工作的不足10%。在当今微信学生用户如此庞大的情况下,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却并未对其引起足够重视, 无疑是留下了工作空白。

四、利用“微信”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探索

(一) 工作原则

1.谦抑性原则。

利用微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只是为了顺应当今大学生广泛使用微信的现状, 是便于工作的一个途径, 而非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替代。网络时代带来信息的碎片化和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的匮乏, 更容易产生心与心的隔膜。使用微信, 只为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而非为了减少老师与学生之间面对面的心灵沟通。

2.以人为本原则。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 采取的是自上而下单向度直接灌输的形式, 将思想理论、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政治理想等直接传达给受教育者, 忽略受教育者自身的主体性, 将其单纯地认定为教育的被动接受者。当今时代, 学生的自觉意识萌发, 自主性增强, 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充分尊重每个个体的独特性。

利用微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 对受教育者, 要在充分尊重、充分理解、充分关心、充分帮助的四个前提下, 关注每一个“现实的、有生命”的学生个体的内心需求和主观感受, 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学生学习成长中关于成才、交友、恋爱、择业等现实生活世界中具体问题结合起来, 既解疑释惑、以理服人、教育引导人, 又排忧解难、以情感人, 切实把人文关怀的价值情怀落到实处。

3.及时性原则。

人的思想认识堪称瞬息万变, 这些变化可以是正向的, 也可能是负向的。青年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阶段, 思想状态更是如此。他们思想活跃, 喜欢接触新鲜事物, 视野开阔, 对国内外形势、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及各种社会动态都很关心, 情绪极易产生波动。但是青年学生由于思想尚不成熟, 比较缺乏理性, 认识事物能力、自我约束能力相对于成熟的个体而言都较差。因此, 容易受不良事物的诱惑, 容易对事物产生偏激的认识, 思想乃至行为上容易出现问题。利用微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必须注重及时性, 发现学生的困惑、疑虑、感慨, 及时地进行疏解。否则, 一旦错失良机, 学生的思想问题可能酝酿发酵, 便得难以处理。

4.适度原则。

微信作为个人交往的一个工具, 对喜欢使用微信的学生而言, 是一个私密自由的场所。既然与老师互相加为好友, 就表明愿意与老师交流。老师通过微信对学生的关注, 一定要注意适度原则。发现了学生有特殊的思想动态出现, 不要有过激反应, 不让学生有被窥视、被控制的感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更要给学生适度的空间。否则, 学生感觉到束缚, 极端的反应便是刻意保护自己的隐私, 不再将内心世界展现给老师。当学生的心扉向老师关闭的时候,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无形之中加大。另外, 不可对微信过于依赖, 不能忽略面对面的交流及其他沟通途径的重要性。

(二) 以微信功能为核心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能

1.发挥微信传达信息精准性的特点, 用微信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利用微信发送语音短信、图片和对讲功能, 发挥微信传播信息便捷精准的优势, 及时与学生沟通。老师充分利用微信的上述功能, 辅助通知学生重要事项。微信的语言优势应值得重视, 使用微信语言通知事情, 信息传达更准确, 更真实。利用微信发送相关图片, 可以辅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教师的意图。

2.利用好“朋友圈”。

(1) 教师将微信作为传播正能量的场所。何为“正能量”?就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和谐幸福的动力和感情。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形成社会共识,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教师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空间中多分享传递正能量的文字和图片, 无形中把微信作为熏陶学生的一个场所。要求教师在微信朋友圈的分享中, 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向大学生传递“正能量”。

(2) 分享自己的生活, 使学生觉得教师更加亲切可信。身教重于言传, 教师在微信中分享自己生活的点滴, 使学生了解教师积极向上的生活, 一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高高在上的说教式, 教育者的形象更加亲切可信, 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替代了生硬刻板的说教, 对学生的生活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3) “回复”“评论”功能。通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 及时排解学生的负面情绪。教师及时关注学生微信的信息更新, 利用好“回复”、“评论”等功能, 与学生及时互动, 及时帮学生答疑解惑, 或者表示关爱, 使学生感觉到老师的温暖和力量。

3.利用好“微群”, 发挥微群的聚合作用, 同时注意引导“朋辈教育”。

微信的微群功能, 可以聚合相似的学生群体, 一方面便于学生和老师就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 另一方面, 老师应该引导比较优秀、向上、乐于分享的学生, 在微群中发挥“意见领袖”作用, 开展朋辈教育。朋辈教育模式是通过同龄人的经验和感受感染和引导同龄人, 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重要途径。高校学生工作中应用朋辈教育模式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群体之间的平等交往、激励优秀大学生自我加压、弥补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缺失[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简称“中央十六号文件”) 提出, 把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由于年龄和经历相似, 兴趣爱好相同, 朋辈之间的互相接受认可会更加容易。同样的观点, 老师说出来, 学生可能会由于各种原因产生抵触情绪, 而学兄学姐、同学之间互相传达, 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要适时开展朋辈教育, “用学生感染学生, 用学生教育学生, 用学生引导学生”, 会极大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主动识别发现并大力团结争取这些微信中的“意见领袖”, 充分发挥他们强大的网络舆论影响力, 让他们发出正面的建设性的声音, 形成主流舆论场, 营造健康向上、团结和谐的良好网络舆论氛围。

4.利用好“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公众平台于2012年08月23日正式上线, 教师面对多个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与自媒体活动 (个人进行一对多的媒体性行为活动) 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 因此可以考虑使用微信公众平台辅助工作。在微信公众平台获取批准之后, 可以请学生关注。之后, 便可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开展工作。首先, 可以利用“群发推送”的功能, 主动向学生推送重要通知或相应内容;其次, 可以利用“自动回复”功能, 学生发送相应的“关键字”, 来提取常规消息。比如, 发送“报保险”, 可以查询相关信息;最后, 还可以使用“1对1交流”, 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对话解答服务。

摘要:微信在大学生中拥有大量的用户且使用人数仍在不断增加。本文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了微信的特性及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独特价值。探索了利用微信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 研究了利用微信的功能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能的方法。

关键词:微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挑战,路径

参考文献

上一篇: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实践下一篇:学院批评